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视抗击非典的转变过程的思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审视抗击非典的转变过程的思考
李园春
今年以来,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简称。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即SARS)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暴露出我国在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的机制不健全,防治工作在一段时间内有些被动。在很快意识到这一疫情的挑战性之后,政府迅速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始由被动应战转为主动应战;由“内外有别”的信息模式转到“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模式;由卫生部门的防疫工作转到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由内部的方式控制局势转到依法运作的机制。如今,中国非典疫情高峰已经过去。我们再来审视抗击非典危机中的转变过程,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特别珍惜的。
一、抗击非典的转变过程
(一)建立责任体系、官员问责制与部门防疫到政府重中之重的转变。
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与一些政府部门和地方官员不尽职责密切相关。也暴露出干部人事制度和责任体系的明显缺陷。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职能,一直把经济增长和确保经济增长的社会政治稳定当作核心政策目标,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选拔使用考核领导过于看重GDP等政绩标准,较少重视对其在公共事务管理、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成效的考核。一旦发生传染病等公共问题,政府和地方官员的本能反应是为了不影响经济增长、不影响旅游、商务活动,尽量淡化处理。有的甚至将疫情等同于辖区内“重大事故”,惟恐考核被“一票否决”,对疫情隐瞒不报。加上我国已制定的《戒严法》、《传染病防治法》、《防震减灾法》等多部紧急状态法律对紧急状态下特定责任人肩负的法律责任规定得比较原则,不够具体,对于这些负责人的责任追究规定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得也很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这种过于抽象、笼统的法律规定对于紧急突发事件中担负重要职责的特定人群没有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和激励作用。这种责任体系方面的缺陷和政府部门、地方官员的行为及态度,使得各方面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疫情,从而失去了控制非典的最佳时机。
在意识到这些危害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建立集中统一,分级负责,任务明晰的责任体系。4月23日,国务院成立了由吴仪副总理为总指挥的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全国非典的防治工作,并加大了对失职官员的责任追究力度。继张文康、孟学农去职开高官问责制之先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已有120多名中央和地方官员因防治非典不力而受到撤职或党政纪处罚。在这种铁腕手段的高压下,各级官员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有的以惯用的工作方式,给自己也给他人立下军令状,有的甚至将确保零指标与官员职务挂钩来作为硬指令下达,从而采取了一些具有较强恣意性的、人治化严重的紧急对抗手段。
但是,客观地说,这种首次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就同一问题连续地、大范围地处分失职官员。对于抗击非典由卫生部门的防疫工作到各级政府和“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转变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各级组织指挥、职能机构得以高效运作,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贯彻落实,为抗击非典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二)日报告疫情、零报告制度与信息内外有别到及时公开透明的转变。
在非典疫情始发阶段,政府害怕社会会恐慌,没有及时发出有关疫情的真实信息,也没有让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有关信息,对一个可能导致国际影响的传染病,也没有及时向国际组织传播疫情消息。反而反复强调全国各地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旅行和商务活动都是安全的。由于未能迅速掌握疫情真实情况,做好疫病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导致了疫情的进一步失控和各种谣言四起,加重了人们心底的疑虑,对政府有关疫情的公开信息的信任产生了动摇,政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的公信力受到严重的影响。直至疫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西方主流媒体密集型地对中国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对中国政府的工作不足之处予以夸张性的报道和恶意指责,直接对我国政治体制进行诬蔑性攻击,非典问题演变成了变相的国际“制裁”。对我国政府公信力和国际形象的负面影响不亚于一场“软战争”。
4月20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记者招待会上第一次承认中国有漏报疫情问题。同时对卫生部和北京市进行了批评。宣布自4月21日起,将疫情由过去的五日一报改为一日一报。所有的医院,包括军队医院都要对非典病例进行报告,地方政府对非典病例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政府统计非典病例完全公开和透明。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国际组织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让民众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政府这种由“内外有别”向“及时、公开、透明”转变的信息模式,非但没有引起群众的恐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反而让流言和谣言的传播缺少空间和动力,在最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可能发生的恐慌心理,提高了人们的承受能力。政府的公信力得以空前的提高。政府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一系列防治非典的措施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积极参与条件的配合,增强了全社会抗击非典的信心,形成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局面,为抗击非典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基础和力量保证。
(三)23天一部法规与内部控制向依法运作机制的转变。
2002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出现第一例非典病例,并在广东蔓延之后,又相继在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城市和地区蔓延,也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法律体系的不足。由于对非典缺乏认识,加上一些医务人员缺乏必要的传染病防范的法律意识和相关知识,一些非典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更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导致了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大范围的交叉感染。反映出我国传染病防治第一道防线的薄弱。在2003年3月底之前,非典传染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全国性的问题了,虽然说各级政府可以直接采取法律手段控制此次疫情,可惜的是此次传染病是新病种,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而与之相关的很多法律规定又不利于新病种的控制。根据1989年制定的《传染病防治法》,只有国务院和卫生部可以增加新的传染病种,而国务院和卫生部不可能轻易地根据地方疫情依法增加新的传染病,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发现非典疫情后,只能参照传染病防治法进行防治,在选择政策方案,采取的直接政策手段等方面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对非典的调查、控制和治疗等,基本上还是地方性的问题。各地政府和有关的部门为减少人员聚集,遏制非典的扩散,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法规或行政措施,这些应对紧急状态的行政措施规定的立法层次较低,种类五花八门,缺乏可操作性,只能依靠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运作。这种以内部的方式来控制局势的传统机制很快就失灵了。由于疫情越来越严重,4月1日,吴仪视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应急机制建议的问题。4月8日,卫生部以通知形式将非典列为法定传染病。4月23日,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也决定将非典列为法定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4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常务会议上同意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次日,国务院法制办紧急部署法规起草工作。5月12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台速度最快的一部法规,只用了23天时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也标志着我国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防治非典实现了由内部控制的传统机制向依法运作机制的转变。
(四)SARS病原之争与非典科研由短期应急向中长期科研以及公共卫生、科研能力建设的转变。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考验各级政府和官员应对危机的科学决策能力,考验我国卫生防疫机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考验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科学、理性的态度和责任感的同时,也考验着我国科学界应对突发事件的科研能力。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自非典疫情出现之后,伴随有关非典科研的种种进展,人们对非典这一新发疫病认识上的种种不足,现有科研体系的种种弊端也就渐渐显露出来。
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专家钟南山收治第一例“怪病”,继而逐个排除炭疽、鼠疫、禽流感等病因,将“怪病”首次命名为“非典型肺炎”,就开始了查找非典病原体和追根溯源的探究以及研制防治疫病的药物。2月18日,国家疾病中心宣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关于非典病原为衣原体的发现。对此钟南山提出反对意见,并最终确认非典的病原为冠状病毒。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首先在广东发现的疾病改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英文缩写SARS。4月16日,该组织又宣布了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找到了,是一种变种的冠状病毒。从而宣告了SARS病原之争落下帷幕。
为了从根本上阻断SARS的传播链条,在非典防治中占主动地位,深圳与香港联手,成立了联合攻关小组开展了对SARS病毒的追本溯源的研究。4月13日,科技部决定以最快的速度筹措2000万元863计划应急研究经费,重点投在特异性治疗药物和抗体筛选、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制、致病机理的研究等方面,希望通过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手段,探明病因及发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研究快速检测方法,协助临床早期诊断。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暨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继4月16日破译了SARS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之后,又于4月19日研制出非典快速诊断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全国其他科研单位也相继有非典科研成果问世。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为有效控制非典的蔓延,并最终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非常遗憾的是,此次国内非典科研工作也走向了两个极端,由一开始条快分割、各自为战,到后来的成果公开、免费共享。其结果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的SARS研究中打了败仗。加拿大和美国的科研人员抢先于我们公布了SARS病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毒的全基因组序测序结果,并发表了研究论文。产生这种结局的原因不在于我国科研技术,科研设备甚至科研理论的落后,而在于我国科研制度存在的缺乏突发事件科研应对机制;没有统一的科研体系,各科研单位还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国有科研机构长期养成着“等米下锅”传统习惯,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等诸多弊端。而另一方面,在大灾面前,为了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共同对付重大疫情,早时找到最佳的治疗和预防办法。国内的非典研究成果又是公开的、共享的,从未有与专利联系在一起,知识产权意识谈化。也帮助了国外的某些机构节省下大量的初期研究费用,大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研究速度,使得国外的机构抢先对已经取得的非典研究成果申请专利。
5月29日,北京非典报告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仅为9人。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也宣布,以临床救治、防护与预防措施应急科技攻关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工作已经结束,并取得一系列进展。至此,我国非典科技攻关工作重心正由应急部署,全面启动转为协调督导,重点突破;从短期应急转为中长期科研以及公共卫生、科研能力建设。
6月2日,内地非典确认病例首次零报告。但人类对非典病毒的特性、传染规律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科学家到现在还没有研发出可以防治非典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坦言:“非典是21世纪第一种严重而容易传染的新疾病,对这种疾病,我们所知相当不足,也极度迷惑”。研究人员认为非典病毒的生存能力,传染能力以及传染途径都大大超过人们的原先估计。冷静看待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心劲不松,警惕不懈、斗志不减,不为疫情一时一地被控制的表象所麻痹。抗击非典的各项工作还在继续,非典科研任重道远。
二、审视抗击非典转变过程的思考
思考一:最近十多年里,政府行为开始实现法制化,但依法行政机制还不健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事权并没有详细规定,没有完善的行政法,各方面法制意识又差,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职责十分模糊,人们不知道依照法律应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要求官员做些什么,政府官员也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在应急状态下,一旦权限冲突,没有很好的解决机制和协调机制。使得控制非典的运作一时出现紊乱无序,导致了最初的贻误战机。在实行严厉的官员问责制和中央政府硬性行政命令的高压下,在那此习惯于对领导权威和行政命令的依赖和等待的政府官员中,便出现了军令状和“唯零指标”现象,一些并无法律依据的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措施也就应运而生,显示出政策的僵化和非科学性、非理性色彩,也体现了现有法律对政府官员的约束的不可靠性。实际上,在没有搞清疫情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没有弄清SARS的发病机理的时候,立军令状与唯零指标同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迷信意识,是一种权力意志的迷信,将权力摆在科学的对立面的行为。遗憾的是,这种貌似悲壮,实则涉嫌作秀的行为不仅有着深厚的土壤,而且颇受推崇,在安全生产、在综合治理、在抢险救灾、在反腐倡廉、以至在这次抗击非典都是如此。
思考二: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职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直把经济增长和确保经济增长的社会政治稳定当作核心政策目标。政府权力在经济领域下放了很多,中国经济逐渐形成了基础性的企业家力量和基础性的市场经济结构,积累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但在社会领域,在公共问题、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又高度集权,基层社会和政府自主治理的结构虽有发育,但运作空间、成长水平非常有限,公共卫生事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企业家成长环境不良,使得地方政府在面临紧急公共问题时,缺少帮手,失去控制当地紧急公共问题的最佳时机。事实上,在这个高度关联的社会里,任何一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经济发展,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GDP的增长未必就会直接带来人民生活的改善。毕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非政府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改善民众生活。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共同服务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这个最高目的的。因此,要改变那种对政府和官员的绩效只关注当地的GDP,而把公共服务等方面放在次要的评价标准和传统习惯,使得政府尽快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公共事务管理、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来。必须改革公共安全事务以条为主的体制,把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部分决策权下放到以块为主的地方政府手中。政府权力要在社会领域里松绑放权,给社会组织结构发育以重要空间,给NGO(非政府组织)等社会组织和“公共”企业家的发挥作用提供更多机会。
思考三:最近若干年,政府政务信息开始透明化运作,但因力度不够,经验不足,信息管理体制同开放社会的建设要求有严重的不相适应性,政策选择往往在开放信息还是控制信息之间徘徊。至于控制还是开放,则取决于政府官员的感觉,公开的内容往往按行政部门的需要来进行。传统的将公开信息视同于新闻宣传的做法根深蒂固,把重大社会事件和突发事件的披露,纳入到传统意识形态的管理范围中,以宣传管理方式来左右信息的发布,只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作为是否发布信息的标准。就非典问题来说,开始时控制信息,信息的缺失和不对称反而使流言四起,公众恐慌,导致失控。当政府如实公布疫情,宣传其严重性和有效隔离措施之后,百姓在瞬间惊恐之后,对政府为抗击非典作出的每项决策都在无条件地配合,同政府保持一致的行动,对防止非典扩散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由此证明,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成正比例的。政府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公信力,必须在掌握全面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履行公开信息、披露真相的特殊义务。在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信息公开、透明、真实是稳定人心,赢取民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树立高效、透明和负责政府形象的有力之举。同时,在信息化世界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已经加入了WTO,在信息公开上与世界接轨,必须遵守WTO的公开性原则、透明度原则等世界游戏规则和交往规范,特别是公共安全问题,不仅我国公民有知情权,在同一地球村的世界公民也同样有知情权。遗憾的是,我国的公共信息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知情权尚未写进我国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既或是正在起草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因其法律位阶的限制,不能给人大、法院、检察院设立公开信息的义务,在信息公开的范围上受到限制,仍有许多问题无法规定和解决。因此仅有条例是不够的,应当上升为法律。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思考四:此次抗击非典,从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级政府先后采取了各种紧急对抗措施预防和遏制疫情的蔓延,民众也予以自觉遵守和配合。这些措施故然对于预防和控制疫情起到明显的效果,但我们绝不能仅以客观效果来评价政府的行政行为的恰当性,这当中的很多措施对公民的人身自由、住宅不受侵犯等宪法权利都有所转移和限制,对社会的正常秩序重新予以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法律问题,有的甚至涉嫌执法违法。虽然说,国务院继将非典列为我国法定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之后,又紧急制定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表明了政府部门已经将部分紧急状态的处理纳入法治的轨道。但是,抗击非典所暴露的是我国紧急状态立法的滞后导致了应急系统的不完善。由于在紧急状态下,原有的和谐的宪法秩序受到威胁甚至已经被破坏,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各种自由遭到了重大威胁,死亡和动荡是这种状态下社会的经常现象。宪法对于紧急状态下的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分配采取了不同于正常状态的方式。具体而言,紧急状态需要权力高度集中行使,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下达命令,而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使则受到多重限制,社会资源必须随时听从权力的调遣。因此,作为一种满足应对紧急状态危险需要的对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予以分配的紧急状态法律的立法权限和法律位阶都不是《条例》所能及的。为了应对以后还会出现的种种紧急状态,国家必须在修改宪法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使紧急状态中国家权力的分配和公民权利限制获得宪法和法律依据,防止紧急权的滥用甚至恶用。
思考五:以科学的精神面对非典的挑战,尊重科学规律,坚持科学精神、科学领导、科学决策、科学导向,是此次抗击非典的成功之处。在应对突发性的、可能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的各种危机时,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这是由危机涉及领域的复杂性、专业性所决定的。在很多情况下,地震专家、气象专家、生化专家、水利专家、医学专家、军事专家以及别的方面的各种专家的作用,是其他人所难以替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克服危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机的第一胜数。但是,政府在应对危机上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不仅于此,能否依靠科学决策,引导民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以科学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此次抗击非典而言,在疫情初发阶段,尚未查清非典的病原为何的情况下,便在网上和报纸上推出专家介绍板兰根、熏醋可以预防非典,引起了一场抢购**。之后,又是一条被广泛引用之后已被证实为谎言的关于“北京西域区发现了3只可能感染非典的狗”的报道,引起了北京的“犬慌”,迅即在全国很多城市掀起了整治宠物的高潮,一些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捕杀无证犬和禁止有证犬出入公共场所的规定。这种轻信谣言不负责任的打猫杀狗的荒唐行为,反映出政府决策有悖于科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仅无助于防治非典,而且还影响了政府形象。紧接着,有关SARS病毒很有可能来自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的研究报告,又使果子狸遭到了灭顶之灾。有鉴于此,我国又拟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对禁食野味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这种矫枉过正笼统地规定禁食野生动物,又很有可能会人为地破坏生物链,造成某种动物的泛滥。因此,在反思抗击非典的所暴露出来的中国科研制度的弊端,提出改革中国科研制度,建立能适应市场挑战,顺应世界科研发展及应对科研危机的机制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忘记科学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的政府及官员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有一个崇尚科学理性,追求科学公正的良好氛围,这就是既不盲从,也不偏听,更不利用一些冠以“科学”之名来实现某种瞒天过海、文过饰非、误导公众的意图。在抗击非典如此,在政府的规划决策以及其他一切事务中,都应如此。这也许才是最具有实际和深远意义的。
第二篇:抗击“非典”工作总结
今年四月以来,我局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治“非典”工作指示精神,贯彻落实部预防“非典”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要求,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迅速采取果断行动,切实加强预防“非典”工作领导,确保各项防范措施到位,保证了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没有一个“非典”或疑似病人。我局在抓预防“非典”的同时,紧抓地质调查工作不放松,积极地推进了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将我局前一阶段抗击“非典”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⒈建立领导机构。“非典”疫情发生后,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果断措施,于月日正式成立了由局党组副书记汪民为组长,局领导王学龙、李广涌为副组长的全局预防“非典”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下设了信息统计组、医疗预防组、督查组三个工作机构。局系统家单位于月日前全部成立了预防“非典”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职责任务。在部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局机关和局属在京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迅速制订了本单位的预防“非典”工作处置方案,针对“非典”疫情,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规定了针对“非典”疫情的工作程序,从而确保了各单位预防“非典”工作组织协调、责任明确、工作有序、措施到位。既保证了一旦发生“非典”疫情,能够迅速妥善地给予处置,又保证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⒉组织学习,上情下达。机关和各单位及时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
和各单位按照“四早”的原则,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了很多的防治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⒈加强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局机关和各单位都积极克服困难想办法,在“非典”物资非常紧张的时期,纷纷为职工购置配发了预防“非典”的中药制品、免疫针剂、防护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各类防护用品。同时,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做好个人及家庭的卫生防疫和身体保健工作,对体质较差或身体有病的职工,各单位领导都十分关心,安排及时就医并适当安排在家休息。对上班路远的职工,安排在家办公,确需到单位的,由单位解决交通工具,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⒉出现疫情果断采取隔离措施。月中旬局机关和各单位共有多名职工在人民医院暴发“非典”期间看过病,各单位对这些职工均要求在家隔离观察一周。力学所、航遥中心在职工家属出现疑似病人时,立即对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实行严格隔离。
⒊保持环境卫生并开展专项消毒工作。局机关及各单位加强了对本单位的大院、办公室、会议室、电梯间、公务车及班车等公共场所的保洁与专门消毒。加强了对单位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垃圾清运场所、污水排放场所的卫生消毒,组织职工开展定期的卫生扫除。
⒋加强会议和外出人员的管理。局机关及各单位要求各部门在这个期间里,原则上不得安排会议和出差,不得安排外地人员进京。充分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各类工作部署、安排与落实。确需召开会议、参加会议和安排出差时,由主管领导审查和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隔离防范措施。
⒌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局机关和许多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工间操活动,专门购置了一批简易的健身器材分发给职工,组织大家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能力。同时,要求各部门在这个期间,原则上不得安排职工加班,以保证职工充分休息。对确实需要安排加班的,须经单位专项领导小组批准,并安排好加班职工的就餐、来回专车接送。
⒍坚持组织职工进行体温测量工作。局机关及各单位坚持全体职工体温测量,对体温异常的人员,及时进行隔离,及时安排就诊、休息。同时,组织开展对干部职工、职工家属的身体健康状况登记调查工作。安排做好对出差人员、外出参加会议人员、因病到医院就诊人员的跟踪观察和短期隔离。及时掌握各方面情况,对可疑情况进行妥善处置,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
⒎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局机关及各单位进一步严格了大院、办公场所的出入管理制度,对外单位的办事人员,有条件的单位均设立了相对独立的接待区,严格进行体温测量,认真做好详细的人员登记管理工作,尽可能减少外单位人员进入,并避免与过多的人员接触,防止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图书馆和探工所还为职工办理了出入证。
⒏强化职工食堂的安全管理。局机关及各单位努力改善就餐环境和卫生条件,增加就餐场所的通风换气时间,加强食堂餐具的卫生清洗和高温消毒工作,要求食堂工作人员佩戴口罩与手套,将职工自助打饭改为集中分餐,严把食品的采购进货渠道,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局机关对餐饮服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安排住宿与休息,杜绝私自外出和会客,组织安排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调查,从而杜绝了隐患,确保了广大职工的就餐安全。
、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改造和重点监控。局机关严格执行国办预防“非典”工作小组的《对中央空调系统管理规定》,在中央空调开启前,全面进行了清洗和消毒工作,重点对风机盘管的回风口及冷凝水盘等部位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加装中央空调出风口的过滤网,封闭了各个房间的新风入口,改由开窗进行通风换气。对负二层餐厅空调的进、出风口进行改造,避免了污风循环。同时制定专门管理制度,在中央空调开启后,坚持每周对过滤器进行清洗消毒,加强对空调机房、进风孔、出风口等重要部位的日常管理等,确保了中央空调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发挥模范作用,奉献一份爱心
在抗击“非典”等中,局领导和各单位领导坚守岗位,各级干部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积极主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扎扎实实工作,不计个人得失。局系统有名职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识大体、顾大局,积极主动地支持亲人(名亲属)到抗击“非典”第一线工作,默默地承担着对亲人的挂念;许多同志孩子今年即将高考,许多同志家有病人需要照顾,但他们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经常早来晚走,体现了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局机关同志家住,按照局的规定在“非典”期间可以在家办公,但他坚持骑自行车上班局机关刘同良、梁秀琴同志与机关各部室、直属单位信息员一起,自始至终坚持每天联系,统计“非典”疫情、掌握动态、反映问题,从未间断机关物业中心全体员工承担了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付出了辛勤劳动局机关、航遥中心、地科院医务室医务人员发挥了抗击“非典”主力军的作用,尽职尽责,克服困难,心系职工安危,一心抗击“非典”。
第三篇:同舟共济,抗击非典——决心书
紧急关头,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非典给我们带来恐慌,但是它更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它考验我们在危急时刻心态是否成熟,能否理智的面对危机和进行合理的自我保护;它考验我们的责任感,对社会的关注,对集体的关心,对他人的关爱;它更考验我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在关键时刻起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我对病毒深恶痛绝,对被病毒夺取
宝贵生命的人们表示痛心,对奋战在治疗非典肺炎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深表钦佩,同时深感身上责任重大。在这样严峻的关头,我们学生党员不应该仅仅是一名看客,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比一般同学有更高的觉悟,负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积极参与到这场与sars病毒的激烈斗争中去。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早日战胜非典恶魔,恢复学校的正常秩序而努力。可怕的病毒面前,我们相信现代科学的力量。只要我们按照专家的指导和学校的统一安排,一丝不苟地执行学校的要求和布署,最终一定可以战胜非典。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学生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重中之重是做好学生的表率,做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以科学的方法组织大家保护好自己,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非典,在同学中作科学的宣传,避免引起恐慌。在人心惶惶之时,我们党员要用实际行动营造稳定的校园气氛,给同学战胜sars病毒的信心。党中央对全体党员提出了“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总体要求,我决心严格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沉着冷静面对困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安心学习,积极工作,为战胜非典型肺炎这一重大灾害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舟共济,抗击非典——决心书
第四篇:2003年抗击非典危机
2003年初,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随后,广西、山西、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发生非典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明确提出“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遏制了疫情蔓延,得到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第五篇:众志成城 抗击非典资料
什么是SARS患者为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此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并有明显症状,如打喷嚏等易播散病毒。SARS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此病病死率约在15%左右,主要是冬春季发病。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病毒在侵入机体后,进行复制,可引起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破坏,导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时SARS病毒可以直接损伤免疫系统特别是淋巴细胞。中国疫情
我国内地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为12例,全部为北京报告。北京抗非七措施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集中治疗病人大转移门诊
北京被确诊和疑似SARS病例从一位数急剧攀升到百位数,全市仅有的两家传染病医院迅速爆满,不得不采取分散收治的策略,147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设发热门诊。2003年4月下旬,北京设立了6家专门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5月6日,北京宣武医院集中收治非典患者。5月8日,中日友好医院集中收治非典患者。5月7日,全市累计2163名SARS患者成功地从全市各区县90多家非定点医院被平安转移到16家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5月8日至6月12日,118例重症SARS患者由120急救中心被安全转运到中日友好医院、宣武医院,无一例发生意外。5月31日宣布,北京定点医院数量将从16家减少到7家。据统计,从4月21日至6月12日,在医疗指挥中心转运组的指挥下,120共转运确诊非典患者2868人次(由于部分患者经过多次转院,因此转运人数超过北京地区非典确诊患者总数)。转运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和风险之大史无前例。小汤山野战医院病死率不到1.2% 零感染率
4月下旬,北京市政府决定建设小汤山非典定点收治医院。5月1日,经过4000多名建设者7天7夜昼夜鏖战,一座占地122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1000张床位的全国最大的传染病院正式竣工。1300多名人民子弟兵奉中央军委之命随即开赴小汤山。到5月2日凌晨3点30分,133名病人入住。一批综合医院从“毒染”中被解放出来。6月20日上午,最后一批治愈患者出院。从5月1日收治第一批非典病人至6月20日的50天里,小汤山医院先后收治了680名非典患者,死亡仅8例,病死率不到1.2%,为世界最低。因为有着一套严格的防护制度,全部1383名官兵无一人被感染。小汤山医院回放 流调布网群防群控
4月17日,北京防控“非典”工作小组正式成立“流调大队指挥部”。来自市及各区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单位的2622名公共卫生人员分为市直属大队、19个分队和铁路防病队,组成了424个防病小组,在全市织就了一张疏而不漏的“非典”防控网。整体隔离感染源
4月23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通告》,将隔离对象确定为:非典确诊病人,疑似病人,与前二者发生过密切接触的人员,非典污染的医院、工地、居民住宅等场所及动物和其他物品。隔离时间为14天(后改为21天)。隔离期间,政府将保障被隔离人员的防治和日常生活。24日,我国政府宣布将非典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为隔离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通告》发布的当天,第一批隔离区域确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地坛医院、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座校外家属楼、北方交通大学的一座学生公寓。从《通告》发布开始,所有受非典污染的医院、工厂、工地、饭店、写字楼、居民区、学校都采取了隔离措施。隔离方式有三种:整体隔离、集中隔离、家庭隔离。4月26日,市建委系统发布《疫情工地隔离管理的实施方案》和《施工现场防控“非典”工作实施方案》,狠抓建筑工地的防疫管理。截至6月20日,北京市累计隔离30173人,其中整体和集中隔离12131人,分散隔离18042人;累计解除隔离30031人。高校封闭管理空中课堂开播
4月21日,北京高校开始率先采取了校园封闭管理的紧急措施。据统计,北京60余所普通高校,近180个校区,有360多个校门,60多所高校的2500名保卫人员24小时严守校门,同时还肩负着校医院、校内隔离区的看护任务和校园巡逻任务。4月24日,北京170万中小学师生暂时停课,5月5日上午8时,空中课堂第一讲播出。6月初,所有空中课堂教学内容全部按年级分科播出。公共娱乐场所停业设置交通联合检查站
北京市从4月26日起暂停全市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剧场、影院、录像厅等公众聚集的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北京市25条主要进出境道路和4条进出境高速公路设置的29个交通联合检疫检查站作为联防联控的一级检查站;京石、京沈、京哈、京津塘等5条高速路上设置了15个二级检查站;还在与外省市连接的其他公路上设置了130个三级检查站。全民动员各自为战
村自为战,社区为战,校自为战,工地为战,在抗非科学防范体系中,街道和社区成为抗击非典的前/ 3
沿阵地。根据北京市的要求,社区防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信息收集反馈、督促检查等制度,帮助每一个居民树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社区理念。北京郊区实行干部包村、村民联保、逐个排查制度。市委、市政府在工地不停工、不以防非典为由遣散民工的基础上,对建筑工地和民工居住地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并大力改善民工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北京八大战区 第一“战区”:医院
两个多月来,在阻击非典的这个最大战场上,医院的白衣战士演绎出一幕幕为人民生命安全赴汤蹈火的壮举。第二“战区”:科研
几个月前,人们还不知道“非典”为何物;40多天前,人们还不知道非典的病原体是什么;几天前,人们还不知道非典病毒来自何方。然而,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现在都有了初步的答案。这些成果的背后,凝聚的是科学家们的献身精神。第三“战区”:街道
北京市政府关于社区群防群控战役的动员令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构筑全民防治非典型肺炎的严密网络,街道、社区和居委会、村委会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战区”:高校
北京市政府要求首都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托儿所每天坚持对学生和儿童测量体温;加强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和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已经停课、放假的中小学必须每天坚持跟踪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教育学生在家学习和休息。各高等院校、民办高校要坚持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师生不离校,合理调节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强化校园封闭式管理。学生未经批准不得离校;健康状况不佳的学生,家在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或疫区的学生,不予批准离校。对所有离校的大学生,学校要追踪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并纳入学校疫情监控和信息报告范围;离校后要求返校的学生(含家住北京的学生),必须进行隔离观察。第五“战区”:工地
“就地观察、就地预防、就地治疗”三就地的原则保证了各施工用人单位不得擅自停工停业和遣散民工。对外来民工,要由施工单位负责按照“健康人员就地预防,有接触史的就地观察,已确诊的就地治疗”的原则,采取严格措施控制其离京,对擅自放走外地民工的施工和业主单位要实施严厉处罚,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要永远吊销其在京的施工执照,取消其施工资格。各用工单位对外来民工要定时足额发放工资,改善膳食、住宿和卫生条件。第六“战区”:乡村
构筑一道防控非典的坚固防线,有效地控制了城区疫情向北京农村传播和蔓延。因为村自为战的显著标志是各村口拉起的绳子,所以老百姓也把它称之为“拉绳战”。郊区村村都有农民把守。非本村人进村一律进行登记,并要当场测量体温,体温不正常者不得进村。同时,北京市还采取了暂停民俗旅游接待、杜绝婚丧嫁娶活动、加强动物防疫和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措施,防止疫情向农村扩散和蔓延。第七“战区”:城乡结合部
打赢北京防治非典攻坚战需要突破的难点之一,就是要对居住人员比较复杂、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城乡结合部进行严格管理。通过组建临时党支部、发动业主自治、发放出入证等办法,实行封闭管理。对农村各类流动商贩和出租房屋进行逐户登记。对频繁往来于城乡之间的人员,密切注意其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对外来民工全面实行登记制度,做到来源清、数量清、分布清,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劝阻和控制疫情较重地区或已经发生疫情单位的外来民工返乡。第八“战区”:企业
北京的非典疫情让美容、美发、餐饮、旅游等一些服务性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正常运转。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正是大多数企业的这种坚持让社会生活顽强地维持着常态。北京抗非大事记
2003年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
2003年4月10日,北京组建防治非典型肺炎卫生防病队; 2003年4月13日,北京首批8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2003年4月17日,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成立,负责北京地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任组长,首都医疗资源开始进行整合。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精神,号召全市人民行动起来,党政军民齐动员打赢防治非典这一严重突发性疾病灾害的人民战争。
2003年4月19日,刘淇主持召开全市医院院长会议,他要求:北京各医院对具有非典症状的患者必须实行首诊负责制,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拒收患者,否则将坚决追究责任。/ 3
2003年4月20日,中央决定:王岐山同志任北京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免去孟学农同志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从这天起,北京加大了对非典疫情社会公布的力度,实行疫情每日一报。
2003年4月21日,北京确定首批6家非典定点医院
2003年4月21日至4月底,北京非典疫情处于较高水平,连续十几天每天都有90至100个病例,最高一天达到150多人。
2003年4月22日,王岐山任北京市代市长。北京市急救中心开通10条非典咨询热线。当天,北京最新疫情为非典病例588例,死亡28例,疑似666例。
2003年4月24日,西城区决定于 4 月 24 日零时对人民医院实行整体隔离。这是全市第一家实行整体隔离措施的单位。北京市中小学开始停课2周。
2003年4月25日,北方交大、中财大学生宿舍楼实行隔离控制措施。
2003年4月2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保障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若干决定》。
2003年4月2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决定》。北京全面建立非典患者的社会救助机制。北京暂停娱乐场所经营,并开始公布各区县疫情和隔离区信息。
2003年4月28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做好非典患者密切接触人员医学观察的通告》和《关于加强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决定》。截至28日10时,北京累计收治非典病例2474人,其中确诊病例1199人,疑似病例1275人,治愈出院78人,死亡59人。
2003年5月1日,经过7天7夜的奋战,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正式竣工启用,首批156名患者顺利入住。
2003年5月初开始,疫情出现小幅回落,但仍处于高发平台期。2003年5月2日,北京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工和建筑工地防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紧急通知》。2003年5月6日,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宣武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北京为中小学生开设“空中课堂”。整顿规范发热门诊,保留63家条件较好的医院发热门诊。
2003年5月7日,北京所有确诊非典病人全部转移到16家定点医院,实现了确诊患者随诊随收,集中治疗。
2003年5月8日,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作为非典定点医院投入使用。
2003年5月9日,新增病例数首次跌破50例。北京市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决定打好五月攻坚战
2003年5月10日,6名外籍非典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2003年5月15日,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第一批7名病人痊愈出院。
2003年5月19日,北京通报的新增非典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总数为7例。2003年5月21日,北京地坛医院送走第100位非典康复者。
2003年5月22日起,北京8万名高三年级学生开始返校进行考前复习,其它年级的中小学生也将陆续分期、分批、分区域复课。
2003年5月24日,北京向陕西、四川、甘肃、重庆、湖北、黑龙江等11省市捐赠一批急需的防治非典物资。
2003年5月29日,北京新收治非典确诊病例首次为零。
2003年5月30日,刘淇宣布:北京防治非典“五月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3年5月31日,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随着疫情的初步遏制,北京定点医院数量将从16家减少到7家。
2003年6月1日,首都高校出现首批返校的应届毕业生。2003年6月2日,北京非典疫情出现三个“零的突破”:当日新收治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转确诊病例、非典病例死亡人数均为零。
2003年6月5日,北京最后一处疫情工地解除隔离。2003年6月7日,北京8万余名考生参加“非常”高考。北京开始恢复部分室内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2003年6月8日,北京首次迎来新增非典病例零纪录。2003年6月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新向社会开放。2003年6月19日,北京绝大多数医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2003年6月20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做好下一步防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意见》。
2003年6月23日,北京住院非典确诊病例仅剩46人,已全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取消旅行警告和从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的条件。
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撤销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