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5篇]

时间:2019-05-13 06:0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

第一篇: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

【发布单位】大连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文号】大连市人大会常委公告第六号

【发布日期】2012-10-15 【生效日期】2013-01-01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人大网

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保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具体工作由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乡(镇)、街道的残疾人保障工作。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残疾人保障工作。

第四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残疾人事业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

第五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逐步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第六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保证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与需求相适应,并将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第七条 残疾人联合会应当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指定医疗机构为残疾人进行残疾类别和等级鉴定,经鉴定符合残疾标准的,由区(市)县残疾人联合会免费核发残疾人证。

第八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完善产前检查制度,预防残疾的发生。建立健全残疾人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残疾人状况的统计、调查和分析。

第九条 市及区(市)县应当建立社区、康复机构、残疾人家庭相结合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

第十条 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由市及区(市)县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第十一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残疾人联合会建立残疾人教育工作联系制度,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残疾人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应当采取措施解决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在校期间的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费用。

第十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应当优先帮助全日制本、专科在读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鼓励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第十四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不低于本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百分之一点七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招录工作人员时可以单列一定数量的岗位,依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程序定向招录符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所在区(市)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按其差额人数和该地区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五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

第十六条 政府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给予政策扶持。对优秀残疾人创业者、优秀社会福利企业由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盲人开办保健按摩服务机构,其水费、煤气费、取暖费等按照居民用户价格收取,其中属于承租公有住房的,其房租按照原使用用途收取。

第十八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

农村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优先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和惠农政策。实施小城镇建设、异地扶贫搬迁等,应当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

第十九条 残疾人参加省级以上或者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文体活动,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参加训练、排练、比赛或者演出期间,学生保留学籍,职工视为提供正常劳动,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

政府和有关部门优先解决优秀残疾人文体人才的就学、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

第二十条 市及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残疾人比较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逐步建立和改造残疾人活动场所。

第二十一条 政府和社会力量兴办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当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和其他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

对符合市政府有关部门规定条件的居家安养残疾人,可以发放一定数额的居家看护补助。

第二十二条 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残疾人供养、托养相关的不动产信托制度。

第二十三条 建立由公安、司法行政、民政、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组成的残疾人服务工作联系制度,协调解决残疾人在法律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第二十四条 残疾人持残疾人证除享受国家、省规定的优惠或者照顾外,还可以享受优先就医、免费使用公共卫生间、免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委托保管费,以及市或者区(市)县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优惠或者照顾。

第二十五条 残疾人持残疾人证享有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待遇,并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

第二十六条 建设部门应当会同规划主管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等编制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有关部门和产权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建设和管理、维护。对违法占用以及损坏、废弃或者闲置无障碍设施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保证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第二十七条 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便利。

本法规实施前公布的法规有关犬类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规定与本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法规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八条 城市保障性住房应当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并照顾残疾人家庭的特殊需求。

农村危房改造应当优先安排残疾人家庭,并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第二十九条 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驾驶汽车创造条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与残疾人专用汽车有关的保险业务。公共停车场应当设置方便残疾人的专用停车位,并优先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第三十条 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依法向有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未依法处理的,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应当督促其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又拒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由财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由财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本规定规定的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 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区域内的残疾人保障工作。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5年6月28日大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28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的《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

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

(2012年8月24日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通过2012年9月27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保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具体工作由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乡(镇)、街道的残疾人保障工作。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残疾人保障工作。第四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残疾人事业经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

第五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逐步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第六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保证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与需求相适应,并将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第七条残疾人联合会应当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指定医疗机构为残疾人进行残疾类别和等级鉴定,经鉴定符合残疾标准的,由区(市)县残疾人联合会免费核发残疾人证。

第八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完善产前检查制度,预防残疾的发生。建立健全残疾人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残疾人状况的统计、调查和分析。

第九条市及区(市)县应当建立社区、康复机构、残疾人家庭相结合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

第十条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由市及区(市)县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第十一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残疾人联合会建立残疾人教育工作联系制度,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残疾人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应当采取措施解决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

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在校期间的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费用。第十三条普通高等学校应当优先帮助全日制本、专科在读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鼓励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第十四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不低于本单位上在职职工总数百分之一点七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招录工作人员时可以单列一定数量的岗位,依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程序定向招录符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所在区(市)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按其差额人数和该地区上一职工平均工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五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第十六条政府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给予政策扶持。

对优秀残疾人创业者、优秀社会福利企业由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第十七条盲人开办保健按摩服务机构,其水费、煤气费、取暖费等按照居民用户价格收取,其中属于承租公有住房的,其房租按照原使用用途收取。

第十八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

农村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优先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和惠农政策。实施小城镇建设、异地扶贫搬迁等,应当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

第十九条残疾人参加省级以上或者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文体活动,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参加训练、排练、比赛或者演出期间,学生保留学籍,职工视为提供正常劳动,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

政府和有关部门优先解决优秀残疾人文体人才的就学、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第二十条市及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残疾人比较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逐步建立和改造残疾人活动场所。

第二十一条政府和社会力量兴办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当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和其他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

对符合市政府有关部门规定条件的居家安养残疾人,可以发放一定数额的居家看护补助。

第二十二条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残疾人供养、托养相关的不动产信托制度。

第二十三条建立由公安、司法行政、民政、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组成的残疾人服务工作联系制度,协调解决残疾人在法律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第二十四条残疾人持残疾人证除享受国家、省规定的优惠或者照顾外,还可以享受优先就医、免费使用公共卫生间、免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委托保管费,以及市或者区(市)县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优惠或者照顾。

第二十五条残疾人持残疾人证享有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待遇,并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

第二十六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规划主管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等编制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有关部门和产权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建设和管理、维护。对违法占用以及损坏、废弃或者闲置无障碍设施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保证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第二十七条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便利。本法规实施前公布的法规有关犬类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规定与本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法规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八条城市保障性住房应当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并照顾残疾人家庭的特殊需求。

农村危房改造应当优先安排残疾人家庭,并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第二十九条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驾驶汽车创造条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与残疾人专用汽车有关的保险业务。

公共停车场应当设置方便残疾人的专用停车位,并优先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第三十条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依法向有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未依法处理的,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应当督促其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又拒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由财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由财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本规定规定的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区域内的残疾人保障工作。

第三十四条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5年6月28日大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28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的《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锦州市残疾人保障规定

锦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5号

《锦州市残疾人保障规定》已经2014年12月1日市政府十五届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刘兴伟 2014年12月8日

锦州市残疾人保障规定

第一条 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含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下同)、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规定。

各类残疾人经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市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进行残疾人评定之后,到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申办《残疾人证》。核发《残疾人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免收证件工本费。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计划,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应当按职责分工做好残疾人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综合协调有关残疾人事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协调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同级人民政府委托的工作任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并负责同级人民政府

—1—

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 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从本级彩票公益金中分配5%-10%的资金,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保证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与需求相适应,并将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服务,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

卫生部门应当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康复医学科,开展康复医疗工作。乡(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康复室,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村卫生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康复提供基本服务。

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新生儿可能致残病种筛查实行免费制度,对六周岁以下残疾儿童免费提供抢救性康复。

逐步扩大康复救助范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第八条 实施儿童残疾预防工程,逐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立健全产前筛查、诊断和治疗,建立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转介、早治疗制度,有效控制孤独症、脑瘫、聋儿、智力、重度残疾等先天残疾的发生。

第九条 建立健全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体系,组织供应各类辅助器具,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第十条 对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九项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第十一条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对特困残疾人和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子女,在我市所属学校(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上学的,免收书本费和学杂费及其他规定的服务性收费。

第十二条 对残疾学生及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子女考入大专以

—2—

上院校的,在校就读期间给予每年资助或一次性资助。

第十三条 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各大中专院校不得拒绝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人考生。市属各类院校对残疾学生在校期间体育科目达标有困难的,应当给予免试。

第十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创设特殊教育学校或在小学和初中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确保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发展。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

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应当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各类技能培训。各类培训机构招收残疾人学员培训,应当减半收取培训费用。

第十六条 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以乡(镇)为单位,依托当地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活动,随班培训或者单独设班培训。

第十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时,不得拒绝符合国家规定报考条件的残疾人考生报考;残疾人考生录取后,用人单位不得因残疾拒绝接收。

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用人员时,对有劳动能力且符合所报岗位及工种要求的残疾人,应当予以招(聘)用。各级残联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积极协调宾馆、酒店、洗浴、足疗等有保健按摩业务的服务场所优先安排盲人按摩人员就业。对招(聘)用的残疾职工,与健全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并给予必要的照顾。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得以残疾为理由辞退或者裁减残疾职工。

第十八条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重视残疾职工的劳动保护,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劳动定额;依法为残疾职工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确保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在残疾职工的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劳保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

第十九条 市、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将就业困难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通过即时岗位援助、公益岗位安臵、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

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

—3—

当按不低于本单位上在职职工总数1.7%的比例安臵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按其差额人数和全市上一职工平均工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福利企业应当为残疾人职工选择适合身体条件的岗位,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所规定劳动时间。

禁止残疾人在福利企业只挂名不上岗。

第二十二条 安臵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政府鼓励、支持残疾人自谋职业。

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第二十四条 对持有按摩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盲人开办个体按摩诊所的,有关部门应当优先办理手续,按规定免收各种管理费以及按照规定应当享受的税收优惠,并按居民收费标准收取水、煤气、取暖等费用。

第二十五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结余的,对具有当地城镇户口、持《残疾人证》从事个体经营并取得工商执照、经所在地有关部门确认的贫困残疾人个体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由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组织,应当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无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家属学习各种劳动技能创造条件。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在分配或者调整土地时,应当优先照顾残疾人。

第二十七条 对残疾人符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当全部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抚)养人的残疾人(以下简称“三无”残疾人),应当优先进入养(敬)老院,予以供养。

对重度残疾人(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一级、二级的残疾人,下同)、老年残疾人、一户多残的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仍有较大困难的,优先给予救助。

第二十八条 重度残疾人给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按照现行最

—4—

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0%上浮;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三、四级的残疾人给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按照现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上浮。

重度残疾人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按照现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上浮。

第二十九条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为精神、智力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扶持贫困残疾人纳入本地区的扶贫计划,并完善包户助残扶贫制度。

对农村确有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在社会负担等方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残疾人的工作、生活等情况,为残疾人服务;市和有条件的县(市)电视台应当每周播放至少一次配备手语的新闻节目;

(二)从政策和资金方面鼓励、扶持有关残疾人文化产品出版和发行;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

(三)文化、体育部门应当将残疾人的文体比赛纳入全民文体活动计划,在经费、人员、活动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体育部门应当推广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增强残疾人体质;城乡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应当配臵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康复器材。

第三十二条 鼓励残疾人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残疾人文艺、体育活动和比赛;对参加比赛获奖的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选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的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支持他们参加集训、演出、比赛,在此期间照发工资,并保证正常福利待遇。

第三十三条 因房屋征收,安臵残疾人房屋时,应当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安臵房屋地段、楼层上给予适当照顾;下肢残疾人或盲人应当优先安排低层。征收人在发放安臵补偿费时,对贫困残疾人应当适当提高标准。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三无”残疾人冬季集中供暖的免收取暖

—5—

费;对其他贫困残疾人的家庭取暖救助按照当地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对残疾人提出的正当要求和反映的实际困难,应当积极协调,予以尽快解决或处理。

法律援助和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第三十六条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或者照顾:

(一)搭乘飞机、火车、公共汽车时,优先购票和搭乘;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

(二)残疾人乘坐的专用车、轮椅、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存车处(停车场)免费看管;

(三)盲人读物普通邮件免费寄递;

(四)医疗机构免收残疾人挂号费,除急诊、急救外残疾人优先就诊;残疾人康复治疗期间,减收20%床位费;

(五)免费进入公共文化体育场所、风景区、公园,对盲人、双下肢残疾人、重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人员免费进入上述场所,但上述场所举办商业性文体活动时除外;

(六)盲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七)60岁以上老年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和身份证,免费办理老年优待证,享受《锦州市老年人享受优惠、优待规定》中70岁以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

(八)市内公共厕所免费使用;

(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盲人、聋人安装有线(数字)电视免收初装费,夫妻双方均为盲、聋残疾人且享受社会最低保障的用户,凭相关证明,第一终端基本收视维护费按照每月12元收取;

(十)电信服务单位对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免收或者优惠收取相关费用;

(十一)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优惠或者照顾。

第三十七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并实行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

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规定,加快推进已建成设施的无障碍改造,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6—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对不按国家标准进行无障碍设计或者施工的,不予审批和验收。

有关部门和产权单位应当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损、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应当列入政府救助项目。

第三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将残疾人无障碍信息交流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鼓励、引导和扶持企业做好无障碍信息交流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及应用。

各级人民政府在发布公共信息的场所,应当在设备和设施等方面为视听障碍残疾人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四十条 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当设臵方便残疾人的专用停车位,并优先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允许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锦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锦州市残疾人保障规定》(2005年6月8日锦州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同时废止。本规定有效期为5年。

—7—

第四篇:广州市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以穗府[1995]120号 【发布日期】1995-10-18 【生效日期】1995-10-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1995年10月18日

以穗府[1995]120号印发)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根据国家财政部发布的《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和《广东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残疾人劳动就业是指本市常住户口,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生活能自理和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的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轻度智力残疾人员,从事劳动并取得报酬。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外地驻穗单位、企业(含外商、港澳台商的台资、合作、独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个体工商业户(以下称各单位),均须执行本规定。

第四条 第四条 市、区、县级市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领导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辖区内的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工作。

劳动、民政、工商、财税、人民银行、人事、卫生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调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市、区、县级市建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在同级劳动部门指导下,负责残疾人待业调查、就业登记、能力评估、职业培训、就业介绍等项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全社会都不得歧视残疾人。各单位在招用、聘用、转正、定级、晋升、职称评定、劳动报酬、劳动保险等方面对残疾人应一视同仁。在录用大专院校、中专、技校毕业生时,对残疾学生应按其所学对口专业和残疾程度,安排适当的工作和岗位。各医疗单位有条件设置按摩医疗项目的,应招用有医疗按摩技术资格的盲人从事医疗按摩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以及企业破产时,应按照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改组转制企业职工安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穗府[1994]103号)的规定安置残疾员工。企业发生生产性停工时,对残疾员工应予以适当照顾,保证残疾员工基本生活。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应参加养老、工伤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各单位对残疾员工的辞退、除名、开除等处理,应报同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七条 第七条 各单位应按在职员工总数(指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计划外用工的总和)1.5%以上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录用一名盲人和重残人(以残疾人证一级残为准)可作录用二人计算。由企业投资兴办的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可计算入该企业的比例。

第八条 第八条 单位完成录用残疾员工人数确有困难,未能达到规定比例的,每年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纳的标准是,每少安排一名残疾人(超过0.5人按1人计算,不足0.5人可免予接收,但需按比例缴纳保障金),以市统计部门公布上一全市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总额的80%计缴。

第九条 第九条 在每年2月底前,市属以上单位向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区、县级市所属单位和个体工商业户向同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报送本单位上在职员工总数和在职残疾员工花名册,未达到安排比例的单位还要报送本安排计划。经复核,确定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并向其发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纳通知书”。

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从管理费用中开支,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从单位预算经费包干结余或收支结余中列支。

第十条 第十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存入财政专户。用于补贴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费用,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或个体开业,补充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经费,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有突出贡献单位的奖励和其他有利于残疾人就业项目的开支。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每年应编制使用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由财政部门将资金一次性划拨到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帐户。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能减免。对有特殊困难确需缓缴的,由单位提出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批准,可缓期缴纳。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各单位在接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纳通知书后,应在30日内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每日加收1%滞纳金。逾期30日仍不缴纳,属机关、事业单位的,由同级财政部门从该单位经费拨款中扣缴;属企业、个体工商业户的,由残疾人联合会按照法定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的通知》(穗府[1990]86号)及其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济南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2013年)

济南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

(2013年7月19日济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2013年9月29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保障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应当安排不低于百分之十五的比例用于残疾人事业;市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残疾人体育事业。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工作;建立专题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残疾预防与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其日常工作由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

第六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和维护残疾人利益,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章程或者接受人民政府委托,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重要凭证。

申办残疾人证的,应当到残疾人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经具备评定资质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鉴定,并经市残疾人联合会审核后,由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核发。

申办残疾人证,免交残疾鉴定费和工本费,所需经费由市级财政承担。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安全预警等措施,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1—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应急处理和医疗急救机制,健全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残疾预防体系。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妇提供孕期保健服务,预防婴儿出生缺陷;应当为新出生残疾婴儿建档立卡,并定期向卫生、人口计划生育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报告。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以社区为基础,组织和指导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残疾人家庭和社会志愿者,采取政府购买社区康复训练成果、推进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规范社区康复机构服务等方式,开展综合性社区康复服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至少兴办一所骨干型、标准化的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作为残疾人康复科研和服务基地。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符合规定的零至七周岁残疾儿童免费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七至十四周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康复救助。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书本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免收教科书费,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公办特殊教育机构在校生免收书本费、住宿费、校服费,补助伙食费、交通费。

县(市、区)人民政府对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应当采取送教上门、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实施义务教育,并设立送教服务工作专项补贴。

第十三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特殊教育机构设立学前班,接收不适宜在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就读的残疾儿童。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扶残助学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学生给予资助或者奖励。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六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标准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职工平均工资额计算;达不到当地平均工资额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实际

—2—

发放的平均工资额计算。财政全额拨款的用人单位,由残疾人联合会报本级财政部门足额代扣;办理税务登记的用人单位,由残疾人联合会报地方税务机关足额代征;其他用人单位,由残疾人联合会设立的残疾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收取。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每日千分之五的比例加处滞纳金,加处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数额。用人单位对限期缴纳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限期缴纳决定的,财政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用于职业培训、职业康复等与残疾人就业相关事宜。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服务的公益性岗位,并保障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待遇。

第十九条 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残疾人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训练中心。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应当设置适合残疾人活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

第二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二十一条 对在国际、国内体育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给予奖励,并在上学和就业等方面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第二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重度残疾人免费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对其他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给予补贴。

第二十三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健全完善志愿助残服务机制,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助残公益服务活动。

第二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完善残疾人生活保障救助机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应当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适当提高,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度残疾人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代缴个人承担部分的全部费用;为参加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3— 的重度残疾人代缴最低档次养老保险费,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适当提高代缴标准。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去世后,殡仪馆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第二十六条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享受国家、省、市规定的优惠待遇。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履行法定义务,为残疾人提供优惠和便利。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人民法院应当为有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法律救助的残疾人,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二十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实现残疾人交通出行、信息交流、居住环境无障碍。第二十九条 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保证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损毁、擅自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第三十条 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有权向同级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发出维权意见书。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自接到维权意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查处情况书面报告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逾期不处理也不报告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可以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改正。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4—

下载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市残疾人保障若干规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残疾人保障征求意见稿

    《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根据《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市政府81号令]精神,制定《〈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一章 总则......

    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保障法》对于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作了如下规定: 第十八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残疾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宗旨与依据]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制定......

    残疾人保障(合集五篇)

    切实保障残疾人就业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最近,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然而跟健全人相比,残疾......

    大连市供暖新规定

    《大连市供热住宅室温检测管理暂行规定》、《大连市采暖用户停止用热管理暂行规定》昨日同时公布,测温、停供规定更加细化 1《大连市供热住宅室温检测管理暂行规定》 低于1......

    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

    《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落户指导手册 符合《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和《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的下列人员,办理落户的申请手续除需提交《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

    残疾人扶助规定

    红政发(2012) 号 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红古区扶助残疾人规定》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属各单位: 为了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

    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三十六号 《天津市残疾人保障条例》已由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2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