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7:4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小编推荐]》。

第一篇: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小编推荐]

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

来源: 作者: 日期:10-03-2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激励公务员忠于职守,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充分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公务员奖励工作,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中组发〔2008〕2号),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务员奖励是指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依据本办法给予的奖励。

公务员集体是指按照编制序列设置的机构或者为完成专项任务组成的工作集体。

第三条 公务员奖励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及时奖励与定期奖励相结合,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种类、标准、权限和程序进行。

第四条 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公务员奖励的综合管理工作。区县(自治县)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奖励的综合管理工作。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区县(自治县)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奖励工作。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区县(自治县)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关的公务员奖励工作。

第二章

奖励的条件和种类

第五条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模范作用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四)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

(五)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六)防止或者消除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七)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八)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九)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和内陆开放高地工作中,贡献突出的;1

(十一)在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工作中,贡献突出的;

(十二)有其他突出功绩的。

第六条 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一)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嘉奖;

(二)对做出较大贡献的,记三等功;(三)对做出重大贡献的,记二等功;

(四)对做出杰出贡献的,记一等功;

(五)对功绩卓著的,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或者“模范公务员”、“模范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

第三章

奖励的权限和程序

第七条 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经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一)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由市委、市政府批准。

(二)记二等功,由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三)嘉奖、记三等功,由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或市级机关批准。

市级机关审批的奖励,事先应当将奖励实施方案报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

第八条 推荐公务员参与国家或中央各部门评选表彰的,由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后按程序报送。

第九条 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奖励,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需要奖励的,由所在机关(部门)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奖励建议。

(二)区县(自治县)所属各乡镇(街道)、各机关需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的,应当将奖励实施方案报区县(自治县)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其中,需要给予嘉奖、记三等功奖励的,由区县(自治县)公务员主管部门报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批准;给予记二等功奖励的,由区县(自治县)公务员主管部门报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审核并报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需要给予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奖励的,由区县(自治县)公务员主管部门报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并报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批准。

(三)市级机关需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嘉奖、记三等功奖励的,由本机关审批,按年度报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需给予记二等功的,报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记一等功、授 2 予荣誉称号的,应当将奖励实施方案报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批准。

(四)审核机关(部门)审核后,在一定范围内公示7个工作日。如涉及国家秘密不宜公示的,经审批机关同意可不予公示。

(五)审批机关批准,并予以公布。

《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审批表》存入公务员本人档案;《重庆市公务员集体奖励审批表》存入获奖集体所在机关文书档案。

第十条 审批机关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奖励,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征得主管机关同意,并征求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意见。

第四章

奖励的实施

第十一条 对在本职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给予奖励。给予嘉奖和记三等功,一般结合年度考核进行。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给予记二等功、记一等功和授予“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一般每五年评选一次。

对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承担专项重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及时给予奖励。其中,符合授予荣誉称号条件的,授予“模范公务员”、“模范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

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已故人员,可以追授奖励。

第十二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由审批机关颁布奖励决定,颁发奖励证书。获得记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同时对公务员颁发奖章,对公务员集体颁发奖牌。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证书、奖章和奖牌,按照规定的式样、规格、质地,由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制作或者监制。

第十三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按照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金。其中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公务员,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公务员奖金标准原则上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不超过本办法规定的奖金标准范围内明确奖金标准。

对受奖励的公务员集体给予的一次性奖金,作为工作经费由集体使用,原则上不得向公务员个人发放。

公务员奖励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各部门预算,予以保障。奖励经费的拨付和来源按照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给予公务员及公务员集体奖励后奖金发放有关事宜的通知)》(渝人发〔2007〕120号)执行。

第十四条 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奖励,对于因同一事由已获得上级机关奖励的,下级机关不再重复奖励。

第十五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可以采取适当形式予以表彰。表彰形式应当庄重、节俭。

第五章 奖励的监督

第十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级各部门未经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自行设立本办法之外的其他种类的公务员奖励,不得违反本办法标准发放奖金,不得重复发放奖金。

第十七条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奖励:

(一)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

(二)严重违反规定奖励程序的;(三)获得荣誉称号后,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刑事处罚的,公务员集体严重违法违纪、影响恶劣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按程序报审批机关批准,并予以公布。如涉及国家秘密不宜公布的,经审批机关同意可不予公布。

必要时,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奖励。

第十九条 公务员获得的奖励被撤销后,审批机关应当收回并公开注销其奖励证书、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撤销奖励的决定存入公务员本人档案。

公务员集体获得的奖励被撤销后,审批机关应当收回并公开注销其奖励证书和奖牌。

第二十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对公务员奖励工作的举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在公务员奖励工作中有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不按规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奖励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以及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和集体的奖励,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公务员局负责解释,各地区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公务员奖励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重庆市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重庆市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规范公务员考核工作,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中组发〔2007〕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员考核是指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对领导成员及同级非领导职务人员的考核,由任免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公务员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考核内容和标准

第四条 对公务员的考核,以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坚持岗位上定责、工作上定量、成效上定性,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出勤率和勤奋敬业等方面的表现。

绩,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

第五条 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平时重点考核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以及出勤情况,可以采取被考核人填写工作纪实手册、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检查、考勤、社会评价等方式进行,由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价。

平时考核的评价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公务员的平时考核,可以周、月、季度为周期开展,平时考核的周期最长不能超过1个季度。

在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中,要逐步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开展服务对象评议公务员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市级各部门应结合实际,分类设置服务对象评议公务员体系,分别或综合采取服务对象现场评议、组织服务对象暗访评议和综合检查评议,以及服务对象测评等方式进行。

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在每年年末或者翌年1月进行,在翌年2月底前完成。

第六条 公务员的考核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德、能、勤、绩、廉进行细化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要素及标准,提高考核质量。各区县(自治县)、市级各部门应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逐步建立科学的考核要素和量化指标体系。量化考核指标的考评标准、权重设置、考核等次分值的确定,应根据被考评对象的类别与层次、职务职能不同而有所区别,充分体现不同岗位的差异与特殊性。

第七条 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八条 确定为优秀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思想政治素质高;(二)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三)工作责任心强,勤勉尽责,工作作风好;(四)工作实绩突出;(五)清正廉洁。

第九条 确定为称职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二)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三)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积极,工作作风较好;(四)能够完成本职工作;(五)廉洁自律。

第十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一)思想政治素质一般;(二)履行职责的工作能力较弱;(三)工作责任心一般,或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四)能基本完成本职工作,但完成工作的数量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或在工作中有较大失误;(五)能基本做到廉洁自律,但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第十一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一)思想政治素质较差;(二)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三)工作责任心或工作作风差;(四)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五)存在不廉洁问题,且情形较为严重。

第十二条 公务员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组织人事部门安排参加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等在职培训或专门业务培训的,当年考核原则上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第十三条 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一般掌握在本机关实际参加考核的公务员总人数的15%以内,最多不超过20%。

第十四条 市级机关的优秀比例由市人事局审批。各区县(自治县)的优秀等次人数,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自治县)公务员主管部门统筹掌握审批。

第十五条 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必须报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并颁发《优秀证书》。未经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的,其确定的结果无效。

第三章 考核程序

第十六条 公务员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进行,由机关公务员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机关在考核时可以设立考核委员会。考核委员会由本机关领导成员、公务员管理及其他有关部门人员和公务员代表组成。考核委员会主任一般应由机关负责人担任。

考核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本机关考核具体实施办法;(二)组织、指导、监督本机关公务员的考核工作;(三)审核主管领导写出的评语及提出的考核等次意见;(四)对本机关公务员不服从考核结果提出的申请进行复核。第十七条 考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被考核公务员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在一定范围内述职,并填写公务员考核登记表;(二)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和公务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和改进提高的要求。

(三)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在本机关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四)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根据主管领导意见、民主测评情况和优秀等次名额,初步确定考核等次;(五)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六)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公务员,并由公务员本人签署意见。

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公务员的考核,必要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对直接面向公众的岗位工作人员,应注重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

第十八条 公务员对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不服的,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提出申诉。

第十九条 考核单位应将《公务员考核登记表》存入公务员本人档案,同时将本机关公务员考核结果报送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对考核单位的优秀等次比例情况、优秀等次人员结构情况和考核程序等进行审核。对违反考核规定的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有权责成其纠正。

第四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二十条 公务员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累计两年被确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按规定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二)累计五年被确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三)确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且符合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三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四)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给予嘉奖、记三等功的,按照奖励有关规定办理。

(五)享受年终一次性奖金。

第二十二条 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二)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三)考核后的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四)不享受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

第二十三条 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无职可降的,其级别工资降低一个工资档次;(二)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三)不享受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四)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予以辞退。第二十四条 不确定考核等次及未参加考核的人员,不享受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

第二十五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务员所在机关应根据考核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公务员进行培训。

第五章 考核有关问题的处理

第二十六条 新录用的公务员在试用期内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只写评语,考核情况作为转正任职、定级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七条 调任或者转任的公务员,由其调任或者转任的现工作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其调任或者转任的有关情况,由原单位提供。从军队转业安置到机关工作的人员,由其现工作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其安置前的有关情况,由原所在部队提供。

挂职锻炼的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由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商派出单位确定等次,并将考核结果反馈派出单位。挂职锻炼不足半年的,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

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公务员,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主要根据学习、培训表现确定等次。其学习、培训的相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单位提供。第二十八条 病、事假累计超过考核半年、出国(境)探亲假超过6个月的公务员,不进行考核、不确定等次。

因工致伤的公务员,治疗、休养时间超过考核半年以上的免予考核,依据其受伤前的工作表现确定等次。

第二十九条 公务员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参加考核,不写评语、不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分的,按规定补定等次。

第三十条 受党纪处分公务员的考核,按下列规定处理:(一)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当年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二)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其中所犯错误与职务行为有关的,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三)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当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第二年按其新任职务参加考核,按规定条件确定等次。

(四)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当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五)受开除党籍处分的,当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第二年和第三年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第三十一条 受政纪处分公务员的考核,按下列规定办理:(一)受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二)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期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在解除处分的当年及以后,其考核不受原处分影响。第三十二条 受党纪处分同时又受政纪处分的公务员,按相对较重处分的情况确定其考核等次。

第三十三条 公务员不进行考核或参加考核不定等次的,本考核不计算为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第三十四条 公务员应参加考核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考核,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考核的,直接确定其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等次。

第六章 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公务员考核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本地区进行考核工作。

第三十六条 各单位在考核结束后,应及时将本单位考核结果统计表、考核工作总结报政府人事部门备案。经审查备案后,对合格的,列入考核结果的兑现工作;对不合格的,应令其重新完善。

第三十七条 各部门负责人、考核委员会必须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和考核纪律,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对在考核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的考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各区县(自治县)、各考核单位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湖北省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试行)

湖北省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激励全省公务员忠于职守,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充分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规范公务员奖励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务员奖励,是指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依据本办法给予的奖励。

公务员集体是指按照编制序列设置的机构或者为完成专项任务组成的工作集体。

第三条 公务员奖励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及时奖励与定期奖励相结合,按照规定的条件、种类、标准、权限和程序进行。

第四条 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公务员奖励的综合管理工作。省级以下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务员奖励的综合管理工作。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奖励工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关的公务员奖励工作。

第二章 奖励的条件和种类

第五条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奖励:

(一)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模范作用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四)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

(五)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六)防止或者消除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七)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八)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

(九)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有其他突出功绩的。第六条 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一)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嘉奖;

(二)对做出较大贡献的,记三等功;

(三)对做出重大贡献的,记二等功;

(四)对做出杰出贡献的,记一等功;

(五)对功绩卓著的,授予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第三章 奖励的权限和程序

第七条 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须经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市州级以上机关干部(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嘉奖、记三等功,由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或者市州级以上机关批准。

记二等功,由市州级以上党委、政府或者省级机关批准。

记一等功,由省委、省政府批准或报中央机关批准。

授予荣誉称号,由省委、省政府批准或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

市州级以上机关审批的奖励,事先应当将奖励实施方案归口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奖励结果归口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以上奖励类型的对象中属各级党委管理职务的公务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批或审核备案。

第八条 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奖励,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需要奖励的,由所在机关(部门)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奖励建议。

(二)按照规定的奖励审核权限上报。

1、县级以下机关

(1)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嘉奖、记三等功奖励的,由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同级党委、政府批准;

(2)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二等功奖励的,经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初审,由县级党委、政府报市州级党委、政府,并经市州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市州级党委、政府批准;

(3)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奖励的,经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初审,由县级党委、政府报市州级党委、政府,经市州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复审,由市州级党委、政府报省委、省政府,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

2、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机关

(1)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嘉奖、记三等功奖励的,由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同级党委、政府批准;

(2)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二等功以上奖励的,由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初审,经同级党委、政府同意后,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或审批。

3、市州级机关

(1)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嘉奖、记三等功奖励的,由市州级机关批准,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2)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二等功奖励的,经市州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同级党委、政府批准;

(3)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奖励的,经市州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初审,由市州级党委、政府报省委、省政府,并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

4、省级机关

(1)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奖励的,由省级机关批准,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2)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的,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

(3)省级部门管理的副厅级单位需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的,应报其主管部门,按上述程序办理。

(三)公示。审核机关(部门)审核后,由审核机关或申报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奖励名单、奖励等次、主要先进事迹等。如涉及国家秘密不宜公示的,经审批机关同意可不予公示。

(四)审批。审批机关批准,并予以公布。

(五)归档。奖励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送干部管理部门和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公务员奖励审批表》分别存入审批机关、公务员所在机关及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文书档案和公务员本人档案;《公务员集体奖励审批表》分别存入审批机关、申报机关及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和获奖集体所在机关文书档案。

第九条 报送材料

(一)审核材料包括:提请审核奖励实施方案的请示、实施方案、奖励报告和《湖北省公务员奖励审批表》、《湖北省公务员集体奖励审批表》等奖励审批表格、先进事迹材料、表彰奖励个人或集体基本情况汇总表等。

(二)备案材料包括:奖励决定和《湖北省公务员奖励备案表》、《湖北省公务员奖励审批表》、《湖北省公务员集体奖励审批表》等奖励审批表格。其中,考核优秀等次公务员的奖励和连续三年优秀等次记三等功的奖励须提供考核登记表,其他奖励须提供事迹材料。

第十条 审批机关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奖励,必要时,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征得主管机关同意,并征求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意见。

第四章 奖励的实施

第十一条 对在本职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给予奖励。给予嘉奖和记三等功,一般结合考核进行,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记三等功;给予记二等功、记一等功和授予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一般结合五年一次的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进行。

对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承担专项重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及时给予奖励。其中,符合授予荣誉称号条件的,授予“湖北省模范公务员”、“湖北省模范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

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已故人员,可以追授奖励。

第十二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由审批机关颁布奖励决定,颁发奖励证书。获得记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同时对公务员颁发奖章,对公务员集体颁发奖牌。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证书、奖章和奖牌,按照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的通知》(中组发〔2008〕2号)文件规定的式样、规格、质地,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制作或者监制。

第十三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按照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奖金。其中,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公务员,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对受奖励的公务员集体酌情给予一次性奖金,作为工作经费由集体使用,原则上不得向公务员个人发放。

公务员奖励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十四条 给予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奖励,对于因同一事由已获得上级机关奖励的,下级机关不再重复奖励。

第十五条 对获得奖励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可以采取适当形式予以表彰。表彰形式应当庄重、节俭。

第五章 奖励的监督

第十六条 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立本办法之外的其他种类的公务员奖励,不得违反本办法标准发放奖金,不得重复发放奖金。

第十七条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奖励:

(一)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或者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

(二)严重违反规定奖励程序的;

(三)获得荣誉称号后,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刑事处罚的,公务员集体严重违法违纪、影响恶劣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奖励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按程序报审批机关批准,并予以公布。如涉及国家秘密不宜公布的,经审批机关同意可不予公布。必要时,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奖励。

第十九条 公务员获得的奖励被撤销后,审批机关应当收回并公开注销其奖励证书、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撤销奖励的决定存入公务员本人档案,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送干部管理部门和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公务员集体获得的奖励被撤销后,审批机关应当收回并公开注销其奖励证书和奖牌。撤销奖励的决定存入撤销奖励集体所在机关文书档案,并报送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对公务员奖励工作的举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在公务员奖励工作中有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不按规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奖励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以及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和集体的奖励,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公务员局负责解释,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重庆市业主大会实施办法(推荐)

重庆市业主大会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业主大会的活动,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和建设部《业主大会规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物业管理的项目成立业主大会及其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业主大会活动的监督指导工作。

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指导辖区内业主大会的组建、办理业主大会备案以及对其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只能成立一个业主大会。业主大会由全体业主组成,自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之日起成立,它是业主集体行使权利和维护全体业主合法权益的组织。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

第五条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作出与物业管理无关的决定,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

第六条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物业建设单位或出售单位应当在物业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在三个月内组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一)新建物业建筑面积出售达50%以上;

(二)物业自首次出售之日起已满两年。

第七条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人数少于一百人的,可以直接组成业主大会;业主人数多于一百人的,由业主按照业主总数的一定比例推选业主代表,组成业主代表大会(以下统称业主大会)。业主代表大会的代表一般不得少于三十人。业主代表大会行使业主大会的职权。

第八条房屋建设单位或出售单位应将出售的房屋建筑面积、房屋出售时间、业主清册等材料在报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时,抄送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材料之日起三个月内,会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房屋建设单位或出售单位组织业主做好召开第一次业主大会的筹备工作:

成立第一次业主大会筹备组。筹备组由房屋建设单位或出售单位、前期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代表组成,筹备组组长由业主担任。筹备组中业主代表可以通过业主自荐或业主互荐的形式,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置公示(7天),业主无异议后产生。

业主自荐或互荐产生的代表人数较多时,可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根据楼幢的具体情况选择业主代表,组成业主大会筹备组(以下简称筹备组),负责业主大会筹备工作。筹备组成员名单确定后,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第九条筹备组应当自组成之日起30日内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组织业主

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第十条筹备组应当做好下列筹备工作:

(一)确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

(二)对于需召开业主代表大会的,确定业主代表的产生方式、人数和程序;

(三)参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示范文本,拟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业主公约》草案;

(四)确认业主身份,确定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的投票权数;

(五)确定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产生办法及名单,并公示征询意见;

(六)做好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其他准备工作。

前款

(一)、(二)、(三)、(四)、(五)项的内容应当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15日前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第十一条业主决定共同事务的投票权,属于住宅类物业的,一户为一票。属于非住宅类物业的,以业主拥有的建筑面积每一百平方米计算为一票(即其建筑面积除一百后的整数为实际的投票权数);单户不足一百平方米的,计为一票。对于业主购置的车位,按非住宅类物业的投票权数计算。业主公约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业主代表推选可以按幢、单元、楼层等为单位进行,由该部分业主推选产生。

推选业主代表参加业主代表大会会议的,业主代表应当于参加业主代表大会会议3日前,就业主代表大会会议拟讨论的事项书面征求其所代表的业主意见,凡需投票表决的,业主的赞同、反对及弃权的具体票数经本人签字后,由业主代表在业主代表大会投票时如实反映。

业主代表因故不能参加业主大会会议的,其所代表的业主可以另外推选一名业主代表参加。

第十三条业主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应书面委托代理人参加,并行使投票权,但代理人不享有被选举权;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业主,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有关权利。

业主大会应邀请一定比例的非业主房屋使用人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成员没有投票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四条业主大会召开会议时,应当邀请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列席。

第十五条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但应当有物业管理区域内持有1/2以上投票权的业主参加。业主大会作出决定,必须经与会业主所持投票权1/2以上通过。

业主大会作出制定和修改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选聘、解聘物业管理企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续筹方案的决定,必须经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所持投票权2/3以上通过。

第十六条业主大会首次会议应当讨论决定下列事项:

(一)制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修订业主公约;

(三)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

(四)决定物业管理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七条第一次业主大会按下列程序召开:

(一)由大会筹备组介绍大会筹备情况;

(二)公布选举程序;

(三)由大会筹备组介绍业主委员会候选人情况;

第十八条《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应当依法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业主大会名称、物业项目地址、四至范围;

(二)业主大会权力;

(三)业主委员会职责;

(四)业主大会的议事方式及表决程序;

(五)业主代表的产生方式;

(六)业主委员会委员的组成和委员任期;

(七)业主投票权的计算方法;

(八)业主委员会活动经费及办公用房;

(九)印章的使用和管理;

(十)其他关于业主大会的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业主公约应当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的共同利益,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公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做出约定。

业主公约经业主大会会议通过后对全体业主具有约束力。

业主大会依法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民事责任。第二十条业主大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二)选举、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主任、副主任;

(三)改变、撤销业主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四)选聘、解聘物业管理企业;

(五)商定业主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必要经费;

(六)决定改变物业专有部分、部分共用部分、全体共用部分既定用途;

(七)定期听取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关于物业管理事务处理情况和物业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况的报告;

(八)决定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进行物业管理以外的经营活动;

(九)决定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交缴、使用和续筹;

(十)决定共用部分收益的管理、使用和分配;

(十一)制定、修改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十二)决定涉及业主共同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业主大会分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业主大会定期会议应当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

(一)20%以上业主提议的;

(二)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紧急事件需要及时处理的;

(三)业主大会议事规则或者业主公约规定的其他情况。

发生应当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的情况,业主委员会不履行组织召开会议职责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

办事处应当责令业主委员会限期召开。业主委员会逾期仍不召开的,则由该物业管理区域业主推选业主代表组织召开,物业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到会指导,同时,对于原业主委员会,经过本次业主大会通过,取消其业主委员会资格,由业主代表组成筹委会,按照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重新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委员。

经百分之二十以上业主或业主代表提议召开的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对提出的议案已经作出决定的,业主或业主代表在一年内不得以同一内容再提议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业主大会会议召开15日前将会议通知及有关材料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住宅小区的业主大会会议,应当同时告知相关的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因物业管理区域发生变更等原因导致业主大会解散的,在解散前,业主委员会应当告知物业所在地的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在区、县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监督下,做好业主共同财产清算工作后,将业主大会印章交回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并由其销毁。

第二十三条业主委员会成员的候选名单可以由业主推举,筹委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并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业主委员会成员的产生通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由业主直接投票或者业主代表将其所代表的业主投票的书面意见如实反映,采取差额选举方式,依据得票多少顺序产生。主任和副主任由得票最多的前两至三名人员依票数多少顺序产生。

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其成员的基本情况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第二十四条业主委员会成员由业主担任,不得少于五人(单数),在业主中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业主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业主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至二名。

业主委员会缺额时,由参选本届业主委员会而未当选的业主,以得票多少依次增补。增补的委员作为候补委员参加业主委员会,并由下一次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确认为正式委员。

业主委员会委员辞职或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须书面通知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委员不得自行宣布解散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解散、合并,须报经原备案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前两个月,由本届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下届业主委员会,逾期未换届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派工作人员指导其换届工作。

原业主委员会应当在新一届业主委员会产生之日起10日内,将其保管的档案资料、印章及其他属于业主大会所有的财物移交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并做好交接手续。

第二十五条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业主;

(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遵守业主大会章程、业主公约,模范履行业主义务;

(四)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公正廉洁,具有社会公信力;

(五)身体健康,具有一定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六)具备必要的工作时间;

业主委员会委员、主任、副主任不得兼任所在辖区内的物业管理企业的工作,不得利用职权谋取利益,侵犯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七)与物业管理企业无利害关系。

第二十六条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天内,持下列文件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业主委员会名称和业主委员会委员、主任、副主任名单;

(二)业主委员会章程;

(三)业主公约;

(四)业主委员会办公场地,联系电话;

(五)其它资料。

对符合规定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业主委员会备案证明;对不符合规定的,书面说明理由,5个工作日内退回。业主委员会持备案证明到公安部门指定的单位刻制业主大会印章。

业主委员会备案的有关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照前款规定重新备案和公示。

第二十七条业主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

(二)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三)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协调业主、使用人与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监督和协助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和物业维修基金使用情况的报告;

(四)监督业主公约的实施;

(五)物业共有部份维修、更新、改造的验收;

(六)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代表全体业主参加因物业管理活动发生的诉讼;

(七)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物业服务的其他行为;

(八)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八条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业主,限期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督促业主按时交缴或续筹专项维修资金。

第二十九条业主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业主大会会议通过,其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终止:

(一)因物业转让、灭失等原因不再是业主的;

(二)无故缺席业主委员会会议连续三次以上的;

(三)因疾病等原因丧失履行职责能力的;

(四)有犯罪行为的;

(五)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大会提出辞呈的;

(六)拒不履行业主义务的;

(七)其他原因不宜担任业主委员会委员的。

第三十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终止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3日内将其保

管的档案资料、印章及其他属于业主大会所有的财物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第三十一条业主委员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第三十二条业主委员会应当建立议事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依法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程规定开展工作。经三分之一以上业主委员会成员提议或者业主委员会主任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召开业主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三条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过半数委员出席,作出决定必须经全体委员人数半数以上同意。

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及时公示。

第三十四条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会议由业主委员会作好书面记录并存档。业主大会作出的重大决议,由出席会议的人员签字后存档。

第三十五条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的经费由全体业主承担;经费的筹集、管理、使用具体办法由业主大会讨论决定。

具体使用情况由业主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每至少公布一次,并接受业主的质询。

第三十六条业主大会采用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招投标标所发生的费用由业主大会垫付,垫付费用后由中标的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服务费中支付。

第三十七条新建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办公用房应包含在房屋开发企业提供的物业管理用房中,单独划定用房区域。

第三十八条业主委员会印章所刻名称应与区、县(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备案证明上所标注名称一致,具体刻制应符合公安部门有关印章管理规定。

第三十九条业主委员会印章由业主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用印记录制度。

第四十条业主委员会印章应当用于业主大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或其他与物业管理服务有关的活动。

业主委员会依照法定职责使用印章,违反印章使用规定,造成经济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十一条业主,指房屋所有权证载明或其他法定文件确定的所有权人。使用人,指物业的承租人或其他实际使用物业的人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重庆市实施办法依据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办法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示威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共道路和露天公共场所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本办法,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四条 公民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是集会、游行、示威举行地的区、县(市)公安机关;游行、示威举行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市)的,主管机关为所经过区、县(市)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

第五条 在本市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不需申请的除外。

第六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在举集会、游行、示威五日前,必须由其负责人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其他有关证件,向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主管机关递交申请书。申请忆应当载明集会、游行、示威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人数、车辆数,使用音响设施的种类与数量,起止时间、地点(包括集合地和解散地)、路线和负责人的姓名、职业、住地。更换负责人必须按前款规定重新申请。

第七条 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名义组织或参加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申请书必须有本单位负责人的批准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签名批准的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

第八条 主管机关接到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后,应在申请举行日期的二日前,将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申请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不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逾期不通知的,视为许可。

由于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的原因,致使主管机关的决定书不法送达的,视为自行撤回申请。

确因突然发生的事件临时要求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必须立即报告主管机关,主管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作出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

第九条 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要求解决具体问题的,主管机关可以通知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同申请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协商解决,并可以将申请举行的时间推迟五日。

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应当将协商结果在丧款规定时限内通知主管机关。

第十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对主管机关不予许可的决定不服时,呆以自接到决定通知之日起三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三日内作出维持或者撤销主管机关原决定的复议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复议人和主管机关。人民政府作出的复议决定,主管机关和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必须执行。

第十一条 经人民政府复议许可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应持复议决定书到原作出决定的主管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在提出申请后接到主管机关的通知丧撤回申请的,应当及时到受理申请的主管机关办理撤回手续。

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接到主管机关许可的通知或者人民政府许可的复议决定后,决定不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应当在原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时间前到原受理的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政府交回许可决定书或者复议决定书,参加人已经集合的,应当负责解散。

第十三条 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煽动民族分裂的;

(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第十四条 对依法举行的集会,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派出人民警察维持秩序,保障集会的顺利进行。

对依法举行的游行、示威,负责维持秩序的人民警察应当在主管机关许可的路线或者地点疏导交通,防止他人扰乱、破坏游行、示威秩序,必要时还可以临时变通执行交通规则的有关规定,保障游行、示威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 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任何保不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扰乱、冲击和破坏。

第十六条 机场、火车站、重要码头、军事设施等场所及其周边距离10火内为不许可集会、游行、示威区域。

集会、游行、示威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单位所在地举行或者经过的,主管机关为了维护秩序,可以在上述单位所在地周边5米至300米内设置金黄色绳带和标牌的临时警戒线,未经人民警察许可,任何人不得逾越。第十七条 游行队伍在行进中遇有前方路段临时发生自然灾害事故、交通事故及其他治安灾害事故,或者游行队伍之间、游行队伍与围观群众之间发生严重冲突混乱,以及突然发生其他不可预料的情况,致使游行队伍不能按照许可的路线行进时,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临时决定改变游行队伍的行进路线。

第十八条 集会、游行、示威负责人应当佩戴由主管机关统一制发的标志。集会、游行、示威负责人必须负责维持集会、游行、示威的秩序,遇有其他人加入集会、游行、示威队伍的,应当进行劝阴;对不听劝阴的,应当立即报告现场维持秩序的人民警察。人民警察接到报告后,应当予以制止。

集会、游行、示威负责人应当指定20%的参加者佩戴自制标志,维持秩序,严防其他人加入。佩戴的标志样品必须在集会、游行、示威举行日前前主管机关备案。第十九条 经许可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许可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路线和其他事项进行;

(二)爱护公共设施和市容环境,不得沿途刻画、涂写和张贴宣传品;

(三)不得侮辱、诽谤他人或者造谣生事、扰乱公共秩序;

(四)不得拦截、损坏车辆,阴碍交通;

(五)不得侵占、损毁园林、绿地、公共设施;

(六)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品;

(七)不得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或者煽动他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十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应当予以制止:

(一)未依法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的;

(二)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六条规定的;

(四)在进行中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不听制止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命令解散;拒不解散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第二十一条 居住地不在本市的公民,不得在本市发动、组织当地居民集会、游行、示威,违者,主管机关有权予以拘留或者强行遣送回原住地。

第二十二条 外国人在本市举行集会、游行、示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和本办法。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问题,由重庆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政策解读《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政策解读我市于2003年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出台了《重庆市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并于2004年......

    学生奖励实施办法

    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奖励实施办法 一、三好学生奖励办法 1、三好学生评选标准:(1)必须是有学籍在校生; (2)各科成绩(或平均学分绩)均在85分(省级90分)以上; (3)各项体育成绩均......

    员工奖励实施办法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批示主旨:××物2004(便)字第0××号《关于印发〈员工奖励实施办法〉并贯彻施行的通知》说明:董事长:为了配合公司规章制度的执行,确保物业服务的正常运......

    员工奖励实施办法

    员工奖励实施办法签发:一、总则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按公司价值观为导向,设立员工奖励办法,形成具有鲜明特征、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员工奖励办法,作为公司考核激......

    重庆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渝府令第178号】 颁布日期:2004-12-29 执行日期:2005-2-1 重庆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根据《中华......

    重庆市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办法

    重庆市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办法(渝文审[2007]17) 此规范性文件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符合《重庆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的规定,决定予以登记。 渝文审〔2007〕17号......

    湖滨区招商引资奖励实施办法

    湖滨区招商引资奖励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广开招商引资渠道,调动社会各界人士为湖滨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湖滨,加快产业结构......

    泰安市招商引资奖励实施办法

    泰安市招商引资奖励实施办法(试行) 泰 发[2003]5号 为贯彻落实《泰安市关于扩大开放促进招商引资的政策规定》(泰政发[2001]21号)的有关规定,鼓励市内外单位和个人(简称引荐者)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