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潍坊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体系的意见》(大全)
潍坊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推
动体系的意见》
来源:山东省人口计生委办公室
潍坊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体系的意见》(潍发〔2009〕20 号),对健全完善人口计生政策推动体系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作了阐述,对人口计生政策推动体系的主要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并就加强人口计生政策推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考核奖惩提出明确要求。人口计生政策推动体系的主要内容:
奖励激励政策方面
1、对适龄青年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免费享受婚前医学检查服务,所需经费由县级政府统筹解决。
2、对全市符合生育政策,怀孕15 至20 周的育龄妇女,免费给予唐氏综合征筛查,有条件的县市区,先行免费发放叶酸。
3、国家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女职工晚婚的,男女双方在分别享受国家和省规定17 日婚假的基础上,对其分别增加婚假7 日。国家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女职工晚育的,女方在享受国家、省规定150 日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30 日;男方护理假在享受省规定7 日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假7 日。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不变。
4、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从原渠道列支加发本人标准工资5%的退休金,达到100%的不再加发;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潍坊市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0%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
5、对符合二胎生育条件,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农村独女户(无生育条件和无生育能力的除外),在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签定合同并公证后,给予2000 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所需资金由县级政府统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照国家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做法,从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第二年开始,给予奖励扶助,直至与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接轨为止。
6、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基本技术服务。依法生育两个女孩后自愿在规定时间内采取绝育措施的,一次性给予1000 元以上奖励,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政府统筹解决。
7、在旧村(房)改造时,按人均分配的,独生子女家庭增加1 人份额;按户分配的,独生子女家庭提高户均配额的20%;并优先划分宅基地。
8、村级各类集体经济收入或福利分红时,按人均分配的,独生子女家庭增加1 人份额;按户分配的,独生子女家庭提高户均配额的20%。由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办法。
优先优惠政策方面
9、对独生子女家庭或双女户,优先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科学教子好家长”和“双学双比”女能手等;优先参加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10、对独生子女家庭或双女户,优先安排或介绍就业,优先安排参加上岗、就业培训和外出务工、劳务输出等,并减免培训、办证等需要个人承担的费用。
11、对独生子女家庭或双女户,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协调市场开办单位,优先安排摊位或房屋;免费提供市场信息咨询等。
12、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在使用土地、办理土地使用证时,减免10%的办证费。
13、在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农村国债沼气项目、农业产业化、人畜饮水、安全引水、集雨节灌、抗旱防涝等项目建设中,县乡村补助部分,按人均补助的,独生子女家庭增加1 人份额;按户补助的,独生子女家庭提高户均配额的20%。
14、在对农村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时,优先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发放。
15、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独生子女家庭实行优惠政策,独女户的参合医疗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县级政府补助,独子户和双女绝育户由县级政府统筹解决30%。独生子女和双女绝育户父母报销医药费时提高报销比例的10%,并优先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其中独女户家庭支付比例提高20%。
16、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妇女在住院分娩时减免100-300 元的住院费。
17、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在安装有线电视时,初装费优惠10%。
18、独生子女家庭在办理第一套住房房屋所有权证时,减免10%的房屋登记费。
19、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在办理司法公证时,减免10%的公证费用。
20、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计生家庭的子女,优先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独生子女在市内升高中(含职业中专)时,在语、数、外三门主要学科中统一确定的一门加5 分后划定等级;在助学金评定上,农村独生子女要按照2 个子女数对待。
21、独生子女家庭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公务员招考的,同等条件优先录用;参加企事业单位招考录(聘)用的,在笔试成绩中加5 分。
扶持救助政策方面
22、年满60 周岁,符合国家奖励扶助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妻,每人每月发放60 元的奖励扶助金;独生子女伤残符合国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规定条件的夫妇,自女方年满49周岁起,夫妇双方每月分别享受80 元的特别扶助金;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妇,自女方年满49 周岁起,夫妇双方每月分别享受100 元的特别扶助金。所需资金按有关规定执行。
23、对独生子女病残,经鉴定符合二胎生育条件、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且未收养子女的,原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优先优惠待遇不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给予高出最低生活保障线三分之一的照顾。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且未收养子女的夫妻,原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优先优惠待遇不变,符合低保条件的,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并给予高出最低生活保障线三分之一的照顾。
24、独生子女父母残疾的(法定标准三级以上),按残疾人数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 元的救助金;独生子女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未再婚或享受奖励扶助的,给予每月不低于100 元的救助金;独生子女父母双亡的,给予该独生子女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救助金,直至18 周岁止。
25、独生子女父母双亡或一方死亡、另一方未再婚的,符合低保条件的给予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未满18 周岁的独生子女和其单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资金个人承担部分,由县级政府负责缴纳。父母双亡或一方死亡、另一方未再婚的独生子女就读高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免除学杂费,所需资金由县级政府补贴。
26、独生子女贫困学生被全日制大专院校正式录取的,在享受其他入学资助的基础上,给予专科学生1000 元、本科学生2000 元以上的一次性现金资助。所需资金由县级政府统筹解决。
27、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双女绝育户,在承包土地、山林、果园、河滩、水塘等项目时,给予减免10%的承包金,免费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县、乡两级政府负责制定具体办法。
28、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县(市、区)平均水平且自主创业的,每年可申请3000 元额度以内的全额贴息贷款。县、乡两级政府负责制定具体办法。
29、在救灾救济工作中,对受灾户中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家庭困难的计划生育户,给予重点帮扶救济;对患大病的农村计划生育贫困户实行医疗救助。
社会保障政策方面
30、农村无子女的60 周岁以上计划生育家庭夫妇,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优先入住公有敬老院或老年公寓,实行集中供养;集中供养床位不足的,可实行外养,按分散供养标准给予补助。
31、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优先列入农村最低保障范围。
32、鼓励兴办农村独生子女“双全”保险、母婴安康保险、节育手术保险、独生子女父母补充养老保险;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社会养老、医疗、救助保险,并对计生家庭实行优先优惠。
33、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居家式托老、养老机构,在办证、租赁、税收、水电暖、卫生防疫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由县级政府制定具体办法。
34、市级设立人口关爱基金,实行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助和个人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计划生育家庭遭遇临时性、突发性重大困难时的生活生产救助和保障。
35、各级各部门要自觉从大局出发,立足本地实际和部门职责,千方百计多研究、早制定、快落实对计生家庭带来利益和好处的政策措施。本《意见》中未涉及到的农村和农民普惠性政策,都要体现出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倾斜和照顾。
惩处制约政策方面
36、出现违法生育的,要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逾期缴纳的依法加收滞纳金;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居民的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和民营企业主违法生育的,依法以个人实际收入作为社会抚养费征收基数,按征收标准的上限确定征收金额。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县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7、严格执行计生情况审计核查制度,对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职工及其他当事人,不能提拔重用,不能评聘高于现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不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团员代表、工商联执委等各类代表的候选人。
38、出现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职工,除依法按上限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外,是党员的一律开除党籍,有公职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违反计划生育的,一律不得录(聘)用、招用国家工作人员。
39、对违反计划生育合同的当事人,依法征收违约金;对已享受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而又违法生育的当事人,追回已享受的各项奖励优惠,并高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城镇居民计划生育情况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40、对群众举报的违法怀孕和生育的干部职工,不在规定时间内到单位报到接受调查的,按旷工处理。
41、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情节严重的,坚决予以公开曝光,并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本人或子女违法生育的,不能担任村(居)“两委”干部。
42、依法严惩非医学需要私自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对持有二孩《生育证》的怀孕妇女违法私自终止妊娠的,《生育证》收回,并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
43、指导村级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村级自治,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村规民约,弘扬男女平等、关爱女孩、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充分体现对独生子女家庭、双女户家庭的照顾倾斜。
第二篇: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制度的意见
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制度的意见
各乡(镇)、街道:
2006年,我市将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进一步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根据中办发[2004]17号、闽委办发[2004]6号、南委组综[2005]36号、武委组综[200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乡村实际,现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规范和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重点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有效解决了农村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突出问题,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但还存在少数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工作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纵深推进。对此,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增强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加强对村两委干部有关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策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基层干部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这一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规范运作,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工作的运行质量
要进一步突出重点,规范村务公开制度,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
(一)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
1、村务公开的内容。凡本行政村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和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向村民公开。具体内容包括:
(1)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民委员会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
(2)财务计划及各项收入、支出和债权债务情况;
(3)集体资产及其经营管理情况,包括土地、物业等生产资料的经营情况和承包经营方案、投标结果、承包费收缴、合同履行情况;
(4)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村集体经济项目和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经费筹集,以及招标投标、建设承包方案的实施情况;
(5)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收支情况;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拥军优属、社会捐赠等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情况;政府下拨的补助经费、专项经费收支情况;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的收缴、粮补、油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政策落实情况;
(7)村干部工资、奖金、补贴及其他福利、公务活动方面的开支情况;
(8)宅基地的申报、批准和使用情况;计划生育指标安排、落实计划生育措施和计划外生育费的收缴、管理、使用情况;
(9)村党组织的任期目标和重大决策,党员大会的重要决议,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挂钩联系群众、扶贫帮困等情况;村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情况;
(10)村民质询或意见的答复和办理情况,村民要求公开的其它事项。
2、村务公开的形式。实行定期公开与灵活公开相结合,以定期公开为主;实行文字公开与口头公开相结合,以文字公开为主。
村级事务公开的主要形式有:
(1)在群众聚居、方便观看阅览的地方设立固定村务公开栏;在村部公开栏附近设立意见箱;每月确定一天为村民信访接待日、质询日;
(2)在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户代表会议上进行公开;
(3)通过发放公开信、入户通知单、明白卡、小册子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
村级财务公开要做到“五公开”:
(1)事前公开:村财务开支在5000元以上的,应事先张贴公告进行公开,让村民群众知晓。
(2)规范公开:乡镇(街道)纪检、会计服务中心要统一设计村民群众容易看懂的村财务公开报表,对村财务收入、开支情况做到逐一细项公开,严格规范“其他”科目。
(3)集中公开:村级财务开支票据经乡镇(街道)会计服务中心集中审计后,要将各村财务收支情况在乡镇(街道)会计服务中心集中进行公开。
(4)广泛公开:除在村部固定公开栏及时公布村财务报表外,还应在各自然村(或户)进行公开。
(5)定期公开:每个季度由乡镇(街道)纪检、会计服务中心派人到各村张贴村财务报表,按时进行公开。
3、村务公开的时间、程序。除涉及需长期公开的村级事务外,其他村务公开内容可分为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四种。村务公开程序要严格遵循“提议→审查→确定→公开→反馈→整改→建档”等七个环节进行。确保公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按武委组综[2005]4号文件执行。
(二)推选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结束后,村党组织、村委会要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负责监督本村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要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审查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公开程序是否规范。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每年至少一次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监督情况。村民对公布内容有疑问的,可随时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投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确有内容遗漏或者不真实的,要督促村委会重新公布,也可直接向村党组织、村委会询问,村委会应在10日内予以解释和答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
三、建章立制,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必须坚持一手抓公开,一手抓管理,通过建立工作规范,把民主管理贯穿于公开工作的全过程。
(一)规范民主决策制度
全面推行民主听证重大村务票决制度。凡涉及村务的重大事项和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根据议题和内容,选取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或户代表进行听证票决。听证票决的程序要严格按照“拟定听证票决议题→确定听证票决代表→召开听证票决会议→修正完善听证票决内容→票决听证内容→公开→(通报办理情况)→(纠正执行偏差)→建档”等环节进行。听证票决会的时间,应从农村实际出发,集中有关议题进行;有紧急和重要事务,可随时召开。具体按武委组综[2004]22号文件和武委组综[2005]4号文件执行。
(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1、建立村委会印章管理制度。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结束后,原村民委员会应将印章及时移交给新一届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印章的保管人,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决定,其他人不得管理印章。印章的管理使用,实行审批和备案制度,日常工作需用印章的,须经村民委员会主任同意;凡涉及征地、承包、贷款、对外签订合同等重大事项需使用印章的,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经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印章管理人员要做好印章使用的记录备查。对不经批准擅自用章的,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追究管理印章人员的责任。
2、建立重大经济活动备案制度。村重大经济事项、经济活动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后,在实施前应将有关合同等相关资料报送乡镇(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存档备案,作为乡镇(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开展财务监督依据。
3、建立乡镇(街道)村招投标委托制度。乡镇(街道)成立乡镇(街道)村招投标领导小组和招投标委托中心,具体负责主持乡镇(街道)村招投标的各项工作,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做出决定,与“招投标委托中心”签订《招投标委托协议书》。凡涉及村大宗物品采购、集体资产拍卖、山林权属转让、茶果山承包、土地流转、工程建设发包等事项均需在“招投标委托中心”主持下公开进行招投标。具体程序如下:
(1)村党组织、村委会提出招投标事项的初步意见并公示,经召开党员大会征求意见建议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证票决。
(2)村成立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小组代表和挂村领导等参与的招投标评估工作小组,对招投标项目进行评估,提出客观准确的标的,提交村民代表大会票决通过。
(3)村委会将上述程序的书面材料报“招投标委托中心”审核,再由“招投标委托中心”报招投标领导小组研究批准。
(4)招投标领导小组在五天内做出审查结果答复,由“招投标委托中心”将招投标项目向社会通告。
(5)“招投标委托中心”组织招投标会议并进行招投标,协助中标方与招标方签定规范性合同。
4、建立征地补偿费专户管理制度。乡镇(街道)要在经管站(或会计服务中心)设立专户,认真执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规定。要实行专户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账册,单独对征地补偿费收支使用的原始凭证装订成册。征地补偿费村提留部分,行政村内部要相对平衡,村集体对各村民小组提取比例应当统一,防止引发矛盾。留归村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全部纳入公积公益金科目进行核算,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集体福利、公益事业等方面,不得用于发放干部报酬,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支出时要按照财务管理有关程序进行并向村民群众公开。
5、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各村必须编制财务收支计划,管理费用实行限额管理,由村民代表会议确定标准和最高限额,并报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备案。乡镇(街道)要根据村人口数、村财收入情况制订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办法,由各村提交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杜绝以各种名义乱发奖金、补贴等现象。
6、加大村级债权清收力度。乡镇(街道)要在债权债务清查的基础上,成立由司法、纪检、监察、信访、农业等部门组成的债权清收领导小组,对于村办企业、山地果园、林场等单位欠村集体的承包款,以及个人向村集体的借款,乡村要应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大催收力度,清收债权还债。要建立债务统计报告和台账管理制度,村集体按季度上报村级债务的总量及其变动情况。乡镇(街道)要对新增债务的主体资格、借款决策程序、借款用途进行审查,及时制止新增不良债务。
7、严格村级资金管理。各村只能设立一个帐户。村集体收入的各项资金应及时缴存各村的银行或信用社户头;或由会计服务中心在银行或信用社设立总户头,各村在会计服务中心设立分户。由村集体出具委托书,将村级资金委托会计服务中心代管,资金来往通过会计服务中心专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坐支、平调、挪用村级集体资金。因工作需要委托他人代收款项的,应于10日内予以结算。严禁白条抵库,村集体应及时清理未入帐单据。对于历年遗留单据,要由村集体提出处理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进行账务处理。
(三)健全民主理财制度。
1、加强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建设。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可合二为一)。其主要职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参与制定本村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否决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每月开展一次理财活动。村民对本村的财务账目提出质疑时,有权委托民主理财小组查阅、审核财务账目,有权要求村干部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村级财务收支票据、财务公开内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名并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对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分类作出处理意见。理财小组审核原始凭证过程,要在由南平市经管站统一印制的“民主理财记录簿”上登记,参加审核的理财小组成员要逐一签名。
2、规范村级财务审批制度。村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盖章),报经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再由村报账员上报乡镇(街道)会计服务中心做账。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财务开支的事项,有关开支由责任人承担。具体审批程序如下(各村可结合本村实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确定审批金额):
(1)财务开支在1000元以下的,由经手人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村党支部书记审核签字(盖章),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后,由村主任审批。
(2)财务开支在1000元-5000元的,由经手人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村党支部书记审核签字(盖章),村两委会进行票决,通过后由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再由村主任审批。
(3)财务开支在5000元以上的,由经手人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村党支部书记审核签字(盖章)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票决,通过后由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再由村主任审批。
3、强化村级财务票据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使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由福建省农业厅监制的票据,并对票据领用实行逐级台账管理,明确专人负责票据的购领、发放、保管等工作.严禁村级组织使用不规范的票据,严禁自购或自制票据。
4、加强村级报账员管理。每个村设1名报账员,承担报账、出纳、统计及其它经济管理事项等职责,定期向乡镇(街道)会计服务中心报送财务票据。报账员的任用和调换,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市经管站备案,每年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村报账员每月向会计服务中心报账时,须带“民主理财记录薄”,同时根据村主干的审批权限,对一定金额以上的财务开支,须附村两委会议记录薄或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记录薄。村报账员在财务管理时要做到“八不付款”,即没有单据不付款、未经审批不付款、审批超越权限不付款、开支不当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印章不全不付款、金额数量不清不付款、前欠不清不付款。严禁公款私存、转移款项。村报帐员可享受村主干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财政核拔的报帐员工资划入会计服务中心发放,实行基本工资和奖惩工资相结合。
四、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乡镇(街道)、村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全力以赴抓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
(一)建立村财审计制度。市农业局经管站负责指导乡镇(街道)农经管理部门,对村级财务实行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乡镇(街道)每年组织乡镇(街道)经管站和财政所,对辖区行政村进行审计,重点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村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土地补偿费使用、建设项目预决算执行等情况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同时,要加大力度,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对违纪违法的有关责任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二)建立民主监督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行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办法。乡镇(街道)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深入各村进行检查指导;乡镇(街道)人大要不定期地组织市、乡镇(街道)二级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村的村务监督小组和村民群众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确保村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落到实处。
(三)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市委组织部将继续落实调研督查、情况通报、整改反馈等工作制度,坚持每月一次,以随机抽样方式确定调研督查的一个乡镇(街道)及所属的一个村。调研督查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乡镇(街道)、村、给予批评,并责成限期整改。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中违反程序,独断专行,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的村干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提出批评并要求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是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的,依法予以罢免,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对被通报而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乡镇(街道)、村,将根据责任分工,分别对挂村领导、分管领导、村主干进行告诫。告诫一次的,取消当年的评先评优资格;告诫二次的,当年考核评定为基本称职;告诫三次的,当年考核评定为不称职,并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第三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导向体系的意见
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导向体系的意见
济发〔2009〕13号
(2009年11月14日)
为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完善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处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事关国家持续发展,事关民族复兴大业,事关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完善奖惩并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让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感到光荣,经济上得到实惠,生活上得到保障,营造良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氛围,是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的必要措施,也是深入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的重大意义,把握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实际,通力协作,全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鼓励机制
1.节育优待
计划生育对象落实绝育、放环、流引产手术等节育措施所需费用,在职职工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机构支付,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所在单位支付;农村和城镇居民、特困企业职工,放环取环、绝育和流引产手术费用由人口计生部门支付。2.教育优待(1)教育部门在确保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独生子女,且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2)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全市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组织招考新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独生子女;在组织技能扶贫招生时,优先录用独生子女并减免其学费。(3)慈善总会在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时,优先照顾贫困计划生育家庭。
(4)人口计生部门、计生协会在每年新学年开始时,对独生子女特困大学生给予一次性救助。3.生产优待(1)农业部门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开展科技信息、生产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或帮扶,优先安排农业机械购置补贴。(2)妇联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中,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给予科技服务和指导。(3)林业部门在林业经营方面,优先免费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办理《采伐证》和《林业经营加工许可证》,并免收50%的育林基金。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免费提供林业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在林业扶贫项目开发投资过程中,对独生子女家庭优先投资。(4)水利部门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中,对独生子女家庭减免户负担工程费的20%以上。(5)工商部门对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申办(变更)个体工商户登记的,免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变更费。(6)民族宗教部门要加大对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并向少数民族独生子女家庭倾斜。(7)涉农部门在按人头落实惠农政策时,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按照2个子女计算。4.生活优待(1)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市内定点
医疗机构正常分娩的,由新农合办公室按有关规定给予住院报销或定额补助。(2)人口计生部门、计生协会为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母亲及现(历)任村级女计生主任免费办理团体健康保险;为14周岁以下独生子女免费办理意外伤害福利救助保险。(3)民政部门在出台相关救助扶持政策时,应在相同条件下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4)司法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提供法律服务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应减免有关费用。(5)工会优先对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实施救助,依法维护计划生育职工家庭的合法权益。(6)残联在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救助资金时,优先照顾计划生育残疾家庭。(7)村(居)在分配集体福利和集体经济收入时,独生子女家庭可按照2个子女计算。5.就业优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免费进行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和就业指导;下岗和进行失业登记的独生子女家庭成员享受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再就业;对登记失业的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和返乡的独生子女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给予不超过3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6.养老优待
对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满60周岁的,每人每月按60元发放奖励扶助金;对农村双女绝育夫妻年满55周岁的,给予该家庭每月60元的奖励扶助金。对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年满49周岁的夫妻,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对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年满49周岁的夫妻,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年满60岁的城镇低保家庭的独生子女父母,参照农村奖励扶助制度,按每人每月60元标准发给奖励扶助金。
(二)惩处机制
1.《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之后(1988年7月23日)至《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之前(2002年9月28日)违法生育而没有向组织申报并落实相应处理的党员、干部、职工,除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外,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是党员的同时给予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以后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职工,夫妻双方一律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解除劳动合同)。
2.违法生育子女的,不得录(聘)用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对群众举报的违法生育或计划外怀孕的干部职工,不在规定时间内到单位报到接受调查的,按旷工处理,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除名。
4.在涉及按人头分配的集体福利或占地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助、补贴时,对违法生育的男女双方当事人自违法生育之日(隐瞒未报的,自发现之日)起7年内各减发50%补助、补贴,已发放的由发放单位予以追回。
5.违法生育的当事人应按有关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居民的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和民营企业业主违法生育的,以个人实际收入作为缴纳基数,并按上限标准缴纳社会抚养费。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口计生部门要及时向法院提出申请,受案法院要及时立案、审查、执行。6.对违反计划生育合同的当事人,依法征收违约金;对已享受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而又违法生育的当事人,应由发放单位追回已领取的各项奖励。7.对违法生育(收养)子女的,人口计生部门应在3个月之内(隐瞒未报的,自发现之日起计算)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公安部门凭有关证明办理落户。
三、加强对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分工。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切实兑现落实各项人口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建立工作联席制度,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
(二)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到位。各级要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的投
入,把利益导向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给予重点保障。各级各部门在出台新的惠民利民政策时,要注重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相衔接,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
(三)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的监督考核。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和人口计生等部门要不定期对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兑现情况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立和落实情况纳入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认真组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政策体系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意见》,让更多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推动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结合本区实际,就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奖惩并举的基本思路,全面建立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鼓励措施与制约措施并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原则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各级各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完善各种利益导向政策,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影响低生育水平稳定的关键问题。
——立足实际,量力而行。结合本区实际,分步按段、科学合理地出台政策。
——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关部门配合联动,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
——奖扶结合,注重实效。既注重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又注重对特殊家庭在年老、疾病、特困、子女伤残或死亡等情况下的扶持和救助。
——奖惩并重,赏罚明确。加大对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奖励力度,改善和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居)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同时加大对违法生育的惩处力度。
(三)基本目标
通过健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发挥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制约措施的约束作用,使广大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更多实惠,使广大基层干部政治经济待遇得到保障,使违法生育的公民得到惩处,切实形成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二、基本内容(一)奖励政策 1.晚婚晚育奖励
男女双方晚婚的(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的为晚婚),除法定婚假(一至三日)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的十四日外,再增加婚假七日。女方晚育的(已婚妇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妊娠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除法定产假(九十日)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的六十日外,再增加产假三十日,男方在享受护理假七日的基础上,再增加三日。增加的
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农民以及城镇失业、无业人员实行晚婚的,夫妇每人给予一次性不低于五十元的现金奖励;未晚婚但实行晚育的,夫妇每人给予一次性不低于五十元的现金奖励;既晚婚又晚育的,夫妇每人给予一次性不低于一百元的现金奖励。奖金由户籍所在地镇街政府负责兑现,并提供优先优惠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可以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一方户籍为xx居民,结婚登记前自愿接受医学检查的,一律免费提供婚检服务,所需费用由区财政担负。
2.节育奖励
(1)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独生子女父母,从申请《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当月起至子女满十四周岁止,夫妇每人每月领取不少于5元的奖励费。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费由所在单位按《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列支,随工资发放;农民、城镇无业、自谋职业人员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所在镇街财政统筹解决,每年发放一次;困难企业和破产企业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参照企业破产的有关政策,按照优先抵补的原则予以安排,确实无力解决的,由同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予以解决。
(2)农村居民符合二孩生育条件且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奖励。符合二孩生育条件而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经夫妇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签订合同并公证后,发给2倍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一次性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现金奖励,所需资金由镇街统筹解决;自申请批准之月起,夫妇双方每人每月
享受60元的奖励扶助金,由区镇两级各承担50%,直至年满60周岁与享受国家奖励扶助政策对接。
(3)农村居民合法生育两个女孩且落实绝育措施的家庭奖励。对合法生育两个女孩且落实绝育措施的家庭,办理不低于2000元的保险或给予同等数额的一次性现金奖励,所需资金由镇街负担;自落实绝育措施之月起,受术者每月享受60元的奖励扶助金,由区镇两级各承担50%,直至年满60周岁与享受国家奖励扶助政策对接。
3.工作奖励
对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计生专职主任连续任职满6年及以上,经考核,连任期间村(居)无违法生育、无私自终止妊娠现象、无重大恶性案件的,由区党委、政府授予个人“人口计生工作特别贡献奖”,并给予每人不少于1万元的现金奖励。对村(居)计生专职主任,实行绩效工资制、特岗津贴制、退休保障制,享受村(居)党支部书记工资待遇的80%,并给予每月60元的特别补助,所需资金均由区镇统筹解决。
(二)优待政策 1.政治优待
(1)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应征青年在征兵时优先入伍。(2)招考录(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安臵军转干部、退伍军人时,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优先录(聘)用、安臵。
(3)各级各单位评选劳动模范、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各类先进个人,优先推荐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员。
(4)优先把申请入党的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作为党员培养对象。
(5)优先推荐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作为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候选人。
(6)优先推荐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员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青团代表、工商联执委候选人。
2.普惠优待
各级各相关部门在制定出台推进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普惠性政策时,如按人均分配,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额;如按户均分配,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在户均基础上提高30%。
3.生育节育优待
(1)卫生部门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市内定点医疗机构正常分娩的,一次性给予200元的补助,剖宫产的一次性给予500元的补助。
(2)农村居民合法生育的享受350元补助(今后按照省市相应规定再随之提高),所需资金由国家、省财政按比例负担。
(3)已婚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放臵宫内节育器,手术之日起休息2天,重体力劳动者在手术后一周内不安排重体力劳动;取宫内节育器,当日休息1天;输精管结扎,休息7天;单纯输卵管结扎,休息21天;人工流产休息14天;人工流产同时放臵宫内节育器,休息16天;中期引产同
时结扎输卵管,休息42天;剖宫产同时结扎输卵管,在原产假基础上增加11天;特殊情况凭医院证明享受医师规定的休假时间。以上休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但私自摘取节育环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者除外。
(4)人口计生部门对农村和城镇失业、无业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省、市、区财政按规定比例负担。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孕情环情监测、落实绝育、放环、流引产手术所需费用,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由所在单位负担;属农村和城镇居民、特困企业职工的,由区财政负担。
4.教育优待
(1)教育部门为报考区内普通高中的独生子女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总成绩加5分。普通高中招考改革后,其语文、数学、外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可由本人任选一科提高一个等次,并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
(2)教育部门对报考区内中等职业学校的独生子女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可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同时,免学费、书本费、住宿费。
(3)教育部门鼓励大中专学生积极参加“生育关怀行动”,自愿与空巢家庭亲情联手,为独生子女夭亡或独生子女参军家庭提供关心和服务。
(4)劳动保障部门在区内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组织招考新生时,优先录用独生子女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在组织
技能扶贫招生时,凡符合资助条件的,优先录用独生子女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并减免其学费。
(5)共青团在实施“希望工程”时,优先对贫困计划生育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救助。
(6)妇联在实施“春蕾计划”时,优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失学女童进行救助。
(7)民政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困本科新生,在一般特困家庭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50%的救助金额。
(8)区镇利用人口关爱公益金对贫困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本科新生给予救助,救助标准为500—5000元。
5.生产优待
(1)农业部门优先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开展科技、信息、生产指导、培训等服务和帮扶,优先扶持建设沼气池。优先安排良种补贴项目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优先办理种子、农药等农资经营手续。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优先立项扶持,免费进行产业技术培训,无偿提供信息服务。
(2)农机部门优先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农业机械新技术培训,优先安排农业机械购臵补贴。
(3)林业部门在林业经营方面,优先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进行林木、林地确权审核和发证,优先办理《林木采伐证》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免收工本费),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免费提供林业技术培训和林业信息服务;在林业扶贫项目开发投资过程中,— 7 —
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考虑。
(4)恒泰合作银行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在小额贷款项目中,优先给予安排,执行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
(5)涉农部门、科技部门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先安排项目,优先办理手续,优先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按人均落实惠农政策时,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按照2个子女对待,农村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按照3个子女对待。
(6)工商部门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提供市场咨询。
(7)税务部门为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先办理税务登记,优先提供税收政策咨询和服务。
(8)广电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经营广告(需带相关证明)优惠15%。
(9)共青团在实施“希望工程”、“青年农民致富工程”、“青春创业行动”、“救助失学儿童”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先。
(10)妇联在评选“五好家庭”、“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好媳妇”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独生子女家庭、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家庭。
(11)镇街、村级对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要在招工用工时优先考虑;村级在兴办公益事业和集体组织耕种、收获、灌溉等生产活动时,要优先安排计划生育家庭。
6.生活优待
(1)各级政府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中,优先对独生子女家庭、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实施有关优惠政策;在对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城边村和建制镇驻地村庄进行统一建设改造时,对计划生育家庭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2)水利和渔业部门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中,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减免户负担部分的20%以上;在征收农业灌溉水费时,对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优惠15%以上。
(3)司法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免除提供法律服务的有关费用。
(4)工会优先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实施救助,依法维护计划生育职工家庭的合法权益。
(5)劳动保障部门对独生子女免费进行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和就业指导,对参加就业培训的独生子女落实培训补贴;对参加失业保险的就业转失业的独生子女父母免费进行职业转换能力培训,优先推荐再就业;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参加劳务输出机构组织的劳务输出;对符合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优先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参加新农保的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提高补助标准,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
(6)劳动保障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均下岗的,优先安排一方就业;企业在招工、招聘时,同等条件下对计划生育家庭子女
优先录(聘)用。
(7)国土资源部门依法优先为独生子女家庭、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子女划分宅基地,免收发证工本费;依法对经商办企业从事民营经济的用地户,优先报批,优先供地。
(8)卫生部门为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咨询,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基层,传播生育保健知识,提供优质生殖保健服务。
(9)工会、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组织,积极指导基层开展“送温暖结对帮扶”、“亲情联手”等活动,为群众参加“生育关怀行动”搭建平台。
(10)村(居)在分配集体福利和集体经济收入时,对签订计划生育合同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按照2个子女分配,农村两女绝育家庭按照3个子女分配。男到女家落户的优先安排宅基地。
7.医疗优待
(1)人口计生部门对农村和城镇失业、无业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各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免收挂号费,免费诊治育龄群众节育手术并发症。
(2)在建立和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个人应缴纳的部分,由区、镇政府各承担50%。
(3)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在全区医疗机构就医时,凭《计划生育家庭优惠证》免收普通挂号费(不含工本费),减免10%治疗费、20%检查费。
(三)保障扶助政策
1.农村终生只要一女孩父母、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父母及独男父母年满50周岁的,按照政府支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实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应缴纳部分由区镇财政按照各承担50%的比例予以解决。
2.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年满60周岁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所需资金由省市区三级承担。已经超过60周岁的,以该政策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发放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不计入奖励对象的家庭收入中,不影响其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待遇。
3.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时加发本人标准工资5%的退休金(退休金为100%的不加发),其经费从原渠道列支;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照区上一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0%发放一次性养老补助。企业已破产、倒闭或濒临破产、倒闭,确实无能力支付一次性养老补助的,由企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负责核查摸底,经法院、国资、财政、审计、人口计生和企业主管部门集体认定后,由同级政府统筹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予以解决,其中市直企业退休的,由市财政解决;区直企业退休的,由区财政解决;镇街集体企业退休的,由镇街财政解决。
4.民政部门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在一般贫困家庭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50%的救助金额。
5.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符合国家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规定条件的夫妇,自女方年满49周岁
起,享受特别扶助金。其中子女伤残的,每月发放夫妇各80元的特别扶助金;子女死亡的,每月发放夫妇各100元的特别扶助金。
6.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并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筹集资金,兴办不同形式、不同档次的老年福利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老年福利机构,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主体的老龄人口服务网络。在农村,可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办法。
7.民政部门优先把城乡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困难家庭增发不低于保障线标准10%以上的生活保障金。
8.职工加入区总工会职工互助互济会的,在发放困难救助金时,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在原有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的救助金。
9.启动政府救助机制,完善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采取政府拨款、民间捐资、社会募捐等形式,以区镇为主体,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区镇计划生育公益金每年用于独生子女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的支出要达到70%以上。
10.区镇两级政府分别设立“生育关怀行动”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拨款不少于10万元,镇街财政拨款不少于5万元,所需资金从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中解决,主要用于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区“生育关怀行动”专项资金每年救助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不少于100户。
(四)惩处政策 1.政治方面
(1)1988年7月20日至2002年9月28日期间违法生育而至今隐瞒不报没有落实相应党政纪处理,或者2002年9月28日以后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职工,除依法按上限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外,对夫妻双方依据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共产党员违法生育,情节严重的,开除党籍;国家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违法生育,情节严重的,开除公职。
(2)1991年5月12日以后违法生育二胎及多胎的党员、干部、职工及其他当事人,不得提拔重用,不得评聘高于现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得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团员代表、工商联执委等各类代表的候选人。
(3)违法超生的,不得被录(聘)用、招用为国家工作人员。(4)对群众举报的违法生育或者违法怀孕的干部职工,不在规定时间内到单位报到接受调查的,按旷工处理,依照有关规定予以除名。
(5)2000年3月2日以后本人或子女违法生育二孩及二孩以上的,不能担任村(居)两委干部。
(6)对持有二孩《生育证》的怀孕妇女违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并按有关规定对男女双方落实相应的党政纪处分。
2.经济方面
(1)违法生育的,要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逾期缴纳的,— 13 —
依法加收滞纳金。
(2)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基数的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主等特殊人员违法生育的,依法按个人实际收入作为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基数,按征收标准的上限确定征收金额。
(3)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区人口计生部门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对违反计划生育合同的当事人,依法征收违约金;对已享受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而又违法生育的当事人,追回已领取的各项奖励及利息(按同期银行利率计算)。
(5)将违法生育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政治面貌、工资收入、违法生育情形、应征社会抚养费数额、已征社会抚养费数额、是否分期缴纳、是否及时履行缴纳义务、党政纪处分等情况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6)对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的工作奖励要严格标准和条件。凡发现弄虚作假的,要取消所有奖励,除追还资金奖励外,还要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追还利息。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务公开栏公开承诺政策内容,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为落实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加大投入,落实资金。区镇两级财政部门要保证全面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所需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区、— 14 —
镇共同负担的资金实行区级统筹;区、镇财政对上级明确要求采取“直通车”形式发放的,要及时委托金融机构发放,保障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兑现到位。
(三)严格程序,公开公平。为方便群众,全区统一使用《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服务证》。以镇街为单位,对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统一登记发放《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服务证》。独生子女家庭和合法生育两女绝育家庭凭证享受上述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提供服务或降低服务标准。各级要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在户申报、村公示、镇街审核、区人口计生部门确认的各个工作环节,严把资格条件,认真审核有关证件材料,确保资格确认工作的公开、公平。镇街要与申领《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服务证》的家庭签订合同,明确其享受的各项优待政策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承担的责任。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区委、区政府成立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区镇财政部门要保障办公经费。区直各相关部门要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单位职责范围,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配套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在出台有关新政策时,要与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事先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要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将计划生育群众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列入部门工作考核
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工作考评、兑现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计划生育家庭。
第五篇:关于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利益导向机
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
(豫发〔2008〕23号2008年12月8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精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现就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我省经济社会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实现中原崛起,必须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目前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仍不完善,面临诸多问题:现有的利益导向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依然存在差距,一些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独生子女家庭、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双女家庭给予各种奖励、照顾、优惠和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性别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提高对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条件进一步成熟。计划生育家庭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应当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已具备了给计划生育家庭必要奖励的能力,为进一步完善惠及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提供了物质条件。近年来,全省各地普遍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为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遍及村组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和覆盖城乡的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网络,为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供了组织保障。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步伐,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与基本原则
3、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运用社会经济资源,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给予奖励、优待、救助,对违法生育者予以追究,不断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4、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法规和经济社会政策体系,实现人口和计划生
育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由惩罚多生为主向奖励少生与惩罚多生并重转变。从2009年开始,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全省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和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
5、基本原则:既要坚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丰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思路和内涵;既要统筹考虑区域、城乡,又要针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的实际,把农村作为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中之重。为此,要把握以下几点:
——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各种经济社会资源,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增加收入,发挥政策综合效应,解决好计划生育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统筹兼顾,奖惩并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综合运用奖惩措施,引导群众少生快富,同时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对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处分。
——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实施本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措施,统筹城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完善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加大指导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三、充实创新奖励扶助政策
6、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根据国家安排部署,自2008年下半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即对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独生子女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人。
7、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标准。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在子女满14周岁前,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元以上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
8、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奖励扶助金由原来的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840元。
9、农村按人分配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福利和征地补偿时,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给予多分1人份的优待。
四、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
10、农业生产方面,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给予建沼气、改灶、改水、改厕补贴;优先提供小额贷款及兴建畜禽养殖小区贷款;优先对贫困村中计划生育家庭困难户安排种养、运输、小型加工等项目扶贫贴息贷款;优先为鲜活农产品的运销提供检测检疫;同等条件下,优先承租、受让荒山、滩涂、池塘、林地等国有、集体资产。
11、社会保障方面,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安排劳动力培训,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介绍服务;探索建立政府奖励、集体补助、个人交费,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
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养老保险制度;资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患大病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再次给予医疗救助;对纳入低保救助范围的计划生育家庭,实行高于当地标准的低保救助政策;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优先为计划生育家庭安排“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和宅基地;社会养老机构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农村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双女父母提供养老服务;优先为计划生育家庭残疾成员进行白内障复明治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装配辅助器具等康复服务,优先进行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等手术治疗;农村独女家庭和实行计划生育的双女家庭中,女孩婚后为照顾父母而在父母家落户的,依法享有与村民同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及宅基地使用的权利。
五、严格违法生育管理
12、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坚持依法管理,坚决遏制违法生育。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严格控制生育第二个子女,禁止生育第三个子女,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到“十一五”末全省人口总量控制在1.01亿以内,到2020年全省人口总量控制在1.07亿以内。
13、加强党员、干部的计划生育管理。1982年6月15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的意见》(豫发〔1982〕75号)下发以来,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多生育子女尚未处理的党员、干部,以及2000年5月1日《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实施以后,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多生育子女的党员、干部,不得担任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领导职务,并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14、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制度。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生育者,要视其收入状况,从重确定社会抚养费征收数额。对有能力缴纳社会抚养费而拒不缴纳的当事人,应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要坚持文明执法,坚决防止因违法行政引发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15、实行计划生育情况审查制度。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工商联执委以及评选劳动模范时,须由具有管理权限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情况审核把关。有生育或收养第二个及以上子女情况的,须有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意见。审查过程中,凡发现拟推荐人选或候选人有违法违纪生育或收养情况的,一律取消被推荐和评选资格,并由纪检、监察等部门作出处理。审核、处理结论由有关部门备案并归入本人档案。
16、严肃处理计划生育弄虚作假行为。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千元的,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给予记大过以上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证明,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要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7、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出现干部职工违法生育的,当年不得评为文明单
位;原来是文明单位的,取消文明单位称号。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8、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三到位”落实情况考核,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地各部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政策,特别是涉及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措施,要认真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切实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待政策。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奖励、扶助、优待资金发放管理办法。
19、各级政府要在确保计划生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要不断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奖励、优待,特别是对农村独生女家庭的奖励,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奖励优惠资金发放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20、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分别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考核重要依据。各省辖市党委、政府每年要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作为本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向省委、省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