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
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
【颁布日期】2003.05.07 【实施日期】2003.05.07 【失效日期】
【法规分类】部门规章 【内容分类】 【颁布单位】卫生部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3年第8号
为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地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保证预防效果,我部组织制定了《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现予发布。二○○三年五月七日
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
一、非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即可,一般不需专门进行消毒。
二、流行区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
三、能正常通风处、室外地面以及车厢等交通工具外部不需消毒。
四、消毒的重点部位是:电梯间、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包括:柜台、桌椅、沙发、门把手、水龙头、公用电话、电梯开关、公厕、交通工具内部等。
五、流行区一般每日消毒一次,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适当增加。
六、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七、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毒方式,不同消毒产品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要根据消毒对象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常用消毒方法请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询问。
八、非典型肺炎病人污染过的场所由专业队伍消毒。
第二篇: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指导原则
一、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
在SARS病区工作或进入SARS病区的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医用级的标准。
1.防护服 应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由帽子、上衣、裤子组成,可为连体式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帽子面部收口和腰部可采用弹性收口或拉绳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2.防护口罩 应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3.护目镜或面罩 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4.手套 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5.鞋套 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二、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1)戴口罩 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2)戴帽子 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3)穿防护服
(4)戴上防护眼睛,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5)套上鞋套
(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2.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1)摘下防护镜
(2)脱掉防护服,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3)摘掉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5)脱下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6)摘掉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三、分级防护方法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除按常规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外,在SARS流行期间、流行地区的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医院或其它现场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工作时尚应遵循以下防护原则:
1.一级防护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原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和临床诊断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时的工作人员;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其它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的工作人员。
(2)防护要求
①穿普通工作服,戴工作帽,外罩一层防护服(隔离衣,流调人员可不穿),戴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口罩。
②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洗手应采用非接触式的洗手装置,离开病区时,脱防护服前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一次,脱防护服后再次用流水及肥皂冲洗手。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2.二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进入隔离留观室或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②在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污染区或其它发病地点,对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③在疫点或疫区进行终末消毒的专业人员。
(2)防护要求
①防护要求为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防护服(隔离衣),戴防护帽和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以及戴乳胶手套和鞋套,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戴防护眼镜。
②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见图)和消毒。同前。
③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3.三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护人员。
②适用于采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的工作人员。
(2)防护要求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口罩、防护眼镜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
四、对手的清洗消毒的要求
1.对洗手的要求
(1)接触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前后;
(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物品前;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5)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6)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
(7)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2.对手消毒的要求
(1)接触每例确诊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之后;
(2)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
(3)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等部门带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4)检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
(5)接触SARS病毒污染的物品之后;
(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五、其他要求
1.工作场所要注意通风。
2.医务人员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的卫生和保护。
3.离开污染区到半污染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交医院灭菌和消毒处理。疾控机构人员离开疫点、疫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放入密闭污物袋封闭后带回疾控机构灭菌和消毒处理。
第三篇:宁波四中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宁波四中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甲型H1N1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病和致病性,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布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14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通过要求各地各校进一步完善本地本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特别是中考、高考期间的防控应对措施。为切实按照教育部、卫生部通知要求,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一)要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作为当前一个时期学校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形式多样、形象生动的宣传形式普及科学防控知识,教育并督促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二)要加强疫情监测。要全面实施晨检,对缺勤的师生员工逐一进行登记,并查明缺勤的原因,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部门。
(三)加强对寄宿制学校预防防控的指导,制定并落实防控措施和工作制度。对患有流感样症状的师生要劝其及时就医,并遵照医嘱进行医学观察。
二、建立校预防甲型H1N1流感型肺炎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林金妙
副组长:童跃琴、于建春、周永焕
成员:王建华、俞益平、徐未宇、徐跃新、朱小园、王纪伟、张孝诚、戴建波、张串边、马军超、刘晓燕、虞晓淑、田弘民、邵小峰
职责:
文件精神,制定全校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政策。
(二)收集上级、报刊、学校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做好宣传工作,及时与市教育局联络。
(三)组织指挥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
(四)确保各项防治工作能够及时、规范、有序地进行,做到组织、人员、物资、技术“四到位”。
二、各职能部门职责
政教处:
(一)全面负责全校各年级各班的管理。
(二)负责对全体师生有关防治甲型H1N1流感知识、工作情况宣讲。总务处:
(一)负责学校甲型H1N1流感型防治工作的所有物品购买。
(二)加强食堂管理。
(三)联系消毒物品,过氧乙酸,防护用品口罩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校医室:
(一)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型防治的医务指导工作。
(二)督检全校环境卫生情况。(一)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教育局关于甲型H1N1流感型肺炎防治工作的(三)负责全校的消毒工作以及各班、各年级晨检的督查汇总工作。
(四)负责做好学生的病情症断,隔离护理工作。
学校工会:
(一)全面关心学校教职工的健康情况。
(二)定期了解统计教职工及临时用工人员的家庭成员流动情况。
(三)督查学校各教师办公室的卫生状况。
校办:
(一)收集甲型H1N1流感型防治的信息资料,及时向防治领导小组汇报。
(二)负责学校甲型H1N1流感型宣传工作,设置宣传栏,把有关资料、文件、学校甲型H1N1流感型防治工作情况及时上墙宣传。
年级组长:
(一)全面负责本年级组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
(二)指导、督促、检查班主任对学生因病缺课排查上报工作。
班主任:
(一)全面落实班级缺课学生排查工作。
(二)及时向校医室报告,因病缺课学生情况。
三、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防范甲型H1N1流感型肺炎意识。
四、严格晨检,对缺勤的师生员工逐一进行登记,并查明原因。
五、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局。
六、严格教室开窗通风、寝室办公室、保持空气清新,对教室实行每周二次紫外线消毒制度。
七、对患有流感症状的师生,对其及时就医,并遵照传染病进行医学观察。
八、加强疫情监控、摸底工作,接触过疫区来宾的,严格隔离7天。
九、认真做好师生缺勤及健康状况登记,按时上报教育局。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教育局防治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市、区疾控中心。
宁波四中预防控制
甲型H1N1流感型肺炎领导小组2009.5.18
第四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试行)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生部公告2003年第11号 【发布日期】2003-05-08 【生效日期】2003-05-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试行)
(卫生部公告2003年第11号)
为评估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危险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试行)》,现予以公布。
一、判定标准
(一)密切接触者
1、飞机
(1)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
(2)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舱内所有人员。
2、铁路旅客列车
(1)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人或疑似病人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
(2)乘坐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人、疑似病人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
3、汽车
(1)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
(2)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同车前后3排座位的乘客和驾乘人员。
4、轮船
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5、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曾与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自其出现症状前3天起,有过较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的下列人员:
(1)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共同居住的人员;
(2)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在一个教室内上课的教师和学生;
(3)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同一工作场所(如办公室、车间、班组等)的人员;
(4)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共餐的人员;
(5)护送病人或疑似病人去医疗机构就诊或者探视过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亲属、朋友、同事或一般汽车司机;
(6)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接触过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护人员;
(7)其他已知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如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接触期间,病人有高热、打喷嚏、咳嗽、呕吐等剧烈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
(二)一般接触者
1、民用航空器内除了密切接触者之外的其他人员。
2、乘坐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人或疑似病人活动范围内除了密切接触者之外的其他乘客。
3、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同一车上除了密切接触者之外的其余人员。
4、乘坐轮船时,病人或疑似病人活动范围内,除了密切接触者之外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5、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除了密切接触者之外,其他曾与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短暂接触的人员。
二、处理原则
(一)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原则
1、隔离观察期限为14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2、交通工具中的密切接触者,离开交通工具后,应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具体隔离地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统一地点隔离观察或在家隔离观察。
3、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曾接触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如接触时间是在非典或疑似病人出现症状后,应尽量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如接触时间是在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生症状前,可在家隔离观察。
4、在家隔离者不得外出并要注意家人的防护。隔离观察期间应采取如下措施:
(1)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人员每日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视察或电话联系并给予健康教育和指导;
(2)密切接触者应每天早晚各测试体温1次。
(二)一般接触者的处理原则
一般接触者原则上可以正常工作、学习。
1、对交通工具中的一般接触者,留验站人员应登记所有有关信息,并通报旅行者目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应向一般接触者讲明情况,告知其回到家中或住地后,应及时与当地疾病控制机构联系,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指定的社区医务人员对其实施2周的观察。在观察期间,一般接触者应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每天早晚各测量体温1次,并向基层或社区医务人员报告,医务人员应每天与他们取得联系,并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2、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曾接触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一般接触者应在接触后的14天内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
所有的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内,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当地负责转运的医疗机构,由其尽快运送到当地的发烧门诊就诊。
二○○三年五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今冬明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内政办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3〕265号 【发布日期】2003-08-08 【生效日期】2003-08-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今冬明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内政办字〔2003〕265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现将自治区卫生厅组织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今冬明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03年8月8日
内蒙古自治区今冬明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按照卫生部关于非典型肺炎(下称“非典”)防控工作要求,针对病毒性疾病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止“非典”疫情反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防控原则
今冬明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非典”防治工作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防控原则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平战结合,综合演练为主;疫情监测,信息互通;点面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依法管理,强化监督。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继续本着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遵循“思想不麻痹、领导不削弱、工作不削弱”的原则,实行领导责任制。要完善、调整、充实原有疫情控制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保持待命状态。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落实责任,以专业队伍为主,开展群防群治、部门协调、专业防治的组织管理机制。一旦发现“非典”疫情,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疫情预警启动预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立即做好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和实验室检测、隔离、消毒等疾病预防及控制工作。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职责 1?卫生厅 组织开展“非典”疫情监测分析报告,提出预警等级;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批准启动全区应急预案,组织指导全区防治工作;组织制定有关技术方案和工作规范,依法科学实施医疗救治;开展健康教育、技术人员培训,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物资和经费储备计划,检查督导“非典”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等。
2?教育厅 组织制定“非典”工作方案,实施学校“非典”控制措施,在学生、教职工中普及健康知识,及时报告学校防控情况及传染病发生情况。
3?科技厅 协调“非典”原因、检验检测技术科研攻关,组织开展自治区内、国内及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开展蒙医药研究。
4?民政厅 制定低收入人群及进城务工人员医疗救助政策,负责区内外团体、个人捐助的“非典”应急处理经费及物资管理和使用。
5?财政厅 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保证“非典”应急药械、医疗救治、疫情处理等所需经费;保证“非典”应急所需日常工作和运行经费,建立“非典”应急处理储备基金,对边远、贫困地区“非典”应急处理工作给予财政支持。
6?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制定“非典”医疗费用保障措施,做好下岗职工医疗救助及医疗保障工作。
7?建设厅 组织制定城市社区“非典”防控方案,提出居民区楼房使用功能管理规范;做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落实建筑物及建筑工人“非典”预防控制措施。
8?铁道、交通、民航 建立交通检疫机制,组织地方相关部门对交通工具乘运人员及物资进行交通检疫、检验工作,优先安排疫区紧缺物资运送及人员疏散。
9?农业厅、畜牧业厅 实施农村牧区预防“非典”工作方案,开展家畜家禽疫病防治工作,指导并加强对广大农牧民群众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10?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组织口岸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防止“非典”传入和传出,收集、提供区内外及国外“非典”疫情动态和信息,负责“非典”应急处理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
11?公安厅 负责疫区社会治安及协助当地政府采取相关措施。
12?广播电影电视局及各新闻单位 开辟健康教育宣传栏目,加强“非典”应急处理宣传报道工作。
13?林业厅 查处违法偷猎、贩运和加工可能成为“非典”传染病宿主的野生动物的行为。
14?药品监督管理局 “非典”相关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医疗清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质量监督管理及审批工作。
15?工商行政管理局、物价局 负责维护和稳定市场秩序。
16?环保局 负责医疗保健机构垃圾和污水处理监督监测。
三、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病区)建设和物资储备
各地区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今年10月前完成发热门诊和“非典”病房改建工作,补充完善必要的物资设备,做好今冬明春应对“非典”的各项物资储备工作。
(一)发热门诊:各旗县(市、区)至少要建立1个发热门诊,当地一旦有疫情发生,立即增设一定数量的发热门诊。
(二)病房: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及其它具体情况,估计需求,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建设规划,改建一定数量的适合收治“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定点医院或病区。有条件的地区,尽量设置符合标准的ICU病房。要求各盟市在本辖区内确定1个定点医院,2至3个后备医院。
(三)诊治设备:各定点医院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呼吸机、移动X光机、监护仪等诊疗设备。
(四)救治药品:各地区要贮备一定数量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激素等救治药品和消毒药品。(五)防护、消毒装备:各地区要贮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紫外线灯、环氧乙烷等消毒设备。对于不便储备的消耗性物资,可协调有关方面,采取生产储备方式,明确生产厂家、联系人、联系电话及生产能力等,以确保急需时能及时供应。
物资储备等方面所需经费,要做好分析与计划,报有关部门安排。
(六)诊断试剂、现场流调设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储备一定数量的“非典”鉴别诊断试剂,现场调查所需交通工具、防护设备、采样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等。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设立标本库。
(七)各地区要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所用场所,以备急需。
(八)监督执法装备:各地区应配备必要的监督执法车辆及监督装备。
四、技术准备
(一)制定具体技术方案和工作规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对“非典”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对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对现行防治对策和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回顾,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今冬明春应对“非典”技术方案及具体工作规范。
(二)自治区、盟市进一步调整充实防治“非典”专家组
1?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应包括呼吸、急救、放射、院内感染、传染病、卫生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
2?预防控制专家组:成员包括流行病学、传染病、消毒、检验、卫生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
(三)技术培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今年10月前,做好卫生行政、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接受培训率达到85%以上。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培训。
1?卫生行政管理人员:重点培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非典”临床特点、治疗原则、流行病学特点、预防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院内感染控制等。
2?医疗机构:重点培训传染病科、呼吸内科、防保、院内感染控制、实验室、放射科、麻醉科、ICU、发热门诊等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非典”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流行病特点、消毒、隔离、个人防护、院内感染控制、预防控制技术等。重点培训一定数量的医护人员,使其具备使用呼吸机等急救技术能力。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重点培训现场流调人员、实验室人员、数据处理与疫情分析、消毒隔离、咨询、健康教育等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非典”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流行病学特点、现场调查和传染源管理(病人及接触者追踪管理)、实验室检测、消毒、预防控制策略及措施等。根据不同对象,培训重点有所侧重。
五、监测、报告预警及疫情处理原则
(一)监测
1?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一旦发现“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首诊医院要立即填报“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按照规定时间指定专人通过“非典”个案调查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寄送或传真)至当地疾控机构。疾控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国家已发布的有关“非典”防治工作规范要求,及时上报疫情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等工作。
2?今年10月至明年4、5月间,各医疗机构实行门诊分诊制度,对具有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可疑“非典”症状的发热病人安排专室接诊。
3?一旦出现“非典”在当地传播的现象,盟市、旗县所在地应立即增设一定数量的发热门诊,以利于发热病人的及时就医和疫情监测。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定期主动监测,关口前移,指定人员负责联系医疗机构,定期派人检查督促,直接参与现场调查、监测控制,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5?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坚持晨检制度。
6?对从区外疫区返乡人员,采取单位、社区个人申报和健康监测工作。
(二)预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预警以自治区级为单位,参照《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为三级,即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
1?一级预警
周边地区发生疫情,内蒙古地区存在传入可能,或1至2个盟市出现疑似病例报告。需要由自治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应急处理,并启动盟市级“非典”应急预案。自治区卫生厅将组派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控制。
2?二级预警
我区出现输入性诊断病例或1例诊断病例、2个盟市以上出现5例以下疑似病例,并有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应启动自治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恢复自治区级“非典”防治指挥部,指挥和协调重点地区防治“非典”工作,落实防治措施。
3?三级预警
全区报告2例以上诊断病例并出现二代传播病例,或一个盟市出现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疑似病例发生在3个盟市以上。在自治区防治“非典”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全面实施防控措施。
(三)疫情处理原则
“非典”防控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和分级控制原则。
一级预警状态下,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开展防控工作。
二级、三级预警状态下,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自治区防治“非典”指挥部全面协调,由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开展防控工作。
六、医疗卫生机构职责(一)医疗机构
1?病例登记与报告
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对“非典”确诊病人、疑似病人进行初步筛查、登记和报告;
不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设立分诊台,负责对就诊者在挂号前进行体温测量,及时分流指导患者就医,对可疑病人及时报告当地发热门诊,做到及时转诊。
2?病人隔离与治疗
“非典”病例(包括疑似病例)立即收入定点医院或病区隔离治疗,严格禁止陪护和探视,并严格执行出院标准。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分开隔离。
3?预防交叉感染
收治“非典”病例医院(病房)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护规程及医疗护理操作规程,杜绝医护人员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和采集标本工作
按要求采集每一例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早期血清标本、鼻咽拭子、漱口液、恢复期病人的血清,及时送检,必要时采集一定量的密切接触者有关检材。
5?救治专家组职责
(1)自治区救治专家组负责对盟市“非典”病人救治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负责对“非典”重症病人的会诊、救治技术指导,负责对全区救治工作进行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盟市级救治专家组负责本地区“非典”病人诊断、鉴别诊断、会诊、救治技术指导等项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疫情报告
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疫情网络,严格按照国家CDC“非典个案调查及报告”规定和要求进行报告。
2?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非典”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个案调查工作,并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搜索,追溯传染源。同时,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调查。根据个案调查获得的信息,及时开展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调查。
3?疫情分析
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疫情处理
(1)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对“非典”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周,一般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必要时集中观察。
(2)疫点消毒处理
疾控机构要及时对疫点(包括患者住所、工作场所等)进行消毒处理。
(3)实验室检测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自治区级实验室,承担医疗机构和盟市卫生防疫机构送检标本检测工作。
建立统一的自治区“非典”标本库,统一留存标本。标本数据库应包括病人编号(与流行病学各案资料统一编号)、发病、治疗、流行病学以及标本采集、检测等相关情况。各地区要严格标本登记管理、使用制度,严格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室人员和社会安全。
5?预防控制专家组职责
(1)自治区预防控制专家组负责全区“非典”流行病学调查、疫区处理、医院隔离消毒等技术咨询和指导,对全区的疫情动态进行综合分析,为决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盟市级预防控制专家组负责当地“非典”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疫区处理、疫区消毒工作,对医院隔离消毒的技术指导,对本地区疫情动态进行分析。
(三)卫生监督机构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管理办法》有关法规,定期对卫生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疫情报告、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及消毒隔离措施、对医学观察点的隔离措施。加强对公共卫生场所监督管理,对违法者给予行政处罚或提出行政处分。
七、重点人群防治工作
(一)加强医务人员防护、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发生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对照卫生部颁布的防治“非典”有关工作规范,对前一段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查找薄弱环节和隐患,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采取以严格传染源隔离、病区消毒、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等为主导的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综合性措施,杜绝“非典”医院感染源。
(二)加强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非典”防治工作
各地区要注意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住宿条件,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健康教育,为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有病及时就医提供便利。(三)加强学校防治工作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坚持晨检制度。一旦发现发热、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异常增加时须及时报告,疾控机构要组织力量调查处理。
(四)流动人口防治
疫情发生之后,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流动人口健康监测工作。
(五)交通卫生检疫
一旦启动疫情预警,应同时采取严格的交通检疫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病人,防止疫情通过交通工具及乘运人员传播。
八、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多种宣传形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利用各级组织和社区,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空气流通,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能力;避免接触可疑动物、禽鸟类等。
鼓励群众自觉报病和疾病举报,建立完善信息服务、信息收集分析工作。
九、考核评估
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的布局、硬件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等进行考核评估。
根据疫情发现、报告情况、临床治疗、院内感染控制情况、疫情处理情况、流行病学调查质量、密切接触者隔离情况、联防工作情况等综合指标,进行考核评估。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