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意保密瑞安市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瑞安市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基层站所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树立基层干部良好形象,按照开展温州市“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就全市开展基层基础建设,提出如下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健全基层组织运行保障机制为重点,以强化基层组织整体功能为目标,以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为关键,以创建示范为载体,坚持上下联动、分步推进,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基础建设水平,为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的努力,达到如下目标:
(一)创建一批“可信过硬、可学能推广”示范典型。三年内创
恶性事件;村级组织和基层站所各项工作符合乡镇(街道)党(工)委和主管部门的要求。
三、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展选人用人渠道,打破城乡、地域、身份、行业界限,选好配强以“双带”干部为主体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的后备干部人才库。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日常管理,规范其行为。建立一千名科级领导干部与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一帮一结对关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树立工作信心。用三年时间培养一百名以上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塑造村党组织书记的良好形象。
2、加强对村级班子的教育培养。建立完善由纪委、组织、宣传、农办、党校、司法、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骨干人员和优秀基层干部组成的干部培训讲师团,综合运用党校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培训、外出实地考察、村官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村干部的实际需求和村情特点,设计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从2009年开始,市里每年对重点村、特色村主要干部的培训不少于一次。在村级组织换届后,乡镇(街道)要及时开展对其他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培训,每届内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与开发工作。驻村干部要帮助村里制定切实可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项目落实工作,选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要把发展和管理好村级集体经济绩效作为驻村干部与村干部的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3、大力推进社会帮扶。采取单位挂钩、企业结对、行业支持等形式,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从2009年开始,每个乡镇(街道)每年至少要扶持1个以上集体经济薄弱村,中心镇和经济实力较强乡镇扶持2至3个。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单位)每年至少挂钩扶贫1个重点村,帮助村里理思路、办项目、兴产业,变“输血”为“造血”,逐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促进农民增收。
(三)切实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1、突出村党组织的有效领导。一是做好“两个提高”。提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法定程序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委会成员,鼓励党员积极参与村民代表和村委会成员选举,继续提高党员在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中的比例,到2011年党员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中的比例比上届提高10%以上或分别达到50%和40%。二是明确“三个主持”。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及村级民主恳谈会。三是落实“一个报告”。村民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一次。
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有效服务,要加强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环境,发展教文卫体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实现村村有村民健身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活保障。
(四)完善服务基层组织的保障体系
1、实行示范创建激励制度。将示范创建工作与旧村改造、千百工程、生态农村、共建文明及其他政府安排的项目相挂钩,对示范村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予以照顾。通过示范验收的村,给予10000元的办公经费补助,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每人补助5000元,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报帐员每人补助3000元。每年对上年度创建达标的示范村进行复评,复评合格的继续享受以上待遇,复评不合格的,取消以上待遇。以上创建补助经费由市财政负担。
2、健全村干部奖惩机制。实行考核奖励制度,每年对村干部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的比例不超过10%。对在年度考核中确定优秀等次的村干部,按不低于当年报酬财政补贴10%给予奖励,对连续3年以上年度考核优秀或评为市级以上先进的村干部,优先考虑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劳动模范人选,对非党员优秀村干部可优先考虑发展入党。对考核不称职的,不计算当年任职年限,酌情降低当年报酬补贴,三年内不得参加事业
上岗。
3、推进轮岗交流。实行基层站所负责人轮岗制,对在同一岗位担任五年以上的基层站所负责人要进行跨区域、跨岗位交流。建立一般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对在一个站所工作10年以上的干部,由主管部门按工作表现进行调动交流;对同一岗位工作5年以上的干部,在基层站所内部进行轮岗交流。
(二)实施作风提升计划,加强基层站所党风廉政建设
1、完善行风评议制度。切实解决目前行风评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基层站所党风、政风、行风转变。一是优化评议方法。对基层站所的评议采用年终测评、日常考核和个案监督等相结合,完善参加评议的人员结构,增加服务对象的比例,完善评议内容,减少执法项目的分值比例。二是注重评议整改。针对评议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要下发责令整改或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在站所政务公开栏张贴。整改到位后,由主管部门或市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验收。三是加大评议结果的惩戒力度。民主测评结果列各片末一、二位的基层站所给予通报批评,且对满意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站所分别给予警示或对站所负责人免职处理。
2、完善申诉投诉机制。各站所主管单位要在基层站所设立投诉举报箱,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基层站所申诉举报的处结率要达100%,处结结果满意率达80%。工作人员在一年之内因主观过错被服务对象投诉一次,经查属实给予行政
低生活保障审批等群众经常办理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代办范围,每年办理免费代办服务件数不少于总数的10%或10件。对五保户、低保户、低收入户等弱势群体酌情给予规费减免。三是推行个性化服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问需服务,提高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
3、提高办事效率。一是减少审批环节。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行政审批项目逐项进行梳理、清理或合并、下放职权,并合理划分和调整部门及基层站所之间的审批职能,简化程序,减少环节。二是改进审批方式。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互联审批、主办部门负责制等,提高办事效率。三是设立“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投资及涉农涉群事项要设立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并形成长效机制。
五、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市委今后一段时期抓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载体,各乡镇(街道)和市级部门单位要提高认识,精心谋划,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主动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双向述职”制度,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于每年年底向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党代表和所属各党支部书记述职,同时每年组织二分之一的乡镇(街
1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篇: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知(征求意见稿)
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决定2014—2016年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二期行动计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二期行动计划的重要性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各级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2012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达3686万人,比2010年增加709万人,增长了24%。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4.5%,比2010年提高7.9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一是普惠性资源仍然短缺,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总体偏低,城市进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普遍困难,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口分
散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聚集地区“入园难”问题仍十分突出。二是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建设滞后,绝大部分地区幼儿园教师工资和日常运行主要依靠收费,家长负担较重。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运转困难。三是幼儿园教师数量短缺,工资低、待遇差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幼儿园办园行为不规范,“小学化”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未来三年是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实施二期行动计划,是巩固一期成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进一步解决“入园难”的必然要求;是继续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编制实施二期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力措施,初步建成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热切期盼。
二、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编制实施二期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
1.突出公益普惠。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新增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
2.注重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同步推进,使幼儿园
运转能力、师资队伍水平、保育教育质量与事业发展相协调。
3.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力度,充分发挥地市级政府的作用,落实县级政府编制实施行动计划的主体责任,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二)实施二期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
到2016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普遍提高办园质量。
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以区县为单位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本满足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建立公共财政投入和家庭合理分担成本的学前教育运行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
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努力满足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运行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
三、重点任务
(一)扩大总量。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人口分散地区、留守儿童集中
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的实际,重点解决好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
(二)调整结构。扩大城乡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率,着力改变城乡普惠性资源不足的现状。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好就近入园、方便入园问题。在继续扩大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条件保障的投入力度。
(三)健全机制。重点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切实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完善用人机制,健全公办园教师编制核定、补充制度,制定保障教师工资、社保等待遇的具体措施,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四)提升质量。加强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指导,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努力为每个幼儿的学习探索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推动软件和硬件建设相协调,各类幼儿园的师资、班额、玩教具、园舍等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加大学前教育社会宣传,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普及科学保教知识。
四、主要措施
(一)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
实施一批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以区县为单位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的布局,以省为单位形成项目库,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逐步做到“广覆盖、保基本”。
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各地参照公办幼儿园财政投入和教职工管理政策,出台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具体措施,提高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重点加大对农村集体和城市街道办幼儿园的支持力度,鼓励其提高办园水平。
城镇小区补足配齐幼儿园。各地出台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回收、补建等作出具体规定。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工作。
(二)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制定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贴。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各类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
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办法。各地根据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普惠性资源的布局和老百姓的入园需求,认定和扶持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逐年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比重。各地2014年底前研究制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限价收费、质量监管、财务审计和奖补政策等做出具体规定。
(三)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落实各级政府投入责任。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要求,切实将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各级财政继续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扩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将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省级财政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支持学前教育重点项目,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助范围,将资助受益面扩大到20%左右。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资助标准,或实行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出台的政策措施、投入力度和实施效果予以奖补。
合理分担幼儿园成本。各地要落实《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尽快制定各类公办幼儿园(包括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收费标准。对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的民办幼儿园,要核定其基本办园成本,以合同约定等方式确定最高收费标准。各省(区、市)2014年底前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其它提供普惠性服务幼儿园的补助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将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障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实现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办园成本由政府、举办单位与家长共同分担。
(四)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各省(区、市)2014年底前
出台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加快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2015年底前,各地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补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鼓励和支持各地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岗计划。
提高幼儿师资培养培训质量。各省(区、市)制定幼儿师资培养规划,扩大培养规模,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鼓励和支持地方建立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培养制度。各地2015年前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
(五)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质量监管机制
完善幼儿园监管机制。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幼儿园依法纳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保教质量、教职工资质、工资待遇与社保、收费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和年检。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到2016年底,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实现对各类幼儿园资质、师资状况、收费等基本信息公开。
健全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实行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充实教研力量,负责对责任区内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指导作用,开展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
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时总结推
广《指南》实验区试点经验。加强督导检查,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开展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二期行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建立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学前教育规划、投入、监管和保障公平等方面责任,研究解决编制实施行动计划中的重大问题。以县为单位逐级编制行动计划,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
(二)注重整体设计。在总结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和本地人口发展趋势,整合各类资源,落实工程项目,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予以保障。
(三)推进综合改革。要着力解决本地区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统筹推进办园体制、投入机制和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统筹协调,制订政策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四)落实经费投入。要根据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优先落实资金安排,纳入财政预算。健全经费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的效益。
(五)加强督导检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对各地行动计划的编制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地要建立
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及时发现、纠正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教育工作实绩的考核指标。
各省(区、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含附件1、2、3)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于2013年12月30日前报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纸质版一式2份,同时发送电子版)。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100816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 曾阳 收
联系电话:010-66097813;传真:010-66096622 电子邮件:zengyang@moe.edu.cn 附件: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汇总表(2014-2016年)
2.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程项目汇总表(2014-2016年)
3.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配套文件汇总表(2014-2016年)
第三篇:邹城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三年规划
邹城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三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公安部把2006年作为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年”并大抓三年的决定,切实加强我市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按照“抢抓机遇,有所创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认真落实有效措施,确保我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大的飞跃,推动我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大力加强我市公安基层基础建设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全国“二十公”和全省“二十一公”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平安邹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按照“警力要下沉、保障要有力、班子要加强、素质要提高、管理要规范”的总要求,以情报信息体系、治安防控体系、严打整治体系、治安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为载体,以派出所、看守所、车管所和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三所三队”等基层所队为重点,下大气力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努力实现基层警务信息化、勤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保障标准化,为我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总体目标: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市公安基层力量明显加强,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基本功普遍提高,广大干警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警民关系更加密切,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大大提高,全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全济宁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具体要实现七个目标:
(1)基层警力配备落到实处,达到要求。到2008年底,基层一线实战单位实有警力达到全市总警力的90%以上,其中派出所警力达到总警力的40%以上;全市城区、建制镇派出所每所警力达到10人以上,辖区地域广、人口多、治安状况复杂的派出所达到15人以上;刑警警力一级责任区刑警中队达到15人,二级中队达到12人;交警、巡警等各警种警力都向基层一线倾斜,改善年龄和文化结构。
(2)基层正规化建设水平和干警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引导民警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加强公安民警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深化等级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执法执勤规范体系,民警违法违纪率控制在5‰之内,确保不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通过大练基本功,基层和一线民警真正做到“三懂”: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切实做到“四会”: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民警执法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结合统一警车外观制式、统一派出所外观标识、统一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推行基层所队工作流程和内务管理规范,2006年全市2/3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正规化,2007年底全市公安机关基本实现正规化。
(3)基层警务装备保障有力。在今年落实每名民警1.7万元公用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力争2007年底前按照省公安厅与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精神,达到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同时力争将公安部制定的各基层所队装备配备标准落实到位。
(4)打击犯罪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刑事案件、经济犯罪案件破案率明显提高,公安部、省厅、济宁市局挂牌督办的案件全部侦破。通过加大打击力度,命案破案率达到95%以上,经济犯罪大要案件侦破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追逃新机制,抓获网上逃犯总量要比上年提升20%,网上逃犯总量要比上年减少20%。
(5)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构筑起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派出所和治安、巡警、交警、刑警、户籍、经侦等警种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基础,以加强人口管理和建设“街面防控网、社区(村庄)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为依托,以“三道防线”为屏障,专群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技物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使入室盗窃、入室抢劫、街头抢劫、街头抢夺、盗窃机动车、抢劫机动车等六类可防性案件稳中有降。
(6)治安安全责任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治安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不断深化,重大安全隐患明显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涉枪涉爆涉毒事故稳中有降,不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恶性火灾、交通、爆炸等治安安全责任事故。
(7)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全市不发生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制造行动破坏的严重政治事件,“法轮功”非法活动不出现大的反弹,冒用宗教名义邪教和有害气功组织活动不形成气候,不使资产阶级自由化形成现实危害,互联网网络环境得到净化,社会动态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控制,突发事件能够依法妥善处置。不发生在全国、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命案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0%以上,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及各种流氓恶势力得到及时发现和铲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及时查处,不形成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热点”问题。
二、下大力气抓基层,努力提高基层实力和活力
3、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按照“四个一律”的规定要求,做到新录用民警一律先到基层所队工作,精简机关民警一律不少于10%,35周岁以下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一律下派基层工作,没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一律不得提拔重用。2006年,根据辖区人口、地域、治安状况等综合因素,优化派出所警力配置,古塔、站东、千泉、中心、太平、石墙、香城、城前、张庄、大束等10个派出所的警力达到15人,峄山风景区派出所5人,其他派出所警力不少于10人。之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再逐步充实基层派出所和刑警、交警中队力量。
4、大力加强基层所队班子建设。2006年,市局将对派出所班子建设组织一次全面考察,对不适应工作的班子坚决进行调整,对德才兼备的干警予以重用。认真落实《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所队领导班子配备标准指导意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业务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选人用人标准,配齐配强基层特别是“三所三队”领导班子;特别要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年轻有为的民警选拔到派出所领导岗位上来,配齐配强派出所领导班子,确保派出所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基层所队一把手职级高配工作力度。
5、积极实行岗位轮换。本着“照顾基层、山区优先”的原则,适时进行轮岗交流。局机关需要补充警力的岗位,要从基层所队择优选配。
6、进一步强化基层所队内务管理。继续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内务条令》和“五条禁令”的贯彻落实,大力加强基层所队内务管理,进一步强化民警的作风养成,深入开展“双述双评”活动,切实解决“稀拉松”、“脏乱差”、“冷横硬”等问题,使基层所队民警举止端庄、行为规范、纪律严明、作风过硬。
7、大力推进基层所队的正规化建设。按照公安部《关于加强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以“四个机制、五化管理”为目标,认真落实《山东省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全省公安机关责任区刑警中队正规化建设规范》、《山东省公安巡警队正规化建设规范》、《全省公安交通警察中队正规化建设规范》和公安部《车辆管理所等级评定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看守所工作的意见》、《治安拘留所达标办法》等规定,建制度抓规范,促进正规化建设。
8、完善基层所队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认真抓好公安部《关于建立派出所与责任区刑警中队分工负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落实,搞好刑警刑嫌调控与派出所人口管理的结合、刑侦阵地控制与派出所行业场所管理的结合、犯罪情报资料与派出所情报信息工作的结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合力推进。在此基础上,在派出所、刑警中队中建立队所联勤机制,刑警中队在辖区每个派出所分别明确1名民警,平时负责该所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与派出所加强业务联系和工作交流,增进对派出所业务和辖区治安状况的了解;各派出所分别明确1名民警联系刑警中队,积极协助刑警中队搞好案件侦察工作,逐步熟悉和掌握刑侦业务,实行队所优势互补,推进“三基”建设的深入开展。同时,以110为龙头,建立和完善派出所和巡警、刑警、交警等基层所队的协作联动机制,在治安清查、设卡堵截、抓获现行等工作中,实行多警联动,协同作战,努力提高全市公安机关打击、防范、控制、管理的能力。
9、进一步完善基层警务保障机制。坚持经费保障向基层倾斜,按照市财政每年每人1.7万元的经费标准,原则上按照各派出所的警力人数如数拨付到基层派出所,总体上适当调控,将城前、田黄、香城、张庄、郭里、石墙、看庄、大束、峄山、峄山风景区等10个边远山区派出所,在市财政包干经费的基础上,市局再调整增拨10%的资金,努力为边远山区派出所提供更加充分的资金保障。同时,按照上级要求,积极为基层单位配齐实战必需的装备,在科技强警、网上办公、网上办案、正规化建设上,对边远山区派出所优先照顾,全力给予倾斜和支持,促进全市派出所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全力以赴打基础,推进各项公安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
10、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面广、布局合理、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报信息网络,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情报信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本着“广泛性、多层面、全方位、能管用”的原则,广泛布建信息员,在每个村居、企事业单位物建2名以上的信息员,公共复杂场所和重点互联网服务单位物建1名以上的信息员,并加强经常性的联系、监督、管理和调整,不断提高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建立民警走访调查、联系群众制度,其中社区民警每月至少调查走访100户居民。以情报信息综合分析研判机制为载体,不断规范情报信息的核查、汇总和反馈制度,确保信息全面、准确,进一步发挥情报信息服务实战、辅助决策的功能。
11、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持“命案必破、黑恶必除、两抢必打、逃犯必抓”的要求,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紧紧抓住“扫黑除恶”不放松,严格落实派出所长、责任区刑警中队长“打霸治痞第一责任人”制度;继续深化“命案必破”专项斗争,进一步抓好大要案件的侦破;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建立完善“破案追逃”新机制;加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适时组织开展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尤其要搞好农村、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和集中打击黄赌毒等专项行动,坚决铲除治安乱点,治理混乱区域和行业,不使个别或局部治安问题形成气候、影响社会稳定。
12、不断加强刑侦基础业务建设。不断强化以刑嫌调控、阵地控制、刑事特情和违法犯罪情报信息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刑侦基础业务工作,努力构建刑警大队牵头、多警种协作、全警参与的大侦查格局。工作中,各刑警中队的违法犯罪情报资料采集合格率要达到100%;要注重培养职业特情,全市至少要物建1名职业特情,2-3名狱侦特情,并落实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奖励基金;扎实做好刑嫌调控工作,刑嫌人员数量达到辖区人口的5‰以上;大力加强刑事技术工作,推进刑事技术室建设,加强技术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刑事技术在侦察破案中的作用。
13、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四张网络”:一是城区防控网络。继续按照“政府出资聘保安、保安巡防保平安”的模式,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扩招200名协警人员,扩建7个警务工作站,完善工作机制,并与城区派出所、交警值勤岗搞好衔接,密切配合,形成严密的城区街面巡防网络;同时,进一步加强“抓现行专业队”建设,将其作为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规范化程度。二是社区和单位防控网络。进一步扩展“十个一”工程的覆盖面,深化“创安”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治保联防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在引导、带动群众参与治安防控上多做文章,派出所指导社区建立健全看门护院等群防群治组织,组织开展社区巡逻工作;同时,协调物业部门,按照“基础共建、责任共担”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防范设施和防范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全面建立“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单位内部治安防控工作新机制,指导单位内部建立健全治安保卫机构,配备治安保卫人员,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断提高单位自防、自治、自卫、自控能力。三是农村防控网络。继续推广农村治安承包责任制,到2007年底之前,农村治安承包率要达到90%以上;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强化农村站岗巡逻队伍建设,健全治保调解组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2006年,要对各村居治保调解组织普遍进行一次摸底、调整,到2007年底,每个村居专职治保调解人员要达到3-5人;各派出所都要成立巡逻小分队,加强对村居夜间查岗查哨,促进站岗巡逻工作的落实。四是堵截查控网络。有效整合警务资源,合理布建治安检查站、治安卡点,实行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好查、堵、控的作用。2006年,要按照“三道防线”建设要求,切实抓好堵截卡站的设施装备、工作机制、民警素质工作,真正发挥“三道防线”反应迅速、外挡内堵、攻防兼备的功能,构筑严密的城市外围屏障。
14、进一步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城区每个社区至少建立一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配备1-2名民警、2-4名联防队员;在硬件建设上,每个社区警务室办公室不少于15平方米,设施齐全,制度健全,档案规范;在工作机制上,社区民警要坚持“三训”、“两管”、“一防”,即:巡访、巡逻、巡查,管理人口、管理场所,积极开展治安防范,同时,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把警力集中于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便民服务时段。
15、狠抓110报警服务工作。按照内部抓管理、外部抓延伸、处警抓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三台合一”报警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全市公安机关合台工作,建立灵敏、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以“三大中心、八大系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接警、出警、处置、反馈各项工作机制,确保城区5分钟、城郊10分钟、农村尽快到达现场,并及时妥善地处置群众报警求助;狠抓社会联动工作,进一步扩展110社会联动的领域和行业,真正建立起社会化的救援保障机制。
16、努力加强保安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保安人员的招收、审核、录用、培训、管理等工作,切实提高保安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壮大保安队伍,拓展保安服务领域,在不断增加保安服务单位数量的同时,积极拓展技防有偿服务和保安进社区、进农村等工作,不断探索在重点单位、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领域及容易滋生治安问题的行业、场所,推行派驻保安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17、切实加强人口管理。全面推行“以房管人”的经验做法,实行“一般人口常规管理,重点人口重点管理,高危人群跟踪管理”的分层管理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及时发现工作对象和列管重点人口,分类落实管控措施。研究探索基层组织、中介机构、社区参与“社会人”管理和服务的新方法,防止“社会人”漏管失控。开展暂住人口和租赁房屋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客谁负责”,严格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和社会闲散人员、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等高危人群的管控,及时预防和打击犯罪,为现实斗争提供有效服务
18、严格各项治安安全监督管理。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在“四大场所” 消防平安创建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消防监督分级管理制度,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易燃易爆单位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深化人员密集场所和“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两个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严格剧毒和爆炸物品管理,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把生产、销售、储存、使用关,防止发生丢失、被盗和爆炸、涉毒事故。深入开展治爆缉枪活动,彻底收缴非法枪支、弹药和民爆物品,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
19、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管理。深入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切实提高驾驶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车辆、重点驾驶员的监管,最大限度地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定期组织交通安全形势分析,认真落实道路交通“五整顿”、“三加强”等工作措施;坚持严格、文明执法,依法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投入,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适应现代道路交通的需要。
20、切实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的监督和管理,继续推进实名上网系统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坚持堵、删、管、查、建并举,规范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秩序,提高对反动有害信息的发现、控制和查处能力,全力维护网络安全。同时,强化网上侦察办案,坚决遏制网上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
21、切实抓好处理信访问题长效机制建设。狠抓《信访条例》和《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的贯彻实施,不断规范信访工作程序,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接访、领导包案、“三见面”、定期通报等信访工作制度,建立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和各单位解决信访问题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制度,不断探索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工作,努力提高一次性结服率,最大限度地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2006年,全市公安信访问题处结率达到95%以上,信访老户结服率达到90%以上。
22、大力加强技防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2006年底之前,完成GPS卫星定位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要重点加强技防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报警服务系统和城市动态治安监控系统建设。2006年,安装电视监控的村庄要达到60个;在沿街门头、单位仓库等部位继续推广红外自动报警系统,力争达到360家;对新建小区,楼寓对讲、防盗门等技防设施安装率必须达到100%。2006年,要完成城区治安动态监控网络建设,城区重要部位或区域、通道等处电视监控覆盖率达到100%;2008年,全面推行安装电子巡更系统,每个巡区电子巡更点不少于20个,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牲畜、农机等简易防盗报警器材,形成适合不同情况的技防体系。同时,积极引进科技人才,组织科技人员开展适合我市公安工作特色的项目开发,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
23、大力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在目前各科室所队公安网联通率达到100%的基础上,2006 年底,全局百名民警拥有联入公安网的计算机比率达到80%以上,让每一个民警都能够从网络上得到信息和服务。全面完善公安信息系统,以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整合各业务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构筑起公安综合信息系统,为实施信息主导警务提供技术平台。2006年,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市公安机关推行网上办案系统,确保走在济宁市前列;尽快建立完善全 “执法办案流程管理及监督考评信息系统”,2006年底实现与济宁市局联网。
四、以苦练基本功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干警队伍的整体素质
24、强化教育培训,重点抓好基层和实战单位的集中训练。认真落实“三个必训”制度,市局组建练兵服务队,指导和帮助一线民警苦练基本功;工作中,把集中强化训练作为苦练基本功的主要形式,确保每名民警每年接受不少于15个工作日的集中强化训练。着重解决警务活动中的技能战术的养成问题,使民警熟练掌握一般警务活动中“防、控、查、抓、带”等基本技能,达到“一要、二增强、六会、五掌握”的基本目标,即:要严格树立依法执行警务的观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警务规范意识,会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会使用警械、会搜身带离、会使用武器、会通信联络、会现场急救,掌握警务战术基础动作、掌握盘查嫌疑人的方法、掌握查控嫌疑车辆的方法、掌握搜索建筑物的方法、掌握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同时,每年从基层一线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民警到上级有关单位进行定向专业培训,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深造机会。
25、积极探索岗位练兵新形式,建立与实战同步的练兵机制。在全体民警中大力推行“战训合一,轮训轮值”的练兵模式,把练兵寓于工作之中,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在集中强化训练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练兵空间,实行“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岗位练兵。坚持以“每日一学,每周一评,每月一考,每季一赛”为内容的“四个一”苦练基本功制度,积极引导全体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26、紧密结合实战,积极开展苦练基本功竞赛。以比思想、比业务、比技能、比作风、比体能为主要内容,精心组织警种和岗位练兵竞赛、所队练兵竞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切实做到以比促练、以练促战。
27、落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民警执法办案能力。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山东省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认证升级考核实施细则》,激励广大民警积极学法用法,强化依法执行警务的观念、警务执法程序意识,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全面建立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将民警执法执勤情况作为其立功受奖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28、以开展“公安信息化应用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增强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能操作培训,强化公安信息在全市公安机关的应用,使95%的民警能够达到会浏览、会录入、会查询、会下载,从局党委成员到每一名在职民警都能熟练使用本业务应用系统开展公安工作,普遍会运用8大资源库和公安综合信息系统为现实斗争服务,熟练掌握网上录入、网上排摸、网上查证、网上串并、网上控嫌、网上控赃、网上缉捕、网上预警等网上作战技术。
五、建立完善有力的领导保障机制,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9、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由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晓平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有关科室所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究基层基础工作,做出阶段性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警种、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并从本单位工作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方法步骤,认真组织实施。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把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纳入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确保基层基础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30、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各警种、各部门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区别对待,因情施策,在坚持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深入查找和梳理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措施。根据各单位实际,市局确定一批示范单位,按照标准更高、进度更快、成效更好的要求,加快步伐,创出经验,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以带动全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步伐,确保我市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始终走在济宁市乃至全省前列。
31、积极为基层减负松绑。坚持和完善局党委成员联系派出所制度,党委成员要将主要精力向基层倾斜,切实加强对派出所工作面对面的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减轻派出所工作的负担和压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市局和局机关科室不该开的会议坚决不开,不该下发的文件坚决不发,确保广大民警的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机关科室要强化服务意识,在加强对派出所业务指导的同时,每个单位分包联系一个派出所,在专项行动、集中整顿、重点工作等方面,靠到派出所与基层民警共同作战。规范检查考核,取消对派出所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活动,坚持对基层派出所综合考评制度,取消业务部门对派出所的单项考核,机关科室一般不得抽调派出所警力帮忙,千方百计地减轻基层的压力和负担,为基层派出所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强力支持。
32、开展“五好基层所队”创建活动。2006年“五好基层所队”(班子建设好、民警素质好、执法执勤好、队伍管理好、警务保障好)要达到50%,2008年达到90%以上。
33、建立基层基础工作奖励制度。济宁市局将从今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市组织评比表彰基层基础建设“5个优胜县市公安局”、“80个优胜基层所队”和“100名基层标兵”,对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扎实,有创新、效果明显的单位和民警,予以表彰奖励。全市公安机关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争先创优竞赛,力争我市公安机关有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受到济宁市和省以上表彰奖励。同时,市局将加大荣誉激励,积极培养推出一批扎根山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在表彰奖励时,济宁市公安局以及邹城市委、市政府以上的荣誉,向基层一线倾斜;市局优秀民警的确定,根据等级化管理考核的结果,对边远山区派出所增加10%的名额,其它派出所增加5%的名额。
34、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改进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关心爱护民警。每年组织民警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健全民警健康档案,定期对民警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适时聘请医务人员,到基层所队进行健康巡诊。认真落实民警年休假制度,保证民警得到必要的休整。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安文体活动,不断加强公安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为激励民警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派出所建功立业,实行经济上补助,政治上关心,各方面从优。根据派出所所在镇街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环境,对派出所民警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具体标准是:城前、田黄、张庄、香城、看庄、石墙、郭里派出所每人每月200元,大束、峄山、峄山风景区派出所民警每人每月100元,因工作岗位变动,其补助应随之取消或调整。按照市委2005年49号文件的精神,在城前、田黄、张庄、香城、大束、峄山、峄山风景区、看庄、石墙、郭里派出所工作的在编正式干警,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公安工作满1年、专科毕业满3年,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明确为科员级别。其他具备干部身份的民警,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优先解决职级待遇。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同等条件的优先提拔任用。在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时,对基层一线民警予以适当加分,具体标准是:城前、田黄、张庄、香城、大束、峄山、峄山风景区、看庄、郭里等边远山区派出所民警加3分,其他派出所、分局和一线基层实战单位民警加1分。
35、严格考核验收。从今年起,市局将进一步把各单位基层基础建设列入等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达标管理、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单位领导、岗位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严格兑现奖惩。
36、大力加强公安宣传。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先进典型,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集中报道全市公安机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成效,报道全市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的提高和进步,引导社会各界和群众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关注。大力加强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增强公安机关与社会各界和群众的互动,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二OO六年四月十日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某公司
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公司党委决定,从2017年起到2019年在全公司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使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按照公司基层党组织分布,划分为市级分公司党组织、县级分公司党支部、区公司党支部三个类别,不同类别有所侧重,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
(二)坚持典型引路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找准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通过公司党委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打造16个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总结和推介宣传示范单位开展标准化建设成功经验,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学习借鉴,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三)坚持自我提升与上级支持相结合。既要鼓励基层党组织立足自身实际,对照标准查摆整改、创争达标,又要牢固树立公司党委和市级分公司党组织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在班子配备、经费保障、政策激励等方面,帮助基层党组织达标升级。
(四)坚持创争达标与推进业务相结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推进日常工作的规范化,以日常工作的成效来检验标准化建设的实效,努力做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促进”。
(五)坚持落实责任与考核监督相结合。实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考核,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考核验收、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形成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确保标准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目标任务
(一)推进组织体系设置标准化。以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为着力点,突出务实、管用、有效,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确保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体制明晰。
(二)推进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以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为着力点,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做到选拔导向鲜明、人员素质优良,班子结构合理、成员责任明确。
(三)推进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为着力点,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党内各项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党员参与率高、教育效果好。
(四)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力点,严格发展党员,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做到党员队伍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纪律严明、作用突出。
(五)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以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机制运行,做到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
(六)推进基本工作保障标准化。以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正常开展为着力点,强化人员力量保障,经费保障,场所保障,做到基层党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能办成事,较好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
(七)推进衡量发挥作用标准化。以围绕促进中心工作为着力点,强化党组织引领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作用,为公司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四、实施步骤
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按照“一年推广打基础、二年深化出成效、三年全面上台阶”的要求,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全公司基层党组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一)开展自查自建(2017年1月-6月)。各党组织要以支部为单位组织所属基层党组织对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广泛开展自查,切实摸清底数,推进完善,形成 “问题、责任、整改、销号”四个清单。
(二)对照标准建设(2017年6月-11月)。公司党委选择16个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作为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重点指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模式,分地域组织观摩学习,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提高。
(三)进行考核验收(2017年12月)。公司党委结合2017党建工作考核,对全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行考核验收。确保示范单位全部达标,全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率不低于60%。
(四)全面提升(2018年1月至12月)。市级分公司党组织每季度检查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情况,公司党委每半年检查各片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情况,对未达标的基层党组
织,列出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尽快达标。确保2018年达标率不低于90%。
(五)深化巩固(2019年1月至12月)。认真总结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取得的经验做法,建立长效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要积极配合,把实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本部门单位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市级分公司党组织要认真调查研究,结合片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目标,有力有序推进实施。
(二)典型带动,注重宣传。各党组织要注重培育、发现、宣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先进典型,注重宣传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为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三)强化督查,严格问责。建立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督察组,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改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的重点内容,作为评先选优的基础条件,对规范化建设不落实,推进成效不佳的党组织及负责人要进行约谈和问责。
第五篇:县委组织部关于贯彻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的调研报告
县委组织部关于贯彻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的调研报告
提纲
一、主要做法
1.是以思想为先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是以组织为核心,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3.是以干部为关键,全面加强基层组工干部队伍建设
4.是以经费为保障,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5.是以城市基层党建为重点,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建设
二、存在问题
1.是“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质量参差不齐
2.是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建设比较薄弱
3.是社区基础保障跟不上城市化步伐
三、对策建议
1.是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再抓实
2.是在村(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上再提升
3.是在社区基础保障上再发力
4.是在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上再规范
正文:
按照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关于深入推进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本人以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主题,和县委组织部有关科室同志组成调研组,深入机关事业单位、镇街、村社区、“两新”组织等进行调研,提出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
《...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县紧扣...年“规范化建设”、...年“组织力提升”主题,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是以思想为先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搭建学…台集中学。成立...个镇街党校,在...个村(社区)设立分校,分批次组织党员每月集中开展...次党课学习。开展特色活动体验学。组织全县党员参加“红色记忆、穿越...”活动,到县党建馆、东江纵队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基地打卡学习...万多人次。发放学习资料个人学。给全县党员发放...等学习资料...万多册。
2.是以组织为核心,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优化党组织设置。升格设立...个村(社区)党委、...个村(社区)党总支,新建...个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个“两新”组织党支部,结合机构改革撤销...个并新设...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优化调整...个机关事业单位和...个国有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设立县委教工委统筹全县教育行业党建工作。强化党组织领导。出台《关于深化“强村固组”工程充分发挥村组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实施意见》《农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小微权力清单》,探索实施《农村重大事项“...+...”全程纪实工作法》,以制度形式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整顿“六对接六查找”确定的...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主题教育期间集中排查整顿...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3.是以干部为关键,全面加强基层组工干部队伍建设
配强党务领导干部。为...个乡镇(街道)、...个县直机关党委配强专职抓党建的副书记,提拔...名优秀乡镇年轻干部担任乡镇组织委员。提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待遇。面向全县村(社区)党组
织书记招聘...名事业编制人员,从...年起设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绩效奖励金。补选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储备干部。利用省市核定村干部财政补贴职数补选...名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名村(社区)“两委”储备干部,实现...%的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不少于村(居)委会委员。
4.是以经费为保障,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加大县管党费支持力度。拨付...万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修缮党小组活动场所和党员活动室等。加大县级财政支持力度。每村每年安排...万元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给...多名...岁以上老党员每月发放...元关怀补贴。提高工作补贴标准。将村(居)民小组长工作补贴提高至每月...元,进一步提高“两新”组织专兼职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补贴标准。
5.是以城市基层党建为重点,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建设
探索实施“红色领航”工程,推动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开局。构建“红色纽带”。建立县、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和“党工+社工+义工”联动体系,实行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和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打造“红色引擎”。把党支部建在居民小区,在商贸城、产业园建立区域性园区党组织,在园洲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成立行业党组织。建设“红色阵地”。建成...个县级、...个街道级、...个园区、...个社区级和...个新兴领域的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党群服务中心矩阵。开展“红色服务”。搭建“党建榕平台”“党建项目认
领平台”,统筹辖区各领域党组织服务资源和群众需求,实现“群众点菜,党来买单”。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是“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不严不实,形式内容单一,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和次数开展,台账管理不够规范完善。
2.是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建设比较薄弱
一些村(居)民小组党支部运作不够顺畅有序,规范化建设水平较低,支委会建设、发展党员工作、办公场所建设等有待加强。
3.是社区基础保障跟不上城市化步伐
社区基础保障较为薄弱,服务超负荷,办公用房不达标,与管理需求不能完全匹配。
三、对策建议
对发现的主要问题,瞄准“病灶”,因情施策,下苦功夫、实功夫、细功夫予以解决。
1.是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再抓实
推动全县党员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组织各级党委举办一次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编印一本主题教育应知应会“口袋书”,党员领导干部讲一堂专题党课,基层党组织举办一场读书交流会,开展一次主题组织生活会,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推行党员分类管理、星级评定管理模式。制定全县实施指导意见,提高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发“智慧党务”管理平台。开发符合...县实际,包含“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的“智慧党务”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抓实党建基础工作。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既要指导单位党组织开展好党内组织生活,又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与好“三会一课”等。
2.是在村(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上再提升
坚持对照“组织力提升”要求查漏补缺。公开招聘一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按照镇村干部“大储备”工作部署,公开招聘...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招聘一批乡镇(街道)党建指导员、党建联络员、村“两委”班子和村(居)民小组长储备人选。集中整顿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由县领导联村、乡镇领导包村、县直单位派出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配强工作队伍集中整顿...个软弱涣散问题的村级党组织。发展壮大一批试点村集体经济。每年挑选一定数量经济基础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的村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由各级财政配套补助...万元投资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每年奖励一批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定《...县村(社区)党组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对...个评为优秀和...个评为良好的村(社区)党组织分别放发...万元和...万元绩效奖励金。
3.是在社区基础保障上再发力
按照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保障。优化社区设置。对全县...个常住人口超过...户的社区行政管辖区划进行优化调整,增设社区居民委员会。提高绩效奖励标准。按照村党组织书记绩效奖励标准发放社区党组织书记绩效奖励金。建设职业化党建工作队伍。落实省市文件精神,公开招聘一批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各级各类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着力解决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困境。通过调剂、置换、购买、租赁等多渠道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问题。
4.是在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上再规范
坚持从实际出发,高起点谋划。提高党员村(居)民小组长比例。每年拿出一部分指标从现任非党员的优秀村(居)民小组长中发展党员。提高支委委员兼任村(居)民小组长比例。选拔一批村(居)民小组长储备人选,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推动当选支委委员并兼任村(居)民小组长。提升支委委员党务工作水平。用好乡镇(街道)党校和村(社区)分校,对村(居)民小组支委委员开展党务工作知识专题培训。加强村(居)小组党支部基础保障。指导乡镇(街道)为村(居)民小组党支部配备办公室、组织生活室等,保障阵地。专项整治违规发展党员问题。组织各党(工)委采取自我排查、交叉检查的形式排查整治“带病入党”、弄虚作假、“人情党员”等违规发展党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