第一篇: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预测题
四、材料分析题
14.楠楠今年5岁,已经上大班了。在家里,妈妈对他百依百顺,爸爸却很粗暴。在幼儿园里,楠楠总是和小朋友争抢玩具,还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一开始,老师很耐心地教育楠楠,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久而久之,谁也不去管他,楠楠妈妈为此很烦恼。结合案例,分析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内容和方法。
15.如今走在大街上,时常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小眼镜”;寒暑假,各大医院幼儿眼科专家常常要为前来就诊的大量眼疾患儿治疗。已有20年幼儿教育教龄的罗老师感慨地说:“近几年,视力不佳的幼儿明显增 多了。”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幼儿教师应如何帮助并教育幼儿注意眼的保健。
五、活动设计
16.春天到了,幼儿园开展了《春天的小花园》主题活动,小山坡上、小花园里绿茸茸的小草渐渐露出了头。孩子们喜欢在花园的草地上游戏、嬉戏,但是对小草的特征并不太了解,有的孩子还喜欢拔草。请请依据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幼儿班的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预测一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2)情绪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12.【参考答案】(1)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满足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
(2)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①游戏丰富了学前儿童的合群行为;②游戏是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③游戏激发了学前儿童的想象力;④游戏发展了学前二踢的思维能力;⑤游戏培养了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3)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5)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①游戏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合群行为;②游戏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交往技能;③游戏可以发展学前儿童遵守规则的能力;④游戏锻炼了学前儿童顽强的意志。
三、论述题
13.【参考答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2)幼儿园幼儿是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以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志的努力。(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
(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儿童之间存在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
(5)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超过1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上课1—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间短,午睡得不到保障。(6)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进入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
(7)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座椅,坐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四、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家园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本案例中,妈妈对楠楠的溺爱,爸爸的粗暴,造成了楠楠我行我素的习惯,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等,幼儿园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共同培养幼儿。
家园合作的主要方法:(1)家长直接参与方面包括: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2)家长间接参与方面包括:家园联系、家访、家园联系簿、个别谈话、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
15.【参考答案】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很多幼儿沉迷于电脑游戏,导致视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幼儿为此所困扰,幼儿教师应初步具备帮助幼儿保护和提高视力的能力。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画画;看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保持一尺以上距离;不躺着看书,以免眼与书距离过近;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因为身体活动可导致书与眼的距离经常变化,极易造成视觉疲劳;集中用眼一段时间后应望远或到户外活动,以消除眼的疲劳。(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幼儿活动室窗户大小适中,使自然光充足。室内墙壁、桌椅家具等宜用浅色,反光较好。自然光不够充足时,宜用白炽灯照明。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教具要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3)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要定期为幼儿测查视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行为,及时发现幼儿视力异常表现。
(4)教育幼儿注意用眼安全和卫生。幼儿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揉眼睛,毛巾、手帕要专用,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以防沙眼、结膜炎等;教育幼儿不玩可能伤害眼睛的危险物品,预防眼外伤。
五、活动设计
16.【参考答案】青青的草地(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较仔细地观察草的特征。(2)初步了解小草与人们生活的关系。(3)懂得爱护草地,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二)活动准备
踢足球图片、绿色皱纸、画有牛的图片、固体胶。(三)活动过程
1.感受园内春天的景色,引发幼儿对草的关注教师:春天到了,你们看叔叔阿姨种的花都怎么样了?(花儿都开放了)小山坡上的草儿也变得怎么样了?(草儿变得绿绿的)你们喜欢小草吗? 2.体验感受教师:现在我们就用自己的小手、小脚或鼻子来亲亲小草,和小草做游戏好吗?(观察幼儿是怎么与小草做游戏的?引导幼儿用手压、打滚、脱鞋赤脚在草上走)3.交流分享
(1)幼儿坐下来休息,说说小草的特征与感受
谁来说说刚才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戏的?你的脚(手)碰到小草有什么感觉?(2)请幼儿回答,孩子们共同感受小草的特征
小草是软绵绵的、小草的尖尖头碰到手时还感到有点刺刺的、痒痒的。感受小草有弹性的特征。教师:刚才我看到你把小草轻轻地压下去,你发现小草会怎么样?(弹起来)小草真厉害压下去,还会弹起来。我们也来试一试时,看看小草会不会弹起来。(3)感受在草地上运动时不容易受伤又很快乐
教师: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戏的?在小草上打滚感觉怎么样? 小朋友,你们知道踢足球的叔叔阿姨们都在哪里举行足球比赛的吗?(出示图片)为什么一毒要在草地上踢足球?是呀,草地就像绿色的大床、绿色的地毯,我们在上面玩又舒服又不容易受伤。(4)感受小草的清香味
教师:谁闻到小草的味道了?我们一起闻一闻,感觉怎么样?老师告诉你们,小草发出的清香味还能使我们身体健康。所以幼儿园里有许多草地,还有许多地方也有草地,想想,你们在哪里见到过草地呢?(小区、公园等)
四、材料分析题
14.学期过了一半,晨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晨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15.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叫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得给她送一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意见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膊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是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知道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影响的作用?
五、活动设计
16.请为幼儿园小班设计一份以“辨别图形”为主题的活动教案,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预测二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12.【参考答案】(1)多动症,即幼儿多动综合征,又名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类以注意缺陷为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幼儿行为问题。
(2)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有: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活动量过大;会有性急或冲动行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协调性差等。
三、论述题
13.【参考答案】“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的作用。幼儿的身心发展是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通过与所置身的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熏陶。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而重要的手段。
四、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1)明确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主要矛盾: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对策。
(2)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减缓两者之问的教育坡度:调整观念;体制方面保持沟通与衔接关系;让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保持衔接关系,相互靠拢。15.【答案要点】(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自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五、活动设计
16.【参考答案】摸图形(一)活动目标
1.对几何图形发生兴趣。2.用触觉感知圆形、方形的特征。3.辨别图形,学说词语“圆的”“方的”。(二)活动准备
1.圆形、方形若干;圆形、方形卡片若干。2.圆形、方形纸盘若干(平面的),方手帕一块。3.摸箱或摸袋,里面装有若干方形块、圆形块。(三)活动过程
1.辨认圆形和方形。出示圆盘子和方手绢,比较圆的和方的不一样。再出示圆形卡片和方形卡片,辨别圆盘子与哪个图形相像,方手绢和哪个图形相像,学说“圆的”“方的”。
2.出示摸箱(或摸袋)。这是摸箱,里面有许多方饼干和圆饼干(圆形块、方形块的)。幼儿每次取一个图形卡片,再到摸箱里摸出一个图形块,告诉大家是什么饼干。或根据教师的指示摸图形块,如“摸一个方饼干”。
3.分组活动。(通过图形配对、分饼干等活动进行分组活动)(三)活动建议
1.把摸箱游戏材料放到数学角,吸引幼儿来玩摸箱游戏。
2.玩“喂饼干”游戏,在数学角摆放立体动物头,动物的口型有的是圆形(如猫的嘴),有的是方形(如熊的嘴),将动物头放在幼儿够得到的地方。
3.在生活中找找像圆形的物品,找找像方形的物品,找到了,贴上这种图形的标记。
预测题3
三、论述题
13.为什么说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14.某幼儿教师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课上,拿出一个土豆,问幼儿:“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明明大声回答:“土坷垃。”老师面露不悦,瞥了明明一眼,说:“明明说得不对,我们看看谁最聪明,能说出老师拿的是什么?”荣荣不大自信地说:“是一只小兔子”(荣荣从某个角度发现土豆的形状像兔子的脑袋)。老师又说:“不对,谁还知道?”辉辉小声说:“是土豆。”这时老师眼睛一亮,向辉辉投来赞扬的目光,说:“辉辉真聪明!”
请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教育。
15.妈妈带着3岁的女儿在逛街,迎面过来一位留着长发的叔叔,女儿害怕的告诉妈妈说:“妈妈,那个人肯定是个坏人,咱们小心点儿。”看了这个片段后请你完成下面内容:(1)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2)提出教育建议。
五、活动设计
16.秋天到来了,某幼儿园的幼儿们对周边的环境变化有了明显的感知。在一次收集落叶的活动中,孩子们不经意地发现了草地上蹦跳的蚱蜢,个个惊喜万分,情不自禁捉起小蚱蜢,“这是什么虫子,它会飞吗?” “咦,怎么有的小蚱蜢是绿的有的是黄的?”幼儿对小蚱蜢有着不同的疑惑。这一幕被该幼儿园园长看到了。邀请您来设计一个课程。从孩子对蚱蜢的兴趣出发,开展“小蚱蜢逛农田”活动,旨在锻炼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并充分利用该园现有的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等体育器械为幼儿创设一个“小蚱蜢种粮”的自然场景,以及“小蚱蜢吃粮”活动。
预测三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1)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素质;(2)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3)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日常生活中;(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5)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12.【参考答案】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典型的思维方式。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想具体想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1)具体形象性。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2)具有了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中班幼儿能逐渐认识事物的属性,开始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维。但是,他们掌握的概念,往往只与具体的对象联系在一起,与物体的感知特点和感知具体情景密切联系,还不能反映该类对象的一般特征。
三、论述题
13.【参考答案】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2)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3)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美四育融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四、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上述材料中,该教师忽视了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幼儿的“不着边际”的回答和想法,常常令教师头疼,他们极力扭转幼儿的“歪心思”,殊不知他们对幼儿的“扭转”正是在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幼儿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中规中矩”的,必须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像上述案例中,教师应当对不同的、新颖的、“不着边际”的答案给予中肯的评价,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加以科学处理,这样才会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
15【参考答案】这道题应从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及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方面入手去分析。(1)分析现象:①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较低,认识也很肤浅,概括力差,往往和自己的直接经验或者和具体事物相联系,从直觉的、具体的、表面的、个别的方面去理解和辨别是非,理解很片面。②幼儿道德是非观念处于不稳定状态,缺乏道德认识的一致性。③幼儿道德评价活动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2)教育建议: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应采用以下措施: ①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
⑦要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能感染人的、生动的内容,将道理渗透到有趣的故事、童话、图片等文学艺术作品中,提高她们的道德认识。③对幼儿行为应及时提出要求并进行评价。
五、活动设计
【参考答案】小蚱蜢吃粮(一)活动目标
1.在小蚱蜢“种粮”和“吃粮”的过程中,锻炼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秋虫蚱蜢。
2.在活动中感受互相合作的快乐,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二)活动准备
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等体育器械,幼儿身上贴好黄或绿记号。(三)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教师扮演蚱蜢妈妈,幼儿扮演小蚱蜢,跟着妈妈做运动。师:秋天到啦,蚱蜢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出做运动吧。
(2)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模仿操“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2.小蚱蜢种粮(1)介绍游戏规则。
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农田,有四条种粮路线,每条路线都由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组合而成。幼儿分为四组,每组5人,每人手中有种粮所需要的不同工具。每组第一个幼儿出发,越过障碍物去取一颗粮食种子,返回将种子.交给第二个幼儿,第二个幼儿再前往负责种下种子(放入筐内),种下后返回。以此类推,第三个幼儿负责浇水,第四个幼儿负责施肥,第五个幼儿负责收粮。在规定时间内,收获粮食最多的一队获胜。
(2)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幼儿出汗情况;并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鼓励幼儿不怕困难,舅往直前。师:他们为什么收获的粮食最多呢?(引导幼儿发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3)再次比赛。3.小蚱蜢吃粮
师:粮食种好啦,跟着妈妈一起去农田里吃粮食吧。(1)介绍游戏规则
师:这里就是农田啦,绿色两块、黄色两块,绿色的是菜地,黄色的是水稻,有三根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分割开来,要想吃到最美味的粮食,就要跳过最高的皮筋。在吃的过程中,如果听到“青蛙”来了的信号时,就要立即躲避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农田中(幼儿身上已贴好黄或绿记号),等“青蛙,走了再继续吃粮。被“青蛙”抓到的小蚱蜢要停止一轮比赛。(2)游戏2—3次 4.放松运动
引导幼儿坐在“草地上”一起随音乐做腿部放松动作。
师:蚱蜢宝宝们,吃饱了吗?跟妈妈一起到草丛里去休息一会吧。
师:其实秋天还有许多昆虫呢,下次我们一起邀请它们来开一个秋虫运动会吧。
第二篇:2016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猜题卷
2016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猜题卷(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从了()。
A.高低规律
B.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C.大小规律
D.首尾规律
2.“清高孤傲,自命不凡”的性格,最容易在()亲子关系的家庭中出现。
A.民主型
B.****型
C.独断型
D.放任型
3.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窗外突然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们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4.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自搭建发展为能与同伴联合搭建,主要反映了游戏中幼儿()。
A.运用材料的水平
B.确定游戏主题的水平
C.社会性发展的水平
D.建构形式发展的水平
5.最初几天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
A.原始的情绪反应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的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个人本位儿童观
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
D.自然本位儿童观
8.幼儿能区分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说明他已经()。
A.产生了性别行为
B.具有了性别概念
C.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D.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9.福禄培尔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包括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
A.制作的本能
B.创造的本能
C.宗教的本能
D.运动的本能
10.早期发现营养不良患儿最主要的措施是()。
A.开展生长发育监测
B.开展健康教育
C.指导喂养
D.开展疾病预防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评价教师有关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需要开展哪几方面的测评工作?
12.简述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强原本是个很好学的孩子,成绩也不错,爸爸妈妈对他都很满意,经常给他买礼物作为学习奖励。但后来他的成绩不太理想,学习动力也越来越差,放学回家后总想着玩电脑游戏,对学习作业也敷衍了事。妈妈很着急,先是批评他不该贪玩,进而苦口婆心地告诫他电脑游戏危害很大,可是都不管用。
问题:试述如何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得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弄脏衣服的游戏。同时,中国很
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问题: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中国父母的做法。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早教问题,甚至有很多父母在早教机构的鼓动下宣称孩子成不成才.就在小孩学龄前的那几年。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的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的英语早教机构的一套幼儿英语教材就要收5000多元.有的“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达6800元。一些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儿英语应该怎样学?
问题:根据这些现象,谈谈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原则。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围绕帮水宝宝搬家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同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专家解析】从整只手臂到用手指,这是动作发展的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2.D【专家解析】放任型亲子关系容易使幼儿形成好吃懒做、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不良品质。
【专家点拨】亲子关系通常分成民主型、****型、放任型和忽视型四种,考生要掌握每一种亲子关系类型的特点。
3.B【专家解析】幼儿对小鸟的这种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是无意注意。
4.C【专家解析】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能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游戏,说明其社会性有所发展。
5.A【专家解析】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题干中所描述的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6.C【专家解析】实质教育论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论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
7.A【专家解析】个人本位儿童观提倡教育教学以儿童为中心,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教育目标,制订教学计划。这一儿童观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
【专家点拨】作答该题可以采取分析法。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因此可以推出,此时的儿童观应为个人本位儿童观。
8.B【专家解析】幼儿能区分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性别概念。
9.C【专家解析】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具有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
10.A【专家解析】早期发现营养不良患儿最主要的措施是开展生长发育监测。
二、简答题
11.【答案要点】在评价教师有关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方面的工作过程和效果方面时,有必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评工作:
(1)教师能依据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将目标具体化和细化为教育内容。
(2)基于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的分析,设计一些有实效性的教育内容。
(3)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与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加以整合和分解,形成与社会教育领域相匹配的分年龄的知识体系,并将上述内容细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4)侧重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环境和文化人手,将幼儿的经验主动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
(5)坚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处理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
(6)让幼儿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社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教师要给予幼儿相互交往的机会、良好的榜样和正确的示范。
(7)尽量减少负面性的内容的传递。
12.【答案要点】(1)自我认识的发展。幼儿自我认识发展包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行动、心理活动的认识。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标志,说明儿童意识到了自己是各种行动和心理活动的主体。
(2)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初期,幼儿还不会真正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等。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
独立的评价,有时会对成人的评价持批判态度;还能够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评价也比较细致全面。总体来说,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
(3)自我体验的发展。幼儿自我体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暗示性。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4)自我控制的发展。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方面。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2)设置问题情境;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这是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3)制定具体、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4)给予积极反馈,使幼儿有成功体验。
(补充学习动机原理:)学习动机的减退确实跟学习动机有关。动机通常可分为两部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孩子对学习内容和行为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掌握知识而满足自已的好奇心,学习动机来自于解决难题后的心理成就感,也就是“自我强化”;外部学习动机是孩子对学习材料没有太多的兴趣,学习是为了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期望与要求,学习动力来自于解决难题后老师和家长给予的奖励,也就是“外部强化”。同时家长给予奖励也需要注意方式,材料中小强的父母由于奖励方式不正确,导致不但没有激发学习动机,反而弄巧成拙。
小强的父母发现他对电脑游戏感兴趣,但又担心他沉迷其中,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和对电脑游戏的正确认识,而且喜爱游戏也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花点时间监督孩子,并且不要将玩游戏作为努力学习的交换条件,只是课余的一种娱乐方式,孩子会将玩电脑游戏视为一种正常的休闲活动,放松过后继续学习。
四、材料分析题
14.【答案要点】这些中国父母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儿童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不但给儿童带来乐趣,而且也是培育儿童走向健康人格发展的一种方法,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
(1)游戏是满足幼儿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能够解决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与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3)游戏有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4)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能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15.【答案要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教育工作原则提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卫生保健工作。”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幼教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心理疏导环境。幼儿园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如下:
(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不应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明确,办特色园、特色班或者兴趣小组必须以提高幼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落脚点。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不能盲目追新求异。在材料中,早教机构的夸张宣传和教学让幼儿盲目地学习外语是违背全面发展原则的。
(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①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②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③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④儿童会动手操作是教育的出发点。⑤所有的儿童都拥有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的潜力。幼儿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智愚之分,而只有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快慢之别。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与幼儿心智能力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材料等。⑥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⑦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是儿童与环境、与人之间的接触。
(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教师应该舍弃以往那种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做法,面向每一个儿童,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幼儿对学习外语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并且学习外语并未被证明越早越好,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日常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处处渗透教育,在各个环节注意幼儿身体的养护,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幼儿园实践当中,一些 保育员教师对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作用认识单
一、片面,把保育和教育两者的界限划分得过清,以为保育就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保证孩子的卫生和安全;教育就是传授给幼儿知识,掌握技能,结果割断了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幼儿时期,孩子最需要接受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养成学习习惯。幼儿园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创造力以及自控力,而不是以单词数量衡量孩子的学习成果。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新的世纪里,我们更要强调游戏的教育作用,把它看作幼儿园教育当中的基本活动。
父母和幼儿园可以理由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外语,培养孩子语感和表达能力,不是几千元的教材,枯燥教学。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听外语的歌曲和玩一些外语有关的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设计】
健康领域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乐趣。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
1.心理准备:幼儿在以前的玩水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水的特征。
2.物质准备:水盆、水桶、杯子、空矿泉水瓶、海绵、注射器、塑料袋、抹布等。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交流不同信息,教师梳理归纳。
老师请来了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好朋友(水宝宝),出示一盆水,通过观察和感知,鼓励幼儿说说水的特性。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
2.玩水活动。
水宝宝在盆里玩累了,很想到那边的水桶里去玩一玩,可是他们自己去不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助水宝宝呢?请小朋友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和工具帮助水宝宝,然后尝试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和水宝宝玩一会儿。
3.帮水宝宝搬家:采用分组比赛形式,教师巡回指导。
(1)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看哪组小朋友最先把水宝宝运到水桶里,哪组小朋友用到的方法最多。
(2)介绍比赛规则:水盆和水桶不能离开原地;把所有水宝宝都运到水桶里,不能落到半路;记住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方法。
4.小朋友向评委老师介绍自己队所用的工具和方法,评委老师帮助记录,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5.活动延伸。
浇花:水宝宝说:“今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可是不能只知道玩,还要帮助妈妈于活(外面的花草都渴了,他们要去让花草喝水)。”我们一起帮助水宝宝,拿着我们的工具去给花娃娃喝水吧!
第三篇:2016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猜题卷
2016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猜题卷(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人是()。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2.儿童对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A.动作的概括
B.生活情景的概括
C.情绪性的概括
D.功用性的概括
3.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4.所谓(),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给儿童。
A.吸收的心智
B.“整个教学法”
C.全面教育
D.教、学、做合一
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先天因素
6.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成人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A.发展为对话言语
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C.任其自然发展
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
7.活动性原则源自于()的“从做中学”。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培尔
D.杜威
8.3、4岁的幼儿看见玩具小汽车或者小凳子,就开着“车”当司机,嘴里还“嘀嘀……嘟嘟……”“下车了”说个不停。这体现了无意想象()的特点。
A.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主题不稳定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内容零散
9.问儿童“1加1等于几”,儿童可能无法回答,但若问他“1个苹果加1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他就比较容易做出回答,这是儿童()的体现。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0.儿童每天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什么是依恋?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12.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一,陆老师埋怨说:“小孩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张老师接着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问题:结合实际谈谈目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误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
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问题:(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教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Ⅰ.若A>B,B>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使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Ⅰ,在中班使用了题目Ⅱ。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
问题:(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
(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清你给他指出来。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以元宵节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专家解析】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琴倡导“活教育”;张宗麟是我国第一位男性幼儿教师;张雪门也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与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专家点拨】在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影响较大的教育家,包括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他们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考生应牢记以下知识点: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提出“整个教学法”。陶行知除了提倡“生活教育”,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创立了用艺友制培养师资的方法。张雪门主张实施“幼稚园行为课程”。
2.B【专家解析】在生活中,幼儿能够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区分和总结,这是对生活情景的概括。
3.C【专家解析】新生儿的视听协调是新生儿听觉与目光固定以及眼球的协调能力。
4.B【专家解析】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提倡的,他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的单元教学。
5.C【专家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即儿童所处的环境。
6.D【专家解析】自言自语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一种过渡,成人应正确面对。
7.D【专家解析】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强调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现代教育中的活动性原则就源自他的这一思想。
8.A【专家解析】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专家点拨】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有:(1)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无意想象的特点,因此考生只有深入理解每一特点,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其中,“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主要表现是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联系题干,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9.B【专家解析】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学龄前儿童利用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10.D【专家解析】儿童每天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5%~30%。
二、简答题
11.【答案要点】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尽管所有的婴儿都存在着依恋行为,但由于儿童和依恋对象的交往程度、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一般认为,儿童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回避型。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儿童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儿童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
(2)反抗型。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
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
(3)安全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但是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和焦急。当母亲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三种类型中,安全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
【专家点拨】依恋的概念、类型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通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12.【答案要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障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目前,家园合作存在着一些误区,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主要误区有:(1)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2)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3)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4)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
四、材料分析题
14.【答案要点】(1)在该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了好模仿的性格特点。
(2)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和他们的能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②幼儿的模仿也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模仿还和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有关。根据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通过本案例可以认识到,教师一定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的榜样,否则将会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通过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以及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
15.【答案要点】(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水平的比较、判断的发展水平)。
(2)实习生没有考虑到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特点,如幼儿对概念的掌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生活经验等因素对测验题目设置的影响。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之所以比大班高,是因为实习生在对大班测试时使用了抽象符号,而对中班使用了具体的事物,而幼儿对抽象的符合A、B、C等比对具体的人和事生疏,理解能力差,从而影响了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发挥。
在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测试时,一定要保证测量工具的合理性。如果忽略测量工具的影响,直接看结论,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
【专家点拨】该题的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的是实验法、心理测验的相关知识。在运手实验法的过程中,经常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被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者应控制好无关变量,以免影响实验的效果。而在这则材料中,该实习生就忽略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特点”,造成了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设计】
活动名称:大班音乐游戏《元宵灯会》
一、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录像、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难点:感应乐曲的重音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哇!好多灯笼啊!有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二)习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VCD花灯造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
(三)肢体花灯造型
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3)多人游戏。
幼儿多人组合听音变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1、欣赏中国民间音乐(元宵灯会)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一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口唱: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2、律动游戏: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习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5)配乐演奏
第四篇: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良师预测题与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一、单选题
1.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
A.3岁前儿童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 D.大班幼儿 2.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哪一种观念是正确的?()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3.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管理的主要形式是()。
A.家长学校 B.宣传栏 C.家长委员会 D.家园联系簿
4.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5.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A.操作尝试学习B.观察模仿学习C.言语理解学习D.游戏
6.儿童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是()。A.探究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状态性注意 7.亲子关系是一种()。
A.血缘关系 B.心理关系 C.情感关系 D.家庭关系 8.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A.长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半圆形
9.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10.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被称为()。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11.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2.幼儿期的言语学习主要是()。A.阅读训练 B.书面言语的学习C.口语的学习D.识字学习
13.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顾及不到别人,只能自己单独玩,是因为(A.游戏水平差 B.注意分配能力差 C.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D.与教师的教育有关
14.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5.()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
A.家长学校 B.家长参与 C.家长会 D.家访
16.由于()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
A.动机 B.需要 C.情绪 D.记忆 17.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A.通过生活实践 B.自己总结 C.向成人学习D.通过阅读
18.幼儿语音发展阶段,元音和辅音的发展顺序是()。
A.同时出现B.元音在先,辅音在后
C.辅音在先,元音在后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9.幼儿语法掌握过程中,结构变化不包括()。
A.逐渐分化 B.逐步严谨 C.副词运用 D.语法意识
2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
A.感受能力 B.表现能力 C.创造能力 D.思维能力
二、简答题
1.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2.学前儿童高级情感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4.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试述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做法。
2.试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四、案例评析题
1.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做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做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五、活动设计
1.围绕重阳节,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活动方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并正确排出顺序,有了初步的序的概念,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正是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因此正确答案为D。
2.【答案】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选项ACD的说法违背《纲要》的精神,是不正确的说法。
3.【答案】C。家园合作方式比较多样,其中家长学校是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的组织形式,不参与管理工作。宣传栏供家长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情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等,起到宣传作用。家长委员会由家长民主推选产生,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参与和协助幼儿园工作。家园联系簿是教师与家长围绕孩子的发展与教育,进行书面联系与交流的形式。综合分析,正确答案为C。
4.【答案】A。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肩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因此正确答案为A。
5.【答案】B。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来学习,这种学习又常常与模仿相联系。操作学习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言语理解是一种较高级的学习方式。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正确答案为B。
6.【答案】C。此题是识记型题目,新生儿有一种无条件反射,对大的声音会使他暂停吸吮及手脚的动作;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这种无条件定向反射可以说是最原
始的初级的注意,即定向性注意。继儿童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之后出现的便是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AD没有此说法。
7.【答案】C。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因此正确答案为C。
8.【答案】D。幼儿来说出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9.【答案】B。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念,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陶行知创办中国最早的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张宗麟提出“幼稚生在幼儿园一切之活动”即为课程。张雪门认为“行为即课程”。因此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A。有规则游戏是成人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为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大都由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有时也可以由儿童组织进行。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选项BCD都属于创造性游戏。因此正确答案为A。
11.【答案】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选项A亲子关系是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选项B同伴关系是幼儿与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同伴之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选项C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的总称。综合分析,此题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C。《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
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
13.【答案】B。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比较差,更缺乏必要的技能技巧,所以在活动中往往顾此失彼。因此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C。
15.【答案】B。家长学校是普及家教知识的有效渠道,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向家长讲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家长会一般是由学校或教师发起的,面向学生、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交流、互动,介绍性的会议或活动。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在这三种形式中,家长都没有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参与是一种在家校生态系统内展开的资源共享、目标一致的教育性互动过程,是在学校教育力量的引导、促进和支持背景下(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促动行为和策略等),家长(主要是儿童的父母)将自身及家庭资源向儿童教育领域投入、倾注的活动。科学有效的家长参与将会促进儿童认知、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B。
16.【答案】C。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产生积极行为,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所以即使想象与现实不符的情况,幼儿仍迷恋想象的过程。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C。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18.【答案】A。据研究,儿童语音的发展是元音和辅音同时出现。因此正确答案为A。19.【答案】C。幼儿在掌握语言过程中,语法结构的变化体现为语句逐渐分化、句子结构逐步严谨、语法意识出现等。但不包括副词的运用,它属于幼儿词汇的掌握。
20.【答案】C。新《纲要》提到的五个领域中,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如健康领域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语言领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社会领域的交往能力,科学领域的思维能力,艺术领域的创造能力。因此正确答案为C。
二、简答题
1.【答案】(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是要把人类历史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到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同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这些阶层所制定的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既是连续的,又是阶段性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不会达到发展潜能的目的。
(3)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呈金字塔型,由上至下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结合教育目的,符合社会的要求。
2.【答案】(1)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之后,随着幼儿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他们的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2)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
(3)理智感。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
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一般来说,在幼儿5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
3.【答案】(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整洁优美,教具应该密切配合教学内容,不必过于新奇。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
(3)注意教学的方法,控制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4)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教师既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要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偶发事件。
4.【答案】(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2)从对个别的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3)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三、论述题
1.【答案】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真诚。即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师权威的面具,勇于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以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的人的真正面目来面对儿童,无所躲避,更不必掩饰。二是接纳与信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儿童都当做一个有价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关心爱护他们,并给他们充分的探索与自我发现的机会,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只有教师不以评判的态度对待儿童,只有当儿童有最大的安全感时,学习才是有效果的。三是深切的了解。良好的学习是建立在师生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深切真诚的了
解,才可能产生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教师应给予儿童以温暖和鼓励,并真诚地热爱他们。
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人会有一种恐惧感。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面部表情、和蔼可亲的语气同幼儿进行交谈,对于新入园的幼儿要尽快帮助他们熟悉新环境。
(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中小班幼儿往往因为发展的不成熟。对于友谊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楚,有些幼儿更是把和蔼可亲与软弱可欺混为一谈。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要以硬克硬,而是要让幼儿首先分清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要幼儿对自己的言行负起必要的责任。
(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师与幼儿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支持,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良好师生关系。
在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的主要责任者是教师、保育员与幼儿。这些人都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还要具有正确的“爱”的精神。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团结起来,保教结合、协调一致,才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2.【答案】(1)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有以下原因:
①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
②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③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2)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还“惦记”着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4)幼儿的“多动”现象。“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严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幼儿冠以“多动症”。即便有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理测验等都不是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对此,教师要审慎对待幼儿的多动现象。
四、案例评析题
1.【答案】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
五、活动设计
1.【答案】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老人的节日,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2)乐意参与重阳节的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关心和节日的祝贺;
(3)了解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活动准备:
锅、面条、瓜子、碗、花生、米饭等实物。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提问:“重阳节是谁的节日?”“你们想为爷爷奶奶做什么?”(2)理解童谣内容,初步感知
提问1:儿歌里的小朋友跟爷爷奶奶去了哪里?
提问2:他们一起去爬山,儿歌里用了一个什么好听的词语?(登高)提问3:爷爷登高不服老,什么叫“不服老”? 提问4: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称呼爷爷的?(3)学习童谣,巩固认识
教师有感情朗诵《重阳节》,幼儿边跟读边拍节奏。在能够朗诵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动作,体验关心老人的情感。
(4)制作重阳糕,迁移内化
A观察老师出示的实物锅、面条、瓜子、花生米、米饭等实物,知道各种实物的名称。B制作重阳糕,送给爷爷奶奶。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制作的重阳糕带回家,送给家里的老人。附:儿歌《重阳节》
红叶飘,黄叶飘,蓝天高高白云绕。
九月九,重阳节,我跟爷爷来登高。我们俩,手拉手,爷爷登高不服老。爷爷爷爷你真棒,我祝爷爷节日好。
第五篇:《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认为月亮在跟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特点。A.泛灵化 B.自我中心
C.思维不可逆性 D.思维的刻板性
2.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性人格发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发生的阶段是在()岁。A.0~1.5 B.1.5~3 C.3~6、7 D.6~12 3.
3、4岁的幼儿看见玩具小汽车或者小凳子,就开着“车”当司机,嘴里还“嘀嘀„„嘟嘟„„”“下车了”说个不停。这体现了无意想象()的特点。A.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主题不稳定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内容零散
4.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
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5.幼儿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A.恐惧 B.爱 C.哭 D.笑
6.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时期为()。A.关键期 B.转折期 C.危机期 D.最近发展区
7.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所致。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8.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现象。
A.最近发展区 B.敏感期 C.转折期 D.关键期
9.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是在()岁。A.3 B.4 C.5 D.6 10.成人习惯于说:“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裙子好看,就要穿。这说明这个孩子的思维还处在()阶段。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前概念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1.在口头言语基础上形成的言语是()。A.内部言语 B.独自言语 C.连贯性言语 D.书面言语
12.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攻击型儿童受惩罚时其攻击性行为加剧 B.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其攻击性
C.父母的惩罚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榜样 D.惩罚一定是抵制儿童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 13.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声带,选择适合学前儿童音域特点的歌曲或朗读材料,每句不要太长,每次练习时,发声时间最多在()分钟。A.2~3 B.4~5 C.5~6 D.6~7 14.()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A.观察 B.思考 C.倾听 D.分析
15.小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这体现了()。A.情绪情感的适应功能 B.情绪情感的动机功能 C.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D.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
16.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出生后的几年内,脑重量增加近4倍,()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A.5 B.6 C.7 D.8 17.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利用了()。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 D.无意识记
18.()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A.科学 B.艺术 C.文学 D.健康
19.4~5岁幼儿视敏度的平均距离为()厘米。A.300 B.270 C.210 D.150 20.儿童最先掌握的实词是()。A.形容词 B.动词 C.名词 D.代词
21.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青春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学前期
22.在游戏的条件下,幼儿注意的稳定时间比一般条件下()。A.短得多 B.差不多 C.长得多 D.视情况而定
23.()岁时,幼儿能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并自觉调整自己的发音。A.3 B.4 C.5 D.6 24.在下列描述中,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年龄特征是绝对稳定的 B.年龄特征可以随意改变
C.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饷 D.年龄特征可跳跃发展
25.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僻,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的幼儿。A.抑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胆汁质
26.在幼儿语言障碍类型中,“说话节律不顺畅,夹杂复杂字音”是哪种语言障碍的症状?()A.口吃 B.失语症
C.语言发展迟滞 D.发音异常
27.学前儿童的骨骼特点是()。
A.有机物多,无机物少;硬度大,弹性小 B.有机物少,无机物多;硬度大,弹性小 C.有机物少,无机物多;硬度小,弹性大 D.有机物多,无机物少;硬度小,弹性大
28.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4~7岁儿童每分钟呼吸约为()次。A.40~44 B.30 C.24 D.22 29.以下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儿童动作的发育受后天环境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B.语言的发展是儿童对环境的反应 C.学前儿童的情绪是成熟和分化的结果
D.遗传因素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30.学前儿童血液量与体重的比例()成人。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确定
31.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A.科学概念 B.抽象概念
C.日常生活概念 D.辩证概念
32.幼儿的思维是()占主导地位的思维。A.直观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性
33.()是影响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因素,它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A.先天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34.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幼儿能够集中注意l0分钟左右。A.3岁 B.4岁 C.5岁 D.6岁
35.成人脑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l/4,婴幼儿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A.1/2 B.1/3 C.1/4 D.1/5 36.3岁前,幼儿言语的主要形式是()。A.独白 B.对话
C.情境言语 D.连贯性言语 37.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这是()。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38.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A.0~1岁 B.1~3岁 C.4~5岁 D.3~6岁
39.幼儿2岁前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A.系统性 B.具体形象性 C.自我中心性 D.直观行动性
40.若儿童的听力在()分贝为轻度听力障碍。A.36~55 B.56~70 C.71~90 D.21~35 41.3~4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占多数。A.名词和形容词 B.动词和副词 C.名词和动词 D.数词和量词
42.()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处于由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A.1~2 B.2~3 C.3~4 D.4~5 4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外界干扰。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分钟。A.2~3 B.3~5 C.10 D.20 44.青青听妈妈说:“那孩子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青()。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纯洁性 D.思维的表面性
45.幼儿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情境中发生的。A.日常生活 B.教学
C.教师创设的 D.游戏
46.幼儿记忆的特点是()。A.无意记忆占优势 B.比较精确
C.意义的理解记忆 D.有意记忆为主
47.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父母的惩罚 B.榜样 C.挫折 D.强化
48.中外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岁以前的阶段。A.6 B.5 C.4 D.3 49.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A.父亲 B.母亲 C.同龄人 D.教师
50.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岁时能够正确判别前后。A.3 B.4 C.5 D.6 51.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岁左右,处于前运算阶段。A.2 B.2~7 C.7~12 D.12 52.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A.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B.初步概念水平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53.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特征。A.直观行动性 B.自我中心性 C.具体性 D.形象性
54.()、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A.心理发展 B.情绪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思维发展 55.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A.胆汁质的孩子 B.多血质的孩子 C.粘液质的孩子 D.抑郁质的孩子
56.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得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57.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58.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出现“自我中心”是在()。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9.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心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小于成人 B.心排血量较大 C.心率快 D.心率慢
60.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开始形成。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调控系统 D.情绪状态
61.儿童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的知识一般是在()。A.1~2岁 B.2~3岁 C.3~4岁 D.4岁以后
6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因素?()A.环境 B.智力 C.个性 D.性格
63.()岁的幼儿开始能够正确辨别上下两个方位。A.4 B.6 C.5 D.3 64.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A.模仿性强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活泼好动
65.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学会评价
D.掌握代名词“我” 66.与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相联系的是儿童最初的()。A.理解水平B.判断水平C.推理水平D.概括水平
67.下列哪一项是较好的依恋类型?()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08.下列选项中,哪种情感不属于幼儿的高级情感?()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
69.儿童出现想象萌芽的时期是()。A.1.5~2岁 B.2~2.5岁 C.2.5~3岁 D.3~3.5岁
70.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成人正确的处理方式为()。A.发展为对话言语
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C.任其自然发展
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
71.与幼儿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A.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B.幼儿言语的发展
C.幼儿开始知道自己的长相
D.幼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72.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是()。A.1~2岁 B.2~4岁 C.4~5岁 D.5~6岁
73.幼儿性别行为的产生发生在()。A.1岁左右 B.1.5岁左右 C.2岁左右 D.3岁左右
74.婴儿最初掌握语言是通过()学会的。A.强化 B.模仿 C.辨音 D.思维
75.属于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的是()。A.活泼好动 B.思维具体形象 C.好学、好问 D.认知依靠行动
76.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亲与他们交往的表示。这类婴儿的依恋类型是()。A.安全型 B.回避型 C.矛盾型 D.混乱型 77.先学会说“再见”,较晚才学会问“早上好”,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这是()。
A.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B.情绪的分化
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D.情绪的社会化
78.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A.味觉 B.听觉 C.痛觉 D.视觉
79.婴儿的动作发展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翻身一抬头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 B.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 C.翻身一抬头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 D.抬头一翻身一爬一坐一站一行走 80.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A.15~20分钟 B.10~15分钟 C.8~10分钟
D.5~8分钟81.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A.感知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82.儿童最容易学习语言发音的年龄阶段是()。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83.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A.说出总数 B.口头数数 C.点数实物 D.家长提示
84.()岁以后的幼儿发音器官已发育完善。A.3 B.4 C.5 D.6 85.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B.幼儿好模仿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86.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人的智能结构上充分认识了每个人的独特性,说明对幼儿的教育活动要注重()指导。A.语言 B.个体差异 C.音乐 D.人际关系
87.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前的学习准备,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和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A.主动性 B.独立性 C.学习习惯 D.人际交往能力
88.了解儿童的发展现状主要是了解学前儿童的()和需要,分析了解儿童与具体活动相关的发展水平。A.兴趣 B.动作 C.感知 D.记忆
89.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放在工作的首位。A.知识掌握 B.能力发展 C.健康 D.品德发展
90.幼儿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实现的。A.学校教育
B.自身的社会化过程 C.家长的教导 D.社会的帮助
91.上课时,教师对幼儿的坐姿要求应是()。A.昂首挺胸 B.双脚并拢 C.把手放背后 D.坐稳且端正
92.幼儿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在从事某种活动后,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将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疲劳。因此,幼儿教师在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应注意()。A.形成动力定型 B.保证劳逸结合 C.保证睡眠时间 D.保证饮食营养
93.()幼儿角色意识强烈,游戏中往往喜欢争当同一角色。A.托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94.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遗传差异 B.教育差异 C.环境差异 D.物质差异
95.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96.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A.抓握反射
B.伸手能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 D.无意的触觉活动 97.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测验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98.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难辨别的是()。A.圆形 B.半圆形 C.正方形 D.三角形
99.“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的有效装置。A.深度知觉 B.形状知觉 C.时间知觉 D.观察力
100.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顾及不到别人,只能自己单独玩,是因为()。A.游戏水平差 B.注意分配能力差 C.喜欢自己一个人玩 D.与教师的教育有关
二、简答题
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简述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4.简述幼儿的气质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5.简述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方法。6.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7.简述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
8.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9.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0.简述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11.简述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策略。12.简述幼JLf毙,力的发展趋势。
13.简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14.简述幼儿注意较难集中的原因。15.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主要特点。
16.简述幼儿所使用句子的结构的发展趋势。17.简述性格的结构。
18.简述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19.简述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20.简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21.简述婴儿笑的发展阶段。22.简述幼儿思维的作用。
23.简述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2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25.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26.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27.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2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29.简述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30.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31.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情感。32.简述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3.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34.简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35.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系统。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2.试论述如何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3.试论述如何对幼儿的记忆进行培养。
4.试论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5.试论述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老师很喜欢他。可令老师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 什么事情,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 是这样。老师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 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的老师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问题:请问小明老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老师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京京妈妈觉得孩子很不对劲儿:不让他玩火,他偏要玩;喊他吃饭,他却说没时间;洗澡水放 好了,叫他洗澡他不洗,却趁大人睡觉的时候偷偷跑进浴室洗澡。
问题:请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幼儿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梵高的故事。第二天,他对老师说:“昨天,梵高叔叔来我们家了,还给我画了二.幅画呢!”老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问题: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 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 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努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幼儿无意注意的特点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3岁的小夏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她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可是小夏一看妈妈不允许,就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夏不但没有停止哭 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幼儿情绪表现的特点以及如何帮助幼儿调节不良情绪。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强强是个4岁的幼儿,喜欢自言自语。搭积木时,他边搭边说:‘‘这块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把它放在这里当门吧……,’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兴奋地对着它说:“你不 能乱动,等我下了命令后,你就去打仗!” 问题: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有关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兰兰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
于是她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和小花,接着又画 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接着画了起来。
问题: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的想象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问题: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熟记心中。
问题:请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伟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伟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伟与伙伴们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伟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问题: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伟父母的做法。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红红3岁,她最喜欢小鸭子玩具了。有一次她不小心将一只玩具小鸭子打碎了,红红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妈妈给她一块巧克力糖,她立刻笑了。有一天,她看见幼儿园里一个新来的小朋友哭了,她也跟着哭了起来。
问题: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问题(一):此材料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问题(二):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段 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活动,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响起,弘弘撒开腿,朝大球飞奔过去,此时操场上只剩下一个大球了。弘弘和鑫鑫同时拿到这个大球,两 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段老师走过去,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了。”于是鑫鑫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 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的时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段老师以为他同意了鑫鑫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鑫鑫的胳膊狠狠地 咬了一口,鑫鑫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准备玩起来。
问题: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幼儿产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讲行纠正。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渊渊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他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喜欢吮吸手指,他的手指都蜕皮了,大拇指关节处也肿得高高的。据他的父母反映,这个习惯在渊渊2岁就已形成了。
经 过老师调查,发现渊渊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几个月才回一趟家,母亲是自由职业者,常常去外地照顾父亲。父母与渊渊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渊渊从小是由保姆带大 的,每天晚上都和保姆睡,保姆样样事儿都由着他,渊渊对保姆也特别亲热,整天形影不离。由于缺少父母的必要关爱,年幼的渊渊特别焦虑和内向,吮吸手指的不 良习惯就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
对于渊渊吮吸手指这一不良习惯,父母时常批评制止,有时还狠狠地打他的手。他在成人的严厉攻势下,虽然会有所改正,但在成人不注意的时候就会吮吸得更加厉害。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渊渊产生此行为的心理原因,并提出矫治策略。
五、活动设计题
1.围绕“开心妈妈”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2.围绕“蔬菜营养多”tt丰_11,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3.围绕“我爱我家,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的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幼儿这一行为的原因在于幼儿以Iil己的经验为中心,参照自己去理解事物,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反映出其自我中心的特点。
2.A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Iil主对羞怯发生在1.5~3岁;主动对内疚发生在3~6、7岁;勤奋对自卑发生在6~12岁,而信任对怀疑发生在o~1.5岁,是信任感建立的关键期。
3.A 【解析】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4.D 【解析】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5.B 【解析】幼儿基本情绪包括哭、笑、依恋、恐惧等,不包括爱。
6.D 【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7.A 【解析】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8.C 【解析】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时期,一般发生在3岁左右。
9.C 【解析】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5岁幼儿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
10.A 【解析】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由此可知这个孩子的思维还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D 【解析】书面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书面言语又反过来丰富和改进口头言语。
12.D 【解析】惩罚并不一定是抵制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只有适当的时候才是。
13.B 【解析】学前儿童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损伤。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声带,选择适合学前儿童音域特点的歌曲或朗读材料,每句不要太长,每次练习时,发声时间最多在4~5分钟。鼓励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说话,避免高声喊叫。
14.A 【解析】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主要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即通过广义的观察来学习,幼儿的观察学习常与模仿相联系,幼儿的模仿学习比婴儿多得多。
15.D 【解析】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绪情感的感染作用。在幼儿初期,这种感染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
16.C 【解析】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出生后的几年内,脑重量增加近4倍,7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17.D 【解析】幼儿识记的特点是无意识记占优势。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18.B 【解析】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9.C 【解析】视敏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且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视敏度在不断提高。4~5岁幼儿视敏度的平均距离为210厘米;5~6岁为270厘米;6~7岁则为300厘米。
20.C 【解析】幼儿最先掌握的实词是名词。
21.D 【解析】学前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
22.C 【解析】在游戏的条件下,幼儿注意的稳定时间比一般条件下特别是枯燥的实验条件下要长得多,如2~3岁幼儿注意持续时间可达20分钟,5~6岁幼儿可达90多分钟。
23.B 【解析】4岁时幼儿能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并自觉调整自己的发音。幼儿在学习语音时,成人应给予及时的、正确的关心。
24.C 【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
25.A 【解析】疑虑、孤僻是抑郁质幼儿的特点,题干所述正是针对这类幼儿的。
26.A 【解析】“说话节律不顺畅,夹杂复杂字音”是口吃的症状。发音异常在语言障碍中最常见,包括音的替代、省略、添加、歪曲及齿音不清等。失语症是因脑部受伤而致言语功能异常,不能了 解语言,亦不能使用语言。语言发展迟滞是指说话时语句破碎且字句少。
27.D 【解析】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骨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较少的无机物。由于有机物 赋予骨骼弹性,而无机物赋予骨骼硬度,所以,学前儿童的骨骼弹性大、硬度小。
28.D 【解析】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肌体需氧量相对比成人多,只能加快呼吸频率以满足需要,所以,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44次,上岁以内约30次,l~3岁约24次,4~7岁约22次。
29.C 【解析】儿童动作的发育,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A项错误;认知的发展是儿童对环境的反应,B项错误;环境因素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D项错误。
正确答案为C项。
30.B 【解析】学前儿童血液量与体重的比例大于成人,占体重的8%~l0%。年龄越小,比例越大。
31.C 【解析】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生活概念。
32.B 【解析】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形象性 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因此,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的思维。
33.A 【解析】先天遗传因素是影响生长发育最基本的因素,它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
34.B 【解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的注意可保持l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的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
35.A 【解析】婴幼儿脑耗氧量几乎占全身耗氧量的l/2。因此,学前儿童生活的环境应保证空气新鲜,新鲜空气含氧多,可以确保学前儿童发育对氧气的需求。
36.B 【解析】3岁前,幼儿基本上是在成人的帮助下和成人一起进行活动的,幼儿与成人的言语交际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协同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幼儿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而且他们的言语往往只是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或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
37.A 【解析】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期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自身的状态。此题是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38.A 【解析】儿童出生后第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一些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在这一年里,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
39.D 【解析】幼儿2岁前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当前感知到的事物和实际动作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自身的行动,思维常与动作相伴随,即表现为直观行动性。
40.D 【解析】儿童的正常听力一般为0~20分贝,若听力在21~35分贝则为轻度听力障碍,36~55分贝为中度听力障碍,56~70分贝为重度听力障碍,71~90分贝为严重听力障碍,91分贝以上为极重度听力障碍。
41.C 【解析】3~4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名词和动词占多数,这是由他们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决定的。因为名词代表着具体的东西,动词与具体动作联系着,这些具体东西和具体动作是幼儿生活中常常经历和感知到的,所以容易掌握。
42.C 【解析】在引起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主要动因。3~4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处于由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43.B 【解析】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外界干扰。一般来说,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l0分钟,5~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
44.D 【解析】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45.D 【解析】幼儿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
46.A 【解析】幼儿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记得快忘得也快,精确性差。
47.C 【解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挫折。
48.A 【解析】中外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6岁以前的幼儿阶段,以后再进行智力开发效果则微乎其微。
49.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0.B 【解析】3岁幼儿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幼儿开始能正确辨别前后的方位。
51.B 【解$-斤IJL童在2~7岁左右,处于前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似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
52.A 【解析】题干中体现出幼儿的概括水平还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水平。
53.C 【解析】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
54.C 【解析】社会性发展、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让幼儿“学会做人”的教育远比知识和智能教育重要。
55.A 【解析】对胆汁质类型的儿童进行教育时,既要触动思想,又要避免触怒他们;在着重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时,又要防止任性、粗暴。
56.A 【解析】幼儿忆的特点是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开始发展,有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57.D 【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发展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8.B 【解析】在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具备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59.C 【解析】儿童心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大于成人,新生儿心脏约占体重的0.8%,成人为0.5%,A项错误。学前儿童心排血量较少,这是因为学前儿童心肌纤维 细,弹性纤维少,心脏,收缩力差,脉搏输出量少,负荷力较差,因此不宜做时间较长或剧烈的运动,B项错误。由于学前儿童心输出量少,而新陈代谢旺盛,为满 足需要,只有加快心率来补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故C项正确,D项错误。
60.B 【解析】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1.B 【解析】儿童在2~3岁开始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的知识。
62.D 【解析】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因素包括:(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2)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3)个性。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63.D 【解析】3岁幼儿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两个方位。
64.A 【解析】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65.D 【解析】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66.D 【解析】儿童要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概括,首先需要对这些事物能够理解,也就是说,要有关于这些事物的经验。同时,要有相应的作为概括用的词。儿童知识经验水平的高低、词的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儿童概括水平的高低。因此,与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相联系的是儿童最初的概括水平。
67.B 【解析】安全型是较好的依恋类型,有助于儿童良好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68.B 【解析】幼儿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69.A 【解析】l.5~2岁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70.D 【解析】幼儿的自言自语是朝向自己的言语,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一种过渡,成人应正确对待。
71.B 【解析】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 说“我的”,开始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较为准确地使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就产生了。
72.B 【解析】2~4岁是幼儿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时期。
73.C 【解析】幼儿2岁左右是其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及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74.B 【解析】模仿是幼儿最初学习语言的方式。
75.D 【解析】A、B项都属于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C项是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76.B 【解析】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极少对母亲不在身边表现不安,当母亲回到身边时,他们也避免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不理睬母亲与他们交往的表示,这类儿童也被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77.C 【解析】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行为的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心理活动。
78.A 【解析】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
79.B 【解析l儿童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所有婴儿都是沿着抬头一翻身…坐一爬一站行走的动作发展方向成熟的。
80.D 【解析】l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5~8分钟。
81.B 【解析】中班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思维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即他们可以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
82.B 【解析】幼儿的发音水平在3~4岁时进步最为明显,在正确教育条件下,他们几乎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任何发音。
83.B 【解析】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口头数数、点数实物、说出总数。
84.B 【解析】4岁以后的幼儿发音器官已发育完善,如果坚持以普通话教学,让幼儿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幼儿就能掌握汉语中的全部读音,而且学得迅速,掌握得也较快。
85.A 【解析】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所以示范动作时,教师往往采取“镜面示范”。
86.B 【解析】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幼儿的个人特点,包括兴趣、爱好、需要等进行有差别的、行之有效的个体差异教育。
87.C 【解析】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其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的重要内容。
88.A 【解析】了解儿童的发展现状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了解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二是分析了解儿童与具体活动相关的发展水平。
89.C 【解析】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90.B 【解析】幼儿的社会化过程实现需要幼儿个体的亲身参与,通过自身的社会化过程来实现其社会性发展。91.D 【解析】因幼儿本身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对幼儿的坐姿要求为坐稳且端正即可,其他选项的要求对幼儿都不太合适。
92.B 【解析】幼儿干一件事坚持不了多久,需要合理安排生活制度,经常变换活动内容和方式,使大脑皮层的“工作区”与“休息区”轮换,保证劳逸结合,从而预防过度疲劳。
93.C 【解析】中班幼儿角色意鹈强烈,往往争当同一角色。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如何处理与同伴间的矛盾,学会用自报公议、推选、轮换等方法来确定角色。
94.A 【解析】遗传差异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
95.D 【解析】这一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的重要性。
96.B 【解析】手眼协调动作,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相互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97.B 【解析】题干所描述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98.B 【解析】对幼儿来说最难辨别的是半圆形。
99.A 【解析】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吉布森和沃克设计的“视崖”实验,很好地检验了婴儿的深度知觉。
100.B【解析】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所以只能单独玩。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地位。小班幼儿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许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中班幼儿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得以发展,他们对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老师在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时,经常提醒幼儿“注意听老师讲”,就是为了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此外,幼儿从始至终地听老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幼儿有目的的活动,而且为了完成活动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别的事,这也是幼儿的有意注意。2.【答案要点】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5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三方面。其中尤以自我评价的发展最为显著。幼儿初期,幼儿还不会真正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只能评价
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有时会对成人的评价持批判态度;还能够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评价也比较细致全面。总体来说,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
3.【答案要点】(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认左右方位。
(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4.【答案要点】(1)胆汁质。这类幼儿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
(2)多血质。这类幼儿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喜欢与人交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情绪表现明显,但易变。
(3)粘液质。这类幼儿安静稳定,内向,有耐性;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且不容易转移。
(4)抑郁质。这类幼儿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反应深刻、持久,但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倾性。5.【答案要点】(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妁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6. 【答案要点】(1)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幼儿早期,争吵、骂人、破坏、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 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4岁前,男孩和女孩发生踢打、哭叫的次数大致相同,但是,4岁以后,男孩更具有攻击性。
(2)攻击方式的变化。攻击行为的方式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2~3岁孩子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争端的起因多为争夺玩具和其他物品,他们的攻击性常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年龄稍大些的幼儿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性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
7.【答案要点】(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个体性格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
(3)好奇好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积极探索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
(4)模仿性强。小班幼儿的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同伴,又分为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8.【答案要点】(1)营养。合理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2)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疾病可以干扰正常的新陈代谢,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3)体育锻炼和劳动。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4)生活制度。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可以保证儿童进行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和劳动,定时进餐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5)药物。如果用药不当或过量,对生长发育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儿童用药应小心谨慎。
(6)季节和气候。一般来说,儿童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在秋季体重增长最快。(7)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如贫困、食物缺乏、文化落后、疾病流行、居住拥挤、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等都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育。9. 【答案要点】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是密切联系着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知觉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结合,但它不是个别感觉成分的简单总 和,它包含了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感觉成分的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也丰富 得多。感觉也不能脱离知觉而孤立存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觉到事物个别属性时,就同时知觉到具体事物的整体。任何整个事物及其个别属性都是密切联系的。知觉与感觉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统称感知。10.【答案要点】(1)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2)较多运用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开始发展。(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11.【答案要点】(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2)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3)帮助幼儿控制情绪。
(4)教会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
12.【答案要点】(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身体运动能力不断发展。(3)语言能力在儿童期发展迅速。(4)模仿能力迅速发展。(5)各种特殊能力逐渐展现。
13.【答案要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4.【答案要点】幼儿的注意处于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还不能很地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因此很容易出现分心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单一,较为单调。(2)无关刺激的干扰。(3)较难进行注意的转移。
(4)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15.【答案要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16.【答案要点】(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2)从陈述旬到多种形式的句子。(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旬。
17.【答案要点】(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2)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18.【答案要点】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影响知觉的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2)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3)知觉的选择性也明显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影响。19.【答案要点】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录和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因为言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要外部表现之一。
(3)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教师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5)个案法。个案法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20.【答案要点】(1)早期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2)角色游戏的关键作用。(3)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
21.【答案要点】婴儿笑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自发的微笑(又称内源性微笑)(0~5周)。(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月)。(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最个月以后)。
22.【答案要点】(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23.【答案要点】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想象发展,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
(2)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
(3)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发展到合乎现实的想象。
24.【答案要点】(1)时间因素。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之后逐渐变慢。(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要快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
(3)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记忆效果要好一些。(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5)识记者的态度。人们对于需要的、感兴趣的事物遗忘得较慢。另外,经过人们的努力、积极加工的材料遗忘得较少,而单纯地重述材料,识记的效果较差,遗忘得也较多。
25.【答案要点】(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识记的内容与性质。(3)识记方法。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26.【答案要点】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密切相关。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规律:(1)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方向进行。
(2)由近而远。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3)由粗到细。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4)由头至尾。对头部的控制早于手臂和躯干,对手臂和躯干的控制早于大腿。(5)由整体到局部。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以后儿童的动作才逐步分化成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7.【答案要点】(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欲望主要是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来得以满足的,口唇是这一时期快感最为集中的区域。
(2)肛门期(1~3岁):这一阶段,排泄成为婴儿性快感的主要目标,婴儿从排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快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3)前生殖期(3~6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产生性别意识,关注性别差异。表现在男孩出现了“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即男孩对自己的母亲感兴趣;女孩出现了“埃勒克特拉情结”,也称恋父情结,即女孩对自己的父亲感兴趣。
(4)潜伏期(6~12岁):此阶段的时间很长,期间没有明显的性发展表现。这一时期,儿童失去对与性相联系的活动兴趣,而把他们的能量集中在其他的事情上。(5)生殖期(12岁至成年):在这一时期,个人的兴趣逐渐地从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又称两性期。
28.【答案要点】(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客观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器官,但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同样被知觉。
(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9.【答案要点】(1)注意对象的形象新颖、生动、鲜明。如果给幼儿呈现的事物是比较普通而单调的,他们较容易转移注意。要在活动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则尽量使注意的对象形象而生动,这样他们的注意能够相对稳定些。
(2)活动的游戏化。游戏始终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如果把需要幼儿注意的活动合理地转变为游戏,则可以大大提高其注意水平,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也会大大加强。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在活动中,如果只是让幼儿坐着用眼看、用耳听,而且要求幼儿坐直身子,时间稍长,幼儿的注意就不容易集中,而且也不稳定。如果 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操作,直接接触实物,把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那么,幼儿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注意的持久性会大大提高。
(4)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活动积极时,其注意就容易稳定。如果幼儿有病、疲劳、情绪不佳、活动单调和活动时间过长时,幼儿的注意就不稳定和不易维持。因此,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健康。30.【答案要点】(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成人要有计划地带幼儿进行参观、旅游等活动,启发他们认识自然事物和各种动植物。幼儿见多识广之后,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而想象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全面发展,为创造想象奠定基础。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无论幼儿的想象有多么离奇,成人一定要保护幼儿想象的欲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发展想象力的起点。当幼儿发问时,成人一定要耐心完整地进行解释,然后还要反问:“你为什么要这么问?你是怎么想的?”进而培养幼儿想象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32.【答案要点】心理学家认为,个性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对个性的形成和定型有深远的影响。
(5)早期童年经验。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个性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个性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个性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33.【答案要点】性格与气质都是描述个人典型行为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性格是后天的,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不容易改变;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性 格与气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来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它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就表现出来,婴儿的气质特 征会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父母或其他哺育者的不同行为反应。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
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34.【答案要点】(1)社会生活环境。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幼儿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以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
(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①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另 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②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看到同伴做出亲社会行为 的时候,可能会模仿,也可能会通过观察行为的结果发生替代性强化。
(3)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35.【答案要点】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动力系统。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自人出生便已存在。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与超我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幼儿进行正确恰当的评价。幼儿自我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依赖、轻信他人尤其是成年人的评价,往往以别人的评价为依据来评价自己。因此,成人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以积极的态度来评价幼儿。
(2)明确行为要求。获得成功感是幼儿形成自信心的基础,2~3岁的儿童就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明确要求可以使幼儿有明确的努力方向,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自己,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差距,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合适的判断,进而形成合理的自我意识。
(3)增加交往机会。与成人交往的经验是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根源,通过与成人交往,幼儿可以意识到并且说出自己的经验,向成人学到社会知识和行为方式,将成人传 递的社会文化、道德规范逐渐内化,进而进行自我评价。幼儿与同伴交往,特别是通过游戏等活动,可以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同伴,进而看待自己,通过同伴认识 自己。
(4)在专项活动中进行教育。活动要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既有利于幼儿认识自己,又有益于幼儿认识别人。
2.【答案要点】(1)鼓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鼓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会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行为。
(2)创设非攻击的环境。在家中,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等都会影响攻击行为,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融洽,家庭氛围和睦等都会大大减少攻击行为;在学校里,尽量创造比较宽敞的活动空间,过分拥挤的环境容易增加幼儿的攻击行为。
(3)允许幼儿适当地宣泄情绪。可以让攻击性较强的幼儿以某种合理的方式进行适当的发泄,将能量疏导到其他行为上,以防止攻击行为的发生。
(4)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研究表明,移情能力越高,攻击性越低。移情能力的提高对减少和防范攻击性行为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3.【答案要点】要对幼儿的记忆进行培养,应该做到:
(1)运用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2)开展幼儿喜欢的游戏。
(3)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
(4)利用动作演示。
(5)善用比喻,促进幼儿的理解。
(6)找准异同,进行比较。
(7)鼓励幼儿的发散思维。
(8)布置作业,强化记忆。
(9)综合归类。
(10)加强复习。
4.【答案要点】婴幼儿心理活动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如下:(1)从简单到复杂。第一,从不齐全到齐全。婴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第二,从笼统到分化。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模糊到分化和明确。
(2)从具体到抽象。在整个幼儿阶段,一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不明显,但到5~6岁时,幼儿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
(3)从被动到主动。第一,从无意向有意发展。第二,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儿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5.【答案要点】幼儿身体发育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具体来说,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是:
(1)由不明显的量变到根本性质变的复杂过程。
(2)幼儿身体发育有一定的程序。
(3)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4)幼儿身体发育不是成比例地发展。
(5)幼儿身体各系统发育是不平衡的。
(6)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7)幼儿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这位老师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
(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小明正处于幼儿初期,他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小明的老师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小明是很难达到的。
(3)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③循序渐进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2.【答案要点】这个幼儿显然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这一阶段幼儿的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1)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2)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3)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开始产生。
在 幼儿处于心理转折期和危机期时,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 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教师和家长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3.【答案要点】(1)幼儿常常把希望发生的事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来描述。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出现这种情况时,成人不要过分紧张,小班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较多,到了中、大班以后就会逐渐减少。
(2)这和幼儿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感知的分化不足,幼儿往往意识不到事物的异同,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另外,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会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
4.【答案要点】东东对自己的评价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5. 【答案要点】幼儿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比如突如其来的声音、好玩的玩具等。成人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 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情况。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 言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控制幼儿的注意活动。
6.【答案要点】幼儿的情绪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易冲动性;(2)不稳定性;(3)外露性。
帮助幼儿调节不良情绪,可以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法。转移幼儿的注意,让幼儿去做其他事。
(2)冷却法。暂时置之不理,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儿。
(3)榜样法。通过树立榜样的方法,如故事中的人物,来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情感。
(4)宣泄法。每一个幼儿在生活中都可能遭到冲突、挫折而表现出不良情绪反应,成人应给予幼儿情绪发泄的机会。
7. 【答案要点】材料中强强的自言自语现象兼具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点,是一种出声的自言自语。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 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言语说出声音的特点,又有内部言语对自己说话的特点。幼儿的出声的自言自语也包含对别人说话的性质。出声的自言 自语出现最频繁的情况是,他们有与别人说话的要求,但又缺乏言语交往的实际可能性的时候。所以,它具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性。
从自言自语的形式来看,强强的自言自语属于一种游戏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在绘画活动中也常常有这种情况,用语言来补充不能画出的情节。
8.【答案要点】兰兰的画画行为,主要说明幼儿想象具有无意性的特点。具体表现有:(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内容零散。
(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9.【答案要点】首先,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因此,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这位教师正是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感知。
其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正如本材料中教师所做的那样,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
再次,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对故事的感受更深刻。
最后,这位教师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10.【答案要点】在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 儿对偶尔听到的童谣或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童谣和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童谣、广告词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 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因此容易被幼儿记住。
11.【答案要点】小伟父母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而制止了幼儿的同伴交往,导致了幼儿的沉默与任性。同伴交往有利予发展幼儿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等。
幼 儿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小伟因为缺少交往实践而没有得到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小伟可能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儿童(被排斥或受忽视)并进一步影响 到小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小伟的父母必须开放思想,让小伟与其他儿童一起玩,如果有遇封交往障碍,可以对他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使小伟的身心顺利发展。
12.【答案要点】红红处于幼儿初期,情绪情感的特点有:
(1)易冲动性。幼儿初期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被不可遏制的情绪所支配。
(2)不稳定性。幼儿初期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可以互相转换,如一会儿哭,一会儿又笑了。而且幼儿的情绪常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易受感染与暗示,如看到其他孩子哭,他也哭起来。
13. 【答案要点】问题(一):材料中体现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 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形象性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
问题(二):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比如,讲“风”“声音”等抽象概念时,教师可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并且让幼儿动手实践,用眼观察,这样会使幼儿很轻松地掌握这些词的含义。
另外,由于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不能理解语言的寓意、转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切忌讲反话,或嘲笑、讽刺幼儿。
14.【答案要点】(1)攻击性行为是指一种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敌对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两类。敌对性攻击是指出于攻击性目的直接伤害他人的行为,而工具性攻击是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
材料中弘弘的表现属于敌对性攻击。儿童有时会受到外在诱因的驱动(如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攻击。弘弘攻击性行为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得到大球。
(2)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纠正策略有:①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②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③给予榜样示范;④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冷处理”;⑤教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
15.【答案要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渊渊是希望通过吮吸手指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
幼儿吮吸手指,可能会阻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渊渊可以采取如下矫治策略:
(1)创设温馨轻松的环境,缓解幼儿的紧张和压力。教师和家长不要给幼儿过多的压力,要寻找引起幼儿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多与幼儿在一起,创设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保持安定的情绪。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要丰富幼儿的生活,转移、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鼓励渊渊多与小朋友一起玩,体会集体游戏给他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告诉他把手放在嘴里很不卫生的,让他懂得不把手放到嘴里的道理。当幼儿稍有进步时,父母和老师要及时肯定他、鼓励他,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4)采取幼儿能接受的干预手段。在家里或幼儿园入睡前,可以为他设计好“放手的位置”。另
外,还可以为他准备创可贴,贴在他的小手上,并告诉他,小手受伤了,需要治疗。当他觉得难受时,就鼓励他,小手需要保护好。
五、活动设计题
1.【参考设计】
开心妈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妈妈的喜好和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2.尝试关心妈妈,用多种材料为妈妈制作手镯。
二、活动准备
1.邀请妈妈来园参加活动。
2.请两三位家长准备介绍孩子成长的过程。
3.塑料、木质串珠、塑料管、塑料绳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启发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1)妈妈平时都是怎样关心孩子的?(2)当你生病时,妈妈是怎样做的? 2.请幼儿和妈妈做游戏:我爱妈妈。
玩法:幼儿和妈妈背对背坐,根据老师的提问,比如,妈妈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你最喜欢和妈妈一起做什么事情?妈妈先写出来,再请幼儿说出,看是否一致。
3.请两三位家长分别通过录像、照片或课件等形式介绍为孩子的成长付出的辛劳。
4.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妈妈做一个手镯,给妈妈戴上,并亲吻妈妈。
2.【参考设计】
蔬菜营养多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的。2.了解各种蔬菜的食用部位,尝试按食用部位对蔬菜进行分类。
3.知道多吃蔬菜身体好。
二、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食物若干,挂图、卡片若干,磁带,录音机,胡萝卜雕刻印章,橡皮泥,泥工板,白纸若干,剪刀。
三、活动过程
1.通过请出“蔬菜宝宝”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蔬菜宝宝来我们班上做客,让我们来瞧一瞧它们到底是谁。”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实物。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吗?你喜欢哪一种蔬菜?为什么?喜欢吃哪一部位?为什么喜欢吃?(3)出示一幅植物生长图(马铃薯),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五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组成。
教师小结:不同的植物我们吃它们身体的不同部分,植物身体的根、茎、叶、花、果实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帮助。
2.猜谜语,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
(1)谜语:白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栽,切开白漆桶,清甜可口好小菜。(白萝卜)提问:
①说一说白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②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③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胡萝卜)教师小结:白萝卜的营养可丰富了,可以凉拌,可以炒,可以煮,吃了可以使皮肤白净,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2)谜语:瘦长的身材,翠绿的皮肤,全身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别人。(黄瓜)提问:
①我们应该吃黄瓜的哪一部分?(果实)②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西红柿、茄子、辣椒)教师小结:黄瓜是绿色的,形状弯弯的,味道香甜,可以生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吃了可以降火,还可以解渴,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3)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蔬菜?(白菜)教师说说白菜的样子。
提问:
①请小朋友想想,我们吃的是自菜的哪一部分?(叶)②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青菜、菠菜)教师小结:因为白菜的叶和茎是连在一起的,它的茎和叶都可以吃,所以平时我们吃的白菜都是把叶和茎煮了一起吃。
(4)这是什么?(土豆)教师介绍土豆:发芽的土豆含有毒素,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它是长在土里的。
提问:
①我们吃土豆的哪一部分?(茎)。
②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茎?(洋葱、芹菜)3.考考小朋友。
师:老师这里有好多蔬菜卡片,请小朋友们帮助蔬菜分类,把吃的部分相同的蔬菜归一类,比如白萝卜吃它的根,那就在卡片中找找和它一样是吃“根”部分的蔬菜归类到这组。
教师小结:蔬菜营养丰富,各种颜色的蔬菜都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4.游戏。
请个别幼儿表演,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蔬菜卡片,让幼儿根据蔬菜的体征找朋友,看看自己手上的蔬菜卡片是吃它的哪个部分的,然后听音乐找朋友,并能自由地、夸张地表现可爱的蔬菜在跳舞。
5.品尝蔬菜。
教师出示用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土豆做的各种沙拉,请幼儿品尝,让幼儿边品尝边讲讲口感如何,逐步意识到多吃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己做到不挑食,使身体长得更棒。
6.分组美工创作。
(1)画蔬菜。
(2)泥工蔬菜。
(3)给蔬菜涂色。
(4)剪贴蔬菜(分类)。
(5)蔬菜拼图。
3.【参考设计】
我爱我家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大胆地与同伴说说爱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乐。
2.进一步感受家的温暖,产生爱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课件《家是什么》;钢琴曲音乐《我爱我家》;搜集相关资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家”的照片,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家。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你喜欢自己的家吗?”“你最喜欢家里的什么?”请幼儿回答,教师注意让幼儿充分地讲述。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爱家里的某一个房间、有的爱某一物品、有的爱某一宠物、有的爱某一亲人……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家。
教师出示字“我爱我家”,领幼儿读一遍。
2.出示课件,教师配乐读诗歌《家是什么》。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朗诵:家是什么——小兔子说家是温暖的地方,小老鼠说家是安全的地方,小鸟说家是幸福的地方,小朋友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有问题想问吗?”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为什么说家是妈妈温暖的手、是爸爸宽阔的肩膀。
再次朗诵诗歌。
3.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家是什么。
幼儿自由思考,教师请幼儿轮流回答(家是××),教师用一句话讲解幼儿所说的话的寓意。
教师小结:爸爸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爸爸妈妈。
4.请听一首爸爸、妈妈、宝宝一起唱的特别好听的歌《我爱我家》。
四、活动延伸
为家人说一句话或给一个拥抱,让家长感受到对他们的爱。
人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