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晓同志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07:5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姜宗晓同志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姜宗晓同志事迹材料》。

第一篇:姜宗晓同志事迹材料

姜宗晓同志事迹材料

姜宗晓同志199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单位主要负责园区建设的主要事务。该同志自1990年以来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创造性的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一、加强学习,做政治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

该同志从参加工作起,就十分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自己的口头禅,把学习作为自己每天的一项常规工作来做,抓紧抓好,做到勤于学、善于学,经常学、努力学,用理论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做政治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去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积极钻研业务,进一步加强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理论的学习,掌握了土地规划、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等工作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领导能力和执法水平。

三、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工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

二、踏实肯干,做敬业奉献的共产党员

姜宗晓同志任姜格庄镇台湾工业园管委副书记,负责台湾工业园建设的主要事务。从走上姜格庄园区岗位那天起,姜宗晓同志就把雷锋同志日记中的 “青春是永远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这句话写在工作笔记的首页,用它来激励自己为打造中国一流的姜格庄台湾工业园而不懈的奋斗。为了确保园区的建设生产工地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冲到现场,姜宗晓同志常年吃住在园区,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4小时以上。手机24小时开机;在园区建设中,采取倒排工程进度,把工期安排到小时的计量精度,用透支生命的力量创造园区建设的超常速度。

他刚到任不久,就遇到了一块“硬骨头”:园区东西连接路的打通。东西连接路是园区发展的命脉,是通往园区的咽喉,任务重,工程量特别大,时间紧,尤其是意义深远。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他亲自带领施工队伍,白天奋战在工地,晚上还要一家一户做好拆迁动员工作。他和园区一班人硬是靠胖大海和草珊瑚含片维持喉咙发音,靠挂吊针保持体力而支撑下来。经过日夜奋战,他们提前三个月啃下了这根“硬骨头”。

三、开拓创新,做永葆生机的共产党员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狠抓项目建设。姜宗晓在园区建设上始终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创新招商方式上。他创造性地拓展了网上招商、媒体招商、窗口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横向招商、专业招商等多种招商引资渠道。一是依托靠近威海的区位优势,利用威海市南延西扩战略机遇,瞄准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大对威招商力度,园区现有项目大多是从威海引进的;二是利用姜格庄籍在外领导多、企业家多的人脉优势,通过登门拜访,请回家乡观光等多种渠道争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支持和用他们的影响力对园区进行宣传推介,收到了良好效果。2010年,又调动全镇各层面积极因素,在全面普查基础上建立了姜格庄籍在外领导和企业家信息库,同时建立了世界500强和中国200强企业家信息库以及“三个引进”相关企业和院校信息库。三是积极参加日、韩推介招商以及第十一届国际环保展览会、第五届鲁台科技交流合作周、第十三届鲁台经贸洽谈会等活动,了解国际国内产业信息,宣传推介我镇各类优势,有效提高了园区知名度,招商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二)注重创新服务机制。“服务无止境,诚信到永远。”这是姜格庄镇台湾工业园对所有客商的庄重承诺。他们没有将这一口号挂在口头上,刷在墙面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行动中。姜宗晓带领园区一班人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园区10年的工作量,为园区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和引资单位一起对引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逐个项目、逐个客商,排问题、排措施,挂图作战,对点服务,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他们打破一切阻力,整合一切资源,尽力为客商提供最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大力倡导亲情服务。他提出这样一句口号:走进园区门,就是一家人。209年冬天,一股寒流突袭,气温陡降8至10摄氏度,室外是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正准备上床休息的姜宗晓忽然想起威建集团二号工地的施工队伍,他们对突如其来的寒流一定没有任何准备,千万不能把这些客商和建设者们冻出病来。姜宗晓立即动身,连夜坐车赶到城里,敲开一家军用服装店的门,精心挑选了20多件黄大衣,然后又赶回到园区工地,把大衣交到正冻得发抖的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们手中。威建集团工程师紧紧握着姜宗晓的手动情地说:“姜书记,我们没有想到的,你们都替我们想到了!我们选择这里投资选对了!”听了这一席话,站在寒风中的姜宗晓顿时身上热乎乎的。

四、创先争优,做能肩负使命的共产党员

依靠这么一种追求,姜宗晓与党委领导班子步调一致,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努力做到规划不留遗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优化园区发展硬环境、创造企业入住硬条件指导思想,投入资金1670万元,重点进行了园区路网建设。其中投资430万元,完成了松酒线3公里硬化,投资80万元进行了北头路2公里沥青盖被,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山海大街东段320米硬化使之与初张公路对接贯通,投资60万元对山海大街北海新城一期路段两侧的人行道进行了硬化绿化,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园区起步区内给水、供气、供热主管道铺设,使园区招商载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生性喜好拼搏的姜宗晓从不满足于现状,如今他又紧紧锁定建设一流园区,打造牟平东部新城区的目标,肩负起“工业立镇,园区兴镇”的光荣使命。

总之,姜宗晓同志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思想品质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全镇广大基层机关干部中做出了表率,真正起到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我镇创先争优的表率,不愧为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第二篇:徐晓玲同志事迹简介

徐晓玲同志事迹简介

徐晓玲,女,1969年生人,中国共产党员,毕业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2001年她多方筹措资金成立了兖州市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种鸭饲养、鸭苗孵化、饲料供应、肉鸭宰杀、冷链物流、蔬菜基地、出口创汇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在徐晓玲的带领下,绿源公司始终持续稳健发展,先后获得省市级以上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绿源公司先后被评为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山东省食品行业(肉制品类)十大品牌企业,兖州区2014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同行业中率先取得了欧盟出口注册和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山东省优秀女企业家、齐鲁巾帼十杰、山东省十大农民女状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女企业家、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山东省党代表、济宁市人大代表。

多年来,徐晓玲一直秉承“来源社会,回报社会”的企业精神。作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积极参与市妇联的“巾帼联手共建帮扶活动”、“巾帼创业行动”等活动,为农村贫困妇女、失地妇女、欠发达村妇代会等提供信息、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扶持,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推进了城乡妇女和谐发展。带领公司员工不断开展赈灾救危、捐助贫困学子、患病儿童、贫困母亲、困难职工等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兖州市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在徐晓玲的带领下,正快速蓬勃发展,积极迎接向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品牌价值,以诚信、创新、团结、务实的企业精神站在强者之林。把绿源食品真正做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鸭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第三篇:丁宗皓同志事迹简介

丁宗皓同志事迹简介

在编辑部中层岗位竞聘笔试的考场里,他亲自发放考卷,考卷上只有一道考题:请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党报人的责任》。

在改版动员大会上,他提出以“原发性、原创性、独家性”为主旨的办报理念,强调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组织新闻报道。

在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舆论场中,作为省级党报的掌舵人,他时刻都在思考一个重大问题——传统主流媒体尤其是党报应当如何作为?

他叫丁宗皓,现任辽宁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曾获中国新闻奖等各类奖项,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丁宗皓认为,时代在变,平台在变,方式在变,但党报引领舆论的使命不能变,党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功能不能变。那么,如何及时有效地介入焦点、热点话题,在众声喧哗中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如何以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和分析新闻事件,对一个问题进行理性而系统的探寻?如何创新新闻表达,让严肃的主题报道吸引人、感染人,使党的声音得到更有效的传播?他的答案是以重大主题策划为抓手,持续实施新闻精品战略。

提前策划,主动发声。2014年8月,丁宗皓就任总编辑伊始,便召集成立了一个特别报道小组。小组由他直接带队并设计报道方案、拟定主题。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紧张工作,同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辽宁日报推出4个版、3万字的特别专刊《辽宁与抗战》。该策划从浩瀚的史料和深入实地的采访中得出四个判断,即:辽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辽宁是三次日本侵华战争的焦点,辽宁是中国大陆受日本侵略时间最长的地点,辽宁是抗日战争终点后的终点,由此总结出辽宁在抗日战争中所处的特殊位置。这一具有理论新意和历史价值的观点,得到包括中宣部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015年,中央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首次提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2016年,十四年抗战史观正式写入中小学教科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这一表述的重大变化,正是《辽宁与抗战》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彰显高度、填补空白。2014年年末,辽宁日报正式组建热点新闻策划部,将推出重大主题策划确定为办报的一项常态工作。

用全局的视野去判断,用文化的视角去裁量,用学术的态度去操作,这是丁宗皓为“辽报策划”定义的方向。

2015年,丁宗皓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文化抗战”的概念。此前,文化抗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史学视角,其结果是忽视了对文化抗战形态和意义的追索与总结。同时,“文化抗战”又并非一个限定在过去时空中的概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价值多元化是现实之一种,文化交融交锋已成常态。而国家和民族意识,需要以文化自觉来熔铸和守护,吸收世界文化的先进成果的同时,绝不能丧失文化主体性。

正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由丁宗皓策划、定纲、拟题,辽宁日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推出了《1895-1945 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大型新闻报道。报道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旅顺大连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50年为时间坐标,对东北民众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文化抗战进行了全面呈现,共计84个专版、40余万字。

《1895-1945 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获得中宣部新闻局《内部通信》的充分肯定,被评价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中的‘巨制’”。2015年9月3日,策划同名图书出版,人民日报刊发长篇书评《透过历史的天窗》进行推介。同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将该策划的全部采访素材和报道资料收入馆藏。

党报所承担的政治、历史、文化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坚持导向,传递价值。2016年11月8日,央视记者节特别节目播出辽宁日报“铁纪·铁流”报道团队重走长征路的采访故事。2017年11月2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辽宁日报《铁纪·铁流》荣获一等奖。《铁纪·铁流》是辽宁日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精心制作的一项主题策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闻宣传是一项十分严肃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对新闻媒体人的政治担当、政治自觉以及专业素养的一次实战检验。为了做好做实这项工作,丁宗皓带领主创团队展开充分调研,多次召开编采会议,最终选定了以“纪律”为主题,以党纪党规的形成、演变为线索,全景式展现1921年至1949年党走过的伟大历程这样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独特视角。

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视角下为策划谋篇布局,是紧紧立足于从党史的沃土中汲取养分,既生动鲜活地再现了党规党纪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充分展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众多恒久不变的红色基因,又关切当下,紧扣党的作风建设这一主题,着眼于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严明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

2016年1月至6月间,主创团队秉持严肃严密严谨的态度,不惜人力和时间成本,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实地采访,行程6万多公里,足迹遍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面对面采访近百位专家、700多位普通群众,把党规党纪这个政治性、专业性都很强的话题与社会大众的现实关切紧密联系起来,用新闻的手法、群众的语言,撰写了80个专版、200余篇稿件,为读者提供了一份丰盛的红色文化大餐。

以重大主题策划为着力点,提升报纸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是丁宗皓对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后总结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党报发展之路。早在2009年,时任辽宁日报编委的他就组织策划了为期两年的“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系列报道,在海内外产生普遍反响。中国作家协会盛赞辽宁日报“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是有眼光的,有独到之处”,“在一家有权威性的省级党报上,以这样大的篇幅、这样显著的位置讨论文学话题……是罕见的,也很令人感动”。

近年来,丁宗皓亲自主持了十余项重大主题策划的编采出版工作,多次获中宣部阅评表扬,中宣部新闻局盛赞“辽宁日报的新闻策划能力在全国党报中是一流的”。

如今,辽宁日报重大主题策划已经成为全国党报中极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每一个策划都能成为精品,每一次策划都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在全国新闻界形成了“辽宁日报现象”,从而使辽宁日报在新闻业内的影响力与美誉度稳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一方阵。作为“辽报策划”的主脑,丁宗皓功不可没。

工作简历

1986年7月-1998年12月 辽宁日报社 编辑、记者 1999年1月-2004年12月 辽宁日报社 历任部门主任、编委、社务委员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辽宁省互联网宣传管理局局长 2011年12月-2014年7月 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2014年7月-2018年1月 辽宁日报社总编辑、副社长、党委副书记

2018年1月至今 辽宁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第四篇:本色学习体会(姜晓)

学《本色》造福职工纪实心得体会

今年是我来到青岛港的第四个年头了,在这四年里,我亲身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港口职工的幸福。港口多年如一日的为我们谋福利,使每一名青岛港人都能够抬头挺胸做人,幸幸福福生活。然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青岛港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港口职工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都离不开常主席总裁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坚持。正式常主席总裁20多年来一贯坚持的“一心为民造福职工”才使得我们这些年轻人能坐拥如今的幸福生活。

走过冬的寒冷,才知道春的明媚;经过东的跋涉,才知道春的繁华。工作的这些时间,经常听那些为港口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师傅们说起以前的事,当年的码头年久失修,设施简陋,劳动强度以及作业条件等更是令人想象不到的繁重和艰辛,作业几乎全是肩扛,人抬,手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青岛港职工在政治上翻身,当家作主,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有所改善,但受旧体制,旧传统实例影响,港口职工的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低下。这种苦涩,这种穷经,这种难以启齿的“臭老搬”的称号一直困扰着海港的职工。

22年来32次大增资,这在别的地方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是在青岛港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亲身经历了三次涨工资,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08年的增资。08年“金融风暴”的冷风从华尔街吹响了全球的各个角落,中国经济不可避免的收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无数的企业出现破产,倒闭,裁员,然而此时此刻的青岛港,不但没有让一名职工下岗,还一如既往的继续给我们涨工资,常主席总裁却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是集团历年来做出最艰难抉择的一次,也是落实“一心为民,造福职工”政策最坚决的一次。

还记得一次同学聚会,我们一群老同学凑在一起当让就不可避免的谈起了各自的单位,工作,听着同学们在职场中的辛酸经历,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我能够成为港口的一份子而自豪。集团不但年年为职工张工资,还有各项福利每年组织职工健康查体。夏季有降温物品,逢年过节还有节日礼物,甚至连每名职工的生日蛋糕也发放,如此种种。当他们听我说起这些时,无一不是满怀羡慕与憧憬,把不得自己也能成为青岛港的一员。

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当家人对我们的天大恩情,我们更要感恩图报,用更加努力的工和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常主席总裁和港口,让他我们为了把青岛港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奋斗吧!

港福

姜晓

第五篇:心得体会(姜晓)

学习《本色》劳动调研心得

转眼间,我来到青岛港已经四年了。四年间,我由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了港口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虽然我不像老师傅们那样在港口工作了那么长时间,但仅仅是四年,就足以让我感受到港口的天大恩情。

经历过冬的寒冷,才知道春的温暖;走过冬的跋涉,才知道春的舒适。遥想四年前,我还是一个刚踏入社会的毛小子,普通家庭出身的我,没有高学历,也没有拿的出手的技术能力,只能加入到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之中,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往事不堪回首,虽然我没有像别人那样经历过很多大风大浪,但往往一些小事一些细节更加能够反映出港口对我的恩情。在外打工时,受尽了别人的白眼,由于自己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很多一起打工的都会拿“老资格”压人,不说什么脏活累活都是新来的干,技术活更看都不让看。受尽欺压不说,每到月底还拿不到多少钱,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年轻气盛的我受够了这一切,但由于生计所迫,却又不得不一次次的劝自己,一次次的屈服在现实的脚下。

直到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踏入了青岛港的大门,成为了港口大家庭的一份子。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于港口的“大家庭论”是很不屑的,我认为这只是一个面子工程,是港口为了“造名声”而推出的一句场面话。但是,正所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随着我在港口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为自己当初的想法而感到惭愧,因为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港口大家庭的温暖。从我上船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大家庭”。船上的老师傅们处处为我们新来的着想,从来没有歧视过我们。从工作到生活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在业务技术方面更是毫不私藏,把他们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毫不保留的教给了我,由于接触的很多都是新知识,所以我学的比较慢,师傅们就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手把手的教我,直到学会为止,这些只是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但恰恰就是这些小细节才能反映出港口的大氛围来。

二十年来,常主席总裁一直以“一心为民,造福职工”为准则。造福职工,这是谁都不能触及的底线。我没有经历过以前那些轰轰烈烈的事,所以就没有资格去评论。但是,仅仅是我所经历的,就足以震撼我的心灵了。且不说别的,2008年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社会上其他企业不是大幅度减薪就是大范围裁员,就是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常主席总裁毅然顶住了各种压力,不但没有让一个员工下岗,而且还排除万难,依然给我们职工照常涨工资,这在当时国内的大小企业中是绝对的独一家!不仅如此,集团还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关怀备至,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每年都组织职工免费健康查体,逢年过节还有节日礼品,每年还要发放好几次大奖……林林总总,无一不显示出了常主席总裁视职工如亲人一般的厚重关爱。融入青岛港这个大家庭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我看到了人生的春天。在今后的时间里,我要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态度去面对一切,要感港口恩,知港口足,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愿青岛港的明天更美好!

港福 姜晓

下载姜宗晓同志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姜宗晓同志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南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同志的工作小结

    湖南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检讨书 湖南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同志的工作小结(全文如下): 自2005年我向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毛遂自荐被组织上安排到临湘挂职以来,我始终被一种飘飘然的感......

    姜廓同志先进事迹

    先进工作者姜廓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姜廓,男,1988年12月出生,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人。现在鹿山厂加工中心从事数控车床制作生产链轮工作。2007年12月,姜廓同志从哈尔滨市......

    小公主读后感 姜晓航

    《小公主》读后感 你们认识美国作家弗朗西斯·霍克森·伯内特吗?《小公主》就是他的一本小说。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聪明美丽、善良可爱但却年幼丧母的小萨拉,她家境富有,是一个......

    姜晓婷四清工作总结

    四清工作总结 沂涛双语姜晓婷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人不欠账,这就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

    同志主要事迹

    同志主要事迹一、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理论修养。尤其是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

    同志简要事迹

    做 学 员 放 心 的 领 路 人——28队党支部书记张礼兵同志简要事迹张礼兵同志84年入伍,87年入学,91年毕业留校。几年来,他一直扎根学员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甘于奉献,把自己的理想......

    王景宗事迹(最终定稿)

    心系安全的好工友 勇挑重担的急先锋 ——二矿掘进班王景宗同志先进事迹 王景宗同志是掘进班凿岩爆破工。2011年曾获得公司“先进生产者”称号。 2012年工作业绩: 在生产方面......

    最美家庭审计局向晓燕同志主要事迹5则范文

    最美家庭 ——审计局向晓燕同志材料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理解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