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泓冰标杆管理文章节选九---对标管理的作用与企业突破瓶颈
陈泓冰标杆管理文章节选九
对标管理的作用与企业突破瓶颈
了解完之前介绍的这些案例,相信您对标杆管理中的立标和对标环节有了直观的认识,我总结了对标管理对企业的几大直接作用,但更多的间接作用应该是远远不止这些。作用之“追求卓越”
现代的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经常把“追求卓越”作为企业文化的理念之一,但是这种口号性的短语通常仅被挂在墙上,什么是追求卓越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说法,实际上无非是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罢了,并没有给本组织带来什么实际的价值。但是如果实施了标杆管理就大不一样了,对标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即把对方卓越的模式、方法、措施拿来我用,实施对标管理就是说明你正在追求卓越,把这个理念直接落地了。作用之“精益管理”
精益管理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TPS丰田生产方式,他并不是一套理论体系或管理工具,只不过是整套先进的理念和手段和模式罢了。所以很多高层管理者甚至是MBA教授都在不断地学习和传授“精益”这个理念,但有几家企业落实了、实现了呢?几乎没有!又有几个教授搞清楚了什么是精益了?大多数没搞懂!不但他们实现不了,就连丰田公司自身的咨询公司、自身的专家去美国辅导超过600家美国企业导入丰田生产方式,其可以称之为成功的也仅有10家左右。那这种理念怎么就这么难导入呢?其实不难,只不过很多专家把它理解歪了、教歪了,学员当然越来越晕。我怎么解释“精益管理”呢?也就一句话:精是“精细”,益是“价值”,即在管理过程中把有价值的事做精细,没价值的事情不要耽误精力耗费资源去管他。可是这些有价值的事情怎眼去管好呢?对标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前面我们提到做事要求有“标杆标准”、然后还要有“关键指标分解”,在前面我为大家介绍那家排名前列的餐饮企业的案例中,就是一个大量进行“关键指标分解”的工作的案例,这些被分解的指标、环节就是“价值”所在,每一个被关注的指标、环节都是一个个被分解的小标杆、小小标杆,更小的价值点。当你通过对标把几乎所有这些小价值点都改善和把握好了之后,实际上“精益管理”已经做到位了,其实是一些并不复杂的事情。之前导入丰田生产方式失败的企业之
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在生搬硬套“丰田方式”,那家伙姓“丰田”,血型是“TPS”型的,您是A型B型O型的,输给您您还活的了?
作用之“持续改善”
管理贵在“持续改善”,就像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我的水平,我也知道我的差距,那我才有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的前提心态。但是“自知”的获得?你可以以史为鉴;你还可以以人为鉴,其前提还是需要个“标杆”,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参照物,否则如何做到自知?做不到,只能变成“自负”,人一样,企业一样,政府也一样,到了自负这个阶段也就离栽大跟头或离死不远了。像美孚石油公司,当年就算是全球第一,也在不断地对标来寻找改进机会,因为即便是全球行业第一,你仍然有很多的短板。“古之君子闻过则喜”,发现短板就立刻对标解决,去不停的推动那个“标杆环”,那样企业才会生存得下去。
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的工作风格是停步不前的,不作为状态,我这里先不批评和指责这些不负责任的人,因为他们通常都有一个让人无法辩驳的借口,那就是“我们这里某些人就是不作为,我拿他没办法!”这种人通常把问题推给环境了。但是组织实施的标杆管理是一整套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组织形成不断改进的工作氛围,一旦组织开始实施,谁也逃不掉,必须去改变。关于整体的机制问题,我在后面的章节再做介绍。作用之“核心竞争力”
总裁班的很多企业老板很头痛,在一起经常聊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出来的无奈有种种,有的说本行业越来越难做,恶性竞争者越来越多,成本压力大等等。其实核心竞争力也是可以获得的,“矮个子里面拔将军”,只要你能认识到本行业的一些共性问题、共同短版,就有可能找到突破口。我常对他们讲,你面临的困难也是竞争对手面临的困难,这样一比对,大家都是“零”,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
但是在面临重大改变的时候,“抉择”又成了大多数人的负担,万一失败怎么办?这时,“跨行业对标”就提供了最好的参照物,外行业的成功模式不是竞争对手都可以看到和了解的,泰康人寿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在职业生涯中的几次成功操作和做管理顾问是的一些方法,也是借助于外行业的“东风”,几乎一夜之间使企业有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整体实力不如对手,但在某些环节上胜出,那么至少也就有了立足之地。
作用之“学习型组织”
很多企业努力去做到“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地组织学习培训,这是企业必须为之的事情,他可以让企业的储备大量人才,但这些活动只是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的一些手段,并不是说做到了,学习型组织就形成了。标杆管理的实施对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对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转化为实践工作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才把学习和组织工作结合在一起,而在组织中,只有各个层级的干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全面导入标杆管理,这个组织才可以称得上学习型组织。
第二篇:陈泓冰标杆管理授权讲师团
美国国际标杆管理研究会专家委员会认证中国专家委员会成员介绍
冰标杆管理(中国)顾问机构简介:
泓冰标杆管理顾问机构(全球标杆管理网)是美国“国际标杆管理研究会专家委员会”授权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合法共享其知识产权的下属机构,具有授权与认证国际标杆管理专家的资格,中国权威管理学家陈泓冰先生则是该研究会创始成员之一。
本机构致力于全行业同业对标管理、全面标杆管理、标杆思想的研究,以及标杆管理辅导、标杆管理培训、标杆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全球联网的标杆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本机构拥有与完整的标杆管理体系有关的国际学术标准与核心知识产权,并设知识产权维权中心抑制非标准的伪学术在中国大陆的蔓延与非信用的服务行为。
本机构的全部业务用于解决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及公共部门效能问题,建立组织全面标杆管理模式,助力实现标杆绩效,并终身致力于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使追求效益型组织实现大幅降本增效;为能源、电力、工矿等安全型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管理;为全球社会实现科学进步。
第三篇:6S管理在铁塔企业中的实践与作用
“6S”管理在铁塔企业中的实践与作用
时间:2014-06-18 13:00:54来源:设备管理大视野
杨帆
(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线路器材厂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前,6S管理作为铁塔企业生产现场的一种科学模式,因为其能为员工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合理的工作场所和空间环境,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工作环境凌乱不堪的现象,解决了人员素质不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营造了一种安全、文明、整洁、高效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工作起来更安全、更舒畅,同时潜移默化的把员工塑造成凡事都能“讲究”的习惯,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作为铁塔企业也同样开始了“6S”管理的推广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现场实践,取得了一些实效。本文就“6S管理”在铁塔企业中的实践和作用加以介绍,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6S”管理的实践
对比现在与过去,别有一番感受。过去的生产现场状况是原材料堆码混乱,工模器具遍地开花,设备跑、冒、滴、漏严重,废旧物资乱堆乱放等等,概括起来就“脏、乱、差”三个字。在这种状态下,借铁塔企业开展“6S”管理之东风,大力推广和开展了这项活动。首先对员工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知道“6S”管理包含以下6个要素:整理,就是把必要的物品留下,把不必要的物品清除;整顿,就是按定置摆放;清扫,就是清除脏物,保持工作区干净亮丽;清洁,就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素养,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安全,就是确保生产、工作中的人身、设备、设施的安全。为此我们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的:
1、整理:将无用的东西全部清除,如废料、报废设备及不用备件等经过核准后统一搬运到指定区域待处理。通道禁止摆放任何物品、工件,及时清理保持地面干净、整洁。重新规划了各工序的生产现场布局,新增加了一条安全通道,使各工序生产区域、成品与半成品堆码区、质量检验区各得其所、互不影响,吊运合理、可靠,安全有保障。作为专业制造铁塔的企业,涉及钢材原材料材质、规格将近140余种,为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做到分类摆放,一目了然,颜色标识明确,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实施定置管理,摆放整齐有序,便于工序之间的传输。
2、整顿:将生产备料和其他有用的东西进行“三定原则”即:定位、定量、定容,同时共设置25个存放成品、半成品、废铁收集等料斗,还对加筋板、管塔零部件等各种小件量身定做了小料斗,并统一划分区域定点置放,确保不漫箱、不落地、不凌乱。冲头、冲模、刀片堆放整齐统一标识、一目了然,工具、模具等零部件定位摆放,标识明确,取用方便,用后及时归位、归箱,报废、损坏的物品,做到及时定位放置,待统一处理。所有墙壁张贴、悬挂物按工序、设备位置统一管理、张贴、悬挂,定期进行擦拭保持干净、清晰。所有管线、线路均需按照厂线路、管线安全规定执行,定期检查线路、管线、电源是否出现异常,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处理。生产作业现场使用的样板、放样图、角钢小样图等技术资料均妥善保管、小心使用,使用完毕后及时收集返还。各班组的作业记录表根据所填项目须及时、真实、清楚、有效,定时收集、整理,以备查阅。
3、清扫:各工序针对自身特点对每个员工划分出卫生责任区,并制定了“二扫一拖”规章制度,督促每个员工做到“工作间隙勤清扫、下班之前全班大清扫”,及时清理工作台面的灰渣、污油、水迹,下班后必须擦拭设备外观,做到无锈迹、积灰、积污,生产前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方可使用。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严禁带故障工作。生产后的边角废物及公共垃圾须及时清理到指定位置。各班组根据划分的区域对窗、墙壁、天花板保持干净整洁,做到破有人管、烂有人报、漏有人防。
4、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进行维护,要求员工做到“三不要”即“不要放置不用的东西、不要弄乱物品、不要弄脏环境”使生产现场始终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
5、素养:就是提高员工素质,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各班组相继制定了《二扫一拖》、《工具使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专门举办培训班对管理制度进行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激励和引导员工养成良好工作、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曝光台、曝光违反6s管理规定行为,采取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制度当月进行考核。
6、安全:就是维护人和企业财产不受侵害,创造一个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工作现场,为此根据厂安全目标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每月按规定进行安全月检查制度,并及时报告情况。班前会每日必讲安全,把“生产必须安全”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理念中,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加大培训力度和严格执行有证上岗的制度(如桁车操作人员、拖拉机操作人员),针对已发生的安全生产工伤事故,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员工做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杜绝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二、“6S管理”的作用
1、提高员工素养的作用
长期以来,有很多的企业推行6S管理,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素养”两个字。因为“6S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始于素养。如工件上的孔径位置是否始终与定制样板位置相符?首件必检、过程抽检、完工检数量是否做到?组装工件完工后组装图、角钢小样图是否按工程、塔型归类、收集妥善保管?班组人员的考勤是否每天及时准确填写?这些看是简单的事情,学来容易,但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却并不容易,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提高员工“素养”促使每位员工养成良好工作习惯,要点有三:一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做到位,真正的素养并不是应对检查或参观的刻意做作,而是一种流露于工作中每一个细节的习惯,它的形成也源于完善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而形成习惯,形成传统。二是长期坚持,避免一紧、二松、三重来的现象,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对新上岗的员工我们要进行培训,让他们一开始就接触6S,对老员工我们也不能放松,要抱着“小问题,要重视,老毛病,要根治”的态度去对待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使“6S管理”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三是要明确细化责任,避免班组之间、个人之间的推委、拖拉影响6S工作。同时要以奖惩制度去约束员工的行为,还要日常教育和谈心等去正确引导员工,久而久之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2、规范标准化的作用
任何一种新的生产模式的推行,要真正做到持久有效,必须配套建立适应的规章制度。使之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支持、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式督促保证机制。推行目标责任制,车间与班组长、员工签订目标责任书,将“6S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定期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将生产现场管理等项目细化为分值,结合实际进行打分,如未按规定在穿戴劳保用品,出现一人次扣多少分;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出现一人次扣多少分;设备有锈斑、油污、积尘扣多少分„„每月不定期进行考核,每月考核得分都与当月奖金、班组长绩效考核挂钩。在“素养”环节中,不仅强调员工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还强调员工生产技能的提高和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鼓励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如小改小革的实施、QC成果的运用等。同时将“6S管理”督促考核项目进行延伸,将成本、质量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比如班组长不仅仅是负责“6S”项目,还包括质量、成本、技术进步等方面上。
3、密切合作的作用
通过“6S”的管理,员工之间获得了更多的益处。如工器具进行了分类、合理摆放后,大大缩短了维修人员寻找工器具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每次生产完的余料相关人员都会按材质、厚度定置存放并加以标识后,缩短了生产人员在调运材料的过程,既减少了找料带来的繁琐也降低了桁车的使用频率。员工之间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产品品质提升,上工序本着要对下工序负责的态度,就能预防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防止马虎行事。同时员工之间互相提醒安全事宜,也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员工有整体观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后,就逐步形成了关爱集体、珍惜荣誉的良性互动,使员工将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爱企业、爱岗位、爱环境”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合力拧成一根绳”的层次,始终让班组与班组、员工与员工之间处于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中。
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一次不行再来二次的整改等措施、手段,生产现场管理迅速改观,它带来了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提升了形象,空间使用合理、物品摆放有序,个人工作起来心情愉悦,不仅使生产现场面貌焕然一新,还有效带动了质量、成本、设备的整体优化。看到这些变化,员工们的热情逐渐高涨,行动上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要去做。
强化6s管理中的设备管理
时间:2014-05-30 13:00:49来源:设备管理大视野
刘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103厂
一、设备管理在“6s”管理中非常重要性
企业最本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在工作现场,是对把蓝图变成产品的设备和员工的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通过推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素养、规范和安全,逐步深化现场管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正基于此。
从现场管理讲,设备可同时列为“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和危险源”(以下简称“6源”),因此,做好“6S”管理,设备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6S”管理中,设备管理不只是通过清洁打扫设备,保持设备外观清洁,从更深的层次上讲还要预防、降低和消除设备“6源”,通过全员参与,在对设备进行清洁打扫的同时开展日常维护保养,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周期、一定的部位进行检查维护,及早发现设备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从而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最终实现设备效率最大化目标。
二、在“6s”管理中,如何开展设备管理
在“6s”管理中,开展设备管理要从规范设备工作环境,预防和消除“6源”,规范设备现场的日常维护,建立健全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素质,以及建立考核体制方面开展工作。
1.规范设备工作环境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要求,建立或配制设备特殊工艺条件要求的环境设施,满足对温度、洁净度等的要求,整理和整顿好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设备附件,认真区分工作场所要与不要的物品。通过果断的处理将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让生产现场和工作场所透明化,增大作业空间,减少碰撞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并把留下有用的东西加以定置、定位,按照使用频率和可视化准则,合理布置摆放,做到规范化、色彩标记化、和定置化。
2.查找和设备有关的“6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查污染源指由设备引起的灰尘、油污、废料、加工材屑等。更深的包括有害气体、有毒液体、电磁辐射、光辐射以及噪声方面的污染。寻找、搜集这些污染源的信息后,通过源头控制、采取防护措施等办法加以解决。
(2)查清扫困难源指设备难以清扫的部位,包括空间狭窄、没人工作部位、设备内部深层无法使用清扫工具的部位;污染频繁,无法随时清扫的部位;人员难以接近的区域,如高空、高温、设备高速运转部分等。解决清扫困难源通过控制源头(采取措施,使其不被污染),另外是设计开发专门的清扫工具。
(3)查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和设备有关的安全事故发生源。由于设备向大型、连续化方向发展,一旦出了事故,可能给企业乃至社会带来危害。安全工作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必须消除可能由设备引发的事故和事故苗头,要积极寻找安全隐患并制定策略。如检查设备的各种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设备使用的元器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对特种设备,如输变电设备、压力容器等设备,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和修理。
(4)查浪费源指和设备相关的各种能源浪费。第一类浪费是“跑、冒、滴、漏”,包括漏水、漏油、漏电、漏气、漏汽以及各种生产用介质等的泄漏(这些泄漏也可污染环境);第二类是“开关”方面的浪费,如人走灯还亮,机器空运转,冷气、热风、风扇等方面的能源浪费等。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做好防漏、堵漏工作,要通过开关处提示,以及员工良好习惯来养成。
(5)查故障源指设备自身故障。要通过日常的统计分析,逐步了解掌握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延长设备正常运转时间。如因润滑不良造成故障,采取加强改造润滑系统;因温度高、散热差引起的故障,通过加强冷风机或冷却水来实现等。
(6)查缺陷源指现有设备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方面。围绕保障和提高产品质量,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或加工环节,并通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来实现。通过对查出的“6源”分门别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消除、降低和预防“6源”。
3.编制完善的现场工作规范,规范设备各项管理制度
(1)规范设备现场工作规范在日常使用中做到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及时发现设备存在问题,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必须有一套和设备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工作规范。
在编制日常工作规范时,要组织技术骨干,包括设备部门、车间、维护组、一线生产技术骨干选典型机台、生产线、典型管理过程进行攻关,调查研究、摸清规律、进行试验,通过“选人、选点、选项、选时、选标、选班、选路”,制定适合设备现状的设备操作、清扫、点检、保养和润滑规范,确定工作流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范。如果在保养检查中发现异常,操作人员自己不能处理时,要通过一定的反馈途径,将保养中发现的故障隐患及时报告到下一环节,直到把异常状况处理完毕为止。并逐步推广到企业所有机台和管理过程,最终达到台台设备有规范,各个环节有规范。设备工作规范做到文件化和可操作化,最好用视板、图解方式加以宣传和提示。其中:
(1)选人:落实责任,明确生产现场每台设备(包括动力管线)的责任人,包括操作工、点检员、维修组(机械、电器、仪表工等)的责任,做到现场台台设备有人管;
(2)选点:在设备上确定需要关注的项目(点),即需要进行清洁、点检、润滑、保养的点;
(3)选项:根据所选“点”的特点,选择清洁、点检、润滑、保养这四项中必须进行的若干项内容实施;
(4)选时:根据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操作说明,确定一定的清洁、点检间隔期,按照一定的周期、时间操作检查。
(5)选标:对每一点的每一项操作内容,制定相应的目标状态或达到标准;
(6)选法:每一项操作应有确定的工具、方法及辅助材料;
(7)选班:确定负责的班次。如多班运行的生产现场(如锅炉、空压站等),白班工人精力充沛,中班尚可,夜班工人无论精力和现场光线均差。因此,应把现场设备上的操作点按照各个班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均匀分配,一般白班分配的操作最多,中班次之,夜班最少。
(8)选路:根据设备的结构,尤其是生产线、配电室、冷冻站等,以操作人员的位置为参照物,对所选的操作点按照由低到高、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等策略,优化一条较短、较易、较省力的操作路径,做到不乱、不漏。
规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设备的现场管理体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而设备现场工作水平的高低和设备各项制度是否健全规范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设备管理工作中,除做到设备现场管理规范化外,还要做到设备维修规范化,设备前期管理规范化,设备备件管理规范化,设备技术改造规范化和设备专业管理规范化。努力做到象ISO标准化控制文件一样,使设备一生管理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和管理精细化。做到各个环节有章可循,由“法”可依,有“工艺”可执行。消除“做事随意,没有规矩;有了规矩,弄虚作假,不守规矩;以及遵守规矩,却总是做不到位”的现象。避免因“一人一个工作方式,一个领导一个思路”的情况,导致在人员调整后设备管理水平出现波动的情况。
4.提高职工素质
这里讲提高职工素质,指思想和技能两个方面。除规范设备日常工作外,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还要从思想和技术培训上提高人员的素质。在职工的思想意识首先要破除“操作工只管操作,不管维修;维修工只管维修,不管操作”的习惯;操作工要主动打扫设备卫生和参加设备排故,把设备的点检、保养、润滑结合起来,实现清扫的同时,积极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以改善设备状况。设备维护修理人员认真监督、检查、指导使用人员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好设备。
进行人员培训,特种设备由国家由资质的劳动部门进行培训。使每个设备操作者真正达到“三好四会”(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5.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和持续改进
要保证在“6s”管理中,实现提高员工技术素质、改进员工精神面貌、改善企业工作环境,设备管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要靠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持续有效的检查、评估考核来保证,并要将开展“6s”前后产生的效益对比统计出来,并制定各个阶段更高的目标,做到持续改进。要让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看到变化和效益,真正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变“要我开展6s管理,为我要开展6s管理”,有效避免出现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统计对比应围绕生产率、质量、成本、安全环境、劳动情绪等进行。
设备进行考核统计指标主要有——规范化作业情况,以及能源消耗、备件消耗、事故率、故障率、维修费用、和设备有关的废品率等。根据统计数据,并以一年为周期,不断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要建立设备部门、车间、工段班组、维护组、操作工等多个环节互相协助、交叉的检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要同员工的奖酬、激励和晋升相结合。
第四篇: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许多安全专家认为,事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在时空上的交叉所致。据统计,在我国7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而出现“三违”现象又与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低紧密相连。因此,抓好以人为本,以教育为基础,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文化,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1.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企业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1现代化工业生产场所,蕴藏着巨大能量,因而就潜伏着巨大危险的人工环境。对生产场所危险性的认识,预防事故已超出了一般人员的常识和经验范围,只有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才能够认识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性,提高预防事故的自觉性。
1.2现代工业生产的物料、设备、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与操作,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同时现代化生产系统中也蕴藏着事故的危险性,只有经过专门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才能熟练掌握。
1.3现代化工业生产是一个互相关联,密切协作的群体劳动、系统运转的过程。它需要每一部分、每个员工的正常工作与不懈努力。所以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预防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对整体的危害,以保证现代的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对企业的干部和工人施行严格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获得必需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或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贯彻执行安全法规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以保证生产安全。
2.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
2.1从企业性质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其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早在1954年劳动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的决定》,对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形式作出了规定,要求认真贯彻执行。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要求企业单位把安全生产教育作为必须坚持的基本制度。1981年国家劳动总局制定了《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三年规划》,要求企业有计划地开展安全、劳动保护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当然必须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2.2从企业的主人翁地位看
在我国,工人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用在现代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满足劳动者对安全的要求自然也寓于其内。
一般地说,人的行为来自动机,而动机产生于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有五种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成就需要,五种需要呈阶梯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理需要既已满足,人们便又向更高的需要进取,这就必然产生更高的安全要求。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满足职工的这种需求是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保障。
2·3从企业的经济效益上看
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是以安全为依托的,企业的效益是建立在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秩序上。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不重视安全教育,那么职工的安全素质必定是低下的,这样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发果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轻则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重则造成企业停产、倒闭。这哪里还谈得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如:1982年3月9日,福鼎制药厂发生了一起我国建国以来制药企业最惨重的恶性事故。厂内冰片车间结晶工段发生爆炸并引起火灾,在救火中伤亡100人,其中死亡65人,烧毁厂房625平方米和许多贵重设备,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4.6万元。这次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厂冰片车间通过聚氯乙烯管抽结晶糟内的汽油时产生静电火花,燃着了汽油而引起的。由于该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非常薄弱,大量新工人不经培训考核就上岗操作,他们中的许多人连起码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都不懂。当天当班的3个工人,一个有严重的脑炎后遗症,反应迟钝;另两人是调来不到一个月的女工。火灾初起时,她们只是惊慌失措,闻警赶来救火的人们也都慌乱有余,对策不足,结果火舌蔓延很快,终于不可收拾。
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显而易见的。
3.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1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防止事故的发生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有效、最主要的因素,而人又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化学企业,在生产上所用的化工原辅料绝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危险物质,生产工艺又具有高温高压、复杂多变的特点。操作人员如不了解这些特点,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一旦工况出现异常就会手忙脚乱,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如:1984年4月18日,福建省某制药厂庆大车间,喷雾塔在运转时,由于人孔盖微漏粉,操作工武某违章操作,在未泄压的情况下,用加长扳手力臂紧固入孔横锁杆的螺丝,造成横锁杆断裂,入孔盖爆飞出击伤该操作工的筋骨。因此,抓安全管理必须从安全教育入手,首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除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外,还由于对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思想麻痹。因此,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职工对安全的认识,使职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提高自我的安全生产意识。此外,通过教育增长了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自
我保护能力及判断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起到防止事故发生,减少职业危害,必然促进企业的安全
生产。
3.2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危险、危害因素不断出现构成了生产发展的威胁,事故和灾害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且会造成工厂毁灭和给社会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经常不断地对职工及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文化水平,使他们懂得生产的科学知识和安全原理,能遵循生产规律,能发现隐患,能预测危险,能排除险情,能处理意外情况,能自觉地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所以说,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力地说明安全教育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使企业管理者和操作者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文化水平,深化安全管理和企业操作人员确立安全的观念,认识新的危险,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控制事故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五篇:企业与员工管理平台的定义、目的、作用(意义)
企业与员工管理平台
定义:
管理平台的概念非常宽泛,其中包括人本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渠道管理平台等。
企业与员工管理平台是指企业在管理战略、企业运营、调配人员三方面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一定得管理机制和方法,搭建行之有效的人本管理、高效激励平台,最关键的是有一套独特的企业运营模式,让企业自上而下能够按照系统规划的所有流程进行。协调这一系列的战略方案、运营流程、人员调配,就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目的:(为什么)
搭建企业与员工管理平台的目的是更好的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获得最大程度的收益的前提条件。有了企业与员工的管理平台,严格按照管理平台中的流程进行企业管理和规划,企业就能够高效率的运转,避免了一系列因为人员、管理不善导致的经济损失。
搭建企业与员工管理平台就等于给企业与员工一个宏观的控制,俗话说得好:“院子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养不出万年松”,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与员工管理平台,才能够给企业,给员工一个发展的机会!
怎么做:想要建立企业与员工的管理平台,要明确企业的目的,企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协调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管理者和员工应该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决策,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企业的发展就是自己的发展,从而使员工真真实实为企业的发展拼上一把力。意义: 只有搭建一个员工与企业的管理平台,才能够保证企业良性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