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总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阶段规划及教学目标阶段定位
(一)教学阶段任务
1、高一上:必修1-必修2模块,基础知识以六条主线脉展开:
(1)集合(2)函数五目
(3)基本初等函数(4)函数与方程应用
(5)立体几何与空间解析几何初步(6)解析几何初步、坐标系及空间向量
高一下:必修4与必修
5、部分选修2-
1、选修4模块,基础知识以四条主线脉展开:
(1)三角函数(2)平面向量。(3)三角恒等变换(4)数列
(5)不等式及推理与证明。
高二上:选修2—
1、2—2模块,基础知识以四条主线脉展开:
(1)命题与简易逻辑(2)圆锥曲线与参数方程(3)极限、导数与微积分初步(4)数系扩充
高二下:必修3与选修2—3模块,基础知识以四条主线脉展开:
(1)算法初步与算法案例(2)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3)等可能概型与统计初步(4)随机变量与统计案例
高三上:一轮复习:以知识理论复习为辅、以能力素养培养为主
高三下:二轮复习:题型分专题,定量限时,集中巩固练习,一要纠错、查 误、改细,二要夯实重难点、三要提升解题速度
三轮复习:高考真题卷模拟冲刺,不断更新总结考点内容及命题形 式、解答模式、难点破解的思维方式、误区及易错处,定量限时,心态平稳、思维清晰、应试驾轻就熟、遇到 意外情况不慌不乱、应变新题、活题、难题情境经验丰 富。
2、教学目标阶段定位
高一上:以储备学生五方面的知识理论及培养学生六方面能力素养为总阶段目标:
(1)理解与掌握集合知识理论,通过集合概念领会数学确定性与客观性的学科美,具备规范运用集合语言表述与转化数学命题的能力,了解康托尔、希拉伯特两位大数学家的有关事迹与数学成就,使学生对数学世界产生浓烈兴趣与迷恋,初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2)理解与掌握指数、对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知识理论,夯实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的化简运算基础,具备运用基本初等函数图像与性质刻画与处理初等函数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与掌握函数五目知识理论,领会函数问题处理方法与技巧,在初中数学的起点上继续升华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运用素养;
(4)能准确理解实际问题所表述的题意,能保留问题本质上的数学意义,撇开撇清具体意义,从中抽象出数与形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函数与方程知识熟练解答,在初中数学的起点上继续提升抽象建模的思维水平与应用数学的意识,从中领会数学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具备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深化对数学学科抽象性特点的认识,形成关注问题本质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
(5)理解与掌握直线与圆的知识理论,理解与掌握极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知识理论,复习近平面向量并将知识理论类比推广到空间向量,了解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知识理论,夯实以形解数、以数析形的平面解析几何基础能力,掌握极坐标系、直线与圆的极坐标方程及简单应用,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与线性运算,认知不同坐标系在数学中的共性特点与不同作用,了解体会不同坐标系处理问题的利弊得失,具备直线与圆实际应用题抽象建模的能力,了解笛卡尔、牛顿两位大数学家的有关事迹与数学成就,使学生迷恋数学,具备一定数学情怀。
(6)掌握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知识理论 掌握三视图与直观图画法,领会三视图与直观图互化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形象准确的空间想象能力,具备运用正例、反例验证立体几何命题的真伪能力,具备运用定理严密论证立体几何中真命题的推理素养,具备运用直接法与向量法两种方式处理立体几何证明问题、空间角与空间距离问题,体会直接法与向量法处理问题的利弊,辩证认识两种思维方式不可偏颇的必要性,不断提升空间思维品质与空间解析几何能力
高一下:以储备学生四方面的知识理论及培养学生四方面能力素养为总阶段目标:(1)理解与掌握三角函数知识理论,夯实三角函数的化简运算基础,具备运用基本初等函数图像与性质刻画与处理初等函数问题的能力;(2)理解与掌握平面向量的知识理论,夯实坐标运算与线性运算的化简运算基础,初步形成向量代数、用向量刻画平行、垂直、夹角的思维方式与转化意识。(3)理解与掌握数列知识理论,领会数列是自变量取整数值函数的原理及赋值法、代换法在数列中的应用,掌握等差、等比通项、中项、求和公式与变式的运用,掌握累加、累乘、递推变形与构造新数列、迭代与取对、方程思想分析解答通项问题的方法技巧,掌握倒序相加、分组求和、裂项相消、错位相减的分析解答数列求和的方法技巧,掌握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综合应用的题型与处理方法,掌握与n无关的存在命题及处理方法,具备数列实际应用题抽象建模的能力
(4)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掌握基本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知识理论及应用,熟练运用观察猜想、归纳、类比、对比、分析、综合、放缩、反证法与数学归纳法的推理思维方式与证明方法,了解排序、琴生、伯努利及常用函数不等式的理论知识与简单应用,提升对代数式构造与变形、灵活运用不等式理论处理问题的能力素养,了解柯西、陈省身、费马、伯努利四位大数学家的有关事迹与数学成就,使学生充分迷恋数学、探索不等式世界。
高二上:以提升学生四方面的知识理论及培养学生四方面能力素养为总阶段 目标:
(1)理解与掌握命题与逻辑的知识理论,通过命题概念领会数学确定性、唯一性、客观性(非真即假)的学科美,具备规范运用命题语言表述与转化数学命题的能力,咬词准确、逻辑清楚。
(2)理解与掌握圆锥曲线与参数方程的知识理论,升华以形解数、以数析形的平面解析几何运用能力,特别是要掌握动点轨迹、椭圆与双曲线定义、性质、离心率、抛物线焦点弦、焦点三角形推论、定点、定直线、最值、参数取值范围、直线与曲线相切、相交的一般解析法、点差法、参数方程法等重点问题的处理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与习惯,做到思路分析布局合理、化简简洁、运算准确、擅用几何性质与向量工具、解析问题清楚明白,从而拥有扎实的解析几何能力与素养。
(3)理解与掌握导数与定积分的知识理论,了解极限定义,了解导数定义的抽象过程、理解导数定义,理解导数的几何、物理、数学意义,了解无穷小定义、函数连续性与间断点、极限运算、洛必达法则、微分中值定理,掌握运用导数处理切线问题、函数问题、物理问题的要领,了解微分概念与表示、微分公式、导数即微商、不定积分概念、求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换元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积分法、定积分的抽象过程,理解定积分概念,领会先微后积的基本思想,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掌握运用定积分求平面几何曲边形面积的方法,初步从整体上领会导数与微积分的应用意义,充分认知领会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工具,数学学科理论来源于、抽象于实际问题,又放之具体情境而皆准的广泛应用性,了解我国古代朴素的极限思想,了解导数与微积分理论创立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了解牛顿、莱布尼茨、欧拉、拉格朗日四位大 数学家有关的事迹与数学成就,使学生热爱并信仰数学,引导学生树立投身于数学与科学学习的人生志趣。
(4)掌握虚数基本知识理论,掌握虚数代数式的四则运算,了解数系扩充的相关历史背景,了解塔塔利亚、卡尔丹、棣莫弗、欧拉四位大数学家有关的事迹与数学成就,了解虚数的三角式与指数式,了解虚数的乘方、开方运算,了解棣莫弗公式、欧拉公式,了解一元三次方程解法与卡尔丹公式,了解虚数单位在高中数学中的灵活应用,使学生高度热爱与坚定信仰数学,树立投身于数学与科学学习、研究、传承、发扬的人生志趣。
高二下:以提升学生四方面的知识理论及培养学生四方面能力素养为总阶段 目标:
(1)理解与掌握算法初步与算法案例的知识理论,体会将算法问题程序化处理的意义,了解算法与计算机编程学科的联系,了解算法案例的历史背景与有关事迹,具备将数学中算法问题画出程序框图的能力与素养
(2)理解与掌握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的知识理论,熟练运用计数原理知识处理条件计数问题,领会分类互斥、分步互依、有序排列、无序组合、先选后排、元素与位置的辩证认识、相邻捆绑、不相邻插空、定序相除、隔板法、分组分配问题区别处理方法、正难则反、抽象建模、直接法与间接法相互验证、不重不漏等处理计数问题的基本要领,具备排列与组合数代数式、二项式的化简运算能力,加深数学是计数的工具学科的理解与认识,升华实际问题抽象建模的计数思想。
(3)理解与掌握等可能概型与统计初步的知识理论,能熟练运用数的方法、排列组合知识、代数与平面几何知识处理等可能概型的概率问题,特别是几何概率问题,要具备抽象建模的能力,要掌握概率基本公式并了解独立事件的概念,熟练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与乘法公式,并了解乘法定理与贝叶斯公式,能熟练运用抽样的知识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图表的知识整理数据、能根据数据特征与意义的知识分析数据,能根据样本数据的分析信息得出科学可靠的统计结论,充分领会数学概率与统计的实际应用意义。
(4)理解与掌握随机变量与统计案例的知识理论,熟练运用集合语言表述事件与进行运算,熟练运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方差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二点分布、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的应用,了解正态分布的简单应用,理解相关变量的回归分析原理与方法,能运用回归分析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理解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原理与方法,能运用独立性检验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熟练数学累加运算符号的运算特点与规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概率与统计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并更加充分领会概统的实际应用意义。
高三上:以三个方面为总阶段目标:(1)在一轮复习展开前与展开中,有策略、有节奏的使学生在思想、心理、视野的格局下,加深学生对高考的认知,认清高考是总结性、选拔性、决定性的能力水平考试,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考,高考是威严的、庄重的国家级考试,结果一锤定音,没有反复余地,高考也是相对公平公正的、有实际意义的考试,要从心理上理解国家与地方分数线差异性的政策,从心理上接受高考是区分出学生能力上下、水平高低的选拔性考试的意义,从视野上对高考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看广、看深、看远、看破、看透,高度对自己将来的学业、事业负责,消除学生对于应试教育的误解,连一次考试都应对不了的学生,谈何龙虎之志、凤鲤之向,更勿怨天尤人,不满社会环境,要在备考前与备考中,尽力消除学生一切不利于备考的想法、情绪、偏见。达到使学生科学认知高考,把握人生机遇,端正应试态度,确定理想大学及专业的首要教育目标,不断勉励督促学生去经历、去体会、去升华为理想奋斗的充实、激昂青春、飞扬快乐的情感,要将这一目标始终放在知识理论复习、能力素养培养的前面。
(2)在一轮复习展开前与展开中,有系统、有方式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备考习惯,不紧不慢,不骄不躁,各门学科,扎实备考、高效备考、快乐备考,宁可不要优势学科,也不能有跛腿学科,消灭高
一、高二偏科导致的学科成绩不均的格局,制定阶段性备考计划,消灭跛腿学科后,有优势学科的要保持,没有优势学科的要锻造自己的优势学科,在备考中优势学科精益求精、不断拔尖,力求高分满分,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备考习惯始终放在知识理论复习、能力素养培养的前面。
(3)忌讳过于动员、营造剑拔弩张的紧张备考气氛,消灭满怀豪情而三分钟热度、不能脚踏实地的备考个例,要让学生处于内心安然的状态下,冷静、理智、平稳备考,退而不馁、进而不止,有咬劲恒劲、有决心毅力,复习升华知识理论,不断提高学科能力与素养。
高三下:以四个方面为总阶段目标:
(1)要关注学生的心态,培养学生良好心态,保持平常心,不忙不乱,悠然备考,享受备考的过程,淡然备考的结果,锻造学生开朗过硬的心理素质,要将这一目标始终放在二轮、三轮复习目标的前面。
(2)二轮复习,题型分专题,定量限时,使学生对于数学常规高考题型达到熟能生巧、如火纯青、秒解秒答的境界,不断强化应考实力与信心。
(3)三轮复习,高考模拟演练,定量限时,使学生心态平稳、思维清晰、驾轻就熟、遇到意外情况不慌不乱、不断积累丰富的应变新题、活题、难题情境经验。
(4)考前一个月内,尽量各科教师在班主任协调下,备课内容、形式、教法尽量轻松化、幽默化、亲切化,达到让学生忘记高考存在性的状态。
第二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
课题: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课 题:§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三.学法
1.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 题:§3.1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交集、并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2)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难点:理解交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法
1.学法:学生借助Venn图,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和讨论等,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教
课 题: §3.2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全集与补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借助Venn图,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和讨论等,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课题: 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定义;
(2)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 2.能力目标
(1)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情感目标
(1)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符号“y=f(x)”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案课题: 区间的概念及求定义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的求法(2)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区间”、“无穷大”等记号;(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区间”、“无穷大”的概念,定义域的求法 教学难点: 正确求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第31页
函数的表示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及应用. 2.能力目标
学习函数的表示形式,其目的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表示的必要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重点: 解析法、图象法. 教学难点: 作函数图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⑴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⑵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⑶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第43页
教案课题: 函数的单调性(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调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能说出单调函数、单调区间这两个概念的大致意思
(2)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用自已的语言表述概念;并能根据函数的图象指出单调性、写出单调区间 2.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解决一类具体问题:能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感到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增强学习函数紧迫感 教学重点: 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利用函数单调的定义证明具体函数的单调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案课题: 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3)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节主要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函数的图象充分理解好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两个性质。
教案课题: 指数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一)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作出其图象,(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2.能力目标
(一)通过训练点评,让学生更能熟练指数幂运算性质。
(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一)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二)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教学重点: 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教学难点: 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引例1(P57):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y 与 x 的函数关系是什么? 分裂次数:1,2,3,4,„,x 细胞个数:2,4,8,16,„,y 由上面的对应关系可知,函数关系是Y=2X 我们把这种自变量在指数位置上而底数是一个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量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二、新授内容:
1.指数函数的定义:
教案课题: 对数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一)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其性质以及它与指数函数间的关系;
(二)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能初步运用性质解决问题.2.能力目标
(一)会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二)渗透应用意识,培养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发现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4.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函数(结合二次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要的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并计算函数在区间端点上的函数值之积的特点,找到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 ②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零点的概念及存在性的判定. 难点 零点的确定.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
第三篇: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探讨
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探讨
摘要: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取得高考数学的成功.所以,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该文中,笔者将分别从做好心理准备工作、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多种方式提升复习效率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教学
如何开展高中数学的复习教学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高中数学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开展有效的高中数学复习工作进行简要论述.一、做好心理准备工作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时这场战争是残酷而富有难度的.不仅仅是因为高中数学涵盖的知识点多,需要掌握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多而杂,更加因为复习的过程以及迎接考试的过程是一个持久战.这样一个长期而富有困难的拉锯战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而学生的心理变化必将影响复习教学的实施,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就会与复习开展形成一个循环过程.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并且多鼓励学生.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做好充分地心理准备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迎接复习学习的开展,也更好地迎战高考的降临.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和学生谈心聊天,及时地排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当然,教师还可以在每一次的复习课开始之前借助一些轻松而愉快的话题来放松学生的心情,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一个轻松的心态来迎接每一次的数学复习课.通过这样的一些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也首先打好高考的心理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为有效性复习教学的实施奠定心理基础.二、多种方式提升复习效率
高中数学的内容很多,涉及到的类型也很多,这便意味着,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复习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方式.通过多管齐下、对症下药的方式才能够在短时间寻找到有效的复习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简言之,就是要借助多种复习方式来提升复习的效率.1.记忆、运用类复习
高考数学的考察并没有直接的记忆考察,但是很多的知识点的考察都与记忆有所关系.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牢固地记忆相关的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解答有关问题,才能赢得高考数学每一分的胜利.例如,[WTBX]
集合A={-1,1,3},B={a+2,a2+4},A∩B={3},则实数a的值为.该题目就运用到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特点来进行解答.2.综合性复习
在高中数学复习之中,记忆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都是为了运用,但是还有一种是需要综合性的知识来支撑完成考试的,笔者将这一类型称之为综合性复习.针对这一类的复习就可以采取一讲一练的模式来开展教学.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复习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求函数y=3x2+x+2的值域、对称轴,并描述其单调性的情况”.在这个例题完成后,教师应该紧跟一个练习题“快速画图解答出y=2x2-3x+2的值域、最值”.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就可以有针对地将诸多的数学知识进行区分,也能有机地将其融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复习教学效率的提升.三、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考数学的考察不仅仅是简单的运用几个基本概念、公式或者是原理就可以解决的,相反很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来解答,甚至有些内容还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地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联合起来进行解答.这些高考内容的存在就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具备一定的数学解答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运用能力,还应该具有分析、探究能力.而这些能力一旦得到具备,那么学生在高考数学的考试中也将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教师要注意在复习阶段引导学生,要注意借助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内容来开展复习,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发展.例如,在“直线与圆”的考察部分有这样一个题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1,-2),N(4,0),B(t,1),K(t+1,1),当四边形MNBK的周长最小时,过点MBK的圆的圆心坐标是多少?
这是一个填空题,但是这个填空题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在数形结合的协助下,然后找准已知条件,寻找条件与答案之间解答桥梁的一个分析题目.分析:
MN、BK的长是定值,因此要想让四边形MNBK的周长最小,就一定要实现“BM+NK”的值为最小时就能够符合以上条件.将题目转化一下就是要求得BM+NK的最小值,再将这个内容进行数学语言的转化其实就是动点B到定点M(1,-2),N(4,0)的距离之和.加之直线距离最短,就发现当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BM+NK取最小值.解:
依据以上分析,最终解答出线段NK的中垂线为3,进一步找出圆心坐标为(3,-9/8).这个题目首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然后要求学生找出解答的关键线索从而才能够找出答案.尽管这一题看似简单,但是包含了丰富的考察点,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总之,高考是一根指挥棒,指引着教师教学的方向,也牵引
着学生学习目标.因为高考的存在,高中数学复习成为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高考的存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希望借助复习这一过程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更好地迎战高考.而笔者上文所论述的方式仅仅是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简要认识,也是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别的数学教师有所启发.[WTBZ]参考文献:
[1]吴光洁,如何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对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1).[2]胡德中.高中数学复习考试的原则与方法[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6).[3]黄星富,防止高中数学总复习中“高原期”的对策[J].师道?教研,2013
(3).[ 江苏省江阴市祝塘中学(214415)]
第四篇:高中数学二年级下学期总计划
高二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数学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三、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1-5导数及其应用
6-8推理与证明
9期中考试
10-11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15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16-18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
1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20期末考试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总教学目标
七年级语文下册总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