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强军之魂
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强军之魂
——浅析长征精神与强军文化建设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打造新一代革命军人,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大力推进强军文化建设,坚持教育引领与行为规范、文化活动与环境熏陶相结合,传统方法与创新手段、主题实践与制度固化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铸牢革命军魂,切实做到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官兵永葆革命军人本色,有效推进部队内涵底蕴不断厚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军梦。
一、长征精神是推进强军文化建设的红色基因
长征精神是我们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了革命血脉和红色文化,是立党之基、强军之源,任何时候都要发扬光大,将我军这一强军文化特有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标识,如同血液一样融入官兵血脉,流淌在每个军人身上,确保革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为激励官兵强军兴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学好党的历史,增进思想认同。学好历史,以史为鉴,是当代军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当前,大部分士兵属于“80后”、“9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不够了解,缺乏亲身的体会和刻骨铭心的革命锤炼。只有积极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才能知本知源,真正看清来时的道路,永远铭记革命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用鲜血书写的艰辛历史,更加深刻认识党历尽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无比正确和来之不易,更加深刻认识党领导军队的历史必然性,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和复兴大业,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信心信念。
(二)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汲取政治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当前,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还相对比较复杂,面对这种新形势,新时期革命军人,就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不断从我军优良传统中汲取政治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定力,从容应对环境变化和各种诱惑考验,确保脉络不断、本色不变。(三)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接受传统教育,强化使命意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我们军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使命。作为新时期的官兵必须认清所处的历史坐标,从长征精神的红色基因中充分汲取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的精神元素,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强军梦的使命任务,以强国兴军为已任,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二、长征精神是推进强军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刻认识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不仅要为拥有长征精神这一光荣传统而骄傲自豪,更要为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而不懈努力,让宝贵精神财富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
(一)着眼“学起来”,不断增进优良传统情感。针对新入伍特别是90后远离战火硝烟,对长征精神“知之不多、感受不深”的实际,要注重拓宽教育渠道,帮助战士学习理解优良传统。一是抓实教育引导。通过专题大课,开辟长征精神“网上课堂”,做到一堂课能讲明、一上网能普及;每周组织一小时专题学习,每月举办“优良传统大讲坛”,定期组织“对比先烈缺什么、要向先烈学什么”大讨论,以集中教育灌输和群众性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士兵对长征精神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二是抓牢红色资源。着力建好部队内外“两个教育基地”。在外部深入挖掘“长征精神”政治资源,组织士兵参观革命纪念馆、看先烈事迹,邀请驻地革命老兵来部队传知识、讲故事,使长征精神烙进战士心中。在内部着力建好荣誉室、警史馆,通过查史料、探前身、访老兵,不断丰厚荣誉室、警史馆的史料数量和质量,基层士兵定期参观警史馆、干部骨干进荣誉室上党课。三是抓好氛围营造。每周学唱一首红色歌曲,每月阅读一本红色书籍,每月观看一部红色影片,每年参观一次红色景点,党史、军史、警史、队史知识竞赛,心得展评、格言评比、板报评比,激发官兵学习兴趣,深化教育学习效果。同时,有效发挥宣传阵地功能,使板报上画的、宣传栏上挂的、小广播里播的、文化节目演的都是我军长征时期的优良传统,营造火热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着眼“用起来”,积极开展实践传统活动。通过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士兵把弘扬优良传统的政治热情转变到履行职能使命上和锤炼过硬本领上。一是融入各项工作中。着力克服将教育实践活动变为短期行为、割裂行为的错误倾向,将优良传统“听党话、跟党走”的核心要义与主题教育、月课教育相结合,将优良传统“强素质、打得赢”的关键要求与军事训练、考核比武相结合,将优良传统“站排头、当先锋”的评判标准与“双争”评比、评功评奖相结合,将优良传统“爱驻地、为人民”的本质属性与双拥共建、助民活动相结合,使士兵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得到优良传统的营养滋润。二是渗入日常点滴中。从规范日常称呼、合理开支津贴、自觉文明就餐、提倡自己动手等生活细节入手,组织开展“见到干部敬礼、见到班长问好、见到战士微笑”等养成规范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长征精神等优良传统成为官兵的行动自觉。三是带入大项任务中。组织在重大安保任务中表现突出的战士现身说法、经验交流,大力弘扬团结奋战、英勇顽强、攻坚克难的战斗精神,将长征精神等优良传统教育深入一线。
(三)着眼“传下去”,切实完善传承长效模式。一是把形成的共识固化为措施规范。着眼长效固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边开展、边总结、反复优化、反复倡导,使长征精神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把身边的典型塑造为行动标杆。注重挖掘身边先进集体、个人,加强典型引导力度,通过上讲台、进新闻、到眼前,让广大官兵学有榜样、比有标杆,激发其爱岗敬业、勤奋守责的热情斗志。三是把提炼的精华上升为精神财富。以仪式教育为平台,严密组织好升旗、授衔、在党旗下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向军旗告别等各项仪式,使之成为士兵传承先烈、前辈、老兵优良传统,强化荣誉感、使命感的大好时机。
三、长征精神是推进强军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高地
长征精神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历经艰难困苦,培育和形成的优良传统,是人民军队极为珍贵的“传家宝”,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习主席明确指出,“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政治工作是我军最大特色、最大优势,也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倍加珍惜、牢牢坚持,将长征精神融入到我军政治工作中,让“传家宝”薪火相传,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不竭力量。
(一)创新方法,活跃政治工作氛围。长征精神能否深入人心,取决于我们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跨越,说到底还是归结于我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水平。一是创新形式,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形式向小型、灵活、多样转变,从声势型向实效型、执行型向自主型、灌输型向渗透型、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二是创新载体,广泛运用宣讲报告、展览展示、文体活动、影视片等广大官兵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教育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统一起来,多搭建基层士兵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使战士在浓郁的政治工作氛围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思想的提高。三是创新服务,建立士兵思想动态的定期收集和分析研究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士兵思想动态,把握士兵思想脉搏,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对策建议,以更好地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积极推进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形势任务等教育,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部队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二)拓宽渠道,丰富政治教育内容。一是着眼于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为契机,充分挖掘部队红色资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搞好党史军史、团史连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老红军本色融入官兵血脉,确保革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为激励士兵强军兴军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着眼于充满军味的战斗文化。当前部队“文”的色彩较浓,“武”的味道不足。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着力于战斗精神培育、打赢能力提高。要组织部队把战斗旗帜打起来、战斗口号喊起来、强军之歌唱起来,让战斗格言、英雄人物、精武标兵入灯箱、进橱窗,大力创作弘扬战斗精神、反映战斗品格的现实题材作品,广泛宣传想打赢、谋打赢、钻打赢的优秀官兵,营造浓厚的练兵打仗氛围,不断强化士兵的战争意识、战备观念、战斗精神,引导士兵把意志凝聚到能打仗打胜仗的职能使命上来。三是着眼于健康向上的军营网络文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用,网络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要积极适应青年士兵特点,大力建设政工网,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通过开设学习论坛、DV广场、动漫地带等栏目,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把网络打造成为学习教育的大课堂、精神文化的新空间、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情感沟通的连心桥,真正使之成为战斗力建设的倍增器。
(三)运用机制,激发官兵内在动力。一是设立“微展示”。采用口号墙、文化展示牌、电子屏、电脑屏保、办公桌角等形式对内、对外展示长征精神、军人基本价值理念、部队官兵行为规范等内容,展示强军文化建设成效,营造强军文化传播氛围,增强强军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实现强军文化入眼。二是打造“微阵地”。建立军营文化室,建设“士兵书吧”,制作“荣誉墙”、“榜样墙”,展示先进典型榜样等内容,使战士身心受到感染、心灵受到净化,确保强军文化入脑。三是实施“微行动”。从战士的点滴需求出发,强化党员引领、示范带动,引导全体战士小事乐为、小善常为,用点滴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军人核心价值理念,树立军队良好形象,力争强军文化入行。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强军文化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习近平主席曾在多种场合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这就要求我们深刻挖掘长征精神所蕴育的伟大思想内涵,全面把握强军文化所蕴含的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丰富时代内涵,按照“全面推进、示范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工作思路,切实将强军文化建设的重心下移,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狠抓强军文化在基层的落地实践,为实现铸魂育人的强军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第二篇: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强军之魂主题教育第一专题授课提纲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第一专题授课提纲
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强军之魂
首先讲清楚两个概念定义。一是讲什么叫基因?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元。二是什么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在战火硝烟和磨难考验中,信仰信念、作风品质、光荣传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宝贵传承,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显现。我着重讲三个问题。
第一,讲一讲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 有3个方面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传承红色基因是习主席基于红色江山不变色、人民军队不变质的战略考量。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并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使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在视察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时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十九大,他再次向全军官兵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习主席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红色基因在我党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风雨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代在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传承好、拓展好、领悟好、深化好,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为实现强军梦提供不竭动力。
(二)传承红色基因是抑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有效武器。一位西方国家的情报官员曾说:“把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让他们腐烂变质,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和世界主义者,这样红色政权就会不战自垮。”他们妄图以“政治转基因”替代我党我军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借“颜色革命”染黑人民军队的鲜红底色,通过“文化掘根”“解构英模”等方式,诱导青年不信历史信“公知”、不信大学信“大V”,企图割断我党我军独一无二的红色“脐带”。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图谋,借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散布“非毛化”“非红化”“非党化”“非战化”和“非政治化”五种思潮,以及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新版“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推进所谓的“转基因”工程,妄图搞乱官兵思想,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大力传承先辈先烈守望信仰、赤胆忠诚的红色基因,确保在强化“四个意识”、铸牢不变军魂中牢牢掌握“制脑权”。
(三)传承红色基因是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本质要求。“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集中反映了强军兴军的鲜明人才导向,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下军队铸魂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路径的科学设计。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四有”新时代军人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一是红色基因规定了根本属性。“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实质上就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秉承人民军队根本属性的红色传人。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精神图谱。红色基因最核心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坚持,这是我军的根本属性所在。
二是红色基因决定了特有优势。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可靠接班人。历史证明,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打败国内外一切敌人的力量源泉和决定因素,是我军区别其他军队的最大政治优势、军事优势和作风优势。只有把红色基因灌注灵魂、融入血脉,打牢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政治基础,才能真正解决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
三是红色基因奠定了天然底色。红色基因是我军本色的标识,也是“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应有的人生底色。只有坚持用艰苦奋斗精神塑造官兵的精神品格,用团结友爱精神涵养官兵的道德情操,用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官兵的人生境界,用拥政爱民传统强化官兵的宗旨意识,才能引导官兵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操,打好立身做人的厚重底色。
第二,讲一讲红色基因主要有哪些? 中华民族和中国军队有诸多优秀文化、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主要讲一讲我军的红色基因。翻开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奋斗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在寻根溯源中概括起来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老山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下面,我与大家重温历史,逐一进行解读。
(一)井冈山精神。主要包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
井冈山是我党我军灵魂的高地、精神的故乡。我们党和军队在江西的革命斗争中,曾几度陷入被打散、被围剿,甚至被扼杀的艰难困境,如果没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没有对民族、对国家的使命担当,就不会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井冈山时期,我党我军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正是有了群众这“真正的铜墙铁壁”,党和红军才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毛泽东有首著名《西江月•井岗山》就是生动写照: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同时,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也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提出的。在1928年5月,朱毛两军会师后,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联合“会剿”。红四军主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南下黄坳,直奔五斗江,迂回拿山,第一次攻克永新县城。几天后,毛泽东召开干部会议,会上他广引古今中外战例,结合红军这次战法,再次谈到了战术问题,并首次正式提出了“十六字诀”,他说:“白军强大,红军弱小,我们以弱斗强,只能采用游击战术。什么叫游击战术?简单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从此,“十六字诀”成为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这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显赫地位的。井冈山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白色恐怖,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恶劣形势下,为党牺牲、无私奉献,集中展现了他们对党绝对忠诚、与党同心同德的革命本色。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称为“井冈山之兰”,现在大家去井冈山参观,“井冈山烈士陵园”旁边矗立的20座雕像其中有一座就是她。1928年伍若兰认识朱德,并与之结婚,后随朱德奔赴井冈山。1929年在井冈山圳下突围时,朱德的妻子伍若兰掉了队,腿部中弹后受伤被俘,敌人把她押到赣州,想从她的口中得红军的机密,当被问到朱德的去向时,一句“在红军里,在人民心里”响彻云霄。骨子里充满了革命必胜的豪气,年仅26岁的她被敌人杀害,几个月的孩子被剖腹取出后剁成肉泥,敌人还将她的人头割下来,吊在一个架子上面,上书“共匪首领朱德之妻伍若兰”,立在一个竹筏上,顺赣江漂流,沿江示众。当时,伍若兰只有26岁,与朱德结婚还不到1年。朱德听到了妻子不幸遇难的消息悲痛不已,从此,独独爱上了兰花。
习主席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精神,是我党我军精神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能够跨越历史的鸿沟,继续支撑我们勠力行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
(二)苏区精神。即是瑞金精神、红都精神。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习主席对苏区精神作出了精辟概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苏区时期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就是一种共产党人好作风的很好示范。“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称颂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红色山歌,对今天的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树好形象标杆具有现实启示意义。由于干部的良好作风形象形成了很强的感召力,仅赣南苏区50万青壮年中就有30万人参加革命,其中10万人献出了年轻生命。在后来红军长征时,有一支由中央苏区人民组成的担架队,他们跟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到长征结束时,他们绝大多数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多少位母亲,多少个妻子,多少份牵挂,多少滴泪水,都化作了他们血染的风采。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干部江善忠,在一次战斗中打完最后一粒子弹,用鲜血在衬衫上写下“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然后纵身跳岩、壮烈牺牲。苏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就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当时一些同志对革命产生悲观情绪,毛泽东同志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对全国形势进行科学辩证分析判断,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三篇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点亮了指路明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汲取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冲破教条主义束缚,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长征精神。主要包含:不畏艰难、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是敢于磨练、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灵魂,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数不尽的坎坷劫难,成千上万的围追堵截,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放弃。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等。无数红军将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但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没有阻挡红军将士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革命斗志,以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出发时,总人数约20万人,最后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不足5万人,牺牲15万人,平均四个人只有一个人到达陕北。牺牲最大的中央红军,出发时8.6万人,只有不到7000人到达陕北,平均12个人就有11个牺牲,而这批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当时红军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只有20岁。就是这样的一支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年轻队伍,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与敌人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而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长征中,红军先后跨越近百条江河,征服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聂荣臻元帅生前回忆,红军打仗打的是干部,打的是党团员,每一仗下来,党团员伤亡数量常常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红军将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结束,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止步何处,但他们坚定地跟党走,用生命和鲜血写出了不朽的精神传奇。长征中,贺龙部队里担任师长的贺炳炎一条胳膊被打断了,半个身子被鲜血染红。他挺到了战斗结束,因为流血过多而昏迷。在一个小村子的打麦场上,卫生员抬了个大凳子,用绳子把贺炳炎捆在凳子上,什么麻药都没有,医生硬是踩着他的身子,用锯木头的锯子给他截了肢。在场的贺龙从凳子底下一摊脓血里扒拉出来一些东西。后来做战斗动员时,贺龙从怀里掏出手绢打开说,“同志们,这是你们师长的骨头渣。”这样的事在长征中很多,几乎每个部队里都有。
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这句“跟着走!”,浓缩了多少红军官兵坚如磐石的信念和革命到底的决心,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抱负,彰显着“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血性,寄予着“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理想。跟着走就是跟着党的正确路线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跟着钢铁集体走。长征中,一位叫欧阳平的新党员,把难得用来改善伙食的肉星涂抹在党证上,让油脂把薄薄的党证浸润成不怕水蚀的油纸。当危险的沼泽地淹没他半个身子时,他伸手去摸摸最贴心脏的那个口袋,看看党证是否还在。“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许许多多像欧阳平这样的战士,走出了草地,走到了新中国。
著名美国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1984年以76岁高龄、多病之躯,历时两个多月,跨越7个省,行程约1.2万公里,第一次完整地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进行了深度访问。通过访问,索尔兹伯里认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对于红军为什么胜利,访问初期,他认为红军将领太能干,而国民党将领太腐败;访问中期,他认为红军的胜利因素很多,理想、智慧、政策、团结、纪律等皆转化为战斗力,“有信念的部队战无不胜”;访问后期,他明白了中国一句古话“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道理。索尔兹伯里动情地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会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的故事太多,数不胜数。习主席2016年9月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四)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比如,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1947年,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他感到十分震惊,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看完毛泽东的窑洞,蒋介石那晚一晚上没睡着。
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因为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五)西柏坡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革命即将胜利和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所铸造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5日至13日,我们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集中回答了我们党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的考验,如何防骄戒奢,如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从而成为指导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正确指针和警示全党的响亮口号。“两个务必”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居安思危、永不懈怠的远见卓识;深刻昭示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中央一贯提倡坚持和发扬的。让我们回顾一下两组历史画面。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前夕,留下“我们进京赶考去”“决不当李自成”这样历史定格般的话语,中国共产党人从此肩负起了“赶考”的重任。60多年过去了,赶考精神接力到以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手中,接力到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2013年7月11日总书记到西柏坡时的告诫:“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六)抗美援朝精神。主要包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舍身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和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毛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指出: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子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他讲的这个“钢”是指武器装备,这个“气”,就是战斗精神,也是现在习主席所说的“军人血性”。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党我军宝贵的历史财富,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遗产。我看了《较量》这部电影,很震憾,总结梳理了一下,觉得可以概括4个方面:一是铁心向党的忠贞气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相信党、紧跟党、依靠党,党之所指、我之所向,闻令则行、听禁则止,时刻做到“我听党的话、枪听我的话”,一声命令,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舍身忘死奔赴新战场。二是牺牲奉献的赤诚情怀。据统计,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有15万多名英烈还长眠在朝鲜。1950年冬,朝鲜半岛长津湖畔。到处是白雪皑皑,人走在雪里只能露出上半身,气温更是出奇的冷,零下40度。一支美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搜索前进。突然,指挥官大喊一声:“Hold(停)!”随后,他取出望远镜,眼前的情景令他大惑不解:对面有一排排的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握着手榴弹,但他们居然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才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军人在零下40度潜伏3天3夜,连死都不怕?冰雕连一位上海籍名叫宋阿毛的战士留下的绝命诗,向我们诉说英雄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情怀,为我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种被美军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是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血性豪气,进而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是狭路亮剑的果敢品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粉碎敌人的“圣诞节”总攻势,40军119师不顾强大的火力封锁急渡清川江。冲上岸的勇士们棉裤立刻冻成了冰筒不能打弯,只好猛力下蹲,折断冰壳。准备射击时由于枪械灌水结冰拉不开栓,同志们纷纷解开上衣,用胸膛暖化枪击。敌人被满身结冰的志愿军将士吓呆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坚强勇敢的对手,个个俯首就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这些可歌可泣的生动事例不胜枚举。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凭着这股狭路亮剑、有我无敌的血性胆气,中国军人才战胜了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四是气吞山河的豪迈霸气。在抗美援朝战争三所里阻击战中,38军113师为了堵截敌人逃窜,在晚上与全机械化的美军第8集团军“赛跑”,全师官兵一口气跑了14小时、72公里,硬是赶到美军前面,让其无路可逃,与援军相距一公里却无法会师,创下了脚板子赛过敌人车轮子的壮举。彭德怀司令员在嘉奖电报中,称赞道“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天下。不为任何敌人所征服而要征服一切敌人,不为任何困难压倒而要压倒一切困难,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血性体现。(七)老山精神。主要包含: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不畏一切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精神因老山战斗而产生,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老山战斗呢?这话还得从1979年说起。1979年中越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建议与越南政府举行边界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争端。越南表面同意改善中越关系,却暗中将精锐部队调到北方边境,派兵占领了边境线上的一些重要骑线点,侵占我老山、者阴山一带。居高临下的越军有恃无恐,经常越境到我国境内修筑工事、埋设地雷,甚至开枪袭击我边境线上的村民,暗杀我军巡逻部队的士兵。越军的累累罪行强烈激起了边疆人民的极大愤怒,他们强烈要求严惩越南侵略者,中国政府决定夺回老山,给越南当局一个教训。占领老山的越军313师得到消息后,口出狂言,称中国军队想要夺回老山,就必须用尸体铺着上来。1984年4月25日,经过一个月的战前动员和作战训练,我军完成了进攻老山的一切准备。我解放军部队28000人开始向老山、者阴山前线集结。然而,此时老山的制高点全都在越军的掌控中,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一旦被发现,深处山下的我军立刻就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老山地处热带地区,雨量充沛,常年笼罩在云雾缭绕间。海拔800米以上地区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海拔 800米以下多为森林竹林、灌木和杂草。因此,我军决定白天潜伏,夜里行进,这样即使对老山地形十分熟悉的越军也难以察觉。经过一夜的潜伏,4月28日凌晨5时56分,我军集结了数千门各式火炮同时开火,火力延伸30分钟。据参战士兵回忆,当时的炮声就像春节的鞭炮一样不绝于耳,炮火打得老山上的树基本都没有了。6时,我军发起对老山主峰的进攻,经过1小时40分的激战,全歼越军所谓英雄团越北二军区313师122团,成功收复老山主峰。其中,极具战略价值的662.6高地仅仅用了7分钟便收复。5月15日,战役进入防御阶段。驻守老山的官兵不仅要时刻防范越军的偷袭,还要忍耐老山艰苦的环境,半年的时间里,他们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换过一次衣服,潮湿的环境和肆虐的蚊虫,导致许多人患上了浑身糜烂的湿疹。为了修筑防御工事,战士们要步行几个小时下山,返程上山时还要背负几十公斤的石料。为了躲避越军冷枪,还必须半蹲在石壕里前进,艰难可想而知,许多士兵牺牲在运送物资的路上。他们的血和汗并没有白流,7月12日,越军组织了老山失守后最大一次规模反扑,我军集中火力,经过一天的激战,歼灭越军6个团。叶剑英元帅在看过现场录像后,感慨“自淮海战役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多的敌人尸体啊。”至此,越军再无力阻止大规模反扑。其实,真实的战场它的残酷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是我今天浓缩的几分钟可以说清,也不是书中轻描淡写的寥寥数笔可以写完,真的需要这种精神力量。
在云南文山市的麻栗坡烈士陵园,你现在去看一看墓碑上烈士的生平,大都在十七、八岁,正值黄金般的年龄。想一想我们十七、八岁在干什么,可能坐在书生朗朗的教室,也可能与心上的人相会在花前月下……而他们却扛起了枪保卫祖国,甚至付出了如此年轻的生命。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在空军任副政委时曾给我们空军部队官兵上过一堂党课,讲到“老山”作战时,说有些战士家里很贫穷,他们的遗书真是字字血、声声泪。战士家里虽穷,但却都是这么讲的“图私利前线铺满黄金龟儿子才去,为祖国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我来”,更是淋漓尽致地道出了革命军人牺牲奉献的根本动因。官兵们的精神像泰山一般伟大。
(八)“两不怕”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军著名的战斗口号,它反映了我军官兵为了夺取胜利,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
首先出自进藏筑路大军,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得到充分显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用生命将其升华为“两不怕”精神。1952年4月,18军奉命参加修筑川藏公路,面对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他们第一次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1962年10月,参加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部队广大官兵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奋勇杀敌,取得重大胜利。1963年2月,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毛泽东同志汇报作战情况时说到,战胜敌人,我们的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毛泽东当即给予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5年7月,某部地爆连五班班长王杰同志在帮助民兵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时,炸药意外爆炸,为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他临危不惧,扑上炸点,光荣牺牲,年仅23岁。11月6日,总政治部下发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指示,正式向全军提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要求。
(九)抗洪精神。主要包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受灾人数之众,地域之广,历时之长,世所罕见。为了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军队共投入兵力36万多人与群众参加抗洪抢险。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和决策下,数百万军民众志成城,奋起抗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儿女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抗洪精神的形成,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新阶段。“抗洪精神”的实质是,以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精神为灵魂;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识为核心;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为纽带;以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旗帜;以自强不息、贵公重义、艰苦奋斗、同舟共济、坚韧不拔、自尊自励等传统美德为血脉为营养。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美好的品格和行为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壮美,亿万人民的力量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强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情操一旦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会把我们的民族品格带向一个多么光辉灿烂的境界。
(十)抗震救灾精神。主要包含: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山崩地裂,城塌市陷,天地动容,江河呜咽,国之有殇;大地在颤动,我们的心也在颤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危难的时刻,英雄的中国军队和人民没有被击垮,人性的光辉被放大,不屈的意志彰显不屈的灵魂,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映衬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特大的灾难震惊了全国,灾情就是命令,一场全国紧急救援迅即展开。国务院紧急启动一级响应机制,温总理在灾情发生的当天下午就乘专机赶到灾区,对灾情迅速作出判断,并指示“早一秒进入灾区,就能一点早抢救受困群众生命”。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我军迅速启示应急方案,快速反应,紧急出动。各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从四面八方火速奔赴现场,空军部队不顾恶劣气象条件,紧急起飞抢送救灾物资,抢送救援力量,空降部队在无地面引导、无地面标识的情况下,15勇士强行伞降,嬴得了宝贵的时间。在震中汶川县城道路、通讯完全中断,与外界隔绝成为孤岛情况下,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在XX带领20人的先遣队,冒雨第一个赶到灾情最严重地区之一映秀镇;武警驻川某师200人救援部队在XX的带领下,强行军90公里第一个赶到汶川县城展开救援行动。“早一秒钟救援,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所有抗震救灾的队员和官兵忘却疲劳,争分夺秒,用手扒,用指甲刨,在余震不断、危机四伏的废墟上日夜搜救,给战栗悲痛的群众带来希望和勇气,给断瓦残垣的大地带来绿色和生命。
最后,我想说值得大家自豪的是,我们XX工作发韧于党的事业,也是从一开始就具有红色基因血脉。XX在党领导的斗争中诞生,又服务于党的革命斗争。(早在XX年XX月,谈一谈本职工作的红色历史。)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XX诞生于、服务于党的早期革命斗争,从一开始就流淌着党的血液、听命于党的指挥、归属于党的政权。我们XX人一定要牢记历史,自觉强化XX思想,坚决做到XX,大力弘扬践行“XX”的XX价值观。
第三,讲一讲怎样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强军之魂
如今“中国梦”的翅膀正在舒展,“强军梦”的羽翼逐渐张开,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在强军兴军的新长征路上描绘新蓝图、创造新战绩、谱写新篇章。围绕X党委提出的以打造“XXX”XX人才队伍为目标,我想应该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灵魂上补“钙”,筑牢信念坚定、听党指挥的信仰基因。习主席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灵魂,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一个人有了灵魂视野就开阔了,心胸就宽广了,也就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自觉与党同心同德,坚决做到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党我军搞“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同时加强在互联网上对我们进行文化侵蚀,妄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前不久,我们单位的小A在微信群中推荐了一个文章《八招将中国分裂》,列举了美国文化冷战“灭偶像、换祖宗、灭自尊、反智识、唱哀你、亡其史、污政府、散鸦片”的八个招法,大家看了以后很受教育和警醒。所以我们作为革命军人就是要加强学习党史军史,理清红色基因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掌握红色基因产生的特殊背景和深远影响,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始终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头脑和定力,要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上甘岭战役”,在旗帜鲜明的抵制错误思想中收复精神失地、坚守精神高地。
(二)注重本事上加“钢”,锻造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战斗基因。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俗话说:“炉火再旺,锤子不硬也打不出好钉;干劲再大,素质不高也难有作为。”本事,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只有具备能打胜仗的素质本领,才能担当起强军兴军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把有本事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之本,在本质岗位上加强现代军事理论的学习,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练就过硬工作本领,以过硬业务素质保证高质量的XX成果,做到XXX,彰显XX的价值,达到XX同在,当好宏观决策的大参谋,XXXX的监督哨,XXX的先遣队。
(三)注重血性上淬“火”,历练英勇顽强、不怕困难的作风基因。血性是人民军队打不垮的钢铁脊梁,磨不掉的精神底气,贯穿着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习主席说:“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这一重要指示生动的描绘了我军官兵的肖像。正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经过长期的血性历练,在危险制止生死考验面前,才能做到“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特别是在XX的大形势下,XX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们面对是XXXX,就是需要我们保持一支有血性的队伍……。
(四)注重品德上提“纯”,培养情趣高尚、品行端正的道德基因。司马光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通俗地讲就是,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古往今来,我们都把品德作为做人之根、成事之基、为官之本。我党我军一直注重培养官兵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为世人树起了一面面旗帜、一座座丰碑,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赞颂。XX在党委扩大会上指出,必须……。我们要自觉加强……,坚决落实XX工作要求,把……。岁月的流淌,抹不去精神的传承;时代的光芒,为传承增添了新的风采。历史告诉我们红色基因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让我们始终用听党话、跟党走的铮铮誓言、赳赳铁骨,在强军梦想的引领下一心同功,在强军目标的感召下一往无前,在强军实践的征途上一马当先,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永续红色血脉,争做红军传人。
第三篇:“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第一专题授课提纲-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强军之魂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第一专题授课提纲--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强军之魂
首先讲清楚两个概念定义。一是讲什么叫基因?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元。二是什么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在战火硝烟和磨难考验中,信仰信念、作风品质、光荣传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宝贵传承,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显现。我着重讲三个问题。
第一,讲一讲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
有3个方面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传承红色基因是习主席基于红色江山不变色、人民军队不变质的战略考量。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并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使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在视察新疆军区某红军师时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十九大,他再次向全军官兵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习主席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红色基因在我党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风雨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代在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传承好、拓展好、领悟好、深化好,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为实现强军梦提供不竭动力。(二)传承红色基因是抑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有效武器。
一位西方国家的情报官员曾说:“把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让他们腐烂变质,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和世界主义者,这样红色政权就会不战自垮。”他们妄图以“政治转基因”替代我党我军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借“颜色革命”染黑人民军队的鲜红底色,通过“文化掘根”“解构英模”等方式,诱导青年不信历史信“公知”、不信大学信“大V”,企图割断我党我军独一无二的红色“脐带”。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图谋,借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散布“非毛化”“非红化”“非党化”“非战化”和“非政治化”五种思潮,以及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新版“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推进所谓的“转基因”工程,妄图搞乱官兵思想,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重视,大力传承先辈先烈守望信仰、赤胆忠诚的红色基因,确保在强化“四个意识”、铸牢不变军魂中牢牢掌握“制脑权”。(三)传承红色基因是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本质要求。
“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集中反映了强军兴军的鲜明人才导向,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下军队铸魂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路径的科学设计。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四有”新时代军人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一是红色基因规定了根本属性。
“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实质上就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秉承人民军队根本属性的红色传人。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精神图谱。红色基因最核心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坚持,这是我军的根本属性所在。二是红色基因决定了特有优势。
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的事业就有了可靠接班人。历史证明,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打败国内外一切敌人的力量源泉和决定因素,是我军区别其他军队的最大政治优势、军事优势和作风优势。只有把红色基因灌注灵魂、融入血脉,打牢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政治基础,才能真正解决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三是红色基因奠定了天然底色。
红色基因是我军本色的标识,也是“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应有的人生底色。只有坚持用艰苦奋斗精神塑造官兵的精神品格,用团结友爱精神涵养官兵的道德情操,用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官兵的人生境界,用拥政爱民传统强化官兵的宗旨意识,才能引导官兵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操,打好立身做人的厚重底色。第二,讲一讲红色基因主要有哪些?
中华民族和中国军队有诸多优秀文化、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主要讲一讲我军的红色基因。翻开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奋斗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在寻根溯源中概括起来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老山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下面,我与大家重温历史,逐一进行解读。
(一)井冈山精神。
主要包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井冈山是我党我军灵魂的高地、精神的故乡。我们党和军队在江西的革命斗争中,曾几度陷入被打散、被围剿,甚至被扼杀的艰难困境,如果没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没有对民族、对国家的使命担当,就不会取得革命事业的成功。井冈山时期,我党我军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正是有了群众这“真正的铜墙铁壁”,党和红军才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毛泽东有首著名《西江月•井岗山》就是生动写照: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同时,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也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提出的。在1928年5月,朱毛两军会师后,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联合“会剿”。红四军主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南下黄坳,直奔五斗江,迂回拿山,第一次攻克永新县城。几天后,毛泽东召开干部会议,会上他广引古今中外战例,结合红军这次战法,再次谈到了战术问题,并首次正式提出了“十六字诀”,他说:“白军强大,红军弱小,我们以弱斗强,只能采用游击战术。什么叫游击战术?简单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从此,“十六字诀”成为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这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显赫地位的。井冈山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白色恐怖,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恶劣形势下,为党牺牲、无私奉献,集中展现了他们对党绝对忠诚、与党同心同德的革命本色。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称为“井冈山之兰”,现在大家去井冈山参观,“井冈山烈士陵园”旁边矗立的20座雕像其中有一座就是她。1928年伍若兰认识朱德,并与之结婚,后随朱德奔赴井冈山。1929年在井冈山圳下突围时,朱德的妻子伍若兰掉了队,腿部中弹后受伤被俘,敌人把她押到赣州,想从她的口中得红军的机密,当被问到朱德的去向时,一句“在红军里,在人民心里”响彻云霄。骨子里充满了革命必胜的豪气,年仅26岁的她被敌人杀害,几个月的孩子被剖腹取出后剁成肉泥,敌人还将她的人头割下来,吊在一个架子上面,上书“共匪首领朱德之妻伍若兰”,立在一个竹筏上,顺赣江漂流,沿江示众。当时,伍若兰只有26岁,与朱德结婚还不到1年。朱德听到了妻子不幸遇难的消息悲痛不已,从此,独独爱上了兰花。
习主席指出:“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精神,是我党我军精神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能够跨越历史的鸿沟,继续支撑我们勠力行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
(二)苏区精神。
即是瑞金精神、红都精神。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习主席对苏区精神作出了精辟概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苏区时期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就是一种共产党人好作风的很好示范。“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称颂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红色山歌,对今天的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树好形象标杆具有现实启示意义。由于干部的良好作风形象形成了很强的感召力,仅赣南苏区50万青壮年中就有30万人参加革命,其中10万人献出了年轻生命。在后来红军长征时,有一支由中央苏区人民组成的担架队,他们跟随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到长征结束时,他们绝大多数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多少位母亲,多少个妻子,多少份牵挂,多少滴泪水,都化作了他们血染的风采。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干部江善忠,在一次战斗中打完最后一粒子弹,用鲜血在衬衫上写下“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然后纵身跳岩、壮烈牺牲。苏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就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当时一些同志对革命产生悲观情绪,毛泽东同志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对全国形势进行科学辩证分析判断,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三篇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点亮了指路明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汲取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冲破教条主义束缚,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长征精神。
主要包含:不畏艰难、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是敢于磨练、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灵魂,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数不尽的坎坷劫难,成千上万的围追堵截,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放弃。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等。无数红军将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但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没有阻挡红军将士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革命斗志,以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出发时,总人数约20万人,最后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不足5万人,牺牲15万人,平均四个人只有一个人到达陕北。牺牲最大的中央红军,出发时8.6万人,只有不到7000人到达陕北,平均12个人就有11个牺牲,而这批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当时红军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平均年龄只有20岁。就是这样的一支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年轻队伍,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与敌人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而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长征中,红军先后跨越近百条江河,征服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聂荣臻元帅生前回忆,红军打仗打的是干部,打的是党团员,每一仗下来,党团员伤亡数量常常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红军将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结束,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止步何处,但他们坚定地跟党走,用生命和鲜血写出了不朽的精神传奇。长征中,贺龙部队里担任师长的贺炳炎一条胳膊被打断了,半个身子被鲜血染红。他挺到了战斗结束,因为流血过多而昏迷。在一个小村子的打麦场上,卫生员抬了个大凳子,用绳子把贺炳炎捆在凳子上,什么麻药都没有,医生硬是踩着他的身子,用锯木头的锯子给他截了肢。在场的贺龙从凳子底下一摊脓血里扒拉出来一些东西。后来做战斗动员时,贺龙从怀里掏出手绢打开说,“同志们,这是你们师长的骨头渣。”这样的事在长征中很多,几乎每个部队里都有。
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这句“跟着走!”,浓缩了多少红军官兵坚如磐石的信念和革命到底的决心,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抱负,彰显着“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血性,寄予着“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理想。跟着走就是跟着党的正确路线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跟着钢铁集体走。长征中,一位叫欧阳平的新党员,把难得用来改善伙食的肉星涂抹在党证上,让油脂把薄薄的党证浸润成不怕水蚀的油纸。当危险的沼泽地淹没他半个身子时,他伸手去摸摸最贴心脏的那个口袋,看看党证是否还在。“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许许多多像欧阳平这样的战士,走出了草地,走到了新中国。
著名美国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1984年以76岁高龄、多病之躯,历时两个多月,跨越7个省,行程约1.2万公里,第一次完整地沿着红军长征路线进行了深度访问。通过访问,索尔兹伯里认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对于红军为什么胜利,访问初期,他认为红军将领太能干,而国民党将领太腐败;访问中期,他认为红军的胜利因素很多,理想、智慧、政策、团结、纪律等皆转化为战斗力,“有信念的部队战无不胜”;访问后期,他明白了中国一句古话“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道理。索尔兹伯里动情地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会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的故事太多,数不胜数。习主席2016年9月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四)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比如,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1947年,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他感到十分震惊,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看完毛泽东的窑洞,蒋介石那晚一晚上没睡着。
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因为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五)西柏坡精神。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革命即将胜利和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所铸造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5日至13日,我们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集中回答了我们党如何正确对待胜利和执政的考验,如何防骄戒奢,如何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从而成为指导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正确指针和警示全党的响亮口号。“两个务必”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居安思危、永不懈怠的远见卓识;深刻昭示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中央一贯提倡坚持和发扬的。让我们回顾一下两组历史画面。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前夕,留下“我们进京赶考去”“决不当李自成”这样历史定格般的话语,中国共产党人从此肩负起了“赶考”的重任。60多年过去了,赶考精神接力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手中,接力到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时的告诫:“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六)抗美援朝精神。
主要包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舍身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和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毛主席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指出: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子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他讲的这个“钢”是指武器装备,这个“气”,就是战斗精神,也是现在习主席所说的“军人血性”。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党我军宝贵的历史财富,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遗产。我看了《较量》这部电影,很震憾,总结梳理了一下,觉得可以概括4个方面:一是铁心向党的忠贞气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相信党、紧跟党、依靠党,党之所指、我之所向,闻令则行、听禁则止,时刻做到“我听党的话、枪听我的话”,一声命令,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舍身忘死奔赴新战场。二是牺牲奉献的赤诚情怀。据统计,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有15万多名英烈还长眠在朝鲜。1950年冬,朝鲜半岛长津湖畔。到处是白雪皑皑,人走在雪里只能露出上半身,气温更是出奇的冷,零下40度。一支美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搜索前进。突然,指挥官大喊一声:“Hold(停)!”随后,他取出望远镜,眼前的情景令他大惑不解:对面有一排排的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握着手榴弹,但他们居然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才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军人在零下40度潜伏3天3夜,连死都不怕?冰雕连一位上海籍名叫宋阿毛的战士留下的绝命诗,向我们诉说英雄的战斗意志和战斗情怀,为我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种被美军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是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血性豪气,进而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是狭路亮剑的果敢品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粉碎敌人的“圣诞节”总攻势,40军119师不顾强大的火力封锁急渡清川江。冲上岸的勇士们棉裤立刻冻成了冰筒不能打弯,只好猛力下蹲,折断冰壳。准备射击时由于枪械灌水结冰拉不开栓,同志们纷纷解开上衣,用胸膛暖化枪击。敌人被满身结冰的志愿军将士吓呆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坚强勇敢的对手,个个俯首就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这些可歌可泣的生动事例不胜枚举。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凭着这股狭路亮剑、有我无敌的血性胆气,中国军人才战胜了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四是气吞山河的豪迈霸气。在抗美援朝战争三所里阻击战中,38军113师为了堵截敌人逃窜,在晚上与全机械化的美军第8集团军“赛跑”,全师官兵一口气跑了14小时、72公里,硬是赶到美军前面,让其无路可逃,与援军相距一公里却无法会师,创下了脚板子赛过敌人车轮子的壮举。彭德怀司令员在嘉奖电报中,称赞道“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天下。不为任何敌人所征服而要征服一切敌人,不为任何困难压倒而要压倒一切困难,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血性体现。
(七)老山精神。
主要包含: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不畏一切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老山精神因老山战斗而产生,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老山战斗呢?这话还得从1979年说起。1979年中越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建议与越南政府举行边界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争端。越南表面同意改善中越关系,却暗中将精锐部队调到北方边境,派兵占领了边境线上的一些重要骑线点,侵占我老山、者阴山一带。居高临下的越军有恃无恐,经常越境到我国境内修筑工事、埋设地雷,甚至开枪袭击我边境线上的村民,暗杀我军巡逻部队的士兵。越军的累累罪行强烈激起了边疆人民的极大愤怒,他们强烈要求严惩越南侵略者,中国政府决定夺回老山,给越南当局一个教训。占领老山的越军313师得到消息后,口出狂言,称中国军队想要夺回老山,就必须用尸体铺着上来。1984年4月25日,经过一个月的战前动员和作战训练,我军完成了进攻老山的一切准备。我解放军部队28000人开始向老山、者阴山前线集结。然而,此时老山的制高点全都在越军的掌控中,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一旦被发现,深处山下的我军立刻就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老山地处热带地区,雨量充沛,常年笼罩在云雾缭绕间。海拔800米以上地区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海拔
800米以下多为森林竹林、灌木和杂草。因此,我军决定白天潜伏,夜里行进,这样即使对老山地形十分熟悉的越军也难以察觉。经过一夜的潜伏,4月28日凌晨5时56分,我军集结了数千门各式火炮同时开火,火力延伸30分钟。据参战士兵回忆,当时的炮声就像春节的鞭炮一样不绝于耳,炮火打得老山上的树基本都没有了。6时,我军发起对老山主峰的进攻,经过1小时40分的激战,全歼越军所谓英雄团越北二军区313师122团,成功收复老山主峰。其中,极具战略价值的662.6高地仅仅用了7分钟便收复。5月15日,战役进入防御阶段。驻守老山的官兵不仅要时刻防范越军的偷袭,还要忍耐老山艰苦的环境,半年的时间里,他们没有洗过一次澡,没有换过一次衣服,潮湿的环境和肆虐的蚊虫,导致许多人患上了浑身糜烂的湿疹。为了修筑防御工事,战士们要步行几个小时下山,返程上山时还要背负几十公斤的石料。为了躲避越军冷枪,还必须半蹲在石壕里前进,艰难可想而知,许多士兵牺牲在运送物资的路上。他们的血和汗并没有白流,7月12日,越军组织了老山失守后最大一次规模反扑,我军集中火力,经过一天的激战,歼灭越军6个团。叶剑英元帅在看过现场录像后,感慨“自淮海战役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多的敌人尸体啊。”至此,越军再无力阻止大规模反扑。其实,真实的战场它的残酷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是我今天浓缩的几分钟可以说清,也不是书中轻描淡写的寥寥数笔可以写完,真的需要这种精神力量。
在云南文山市的麻栗坡烈士陵园,你现在去看一看墓碑上烈士的生平,大都在十七、八岁,正值黄金般的年龄。想一想我们十七、八岁在干什么,可能坐在书生朗朗的教室,也可能与心上的人相会在花前月下……而他们却扛起了枪保卫祖国,甚至付出了如此年轻的生命。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在空军任副政委时曾给我们空军部队官兵上过一堂党课,讲到“老山”作战时,说有些战士家里很贫穷,他们的遗书真是字字血、声声泪。战士家里虽穷,但却都是这么讲的“图私利前线铺满黄金龟儿子才去,为祖国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我来”,更是淋漓尽致地道出了革命军人牺牲奉献的根本动因。官兵们的精神像泰山一般伟大。
(八)“两不怕”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军著名的战斗口号,它反映了我军官兵为了夺取胜利,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首先出自进藏筑路大军,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得到充分显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用生命将其升华为“两不怕”精神。1952年4月,18军奉命参加修筑川藏公路,面对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他们第一次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1962年10月,参加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部队广大官兵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奋勇杀敌,取得重大胜利。1963年2月,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毛泽东同志汇报作战情况时说到,战胜敌人,我们的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毛泽东当即给予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5年7月,某部地爆连五班班长王杰同志在帮助民兵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时,炸药意外爆炸,为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他临危不惧,扑上炸点,光荣牺牲,年仅23岁。11月6日,总政治部下发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指示,正式向全军提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要求。
(九)抗洪精神。
主要包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受灾人数之众,地域之广,历时之长,世所罕见。为了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军队共投入兵力36万多人与群众参加抗洪抢险。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和决策下,数百万军民众志成城,奋起抗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儿女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抗洪精神的形成,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新阶段。“抗洪精神”的实质是,以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精神为灵魂;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识为核心;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为纽带;以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旗帜;以自强不息、贵公重义、艰苦奋斗、同舟共济、坚韧不拔、自尊自励等传统美德为血脉为营养。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美好的品格和行为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壮美,亿万人民的力量一旦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强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情操一旦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会把我们的民族品格带向一个多么光辉灿烂的境界。(十)抗震救灾精神。
主要包含: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山崩地裂,城塌市陷,天地动容,江河呜咽,国之有殇;大地在颤动,我们的心也在颤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危难的时刻,英雄的中国军队和人民没有被击垮,人性的光辉被放大,不屈的意志彰显不屈的灵魂,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映衬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特大的灾难震惊了全国,灾情就是命令,一场全国紧急救援迅即展开。国务院紧急启动一级响应机制,温总理在灾情发生的当天下午就乘专机赶到灾区,对灾情迅速作出判断,并指示“早一秒进入灾区,就能一点早抢救受困群众生命”。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我军迅速启示应急方案,快速反应,紧急出动。各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从四面八方火速奔赴现场,空军部队不顾恶劣气象条件,紧急起飞抢送救灾物资,抢送救援力量,空降部队在无地面引导、无地面标识的情况下,15勇士强行伞降,嬴得了宝贵的时间。在震中汶川县城道路、通讯完全中断,与外界隔绝成为孤岛情况下,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在XX带领20人的先遣队,冒雨第一个赶到灾情最严重地区之一映秀镇;武警驻川某师200人救援部队在XX的带领下,强行军90公里第一个赶到汶川县城展开救援行动。“早一秒钟救援,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所有抗震救灾的队员和官兵忘却疲劳,争分夺秒,用手扒,用指甲刨,在余震不断、危机四伏的废墟上日夜搜救,给战栗悲痛的群众带来希望和勇气,给断瓦残垣的大地带来绿色和生命。最后,我想说值得大家自豪的是,我们XX工作发韧于党的事业,也是从一开始就具有红色基因血脉。XX在党领导的斗争中诞生,又服务于党的革命斗争。(早在XX年XX月,谈一谈本职工作的红色历史。)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XX诞生于、服务于党的早期革命斗争,从一开始就流淌着党的血液、听命于党的指挥、归属于党的政权。我们XX人一定要牢记历史,自觉强化XX思想,坚决做到XX,大力弘扬践行“XX”的XX价值观。
第三,讲一讲怎样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强军之魂
如今“中国梦”的翅膀正在舒展,“强军梦”的羽翼逐渐张开,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在强军兴军的新长征路上描绘新蓝图、创造新战绩、谱写新篇章。围绕X党委提出的以打造“XXX”XX人才队伍为目标,我想应该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灵魂上补“钙”,筑牢信念坚定、听党指挥的信仰基因。
习主席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灵魂,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一个人有了灵魂视野就开阔了,心胸就宽广了,也就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自觉与党同心同德,坚决做到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党我军搞“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同时加强在互联网上对我们进行文化侵蚀,妄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前不久,我们单位的小A在微信群中推荐了一个文章《八招将中国分裂》,列举了美国文化冷战“灭偶像、换祖宗、灭自尊、反智识、唱哀你、亡其史、污政府、散鸦片”的八个招法,大家看了以后很受教育和警醒。所以我们作为革命军人就是要加强学习党史军史,理清红色基因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掌握红色基因产生的特殊背景和深远影响,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始终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头脑和定力,要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上甘岭战役”,在旗帜鲜明的抵制错误思想中收复精神失地、坚守精神高地。(二)注重本事上加“钢”,锻造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战斗基因。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俗话说:“炉火再旺,锤子不硬也打不出好钉;干劲再大,素质不高也难有作为。”本事,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只有具备能打胜仗的素质本领,才能担当起强军兴军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把有本事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之本,在本质岗位上加强现代军事理论的学习,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练就过硬工作本领,以过硬业务素质保证高质量的XX成果,做到XXX,彰显XX的价值,达到XX同在,当好宏观决策的大参谋,XXXX的监督哨,XXX的先遣队。(三)注重血性上淬“火”,历练英勇顽强、不怕困难的作风基因。
血性是人民军队打不垮的钢铁脊梁,磨不掉的精神底气,贯穿着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习主席说:“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革命军人还是要有血性”。这一重要指示生动的描绘了我军官兵的肖像。正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经过长期的血性历练,在危险制止生死考验面前,才能做到“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特别是在XX的大形势下,XX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们面对是XXXX,就是需要我们保持一支有血性的队伍……。(四)注重品德上提“纯”,培养情趣高尚、品行端正的道德基因。
司马光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通俗地讲就是,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古往今来,我们都把品德作为做人之根、成事之基、为官之本。我党我军一直注重培养官兵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为世人树起了一面面旗帜、一座座丰碑,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赞颂。XX在党委扩大会上指出,必须……。我们要自觉加强……,坚决落实XX工作要求,把……。岁月的流淌,抹不去精神的传承;时代的光芒,为传承增添了新的风采。历史告诉我们红色基因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让我们始终用听党话、跟党走的铮铮誓言、赳赳铁骨,在强军梦想的引领下一心同功,在强军目标的感召下一往无前,在强军实践的征途上一马当先,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永续红色血脉,争做红军传人。
第四篇: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 心得体会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在全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就是要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普通军人,我深受鼓舞、信心满怀。服从纪律,艰苦训练,不断学习新知,苦练精训练强打赢本领。付出百倍的努力适应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靠过硬的军事素质,为部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要用青春和汗水,将自己浇筑成一块块坚硬的基石,筑起坚固的屏障,默默地守卫着祖国和人民,勇于担当,勠力前行,推动强军目标落地生根。
看万家灯火,保一方平安。能够成为一名军人,穿上那身橄榄绿,一直是我的梦想。201X年,带着对人民军队的深情向往,我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坦克兵,茫茫戈壁我苦练驾驭本领,深深夜晚我与坦克为伍,虽然很辛苦,但我很感激,在这里,生活让我不断成长,向目标进发的梦我感觉就在这里。半年下来,经过军营这座大熔炉淬火,我实现了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我的青春梦想在军营沃土扎根生长.报告中说的‘强军梦’,那就是我的梦。‛新的伟大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要努力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作出自己的贡献!服从纪律,艰苦训练,不断学习新知,苦练精训练强打赢本领。付出百倍的努力适应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靠过硬的军事素质,为部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要用青春和汗水,将自己浇筑成一块块坚硬的基石,筑起坚固的屏障,默默地守卫着祖国和人民,勇于担当,勠力前行,推动强军目标落地生根。
红色是党旗、国旗、军旗的颜色,也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精神本色、人生底色。红色基因承载着我党我军的理想信仰,通过学习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对我们党充满了信心,对我们国家充满了希望。报告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新意‛很多。报告中,党的领导摆到了极端重要的位置,一些新提法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出现。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摆在最重要位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中,摆在第一条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再次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报告提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报告还明确,‚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报告要求‚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其中政治领导力摆在第一位。在我们党要全面增强的8个方面的执政本领中,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也摆在重要位置。报告还要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报告在分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提出了‚四个伟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报告再次重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等方面,十九大报告出现了许多新提法、新举措。报告出现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新提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了新表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报告还鲜明提出,坚决防止和反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这一表述以往少见。报告提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报告作出这样的宣示:‚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报告提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报告还强调‚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
作为一名军人,通过学习和讨论十九大报告,使自己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和深刻的教育。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报告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传递出诸多改革着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需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承包地处于第二轮承包期。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十九大明确发出的信号,有利于稳定农民预期,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培育以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更多资金、技术、人才流入农村和农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防范金融风险、治理银行业市场乱象方面,今年确定了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重点领域。首先是因为这三个领域覆盖了比较突出的风险点,比如,影子银行、交叉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等。同时,还有与其相关的操作性风险,所以要集中精力整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今年3月底,国务院批复辽宁、浙江、河南、湖北等7个自贸区成立,使自贸区阵容增加至11个,实现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自贸区的部分阶段性改革目标已经实现。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迫切、国际经济形势快速变化,自贸区改革需要加速,有必要赋予更大自主权,激发改革活力。自贸港在现有自贸区对标国际先进开放水平的基础上,看齐国际最高开放标准。比如探索人才、物资等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动,金融与国际市场的充分融通。探索建设自贸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十九大报告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行政体制改革: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或合署办公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赋予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力,将更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有助于破解基层党政机构重合雷同、分工不清、冗员过多等问题。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国推开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目前,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开展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为后续改革推进积累了丰富经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匡正用人风气,严格把关,杜绝带病提拔等问题的发生。这些需改革落实的点,无一不催着党和人民无限的奋斗激情。在回家探亲的日子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一条条蜿蜒的公路纵横交错,平坦的公路成了家乡与外界连接的纽带。部队营院在不断的美化绿化,灯箱、橱窗、草坪、各种各样的绿化树、网络学习室、健身房、俱乐部、游艺室、阅览室的建立,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军装‚变靓了‛,原来单一枯燥的橄榄绿变成了样式新颖、穿着舒适的新军装;津贴‚变多了‛。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必须要始终保持强烈的使命意识,随时准备为维家的主权完整贡献力量。作为军人,要感恩岗位,始终保护最扎实的工作作风。忠诚就是使命、忠诚就是要求,忠诚就是职责,就是要把对军队的热爱不折不扣落实在行动中,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有人说‚用力去做只能达到及格,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用力做‛与‚用心做‛,同样是完成了工作,但工作效果不会一样,它们的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工作标准不一样。作为军人,血一样的红肩章,印衬着我们火红的青春,这一切告诉我们只能用心干好工作,用青春捍卫忠诚。
报告高度重视理想信念,高度重视初心和使命。大会的主题开宗明义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告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报告透露,全军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全党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每次召开都注定全党期待、全国关注、全球瞩目。作为一名普通军人,我们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严格要求自己。兴军有为正当时。一名士兵的成长折射的是一支军队的机遇: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人民军队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第五篇:铸牢强军之魂 扭住强军之要 夯实强军之基
铸牢强军之魂 扭住强军之要 夯实强军之基 来源:《求是》 期号:2013/04 作者:徐粉林 魏 亮
习近平主席视察广州战区时强调,要牢记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认真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三个牢记”相互贯通、有机统一,阐明了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内在规律,融入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时代内涵,体现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政治本色,反映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殷切期望,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铸牢强军之魂,始终把听党指挥的最高政治要求落到实处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军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要牢牢把握这一最高政治要求,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整套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这些原则和制度是保证军队时刻听党话、跟党走的根基,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维护。要更加注重强化军魂意识,持续深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扎实抓好坚定信念、铸牢军魂教育活动,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确保官兵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头脑清醒、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更加注重夯实部队党的组织基础,坚持以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切实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确保各级党组织成为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团结巩固部队和完成各项任务的战斗集体,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更加注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强化政治意识、号令意识、大局意识,做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候不含糊。更加注重适应世情党情军情新变化,积极探索贯彻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制度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确保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部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始终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落到实处。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用党的理论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并使之转化为广大官兵的坚定信仰,是听党指挥的本质要求。要始终坚持把首要政治任务摆在首要位置,不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加大理论贯注力度,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对党的信赖。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部队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地位,按照“四个更加自觉”的要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部队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认真学习贯彻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战略全局视野、科学发展要旨、求真务实精神、以人为本理念,使之成为推动部队建设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搞好政策宣讲和思想引导,着力回答解决官兵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高官兵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确保官兵政治立场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
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党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传家宝,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保证和现实要求。新一届党中央、中央军委制定了改进作风的规定措施,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心意图,坚决贯彻、自觉行动,发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作风。要坚持抓好党史军史和本部队特有革命精神的学习,深刻感悟其历史渊源、丰富内涵、现实意义,自觉接受传统洗礼、培植红色基因、传承精神血脉。坚持把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入部队建设实践,贯穿于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延伸到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各方面,使之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坚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与履行使命任务结合起来,与创造新鲜经验结合起来,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坚持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立言立行、接受监督、一抓到底,切实以领导干部的清风正气推动部队作风建设实现大的转变。
二、扭住强军之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
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根本目标。要牢牢把握新质战斗力标准,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一切工作都要向打赢聚焦,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威武之师,确保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战斗力标准是检验部队各项工作成效的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要针对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我军历史使命和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实际,牢固树立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的思想理念,始终把提高战斗力作为部队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党委领导、机关力量、部队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坚持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指示统一思想,认清国际战略格局调整、国家安全形势走向,认清战区战略方向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地位作用,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把握战区方向各种安全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战备观念。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加强根本职能和形势战备教育,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锤炼坚韧不拔、勇猛顽强、科学严谨的战斗作风。
不断提高核心军事能力。核心军事能力实质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其着眼点是适应国家核心安全需求,赢得军事斗争优势,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着力向形成新质战斗力深化,向自主创新发展跃升,向全面协调发展方向推进,向推动建设成果运用转化拓展,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把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作为突破口,加强一体化联合训练和全系统全要素演练,加强基础训练和使命课题训练,加强实战化训练特别是适应性、检验性、对抗性训练,不断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新的增长点,实施重点指导、重点建设、重点保障,突出抓好主体力量、主战装备、骨干系统建设,努力实现作战要素灵活组合、作战系统有机融合、作战效能高度聚合,以新型作战力量融入作战体系带动部队作战能力整体跃升。
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抓手。要扭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不动摇,坚持从战略高度抓好日常战备工作,搞好针对性战备演练,提高处置突发情况能力;坚持把重大演训活动作为实践平台,深化作战重点问题研究攻关,提高部队实战水平;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战斗力聚焦,突出抓好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储备,深化完善综合保障,为打得赢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系统建设、整体准备,统筹推进主要战略方向与重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三、夯实强军之基,不折不扣地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建军治军的铁律。要着眼保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突出纪律建设,推动部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研究把握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在信息化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特点规律,才能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落到实处。要牢牢把握系统性,坚持全面从严,自觉做到政治要求严、管理教育严、军事训练严、执行纪律严、落实制度严,确保依法从严治军全方位、全员额、全时空落到实处。牢牢把握综合性,坚持预防为主、奖惩并重,善于运用思想教育、行政管理、心理疏导、技术防范等方法手段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牢牢把握层级性,注重按级负责、层次管理,做到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牢牢把握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把严格管理和以情带兵、文明带兵结合起来,团结、信赖和依靠广大官兵,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
增强法规制度执行力。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广泛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强化法规意识,提高法规素养,增强用法自觉。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无论是党委决策、工作筹划、指导落实等宏观层面,还是选人用人、钱物开支、工程建设等具体工作,都要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敢于坚持原则,守住法规政策底线,切实克服随意解读、有法不依、明知故犯等问题。强化法规制度落实效果,坚持从党委机关和领导干部严起,从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抓起,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检查、督促、纠错常态化机制,努力实现各项工作和建设按法规制度严格、高效运转。严明法规制度执行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奖优罚劣、奖惩分明,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必究的鲜明导向,切实强化依法从严的刚性约束。
坚持抓好基层建设。基层建设是部队建设的基础,《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是基层建设的基本准则和依据。要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切实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落到实处。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认真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军区抓建基层五年规划,提升基层建设的起点和标准,夯实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基础。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把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作为基本原则,把加强训练、提高素质作为有效途径,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各项制度规定,狠抓以防范重大安全问题为重点的综合治理,以安全发展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作者:徐粉林,广州军区司令员;魏 亮,广州军区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