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鄂尔多斯市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06:2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2-2鄂尔多斯市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2-2鄂尔多斯市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一篇:2-2-2鄂尔多斯市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鄂尔多斯市林业

一、林业生态建设“十一五”简要回顾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鄂尔多斯林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构建林业生态、森林安全、林沙产业、生态文化四大体系,有序开展各项林业工作,逐步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保持多层次、全方位的良好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步入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科学发展轨道,林业生态建设各项工作已经稳步实现甚至超越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进入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态建设总投资达到了174 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1.7亿元,同比“十五”期间增长了43%,地方投资152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的30倍。

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459.4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2.5万亩,飞播造林122万亩,封山(沙)育林194.96万亩。完成五区绿化、减碳林、两个双百万亩等地方绿化工程造林面积近200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495万株。

生态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据资源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鄂尔多斯市森林总面积达到了3004.6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01%,未成林造林地539.54万亩, 宜林地2938.85万亩,森林面积比“十五”末增加了88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6.7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177万亩和1.4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全市森林资源分布主要为:乔木林449.6万亩(其中人工乔木林446.25万亩),灌木林2541.59万亩(其中人工灌木林1854.45万亩),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了2300.7万亩。

全市现有9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7个),主要保护对象有四合木、半日花、蒙古扁桃等70多种古老孑遗濒危植物,沙地柏、柠条锦鸡儿、沙冬青等大面积濒危野生植物种群以及脆弱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1341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0.26%。

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了35亿元,林业增加值达到了24亿元,带动农牧户12万户,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100元,林沙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林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总体部署,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两面旗帜,以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为主题,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兴林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突出打造林业生态精品工程为重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用新的经营理念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标准的森林安全监测体系、高效益的林沙产业体系、高品位的生态文化体系,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统一”和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三生共赢”,全面推进管理现代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经营产业化、监测数字化的现代化林业建设。

(二)基本原则

鄂尔多斯林业生态建设 “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坚持以“生态建设是最大的基础建设”为认识观,建立科学发展新思路,以“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相得益彰”为人文观,营造文明发展新理念,以“防沙治沙与管沙用沙并重发展”为生态观,探索林业发展新模式,以“种苗是林业工作重中之重”为定位观,推进林业发展新进程,以“生态与产业共赢”为建设观,建立产业发展新格局,以“集中发展与城乡统筹”为实践观,提升地区发展新活力。

――坚持总体规划,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鄂尔多斯现有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专项目标和总体目标相一致,生态优先,保护与建设相结合,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把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推动我市林业的全面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鄂尔多斯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分析实际需求和必要建设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鄂尔多斯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内容、规模。

――坚持科技兴林的原则。既要巩固和发展成功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又要积极引进、推广适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从而建立优质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

――坚持种苗工程是林业基础工程、命脉工程的原则。着力推进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建设。

――坚持生态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在保护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效的前提下,做优做强林沙产业,建设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资源永续利用的产业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

――坚持与本地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本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定规划,强化机制创新和科技支持,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跨越,助推鄂尔多斯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将按照“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继续抓好生态修复工程、森林经营工程、资源保护工程和兴林富民工程,加大“五区”绿化、两个双百万亩、减碳林等地方生态工程的建设力度,通过“集中力量打造城市核心区绿化、逐步拓宽城市森林覆盖面,提高标准治理重点生态区域”三条战线作战,精心打造出舒适的城市环境、协调的园区环境、独特的旅游环境、优美的通道环境、以及独具特色的乡村环境,把鄂尔多斯建成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稳定、林沙产业发达、生态文化丰富的森林城市。

力争到2015年底,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3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植被覆盖度达到80%以上,荒漠化治理成效明显,重点沙区生态状况基本改善,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5%,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40%,形成树种多样、功能完善、林分稳定、结构合理、具备可持续发展功能的森林生态体系。

全市现代化林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数字林业全面应用,林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重点火险区实现防火远程监控全覆盖。森林林分结构逐步优化,林分质量显著提高,城镇绿化档次不断提升,公益林补偿深入人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卓著,林业产业效益凸显,林业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林沙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农牧民从林沙产业获得收入人均达到3000元以上。

争取跨入“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行列。

三、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内容及投资概算

(一)主要规划内容

1、造林规划

重点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以及两个双百万亩、五区(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重点生态移民区)绿化、减碳林等地方生态建设工程,总面积1090.8万亩,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规划800万亩(包括人工造林 400万亩,飞播造林190万亩,封山育林210万亩),地方生态建设工程规划290.8万亩(包括两个双百万亩工程153万亩,五区绿化50万亩,文冠果基地建设50万亩,减碳林工程2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1.8万亩,村屯绿化6万亩)。

(1)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规划25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3万亩,飞播造林73万亩,封育108万亩。

(2)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规划21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82万亩(包括新退耕地还林7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9万亩),封育36万亩

(3)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规划25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万亩,飞播造林42万亩,封育119万亩。

(4)防沙治沙工程造林规划7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6万亩,飞播造林25万亩,封育15万亩。

(5)两个双百万亩工程造林规划153万亩,其中双百万亩针叶林造林规划70万亩, 双百万亩阔叶林造林规划83万亩。

(6)五区绿化工程造林规划50万亩,每年计划实施10万亩。

(7)文冠果基地建设造林规划50万亩, 每年计划实施10万亩。

(8)减碳林工程造林规划20万亩,每年计划实施4万亩。

(9)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0个)造林规划11.8万亩,每年计划实施2.36万亩。

(10)村屯绿化工程造林规划6万亩,每年计划实施1.2万亩。

2、森林抚育规划

森林抚育规划2200万亩,其中乔木林抚育规划700万亩,灌木林抚育规划1500万亩,每年计划实施440万亩。

3、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规划

完成历年规划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建设、技能培训和后续产业建设及退耕补植补造项目。

4、种苗建设规划

重点完成全市9个旗区林木种苗站标准站建设,改扩建10个标准化苗圃和8个(现有3个)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完成种质资源原地和异地保存库建设以及5个生物质能源林建设项目。力争使我市林木种子年产量保持在30万公斤,五年完成采种150万公斤;年均育苗面积达到3万亩,五年完成育苗15万亩,其中新育面积年均达到1.5万亩,五年达到7.5万亩;苗木年产量(在圃量)保持在10亿株,年出圃苗木达到4亿株,五年出圃量达到20亿株,年出圃容器苗达到4千万袋,五年达到2亿袋。

5、森林防火规划

进一步增强我市森林防火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使森林火灾受灾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十二五”期间,主要计划完成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包括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工程建设、森林防火通讯系统建设、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工程建设、森林防火队伍能力及装备建设、森林防火宣教、物资储备库及火灾评估系统建设等六项内容。在全市建立4个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网络平台及11个森林草原防火远程监控指挥中心(包括近130个防火远程监控点),防火监控面积可达2万平方公里,开设防火工程隔离带1220公里,购置森林消防车、运兵车、水罐车、接力水泵等防火大中小型装备和机具,建立26个防火检查站、11个物资储备库和森林火灾评估系统1个。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主要完成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检疫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防治体系建设、濒危植物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沙产业原料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等多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控体系建设。在全市建设完善89个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站,每个旗区成立2-3支专业防治队,建设永久性虫情测报点6个,防治示范区32个,共计划防治红缘天牛、沙棘木蠹蛾等主要病虫害65万亩次。

7、林业科技支撑规划

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和对林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计划研究、推广和实施“困难立地造林关键技术、灌木资源的综合利用、新农村绿化美化模式研究、沙柳优良品系选育与快速扩繁技术研究、优良灌木扩繁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毛乌素沙地针叶树固沙造林技术推广应用、大面积节水造林技术研究”等七个林业科技支撑项目。

8、林业技术推广应用规划

规划主要包括“林业综合技术推广应用、防沙治沙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治沙造林新品种引进繁育中试推广应用、乡土树种选优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林业适用技术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濒危适生植物种繁育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林草种子处理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森林病虫鼠兔害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八项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9、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规划

我市现有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2207.69万亩,“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原料林基地面积576万亩(新增面积包含在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规划的1090.8万亩里)。其中沙柳原料林基地新增240万亩,柠条原料林基地新增32万亩,杨柴原料林基地新增96万亩,花棒原料林基地新增40万亩,沙棘原料林基地新增56万亩,山杏原料林基地新增64万亩。新建文冠果原料林基地40万亩,梭梭原料林基地8万亩。

(二)投资概算

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总投资175.64422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16.59亿元,地方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117.59亿元,生态建设成果巩固与保护各项工程总投资41.46422亿元。

1、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总投资4.362亿元。其中人工造林投资2.19亿元,飞播造林投资0.876亿元,封育投资1.296亿元。

2、退耕还林工程规划总投资3.164亿元。其中人工造林投资2.912亿元(包括新退耕地还林投资1.168亿元,荒山荒地造林投资1.744亿元),封育投资0.252亿元。

3、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总投资7.504亿元。其中人工造林投资4.55亿元,飞播造林投资1.764亿元,封育投资1.19亿元。

4、防沙治沙工程规划总投资1.56亿元。其中人工造林投资1.08亿元,飞播造林投资0.3亿元,封育投资0.18亿元。

5、两个双百万亩工程规划总投资53.4亿元。其中双百万亩针叶林工程投资49亿元, 双百万亩阔叶林工程投资4.4亿元。

6、五区绿化工程规划总投资50亿元,每年投资10亿元。

7、文冠果基地建设规划总投资3亿元,每年投资0.6亿元。

8、减碳林工程规划总投资10亿元,每年投资2亿元。

9、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0个)规划总投资0.59亿元,每年投资0.118亿元。

10、村屯绿化工程规划总投资0.6亿元,每年投资0.12亿元。

11、森林抚育规划总投资22亿元, 其中乔木林抚育投资7亿元,灌木林抚育投资15亿元,每年投资4.4亿元。

12、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规划总投资4.753亿元,每年投资0.9506亿元。

13、种苗建设规划总投资1.6244亿元。其中种苗标准站建设投资0.045亿元、标准化苗圃建设投资1.145亿元、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投资0.156亿元、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投资0.118亿元、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投资0.1304亿元、容器育苗基地建设投资0.03亿元。

14、森林防火建设规划总投资1.98982亿元。其中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投资0.3865亿元、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工程建设投资0.0244亿元、森林防火通讯系统建设投资0.0209亿元、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工程建设投资1.34亿元、森林防火队伍能力及装备建设投资0.14202亿元、森林防火宣教、物资储备库及火灾评估系统建设投资0.076亿元。

1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总投资3820万元。其中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投资760万元、检疫服务体系建设投资750万元、社会化防治体系建设投资680万元、濒危植物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投资790万元、沙产业原料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投资840万元。

16、林业科技支撑规划总投资4260万元。其中:“困难立地造林关键技术”项目投资1000万元;“灌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2500万元;“新农村绿化美化模式研究”项目投资500万元;“沙柳优良品系选育与快速扩繁技术研究”项目投资100万元;“优良灌木柠条扩繁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项目投资100万元;“毛乌素沙地针叶树固沙造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投资60万元。

17、林业技术推广应用规划总投资10.289亿元(申请国家投资8.2312亿元,地方投资2.0578亿元)。其中“林业综合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投资0.144亿元;“防沙治沙技术研究推广应用”项目投资2.08亿元;“治沙造林新品种引进繁育中试推广应用”项目投资0.225亿元;“乡土树种选优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投资0.13亿元;“林业适用技术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投资4.8亿元;“濒危适生植物种繁育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投资0.56亿元;“林草种子处理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投资1.6亿元;“森林病虫鼠兔害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投资0.75亿元。

18、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规划总投资16亿元(投资包含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规划的134.18亿元中)。其中沙柳原料林基地投资4.8亿元,柠条原料林基地投资0.64亿元,杨柴原料林基地投资1.92亿元,花棒原料林基地投资0.8亿元,沙棘原料林基地投资2.24亿元,山杏原料林基地投资2.56亿元。新建文冠果原料林基地投资2.4亿元,梭梭原料林基地投资0.64亿元。

四、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作重点

我们将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规划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一是要继续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实施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二是要努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三是要依靠科技项目支撑,强化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四是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提高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控能力。五是要全面完成我市6017万亩集体林地的主体改革任务,明晰产权,落实经营主体。六是要加大森林抚育力度,改变我市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导致的林木生长不良、质量低下现象,有效提升森林经济、生态及碳汇等多种功能。七是要做大做强林沙产业,实现兴林富民。八是要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篇:林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市林业局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和省、市林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造绿富民工程建设生态市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法律为保障,以切实保护和大力发展林业资源为中心,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以实施科教兴林和可持续发展为两大战略重点,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程,确保国土、生态安全,最大限度地实现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个基本持续稳定的林业生态体系,形成山市、平原、河堤和村镇四个高标准的绿化体系,充分发挥森林在维系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力争****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以上;同时努力进行林业结构调整,形成一个稳定的经济林生产基地,林业产业比较发达,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林业发展明显。

三、主要任务

(一)生态体系建设

*、水系绿化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水系生态建设的意见》,我市规划水系造林总面积*.*万亩。其中“十二五”期间造林*.*万亩,平原造林*万亩、山市造林*.*万亩。

*、平原大绿化工程。“十二五”期间重点完善提高农田林网**万亩,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林茂粮丰、山川秀美”的新景象。

*、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以@@@@++++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资源,突出水乡特色,挖掘文化的内涵,建成以保护为主,集科研、宣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实现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山市防护林体系工程。全面实施封山护林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市应继续对*.*万亩山林实行“死封”的同时,加大雨季造林的力度,完成荒山造林*.*亩,实现彻底消灭荒山的目的,并大幅度提高山市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工程。以++++镇、++++镇南部山市为重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确保**°以上坡耕地退得下,还得上。努力扩建甜桃和干鲜果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万亩。

*、绿色通道工程。本着乔灌花草相结合,用材与观赏林相配套的原则,把境内纵贯南北的京福高速和穿境而过的***国道和省道打造成绿色通道,把**公里大++++两岸建成绿色长廊,同时对市镇五大循环圈***公里的县乡柏油路进行全面绿化。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速生丰产林工程

在管好现有林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万亩涝洼地治理工程,利用涝洼地、踏塌地新发展用材林*万亩。同时要提高丰产林地的综合效益。

*、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发展经济林*万亩,平均每年新发展*.*万亩,低产果园改造*万亩,实现经济林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大力推广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调整品种结构、改造传统品种和低产林,积极培育新品种,发展果品保鲜与加工,大力扶持以林产品为原料的龙头加工企业。

“十二五”期间,要续继进行林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建立高品质的果品生产基地,重点搞好++++镇甜桃的扩建、无公害生产,++++镇南部山市的干鲜果开发及蓝莓基地建设。努力做好**°以上坡地的退耕还林(果)工作,全部建成多品种、高质量、高效益、规模化的经济林生产基地。

要在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冷藏厂、恒温库等具有果品贮藏保鲜能力的企业基础上,建设好++++镇、++++镇果品批发市场。搞活经济林产品流通。努力扩建果品基地,使之逐步达到果品加工企业所需要的规模和标准,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一处果品加工企业。

*、苗木花卉产业。

“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要确保新育苗****亩以上,留床苗****亩以上,要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绿化大苗和兼用苗木。要提高育苗的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组培育苗,巩固、提高¥¥¥市国有第二苗圃良种基地的建设成效,进一步完

善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林木种苗产业。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花卉市场*处、扩建花卉市场**处、新建花卉引种示范基地****亩。其中重点做好++++花卉基地扩建设工作,计划扩建花卉温室大棚面积****平方米,努力将其打造为++++南苏北地市最大的苗木花卉交易基地。全市到****年力争使花卉业年总产值达到****万元以上。

*、森林旅游

积极推进以@@@@++++国家级湿地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现有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及生态景观,以@@@@++++国家级湿地公园、佟庄++++风景市、++++镇万亩桃花山峪、尤沃子水库、绿色长廊等现有资源为依托,努力打造森林旅游业。力争使全市森林旅游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林产化工

做大做强林业龙头企业,力争引进林浆纸板一体化企业,要新建人造板加工项目,大力发展以++++速生材、小径材、低质材为原料的高密度板、刨花板、胶合板加工业。

(三)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及经营工作

“十二五”期间要把森林经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可持续经营的方针,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十二五”期间全市要改造低效林*万亩,中幼林抚育**万亩;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对我市境内的*.***万亩中央生态公益林、*万亩市级生态公益林和*万亩市级公益林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强对林木采伐的管理,“十二五”期间需主伐及更新采伐和抚育采伐的蓄积为**万立方米。

(四)保障体系建设

*、“三防”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森林防火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火源监控体系、联防联治体系、指挥扑救体系、依法治火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加强以“四网三化”(四网:了望观察网、无线通讯网、火险测报网、防护阻隔网;三化:防火队伍专业化、消防机具现代化、防火办公自动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建防火瞭望++++**座,火灾监测点**个,新增对讲机***部,风力灭火机**++++,森林火险气象观测站*个,增加防火器材储备,完善市、镇林火监测指挥中心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的林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尽快组

建市森林公安局,落实编制、人员、经费、改善执法环境、提高执法能力。

“十二五”期间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点:一是针对严重危害我市森林资源安全的杨小周蛾、草履蚧等害虫进行重点防治;二是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防治检疫标准站、应急药剂药械储备库建设,建立市级检疫检验中心实验室,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和预测预报水平;三是定期开展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阻止美国白蛾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十二五”期间,全市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以上。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技术研究与推广

“十二五”期间,林业部门要通过委托代培、专项培训、函授教育、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组织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生态建设、公益林保护、森林灾害防治、商品林培育、工厂化育苗、组培育苗、新品种引进试验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要进一步稳定、壮大乡镇林业站的技术力量,完善市、镇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壮大林业技术推广队伍,促进技术体制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市、镇信息网络,实现林业系统内部网络互联数据共享,对林业资源等各类数据和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加工,建立数据库,实现林业基础数据电子化。

四、保障措施

(一)广泛宣传发动、提高认识、落实领导责任制、增强建设“绿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广泛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林业在建设“++++、++++++++”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发展林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调动全社会爱绿、护绿、植绿的积极性,积极投身林业建设;二是继续强化各级政府领导的林业发展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建设“生态市”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头上,严格考核、严格奖惩。

(二)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多方筹资的林业资金投入渠道。

一是要按分类经营的要求和事权划分的原则,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二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完善林木资产评估、担保抵押、公益林补偿等制度,明晰产权、盘活资产、放活经营权、吸引和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全民义务植树制度和林业基金征收制度,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加快部门绿化步伐;四是推进国有场圃体制改革,加大对国有苗圃的扶贫力度,把国有场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扶持。

(三)坚持科技兴林。

建立数字林业体系,依托计算机技术、*S技术强化对森林资源及生态工程建设的管理;继续坚持实施林业精品工程战略,积极推广直播造林、ABT生根粉应用、喷播造林、pt菌根造林、大树移植造林、混交造林、GGR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容器育苗、生物防火林带等先进技术及其综合组装配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及造林绿化成活率。加强和稳定林业科技队伍,鼓励事业单位、科技人员通过承包、咨询等形式建立科技示范市,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科技交流,搞好项目合作,拓展我市生态建设的国内外交流合作空间,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档次。

(四)加强依法治林。

建立森林公安局,加强林业行业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林业执法制度,规范林业执法行为,加大林业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采野生植物和各种破坏树木花草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加强林业种苗执法体系建设,搞好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检疫和防治工作,巩固、扩大绿化成果。

(五)强化管理,完善相关政策,为林业发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增加对林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进一步减轻林业企业和林农的负担。要加快建立林业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要根据林业建设的特点,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货扶持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给予贴息。

第三篇:凤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凤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发展现代林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天经济区规划实施机遇,加快推进全县林业跨越式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县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及林业发展方向,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林业建设情况回顾

㈠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生态立县”确立为凤县长期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2010年又将其提到“四大战略”的首位,对以林业为主的生态建设给予了大力度投资,初步统计凤县“十一五”期间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达1.2亿元。

㈡“绿色宝鸡”“森林城市”创建成效显著

我县立足县情,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同时,以“绿色宝鸡”和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在交通、道路、河流沿线及居民集中居住地等生态脆弱区,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县城绿化、村庄绿化、道路水系绿化等九大林业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县内5条生态路绿化560公里,绿化面积0.8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33.5万株,利用公路沿线边角空地营造绿化景点113处;实施环县城绿化3363亩,栽植各类苗木10.83万株;凤县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重点村镇绿化为基础,公路、水系绿化为骨架,各种绿地相互交融,乔、灌、草搭配有致,路网、水网、林网三网合一,点、线、面协调发展的绿化生态系统。

㈢林业产业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凤县林业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形成了花椒、森林旅游、特种动物养殖三大特色产业。现在全县花椒留存4400万株,2009年产量达3500吨,总收入达

1.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占农民收入的36%;2009年来凤旅游游客达12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提前三年实现了百万游客景区建设目标,我县被列为全省旅游示范县,荣获中国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称号,森林旅游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极;全县现有林麝养殖户96户,养殖林麝1750头,成为全国人工养殖林麝比较成功的模式。国家已初步确定在我县召开全国林麝养殖现场会。

㈣林业项目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凤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顺利实施,共完成(不含2010)封山育林5.4万亩、飞播造林9万亩、人工荒山造林4.1万亩,全县389.79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年平均消耗由天保工程实施前的46.21万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2.78万立方米,减少了93.9%,有林地面积增加了83.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较天保工程实施前的59.4%提高了16.4个百分点,达到75.8%,全县活立木蓄积量增加293.25万立方米达到146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我县林业项目工程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亟待解决的问题:

1、随着天保工程的持续深入,四个国营林场、二个公司困难越来越大,职工与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显著,造成队伍不稳,人心不稳,基础不稳,给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也带来较多的社会问题。

2、林业项目标准低,项目实施困难不断增大,基层单位缺乏实施的积极性。

3、林业产业化项目仍处于成长期,急需得到上级的关怀与帮助,如核桃产业、森林旅游等投入大,见效期长,需要上级多给予支持。

4、林业基础落后。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如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农村道路得到很大改善,而我们林业道路,得不到维修,多数已无法使用,更不要说改善提高,再如防火设施陈旧,手段落后。

5、林业队伍建设急待加强。不管是林业局机关还是基层事业单位,人员严重老化,业务技术人员形成断层,在各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中,让我们深切感到力量薄弱、人手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条件分析

㈠林业发展的机遇

1、党和国家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战略。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9年6月22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确定了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2、我县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林业工作的地位更加突出,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

3、通过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和“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全县人民爱林护林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林业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4、通过努力工作,林业成绩得到了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充分肯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㈡林业发展的挑战

1、全县森林覆盖率已得到75.8%,提升难度加大,发展空间缩小。今后应主要发展城镇林业、乡村林业。

2、人民群众对林业发展的质量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绿化,还要美化,更要具有经济效益。

3、林业产业发展滞后,资源优势未形成经济优势。

4、林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三、“十二五”发展总体战略

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把凤县建成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为目标,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炭经济为主线,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强林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林业科学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现凤县山、水、林、园为一体生态宜人的最佳宜居、宜旅环境,成为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㈡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凤县林业工作按照强化重点区域绿化,狠抓三大板块(公路沿线、重点坡面、村庄),建设绿在身边、村在林中、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宜居、宜旅环境;大力推进三大产业(森林生态旅游、干杂果、特种动物养殖),实现生态增效,农民增收;努力实施三项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林政资源管理改革、积极实施国有林场改革),确保林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实施三大举措(联合办学、人才补进、实践锻炼竞争淘汰)培养锻炼一支精干、高效的林业队伍的思路。在212省道、316国道、眉凤路、双唐红路等交通沿线两侧,以植树造林、增加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其他区域以保护现有森林为主,强化对生态脆弱区的造林绿化力度,完善全县森林管护体系;以林业项目为载体,推进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建设,以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干杂果和特种动物养殖为抓手,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完善建立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全面提升整体林业生态效益水平。

㈢发展战略

在2011——2015年的“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和增加森林植被为目标,以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载体,以道路沿线、重点坡面、城镇村庄绿化为重点,把凤县建设成生态宜人的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国家生态保护工程为依托,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向城镇林业、乡村林业发展,不断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和特种养殖业,不断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㈣发展目标

+2011——2015年5年期间,计划安排工程造林面积5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飞播造林10万亩,到2015年新增有林地21万亩,全县有林地达到356.5万亩,“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被率达到80%;森林蓄积量达到1640万立方米。新发展核桃10万亩,林麝5000只,搞好紫柏山、秦岭七彩云顶主题公园森林生态旅游,至“十二五”末,林业相关收入要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进一步提高林业在全县经济社会中的地位。

四、“十二五”发展项目规划

㈠加强林业工程建设

一是围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脆弱区森林覆盖率,以212省道秦岭至县城段,316国道南星镇连云寺至双石铺镇张家尧段,眉凤路平木东庄至岩湾唐沟、河口太阳升至凤州桥头,双唐红线双石铺至唐藏杨家庄沿线两侧为重点,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美化工程,在“十二五”内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在黄牛铺、红花铺、凤州、唐藏、双石铺、平木、三岔、南星8个乡镇和凤州林场,5年完成封山育林16万亩。三是选择疏灌等地块进行飞播造林10万亩。四是在全县农村19486户75312口人中实施“三化”生态保护工程,对全县森林实施全面封山保护。五是在全县75个村继续实施“三化一片林”建设。

㈡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建设核桃基地,发展核桃10万亩,建成核桃系列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二是巩固花椒发展成果,进行椒园改良2万亩。三是林药栽培基地建设,建设年产150吨的林药栽培基地。四是低产经济林改造项目,改造核桃、花椒4万亩。五是积极实施亚行贷款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新建花椒园15090亩、核桃园1950亩。六是建设花椒芽菜生产线,增加花椒附加值。七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建设,建设年养殖1万头(只)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八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补植补造1万亩,新建核桃园2万亩,改造花椒园4万亩、核桃园1万亩。九是林麝人工驯养示范县项目,建成全国林麝人工驯养示范县。

㈢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经过2011——2015年5年的创建,将嘉陵江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加快屋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争在2012年前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㈣建立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

一是在2011年——2012年,投资500万元,建设完成县级森林消防指挥中心1个,规范化的森林消防器材库2个,建立2支专业化森林消防队、17支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实现森林消防全覆盖。二是投资200万元,在2012年前,建设完成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1个、森防基层站16个,聘用观察员36名,实现森防检疫信息网络化管理。三是飞播林病虫害防治,实施10万亩飞播林病虫害防治。

㈤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大力改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现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主要完成4个国有林场各工区的住房、生活、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积极实施258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二是乡镇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个乡镇林业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改善公安基础设施,实施森林公安分局和3个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林政管理监测网络建设项目,全县23个管护站及监控设施建设。五是建立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

㈥珍稀树种保护

一是红豆杉、白皮松保护区繁殖基地建设,保护面积60万亩、繁育150亩。二是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挂牌、监测、监管,建立古树名木监测监管体系。三是秦岭西部种质资源保护、推广,保护、推广红豆杉、林麝等动植物种类。

㈦重点公益林抚育

抚育10万亩重点公益林中幼林。

㈧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配合国家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积极争取试点任务,坚持国有林场公益事业单位性质,大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在国家生态补偿基础上,县级财政补贴,使国有林场人员履行森林管护职责,享受全额事业单位国民待遇,推动国有林业事业健康发展。

㈨招商引资发挥资源优势

一是引进龙源电力集团陕西风电筹建处,建设20万千瓦风电场;二是引进西安润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秦岭七彩云顶主题公园的高尔夫球场、民族风情园、生态观光园、狩猎场、别墅群。

五、“十二五”林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㈠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

“十二五”期间,全县林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把凤县建设成山、水、林、园为一体生态宜人的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目标,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依靠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和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新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净增长量列入各乡镇目标考核责任状,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㈡依托工程造林,强化生态建设。

要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全面协调发展。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加快建设综合防护林体系,继续着力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在城镇、村庄、道路、河流两侧等人口聚集区,继续实施县级重点绿化工程,加快建设生态景观林体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面貌大变样。

㈢加大扶持力度,强化产业建设。

针对全县林业产业尚处弱势的情况,通过建立完善扶持政策,建立林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突出抓好核桃产业、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等产业项目的发展,促进我县林业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特别是要加大对核桃产业、特种动物养殖项目的扶持力度,使其发展壮大形成规模,为加快全县林业产业化进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㈣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强化科技推广。

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意识,把落实好封山育林技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抗旱节水配套技术、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模式技术、林下经济模式技术、林木害虫防治技术等推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极大地发挥林业科技推广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含量、提升造林绿化成效。

㈤狠抓机制创新,强化社会造林。

一是按照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保障收益权的原则,在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推动全县林农管护森林的积极性;二是落实以项目竞争招标制为重点林业管理新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社会造林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规范工程管理,推动社会造林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建设,要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民营造林大户和企业造林,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优先扶持,培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随州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随州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市林业发展步伐,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比较繁荣的林业文化体系,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市“十一五”林业规划执行情况

(一)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面积5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00万人次,四旁植树3200万株,大田育苗19000亩,容器育苗3550万袋,中幼林抚育70万亩,建成绿色通道430公里。全市生态环境有了较明显改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双增长,森林质量普遍提高,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五年来,全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8.6万亩、防护林工程6.4万亩、低产林改造工程10.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造林3.4万亩、补植补造9万亩。实施了生态公益林工程,面积达102.0315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8.1083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53.9232万亩。加大了封山育林力度,2006—2009年对全市所有山林进行了封禁。生态家园和绿色通道建设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高标准完成汉十高速沿线林业生态景观建设。全市建成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建成自然保护小区5个,面积45万亩。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按照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的要求,我市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从 2007年开始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7月全面启动铺开。目前,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发放林地使用权证12.27万宗,宗地19万宗,面积707万亩,林地确权率96.6%。配套改革正全面启动,全市共组建交易中心4个,开展林权抵押贷款12宗,贷款金额1000多万元,初步建立了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明确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三)林业产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力地支持了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了包括木材加工、森林食品、家俱、建材装饰、森林旅游等多门类的生产体系,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产品品种不断增多。香菇、木耳、高密度板、细木工板、夹心板等已成为随州林产品中的拳头产品,规模正逐渐扩大。201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食用菌加工产值已达到20亿元,年出口创汇可达2亿美元。中盐银港湖北人造板有限公司落户曾都经济开发区,已正式投产,可年产2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湖北现代林业创汇科技产业园初具规模。2009年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42.5亿元,累计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189亿元,林业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四)森林资源管护卓有成效。认真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年采伐限额控制在国家核定的限额内,基本做到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开展了林地征占用清理工作,林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征占用林地基本走上法制化轨道。规范了林地征占用审批程序,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批,提高了征占用林地许可效率。完成了森林资源一类、二类调查。

(五)林业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完成了林业管理站改革,全市现有45个基层林业工作站得到稳定发展。二是林木种苗稳定发展,每年保持0.35万亩的育苗规模,年产种苗3400万株。三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装备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明显降低,受灾率控制到0.2%以内。四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主要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得到进一步控制。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0.1% 以下,防治率达85%以上,森林病虫害测报点达40个,监测率达90%。五是林业执法体系逐步完善,加大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力度,较好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林业案件查处率大幅提高。

五年来,我市的林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改革与发展经验,但林业建设相对于全市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要求来说,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经过多年建设,全市生态环境治理有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市部分地区生态仍然比较脆弱,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森林质量差;森林地域分布不平衡,随州东部、北部森林覆盖率低,仍有较多宜林荒山有待绿化。全市整体绿化标准不高,湾子林建设、城市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小流域治理与周边市州,特别是与林业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不够。随州林业产业结构不优、精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小而散、缺乏品牌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相适应。林地产出率不高,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经济总量小,与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在省所处的位置不相称,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还需要挖掘,林业为全市国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三是林业基础建设薄弱。国家对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体不足,林业设备设施落后,森林防火、林业执法、林政管理、林业技术推广等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林业科技、信息网络等服务手段落后。

二、林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机制体制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以发展现代林业为主题,以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为核心,以资源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全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思路,以建设林业重大项目、加强森林经营、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为抓手,稳步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增强林业生态承载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2、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3、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4、突出随州特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5、科技兴林,依法治林;

6、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在全市初步建成资源丰富、结构优良、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现代林业体系,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生态网络健全,林业产业发展加速,森林文化内涵丰富的总体目标,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到2015年,全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得到加强,库区、骨干交通线、水系廊道、集镇乡村为依托的绿色生态网络和绿色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点、线、面、体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绿色生态格局基本成形,森林质量、生态功能、森林固碳和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产业基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全社会保护森林,重视生态的意识普遍提高,林业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文化繁荣。

2、具体目标

(1)森林覆盖率达到52%;

(2)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600万立方米以上;

(3)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在102万亩;

(4)年征占用林地面积控制在4900亩以下;

(5)森林年采伐限额控制在40万立方米以下;

(6)林地保有量保持在750万亩以上;

(7)森林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70万亩以上;

(8)林业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7%以上,产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

(9)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10)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

三、重点建设任务

(一)建设生态体系,构筑绿色屏障

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以山、林、水、田、路为基本生态要素,以林业生态工程为重要载体,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后备资源,充分发挥碳汇功能,构建持续稳定、功能突出的绿色生态网络和绿色生态屏障。以建设“绿色家园、”“绿色通道”、“园林城镇”等活动为抓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落实部门绿化责任,见缝插绿、全民植绿,逐步形成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的城乡绿化一体的现代林业生态系统,构建城乡衔接,点、线、片、网、体相互融合,山、水、林、田、路相互映衬的绿色生态体系,实现城乡绿色全覆盖。

(二)发展优势产业,提升林业效益

第一产业 “基地规模化”。以调整树种为重点,着力发展木本食用油料和能源林基地、菇耳林基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使基地面积达到570万亩,逐步形成规模大、集约水平高的、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基地。第二产业 “园区集约化”。贯彻“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资源节约、清洁生产、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大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吸引同类或产业链条关系密切的林业企业在园区聚集,促进林产加工行业发展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置系列化,从整体上实现技术进步、效益提高、机制创新等质的飞跃,带动第二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第三产业 “旅游板块化”。在林业服务产业板块中,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我市名山名木名水名人名城等自然地理和人文优势,努力打造森林旅游网络。推进以城市生态景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等为依托的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科技兴林

依靠科技进步,高度重视林业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林业标准化、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林业人才教育和培养,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促进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法制宣传,严格依法治林

加大林业普法宣传,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保障生态建设成果,维护林业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四、重点工程

(一)林业基础建设项目

1、森林防火体系。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基层防火必需的灭火工具、运输工具、通信工具等设备,建设防火指挥中心、防火了望台塔、防火隔离带等设施;健全林火监测体系。建立火灾监测预报系统,及时监控火灾动态,掌握森林防火的主动权;加强基层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加强基层防火专业队伍建设。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强化专业队伍力量;抓好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以预测预报、检疫、防治为基础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严防松材线虫病传入我市。建立10万亩马尾松毛虫和2万亩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林。搞好预测预报预防工作,保护益鸟,人工释放天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自控能力。

3、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动态监测体系。加强以“3S”技术为支撑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及时更新和完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动态变化情况,科学分析和评价林业发展和

生态建设成效,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以技术推广机构、基层林业管理站为依托,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加强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提高林业科技的贡献率。

5、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国有林场旧房改造、林区道路、供水供电、人畜饮水、广播电视通讯、生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有林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6、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建设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交易、流转信息发布、林权信息管理为一体的林业要素市场,为完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服务。

7、林业执法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安和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着力加强森林公安信息化、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保障标准化等“四化”建设;整合现有林业执法力量,组建林业综合执法机构,解决人员编制、经费、交通、通讯、业务用房等问题,提高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资源管理的需要。

8、林业管理站建设。对现有林业管理站进行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办公用房、交通、通讯、办公自动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机构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强化“管理、组织、指导、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林业管理站在林业建设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

(二)森林城市建设项目

1、城市生态保护圈建设。以随州城区和广水市、随县以及中心集镇周围20公里范围为重点,加快城镇绿化步伐,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建设城市生态保护圈。规划环城20公里范围内新增绿化面积2万亩。

2、绿色家园建设。以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为主,按照“百树户、千树湾、万树村”的要求,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实现“身边有绿、庭院有景、村庄有林”,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林业经济,切实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争到2015年50%以上的村达到绿色家园绿化标准。

3、交通主干道林业生态景观建设。加强麻竹高速、随岳高速、316国道、312国道、107国道、其它省道等交通干线两侧及可视范围内林地的绿化,规划建设总规模5万亩。在交通线两侧营造生态网、景观带,以生态景观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在局部重点地段强化景观效果。高速公路两侧边线50米、省道两侧边线10米范围内,以樟树、女贞、桂花、国外松、银杏、梧桐、杨树等树种为造林树种,优化配置。

4、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和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和建设管理水平,增强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防护功能。建设生态公益林面积争取达到200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8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54万亩,争取市县级财政支持建设生态公益林98万亩。

5、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防护林建设。继续稳步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的实施,以河流沿线两侧为重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构筑生态防护屏障,建设防护林体系。

6、低产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对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的林分进行优化改造;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产出率,规划实施低产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80—100万亩。

7、生态脆弱地区治理工程。通过植被保护、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对矿区、石漠化地区、易灾地区、湿地等生态脆弱地区进行生态建设,恢复和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

8、林业碳汇造林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选择符合碳汇造林条件的地块实施碳汇造林,或在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中,选择碳汇功能较强的乔木林,进行碳汇专用林培育。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碳汇造林面积1万亩。

(三)特色生态科技产业建设项目

1、湖北现代林业随州创汇科技产业园建设。依托中盐银港湖北人造板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食品有限公司、湖北神农生态食品有限公司、随州田丰土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木材加工、森林食品、木本油料、生物质能源、中药材等现代林业产业园区,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五年内建设一个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林业重点产业园区。

2、木本食用油料和能源林基地建设。以适宜我市发展的油茶、核桃、油桐、乌桕、刺槐为主,采取低产林改造和荒山绿化等方式,建设木本食用油料和能源林基地70万亩。

3、菇耳林基地建设。采取抚育栎类中幼林,在松林中补植栎类等措施,以栎类为主建设菇耳林基地,使基地建设达到200万亩。

4、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荒山荒滩、四旁等地块,发展杨树、湿地松、杉树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50万亩,使速生丰产林基地达200万亩。

5、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扩大我市花卉苗木生产规模,将苗木花卉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探索集苗木花卉生产、销售、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方式,将炎帝大道和随安公路建成苗木花卉观光走廊。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苗木花卉基地5万亩。

6、森林文化旅游及景观建设。以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名胜区、中华山、大贵寺、七尖峰、随州银杏森林公园、黑龙潭、徐家河、封江、现光山等森林旅游资源为依托,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队伍建设,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7、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产业建设。坚持“加强资源保护,鼓励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工作,提高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和质量。充分利用随州市“兰花之乡”品牌,打造我市兰花产业。

8、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及深加工。以特色干鲜果、中药材、茶叶、葛根等为重点,建设高效特色经济林基地100万亩。

9、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扩大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种群,恢复栖息地与生态环境,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对全市所有古树名木进行保护。

五、实施林业“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强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建设,将乡镇林业工作站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推进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木良种培育和造林、林业机械生产和应用、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木本粮油以及生物质能源林培育等项目进行补贴。除中央、省财政给予的林业补助资金外,同级财政也要根据财力每年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要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林业发展基金,每年以不低于财政预算增长幅度递增,用于林业生态、特色基地、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和森林防火、科技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国家和省林业重点工程,以及外国政府投资的林业项目中规定地方应配套的资金,同级财政按要求予以解决。对国家安排的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国家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林业建设的信贷支持,制定林业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简化贷款程序,完善对林业信贷的管理水平。大力推行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由林业企业和林农自愿入会或出资组建的互助性担保体系,提高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支持保险公司积极提供森林保险相关的专业化服务。加强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逐步建立林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将林权登记发证、林权抵押、森林采伐等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方便金融机构查询及贷款管理。

(三)坚持依法治林。理顺管理体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探索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政许可管理工作,运用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构建林业法制综合信息网络,提高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认真遵守林地征占用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坚持林木凭证采伐、木材凭证运输和凭证经营、加工制度。强化林业行政执法许可监督管理,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加强公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加强法定的层级监督,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公信力和工作效率。切实加强林业法制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认真执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林区火源管理,落实防火措施,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一般森林火灾事故发生,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检疫和防治工作,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及配套制度改革,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建立责权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在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后,重点抓好平台建设、林地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工作,实现林业配套改革的到位。建立健全林业要素市场,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交易中心等平台,加强森林资源勘测队伍建设,加强林权流转管理和服务。规范林地流转行为,规范林权档案管理,建立林权档案数据库,实行林地地籍动态管理,提高林权的管理水平。健全调处机制,依法调处林权纠纷,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深化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严格保护生态公益林,放开搞活商品林。按照分类经营、分工施策的原则,对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办法。公益林业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商品林业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扶持。对生态公益林进行重点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禁止商品性采伐。通过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等林业生态工程,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将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森林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等纳入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加强林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加强生态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2011——2015年的“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为目标,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中心,以

城镇、通道、村庄绿化为重点,为把××建设成生态宜居坝上中心城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把××建成生态宜居坝上中心城市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深化改革分类经营、分区实施,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强林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林业科学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把××建设成山、水、草、林、园为一体的生态宜人坝上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思路

按照全县东南部沿坝、中北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区三个不同类型区地形特点和现有“两带一网一片”格局,完善全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做到以林业项目为载体,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实施低质林改造项目工程,创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坝上高寒区千亩城乡用苗基地,完善建立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全面提升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整体水平。

三、发展目标

2011——2015年5年期间,计划安排工程造林面积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到2015年新增有林地30万亩,全县实有林地达到184万亩,“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被率达到31%。

四、规划项目

(一)加强林业工程建设:一是围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风固沙功效,以大西湾、大河、单晶河、海流图、两面井、公会等6个西部乡镇为重点,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十二五”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0万亩,匹配荒山造林10万亩。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在沿坝的战海、三号、大囫囵、白庙滩、小二台、郝家营、油篓沟、台路沟8个乡镇和坝头林场,5年完成封山育林15万亩。

(二)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充分开发利用全县现有60万亩沙棘工业原料林资源,2012年前引进沙棘深加工项目1个,项目投资3000万元,年创产值5000万元。二是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基地建设,在2011——2013年发展种植文冠果、药材等基地达到2万亩。

(三)加快低质林改造项目建设:为使全县现有的30万亩成、过熟林的低质林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2011年积极向国家、省林业局申报低质林改造项目,争取实现当年申报、当年立项实施,以每年改造2万亩的目标,投资1亿元,分5年实施,到2015年完成低质林改造面积达到10万亩。同时利用更新的木材,投资4000万元,建高密度板加工企业项目1个,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四)创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一是投资3164万元,经过2011——2013年3年的创建,将安固里淖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投资4亿元,到2014年将桦皮岭省级森林公园和西郊森林公园建设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建设××坝上高寒区千亩城乡用苗基地:结合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从2011年开始,组织实施建立“千亩苗圃”项目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利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面积1000亩乔灌、林草、观叶、观花、常绿、落叶的城乡绿化种苗基地,年产各类苗木100万株,年产值达5000万元。

(六)建立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一是在2011年——2012年,投资500万元,建设完成县级森林消防指挥中心1个,规范化的的森林消防器材库8个,实现森林消防全覆盖。二是投资100万元,在2012年前,建设完成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1个、森防基层站18个,聘用观察员36名,实现森防检疫信息网络化管理。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十二五”期间,全县林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秀美山川”和“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目标,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依靠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和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新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净增长量列入各乡镇目标考核责任状,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二)依托工程造林,强化生态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全面协调发展。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

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加快建设综合防护林体系,继续着力治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在城镇、村庄、道路、河渠两侧等人口聚集区,启动一批县级重点绿化工程,加快建设生态景观林体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

(三)加大扶持力度,强化产业建设。针对全县林业产业尚处弱势的情况,通过建

立完善扶持政策,建立林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突出抓好灌木加工业、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等产业项目的发展,促进我县林业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特别是要加大对现有林下养殖、沙棘加工林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使其发展壮大形成规模,为加快全县林业产业化进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技推广。要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意识,把落实好封山育林技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抗旱节水配套技术、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模式技术、林下经济模式技术、林木害虫防治技术等推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极大地发挥林业科技推广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含量、提升造林绿化成效。

(五)狠抓机制创新,强化社会造林。一是按照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原则,在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推进宜林“三荒”使用权的合理转作为突破口,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加快宜林“三荒”使用权的流转,促进社会造林工作的快速发展。二是落实以项目竞争招标制为重点林业管理新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社会造林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规范工程管理,推动社会造林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建设,要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民营造林大户和企业造林,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优先扶持,培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下载2-2-2鄂尔多斯市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2-2-2鄂尔多斯市林业生态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业生态建设 文档

    关于做好我区2011年春季造林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通知区属各单位:市委、市政府于去年12月8日和今年2月20日分别召开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动员会和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全面部......

    林业生态建设

    抚仙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简介莫绍周抚仙湖径流区内天然林植被稀少,人工林树种结构单一,森林覆盖率不高。径流区内居民点多,人口密度高,开荒造地、樵采林木、放牧等,加剧了植......

    县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产业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目前,绿春县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

    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

    2014年春季林业生态建设第二次现场会召开 4月14日,我县召开2014年春季林业生态建设第二次现场会,检查2014年春季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建设成果、学习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市......

    林业生态建设汇报材料

    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把造林绿化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造福......

    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一是以社会造林为主体,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责任追究等新机制,全面落实造林主体,大力推进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带动全......

    京山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京山县林业生态建设情况近年来,京山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京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大力培植森林后备资源......

    县林业局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5篇范文)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2011——2015年的“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