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

时间:2019-05-13 06:4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业务学习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业务学习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

第一篇:业务学习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一)主讲人:王春华

1.上课要有激情

“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 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 心心相印的社会活动,以心激心,以情感情。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 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以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展现的激情,感召学生学习的渴 求之情;以教师用心对教育的事业追求,焕发学生的终身学习热情。没有激情就不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激情 就不能鼓舞人,只有激情才能产生激情。教育因生命而美丽,上课因激情而精彩!2.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这不仅是观念上的更新,更是教师角色的一种转换。只有我 们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 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我们才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我们的教学。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不仅是 身体下来,心灵也要跟着下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 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学生就可以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什么话,什么问题才会给你讲。只有拉近了师 生的距离,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我们教师只有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以一颗童心和 学生相容,了解他们的心里世界,做学生的朋友,学生才会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3.课堂多预设些“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 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预设问题情景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 段,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 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总是和解决总是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 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 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第二次学习时间: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二)4.课堂上,警惕隐性霸权

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也走下了讲台,走进了学生中间,学生有了 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常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意见,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培养课堂的民 主气氛,但事实上,我们又总在不经意间打击他们这方面的积极性。还没等他们思考完,就把答案说出来了;他们一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就习惯性地挑出错来。不知不觉中,“百家争鸣”又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因 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在热闹的、频繁的师生互动中,尤其是在处理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的关系中,由 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教师隐性霸权依然存在。这种隐性霸权的存在不仅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给 师生关系带来消极影响。很多学生会认为老师说一套做一套,嘴上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观点,行动上却不支持 不同的观点,扼杀大家的创新,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师的威信。我们在课堂上要警惕隐性霸权,杜绝教 师“一言堂”的发生,不断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课堂教学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氛围。5.追求课堂的简约

所谓简约课堂, 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 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 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 出、通俗易懂。简约课堂必将是教师提升教学境界的追求,也是学生认知、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育的 简化有三级水平:一是教育内容的简化;二是教育基本方法的简化;三是教育过程细节的简化。这就要求教育 者优化教育的内容,力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要求教师善于选择优良的教育教学方法,考虑学习者单 位时间内的记忆特点、识记能力等因素,浓缩大量的学习材料,方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与结构的理解,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要求教师课堂用语要简练,争取没有“口头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简约并不是简单 意义上的“减法”,而是来源于教者独特的匠心。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 间,才能给自己更多的解放,把自己从烦琐的教学步骤中解脱出来,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有“闲暇”去琢磨孩 子们的所思所想。第三次学习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三)6.锤炼你的课堂语言

“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 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 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 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作为一名教师, 在课堂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纽带,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交流对话的主要工具。教师 主要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引导、点拨、启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并建构 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7.不可小看教学语调

“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最重要的地位。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部分,但 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著名心理学家赛门斯)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而语调是语言用的最高 级、最具说服力的一种形式。教师自然流畅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 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 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拙劣的语调则使其语言黯 然失色,教学效果也受影响。所以,我们在强调教师提高语言修养、强化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简洁性、逻 辑性等方面的同时,千万不能小觑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调问题。

8.丰富你的表情

表情是一个人的晴雨伞,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是课堂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 力的教具。表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与低。教育有别于其他行业, 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正处于发展之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对他们产生作用。教师积极、阳光般的外部表情 能使他们心情愉悦,愉快地投入学习,而这种愉悦又是可以相互传递的,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教师精神 饱满、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学生由于心情愉快,接受知识快,思维也变得敏捷,能提出有用的问题,并能 积极解决问题,这反过来又对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一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高。相反,如果教师带着 一副沮丧的表情,或者是走进教室看到不顺眼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大声训斥学生,他们一个个心理紧张,不敢 吭声,教室就真的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了,而且绝对是“顶着大鼓唱戏------费力不讨好”,这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教师自身能力的发挥。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句话: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 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

第四次学习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四)9.幽默是一种魅力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

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教师的幽默,主要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 的教学。教学幽默是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 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教师的幽默益智明理,是才华的流露;教师的幽默诙谐轻松,折射出的是真善美的心灵 之光。教师的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情绪,愉悦精神。教师的幽默,可以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师魅 力。教师的幽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教师的幽默,可以开户学生心智,活跃思维。在课堂教学 中间或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记忆和巩固更高效。幽默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艺术,是能够培养的。幽默有 利于教学,但我们绝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 难以幽默,钻牛角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平等待人,游刃有余、超脱从容, 聪明透彻才能幽默。10.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教师在比较长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份气息,一种课堂气质。课堂文化体现着教师教学的思想 内核,它包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诉求、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教学的思维倾向,以及维 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状况, 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对目标等问题独到的个性理解, 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思想意识乃至教学的目标深度。名老师之所以成“名”,是因为有其个人独特的 教学风格,有其独特的“课堂文化”。如何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文化”呢?“态度决定一切”,“心有 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希望学生变成什么样,那就要把我们的话重复十遍、百遍、千遍;当学生在不 知不觉中就能照做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文化,一种让学生一生享用的‘课堂文化’”。这样看来,树立正确 的理念,踏实的进取,是能有所收获的。教学特色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修炼,需要积累,需要沉淀。

第五次学习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五)1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者学习中的质疑问难,《尚书》说:“好问则裕。”《论语》中, 孔子把“疑思问”作为君子“九思”之一。汉代董促舒在《执贽》中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宋 代以后,质疑问难更受学者推崇。千百年来,质疑问难已成为学者治学的优良品质和有效方法,应该在 我们现代中小学学生身上发扬光大。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求知,凡是有益的学习方法,都让学生掌握、运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正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

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学实践看,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积极的作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 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负责,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 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叶圣陶语)所以,让学生自 己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又要设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一个班的学生有十 名之多,学生之间又有诸多差异,所提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些问题质量好,价值高,有些 问题质量一般,价值不大,有些问题则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去甚远,甚至幼稚可笑,荒诞不经。但无论属 于哪种情况,都是学生脑力劳动的结果,理应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等提出 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解决,对没有价值的问题要区别对待,采取妥善的 方法予以处理,以保护、鼓励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对学习后进的学生尤其要“高看一眼”,切不可对他 们有丝毫的鄙夷神态和挖苦语言,也不可对他们的问题置若罔闻,敷衍搪塞,以免挫伤其发问的积极性 和求知的欲望。

第六次学习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六)12.经常梳理你的课堂

教师成长 =经验+反思。(波斯纳)

实施校本教研以来,“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等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公开 课、观摩课、示范课等一堂接着一堂,听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一个连着一个,课堂既是一种研究 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以至于有的专家提出了“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然 而,为什么要走进课堂,在课堂里做些什么,走出课堂后还要做些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引起教师们 足够的重视。实施“行为跟进”的教学研究策略--梳理课堂,就是针对传统教研中“无准备,无主题,无反思”的三种现象提出来的。教师们不应该只讲究活动形式的翻新,对于课堂中的观察目标、教学细 节、探究反思等也要做得十分认真,使梳理课堂成为校本教研的必要环节之一,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 展。

教师每天面对的不是学术资料、观点争鸣和理论走向,而是背景迥异的学生,课堂上讲的是原理 公式、字词句文, 课外做的是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 从校本教研中梳理出来的 “小 课题”虽然微观而琐碎,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是无法否认的。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梳理自己 的课堂。

13.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

教育教学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学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课堂注入活力。(中国特级教师 薄俊 生)

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教学与众不同,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很多孜孜以求、锐意革新的优秀教师、教育名家不断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索和推陈出新, 有的教学内容甚至已经被 名师们雕饰到近乎完美的地步。要想“与众不同”,要想“耳目一新”,谈何容易。那么,如何达到这 种教学的境界?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

因为,课堂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是重复的。课堂是展示教师创造力的场所, 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工作上的机械性与思想上的惰性, 使自己的课堂每天都有自己的东西, 一点一滴地产 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智慧。教师应该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找出课堂四十分钟 教育的最佳方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猜测、操作、分析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他们的创新能力,让课堂每天都是新的,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生气勃勃的主人。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点滴做起,从“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做起,让我们的教学水平不 断提高,让我们的课堂渐渐精彩起来、魅力起来。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变如此,行之贵日新。”每一 位优秀教师的成功之路,都是由无数个“一点点”铺就的。只要每天改变一点点, 我们就会一点点改变, 在不知不觉中驶向理想的彼岸。

第二篇:影响教师一生的100好习惯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好习惯》读书报告

沙县一中语文教师:邓丽娟

一、作者简介

宋运来,南京市莫愁湖小学语文教师、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江苏教育学院。曾获得小学语文学科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徐州市拔尖人才、徐州市名教师。主要成果以爱心滋润童心,追求儿童的语文教育。在国内首创‚儿童漫画作文‛,长期致力于‚张力语文‛的研究,形成了‚交往中突出民主,探究中展现创造‛的教学风格,先后受邀到深圳、山西、浙江、山东等地上课讲学。《江苏教育》以专题报道他的先进教育事迹,并被《小学教学研究》等杂志选为封面人物,为中国小学语文新生代名师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参与、主持省市国家级课题6项。参编、主编学生习作、教辅用书、新课程教师教学培训用书17部,约60万字。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江苏教育》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研文章100余篇。多篇文章被《教育文摘周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转载。案例《去种别人的田》刊发于《人民教育》2005年22期‚走进新课程‛栏目。《人民教育》以‚学科间的大门被推倒以后……‛展开全国大讨论。

二、内容概括

该书分为教育习惯篇、教学习惯篇、学习习惯篇、生活习惯篇、行为习惯篇五个部分。

(一)教育习惯篇: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做一名阳光的教师;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教师,要有耐心;要善于换位思考;控制你的情绪;谈心是一门艺术;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换个思路激励学生;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期盼是更深层次的爱;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宽容是一种美;教育需要严格;引导学生相互欣赏;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主动问候学生;与家长沟通;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二)教学习惯篇:创新,教出个性;坚持个性化备课;不可忽视的课前准备;养成‚问课‛的习惯;拥有教学的勇气;重视目标性教学;细化你的课堂;提前三分钟进教室;上课要有激情;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课堂多设些‚问题‛;课堂上,警惕隐性霸权;追求课堂的简约;锤炼你的课堂语言;不可小看教学语调;丰富你的表情;幽默是一种魅力;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课堂不妨适当‚留白‛;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上课决不‚拖堂‛;作业是一定要布臵,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乐趣;经常梳理你的课堂;每天,让课改变一点点。

(三)学习习惯篇:做有颗成为名师的心;听课要学会‚品‛课;让自己‚现代‛起来;精彩人生需要笔耕;成为博客一族;向周围人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习惯‚研究‛自己;参与到课堂研究中去;读书要‚品‛书;‚嫉妒‛是一种进步;练好‚三字一话‛;教师,不妨跨学科听课。

(四)生活习惯篇: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有良好的心态;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为生活创造快乐;认识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教师应该有‚静‛功;管理好你的时间;善待他人;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从小事做起;有颗感恩的心;今日事今日毕;家庭和工作一样重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五)行为习惯篇: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学会倾听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着装要有时代感;做一个有品位的人;语言要有亲和力;培养观察力;学会倾听;教师,要有‚约束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微笑是最美的语言;注重自己的仪表美;敢于认错是一种美德;切忌,要遵守承诺;学会尊重;教育,就是一种服务;说话要‚真实‛;学会规划自己;学会真诚地赞美;真诚地帮助同事;清理好自己的办公桌。

三、最受启悟的内容

(一)教育习惯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1、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就应该充分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做一名阳光教师,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某种程度上,这便是教育的精髓!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失主。‚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学生‛,想想遇事时我们会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后就把想要的给予学生,避免将害怕得到的施加给学生。解除学生所疑,欣赏学生所爱,宽容学生过往。

3、‚三分教育,七分等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握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舌功能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4、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老师对学生的宽容,绝不是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袒护与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的自尊心从自卑、恐惧中摆脱出来,消除顾虑,接触学生因犯错误,挨批评而形成的心理压力,回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宽容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基础),学生需要宽容,教育需要宽容。尽管宽容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但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在努力寻找一条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之路。

5、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有些教师工作几十年,没有什么长进,不在于他没经验,重要的是他不善于反思,不善于总结经验。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也是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的,但持续不断的反思却不见得每个人轻易都可以做到。

(二)教学习惯篇: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1、备课,首先要‚备‛中有‚人‛。备自己、备学生,备课,还要‚备‛中有‚物‛,备教材、备教法。自己讲课最含糊的时候,就是废话最多的时候。

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期节目。多‚问‛成功之处,问一问这些经验哪些可以直接饮用,哪些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化才能用,以及以赠与的方式运用于明天的教学中等等。多‚问‛失败之处,对今后的教学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多‚问‛可‚问‛之人,跳出自我,站在自我之外问自己;‚问‛学生,他们的疑惑、困惑、收获便是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出发点;‚问‛同行。把‚问‛变成自觉的行为。

3、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教室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还没等 学生思考完就把答案说出来,学生一表达不同的意见,就习惯性地挑出错来。

4、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最重要的地位。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臵身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

5、课堂文化体现着教学的内核,它包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诉求、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及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氛围等。名师着力建构的课堂文化有充满生命的激情、生命教育的生命化课堂文化,有充满智慧的、启迪学生心智的智慧型课堂文化,也有注重教学目标达成成效性课堂文化。

6、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师所需要的发展结果,但是却可以完成一两次精彩的认知过程演绎。只要做到‚试图引起‛就够了,余下的一段空白就静等学生的思考吧。学习需要一份安宁的环境的。学习是一种相当个性化的行为,周围并不要太多的干扰因素,让学生自己静静地思考。纵使失败,也表示自己曾经努力过。课堂的‚留白‛能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课堂练习和语言应用的机会。

7、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常梳理课堂,课前梳理目标;课中梳理细节;课后梳理思想。

8、教育教学的每一天应该都是新的,教学内容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课堂注入活力。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

(三)学习习惯篇:做一个完善的人。

1、人的一生一定要与时俱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要 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教师的‚现代‛包括: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管理理念、现代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教学手段、现代的学生评价体系。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交友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习惯‚研究‛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教师要善于用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教师应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3、跨学科听课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助于各科教师相互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教师根据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通过跨学科听课我们学到的绝不仅仅是某一课的教学内容,还包括每一位教师,尤其一些优秀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从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课堂机智,闪烁的人格魅力等,而这种学习是绝对没有学科界限的。

(四)生活习惯篇: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

1、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一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手携手地去工作吧。在生活中,堆积了许多美好的、实际的工作,这些工作会使我们从偏颇、程建忠解放出来,会使我们变得很快乐。教师的生活不能平庸化,更不能沉沦化,找找自己的交点、兴奋点,生活会更加充实、有趣。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试着学会换位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你生活中的每件事,就会发现生活中值得自己高兴的事很多,你的生活也从此会有更多的笑声。

2、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作为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更要多一份理解和宽 容,尽量为学生多想一些,尽量体会到同事、学校领导、身边的人的难处,真诚地帮助他们,并从中获得快乐和自信,成为一个充满幸福感的教师。

3、教师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就能够排斥尘世的纷扰,远离迎来送往的热闹,抵御灯红酒绿的诱惑,保持新领导宁静与思想的纯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作为教师,既要能融入社会,顺应时代,又要独善其身、保持个性,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五)行为习惯篇: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1、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教师的魅力在于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于把活力的种子撒播到学生和周围人的身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应该把奋斗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排除不良情绪,让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2、教师只有善于倾听学生,适时调解自己的教学,才能扮好自身的角色;只有善于倾诉,才能正确判断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言语,才能正确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够对症下药,教学才能够真正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在学生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予以及时指出,正确分析。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3、教师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教育是一种服务,教育需要服务意识,教师更需要有服务的意识。

4、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 炮。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一堂课有一堂课的容量,都是要事先做好规划,抓早抓细。

四、心得体会

1、感悟作者:《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是宋运来耗时5年编著而成的。它是一部细致而全面的‚实践者的教育学‛,并成为全国广大中小学青年教师首选培训用书。宋运来在该书中告诉广大教育工作者,好习惯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择高处立,就平地做,向宽处行‛,用在宋运来身上,正合适。他的成功源于执着,源于对教育的虔诚,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源于他‚做教师,就做魅力教师‛的人生追求。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内在动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靠着他人,靠名师的提携可以少走些弯路,但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学习、去思考、去实践与研究。一个人一生中需要很多人帮助,但能够影响一生的只有几个人。‚还有就是你自己,自己要能响应那样的‘影响和帮助’‛。一个人确立前进的目标后,不仅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还要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作为教师,宋运来知道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教育情境。他拟定了‚创造阅读‛四部曲:入场曲(激发阅读兴趣)、准备曲(选择阅读材料)、进行曲(指导阅读方法)、结束曲(展示阅读成果),能让学生的阅读多一点快乐,少一点限制;多一点想象,少一点刻板。教育应以学生为主,教师是为其成长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满足其成长需要的人,是宋运来作为魅力教师的自觉追求。宋运来用他的智慧创生了属于他的,更适合于孩子们的儿童漫画作文课。在宋运来眼里,没有笨孩子。只有兴趣不同,天赋不同,需要朝着富有个性特征的方向发展的孩子。没有笨的学生,只有笨的教法,永远以学生为主,需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永远的爱。宋运来说,我们要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课,就像围棋高手每次大赛后,总要进行‚复盘‛,以寻找失败的原因一样。我们做不到‚复课‛,但可以回头一看,找成功之处,增加信心,找失败之处,为后续教学打下禁行的印记。宋运来懂得优秀教师都是有专业情操的人。专业情操就是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活在尊重和挚爱中的孩子,身心才能是舒展的,和谐的。宋运来的思想来自与时俱进,来自他的笔耕。

2、反思:我时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是什么造就了优秀的教师?是机遇?是激情?是信心?是热情?是意志?还是毅力……读了由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编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好习惯》一书之后,我感触颇深,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的习惯,习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成为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记得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要臻于事业之佳境,一个人需要有优秀的行为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其习惯的养成更是意义非凡。这本书细看来,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常常是我们每天必须去做的,又有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也有一见不见被忽略的,这些纷杂的大事小情从书中娓娓道来,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一下这点点滴滴的育人道理。其实做教师的平时要求学生养成很多的好习惯,我们的好习惯才是最好的行为典范,重视身边的细节教育,教师注意 用自己的好习惯悄悄的影响学生是最有力的无声语言。

3、期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养成好习惯。对于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育人必先育己,非凡即平凡之坚持,我们教师同样需要寻求自我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而只有自觉养成,并坚持好的习惯,才能在平凡的职业中创造不凡的业绩。好习惯是一种坚忍的品性,好习惯是一种独特的力量,好习惯孕育着超凡的智慧,好习惯闪现着魅力的火花。还是让我们循着‚100个好习惯‛的指引,养成了优秀的习惯,在人们眼中你就会显得优秀。让我们今天就学会微笑,把快乐带给别人。不管你是真心的还是职业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会很美丽、很好看,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打开崭新的书本,一同领略并感悟这激情和理性交织的篇章。

第三篇: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教育习惯篇教育本身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

教学习惯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也是充分展示教师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愿景,教师需要通过良好的习惯不断增加其教学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去赞叹、仰慕、并主动聆听其教诲。

学习习惯篇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学习。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品质,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生活习惯篇教师的生活应是充满情趣的、拥有幸福感的生活。因此,教师应有一套合理的生活习惯,这样既可以具有旺盛的精力,又能促进身心的健康。

行为习惯篇当教师,就要当一个有品位的教师。有品位的教师,犹如一杯淳美的米酒,让人回味、沁人心脾。教师的品位从哪里来,从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来。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自我,从而成为有品位的人。

教育习惯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所谓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

朱永新教授对智慧有过这样的论述:“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儿就是一朵花儿,智慧却能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发现一个天堂。”

可见智慧对人是何等的重要!

人需要智慧,教师更需要智慧。这是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智慧的教育是鲜活的,有生成、有碰撞才会有智慧的火光;智慧的教育是民主的,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是展示才华的保障;智慧的教育是深刻的,共同的合作才能酿造醉人的成功美酒;智慧的教育是自然的,矫揉造作只会给师生之间带来隔阂和冷漠。

教师的教育智慧在于让学生在求知中形成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期待,对人生浪漫的遐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尽可能维持孩子天真善良的精神空间;教师的教育智慧在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习惯中来。好习惯是一种坚定不移的高贵品质,作为教师,拥有好的教育习惯,就会有教育的智慧。

1、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

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

2、做一名阳光的教师

教师要散布阳光到孩子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阳光的教师用理想和激情教书、用爱心和细心育人。

3、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 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能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

4、教师,要有耐心

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质。面对学生,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5、要善于换位思考

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全面、客观地把握问题的成因,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

6、控制好你的情绪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7、谈心是一门艺术 谈心,它是一门艺术。对教师而言,要想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必须掌握这门艺术。

8、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

9、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时需要换个思路激励学生,让激励在具体和细微中升华。

10、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

爱优秀学生容易,爱特殊学生难。惟其难,才显得更加珍贵。关爱特殊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欣赏。

11、期盼是更深层的爱 “三分教育,七分等待”,教师的期盼和等待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更积极的、更深层的爱。

12、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

威信,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感召力。教师必须具有威信,这是教师有效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

13、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应遵守的、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教师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14、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

15、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教师,必须具备宽容的品格。

16、教育需要严格

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学生。老师的严格更是一种爱!

17、引导学生相互欣赏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18、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校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人。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学生第一”是不容争议的。

19、主动问候学生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尊重学生,从而赢得他们的尊重。

20、与家长常沟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与家长联系和沟通,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做好的一项工作。

21、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

教学习惯篇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教师的魅力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学会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记》)是也。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教育家,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最典型者当数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不断增加教学魅力,不断为教师魅力指数加码,才能激发学生去赞叹、仰慕、效仿,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魅力指数越大,影响也越大。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魅力的创作性教学最受学生的喜爱。

曾经看过《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把魅力教学作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它是通过教学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着活力、内聚力和爆发力。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教师的共同愿景。

教师的教学魅力从哪里来?从教学习惯中来。好的教学习惯成就教师的教学魅力。

教育需要专家,更需要平凡的有魅力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以为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热情学习,快乐生活,幸福工作,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22、创新,教出个性

创新,就是发现、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在教学上要大胆尝试和创新,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23、坚持个性备课

一堂精彩的课,其工夫在备课。因此,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备课必须富有个性化。

24、不可忽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很重要。对于每课都想“出新”、每课都想让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而言,不可忽视课前准备。

25、养成“问课”的习惯

“问”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一种回顾。“问课”,充分体现了教师敢于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26、拥有教学的勇气

教师要有教学的勇气,让自己处于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从而拥有教学的魅力,树立起教学的威信。

27、重视目标性教学

成功的教学方法不止一种,但所有良好的教学均是具有目标性的。

28、细化你的课堂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关注教学细节可以提升教学机智,促进教学走向合理化、智慧化、精致化。

29、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教师提前三分钟进课堂,有利于充分做好上课准备,更有利于课堂效益的提高。

30、面带微笑进教室

微笑,是世上最美丽的语言。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上了你。教师,更要发挥微笑的魅力。

31、上课要有激情

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32、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回应孩子“心灵的呼唤”。

33、课堂多预设些“问题” “问”是开山斧,“问”是深耕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预设些“问题”情景。

34、课堂上,警惕隐性霸权

教师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及遵循最高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其自觉学习。

35、追求课堂的简约

简约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

36、锤炼你的课堂语言

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37、不可小看教学语调

教学的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

38、丰富你的表情

表情是一个人的晴雨伞,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是课堂教学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最具魅力的教具。

39、幽默是一种魅力

教学幽默是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

40、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

4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理想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42、课堂不妨适当“留白” 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教师也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

43、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

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44、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45、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个有品位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46、上课决不“拖堂”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对一个老师来说,拖堂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不负责任。

47、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作业应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改善,是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

48、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乐趣

教师布置的作业只有合乎学生的兴趣,学生方可从中获益。

49、经常梳理你的课堂

教师,要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课堂梳理是一门艺术,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是无法否认的。

50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

教育教学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教学需要创新,创新能给课堂注入活力。

学习习惯篇:做一个完善的人

众所周知,教师作为教育者,需要有魅力。教师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教师有魅力,事业上往往能成功,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魅力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教师的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老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教师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提升自我、修炼自我,成为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

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反思,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理念不断提升,能适应新课标。

而教师的学习需要有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良好的习惯,就是 人们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是在不断地增值,而人们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由此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都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是一种品质,好的习惯更是维持。让我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充满魅力的教师吧。

51、有颗成为名师的心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对于教师而言,要有一颗成为名师的心。

52、听课要学会“品”课

古人品茶,注重一个“品”字。一堂课,一堂有活力、智慧和情趣的课,也需要听课者用心去“品”,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53、让自己“现代”起来

人的一生一定要与时俱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54、精彩人生需笔耕

笔耕不止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造就教师杰出教育成就的熔炉,是壮丽教师辉煌教育人生的摇篮。

55、成为博客一族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造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56、向周围人学习

一个聪明的人能拜一切人做老师。因此,教师向周围人学习,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57、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运用认知能力去认识真理,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发展真理。

58、习惯“研究”自己 “认识自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名言。作为教师,要习惯“研究”自己。

59、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

教师要拥有研究机会。当前,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作为一个研究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60、读书要“品”书

读书是一门艺术,会不会“品”书,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只有通过“品”书才能达到为知、为己、为人的读书境界。

61、“嫉妒”是一种进步 教师所应有的“嫉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仇恨心理,而是要通过“嫉妒”学会见贤思齐。

62、练好“三字一话”

“三字一话”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技能,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练好“三字一话”意义深远。

63、教师,不妨跨学科听课

当前,教师在全面提升学科素养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唯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

生活习惯篇: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

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决定了他要过的是教师生活。有人说教师的生活是平凡的,因为备课、上课、听课是教师职业所要求的,辅导、批改、监考也是教师应该的,几年一个轮回,大同小异。也有人说教师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教师通过学习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是教师坚守的课堂阵地,它本身可以变得丰富多彩,教师接触的学生永远是那么阳光灿烂;也有人说教师的生活是快乐的,因为教师生活在相对平静的校园,享受着丰富的精神食粮,培养祖国的花朵。

教师的生活到底是怎样?这需要我们去反思、去体验。

其实,教师的生活应该是充满情趣的生活,教师应该是充满情趣的人。充满情趣的教师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享受快乐,成为拥有幸福感的教师;充满情趣的教师会在丰富多彩世界中磨砺自己,并成长为一位有阅历、有生命色彩的教师,并用这份灵气去影响学生,让他们走出阴霾,获得各种各样的真实感受;充满情趣的教师会在宁静的环境中挚着教育、挚着爱意,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品德培养着有知识、有智慧、有品德的人。

那么,如何养成充满情趣的生活?

教师应有一套合理的生活习惯,要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娱乐、休息和其他活动。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自己具有旺盛的精力,促进身体的健康,又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让我们用这个理念来支配平时的生活,努力实践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让“习惯”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64、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65、要有良好的心态 心态是命运的控制塔,心态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教师更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66、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这是有效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之根本。

67、为生活创造快乐

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教师也应拥有生活的快乐。

68、认识你自已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教师首先要看清自己,这是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中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

69、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心灵的健康也会给你无穷的力量。教师,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70、教师应该有“静”功

教师要有“静”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教师需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71、管理好你的时间 时间是最高贵而有限的资源,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作为教师,既要会“节流”,还要懂得“开源”。

72、善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待他人,即是善待自己。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时候,他所处的人际关系才会和谐友好、充满温情。

73、发现别人的优点

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74、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惟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因为,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带给了你无穷的快乐。

75、从小事做起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要善于从小事做起,努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做成大事。

76、有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他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并实践于生活中。

77、今日事今日毕

今天能做完的事,决不拖到明天。历来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充分利用时间工作的。

78、家庭和工作一样重要

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教师只有建立幸福和睦的家庭氛围,免除后顾之忧,才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79、有自己的精神空问

教师毕竟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因此,教师应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搞好工作、体验快乐、享受幸福人生的必备条件。

行为习惯篇: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人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质,做事要有风格。而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高层次的丰满的闪耀着灿烂人性的特色,我们称之为“教师的品味”。一个教师有了这独具的、高雅的品味,就会使其教育教学洋溢着风采,充满着生机。

当教师,就要当一个有品位的教师。

有品位的教师,善良宽容,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正义感,有尊严感。

有品位的教师,机智幽默,沉稳而不失风度。能在一瞬间洞察学生的心事,能把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

有品位的教师,犹如一首平凡而悠扬的歌,优美的旋律轻轻飘荡,浸润着学生的每一个季节。有品位的教师,犹如一杯纯美的米酒,细细品位,我们才能读懂其真正的内涵,才能回味其沁人的芳香。

教师的品味是真挚的博爱和慈善的宽容;教师的品味是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和为学生负责一生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品味是浓郁的书香和艺术的美韵;教师的品味是恬静的心灵和清淡的情怀。

如果说教师的品味是画,那应该是一幅工笔山水,豪迈的景色里有精细的描绘;如果说教师的品位是诗,那应该是杜甫的七律,精工的对仗里蕴含博大的情怀;如果说教师的品味是乐曲,那应该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涌动的鸣奏里让我们倾听到生命拔节的欣慰与亢奋。源自教育艺术品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辛辛苦苦的,认认真真的修炼,是一种“自我超脱”的心灵磨炼,品味靠习惯养成。

好的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好的习惯提升人的品质和生活品味。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自我,从而成为有品位的人。

80、精神饱满地投人每一天

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

81、学会倾听自己

倾听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他人很难,学会倾听自己的更难。能善于倾听自己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充满智慧的教师。

82、善于发现自己

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是发现自己。教师要想发展自己,就应从心理学、人才学、创造学等角度科学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83、着装要有时代感 服装是视觉工具,你能用它达到你的目的,你的着装向世界传递你的权威、可信度、被喜爱度。

84、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品位,是生活的本质和内涵。一个有品位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85、语言要有亲和力

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一面镜子。

86、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就不能依靠别人介绍,或通过学生本人回答,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观察。

87、学会倾听

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

88、教师,要有“约束感”

作为教师,需要有约束感。这是衡量一位教师的重要标志。89、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作为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90、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教育是心灵交流的艺术,而微笑是教师在所有的交流中最有力的语言。91、注重自己的仪表美

教师的仪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美。

92、敢于认错是一种美德

如果犯了错误,要敢于在全班学生面前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93、切忌,要遵守承诺

孔子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遵守承诺是每个人都应该恪守的准则,教书育人的老师更应该如此。

94、学会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格。尊重人是全部教育的工作重心。95、教育,就是一种服务

教育是一种服务,教育需要服务意识,教师更需要有服务的意识。96、说话要“真”“实”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语言艺术的典范,说话“真”、“实”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97、学会规划自己 对于一个人来说,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做事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

98、学会真诚地赞美

赞扬能激励一个人潜能的能量,能给人以自尊和自信,即使再优秀的人,都需要别人的赞扬。

99、真诚地帮助同事

任何人的成长不可能只靠自己,都需要与他人彼此合作,需要他的扶持和帮助。因此,真诚地帮助同事,帮助他人也会获得他人的帮助。

100、清理好自己的办公桌

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我们要把办公桌收拾得像内心一样整洁、有序。

第四篇: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目 录教育习惯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11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12做一名阳光的教师13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24教师要有耐心45要善于换位思考56控制好你的情绪67谈心是一门艺术78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99换个思路激励学生1010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1111期盼是更深层的爱1212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1313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1514做学生的知心朋友1615宽容是一种美1716教育需要严格2017引导学生相互欣赏2018把学生放在第一位2119主动问候学生2220与家长常沟通2421每天反思一下自己27教学习惯篇成为有魅力的教师2922创新教出个性2923坚持个性化备课3024不可忽视的课前准备3125养成“问课”的习惯3226拥有教学的勇气3227重视目标性教学3328细化你的课堂3429提前三分钟进教室3630面带微笑进教室3731上课要有激情3932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4033课堂多预设些“问题”4134课堂上警惕隐性霸权4135追求课堂的简约4336锤炼你的课堂语言4337不可小看教学语调4438丰富你的表情4539幽默是一种魅力4640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484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4842课堂不妨适当“留白”4943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5044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5145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5246上课决不拖堂5347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5448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乐趣5449经常梳理你的课堂5550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55学习习惯篇做一个完善的人5751有颗成为名师的心5752听课要学会“品课”5753让自己“现代”起来5854精彩人生需笔耕5855成为博客一族5956向周围的人学习6057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6158习惯“研究”自己6159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6260读书要“品”书6361“嫉妒”是一种进步6462练好“三字一话”6463教师不妨跨学科听课65生活习惯篇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6764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6765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6766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6867为生活创造快乐6868认识你自已6969做自己的心理医生7070教师应该有“静”功7071管理好你的时间7172善待他人7273发现别人的优点7274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7375从小事做起7476有颗感恩的心7577今日事今日毕7578家庭和工作一样重要7679有自己的精神空间77行为习惯篇做一个有品位的人7880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7881学会倾听自己7882善于发现自己7983着装要有时代感8084做一个有品位的人8185语言要有亲和力8286培养观察力8287学会倾听8388教师要有“约束”感8489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8590微笑是最美的语言8591注重自己的仪表美8692敢于认错是一种美德8793切记要遵守承诺8894学会尊重8995教育就是一种服务8996说话要真实9097学会规划自己9198学会真诚地赞美9199真诚地帮助同事93100清理好自己的办公桌93教育习惯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1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也进一步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教师应该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这种幸福感能够带给学生一生的积极心态与向上的勇气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2做一名阳光的教师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法国著名作家 罗曼·罗兰什么样的教师是阳光教师我想那些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就是阳光教师做阳光教师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育是难以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难以培养出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才而这样的教师也注定与阳光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无缘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年轻教师上的优质课非常棒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得到广大教师和领导的认同于是上级领导打算提拔这个教师到教育局某部门工作在提拔前领导到该学校视察听了一节这个教师的随堂课由于这个女教师平时对随堂课不重视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结果这次的“突然袭击”让这个教师措手不及结果那堂课可想而之的糟糕于是提拔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而这个即将升起的新星也就陨落这样的教师就是“伪阳光教师”迟早会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是我们广大年轻教师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观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方向是错的所以你的教育人生也是错的现代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自始至终絮絮叨叨讲课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把学生组织好由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着--“导而佛牵牵而佛抑”甚至不一定是“主导”是指引学生以方向由他自己去“走”哲学上说“践行”的人教师是学生的激励者--崇尚肯定性评价不断给学生以激赏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的益友伙伴知己“平等中的首席”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因此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就应该充分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做一名阳光教师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3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吉姆法里名字最初作为每一个人事物的专用标志的时候只是用来区别同灯事物的一种语言符号而已但是当你与这个特殊符号建立关系开始你就已经和它成为一个亲密的整体它因你而有了生命你也因它而成为这个世界上特立独行的个体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和你同名的人被点名表扬的时候你一定会心花怒放热血沸腾感同身受当一个与你同名的人被点名批评的时候你也一定会面红耳赤忐忑不安如坐针毡因为这几个字符已经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记得为调查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有从100名测试者随手写下的字中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写下的是自己的名字奇怪吗不这恰恰说明名字在每个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拔响了每个人的心弦--重视自己叫出自己的名字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事例美国著名政治家吉姆法里因家境原因只读到小学毕业但是在他46岁那年已经有四所学院授予他荣誉学位并且成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美国邮政总局局长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那就是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原来他对别人的名字十分重视从而练就出记住别人名字的惊人本领他能叫出50000人的名字由此可见每个人教很看重自己的名字学生也不例外都能熟记并且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而然就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 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会更佳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么就请你先努力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经典案例我国著名教育家一代师表斯霞老师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以童心母爱教育思想著称于教育界她将自己一生的爱全中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并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为中国和江苏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她勤于思考乐于实践一生著作等身教育教学如春风化雨无愧于“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教育艺术家”的称号回顾她68年的教育生涯我们发现她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更多的是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激人奋进这是对学生的爱的力量是对教育事业的爱的力量她对学生的爱不只是表现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所表现出来的母亲般的细致入微的关心上更表现在她能叫出她所带过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斯霞老师惊人的记忆力一直保持到90多岁在她91岁高龄时她面地教过的学生都能叫出名字即使在她后来因为肾衰竭住进医院在病床上神志不清的最后的日子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当有学生来探望时斯老师总能睁开双眼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姓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感动斯霞老师为什么能记起每个学生呢据了解斯老师在任教期间对她的每一个学生都十分了解都要逐一进行家访尤其在每次教一年级时孩子们还没来报到之前斯老师就会拿着学生的名单逐一家访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等所以当斯老师在开学时见到孩子们的时候能很快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看着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对自己那么熟悉学生眼中流露出来的总是惊讶与信任因此对她格外信赖和亲近她因此也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案例分析斯霞老师一生都在用心浇筑教育事业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从斯霞老师的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大爱无边什么叫尊重学生更读懂了什么叫责任心桃李满天下的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是教师责任心的表现一个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工作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老师会想方设法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而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应该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马斯洛说“人都希望爱到别人社会的尊重赏识和承认即使最顽皮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和赞扬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作为班级成员的肯定和认可只有你并不在乎他们才会无所谓他们叫什么名字重视他们就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面对点名册上的一个个符号需要教师巧妙地调动各种信息去识记需要教师具备特殊的记忆能力和分辨能力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一定能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这是树立教师个人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想像当你第一次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你像久违的朋友一样叫他们名字和他说话他一定会对你倍感亲切积极参与你设计的教学活动记住学生的名字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当他感觉到老

第五篇:ejqrcni影响_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Guo Ge Tech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教育习惯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01: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02:做一名阳光的教师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03: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04:教师,要有耐心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05:要善于换位思考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06:控制好你的情绪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07:谈心是一门艺术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08: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09: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0: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1:期盼是更深层的爱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2: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3: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4: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5:宽容是一种美德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6:教育需要严格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7:引导学生相互欣赏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8: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9:主动问候学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0:与家长常沟通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1: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教学习惯篇: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2:创新,教出个性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3:坚持个性备课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4:不可忽视的课前准备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5:养成“问课”的习惯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6:拥有教学的勇气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7:重视目标性教学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8:细化你的课堂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29: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0:面带微笑进教室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1:上课要有激情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2: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3:课堂多预设些“问题”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4:课堂上,警惕隐性霸权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5:追求课堂的简约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6:锤炼你的课堂语言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7:不可小看教学语调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8:丰富你的表情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39:幽默是一种魅力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0: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2:课堂不妨适当“留白”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3:善待发言错误的学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4: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5: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6:上课决不“拖堂”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7: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8: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乐趣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49:经常梳理你的课堂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0: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

学习习惯篇:做一个完善的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1:有颗成为名师的心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2:听课要学会“品”课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3:让自己“现代”起来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4:精彩人生需笔耕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5:成为博客一族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6:向周围人学习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7: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8:习惯“研究”自己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59: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0:读书要“品”书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1:“嫉妒”是一种进步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2:练好“三字一话”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3:教师,不妨跨学科听课

生活习惯篇: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4: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5:要有良好的心态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6: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7:为生活创造快乐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8:认识你自已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69: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0:教师应该有“静”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1:管理好你的时间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2:善待他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3:发现别人的优点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4: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5:从小事做起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6:有颗感恩的心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7:今日事今日毕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8:家庭和工作一样重要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79:有自己的精神空问

行为习惯篇: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0:精神饱满地投人每一天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1:学会倾听自己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2:善于发现自己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3:着装要有时代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4: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5:语言要有亲和力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6:培养观察力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7:学会倾听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8:教师,要有“约束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89: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90: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影响教婀一生的好习惯之91:注重自己的仪表美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92:敢于认错是一种美德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93:切忌,要遵守承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94:学会尊重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95:教育,就是一种服务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96:说话要“真”“实”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97:学会规划自己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98:学会真诚地赞美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99:真诚地帮助同事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100:清理好自己的办公桌

教育习惯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一 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也进一步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

教师应该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这种幸福感能够带给学生一生的积极心态与向上的勇气。

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影响教师一生的还习惯之二 做一名阳光的教师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法国)著名作家 罗曼•罗兰 什么样的教师是阳光教师?

我想,那些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就是阳光教师。

做阳光教师,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育是难以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难以培养出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才,而这样的教师也注定与阳光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无缘。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年轻教师上的优质课非常棒,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得到广大教师和领导的认同,于是,上级领导打算提拔这个教师到教育局某部门工作。在提拔前,领导到该学校视察,听了一节这个教师的随堂课,由于这个女教师平时对随堂课不重视、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结果这次的“突然袭击”让这个教师措手不及,结果,那堂课可想而之的糟糕。于是,提拔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而这个即将升起的新星也就陨落。这样的教师,就是“伪阳光教师”,迟早会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是我们广大年轻教师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观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方向是错的,所以,你的教育人生也是错的。

现代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自始至终絮絮叨叨讲课、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把学生组织好,由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着--“导而佛牵,牵而佛抑”,甚至不一定是“主导”,是指引学生以方向,由他自己去“走”(哲学上说“践行”)的人;教师是学生的激励者--崇尚肯定性评价,不断给学生以激赏。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的益友、伙伴、知己,“平等中的首席”,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因此,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就应该充分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做一名阳光教师,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 教师,请记住学生的名字

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吉姆法里

名字最初作为每一个人、事、物的专用标志的时候,只是用来区别同灯事物的一种语言符号而已,但是,当你与这个特殊符号建立关系开始,你就已经和它成为一个亲密的整体。它因你而有了生命。你也因它而成为这个世界上特立独行的个体。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和你同名的人被点名表扬的时候,你一定会心花怒放、热血沸腾、感同身受;当一个与你同名的人被点名批评的时候,你也一定会面红耳赤、忐忑不安、如坐针毡。因为这几个字符已经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记得为调查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有从100名测试者随手写下的字中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写下的是自己的名字!奇怪吗?不,这恰恰说明名字在每个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拔响了每个人的心弦--重视自己。

叫出自己的名字,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事例:美国著名政治家吉姆法里,因家境原因,只读到小学毕业。但是,在他46岁那年,已经有四所学院授予他荣誉学位,并且成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美国邮政总局局长。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那就是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原来,他对别人的名字十分重视,从而练就出记住别人名字的惊人本领,他能叫出50000人的名字。

由此可见,每个人教很看重自己的名字,学生也不例外。都能熟记并且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而然就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会更佳。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么就请你先努力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经典案例:

我国著名教育家、一代师表斯霞老师,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以童心、母爱教育思想著称于教育界。

她将自己一生的爱全中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并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为中国和江苏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她勤于思考、乐于实践,一生著作等身,教育教学如春风化雨,无愧于“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教育艺术家”的称号。

回顾她68年的教育生涯,我们发现她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更多的是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激人奋进,这是对学生的爱的力量,是对教育事业的爱的力量。

她对学生的爱,不只是表现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所表现出来的母亲般的细致入微的关心上,更表现在她能叫出她所带过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斯霞老师惊人的记忆力一直保持到90多岁,在她91岁高龄时,她面地教过的学生都能叫出名字!

即使在她后来因为肾衰竭住进医院在病床上神志不清的最后的日子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当有学生来探望时,斯老师总能睁开双眼,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姓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感动。

斯霞老师为什么能记起每个学生呢?据了解,斯老师在任教期间对她的每一个学生都十分了解,都要逐一进行家访。尤其在每次教一年级时,孩子们还没来报到之前,斯老师就会拿着学生的名单,逐一家访,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等,所以当斯老师在开学时见到孩子们的时候,能很快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看着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对自己那么熟悉,学生眼中流露出来的总是惊讶与信任,因此对她格外信赖和亲近,她因此也深受学生敬仰和爱戴。

案例分析:

斯霞老师一生都在用心浇筑教育事业,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从斯霞老师的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大爱无边,什么叫尊重学生,更读懂了什么叫责任心。桃李满天下的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这是教师责任心的表现,一个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工作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老师会想方设法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而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应该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马斯洛说:“人都希望爱到别人、社会的尊重、赏识和承认。即使最顽皮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和赞扬。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作为班级成员的肯定和认可。只有你并不在乎他们,才会无所谓他们叫什么名字,重视他们就要记住他们的名字。

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面对点名册上的一个个符号。需要教师巧妙地调动各种信息去识记,需要教师具备特殊的记忆能力和分辨能力。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一定能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这是树立教师个人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想像当你第一次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你像久违的朋友一样叫他们名字,和他说话,他一定会对你倍感亲切,积极参与你设计的教学活动。

记住学生的名字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当他感觉到老师重视自己的时候,他会变得格外自信,相反则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开成孤僻性格。

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出类拔萃的学生你要记住,顽皮淘气的学生你要记住,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你也要记住,作为科任老师,你责无旁贷;作为班主任,你义不容辞。

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育习惯的反映。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

我忽然想起了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先生,28,岁就获得美国最佳教师将的罗恩•克拉克,还想起那位年逾半百的英国伦敦的老校长……他们虽身处异地,却共同关注着一个教育细节,努力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

一个能记住学生名字的老师,学生也一定会永远记住他。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 教师,要有耐心 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苏联)著名作家 高尔基

广州市团校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在学生心目中,好老师最重要的条件是”耐心引导,懂得教育学生“(30.2%),其次是”与学生交朋友“(13.0%),第三是”关心学生,为学生着想“(12.1%),而”有幽默感“和”有修养内涵,品德高尚“也分别有8.9%的学生选择,而只有4.5%的学生认为一个好的老师最重要具备的条件是”学识渊博“。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如实反映出了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耐心是一名教师的一个重要素质,是师德修养的一个方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特别需要有耐心。

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耐心可以说成是因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工作压力等方面而产生的烦躁情绪的控制能力,是耐性在心理活动中的集中表现。如果一位教师的耐性差,那么他就不是优秀教师,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学生的接受速度、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这么一类学生,我们必须重视,那就是:态度端正,反应较慢。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接受知识慢的特征,而对这类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在辅导这类学生时,我们必须做到心平气和,不可着急。因为这类学生心里是很想做出题目的,在试了几次都做不出题目后,自己心里已经非常着急,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他放松,而要真正做到让他放松,那自己首先不能着急,也就是要有耐心,否则,当学生看到教师也着急后,他自己的心就会更乱,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教师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要对有关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这些学生中,有的或许是完全尚未入门:有的或许是没把学习放在心上;有的或许是家庭环境等因素造成;有的或许是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有的或许已养成拖拉作业的不良习惯…

…由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必须做到诲人不倦,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这正是耐心的一种深刻的体现。教师担当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既然是重任,当然不可能轻松完成。所以,当自己面对后进生的顽固不化就要火从口出、恨从手泻时,要提醒自己,再给他讲一遍。当自己面对后进生出现反复就要灰心丧气、甩手不干时,要提醒自己,再给他耐心地讲一遍。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五 要善于换位思考 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陶行知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教师 下课铃响了以后,为了要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拖了一点时间,而下面的学生大多表示出不耐烦的情感,但大多数上课老师并没有理会,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我是为学生好。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理,进而搞得师生关第不和谐。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学会用”移情“的方式,换位的角度思考,学会寻找”黄金分割“点,从而客观认识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师是身份和角色的矛盾统一。如果认为教师首先是身份,其次是角色,那样会把自己的位置抬高,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甚至会影响对这份职业的感情;反之,才有可能会用心去对待这份职业。当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如果教师首先扮演的是自己的角色,就会舍下一时的面子,换位思考,很多问题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相反,如果教师首先代表一个身份的话,很可能由于面子,而使得师生的关系僵化,问题变得复杂。

教师要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办为”孩子的心是最稚嫩的,他们的心受到伤害便会结疤“。

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地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想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

经典案例:

黄静华,上海市尚文初级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是黄静华老师从教35年始终坚持的教育格言。她用自己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读懂学生,科学地爱生“的”换位思考“德育艺术,使教育产生了最大的效果。她用”以情感感染情感,用体验激发共鸣,让触动转主行劝“,诠释了爱的教育力量。

一次,黄静华去北京开会,在电话中得知班上三个男生在逛超市时看到几枝喜欢的圆珠笔,一进控制不住,悄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尽管知道这三名学生已知错、认错,但黄静华还是急得寝食不安,回到上海,一下飞机,她顾不得回家吃晚饭,匆匆赶去超市买了三枝新型、精致的圆珠笔,分别送到了三个小男孩子的家中。孩子们见了黄静华老师,开始都很不安,低着头准备挨批。但黄静华并没有这样做,她对此进行了换位思考:”我知道,如果此时我狠狠地批评他们,反而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为犯了错误的孩子更渴望得到成人的宽容和信任,这时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没有斥责,没有严历的批评,三个孩子拿着老师给的笔,都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老师的真诚唤醒了孩子们的良知。不久,其中两个孩子在路上捡到了一只装有现金和重要物品的塑料袋。他们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已搬迁的失主--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老人家激动不已,特地来到学校,一定要给他们每人50元酬金,以示感谢,可孩子们婉言谢绝了,他们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当两个孩子搀扶着老人走出校门时,又是有谁会想到,这两个孩子前不久还犯了错误呢?

可见,当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案例分析:

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想想遇事时我们会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手就把想要的给予学生,避免将害怕得到的施加给学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么样进行“换位思考”?

赏学生所长。学生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 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除学生所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 “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宽学生之过。教师 要谅解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地,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总之,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案例中,黄静华老师就是从了解学生入手,知其所想,走进也学生的心里,只有让学生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才能有效地开展好工作。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六 控制好你的情绪

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约翰•米尔顿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常常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教师也不例外。经研究,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健康十分有害,不少人因此患上了这样那样的身心疾病。因此,我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而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

罗伯•怀特说过:“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有一则著名的关于情绪的小故事:

有一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动不动就发脾气,令家里人很伤脑筋。

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和一只铁锤,要求他每一次发脾气后,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就在栅栏上钉了30多颗钉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男孩在栅栏上钉的钉子越来越少。他发现自己控制脾气要比往栅栏上钉钉子更容易些。

一段时间之后,小男孩为香港爱发脾气了。于是父亲对他建议:”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把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这时候,父亲拉着儿子的手来到栅栏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你看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引起钉子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别人的身体。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

案例分析:

很多老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图一时之快,大发雷霆,对孩子的心灵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老师不愿意失去骄傲的“自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失,不愿逾越师生间的“鸿沟”,那么与学生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根本改变自己的意识,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创造出宽松的育人环境,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才能让孩子们感到幸福而不是痛苦,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而不是伤心,让孩子们感到满足而不是失望,才能让孩子们的情感和智慧一起健康成长。

“一个人右能在战斗中横扫千军,然而征服自己的人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者,”“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它就控制你。”作为教师,对学生一次有意无意的伤害,就像那个小男孩,后来再努力拔去那些钉子,栅栏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样子,不良情绪不仅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受到伤害,也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因此,作为教师,更要警惕不要再让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造就出骄傲的暴君,伤害那些幼小的心灵了!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都俯下岙来,拉近心灵的距离,倾呼孩子们心灵的声音吧!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七 谈心是一门艺术

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苏霍姆林斯基

很多老师常常会把谈心当成简单的谈话,不注意利用对方的语言及心理活动进行反馈活动。这种谈话效果差,甚至有时还起副作用。谈心,是一门艺术,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推心置腹的方式触动学生情感,通过语言媒介,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领悟其中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获得心理平衡。这样,才能在师生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谈心的艺术性在于教师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简单粗暴。人们常说“苦口良药,忠言逆耳”。但再好的药只有吃下去才能有效果,再有用的话只有听进去才能起作用。如果良药苦得难以下咽,忠言逆得难以入耳,再好的用心也要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讲话要注意讲话的艺术,特别是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既要忠言相告,又要考虑方式方法,“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心头的草要用细雨去滋润,和风去梳理。因而我们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朋友关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真正使学生感到你是可信赖怕,愿意向你倾吐心声。

谈心的艺术性还在于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教师要以师爱不基础,除注意时机、方式、对象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小事着眼,由此及彼,以点带面,透过最本质的一点,触类旁通,力争把每一次谈话都向谈心升华,以发挥师生谈话的最大教育效能。

案例分析:

所谓谈心,就是教师要躬下身来,态度亲切、随和、自然地同学生互相交谈。它是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目的,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而经常采用的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方法。

那么,怎么样才能掌握谈心这门艺术呢?

一、拉近距离,互吐心声。

谈心,便是用心去与心交谈。因此,谈心首先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虽然感情并不能取代教育。可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充满感情。怀学生谈心的过程就是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是两颗心碰撞的过程。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因而谈心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将心比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与之交流,以自己宽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如此,就像掌握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助你步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双向交流,防止说教

学生谈心开始时,要么无从谈起,要么羞于启齿,打不开话匣子。此时,教师应善于引导,使之敢说、愿说。然而与此同时,容易步入“说教”的误区。与学生谈心有时是给学生以申辩或解释的机会。“说教”不但不能解开学生心头之结,反而让学生感到“强词夺理”,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

三、含蓄委婉,易于接受。

谈心时,语气除了亲切、真诚外,内容还应含蓄委婉,直话曲说。班主任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中选取富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学生从中领悟,受到教益。

四、呵护隐私,为其保密。

谈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师生之间的谈心可能会谈及对方真情实感甚至隐私,班主任应为学生保密,充分尊重学生权利。

总之,教师与学生谈心是师生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由谈心到知心的过程。一个善于谈心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细心的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八 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威廉•詹姆斯

有一种很简单的教育方式,它能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境和状态,并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使其满怀信心和希望!那就是--赞美!

赞美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赞美学生,还可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赞美学生,可以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会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之。所以,赞美是教育的秘廖,它可以使一个平庸的人变得伟大。正如丘吉尔所言:“你想把他培养民什么样优秀的人,你就怎么样去赞美吧。” 今天的教师,应该就会赞美。学生就像荷叶上的露珠,虽晶莹透亮,但容易破碎。作为教师要关爱他们的成长,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他们的每一点成功。唯有赞美,才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

今天的教师,要舍得赞美。因为说到底,赞美就是一种赏识教育,是一种感情投资,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爱”的教育。教师要把赞美当成教书育人的一剂良药,只要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效,科学地用好它,就能在教育这一片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就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人才!

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经典案例:

于永正,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善于运用饱含真情的赞美,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毫不吝啬地对学生赞美,使他得到了学生的爱戴、社会以及同行的赞誉,赢得了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誉。

于永正老师有一双极敏锐的眼睛,在课堂上,学生点滴的亮点都会被分他发现,并大加赞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把学生的优点放大,要给大家一个启发。”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始终不乏赞美之词。

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于永正老师总会走上前去,握住该学生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啊!” 于永正始终能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用赞赏的话语和学生交流。在他的课堂上,我们能不时听到:“好的,你写得真棒!”、“不错,说得真好!”、“你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亚于托尔斯泰!”、“你的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几乎用不着修改!”、“你朗读的很生动!”……

于永正老师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那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与鼓舞。” 案例分析:

于老师对学生赞美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辅以真诚,使得他的赞美就像雨露,滋润着学生稚嫩的心灵,形成一种积极向学的和谐氛围。仔细思考,我认为对学生的赞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是前提

不难看出,于老师与学生的交往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教师必须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激励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的心灵,用真挚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热情。所以赞美学生,应该是一种由衷的真情流露。

二、尊重是真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失误和错误,引导学生正视不足,逐步走向完善。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不完善是极其正常的,期望学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

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施以赞美。在定问题上,于老师的理念是“要承认差别,尊重差别”。他认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学生,才能给予适时的赞美。可见,尊重与赞美是相互贯通的。

三、慷慨是灵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被赏识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会全面审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较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逐渐完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 从于老师对学生毫不吝啬的、慷慨的赞美中,不难发现学生迸发的学习热情以及智慧的火焰,从中也不难感受到这位特级教师的“艺术人生”。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九 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教育就是激励,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教人成功!——孙双金

很多教师习惯用名人名言来激励学生。这些话语虽然充满丰富的哲理,催人奋进,但被激励者由于思想和知识基础不同,可能觉得内容空洞而很难接受。事实上,对学生的激励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激励在具体和细微中升华。

教师应该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寻找机会与学生交流。交流时,应该低下头,弯下腰,拍着学生的肩膀。学生在课堂上正确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时,教师应该毫不犹豫地跷起大拇指或做着鼓掌的动作。每一次眼神的接触,每一次身体的靠近,每一次会心的微笑,每一个细微的手势,学生都能从中寻找到信心和胆量。这里虽没有豪言壮语,但朴素而简短的激励却在具体和细微中得到了升华,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学生。

经典案例: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只鸡还是一只鹰? 生:鹰。

师:好,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飞得很高的鹰,不幸有一天被捉到,放在笼子里,和鸡同吃同住。结果,一个后老鹰被放了出来,自由了,但是当它展开翅膀准备飞翔的时候,却已经飞不起来了,这说明什么?

生:即使它原来是鹰,如果不经过训练和磨炼,把自己当成了一只鸡,那它就只能是只鸡了。

……

师:好!说得好,你们每个人现在都是精英(鹰),但是在将来,谁也不能保证你们仍然是精英(鹰)。你们想不想一直都是精英?

生:想。

师:好!那就要承受艰苦的训练和磨炼…… 案例分析:

这位教师无疑 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能够运用寓言中的故事,经过自己的提炼和加工,和课堂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起到了情境结合,因势利导的激励效果。

总之,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一些常规的激励法,如名人名言激励、物质激励、为了赞美而赞美的激励等等,也不分对象,不分时机,不分场合,那么最终取得的效果将会越来越薄弱,越来越没有影响力和说服力。换个思路激励学生,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十 给“特殊学生”特别的关爱 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俄罗斯谚语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总有长短。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相互间也存在着差距,这是无法回避的。我们把这些在生理、学习、品德以及行为等方面落后或偏差的学生称为“特殊学生” 对于特殊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所以,教师应更亲近他们,鼓励他们,用爱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灯,使其幸福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让每个生命都拥有阳光,把爱撒向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特别的爱给特殊的学生。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而特殊学生更需要关爱。唯有爱,才能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唯有爱,才能修补他们心灵的困惑;唯有爱,才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

爱优秀学生容易,爱特殊学生难。惟其难,才显得更加珍贵。它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 关爱特殊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欣赏。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帮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作为一名教师,将心比心,宽容、谅解,才能为特殊学生赶走心灵的乌云,带来阳光。学会欣赏,才能为特殊学生消除自卑,给他们带来希望。

案例分析:

一、爱--关注、欣赏,抚慰心灵。

特殊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暗淡的,因缺乏应有的尊理和信任而深陷入自卑之中,他们的情感最为脆弱,心灵更需要慰藉。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注,经常亲近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鼓舞。逐步走出心灵的孤寂。

二、爱--挖掘潜质,激励信心。

歌德曾说:“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特殊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和信心,而树立信心关键在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潜质,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滋味。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十一 期盼是更深层的爱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舌功能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 李元功

“三分教育,七分等待。”教师的期盼、等待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更积极的、更深层的爱。

心理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从心底里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鼓励,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品德的提高。事实上,学生非常尊敬那些期望他们做得更好的老师,教师积极的期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爱心的感召下引起积极的变化。

教师期盼性的行为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期盼性的语言,渗透着教师浓浓的爱,从而使好的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也使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勇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促进学困生不断发展。

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赏识、期盼性的课堂评价能感染激励学生,使学生欣喜不已,也能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知识因为插上了感情的翅膀而变得更有趣味和魅力。成功的体验更激励着学生勇攀知识的一个个高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快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分析:

魏书生说:“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是,不仅要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 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都会为了这个目标做不懈的努力,这名学生的目标是考上清华大学,但他也想到可能不容易达到。孙老师在这个学生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他从书中将一片清华校园里的红叶拿出并强调:他摘了两片红叶,一片给了自己的孩子,一片给了学生。说明老师对他和自己的孩子有同样的期待,这样在学生心中有了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更激发了学生更加努力去学习的动机。在送红叶的时候,老师特意强调了叶子霜打的红叶,并要看学生接红叶的方法,这个叶子代表了老师的期待,学生的

理想。“想要”说明孩子对理想的追求,双手去接说明对理想的真诚,老师在这里很好地用自己的期待让学生更加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可以想像老师对自己的期望的信任一定会成为这位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这恰恰体现了新课标中关于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标。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十二 威信:教育的潜在动力

教师要有威信,假如没有威信,师生之间不可能有正确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少了有效进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赞可夫

所谓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使学生感到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威信与威严不同,威严往往是靠冷漠、训斥、惩罚树立起来的。如果一个老师只有威严,学生就会成为“两面派”:即老师在时规规矩矩,这是压抑出来的;老师不在时翻天覆地,那是渲泻出来的。而威信是靠言行传达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去深入人心的喜欢、敬爱或崇拜。

实践证明,教师要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完美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其威信之高低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种要求由有威信的教师提出,学生就容易接受,相反,由威信不高的教师提出,学生就不易接受。

可见,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按受教育的保证。同时,教师的威信还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具有非常大的教育力量,因为只有有威信的教师才会让学生喜欢,而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教的学科。据我国学者吕昌顺研究,学生喜欢教师与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相关很密切。一致律达到95%以上;而学生对不满意的教师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都不喜欢程度也有很高的相关,一致律达80%。师生关系良好,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才会明显。才会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树立自己的威信。

案例分析:

教师要正确树立自己的威信,应该注意哪些总是呢?

首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边柯指出: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超、实事求是、不辞劳苦--这才是最吸引孩子们的东西。“"学高为师”,学生最佩服的是知识渊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情形:当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钻研不透彻,学生一质疑,教师就不知所措,回答起来模棱两可,这时,学生投来的是“不信服”的眼神;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能结合教学内容谈今论古,就能被学生看成是很有智慧,也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自然能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所以,要树立威信,“学识”两字须牢记在心。当然,学识的获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承认每一位教师都接受过多年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高屋建瓴,左右逢源,才能真正堪为人师。

其次,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树立威信的决定性因素。孟子说:“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乐于奉献,有健康的价值观,以自己的

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一个好的教师,不在于他教什么,教多少,而在于他能否点燃学生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把。

第三,要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具有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的时代特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因此,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所以“爱”成为教育成功的秘决。有些教师误以为要树立威信必须“严”字当头,有人甚至认为鞭打的威胁是唯一制止学生捣乱的前胆。其结果是,不但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反而损伤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另外,还有些人主张在一团和气中求得威信,他们讨好学生,迁就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姑息纵容光焕发,懒得对其进行深层管理,这样的教师虽然和学生的关系也可能是融洽的,但这种人在学生心目中却分量很轻,也并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威信。所以说,“爱”要有度,“严”也要有度,一个好的教师,他应该不仅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师要真正对学生爱出发,关心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尽可能深入到学生中去,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这样在自己教育教学中才能创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此外,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不忽视中间生,也不溺爱优等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信服你,敬佩你。如此,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了。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十三 公正,就是对学生的尊重

很难想像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心灵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公正是人类的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是历来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从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感情、偏袒、庇护一部分学生,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要一视同仁,批评和表扬要恰到好处。学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个性有不同,能力有差异,智力有高低,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爱听话懂事的孩子,爱聪明伶俐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就是一咱狭隘的偏爱,一种不公正的做法。教师感情的倾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倾斜。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地用语言来表达对老师的意见,然而他们心里的感受是非常清楚的。你即使采取一次不公平的措施,也会毁掉你长期建立起来的公平声誉,哪怕你是无心的。

教师或许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常常会引来许多麻烦,如被同学们孤立等等。从另一角度说,由于老师的偏爱,有些幸运的机会可以轻易到手,使这些宠儿不必再艰苦奋斗,久而久之,这些宠儿便失去了生存的本领,专门寻求别人的保护与宠爱,其命运如何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

教师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或听话,就对他在其他方面的缺点放松乃至偏袒,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或比较调皮,就对他在其他方面的优点不以为然,乃至故意抹煞。如果那样做,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最此薄彼,处理不公正,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威信,也难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把师爱平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必然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甚至对社会的信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优秀品质的培养。

案例分析:

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绝不仅仅来自渊博的知识,还来自于客观公正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公正对于教师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可以告诉学生是与非,它可以引导学生走向高尚而远离卑鄙。教师应当记住,自己的全部使命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即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侪、教师与学生等人际关系之中,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而教育公正包含更多的教育制度内涵。

对待学生,要力戒“晕轮效应”的认知偏见,避免感情用事。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公平的氛围,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集体舆论,培养奋发向上的班集体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也能感到自己的不足。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时,应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切忌只把目光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全体学生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看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这样学生注会在学会竞争的同时学会合作,进行相互取长补短。在对荣誉称号的评选取上,也应切忌只由教师根据成绩或自己的喜好来定,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评选;班队干部的确定,也不能由教师指定或任命,而应该让大家去选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师的爱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就要做到:①平等地对待家庭出身不同的学生;②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③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④对学生的评价要公正合理。

教师热爱学生,这是最起码的为师之道,但这种爱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决不是厚此薄彼的。教师对学生要做到爱而不宠,真真切切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地发展。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十四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卢梭

教师的劳动是以“灵魂”去塑造“灵魂”,要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情感影响学生,发现和引

导学生的行为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鲁迅先生早就说了,对孩子的教育,“开宗第一,便是理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但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谈何容易。一是因为师生在年龄方面存在着代沟,教师喜欢的,学生不一定赞赏,而学生崇拜的又很难是教师的所爱。二是因为教师的社会职业与学生的社会角色不同,就某种程度来讲,学生对教师心存猜忌与提防,惟恐“言多必失”,在与教师的变谈中,往往抱着“投石问路”的心理,采取“挤牙膏”应对策略,你问一句我答一言,你不掌握实底,我便搪塞敷衍,光打“擦边球”,不接触实质,因而有些时候师生之间的“促膝谈心”,只能是教师推心置腹的摆事实、讲道理,学生则充耳不闻,闻而不戒,起不到一点作用。

要改变这一状况,真正与学生心心沟通,就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层面上,在对待问题和事物时允许学生持反对态度,更允许学生申辩自己的理由,教师能耐心听完学生的申诉,给予肯定和引导,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向你倾放,与你交流,你才能打开学生心结,使其摒弃心病,健康成长。

经典案例:

李镇西老师参与制定《班规》,并说:“我是这个班的普通一员,既是制一《班规》者之一,也是实施《班规》者之一,既规约学生的言行,也要规约班主任的言行,一班之'长'不是班主任。”因此,他是受《班规》惩罚最多的一个,很多事例彰显了他的平等意识。

大雪飘飞之日,师生同在雪地里不分尊卑地打雪仗,学生甚至肆无忌惮地将雪砸向躺在地上的李老师身上,以致整个身上堆了厚厚一层,若不是尚有两只眼睛和两上鼻孔露在外面,真会让人误以为李镇西老师已经葬身于莽莽雪海之中了。于是,学生狂笑不已,快乐无比。不料李老师一跃而起,将一团冷雪猝不及防地塞入一个同学衣领之中,随后,又是一阵透彻心扉的大笑。

在李镇西看来,世上之人,不管地位高下、富贵贫贱,都是大写的人,在人格、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他认为师生之间要有平等意识,同学们深为感动,于是,他与学生的平等意识日益渐长,师生感情日深。

案例分析:

李镇西老师的“平等意识”就像阳光,真正照进了学生的心灵,师生雪中同乐只是师生平等意识的一种外化形式。他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平等意识教育,为未来培育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品格之人。老师的权威被民主的意志消解,同时也被放置到一个与学生同等权利的方位。他的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李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李镇西老师赢是了学生的信任、尊敬和崇拜。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呢?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要求师生间互相尊重。“自尊的人,知道尊重他人,因而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相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强调学生要尊重教师,其实进入青少年的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始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强烈要求别人尊重他们,尤其希望家长和教师的

尊重和理解。但是,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日常言行中经常出现差错,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很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影响学习。教师不能总以教育者自居,处处要求学生,必须放下架子,注意尊重学生,以疏导、帮助、关爱和信任来赢是学生的尊重。

其次,要学会宽容。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有所成,所以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学生毕竟是未成长人,他们年幼,需要教育。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求全责备,而是要宽容,要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方会把教师当成朋友,喜欢教师,才能爱屋及乌。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正是成功的前提。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十五 宽容是一种美

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为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宽容是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是它的基石;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

宽容是一种美,犹如暴风骤雨后天边的彩虹;宽容是一种力量,支撑人们熬过数九寒冬,盼来阳春三月,宽容也是一咱魅力,一颗宽容的心衬托出一种迷人的人格。

人世间时时处处需要宽容,学会了宽容,你的视野才人变得更为广阔,更加美丽,你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出了宽容的本质;法国著名作家雨要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所有这些,都对宽容作了深刻而透彻的阐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宽容。懂得宽容的教师,不仅懂得教育,更会享受教育。宽容学生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放低我们的姿态,走到学生中间,平视他们的眼睛,学生会逐渐消除与老师相处的恐惧感,乐于亲近老师。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教师对学生适当宽容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蒙昧无知,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做老师的,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为什么不可以宽容一些呢?做老师的更没有必要死抠住学生的某些过错不放。

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绝不是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袒护与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的自尊心从自卑、恐惧中摆脱出来,消除顾虑,解除学生因犯错误、挨批评而形成的心理压力,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唤起学生对老师尊重、信任和理解。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原谅我了”后,就会释放心中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还可以迸发出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有时还可以调适气氛,形成和谐的局面。师生间和谐统一的气氛能冲淡学生心中不愉快的阴影,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由此可见,宽容应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能宽容学生时尽量地宽容学生,因为宽容是一缕阳光,她照亮了一片童心;宽容是一丝春雨,她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学生的心中萌发;宽容是一个接力棒,她传递人生,传递力量。当我们试着去“宽容”学生时,也许,心灵之桥便从此飞架两岸!

经典案例:

1、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一天,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便当即制上了他,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放学生,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到正在等候的王友,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随之,又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了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有些疑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位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果奖给他。这时,王友流泪了:“陶校长,我错了,同学再有错误,我也不该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送给他:“你已经认识错误,再奖给你,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2、校长罚画人体图

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劳德在英国上小学时,一天,突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便和几个小伙伴逮住一条狗杀掉了,没想到杀掉的是校长最宠爱的狗,校长罚他们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他们知道自己惹了大祸,便费力地画好了两张图交给校长,杀校长狗的事便就此了结了。麦克劳德非常感激校长,在画图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此发奋学习,以后成了著名的解剖家和诺贝乐奖的获得者。

案例分析: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才能巧妙地解决问题。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位校长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在处理犯错学生时个睿智。

王友用泥块砸同学,肯定违反了校规校纪,但陶行知始终没有上纲上线,没有说王友一句不是,还给予了王友物质与精神奖励,足见陶行知非常宽容学生。陶行知重视校规校纪,才会一见王友用泥块砸人,就立即制上,并责令他放学生到校长室等候,避免事态扩大又足见其严格。

当然陶行知对学生的宽容也是有分寸的,他进行了有关调查,了解到真实情况,才采取以学生自身优点克服缺点的手段、方法,准备好糖果与学生见面。倘若陶行知对王友砸同学视而不见,或当时拿出糖果送给王友,这样对王友便成了纵容,而不是宽容了。

麦克劳德和同伴杀掉校长最宠爱的狗,校长没有索要物质赔偿,没有批评指责,足见其宽容。但校长不忘学校教育的近期或远期目标,为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善于运用多方面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具有生成性的教育,竟别出心裁地“罚”学生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又足见其严格的一面。

麦克劳德的校长将宽容、严格巧妙组合,对特殊事件作特殊处理,凸显了校长的人格魅力,也激发了麦克劳德的探究热情,极大地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倘若校长不太关注麦克

劳德几位学生的好奇心,依照校规校纪,在公开场合严厉批评他们,要求他们赔偿,又有多大收获?

宽容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良方,学生需要宽容,教育需要宽容。尽管宽容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但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在努力寻找一条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之路。

老师们,让我们学会宽容吧!宽容是美丽之源,就像天空是宽容的,她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了她的深邃之美;也如时间是宽容的,她容忍了各色人等一时的虚掷,才有了她的延续之美?让我们多一些宽容,那么,学生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阳光。

做个宽容的老师,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十六 教育需要严格 教不严,师之惰。——宋朝思想家 王应麟

“严格与爱”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严格”是建立在深沉的爱的基础上的,学校教育的师爱中必须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耐心教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爱护学生。教育好学生的关键是教育者以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真诚去爱他们。”老师的严格也是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是真诚地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老师,会更加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和热爱学生是一致的。师爱体现在严格要求之中,不严格就体现不出师爱,名曰爱之,实则害之。要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严”是“爱”的具体表现,“爱”是“严”的最终目标。通过这样的严格要求,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样的严格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的责任意识在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特殊表现,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真知是在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学生学有所成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严格要求既是对学生的学业负责,也是为社会未来负责。

爱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分溺爱优生,对优生的过错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对犯点小错的后进生则严而又严。这样,就会使优生弱化自控能力,品德滑坡,而后进生则因为老师处理问题的不公平而产生反感、对抗情绪,从而对学习及各种活动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牢记“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严爱有加。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十七 引导学生相互欣赏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培根

嫉妒既害人又害已。嫉妒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给被嫉妒的人造成很深的心理伤害,同时,嫉妒别人的人自己在精神上也备受折磨,正如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言:“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欣赏别人是美德,而这种美德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忽略的。欣赏别人绝不是逢迎与敷衍,专捡别人爱听的话。欣赏别人是一种真诚的赞美,努力地发现他人的长处,并从心

里承认它。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这其实是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人们也对能够欣赏他人的做法表示由衷的赞美。

欣赏别人也是一种智慧。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自尊,相反还将收获友谊与合作,赞美别人的过程,其实也是矫正狭隘自私和嫉妒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

学会喝彩、相互欣赏是人性的公正和善良。共同的人性存在于每一个同学的心灵深处,教师唤醒自己,也唤醒学生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帮助学生寻找开启心灵的神奇的钥匙,使颗颗心自然沟通、相互理解,把培养好习惯勤务员于更深的层面上。所以,引导学生相互欣赏是培养他们道德分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密切,他们共处的时间远远超过与教师相处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比教师更全面更深入,他们之间的相互欣赏可以是全方位的。学生群体相互欣赏不仅弥补了教师对学生优点了解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使得对学生的表扬变成全方位的,同时,也会对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使他们自觉地学人之长,补已之短。

经典案例:

之所以把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看得这么重要,是因为欣赏别人本来就是种美德。它是一种理解和信任,包含了信任与肯定;它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悔过新,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而这种美德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忽略的,每个人都只知道为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窃喜和欢呼,对别人则常常冷漠得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很少真心实意地为别人喝彩。

案例分析:

我们应该怎么样引导学生学会相经喝彩、相互欣赏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点:要能接受生活中有没于自己的别样存在,习惯于听到不同的声音,懂得去接纳别人。

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值得学习的地方,人无完人,大 家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纠正别人固然重要,但换一种方式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鼓励,也是能促进自己的发展。

再次,引导他们要宽容地对待他人成绩,与别人进行良性竞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而不是设法寻找别人的短处和不足,并且多进行自我竞争,从而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能。

都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对同学平时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及点点滴滴擀步予以肯定,突出的,可集中表扬时再次提出。值得注意的是,表扬应顾及后进学生。教师要着重引导善于发现后进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使全班同学一起进步,共同提高。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十八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校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现在有许多学校都将这一理念细化成一句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在

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各方面都在进行尝试,但问题是,要切实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只在表面空喊口号。

从教学过程或教育的根本目标来看,“学生第一”是不容争议的。目前,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发展的主要场所和主要方式;所以,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根本,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自主民展、自主学习为前提,教师讲得再好、教学设计再妙,都不能替代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事物。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孙敬修说过:“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不足,对他们的关系、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才会有真诚、无私的爱,教师才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称号!关怀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师的心坎上,这是一个教师的品质、修养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

案例分析:

时代走到今天,人的价值和人的潜力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尊重个性,关注个性,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与引相适应,“以学生为本”也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把学生把在第一位就要懂得如何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俗话说:“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个性格,收获命运。”从小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二、关心学生的学习。这是教师最起码的职责。

三、关心学生的身体。关心学生只是一时,而关心他们的成长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习只是成长中的一部分。

影响教师一生的习惯之十九 主动问候学生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 的人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

目前,很多学养成了尊重老师、向老师主动问候的良好习惯,但是也有些学生见了老师,或视而不见,或躲躲藏藏,连个招呼都不打。问其原因?学生的回答令我汗颜:不是我们不愿意打招呼,是因为我们和老师打招呼时,老师的回应大多数是敷衍,而且很冷淡。

仔细想想,我们的教师何尝不是这样?面对学生的问候,很多老师只是“嗯”一声了之,有的甚至理也不理便匆匆而去,主动与学生打招呼的,更是少之又少。

要求学生讲礼貌,我们当老师的首先应该做出表率,如果我们能够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学生一定更加愿意接近老师。老师主动打招呼不仅限于师生见面时,还应表现于课堂内外:

上课时,请多走下讲台,给孩子们更多的关心;提问时,请多靠近学生,给孩子们鼓励的目光、微笑的表情,赞赏的话语;下课时,请多在教室停留几分钟,和学生唠唠家常,说说闲话,倾听学生的心声……

面对来自学生的尊重,如果没有一个尊重的回应,我们便会失去那份尊重。当你主动把一份尊重还给学生时,学生一定会回报你加倍的尊重。

经典案例:

这是一位优秀教师在博客上写的心得体会。

学校每学期都要安排老师值班,每天,在学校门口、院子里或教室里总会有三位老师分别在巡视。这个所谓的值班就是督促陆续到校的学生尽快到教室里上早、午自习,避免学生在院子里发生意外事件。值班的惯例是从建校起就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未中断过,因此,校园内的纪律一直很好!

这几天轮到我值班了,我负责学校门口附近的地方,看着学生三五一群走进校门,不时有学生向我敬礼问好,我也每每会微笑着点头示意,有时候也回以问候。也有的学生问好我无暇顾忌,偶尔瞥见的却是他们失望的神情。其间,更发生这样一件小事,但却让我无法忘记,也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主动跟学生打招呼。

那是值班的第一天中午,我正站在教学楼前招呼几个调皮的学生走进教室上自习,这时,迎面走来了一年级三班的小男生许子明同学,说起这个学生,他比较特别,自从我教他开始,他几乎都不跟我说话,就算是面对面问他话,他也只是摇头、点头,而且也不怎么爱笑。同学们告诉我,他跟其他老师也这样,即使和同学们也是极少讲话的。既然如此,我也没有刻意去接近他。今天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发呆,也许是看到其他同学向我问好,也想说点什么吧,但是却始终没有开口。接着,他低下头准备从我身边走过,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一回身,拉住了他,然后给了他一个阳光般的微笑,轻快的对他说:“李子明同学,早上好!”他依旧没有回答,只是回报了一个灿烂的微笑给我,我虽然有点失望,但是他的笑已经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我摸了摸他头,示意他回教室去了。之后,我早就把这件事完全抛到了脑后。

第二天,仍然是我值班,依旧重复着昨天的任务,这时候,我听到一个不大声音给我问好:“陈老师,早上好!”“你……”好字还没出口,我猛抬头一看,着实吃了一惊,原来是李子明,便愣住了,天啊!他居然主动跟我打招呼了,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那个小家伙就蹦蹦跳跳的从我身边跑开了。我兴奋极了,从那以后,李子明变得喜欢和我交流了,我也用更多的尊重和爱心去不断地感动着这个不爱与外界交流的孩子。想没想到,老师一个主动的问好,居然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师和学生的平等首先体现的是互相尊重,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是尊重老师的表现,而老师主动给学生问好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所以,你的主动收获的是学生的心。其他老师对此还是不解,问及我是如何开导了李子明的,我神秘的一笑,轻松地回答:“我学会了尊重学生!”案例分析:

学生不是不想和老师打招呼,很多时候他们不能确定老师是否认识他,害怕和老师打招呼后老师没有反应而尴尬。因此,要改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就要彻底放下师长的架子,做到真正的师生平等。主动与学生打个招呼又何妨呢?

其实,教师的一声主动问候,会如一缕清风,拂去学生心中的烦忧,使其神清气爽;教师的一声主动问候,会如一泓清泉,涤荡心底的污垢,使其心田清润;教师的一声主动问候,会如一捧月光,放牧其自由心灵,顿生自信、自强的勇气。

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打个招呼,常怀此心,常行此道,而且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 与家长常沟通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苏联)著名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品行,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认知比较具体、深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又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两个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就是教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十分重要。

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都经常要做的工作。但是,大家平时与家长联系有个共同点,就是有事的时候才联系,而且多半是在学生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或者出了什么事故(总之不是好事)的时候才联系。所以,许多家长都条件反射地怕接老师的电话。久而久之,这种联系与沟通对学生的影响开始慢慢减弱。

教师应该在休息的时候,打三两个电话,与家长闲聊一会儿,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家长对老师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等。平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预防很多事故的发生,比“亡羊补牢”般的事后谈话效果更好。

有些老师虽已认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但他们还是很害怕与家长沟通。因为现在家长选老师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一些教师平时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与修养重视不够,在学生中,在家长中,在社会上,形象不佳,声望不高;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越来越重视,他们不仅选学校,还选老师,一些形象不佳,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就常常成为被调换的对象。出现这种情况,责任更多的是教师这一方。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有危机感,要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才能满足家长们越老越高的教育期望,才能真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所以只要我们热爱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只要我们以诚相待,对家长多一分尊重和理解,我们就一定能与家长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而这最终将形成家长对教师理解、放心、学生对学习上进、用心,教师对教学尽责、安心的良好局面。到那时,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怎么会不好?教学质量怎么会不提高呢?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叫李镇西,本期开始就任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我有一些真诚的心里话想对您说。我首先感谢您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武侯实验中学,我认为这是您对我校的信任。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一定尽我们的全力不辜负您的信任!

我也是一个女儿的父亲,我完全可以理解,当您把孩子送进我校的那一天,就对学校的老师寄予了厚望,希望您的孩子能够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但是,不知您是否想到过,其实,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首先不是取决于老师,而是取决于您这位家长!我们学校本期开始实施“新教育实验”,该实验有一个内容就是让所有学生家长学会做“新父母”。这点非常关键。

我一直坚持认为,一个孩子的成才,主要功劳不是学校而是家庭。道理很简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氛围如何,家庭教养如何,家长的素质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人生!注意,这里所说的“家庭氛围”“家庭教养”“家长素质”,不一定和文化程度有直接的联系。在我的视野中,有的博士家长依然“培养”出了罪人,而大山里一些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却培养出了一个个有出息的孩子。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原北大副校长、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就是一个例子。他出生于农村,父母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水平,因此他也谈不上什么早期的文化启蒙,九岁才读小学,但因为他的父母首先是一个善良、勤奋的人,于是一粒科学家的萌芽便在这对农民夫妇的手中开花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也是教育者――不管家长是否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或是否学过教育学,只要有孩子,他就是教育者。这样看来,我们――就是我、我校的老师和你们家长――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同事关系,因为我们都是教育者啊!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您的孩子啊!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期盼着您的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啊!我校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教育较水平,您的孩子就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我们所期待的人才,这是毫无疑问的!

作为孩子的家长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您的孩子就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您所企盼的有出息的人,这是不容置疑的!

可是,是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呢?您的家庭里有没有这样的场面呢?――晚上(或周末),孩子在书桌前痛苦而心不在焉地看书,旁边,孩子的父亲在和一群哥儿们喝酒聊天;另一旁,孩子的母亲正和一群人在桌上大呼小叫地搓着麻将;而在厨房,孩子的爷爷或奶奶正在洗碗;父母的声响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孩子有点不耐烦了,从书桌前站起来想出去玩电脑,这时父母开始呵斥大骂孩子……

我可以断言,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绝对不可能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更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当然,我相信,武侯实验中学的学生家庭不会是这样的;而且我还相信,武侯实验中学的家长都是合格的家长!

但是,作为校长,我还“得寸进尺”地希望,我们武侯实验中学的所有家长不仅仅是合格的家长,更是优秀的家长!

刚才我说过,我也是一个家长。我有一个天资并不聪明的女儿,但在我的教育下,她成长的很顺利。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成长,这其中有许多故事。我把这些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做最好的家长》。现在,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您,也许您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也许有的家长朋友会说:“我怎么能够和你比呢?你是专门搞教育的,还是校长,而我却不懂教育。”不对,刚才我不是说了吗?每一个家长都是教育者,其教育水平和所谓文化水平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

我的体会是,和孩子一道成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谓“和孩子一道成长”,说起来就是两点:第一,和孩子一起阅读;第二,和孩子一起写作。也就是“共读”和“共写”。

因此,我真诚地建议您,从今天起,和孩子一起读一本有趣有意义的书。就从这本《做最好的家长》开始共读。这本书写的是我女儿从0岁到18岁的故事,她的成长对您的孩子一定有帮助的。这本书更写了我教育女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有许多故事,我相信,我的教训和成功也一定会对您有参考价值的。请您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反思,一起进步!

因此,我真诚地建议您,从现在起,和孩子一起写成长日记。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然后不断超越的过程,而写作就是最好的反思。孩子通过文字,可以写自己的苦恼与喜悦,你通过文字可以写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写出自己对自己教育的感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长和孩子一起写作,是最好的成长方式。您也许会说:“我文化水平低,写作能力差,哪能写呢?”这话错了!最早开始成功实施家长写教育日记的是河南焦作市,那里全市的中小学生家长都给孩子写教育日记。在这些家长中,相当一部分人连小学都没毕业,有的家长甚至是一边翻字典一边给孩子写教育日记。正是通过教育日记,许多让家长老师头疼的孩子成为优秀的学生。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这里,我随信给您一份材料,就是河南焦作市的几位写教育日记家长的事迹,您不妨看看,并试试。

为了您的孩子,我相信你是什么都愿意付出愿意牺牲的,那么,就牺牲一点业余时间,从和孩子“共读”“共写”开始你新的家庭教育吧!

请记住: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相信您能够成为成功的家长,而只有您成功了,您的孩子才能成功;只有您和您的孩子都成功了,我们学校的老师才能真正有成功感。

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案例分析:

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李老师与家长沟通的真挚与深邃,体味到大教育观指引下的更加自然的家校交流管道。

在信中,李老师向大家传递着这样一个理念--“家长也是教育者”。正如德国伟大教育家福禄倍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李老师认为:“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乃至以后成就了一番事业,这首先要归功于其父母。” 那么,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了解家长是沟通的重要前提。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久,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教师在生活中注意相关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家长的情况,做到沟通时,能够有的放矢。从信中,我们可以发现李老师对于学生家称的情况还是非常熟悉的,列举了一引起学生晚上做作业的状况,确实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方法。在当前家长普通重视智力开发,忽视社会性教育的情况下,沟通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李老师巧妙的转换角色,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来阐述一引起问题,自然引起家长的共鸣。使家长感受到教师是真诚的朋友,产生进一步交流的愿望。

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家校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

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这对孩子的社会性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李老师在闲言碎语中引导家长撰写教育日记,就是非常巧妙的引导,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感觉到沟通成为心需,从而成为沟通的主动参与者。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一 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把握了思考这个工具,在学习与实践中架起一道亮丽的彩虹,方能兼顾理论的验证和扩充,使得实践经验增长。古今中外,凡成大器者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因为思考,才有了诸葛亮审度乱世、力挽狂澜、三分天下的壮举;因为思考,才有了苏轼眼观绵亘、灵思妙笔而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知灼见的人生妙谛……思考支撑起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也因思考拓宽了自己的人生。

也正是因为思考,成就了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窦桂梅等一代名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它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教学行为和没有深思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有些教师工作几十年,没什么长进,不在于他没经验,重要的是他不擅于反思,不擅于总结经验。

对探索者而言,反思是一盏明灯,会引导我们避免陷入教条和僵化。经典案例:

龚春燕,特级教师,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重庆市创新学习中心主任,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学习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持人。他在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这样说:”工作21年来,我坚持每天晚上反思一下当天的工作,并且把所思、所感、所得记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了很珍贵的原始素材,多次整理,写了不少的文章。他还笃信孔子的教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总是将思考与读书结合起来,他读书,不是简单地了解别人的观点和见解,还运用思考把人家的观点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的。

案例分析:

一、持续不断

将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弥漫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龚春燕老师工作21年,坚持每天晚上反思一下当天的工作,这是需要顽强的毅力的。

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工作几年后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落差:我付出这么大的努力,为什么收获不大?我的良苦用心为什么总不能被家长、被学生理解?我的成绩为什么总不能被校长、同事承认?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了思考,光埋头苦干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思考,只有深入思考,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二、读思结合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单纯地苦思冥想,而是以书籍作为思考的后盾。每年,龚春燕老师都从工资中取出一部分买书或订阅报刊。他藏书5000多册,几乎每天都学习到深夜。所以,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信息、观点,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及时调整。

三、以写促思

龚春燕老师不仅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还能及时将所思所想写出来,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在大力倡导教育反思的今天,有的老师说:“反思难道非得流于书面形式吗?实际上每个老师上完课后都或我或少进行些反思,只是没有以书面的形式写来而已。有写的必要吗?”“很有必要”!停留于头脑里的思考,往往是零碎的、紊乱的,倘若你拿起笔将所思写下来,你就会发现,还需要对自己的思考做一番整理工作,而在这个写作、整理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和深刻。

教学习惯篇: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二 创新,教出个性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苏霍姆林斯基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不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聘,自由探索。

创新,就是创新思维,就是发现、培养自己的独到的新观点,从而形成富有个性的新风格。作为教师,在教学上要大胆尝识和创新,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有益于创造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课堂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越强,个性教学主动性越明显,越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课堂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越能创造地运用于教学艺术之中。大凡那些优秀教师,都有鲜明的教学个性。魏书生的民主,窦桂梅的激情,于永正的幽默,独特的个性将他们造就成为名师。

那么,教师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教师对问题的理解独到、有建设性或前瞻性,能挖掘多问、多变、多解、巧解、错解的途径,找到抽象问题的实质或模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2、教师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创造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提出不同意见,正确对待和引导“偏门”、“钻牛角尖”的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各种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3、教学中,教师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因人而异,只有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易于被学生认同、接受、喜欢,这样学生才能快速吸收、记忆、联想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4、教学设计要体现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该重点思考设计什么方案,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算途径来实现,让学生置于主体中,找到多种切合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5、教师要博学多才。教师应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将现在科学前沿知识结合到现实生活里,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古今的社会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清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一个博学的老师面前激发无穷的创新渴望。

6、善于发现和积累创新题型,把握创新题型的实质和关键。创新题型都具有它的特点,关键是弄清楚“新”在哪里,如情景新、形式新、立意新、组合新等。不管是哪种新,都是围绕某些知识而展开,其实质和关键都是一引起知识的变化和拓展,通过破解“新”的表述,弄清“旧”的原理,从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三 坚持个性化备课 教学的成功,85%源于课前的预设。——中国特级教师 靳家彦

备课,教师生涯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这是做教师了基本的个体责任。备课,教师工作中必须具备的教学习惯,这是做教师最基础的专业修养。

坚持真正意义上的备课,是一位教师的职业教育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后,才可能存在的一种习惯。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为教师最难做好的一件事。真正意义上的备课必须富有个性。

备课的实质就是对课程的理解。新课标明确指出:新的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结合这一基本理念,教师必须重视备课过程中的个性化设计,领会新课标精神。

备课,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是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战略”策划,“战术”酝酿,是课堂运筹帷幄,决定学生万里发展的冲锋号。纵观所有成功的课堂,皆缘于课前有效的预设,折射出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备课打拼。纵观所有成功的教师,无不慨叹于他能长久坚持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的备课。

一个精彩的课堂,其功夫在课前,在课外。“为了上好一节课,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这,绝不是神话。备课是教育者永远不能马虎对待的事情。

备课,首先要“备”中有“人”。先“备”好自己。这需要先有“养兵千日”的心态,有“处处是准备之地,时时是准备之是”的心境,然后在每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中“时刻准备着”,唯其如

此,才能收获用兵一时的精彩,再就是要备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每一个学生都是实实在在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个性,并在不断地发展着。所以,我们应充分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天赋资质、兴趣爱好、学习心理、接受能力等等,“对学生实际状况和发展可能性”有充分的把握,并由此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学习之所需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可整齐划一,更不能一刀切。

备课,还要“备”中有“物”。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千挑万选,选择最合适的,切不可胡乱地“拿来”。教具、课件,都要“花上选花”。课堂上如何呈现,如何调用,必须成竹在胸,有备而去。备课,还得预先在大脑里“预演”课堂,展示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探索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到时才不至于“慌不择路”,长期如此的准备,不但能有效地驾驭课堂,而且能积极催生课堂的精彩生成。

案例分析:

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备课?这里,我们不妨细细品味名师的备课观,定能从中受到启迪:

备自己--斯霞老师认为,备课是教师整个人生于某点的彰显。斯霞老师常常把备课喻为“指挥员在组织一场战役前所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筹划。”“为了组织好'战役',我总是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直到找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为止。”备课是一种极其细致复杂的脑力劳动,容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备好课,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备学生--于漪老师认为,“语文学科要对立'育人'大目标,既'教文',又'育人'。”学生的群体有时代性的特征,他们对语文的认识、要求、爱好、追求有共同的一面,要抽象出其中的共性深入研究。各个地区的学生群体又有地域的特点,各个层次的学生群体对语文的要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承受能力各有区别。就群体来说,研究深入下去,会发现和挖掘出学生学语文的智力富矿。至于个体的研究内容,更是丰富。每个学生的内在素质和性格兴趣相异,智商强弱不同,爱好与需要求有差别,语文教学坚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迷信“本本”,因村施教,道而弗牵,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个性和特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备教材--邱学华老师认为,”课本,课本,教学之根本。“因此,掌握和驾驭教材是备好课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斯霞老师认为,”教学参考书写得再具体、再详细,也不能代替自己钻研教材。有的青年教师了参考资料就不去研读课文了,他们认为写参考书的人水平比自己和其他老师高,不必再花工夫去钻研教材。这种想法和做法是用别人的劳动直接代替自己的劳动。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自己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备教法--于漪老师认为,”备课时,须明白:教材要拿来为我所用,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方法,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读写听说的训练。教有法而无定法,选择什么方法最有效,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匠心独运。然而,无论选择怎么样的方法,都要建立在把握教材个性和熟悉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而不是凭主观想像,违背语文教学规律。“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备课的设计方式可谓变化无穷。但是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多钻研,就能设计出具有个性

化的备课。有了这种精神,教师的备课才能不为教材所束缚,不被教参所左右,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心智,将课堂变为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智育能的场地。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四 不可忽视的课前准备

对于上课,我是每课都想”出新“的人,想每课都让学生喜欢。所以,隐性备课最重要。——于永正

当前,对于课前准备,许多教师还存在认识的误区和偏差。

误区在于:认为课前准备就是提前写好小黑板、投影片,制作好必要的课件,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学具等等。

偏差在于:对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过分关注和依赖课堂的生成,以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取决于课堂的组织实施环节,课堂教学的精彩只取决于教师的临场发挥。

其实,这些都是教师对课前准备认识不足,从而轻视、甚至忽视了课前准备的结果,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课堂浪费。课堂浪费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的,比如上课推迟时间进教室、课堂上教师随意重复讲解等,还有一种是隐性的,它不直观,不感性,不易被人发觉,危害极大。其主要表现在对课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时间没有用在点上,还表现在课堂的教学形式、学习方法、教学语言等方面,比如,组织不必要的动手实践活动,课堂提问的指向不明,教学语言随意性大等等,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长此以往,就留下一连吕的后遗症,课后加班加点补课、补作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不说,长期如此,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教师的自身准备除了指具备其本身的有关学科知识方面的素养、有关学科的教学方法等这些基本素养外,更重要的是指对教材的把握,对课的设计,这是课前准备的核心工作。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准备是指由隐性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喜欢教师的程度,关系到课堂的精彩程度。曾有位教育专家把”把握隐性的课前准备“比作”医生诊断病情“,有经验的医生,察言观色一看就知道病因在哪里,对症下药,但是没有经验或是新医生,他就会拍拍片、做做透视、CT等,最后可能尝试性用药,可能贻误病情……患者喜欢哪个医生看病那是不得而知的,由此推想,学生一定也喜欢那些隐性的课前准备充分的老师了。教师安排的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学习物品的准备。

影响教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五 养成”问课“的习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王绍番

”问“是一种艺术,一种探索,一种回顾。只有”问“,才能激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也才能发现自身之不足,从而找到快捷的前进之路。

作为教育者,”问课“是一种最基本的专业成长方式。通过”问课“,我们可以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现象(尤其是教学细节)抓住教学中的成功与教训的痕迹,感觉到预案设计的变化,更能捕捉到瞬间闪现的生成因素,从而探讨、发现自我教学上的一些规律。

但是,”问课“不能只是课后”问“,”课前问“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针对个人发展的实际,学生现有认知和学习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特点等等方面问问自己。如”教什么“?”怎么样上课“?”为什么这么样上课?“"应该怎么样上好这堂课”?“还可以怎么样上这堂课?”“这样

上是不是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可能会有哪些突发性事件,该如何调控?”如此等等。这样三思而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目标达成度才高。

“问课”,所“问”的对象很多。如问学生,从问中了解学生现有状况,从问中观照自己曾经的教学情况,问同行,听听他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与其坦诚交流,获取有用的信息。当然,还有问教材、问家长等等。其中,“问”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它包括面对面的对话,发放问卷,书信,电话交流,发短信和电子邮件等。

“问课”,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一种谦逊、一种追求真实、摒弃浮躁,勇于探索的精神,一种敢于否定自己,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课”。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六 拥有教学的勇气 命运厚爱勇敢的人。——维吉尔

教师,为什么需要教学的勇气呢?

美国著名教师教育专家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曾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他们渴望成功,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却常常不得不面对失败。理想与现实背离,所以会丧失勇气。

教师,如何拥有教学的“勇气”呢?

教学是教师利用自己的天资,发挥自我的独特优势,引领学生探导真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教师的教学方式主是教师在书写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自我。自我是有待开发的资源,自我是有待实现的潜能。优秀教学之源在于教师的心灵而非其他。

教师应以职业要求回应生命之需。教师品尝着职业价值,感悟着生命真谛,教师拥有了职业幸福感。前进的路上,还有畏惧那种种难以名状的苦难吗?纵然,我们面对重重困难,但是,当教师、学生、学科、家长、社区结成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网络时,凝聚的合力会远远大于外部所给予我们的磨难。

当教师找回了真心与真我,就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以敞开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以敞开拟灵开放曾经害羞的课堂;以开放的心灵聆听多种声音的激荡与碰撞。于是,一颗真实、开放的心灵,为教师树立了能在学生内心默契共鸣的教学威信。

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需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的生活中。可是,很多教师往往惧怕变革,教师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

于是,帕尔默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

第一,变革是需要的。这是教师的宿命,优秀的教师必须让自己处于变革之中。恐惧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变革是必要的。

第二,一旦置身于“变革”之中,教师就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恐惧。由于“变革”是教师的宿命,恐惧也是教师的宿命,教师不能拒绝变革,教师也因此不能拒绝恐惧,拒绝恐惧的教师是弱者。

第三,恐惧与变革一样,它是必要的,但帕尔默并不提倡教师用恐惧来折磨自己。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自信”来抵消恐惧。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七 重视目标性教学

成功的教学方法不止一种,所有良好的教学均是具有目标性的。——(美国)著名学者G•O•格罗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很多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阐述,同时,每一位教师也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一些认识和见解。虽然评价一节课会有不同的角度或标准,但是,公认的好课一定会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一节课首先需要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支援。如果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实现,那么这节课就是合格的课堂教学;如果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师生的心灵得到了舒展,情感得到了升华,那么这节课就向“好课”更迈进了一步。

一堂好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互相割裂。在备课时,如果从知识教学来立意备课,就是在完成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感类知识,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捂”,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而没有学生的“感悟”,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实施目标教学,符合心理学特点。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理解,不记劳,在完成各种作业时有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不够注意引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目标教学要求变只为教师的“教”而备课为学习主体的“学”而备课。首先,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材,努力做“三个领先”,即领先精选教材,领先动手分析解答,领先探明思路。

目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学生达到预定目标。由达标评测得到的反馈信息,可以反映出教学与目标的差距,从而采取适时的矫正措施及时补救。这样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八 细化你的课堂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张瑞敏

如何细心打造细节美的课堂,这是个系统工程问题。因为从时间来看,课堂教学时间虽只有40多分钟,但每一分一秒都可以是一个节点,都隐含或生成着细节,还有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流程中的动态生成等。下面,我们仅由课堂教学开端--教学过程--教学结束三个阶段来看课堂细节如何制约并影响着课堂教学进程和成效,从中可以窥出雕琢课堂细节之重要。

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由几个环节构成的,有的称之为板块,而环节和板块却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需要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雕琢课堂细节,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善于雕琢课堂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关注并雕琢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这样,我们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就能在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人生,成就完美。在教学上,关注教学细节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走向合理化、智慧化、精致化。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对教育观念和实践形态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现阶段,我们需要在追求变革的深刻性的同时,更要追求变革的精细化和精致性。当我们以新课程理念来反思惯常的教学细节时,或许,在我们以为“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我们所忽视和漠视的地方,常常隐藏着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所以,教学中的细节虽小,但在促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上却举足轻重。关注并雕琢教学中的细节,是深化、细化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细节”,按字面上的理解,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教学上的细节是教师最无意的行为反映出来的最内心的情感,是不需要思考的行为,反映出了最真实的思想,是一个人的习惯性的行为反映出的素养,它与大环节不同,大环节往往只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小细节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节点,说的形象些,教学中细节如深夜的流星,一抹星逝,也如狂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教学细节有时候会成为教学的闪光点,成为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成为教学难点的破解点,学习习惯的矫正点,素质培养的落脚点。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节处见功力,精美的课堂来自精美的细节。

案例分析:

细化我们的课堂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真切地关注教学开端的细节

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功在课前,其一备课充分,其二课前安排。教师准备:自做教具、课件、挂图、小黑板及板书内容,出示的先后顺序。一切细节之处,看似可有可无,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时间,教学的效率,教学的质量。相反,有引起教师铃响时才从自己的办公室起身,匆匆整理自己的教学用品,偶遇情绪欠佳,进入教室,把自己的教学物品重重砸在讲桌上,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生气了,于是一节课学生胆战心惊,哪里还谈得上认真听讲。如果随意丢在讲桌,则给学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给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了很不好的榜样。对学生的课本、作业、文具摆放从不提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潜移默化养成了懒惰散漫的习惯。

教师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和学生互致问候,但是有些时候需要教师先扫视一遍教室的学生,如果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则灵活处理。互致问候时,语气就上扬而且带着朝气,通过能感染学生上课的情绪。一般会是学生先向老师问候,老师好!如果老师先向学生问候:

同学们上午(下午)好!问候的时候并加上微微向前弯腰约二三十度,这样的感觉会更好。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礼议的身教。长此,学生必定也会如此尊重师长。

这些事儿虽小,好像无关大体一样,与课程改革似乎也搭不上边儿,但谁又能否定它的作用和影响呢。如果新课程改革不建筑在这引起行为习惯之上,怎么能算是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呢?怎么能算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呢?怎么能算是对话合作交流的课堂呢?

二、切实地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关注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堂随机细节的气把握上。关注细节、捕捉细节并加以分析和推理,使少年包拯成为破案高手,屡建奇功。不经意或者随机出现的细节,处理好了,通常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说明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注重课后信息反馈的细节

优秀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抓好教学细节,注重教学实效外,还要注意课后的反馈。教学的成功与否可通过咨询、通过作业、通过实践操作等及时反馈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信息反馈中弥补课堂教学时的不足,得以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追究、补过。课后的信息反馈工作一定要细致认真,扎扎实实。如学生的错题需要订正,对订正符号的要求本来也属作业格式,但是对作业订正符号的要求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注意。通常学生对错题的处理都是大笔一挥,把错题一涂或一个大圈,这样不但作业不美观,而且习惯不好,也不利于学生对错的特别注意。如果能要求学生在本次作业的后面写上“订正”二字,同时将正确的解答过程书写出来,教师及时复批。这样做,一来能使作业更加整洁,二来也能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以后翻看作业本时对错题特别注意,从而加深印象。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十九 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做好课前准备,同时也是提醒学生安静下来。——于永正

教师踏着铃声进教室已成为习惯。如果此时教师的心态是消极的,将会直接影响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此时教师的心态是紧张的,那么,教师进入课堂就会产生心慌意乱之感,教学程序就有可能发生混乱,造成课堂失控,甚至出现明显的失误。就算此时教师的心态是平静的,学生的表现也有可能打破教师平静的心态。如:课间十分钟,有部分学生可能玩一些过于兴奋的游戏,学生把这种兴奋的情绪带入课堂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再如:学生会进行耗时较长的活动,这种活动有时会延续到上课铃响,相应的游戏心情还会在课堂持续。此时,教师还能去平静地上课吗?据专家的经验:教师提前三分钟进教室最为合适。

原因何在?

一、这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分组教学的良机。此时学生的问题往往是课堂上没有解决,作业中仍然存在,或者预习中新发现的问题,千差万别。这些问题往往因为不具有共性,在课堂上不易解决,或者要解决起来会占用和浪费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这种对一个或者一群学生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帮助,对于照顾学生差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经常告诫学生: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上课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可是,如果我们对于学生预习、复习和笔记中的问题不提供即时有效的帮助,那么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坚持这些良好习惯的信心和兴趣。

三、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引导其进行矫正。当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东西,学生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如果不是没有认真听讲、认真作笔记,就是理解发生了偏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反问”来找准问题的症结,引导学生及时改正错误。

四、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提前进教室或者推后门离开教室,眼睛不应该仅仅是盯着教学,盯着书本,盯着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学习、情绪。有人说写文章“功夫尽在文章外”,其实教学有时也是“功夫尽在课堂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工作是绝对必要的。

五、缩短心理距离,融洽师生关系。空洞的说教,粗暴的指责往往把师生关系引向对立,而看似无心的闲聊却往往能够收到“能心换心”的效果,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产生强大的亲和力。没有一个人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居高临下的强权,也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平等坦诚的交流。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多一些和颜悦色,少一点道貌岸然,对于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六、可进行教学设备检查。如:粉笔够用吗?黑板擦干净了吗?电脑、电视正常吗?录音机响不响等,这样会避免上课时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教师提前三分钟可以提醒学生适时终结游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做好上课的准备。

八、有利于调整教学心态。教师可利用这几分钟,及时进行情绪自我调控,控制消极情绪,以饱满的精神,欢快的情绪投入教学。

提前三分钟,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吗?当然不会。这正如“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提前三分钟进课堂,充分做好了上课的准备,课堂效益高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现象就减少了”。老师们不妨试一试,提前三分钟进课堂,也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 面带微笑进教室

微笑,是世上最美丽的语言。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上了你。——泰戈尔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最有价值却又不需要花你一分钱。它是什么?是微笑。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显然,在这位哲学大师的眼里,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

微笑使疲倦的人得到休息,使沮丧的人见到希望,使悲伤的人感受到温暖的阳光。不吝啬微笑的人,必将从微笑中得到更多。

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卡耐基有位叫史考伯的朋友。史考伯有个性、充满魅力,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据说他极富人气,最主要的是他那动人的微笑。卡耐基评价说,史考伯的微笑价值百万。

微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化解烦恼的最佳良方,微笑的感染力是相互的。医生的微笑是一种坚定,患者的微笑是一种信心,军人的微笑是一种保证,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欣赏。

教师是一份极为特殊的职业,更需要发挥微笑的魅力。因为,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是一个个向往未来与憧憬的学生,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面对着学生,老师的一个微笑,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心与他们的心相连。老师带着微笑进课堂,能给学生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一定使老师的魅力倍增。也必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毫无疑问,微笑的教学质量将可能得到提高。

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特别喜欢捣乱纪律,被老师安排在特殊座位:一排一座。于是他也破罐子破摔,更加调皮。后来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新班主任,他对这个小“捣蛋王”特别关爱,每次上课都喜欢对他笑一笑,摸摸这个学生的头。老师这不经意的一笑一摸,却给学生带来了自豪感、荣誉感。从此,他就对这位老师颇有好感,并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数学。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了大数学家的陈景润。功成名就的他总会记起那温柔的微笑,欣赏的目光和那份特殊的关爱。

就像我们曾遇到过的许多优秀教师一样,我们外表虽不同,却都拥有那亲切而又令人难以忘怀的微笑。那微笑似春风,催开学生那智慧的蓓蕾;那微笑如纽带,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那微笑犹如军号,带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那微笑宛若那阳光,唤起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新课标指出,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是啊,我们不能扼杀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对此正面引导,使微笑这一特性发挥积极作用。

“请把你的歌带回我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带着微笑走进学校,带着微笑走进高深,这会让我们老师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教学的乐趣,让微笑走进新课程,把微笑留在课堂,让微笑沟通孩子与老师的心灵,构建欢乐、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不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吗?

经典案例:

全国模范教师殷雪梅便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信念的人,她在日记中写道:“微笑吧,让人生灿烂如春!每一天,我以最美的心境行走在阳光里,我感受着日子里一缕清风的柔情,一滴雨儿的晶莹,一个善意眼神的温暖,一句暖言的温馨,感动着走过每个日子。” 她认为,微笑就是一种欣赏,一种简单,一种坦荡,一种宽容,一种幸福的体验,一种诗意的享受。

殷雪梅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她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 1999年秋开学的第一天,一名智障学生看到殷雪梅走来,捡起砖头就朝她砸去。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也没有吝啬她那可贵的微笑。学习跟不上,她仍旧带着微笑为他补课,家境贫寒,就把为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他,还常带他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

优秀生人见人爱,后进生更是检验老师爱心的试金石。殷雪梅称教师“端的是爱心碗,吃的良心饭,对一个学生负责,就是对一个家庭负责。”有一男生刚转来时,语文、数学两

门课总分不满60分,殷雪梅一有空就帮他补课,期终考试,他的语、数成绩都达到了85分以上,正是她那独特魅力的微笑,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舞,促使他们在不断进步。

案例分析:

一、微笑是一种信念

教师一进课堂,就要抛弃杂念,甩开一切烦恼,集中精力,精神饱满,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总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可亲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从而也愉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

二、微笑是一种活力

教师面带微笑出现在课堂上,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气氛。师生之间会消除心理疑虑,有种亲热、容易贴近之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三、微笑是一种鼓励

成功的课堂一定有笑声,有笑声也就宽松。课堂上把对学生的期望用微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此发奋,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四、微笑是一种关爱

教师要用微笑赢得学生的微笑。有时老师一个慈祥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小小的涟漪。有人比喻师爱胜过母爱,也许有点过,但的确,师爱是伟大的、崇高的。教师不但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还要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指引和带领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一 上课要有激情

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什么是激情?激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正是需要有这样一咱强烈的情感,释放我们炽烈的热情,感染我们的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激情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激情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激情才能产生激情。

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社会活动,以心激心,以情感情。

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以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展现的激情,感召学生学习的渴求之情;以教师用心对教育的事业追求,焕发学生的终身学习热情。

激情,它使我们如春水般平静的课堂多了几道波纹,也使人们平凡的人生增添了几抹光彩。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就有这样一段话:“想要教好的教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

案例分析:

教师没有激情,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课堂上没有激情,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充分备课,保证激情

备好课是一种态度,态度就是一种能力。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弛有度,挥洒自如,才能让课堂激情飞扬,或“化废为宝”、或“点石成金”。教师对教村的内容如何处理,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哪个时间学生易疲倦,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等,都要做到胸有成竹。

二、精思巧问,迸出激情

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有了显著变化,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更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更广阔,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了。但是,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问题有序地层层深入地组织起来,不能把学生的无序的问题,甚至有时看上去无理的问题随机应变地引向深层,就很难驾双课堂。孙绍振先生说:“一个教师要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就得有本领把学生的想像引领到科学理性以外的美的天地中去。”这就是精思巧问的魅力,它能使教师的激情四溅,辐射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如果你爱自己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成为你的主人。”让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堂课都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用丰富的语言感染学生,用热切的动作激励学生。有了师生的激情,就足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师生激情,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会在课堂上奏响。

教育因生命而美丽,上课因激情而精彩!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二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不仅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而且更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回应孩子“心灵的呼唤”。

——苏霍姆林斯基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无非就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讲台上和黑板前完成教学的,老师们需要不断地板书和讲解,以求学生的习得和明了。然而在新课程标准开始实施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往日里“留恋”讲台的教师不得不努力使自己习惯于走下讲台的教学形式。然而正是在走下讲台之后,我们却意外地解决了许多以前我们未曾注意到和没有找到原因的问题。

其一、课上学生违纪的现象减少了。在以往,由于习惯于在讲台上边讲边写,所以,对于台下的一些爱耍小聪明的学生来说,给了他们一定的说话搞小动作的机会,虽然也经过长期纠正和治理但效果始终不明显。然而当你走下讲台之后,你会意外地发现那些平日里爱违纪的学生们的小动作开始有所收敛,也开始渐渐地加入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学习的队伍中去了。

其二、部分学生变成学困生的原因找到了。在学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正是他们的性格决定着他们在学习上的遮遮掩掩,最终导致学习上的越学越差。

其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当我们在讲台上讲课的时候,教师很少能够近距离地去看学生。然而,正是这微不足道的眼神却饱含着诸多的关爱之情。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的时候,用一种微笑的目光鼓励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在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鼓励的暗示下,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其

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的音容笑貌、表情手势、语言表达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利于减少师生心理隔阂,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身体疲劳得到有效缓解。走下讲台,师生便可开展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学习、参与讨论,会充满自信并敢于否定权威。

走下讲台不仅仅是观念上的更新,更是教师角色的一种转换。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能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教师与学生的间距缩短,面对面的机会随之增强,学生在视听器官的刺激增大,这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随之加大,学习的兴趣、情感、意志均容易被激发,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提高。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三 课堂多预设些“问题” “问”是开山斧,“问”是深耕犁,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学生能提出疑问,就会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若不断地提出探索问题,就会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彼岸。

——著名特级教师 赵景瑞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预设问题情景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总是和解决总是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预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意以下问题:

一、不要让片面的理解局限了问题情境的范围。有些教师认为问题情境就是生活情境,所以很多时候去寻找生活原型,但常常事倍功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但问题情境不等同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的情境可以是生活中有的,也可以是童话虚拟的。还可以直接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动态生成的。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问题本身能为学生的定向学习活动提供直接的外部诱惑力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不能忽视对问题情境内涵的关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问题情境是否隐含着数学内涵这些方面关注得还不够深入。有些课上的问题情境表面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但真正有思考价值,体现数学本原问题的问题情境也是欠缺的。我们知道新教材在提供现实背景,创设数学情境后,一般不给学生现成的数学结论或模型,而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但很多时候,教师辛辛苦苦

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四 课堂上,警惕隐性霸权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布鲁巴克

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走下了神圣威严的讲台,走进了学生中间,学生有了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和空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在热闹的、频繁的师生互动中,尤其是在处理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的关系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教师课堂隐生霸权依然存在。

我们常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意见,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培养课堂的民主气氛,但事实上,我们又总在不经意间打击他们这方面的积极性。还没等他们思考完就把答案说出来了;他们一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就习惯性的挑出错来。不知不觉中,“百家争鸣”又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这种隐性霸权的存在不仅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给师生关系带来消极影响。很多学生会认为老师说一套做一套,嘴上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观点,行动上却不支持不同的观点,扼杀大家的创新,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陶低教师的威信。

隐性霸权严重违背新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新课程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认知、经历、体验并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章合作,协作的关系。我们的课堂要达到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和谐的声音,不能再搞一言堂。“教室就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每个孩子也都有提问、发言的权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改变。

由此,我们在课堂上要警惕隐性霸权,杜绝教师“一言堂”的发生,不断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课堂教学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且上课模式不固定,而是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谜语猜测、问题辩论、动脑动手、故事大赛等,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乐”思想。

经典案例:

这是著名教育家、辽宁省盘锦市教委主任魏书生向盘锦市的全体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每天做到的课上“十条”要求。

1、每堂课的教案要有备课组长审查签字方可使用,培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真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的习惯。

2、每堂课至少设计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使好、中、差学生都运作起来。

3、每堂课至少有10名学生的发言活动,抑制教师上课一言堂。

4、每堂课教师至少给学生10分钟的己活动时间,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能超过20秒,教师要学会对问题的冷处理。

6、一堂课,教师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

7、一堂课讲完,提倡学生做课堂总结,教师应虚心听学生听课的感受和对教师授课的评价。

8、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

9、一堂课完成后,不要马上离开教室,要利用课间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获取一些反馈信息,交流一下师生感情,拉近师生关系。

10、写好教学后记,教案讲完了,要写上一句话总结一下成功在哪里,失误在何处,做到天长日久,持之以恒,连珠成串,这样写能受益匪浅。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五 追求课堂的简约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莎士比亚

所谓简约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简约课堂必将是教师提升教学境界的追求,也是学生认知、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向学生传递人类基本价值理念的平台,理应体现、发扬、崇尚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应该过一种简约、轻松而深刻、自由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目前许多教师理解的缺少泶科特征的肤浅与快乐。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教育最大价值所在正是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学生只有体验到思考带来的愉悦,才会真正感到快乐。

简约课堂是教育本性的表征,因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完成人类发展成果的个体继承,这本身就是实现历史的简化。简化既是教育的本质规定,贯穿教育过程始终,这就表明教育固有艺术化的需要。教育的简化,是学习可以成为审美享受的重要根据,因为最大简化性和足够的刺激性,是人的审美永无平息的矛盾要求。教育的简化有三级水平。一是教育内容的简化;二是教育基本方法的简化;三是教育过程细节的简化。这就要求教育者优化教育的内容,力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要求教师善于选择优良的教育教学方法,考虑学习者单位时间内的记忆特点、识记能力等因素,浓缩大量的学习材料,方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与结构的理解,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要求教师课堂用语要简练,争取没有“口头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

其实,简约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法”,而是来源于教者独特的匠心。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深刻认识。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才能给自己更多的解放,把自己从烦琐的教学步骤中解脱出来,才能让我们在课堂中有“闲暇”去琢磨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六 锤炼你的课堂语言

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心理学家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纽带,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交流对话扩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引导、点拔、启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并构建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而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语言组织有很大关系。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因此,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创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将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乐学、会学、善学。

著名戏剧表演理论家斯堤斯拉夫基说:“语言即是音乐,在舞台上讲话,这种困难并不亚于歌唱的艺术,要求有很好的修养和高超的技术。”由此可见,教师课堂教学口头语言的锤炼,还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修养。“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语言是“肺腑”、“精神”的体现,是内心的表白,是思想的外现。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密,但可以粘住学生。”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能认识到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加以锤炼,在课堂上以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优美的词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汉民族语言魅力,那么这样的课堂,该是一种怎样的风景?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七 不可小看教学语调

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最重要的地位。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

——著名心理学家 赛门斯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而语调是语言用的最高级、最具说服力的一种形式。教师自然流畅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见,教师的语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质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应用亲切、平稳的语调往往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们都有模仿他人言行的倾向。所以批评学生时,对他们大声的训斥只能换取相应的“回报”或更强的“对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好的语调并配以甜润清亮的音色,会令人悦耳、爽心,有助于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描摹各种声音及其变化,使教学充满生机和趣味,增强感染力。而毫无

变化,单调呆板的语调,会令人生厌,精神萎靡。重视课堂的语调掌控艺术,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追求。

我们主张语调在主旋律上应保持平稳,并不意味着语调低沉、细弱无力、催人入眠,而是一种有“磁性”的平稳。平稳的语调应似春风拂面,给人以亲切之感,听之则令人心展神舒,但我们常看到不少教师讲课时,声音高亢响亮,但并不一定具有多少吸引力。

在心理学上,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问话人用平和的语调向被试者提问,被试者则用平稳的语调回答提问;问话者如果用较高的语调提问,被试者也会用较高的语调来回答,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附属效应”。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们都有模仿他人言行的倾向。所以,在批评学生时,对他们大声训斥只能换取相应的“回报”或更强的“对抗”。平和舒缓的语调能给人以理性感,能使对方自觉地按受理性的对待,从而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反应。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语调对我们工作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其语调常常是清新而平缓的,给人一种亲切可近、和蔼可亲之感。

总之,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拙劣的语调则使其语言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也受影响。所以,我们在强调教师提高语言修养、强化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简洁性、逻辑性等方面的同时,千万不能小觑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调问题。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八 丰富你的表情

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雨果

表情是一个人的晴雨伞,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是课堂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表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学生与学习效率的高与低。

教育有别于其他行业,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正处于发展之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对他们产生作用。教师积极、阳光般的外部表情能使他们心情愉悦,愉快地投入学习,而这种愉悦又是可以相互传递的,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教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学生由于心情愉快,接受知识快,思维也变得敏捷,能提出有用的问题,并能积极解决问题,这反过来又对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一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就高。相反,如果教师带着一幅沮丧的表情,或者是走进教室看到不顺眼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大声训斥学生,他们一个个心理紧张,不敢吭声,教室就真的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了,而且绝对是“顶着大鼓唱戏--费力不讨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自身能力的发挥,昨日的备课及教学设想难以得到正常发挥,教学就只能是照本宣科。马卡连柯说过,他是在直到学会了用15种到25种语调说出“走过来”这句话,学会了在面部、体态、声音上表现出30种不同的情调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教师的表情是极其丰富而多变的。不光是面部表情,还包括声音及肢体表情。每一种表情都对师生关系的发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表情就是一个交际工具,通过表情与学生交流感情与信息。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教师故意提高声音,以警醒该类学生;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很经典,除了口头表扬以外,还可以报以微笑,竖起大拇指等。而学生呢,他也能从老师的眼神、手势、体态和声调的种种变化,觉察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态度,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可见,教师的表情真的很重要。

作为老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表情来面对学生呢?太过严肃的表情让学生敬而远之,课堂气氛也因此会紧张、沉闷起来。眉飞色舞的表情,看似生动亲切,但却有夸张做作之嫌,又容易让学生“走神”。太过花哨的表情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盖住了学习本身的精彩。所以,教师的表情应适中而不夸张,应贴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过程及内容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该严肃时则严肃,该舒缓时则舒缓。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三十九 幽默是一种魅力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斯维特洛夫

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起润滑剂作用的液体”,师生间常常需要这种“液体”来“润滑”。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的更好。”著名学者海特也曾说过: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因此,幽默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教师的幽默,主要是指教师能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进行的教学。教学幽默是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教师的幽默益智明理,是才华的流露;教师的幽默诙谐轻松,折射出的是真善美的心灵之光……

教师的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情绪,愉悦精神。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是“解压”的“良药”,使“教”与“学”变得轻松有效。运用教学幽默的恰当使用,能营造良好的教学艺术氛围,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更好的融入到有声有色教学活动中,才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幽默,可以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师魅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可以使教师产生亲和力,幽默乃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教学幽默不损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笑声会产生一种平衡的影响作用。” 教师的幽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幽默,把课讲得有趣有味,给学生以栩栩如生之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热情和动力。

教师的幽默,可以开户学生心智,活跃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间或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记忆和巩固更高效。幽默的教学还直接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这一特点。教师的语言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使用。尤其是学生装模仿教师常用妙语警句、双关语和其他一些敏捷巧妙的语言技能,更能创造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案例分析:

于永正,老一辈的特级教师,一位精神矍铄、幽默风趣的老者。他说:“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 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老师的课堂幽默随处可见:有时“一本正经”,有时“假装糊涂”,有时自我嘲弄,有时信手拈来……他把他的幽默天衣无缝地融入课堂教学,融入了对学生评价指引,而他的幽默中又融合了对学生人文的关爱,融入了高深的教学艺术。

大师之大,在于智慧之大,这就是大师的感染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艺术,是能够培养的。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发挥幽默的作用,使教育更富有成效呢?大师的教学幽默给了我们以下启示:

一、热爱学生

一切教育只能从爱开始。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实践中不论遇到怎么样的偶发事件,都会从学生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爱。所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必须“和颜悦色,心宽气朗”,那种冷冰冰的讽刺是无法实施教育的。也只有爱,才能激发教师的语言机智。

二、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

教学幽默富于启发性,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像才通会意、欣赏和接受,在笑过之后又需深入思考或想像,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和想像创造性。教学幽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智,而不应当随便运用与教学无关的幽默语言。有些教师的调侃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那那是对教学活动的打岔,会使学生分心,成了简单的为乐而乐。教学幽默不是一大堆笑料的堆积,它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需要,巧妙地创作和使用教学幽默,才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和拓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符合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教师是体现幽默的主动者,学生是感悟幽默的主体。如果幽默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难以引起共鸣,幽默就可能变形走味。教学幽默与一般的幽默艺术不同,它的场是课堂,对象是学生。教学幽默的深浅度应与学生对幽默的理解力的接受水平相一致。如果不考虑学生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的背景差距,不考虑如何引起师生双方的心灵沟通,学生就无法领略幽默所散发出来的妙趣,幽默的审美价值也将荡然无存。也就是说,教师的幽默必须建立在自己学科的基础上,必须民导川归海为目的。否则,一味追求趣味性便会成为无聊的插科打诨。坠入庸俗与荒诞,从而失之轻浮。

四、注意幽默时机

幽默有利于教学,但我们绝不能“为幽默而幽默”。正如老舍所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免的。”教学幽默应把握时机。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断,会冲淡教学内容;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给趣味,则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五、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正如有位名人所言,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平等待人,游刃有余、超脱从容,聪明透彻才能幽默。教育大师的幽默,来自于他们高超的智慧才艺和渊博的知识底蕴,更来自于他们宽广的胸襟和高深的修养。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 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中国著名教育专家 于文森

所有名师,一定都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名师的课堂一定会体现出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他们的课堂有其独特的“课堂文化”,他们的课堂带着深深的文化烙印。课堂文化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内核,它包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下念、价值诉求,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及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氛围等等。教师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对目标等疸的深刻理解,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思想意识乃至思维方式、精神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就是提倡“手脑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的课堂文化。

名师着力建构的课堂文化可谓精彩纷呈,有充满生命激情、生命教育的生命化课堂文化,有充满智慧的、启迪学生心智的智慧型课堂文化,也有注重教学目标达成的成效性课堂文化。正是因为名师独特的课堂文化,才造就了名师独特的魅力。

课堂文化,具有引导、规范的功能,我们期待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主可以量身定做什么样的课堂文化。如果期望学生勤奋努力,善于抓住先机、把握成功,我们就提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盼望学生走向优秀,则宣传“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及“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期盼学生走向卓越,就应当倡导“做创新的事,创新地做事。” 其实打造自己的课堂文化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困难,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这份心,有没有坚持做到底的决心。

“态度决定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希望学生变成什么样,那就要把我们的话重复十遍、百遍、千遍;当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能照着做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文化,一种让学生一生享用的“课堂文化”。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一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著名教育家 布鲁巴克

美国教育专家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者学习中的质疑问难,《尚书》说:“好问则裕。”《论语》中,孔子把“疑思问”作为君子“九思”之一。汉代董促舒在《执贽》中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宋代以后,质疑问难更受学者推崇。千百年来,质疑问难已成为学者治学的优良品质和有效方法,应该在我们现代中小学学生身上发扬光大。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

是要教会学生求知,凡是有益的学习方法,都让学生掌握、运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正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

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学实践看,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积极的作用。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负责,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叶圣陶语)。所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就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又要设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一个班的学生有十名之多,学生之间又有诸多差异,所提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些问题质量好,价值高,有些问题质量一般,价值不大,有些问题则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去甚远,甚至幼稚可笑,荒诞不经。但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是学生脑力劳动的结果,理应得到尊重。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等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解决,对没有价值的问题要区别对待,采取妥善的方法予以处理,以保护、鼓励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对学习后进的学生尤其要“高看一眼”,切不可对他们有丝毫的鄙夷神态和挖苦语言,也不可对他们的问题置若罔闻,敷衍搪塞,以免挫伤其发问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四十二 课堂不妨适当“留白” 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歌德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40分钟,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学生却抱怨节奏太快,容量太多。同时,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开来,教师也开始埋怨学生缓慢反应,浪费时间。面对此种困境,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如此的充实,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为什么不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呢?

怎样才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准?是所有学生都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还是教师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如果是,那意味着将教学理解为一种认知结果的生成,而不是一种认知过程的演绎。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有些不公平了。

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他们经常做的是对自己认知发展的过程演绎,短短四十分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全达到教师把需要的发展结果,但是却可以完成一两次精彩的认知过程演绎,教师并不是先知,并不能预知未来,既然不可能预知,那就不要把他们的接受与反庆硬往你希望的方面引导,实际上,这样做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禁锢与专制。所以,只要做到“试图引起”就够了,余下的一段空白就静等学生的思考吧。

学生的思考成果即使再幼稚可笑,那也是他一段自我信知过程演绎的结晶。教师千万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脑力劳动成果,更不要嘲笑学生看似不值一提的学习体验。成功总在失败后,爱因斯坦的三只小板凳确实做得很粗糙,但第三只小板凳所呈现的粗糙中的精致使得前两次拙劣的过程演绎也有了可贵的价值。作为教师,我们何不等待,等待学生呈现自己的理解,也许会有许多的不成熟、不成功、不成文的认各思考,但请相信学生吧!总会有一次

下载业务学习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业务学习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刘盈 近段时间里,我阅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一开始是随便翻翻,但是一翻开竟放......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体会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书体会 读完宋运来老师主编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真的像品尝了一次精神的大餐,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最大......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书笔记

    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书笔记 五里小学 陈红 最近我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几页读下来,竟然爱不释手。顿时添了许多感慨。 书中所谈的好习惯有100个......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我有幸拜读了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主编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读后启发很大,书中系统全面地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由我区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主编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之后,我感触颇深: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习惯决定成败。习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好习惯受益终生,决定一生的命运。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对这句话有......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后感澄迈县第三中学田春玲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习惯决定成败。习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好习惯受益终生,决定一生的命运。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之二 做一名阳光的教师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什么样的教师是阳光教师?我想,那些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