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语文学习方法(共8篇)
篇一:高考语文学习方法
一、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二、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三、读写结合法
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结合,才有高效率.一个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生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生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这样长期下来,近处,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远处说,才能成就事业,才能自成一家,成大家.四、强化记忆法
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 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 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即使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乐乐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可以是分门别类的对知识的整理,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篇二:高考语文 高中语文成绩提高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成绩提高有效方法
■ 优盟教育中心 语文教研组
一、积累的习惯。
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浙江省绍兴市的高考状元魏益佳高考语文成绩136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积累也是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个高中生,必须首先做好知识积累。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积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单元积累法。就是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二是考点积累法。就是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就是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如复习汉字字形时,就可以从易混点的角度进行总结:例如,复习汉字的字字形的识记,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积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写错的字。比如,茶房酒肆的“肆”与肄业“肄”; 寒喧的“暄”与喧闹的“喧”。
积累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上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二)积累文言实词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文言实词120个,其实要适应要高考的需要,应该是越多越好。积累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 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
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
例如“发”字: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发:发射
(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发:出发
(3)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发:点燃
(4)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发:打开
(5)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发动
(6)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抒发
(7)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君后援(《赤壁之战》)发:派遣
(8)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发:征发,征调
(9)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发: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
(10)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发:开放
这些都是课内所见的,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3.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例如:
(1)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毁谤。
(3)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坚,形容词用作动词,坚固的铠甲。
(4)变姓名,诡行迹,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草,名词用状语,在草里。
(5)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响声。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意动用法,把------放在前面。
4、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的意义,没有“圃”这个语素的意义,“园圃”是偏义复词。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本题考查偏义复词,是从词的构造特点来命题的。a项的“奸”是求取,与“利”构成动宾关系,不是偏义复词。b项的“宴飨”都是宴请的意思,是同义复词。d项的“利病”是“利益和危害”,两个语素都有表义作用,也不是偏义复词。只有c项的“刺”“短长”,“刺”是指责,其宾语只能是“短”,不能是“长”,“短长”是个偏义复词。
5、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
例、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语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迫[陵]死。
此题考查通假字兼实词的含义。“陵”通“凌”是“欺凌”的意思。如“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见于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通假字大约有100多个,考生要动手动 脑,整理、记忆。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是高考文言实词的主要考查点,考生备考时,要针对这些考点不断的积累知识,加强训练,培养结合语境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三)积累古诗文名篇。
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 化素养。那么,一个高中生需要背诵多少篇章呢?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定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蜀道难》、《声声慢》、《长亭送别》等诗词曲50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20篇(段)。这是对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码的要求。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在这方面不肯花时间,到了考试时再问怎么办,就好像揪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那真是毫无办法了。
(四)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对高三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有思想内涵的故事。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会化为自己的东西,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增加了语言的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需要注意了是,我们还要有“学以致用”的思想。以往也有一些学生问我,我这个学期摘抄了两大本,怎么一到作文时,仍然感到无话可说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你有“兵”不会用“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积累材料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在写文章时用,到时候你要想到这些材料,要学会用,这发问的同学就是只管抄,不去用。二是抄写时,就没有用的意识。我们的学习时间是十二分的珍贵,我们抄东西时,一定要想到有用没有用,如果这个材料没用,那我宁愿去休息也不去搞摘抄。去年我在所教班内举行一个语文学习经验介绍会,胡森介绍说,他抄一个故事,就在下面加上批注,提醒自己用在哪些观点之下。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可以说胡森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更经济,更高效的摘抄法,你可以试一试。
(十)答题技巧。答题技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些同学失分,不是失在知识能力上,而是失在没有题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复习语病题时,就要在把握六种病句特点的同时,掌握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1)审读法。审读法就是通过审慎的阅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大凡读起来别扭,听进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再仔细分析判断,查清语病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读第一分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就会觉得不通,要在其结尾加上“情况”或“状况”之类的词语比较顺畅。
(2)紧缩法。紧缩法就是把句子的修饰成分去掉,就其主干部分,检查语病。例如,“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把它紧缩后就是“他按排了内容、时间、人员以及问题。”显然,“按排”与“问题”搭配不当。
(3)类比法。也可以称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怀疑有语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的句子有语病,那么原句也有语病。例如,“今年春节,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这句话通不通,可以用类比法来检验:“这个工厂的几十台机器,几百个工人放弃休假。”“这所学校的几十间教室、几十名教师放弃休假。”显然“机器”、“教室”、“消防车”都不会“放弃休假”。
(4)比较法。在选择有语病的项时,四个选项中往往有两个容易排除,剩下这两个,就为难了,那个干扰因素比较大的选择项,也给人似是而非的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如果是确认两项都有问题,就选择问题较大,较明显的那一项。
再如,现代文阅读题:
一、要有文本意识。
我们必须学会从原文中把答案“扣”出来的本领,而不是叫你凭想当然的,按自己的观点作答,而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但这个思想观点它不一定是正确的,而同学们在做题时,往往不是筛选作者的观点,而是写出通常认为的正确观点。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二、要有语境意识。
体察语境,提高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语句的能力是提高现代阅读水平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具体的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语句的含义。在一个语段中,语句表达一定的意义,又省略和隐含某些意义,是相辅相成的。有的先后相承,有的互为补充,有的先定范围再做阐发,有的有所表述,有所省略??如果对相语句熟视无睹,阅读理解必然脱离语境的偏差。
例如,我们读鲁迅的《阿q正传》,开头写一只乌篷船“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动摇”,到了下一章的开头却说“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定静了”中间隔了一章的记叙描写,再往后写盘辫子,写不准革命,写赵家遭抢阿q终于没有上前,又有一句,“这 一夜没有月,未庄在黑暗里很寂静,寂静得像羲皇时候一般太平”
答题技巧是一个大课题,对面对高考的高中生来讲也十分重要,将来我们再专门讲,这里先把问题把出来,请同学们自己不断的总结,积累自己的答题技巧。
古人说:“江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知识积累越丰富,聪明才智越易于发挥,而且有利于能力的形成。
二、阅读的习惯。
(一)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今天 许多学生语文素养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视去做各种模拟试题,而没有认真的进行过“诵读”的训练。但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高考不考诵读,诵读文章对考试没有意义。实际上,语文试卷中的许多题目,并不是凭理性的分析而是凭借较高的语言感受能力做出来的。有些选择题,你做对了,但问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来,这并不能说明你凭运气做对了,实际上你是凭语感做对的,正确的语感从何而来呢?从诵读中来。
高考的题,就有一个考察诵读的题目。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而且、况且、何况)如果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三个词都表示递进关系,都经常用在第二个分句的开头。我们确实无法确认该填入的是哪一个词。同时,作为一名高生,不可能把现代汉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条分缕析的去掌握,即使你记住了它们的一些基本用法,碰到具体的语句时,也不好断定。但是,如果你试读一下,就能断定该选的词语是“何况”,你选“而且、况且”读起来就不顺畅。如果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平时讲话写文章,“而且、况且”后面的语句一般都比较长,而“何况”后面的语句,则都是比较短的。许多语文试题都是这样,凭语感就能做对,因此,只做题不读书,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来讲,是舍本逐末。
(二)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他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例如,读《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一回,林冲去买酒时,作者写道“那雪下得正紧”,清代学者金圣叹,读到此处不禁赞道“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也指出,“‘紧’字用得富有神韵”,为什么这个词备受赞赏呢?替换成别的词,比如“大、猛、急”行不行呢?如果改为“大”,只写出了雪的大小;改为“猛”,只写出了雪的力与势;改为“急”,只写出下雪的速度。而一“紧”字,不仅包含的“大、猛、急”的全部含义,而且那雪是“越下越大”,“越下越猛”,“越下越急”,一点也不放松。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紧”字,它暗合情节的发展:就在这寒气袭人,朔风刺骨的悲凉的氛围之中,一场加害林冲的阴谋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形成,陆虞侯一伙的黑手正在伸向林冲,使读者感受到林冲的处境正如这风雪天气一样越来越险恶,这便是金圣叹讲的“境界全出”的内涵。
(三)多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读了《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的描写,就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的朦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恬静,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由是而到画面所显示的凄婉的美。既然要求多读,我们就明白一个高中生课外该读什么的问题。我觉得一要挑选《语文读本》是的一些篇目来读;二是读一点名著,按照国家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一个高中生至少也得读20部以上的名著,这个数字对于面对高考的高中生来说,可能有点大。但现在的学生是一本都不读,这就会造成文化底蕴、文学素养等方面的缺失。我们应该尽量的多读,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作家的作品来读,特别是那些思想容量大、艺术感染力强、容易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的作品,如《冰心散文选》、《余秋雨文集》等。今年河南省的高考状元是社旗县人,他从高二时开始读冰心的散文,冰心散文的情感和艺术趣味对他的影响都很大。今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他写“选择博爱”,明显受到冰心早期散文爱祖国、爱自然、爱母亲的泛爱思想的影响,加之语言的文采,作文得了满分,语文考了136分。他读书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是功利主义的阅读,而是把书当成营养品,吸收其有用的东西,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三是读精美的短文。如在同学们中间很流行的《智慧背》四是要读一些品位较高的杂志。从写作的角度看,可以读《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读写天地》、〈〈作文与考试〉〉〈〈作文通讯〉〉等;从阅读的角度,可以读〈〈语数外学习〉〉、〈〈中华活页文选〉〉、〈〈中学生阅读〉〉、〈〈阅读与欣赏〉〉等。
(四)勤动笔。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要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将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二是点评阅读材料,对其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直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点评式的阅读,是中国传统的阅读方法。古代有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现代有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三是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三、写作的习惯。
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础。素材的积累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含自身周围环境见闻),这是极为丰富而行动的材料来源;二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材料库;三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现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读者》、《青年文摘》这两本杂志故事性较强,很多同学喜欢看,但是不能“过目就忘”,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来。刚才我讲到,摘抄时要有用的意识,还有一点是怎样用的问题。
多动笔。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望同学们不仅要做“读书”的典范,而且要做“动笔”的楷模。
篇三:高考语文学法指导 高考语文学法指导
一、制定计划
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习惯。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复习内容,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
二、制定到践行
计划制定好,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大化做到合理计划、充分复习、突出重点。
三、注重方法,总结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三的复习可谓庞杂、繁琐,这时,精选方法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语文的备考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坚持做好以下方面,这对我们的帮助将是相当大的:
1.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来准确掌握字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
2.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解,学会作笔记,课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归错,整理、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点,积累解题经验。
这是鉴赏评价的题目。考查“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该题体现了传记的文体特征,是很具典型性的题。答案为:(1)因为是多年以后追述往事,文章对细节没有过多的描写,更不添枝加叶。如晚间上课,学员们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他便一直讲到天亮。这样的细节客观真实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体现了传 记史实性、真实性的特点。3.学会使用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是积累知识、掌握背诵内容、搜集素材、训练写作的好方法,它对各科学习都有较强的辅助作用。卡片大小一般剪成13×8厘米,便于随身携带。可以将容易混淆的字词、读音、成语等写在卡片上,也可以将积累的名言、警句、人物素材抄在卡片上,随身携带的卡片便于随时随地进行回顾,增强理解与记忆。4.养成勾画的习惯
千万不可小看这勾勾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会勾画是一个阅读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阅读能力。读题时要勾画出关键信息,防止读错题;阅读时要勾画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这有利于筛选、概括信息,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利于完整答题。
5.养成卷面整洁、答题规范的好习惯
培养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力争让每个学生不因书写问题而失分。卷面整洁,字体工整对提高语文分数是有效的。养成答题规范的习惯,也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多拿分。如选考阅读的实用文中的探究题经常涉及“让自己凭借文本谈看法、感受”的问法,这类题的答题思路可以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地引用论据,此论据必须引自文本本身,除题干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不能从选文之外引据。论述: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小结:即回扣观点,简要作结。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而且一定要分点作答。我们同学在答题时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不分点作答;遗漏观点,直接说理由;不结合文本论证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我们的得分。
6.勤学之余,要坚持“好问”
“不问不进”。稍加留心,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进步得快的学生往往是勤于问老师的学生。我们语文备课组一直提倡学生拿自己的作文或试卷找老师面
批,因为这种一对一的辅导往往是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事实上,我不少学生的作文在多次找老师面批、多次按老师的要求修改的情况下已取得大的进步。7.坚持阅读并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不断充实、完善
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看报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素材库的建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对阅读得到的新鲜材料进行整理,先提炼观点,再概述该材料用作论据,例后进行分析论证,并联想与此相类似的其他事例,可做简例排比。此举有利于训练自己的思辨能力、概述能力、分析说理能力,并且只有经过自己思考、整理过的素材才会印象深刻,在考场才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2)素材的面可涉及古今中外。
古:课本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文学人物形象
今:充分利用新闻专题、视频资料。如感动中国,《今日关注》、《东方时空》、《新闻面对面》等。《读者文摘》中涉及的事件人物很多,都是新鲜、热辣、具有时代感的,较为独特的素材,应该加以整理。
(3)归纳角度:在素材整理的基础上思考其内涵所涉及角度。
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人与世界(对如未知的探索、挑战与征服等)、人与自然(如和谐、不和谐等)、人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学会欣赏、宽容、奉献等)、人与自身(坚持、顽强、奋斗、珍惜等)
三、注重朗诵
高三复习,不可以忽略了学习语言的一条基本规律:朗诵。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训。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制定具体的计划,每天保证早读、午读之外的5—10分钟朗读时间。朗读时除了读要求的背诵默写篇目,还应该多读一些课外的优秀文句。如每天记一条格言警句,一周熟读一篇好的自己喜欢的文章,这样既可积累了知识,又可以增强语感。长期坚持,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循序以渐进
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学习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保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天天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习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快乐。
五、课上牵课下
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首先,课下,自己要通过努力,将“龙”备好画好;期待课堂,在课上得到老师充分的 帮助,点亮龙“睛”,这样,“龙”必会破壁飞出,整个复习就会“活”起来。其次,还有可能需要依据老师点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准备的“龙”。龙爪威猛,龙身腾跃,再配有灼灼双睛,“龙”也自会飞腾而去。
六、全局想细节
①将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
④写作的改善,离不开词汇量的积累。在字词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了解词语意蕴,增强对词语的敏感力。如“水光潋滟”可以想象为描摹的是这样的一幅图景:最是那一片烟雨朦胧,轻轻荡漾在湖水中央,浅浅的暖暖的阳光温柔的抚摸着一切,轻掬一捧清湜,看阳光跳跃在手心,反着美丽光芒?? 正是在这些心态的影响下,不少同学对语文的学习态度是非常懈怠的。这种心态下的学习自然不可能取得大的进展。
其实,高三的语文复习是非常系统,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言,这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打好基础、查漏补缺、提高能力的学习过程。当然,整个高三的语文学习不是说埋头做题就可以有成效的。语文有其固有的特点,语文学习要讲究策略、方法,学生只有在有效策略的指导下,全心地投入、踏实地行动,才会取得大的进步,希望这些做法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语文组:贾 丽
篇四:【高考 语文】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高考 语文】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高三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连接着高中和大学;高三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时期,似乎光明的未来触手可及;高三也是一个沉重压抑的时期,作业和大考小考多得难以统计。我们同学也许忍不住会想:这世上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游刃有余地应付这一切?知识的掌握到底有无捷径?我的回答也许会让疲于奔命的学子们失望,我认为一切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上,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付出: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汗水。当然,也存在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它并不能代替付出。
语文在高考总成绩的750分中占了150分,它的份量很重,考生的语文得分,直接影响了考生高考的成败,那么,在高三,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呢?
一、端正态度
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2、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二、积累知识
语文经过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的广是任何一门功课都比不上的,语文的高考又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其间还涉及到古文现代文散文科技说明文社科类论文古诗词等的阅读水平的考核,没有一样可以轻忽,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都需要下大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的语文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这积累的内容可分两个方面,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好两个本子。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三、精练试题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练,必须精挑细选,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在我们老师,我们会挑选出一些合适的试题给我们学生做。作为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多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四、求同思维
五、坚持阅读
在高三阶段,万不可以学习紧张为理由而放弃阅读。你放弃了阅读,也就放弃了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大多是从阅读中获得,没了阅读,你的语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变质的死水,那结果一定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你的语文最终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我的建议是,我们每天起码要读半小时,读的内容也要多样,背几句古诗名句,读几篇精美散文,浏览一下报纸杂志。隔两天细细鉴赏一首诗歌,隔三天认真精读一篇古文。当这样的阅读成为习惯,何愁语文学不好?
六、勤练语言
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积累材料和坚持阅读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勤练语言。任何艺术长期不练都会生疏,齐白石一天不画画就感觉异样,我们语文写作也是如此。最好是每天写日记,长短不限,但每天写写;实在做不到,一周无论如何得写一篇。而且还得注意多写写应试作文,加快自己的作文速度,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现在高考作文批改较为流行“一票肯定制”,就是说只要你的文章在某一方面很是突出,其他方面即使只是一般,也可以因此得到很高的分数。所以,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得分,平时我们格外要注意多练习遣词造句,让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为自己得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码。在日常写作时要注意运用多种语言技巧:比如,多引用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俗语,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议论文善于运用设问、疑问、反问、排比、对比,记叙文巧用明喻、暗喻、拟人、比拟、象征。如果这些你都不会用,那也没关系,如果你喜欢唱歌,那就用歌词吧;如果你喜欢看电影,那就引用经典电影的经典台词吧;如果你很新潮,你就多用一些时尚词汇吧?? 但是,我所说的这么多语言的修饰,并不是要你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时使用,这样一来,整个文章一定会显得杂乱无章、华而不实,难免有堆砌之嫌。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注意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三句话:“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是的,生命的美丽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所经历的那一段历程。高中生活尤其是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珍惜它,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会是我们今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因为,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远远超出分数本身的东西。追求只是过程而非结果,孜孜以求的一生,本来就是一支动听的歌。
篇五: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一、高度重视语文学科。
如果说在小学和初中学习语文,兴趣是最重要的,那么,在高中学习语文,态度是最重要的。假如你学了十年,你对语文没有兴趣,也别指望到了高三会对语文有兴趣,其他学科也是这样。但不管你有没有兴趣,你必须学好语文,否则,你的理想、前程、幸福生活等关于人生未来诸多的美好设想,都将大打折扣。
尽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同学在高三复习备考的整体战略部署中,还是轻视了语文。这里有两个思想上的误区。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很多同学“聪明”地把语文和数学、英语(理科生还包括理综)拿来比较,认为语文拉分的差距比不上理科。例如有的同学分析,语文高分也只有120多分,低分也有70多分,相差只有50多分;数学高分有140多分,低分只有20多分,相差100多分:所以,搞数学更有利于提高总分。其实,这些同学只看到了高考竞争的表象,没有看到高考竞争的实质。高考竞争,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人与分数的竞争。考50分的同学,没有必要去和考140分的同学去比较,因为两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相互不构成威胁。你应该关注的是总分比你高50分左右、班级名次比你高10~15名的同学。如果你的名次能提升10名,在全省,可能就超过了几万人了,原本只能考二本,结果就可以考上一本了。也就是说,你应该关注的是你可以超过的竞争对手,倒数几名的学生去羡慕前几名学生的分数之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比如说,我校一个文科150名左右的学生,他的语文一般是100分,数学一般是110分;而他奋斗目标——100名学生的语文一般是115分,数学一般是125分。也就是说,数学和语文其实是一样拉分的。
至于有的同学认为高三一年可以增长200分,那种罗曼蒂克的现象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增长200分不是不可能,不过你得多在高三耕耘几年。
2、认为语文增分太慢
很多同学“精明”地发现,理科只要强攻猛打一段时间,效果就出来了;语文,我付出了半年,可是还没有什么效果,于是认为在语文上付出不如在其他学科上付出。其实,这是没有注意文科和理科在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区别。
语文在高一高二时是“综合”考试,学考分离,你认真学习的东西考得并不多。只有到了高三下学期,等所有的内容都学完了,那些在语文学习中付出得多的同学才能脱颖而出。而理科在高一高二时是“同步”考试,学考同步,你认真学习一个月,就会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恰恰是到了高三,所有学科都在综合考试时,你会发现,努力两个月就可以改变一门学科的窘境的历史逐渐成为了传说。
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如果方法得当,语文可以增加很多分。因为很多同学在高一高二的考试中,基础知识,阅读、作文都没有进行考点复习,这些都是平时容易丢分的地方。如果不抓住最后的时机猛补一下,高考恐怕也是前途未卜了。
所以,高三一年,学习要有所侧重,但不要在一门学科上花太多时间,因为高考需要六门学科齐头并进,而且我们大多数人最后还是不能创造奇迹的。态度决定高度,相比之下,现在大多数人不太重视的语文,假如你稍微重视一点,也许就会超越许多人。
二、认真做好积累和反复
文科学习要不断积累、归纳,这样才能领悟;还要不断记忆、反复,这样才能落实。
1、用好错题本和积累本
如果大家关注一下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错题本和积累本,而且是从高一就开始做起的。你学习了很多东西,但那都是属于老师和教材的,只有这两个本子,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老师讲评试题后,你最好把重要的错题写到自己的错题本上。可以按照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标点、病句、名句、常识、表达、阅读、作文(后两者主要指失误的能力点)等分个类别。很多人一个知识点一错再错,就是因为每次错误都没有留下一点记忆。整理错题本,应该触类旁通,把同一类别的汇集到一起来,例如,把“辍”“啜”“掇”“缀”放到一起,把字音、字义、相关组词都查出来,才能真正记得牢固。
积累本主要是针对作文和阅读来做的。如果平时在阅读中遇见了脍炙人口的句子、经典的事例和名言(用作论据),可以抄在积累本中。很多人感觉作文无话可写,或者语言平淡无奇,其实就与自己的积累太少有关。积累本中还可以记录自己归纳、整理的东西和学习方法、解题技巧。
月考前的自习,要翻阅自己的错题本和积累本。现在市面上也出了一些《错题集》《积累本》之类的教辅资料,但这种拾人牙慧的东西,注定是没有太大效果的。很多同学应该发现,同样的一则论据,在《论据大全》上看过,考试时却用不上;如果写到了积累本中,考试时就能信手拈来。
2、记忆要不断反复
现在的备考资料,都将需要背诵的东西汇集到了一起,以便学生使用。
所有要记忆的东西(例如古诗文、文学常识、语言基础知识),都应该不断反复。因为人类的记忆有一个遗忘的过程,我们要尊重这一规律。
半小时一反复:一个早自习背诵一类知识,在下课前5分钟,应该反复一下; 一天一反复:第二天语文课前(预备时间),再反复一下;
一周一反复:如果哪个早自习,你完成了老师规定的内容后时间还有结余,可以复习一下这一周当中背诵过的重点;
一月一反复:月考之前的复习,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反复这一个月来学习的内容就够了,每个月这样坚持,就你反复了所有考点了;
一学期一反复:这是老师组织的第二轮复习的内容,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就可以了。反复不是重复,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一般第一次一堂课背诵过的内容,反复只需要5分钟即可。
三、以严谨的态度面对阅读和写作
语文主观题作业因其自身特点,老师很难一个个来检查其完成质量,顶多检查数量。于是,有的学生学习起来便偷懒耍滑。在做阅读题和写作题时,以精益求精和敷衍塞责的态度,都可以把一张试卷做满,但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这两道题是语文分值中最重的,很多同学语文成绩差,其实也就是阅读和作文不尽如人意,与其说是能力问题,还不如说是平日里每次训练的态度都不严谨。
除了下面要说的做题训练外,希望大家坚持多读、多写。离开了读和写,你的语文学习必然成为一潭死水。
阅读主要是读有思想深度或有文采的名篇(现当代散文、杂文,名家微型小说,古诗文)和考场作文范文,一篇文章读两到三遍为宜。休闲类的杂志不建议在高三阅读。
写作方面可以训练一些句子和段落的写作。很多平时训练的文段和句子,在考试时就能派上用场。还可以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老师,让他当面给你评点,老师在技巧上的一些点拨往往能让你茅塞顿开、事半功倍。
四、多做试题
高考,最终是以做题的方式来筛选学生的。因此,高三备考中,做题训练必不可少。尤其是阅读,我们平时训练得少,高三再怎么练也不算多。
我们说反对应试教育,就是反对那些语文修养不高的学生经过应试训练取得了比语文修养高的学生更好的成绩。但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区分一个学生的语文修养高低,何况人家也付出了汗水。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自己语文修养高,就更应该注重做题训练,以付出来换取更好的成绩。其实,现在的高考题,正是为语文修养高的学生设计的。
试题的选择,可以是高考真题;或者是仿真题的套题,如《天利38套》等。在第一轮复习中,一段时间内最好做一类题,比如先做30篇社科文阅读,再做30篇文言文阅读;而且不要和老师安排的专题复习的进度同步,因为课余学习就是查缺补漏的,不是课堂学习的简单重复。
生命之美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在于跋涉的过程,这正如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高三也是人生旅途中风景旖旎的一段过程,它充实、紧张、让人压抑又令人兴奋。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它都将成为莘莘学子无尽的财富,既然如此,珍惜高三,享受高三,让青春无悔,让人生无憾。
(即墨教研室 张雅萍推荐)
篇六: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高三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连接着高中和大学;高三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时期,似乎光明的未来触手可及;高三也是一个沉重压抑的时期,作业和大考小考多得难以统计。我们同学也许忍不住会想:这世上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游刃有余地应付这一切?知识的掌握到底有无捷径?我的回答也许会让疲于奔命的学子们失望,我认为一切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上,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付出: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汗水。当然,也存在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它并不能代替付出。语文在高考总成绩的750分中占了150分,它的份量很重,考生的语文得分,直接影响了考生高考的成败,那么,在高三,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呢?
一、端正态度 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2、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觉很鲜。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二、积累知识
语文经过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的广是任何一门功课都比不上的,语文的高考又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其间还涉及到古文现代文散文科技说明文社科类论文古诗词等的阅读水平的考核,没有一样可以轻忽,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都需要下大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的语文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这积累的内容可分两个方面,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好两个本子。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三、精练试题
以前曾有杂志登了这样一则信息,说有某位权威人士拿语文高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二语文老师、高三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最好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地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练,必须精挑细选,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在我们老师,我们会挑选出一些合适的试题给我们学生做。作为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多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四、求同思维
五、坚持阅读
在高三阶段,万不可以学习紧张为理由而放弃阅读。你放弃了阅读,也就放弃了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大多是从阅读中获得,没了阅读,你的语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变质的死水,那结果一定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你的语文最终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我的建议是,我们每天起码要读半小时,读的内容也要多样,背几句古诗名句,读几篇精美散文,浏览一下报纸杂志。隔两天细细鉴赏一首诗歌,隔三天认真精读一篇古文。当这样的阅读成为习惯,何愁语文学不好?
篇七: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好方法好成绩,好态度好成绩---高三语文
一、高度重视语文学科
二、认真做好积累和反复
1、用好错题本和积累本
高考状元有个惊人的共同点:都有错题本和积累本。在试题讲评后,把重要的错题写到错题本上。很多人一个知识点一错再错,就是因为每次错误都没有留下记忆。整理错题本,应该触类旁通,把同一类别的汇集到一起。
积累本主要是针对作文和阅读来做的。在阅读中遇见了脍炙人口的句子、经典的事例和名言,就抄在积累本中。很多人感觉作文无话可写,或者语言平淡无奇,其实就与自己的积累太少有关。
考前的复习,要翻阅自己的错题本和积累本。
2、记忆要不断反复
所有要记忆的东西(例如古诗文、文学常识、语言基础知识),都应该不断反复,因为人类的记忆有一个遗忘的过程。反复不是重复,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一般第一次一堂课背诵过的内容,反复只需要5分钟即可。
三、认真面对阅读和写作
在做阅读题和写作题时,以精益求精和敷衍塞责的态度,都可以把一张试卷做满,但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两道题是语文分值中最重的,很多同学语文成绩差,其实也就是阅读和作文不尽如人意,与其说是能力问题,还不如说是平日里每次训练的态度都不严谨。希望大家多读、多写。离开了读和写,语文学习必然成为一潭死水。
阅读主要是读优秀文章(现当代散文、杂文,名家微型小说,古诗文)和考场作文范文,一篇文章读两到三遍为宜。休闲类的杂志不建议在高三阅读。
写作方面可以训练一些句子和段落的写作。很多平时训练的文段和句子,在考试时就能派上用场。还可以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老师,让他当面给你评点,老师在技巧上的一些点拨往往能让你茅塞顿开、事半功倍。
四、多做试题
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一言以蔽之:把老师安排的任务落到实处!
愿大家珍惜高三,享受高三,让青春无悔,让人生无憾!
篇八: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高三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连接着高中和大学;高三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时期,似乎光明的未来触手可及;高三也是一个沉重压抑的时期,作业和大考小考多得难以统计。我们同学也许忍不住会想:这世上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游刃有余地应付这一切?知识的掌握到底有无捷径?我的回答也许会让疲于奔命的学子们失望,我认为一切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上,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付出: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汗水。当然,也存在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它并不能代替付出。
语文在高考总成绩的750分中占了150分,它的份量很重,考生的语文得分,直接影响了考生高考的成败,那么,在高三,我们该如何学习语文呢?
一、端正态度
尽管谁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就现实来看,真正努力学语文的同学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缘于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
1、认为语文拉分不大。
这些同学似乎很精明,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因为真正称得上拉分的应该是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看他们是否因为某一门功课的缘故而使总成绩受到了影响,这两位学生应该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两位学生总体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说,我们看拉分,不应局限于个别与特殊,应着眼于整体与普遍,就全体看,在高考中,因为某一门理科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并不比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多。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语文只考八十来分,也会有一批学生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门理科的较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这点大家可以通过去看前几届的毕业生的高考成绩而得到证明。
2、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语文的“广”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语文的学习好比在一湖水里放盐,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尝不到咸;不像有的功课的学习,好比在一碗菜里放味精,放一点点就感
觉很鲜。然而,盐放几天也许感觉不到,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是一定可以感觉到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的学习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二、积累知识
语文经过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的广是任何一门功课都比不上的,语文的高考又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其间还涉及到古文现代文散文科技说明文社科类论文古诗词等的阅读水平的考核,没有一样可以轻忽,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都需要下大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的语文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这积累的内容可分两个方面,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好两个本子。
1、基础知识的积累。在高三阶段,需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这道题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采取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材料摘录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那么,什么样的例子才是好例子呢?一般说来,例子可正可反,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这些例子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在积累材料时还要注意你的材料的多样性,应避免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尽可能做到“人无我有”。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百个左右,高考时无论它要我们写什么作文,基本上都不会无话可说,无例可举。
三、精练试题
以前曾有杂志登了这样一则信息,说有某位权威人士拿语文高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二语文老师、高三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最好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地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大量地练,必须精挑细选,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在我们老师,我们会挑选出一些合适的试题给我们学生做。作为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多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四、求同思维
五、坚持阅读
在高三阶段,万不可以学习紧张为理由而放弃阅读。你放弃了阅读,也就放弃了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知识大多是从阅读中获得,没了阅读,你的语文就成了一潭死水,而且是一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变质的死水,那结果一定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你的语文最终成了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我的建议是,我们每天起码要读半小时,读的内容也要多样,背几句古诗名句,读几篇精美散文,浏览一下报纸杂志。隔两天细细鉴赏一首诗歌,隔三天认真精读一篇古文。当这样的阅读成为习惯,何愁语文学不好?
六、勤练语言
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积累材料和坚持阅读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勤练语言。任何艺术长期不练都会生疏,齐白石一天不画画就感觉异样,我们语文写作也是如此。最好是每天写日记,长短不限,但每天写写;实在做不到,一周无论如何得写一篇。而且还得注意多写写应试作文,加快自己的作文速度,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现在高考作文批改较为流行“一票肯定制”,就是说只要你的文章在某一方面很是突出,其他方面即使只是一般,也可以因此得到很高的分数。所以,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得分,平时我们格外要注意多练习遣词造句,让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为自己得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码。在日常写作时要注意运用多种语言技巧:比如,多引用
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俗语,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议论文善于运用设问、疑问、反问、排比、对比,记叙文巧用明喻、暗喻、拟人、比拟、象征。如果这些你都不会用,那也没关系,如果你喜欢唱歌,那就用歌词吧;如果你喜欢看电影,那就引用经典电影的经典台词吧;如果你很新潮,你就多用一些时尚词汇吧„„ 但是,我所说的这么多语言的修饰,并不是要你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时使用,这样一来,整个文章一定会显得杂乱无章、华而不实,难免有堆砌之嫌。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注意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司汤达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三句话:“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是的,生命的美丽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所经历的那一段历程。高中生活尤其是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珍惜它,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会是我们今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因为,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远远超出分数本身的东西。追求只是过程而非结果,孜孜以求的一生,本来就是一支动听的歌。
第二篇:高考语文学习方法范文
一、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二、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三、读写结合法
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结合,才有高效率.一个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生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生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这样长期下来,近处,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远处说,才能成就事业,才能自成一家,成大家.四、强化记忆法
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 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 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即使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乐乐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可以是分门别类的对知识的整理,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第三篇:高考百日冲刺学习方法语文篇——目标124以上
高考百日冲刺学习方法语文篇——目标124以上
合山高中 肖宇
语文(全国卷1)
确立目标和考点分部
语文科的学习,首先根据试卷画出各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试卷特点给每个得分点确立目标分数。分析各题设置考点,确定自己发力的方向。
(一)、语文试卷考点分析如下:
选择题分值30分,目标27分;
文言文翻译题分值10分,目标7分;
诗歌鉴赏分值8分,目标6分;
默写题分值5分,目标5分;
文学作品阅读分值22分,目标16分;
语言运用题分值15分,目标11分;
作文分值60分,目标52分。
语文卷目标总分为:124分
(二)、各考点突破计划如下:
根据语文试卷特点,我认为首先要在客观题(所谓客观题,就是经过记忆和训练可容易拿分的部分,如选择题和默写题)上拿足分数,然后在某些容易提高分数的主观题上进行突破(此项我认为是作文)。
选择题共分以下几个考点:字音3分、成语3分、病句3分、连贯3分、科技类和社科类文章阅读9分、文言文阅读9分。其中字音和成语题属于客观题,需要大量记忆,病句题和连贯题只要经过适当的练习就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完全可以拿到满分。社科文阅读题分值较多,有时候出题人会出些比较变态的题目,容易出错。文言文选择题的9分比较容易拿到手,近年文言文越考越简单,三个选择题第一题一般是实词,第二第三题考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看懂了文章就可以顺利拿下第二第三题,而第一题的实词题在读懂文章之后只要把四个选项的实词代进原文也不难解决。因此选择题解决方案如下:
1选择题前四题可以找50套(其中模拟题30套,高考真题20套)前四题练习,每天练一套,100天内可以练2遍;
2社科文阅读题和文言文阅读题找近2年高考真题(30套)进行训练,2天练一套,100天可以练2遍以上,每套题目做完之后要认真找对答案,明确自己为什么错,正确答案从什么地方来的;
3准备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以放进屁股口袋的那种),把自己做错的字音和成语抄进去,随时背记复习。
文言文翻译题:课本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不能随便丢了课本。近年全国卷文言文考的基本都是比较容易的题目,大多数都是史传类文章(某些人文素养较高的省份考更难的哲理、游记散文),因此建议直译课本里的9篇史传类性质的文章。什么叫直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全部都翻译出来。9篇文章为:《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孔雀东南飞》《柳毅传》《促织》《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
每9天直译一篇,如2011年2月27日至2011年3月9日直译第一篇,之后9天再直译另一篇,其他依此类推,在这9天内只狂读这一篇文言文,读到每个字不用看翻译都可以明确它的现代汉语意思为止。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题和归纳的实词虚词也要读熟。最后20天可以适当做做高考的翻译题,相信那时候已经可以随便拿到7分了。此处要注意的是,做题时要按照资料上面的直译方法进行直译。
诗歌鉴赏题和文学作品阅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考的都是主观的东西,但是它都
是在出题人的主观和知识点的笼罩下进行的。因此这两部分的复习,可以这样做:
1、先看自己的资料书,把这两个考点到底考什么弄清楚,把每一个知识点整理系统化,最好能够画几张思维导图,然后就开始背这些考点,比如诗歌的几大类型,常见的表达技巧极其作用效果,段落位置极其作用效果,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作用等等,这些该背的都要背,如果没背下来说自己不会做,思路不清楚那是很正常的;
2、了解了考什么,背了一定的考点之后就要开始做专题了,文学作品阅读题和诗歌鉴赏题分别找近2年的高考真题各20题进行训练,做的时候还要养成分析答案的习惯,知道答案从哪里来;
3、这两道题要注意的是,答题有一定得模式(此答题模式资料书或老师或网上到处都有),按照这些答题模式去答题,此外要特别注意书写和分点答题(改卷是按点给分的),毕竟主观题的卷面对改卷老师来说印象很重要,同等情况下可打很离谱的印象分。
默写题:这是客观题,没什么道理可讲,把初中到高中所有该背的篇目从头到尾列出来,然后一篇一篇过,背得一篇打个叉顺到下一篇。如果实在很懒,就拿资料一句一句过。随身携带该背的诗句,用上厕所的时间都可以背下来。这道题必须要注意书写和检查,不能有错别字,一句话里错一字就不给分了。
语言运用题:这一类型的题目一般都是高考拿来做实验用的,但是万变不离其中。
1、分析考点还是必须的,必须按照总复习资料书里的考点分布情况,每一项都找一定的专题来做;
2、把答案在草稿纸上拟好之后检查符合要求没有,然后认真抄写到答题卡上;
3、审题非常关键,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答题是没什么问题的。
作文:作文其实很容易拿分,只要一篇作文字句通顺,有一定实例,结构思路清晰,卷面整洁,拿到50分左右并不困难,但是实例和结构思路就难死一大批人。解决办法如下:
1、练字,每天从每个课间十分钟放风的时间里抽出20分钟练字,每两天只练重复的5—10个字,第三天开始再练另外的5—10个字,要在与高考答题卡格子一样的稿纸上练行楷,这样比较容易找感觉。接下去就是坚持了,坚持一百天,你的字就会脱离儿童体了。
2、最后一百天每10天背一篇优秀的范例作文(议论文7篇记叙文3篇),要把这10篇文章列出来贴在课桌前,规定好时间,如“2月27日到3月8日背张维迎《忆母亲》”“3月9日到3月18日背朱自清《背影》”其他依此类推。做事一定要有时间限制,不然很难坚持下去。写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优秀作文,优秀作文背熟悉了,你就会创新了。
3、每天习惯写一些读书笔记和日记,这是为了练笔,让自己内心在思考让自己的思路清晰让自己记一些作文例子让自己写作文时更顺畅,假如没什么写的也要强迫自己记记流水账,抄抄报纸。
4、熟读10本杂志,规定好每本杂志读的时间,而且最好读像《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等一类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鸦片,规定自己每10天内只读一本,如“2月27日到3月8日读2011第一期《读者》”“3月9日到3月18日读2011第一期《青年文摘》”。读书不在于多,在于精,其实我觉得读100天内读熟5本杂志就够了,你想想每本杂志有作文例子10个,5本就50个例子,加上背的作文里的例子起码有70个了,还有你的读书笔记摘抄的呢?或者读熟三四个万能例子+几个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例子,这些万能例子可以自己找,如洪战辉的故事就包括了:坚持、自信、积极、感恩、勤奋、教育、刻苦------不过洪战辉的例子老了,找些时鲜的例子。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都要写写,尽量按照一些优秀作文的模式套进去。
第四篇:高考学习方法
自己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情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邯郸学步。做任何事情都要弄明白三件事:目标、条件、行动。如此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首先,静下来思考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水平;然后,分析一下自己现在各科的情况,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科;最后,要达到目标各科应该做的努力,用“信心恒信决心,毅力意志”(三心二意)去完成目标。
行动贴士:
【小贴士1】不要被老师牵着走
高三有其特殊性,学生要时刻抱有“因人而异”的观念,密切结合自身情况学习。然而不可避免,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往往得顾及整体,这使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不得不做“无用功”。所以高三需要学会的第一点就是:不要被老师牵着走。譬如抄写,如果你觉得不用抄写你也能背出单词,那就别抄;譬如整理文言文课文中的词法、句法,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很简单,已经掌握了,那就别整理了……时间宝贵,得把它用在更需提高、更见成效的地方!
【小贴士2】别忙着查词典
做英语试卷时常会碰到不认识的词,不要立刻查!陌生的词多碰到几遍,反复记忆后,它就成了你词汇量中的“库存”了。比如做阅读的时候,可以边做边标注出现频率高的、重要的陌生词,做完之后先分析错题,再查生词,注的解释最好是英文的(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以免注的英文最后自己看不懂)。一方面英语的点滴阅读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英语解释常有中文解释无法比拟的贴切性。
【小贴士3】保存各科试卷,有错题集
在行动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做到有心,经常作总结,总结不是单单把题抄下来,正确答案写下来就算完事了,要养成写周记的习惯,把一周的所做的来个总结,并写出下周计划,这样会进步很快的。至于操作性,就一点:避免眼高手低。此法适合各科学习。遇到的题大概分为三类:
1.一看就会,但是还做错的。这类题尤其要注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下次小心;
2.自己感觉会,但是一做就乱的。这说明你知识点有漏洞,需要做补充。这会中最需要再错题集中研究,把相关的知识要点,分析方法记录在案;
3.一看就没思路,一看答案恍然大悟的。这些知识点是你容易遗忘的,也分类记下。如此做到总结一道胜做十道,而不要在题海中游泳。
到了高三后期如果没有错题集,那也没关系,拿出每次考试的试卷,以及平时做过的试卷,将上面1、2类错题做标记,并在必要的错题旁边注解,列出分析思路;买一个订书机,每科的试卷整理好钉在一起,这样临考前拿出来复习,一目了然。
【小贴士4】精选讲座、补课班
在高三后期,各类讲座、竞赛会接踵而至。对于讲座,要选择针对自己水平的去听,十分关键的一点是要当个“包打听”,询问有经验的老师,一定要把某时某地举行的权威讲座给“挖”出来!没有也没关系,补课也是同样道理。花些时间去听个“经典”的补课班,一旦参加就要认真去学。但补课得保证自己是学有余力的,先基础后提高。先打听补课的内容,如果根据自己的情况没必要参加就不去,把时间用在急需的马上能见效的地方。
【小贴士5】老老实实地背诵
高三要背诵的东西相当多,而人的遗忘率是呈先快后慢的走势的。因此,背诵时应背诵(看、背结合)——一小时后再背一遍——第二天再背一遍——七天后再背一遍……相信很多人对繁重的背诵很是头疼,但如果高考中因为这种“死”的东西造成失分,不会觉得不甘心吗?所以,老老实实地背吧!
【小贴士6】参考书的使用应求“精”
《高中历史怎样学》、光明日报版的《高三数学测试与评估》、龙门书局的《高考中的数学方法》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教辅书。吃透一本好书比潦潦草草地做几本有效得多。有些同学光做习题不对答案,这种做法的效果几乎是零。不对答案,意味着根本无法“从错误中提高”。但做错的题并非看懂答案就行,而应在“看懂”后的第二天尝试独立地再解一遍。
【小贴士7】通过“玩”进行“学”
一整年毫无休歇地学估计没人撑得住,即使身体不垮,心理上也会受不了。但这个理由并不能成为高三“玩”的借口,在高三,“玩”中亦应有“学”。看看简化版的英文侦探小说,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听听《疯狂英语》中美妙的诗文朗诵,我保证那决不会比流行音乐差;看看能为作文提供人文底蕴的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在紧张枯燥的高三学习中,这些已是足够有趣的消遣了。常被人问起:“有没有什么学习捷径?”我想说的是:学习没有捷径,只有技巧和方法。怀一颗“天道酬勤”的心,以技巧结合切实的努力,成功便有可能为你所得。
第五篇:高考学习方法
1天天看高考梦想板的习惯(坚持21天,就变成习惯性想法)
2每天早上激励自己的习惯(会用多种不同的自我暗示方法)
3每天晚上睡前放松、暗示自我的习惯(让睡眠更充足)
4每周制定小目标的习惯(善于分解小目标(多杈树层层分解法)
5汇集错题的习题(高考状元的看家法宝)
6汇集疑问的习惯(弄懂一个疑问,梳清一大块知识)
7考后一百分的习惯(必须做到,考后暴露出的复习盲区最真实)
8文理交叉左右交替用脑学习的习惯(高效的用脑方式)
9课间积极放松的习惯(充沛脑力,放松神经)
10每天坚持体育健脑锻炼的习惯(坚持下去,健体又健脑,一举多得)
11每天积累回味学习快乐感的习惯(刺激大脑神经分泌脑啡肽)
12每天保持成功自信积极心态的习惯(进入良性循环的高效率学习状态)
13每天模仿高考状元信念模式的习惯(发挥95%的学习潜质)
14每天定量做小题的习惯(小题大做,小题精做,积累题感)
15记录解题及学习心得的习惯(一点心得,代表一点思维的智慧火花)
16与同学交流的习惯(虚心请教,双赢探讨思考,付出一份,收获两份)
17形成睡眠休息节律的习惯(熬夜伤神,熬夜的收获无法弥补白日的涣散损失)18每天静心30分钟的习惯(静心养神,安稳自我精神状态,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19每周回顾检讨反省的习惯(经自己照镜子,发现前进途中的方向偏差)
20每天制订小计划的习惯(小计划让你每天的学习井井有条)
21每天编制小时间表的习惯(大块时间、零碎时间要善于利用)
22上课全神贯注的习惯(无上的重要!课堂十分钟,课外半天功)
23每天书写十遍高考梦想的习惯(坚持到高考结束那一天!激发潜能!)
24每天科学用脑的习惯(进入高效用脑、全脑清醒的用功状态)
25考前自我放松的习惯(放松是打开灵智思维的窗户)
26每天欣赏大自然美景的习惯(调节身心,休息紧张用功的大脑)
27彻底搞清自己每一个疑难问题的习惯(扫清高考成功之路上的一个个障碍)28课后科学整理笔记的习惯(智慧的结晶,收获的仓库)
29剪辑小题库的习惯(分类剪辑,考前翻阅,熟悉题感)
30动手梳理书本知识的习惯(一定要亲自动手,不要抄袭他人)
31读完题目后先闭目静心一分钟的学习(静心一分钟,让潜意识酝酿解题的思维火花)32不对自己说灰心消极其字句习惯(励志向上,永远自我激励)
33发生意外之事时对自己说“真好”、“太棒了”的习惯(积极寻找解决意外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34每天使用行动力21黄金表的习惯(饱满的行动力永远是成功的第一大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