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湖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大全)
博湖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博湖县位于天山南麓,以境内的大漠平湖-----博斯腾湖而得名,总面积3808.6平方公里,全县辖5乡2镇,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县,有蒙、维、回、汉等18个民族,其中:汉族37800人、蒙古族4125人、维吾尔族8367人、回族5807人,其他民族430人。5.7万多各族人民在湖滨这块风水宝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融合文化,培育出鲜艳的民族团结奇葩。
自1982以来,特别是1990年博湖县被自治州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之后,全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开创了博湖民族团结工作的新局面,谱写了博湖民族团结奋斗历史的新篇章。各族人民模范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出现了新的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如:国家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县粮食局、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小那斯儿等,2005年,博湖县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这种好形势是各族干部、群众不断提高对民族团结和党的民族政策重要性的认识,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艰苦努力、勤奋工作得来的。
一、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20多年来,博湖县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因而全县各级党组织都很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县上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主任,由10多人组成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多年来,书记虽换了多任,但这项工作却延续不断。与此同时,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切实把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对民族团结工作的领导。在每年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他们坚持以月促年做到了“三抓”一是抓规划,订制度、订措施;二是抓落实,检查督促;三抓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他们认为,要搞好全县的民族团结首先是县委要抓,二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搞好民族团结,这是搞好全县民族团结的关键,因此县委“一班人”是从自身做起,坚持两月学习一次马克思主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经常检查县委班子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1982年以来,他们坚持每年举办一轮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政策和理论培训班,通过县党校这个阵地组织县直机关支部委员和副科以上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带头宣讲,教育各族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党的民放政策,带头搞好民族团结。重视关心和照顾爱国***人士生活,县委、政府在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安排县级领导看望和慰问***人士,全县每年为30名***人士发放生活补助费十多万元。着力支持少数民族团结教育,卫生、文化和经济发展,加大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先后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19个,向上级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178万元,少数民族教育、卫生、文化和经济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各族领导对民族团结工作做到了有部署、有检查、有表彰、并能以身作则、带头搞好民族团结。1995年12月,原县委书记张博到查乡敦村慰问“三老人员”了解到该村一位名叫玉素甫的维吾尔族青年,才17岁,由于父母双亡,留下兄弟姐妹5个,小的只有5岁,看着5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他心里很难受,从此每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50元钱,定期送到孩子手里,逢年过节还给孩子送去衣物,从不间断,在张书记的影响下,村里很多群众都向玉素甫家伸出了援助的手,帮助及时播种、收割,提高种植技术,使这一家孩子摆脱了困境。现在老大已经结婚,其他4个孩子都在继续上学,提起张博,孩子们总是含着眼泪说:“他就象我们的大大(父亲),对我们太好了”。现任县委书记濮玉东同志上任伊始即在工作中十分尊重民族领导干部,重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积极性,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了县委“一班人”的团结。县长艾仁恰拉同志,带头学习双语,虚心听取汉族领导干部的意见,遇事共同商量,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县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那永刚同志多年来自觉把民族团结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处处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对少数民族纪检干部从工作上大力帮助、生活上关怀备至,受到各族干部的好评。在县委“一班人”的带动下,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各民族领导干部之间做到了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为他们巩固和发展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作出了贡献。
二、坚持年年抓五月,五月促全年,把民族团结的集中教育同经常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多年来,他们结合本县实际,既坚持经常性的民族团结教育,抓好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又突出重点,抓好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年年抓五月,五月促全年。在日常教育中,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经常组织各族干部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政策,几年来,他们共举办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班40多期,培训学习骨干2000多人次。二是坚持把各族领导干部,党团员和青少年作为教育重点,教育广大党团员特别是各族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做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模范,在党团组织生活和党课、团课教育中,都把民族团结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同时,注重从幼儿园、小学、中学抓起,使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民族团结的思想,为此,近年来,他们先后投入1200万元完成19所民汉合校,占中小学校的70%,新建校舍27800多平方米,新添置课桌凳3000多套,投入255万元购置了实验教学仪器、器材、计算机设备和体音美教学器材,为博湖县民族团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坚持因人施教,对党团员干部和职工、侧重组织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政策。从理论上政策上提高思想认识;对文化水平低的农民、街道居民和中小学生,侧重向他们宣传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引导他们从历史经验和切身体会中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对石油工人及从外地来博湖县经商旅游、建筑务工人员和其他流动人员,则首先向他们介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使其入乡知俗,入乡尊俗,四是坚持运用各种形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几年来,他们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大造民族团结的舆论和声势,召开各种动员会,报告会,座谈会12000多次;办板报、墙报、图片展310多期,出动宣传车辆30多次;广播电视宣传1100多篇,举行民族团结文艺演出19次,全县各乡镇共举办各类民族团结运动会,叼羊赛、摔跤赛等160场次,与此同时,还在农村学校,工厂、居委会小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提倡不同民族的农民学生、工人、街道居民之间广结民族团结的“对子”,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感情,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县这个荣誉称号打下了坚实的群众思想基础。五是以五月促全年,坚持抓好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博湖县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运动会年年举办,已连续坚持举办了20年今年已是第二十一届了,每年五月中旬举行,届时由各乡镇党委、县委各党委组队参赛,几千人荟集一地,盛况空前,整个活动融民族体育运动竞技和趣味游戏于一体,突出寓教于乐和联谊交流的主题。要求各单位要有新要求、新内容、新形式、新措施,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并以此带动全年,把全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目前,全县“三个离不开”思想已深入人心;有董仲书、张成功老师相继背残疾儿童上学的故事,回族老汉车万恒无私收养汉族孤儿的佳话、更有那蒙族牧民那木切致富不忘乡亲无偿扶贫、民族团结热心人阿里木数年如一日助人为乐的事迹广为传颂。人人大做民族团结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层出不穷; 98年2月22日上午,县二中12岁女学生张思思与几个同学在开都河冰面上玩耍不慎掉入冰窟隆,眼见将被湍急的河水卷入冰层之中,就在这危急时刻,正在对岸放羊的维吾尔族青年艾山江听到呼救声后,冒着薄冰塌陷的危险飞速从冰面跑来,爬在冰沿上,抓住小思思的手,一点点向外移动,终于将张思思从死亡线上拉了上来。99年2月13日,冬雪初霁,查乡敦村八组8岁儿童顾俊在开都河西支玩耍时不慎落水,查乡卫生院维吾尔族医生吐逊大夫路过这里,见河中随流飘浮一个儿童,于是脱下大衣,顶着冰冷剌骨的河水,涉水从河中救出奄奄一息的小顾俊,而后采取人工呼吸使其恢复心脏起博。用大衣小心地裹了他,怀抱着小顾俊回到自己家,精心呵护照顾了两天,直到他完全康复,才按小顾俊口语找到他的家里,正为娃娃失踪四处寻找儿子的小顾俊父母喜出望外,千恩万谢,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写着“舍已救人,亲如兄弟”;从此吐大夫又多了一个干儿子。九九年六月的一天,乌兰乡牧业村村民巴图玛拉雇人去三道河南劳动,本村村民新开也顺路乘船过河回家,当铁壳船行到河中心时,不慎翻船,本着求生的欲望,新开拼命向对岸游去,但当他听到身后的呼救声后,他又奋不顾身地投入急流,救回两个汉族妇女;这时他已是全身无力,正想躺在岸边喘口气时,有人喊了声:“代丽还在水里,她是孕妇”,他向河里望去,代丽已被急流冲出30多米,时而浮现;新开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要紧,这可是两条人命,他扎入洪水急流,拼命向代丽游去,并将代丽一把抓住,但不省人事的代丽却抓住新开的手脚死死不放,这使两个人都会有生命危险,这时不容他想的太多,救人要紧,新开又一个猛子扎进深水将代丽托出水面,而代丽的手象一把钳子似的抓住新开的衣服,别无选择的新开,吃力地一点点向岸边游去,代丽同志得救了,新开同志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受到基层党组织和各族群众的高度赞扬。
博斯腾湖水位的上涨,储蓄着18.33亿立方米水源,有力地保障了塔河治理输水,有效的拯救了塔河的生态,同时,也滋润和养育着塔河流域2000多万亩良田和800多万各族人民,为南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博湖人民却付出了很大牺牲,特别是1999年、2001年水位上升,导致环湖洪水肆虐,博湖连年受灾,使博湖本来富裕的农牧民逐步返贫,据不完全统计,98年全县贫困户只有43户176人,到2002年,全县农牧民返贫户已达878户3245人,其中少数民族195户计684人。近几年来,由于连年遭受洪灾的侵袭,导致全县1286户农牧民受灾,沿湖五乡四个渔场部分农牧民耕地、草场、房屋被淹,失去了生活来源。特别是蒙、维、回等少数民族,因民族生活习惯和便于放牧等因素,大多集中聚居在湖滨地带,受灾人口众多,受灾程度严重,为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住房、医疗等困难,博湖县三次从自治区调运帐篷260顶,优先发放给少数民族受灾群众,投资30多万元搭建灾民临时住房76间,主要用于受灾重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基本解决了他们临时住房困难。为彻底解决受灾农牧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同志的住房困难,博湖县在本布图镇、才坎诺尔乡、乌兰乡建立了灾民安置点4处,帮助124户灾民建房378间。其中少数民族占70%。共发放救灾面粉670吨,发放救灾衣被30万件,发放救灾款584万元,解决医疗救助资金36万元,积极动员各族群众献爱心捐款60万元,基本解决了群众的生活、住房、医疗等困难。2001年2月,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顺利完成了且末153户、普惠135户灾民的异地安置工作。但搬出去的灾民又因种种原因陆续返回,导致灾民搬迁安置工作成为困扰博湖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县委、县人民政府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和优越的地理、自然资源,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通过项目建设,对贫困户进行搬迁安置。几年来在博湖县本地区共解决了124户受灾农牧民的住房问题,县委、县人民政府为彻底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在博斯腾湖乡结合5000亩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安置了73户262名灾民,每户划拨宅基地1.5亩,每人划拨耕地7亩,并组织全县机关干部帮助他们种植红枣、葡萄和防护林带等,为使灾民在入冬之前搬进新居,县委、县人民政府千方百计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根据搬迁灾民的实际情况,每户灾民民政上解决建房补助金36.5万元,已拨付到位,但建房资金仍有缺口,为了妥善解决灾民的住房问题,使灾民早日有房住,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全社会各界人士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传统美德,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踊跃捐款。全县有84个单位、社会各界人士1649人共捐款28.9006万元,巴州七星建工集团双雄公司响应博湖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灾民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在每户40平米的基础上,慷慨解囊,给每户灾民住户增加20平米,由原砖木结构增设钢筋圈梁和钢筋构造柱的抗震结构,仅此一项,便无偿投入40多万元;并在住房结构、使用功能和布局上更加合理,使73户博湖灾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多年来,博湖县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问题,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宣传教育和利益引导的方式,广大的农牧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了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创造条件,自发组织外出参与工程建设,利用冬闲时间,大量地采割芦苇、毛腊,编织蒲草帘子,增加收入,贴补家用。才乡赛村全部受灾被淹,作为蒙古族民族聚居村,为保持该村民族生活习惯,促进民族的进步繁荣,博湖县对该村48户农牧民实施了整体搬迁,为48户农牧民统一建房每户3间,并解决了供电问题,划拔每户耕地2亩、草场亩,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住房等困难。蒙古族牧民党再流着热泪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要让儿子和孙子们记住社会主义大家庭好!各民族大团结好!”。与此同时,博湖县也非常关心少数民族困难户和五保户的生活、医疗、住房等困难,不断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对持有“老年证”的,在县域内可免费乘坐公交车;积极改善乡村敬老院的生活环境条件,博湖县查乡、塔乡敬老院,维吾尔族、回族五保老人多,为照顾好他们的生活,专门请了少数民族厨师和服务员,使他们吃上了可口的饭菜,同时为他们配备了电视机,使他们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享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针对查乡、塔乡敬老院建院早、年久失修,为使五保老人住上放心房,博湖县筹集资金20万元,对两个乡敬老院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敬老院下铺地板砖、上吊天花板,老人睡得是席梦思床,坐的是沙发,浴池、医疗室、娱乐室一应俱全。维吾尔族老人买合木提激动地泪流满面,抖颤着双手,哆嗦着嘴唇说道:“我老汉这辈子终于享福了,如今换掉了踏踏咪,睡上了席梦思,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2001年,乌兰乡乌图阿热勒村村民才茨高娃身患,身患巨大子宫肌瘤,丈夫因车祸身亡,孩子年幼,无钱医治,面临生命危险,县妇联得知情况后,发出倡议,为才茨高娃捐款治病达7000余元,县医院专门派出两名副院长和主治医生接才茨高娃入院,并为她成功做了手术,减免了费用。临出院,县妇联又给予了650元的营养费。本布图镇新布呼村特困户维吾尔族农民肉孜,一家三口,老两口都是残疾,女儿年幼,生活困难,住在两间五十年代建的土坯房内,房顶露天,墙壁倾斜裂缝已成危房,乡政府出资2.5万元为其盖上了新房,圆了肉孜老俩口多年建房的梦想。
博湖县是一个各民族杂居的地方,18个民族和睦相处,学互帮,各民族融合发展,共息共荣,农忙季节邻里乡亲不分民族,团结协作,走小集体大合作之路,你的西红柿红了,大家一起帮忙采摘,他的麦子熟了,你也要帮忙收割。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彼此都淡化了民族成份,建立起水乳交融的感情。各民族相互通婚联姻的例子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县已有23对男女不同民族喜结连理。查乡敦村原党支部书记那斯尔·托乎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妻子是汉族,在一大队教书,膝下有三个可爱的儿女,自己有小汽车和成群的牛羊,资产在四十万以上,家庭更加幸福,可算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小家庭,但他富了小家不忘大家,带领全村557户农牧民闯上了脱贫路,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遍地民族团结之花。敦村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黑土地、土块房、吾码斯、玉米糊、包谷馕,四季不见农田忙,日头晒得懒洋洋,下完‘卡德’上寺堂(清真寺)”,这是敦都布村多年前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个不算偏远的民族村,背靠县城,97年全村的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他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一头扎到群众当中引导农民以红色产业为“龙头”,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蕃茄种植,面对重重阻力,他从自家拿出3200元统一购种子、化肥、地膜,在三五组进行工业蕃茄模式栽培示范,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团员50余人,起早贪黑,精心管理。当年敦都布呼村三五组推广工业蕃茄1500余亩。到了年底群众做梦也没有想到,西红柿真圆了群众脱贫梦,三组、五组户均增收1.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540多元,全组有34户盖上了新砖房,17户农民购买了四轮拖拉机。村民真正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第二年,全村工业蕃茄发展到600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600多元增加到2216元。“红玛瑙”给敦都布呼村打开了致富之门,同时也开启了一扇智慧之窗。他带领全村村民种大棚、种西瓜、搞牛羊育肥,在全县率先引进了产羔率较高的小尾寒羊,发展了火鸡养殖、搞起了农产品深加工,使村里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到目前全村牛羊育肥户100余户,大棚60余户,奶牛养殖户42户,火鸡养殖户100余户,全村人均副业收入达到400多元。2001年4月份,特大暴风加寒流袭来,地膜被扯得乱七八糟,村里100多亩拱棚被毁,2000余亩西红柿受灾严重。为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抗灾自救,致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他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组织村民争分夺秒地补种,一棵苗一棵苗的落实,一株一株的浇水,直到全部补种完毕,这一年,平均亩产达7.5吨,群众激动地说:“还是人比“胡达”老道,这多亏了那书记,跟他走没错”。他把一个人均收入不到1500元的村带上了人均收入2600元的致富路。
三、认真贯彻党的统战、民族和***政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在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政策过程中,博湖县坚持把其作为加强民族团结重要保证来认识,主要抓了这样四个方面:
第二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心得体会
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际并把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为少数民族办实事、解难事上来,加强团建工作,不断提升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青年干部,我牢记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我要争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民创工作学习。当今的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永无止境,更好地完成服务工作,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为此,应努力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同时,更得加强业务学习,结合业务,努力扩大知识面,搞好知识积累,更好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抓好学习提高是这个“第一任务”。要持之以恒,忌虎头蛇尾;要求真务实,忌蜻蜓点水;要学以致用,忌纸上谈兵。要紧扣中心、围绕大局,学好上级政策,深刻理解把握,提升思想观念。要结合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增强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要学用结合,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到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确保效益的最大化。
2、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人身格言,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中,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时想到人民,处处为人民办实事,这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服务。
做好民创工作是一项艰巨性与长期性并存的系统工作,只要我们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以坚强的党性原则、高尚的人格力量、扎实的苦干精神、一流的工作业绩,切实履行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就能不断取得新胜利。
第三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事迹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事迹
——
xx县xx镇党委书记
xxx xxx,男,汉族,中共党员,xx县xxx镇党委书记。作为一镇的党委书记,xxx同志深知肩上的责任。xxx镇是一个多民族镇,这里住着汉族、回族、土族等好几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作为镇党委书记的他,始终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在xxx镇任党委书记的六年时间里,他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起经过多方争取,组织实施了牙尔山、张家湾等五村的自来水工程、焦土等10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上下藏小学新建工程、山石庄小学新建工程、镇文化站、司法所办公楼、计生办公楼、xxx灌区中低产田改造等众多工程项目,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2008年经过多方争取,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xx千头肉牛育肥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土地征用、棚圈搭建等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将改变这一地区的产业链条,极大的促进民族地区特色养殖业和牛羊育肥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xxx镇是一个农业镇,又是严重缺水、易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民族乡镇,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科田,使农牧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xxx同志担任镇党委书记的第一个设想。为了尽快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他甘当小学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捧起了厚厚的农业技术书籍,不懂的就向农业技术员请教,他硬是靠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使自己由一个农业技术的门外汉成为一个标准技术员。在工作中他发现,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观念较落后,在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难度较大,他就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走村窜户,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班子成员的不懈努力,群众终于接受了推广的各类种植先进技术,2008年完成双垄全膜玉米种植2600亩,地膜洋芋1000亩,杂交油菜10000亩,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使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xxx同志明白,在工业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仅靠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不够的,很难实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他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奔走协调,争取以向新疆输送季节性拾棉工、向内地企业成建制输出毕业返乡青年、鼓励群众发展餐饮业,向省内外的厂矿企业输送民工、培育劳务经济人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努力发展劳务产业,增加收入。2008年全镇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52%,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xxx认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促使全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达到共同富裕的可行办法。随着农村奔小康进程的加快,部分少数民族农牧民因缺乏劳动力或未成年子女诸多因素,从致富奔小康的队伍中掉队,为使这部分人尽快脱贫致富,他采取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劳动扶贫、建房扶贫、实物扶贫等措施,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xxx镇回族群众较多,清真寺院有36座,许多矛盾出在寺院之间信教群众的相互争夺,这一矛盾也成为维护全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因此,xxx同志,结合在全镇开展的寺院社会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寺院和信教群众之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清真寺阿訇和信教群众,认真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了《宪法》、《民族区域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干部执行民族宗教政策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了“四种意识”,努力做到了“四个维护”,形成了全镇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和睦、友好互助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2015.06民族团结工作纪实
各族人民携手同心 民族团结花开正艳
——布尔津县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纪实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西北部,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全县辖4乡2镇,61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面积10540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人,由哈、汉、回、蒙、维等21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57.5%、汉族占30%、其他民族占12.5%。多年来,布尔津县高举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持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谱写了各民族团结奋斗、维护稳定、和谐发展的新篇章。相继涌现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31个、模范个人556名,地区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51个、模范个人68名,其中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个、模范个人8名,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名。
高位推动,引导全民参与
创建以来,县委、政府坚持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载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计划,纳入党政领导考核指标,纳入文明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双拥创建、五好党支部评选、美丽乡村党支部建设等重要指标,民族团结工作占到乡(镇)、部门(单位)绩效考核总成绩的6%—8%。同时,坚持做到“七个结合”,即与作风建设相结合、与平安创建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1 —
与“访惠聚”工作相结合、与军民共建相结合、与宗教和谐相结合、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相结合。为稳步推进创建工作,县委研究制定下发《布尔津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实施意见》及任务分解方案等,结合县情实际,确定了10项重点工作和30项具体活动及10大重点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立乡(镇)和10个重点牵头部门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职责,分行业系统召开动员会。通过召开民族团结行业推进会,将餐饮服务、文化娱乐、药店诊所等个体商铺纳入此次创建工作范围,形成了民族团结创建进乡镇、进村(社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部队、进商铺的“八进”共建格局。在创建工作中,“访惠聚”工作组通过进村、进社区,帮助乡镇把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做实、做出成效;县组织、人社、教育等部门等认真落实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技能培训力度;统战、民宗部门深化“三非”整治工作,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五好宗教场所”、“五好宗教人士”、优秀平安寺院以及“和谐寺观教堂”评选结合起来,推动民族宗教事业和谐发展。全县各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的观念,努力使创建过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成为推动本区域、本部门、本行业工作的过程,成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过程。
注重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培育阵地造声势,按照“乡镇有基地,村村有阵地,行行有展 — 2 —
示”的标准,积极敦促,分别建立“八进”各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展厅等,将白山布广场打造成为县民族团结主题广场,成为长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阵地,各乡镇(村、社区)通过在主要街道、居住小区、楼栋院落、田间地头、人员集中集散地等通过制作文化墙、文化长廊,各类永久性宣传牌、宣传标语、展览展示牌等进行全天候“滚动式”宣传,先后精心打造了“民族团结故事一条街”、“哈萨克族谚语一条街”、“56个民族故事一条街”等特色街道,努力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造势。广泛宣传促知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布尔津零距离”微信等平台“立体效应”,利用标语、横幅、展板等做“平面包装”,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LED屏、出租车停靠电子栏等加强民族团结“流动造势”,同时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组织活动促参与,以“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迹挖掘、民族团结大家讲、民族团结图片征集、双语同唱民族团结之歌”四项专题活动做“串烧”,全县上下积极开展“学双语、用双语”、各民族“结亲结对”等各类活动,做到活动全覆盖。同时,组建特色阿肯宣传队,在农牧民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通过社会的发展进步、身边的提升变化引导教育农牧民饮水思源,感恩共产党,增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强化民族团结的自觉意识;在宗教人士中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教职人员带头抵制宗教极端、带头讲解党的惠民政策、带头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不断推进宗教世俗化进
程;通过工青妇各类群团组织的系统活动,引导各族各界树立现代观念,明辨是非、强化法制理念,远离宗教极端思想毒害。
拓展载体,丰富共创内涵
不断深化“五个一·五个好”融情系列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大团结·共圆中国梦”乡(镇)文化艺术节、“暖心八送”、“同跳民族舞”、“同唱双语歌”、“民族团结大讲堂”、“红丝带行动”和“我有一个民族团结好亲戚”等活动,通过点滴融情,凝聚民族团结强大正能量。开展“民族团结角落生花”活动,制定下发了《布尔津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角落生花”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八进细胞创建工程,不断延伸创建触角,目前全县共创建“八进”示范点43个,推荐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67个,模范个人194个,创建以来有20个单位通过地区复验,11个部门(单位)获得地区级进步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县博物馆被评为地区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暖心行动”,全县各级党政干部通过“民汉结对”、“结亲交友”等方式,与各族群众互通有无、相互帮扶,重点针对城乡困难群众,开展常态化的帮扶救助、促进就业、打扫积雪、清运垃圾等“接地气、入民心”的“送温暖”工程。开展“民族团结文化融情”活动,制定出台《关于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方案》,策划开展“微影身边人·出彩布尔津”微电影拍摄、“点赞布尔津”等十五项文化系列活动,设立“布尔津文艺奖”鼓励群众参与文艺创作,淡化宗教氛围,今年以来共举办乡村文化活动130余场次,组织开展下基层公益演出 — 4 —
25场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50场次。开展“民族团结知识普及”活动,各系统、各行业结合工作和业务实际,采取宣讲、竞赛、培训、夜学等形式进村入户,积极开展“接地气”的民族团结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在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双语学习和培训,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开展“全民学双语”活动,乡(镇)、村、社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实现全覆盖,乡(镇)党政正职双语合格率100%。开展“民族团结微行动聚能量”活动,通过征集“小照片”传承民族团结“接力棒”,通过“小故事”讲述民族团结“点滴情”,用“小歌曲”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通过组织各类微小行动,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
典型引领,促进深化提升
坚持以模范为带动、示范为引领,严格落实县领导联系乡(镇)制度,选树培育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扎实的乡(镇)、村(社区)、单位、学校、企业、部队、宗教活动场所,指导各基层党(工)委分别确定示范点,以点带面,引领创建活动在基层深入开展。突出抓好创建成果转化运用,强化引领示范,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方式,及时将行之有效的创建经验、举措、办法从示范点向整体推进。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先进典型的作用,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榜样”团结模范事迹报告会,对自治区、地区、县级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广泛宣传,编写完成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典型事迹集锦,积极开展“最美民族团结带头人”“和谐楼栋”、“团结邻里”、“示范村(社区)”、“模范商铺”等模范
典型选树等活动,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形成维护民族团结自觉自发意识。去年,全县隆重召开了第十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对40个单位(集体)、20个模范家庭、80个模范个人和3个民族团结事业特殊贡献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其中有7个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受到地区表彰,杜来提乡第三小学达尔汗·哈那提同学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好少年”荣誉称号,全地区仅1人,“13个孩子的好爸爸”公安系统干警努尔顿·吐鲁生成为中国“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提名,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他们都为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和谐发展,共享改革成果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加快美丽和谐幸福布尔津建设。切实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转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来,全县各级党政“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明显增强。突出特色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清洁能源、旅游文化”三大生态产业,立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先后建成自治区首批“富民兴牧”水利工程之一的也拉曼水库,完成也拉曼、喀克两大灌区开发,连续九年出台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连续两年投入4.15亿元大兴水利建设,以优质肉牛、肉羊为重点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4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62家,以汇源集团、润丰公司为龙头的“农字号”企业达到17家;立足丰富的风水能资源,先后开工建设风水电项目14个,风水电装机规模达到61万千瓦,年底装机规模将突破百万千瓦;立足区位优势、生态资源,先后引资实施冲 — 6 —
乎尔生态养生小镇、也拉曼开发区、阿贡盖提哈萨克民俗风情园、俄罗斯风情商业街和河堤夜市整体改造等一批旅游项目,逐步打造成为阿勒泰地区乃至新疆的靓丽名片,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统筹城乡发展,美丽家园建设深入推进,大力实施保水增绿,森林覆盖率达到36.98%,高出全国15.35个百分点,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牲畜自然放养量较2011年减少30%,全面开展生态创建,布尔津县成功列入自治区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试点示范区,实现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定位,年均投融资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空气清新、卫生整洁、环境舒适,受到广大游客和城镇居民的普遍赞誉;全力推进美丽乡村试点村镇建设,乡村道路、安全饮水、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和绿化美化等一大批基础建设工程陆续实施,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坚持民生优先,城乡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2年以来民生工程支出累计达到29亿元,占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以上。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保障性住房1828 套、安居富民工程3320套、定居兴牧工程1545套;教育教学条件持续改善,城东教育园区和冲乎尔教育园区建成投入使用,统筹配备教师和后勤保障力量,办学条件实现质的飞跃;促进就业工作富有成效,累计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落实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极大地活跃了乡村
舞台,精彩的乡土节目被万次“点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农保续保率、参保率均达到100%,新农合人均政策围内补偿比达到74.4%,重大疾病实际补偿比达到82%,创新实施《村级组织服务民生二十条规定》,惠及全县所有农牧民家庭。
卓有成效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力推动了布尔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县呈现出社会安定和谐、经济快速发展、边防安全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布尔津县先后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数字城管试点县和自治区文明县、自治区优秀平安县,荣获中华宝钢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地区、自治区、国家三级民族团结模范县和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正是有了民族团结,布尔津的发展才有了保障,社会才更加稳定;正是有了民族团结,布尔津的经济才有了腾飞的翅膀,人民生活才更加幸福;正是有了民族团结,布尔津的未来才会更加辉煌。
第五篇: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团结 和谐共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我校举行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活动期间,各班级积极参与,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搜索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认真排版、设计版面,精心绘画、书写。一块块生动形象、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的黑板报展现在师生面前。其内容涉及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亦有对弘扬民族团结发表感想或评论。这些形象生动的文字和图片都反映了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的认识和顿悟。
通过这次活动,全校师生深刻了解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丰富内容,感受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树立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准备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