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论文——村官

时间:2019-05-13 06:0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政策论文——村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政策论文——村官》。

第一篇:社会政策论文——村官

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政策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村级行政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高校大学毕业生。近几年来,为了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满足各地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007年年初,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颁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大学生村官这一社会政策便由小规模试行逐步得以推广。在这一过程中,高素质的人才深入基层确实为农村发展增添新鲜活力,但这一政策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本文就大学生村官的职能、价值、面临问题、出路等方面做一简要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过程,即是大学生村官根据社会对其的“角色期待”完成“自我角色认同”的过程。正如斯特克瑞认为,“为了能够以一种有序的、内部一致的方式行动,一个人必须定义环境:即谁是环境中的他人,谁是环境中的自我 ”。这里的“谁是环境中的自我”,指的就是角色的认知,即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一个人置身一个新的环境后,自我身份认同的清晰程度影响着其与所处环境的融洽,同时决定着角色在新环境中的能否成功“扮演”。同时,这对角色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大学生担任“村官”后,首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认可。要充分领悟其角色职能不仅仅限于管理和服务于广大基层农村,还具有更为广泛而丰富的内涵。

(一)发现并研究农村发展问题

大学生村官身处农村改革发展的基层前线,,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更能发现出我国农村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为合理切实的建议。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依旧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进城务工,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农村出现了 “空壳化”趋势,,也使得农村中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求更为迫切。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不仅要带领农民提高收入、脱贫致富, 还要充分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职能优势、协同当地村民、干部针对当地情况,理清思路、发现问题, 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合理利用农村社会资源,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大学生“村官”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为自己工作的落脚点和切入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面对而农民的增产增收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如高效、立体农业的实施, 农产品深加工的推广, 农村工业、商业的发展, 都需要更多技术、信息、资金、人员多方面的社会资源, 也需要高素质、懂科学的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要在农民增产增收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在农业科技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 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科技动态。积极引导, 多方联系、广开门路, 促进粮食的稳定增产、农民的稳定增收,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

(三)宣传社会政策、做好政府与农民的联络者

目前在中国的广大农村, 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法律意识不强, 对国家政策法规的了解不足, 既不利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 也不利于农民对自身权利的保障。在农村发展过程中, 调整产业结构、收费等政策出台时, 由于政府官员很难真正联系基层, 难以评估农民的真实需要,所以时常会出现“一刀切”等将决策强加给农民的情况。许多政策的推行不是根据农民自己的需要出发, 导致政策的决定和执行出现严重偏差,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农民的抵触,导致干群关系紧张[2]。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村官不仅要宣传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 也需要担任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络者,积极与各级政府沟通,,及时将乡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需求和愿望反馈给政府决策者,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提出政策倡导。同样,针对农民普遍知识水平较低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利用自身制文化知识优势,将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种粮补贴等政策的意义和实施方法向农民大力宣传, 加快各项惠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四)普及文化,提升农民素质

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经过新中国60年的发展,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离现代化的要求仍然相差甚远。大学村官到农村任职一方面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另一方面有新思想、新知识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利用自己的智力优势大力培训农民、改造农民,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发展,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农民。大学生“村官”拥有现代化的社会理念,利用“观念优势”培养农民的独立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市场和开放意识、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等现代价值理念。从而塑造农民现代价值理念,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先进的思想,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倡导农民树立集体发 展、共同致富的观念, 推动农村走上文明、民主、富裕、和谐的发展道路。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践价值

大学生村官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实际成效和积极影响是不可置否的。他们从新的视角审视农村,挖掘致富商机,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改变农村面貌,从而为农村带去了全新的气象。

(一)带动了农民增产征收,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将优秀的大学生群体充实到农村中去, 让村民接触先进的知识、科学的理念, 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带动村民改变农村的贫困状况与落后面貌。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二)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办事效能

村是国家最基层的单位,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大政方针最终都是通过村这一最基层组织来贯彻落实。村干部是当地村民的带头人,干部队伍的配置尤为重要。但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农村能人相继外出,使得较高素质的留村青年越来越少。按照传统的村干部选拔办法,显然已不适应时代要求,而大学毕业生的到来,从数量上改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人才比例结构,也从事实上创造了一个更加优良的文化氛围,给基层干部队伍带来了新的气息。优秀大学生加入农村基层领导群,一方面,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斗志也或多或少督促激励了原村干部,促进干部群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凭借自身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丰富了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大学生村官新技术和新管理方式的应用,尤其是网络的应用,开阔了农村市场。村级管理、村务规划更科学、统计更正确、办事更规范、效率更高,村经济及各项事业取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三)加速了农村文明新风尚的形成,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新农村建设目标,不仅仅包括增加农民收入,还包括提升农民的精神生活,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目标。与城市一样,也需要立足长远、需要科学规划、需要不断破解发展难题。而大量农村优秀人才的外流,不仅造成了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落后于城市,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也远远滞后于城市[3]。村大学生村官凭借新知识、新思路通,通过大学生村官的示范文明与农村 实现了有效融合,悄然改变着农村人落后的就业观、婚姻观和才观,新风尚、新面貌正在形成。

(四)塑造着新时期的中国青年时代精神。

新农村建设艰巨任务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大学生村官大都来自农村,经过读书走出农村,开阔了视、武装了头脑,再带着本领,带着激情回到农村,融入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这正是农村青年,勇于担当、积极参与、青春有为、建设家乡的时代精神所在;也是城市青年用知识支撑祖国建设,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时代精神所在。大学生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成为其个人受益终身的极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时代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村官的实践加深了青年大学生对农村、农业、农民的认识与理解,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人生发展之路更加坚实。

三、大学生村官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一股新生力量 ,有其优越性 ,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但当这一群体到基层开展实践工作,完成从“骄子”到农民,从城市到乡村,这种身份和生活世界角色的过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我们加以认识和解决。

(一)部分大学生村官错误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鼓励大学毕业生下乡当村官,是打破农村人才匮乏局面,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项有力措施。众多大学毕业生热烈响应号召,广泛深入农村基层,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和良好社会效益。但是,在这火红的场面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比如如有毕业大学生将参加新农村建设当作进入大城市的“跳板”,他们选择到农村当村官,不是出自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不是出自“把青春献给祖国、再造秀美山川”的使命感,而仅仅是在现实严酷的就业环境下的无奈选择和权宜之计,只是服务期满后进入大城市的“曲线进城策略”。由此,持这种心态的大学生村官不是把自己当作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而是把自己当作农村的匆匆过客。他们认为自己在农村呆不长久,只是到农村来镀金而已,一旦服务期届满后就会离开农村,因而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得过且过,,不愿全力以赴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存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大学生村官容易被边缘化

首先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不 良心理。一部分大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会想问题、办事情会出现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许多人刚刚开始接触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有些大学生则认为自己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能手,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思想上“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放下,不能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 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甚至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其次是环境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再次是工作上的不适应。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经验,大学生村官在时间工作中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

同时,,这些大学生村官因为在村里属于少数群体, 农村生活单调、娱乐较少等原因,尽管通过一定时间的磨合可能会更好的适应基层的工作与生活,但在工作以外,与村干部、村民的情感交流相对较少,容易被边缘化。部分大学生村官表示在村内没有朋友,很孤独。他们呼唤同伴的支撑和情感上的归属。

(三)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尚不全面,村民期望的差距不容乐观

目前, 大学生村官的选任主要考核的是政治素质,而缺少对专业知识的重视。而广大村民村干部大都希望县里能把专业对口,综合素质较高,为人正直、作风踏实、性格外向,能带领大家致富创业的优秀大学生派到村里。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专业知识虽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涉及到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工商管理、艺术设计、市场营销、财务金融、农学、法学、心理学等等,但他们对于农业技术、行政管理、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有所欠缺,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正面临“对农村不了解, 未能掌握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能力、经验、阅历有限”等困难。对农村的环境,现状了解不深,对市场经济了解不够,与经济发展能联系起来的不多。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重视,大学生当村官就极有可能成为“作秀”工程。这边需要培训大学生村官相关“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任务 ”、“了解农村政策规定及工作方法”及“培养与农民有效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四)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力度不够,村官的身份亟待进一步明确,目前,各地对大学生村官的正式职务定位为“助理”角色(村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村干部助理)。但由于大学生村官的“空降”方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所规定的村官产生机制,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对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属性描述为“志愿者”,造成他们的角色定位十分模糊[4]。有的地方大学生下到基层后就处于放羊状态。但是一旦录用了却发现,除了文件外,其他的东西都没有了。下去前没有足够的培训,自己对当地的情况一无所知下去后没有人管,没有人问,有问题也不知道找谁解决,由此自然推断出来,自己就是认真完成任期后也肯定是没有人管,这样就不免悲观失望。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到村工作的前期不适应,办事不热心、主动、无法处理群众的日常纠纷,确实是缺乏能力、经验阅。因此需要政府与村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平台,给予机会、时间,对于农村特有的问题要进行先期的培训,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帮助大学生村官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

从走出校门到走向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就大学生村官而言,如何适应从校园到农村生活的过渡,实现由学生到村干部身份的转变,这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当前,农村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被逐步挖掘,孕育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机,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深化改革、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不断地矫正自我、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同时,针对部分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和能力短缺的矛盾,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在地的工作特点和专业特长,对其加强后续培养和岗位培训,帮其解决专业知识缺乏,沟通能力薄弱,组织管理经验短缺等问题。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二)完善相应政策, 建立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工作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要制定多项激励政策,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薪酬补贴和生活费补贴制度[5]。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和劳保福利待遇,解决后顾之忧,让其能安心在农村工作,尽力的发挥才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入党、评优、公选领导干部等方面优先考虑。其次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对于在基层干的出色的,并且愿意长期留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在参加公务员选拔时给予适当加分,努力解决好大学生村官未来出路问题。

(三)建立统一的考核机制 ,约束大学生村官行为

由于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年轻气盛,往往缺乏约束自己的控制能力。因此应建立统一的考核机制,规范大学生村官行为。各乡镇要为大学生村官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每名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所任职,,提出年度工作目标,给予具体分工,实行目标责任管理[6]。在管理上做到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和县、乡镇、村三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再加上由党员和群众监督,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补贴发放、考核奖惩、激励辞退、续聘、招录、提拔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栗振宇、彭爌,《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9 [2] 程毅、刘军,《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前沿,2010-4 [3] 杨应云,《对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性思考》,理论导刊,2009-10 [4] 陈云峰,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工作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 [5] 李华忠、杨桓,《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成效及政策建议》,社会主义研究2009-5 [6] 李妮,《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第二篇:村官政策

农村户籍大学生可应聘北京市大学生村官

5月18日,农村工作联席会办公室表示,凡符合《关于北京市2011年选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公告》规定报名条件的农村户籍毕业生,均可以报名应聘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市联席会办公室表示,5月31日前后,各区县将确定初选名单,通知入选毕业生,并向市联席会办公室报送备案。6月上旬,各区县岗位空缺情况将在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业生就业网上公布。未进入初选名单的毕业生,可直接向有空缺岗位的区县进行调剂报名,6月中旬进行补录工作。经补录仍未满足招聘需求的区县,将由市联席会办公室统一安排调剂。7月1日前后,确定最终选聘名单,并安排培训上岗。

村官考试报考指南:选聘村官的原因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人才资源闲置与农村基层组织对人才需求的矛盾。

大学生村官计划一直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新事物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本身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而对于国家而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计划,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的一个双赢战略。如果此计划实施得好,从近期来看,将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从长期来看,将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形势严峻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

随着这几年的扩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中国社科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9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10万,比2008年增加51万人,加上约150万2008年未就业的大学生共有高校大学生约750万至800万需要就业。如此残酷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各界尤其是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观念和看法。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部分始终无法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本身就是社会问题中比较凸显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如果此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社会就业问题,尤其是担当振兴中华民族大任的青年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各级政府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引导,积极疏导,相继出台了多个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文件和决议,千方百计开拓就业渠道,扩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以此来解决就业问题.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保驾护航,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和提供后劲。

2.农村发展缺乏人才支持

我国农村发展非常缓慢,相对城市而言,无论是从速度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明显滞后。造成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众多的问题和原因之中,农村精英的严重流失,成为了农村发展出现恶性循环中主要的一环。

一方面,中国的农村人口规模太大,而相应的耕地面积却非常有限,再加上现代化技术和工具的运用,耕地日益减少等这样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农村将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众多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其中,又以中青年人群为主。这样导致农村的劳动力流失严重,尤其是农村精英的流失,留在农村的大多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种现象在中西部省份普遍存在,特别是农业人口大省尤为突出。而缺乏农村精英的农村,其发展自然缺乏后劲和动力,发展的步伐缓慢也是必然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建设,在对农村和城市投入资金比例上出现了分配不均的现象,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流向了城市。而农村不但难以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甚至反而原本应流向农村的资金也被城市截取。城市化使城市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吸引和利用资源能力空前增强,特别是高质资源的聚集和利用,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流向城市。如此一来,农村受的关注程度下降、财政吃紧、后劲不足、发展缓慢,这些成为农村发展的主旋律。城市良好的生活条件,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以及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对农民,尤其是农村精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农村本身的条件有限,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各方面在对人才的吸引上都无法与城市相比拟,所以,农村精英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政治体制僵硬,民主发育程度较低,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重人治轻法制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农村精英对农村的政治权威产生怀疑甚至是抵触,尤其是农村的青年精英这一特殊群体。因为他们作为年轻一代,崇尚自由、民主、平等,不愿受农村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向往独立的生活和自由的发展空间,想尽可能地接触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新潮流,而城市恰好符合他们的发展需求,所以他们对农村的归属感不强,许多人都不愿在农村工作和发展。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农村精英严重流失,让农村失去了致富能力强的领导者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最后演变成农村的发展遭受到了人才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村官考试报考指南:大学生村官选聘的背景及意义

2008年4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简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计划从2008年开始,连续选聘5年。选聘数量为10万名,每年选聘2万名。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省市地区已经开展了“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如北京在2006年3月,就开展了“村村有大学生”工程,明确提出要“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

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公务员考试定向考录大学生村官将设专门职位

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今后国家公务员考试将安排专门职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实行定向考录。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各省区市考录公务员要安排专门职位面向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实行定向考录,同时规定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公务员,既可报考定向考录的职位,也可报考其他职位,不再实行加分等优惠政策。

据介绍,随着公务员报考规模逐渐加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地公务员主管部门近年出台的各种招考加分优惠政策,在人才选拔过程中逐渐显露一些弊端,集中表现在加分的项目和情形不

一、所加分值不等、加分的计算方式多样、加分审核把关不严等等,导致招考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竞争现象。

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表示,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将对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人员报考公务员实行加分政策调整为面向他们实行定向考录,既维护了广大考生的知情权、选择权,保证公平竞争,又体现了对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参加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的关心照顾。

第三篇:村官政策

中组部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答问

2012-09-12 07:35:55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15年全国一半以上行政村将配备大学生村官

问:为什么要制定出台这个《意见》?

答: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有序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各地实际情况看,这项工作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中央领导同志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出台这个《意见》,就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推动这项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意见》共13条,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总体目标规划要求,规范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性质和管理体制,并重点对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教育、管理考核、培养使用、有序流动等关键环节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问: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总体目标规划是什么?

答:《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总体目标规划,主要有三条:一是明确选聘规模。强调要稳步推进选聘工作,不断提高选聘质量。到2015年,全国一半以上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

二是明确培养使用目标。强调坚持以用为先,着力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经过3至5年努力,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左右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逐步实现1/3以上行政村有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干部;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每个县(市、区)至少有3至5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

三是拓宽发展渠道。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或继续学习深造,积极向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输送优秀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非公务员 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

问:对规范大学生村官岗位管理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一是进一步规范岗位性质。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是国家开展的选派项目,其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等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二是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大学生村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党组织协助实施。

三是进一步规范选聘工作的组织实施。由省(区、市)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期、统一组织实施,或者由省、市两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由县(市、区)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任合同。

问:《意见》对改进选聘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意见》对改进选聘办法、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强调严格选聘标准,坚持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回原籍优先的原则,注重选聘重点高校、基层急需专业毕业生,进一步改善队伍结构。

二是提出创新选聘方式,借鉴一些地方选聘“985”、“211”高校毕业生的做法,探索采取学校推荐、双向选择、驻村见习以及面向重点院校定向选聘等方式,增强选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选聘质量。

三是提出探索与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相衔接的选聘考试方式,引导和鼓励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任职。

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享受系列优惠政策

问:对加强教育培养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意见》对加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一是要加强教育关爱。强调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行分层、分类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培训累计不少于7天。同时,要求完善结对帮带和谈心谈话制度,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至少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有1名乡镇领导干部和1名村干部联系;县(市、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要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要注重实际使用。强调要及时给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切实履行职责,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同时明确提出,考核称职、符合任职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一年以后,原则上应担任村“两委”委员或以上职务并明确分工。

问:对强化管理考核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意见》提出,要健全和完善考勤、述职、考核、评优等制度,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并具体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严格在村工作纪律,县直及以上部门不得借用。经县级组织部门批准同意,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县、乡镇的集中性工作和到信访、综治等岗位锻炼。

二是完善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实行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量化积分考核,考核结果与续聘、奖惩、培养、使用挂钩。

三是完善续聘制度,从2013年起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任满1个聘期、考核称职的,可按照有关程序续聘;任满2个聘期、未当选村“两委”副职以上干部的,原则上不再续聘。2013年之前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续聘办法。同时,《意见》还强调,各地要建立离岗大学生村官谈话制度和职业推介制度,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前可免费托管人事档案、免费参加一期职业培训,3年内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报考研究生加分等优惠政策。

中央财政每年补助大学生村官8000元到2万元

问:在健全保障机制方面有哪些新的政策?

答:《意见》对健全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有四条规定:

一是按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新聘任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比照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随之同步提高。

二是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三是健全和落实大学生村官社会保险和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学费补偿、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相关配套保障制度。

四是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人均每年2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0.8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可招考为乡镇公务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问:对鼓励干事创业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积极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强调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扶持、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探索创新创业扶持模式,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提供资金支持、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通过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动社会青年创业。

二是激励优秀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并提出具体激励政策: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的大学生村官,保留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任满1个聘期、当选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考核称职以上的,可参加面向优秀村干部的乡镇公务员定向考录,录用比例一般应达到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总数的70%以上。任满2个聘期、当选并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满一届、考核称职以上的,经省(区、市)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可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聘用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仍可留村工作。

优秀大学生村官可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 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问:在加大选拔使用力度上有哪些新的规定?

答:一是树立注重实绩、崇尚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改进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办法。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公务员一般应纳入四级联考统一组织实施,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单独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对报考基层乡镇公务员岗位的,考试内容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特点,重点测试实际工作能力。考察内容应包括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重点考核实际工作表现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程度。

二是逐步提高面向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经过3至5年,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公务员的比例一般应达到当年公务员录用计划的15%左右,其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的比例一般应达到30%;除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和专业限制的岗位之外,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聘工作人员一般应达到当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岗位数量的30%左右。

三是统筹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经过1至2年,面向大学生村官录用选调生的比例一般应达到当年选调生录用计划的70%以上,逐步实现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并轨。

四是注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和县(市、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优秀大学生村官可通过公开选拔、换届选举等途径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

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初试可加10分到15分 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问:在促进有序流动方面有哪些政策和措施?

答:《意见》提出,要加强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健全组织引导、市场配置、双向选择的工作机制,引导大学生村官多样化发展,实现有序流动。

一是建立择优推介制度,引导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通过人力资源市场自主择业,省市两级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村官专场招聘会。

二是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优势和潜力,引导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工作人员。

三是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经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可转聘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或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人员。

四是鼓励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村官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村官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

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积极作用

1、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聘大学生当“村官”,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新农村文化,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文化观。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尤其在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发展观念互相冲击、碰撞之际,文化的特质更显示出“硬实力” 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虽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一个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拥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接受过先进文化、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熏陶,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大学生把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对改善民风民俗和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更新农村思想意识形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进行。村官是新农村的领路人,是新农村各种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新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这就要求农村村官在处理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村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就是引进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虽有在处理实际事务、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缺乏能力、经验和方法的不利方面。但也要看到他们有利的方面,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路活跃、点子多。可见,大学生村官和农村老村官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优势。大学生村官的就任,能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能够引起农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的更新。

3、大学生担任村官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通过一定程序选出来的,是大学生中佼佼者,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缺乏保障或缺失,他们能够敏锐的发觉,也能够仗义执言。他们没有思想负担,不因循守旧。村官是农村自治性组织的代言人,大学生村官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他们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的自身利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广大村民充分参与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法制和民主的轨道上来。

二、大学生担任村官存在的不利因素

1、理想色彩过浓,缺乏经验。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读书,缺乏乡村工作的经验,当放下书本到再开始乡村工作,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无助的状态。此时他们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心态调节,极有可能会放弃村官的工作。年轻人有点理想主义的东西不是坏事,没有理想的灯塔,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迷茫。但是如果太理想化,做任何事情都要达到理想模式,就往往会好高骛远,做出不切实际的行动来。同时,现在的大学生经常空谈理论,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往往一塌糊涂,纸上谈兵现象比较严重。这样在乡村工作中他们很就难把工作做实,因此就不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

2、职业期望过高,功利性强。职业期望过高是现在大学生的通病。他们想一开始就取得骄人的成绩,没有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功利心太强可能使进入村官队伍的有些大学生仅仅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或者把村官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没有真心实意想在农村做好一番事业,这样工作就不会有激情,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些功利心太强的“聪明人”,势必将难以忍受数年时间在最底层干事创业必须经历的清贫、孤寂、无奈、误解、艰苦。

3、缺乏配套措施,待遇较差。有人认为村官工作的状态,一是工作、生活上的条件差得多,二是经济上的待遇很低,三是舆论上、心理上的压力很大。相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城市来说,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居住条件落后,经济报酬很低,同时,因为上大学时自己和家人就有过高的预期,所以一旦回到乡村,就会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大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就业没有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所以,在合同期满后,他们的地位很尴尬:一是缺乏编制,大学生村官没有身份认同感;二是待遇太低,无法使村官安心工作。而身份又和待遇紧密相连,这些大学生不能总是挂职。因此,政府机关在决定吸收大学生到乡村机构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做好相关配套措施,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4、熟悉程度不够,适应困难。在中国农村做村官的大多数是本村人,如果做的好是为乡亲做贡献,做的不好别人会在背后骂他一辈子,因而外来人很少能够在村里工作。从村民之间的熟悉程度来考察村庄,就可以发现在一些特别小的村,因为村民互相熟悉,村庄实际上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可以选择他们熟悉、了解的人做村官。在大的村,行政村一级的村民之间不是很熟悉。大学生到乡村工作后入场都很困难,由于村民不了解他们,所以他们要与村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就会比较困难。乡村政治的这种排外性使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亲善的行为,才能进入村子内部。

三、促进“大学生村官” 计划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很多地方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干部素质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有一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搁浅,如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有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也渐趋停滞。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1、改变社会观念,靠感情留住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个新事物,当年的天之骄子居然扎根农村,做起村官。这和传统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差距,不仅很多大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广大农民也可能认为有些突兀。这可能会给广大农民和农村村官这样一个印象,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并非长久之计,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不知道什么时候说走就走了。因而,他们可能会与这些大学

生村官保持一定的距离。新事物的诞生,发展和成长总要有个过程,这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消除阻力,增加动力。媒体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对广大农村加大宣传力度,晓以利弊。大学生村官不是去争权夺利,不是去镀金添彩,而是真心实意的去发挥才干,促进农村发展的。让广大农村村官放心,让广大农村村民理解从而以更多的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2、提供财政补贴,靠待遇留住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也是现实的社会人,光靠精神或感情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其一定的物质需要,解决其后顾之忧。大学生的待遇问题,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要考虑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应和他们就业的机会成本相差不远。否则,就可能不能形成对大学生村官有效的激励。国家财政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提供相应的补贴,以解决好因大学生村官上任而带来的地方财政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带动更多大学生去当村官的积极性。

3、建立配套机制,靠事业留住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现象是我国新形势下出现的崭新事务,我们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配套机制,也就是怎样进行合理有效的操作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首先,要解决的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如果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满一定的期限后,仍然愿意留在当地,继续奉献自己的才能,这就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当地的户籍,能否参与村委会的改选。我们认为,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作一定的修改或补充,使得继续愿意留在当地服务的大学生有资格参加村委会的改选,给有热情的大学生一个正当的名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合理流动机制以及培训深造机制等。只有这一系列的机制形成和完善以后,大学生确实认为任职村官不确定因素少了,风险小了,才有可能把它作为事业去投入,去付出,做出成绩,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4、结合职业规划,解决大学生后顾之忧

对于大学生村官任职一定时期后,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确有能力,有意愿留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则继续加以任用,或给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或让其经过培训深造更好的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如果发现大学生村官能力欠缺,不适合担任村官职务或者没有意愿担任村官职务,要为其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发挥才能。比如,大学生村官离职后,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让其在其他领域竞争时候,有一定的优势。这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准人、准出制度,就解决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能够更好的让其在广大农村发挥才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五篇:大学生他村官政策论文作业

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分析

在过去的几年中,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碰到了一些难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人才的匮乏。为了突破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现状,集多重角色与使命于一身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势而生。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村级行政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高校大学毕业生。近几年来,为了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满足各地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007年年初,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颁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大学生村官这一社会政策便由小规模试行逐步得以推广。

主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必然要求通过市场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而在“大学生村官政策”中人才就是属于社会资源),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市场的调节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局限,因此市场经济作用的正常发挥,不仅要求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要求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在“大学生村官”政策中政府市场是主体。

客体:

在“大学生村官政策”下,客体,受益者主要是当代大学生和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懂科学识技术,思路新见识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这已被实践所证明。目前,全省有7000余名大学生“村官”活跃在乡村,他们为农村带去了现代知识,送去了信息技术,传播了先进文化,更带去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一大批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羊”,成为村民的“主心骨”。这样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又可以为农民带来致富的可能。

福利体:

在“大学生村官政策”中的福利体不像其他社会福利一样是那么的明显(不是直接给钱,给物),不过它却是以另外一种的表达形式给受益方。像给予大学生村官一定得财政支持力度,同时有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发放体系:

今年,我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选聘模式上又有了创新,我们打破了去年各市“各自为战”的模式,采取省市联动选聘,所有大学生“村官”全部按照省里统一制定的程序选拔,并对到苏北基层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全额返回大学学费。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扎根农村

1、高校要把大学生的农村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工作长抓不懈

2、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创业

3、尽快建立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对接机制

(二)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财力支持

1、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

2、设立农村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进村创业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对重庆大学生村官模式的具体分析:

2008年,重庆选聘了第一批4028名大学生到村任职,2009年计划选派5021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从2008年到2012年,每年选派2000名经济学、农学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村任职,5年共选派10000人,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重庆市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的原因在于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实际的有鲜明特点的政策措施。

1、非常人性化的政策制定

2、为人才成长搭建良好平台,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设计

一 是搭建学习培训平台,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二 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让大学生“村官”参政议政,提高大学生“村三 是搭建传帮带服务平台,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工作。四 是搭建工作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官”的政治待遇。

3、完善考核,健全激励择优的“出口机制”

4、“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的干部培养链创新模式

对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温总理在“关于重庆市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调研报告”上批示: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组织和服务工作,注意总结和运用已有的工作经验。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两次批示,称“重庆通过政策杠杆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工作的做法很好”。

尽管如此,大学生“村官”“重庆模式”有值得研究的方面,总的来说,是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方面:

一是免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

二是创新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以考核为杠杆、激励择优的“出口机制”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弊端表现在:

一是对很多致力于考公务员的人很不公平。

二是会加重财政运行成本,加大财政负担。

三是这一政策有可能使部分大学生“村官”丧失进一步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下载社会政策论文——村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政策论文——村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村官政策

    村官政策(以甘肃省为例) 2013年全省选聘1800名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工作,主要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和村级团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其中,选聘114名大学生村官到......

    大学生村官政策

    当代大学生村官政策之我见 外国语学院应英073班 黎华 一、背景链接 自从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以后,1998年安徽凤阳首先引入大学生村官以来,海南、浙江、河北、河南......

    大学生村官政策文件

    大学生村官政策文件(一) 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组通字[2008] 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教育、财政、人事、劳动和社......

    大学生村官考试相关政策

    大学生村官考试相关政策 2014-02-27 15:3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 作者:华图教育 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下面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相关政策,供考生参考。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

    社会政策试题库

    《社会政策》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 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 2、19世纪80年代, 德国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意义的社会政策的......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的参考框架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为例 过去是运用何种政策来处理该社会问题的? 政策的发展及推动力 过去的政策实施效果如......

    社会救助政策

    正确选择社会救助政策 社会救助政策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困难人员应根据造成困难原因,有针对性正确选择救助政策。 一、最低......

    大学生村官论文

    扎根基层促发展,砥砺青春益民生 摘要: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