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催化科学技术的里程碑——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催化科学技术的里程碑——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1.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高分子材料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形形色色的人造纤维、人造树脂和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所有这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都离不开背后庞大的聚烯烃工业和推动聚烯烃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
最初,烯烃聚合采取的是自由基聚合方式,采用这一机理需要高压反应条件,并且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链转移反应,导致大量支化产物的产生。对于聚丙烯,问题尤为严重,无法合成高聚合度的聚丙烯。上世纪50年代,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Karl Ziegler)和意大利化学家居里奥·纳塔(Giulio Natta)发明了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即Ziegler-Natta催化剂
(Z-N催化剂),并开拓了定向聚合的新领域,使得合成高规整度的聚烯烃成为可能。从此,很多塑料的生产不再需要高压,减少了生产成本,并且使得生产者可以对产物结构与性质进行控制。由于齐格勒和纳塔对于烯烃聚合的突出贡献,两人分享了196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Ziegler-Natta催化剂主要是由IV~VIII族元素(如Ti、Co、Ni)的卤化物与I~III族金属(如Al、Be、Li)的烷基化合物或烷基卤代物组成的。目前得到公认的聚合机理为(以乙烯聚合为例):四氯化钛与有机铝首先作用,被还原至三氯化钛,然后被烷基化而得氯化烷基钛,烯烃首先在钛原子的空位上配位,生成π-络合物。再经过移位和插入,留下的空位又可以给第二分子烯烃配位,如此重复进行链的增长过程。
3.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发展历史
Ziegler-Natta催化剂诞生至今已经过去了60多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过程: 第一代Z-N催化剂:最初的Z-N催化剂活性低(催化活性:1g钛催化所得的聚烯烃的质量),约为聚乙烯2kg、聚丙烯3kg。所得的聚乙烯需用化学试剂(醇、脂肪酸)处理,以除去催化剂残留物,使含钛量低于10×10-6,才能符合使用要求。而聚丙烯等规组分的质量分数仅有90%,聚合工艺需要复杂的脱灰、脱无规组分步骤。
第二代Z-N催化剂: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将路易斯碱引入催化体系的方法,形成了第二代Z-N催化剂。使用路易斯碱使得Z-N催化剂得到更大的表面积,催化活性也得到提高。典型的第二代Z-N催化剂成品,其比表面积可以达到150 m2/g,催化活性为聚丙烯20kg,等规度为95%(质量)。所用的路易斯碱有酯、醚、醇、胺、膦等电子给予体[1]。第二代Z-N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活性和立体定向性较上一代有了一些提高。但由于催化活性还是比较低,催化剂都残留在聚合物中,需要对聚合物进行脱灰脱无规物工艺。
第三代Z-N催化剂: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Z-N催化剂的载体化成为催化剂的巨大革新和进步[2]。通常这类高活性、高结构规整性的载体催化剂被称为第三代Z-N催化剂。当时三井化学公司在此方面成就突出,1975年成功开发出MgCl2负载苯甲酸乙酯的载体型催化剂,催化活性约为聚丙烯300kg,等规度为92~94%。随后,该公司又在该催化剂聚合过程中,加入两种外给电子体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使得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超过1000kg,同时等规度超过了98%,无需再进行脱无规步骤。并且,为了提高生产聚丙烯例子的流动性,还确立了控制粒径、粒径分布、粒子形状的技术。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使用高活性、高有规立构性催化剂的无脱灰、无脱无规工艺的气相聚合工艺。第三代Z-N催化剂的出现,使得Z-N催化剂的开发不再以增加催化活性为主要目的,而是以Z-N催化剂结构、形态、性能以及烯烃聚合物结构控制的开发为主。
第四代Z-N催化剂: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四代Z-N催化剂-球型载体催化剂。此类催化剂是由Himont公司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能够控制载体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并能控制活性中心在载体上的分布,具有颗粒反应器性能。催化效率大大提高,高达数十万至数百万克聚乙烯。能生成不同分子质量和质量分布的聚烯烃,可以获得不同相对密度的聚烯烃树脂。产品具有球形或类球形的颗粒形态,可以制备形态好,堆密度高的聚烯烃产品,这使得人们盼望已久的无造粒工艺成为可能[3]。第四代Z-N催化剂的出现,标志着聚烯烃聚合催化技术的研究和生产趋于成熟。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低压聚烯烃生产装置,使用的都是第三代和第四代Z-N催化剂。
4.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利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所生产出来的聚烯烃产品被广泛应用到科技、军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人类的吃、穿、用、住、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离开聚烯烃产品,现代社会将难以维系!4.1日常应用
日常使用的塑料水杯、饭盒都用聚丙烯制成。而服装中常用的腈纶(聚丙烯腈),外观亮泽,手感柔软,用来作为羊毛的代用品。高密度聚乙烯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大型管材和电线电缆等。在汽车工业中,塑料制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重量轻,安全,舒适的优点外,塑料还具有比金属更耐腐蚀的特点。加之塑料有易加工,易实现自动化从而降低成本等优点。因此,汽车制造业中越来越多的金属部件被塑料部件取代。目前,塑料用量已经占汽车自重的20%左右。其中以聚丙烯制品的增长速度最快,被用作保险杠、仪表盘、蓄电池等。而聚乙烯制品同样重要,高密度聚乙烯可以用作空气导管、顶棚、挡泥板等,特别是还可以用作燃料邮箱。4.2航天航空应用
对于航天航空和军事工业,塑料制品业功不可没。由于高强度聚乙烯优良的性能,使得该材料及其复合材料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型先进材料之一。可以用于飞机的翼尖整流罩和背鳍。也可以用作飞机和航天飞机的阻力伞。由于高强度聚乙烯的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值低、电信号失真小,是各种飞行器高性能轻质雷达罩的首选材料。
4.3国防应用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耐冲击性能好,比能量吸收大,在军事上可以制成防护衣料、防弹材料,如直升飞机、坦克和舰船的装甲防护板、导弹罩、防弹衣、防刺衣、盾牌等,其中以防弹衣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它具有轻柔的优点,防弹效果优于芳纶,现已成为占领美国防弹背心市场的主要纤维。另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弹击载荷值 U/p是钢的10倍,是玻璃纤维和芳纶的2倍多,尤其适合制成防护材料。我国最为先进的99式主战坦克的防护装甲中就应用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5.小结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最成熟和最广泛使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被应用于全球90%以上聚烯烃产品制备中。并且不断有性能更好的新产品出现。所生产的聚烯烃产品范围不断拓宽,由通用材料向功能性材料转变。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性能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聚烯烃生产技术的飞跃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即负载型催化剂、聚合物形态控制以及为了改进产品性能的反应器合金技术,都证明传统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仍然存在超乎寻常的创新潜力,其使用和改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占有主导地位,发展前景广阔。
文献
[1] Cower, Jr.H.W.;Jorer, F.B.Three-component alkyl aluminum halide catalysts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US, 2969345 [P].1961-01-24.[2] Pino, P.;Mülhaupt, R.Stereospecific Polymerizaion of Propylene: An Outlook 25 Years after Its Discovery [J].Angew.Chem.Int.Ed.2003, 19, 857-875.[3] 洪定一.塑料工业手册, 聚烯烃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21
第二篇:纳塔纳埃尔
记得,纳塔纳埃尔 2009-09-25 20:17
纳塔纳埃尔,绝不要期望重饮昔日的流水。纳塔纳埃尔,绝不要奢望在未来中寻找到过去。
要抓住每一个瞬间里异样的新奇,而不要准备你的欢乐,须知到了为它事先准备的地方,猝然出现在你面前的将是另一种欢乐。
你难道不懂得一切幸福都来自机遇?
它一瞬间都会象你路上遇到的乞丐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要是你所你的幸福已经死去,那是自寻烦恼,因为你所梦想的幸福不是这样的,只有符合你的原则和你的意愿,你才承认它是幸福。
梦想明天是一种欢乐,但明天的欢乐却是另一种欢乐了,幸亏任何事物都和人们所梦想的不相同;
因为每件事物的价值正缘于差异。
不喜欢你对我说:
来!我给你准备了一种如此这般的欢乐,我所喜欢的莫过于邂逅相遇的欢乐,以及我的声音让岩石喷涌出的欢乐; 这些欢乐将是为我们而奔流的,新鲜,旺盛,犹如从榨酒机中滔滔而出的新酒。
我每一件事物,一旦我注视它,对我来说便立即具有了何等的重要性。
纳塔纳埃尔,我要和你谈谈等待。
我曾看见平原在夏日里等待,等待着些微的雨水。我曾看见天空战栗这等待黎明。
我还曾看见晨曦到来时种种别样的情景,--我曾看见如何等待黑夜的来临...纳塔纳埃尔,但愿你内心的每一种等待都不是一种欲望,而仅仅时一种迎接的准备。
等待那向你走来的一切把,不过你只能希望向你走来的事物。你要把希望限于你拥有的事物。
要知道,在一天的每一瞬间,你都可以拥有整个上帝。但愿你的欲望就是爱情,但愿你的拥有就是爱恋。因为,一种欲望如若没有效果,那算什么呢?
每一个完美的行动都伴随这快感。据此,你便知道你应该做出这个行动。
我丝毫不喜欢那些以付出艰辛劳动而居功的人。
因为,如果这劳动艰辛的很,他们早该去做别的事才好。获得快乐标志着这工作对你适合,纳塔纳埃尔,我是否真诚的快乐是我最重要的指南。
我深知我的身体每天能够期望多少快感,我的头脑能够承受多少快感。再说我将开始酣眠。
梦乡里,天与地都不再与我相干。
我所了解的世上最美的事物,啊,纳塔纳埃尔!是我的饥饿。对始终等待它的一切,它都忠贞不二。鹰陶醉于翱翔。黄莺陶醉于夏夜。
纳塔纳埃尔,愿每一种激情对你都会成为一种陶醉。倘若你吃的东西不能使你陶醉,那是你还不够饥饿。
食粮!
我正寄希望于你,食粮!我的饥饿不会半途而废; 得到满足,它才会沉默; 训诫战胜不了饥饿,用节食,我只能养活我的灵魂。
满足!我在把你寻觅。你绮丽如夏日的晨曦
哦!纳塔纳埃尔,你的头脑疲顿,全由于你的财富花样繁多。你甚至不知道在这些财富中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你不懂德唯一德财富是生命。
生命的最小瞬间都胜过死亡,并且是对死亡的否定。
死亡只不过是对来势的生命的许诺,以便万物不断更新,从而使任何生命的形式对“此生”的占有都不超过它自我表现所需要的时间。最幸福的是你说话回荡的那个瞬间;
其他时间,你全在听;可当你讲话时,你就不再听了。纳塔那埃尔,你必须在心中烧掉所有的书本。
我的财富全在我身上,就象脸色苍白的东方妇女把她们全部家当随身携带一样。在我生命的每一个小小的瞬间,我都能在我自己身上感到我全部财富的存在。
这财富并不是许多个单件东西的累加,而是我忠诚布尔的信仰。我时时刻刻都尽我所能紧握住我的全部财富。
--纪德《人间的食粮》第一卷 第二卷
3.里尔克:...亲爱的,我要承认,我不是天使,我只有平常的运命,卑微的灵魂 我只能驾驭梦幻中的烈马 在虚无飘缈的空间,一路狂奔 我承认,附于大地,我心有不甘
给纳塔纳埃尔2
纳塔纳埃尔,我很想给你一种谁也没有给过你的快乐。这种快乐,我本人倒是拥有,但不知如何给你。我希望与你交谈比谁都更亲切。我希望在夜晚这样的时刻到你身边:你翻开又合上一本本书,要从每本书里寻求更多的启示,你还在期待,你的热情自觉难以撑持而要转化为忧伤。我只为你写作,只为这种时刻写作。我希望写出这样一本书:你从中看不到任何思想,任何个人激情,只以为看到你本人热情的喷射。我希望接近你,希望你爱我。忧伤无非是低落的激情。
每个生灵都能赤身裸体,每种激情都能丰满充实。
我的种种激情像宗教一般敞开。你能理解这一点吧:任何感觉都是一种无限的存在。
纳塔纳埃尔,我要教会你热情奔放。我们的行为依附我们,有如磷光依附磷。这些行为固然消耗我们,但是也化为我们的光彩。
我们的灵魂,如果说还有点价值,那也是因为比别的灵魂燃烧得更炽热。我见过你,沐浴在晨曦中的广袤田野;我在你的清波里沐浴过,蓝色的湖泊;清风的每一次爱抚,都令我喜笑颜开。纳塔纳埃尔,这就是我不厌其烦要向你絮叨的。纳塔纳埃尔,我要教会你热情奔放。
假如我知道更美的事物,那也正是我对你讲过的――当然要讲这些,而不是别的事物。
你没有教我明智,梅纳尔克。不要明智,要爱。
纳塔纳埃尔,我对梅纳尔克的感情超出了友谊,接近于爱。我对他爱如兄弟。梅纳尔克是个危险人物,你可要担心;他那个人,智者们纷纷谴责,孩子们却无一惧怕。他教孩子们不要再仅仅爱自己的家,还逐渐引导他们脱离家庭,让他们的心渴望酸涩的野果,渴求奇异的爱情。啊!梅纳尔克,我本想还同你走别的路,一起漫游。可是你憎恨怯弱,力图教我离开你。
每人身上都有各种特殊的潜力。假如过去不再往现时投射一段历史,那么现时就会充满所有的未来。然而可惜的是,独一的过去只能标识独一的未来,它将未来投射到我们面前,好似投射在空间一个无限的点。
永远不做无法理解的事,方是万全之策。理解,就是感到自己胜任愉快。尽可能肩负起人道的责任,这才是良言正理。
生活的不同形式,我看对你们全是好的。(此刻我对你说的,也是梅纳尔克对我讲的话。)
凡是七情六欲和道德败坏的事,但愿我都体验过,至少大力提倡过。我的全身心曾投向所有信仰,有些夜晚我狂热极了,甚至信仰其自己的灵魂来,真觉得它要脱离我的躯体。——这也是梅纳尔克对我讲的。
我们的生活展现在面前,犹如满满一杯冰水,这只是附水气的杯子,一个发高烧的病人捧着,想喝下去,便一饮而尽,他明明知道应该缓一缓,但就是不能将这一杯甘美的水从唇边移开:这水好清凉啊,而高烧又令他焦渴难耐。
第三篇:塔北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治理安全里程碑活动
项目部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治理安全里程碑活动
为了贯彻安全环保的生产理念,更好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唤起员工对日益遭受破坏的环境的清醒认识,树立员工环保意识,激发员工热爱环境的情感,促进员工属地职责的落实,保持作业现场、生活区域整洁,树立项目部良好形象。开展以“保护环境,绿色生产”为主题的安全里程碑活动。
现场项目组积极组织井队开展此次里程碑活动,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要求。一是要求现场钻井队泥浆污水池设置水位警戒线,防止钻井沉砂池废液量超出其容积2/3;二是要求现场承包商各岗位进行自检自查,检查整改设备仪器“跑冒滴漏”问题,杜绝由此造成的土壤污染现象;三是要求钻井队钻井泥浆材料做到上铺下垫、规范储存,生产垃圾分类堆放,消除污染环境隐患;四是要求井队生活垃圾在指定地点存放,定时回收,严禁焚烧、掩埋。五是要求井队组织员工学习《预防环境污染犯罪宣传手册》及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危害识别与隐患治理管理办法》,使员工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岗位上和工作中自觉主动的开展环保隐患识别及治理工作。
此次里程碑活动是项目部2014年承包商安全文化推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促进承包商全员参与、强化承包商安全核心价值理念,实现承包商安全文化同步跟进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活动,要求现场生产单位真正理解落实“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提高员工识别环保隐患和防止环境污染的能力。
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 XXX
2014-5-14
第四篇:Make Your Inexperience an Asset-纳塔莉波特曼演讲稿
Make Your Inexperience an Asset Sometimes your insecurities and your inexperience may lead you to embrace other people’s expectation, standard, or values.But you can harness that inexperience to carve out your own path, one that is free of the burden of knowing how things are supposed to be a path that is defined by its own particular set of reasons.In a child’s nature, we see many of our own innate tendencies.Prizes serve as false idols everywhere.Prestige,wealth, fame, power.You’ll be exposed to many of course of there, if not all.So we hump up against the common troll I think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people who have achieved a lot telling you that the fruits of the achievement are not always to be trusted.But I think that contradiction can be reconciled and is in fact instructive.Achievement is wonderful when you know why you’re doing it.And when you don’t know, it can be a terrible trap.All the best restaurants in Tokyo are so that small and do only one type of dish: sushi or tempura or teriyaki, because they want to do that thing well and beautifully.And it’s not about quantity.It’s about taking pleasure in the perfection and beauty of particular.I’m still learning now that it’s about good and maybe never done.And the joy and work ethic and virtuosity we being to the particular can impart a singular type of enjoyment to those we give to and of course, to ourselves.The thing I’m saying is, make use of the fact that you don’t doubt yourself too much right now.As we get older, we get more realistic, and that includes about our own abilities or lack thereof.And that realism does us no favors.People always talk about diving into things you’re afraid of.That never worked for me.If I am afraid, I run away.Fear protects us in many ways.What has served me is diving into my own obliviousness.Being more confident than I should be which everyone tends to decry American kids and those of us who have been grade inflated and ego inflated.Well, it can be a good thing if it makes you try things you never might have tried.Your inexperience is an asset, and will allow you to think in original and unconventional ways.Accept your lack of knowledge and it as your asset.I know a famous violinist who told me that he can’t compose because he knows too many pieces so when he starts thinking of the note an existing piece immediately comes to mind.Just starting out one of your biggest strengths is not knowing how things are supposed to be.You can compose freely because your mind isn’t cluttered with too many pieces.And you don’t take for granted the way how things are.The only way you know how to do things is your own way.Each time you set out to do something new your inexperience can either lead you down a path where you will conform to someone else’s values or you can forge your own path even though you don’t realize that’s what you’re doing.If your reasons are your own, your path, even if it’s a strange and clumsy path will be wholly yours and you will control the rewards of what you do by making your internal life fulfilling.Helping others ends up helping you more than anyone.Getting out of your own concerns and caring about some else’s life for a while reminds you that you are not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And that in the way we’re generous or not we can change the course of someone’s life.It changed the very questions that I was asking to quote one of my favorite thinkers Abraham IoshuaHeschel: To be or not to be is not the question,the vital question is how to be and how not to be.
第五篇: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第三讲 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
第三讲 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
福克纳是美国小说家中被评论最多的一个。关于福克纳,最笼统的概括,一是把他看成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二是看成二十世纪小说家中伟大的实验主义者。这两种概括出自瑞典科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作为伟大的实验主义者,福克纳表现在他的小说中很少有两部在技巧上是雷同的,尤其是他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完全可以同乔伊斯相提并论。而作为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则表现在他创造了一个想像的王国——约克纳帕塔法。这个想像的王国对于理解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以及福克纳的全部创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这一讲重点谈谈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
一、约克纳帕塔法:想像的王国
从比喻的意义上说,有的作家一生中只讲一个故事。而福克纳的故事几乎都是关于约克纳帕塔法。在福克纳创作的全部十九部长篇小说和七十五部短篇小说中,有十五部长篇和绝大多数的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另外四部长篇中,只有《寓言》的背景是欧洲,其它小说的故事也都是关于美国南方的故事。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虚构的一个地方,它是一个印第安词汇,其词义,有的译者翻译成“河水静静地流过平原”。福克纳把这个约克纳帕塔法县安置在密西西比州北部,在《押沙龙,押沙龙》中还为这个县绘制了一幅地图,并且说明,这个县的面积是2400平方英里,人口中的白人为6298人,黑人为9313人,而它的唯一的业主和所有者为威廉?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的文学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神话、寓言,是一个虚构的想像王国,当然它也折射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南北战争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叶的南方社会图景。从美国历史或美国北方的角度看,这是一个被解放了的南方;但从南方的一部分人,尤其是白人奴隶主贵族和他们的后代的立场上看,则是被压抑的南方。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演说中曾说福克纳“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他所说的女人主要就是那些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仍不承认南北战争(1861——1865)中南方失败的南方贵妇人,她们会在电影《乱世佳人》上演到一半时退出电影院,就是因为里面表现了南方军队溃败的场景。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福克纳所写的南方,是一个保守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维护了自己以往信念和道德法规的南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的故事一个核心的图景就是关于这样一个南方的颓败的历史,即一个旧制度和旧秩序的瓦解和慢慢消亡的历史命运。这也是《喧哗与骚动》的主题之一。
二、《喧哗与骚动》的主题
《喧哗与骚动》的主题是世界文学一个恒常的主题,它具体表现在一个大家族——康普生家族的没落。这种家族没落的主题也是整个世界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必然产生的一个主题。中国的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北京人》、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都可以看成这个大主题的分支。所以,关于这个主题,中国读者其实是不陌生的。但我们中国读者从自己的现代文学传统中获得的经验,比如从《家》,从《北京人》中得到的经验,对于理解《喧哗与骚动》却未必全部有效。《喧哗与骚动》仍给我们以某种陌生感。除了技巧因素以外,其原因在于福克纳对“家族的没落”这一可称为现代小说的宏大叙事的具体处理方式更为复杂。就是说,同样是处理“家族的没落”这个世界级的大主题,福克纳的具体着眼点是他自己的,是打上了福克纳的注册商标的印记的,所以可能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比如,福克纳自己就曾说过《喧哗与骚动》是一个关于“失落的天真”的故事。这主要是指小说中最核心的人物,家族的女儿凯蒂的堕落的故事。用小说的译者李文俊先生的说法,“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虽然没有以她的观点为中心的单独的一章,但书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为都与她息息相关。物极必反,从古板高傲、规矩极多的旧世家里偏偏会出现浪荡的子女。用一位外国批评家的话来说,是:‘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她与男子幽会,有了身孕,不得不与另一男子结婚。婚后丈夫发现隐情,抛弃了她。她只得把私生女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闯荡”,所以福克纳说:这本小说是“两个堕落的女人,凯蒂和她的女儿的一出悲剧”。在这出悲剧中,福克纳更关注的,是家族,或者他的小说人物究竟具体“失落了什么”。而所谓的“天真”,正是他具体关心的母题。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福克纳汇入的,其实是美国文学自己的传统。而福克纳关怀“失落的天真”的主题,也正是从传统的道德法则和秩序的角度看问题的。这表明了福克纳的传统的一面。
但是福克纳所说的“失落的天真”并不能概括《喧哗与骚动》的全部主题。美国学者一个叫俄康纳的学者同时把这部小说当作“一个家族温暖消逝,自尊和体谅荡然无存的描绘来读”。而进一步引申下去,《喧哗与骚动》又是一个南方的故事,一个二十世纪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现代”的故事。前面我们是把小说中的女儿凯蒂当作主角,我们可以说它是关于“失落的天真”的故事,如果把《喧哗与骚动》当作一个以昆丁(凯蒂的哥哥、哈佛大学的学生,是个自杀身亡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来看,《喧哗与骚动》就成为一个对于现代主角的探讨的小说,通过对昆丁内心流程的挖掘,来表达某种现代意识,因此,美国一评论家称福克纳是“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在这个意义上,福克纳丰富了二十世纪现代小说关于“现代”的构成图景。这个现代是卡夫卡的现代,是普鲁斯特的现代,是乔伊斯的现代,也是福克纳的现代。每个人的现代景观其实都不尽相同,但起码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这些大师都表现了现代人的希望与恐惧,忧患和矛盾。而福克纳的矛盾似乎比其他人来得更复杂。而且,读福克纳总带给人一种阴郁甚至痛苦的感受。他在诺贝尔受奖演说的第一句就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劳动——一辈子处在人类精神的痛苦和烦恼中的劳动。”这种劳动的产品可以想像是怎样一种折磨读者的东西。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另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在1955年称赞福克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是我们时代唯一真正的悲剧作家。……他提供给我们一个古老的但永远是新鲜的主题:盲人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之间跌跌撞撞地朝前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悲剧主题”。所以福克纳的小说有一种悲剧品质,这种品质在福克纳的小说中主要来自于一种现代人的内心冲突。正象福克纳在诺贝尔受奖演说中说的那样,“惟有此种内心冲突才能孕育出佳作来,因为只有这种冲突才值得写,才值得为之痛苦和烦恼”。美国学者俄康纳说:“福克纳最辉煌的时候,是他在处理他骨子里深受撞击的题材与观念的时候。”所以这种内心的冲突,最终也是观念的冲突。但假如福克纳小说中只有梦魇式的恐怖形象,只有痛苦和分裂,那他就称不上是对人类精神有真正贡献的大作家。评论者更想强调福克纳的小说中有痛苦、挣扎、忧患的同时,也有忍耐、奉献、怜悯和爱。这都是一些正面的、暖色的,好的词汇。而其中福克纳最重视的词汇可能是“怜悯”。他在受奖演说中一再谈到“怜悯”这个词,而怜悯,肯定是一个作家所能具有的最优秀的品质。
三、地域性与人类性
本讲的最后一个小话题是关于约克纳帕塔法作为南方想像的地域性话题。福克纳在中国文坛的接受过程中更被看成一个地域文学作家,是地域文学的代表者。地域文学是二十世纪随着世界文学一体化以及全球化趋势而必然产生的现象,涉及的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区域化与一体化的关系的根本问题。其中隐含的最令人感兴趣的深层问题就是人类怎样看待他的生存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说福克纳最终是从约克纳帕塔法这一美国南方的一个想像中的小小的地方走向了人类。美国著名评论家考利就认为福克纳心中最终目的还不是表现南方及其命运,而是南方所表现出的人类命运。也有学者说,福克纳的“传奇不仅仅是南方的传奇,而且也是我们大家的苦难和问题的传奇”。福克纳之所以有大作家的品质,也在于他对这种表现人类命运的意识十分自觉。他也知道这种追求要在家乡的“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实现,就必须(按他自己的说法)化实为虚,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像上帝一样进行创造。他在一篇接受记者的访谈录中说,“我总感到,我所创造的那个天地在整个宇宙中等于是一块拱顶石,拱顶石虽小,万一抽掉,整个宇宙就要跨下”。从这一点上说,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这个虚构的王国,其实支撑的是一个宇宙。这就是福克纳的大叙事,也可以说是他的终极关怀。
四、白痴讲的故事
瑞典科学院的两位院士在授奖辞和宴会致辞中称福克纳“深邃地探究人类的心灵”,是“一位人类心灵公正的分析者,一位以辉煌的方式拓展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的伟大作家。这些评价的确涉及了福克纳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重要成就,即对人类心灵和流动的意识的探究。讨论《喧哗与骚动》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小说的叙事者的选择和他的意识流的叙事结构。小说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叙事者讲述。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的选择在世界现代小说史上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就是因为叙事者班吉是一个白痴。班吉的叙事发生的时间是1928年4月7日,这也是第一部分的时间。这时的班吉已经三十三岁了,但智力水平只相当于一个三岁小孩。整个第一部分,就是班吉的第一人称的意识流的呈现。这对福克纳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他必须模仿一个白痴的思维和语言来进行叙事。我们先来具体看看白痴是怎样讲故事的。
《喧哗与骚动》的开头,也许是福克纳小说中名气最大的一个细节,因为经常被研究者和小说家引用:
透过栅栏,穿过攀绕的花枝的空档,我看见他们在打球。他们朝插着小旗的地方走过来,我顺着栅栏朝前走。勒斯特在那棵开花的树旁草地里找东西。他们把小旗拔出来,打球了。接着他们又把小旗插回去,来到高地上,这人打了一下,另外那人也打了一下。他们接着朝前走,我也顺着栅栏朝前走。勒斯特离开了那棵开花的树,我们沿着栅栏一起走,这时候他们站住了,我们也站住了。我透过栅栏张望,勒斯特在草丛里找东西。“球在这儿,开弟。”那人打了一下。他们穿过草地往远处走去。我贴紧栅栏,瞧着他们走开。“听听,你哼哼得多难听。”勒斯特说。
有经验的读者一下子就能猜出来这些人是在打高尔夫球,而“我”(班吉)却不知道,但“球”他还是认识的。他能判断的,是“这人打了一下,另外那人也打了一下”。同时,他也不知道勒斯特(看护班吉的一个黑人小厮)旁边的那棵树是什么树,只知道是开花的树。他只能分辨开花的树和不开花的树。而开弟(caddie,球童)的发音他更分辨不出,他只以为那是叫他的姐姐凯蒂。而一涉及凯蒂,他就伤心,于是就哼叫起来。所以勒斯特说:“听听,你哼哼得多难听。”
小说家余华曾分析过这个开头:
在这里,福克纳开门见山地告诉了自己,他接下去要描述的是一个空白的灵魂,在这灵魂上面没有任何杂质,只有几道深浅不一的皱纹,有时候会像湖水一样波动起来。于是在很多年以后,也就是福克纳离开人世之后,我有幸读到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译本,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白痴——班吉。
“伟大的白痴”的说法不是一种耸人听闻的修辞方式,因为这个白痴形象身上的确寄托了福克纳的多种追求。起码完
全遵循白痴的感知方式,呈现白痴的特有的“秩序”和“逻辑”,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尝试。
有研究者详细分析过班吉的感知世界的逻辑方式。他认为,班吉的“逻辑”完全建立在一直物质与名称相对应的刻板的认同原则之上。在班吉眼里,一个名称只能代表一种物质,而不能具有别的含义。班吉不仅无法区分复杂的家庭与社会关系,而且也不具有白人、黑人、主人、仆人这样的基本概念和划分。所以他的内心独白和叙事中反复出现“昆丁”、“凯蒂”、“勒斯特”这些名字,而不存在哥哥、姐姐、佣人这样的称呼。即使连“他”这样的常用人称代词也用得很少。或者说,在班吉的概念世界中,抽象化程度不高。“他”其实是一个概括性的,抽象化程度较高的范畴。
为什么《喧哗与骚动》一开头首先让一个白痴来讲述?我下面从三个方面解释这个问题。
1.具体性和原初性
为什么《喧哗与骚动》一开头就让白痴来讲述?第一个效果就是前面讲的文学感性的具体性和原初性。白痴叙述出来景象更有一种质感,一种世界不加意识形态化和抽象化的原初景象,就好象上帝在叙述一样,不假思索,没有犹疑,一切都是不庸置疑的。就像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通过白痴的讲述,按巴雷特在《非理性的人》中的说法,“福克纳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透明的、密实的和非理性的世界”。所谓“密实”的,是因为它充斥的都是一些具体的、感性的、实体化的意象和场景。而当一种叙述完全由这种密不透风的具体事物构成,缺乏一种理性和观念之光的照耀,它反而是无法理解的,即不透明的、非理性的。有一个西方理论家认为,我们在一种叙述中对不同类型的词汇的选择决定了叙述被理解的难易程度。一篇叙述中全由抽象的词构成,如“形而上”、“本体”、“理念”、“二律背反”一类的词汇组成的,那这篇叙述肯定是一般读者很难读懂的。但是,反过来一篇叙述全由具象的具体的词汇构成,全都是“桌子”、“椅子”、“板凳”一类的词,也是同样不容易被理解的。班吉的叙述的不透明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这种“密实”的具体性。
2. 用白痴表现的意识流程 选择白痴做叙事者更有利于福克纳呈现他的意识流的小说形式和实现他的追求。李文俊在《喧哗与骚动 》的附录中认为:“福克纳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表现意识流,除了他认为这样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能更加接近真实之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这就是:服从刻划特殊人物的需要。前三章的叙述者都是心智不健全的人。班吉是个白痴,他的思想如果有逻辑、有理性反倒是不真实、不合逻辑的。”李文俊先生说的很对,但从意识流的小说形式的角度着眼,我认为他可能把因果关系颠倒了。福克纳不仅是因为服从刻划特殊人物的需要才频繁表现意识流,而也许恰恰相反,他为了营造意识流的小说形式才更需要白痴这个特殊人物。这并不是低估了白痴班吉这个形象对世界小说人物形象长廊的独特贡献,而是说至少在意识流这个层面,白痴是服从于小说形式的需要的。班吉叙述的突出特征,只能用“混乱”两字形容。在他的叙述中,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场景、人物随时切换,时空跨度之大,转换速度之快是惊人的,而且从来没有时间标志,你分不清是哪一段故事时间,表现出的是过去与现在共时存在的共时性特征。第一遍读,如果没有李文俊的注解,是不知所云的。
班吉的叙事突出表现了意识流的特征,一是时空和记忆的场景切换,二是所有的流程都由当下的某种感觉和事物触动。而在白痴的叙事流程中,福克纳最想强调的似乎是“共时性”和“现时性”的理念。班吉的叙事中穿插了大量过去的回忆和细节。但读者只读班吉的讲述就根本搞不清哪些是过去的回忆,更搞不清这些回忆是过去的哪个时间段的。在班吉的讲述中,混沌一片,只具有当下性和现时性。这似乎都印证了杰姆逊关于精神分裂患者的描述。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认为,精神分裂是一个模式,表现在时间体验上,就是精神分裂患者只存在于现时,那种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连续性感觉已经崩溃了,除了“现时”以外,什么都没有。这种时间体验的特点杰姆逊也概括为一种吸毒带来的快感。按杰姆逊的说法,吸毒的体验正是集中在“现时”上。因此,杰姆逊说:“精神分裂就成了失去历史感的一个强烈而集中的表现,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和身份。”白痴班吉可能没有丧失自己的身份感,别人叫他“班吉”的时候,他也知道是喊自己,用深奥的说法,他还没有完全丧失主体性。但班吉对时间的历时性的感知就不那么灵了。时间在他那里只呈现为“共时”和“眼前”。这种时间感受也正是福克纳刻意强调的。在访谈录中,福克纳说:“我的理论,即时间乃是一种流动状态,除在个人身上有短暂的体现外,再无其它形式的存在。所谓‘本来’,其实是没有的——只有‘眼前’。”意识流形式其实正印证了时间的当下性,即一切时间都朝当下这个维度流涌。
3. 白痴叙事的超越意蕴
大家都知道,《喧哗与骚动》的小说名字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台词:“人生就是一篇荒唐的故事,由白痴讲述,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从小说名字的出处可以看出,福克纳选择白痴班吉作为第一个叙事者,有一种基于主题的考虑的必然性。人生就是由白痴讲述的荒唐的故事,这就是他想传达的题旨。这在莎士比亚那里还是一个比喻,到了福克纳这里就变成了现实。其中隐含了福克纳选择白痴叙事的超越的意蕴。白痴叙事在这里其实表达的是一种世界的现实图景,即无序、混乱与共时。还有什么样的叙事者比白痴更能表达世界的混乱呢?余华称他是个“伟大的白痴”,正因为班吉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地就把人生与世界的本相揭示了出来,或者说,他的讲述与世界的混乱本质是异曲同工的,是同构的,他本人就成了一个混乱世界的象征。所以象征贩子们在班吉的身上发现了英雄用武之地。评论家们最酷爱的,正是班吉这种伟大的白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