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地球做透视的“科研疯子”
给地球做透视的“科研疯子”
在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下,我对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学习,感触颇深。
有些人走了,但是他还活着。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位不管走了多久,都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时代楷模。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正是老当益壮的年龄,却猝然倒在了冲锋科研主战场的路上。虽然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开创的事业,他的拳拳报国、爱国之心,忘我的工作精神,却向全社会播撒开来,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黄大年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学习他的责任和担当,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肩扛使命,勇于担当。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啃硬骨头”的决胜阶段,需要千千万万的一线基层党员干部在祖国各个贫困的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实现中国的小康梦。所以,向黄大年学习,就要能够立足平凡岗位工作,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勇挑工作重任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特别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在改革的深水区、在富强的道路上作为基层的干部就必须要拿出黄大年那份敬业担当的精神,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献力献策。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一直以来,黄大年通过没日没夜地工作,7年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黄大年”的担当精神,要任其职,尽其责,在难题面前要敢闯敢试,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与工作,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干一行爱一行,切实干好本职工作,做爱岗敬业的新标杆。
见贤思齐,贵在行动。黄大年是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集中反映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体现了党的干部忠于事业、无愧使命的精神风采。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先进、找差距,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争当合格的党员干部。
第二篇:给地球做透视的“科研疯子”黄大年
给地球做透视的“科研疯子”
——追记海归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07月13日01版)
实验室里,2016级博士生高秀鹤不自觉地直起身子,往常,导师黄大年常常提醒她,要注意坐姿。
黄大年带的第一批博士生、‚大弟子‛马国庆比以前更忙了,晚睡早起,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他要把导师未完成的工作做下去。
吉林大学人才办副主任徐昊一直在忙着为新兴交叉学部招贤纳才,这是黄大年始终的牵挂。
……
黄大年走了,又似乎未曾离开大家。
2017年1月8日,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猝然离世,终年58岁。
他是给地球做CT的人,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他的科研可以上天、入地、潜海。他让中国地球物理勘探正式进入了‚深地时代‛。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黄大年生前最喜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他挥手作别,留下一襟晚照,和那短暂又璀璨的一生。
少年天问
‚娃出去见了世面,吃了好东西,总惦记着给母亲捎回来。‛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唱起这首歌,便知是地质人。‛这首‚勘探队员之歌‛如同暗号,串联起那个时代地质人的共同梦想。
野外,尖利如刀的疾风,挟着沙石,磨糙皮肤,那是个苦差事。以铁轨声、驼铃声为伴奏,青年黄大年唱起这首歌时,浑厚歌声从胸腔发出,响彻荒原,一股力量在心中升腾,驱散疲劳。
‚为国家找矿‛,于黄大年是一种使命。他总是比其他人更刻苦、更努力,无形的鞭子在鞭策他。
黄大年的焦虑感并非无来由,他太知道地质勘探对于一个国家有多重要。
回国后,有一次记者问黄大年,中国的深地探测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多大的差距。
‚我们是‘小米加步枪’,人家是‘导弹部队’。‛黄大年语气中带着忧虑,就这些‚步枪‛,还是进口来的。
‚老同学,再会,我一定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带回来!‛1992年,他获得留学基金资助,赴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临别前夕,黄大年重重地拍着同窗好友林君的肩膀说。
博士毕业后,他来到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领衔的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团队,这是一支囊括外国院士等人才的高配团队。这项高效探测
职教授合同,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当时国内的媒体习惯用‚毅然回国‛来形容他的回国。黄大年反对这样的说法:‚我是这片土地哺育出来的炎黄之子,能够越洋求学获得他山之石仅是偶然,回归故里才是必然,而非毅然。‛
‚5年前我们是跟跑,经过我们的努力,到了今年,进入并跑阶段,部分达到领跑。‛2016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给自己回国6年的答卷打了一个分数。
不过,在很多了解他的同行看来,这个分数有点‚过于谦逊‛。
短短几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以他所负责的第九项目‚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结题为标志,中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赤子其心
‚中国需要黄大年们,黄大年们更需要中国。‛
一天中,有那么一会儿,黄大年什么话都没有。
他双手惬意地撑在三角形的吧台上,手中马克杯里有四分之一的红酒,傍晚暖煦的夕阳穿过满是公式的背板,洒在这间名为‚茶思屋‛的房间里。旁边低鸣的处理器不舍昼夜地处理着电磁重震的数据。
这是黄大年一天最轻松的时刻,学生们或坐或站,在这间
思开口,就带着学生玩遍了所有项目。黄大年的学生、吉林大学2017级博士研究生乔中坤至今还记得,那天在游乐场里,黄大年‚开心得像个孩子‛。
在科学的迷雾旷野,谁都是摸黑前行,赤子般的纯真就显得尤为可贵,孩童般大开的脑洞,有时却成了仄巷中的转机。黄大年举着这柄‚火把‛,点亮了地质宫,照亮了黑黢黢的‚深地‛。
‚咱们学校有学者参加南极科考,能不能研制全地形车,完成在极寒、沟壑、全时段极限条件下的通讯、交流和作业?‛
‚‘云端远程控制’技术发展很快,能不能开发野外作业医疗看护车?这个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啊!‛
‚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南极内陆地区钻取冰下基岩岩心,能不能在海洋资源与安全领域跟建设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做些事情?‛
……
他的‚孩子气‛有时让人‚难以理解‛。
航空重力项目涉及经费1亿多元,作为首席科学家的黄大年,却没有得到一分钱经费,但他丝毫不介意。深地关键仪器装备项目经费4亿多元,他没有把眼光仅仅盯在吉林大学,放眼全国寻找适合的科研单位时,他主动给这些科研单位打电话,说要给他们经费,一起从事研究,当时甚至有人以为遇到骗子。有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专家找来,想替某研究机构‚拉点儿经费‛,他却以一句‚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的黄大年结缘。
同样被‚蛊惑‛的,还有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崔军红。她还记得,后来所有故事的发端,都从2010年那场历时5个小时的深谈开始。
同样是吉大人,同样旅居国外18年,同样功成名就。在未见黄大年之前,崔军红就对这个师哥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一次偶尔的学术交流,让当时还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的她再次踏上故土,回到母校。
‚中国水下国门洞开‛,黄大年语气中的忧虑让她难忘,跟黄大年从事的深地探测一样,崔军红从事的水下通讯在国内也面临着高端设备依赖进口的处境。
‚回来吧,吉林大学要上天入海,母校需要你,祖国更需要你。‛黄大年的语气中有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魔力。闭门5小时的深谈后,崔军红走出地质宫,天擦黑,却心绪澄明,她打定主意回国。
后来她才知道,黄大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要打造一个学术特区‛。2016年,回国仅仅半年多,黄大年就统筹各方力量,打造了一个辐射地学部、医学部、物理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国际政治系等非行政化科研特区。
‚大年的这个战略设想涉及卫星通讯、汽车设计、大数据交流、机器人研发等领域的科研,可在传统学科基础上衍生出的新方向,有望带动上千亿元的产业项目。‛现任吉林大学交叉学部副部长的‚千人计划‛专家马芳武说。
郁涵抱怨着。因为经常出差,学校想给黄大年找一个专车司机,但拉了两次,刘师傅就准备撂挑子,‚哪有这样的,每次都是最晚的航班,回到家都两三点了。‛
每次都要在高速路上演‚生死时速‛,每次都是在飞机关闭安检闸机前一刻赶到,每次刘师傅的手机里都会收到一条‚已经登机,刘师傅,谢谢‛的短信。
渐渐地,刘国秋也好奇,这个黄老师到底在赶什么呢?
是啊,黄大年这般追星逐日,到底是跟谁赛跑? 7年间,他每年平均出差130多天,最多的一年出差160多天,几乎每次出差的日程都被安排得满满的。‚最晚的班机‛已经成了惯例,他总是在最后一刻合上电脑,下楼上车,等飞机平稳,再次打开电脑……
科学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管你付出多少努力,都有可能在这场争分夺秒的竞赛中被其他人领先一个身位,顶尖科学家都有这种不安全感,黄大年也不例外,他对时间的支配简直是‚吝啬小气‛。
‚真的没时间。‛每次让黄大年填写荣誉材料,黄忠民都会被这句话堵回来,‚大年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能准备十几页材料,但要让他填报荣誉材料,半页纸都找不到‛。
黄大年办公室最右侧的柜子里,挂衣服的横栏上挂满了花花绿绿各种会议的胸牌,下面就是被褥,遇上科研攻关,累了他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
‚肯定又是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的奋战。‛这样的黄老师,1
技术解决方案。黄老师会让客人跟他坐在一起,这样便于在电脑前沟通。‛王郁涵总是不忍带他们去见黄老师,她知道,每每这时,黄大年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
最慷慨的,是对自己的学生。
在黄大年的笔记本电脑里,给每个学生都建了学习笔记和读书报告文件夹,在开会休息时他通过邮件批阅。每次出差午休时间,他会通过视频通话,给学生解答问题。乔中坤记得,无数次黄大年拖着行李和疲惫身体出差回来,第一站总是实验室,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的青涩出的才‛。这是国家交给他的另外一项使命,‚我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马虎不得。‛黄大年常说。
2016年6月28日,北京青龙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通过了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表明,作为精确探测地球深处的高端技术装备,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
在场的评审专家无不对项目、对黄大年交口称赞。可谁也不知道,他刚刚吃了速效救心丸。
黄大年是赴京前一天晕倒在办公室的。‚不许跟别人说。‛这是黄大年醒后对秘书说的第一句话。
黄大年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疲倦和伤痛包裹起来,不让学
他几年车的人到底做了些什么。他用手机翻看黄大年的百度百科,一句一句读下来,眼眶热乎乎的,手机拉到最后一句,享年58岁。
‚黄老师正在用这种方式跟我告别呢!‛刘国秋眼泪决堤。那天是1月8日,黄大年永远离开了地质宫。
短评
国之栋梁 学之楷模
星斗其人,赤子其心,黄大年秉持科技报国理想,在科技创新上只争朝夕,在人才培养上兢兢业业,以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铸就了一座震撼人心的精神丰碑,为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为国人点亮了一盏心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知识分子的贡献,时代发展也呼唤人才担当。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始终把敬业拼搏作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卓越成就诠释了当代科学家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形象,用深沉大爱诠释了教师本色,是当代海归赤子科技报国的楷模,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筑梦者。
强烈的爱国情怀是知识分子以身报国的动力之源,无论是家国危亡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知识分子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千千万万个像黄大年一样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奋力拼搏。他们有思想、5
第三篇:《教师做科研》读书笔记
《教师做科研》
——过程、方法与保障
李臣之 主编 海天出版社 第一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过程
任何科研,在程序上都由“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诸过程得以完成,在学理上由“问题——资料——分析——结论”诸环节得以实现。
第一章选题:从“问题”到“课题”
一、问题在哪里
文献阅读、教教育调查、经验升华和学术交往四种路径相互影响,都能引发系统的思考。,使原本模糊的问题逐渐清晰化。
(一)教育实践的追问与调查
教育理论必须根植于教育实践。
1.经常追问教学中的困惑。
2.在教育调查中发现问题。
(二)教育经验升华
案例1—3教育日记伴我成长——书信书信谈话法在班级体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学术交往
1.与专业研究人员互动
案例1—4研究伙伴合作同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漫画手段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丰子恺漫画)
2.与同行的自由争论
(四)阅读文献
1.借鉴文献
2、质疑文献
3.参照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主题班会——学生自主行为及课程开发研究
二、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一)缩小问题范围
(二)梳理关键概念
(三)课题的表述
课题名称包括三部分:研究对象、研究的中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1.指明研究对象
2.说明研究中心内容
3.提示研究方法
注意:1.避免使用宣传口号:课题在表述时一般使用陈述语气,表明作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
2.反映研究的关键词句。
3.简洁明了针对性才会强。
三、确定问题的原则
(一)社会所需
1.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
教师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或者说引起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积极变革。
2.为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供实践基础
(二)能力所及
三个领域可以改变:一是课程问题。二是教学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德育问题。
(三)条件所能
人的实践行为离不开具体的个人条件、学校环境条件及社会条件。研究行动需要勇气、理想与智慧,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为。
四、如何申报课题
(一)选择恰当的申报层级和领域
(二)申报表的填写
(三)申报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开题 :设计研究蓝图
一、开题的价值与内涵
(一)开题的价值
1、有利于吸收研究智慧;2.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开题的内涵
二、撰写开题报告
撰写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陈述研究基础、说明研究方法和叙述整体研究方案三方面的内容。
(一)陈述研究基础:介绍研究的缘起,阐述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综述,并对课题研究的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以明确课题研究的对象。
1.介绍研究的缘起:本部分要将对选题的系统思考表述出来,围绕“社会所需、能力所及、条件所许”组织内容。
2.阐述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就是说清楚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在语言上可以用“丰富„„”、“发展„„”等有研究目标性的短语。
3.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综述: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教师做科研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可登陆《中国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教育类专著有较强的影响力:《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报刊复印资料》(中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等刊物发表的论文影响比较大,是搜索的重点;中国期刊(中国基础知识实施工程“CNKI”的一部分)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也应重点收集。
4.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5.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二)说明研究方法
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
(三)叙述整体
研究方案
一份完整的研究方案应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的预期成果是什么?
1.课题研究的目标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3.课题研究的步骤
4.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从内容构成来看,一项主题相对集中、内容比较充实、材料相对完整的教师研究成果一般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大量鲜活的教育故事、教学课例、具体的操作材料;二是具体的案例、操作细则中提炼出来的若干实践活动样式、教学模式;三是统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导理念。
(四)写好开题报告的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来源包括:⑴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⑵自己从事的某专业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⑶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能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三、开题论证的运作
(一)开题论证的程序
1.选择开题论证会的地点:小型会议室,最好是圆桌会议。切忌阶梯教室。
2.参加人员
开题论证会一般有如下程序:首先,上级领导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接着,课题主持人宣读课题实施方案;最后,与会专家、领导及课题组成员研讨课题实施方案。
(二)开题论证的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陈述,时间3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简要交代任务来源和背景;重点“指出”存在问题,不必花太多时间细述发现这些问题的过程;对主攻方向要有比较充分的论证;详细论证研究内容、方法、方案及其可行性。
第三章 做题:教学研究合一
一、教师做科研的双重特性
(一)在研究中教学
在研究状态下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是中国教育教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张华教授近年来大力倡导重建课堂教学的方向,主张把教学变成研究,提出的诸多观点对教师做科研很有启发:
1.把“备课本”变成“教学研究记录手册”,鼓励创造性备课。
2.把设计教学目标与创设教学情境并重,侧重情境创设。有目标,但不拘泥目标。
3.讲授教学与对话教学并重,侧重对话教学。不论讲授,还是对话,都不能流于形式,都要基于探究、发现和创造的态度。
4.把学生自己的观念视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倾听学生,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学生的“错误”)。
5.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成性。善于捕捉课堂上不可预测的教育时机。
6.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体验学科与生活的过程。
7.重视课堂上故事的价值与力量。
8.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之外的有关文献、图表、数据、图像,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本学科的诸种实验资源。
9.尽可能增加发现性的实验(包括思想实验),降低验证性的实验的比例。
10.引导学生把学科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11.加强不同学科的联盟与整合。注重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联与整合,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视野关注问题。
(二)在教学中研究
当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和接受,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教学本身变成了研究,课堂成为师生合作探究的舞台,成为共同创造知识的发现空间。
二、教学设计融入研究设计
(一)问题分解
(二)问题归因
表3—1问题归因的三个来源
来源
载体
途径
理论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接受专家指导,寻找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
图书馆、阅览室、相关专业站
经验
总结自身经验与同行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以往同类问题的归因经验
学科组活动、上论坛
调查
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原因
发放调查问卷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主要有归纳、演绎、类比三种方法。
(四)让研究假设进入教学设计
三、研究性教学实践:上课与研究结合教学是探究,探究即教学。
(一)让教学过程落实研究设计
(二)利用研究工具,系统收集资料
研究资料是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类文字、图片、和音像等资料。包括阶段研究计划、小结、与课题有关的教案、与课题有关的师生资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师培训资料、会议记录、实验随笔、学习体会、问卷调查测试卷、统计分析资料、个案研究资料、实验对象的反馈材料和相关的图片音像制品等也在这个范围。
四、系统反思性教学评价
(一)效果反思
(二)改进反思
(三)探究性反思
第四章 结题:成果升华
一、结题的意义与目标达成
(一)结题的意义
(二)结题的目标
(三)教师科研目标的达成二、结题报告的撰写
(一)结题报告的结构
结题报告可分为前置(含标题、署名、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是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提出
包括研究问题的概述、研究的假设与研究的目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要求讲清楚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交代清楚问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要研究什么;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等。
2.研究过程
⑴交代研究方法。⑵分析研究成果。⑶讨论相关问题。
3.研究结论
(二)结题报告的类型
1.理论型研究报告。2.实证型研究报告3.经验型研究报告4.个案型课题报告
三、如何结题
(一)结题的准备:
1.介绍成果
2.准备材料:⑴填写《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⑶撰写《成果公报》;⑷搜集已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著作及课题产生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⑸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装订成册。
结题中必须准备如下档案资料:
⑴课题立项文件材料,包括《课题申请书》、《立项通知书》、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准备阶段有情报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汇编;实施阶段有研究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的经验总结;总结阶段有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一些附带的研究成果;最终成果形式有工作经验报告、本课题的结题报告(附活页,一式三份)。
⑵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包括实施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学习活动记录等。
⑶阶段性研究报告,包括前后期调查分析、教案内容调研分析、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作品分析等。
⑷课题研究成果性材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成果。包括相关工作报告;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多媒体课件、教具、图表、音像资料、学生作品等)、讲课材料、评课材料;有关课题研究的获奖证书和学生考试成绩;调查报告、观察报告、个案分析等。二是隐性成果。包括教师教学理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等。
3.申请鉴定
(二)结题的方式
(三)结题的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一、访谈法
(一)访谈的优势与局限
(二)访谈的类型
(三)访谈的程序:访谈准备、现场访谈、访谈收尾与访谈结果处理。
1.访谈准备:第一,明确访谈目的。第二,编制访谈提纲。第三,确定访谈对象。第四,确定时间、地点。
2.现场访谈:包括开场白、提问、倾听、记录等。
3.访谈收尾与访谈结果处理。访谈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资料。
(四)实施访谈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二、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二)观察的设计
(三)观察的实施
(四)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优势与局限
(二)问卷的类型
(三)问卷的编制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五)问卷统计分析
第六章 教育变革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要素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控制
二、教育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特点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
(三)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第七章 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一)叙事
(二)叙事研究
(三)教育叙事研究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一)真实性
(二)诠释性
(三)反思性
(四)开放性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步骤
(一)确定研究问题:什么是值得探究的教育问题呢?值得探究的问题势必是有一定意义的,它应具有两重含义,“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研究者要有问题意识。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育叙事研究要围绕自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自自己的教学疑难、同事们的教学困惑、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发现等都是问题的来源。因此,首先应从日常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研究者必须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我的研究兴趣是什么?为什么会对此感兴趣?前人都进行了哪些研究?(需要进行文献回顾)我又期望能发现些什么?其次是聚焦问题。
(二)选择研究对象
(三)收集资料
(四)整理分析资料
(五)创作教育叙事文本
第八章 研究文本创作的方法
(一)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SPSS概述
(二)文本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文本整理和分析的意义
2.资料整理的具体要求:⑴整理须及时。⑵整理须全面。⑶整理须客观细致。⑷整理资料时辅以适当的主观感受。⑸加强资料的管理。陈向明教授建议:在具体整理资料之前,可以先为每一份资料编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编号系统。编号系统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①资料的类型(访谈、观察、实物)。②资料提供者的姓名、性别、职业等有关信息。③收集资料的时间、地点、和情境。④研究者的姓名、性别、职业等相关的信息。⑤资料的排列序号(如对××的第一次访谈)。为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给每一项赋予一个标号。比如,有关被访者的职业,可以用JS表示教师,XS表示学生。所有的书面资料都应该加上编号,并且标上页码。资料编好以后,应该复印一份,以便分析时用来剪贴和分类。原件应该保持原封不动,以便今后查找。综上所述,文本和实物资料的整理应力求及时、全面、细致、有序、有效,便于随时翻阅和查找。
3.资料分析的操作步骤:⑴阅读资料⑵编码:完成一份资料的编码后,可以将所有码号及其代表的意义抄写到另外一张纸上,与原始资料订在一起,以便今后查找。⑶系统分析资料:经典的方法是穆勒五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求同差异法)。⑷资料分析的系统化管理。
4.资料分析的具体手段:⑴写作分析⑵图表分析⑶对话分析。
(三)实物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实物的类型和整理。
2.实物分析的特点和作用:实物可以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比语言更有说服力。⑴有助于提升资料综合分析的效果。⑵有助于增强研究的说服力。
(四)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五)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二、文本创作
(一)叙事文本的创作。
1.叙事文本的叙事方式:一是旁观者的视角。二是参与者的视角。
2.叙事文本的写作框架。
旁观者视角,其写作框架为:研究背景→研究过程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
参与者的视角,其基本框架是:问题的产生→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结果。
3.叙事文本的写作技巧。
⑴关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心灵体验。
一次课堂发言改变了一个学生的自卑心态,一次谈心化解了一对积怨已久的矛盾,一次活动改变了一个班的班风,一句话改变了某人的一生等。这种标准文本是教育叙事的大忌。
好的教育叙事应该能让人感受到教育过程的艰辛,看到师生互动时心灵的碰撞和交流,体会到教师的实践智慧。因此,在教育叙事中可以关注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包括那些能感到特别兴奋的“高峰体验”和有些失落的“低估体验”。还可以关注专业生活的压力与问题,陈述自己日常教学中感到棘手的问题、矛盾、冲突、挑战,以及自己的尝试。
⑵深度描述:叙事文本主要采用深度描述的手法来对事件进行描述、解释和说明,以开放的形式透露出更多的信息。“叙事文本的写作要研究者通过对事件、人物、场景的深度描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事件的全貌,使读者对事件有一个整体性、动态性的把握。同时,事件背后的意义要在故事讲述之中自然地显现出来。”
⑶深度诠释。有三种途径:一是归纳思路。二是演绎思路。三是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路。
4.叙事文本的形式要求。
⑴标题新颖。⑵主题鲜明。⑶内容真实。⑷情节生动。⑸意义深刻。
案例8—4 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 绝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为了“严肃纪律”这个目的,付出的代价是——伤害学生的尊严!
教育,绝不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
尊重学生,并不能代替教育本身——这是教育的前提,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剥夺了教育的全部!(李镇西老师教学生涯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个案文本的创作
(三)报告文本的创作 报告文本的组成要素:
⑴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署名、“摘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
第一,标题。要用一句话点题,反映研究的主题。
第二,署名。包括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第三,摘要和关键词。要求突出重点、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300字以内为宜。
第四,前言。
第五,正文。常见的有两种模式:一是并列法。二是逐步深入法。
第六,结论和建议。第七。附录。
(四)论文文本的创作
如何写就一篇好论文:
⑴坚持阅读。⑵勤于思考。⑶持之以恒。
第三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保障
第九章 持续学习
一、教师学习的目标
(一)改进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上好课。因此,教师学习的目标首先指向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和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这也是教师终身需要奋斗的目标。
当读书形成兴趣的时候,当读书还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读书自然也成了教师的负担,“没有时间”顺理成章地成为逃避读书的最好借口。
魏书生:“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时间,形式上看影响工作。实际上,正因为看书,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无效劳动,从而去掉它;因为看书,才学了更科学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看书,才使教学管理更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累土成丘,积微成著。
(二)促进自身发展
1.提升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
2.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3.提升道德素养。
(三)享受职业幸福
1.进步和成功:最直接的职业幸福感来源
2.学习治疗:幸福也会被传染
窦桂梅:“只有读书,教师才能由改变自己的心态而改变自己的状态,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容颜。”
案例9—7做一名幸福教师 一个幸福的老师应在读书中成长自己,在教育中成就自己。Xx老师不赞成教书型的老师,不认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不愿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老师”,而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他认为应该努力成为研究型的老师,不断地储蓄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在照亮别人的时候也能看到自己生命的灿烂。他博览群书,浏览和摘抄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时时刻刻感受到浓郁文化的熏陶。他像影片《乡村教师》中的女教师,他像《铭记你的宽容》中的那位美术老师,在教育中成就自己。
3.享受学习:幸福的最高境界
二、教师学习的方式
(一)批判性阅读
(二)研究型阅读
(三)交往性学习
1.积极阅读与聆听学术讲座
2.主动融入专业性交流
3.与专家合作研究
三、教师学习的内容
案例9—14 读什么书
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将最终决定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教育理论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洛克的《教育漫话》、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老子《道德经》、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以及中外大量的儿童文学经典。
(一)学科知识学习
(二)教育知识学习
1.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语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等。
2.关于“儿童”的知识学习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教育,是保障生命成长的事业,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
有人曾提出,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了解、学习关于儿童的知识、不断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亲近他们的心灵世界,是每个教师一生的必修课。一是心理学书籍,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二是教育大师的教育经典书籍:蒙台梭
利的《童年的秘密》、卢梭的《爱弥儿》、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吉姆·海诺特的《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三是儿童文学读物,即读一读孩子们喜欢读和正在读的书。
3.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
4.阅读教育“经典”
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人类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之根本不容易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
教师应时常走回历史、走进经典,汲取其中的营养,丰满自己的思想,反观自己的实践,不断警醒自己。李镇西读了大量教育经典,如《和教师的谈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情的教育》《关于人的思考》《巴甫雷什中学》《陶行知全集》《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语文卷》《马卡连科教育文集》等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三)人文阅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费朗西斯·培根《人性的探索》
以下阅读书目可以借鉴:
古典类:《论语》、《庄子》《老子》《孙子》《韩非子》《史记》《古文观止》《唐宋词鉴赏词典》《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苏东坡诗文选》《陆游诗词选》《李清照诗词选》《刘禹锡诗文选》《李白诗选》《杜甫诗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人文类:《忏悔录》《宽容》《马克思主义原理》《自我实现的人》《邓小平文选》《顾准文集》《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文化的冲突与抉择》《历史深处的忧虑》《第三次浪潮》《当代著名批评家随笔丛书》《我的精神家园》《六大观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城市季风》《中国的危机》《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傅雷家书》《相约星期二》《六月雪》《原上草》《荆棘路》等。
第十章 勤于表达
一、教师表达的困难
(一)难以动笔
(二)难以说理
(三)难以结构化
二、教师表达的训练
(一)写读书笔记
培根《论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二)参与叙事论坛
讲故事要讲好,应遵循一定的技巧。第一,故事源于教师的现实教育教学,要“直面事情本身”(柳夕浪语)。第二,故事具有情节。教师叙事应对事情发展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度描写,尤其要描写教师当时的处境、想法,面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及最后的结果。第三,“故事所讲述的事件隐含了教育冲突、教育矛盾、教育困境。这些教育冲突、教育矛盾或教育困境的价值不只是使故事具有内情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他们隐含了教育道理。”(刘良华)
作为一种表达训练,教师在叙事论坛中要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在对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参加学术会议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三、教师表达的方式
(一)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更需要与他人交流阅读,共同讨论。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二)教育随笔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认为:“写教育日记和教育随笔的好处在于‘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宝’。”教育随笔对教师本身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能够激发教师的潜力,让教师不再被动地发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促使教师迅速成长,为成为“名师”奠基,并在此中提升职业的价值感与幸福感。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可浏览“教育在线”或名师的教育博客等。
第十一章 不断反思
一、反思的过程
(一)识别问题
(二)描述情境
(三)分析与重构
二、反思的内容
(一)反思课堂的教学行为
(二)反思教育价值及自我价值观
三、反思的工具
(一)回顾反思
1.反思日记
2.教学后记
(二)观察反思
1.课堂观察反思:
①记录教师讲授的时间、学生活动的时间、师生分享的时间。
②记录师生提出问题,对提问的水平、提问的方式、应答的策略和互问的对象做定性、定量的分析。
③记录学生参与的人次、个体参与交流的频次、不同小组或个人完成练习的时间差异和有效程度的差异,教师依次做个别指导。
④记录媒体的设计和学具的选择是否直观、形象和生动,呈现的时机是否适当、合理,演示的时间是否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以及教与学内容的联系是否和谐、默契、相融。
⑤记录小组学习时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行为,互相倾听、陈述和修正是否有序和有效,教师如何面对质疑、提问做个别指导等。
第四篇:做地球的主人
做地球的主人
为什么地球会自转?为什么它是圆的?为什么会发生地震……爸爸一一地答复,耐心地帮我解开迷题,在这很长时间里,我在爸爸的脑海里认识了地球的诞生、变化、未来等丰富、有趣的知识和奥秘,树立了改造地球的理想。
爸爸常常问我:“你害怕地震吗?”我很奇怪,就对爸爸说:“爸爸你怎么会这么问呢!我当然怕了。”“可是有人不怕地震。”我听了很奇怪,对爸爸说:“是什么人?”爸爸笑着说:“科学家们不怕地震,他们就是敢向地震挑战。因为他们手中有'润滑消震'这个妙法,”接着,爸爸又说,“就是把水注到即将爆发大地震的地区底下,让水把地震的力量分隔开来。他们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在一些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进行地下爆炸,'化大震为小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把大地震'掐死'。这些科学家不就是征服地震的勇士吗?”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不仅佩服爸爸的博学,更佩服科学家的才能,心中暗暗决定要向他们学习,做地球的主人。
爸爸还告诉我,高山上的螺蚌壳会上升,告诉我大西洋之谜,告诉我地壳会下降,又讲了漂动的大陆,告诉我地壳曾经搬过家……所有这些地球的知识和奥秘还不是古今中外成千上万勇敢的探索者--科学家从头研究、开发、考察而得到的。他们都是地球的主人,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我也要做地球的主人,长大当一名科学家,做一个征服地震魔鬼的勇士。那时,我将自豪地向地球说“我是地球的主人”!
指导老师:金小峰
第五篇:《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
《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简析
资源和环保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关注地球母亲的现状及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增强其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母亲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自然法则、热爱大自然、崇尚人文关怀的态度,学会合作、交流,并培养其分析、反省、批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
《地球给人类敲响警钟》。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以及我们身边的资源状况,认识到
资源匮乏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知识: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及世界资源现状。
教学重点
了解当今世界以及我们身边的资源状况,认识到资源匮乏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树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探究性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学生搜集、调查与资源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好准备以恰当的方式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和探究。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
(一)情境导入、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
1、出示课件:(展示了我国地大物博的场面,逐步出现人头攒动的场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汇报(同学们通过画面对比,意识到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太多„„)
2、出示课件:显示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人口数量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试图让学生们了解,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而庞大的人口数量,无疑让我们的资源显得微不足道。
3、以同学们所熟悉的森林资源为例:师:我们的资源已经很少了,但是仍然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肆意地破坏„„
出示幻灯片(——人们砍伐树木的场景)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样下去将意味着什么吗?
生发表看法
师:今天,沙漠离首都北京不足70千米,如果在北京就能看到沙漠,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成什么样子?
(出示幻灯片:中国地图显示家乡离北京的位置,让同学们进 一步体会到我们生存环境将面临的危机)
4、幻灯片出示一组数据:(让同学们进而了解我国森林资源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里,通过师生的进一步探究,了解我们的有限资源仍然在 遭受着破坏,如果这种破坏肆意下去,人类将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活动
(二)学生探究、了解身边资源利用情况及现状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森林资源的相关情况,那么世界范围内 其他资源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
唤起学生关注全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现状,唤起学生们的忧患意识 师小结:在导致各种资源匮乏的众多原因之中,人类过度地开发和毫无节制的使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的身边,一些资源被利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报告
此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也反馈出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总结:珍惜资源,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活动
(三)感受交流 了解生物物种的现状
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了我们人类的正常生活,同时也让地球上的其他成员——生物物种面临着生存的困境,甚至走向了灭亡„„
那么当你看到这些我们还未谋面的朋友(出示课件:展示部分已灭绝的物种)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有哪写物种面临灭绝或者已经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
生:交流
教师以旅鸽为例,讲述灭绝的原因
唤起同学们保护生物物种的意识和投身环保的激情
出示幻灯片:文字显示科学预测的一些数据
揭示各种资源的匮乏以及物种的减少灭绝,带给人类的启示……
活动
(四)激情告白 珍惜资源可以从“我”做起
同学们发表对保护资源的一些自己的建议,以及板书自己的环保宣传标语
教师总结:
播放音乐——《地球你好吗》
40分钟我们仅仅是结束了我们的活动可是“ 珍惜资源、关爱生命„„”这一主题将继续延续和提倡下去,相信自己,相信你我,都可以成为这一主题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别忘了那句经典的公益广告语:只要人人前进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