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中石化对标策略:拒绝过激(推荐)

时间:2019-05-13 07:2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中石化对标策略:拒绝过激(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中石化对标策略:拒绝过激(推荐)》。

第一篇: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中石化对标策略:拒绝过激(推荐)

中石化对标策略:拒绝过激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对外开放承诺公之于众。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始令中石化高层“坐立不安”——有关石油石化产品的关税减让政策及成品油流通市场的开放等多项承诺,即使是公司决策层也始料未及。

感受危机

尽管当初,中石化集团成功股改后,一直“平步青云”:股份公司实现纽约、伦敦、香港和上海四地上市,不仅在中国石油化工界一枝独秀,也开了内地上市公司四地融资的先河。但显然,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必要前提——政策壁垒之下的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高度封闭状态。然而2001年底,回顾与国际石油巨头打了近20年的交道,一种变革的原动力在中石化内部逐渐积聚。

此前,国际石油巨头以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打交道的多年经验,在中国政府的“严防死守”之下,打开了一个缺口: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国内外资加油站已达300多家。由于利益驱动,外国石油公司总能找到中国合作伙伴,如:地方政府,开发区,供销社,农工商公司,甚至学校,等等。在广东、福建两地,BP当时拥有的加油站已达40多座。埃克森美孚也拥有36座之多。而在华北和江苏,挂有壳牌标志的加油站数量也不下40座。

早在2002年,BP就放言:准备用100亿美元开发中国油品终端市场,规划3至5年内,在中国油品市场的零售量达到500万吨,最终达到2000万吨。此外,当时壳牌的润滑油已打败中国所有对手,牢牢占有了高端市场。

更有甚者,BP还适时介入了中国航空煤油领域的市场竞争,并在广东成立合资公司,经营国家严格管制的成品油重要品种之一的航空煤油。

虽然,2001年底,中石化高层感到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带来的竞争压力时,国际石油巨头并未对两大集团的国内市场地位造成本质冲击,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古训,还是让中石化人最终选择了“对标管理”,以未雨绸缪。

全面比较

如前所述,由于政策壁垒,中石化在国内除中石油外,是没有竞争对手可言的。而1998年,石油行业重组,在与中石油不仅就上下游业务进行划分,而且在经营地域上也“南北分治”之后,中石化敏锐地意识到:不久的将来,包括埃克森美孚、BP、壳牌在内的国际石油巨头,才是中国石油化工界的“心腹大患”。或许因为选择的对象过于强大(如:埃克森美孚曾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居《财富》500强一、二、三位);或许因为为长期的国有体制所累,积重难返,中石化所进行的对标管理,很难如其他公司那样重点突破,关键领域直接效仿,以最快收取效益。其对标管理,更注重战略上的全面比较,而在这种比较、分析、再比较、再分析的过程中,中石化的改革思路逐渐清晰,改革实践也日益加快。根据石化行业的自身实际,中石化最后选择了竞争规模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人力资源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八方面内容,作为其与国际三大石油巨头进行全面“对标”的八个方面,并根据各领域在石化行业中所占的权重比例,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分值进行评价。在八大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每项指标又各有4至9个不同的分指标,它们分别具体代表八大指标中最重要的比较内容,并全面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竞争力对比点。

比较的结果显示,八个指标中竞争规模实力与持续盈利能力的分值,都是18分。而人力资源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则相对弱化,分别只有8分。

竞争规模实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是否一体化经营上下游石油产业。众所周知,石油、天然气的上游开采领域不仅投入巨大,而且存在高风险,但对于石油公司来说,司空见惯,但一旦打出油气资源,将“一本万利”。在中游,石油炼化与成品油流通、营销,由于可产生品牌效应,并更加融入管理方法的精粹,因此,利润可观。至于下游化工产品,尤其是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其附加值往往与产品产量成反比,总体上,利润丰厚。目前,国际三大石油公司每年销售总额的70%是中、下游业务创造的,而利润总额中,上游业务贡献最大。因此,成为有竞争规模实力的一体化公司,是石油石化企业取得市场优势的制胜法宝。而相对来说,由于石油石化主要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所以,人力资源能力指标的分数权重,在总体竞争力指标中,相对弱化。

在进行了全面对标分析之后,中石化还就每一具体业务环节进行了类似的对标分析。如:原油开采、炼油、成品油批发零售等。具体指标基本一样,但根据业务特点有所调整,如在原油开采业务方面,更注重资源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在炼油业务方面,更重视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在成品油批发零售业务方面,更强调市场开拓能力;在化工产品业务方面,更重视技术创新,等等。

突显软肋

至于对标结果,读者可想而知。不过,一组数字还是让人瞠目结舌:2000年,中石化集团公司的销售收入约为453亿美元,埃克森美孚公司全年销售额为2320亿美元,约为中石化集团的5倍。中石化集团的人均产值为3.8万美元,埃克森美孚的人均产值为193万美元,约为中石化集团的50倍。中石化集团共有员工117万人,埃克森美孚全球员工约12万人。中石化集团的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国内,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销售它的燃料油和化工产品,约200个国家销售润滑油,在大约50个国家有勘探或生产作业。

与外资巨头的简单数字对比,对于中石化,甚至中国企业来说,意义有限。重要的是,产生差距的原因及追赶的方法。具体分析,中石化与外资巨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实力与经营管理上。前者在原油开采炼制、化工品生产等环节反映突出,后者则在成品油流通环节成为制约中石化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内原油资源的日益紧张,中石化的原油开采能力受到考验。按照惯例,当某一油田的原油储藏低于一定比例时,继续开采的成本将大于销售价值。此时,迫切需要提高采出率,以降低开采成本。但由于国内油企原油开采技术的落后,开采成本指标一直居高不下,这样,在石油产业的首个生产环节,中石化就已“先天不足”。

技术实力的不足更体现在炼油业务方面,目前,国内几乎100%的高端润滑油品种都被外资公司垄断。中石化长城系列润滑油品牌,仅在中、低端市场有一定发言权。此外,在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方面,中国企业与外资的实力差距相当明显。

当然,中石化在技术实力上的不足,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其与外资联合开发国内市场的步伐。这些年来,包括扬子-巴斯夫项目、上海BP赛科项目在内的一大批石化项目的上马说明,中石化正在弥补自己技术实力的软肋,尽管通过合资获取国际石油化工巨头核心技术的过程相当漫长。经营管理方面,中石化通过与三大国际石油公司的对标管理发现,在成品油批发零售及油品贸易领域,中国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美国大城市中几乎所有的成品油集散站都已由输油管网相连,其成品油流通中的物流成本降到了最低。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很低。另外,三大国际石油公司每年分别的成品油销售量一般是各自产量的1倍以上,这一奇怪的现象说明,三大公司的成品油贸易业务兴旺。相比之下,中国石油石化公司通过贸易手段提高整体效益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再比如:美国加油站的信息化程度相当高,基本实现自助加油与刷卡加油;美国单个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利润高达70%,如:便利店业务,国外加油站品牌概念已经基本成熟,等等。一系列的对标显示,中石化在成品油经营环节,这个最容易产生品牌忠诚度与最体现科学管理方法的领域,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拒绝过激变革

按照中石化既定计划,至2005年,全集团非上市部分的职工将控制在36万~39万人,而今年初仍有近50万人,还要减员分流至少10万人。上市部分在2001年减员5万人的基础上,今后几年还将减员5万人。

最近实施的劳动用工制度上的“减员增效”,一改过去的“协议解除”(按工龄一次性支付补偿金)方式,而实行“改制分流”,即:对参加改制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职工按工龄折算的金额数在其中参股,企业、职工整体与中石化脱勾。

但是职工人数过多,社会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中石化的老大难问题。2001年,其非上市部分通过协议解除合同方式减员达16.8万人,但年末,这部分仍有职工49.35万人。此外,中石化还承担了学校、培训、医院等较多的“企业办社会”职能,2001年这些后勤补助系统共计亏损达25.9亿元。正如一位中石化人士所说:“中石化集团所要解决的120万人的就业问题,是三大国际石油巨头想都不敢想的。因此,正如问题不是一天积累的一样,解决这些问题,也非一蹴而就的。”据悉,去年中石化已在新酬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上,逐渐实施了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因此中国国情与中石化保持社会稳定的特殊企业身份,决定了对标管理得出结果之后的中石化改革措施,必然是稳妥而缓慢的。

有用的工具

标杆管理已被西方国家企业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它的使用范围已从最初度量制造部门的绩效发展到不同的业务职能部门,包括顾客满意、后勤和产品配送等方面。标杆管理也被应用于一些战略目的,如度量一个企业在创造长期股东价值方面同产业内其他公司的差距。标杆管理的使用范围甚至超出了企业,即使是非营利单位、公共管理部门也可使用。

对标杆管理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设立的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帮助企业寻找最佳实践。目前,鲍德里奇奖的申报资料需要有关竞争性地位和最佳实践的数据与信息,申请人必须描述他们是如何选择竞争伙伴和标杆管理数据的,他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两者来改善工作程序绩效并为组织设定未来努力目标的。

1997年,鲍德里奇奖向公共组织开放,引起许多公共行政部门申请评审。根据鲍德里奇奖的评审标准,争取该奖项的政府部门必须展开标杆管理工作,并通过关注别人的做法来确定最佳实践。这些措施极大地鼓励了标杆管理在美国企业与公共行政部门的推进。

第二篇: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宝钢

标杆管理案例——宝钢

宝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在23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着眼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模式确立、体系建构、机制形成和管理深化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之路。

为了跻身于世界第一流钢铁企业之林,宝钢在2000年引入实施了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工具,选定了164项生产经营指标作为进行标杆定位的具体内容,选择了45家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标杆管理的引入和实施为宝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可信、可行的奋斗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一、战略战术相统一

23年来,上海宝钢引进国外成套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坚持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之路,把技术创新作为宝钢的主要发展战略。在企业的飞速发展中,技术创新已从借鉴学习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在这种情况下宝钢把标杆管理与技术创新跨越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寻找突破和超越,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起点的引进和后发优势为核心的模式是宝钢技术创新的基石,这是宝钢在创建之初就确立的技术引进战略思路。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实施标杆管理成为与战略相统一的经营策略,标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恰恰是在对比、模仿中进行创新。

确定实施标杆管理之后,负责人同时在企业内广泛宣传与世界最先进钢铁企业对标的意义,统一思想,形成标杆管理的预热过程。

二、多层次标杆管理

1、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对标。宝钢集团与世界500强中的P钢公司2000年技术专利成果数进行对标,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确定赶超目标。

宝钢集团研究院2001年开展技术创新标杆改进后,获国家受理专利比上年递增17%,取得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28%,签定技术贸易合同比上年递增340%;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炼钢厂2001年开展标杆工作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0%,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52%;另外宝钢股份冷轧厂、宝信、五钢、梅山等子公司也开展技术创新标杆管理工作,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比标杆管理开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对标。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2家钢铁公司在科研试验用的轧机、工艺模拟仿真等设施及基地方面进行标准参照后,明显找到了自己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备与基地上的差距,决心加速实施研发基地建设,不断进行改进和追赶。集团公司现已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集团公司冶炼、冷轧、热轧、薄带连铸等试验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3、逐步推进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在未来科技前沿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发展方面,宝钢集团也与世界500强同行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发现在此方面公司的计划已经远远落后,因此集团公司积极着手从事未来5—10年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如宝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在2001年已开始着手国际钢铁前沿性微分子金属材料、X系列管线钢牌号升级等一批科研产品项目研发,为宝钢集团未来高科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

4、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企业进行装备技术对标后,宝钢集团发现钢铁子公司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进行升级。因此集团投入资金对钢铁主业子公司装备技术进行更新改造,用以提高子公司核心竞争力。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在近2年先后对一二期工程高炉脱硅、富氧热风、2030冷轧的CAPL、彩涂机组、2050热轧自动化等几十个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并已建设宝钢股份后续发展竞争力项目1800冷轧系列工程项目;于2001年6月对一钢公司投资110亿元开始建设具有当今国际先进装备的不锈钢技术的工程项目;此外集团还对浦钢、五钢、二钢、梅山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合作支持或技术改造,使宝钢集团钢铁产业装备技术不断升级。

5、信息技术建设向前推进。宝钢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在未来建成集实业、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大型跨国公司,若没有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支撑是难以和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的地位相适应的。1996年宝钢集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就曾标杆借鉴日本综合商社、欧美钢铁、汽车跨国集团信息化管理经验和样式,逐步加快自己的信息化技术建设。目前宝钢集团的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经过7年建设,已初步建成公司物流供销、设备点检维修、质量控制、电子商务等生产与职能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统;宝钢集团为加快集团内部信息化管理进程在2001年成立集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如今益昌薄板、宝钢国际等公司的ERP系统建设已在具体实施中,一钢、五钢、梅山公司的ERP系统管理在2002年已被列入下一步建设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编码业务、项目集成工作及技术测试评估进行中。编者点评:

宝钢的标杆管理是比较成功的,其管理成效也非常显著,从中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标杆管理可以运用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标杆管理并非只能运用到企业的战略定位、位次竞争等整体运行中,在企业的许多具体层面也可以使用,宝钢就是将其运用到了技术创新中。并且,标杆管理并非只能运用于宝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小企业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发展情况适当运用。

2、对标企业应当选择某方面领先的企业。标杆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或模仿,学习的对象只要比自己企业优秀即可,而标杆管理的对象应当是某行业或某方面的佼佼者。因为只有这些行业中优秀的领军者才能指引行业的发展方向,最大可能的为企业提供借鉴优势。

3、进行标杆管理不能顾此失彼。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采取全方位对标还是局部对标,都应当考虑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在局部对标中,不能为了追求某个目标而影响其他方面。比如在技术创新中,如果宝钢只是片面追求专利数量而不注重其转化,也将会为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标杆管理应当尽量系统,不可断章取义。

4、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经验。行业之间的管理具有不同特点。但管理的核心是相通的。某些行业先进企业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但不同行业的经验有时却可以加以利用,比如许多行业曾经借鉴家电、百货等较成熟行业的销售经验。因此,标杆管理可以不局限于本行业内部,在特定方面可以引用“外援”。

第三篇:对标管理经典案例

对标管理经典案例

美孚石油(Mobil)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在1992 年初,他们做了一个调查,试图发现自己的新空间。当时美孚公司询问了服务站的4000 位顾客什么对他们是最重要的,结果发现:仅有20% 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是最重要的。其余的80% 想要三件同样的东西:一是快捷的服务,二是能提供帮助的友好员工,三是对他们的消费忠诚予以一些认可。

美孚把这三样东西简称为速度、微笑和安抚。美孚的管理层认为:论综合实力,美孚在石油企业里已经独步江湖了,但要把这三项指标拆开看,美国国内一定还有做得更好的其他企业。美孚于是组建了速度、微笑和安抚三个小组,去找速度最快、微笑最甜和回头客最多的标杆,以标杆为榜样改造美孚遍布全美的8000 个加油站。

经过一番认真的寻找,三个标杆都找到了。速度小组锁定了潘斯克(Penske)公司。世界上赛车运动的顶级赛事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即F1 赛车。但美国人不玩F1,它有自己的F1 赛车,即“印地500 汽车大赛”(Indy500)。

而潘斯克公司就是给“印地500 大赛”提供加油服务的。在电视转播“印地500 大赛”时,观众都目睹到这样的景象:赛车风驰电掣般冲进加油站,潘斯克的加油员一拥而上,眨眼间赛车加满油绝尘而去。美孚的速度小组经过仔细观察,总结了潘斯克之所以能快速加油的绝招:这个团队身着统一的制服,分工细致,配合默契。而且潘斯克的成功,部分归功于电子头套耳机的使用,它使每个小组成员能及时地与同事联系。

于是,速度小组提出了几个有效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在加油站的外线上修建停靠点,设立快速通道,供紧急加油使用;加油站员工佩戴耳机,形成一个团队,安全岛与便利店可以保持沟通,及时为顾客提供诸如汽水一类的商品;服务人员保持统一的制服,给顾客一个专业加油站的印象。“他们总把我们误认为是管理人员,因为我们看上去非常专业。”服务员阿尔比·达第茨说。

微笑小组锁定了丽嘉-卡尔顿酒店作为温馨服务的标杆。丽嘉-卡尔顿酒店号称全美最温馨的酒店,获得了不寻常的顾客满意度。美孚的微笑小组观察到,丽嘉-卡尔顿酒店对所有新员工进行了广泛的指导和培训,使员工们深深铭记:自己的使命就是照顾客人,使客人舒适。微笑的标杆找到了。现在,用加油站服务生约翰的话说:“在顾客准备驶进的时候,我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汽水和薯片,有时我在油泵旁边,准备好高级无铅汽油在那儿等着,客户们都很高兴——因为你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全美公认的回头客大王是“家庭仓库”公司,于是安抚小组把它作为标杆。他们从“家庭仓库”公司学到:公司中最重要的人是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人。没有致力于工作的员工,你就不可能得到终身客户。这意味着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如何雇佣和训练员工上去。而过去在美孚公司,那些销售公司产品,与客户打交道的一线员工传统上被认为是公司里最无足轻重的人群。安抚小组的调查改变了美孚公司以往的观念,现在领导者认为自己的角色就是支持这些一线员工,使他们能够把出色的服务和微笑传递给公司的客户,传递到公司以外。美孚在经过标杆管理之后,他们的顾客一到加油站,迎接他的是服务员真诚的微笑与问候。所有服务员都穿着整洁的制服,打着领带,配有电子头套耳机,以便能及时地将顾客的需求传递到便利店的出纳那里。希望得到快速服务的顾客可以开进站外的特设通道中,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洗车和收费的全部流程。这样做的结果是:加油站的平均年收入增长了10%。

万科:紧跟领先者

最初的10 年里,万科解决了生存问题,并尝试多元化发展,第二个10 年,万科实现了由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转变,并在国内房地产行业取得重要地位。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万科董事、总经理郁亮代表管理层首次提出,万科有意以美国最优秀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Pulte Homes 公司作为新的标杆企业。

新标杆精神之一:关注投资者利益

就万科而言,Pulte Homes 公司这一新标杆的核心精神在哪里呢?“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公司对投资者,股东利益的关注。”曾负责万科财务融资工作十余年的郁亮,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2003 ,该公司营业收入是万科的12 倍,利润接近万科的10 倍,净资产收益率则约为万科的1.6 倍。经过认真分析,万科提出投资者关系管理四个基本做法:第一,保持持续良好的增长性;第二,给投资者长期稳定的回报;第三,在资本市场运作及公司融资策略制定时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第四,重视投资者关系。万科从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原方案中的发行规模、转股溢价幅度、向下修正条款、回售条款和提前购回条款都进行了重新修改,使董事会最后通过了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最有利于中小股东的发

行方案”。毫无疑问,关注投资者利益,对全体股东负责,已经成了万科向Pulte Homes 公司看齐时的一项主要指标。

新标杆精神之二:细分客户市场 年来,强烈的客户意识一直贯穿于万科的发展历程中。对进行大规模跨地域经营的Pulte Homes 公司与万科来说,同样面临着每一个局部地区内强势企业品牌对全国性企业品牌的有力挑战,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如何,往往是开发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万科要继续发展和提高,借鉴标杆企业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是理所当然的。

迄今,万科已成为全国性知名品牌,而Pulte Homes公司全美市场占有率高达4%,能做到这一点,体现了Pulte Homes 公司对各个细分客户市场全面把握和积极渗透的能力。

与目前国内仅把楼盘粗略地分为高、中、低档房的状况不同,美国房地产已细分为首次置业、首次换房、二次换房和活跃长者置业四大块,Pulte Homes 公司是全美惟一一家在上述所有细分市场中均提供主流产品的开发商。

万科已经注意到,中国现在60 岁以上人口超过了10%,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这为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一部分类似美国情况的活跃长者置业的新市场,这个市场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当万科决定着手研究开发针对此类市场客户的产品,Pulte Homes 公司在这方面的成功

开发经验,可谓恰逢其时。

郁亮坦言,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确立PulteHomes公司这一新标杆,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理解和学习,将为迈进第三个10 年的万科提供一个有助于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增长的更为理想的参照系。

施乐:复印机的标杆管理

施乐公司是标杆管理的“鼻祖”。早在1979 年,施乐公司最先提出了“Benchmarking”的概念,一开始只在公司内的几个部门做标杆管理工作,到1980 年扩展到整个公司范围。施乐公司本身也在长期的标杆管理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经验,它的“5 阶段、10 步骤”标杆管理方法得到其他公司的认可和采用。

施乐公司的5 个阶段、10 个步骤方法可以借复印机的标杆管理为例,用图来简单描述。

(1)规划阶段

1.确定标杆管理的内容。施乐发现其日本的竞争对手竟然以其成本价出售高质量的复印机,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标杆管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 的成果。

2.确定标杆管理的对象。施乐首先研究它的一个日本子公司——富士-施乐,然后是佳能等公司,以此来确定它的日本对手的相关成本是否与他们的价格一样低。

3.搜集标杆管理的数据。研究证实,美国的价格确实比日本的要高。日本的成本控制水平成了施乐的目标。来自公司主要领域的管理人员纷纷前往施乐的日本子公司考察并收集信息。

(2)分析阶段

1.确定目前的绩效差距。施乐公司将搜集到的信息用来发现差距。2.确定将来的绩效水平。根据差距分析,计划未来的执行水平,并确定这些目标应该如何获得及保持。

(3)综合阶段

1.交流标杆管理的成果。所有的施乐员工都在质量培训中至少获得过28 小时的培训,而且有很多员工进行了高级质量技术的培训。在近四年中,施乐在其培训项目中投资了400,000,000人·小时,投入了12500 万美元。一旦一个新的标杆管理项目确定,它都将被公司的员工拿来讨论,这样其他人可以在其日常操作中更有效地使用。

2.确立要实现的目标。施乐公司发现,购得的原料占其制造成本的70%,原料成本细微的下降可以带来大量的利益。公司将其供应商基数从20 世纪80 年代初的5000 多个削减到目前的420个。不合格零件的比率从1980 年的10‰下降到目前0.225‰,6/7 的质量检查人员重新安排了工作,95% 的供应零件根本不需要检查。零件的购得时间从1980 年的39 个星期下降到8 个星期。购买零件的成本下降了45%。这些目标并不是必须同时确立,但是随着标杆管理过程的进行工作的推进,它们都顺利实现了。(4)行动阶段

1.形成行动计划。必须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施乐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使得领先时间减少了,复印机的质量提高了。

2.实施和监控行动计划。标杆管理必须是一个调整的过程,必须制定特定的行动计划以及进行结果监控以保证达到预定目标。

3.重新标杆管理。如果标杆管理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应该重新检查以上步骤,找出具体的原因,再重新进行标杆管理工作。

(5)见效阶段

在对日本行业进行了标杆管理之后,施乐并没有停止不前。它开始了对其他竞争对手、一流企业的标杆管理。1996 年,施乐公司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获得所有的三个重要奖励的公司:日本Deming 奖、美国Malcolm Baldrige国家质量奖以及欧洲质量奖。显然,采用标杆管理使施乐公司受益匪浅。

第四篇:对标(标杆)管理的目标及目的

对标(标杆)管理的目标及目的 ——孙瑞

据美国199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标杆管理。标杆管理之所以能引起各大企业的如此重视并风靡于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实效。标杆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可行、可信的奋斗目标,以及追求不断改进的思路,是发现新目标以及寻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标杆管理的目的:

1.标杆管理是企业绩效评估的工具。标杆管理是一种辨识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实践并进行学习的过程。通过辨识最佳绩效及其实践途径,企业可以明确本企业所处的地位、管理运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有效的发展战略。

2.标杆管理是企业持续改进的工具。研究表明,标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节省30%—40%的开支,为企业建立一种动态测量各部门投入和产出现状及目标的方法,达到持续改进簿弱环节的目的。

3.标杆管理是企业提高绩效的工具。标杆管理通过设定可达目标来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目标有明确含义,有达到的途径,可行、可信,使企业可以坚信绩效完全有办法提高到最佳。

4.标杆管理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工具。竞争者可能维持某种现状,通过标杆管理,企业有可能发现和应用适合本企业的新战略,超越竞争者。

5.标杆管理是企业增进学习的工具。标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可以通过标杆管理方法,克服不足,增进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树立基准,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增强信心,相信本企业还有更好的竞争手段。

6.标杆管理是企业增长潜力的工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寻求增长的内在潜力,形成固定的企业文化。通过对各类标杆企业的比较,不断追踪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能更好地满足最终用户的需要。

7.标杆管理是衡量企业工作好坏的工具。标杆管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且变化迅速,不同企业的标杆管理者已经和正在结为一体,形成知识网络,相互体验标杆管理的方法以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标杆管理通过对企业产品、服务及工作流程的系统而严格的检验,达到工作的高度满意,进而产生巨大成就感。

8.标杆管理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标杆管理是任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企业要想知道其他企业为什么或者是怎么样做得比自己好,就必然要遵循标杆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第五篇:同业对标典型经验推广计划及建议(班组管理与“5S”管理相结合)

附件3

一线员工绩效结果与薪酬挂钩管理 同业对标典型经验推广计划及建议

一、适用层面

1.在地市、县(检修)公司层级机构中适合推广应用。2.适用于营销管理领域中的强化服务协同,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工作。

3.适用于所有一线班组层面。

二、推广意义及价值

1、提升单位形象

单位整体形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外在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带来稳定客户群体的保障。5S活动就是提升企业形象的有利工具之一,它不仅能改善窗口服务环境,还能规范服务人员礼仪,有效提升服务效果。

2、提高工作效率

推行5S能够使各种物品、工具有效“归位”,查找迅速,使用方便,有利于创造整洁美观的工作环境;能够使各项日常工作均有相应制度流程保障,减少环节冗余;能够改善员工精神面貌,增强组织活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节约服务成本

5S可以杜绝浪费,减少成本的无意义流失。服务方面,可以合理安排服务人员、服务设施、服务时间,使其达到最佳配置,减少服务资源的浪费。

4、保障服务品质

5S最直接的效果之一就是保障服务的品质,因为5S强调过程的管理和细节管理,良好的过程保证了良好的结果。

5、保障安全

安全是5S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表现在:工作现场的整洁有序;危险物品的特殊存放;消防设施的例行确认;危险因素的警示标识;指向明确的逃生线路等。这些措施均保证了工作环境的安全。

6、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5S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前面四个S的作用就是强制性地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当“习惯成自然”之后,员工才会完全按照既定的流程制度、规范要求来落实,将好习惯当做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固化下来。此时,员工的整体素质必将得到提升。

7、完善企业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之于企业,就像树根之于参天大树。没有完善的基础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企业就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5S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建立、健全企业基础管理制度,使管理状态一目了然,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广应用计划

1.推广应用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的具体做法

5S活动推行的步骤(11-STEP)

步骤1:成立推行组织,配置工作人员,明确责任

1.成立5S管理委员会

2.组织机构确定,人员配置

3.确定5S管理委员会中各级人员的责任

4.责任区域划分 步骤2: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

方针制定:

推动5S管理时,制定方针做为导入之指导原则

一:推行5S管理、塑造人造板一流形象

二:全员参与,挑战自我,全面塑造新形象

三:从自我做起,由细微之处着手,塑造公司新形象

四:规范现场·现物、提升员素质

目标制定:

设定期望之目标,做为活动努力之方向及便于活动过程中之成果检查

步骤3:编写相关文件,使5S的导入,进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 1.5S管理责任制 2.5S奖惩激励规定 3.各个工作场所的清洁标准 4.各个工作场所的整顿标准 5.检查评分表 6.整改通知单

7.其它相关作业规范:着装规范、物品摆放搬运规范、设备操作保养规范等。

步骤4:宣传造势,通过多种多样而又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让5S的方针、目标、相关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灵中 1.张贴标语 2.5S征文活动 3.办黑板报 4.知识竞赛 5.早会宣传 6.座谈会

步骤5:拟定推行工作计划

1.拟定日程计划做为推行及控制之依据

2.其他相关规定(5S时间等)

大的工作一定要有计划,以便大家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项目责任者清楚自己及其他担当者的工作是什么及何时要完成,相互配合造就一种团队作战精神。步骤6:制定标准规范 1.班组管理制度

2.各个工作场所的清洁标准 3.各个工作场所的整顿标准

4.其它相关作业规范:着装规范、物品摆放搬运规范、设备操作保养规范等。

5.5S的有关管理标准:清洁标准/整顿标准 6.相关管理表格的使用:检查评分表/整改通知单 步骤7: 实施

1.5S委员会的成立大会:由班组长主持,宣布各级管理人员名单,宣布相关人员的责任,公布5S的方针和目标。

2.5S推行动员大会,由班组长主持,全厂员工参加,公布5S的方针和目标及推行意义。

3.作业现场“洗澡”运动(全体上下彻底大扫除)

4.地面划线和分区及物品标识标准(注:划线和分区已完成)步骤8:查核

1.现场查核:区域负责人的日常自查/巡查员日常巡查/委员会的定期大检查。

2.5S问题点质疑、解答 3.查核中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步骤9:评比及奖惩

依5S活动奖惩激励规定,每周进行评比,公布成绩,实施奖惩。步骤10:检讨与修正 各责任成员依缺点项目进行改善,不断提高。1.QC手法 2.IE手法

在5S活动中,适当的导入QC手法、IE手法是很有必要的,能使5S活动推行得更加顺利、更有成效。步骤11:纳入定期管理活动中 1.标准化、制度化的完善 2.实施各种5S强化月活动。

2.如何转化为标准制度

1.深化班组管理与“5S”管理相结合机制的应用

坚持班组5S管理的理念,持续改进实际工作中的缺陷,并与规范化考核标准挂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整体形象。

2.建立一套有效的5S管理系统

以班组5S管理规范标准为基础,建立一套有效的5S管理系统,减轻班组管理日常工作负担,全面规范5S管理工作流程,强化管理结果应用刚性,提高班组5S管理工作效率。

3.如何衡量推广应用成效

(1)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学习状态是否有所提高,从“被动做事”到“主动做事”的根本性改变。

(2)工作质量是否提升,是否从更本上防止了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社会舆情、服务投诉等各专业领域中的“越红线”事件发生。

(3)工作效率是否提升,同“班组管理与“5S”管理相结合”方案实施前进行比对。

四、推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1.困难:5S管理规范标准的完善,部分管理规范存在不合理情况。解决办法:在日常工作中实时持续改进更新5S管理规范标准库,使管理规范标准更加完善。

2.困难:管理人员规范标准的差异。在实际工作评定中,班组长作为管理人员,不纳入日常考核规范,为班组整体考核标准得平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员工由于休假等特殊情况未能得到及时奖惩考核,班组长的考核标准受到影响。解决办法: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管理规范标准做适当的完善修改,在考核结果评定时,将作业现场、作业人员等实际情况逐步相结合。

3.困难:缺少一套规范化系统对应。作为班组管理日常性规范化管理,每天实施考核,工作量较大,缺少一套规范化管理系统进行整体规范考核,导致一些常规性工作不能及时考核到位。解决办法:以班组5S管理规范标准为基础,建立一套有效的5S管理系统,减轻班组管理日常工作负担,全面规范5S管理工作流程,强化管理结果应用刚性,提高班组5S管理工作效率。

五、推广时间节点建议

1.已具备在下一开展推广应用工作的条件。

2.推广应用中,各阶段时间节点设置建议(需与推广应用计划中的具体步骤一一对应)。

(1)在2016年上半年不断摸索与完善积分标准库,加强对员工的“班组管理与“5S”管理相结合”方案的宣贯、学习、培训,使每名员工都能从思想上作出根本性的改变,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在下半年以班组5S管理规范标准为基础,建立一套有效的5S管理系统,减轻班组管理日常工作负担,全面规范5S管理工作流程,强化管理结果应用刚性,提高班组5S管理工作效率。

下载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中石化对标策略:拒绝过激(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中石化对标策略:拒绝过激(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