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修改后)

时间:2019-05-13 06:2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修改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修改后)》。

第一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修改后)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读大学时,我开始接触马列经典,阅读了其中一些精彩篇章;读研时,作为一名马哲专业的学生,我深入学习并认真研读了马列原著;毕业后,马列经典著作导读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我深化了认识和理解。在卷帙浩繁的马列著作中,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作、权威作和代表作,文中的三个论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恩格斯认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做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这表明,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主观臆造,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对真理的深刻认同和真诚信仰。20世纪,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迎来了新中国,神州大地不再有列强铁蹄,不再有军阀混战,不再有民不聊生,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充满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恩格斯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图景,“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今天,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最好的注脚!温总理代表政府申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恩格斯的思想精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思想源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勤奋工作、甘于奉献;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党的好干部沈浩、杨善洲,人民的好检察官吴群„„,一个个响亮名字的背后是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他们是人民的公仆,是时代的楷模,是共和国的脊梁!

社会主义经过16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其间既有凯歌行进的喜悦,也有迂回曲折的痛楚。社会主义历史的长河会有漩涡和逆流,但任何力量也无法改变历史主潮的前进方向。有多少统治者的官方文书在显赫一时之后被尘封在历史的角落,而恩格斯的这本经典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显真理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深邃的思想将会不断创新发展。让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第二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作者: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2年11月16日

编者的话

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景和价值取向,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基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功能、理论特色、基本要求是什么?在新形势下怎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本期“本周话题”刊发的3篇文章,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深刻领会共同理想的基本功能和要求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坚定的共同理想,才能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统一的步调和强大的战斗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理论为依据作出的价值选择,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功能

导向功能。共同理想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目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有了共同理想,才能使人们认清方向、选准道路,才能使人们胸怀宽广,自觉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下,我们党牢牢把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党的奋斗目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同德,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凝聚功能。共同理想是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精神枢纽,是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把人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只有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亿万人民奋斗的重要目标,又是团结和凝聚亿万人民的思想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有助于人们达成认识的一致和行动的统一,有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团结稳定。

激励功能。共同理想为人们指明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有效激发社会成员的信心和热情,激励人们自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描绘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蓝图,展现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未来,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给全体中华儿女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获得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才能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中,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要求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动摇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精神支柱,就必然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必将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仅全面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并且在实践中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是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共同理想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以党的基本路线为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共同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既能防止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倾向,又能防止否定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错误倾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由于坚定不移地坚持了这条基本路线,我们才能从困难中重新奋起,在开拓中不断前进,经受住了国际国内**的严峻考验,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以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势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执笔:王耀中 王宏)

用共同理想凝聚前进的力量

郝立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和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应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具有丰富具体的内涵。我们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共同愿景,包含了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的价值诉求,等等。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实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小康社会的生活目标,如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社会安定、生活殷实、人际和谐、精神充实等;二是实现健全合理的价值诉求,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社会资源分配的公正等;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制度,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为前两方面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理想需要植根于现实,具有在现阶段或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它又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现实,要有对更高阶段的未来社会的前瞻性表达和目标性诉求,否则就不能引导人民和社会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体现了现实性与超越性的有机统一。二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整体意志的表达,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同时它不是超然于个人而存在的,而是与社会中的各个成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通过无数个人来表达的,并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得到广泛认同,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成为公民个人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共同理想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指引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正确的社会理想是指引方向的旗帜,是团结人民的纽带,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积极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应把培育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宣传和教育同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避免高高在上和口号式的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和传播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生根。其次,应通过集中教育培训、宣讲、展览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深广大干部群众对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性和科学性的认同,提升干部群众的思想理论素养,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我国国情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增强对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再次,应充分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人类文明的精神追求,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广泛性、感召力、吸引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和实践。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

科学把握共同理想的理论特色

西安政治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揭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这一共同理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远大理想和现实途径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现阶段的体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就是要建设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层次的民主政治,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党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同时,也提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战略步骤。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更加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强调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因为它既有长远的设计,又有阶段性目标;既有前进的方向,又有行动的步骤,体现了远大理想与现实途径的辩证统一。

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的统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的。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改变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懈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都未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英勇奋斗、前仆后继,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的比较和人民的选择中,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对实践进行总结,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

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标追求,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和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凝聚着广泛的社会共识,是集中社会各界智慧力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应看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事业。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奋斗中,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

(执笔:李保忠 杨邦荣)

第三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文章标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内容提要 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具有时代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振兴中

华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国现阶段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需要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任何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共同理想,变革时期更是如此。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价值观念多样化现象,这就更加迫切需要在全体人民中树立共同理想。有了共同理想,就有了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一个民族的共同理想深深植根于时代、历史和现实之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也是理想与空想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正是使人民认识了自己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把人民紧紧地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开展革命斗争,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长期的奋斗中,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由之路。正是这个坚实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中国,因为有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保证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树立共同理想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又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生动实践;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历史活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决定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经过艰辛探索才找到的正确道路。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振兴中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在于其根深深植于我们的国情之中。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时代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反映。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具有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要解决生产力不发达的问题,而且要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的问题,包括要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等;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还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这就是说,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又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认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共同理想。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和向往具有时代性,不仅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需求,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振兴

第四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专题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赢得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优势,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共同理想的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关键词】内涵 感召力 长期性 共同理想

经过近30年的代改革和建设,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日益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从社会层面讲,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一定阶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绝大多数人认可的、通过共同奋斗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对未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向往、追求和总体设想,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社会理想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反映着时代的要求、阶级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赢得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为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简而言之,就是实现祖国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世界安宁。具体包括以下五层含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领导者。

第二,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三,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方面,要坚持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四,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是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当家作主、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提高的根本保障。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德治国的“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包括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主义“德治”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加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力的功能,把提高公民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这是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法律和道德才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或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某些危机或**而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万古长青。

第五,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支撑,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生态保障。四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意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最有效的思想理论武器,是其他任何“主义”都无法替代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愈益显示出其科学性、合理性,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生命力。也许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才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我们应感谢“老祖宗”和领袖们,是他们给予我们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是他们奉献给了中国人民以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理当继承并发扬光大。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赵兴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R],人民日报,2005,5,20

[5]本书编写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讲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07,10,25

第五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主题教育授课提纲之一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秉持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形成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践证明,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的开创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共同理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自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

—1—

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主要可分为四个大的阶段。一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二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四是新世界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

—2—

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铸就振兴中华的历史辉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国从一个在古代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东方大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饶的斗争,尝试过种种改变中国的方案,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向中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通向社会主义独立自主地建设现代化的全新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一切信仰社会主义的人们的真挚寄托,是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力量的伟大旗帜。

(四)矢志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忠诚举旗人。我军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我们每名官兵都要自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是要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3—

度自信。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增长,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的大幅跨越,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持续推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应该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们的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二是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步凸显,如物价房价走高、贫富差距拉大、少数党员贪腐等问题,少数官兵甚至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对此,我们既要看到,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矛盾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是难以避免的;又要看到,从改革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来分析,取得成绩是主流,出现问题是支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三是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当代革命军人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把“强国梦”、“强军梦”作为崇高理想追求,更重要的是要从本职岗位做起、从具体事情干起。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谋打赢、练精兵上来,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革命军人的铮铮誓言。

二、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强大思想武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个领域得到全面贯彻,发挥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此,党的十八大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无论在党的理论创新历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八大再次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

—5—

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一论断,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和思想精髓。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既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领导我军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治党、治国、治军的好理论,也是官兵个人立身之本、成长之基、发展之魂。我们要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立身做人的根本准则和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一是加强学习。要把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切实了解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不断增进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二是明辨是非。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为我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提供了有力武器。我们要运用蕴含其中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站稳政治立场,以思想道德上的纯洁巩固政治信念上的坚定。三是引领成长。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辩证法思想,既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金钥匙”,也是我们忠实履行使命、走好人生之路

—6—

的“方向盘”。我们每名同志都应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思想、指导实践,不断开阔思维视野,提升精神境界,增强能力素质,走好军旅之路。

三、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一)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的党。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党的七大将“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从而在党的根本大法上确立了这一根本宗旨。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到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我们党自始自终都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二)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带领中国人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的党。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实现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一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

—7—

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8年的浴血奋战,共产党带领老百姓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没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二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内外交困的艰难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总量达到51.9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和工业突飞猛进,载人飞船、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等关键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95%以上的城乡居民得到基本医疗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是经得起重大磨难和挫折考验的光荣的党。9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党也犯过严重错误和重大过失,但无论每一次重大挫折、每一个发展关头,我们党始终百折不饶、开拓前行,力挽狂澜、逢凶化吉。一是生死攸关考验面前,我们党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

—8—

争时期,蒋介石“宁枉勿纵”的血腥镇压白色恐怖,使中国共产党遭受自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危险。革命紧要关头,我们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正确方针,逐步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4年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推行,中央红军被推入险境,被迫转入长征。在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党的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从此,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打了一系列打胜仗,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二是严重错误过失面前,我们党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犯过的严重过失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从1958年开始在经济上搞“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另一个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对于出现的严重失误,我们党并不讳言,而是公开郑重地承认并反思错误、改正错误。对于“大跃进”,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公开作了自我评价。对于“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我们党从中吸取深刻教训,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灿烂夺目的一页。三是错综复杂形势面前,我们党驾驭全局、从容应对。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受境外敌对势力的蛊惑,中国也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国人民,平息了**,稳住了改

—9—

革开放的大局,并从此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近20年来,我们党从容应对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中美撞机、南海冲突、钓鱼岛争端等重大事件,全面战胜金融危机、特大洪水、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果断平息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保持了社会安定团结和谐。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四)中国共产党是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坚强的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超过90年、执政超过60年,能够取得辉煌的执政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一是始终用理论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共产党宣言》作为行动纲领。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明确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历代党中央,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始终旗帜鲜明地惩治腐败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纯洁。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1951年11月,刘青山、张子善腐败变质,“新中国反腐第一案的两声枪响”,向世人庄严宣告了共产党人惩治腐败的—10—

鲜明政治立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陈良宇、许宗衡等一批腐败高官被绳之以法。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三是始终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革命战争年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家喻户晓。经过延安整风,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中央政治局制定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不仅这样要求,而且模范带头,以上率下,新风扑面,令人鼓舞。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大部署

党的十八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我们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华民族“奔小康”的千年梦想日渐成真。

(一)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小康社

—11—

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变,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二)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特点。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五个鲜明特点:第一,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大坚持在已经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新的条件变化对一些目标和指标进行调整和深化,提出发展改革的新要求,而不是另起炉灶提出新目标。第二,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

—12—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对此,党的十八大有针对性地修订或增加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标,以强化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进行修订。第三,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和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1世纪第二个10年,我们不仅要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制度保障。第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第五,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八大还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今后几年,只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6.7%,就可以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13—

(三)从光明前景中强化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令人鼓舞和向往。我们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这个梦想,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的指引,有几十年改革开放、艰苦奋斗积累的雄厚基础,有我们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只要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一定能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军队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对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为军人,我们只有把部队自身建设搞好了,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可靠的安全保证。

—14—

下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修改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修改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一、划清“四个重大界限”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我省学术理论界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引言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谈一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有目的地创造历史,对于共产党人......

    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如 何 坚 定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信仰与信念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加强对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马克思主义 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亲手撰写党课讲稿,上了“三严三实”专题党课。积极参加中心组集体学习,认真读原著......

    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进壮大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和信念,并不是一......

    论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论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一部分。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

    第七章,第三题 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个人的理想必须同社会发展......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当代大学生为例论文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当代大学生为例摘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生力军。理想是人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