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及获取建议
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及获取建议
王海鹰, 李志雄, 张 涛, 冯 军, 张小咏(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
摘要:地震应急救援实践表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全面获取地震灾区包括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损毁、道路桥梁破坏、次生灾害分布、尚存医疗设施、可调配救援力量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对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快速部署救援力量,提高生命救援效率,高效应对大震巨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进行初步归纳,并对开展大震巨灾信息获取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建议
中图分类号:X43;P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11X(2016)04-0000-00
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的生产、加工和利用一直主导着人们的生活,随着信息开发和利用的深入,信息资源作为人类社会战略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彰显[1]。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尤其是在72h黄金时段,及时获取灾区救援目标等信息,对快速部署救援力量,及时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及时获取地震信息,是高效开展地震救援工作的基础之一,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2]。”
实际地震应对经验表明,对各类信息的全面掌握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前提,全面、快速、准确的了解震情灾情、灾区基本情况、构造背景和灾情预评估等信息,是政府高效、有序开展救灾工作的核心基础,是各类抗震救灾资源合理部署的决策依据。对灾情信息了解不充分或判断不准确,可能给应急救援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反之,掌握相对较多的灾区灾情信息,政府的地震应对工作将显得较为从容。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限于当时科技水平和通讯能力,地震发生后3h初步确定震中,当日早上8点左右方测定地震震级。由于不能及时获取唐山地震诸如震中位置、震级以及灾区灾情信息,政府的救援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由于灾区受损严重,灾情无法快速、全面获取和上报,导致震后3天大量救援队伍集中在灾情比较明朗的都江堰和汶川,而受灾最严重的北川、青川等地几乎没有外部救援力量抵达。这就造成了部分地区救援力量过多,无法有序开展紧急救援工作,而急需救援力量的地区却无法得到有效援助,以至于错过了生命救助的黄金72h。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5.6、5.4级地震,震前辽宁省地震局对该地震做出了准确预测,并通过政府在当地发出了临震预报,随即通过震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对即将发生地震将造成的损失、范围等做出了预测,据此对当地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群众避险、救灾队伍及物资准备等提出了建议。由于震前政府掌握了较多的地震信息,为此次地震的成功应对及减轻地震灾害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及10月7日的云南景谷6.6级地震[3],尽管地震震级大致相当,但由于所处地形地貌、人口密度、房屋结构等存在较大差距,两次地震各自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差异明显,有关专家因当时掌握的信息有限,导致提出两次地震应急启动级别建议与实际存在差距,这更加说明,在地震发生后的快速反应时期,基于此前掌握的基本数据和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以及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对正确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6-04-07
修回日期:2016-05-19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5051)
作者简介:王海鹰(1977-),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应急救援、灾情信息服务、灾情速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E-mail: why_eagle@163.com 1 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调研 1.1调研问题
本文结合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和震后科学考察工作,主要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不同人群所关注和需要了解、掌握的信息进行了调研,调研问题设计成以下五类。
(1)震情、灾情。
(2)应急指挥决策与行动。(3)地震救援。
(4)灾民救助与安置。
(5)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1.2调研对象及方式 1.2.1调研对象
主要包括有关省市县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地震系统有关领导和专家、救援队员、地震现场受灾民众和志愿者等。1.2.2 调研方式
(1)地震现场工作体验和考察,主要包括玉树7.1级地震、云南盈江6.1级地震、新疆尼勒克6.0级地震、云南彝良5.7、5.6级地震、芦山7.0级地震、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云南景谷6.6级地震、贵州剑河5.5级地震、新疆皮山6.5级地震等。
(2)震后前往定西市和岷县、雅安市和芦山县、昭通市和鲁甸县等地对岷县漳县6.6级地震、芦山7.0级地震和鲁甸6.5级地震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
(3)多次参加地震系统地震应急信息需求研讨会,了解兄弟单位和专家所掌握的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以及搭建应急救援信息共享平台情况。
(4)邀请专家做相关专题讲座,走访地震系统老领导、老专家,向他们请教当年处置多次地震应急事件的经验和体会;调研小组主要成员之一多年参与地震突发事件处置经历以及分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支撑系统运维及管理经验。
(5)多次参加不同省份省市县应急管理培训班教学,与从事包括地震应急处置在内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交流与了解。2 地震应急工作中的信息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各方面均认为,及时获取震情、灾情等地震应急信息是高效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因素,是应急决策的有效依据,也是震后政府、社会和公众最迫切需要的信息。调研结果初步表明,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地震系统、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在地震应急救援不同阶段对信息的需求不尽相同。现将地震系统、政府和社会公众三个层面的地震应急信息需求进行初步归纳。
2.1地震部门应急信息需求
通过调研,省市地震部门在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对信息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①震前地震应急应对准备信息需求;②震时(0~3小时)应急快速响应时期信息需求;③地震应急救援期信息需求。2.1.1 地震应急准备信息
从调研结果看出,接受调研的地震系统工作人员一致认为,在当前科技能力制约,地震预测关键技术还未突破,人们尚难以做出准确地震预测的情况下,地震系统在努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做好震前应急准备工作,加强应急信息基础数据收集与更新,以提高地震应急响应速度,正确应对地震突发事件,不失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地震局2004年针对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而印发的“关于加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意见(中震发救〔2004〕161 号)”文件提出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所需包括地图、社会经济统计、地震基础数据、地震工程资料、灾害影响背景、灾害相关因素、救灾力量储备、震时紧急联络、地震应急预案等9类近50种数据,是地震系统开展地震应急,尤其是大震巨灾应对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4]。
对于国家和省一级层面,中国地震局在“十五”期间建设完成了“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十一五”期间建设完成了“地震社会服务工程”,由国家级地震信息节点、区域级地震信息节点、大中城市信息节点、县级信息节点、台站信息节点、高校节点及流动地震现场应急通讯系统组成,基本涵盖了中震发救〔2004〕161 号文中所涉及的数据类型。
对于市(州)层面,全国大部分市(州)并未建设地震应急信息基础数据库。针对市(州)地震工作特性,该数据库的建设可进一步提升地震部门在震后对政府、各单位及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可整合各单位所关注的数据和信息,举例如下。
(1)人口分布:可以社区、乡镇为单位建设市(州)人口分布信息库,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可作为救援重点目标。
(2)电力部门:变电站信息,包括矢量信息和属性信息,如变电站名称、坐标、电压等级、建设年代等。
(3)通信部门:基站信息,包括矢量信息和属性信息,如基站名称、坐标、基站等级等。
(4)学校:包括矢量信息和属性信息,如学校名称、坐标、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负责人、联系电话等。
(5)医院:包括矢量信息和属性信息,如医院名称、坐标、医院等级、医生人数、护士人数、床位数等。
(6)重大工程:如水库、大坝、政府大楼、金融机构、高层建筑等,包括矢量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名称、坐标、用途等。
(7)次生灾害分布:建立具有地区特征的次生灾害数据集,如次生地质灾害,包括矢量信息和属性信息,为次生灾害类型、坐标、影响范围等。
市(州)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地震部门得到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三要素之后可利用震中坐标进行定位,即可快速得到震中及周边的医院、学校、变电站和次生灾害等各单位所关注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2.1.2 震时(0~3小时)应急快速响应对信息的需求
强地震,尤其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的大地震发生后,3h内通常为地震应急信息黑箱期[5]。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和巨大破坏性,及时获取灾区信息较为困难。作为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在信息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对地震灾情做出正确判断,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适度应急响应建议,协助各级政府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是地震部门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地震部门平时必须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不断创新灾情快速获取手段,切实夯实应急工作基础。
通过调研,震时(0~3小时)应急快速响应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大致如下。(1)地震基本参数,包括地震时间、地点、震级及震源深度。
(2)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结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影响场分布、极震区烈度等计算结果。
(3)极震区灾情速报,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生命线工程受损(交通、电力、通信、水利设施)、次生灾害分布等,可根据这一信息初步判断灾情规模及空间分布。
(4)震区灾害影响背景数据,包括战略要害部位、骨干生命线工程、重大次生灾害危险、重大地质灾害危险等。
(5)灾区自然地理、地形地貌、人口、房屋结构、经济、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6)地震趋势初步快速判定结果。
(7)基于地震监测台网的应急产出,包括震源机制解,发震断层、库伦应力触发等。(8)发震构造及历史地震资料。(9)地图及遥感影像资料。(10)地震应急预案资料。(11)通讯联系方式资料。(12)其他。
2.1.3地震应急救援阶段信息需求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地震部门由初期以自身应急为主的阶段立即转入自身应急与协助政府抗震救灾并举的应急救援阶段,这一阶段的信息需求主要有以下内容。
2.1.3.1 自身工作信息需求
为探索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总结地震发生规律、做好地震部门应急工作和协助党中央、国务院开展抗震救灾资源调配,以及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恢复重建所开展的信息获取工作。
(1)地震监测信息获取,包括固定、流动地震观测等。(2)地震烈度调查。(3)地震科学考察。
(4)参与地震现场工作的各支队伍人员、专业及工作动态信息。(5)社会舆情跟踪。
(6)政府救灾工作动态了解。2.1.3.2 协助救灾信息需求
发挥地震部门专业优势,协助政府抗震救灾,形成对政府救灾工作建议的相关信息。
(1)灾情获取,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生命线工程受损(交通、电力、通信、水利设施等)等。
(2)次生灾害分布及预判,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
(3)救灾资源需求分析,包括救援队伍、医护人员、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等。(4)社会舆情了解。(5)其他。
2.2 政府部门地震应急信息需求
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投入应急工作所需各类信息。2.2.1地震响应信息需求
(1)地震基本要素,包括地震时间、地点、震级及震源深度。(2)地震应急响应级别及工作建议。
(3)灾情快速评估,包括灾害规模和极震区的初步估计,以此决定救援力量派遣规模和地点。
(4)其他。
2.2.2应急救援初期应急指挥调度的信息需求
(1)灾区范围及极震区分布。(2)次生灾害类型及分布。
(3)地震应急预案,依据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交通状况及可用机场,掌握交通破坏情况,对进入灾区的主要道路进行交通管制。(5)通信破坏情况。(6)电力破坏情况。(7)灾区天气。
(8)余震情况及震后趋势判定。(9)救灾装备需求。(10)医疗设施。(11)救灾生活必需品(食品、饮用水等)。(12)其他。
2.2.3救援行动的信息需求
(1)救援行动势态图。该图件可对地震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各类动态信息和工作进展进行汇总和标绘,使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快速了解和掌握。基本要素如下所示。
①灾害群分布,包括人员伤亡、埋压、建筑物群体破坏、次生灾害分布等,可根据该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救援行动。
②交通路况图,包括道路通行、损毁、交通管制等情况。
③抢险、救援进展分布,包括已施救地区的救援队伍分布、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物资分发点分布、医疗点和流动医院分布;未施救地区分布等。
④救援物资储备、调拨及发放情况。
(2)最新灾情获取。不断跟踪和获取灾情进展,根据最新灾情调配救援人员和各类物资。
(3)社会舆情获取。通过各大门户网站、主流论坛等新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及时掌握舆情动态、甄别谣言,并根据舆情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维护社会稳定。
(4)其他。
2.3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2.3.1非震时信息需求
非震时主要针对民众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科普,其内容主要包括:(1)地震知识普及,包括基础知识宣贯、地震避险、房屋抗震设防等。(2)应急避难场所位置、主要应急设施。(3)地震自救互救常识、灾情报告方式等。2.3.2震时信息需求
(1)灾区民众信息需求
①地震基本参数、震区有感地震监测实况及震后地震趋势预测。②政府救灾工作动态。
③应急避难场所位置、救灾物资分发、医疗救助等信息。④亲朋好友情况。
⑤应急安置资金、抚恤金发放情况、政府重建规划。(2)非震区民众对灾区信息的需求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影响场外围地区民众对地震灾区关切程度急剧增加,民众对灾区灾情、救灾工作等的了解有着非常迫切的信息需求。
①地震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及震级。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破坏情况。
③政府抗震救灾工作的反应速度及工作动态。④人员救援及灾民救助情况。⑤地震部门工作动态。
⑥民政部门工作动态及募捐情况。
⑦新闻媒体发自地震现场的视频和新闻报道。⑧网络各种传闻信息。⑨其他。3 工作建议
在各类突发事件处置中,信息工作均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地震应急工作中,震情、灾情相关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共享更成为贯穿整个应急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国内外多次地震应急工作经验表明,只有对震情灾情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为做好地震信息及时获取工作,根据地震部门工作特点和现有科学技术,尤其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地震部门加强地震应急信息工作,夯实应急工作基础,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1)重视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地震灾害评估模型及相应方法的深入研究。地震部门承担着为政府地震应急响应启动提供建议的重要职责。在地震,尤其是大震巨灾发生后,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应急工作人员不能马上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初期信息获取存在较大困难。因而,基于灾区应急基础数据及灾害损失评估模型的灾情预测对于灾情初步判断起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这项工作事关救灾效率和政府形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地震部门的社会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应急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分区建立灾情评估计算模型,为高效应对大震巨灾奠定基础。
(2)重视已有地震安评、地震小区划和活断层探测成果的挖掘利用。据了解,地震系统有关单位已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围绕地震安评、地震小区划和活断层探测等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地方采用后,常常被束之高阁,作为资料保存,失去了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建议中国地震局组织各省地震局及局直属单位,开展地震安评、活断层探测等成果的再利用工作,在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开展的地震地质资料系统整理、潜在震源预测、震害预测及抗震设防对策等成果作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予以利用。一方面由于地震安评等工作地区针对性强,工作基础相对扎实,该成果的应用将对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是一个极大充实,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节约了地震应急数据收集成本。
(3)重视灾情速报网建设。实践表明,利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由各省市县地震部门共同建立起的灾情速报员工作体系在地震灾情获取中仍起到重要作用,应将这一机制进一步完善,将灾情速报员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针对市县应急工作人员、救援队等开展第一响应人培训,主要是徒手或利用简单工具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得到有关人士的一致好评。建议将该培训逐渐转移至由地市县,尤其是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地震部门承担,将地震灾情获取及上报、灾民自救互救技能等培训范围扩大至中小学校、工矿企业、居民社区,让更多民众自觉树立灾情上报意识,拓宽灾情信息来源。
(4)重视无人机在大震巨灾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作用。无人机具有轻便、不受起飞场地限制,滞空时间相对较长,活动范围相对较大等特点,受到诸多行业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研发和项目建设,地震部门已初步具备无人机在地震现场应用的基础和条件。无人机在地震现场大范围灾情侦测、灾害群体目标识别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克服了有人驾驶飞机开展航拍周期长、成本高的不足,在应急指挥调度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5)加大大震巨灾中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故障和手机失联信息等大数据在极震区快速识别工作中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国地震局的高度重视和相关省地震部门的支持下,目前相关地震部门已与云南、辽宁、甘肃等省电信部门建立了在大震时开展相关数据共享机制,为地震部门利用通讯基础设施损毁和手机失联信息开展极震区快速识别工作奠定了基础。建议:一是继续推进与电信部门的数据共享工作,扩大合作范围;二是目前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牵头,与有关公司共同研发的利用通讯基站故障识别地震极震区研判软件已初步具备应用条件,可尽快在有关地区开展示范工作,加快其应用推广步伐,为显著提升地震部门大震巨灾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做出贡献。
(6)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地震灾害信息快速获取技术创新。目前,已有学者研发出利用众多手机用户信息确定地震三要素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对利用众多手机用户信息快速确定大震巨灾极震区相关技术的研发具有一定启发作用,即在已知地震三要素情况下,利用手机震动记录反推地面加速度或烈度,进而粗略圈定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圈。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科研人员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灾情快速获取新技术探索。(7)高度重视地震应急工作中舆情信息获取及媒体应对工作。社会舆情信息对大震巨灾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影响不可忽略,认真对待社会舆情,正确应对,加强引导,将对抗震救灾工作产生推进作用;反之,可能耗费宝贵时间,浪费大量资源纠缠于不必要的舆情纷争中,将给我地震应急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所涉及的信息需求调研工作还是初步的,需开展更大范围深入、细致的调研;信息需求分析和建议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对在本文开展调研以及分析工作中给予帮助的所有领导、专家、学者和同行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尚家尧.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1-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http://.(2007-08-30)[2015-03-04].[3] 侯建盛, 李洋, 宋立军, 等.2014年云南景谷6.6级地震与云南鲁甸6.5级地震致灾因素分析[J].灾害学, 2015, 30(2):100-101,143.doi: 10.3969 /j.issn.1000 - 811X.2015.02.019 [4] 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意见(中震发救〔2004〕161号)[Z].北京, 中国地震局, 2004.[5] 高建国, 贾燕.地震救援能力的一项指标——地震灾害发布时间的研究[J].灾害学, 2005, 20(1): 31-35.Information Requirement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Suggestions Wang Haiying , Li Zhixiong, Zhang Tao, Feng Jun, Zhang Xiaoyong(National Earthquake Response Support Service Center,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49)
Abstract: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escue practice shows that after the damaged earthquake which caused heavy casualties and severe economic losses, fast and comprehensive access to affected areas including casualties, lifeline engineering damage, road and bridge destruction, secondary disasters distribution, surviving medical facilities, being allocated rescue forces, etc..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ll be organized timely to carry out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apid deployment of rescue forces,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fe rescue and efficient response to earthquake catastrophe.In all of the work, information will play a crucial role.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and it preliminary induces information requirement and suggests how to acquire information during earthquake emergency period.Keywords: Earthquake;Emergency rescue;Information;Requirement;Suggestion
第二篇:煤矿地震应急救援预案
煤矿地震灾害应急救援 预 案 为维护矿井正常的生产秩序,确保在灾害发生时,有序救灾,减小灾害损失,及时救护受灾人员,根据煤矿实际编制矿井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
防止在可能发生地震灾害时,减小灾害损失、人员伤亡和有序救灾。
二、成立矿井抗灾防灾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后勤保障小队: 队 长:
电话: 成 员:
珙县救护队:刘镀贤 电话:*** 成 员:龙怀斌、付强、叶利彬、何智
三、地震分级
破坏性地震,按其造成破坏程度可分为:一般破坏性地震、中等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和特大严重破坏性地震。
1、煤矿发生5—6级(含6级)的地震或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千万元(含1千万元)及以下的地震为一般破坏性地震。
2、煤矿发生6—6.5级(含6.5级)地震或造成人员伤亡5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千万元到5千万元含5千万元)及以下的地震为中等破坏性地震。
3、煤矿发生6.5—7级(含7级)的地震或造成人员伤亡10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5千万元到1亿元(包括1亿元)以下地震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4、煤矿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或造成人员伤亡1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地震为特大严重破坏性地震。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范围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五、工作原则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等基础管理工作,及时排查、消除各类隐患,安全生产。
2、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救援装备,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确保煤矿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3、着手建立三级应急救援体系: 地震发生时煤矿辅助救援队第一抢险救援;珙县安顺矿山救护作为第二抢险梯队;芙蓉集团国家救援基地作为第三预备队。
六、应急指挥机构
1、指挥部职责: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地震抢救方案和作战计划,对抢险救灾的人、财、物进行统一调度使用,下达抢险救灾命令,批准救灾人员入井许可。
2、指挥长: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3、第一副指挥长:安监局局长担任,煤矿矿长协助指挥长工作。指挥长负责组织实施事故抢救方案,积极营救遇险遇难人员,下达救灾命令,防止事故扩大;根据预案和现场实际需要指定副指挥长及其它指挥部成员,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4、第二副指挥长:原则上由安监局总工程师和煤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担任,是指挥长的第一助手。其职责是组织制定营救遇险遇难人员的方案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组织编制保障抢险救灾工作正常进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指挥长批准后实施;
5、机电副指挥长:由安监局执法副大队长担任,根据作战计划,在企业范围内及时调集救灾所需的设备物资,提出需外购或外单位支援的设备、物资清单;组织对主要提升机、通风设施、变电所、主要排水泵等主要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控,确保正常运行;保证提升运输系统完好,通讯系统畅通。
6、通风副指挥长:由监控中心副主任、重灾办副主任、救护队技术负责人担任;根据作战计划和指挥长的命令,对矿井风流进行监控和调度;对井下通风、瓦斯、煤尘及其他有害有毒气体、火情等情况进行监控。
7、后勤副指挥长:由救护队指导员、重灾办主任、安监局办公室主任担任;根据救灾作战计划,为抢险救灾组织和调集足够的人、财、物;安排好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伤员救治、家属安抚等后勤保障工作,分别成立医疗抢救组、家属安抚组、治安秩序组等工作组。
珙县安顺矿山救护队长:根据救灾作战计划,全面负责领导指挥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如与其他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矿山救护联合作战部,由上一级别的矿山救护队队长担任作战部指挥,协调各矿山救护队或上、下基地的战斗行动。
七、日常管理机构
县级应急预案启动后,由县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县矿山救护队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提供增援和保障。指挥部要随时掌握事故救援进展情况,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建议,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部署做好维护现场通信、交通、电力和治安秩序稳定工作。有关应急救援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八、预警处置
1、预警发布后,煤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及相关部门立即部署各项应急准备,进入应急戒备状态。
2、技术部及时发布地震预警的动态信息,财务部和供应部准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和装备;立即启用紧急避难场所,设置临时 4 避难场所;必要时由矿井辅助救护队组织撤离和疏散井上井下的人员,救灾技术组对井上、下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等采取紧急排查、防控、处置措施。
九、煤矿职工地震知识培训
1、县安监局和各煤炭企业要按规定向公众和员工说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地震时,避险、自救、互救常识,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业务培训。
2、安顺矿山救护队应对本辖区内的煤矿职工定期进行地震知识宣传和培训。一是要让煤矿职工熟悉发生地震灾害后的逃生路线及自救互救措施,熟悉自救器的正确使用和平时的维护保养。二是县安监局每半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十、珙县安顺矿山救护队响应启动
珙县安顺矿山救护队接到召请电话应在5秒钟内拉响事故警铃集合人员,立即出动两个小人员赶往煤矿,基地其余指战员作好战斗增援准备。
十一、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启动后,珙县安顺矿山救护队应会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及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按已批准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尽快安全撤出灾区人员,积极组织营救遇险遇难人员,及时救治受伤和中毒人员。
2、信息报告与处灾情速报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震感程度、破坏范围、人员伤亡、经济影响等。
3、地震发生后,矿井抗震救灾领导组迅速收集地震灾情并及时 上报。矿井抗震救灾领导组先期处置措施启动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和下属各组立即按职责开展工作;对地震灾害的影响范围、灾害程度、灾害特点进行快速收集和评估,迅速逐级上报,并对灾情实行动态监测,核实与上报;立即实施紧急疏散与救援,组织自救与互救;紧急调配矿井的应急资源。
4、矿井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接到启动地震应急响应的信息后,迅速赶到矿井抗震救灾指挥部。
5、井下逃生避灾、同时要反复敲击水管、风管等铁器能传声的物体等,示意求救。及时切断灾区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电源,清点井上、下人员。
6、救援指挥部应根据事故地点、波及范围,通风、瓦斯情况,巷道内有无明火、水淹等情况,迅速决定是否采取全矿井或局部反风措施。
7、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及时救助灾区和可能影响区域内的遇险人员,尽量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
8、处理事故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在受灾地点附近的新鲜风流中选择安全地点设立井下急救站。
9、井下现场救援地点要安设有通往指挥部和灾区的电话,备有必要的装备和救护器材,并由专人经常检查事故地点风流和气体变化情况。
10、在井下,用矿井灯向冒落区发射一闪一亮的求救信号;以引起营救者的注意,求得生机。
11、地震救灾程序派出现场指挥和各工作组赶赴现场。
十二、抢险救灾资源:
1、派出救护队第一小分队,携带救援设备即刻赶赴灾区;
2、派出医疗救护第一小分队,随队调拨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
3、组织并派出重点工程抢险队伍。
4、组织并派出次生灾害防控、处置队伍。
十三、技术保障
1、各煤矿应有及时填绘的能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和避灾路线图等必备的图纸资料;这些图纸资料要有专柜专人管理,建立台帐,并可随时提供。
2、芙蓉集团生产技术部、珙县煤炭管理办公室,技术服务站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十四、通讯保障
建立健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和重、特大事故信息报告系统。各煤矿企业、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矿山救护队、定点医院必须建立事故信息中心,并确保信息畅通。
十五、应急保障
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保障措施的监督落实,负责组织更新应急方案。矿井抗震救灾指挥部相应部门按照职责进行装备和储备并量化,应根据矿井全体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总和1/10的比例、按3天的基本生存需求储备应急物资,按人员分布情况 设置紧急避难场所、医疗救助点、食品发放点。
十六、善后处置
1、履行抗震救灾统一领导职责的指挥部根据矿井遭受损失的情况,对地震灾害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参与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救助、抚恤、补助,并提供心理援助;责成规划发展部门制订和落实灾民过渡性安置方案;人力资源部做好有关保险理赔工作。
2、参加应急工作的部门要认真组织清理、修复、归还因地震救灾需要而紧急调集、征用的设施、设备、器材和物资,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
十七、信息发布
县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事故简要信息,随事故处置进展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有关单位和人员对外发布信息或接受媒体采访,需征得应急指挥部同意。
十八、响应调查与总结
1、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抗震救灾指挥部要对本次地震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协调指挥、组织实施、预案执行等情况进行调查、总结。
2、参加地震应急处置的各有关部门也要认真总结抗震救灾工作,并以书面形式上报。
十九、预案的管理和修订 县安监局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依法修订和完善本预案。附则
1、专业名词解释
本预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县安监局负责解释。
2、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7年1月5日
第三篇:信息获取
关于信息获取中问题的调查问卷
同学: 你好,首先感谢参加支持本次调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来 越重要,无论商业政治,单就是学习都必须直面信息获取的问题。在信息泛滥的年代如何快 速有效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一种必须的技能。但是对我们大学生而言,虽然依靠互联 网能够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却经常淹没于信息的海洋中,不知何去何从,迷失于信息的包围 圈。本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希望能够了解同济部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的习惯,以了 解一些信息获取的弊病并提出建议,为更加有效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1、请问:同学今年大学_____年级。
2、请问:同学是□文科、□理科、□工科、□商科、□医科、□政法科、□其它 以上信息仅为分类整理方便,无其他用途。
1、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 □互联网 □报纸 □杂志 □书籍 □其它
2、知识获取,课外学习主要使用媒介: □电脑 □书本教材
3、上网作为现代主要信息平台,你的上网频率是: □没有必要则不上网,每周少于 2 小时 □2—7 小时之间 □7—14 小时之间 □14—21 小时之间 □21 小时以上
4、上网时间里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和信息获取: □上网就是为了完成一些作业,基本上都是在用于学习和信息获取 □一半以上时间用于学习和信息获取 □做一会作业、看看网页、打打游戏、聊聊 QQ、人人……休闲与学习和信息获取并举 □主要用于 QQ、网络游戏、浏览网页……学习和信息获取少 □从不用电脑学习和信息获取(此项若选、调查结束)
5、信息获取中你是否有以下习惯: 1)、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习惯于寻找大量的资料? □yes □no □sometimes 2)、在做一个决策的时候,要多方打听,获取已有信息的支持或别人的意见? □yes □no □sometimes 3)、在浏览网页时毫无目标,打开电脑就漫无目的在网站上从上顶浏览到底? □yes □no □sometimes 4)、寻找信息常常走岔路,在点击几次链接之后,发现早已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需要 重新查找? □yes □no □sometimes 5)、你的电脑硬盘经常提示已满,或者经常为找一个文件花费很多时间?或者 500G 的 硬盘用了一半以上还使用有移动硬盘? 附注:你的电脑硬盘容量:□250G 及以下□320G□500G□>500G□没有买电脑,主要用 图书馆机房电脑 □yes □no □sometimes
6、一般情况下,上网时能否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精确打击,迅速就能找到 □用百度、谷歌模糊搜索,大致能快速找到 □用百度、谷歌搜索,但方向感不明确,较浪费时间,单还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
随便浏览网页,或使用百度、谷歌搜索,方向感极不明确,经常到电脑关机或需要信 息时,才想起没找到。
7、你的快速阅读能力如何,请自我评价: □很好 □好 □一般 □马马虎虎 □很差
8、快速阅读时能否一下确认自己需要的信息 □yes □no
9、信息的甄选过程中做到: 1)、精挑细选期刊和杂志 □是 □一般般 □就是随便看看 □不看杂志期刊 2)、控制上网时间 □找到需要的信息后马上关电脑 □打开 QQ 什么的,浏览一下网页,稍微耽误点时间 □打打游戏,一不留神时间就没了,发现长时间没找到多少有用的信息 3)、严格界定需要的信息内容 □绝不马虎,拒绝无关信息 □随便什么相关的都下载看看 □稍微涉及一下相关信息 4)、订阅量身定做的新闻或资料服务 □是 □没有 5)、对现有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 □便于下次查找,经常整理 □偶尔整理分类 □扔电脑力不管了,反正一直在那,都差不多
第四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总结讲话稿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总结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5月10日,两天后就是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家防灾减灾日”。刚才这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县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局长詹成林同志亲临现场,并率领分管安全的领导及全县的中小学校长、安全联络员莅校指导本次演练活动,在此,我谨代表学校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共用时,应到1262人,实到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教师能迅速到位,严密组织,同学们态度严肃认真,动作规范,做到了无推、拉、挤的现象。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安全意识,掌握了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应急救援的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总结演练成功的原因,我想那就是: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方案制定周密切实可行,准备充分,组织工作严密,对学生的动员、布置和落实到位,保障有力;同学们听从指挥,纪律性强,动作规范。当然,在演练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少数同学思想上仍然不够重视,在避险和疏散过程中动作不够敏捷和规范等等,还需要我们今后反思改进。大家要记住,这不是游戏,这是保命,每个人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希望各班回去之后可展开讨论,使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的意识深入人心。
老师们、同学们,在校园中,需要紧急疏散的机率并不大,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做好准备,了解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变及紧急疏散的程序。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它只有一次!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防患于未然,每个学生只有学会自救自护知识,当真的地震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恐慌,才不会措手不及,才能够拯救自己,拯救我们身边的人。
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领导、来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大家幸福平安!
谢谢!
第五篇:学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参考方案
学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参考方案
一、演练目的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
(1)应急避震演练
(2)紧急疏散演练
(3)自救互救演练
2、对象
全体学生
3、时间
2012年5月12日下午2时48分(2008年汶川地震时间)
三、演练准备
1、演练前召开动员大会,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分析我校应急避震的环境条件,阐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2、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四、演练要求
1、保持镇定,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确保安全。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强调学生在疏散行进中不得回头找寻遗失物件,防止踩踏事件。)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五、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信号员:
2、教室室内指导员
职责:①“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②“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学校内小操场。
③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
教学楼拐角处人员一、二层之间二、三层之间三、四层之间四、五层之间 …
职责:①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事故。②处理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六、演练程序
(一)启动程序: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学,****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
请班主任重申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5分钟)
(二)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2、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4个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
3、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
4、学生复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三)紧急疏散演练
1、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2、演练各班撤离路线如下:
附示意图3、5分钟后,结束演练,解散回教室。
4、进行室外应急避震演练。
5、恢复站队,进入自救互救演练环节。
(四)自救互救演练
1、内容:(1)止血(2)固定(3)搬运(4)心肺复苏
2、由校医负责指导和讲解上述四类问题的救护方法。
心肺复苏意义及方法介绍:一个人脑组织缺氧4-6分钟就要损伤,超过1 O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在4-6分钟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心肺复苏是口对口人工吹气和胸外心脏挤压术的结合,抢救所需的只是一张口和一双手。在120未来之前,当发现患者已无自主呼吸,抢救者立即将左手掌根放于按压部位,双手叠加,肩部、肘部、腕部垂直,利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下压4-5厘米。连续按压1 5次后,再进行口对口人工吹气。
3、演练心肺复苏的救护方法:请两位男生为全体同学做示范。
4、自救互救演练结束,恢复站队,进入演练总结环节。
七、演练总结
1、请指挥长***校长总结讲话。
2、请现场指导专家对现场演练进行点评。
3、宣布演练结束,各班依次退场,返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