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受报告
再一次约定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第一次百度“钱学森”是在2009年10月31日,这一天,钱老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他的一生,而他的离去,再一次掀起了“钱学森之问”的热潮,这是他对中国教育表达的最后一片心意。虽然早已听过许多关于钱老的故事,但没想到真正去了解他却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百度完“钱学森”之后,竟然产生了儿时曾有的那种对科学家、伟人的深深崇拜和向往之情,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因此,我还特地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钱学森》,读完之后,脑海中产生了千万思绪,其中最为强烈的莫过于“钱学森之问”、“高校教育”、“上海交通大学”、“理想”、“科学家”几个字眼反复撞击着我的神经,多次碰撞之后竟然觉得自己的未来越渐明朗,就在那时,我告诉自己,我要以钱老为榜样,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献给祖国崇高的事业。
2015年,在另一个金秋十月,我不仅幸运地邂逅了交大,更是在学校的安排下参观了钱学森图书感,如同六年前不经意中的一次约定在这一刻履行了,那种感觉竟也无法用语言可以描述的出。我想,作为科研人员,这种感觉不亚于研究出了突破性成果了吧。而这成果,无疑饱含了钱老精神的莫大的鼓舞。
当踏入钱学森图书馆的那一刻,就如同亲眼见到了钱老,比当年在书中看到的钱学森来得更加有血肉,更加的亲切:9.8米高的钱学森红色手稿、改进型中近程导弹实体、“导弹概论”手稿、“水动力学讲义”手稿等一个个钱老旧物在我面前熠熠生辉,心中的敬畏油然而生。作为一个后辈学者,此生有幸离一个精神导师如此之近,那种欢跃也是毋庸置疑的。
钱老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无可置评的,这也是千万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但这次参观给我的另一大收获是感动于钱老如此般的爱国之情。红色中国需要一代代像钱老这样的红色科学家。一位伟人,不仅要有非凡的成就,拥有爱国之心更为国家之骄傲,民族之幸。
我已经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那个曾经培养了像钱老这样德才兼备的大科学家的校园,我感到万分的庆幸,同时也有这万分的责任,但我想,我会为之奋斗的,因为从钱学森图书馆走出来的时候,我又默默地同钱老定下了一个约定,而这次,我选择终身为履行这个约定而勇攀高峰。
第二篇: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5月14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钱学森图书馆参观,瞻仰这位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件件钱学森老人用过的东西讲述了他一生的点点滴滴。我们看到钱老读书时候的成绩单,自动请求辞去各项职务的申请信,我们看到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取得伟大成就淡泊名利的品德。他的精神让参观的每一位同学深深震撼!
生活中,钱老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看着钱老狭小的书房、磨损了边角的皮包、简洁的家具,穿过的打满补丁的衣服……使我们对他的敬佩更加深了。这些生动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向我们述说着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人格。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钱老排除万难,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精通航空航天学、流体力学、火箭技术、物理学、教育学、文艺、城市学……他知识的宽广和巨大的科学成就让我们深深折服。他一生都在为国服务,直到晚年还在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去改善人们的生活。
他是一个将伟大寓于平凡之中的人,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刻苦读书,长大报效祖国。
第三篇: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在钱学森图书馆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了钱学森老先生的高尚品格。
旧中国的人们饱受奴役,外国强盗们纷纷入境,枪杀掠夺,无恶不作;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说白了就是提心吊胆过日子,在其他民族面前抬不起头来。而钱学森生活于当时的中国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外国人的质疑与嘲笑,即使在取得种种学术成果之后,依然不太受到外人的欢迎。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留美期间非常刻苦努力,各门功课全是异常拔尖,这对于当时的美国学生来说只能是惊奇。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学会,然后带回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点情怀就是非常高尚,当时绝大多数人出国留学也都是抱着这种想法,后来很多人归国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钱图的二楼立体的展现了钱学森先生取得的光辉成就。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异常巨大,在美国遭软禁的五年时间内写成了《工程控制学》著作,这大大证明了钱学森的科学实力。作为科学家的他,为人很低调,不贪图功名利禄,国家哪有需要就往哪儿去,而且是尽心尽力,使学有所用,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钱学森知识渊博,艺术文学方面也有天赋,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爱因斯坦的音乐才能。这可以从图书馆三楼钱学森受到的教育中看出。都说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因为艺术扩展了人们的想象,这对于一个想成为杰出的科学家而言尤为重要。就像是学习一个领域也吸收了另一个领域中的灵性,使得一下子暴露的缺点少了,变得更强大起来。
钱学森为人严肃,不爱开玩笑,也许这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个例子吧。可是不管是什么性格的人,都会有一份适合他的岗位,关键的是他必须在这个岗位上尽全力做好,才能得到人们的欣赏。钱学森能够作为一个科学家本身就很了不起,而在科学家中还能成为佼佼者,更是令人崇敬,也许是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可我想更多的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学习思考,他的大学很多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35岁结婚后,依然吃完晚饭便学习到深夜,永不停歇。这种刻苦努力的学习积累,也深深感染了我。
钱学森外表严肃平静,性格内向,内心却是洋溢着滚滚的爱国激情,最终用自己的能力让祖国更强大,改变了中国国防落后的面貌。
经过老一辈的人辛辛苦苦耕耘,得到了中国现在的和平,自从我们国家拥有了世界顶尖的核武器,外国人就不敢轻易侵略我们,在此我也不会忘记老一辈许多的默默无闻的贡献者,钱学森就是这些人的象征!
在参观完钱学森图书馆后,我感慨万千,身为交大学子的我们定会奋发图强,努力成为像钱学森学长一样的优秀人物。
第四篇: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2012年11月7日,这天是立冬。温暖的阳光照射着这片初冬的大地,校园里呈现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在这样好的天气里,我们交大2012级全体金融(专业)硕士一起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
图书馆的大门外,横立着一块大石,钱学森图书馆这六个金黄的大字清晰可见。图书馆的建筑外形简洁庄重,红色外墙上依稀可见钱老微笑的面庞,似乎正凝视着他亲自参与设计建造的导弹。刚一进馆,我们就被红色倒金字塔型的手稿设计震撼到了。大约有三层楼高的大厅里面,挂满了钱老的手稿,每一份手稿上的字迹整齐有序,体现了钱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大厅的右方是钱老的雕像,他笑容温和,炯炯有神的双眼远远的看着前方,像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也像是对我们年青人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在导游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钱老带领大家研究“两弹一星”的历史,参观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等展馆。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体会到钱老回国的不易、进行导弹设计的艰难、生活的简朴与严谨的学风。在最后观看钱老一生总结的电影的时候,好多同学都热泪盈眶,悲从心来。
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钱老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真诚友善的待人态度、远见独到的战略眼光、艺术科学的博大造诣、心系教育的培养理念等等等等,无一不使我们感动万分。钱老是我国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所有的中国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奉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保尔柯察金曾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钱老用他光辉灿烂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理念。我们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将钱老的精神时刻铭记在心,接过钱老手中的接力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
第五篇: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感想
2018年11月10日,这天,我们班组织了对钱学森图书馆的参观。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步入了这座位于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大师纪念馆。领着我们参观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奶奶,虽然白发苍苍,但是面色红润,谈吐清晰。跟随老奶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悬于空中的红砖金字塔,站在下面,朝上望去,层层叠叠,逐层铺开,十分震撼。老奶奶介绍到,这件作品名为“升腾的智慧”,高度为9.8米,寓意着钱学森98年的辉煌人生;4015块印着钱老手稿地红砖寓意着钱老从1955年回国到1966年“两弹结合”首次成功的4015个辛勤工作的日日夜夜。可能单独说起这4015的数字,很多人并不会有很深的体会,但是当你站在这些一块一块具体真切的手稿下面,你仿佛触摸到了那些艰难岁月里钱老的性情付出和智慧结晶。随后,老奶奶领着我们一一参观了钱学森金色雕像、东风2号实体导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等展馆。让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钱老的光辉生涯,其中最触动我的是一些细节。钱老在美国留学期间,从未买过商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尽管他的工资颇高,待遇优渥,从这一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钱老始终心系祖国,希望在国外学好本领技术,有朝一日可以回国报效。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当新中国成立,钱老就收拾好行李,准备奔赴祖国,投身许国。无奈美国方面不愿意放人,一向吹嘘民主的美国,竟然将钱学森拘禁起来,另一方面却说钱学森可以自由出行,钱学森没有回国,是因为他不愿意回国。这无疑是极大的讽刺!直到钱老冒着危险,突破重重困难,将自己的情况写成一封信,交付到周总理手中,全世界立马看清楚了美国虚伪丑恶的嘴脸。在拘禁期间,残忍的美国军方,长时间用强光照射钱老,竟折磨钱老到失语。庆幸的是,在美国不得不放人的情况下,钱老回到了他心爱的祖国,并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投注到祖国的导弹事业。而选择导弹、卫星作为我国的战略工程,也是钱老高瞻远瞩,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积极主荐的。虽说我们在以往的战争中,吃了缺少强大空军的亏。但是,钱老深入到我国当时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了解实情,得出了唯有发展导弹、卫星才是最快、最有效地保证我国国家安全的手段。这是钱老作为战略科学家的突出贡献。除此之外,那一排排摆满钱老阅读过书籍的书架、一行行钱老深入研究并有所建树的领域、那一位位钱老一生铭记的恩师,都向我们展示了钱老作为刻苦钻研、朴素爱国、真诚感恩的高尚品格与风范。这一切,都使我们受益良多、感动不已。钱老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科学家,深刻践行了总书记所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所肩负的时代使命。我们应当,始终牢记钱老的精神,继续钱老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