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北电力大学利用信息技术,使管理更加高效智能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系列报道
华北电力大学利用信息技术,使管理更加高效智能——
“聪明大脑”一网扫除管理烦恼
■本报记者 柯进
通讯员 宋嵩 吴素华
“每到学期末,选修语言类课程的同学很多,大家都等在系统前抢课,一旦一门课程选修人数到达上限,系统会自动提醒同学选报其他课程。”近日,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学院创新电1301班学生谢浩铠对记者说。
谢浩铠说的“系统”,是华北电力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涵盖日常教学计划管理、排课、选课、考试安排、课程评价、学生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后勤服务、校园建设、毕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是师生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聪明”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
“聪明大脑”让排课不再犯难
过去,课程评价大多采用课堂问卷形式,不仅需要填写机读卡,教师也得在现场,而学生有意见往往忽略不计。如今,华北电力大学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完成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既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也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意见。
“2008年投入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是学校教务管理的运行核心,所有相关教务管理的工作都围绕这个系统展开。”该校教学质量管理科科长张栋峰说。
学校每学期设有3200个教学班,传统的人工方式不仅无法完成学校排课,投入大量人力完成的安排,往往也漏洞百出。而在选课环节,传统的方式是全校学生在机房排队选课,服务器会经常因技术原因崩溃。
有了教务管理系统,虽然学校有2.2万名学生,但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全校所有教学班的课表安排、教师分配、教室安排等课程管理。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能自动为决策者提供大量分析数据。每学期,学校除了要为必修课程排课外,还要安排200门左右的选修课,教务管理系统可自动对学生选课时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一门课选不满或相比上学期呈明显下降趋势,则视情况取消该课程;对反映良好、选课人数多的课程,则适当增加此门课程规模,或新开设相同类别课程。同时,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学生选课时,可根据学生的信息自动为学生推荐其专业可修订课程的相关信息,为学生修读课程提供参考。
能耗监测平台实现远程监控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运用,对整个校园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产生了示范效应。“我们在学校每栋楼都选取若干理论上的浪费点,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供暖系统的水温、流量、电动阀值,每10分钟采集一次数据,数据自动反馈到供暖控制系统。”华北电力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王吉飞说,“根据这些数据,供暖智能自控系统能根据室温变化自动调节电动阀值,控制水流量,使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2010年,该校安装了智能电表和水表,到2014年底完成了计划内“一级总表、二级入楼、三级入户”共计3092块电表、255块水表的安装。同时,为实现校园整体用能的远程监控,该校建立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在线实时监测每栋楼的能耗情况。通过监测平台整理自动反馈的数据,系统自动计算出单位面积的能耗,分析每栋楼自身用能的变化以及和其他楼宇的对比。
“建立监测平台主要是为了节能,实现远端控制,做到‘人走灯灭’,同时在未来做到定额用电用水,运用奖惩机制将节能任务分配到各院系。”王吉飞说,“未来,监测平台能自动排查问题所在,自动报警,同时实现远程监控每栋楼的能源使用。”
数字化平台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确服务
华北电力大学不断探索打造适应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校园数字化生存环境。该校外国语学院1402班的刘绒会,开学前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通知书上的要求录入基本信息,同时上传个人照片。报到当天,她就拿到了带有自己照片的“一卡通”。
凭借这张“校园一卡通”,刘绒会不仅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借阅图书、超市购物、机房上机,还能用于学籍注册、补助发放、自助缴费、宿舍门禁、成绩打印,而且连以前在校医院不方便支付的小额药费,也能刷卡支付。
在该校,实现数字互联互通的,不只是“一卡通”。2014年入校的任何一位新生只要扫描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输入高考考号后6位和身份证号码后6位数字,就能轻松登录平台完善个人信息,并查询到各自班级、学号、宿舍号等信息。
如何把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效、精准,困扰着不少高校。该校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成长发展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建成寓教育、管理于服务的大学生成长发展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借助专业测评、项目评估、工作考核、结果反馈,通过目标设立、路径引导和过程管理引领学生成长。进入该平台,学生可进行包括价值观、能力、兴趣和心理四个板块的自我测评,从组织、沟通、领导、创新、学习、执行、适应多方面能力进行考量,系统将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学校则会根据新生录入的身高和体重等信息,提前购置军训服装,并向身高超常规的学生提供定制床位等个性化服务。
“高校通过数据采集、量化、分析等数据处理,可以使大学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该校副校长孙忠权说。
第二篇:201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管理原理》考研大纲
课程编号:833课程名称:管理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及方法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管理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概念:管理、霍桑试验、危机、企业文化、经验管理、权变理论、文化管理、团体、冲突、沟通、人际关系、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公共关系、企业伦理以及有关管理五大职能的概念等(10%)
2、基本理论及应用(60%)
掌握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管理的作用、管理学的特性、管理的发展趋势等基本内容;了解熟悉管理思想发展史;掌握管理五大职能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掌握沟通、团体、冲突、危机管理、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
3、会综合应运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管理问题。(30%)
三、考试的题型
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第三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李荣有
河南省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有利于英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创设教学环境,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该注意四个问题。本文就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 高效英语课堂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明确提出: 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形成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怎样把英语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及学科整合),怎样让英语课堂摆脱枯燥和乏味,教师满堂灌的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我自2001年开始接触多媒体,我认真学习课件制作,就不断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切切实实使学生感受到多媒体的趣味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我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作用: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有利于英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知识量增加,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会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愉快、适度紧张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将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既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教学的复习、呈现、操练、自由交际等教学过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训练,它能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轻松地巩固自己已学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练习中设计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汉译英或者英译汉等题型,由课件内容来判断学生学习情况,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练习的密度,提高了课堂的容量。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面对枯燥单调的教学氛围,他们往往会兴趣不浓。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环境,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英语听说训练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形象地设计了一个《Animals》的课件,首先展示了各种可爱的卡通动物形象,再添加上各种动物的叫声,以及这些动物生活的一些场景。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经过简单的练习,学生一听到鸭子的声音,便脱口而出“duck”;听到小鸡叫的声音便说“chick”;听到狗叫的声音便说“dog”„„ 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成功地导入了新课,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ppt和 flash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信息资料丰富、变换速度快、形象真实、贴近教学内容、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使声音和图像、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境有效的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hear ?”这个句型时,在教学生学会了本节课的词汇之后就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些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地点,如:park、zoo等图片。这样做的效果是句型操练变得灵活、生动、有趣,而且面对他们喜爱的生活场景,学生们就大胆积极地说出适宜的生活用语,他们想而学之,学而用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堂变得不再机械呆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第四,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作用就是学生能用英语思维、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英语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敢于说,乐于说,学生说得多了,就必然会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教学“Can I help you?”这一语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组对话内容,让学生运用该语言自己去参与表演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商场购物的场景、餐厅接待的场景、书店买书的场景、图书馆借书的场景等等,当学生亲身体会时,顿感真实亲切,激情高涨,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非常踊跃地举手想上来表演,使整个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交际场所。
第五,信息技术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变化、颜色的变换等手段进行的高密度强化训练,对所学知识进行的消化吸收,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好,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教学内容。如:在教学《looking and seeing》这一单元的颜色时,我通过信息技术将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嫩绿的小草、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果实、红色的夕阳、雪白的冰川、七色的彩虹传递给学生,色彩斑斓的图片,加上动听的音乐,一下子便将学生吸引。一番欣赏之后,学生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被引进教师精心设计的颜色“陷阱”中,关注着有关颜色的信息。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了颜色的单词,还进一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颜色,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育效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式。总之,单调的文字说明比起鲜活的影音资料和图片来说,是显得苍白的。这样的实例在英语课堂上简直举不胜举。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事物,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渲染了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抓主流,弃旁支,简单明了。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讲究多多益善,或制作得华丽虚空。要利用多媒体的长处,多为学生留出实践的机会,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不要做成铺天盖地的“知识海洋”。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现代教育术的本质。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是用它来代替教师来充当课堂的主导。甚至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只粉笔一张嘴”在英语教学中也有它的用武之地而不能被全盘否定。教师既要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要看清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既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适当采用,合理利用多媒体,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并非每堂英语课都要自始至终使用多媒体。英语是语言实践的学习,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英语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张开嘴巴练习使用语言,而不是睁大眼睛、张开耳朵欣赏别人的表演。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外部环境的不足,让多媒体为学生服务,而不能让多媒体课件占据英语课堂,不能让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旁观者。例如,教师与其把英文单词和中文释义作成幻灯片词汇表,不如利用多媒体图片,在引入新单词时减少母语的使用,通过为学生直接创造英语词汇和所指含义的联系,避免母语的干扰,尽快培养和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与其让学生花很多时间一遍遍观看课文录像,不如利用多媒体视频设置无声的场景,让学生练习情景对话。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的ROLE PLAY 录制下来,让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欣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程度。总之,课堂教学不能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当用则用,否则,宁可不用。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变被动地观看电脑为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这一点上,我尝试还电脑以本来面目—学习的辅助工具,而非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与其让学生们枯坐电脑前机械地听读英语,不如让他们就某一感兴趣的话题(TOPIC)组成小组,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利用POWERPOINT 等软件做出自己的幻灯,几个人一起进行一次精彩的“PRESENTATION”,既还英语以使用的本来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利用多媒体时,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的使用不要妨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为学生留出与教师互动的时间。再好的电脑也无法替代教师,因为教师有人格魅力的存在。教师优美的板书、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优雅的教态,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老师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脸庞,由衷的赞扬,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希望我们教师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在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不要成为蜷缩在计算机之后,操作机器的“另一台机器”。
总之,通过近十年的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努力整合于英语教学中,一定会创高效英语课堂。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春洞[M]《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刘道义[M]《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参考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罗先达 尹世寅 周蓉[M]《英语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第四篇: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农民合作组织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农民合作组织
王双进杨春河路剑
(河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摘要本文在分析“入世”背景下中国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和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农民合作组织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农民合作组织的对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农民合作组织的信息服务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构筑农民合作组织合理的财务管理与科学的分配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的多种模式;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定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为农村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民合作组织;农村经济
加快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考察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21世纪中国农业必将走向农业信息化。我国需要大力推进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业信息化是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入世”背景下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不仅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发挥了承包土地对农户的社会保障功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分散经营,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不力,以及无序竞争和控制风险能力较差等组织形式缺陷,“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导致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卖难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WTO离我们越来越近。WTO的基本原则是促进贸易自由化,在农业领域,要求WTO成员国取消农产品非关税措施,逐步降低农产品关税。按有关协议规定,我国要在2004年根据农产品的不同品种,降低关税幅度为10%—12%,这样给中国农产品市场,特别是粮食生产者带来新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将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农产品市场,必然会对中国两亿多小农户造成冲击。我国农业在面临结构调整的同时又将面临市场开放的风险。世界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冲击,表面反映在关税降低、进口量增长等方面,但在实质上却是来自国外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激烈竞争。因为“入世”以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极高的国外农业企业、合作社联盟和跨国公司。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存在生产规模、经济组织上的缺陷,诸如生产规模较小、经营水平较低、管理技术参差不齐等,单纯地依靠农户经营已不能完成我国农业与国内外大市场的对接,农民的合理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改变这种状况,寻求一种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优势。这种组织形式就是农民合作组织。
农民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机制的缺陷,补充了政府部门的部分功能。农民合作组织,缓解了小商品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户营经济走向市场的组织形式和最佳途径,是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农民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集中度,使农民以合作组织成员的身份进入社会化大市场,把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使农业和农民借助合作组织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中国即将加入WTO及农民面临严峻挑战的农村经济形势,正是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增强农民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有利时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顺应了我国加入WTO的要求和农村经济体制的要求。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农民合作组织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对有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技术。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过程。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更为方便、快捷。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农业领域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农业信息处理和获取、农业系统模拟、农业生产管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等。50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研究饲料问题。美国在1995年有41.6%的农场和46.8%的奶牛场装有电子计算机,而年轻的农场主有70%装备了电子计算机。美国入网农民占60%,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可以利用社会信息资源解决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的困难,使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虽然我国农业信息技术起步较晚,但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已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报与农业估产已取得显著的效果。我国政府早就提出,要在农村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进步。然而,应该看到,在经历了较快的发展阶段之后,农业增长速度徘徊不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作为生产规模较小的农户参与市场经济与有一定规模与经验的交易对手(国家与企业)相比,明显存在着信息劣势,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利用农民合作组织的优势,提高广大农户的竞争能力。
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弱化了农户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目前农民合作组织和一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力军。但是农民合作组织、企业与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技术指导服务,在档次、规模上很难适应农户的需求。由于科技供给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者实际经济利益脱节问题突出,使农业科研、推广和应用主体都缺乏积极性。现在,信息、知识和智力的价值正在逐步得到确认和重视,一般商品和劳动中所消耗的物质的比重相对降低,信息和智力劳动的比重相对增加。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信息市场构成市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咨询服务和信息产品的有偿交换将成为规范和普遍的市场行为。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能够减少人类劳动过程、经济管理、社会组织等一切人类行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益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得到改造,生产成本下降,农业生产率将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粗放式和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将被高度集约化的“两高一优”生产模式所代替。农业产业化的劳动密集型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比重将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过程的“熵增加”必须借助于信息化过程的“熵减少”来加以治理。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传统农业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弊病随之减少,物质资源大量节约,同时农产品的档次、质量和附加价值得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期的投资往往是比较高的,依靠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也是不经济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很高。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的形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传播,降低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本,使一家一户以较低的代价获取各种信息。农民合作组织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最佳载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方法的学习,特别是借助于信息网络的发展,农民可以接受更多的新观念,学习与掌握科技知识,了解政策法规,提高自身素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推动农村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推动着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力的推动着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三、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农民合作组织的对策
从“六五”期间到“九五”末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27%上升到45%左右,其成效为世人瞩目。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在70~80%,以色列高达95%以上。因此,我国需要大力推进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农业科技革命,再造农民合作组织。
(一)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农民合作组织的信息服务功能
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形势不容乐观。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和人均推广事业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农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据中国科协统计,截至1998年底,全国已有不同类型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1.56万个,会员农户620多万。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各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引导、示范作用。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尤其是专业合作社,有采纳新技术提高生产率的迫切需求,可以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载体。通过聘请专家解决技术难题,或者采取联合攻关,有条件的可以成立科技开发部门,从而保证科技成果适销对路。以基层农技服务部门为依托组建的各类专业合作社,更可以直接将农业科技成果传递、推广给农民,投入到生产中去。农民合作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挂钩联系,引进、消化、传播、推广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利用农民合作组织加快技术传播与市场信息传播,调动广大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以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对外整体,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充分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信息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交换和营运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通过合作组织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扩大农业生产分工的细密程度,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很大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广大农民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意识,加之农民信息渠道狭窄,不能准确把握市场的供求状况。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可以在生产、技术等方面服务于农户,抵御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同时,合作组织通过收集、分析和传递市场信息,根据价格信号来安排农业生产,减少分散经营不可避免的盲目性,降低市场风险。它以集体的力量增强农民在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农民在市场、政府、消费者面前的谈判地位,有效抵御来自各方对农民利益的侵蚀,从而形成农民利益的自我保护机制。它可以通过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合作经营,获取规模效益,并将加工、营销领域创造的农产品增值利润,按照合作制度的收益分配机制返还给农民,使农业分享工业化的利益,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筑农民合作组织合理的财务管理与科学的分配机制
以前,由于片面强调无偿服务和难以收回成本的低偿服务,结果不少专业合作组织因经费来源不足,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解体。一些由农民合伙组成的联合体,有的因为没有提取公共积累以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经受不住市场变化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而被迫解体;还有的是因为专业合作组织内部缺乏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导致分配不均,最后不欢而散。当前必须引导和督促各级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坚持走“服务──效益──再服务”的路子,不宜提倡难以持久的无偿服务。通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财务软件等手段,加强财务管理与效益核算,实现科学理财。坚持合作化的原则,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合作组织的成员分享经济成果。同时,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约束机制,规范民主监督制度,执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会员和社员的民主监督,以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的多种模式
加大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农民向农业信息技术投入,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创办企业,多方筹集农业科技开发资金。既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计算机硬件等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又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研究,如农作物生长模型、农业专家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的开发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武装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地位。
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的多种模式,比如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农业信息技术试验示范开发区模式等,实现农民合作组织的创新。
以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为依托,以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利用农民合作组织的整体优势,促进多项高新及实用技术的集成、组装与配套,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和生产力水平。为了减少采用新的农业信息技术的风险和加快推广新技术,适当集中建设相应的开发设施,尝试建立一批试验示范开发区,鼓励农业信息技术在农民合作组织部门的采用,创造良好的产业化氛围,为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政策优惠与系列配套措施,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信息技术试验示范开发区进行产业化经营。
(五)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定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为农村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
加强农业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意识,除加强农业高等教育外,在广大农村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利用农技讲座、经验交流、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除了配备足够的人员外,特别要注意提高信息从业人员的知识、智能与思想素质,培养高质量的信息管理人才,尽快造就一批掌握农业、经济和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农业信息人才,他们不仅要有农业信息经营管理理论,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农业信息经营实践能力;不仅要有从事信息收集、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系统分析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技术,更需要有既通晓信息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的管理人才。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调控,而政府又是通过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来实现对该产业的宏观管理。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法规和标准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会由于缺乏必要的导向以及与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不协调而造成发展失衡或者与别的产业冲突,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适合国情的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对于指导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调动农村信息技术人员和农民合作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外部环境的改变已经冲击到了我国农村市场,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与经营。加快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再造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民合作组织成为联系农民和市场的桥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即将加入WTO,农业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信息技术革命,再造农民合作组织,使农民合作组织的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也正是迈入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时代特征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 1 ]党双忍:知识化农业与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农业经济问题》,1999(1)
[ 2 ]周铮:农业专业技术协会面临空前发展机遇.农民日报,1999,12,18,(5)
[ 3 ]翁伯奇、程惠香等:以新的农业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99(3)
[ 4 ]王健、王双进: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迎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挑战.《精确农业研究》,气象出版社,1999
[ 5 ]黄顺基:《信息革命在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Restructure Farmer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Wang ShuangjinYang ChunheLu Ji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farmer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facing with entry into WTO and the possibility of restructuring farmer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They are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func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llocate rural resources, resist market risk, increase agriculture relatively benefit, construct reasonable finance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rain rural information human resources, enrich and perfect models of farmer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lay down information policies, laws & standards for a better environment of r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Farmer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Rural Economy
作者简介:
王双进(1970--),男,讲师,管理学硕士,现任教于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等。
通讯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71001)。
电话:0312—2133836 ;E-mail:
第五篇: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民族地区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民族地区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学校 孙德鹏
邮编: 734028 摘要: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为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即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自主学习给了学生无穷无尽的学习乐趣,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进一步地融入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经过反复实践构建出符合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打造 民族地区 英语 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效果决定教育质量。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为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即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随着信息技术与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一个学校无论多么伟大,如果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仍然只能是行走在教育的边沿上,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抓结构就是抓根本,把教育的“底线”和“理想”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在课堂中实现。结合民族地区具体情况,构建民族地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着手进行实践研究。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民族地区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结构 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能照顾绝大多数学生,有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的初步意识,当堂训练,矫正比较及时。作业基本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有利于学生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学习限度的作业”的原则,批改准确,反馈及时。我们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发挥计算机智能化优势,设计了导学案题库练习,题库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完成。每单元中的题目都要做对一题后才能做下一题,使学生在练习时要“量力而行”。题型有听力,阅读理解,看图完成对话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运用网络技术,构建民族地区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选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先学后教、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设疑问难,引导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研讨等方式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达、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推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学生自学可以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等教学思想有所体现。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0%,课堂小结能突出重点。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另一方面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民族地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以计算机为“工具”,拓宽民族地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 教师讲解语言精练、准确,训练精当,着眼于知识、能力与方法点拨,能注意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讲解与训练体现“三讲三不讲”“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则,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40%。课堂小结重点突出,结构性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以教材为本,进行拓展、延伸和探究。民族地区英语课堂和英语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英语学习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不断一体化的英语学习情境,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形成丰厚的英语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与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一体化中,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资料搜集、处理、存贮方法将是“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一体化,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中介工具”,把英语与语文、数学、动画、社会、科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整体素质。在英语学习上,通过自主学习给了学生无穷无尽的学习乐趣,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进一步地融入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以网络为资源,搭建民族地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平台 以网络为主渠道深入挖掘教材,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恰当地选取一些生动、新颖、富于挑战性的科技前沿问题、生活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充实教学内容,并合理地应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活动训练题的难度适宜、容量适当,在夯实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注重不同层次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的提高。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从课堂被动听讲到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学会,每个学习小组中的学困生自觉学习意识增强,得到组员、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有教无类”不再是教师口头上的承诺。经过反复实践构建出符合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
今后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在语言学科实施大语言教育观,即大英语教学、大民族教学协调发展的大语言教育。由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民族地区学校刚刚起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但我们坚信有领导站在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为我们把脉,有专家站在教学研究的最前沿上为我们引领,有实验教师孜孜以求地学习、锲而不舍地钻研,我们将不断丰富研究理念,不断完善课堂结构,不断深化研究内容,从而使我们在“高效课堂”教学之路上行走得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 张军征等《网络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方式》2002年12月 李克东教授《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刘儒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甘肃省
学校: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学校
姓名: 孙德鹏
职称:中学一级
电话:***
电子邮件:gssnsdp@163.com
通讯地址: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学校
邮政编码:734028 从1986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26个年头。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经过多年的教学使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也明白了在新时期,更要做到知识的与时俱进,知识与社会发展相同步,使我个人不光在教学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科研水平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工作26年来,先后10篇论文分别在本地教研刊物上发表,并参加了中央民大组织的985课题研究。未来路漫漫,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越走越好,做到虽老而不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