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7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

时间:2019-05-13 06:0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0527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0527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

第一篇:20130527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教学目标:

通过钱学森图书馆的参观学习,了解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的生平事迹。那些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背后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境界。从钱学森的人生经历思考“人民科学家”的深刻内涵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要点:

1、了解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及其对中国航天事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贡献。

2、思考钱学森的人生经历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传承并发扬光大。

3、思考钱学森为何能成为“人民科学家”。

引申思考:

当代青年应该向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正文:

影片导视:

旁白: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钱学森早年在美国留学和工作,在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和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特别在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中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崇高的民族气节、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下面,让我们走进钱学森图书馆,在一个个传奇故事中领略这位“人民科学家”的大家风范。

开场

老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它以“大地情怀,石破天惊”为设计理念,是我国首座国家级科学家纪念馆,它展示了钱学森一生的卓越成就、感人事迹和高尚情怀。大家可以看到红色外墙上隐约可见一位老者睿智祥和的笑容,他就是钱学森。大家对钱学森有什么印象? 同学:钱学森是一位世界顶尖的大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同学: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科技界有“三钱”,分别是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老师:下面我们将要走进这位杰出科学家绚丽多彩的人生世界,我希望同学们要认真思考钱学森传奇一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拍摄地点:钱学森图书馆前

旁白:

钱学森图书馆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于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对外开放。是全国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围绕连个基地,逐渐建成钱学森文献实物收藏管理中心、学术思想研究中心、科学成就和崇高精神的宣传展示中心。

图书馆总用地面积9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88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陈展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馆内基本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76000余份,珍贵图片1500余张,实物700余件。

钱学森图书馆开馆至今共接待观众达17万余人,其中半数以上为大中小学青少年。举办了“大学生走近钱学森”寒假专题活动、“名人名家走进钱馆”系列活动之“学森讲坛”活动、“大手牵小手,畅游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夺宝奇兵——探寻钱馆的镇馆之宝”青少年暑期特别活动、“重走学森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纪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周年暨上海青少年航天科技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圆梦九天”载人航天展系列讲座、“走近钱学森”暑期观影会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很好的宣传了钱老爱国、奉献、创新的精神。

老师:同学们,这里是序厅。大家抬头看看,上面这座别致新颖的现代造型艺术“升腾的智慧”,由4015页钱学森手稿悬空组合而成。同学:那么多手稿,倾注了钱学森多少心血呀!

老师:4015页手稿象征着钱学森从1955年回到祖国到1966年“两弹结合”首次试验成功的4015个日夜,它们是钱学森爱国、智慧、奉献的化身。拍摄地点:序厅

老师:同学们,大家请看前面是钱学森铜像,他神态坚毅而安祥,目光深邃注视远方。

同学:他仿佛还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

老师:同学们,这是钱学森和共和国四代国家领导人在一起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钱学森的工作和生活。同学:钱学森真不愧是国宝级的科学家。

老师:是的!我们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这也是钱学森毕生的追求。航天事业具有战略性意义。拍摄地点:照片前

老师:同学们,这就是钱学森起草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旁白: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的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畔,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应邀赴朝参战,由于不断遭到志愿军的重创,美国扬言要以核打击摧毁中国的军事力量。1952年12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视察朝鲜战场后,对中国发出警告,我国会考虑不限制战争所使用的武器,而且不再仅仅限于朝鲜半岛的敌对行动,言外之意,就是要对中国本土实施核打击。1953年春,美国媒体报道再次扬言,美军考虑使用小型原子弹封锁共产党中国大陆,攻击满洲基地,完成新的进攻任务,公然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尽管中国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但由于武器装备落后,志愿军在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以这样的国力能否发展自己的导弹和原子弹,来对抗美国的核威胁,实现军事装备的现代化,成为困扰新中国领导人的一个难题。1955年10月,著名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为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年11月,钱学森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时任哈军工院长的陈赓大将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回忆说。(素材)

老师:1956年2月4日,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就导弹问题会见并宴请了钱学森夫妇,陈赓作陪。钱学森就人力、物力的估算,人员、机构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阐述,初步勾画了发展航天科技的蓝图。叶剑英听得认真又尽兴,当下就带着钱学森等到军委办公地“三座门”找到周总理。总理认真倾听了叶帅的汇报,非常赞同;希望钱学森能把想法写成书面意见。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起草完成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的撰写工作。当时为保密起见,用“国防航空工业”这个词来代替火箭导弹。《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开列了可以调来参与这一事业的21 位高级专家名单;指出了健全的国防航空工业需要制造工厂、研究及试验单位和作长远及基本研究的单位,并详细阐述了各单位的人员构成、工作任务及其性质等。钱学森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周总理收到《意见书》后,于2月22日安排印发中央军委各委员,并于3月14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由钱学森向会议报告发展我国导弹技术的设想和初步规划。会议研究决定:由周恩来、聂荣臻和钱学森等筹备组建导弹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4月13日,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直属国防部,国务院任命聂荣臻为主任,钱学森等为委员。

同学:这份奠基性的意见书凝聚了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深邃思考,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拉开了序幕。

旁白:为推动中国导弹事业发展,培养航天人才,钱学森自定计划、自编教材、亲自授课,举办导弹技术训练班。

老师:同学们,这是1956年钱学森为导弹技术培训班撰写的《导弹概论》讲义手稿。

中国的导弹研制就像一张白纸,许多与导弹相关的词都是钱学森亲自翻译的。为了让人们对导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举办导弹技术训练班。实际上,这是一个导弹技术“扫盲班”,钱学森既是班主任,又是授课教师。他亲自撰写了授课教材——《导弹概论》,这是中国的第一本航天教材。《导弹概论》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逻辑严密。手稿的字里行间,既有他推导的公式,又有他绘制的图表,还有他摘录的资料,闪耀着他辩证的哲学思想、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钱学森在书中对为什么要搞导弹,以及推进系统、空气动力和结构、制导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此书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航天的起步阶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路作用,在几代中国航天人中口口相传、影响很大。钱学森用这份讲稿,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前后,亲自向刚刚分配来的一百多名大学生和其他技术人员讲授导弹的基础知识,启蒙了中国第一代航天人。在194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和喷气技术训练班授课十余年后,钱学森为能在自己的祖国培养新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技术人才再次授课,感到无比激动。听课者也为自己能亲耳聆听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讲课而感到十分庆幸,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火箭、导弹与航天技术队伍的重要骨干。多年以后,一些人对钱学森当年的授课仍记忆犹新,他们说,钱学森的课讲得好极了,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对于这么复杂的尖端技术问题,外行人听了不觉得深奥难懂,专家教授们听了也不感到肤浅平淡。

同学:有机会聆听钱学森亲自授课,不仅是中国航天人之幸,更是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之幸。这也是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呕心沥血的又一明证。

旁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思想家。

老师:同学们,这就是钱学森的著作《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在滞留美国期间,无法从事原先与军事相关的喷气推进研究工作,他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把目光投向一片崭新的领域——工程控制论。回忆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工作时,钱学森曾经这样说:“研究工程控制论只是为了转移美国特务们的注意力,争取获准回归祖国。当时并没有想到建立一门新学科。”对于钱学森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他不愿把时间荒废在不知道终点的漫长的等待之中,而是抓紧时间从事新学科的研究。思想敏锐的钱学森,把控制论运用到工程系统的控制之中,创立了新的学科——工程控制论。钱学森把控制论概括为“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定性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整个系统总体的运动状态”,把工程控制论定义为“研究控制论这门科学中能够直接用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那些部分”。花费了三年时间,钱学森把他对于工程控制论的见解,用英文写成30多万字的《工程控制论》,并于1954年出版。同学:老师,《工程控制论》中的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思想,可否认为是一场科学思想方法上的革命呢?

老师:是的,工程控制论的科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发展,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思想和综合集成方法,是一场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的革命,它贯穿于工程、技术、科学直到哲学的不同面,其意义和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

同学:钱学森把蒙受冤屈的痛苦掷在一边,全身心投入工程控制论这片待开垦的处女地,正应了一句老话“是金子,放在哪里都能发光。”

旁白:钱学森这位在哪里都能发光的杰出科学家,在美国已经是很有名望,他事业有成,生活优裕。然而,大洋彼岸的祖国却时时牵动着他的赤子之心。钱老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想的不是个人名利,他日思夜想的是希望尽快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参与如火如荼的建设,他的归国之路备尝艰辛,他却义无反顾,百折不挠。

老师: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他选择回归新中国的时候,却遭遇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使得钱老的归国之路异常艰辛,这些签到表、求援信、船票都是记录钱学森艰辛归途的信物。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一家开始积极筹备回国。但行李因“企图携带机密资料出境”的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到了海关查扣。之后,钱学森更是遭到了长达15 天的无理拘禁。在被重金保释出狱后,钱学森仍无人身自由,受到特工的监视。根据美国司法部移民局的规定,钱学森每个月必须亲自到帕萨迪纳移民局登记,直至他1955年9月离开美国。

1955年,钱学森从一份画报上看到这样一张照片: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和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钱学森当即给这位钱家的世交写信求援。在信中,他这么写道:“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心急如火,唯恐错过机会”,请求祖国能给予帮助。之后钱学森夫妇机警地躲过了特工的监视,将信寄出。由于钱学森一家人受到特工的监视,所以只能将这封信寄给夫人蒋英在比利时的妹妹那里。这封信在辗转多人之手后,终于来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桌前。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周总理指示王炳南大使以这封信为依据与美方交涉,迫使美方同意钱学森离美。

钱学森接到美国政府准许离境的通知后立即去购买了船票。当时美方在明明还有其他舱位船票的情况下,故意只卖三等舱给钱学森,以为以他这样的大科学家身份是不会坐三等舱回去的。但钱学森归心似箭,无论什么舱位,只要能够踏上归途他都会毅然买下。在接受洛杉矶时报的采访时,临上船的钱学森激动地说:“我打算回中国去,竭尽全力,与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从这张一家四口的合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孤悬海外多年的游子脸上,洋溢着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那种幸福温馨和胜利的微笑。同学:老师,听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老师:是的!1950年7月钱学森正式通知美国政府决定回国,当时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通知司法部,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决不能放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回国后,毛泽东主席紧握住他的双手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同学:钱学森的曲折归国之路也说明强大的祖国永远是华夏儿女的坚强后盾。

旁白:归国之路无疑是令人遗憾的,然而,在美国的求学经历,却给钱学森留下了一些终身难忘的印记。

老师:照片上这位是钱学森的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世界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先生,他被誉为“超音速时代之父”。钱学森和他的导师之间有一桩往事令钱学森终生难忘。

有一天,钱学森的一项科学研究终于成功了,他兴致勃勃地去向导师冯·卡门教授汇报,冯·卡门教授听后当时也没弄明白,他不耐烦地打断了钱学森的话:“不!这是不可能的,是你把它弄错了!”

钱学森深深陷入了矛盾之中,自己的科研成果是正确的,而老师又是德高望重的学术权威,要不要和他据理力争呢?可他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门外便传来急促的敲门声。钱学森一看,来人正是冯·卡门教授。钱学森赶紧给恩师让座,可冯·卡门教授却固执地站在门外,他郑重地向钱学森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昨天晚上,我整整思索了一夜,终于得出结论,你的成果是正确的,我向你道歉!”钱学森感动得热泪盈眶。

事后有人埋怨冯·卡门教授:“钱学森是您的学生,您完全不必向他如此道歉。”冯·卡门严肃地回答:“不!我这是向真理低头,向科学鞠躬,而这是一个科学家最起码的品德。”

同学:老师,我觉得冯·卡门教授配得上我们中国人说的“为人师表”四字 老师:是的。钱学森也很幸运,冯·卡门是他的良师益友,而钱学森自己也是一位为人师表的科学家。

旁白:钱学森回国后,由他挂帅的导弹工程开始全面展开,由他亲手缔造的新中国航天事业,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老师:同学们,这就是中近程导弹“东二甲”。

1957年,毛泽东同志出访前苏联,在莫斯科发表长篇讲话,提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因此,有关部门就把刚刚起步的导弹研制计划命名为“东风”。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举世震惊。然而,由于新中国当时拥有的轰炸机的性能还很落后,如果使用飞机空投原子弹,那么任何一种歼击机都可轻易进行拦截。因此西方嘲笑我们“有弹无枪”,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其实早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钱老就以超前的眼光,提出了“两弹结合”的构想,即“东风2号”导弹与核弹头对接发射。钱学森作为“两弹结合”试验的技术总负责人,顶住压力,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任务,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首次试验一举成功!同学:老师,“两弹结合”首次试验成功有什么意义呢? 老师:意义非常重大!“两弹结合”试验,在当时就是原子弹与这枚“东二甲”导弹的对接发射的试验,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拥有了可以实战的核武器,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威胁、核讹诈,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用行动回答了世界舆论的挑战!因此,“东二甲”导弹,是我国火箭、导弹、国防乃至航天事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老师: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同学: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我看到了钱学森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背后,是他严谨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赤诚的报国情怀,是我们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同学:钱学森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在科学的道路上奉献了毕生心血,我觉得“人民科学家”是他在人民心中树立的丰碑,光芒闪耀,熠熠生辉。

同学:钱学森的经历是一部厚重的人生教科书,我们应该向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旁白: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洲际导弹的时候,美国合众社曾在向全世界播发的一条消息中称:“在钱学森这个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任何科幻小说或侦探小说的作者都无法想象出来的不寻常的经历”。

1989年6月29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的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上,为表彰钱学森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决定授予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小罗克韦尔奖章”是国际理工研究所于1982年设立的最高奖赏,每年授予至多3位在国际理工界有很高声望的科学家,同时入选“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录。这是现代理工界所能入选的最高荣誉等级。钱学森教授是其中唯一的中国学者。

钱学森的名字是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人民光荣和骄傲的象征。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

旁白: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素材)

第二篇:钱学森图书馆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昨天,我们集体组织去了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在里面看到的东西让我想了很多。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当我走进钱学森图书馆参观他的遗物的时候,让我感触很深。看着那一页一页字迹整齐的文件时,不由自主的让我想到钱学森工作时那认真的态度。现在的人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再看到他那大学时的成绩,让我感到一阵愧疚。为我浪费的时间感到后悔。

从他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一心为国的爱国人士。为了建设祖国,放弃了在美国那舒适安逸的生活。他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是科学家。

第三篇: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5月14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钱学森图书馆参观,瞻仰这位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件件钱学森老人用过的东西讲述了他一生的点点滴滴。我们看到钱老读书时候的成绩单,自动请求辞去各项职务的申请信,我们看到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取得伟大成就淡泊名利的品德。他的精神让参观的每一位同学深深震撼!

生活中,钱老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看着钱老狭小的书房、磨损了边角的皮包、简洁的家具,穿过的打满补丁的衣服……使我们对他的敬佩更加深了。这些生动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向我们述说着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人格。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钱老排除万难,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精通航空航天学、流体力学、火箭技术、物理学、教育学、文艺、城市学……他知识的宽广和巨大的科学成就让我们深深折服。他一生都在为国服务,直到晚年还在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去改善人们的生活。

他是一个将伟大寓于平凡之中的人,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刻苦读书,长大报效祖国。

第四篇: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还记得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一位科学巨匠离我们而去了。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教职,回到生活和科研条件都无法相比的祖国,除了需要理想主义情怀,还要放弃对功利主义的种种念想。他回来了,成为了中国导弹之父。今天,当我们为中国的航天科技欢呼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名字——钱学森。

3月30日,学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钱学森图书馆。下午三十,我们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图书馆,我站在庄严的大厅,对着钱学森同志的塑像深深的鞠一个躬,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民族骄傲!

我仔细瞻仰钱学森的遗物,这些都让我倍受感触。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感染着我。尤其是钱学森在一次演讲中的手写演讲稿,让我叹服。全篇上下用文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另加引用。我不禁感叹,钱学森的思维之严谨是我平时所见之最!我想,这也是所有高能级人士的共同特点:逻辑严谨,思维清楚,胸有成竹。钱学森到了晚年,把其毕生的科学成果汇总成一套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他的毕生心血。这种大师级人物,固然有其聪明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一种逻辑的构建,认知的构建,才能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体系,汇总自己的体系。钱学森的后期科学思想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认知,比如系统科学,集成综合方面的科学,一整套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认知等等,无不体现其哲学思考。

跟随者解说员,我了解到,钱学森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 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同志,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出生名门,小时候就聪颖过人,他生于杭州,家境优越。父亲钱均夫博学多才,谦恭自守,母亲章兰娟则心地善良,开朗贤惠。钱学森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而“我的母亲是个感情丰富、纯朴而善良的女性,而且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母亲每逢带我走在北京大街上,总是向着乞讨的行人解囊相助,对家中的仆人也总是仁厚相待。”“而父亲则为家庭营造了宁静的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 父母从小就教育他:学习知识,贡献社会。他熟读经书,爱好广泛,多才多艺。青年时期就是数一数二的高材生,他考取了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后来公费留美,他的人生之路从此开始。他一旦觉得知识不够用了,就跑进图书馆里“充电”。他曾经留下一句话:如果没有图书馆,就没有现在的钱学森。在他20多岁时。在海外他功成名就,但从没忘记报国的理想,当得知新中国

成立的消息时,他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要求回国。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摆脱特务监视,将一封写给陈书通的信夹在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投进邮箱,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这封信最终辗转交到周恩来总理手中。随后经过中美大使级会谈,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8月5日,钱学森接到美国政府通知,终于被允许回国。他30多岁时,在艰苦的环境中 他带着大批的人员一起成功发明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以及东风二号甲等杀伤力很大的导弹。还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晚年的钱学森。并没有因为身体不好而放弃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写了大量的文章,激励下一代人成材。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杨珺2012年4月1日

第五篇: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寒假前夕,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在参观之前,我特意查阅了一些有关钱学森的一些资料。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走进钱学森图书馆,我仔细瞻仰钱学森的遗物,这些都让我倍受感触。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感染着我。尤其是钱学森在一次演讲中的手写演讲稿,让我叹服。全篇上下用文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另加引用。我不禁感叹,钱学森的思维之严谨是我平时所见之最!我想,这也是所有高能级人士的共同特点:逻辑严谨,思维清楚,胸有成竹。钱学森到了晚年,把其毕生的科学成果汇总成一套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他的毕生心血。这种大师级人物,固然有其聪明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一种逻辑的构建,认知的构建,才能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体系,汇总自己的体系。钱学森的后期科学思想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认知,比如系统科学,集成综合方面的科学,一整套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认知等等,无不体现其哲学思考。

钱学森的为人低调,谦和,或许这是他在“两弹一星”功臣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吧。其实,和他同时期回国的科学大师有很多,他们的能力也不相上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钱学森这样得到如此多的美誉,没有一个能有钱学森的美誉和众多领导人的高度关怀。也许这里面的因素多了去了,但我相信这和钱学森的为人一定是密不可分的。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下载20130527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0527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曹鹏飞1012067 在2012年5月5日,我跟随着我们学校的党组织来到了上海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是上海交大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而办,在2011年12......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8(3)邓雯雯 结束了上午的七宝的游览,我们来到位于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累了一上午的同学们,对这次图书馆游已经没多少兴趣。可看到了图书......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B1403495 丛慧 今天,我们电子系5班的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徐汇校区参观钱学森图书馆。站在钱学森图书馆的门口,仰望楼面上的浮雕,钱老深邃的眼神仿佛还在向我们......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146061102 陈红艳 为了深入学习钱学森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党组织,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伴着即将离去的春意感,我......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2012年11月7日,这天是立冬。温暖的阳光照射着这片初冬的大地,校园里呈现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在这样好的天气里,我们交大2012级全体金融(专业)硕士一起参......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2018年11月10日,这天,我们班组织了对钱学森图书馆的参观。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步入了这座位于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大师纪念馆。领着我们参观的是......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有感(精选)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有感 早上八点半,从闵行出发骑车换乘地铁去徐汇参观钱学森图书馆。与其说参观,不如说去深入了解钱学长传奇的一生。 一进图书馆,顶上红色板上印有钱学长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