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特区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系列评论
激发精神力量 建设美好未来
——弘扬特区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系列评论之一
越是在谋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彰显精神的力量。特区精神,是在海南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将之传承下去、弘扬开来。当前,从百日大研讨大行动“以思想大解放带动海南大发展”,再到近日“学习朱国茂先进事迹,弘扬特区精神”,“特区精神”一词再次成为响彻全省的热词,特区精神的蓬勃生命力再次得到了彰显。在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征程中,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奋力书写特区发展新辉煌。
弘扬特区精神,是落实总书记视察海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贯彻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三大优势”,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我们只有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才能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尽快实现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奋斗目标。
弘扬特区精神,是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使命使然。“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闪亮的金字招牌,需要海南在改革发展中先人一步、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经验、作出表率。率先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省级政府机构,率先建设生态省,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近30年来,在特区精神的引领下,海南以诸多“率先”的亮眼成绩,毅然扛起了为改革开路、为发展探路的职责担当。回望来路,特区精神正是海南不断前行的力量之源、动力所在。只有坚持不懈弘扬特区精神,才能让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焕发出新的光彩。
弘扬特区精神,是新节点上迎接、抢抓新机遇的必为之举。当前,从全国看,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事业将掀开新的一页。在此新节点上抢抓新机遇,需要我们持续强化特区意识,大力发扬特区精神,“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奋力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从海南看,省第七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亟待落实,而且明年海南将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在此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需要我们彰扬特区精神,奋力拼搏,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当前,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大力弘扬、积极践行特区精神成为干事创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弘扬特区精神,要在“敢”字上下功夫、在“干”字上铆足劲。近30年来,海南之所以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就在于琼州大地有着一批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探索者、奋斗者。海南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唯有“敢”字当头、“干”字为先,实干、苦干加巧干,才能赶超先进,彰显后发优势,不断开拓特区发展新境界。
发展永无止境,精神传承不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经过近30年发展实践充分检验的精神力量,是海南人民继往开来、不断续写辉煌的动力源泉。在敢闯敢试中激发活力,在敢为人先中抢占先机,在埋头苦干中创造未来……强化特区意识,弘扬特区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使然。我们只有在特区精神的引领下,奋力拼搏,埋头苦干,才能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敢闯敢试探新路 深化改革谱新篇
——弘扬特区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系列评论之二
敢闯天地阔,敢试道路宽。建省办经济特区近30年来,海南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砥砺前行、克难制胜,所凭借的就是敢闯敢试的一股闯劲和勇气。时下,我们谋划、推动海南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就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敢闯敢试的精神。敢闯就是要敢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敢试就是要甘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而“闯”和“试”的目的,就是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全局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试验区”“示范区”。从“小政府大社会”架构设计和实施到“多规合一”改革推进,从股份制公司改革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一脚油门踩到底到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从建生态省到海口“双创”、三亚“双修”,从取消农业税到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大胆探索,敢破敢立、敢闯敢试,这是海南改革、开放、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海南人民不断争先创优的精神动力。弘扬敢闯敢试精神,要在实践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干出新业绩。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敢闯敢试,“敢”谓勇毅,“闯”言艰难,“试”显创新。在改革开放中敢闯敢试,就要有敢闯的勇气、敢试的决心,要有不怕冒风险的觉悟和担当,要以革故鼎新、“杀出一条血路”的姿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扫除阻碍海南发展的思想、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推动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发展。
弘扬敢闯敢试精神,要敢于先行先试,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也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敢闯敢试,就是要履行“试点”使命,扛起特区担当,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争创经济特区体制机制新优势,为海南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海南经验;就是要用好用足中央赋权,实施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旅游等政策,全面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努力使海南成为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为全国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经验……敢闯敢试,最终就是要使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
弘扬敢闯敢试精神,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消除“闯”和“试”的后顾之忧。瞻前顾后是干不成大事的,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更会贻误发展时机,弘扬敢闯敢试精神,就要使敢想敢干、敢破敢立、敢闯敢试成为一种常态的精神面貌。一方面,要推动思想上的包容,要鼓励开拓创新,尊重首创精神,激励干部担当;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宽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敢闯敢试的意义就在于成功了能够以点带面,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失败了也能避免其他地方少走弯路。当然,敢闯敢试不是“傻大胆”,也不是盲目决策、胡乱作为,而是要经过充分论证和评估,符合实际、必须做的才能大胆闯、大胆试。只有思想上包容、制度上宽容、待遇上优容,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敢闯敢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强化特区意识、发扬特区精神、擦亮特区品牌,没有点敢闯敢试的精神是不行的。只有闯字当头,才能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也只有不断先人一步、积累经验,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将建设美好新海南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敢为人先引潮流 追求卓越续华章
——弘扬特区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系列评论之三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海南改革开放的事业能够不断向纵深推进,靠的就是敢闯敢试的精神驱动和敢为人先的实践探索。敢为人先,是海南改革开放的“基因密码”,也是海南加快发展的澎湃动力。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弘扬特区精神,就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为新时期的特区建设注入新内涵,开创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为人先”就是要快人一步,时间上比别人早;引领创新,做法上比别人高;追求卓越,效果上比别人好。敢为人先,就是要勇立潮头、善开先河、敢争一流。从率先提出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率先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试点;从率先设立由外资成片承包开发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到率先实施落地签证政策;从率先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登记制度,到率先进行商事制度改革;从率先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到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海南一次次敢为人先的探索与实践,充分说明了只有敢为人先,才能抢抓先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弘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要观念先行,推动思想上的大解放,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敢想才敢做,如果连想都不敢想,一味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会止步不前,又何谈改革创新,又如何能领天下风气之先?要知道,敢为人先者往往不被理解,有时甚至要逆流而上,顶着骂声干,如果没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和决心,没有大无畏的气魄和胆识,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又如何能打破阻碍前行的条条框框?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勇气,就没有今天的海南。弘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就是要我们解放思想,卸掉“包袱”,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超凡的气魄、前瞻性的眼光、有远见的做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只有“胆大包天”者,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也只有敢为人先者,才能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创造未来。
弘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还要理念先行,推动制度上的大创新,扫清体制机制的障碍。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改革就要敢破敢立、敢为人先,如果墨守成规、固守常规只会使道路越走越窄,最终寸步难行。弘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就要擦亮特区品牌,凸显特区特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使海南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特区的使命担当,也是海南的发展优势所在。只有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陈出新,在体制创新上始终快人一拍,为敢为人先、能为人先创造条件。
弘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更要实践先行,推动发展上的大加速,抢占发展的制高点。百舸争流,奋楫先行者胜;同台竞技,落后就要“挨打”。干事创业同样如此,如果亦步亦趋,就会贻误发展良机,甚至惨遭淘汰;只有在行动中先人一步,在办事时快人一招,在成效上胜人一筹,始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事事做在别人前头,才能始终占据主动,赢得先机。弘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始终快马加鞭,一马当先,在行动上争先、在效果上争优,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开拓发展新境界,增强发展竞争力!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弘扬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就是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只有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不断探索,并始终先行一步,才能为海南办好经济特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续写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华章!
只有干在实处 才能走在前列
——弘扬特区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系列评论之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畏艰难,埋头苦干,一直是海南特区人的优良作风。从有效推进“四大改革”到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从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到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长期以来,海南之所以能够闯关夺隘,渡过一个个难关,取得一项项成就,就在于我们一直秉持着埋头苦干的精神,努力拼搏,锐意进取。
建设美好新海南,不仅要敢闯敢试,更要埋头苦干。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明年我们将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新的发展形势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省第七次党代会已为我们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部署了具体的发展任务,破解发展难题,抢抓时代机遇,需要我们围绕既定目标,在敢闯敢试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我们奋力拼搏,干在实处,一锤接着一锤使劲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攻坚克难,走在前列,把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将美好新海南的美好蓝图铺展在琼州大地。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有只争朝夕、狠抓落实的紧迫感。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美好新海南目标的实现,必须统筹推进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等诸多中心工作,任务可谓繁重艰巨。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无为懈怠错失的将是宝贵机遇,懒散浮躁到头来必将难成大事。对每一项发展举措、任务,只有拿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劲头,使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干劲,我们才能“积小流汇江河”,大踏步向前迈进。每一部门、每一行业只有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将举措、任务一个接一个狠落实,一项接一项快推进,我们才能抢占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保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硬作风。由于受各类思想、体制机制障碍的影响、制约,改革发展越往前走便越发艰难,需要我们拿出敢闯深水、敢涉险滩的勇气与毅力。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朝着既定目标积极冲锋陷阵、苦干向前。回望近两年的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服务社会投资百日大行动,我们何以在短短百天时间取得如此重大成果,就在于广大党员干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如此过硬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将其积极传扬下去、弘扬开来。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彰扬无私奉献、拼搏实干的好传统。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高尚品格。干事创业、改革攻坚,最忌斤斤计较、光说不练。试想,倘若遇事贪图个人私利、爱慕虚荣,接受任务挑肥拣瘦、推三阻四,如此作风、状态怎能推动工作落实,怎能扛起改革大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党员干部扛起为民的责任担当,就要有忧国忧民、夙夜在公的忧患,就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勤勉。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我们要在积极服务群众、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时代征程中安放自己的抱负、挥洒自己的激情。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面对紧迫的发展任务,我们只有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拼搏实干,始终保持一股拼劲、韧劲、干劲、闯劲,才能迎难而上,扫除各类发展障碍,才能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才能奋力开创特区发展新境界。
第二篇: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
2020 年 10 月 14 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总书记的讲话中,高度赞赏了特区精神。
特区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一种集改革、创新、发展为一体的先锋精神,是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后,无数改革者和开拓者共同奋斗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新时代需要特区精神,国家建设、乡村振兴也离不开特区精神。作为新时代接班人,要继续弘扬特区精神,只有将“敢于先想、勇于先试、善于先成”的闯劲、干劲、拼劲运用到工作中,将“改革、创新、发展”的观念融入到建设中,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开拓一片新天地。
特区精神以改革为刃,以创新为斧,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为深圳发展“杀出了一条血路来”。以改革为根,以创新为魂。深圳四十年来,不断在改革创新中摸爬滚打。有人说,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对深圳却是沧海桑田。深圳无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而这份成就,来源于深圳的特区精神。一座城市,浓缩了中国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凑响了一曲“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强音,是特区精神的集中体现。
特区精神以梦想为支点,以埋头苦干为依托,为深圳发展放了“一颗开天辟地的‘开山炮’”。“无梦想,不深圳”,深圳从一卷白纸,到万卷书画,点点滴滴,是这座城市荟萃的智慧凝聚而成。它广纳贤才,突破禁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时间就是生命,梦想就在明天”,无数的深圳人埋头苦干,充满斗志,使深圳以世界难以想象的速度实现了前所未有之大变革。一声春雷惊天地!如今回头,四十不惑,深圳已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这就是特区精神的力量,这就是“中国速度”!
特区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以历史机遇为发展跳板,帮助深圳实现“变脸式”大发展。一首“春天的故事”火遍大江南北,“一个圈”圈下的是中国打开国门,走出世界的发展信念。深圳破除禁锢观念,抓住历史机遇,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一座生机勃勃的希望之城。
思想不破冰,寸步难行。特区精神正是用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唤醒了深圳这座沉睡多年的老城,实现旧颜换新颜。
一座城市书写了一份传奇,一座城市彰显了一种精神。特区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的特区建设者撰写出来的。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特区精神,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让特区的奇迹在祖国各地落地开花。
第三篇:四川日报评论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重建美好新家园
四川日报评论: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重建美好新家园
23日,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英模代表中,有舍生忘死抢救幸存者的武警干部,有托起生命希望的白衣战士,有不放弃每一个角落、努力营救每一个生命的消防干警,有千里迢迢赶赴灾区、提供无私援助的志愿者……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精神,令人动容,催人奋进。
“一腔热血沸腾时,万里汪洋起波澜。”感人肺腑的报告,在蜀中大地引起强烈反响。人们通过英模的讲述,再次感受到抗震救灾中生死大营救的英勇悲壮,感受到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共御天灾的英雄气概,感受到13亿人民守望相助、守护家园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汶川地震,震痛中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投入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无数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无数人民教师为了学生安危,不惜
献出自己的生命;无数白衣战士冒着余震危险,救死扶伤;无数灾区群众强忍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无数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赴灾区,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这场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他们实践并升华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千百年来,我们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灾难只会使我们的力量更加凝聚。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显示了以人为本的光辉,也锤炼出弥足珍贵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地增强了全省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也必将激励我们同心协力,再接再厉,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正处在以安置受灾群众为主要内容的重要阶段,各项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聆听英模报告,学习英模事迹,全省人民要进一步弘扬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将这种精神实实在在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2-的实际行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带领广大群众,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一手坚定不移地抓好抗震救灾工作,切实把抗震救灾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好;一手坚持不懈地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全省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把解决安置住房作为紧迫任务,继续抓紧救治伤病群众,继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继续抢修因灾毁损的基础设施,积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不断增添新的发展措施,大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努力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深信,经受灾难考验的四川人民,必定能更加团结、更加奋勇地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向抗震救灾英模致敬!
第四篇:弘扬工匠精神,开启美好新征程
弘扬工匠精神,开启美好新征程
——学习十九大精神 开启美好新征程演讲稿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开创了一个美好新时代,描绘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置身新时代,我们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开启美好新征程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三个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大而概之就是爱岗敬业、严谨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善。劳模的本色凸现了“工匠精神”。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而我认为工匠代表着的是坚定、踏实和对工作、对产品、对服务的精益求精。
在我们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异于常人的成就,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取得这种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一个团队的正常运转。
“工匠精神”并不只存在于制造行业,其他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需要 “工匠精神”。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们——收银员、营业员、锁具维修技师……。我敬佩我们收银员的耐心和沉稳,无论她们眼前购物结账的队伍有多长,她们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娴熟而准确地将一个个商品扫码、结算、收款、找零……。也许有人会说她们这是熟能生巧,压根不是什么匠人风范。我不这样认为,熟能生巧只是一个底层次的要求,她们对工作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懈努力,不断进取,才会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正所谓“嗜之越笃,技巧越工”。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一种美德,是对事业、职业应有的态度。有一句公民道德格言叫“就业须敬业、敬业有事业”,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必须敬业,一个人只有始终敬业,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首先要爱岗敬业,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实践,增强能力,从而塑造劳模形象。无论你哪所大学毕业,无论你的工种和职称,你身无匠心、手无技巧、提供不了精准、专业、享受式服务,你就不是匠人,而多半是个职场混子。
我佩服我们的卖场营业员, 是他们用始终如一的热情, 以娴熟的业务技能和优质的服务,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打造出李文锁城100-1=0的诚信品牌……...。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严谨做事。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工匠的成长必须有一种老实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甘愿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乐于扮演拾遗补缺、跑龙套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逐步获得社会承认,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不平凡的成就。我更佩服我们的锁具维修技师。门锁冰冷人情暖,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无闻,温暖了无数人的心,开锁修锁,不仅是他们创造财富的技能,更是他们对这份职业的钻研与爱,他们用自己平凡的人生之路述说着行业内“锁匠”的平凡生活,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做着平凡的事,成就着平凡中的非凡。
弘扬劳模工匠精神须传承传统。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技艺高超的工匠层出不穷,豪杰辈出,英雄横空,从鲁班雕木成凰到庖丁解牛神技,从墨子探行求规到张衡观天测地,古人凭着精湛的技艺为我们树立了不垂的丰碑。弘扬劳模工匠精神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高深的智慧。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新时代的工匠必须具有的特质,就是奋斗精神。十九大报告以“不懈奋斗”开头,以“继续奋斗”结尾,文中还多次提到“奋斗”二字,足以说明奋斗精神的重要性。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平凡永远是人生的常态。但平凡能孕育伟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业,平凡的岗位铸就人生的辉煌。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步入新时代,更美好的生活属于一直在奋斗的我们!
长沙李文锁城党支部 刘德强
第五篇:弘扬伟大的改革创新精神,再创特区新辉煌
弘扬伟大的改革创新精神,再创特区新辉煌
2005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提出深圳未来的发展仍然要向改革创新要发展动力、要发展优势、要发展资源、要发展空间。而深圳来之所以能有这样辉煌成就,最核心的因素就是靠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
探寻建党9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能推动我们国家、民族、社会沧桑巨变背后的力量;指引我们昂首阔步的走在时代发展最前沿的原动力的就是,党的与时俱进的态度和改革创新的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创新精神既是改革开放培育和造就的伟大精神,也是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前行的奋斗精神。改革开放的精神内涵就是改革,只有通过对体制、机制改革和释放,发展新的生产力,才能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包括了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也是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推动发展解决矛盾和问题,是我们保持和发展深圳的主要手段,也是让深圳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惟有坚持改革创新、探索新路子、开拓新渠道,才能开创新局面。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不仅是为深圳经济特区过去30年的发展做了积极的肯定,更是表明了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排除万难、继续改革”的决心。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巨变的缩影,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时代选择了深圳,从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到中国第一支股票的发行,深圳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实践着改革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让深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赋予了深圳新的使命。在经济高度发达、城市高度集中的今天,深圳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怎样在发展动力不足的时候找到一条冲破壁垒、开拓新局面的出路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伟大的改革创新精神。只有不断的、深入的推动深圳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让深圳重新立于时代的潮头。我们已经在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稳健的阔步迈进,深圳怎样在新的时代找到自己新的位置,这就需要解放和发展新的生产力。
深圳要立足新的起点,适应新的形势,创造新的优势,不断拓展特区内涵,突出自主创新、突出先人一步、突出自力更生。在深圳新一轮改革创新中,必须更加注重把握规律,科学确定改革方向,合理确定改革目标,在遵循事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而深圳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不能简单停留在数量增加、规模增大,而更要注重发展质量,实现思维理念、管理规则、行为方式的国际化。向着城乡经济与社会、人和自然、国内与国际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公民发展的均等化,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在推进改革时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统筹谋划、搞好配套、促进和谐,实现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所以,建立一个经济足够发达,文明足够进步,社会足够和谐,人民足够幸福的,能覆盖所有范围内的公民化社会,将是深圳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四个足够”也将是深圳“弘扬伟大的改革创新精神,再创特区新辉煌”的新目标。
二〇一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