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时政专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时政专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思想·国家意志·党的十九大报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文化生活》重点考点与热点对接(41
6个重点考点)Ⅰ.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塑造功能(卷Ⅱ考过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Ⅱ.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2017年7月,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1和第52项世界遗产。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数达到52项,遗产数量位居意大利(53项)之后列世界第二位。)
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卷Ⅱ考过文化资源特色、优秀文化传承等)Ⅳ.文化创新
(《国家宝藏》、《厉害了,我的国》、家国情怀、家风)
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习近平给出权威定义——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自觉与自信)Ⅶ.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黄大年等)
39题或40题,在全国新课标卷中,是特征非常显明的一道题目。具体趋向表现如下:
特点1:以传统文化为命题背景,体现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文化气息,材料可读性强,这一命题作风是全国新课标卷的一贯做法。(2017年新课标卷Ⅰ)《中国诗词大会》
(2016年新课标卷Ⅰ)英雄精神(2016年新课标卷Ⅲ)屠呦呦中国传统中医文化(2015年新课标卷Ⅰ)记住乡愁(2014年新课标卷Ⅱ)抗战精神(2014年新课标卷Ⅰ)钱学森谈中学教育(2014年新课标卷Ⅱ)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编撰《民间兽医本草》(2013年新课标卷Ⅰ)《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2013年新课标卷Ⅱ)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新课标卷)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2011年新课标卷)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点2:文化模块设问突出限定性设问(知识范围型、内在联系型)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40(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40(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9(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9(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9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内在联系型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9(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内在联系型
启示:2018年高考《文化生活》命题素材选取角度: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问题 《国家宝藏》热播及其文化意义
2017年6月、首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
2017年7月,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1和第52项世界遗产。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数达到52项,遗产数量位居意大利(53项)之后列世界第二位。
2017年11月24日,中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家国情怀、家风。央视网推出公益片《家国天下》 重点关注 :
视角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视角2: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视角3:开展崇高理想信念、中国梦宣传教育 视角4: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建设
其他话题:弘扬“八一精神”和“红船精神”;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视角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问题切入】1.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2.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3.开展崇高理想信念、中国梦宣传教育4.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5.红船精神与党建(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国际传播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2017年底央视推出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迎合了观众对好故事、高颜值、正 能量的要求,获得如潮好评。节目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携手故宫博物院等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对一件件国宝级文物“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的生动叙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
《国家宝藏》节目的开播,让“博物馆”一夜之间成为“网红”,“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热门,“夜宿博物馆”等主题游格外受到亲子家庭的青睐。
(1)让“文物活起来”能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滋养。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参考答案:可以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更好地展示中华灿烂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分)可以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分)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四有”公民;(3分)能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说明在传承历史文化中如何让“文物活起来”。(12分)
参考答案: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密切公众与文物的联系,让文物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人与文化的固有联系,以“纪录式综艺语态”传播文物知识及其价值,拉近公众与文物的距离;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利用我国文物资源丰富、民众文化需求旺盛等有利条件,激活文物价值,传承文化血脉。(每点4分,共12分)(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传统文化实现现代性转化提出两条合理建议。(4分)
参考答案:坚持古为今用,整理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坚持推陈出新,注入时代精神,实现传统文化同现代生活、现代科技的融合。(每条2分,共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变式训练: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是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0分)(2)业界认为,《国家宝藏》让文化综艺终于跳出了读诗、读信、默写生词的窠臼,掀起90后、00后对博物馆文物及历史的浓厚学习欲。请运用哲学“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谈一谈节目成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
(3)如果你有幸成为国宝守护人,为央视推荐一件自己家乡博物馆收藏的国宝,你会推荐什么?请写出国宝的名字及你推荐的理由。陈述理由请简明扼要,突出特点,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典型例题】2017年底,《国家宝藏》火爆荧屏和网络。该节目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剧场形式演绎文物的“前世”,讲述围绕文物所展开的轶事,还为文物寻找到“今生”的关联人,让国宝的今生守护人讲述他们与国宝的故事,不仅见物,而且 见人、见情。有评论指出: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 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 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让文物“活”起来对传 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10分)【典型例题】①能展现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引发人们对文物和文化的关注 热情,增强人们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意识。(3分)②能发掘文物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 化自信,提高公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分)
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深,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分)
视角2: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出身于医学世家的黄旭华,儿时的志向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中学时期,他亲眼目睹在日寇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在日机的轰炸声中,少年黄旭华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道路:弃医从工,科学救国。上世纪50年代,他投身核潜艇研制,面对国外的严密封锁,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艰苦奋斗,用算盘加磅秤,在较短时间里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使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30年隐姓埋名,30年静默坚守,在新中国最隐秘的战线上,黄旭华用毕生的学识和担当,承担起泱泱大国的命运与未来,将炽热的“中国心”镌刻在民族的百年战舰史册,从而立之年,到古稀之年,他潜心核潜艇事业长达60年,将人生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2014年,黄旭华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2017年,他被评选为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以自己所学造福社会。(10分)
参考答案:①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造福社会的本领,以自己所学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3分)②加强自省、自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所学助力中国梦。(3分)③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树立崇高理想,同时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2)结合材料,谈谈黄旭华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12分)参考答案: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段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黄旭华的一生奉献给了家的核潜艇事业,将人生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3分)
②必须立足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値。黄旭华潜心核潜艇事业长达60 年,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核潜艇。(3分)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黄旭华把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发展相结合,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成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被评为“2013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3分)④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黄旭华惊涛骇浪中,孜孜以求,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挺起胸,用算盘加磅秤,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3分)
(3)某班召开“向黄旭华学习”的主题班会,请你就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出两条发言要点。(4分)
答案示例:①爱国:心有大爱,志诚报国。②敬业:潜心研究,攻艰克难。(考生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和黄旭华的事迹组织答案,每点2分,共4分)视角3:开展崇高理想信念、中国梦宣传教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说明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2分)参考答案:
①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又回到实践、指导新的实践开展。(4分)②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一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新的探索中产生的。(4分)
③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理论。我们党把理论的普遍性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相结合,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形成了这一思想。(4分)
(2)2017年11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请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道德目标的作用。(10分)参考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青年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3分)②有利于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高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激励个人成长的不竭力量之源。(3分)
③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2分)
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2分)
(3)某校积极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头脑活动。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活动的开展提出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恬动,开好主题班会,使师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办宣传党的十九大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点2分,共4分。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视角4: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黄山市为推进乡村振兴,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带 动茶农人均增收4300多元。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黄山市坚持“利用是最好的传承”的理念,在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的同时,依托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打造了徽州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一批具有徽州特色的新型业态;依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真正让民众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
黄山市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的优势,鼓励农民群众踊跃投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等领域,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农民群众有了“双创”激情,形成了积极进取的新文化,为乡村发展汇聚了正能量。
(1)结合材料,说明黄山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的。(12分)参考答案: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发挥了文化生产力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分)弘扬传统美德,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培育文明乡风,为实现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4分)将积极进取的新文化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力量,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分)(2)结合材料,分析黄山市乡村振兴措施是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的。(10分)参考答案:经济与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黄山市在乡村振兴中准确把握了经济与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3分)依托自身优势,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发展有徽州特色的新型业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始终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握住实现乡村振兴这一重点的同时,注重乡村文化的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4分)(3)在考察黄山市乡村旅游后,有学者感慨:“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门票上。”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就如何挖掘古村落的更多价值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参考答案:从古村落的具体实际出发,遵循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创新古村落保护利用形式。(2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2分)(其他建议只要言之成理且符合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也可以得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正在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以年轻的姿态在新的历史时空闪耀.
2017年12月开播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让文物走近公众,真正“活”了起来该节目首次将文博与综艺形态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讲述“国宝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前世传奇”演绎了一个个基于大童史实合理想象的故事,无论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旷世之作《千里江山图》,还足堪称“瓷母”的各种釉彩大瓶,抑或隐藏着中华文字千年奥秘的石鼓,都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娓娓讲述,生动可感.“今生故事”选取和国宝当下命运关联的现代人物,讲述一个个真实的守护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技艺传承人的匠心精神,志愿者分享文化、服务他人的赤诚无私,以及“故宫世家”质朴的家国情怀……途过文物背后的故事,观众或震撼,或敬仰,或骄傲,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和绵延不绝的精神内核所深深吸引.
《国家宝藏》对文物“前世今生”的解读唤醒了公众的文化自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答、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成就。(3分)《国家宝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加深了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认知。(3分)通过“前世传奇”展现文物的独特魅力,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公众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分)通过“今生故事”发掘文物当代价值,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增强了公众对中华文化和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分)
第二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临朐县龙泉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汇报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体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从内涵方面讲,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事的准则。要修身养性,通达事理,以此最为便利。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传承、积淀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提升学生的品位、气质。
临朐县龙泉小学自2008年开始进行书香校园建设,制定了“读经典书籍,做博雅少年”的书香育人方略,提出了“书香育人,铸就理想幸福学校”的发展愿景,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从书香校园到今天的书香教育,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探索方面已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
一、建设书香特色学校,氤氲传统文化
龙泉小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团结协作的锐意改革精神,一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培育学生健康成长根基。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示范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潍坊市主题学习优秀示范校、市第二批活动育人课程示范学校、书香校园、根基教育实验校等荣誉称号。
(一)营造书香氛围。书香校园建设从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开始。在校园的四周,展示了唐诗、宋词、元曲等,让“文苑飘香”浸润心灵。在大厅,校园北墙展示名篇名著、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论语、经典简介、毛泽东诗词及各个年级的必读必背篇目等,让“墙壁经典”彰显无穷魅力,让学校处处充满传统文化教育。
(二)创新图书管理使用模式。为方便师生阅读,提高图书利用率,2010年学校经过充分论证,本着宁“少”勿“烂”的原则在教学楼、实验楼走廊建立起开放式图书超市,让图书从图书室“走”出来,“活”起来。2013年5月全县中小学图书报刊使用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随后又在市、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开展书香活动,奠基幸福人生。每年举办读书节(今年已是第八届),让学生尽享读书快乐。历时两个月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主要内容有:亲子共读大赛、美文诵读演讲诵读展示、我讲主题故事比赛、读书漂流等。每学期举行大型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人人上台,学生们放声吟诵,尽展班级魅力。最后进行集中展演,老师家长和学生同台展示,尽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让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启动经典诵读工程,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展示国学经典诵读风采的舞台,学校和各班级不定期组织诵读展示活动。在师生们高涨的诵读热情的感染下,一些家长也自觉地加入到国学经典诵读的队伍中来,有的还与孩子展开了诵读竞赛,同时促进了“亲子共成长工程”的深入实施。在饶有兴趣的诵读中,提高了师生们的国学素养,打亮了师生们做人的底色。这项活动开出成效,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荣誉称号,《百年古韵》获市经典诵读二等奖,《木兰辞》获市经典诵读三等奖。
(四)开发书香课程
制定年级递进的阅读目标。从文学、科学、人文三方面制定各年级的总阅读目标和学期阅读目标,让老师明确阅读目标。
在年级段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出具体的阅读内容配档。除县教研室提供的必背古诗词和市教科院推荐的三十本必读书籍外,根据年级特点,共同商定需增加的必背必读古诗篇目和数量,作为各年级保底的阅读数量。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入自己的特色。如低年级人文类。在基础书目《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的基础上,以诵读童谣、儿歌作为阅读的开始,根据节令的变迁及从《晨诵读本》上搜集一些适合孩子诵读的童谣或者儿歌。此外,还注意学科间渗透整合,尝试各学科的大阅读。通过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
根据前期的书香课堂经验,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课堂整合,将教师辅导下的有向阅读教学大体分为三类:阅读前期的推荐导读课、阅读中期的阅读推进课、阅读后期的交流展示课。从推荐课开始,到中期的故事会,再到最后的表演课,课型环环相扣,学习过程得以完整体现,学生在读经典中学会了做真事,做真人,并让孩子通过读一本书而爱上一类书。
4.运用发展性评价
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袋。内容包括读了哪些书,怎么读的,读了多久,班级共读还是自读,读后有哪些收获或感想,还想读哪些书,自我评价、老师或同伴寄语等。
加强督导评估和量化考评,将督导评估结果、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成果作为绩效考核和评优树先的条件之一,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开展阅读水平专项检测,并将考评、检测结果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整体考评。
至此,我们学校已是书香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浓厚。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显著提高,一年级保底阅读量达到10万字以上,六年级保底阅读量达到300万字以上,并在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成绩突出。
二、大力实施书香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从2012年开始,我们着力打造书香课堂,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堂连接,从书香校园逐渐过渡到书香教育。
在语文课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阅读提供指导方法和时间保障。书香课堂设计了读物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等,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到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来。这几种课型,也是整本书阅读的流程。每学期教师按照推荐书目,选择需要阅读的书籍,再按照以上课型与学生层层展开阅读,并在年级之间相互共享。每个年级段阅读承载的目的任务不同,指导时有所侧重,所选择的课型也有所不同。
低年级学生培养兴趣是阅读的目的。可选择经典诵读课、阅读欣赏课等,中年级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更多的选择读物推荐课、班级读书会、阅读方法指导课等,高年级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选择班级读书会、读写迁移课、阅读汇报课等。
通过读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不断提高,书香课堂的开展,让老师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教学天地。这期间,老师们的课堂可谓百花齐放,有绘本课、儿歌诵读课、科普阅读课、经典诗词诵读课等。如儿童诗诵读课程,课堂上老师带领孩子们或吟或诵或唱或舞金子美玲的儿童诗,学生脸上写满阳光。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慢慢受到感染,学生开始有了写诗的热情。他们建立了丑小鸭班级博客,用诗人的眼光观观察生活,用诗人的胸怀感受生活,他们的笔下开始流淌诗意。
2014年3月,在我校举办了全县书香研讨会。甘肃、广西、青岛、临沂等地教师代表到我校参观书香教育,研讨书香课堂,多次在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观摩会、主题学习实验校及教师论坛上介绍书香教育开展情况。先后承办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观摩会、全国中小学生态语文研修会议分会场和潍坊市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区域推进现场观摩研讨会议的分会场,做了书香教育工作汇报和经验成果介绍。《潍坊教育》《潍坊日报》《大众日报》等相继对我校书香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书香教育的经验做法两次获县政府成果奖。
无论是“书香校园”“书香课程”还是“书香教育”,其核心都是为了让学生“快乐读书,幸福成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活化、形象化、活动化和常态化。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真正让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幸福快乐成长。
三、依托传统节日文化,挖掘育人资源
(一)进行育人课程开发。按照传统节日的时间点编排,把春节、仲秋节等传统节日,从节日来历、风俗、礼仪、传说、故事、诗词、名作及活动方案设计等几部分系统整理,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编写活动育人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地方特色,在每个节日的后面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比如:“走进端午”主题活动设计。教师围绕 “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通过屈原的故事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还锻炼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创新德育途径,丰富活动形式。除在语文、思品、艺术等学科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外,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化传统节日教育。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国旗下的讲话、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浓郁节日氛围,达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目的。如中秋节期间,利用国旗下讲话,以“团结、团圆、庆丰收”为主题,通过开展的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晨读、班会课、阅读课、课外活动等时间,诵读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灵活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大力宣传展“中秋节”的由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主题活动。传统节日教育,在主题实践活动中逐步加以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有了进一步了解,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民族自豪感增强,育人效果显著。
活动育人课程《传统节日文化探究》获县一等奖。《走进春节》在潍坊市“互联网百度搜索”教案评选中获二等奖。
第三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热点链接】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彭敏、陈更等诗词“达人”成了年轻人的追捧对象,也成了万千父母培养孩子的“榜样”。
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古诗词闯关测试游戏。游戏过程犹如一场诗词联句擂台赛,还会根据你的答题情况给出结果评价,如“明天让家长来一趟”“语文老师已在厕所哭晕”等等。在省直机关上班的诗词爱好者林先生说:“这种测试游戏很有趣,不仅能让人感受诗词之美,还带动大家学诗词,挺好的。”
诗词类图书销售火爆。2月14日,记者走访郑州市的松社书店、阅开心书店、中原图书大厦等多家书店后发现,古诗词鉴赏类的图书销售量大幅增长。新乡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杜宏甫说,新乡市新华书店仅一家门店诗词类销售品种就由26类增加到76类,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2%,销售册数增长252%。
【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中公教育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
中公教育
容。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格局。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制定和完善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国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或共建相关文化项目。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培养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中华文化代表人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激励表彰制度,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交流作出贡献、建立功勋、享有声誉的杰出海内外人士按规定授予功勋荣誉或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互联网、交通、旅游、语言文字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加大涉及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施行力度,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依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形成礼敬守护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法治环境。
4.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生产丰富多样、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
中公教育
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充分尊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先进模范的表率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中公教育
第四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王屋琴书是由洛阳琴书流入济源的王屋、邵原、大峪、下冶一带,吸收当地音乐素材演变而成。清道光年间,洛阳琴书艺人王水定到济源演出,受到当地民众欢迎,鼓书艺人郭茂林学习了琴书,与鼓书结合,又吸收大量当地音乐素材,演变为王屋琴书,并成立了班社。王屋琴书的曲目题材广泛,既有征战、公案、忠奸斗争之类的题材,又有家庭生活、言情之类的题材。王屋琴书集中了多种音乐素材,曲调简洁质朴、沉稳有力,音乐语汇丰富,演员和演奏员不断交流,气氛热烈,有较强的表现力。演唱以当地的地方方言为基础,能给观众以亲切感。王屋琴书叙事性强,情节紧张热烈,具有感染力。王屋琴书流行于河洛文化区的中心地带,本身具有河洛文化的精神风貌,研究王屋琴书,对于研究曲种的相互融合、研究河洛文化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由于郭茂林在平时的演唱中,善于创新,经常吸取其它艺人的曲艺或唱腔来完善自己的琴书,倍受当地群众欢迎。几年之后,他演唱的琴书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他演唱的音韵更为低沉、高亢,情绪激昂更显奔放,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抱有远大理想,为了使自己的琴书传承下来,就将自己的侄儿郭同德、郭同贵、儿子郭同仁收为弟子。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很快就组成了完整的“郭家班”琴书队。他们的演唱在王屋山一带,乃至黄河两岸都赫赫有名,故被当地人称为“王屋琴书”。
在当时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年代里,“王屋琴书”颇受人欢迎。每遇逢年过节、集会庙庆,喜事寿诞,人们常常请琴书艺人前去演唱助兴,有时一演就是数天。一本书在一处说不完,就到另一处接着演。更有许多书迷跟着说书者跑了好几个村,仍兴致不减。“王屋琴书”的说唱语言主要以王屋山区地方方言为基础,乡土气息非常浓厚,具有纯真朴实的地方特色。表演形式既潇洒、文雅,又沉稳、大方。演唱者根据书中的情节可以表演各种不同的人物:老头、老妇、小姐、丫环、平民、官人等等,表演动作惟妙惟肖,形象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演唱的“书帽”堪称一绝。“书帽”大多在每一回的开头,由演唱者说上一段,或具幽默诙谐,或具讽喻劝诫,或显庄重严肃,或带辛辣讽刺,或寓深刻教益。这些“小书帽”只用几分、十余分时间,就把一个故事叙述下来,把其中人物刻画得形象逼真,令观众听后心情愉快,受益匪浅,并且有的能熟记于心,随时吟唱。
遗憾的是六十年代后期,文革、琴书也在遭劫之列。琴书的前辈艺人也相继谢世,再加上电影、电视逐渐走向社会、家庭,众多的文化娱乐方式和艺术形式为群众所接受,盛行一时的“王屋琴书”至此逐渐遭到冷落,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慢慢淡薄。琴书传至周观世和周吉强二人后就再也无人学了。目前,王屋琴书在流行艺术的冲击下,市场日渐萎缩。保护计划
一、引导、鼓励传承人开展收徒传艺活动
“王屋琴书队”不断发展壮大,且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很快就出现了“学书”热潮,涌现出二十几个爱好琴书的年轻人前来投拜郭家班门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学艺者刻苦学习,日无虚度,几年时间,他们就掌握了王屋琴书的敲、拉、打、唱等全部技艺。个别还成了“郭家班”门下的琴书高徒。如:刘同旺、张玉海、曹怪……。之后,他们纷纷告别师门,独立艺班,在各地进行琴书演唱。
二、加强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本领。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学习、传承机制建设、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等,对传承人进行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三、对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进行扶持
申请市财政建立对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补助制度。2015年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申请建立非遗专项资金。保护内容
1、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王屋琴书建立完整的档案。
2、保存:采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王屋琴书艺术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3、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4、传播:利用展览、观摩、培训、研讨、节日活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王屋琴书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5、保护: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保证王屋琴书艺术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其传承人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保护措施
1、成立专门的队伍——管理委员会。
2、加强道具的管理和技艺的传承。
3、在资金投入方面,自愿集资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机制
1、采取定人、定责、定额领导制度创建机制;
2、建设专家、演员互为促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3、各种保护措施协调发展的保护机制;
4、打造精品带动繁荣的发展机制;
5、发展王屋琴书带动产业的市场运营机制 发展现状
时至二00四年六月,济源市文化局、群艺馆、王屋山旅游风景区,为了挖掘、抢救“王屋琴书”这一民间艺术,旅游局局长杨文秀亲自领导,开始筹备抢救工作,并委派王世平、李青海等人专门负责。首先,他们四处寻找琴书传人,最后找到周观世(郭家班的徒孙辈一人),又在电视台找到刘同旺的演唱录音。于是他们又专门邀请善于记谱、整理的郭水印(系郭茂林孙子)、常正荣二位,根据刘同旺的录音和周观世的演唱,进行记谱整理。经过二位的去伪存真,并在当地汉族传统民间说唱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作,把全新的内容与传统形式、乡土气息、民族风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王屋琴书”的曲调才得以新生。接下来的工作是组建琴书队。为了使琴书艺精感人,重新走向社会,王世平、李青海二位同志不惜一切代价,历尽千辛万苦,在驻马店曲剧团请来了黄风琴、于小炯进行演唱,在洛阳市请来了杨琴高手刘士,在予川曲剧团请来了控弦能手郭小伟(系郭茂林重孙)、加上在王屋山区小有名气的器乐好手刘红卫、刘喜成和市艺校刚毕业的古筝弹手王艳芳组成了王屋山琴书队。紧接着,他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练,经过全体队员的辛苦劳动,终于在二00四年“十一”黄金周将“王屋琴书”以崭新的演唱形式奉献给各位领导、游客及广大群众,这一古老艺术又再度逢春,焕发出它独有的优美姿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王屋琴书”很快受到许多省、市,乃至国家级新闻媒体、电视台的采访、报道、播放,中央四套《走遍全国》栏目曾播出“王屋琴书”这一艺术瑰宝。
第五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麻城市第三小学
六(3)班邓姝锐
“爱国”这个词从古至今一直在世人口中常常提起。周恩来为中华之山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坚定不移,毫不犹豫。华罗庚本在美国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用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赵一曼负伤被捕后,面对日本特务的残忍暴行,依然坚贞不屈地将秘密守口如瓶……
正因为这些伟人的爱国的坚心,带动了中华儿女,我们的祖国日益壮大,繁荣富强!今天,我们依然带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好好学习,好好努力。
新中国成立之前,有一次特别的旅途——长征!记得是1928年四五月的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两支部队胜利会师,从此长征的艰难险阻便拉开了序幕。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重重困难。终于在1935年的10月,这长征才结束,他们凭着这种精神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我们日益壮大的祖国令世界瞩目。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唯有做的便是好好学习,了解祖国的华夏文明,优良传统。
孔融懂得分享与谦让,成为了许多孩子值得学习的榜样,黄香敬爱父亲,冬天为父亲暖被,夏天为父亲驱蚊,孝心感动了街坊邻居……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
古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现代人的生活迷茫指引了方向,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心切,困难后面一定会有出路,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知识是要慢慢积累的;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习的知识要复习一遍。
中国的传统文化,华夏文明无可替代。仓颉造字,汉字的起源就此开始,经历了岁月的磨练,汉字也在慢慢演变。传统与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我们可以创造,让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统文化进校园
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利文化。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物态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利行为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和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多元素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时候,觉得这些方块汉字、押韵诗歌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觉得传统就是在夕阳西下时面对杨柳感慨万千,就是在中秋节散座裕石凳对月当歌,就像无忧无虑的童年一样,安闲而又恬静。等进入了学堂,我才发现传统文化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户名族的记忆最深处。
传统文化并非单纯的四个汉字,那是种精神上的东西,需要不断剖析。而世人尤其是学生对她的忽视却令人心痛,学校开设有关选修课,无人问津;我们却津津乐道于超女超男,甚至端午节成了韩国专利,也只是几个人站出来捶胸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