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范文
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严格绩效管理,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要结合绩效管理实践,以建立科学绩效考核体系为切入点,提升税务管理效能和税收执法水平。
一、实施绩效考核的客观要求和现实意义
(一)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税收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税务部门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就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效率型税务机关。当前税务部门在税务行政效能、税收执法质效、纳税服务水平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实施绩效考核,客观评价工作质效,将有效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税务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税收治理能力,保证税收改革有力推进。
(二)是健全管理体系、实现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
在税务系统垂直管理模式下,组织结构点多面广线长,加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执行不力很容易导致管理效能的逐渐弱化。绩效考核作为风向标和指挥棒,有利于引导广大税务人员聚焦阶段性工作目标及长远发展愿景,通过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岗位职责等手段,优化配置管理要素,提高税务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加强激励约束、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
绩效考核有利于建立组织目标导向下的竞争激励机制,引导考核对象提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先进的单位有表彰、有奖励,优秀的干部有舞台、有位置,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绩效评价和反馈,帮助考核对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提高,促使干部职工在提高思想素质、增强业务技能、履行岗位职责上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提高税务执行力,提升行政效能。
二、广东国税实施绩效考核的实践探索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广东国税部门以实施绩效考核为抓手,从树立考核理念、设计指标体系、建立考核机制、深化结果应用等方面,构建科学、系统、规范的综合考核体系,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一是统筹完善,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广东国税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管辖纳税户数多,税收总量大,税收工作任务繁重。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包括组织收入、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税务稽查、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等一系列的考核制度。2012年底以来,根据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全面清理整顿系统各类考核,按照综合考核统管全局的思路,对各线条既有考核进行了调整、补充、完善、提高,形成全省国税系统统一、覆盖全面的综合考核体系。
二是循序渐进,服务全局中心工作。按照广东国税确定的2013年补短板强基础、2014年提质效创亮点、2015年建体系求完善的总体发展思路,2013年将综合考核体系重点放在自身工作的短板问题和基础性工作上,通过重点工作指标来解决短板问题,通过日常工作指标来加强基础性工作。同时,较多的基础性工作考核指标的设置,使起步阶段的综合考核工作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利于全系统干部职工参与综合考核。
三是各方参与,顶层设计与发扬民主并重。在综合考核实施过程中,省局机关承担顶层设计职能,成立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机关22个考核职能处室承担日常及重点工作指标制定和把关,考核方案反复征求20个地级以上市国税局和135个县(区)国税局的意见和建议,数易其稿,最终形成综合考核方案。方案下发后又开通了基层意见反馈专用电话和邮箱,保持上下信息畅通,及时修改调整具体考核方式方法,制定下发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确保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充分及时沟通,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
四是科学设置,确保综合考核客观公正。在指标设计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剔除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力求使各市国税局在公平的条件下参与综合考核。在总共151项考核指标中,其中149项指标是可以量化,且能从税收综合管理系统、金税工程、执法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各种软件系统或其他相关途径提取数据,对剩下2项确有必要保留但又不能完全量化的考核指标,也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路径和计分规则。在考核评分上,通过设置处室权重、加权平均、所辖县(区)局数量系数法等,消除各考核职能部门计分尺度和各市国税局规模大小的差别。在考核方法上,采用计算机自动考核、人工统计计算考核和定性考核等多种方法,特别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综合考核软件系统,将所有考核指标纳入计算机管理。
五是奖优罚劣,培育奋发有为的考核文化。如何运用考核结果是绩效考核能否达到目的、实现目标的关键。对各市国税局的考核结果反馈,分单位总分排名、各线条得分排名和情况分析等三个部分,以利于市国税局有针对性地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对综合考核得分前三名的单位,考核结果作为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优秀的主要依据。对综合考核得分低于达标分或者连续三年后三名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给予诫勉谈话。
广东国税系统综合考核经过一年的运作,效应日益明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是促进了思想作风的转变。综合考核在全省国税系统带来了较大的触动,各单位都制定了具体要求、措施去推动各项工作指标的落实,并且把责任细化到领导,把工作落实到个人,使广大干部工作有目标、肩上有责任、心里有方向、思想有动力。二是明确了工作目标导向。综合考核以指标的形式,明确了全年工作重点和阶段工作任务,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考核要求和完成标准,被考核单位能迅速把握当前税收工作的中心,行之有效地调配各项资源,努力完成目标任务。三是提供了考评的成绩单。综合考核将大部分的税收工作都纳入考评,形成了衡量业绩的成绩单,为绩效的结果应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四是强化了组织的执行力和凝聚力。综合考核将部门、单位的工作业绩与个人的工作绩效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干部的主动性,强化其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使其努力提升工作水平,主动推动工作创新,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但是,广东国税系统综合考核作为一项新的绩效考核模式,还处在实践与探索的阶段,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对综合考核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由于综合考核工作刚刚起步,不论是考核单位,还是被考核单位,干部职工对考核的观念、认识还比较粗浅,需要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二是指标体系的设计还需进一步科学化。综合考核实施的第一年,指标涵盖全面,偏重基础性工作的考核,起到了补短板、强基础的效果,但考核指标过多,考核体系过大,客观上对单位和干部造成了压力,增加了考核的成本。三是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由于考核部门多、覆盖面广,各考核指标工作指引的制定和下发还不够及时,不够细化。四是考核的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各个考核指标数据来源、信息系统不能完全共享、互通,形成数据孤岛,需要人工从各信息系统中提取指标数据,考核方法有待完善。
三、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考
(一)处理好三种关系,更加科学地改进考核模式
一是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规划的关系。绩效考核是对综合工作的考核。开展绩效考核,以目标导向来设计考核模式,既要避免为实现短期目标而急功近利,也要克服因片面追求长远发展而华而不实。要在不断实现短期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工作的长远目标。同时要注意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际相结合,避免考核目标因脱离实际而成为空中楼阁。
二是处理好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关系。对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必须量化,权重系数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等都要力求客观公正,符合实际,简便科学。但有些指标不能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和表达,只能定性地加以阐述。在考核中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以达到绩效考核的效果。
三是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调整的关系。根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考核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大起大落,保持工作连续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税收政策调整等实际情况,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工作目标,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
(二)凸显三个导向,更加合理地定位考核目标
一是坚持发展战略导向。税收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税务部门绩效考核理念、制度规范、指标评估、结果运用等必须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宏观政策相一致。当前,税务部门应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财税改革等方面要求上下功夫,绩效考核要更加注重加强对纳税服务、税制改革、征管改革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二是坚持务实创新导向。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贯穿于绩效考核的全过程,摒弃功利主义和急功近利,把干实事、求实效作为考核评价税务部门、考察使用领导干部的工作导向。在崇尚务实的同时鼓励大胆创新,通过建立亮点工作奖励机制,以点带面,激发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容错机制,允许改革探索过程中的小失误,鼓励尝试,促进创新,推动税收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是坚持价值效能导向。开展绩效考核,不仅要关注考核结果本身,更要审视该项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提升了组织绩效,是否有利于提升税务形象,是否符合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价值取向。在设计考核模式和内容时必须摒弃不计成本、不问效益的做法,加强对各项税收工作成本和投入的考核评价,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三)完善三个机制,更加全面地提升考核质效
一是完善绩效指标统筹机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按照总局关于绩效考核的思路以及广东国税中长期目标设置指标,以全面考核逐渐向重点考核推进。第一,考核指标宜精不宜多,抓关键,牵牛鼻子,以尽可能少的指标对重点工作、关键目标进行有效导向,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二,指标宜整合,避免分散交叉。实行重点工作重点考核,对各部门指标加强统筹整合,避免重复交叉。第三,指标设计应以定量指标为主,避免不公平操作。定性指标适宜反映综合工作状况,应少而精。第四,指标要有可比性,便于操作。加强对各部门考核指标的统筹,避免苦乐不均。设立考核指标权重以区分重要程度,体现绩效考核对实际工作的导向性。
二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提高考核的公信力。考核能否有效推进,公信力是关键。要通过制定严密科学的考核程序,加强过程控制,保证考核客观公正,透明运作;利用专门开发的绩效考核系统软件,统筹各种业务系统、办公系统,实现平台化作业,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指标信息的形成、获取、监控和反馈进行有效反映和跟踪,降低人工考核的主观性和减轻统计的工作量,解决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的问题;建立完善沟通反馈长效机制,贯穿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包括绩效目标制定、考核过程、结果反馈与申诉等,设立沟通申诉工作组,及时收集考核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并适时加以调整。
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考核的正效能。绩效考核具有弘扬先进、鞭策落后的双重作用,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奖惩机制、激励机制挂钩,探索建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工作机制,优胜劣汰、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同时,针对考核中发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力、影响全局工作整体推进等突出问题进行问责。
(四)促进三个融合,更加有效地培育绩效文化
一是促进绩效管理与组织文化的相辅相融。文化的力量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感染人,健康的组织文化具有正能量,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归属感。绩效考核也是行为规范和制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绩效考核工作中,要把税务绩效管理与组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税务绩效管理推进组织文化建设,以组织文化建设促进绩效考核的良性循环,通过文化浸润,实现行政效能持续提高。因此,税务部门在绩效管理的同时,要大力开展税务文化建设,形成以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为主要特色的税务文化。
二是促进目标导向与考核导向的趋同融合。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考核目标是上级组织关注的重点,而考核指标则是基层最关心的内容。考核目标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否则目标价值就不能向下传递并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就会出现应付考核、行为短视的现象,预期成果就不可能实现。必须加强税务文化引导,促进目标导向与考核导向的融合,不断激发税务干部职工的使命感,使之成为组织目标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三是促进干部能力与心力的互动相融。税收工作绩效取决于干部职工具备的能力和投入的心力。能力是实现绩效的前提,而心力是实现绩效的保障,它包含着干部职工具备的专业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信心力和心理状态。应以人为本,走出单纯注重行为约束的窠臼,注重内生动力的挖掘,通过绩效文化的培育和引导,增强干部职工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干部个人能力的提高,从而进入“能力提高-绩效提高-得到激励-价值认同-心力提高-能力提高”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推动税收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篇: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
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行政效能的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严格绩效管理,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要结合绩效管理实践,以建立科学绩效考核体系为切入点,提升税务管理效能和税收执法水平。
一、实施绩效考核的客观要求和现实意义
(一)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税收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税务部门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就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效率型税务机关。当前税务部门在税务行政效能、税收执法质效、纳税服务水平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实施绩效考核,客观评价工作质效,将有效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税务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税收治理能力,保证税收改革有力推进。
(二)是健全管理体系、实现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
在税务系统垂直管理模式下,组织结构点多面广线长,加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执行不力很容易导致管理效能的逐渐弱化。绩效考核作为风向标和指挥棒,有利于引导广大税务人员聚焦阶段性工作目标及长远发展愿景,通过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岗位职责等手段,优化配置管理要素,提高税务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加强激励约束、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
绩效考核有利于建立组织目标导向下的竞争激励机制,引导考核对象提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先进的单位有表彰、有奖励,优秀的干部有舞台、有位置,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绩效评价和反馈,帮助考核对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提高,促使干部职工在提高思想素质、增强业务技能、履行岗位职责上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提高税务执行力,提升行政效能。
二、广东国税实施绩效考核的实践探索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广东国税部门以实施绩效考核为抓手,从树立考核理念、设计指标体系、建立考核机制、深化结果应用等方面,构建科学、系统、规范的综合考核体系,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一是统筹完善,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广东国税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管辖纳税户数多,税收总量大,税收工作任务繁重。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包括组织收入、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税务稽查、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等一系列的考核制度。2012年底以来,根据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全面清理整顿系统各类考核,按照综合考核统管全局的思路,对各线条既有考核进行了调整、补充、完善、提高,形成全省国税系统统一、覆盖全面的综合考核体系。
二是循序渐进,服务全局中心工作。按照广东国税确定的2013年补短板强基础、2014年提质效创亮点、2015年建体系求完善的总体发展思路,2013年将综合考核体系重点放在自身工作的短板问题和基础性工作上,通过重点工作指标来解决短板问题,通过日常工作指标来加强基础性工作。同时,较多的基础性工作考核指标的设置,使起步阶段的综合考核工作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利于全系统干部职工参与综合考核。
三是各方参与,顶层设计与发扬民主并重。在综合考核实施过程中,省局机关承担顶层设计职能,成立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机关22个考核职能处室承担日常及重点工作指标制定和把关,考核方案反复征求20个地级以上市国税局和135个县(区)国税局的意见和建议,数易其稿,最终形成综合考核方案。方案下发后又开通了基层意见反馈专用电话和邮箱,保持上下信息畅通,及时修改调整具体考核方式方法,制定下发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确保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充分及时沟通,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
四是科学设置,确保综合考核客观公正。在指标设计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剔除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力求使各市国税局在公平的条件下参与综合考核。在总共151项考核指标中,其中149项指标是可以量化,且能从税收综合管理系统、金税工程、执法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各种软件系统或其他相关途径提取数据,对剩下2项确有必要保留但又不能完全量化的考核指标,也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路径和计分规则。在考核评分上,通过设置处室权重、加权平均、所辖县(区)局数量系数法等,消除各考核职能部门计分尺度和各市国税局规模大小的差别。在考核方法上,采用计算机自动考核、人工统计计算考核和定性考核等多种方法,特别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综合考核软件系统,将所有考核指标纳入计算机管理。
五是奖优罚劣,培育奋发有为的考核文化。如何运用考核结果是绩效考核能否达到目的、实现目标的关键。对各市国税局的考核结果反馈,分单位总分排名、各线条得分排名和情况分析等三个部分,以利于市国税局有针对性地发扬成绩,改进不足。对综合考核得分前三名的单位,考核结果作为其主要负责人考核优秀的主要依据。对综合考核得分低于达标分或者连续三年后三名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给予诫勉谈话。
广东国税系统综合考核经过一年的运作,效应日益明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是促进了思想作风的转变。综合考核在全省国税系统带来了较大的触动,各单位都制定了具体要求、措施去推动各项工作指标的落实,并且把责任细化到领导,把工作落实到个人,使广大干部工作有目标、肩上有责任、心里有方向、思想有动力。二是明确了工作目标导向。综合考核以指标的形式,明确了全年工作重点和阶段工作任务,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考核要求和完成标准,被考核单位能迅速把握当前税收工作的中心,行之有效地调配各项资源,努力完
成目标任务。三是提供了考评的成绩单。综合考核将大部分的税收工作都纳入考评,形成了衡量业绩的成绩单,为绩效的结果应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四是强化了组织的执行力和凝聚力。综合考核将部门、单位的工作业绩与个人的工作绩效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干部的主动性,强化其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使其努力提升工作水平,主动推动工作创新,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但是,广东国税系统综合考核作为一项新的绩效考核模式,还处在实践与探索的阶段,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对综合考核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由于综合考核工作刚刚起步,不论是考核单位,还是被考核单位,干部职工对考核的观念、认识还比较粗浅,需要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二是指标体系的设计还需进一步科学化。综合考核实施的第一年,指标涵盖全面,偏重基础性工作的考核,起到了补短板、强基础的效果,但考核指标过多,考核体系过大,客观上对单位和干部造成了压力,增加了考核的成本。三是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由于考核部门多、覆盖面广,各考核指标工作指引的制定和下发还不够及时,不够细化。四是考核的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各个考核指标数据来源、信息系统不能完全共享、互通,形成数据孤岛,需要人工从各信息系统中提取指标数据,考核方法有待完善。
三、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考
(一)处理好三种关系,更加科学地改进考核模式
一是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规划的关系。绩效考核是对综合工作的考核。开展绩效考核,以目标导向来设计考核模式,既要避免为实现短期目标而急功近利,也要克服因片面追求长远发展而华而不实。要在不断实现短期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工作的长远目标。同时要注意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际相结合,避免考核目标因脱离实际而成为空中楼阁。
二是处理好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关系。对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必须量化,权重系数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等都要力求客观公正,符合实际,简便科学。但有些指标不能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和表达,只能定性地加以阐述。在考核中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以达到绩效考核的效果。
三是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调整的关系。根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考核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大起大落,保持工作连续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税收政策调整等实际情况,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工作目标,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体系。
(二)凸显三个导向,更加合理地定位考核目标
一是坚持发展战略导向。税收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税务部门绩效考核理念、制度规范、指标评估、结果运用等必须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宏观政策相一致。当前,税务部门应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财税改革等方面要求上下功夫,绩效
考核要更加注重加强对纳税服务、税制改革、征管改革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二是坚持务实创新导向。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贯穿于绩效考核的全过程,摒弃功利主义和急功近利,把干实事、求实效作为考核评价税务部门、考察使用领导干部的工作导向。在崇尚务实的同时鼓励大胆创新,通过建立亮点工作奖励机制,以点带面,激发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容错机制,允许改革探索过程中的小失误,鼓励尝试,促进创新,推动税收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是坚持价值效能导向。开展绩效考核,不仅要关注考核结果本身,更要审视该项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提升了组织绩效,是否有利于提升税务形象,是否符合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价值取向。在设计考核模式和内容时必须摒弃不计成本、不问效益的做法,加强对各项税收工作成本和投入的考核评价,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三)完善三个机制,更加全面地提升考核质效
一是完善绩效指标统筹机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按照总局关于绩效考核的思路以及广东国税中长期目标设置指标,以全面考核逐渐向重点考核推进。第一,考核指标宜精不宜多,抓关键,牵牛鼻子,以尽可能少的指标对重点工作、关键目标进行有效导向,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二,指标宜整合,避免分散交叉。实行重点工作重点考核,对各部门指标加强统筹整合,避免重复交叉。第三,指标设计应以定量指标为主,避免不公平操作。定性指标适宜反映综合工作状况,应少而精。第四,指标要有可比性,便于操作。加强对各部门考核指标的统筹,避免苦乐不均。设立考核指标权重以区分重要程度,体现绩效考核对实际工作的导向性。
二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提高考核的公信力。考核能否有效推进,公信力是关键。要通过制定严密科学的考核程序,加强过程控制,保证考核客观公正,透明运作;利用专门开发的绩效考核系统软件,统筹各种业务系统、办公系统,实现平台化作业,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指标信息的形成、获取、监控和反馈进行有效反映和跟踪,降低人工考核的主观性和减轻统计的工作量,解决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的问题;建立完善沟通反馈长效机制,贯穿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包括绩效目标制定、考核过程、结果反馈与申诉等,设立沟通申诉工作组,及时收集考核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并适时加以调整。
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考核的正效能。绩效考核具有弘扬先进、鞭策落后的双重作用,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奖惩机制、激励机制挂钩,探索建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工作机制,优胜劣汰、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同时,针对考核中发现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力、影响全局工作整体推进等突出问题进行问责。
(四)促进三个融合,更加有效地培育绩效文化
一是促进绩效管理与组织文化的相辅相融。文化的力量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感染人,健康的组织文化具有正能量,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归属感。绩效考核也是行为规范和制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绩效考核工作中,要把税务绩效管理与组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税务绩效管理推进组织文化建设,以组织文化建设促进绩效考核的良性循环,通过文化浸润,实现行政效能持续提高。因此,税务部门在绩效管理的同时,要大力开展税务文化建设,形成以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为主要特色的税务文化。
二是促进目标导向与考核导向的趋同融合。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考核目标是上级组织关注的重点,而考核指标则是基层最关心的内容。考核目标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否则目标价值就不能向下传递并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就会出现应付考核、行为短视的现象,预期成果就不可能实现。必须加强税务文化引导,促进目标导向与考核导向的融合,不断激发税务干部职工的使命感,使之成为组织目标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三是促进干部能力与心力的互动相融。税收工作绩效取决于干部职工具备的能力和投入的心力。能力是实现绩效的前提,而心力是实现绩效的保障,它包含着干部职工具备的专业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信心力和心理状态。应以人为本,走出单纯注重行为约束的窠臼,注重内生动力的挖掘,通过绩效文化的培育和引导,增强干部职工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干部个人能力的提高,从而进入“能力提高-绩效提高-得到激励-价值认同-心力提高-能力提高”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推动税收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篇:如何提高行政效能
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地方发展
行政效能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现其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的绩效,是功能、效率、效果、效益四大因素综合的有机统一体。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对新时期政府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行政效能的高低,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效贯彻落实,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能否提高,关系着和谐小康社会能否构建,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行政效能,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影响行政效能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纳有:经济发展状况因素;党风、政风内部传统因素;公务人员和社会人员素质因素;行政组织结构、机制因素;行政管理方法因素等。提高行政效能既要综合考虑,通盘治理,更要抓住重点,切中要害。那么,如何提高行政效能呢?
一是坚持团队联动,加强协作,实现整体合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打造基层政府高效管理团队。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夯实基础离不开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机关效能的提高表现在每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每个机关人员都代表政府机关的形象。团结协作,从自己做起、从本部门做起,同志之
间讲团结,科室之间讲配合,部门之间讲协作,上下级之间多沟通,兄弟单位之间多联系,从而提升效能建设的整体合力。二是坚持改革拉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机关效能,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随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要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行政许可法》,对审批项目、审批程序、审批环节、申报材料进行认真的清理审查,努力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审批体制。要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针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确定机构职能,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要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疏通干部进出渠道,严格执行公务员管理制度,确保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要深化政务公开,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为规范、便捷的服务。
三是坚持制度推动,实现科学规范运作。提高机关效能,制度建设是根本。要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避免决策的随意性。要不断完善机关办事公开制度,加强阳光政务建设。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做到职责明确,关系理顺,制约有效。要建立专家咨询和论证评估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应坚持听取和吸纳专家意见制度,坚持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一般性和具体性相结合的效能标准体系,实现科学化评估,提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效能。
四是坚持人文促动,激发内动力。公务员一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法制观念、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和廉洁意识。同时,避免拖延寻租,克服传统“官本位”意识,消除本位主义和官僚作风,切实树立服务意识;二要诚信服务,促进发展。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诚坦荡,实事求是,“按说的做,按做的说,言行一致”,恪守信誉,热忱服务。
五是坚持监督并举,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督是提高行政效能的保证。一要多渠道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活动,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社会化评价机制。二要形成监督合力,加大追究力度。三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尤其是对重大问题的深度报道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追踪报道。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公务人员绩效考核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保护干部依法、高效、廉洁从政的科学、规范化行政管理格局。五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增强效能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职责,全面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六是改善行政程序、方法,加强行政伦理文化建设。合理设置行政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烦琐步骤。
总之,提高行政效能,并非是一个短期的投机行为,它具有
循序渐进的性质,这需要各级行政机构开展自我和相互的监督,同时相关部门要长期地、艰巨地努力完善国家的法律体系。作为公务员,要逐渐提高自身素质,要不断学习,保证知识理念的及时更新,保持长远的眼光。
第四篇:提高行政效能心得体会
提高行政效能学习活动心得
行政效能作为对公共管理活动的一种概括和评价,它既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准和尺度,也是行政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行政效能的高低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直接体现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形象。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开展“提高行政效能、狠抓工作落实”年活动,就是要紧紧围绕“三五”工作总要求,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各级各部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执行意识、协作意识,建立科学的落实制度,完善有效的落实机制,重点解决工作中不负责、不争先、不合作,以及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构建职责明确、工作规范、反应敏捷、运转协调、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全面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通过认真学习有关精神,特别是李平社市长在市政府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本职工作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抓起:
一、注重学习,提升业务技能
提高办事效率,抓好依法行政工作是党和法律对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负重爬坡的关键时期,只有切实提高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把
依法行政的要求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贯彻执行局里安排的工作上,要态度坚决,行动迅速,保证质量,高效务实。提高业务能力,最终要体现在综合分析能力上,我们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能够正确把握政治和经济、微观和宏观、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能够站在宏观的高度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与思考,坚决克服李市长提出的严重影响党和政府重大政策和决策贯彻落实,严重影响各项重点工程和惠民实事兴办,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12种现象。
二、拓宽思路,创新执法理念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展工作思路,突破传统观念,紧跟时代发展前沿,注重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面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刻苦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注入创新的源泉、增添创新的活力,积极探索、创新执法理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踏实工作,增强责任意识
要按照李市长要求的10个落实上下工夫,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体现,抓好各项工作,推动工作高效落实。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限,强化完成目标的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到标准高,要求
严,措施实,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意识,做到细心、用心、留心,考虑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强化精品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水平,干出效果,干出成绩。
总之,通过学习,我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得到加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各项工作,用最好的服务体现行政执法水平,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开创我市粮食工作的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政府自身工作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的新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领导和管理方式,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但从政府自身工作看,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
“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观念和行政理念的不适应。还没有从根本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一些干部思想保守,责任心不强,干工作,缺乏激情;谋发展,缺少思路;搞改革,没有魄力,看似忙忙碌碌,实则碌碌无为。二是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不注意研究新时期政府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对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行政领导和行政管理知之不多,不能自觉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人员岗位责任不明,遇事推诿扯皮,甚至找不到责任人。三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适应。不能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遇见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往外推,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行政不作为,习惯于当太平官、吃现成饭。
“不符合”主要表现为:一是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一些同志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得不牢固,做事情更多考虑个人利益,不求工作过得硬,只求工作过得去。很多问题,就是因为责任心不强,不按规矩办事,不依法办事,出现疏漏造成的。二是全局意识不强。一些同志本位思想严重,对自治区的决策部署贯彻不积极,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项目,本来建设条件很好,但由于部门利益驱动,审批程序繁琐,运转效率低下,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期。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有些同志工作走过场、图形式,粗枝大叶、敷衍了事。或者整天热衷于文山会海、评比检查,而不注重实际效果;或者事务缠身,忙于应酬,难以静下心来研究问题,谋划大事。
杨晶说,这些问题和现象,虽然只出现在个别部门和少数同志身上,但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成效,也影响了政府形象。如果我们不能够认真对待,深刻剖析,努力加以解决,就难以肩负起促进自治区改革与发展的重任,就会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与期望。因此,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政府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工作更扎实一些,真正做到立足长远,着眼全局,冷静分析,审慎应对,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提高科学行政的能力,努力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杨晶指出,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和职能发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明确肩负的重要职责,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履行职能的规律和特点,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实现这一要求,自治区政府及各部门必须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坚持科学理政,自觉按规律办事;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律办事;三是坚持从严治政,切实转变作风;四是坚持廉洁从政,自觉遵章守纪。
行政效能建设,就是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执政为民、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奖惩为手段,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要素,规范管理行为,改善运作方式,切实解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加快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健全制度,严格监督,实现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运管机构作为道路运输经济的管理主体,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实现运管机构行政效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应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才能奏效。
(一)从理念层面必须强化四种观念
1、抓住一个核心,即变“官本位”为“民本位”,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运输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变“官本位”为“民本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主人,更不能是人民的老爷。因此,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应当是为人民做奉献,为群众谋利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2、围绕一个轴心,即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做到依法行政、简化程序、减少干预。行政效能要坚持办事效率和办事程序的统一,对于行政效能,我们强调提高效率,主要是为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事拖拉、遇事扯皮等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宏观指导,简化程序,减少干预,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
3、突出一个中心,即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做到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时刻要有“服务”意识,心里要有老百姓,要转变作风、优化服务,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变“管理型”为“服务型”。
4、紧扣一个重心,即变“允许型”为“禁止型”,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当今民主政治社会的主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制无法无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在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中依然存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现象。这不仅影响效能,而且还有损形象。为此,要严格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二)从操作层面必须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改革拉动,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体制、机制性条件:一是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审批体制,深化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培育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二要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疏通干部进出渠道,严格干部管理任用制度。
2、坚持制度推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平台。行政效能需要依靠有关制度作保障,才能体现其公平性、持久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一要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实现科学化。决策的绩效是最大的绩效,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要完善决策规则,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决策后的责任制。凡是政府的决策都要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以避免决策的随意和不科学。
二要完善机关办事制度,实现公开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透明度,保证一切行政行为都在阳光下操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探索推行网上申报、网上注册登记、网上审批、网上招投标等办公方式,以科学合理的办事流程、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限制相关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行政许可决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要科学配置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合理划分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的事权,做到职责明确,关系理顺,制约有效,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
3、坚持人文促动,激发服务主体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一要加强教育引导,畅通信息渠道,体现预警性。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强化广大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效能意识;继续深化行风评议工作,多渠道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花大力气建立健全投诉机制。二要形成监督合力,加大追究力度,体现惩戒性。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订出台和严格执行有关损害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也要加强对“神经末梢”的监督管理,认真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三要完善绩效考核,体现激励性。同时,加强绩效考核,从而逐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回顾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公务员素质,优化公务员队伍。加强和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前提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在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科技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等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常抓不懈。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机关工作事务。制度规范是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证。
三、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方便群众,我们积极推行了首办责任制,凡群众进机关
首先询问的部门即为第一责任部门,属于该部门职责范围的事务,则该部应主动按优质、高效、廉洁的原则尽快办理;如不属于该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该部门也不得以一声“不是我管的”而拒之门外,应耐心、详细地告知当事人承办该业务的具体部门及所处位置,必要时做好联络、协调工作。同时,我们大力倡导“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问候、一张凳子请坐、一个明确答复,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另外我们还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为企业提供办证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四、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办事透明度。我们始终坚持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主动公示办事依据,办事程序等内容,接受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监督,提高办事透明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一是加强调查摸底。认真做好有关调查工作,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是政务公开的前提。每年我镇都要帮助20多户贫困户翻建新房,对贫困户的确定,我们先由民政部门下基层通过开座谈及走访的形式摸底,将摸底情况与村(居)委沟通后筛选,然后再将结果公开,由群众来进行评议,如不符合标准的,立即取消资格。二是争取群众支持。为了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镇政府多次组织到外地参观,了解发展情况。我们在去年6月份组织全镇100多位老党员、老干部到市永嘉码头、沿江开发区、体育馆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在今年3月份组织全镇58位人大代表到昆山等地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开发区的建设情况,回来后大家都感叹万分,纷纷表示支持我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对我镇近几年来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开发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三是注重方式方法。主要实行了五结合制度:一是实行定期公布和不定期公布相结合制度;二是实行长期公布和阶段性公开相结合制度;三是实行集中公开与分散公开相结合制度(镇级政务集中公开栏设在镇区中心地带影剧院大门口);四是单位内部公开和向社会公开相结合制度;五是实行公开栏、电视广播、会议宣传、资料下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制度。四是开展政务广场活动。6月23日至27日,我们组织36个职能部门开展了政务广场活动。在行动周上,共展出宣传版面38块,分发宣传资料1万多份,并接受群众咨询,当场解答疑难问题86个,群众提出意见及建议18条。
五、健全监督机制,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关键还要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在监督方面,我们一是建立群众监督网络。为了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我们通过聘请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及投诉箱等多种形式,拓宽了监督渠道。同时将每月的15日定为专题投诉日,由镇四套班子一名成员接待群众咨询、投诉,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二是推行工作绩效考核。镇机关建立考核制度后,迅速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按照《考核细则》对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每月从本职工作、中心工作、日常考勤、党风廉政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百分考核,与奖金挂钩,极大的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监督预防力度。镇纪委、监察部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监督工作,预防职务犯罪。如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及工程资金使用情况都受到全面监督检查,促进了工程的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四是积极开展民主评议监督。为进一步转变行业作风,深化纠正部门和行业正风的工作,切实加大基层站所对基层群众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力度,根据市廉政办的意见,从5月1日开始我们对全镇22个基层站所从执行政策、全局观念、工作作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议。在评议过程中,由各基层站所先进行自评总结,镇测评领导小组通过座谈会、走访、填写测评表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开展评议活动,对基层站所的政风行风进行评议,使其接受群众监督,有力地增强了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虽然我镇在开展行政效能建设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但与先进单位以及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借这次督查的东风,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步伐,为实现我镇各项工作快速发展,构筑坚强的保障体系。
一是要构筑诚信文明的服务体系。我们将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切入点,以“两公开一监督”为抓手,切实转变机关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总结反思,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扎实制订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并认真加以整改,尤其是事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首先整改,重点整改,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直至人民满意为止。
二是要构筑公正严明的执法体系。我们将重点把握政府体制的职能转换,立足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继续推行公开、公示制度,及时公开新的执法依据、执法内容,增强执法透明度,对行政执法人员继续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对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严厉追究当事人责任,努力构筑一个公正严明的执法体系。
三是要构筑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规范、高效的各项工作机制。首先要健全严格的制度保障机制。按照效能建设的监督性、有效性、能动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制定完善符合效能建设的决策、管理、监督等各项工作机制。其次要完善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以各项工作业绩为核心,创新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办法,制定具体、量化、操作性强的考核体系,提高考评的质量和准确程度,充分调动好工作积极性,形成想事、干事、快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局面。第三要建立快速的投诉反应处理机制。要建立投诉处理、责任追究、落实整改、意见反馈等一套完善的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机制,把效能建设推向纵深发展。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镇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所做的一些工作和今后的工作打算,机关效能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又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将以这次督查为动力,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进一步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善行政管理、转变工作作风,从源头上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扎实推进行政效能建设,促进我镇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全市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更大的贡献。
行政效能建设,就是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执政为民、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奖惩为手段,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要素,规范管理行为,改善运作方式,切实解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加快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健全制度,严格监督,实现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运管机构作为道路运输经济的管理主体,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实现运管机构行政效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应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才能奏效。
(一)从理念层面必须强化四种观念
1、抓住一个核心,即变“官本位”为“民本位”,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运输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变“官本位”为“民本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主人,更不能是人民的老爷。因此,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应当是为人民做奉献,为群众谋利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2、围绕一个轴心,即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做到依法行政、简化程序、减少干预。行政效能要坚持办事效率和办事程序的统一,对于行政效能,我们强调提高效率,主要是为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事拖拉、遇事扯皮等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宏观指导,简化程序,减少干预,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
3、突出一个中心,即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做到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时刻要有“服务”意识,心里要有老百姓,要转变作风、优化服务,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变“管理型”为“服务型”。
4、紧扣一个重心,即变“允许型”为“禁止型”,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
法制经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当今民主政治社会的主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制无法无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在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中依然存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现象。这不仅影响效能,而且还有损形象。为此,要严格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二)从操作层面必须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改革拉动,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体制、机制性条件:一是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审批体制,深化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培育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二要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疏通干部进出渠道,严格干部管理任用制度。
2、坚持制度推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平台。行政效能需要依靠有关制度作保障,才能体现其公平性、持久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一要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实现科学化。决策的绩效是最大的绩效,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要完善决策规则,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决策后的责任制。凡是政府的决策都要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以避免决策的随意和不科学。
二要完善机关办事制度,实现公开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透明度,保证一切行政行为都在阳光下操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探索推行网上申报、网上注册登记、网上审批、网上招投标等办公方式,以科学合理的办事流程、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限制相关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行政许可决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要科学配置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合理划分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的事权,做到职责明确,关系理顺,制约有效,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
3、坚持人文促动,激发服务主体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一要加强教育引导,畅通信息渠道,体现预警性。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强化广大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效能意识;继续深化行风评议工作,多渠道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花大力气建立健全投诉机制。二要形成监督合力,加大追究力度,体现惩戒性。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订出台和严格执行有关损害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也要加强对“神经末梢”的监督管理,认真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三要完善绩效考核,体现激励性。同时,加强绩效考核,从而逐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