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知识问答(包括典型案例)

时间:2019-05-13 07:1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复议知识问答(包括典型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复议知识问答(包括典型案例)》。

第一篇:行政复议知识问答(包括典型案例)

行政复议知识问答(包括典型案例)

编者按: 为了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加大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防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减少行政纠纷。努力提高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质量和工作水平,我们收集整理了行政复议工作中碰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包括典型案例),以行政复议知识问答方式分别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总则;

(二)行政复议范围;

(三)行政复议管辖;

(四)行政复议程序;

(五)行政复议证据;(六)行政复议法律责任。这些问题在行政复议工作的实践中经常碰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我省行政复议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篇幅较大,分三期登载,供工作中学习参考。

目 录

(一)总则

1、什么是行政复议?

2、行政复议有哪些不同的种类?

3、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是什么?抽象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

4、行政复议与行政信访、申诉有什么区别?

5、行政复议与行政裁决有哪些不同?

6、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什么关系?

7、行政复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8、什么是行政复议法律关系?

9、什么是行政复议机关?哪些行政机关可以作为行政复议机关?

10、哪些行政机关不能作为行政复议机关?

11、什么是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履行哪些职责?

12、什么是行政复议当事人?他们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13、什么是行政复议申请人?哪些人可以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

14、什么是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的转移?

15、什么是行政复议被申请人?被申请人的范围包括哪些行政主体?

16、什么是共同行政复议参加人?

17、什么是必要共同行政复议?

18、什么是普通共同行政复议?

19、什么是行政复议第三人? 20、什么是行政复议代理人?

21、什么是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期间应当如何计算?

22、什么是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送达的方式有哪几种?

23、行政复议机关是否可以向申请人收取复议申请受理费?

24、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境内申请行政复议应当如何适用法律?

25、行政复议机关在办理复议案件时应如何解决有关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冲突问题?

(二)行政复议范围

26、《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包括哪些?

27、什么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有哪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28、什么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有哪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29、行政机关改变许可证、执照、资质证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哪几种情形? 3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哪些行政确权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1、什么是经营自主权?经营自主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2、什么是农业承包合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的决定不服,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等违 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4、公民申请行政机关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等,行政机关没有发放的,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2

3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红头文件”不合法,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裁决,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8、公务员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内部处理决定,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9、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0、驾驶员不服交通民警对其违章行为的记分处理,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1、不服公安消防部门作出的火灾原因和责任认定结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2、公民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留置决定,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3、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4、公民不服劳动教养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海关作出的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哪些行政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7、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

48、不服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商标复审决定,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9、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50、国土资源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包括哪些?

51、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包括哪些?

52、不服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53、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决定,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54、当事人不服人事仲裁部门作出的仲裁裁决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55、患者或医疗机构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56、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公证处拒绝办理公证有异议,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

57、公民对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办理结婚登记不服,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58、纪检监察对象对纪检监察部门采取的“两指”、“两规”措施不服,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59、公民对乡政府强迫要求自己参加 “计划生育学习班”的行为不服,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一)总则

1、什么是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适用准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政救济方式,在国外又称为行政诉愿、行政上诉或行政救济。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并纠正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复议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复议的主体是享有行政复议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行政复议机关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如立法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能成为行政复议机关;其二,作为行政复议机关的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享有行政复议权,没有行政复议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不能成为行政复议机关。我国行政复议机关一般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

(2)行政复议的客体是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出的复议申请被受理以后,该具体行政行为便成为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审查的内容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果对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抽象行政行为不服,则不能单独申请行政复议,而只能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请对其所依据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3)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监督制度,同时又具有准司法性。确立行政复议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作出违法或者不适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通过这种监督机制依法对违法或者不适当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纠正。行政复议还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救济制度,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于 4 发生在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行政争议居中进行公正的裁决,以保障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比一般行政程序正式、严格,较司法审判程序简便、灵活,它兼顾公正与效率,具有准司法性。

(4)行政复议决定的效力通常不具有终局性。由于行政机关不能做自己案件的裁决者,行政复议决定的合法性要接受司法审查的检验,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一般可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2、行政复议有哪些不同的种类? 在实践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复议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照行政复议的对象为标准,行政复议可以划分为:公安行政复议;税务行政复议;工商行政复议;物价行政复议;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复议;海关行政复议;外汇管理行政复议;交通行政复议;国土资源行政复议;环保行政复议;卫生行政复议;药品监督行政复议;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人事行政复议;知识产权行政复议等。

(2)按照复议决定的效力为标准,行政复议可以分为:a终局行政复议,是指复议决定一经作出即可终结案件,当事人如果不服,则既不能再申请复议,也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b非终局行政复议,是指复议决定虽然一经作出,但并不能立刻终结案件,当事人如果不服,仍可以再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我国的行政复议决定大多不具有终局性,当事人对复议裁决不服一般可提起行政诉讼,这体现了司法最终裁决原则。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复议是终局的特殊情况下,行政复议才为终局复议,例如《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复议。

(3)按照行政复议机关为标准,行政复议可以划分为:a原机关复议,是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向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例如,对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只能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省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b上级机关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向作出原行政行为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这种由上级行政机关作为行政复议机关的情形在我 5 国最为普遍。c专门机构的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向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处理某类行政争议的专门机构申请行政复议。

(4)按照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行政复议可以划分为:a国内行政复议,是指复议申请人和第三人均为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复议。b涉外行政复议,是指复议申请人或者第三人为外国人的行政复议。这里所指的外国人,包括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其他组织等。涉外行政复议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由我国行政机关作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并向我国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的行政复议。

3、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是什么?抽象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 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所谓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实施的行政行为,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行政管理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具体行政行为一般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等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对象的特定性和具体化,它对业已发生的特定事项和特定的人具有拘束力,而对以后发生的同类事件则不产生效力。如对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罚款处理,就一次违章而言,交通管理机关的处罚只对一次违章行为有效,如果再次违章,则需要对其另行作出新的处罚决定。

抽象行政行为是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应的另一类行政行为,所谓抽象行政行为,是指以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等。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是:(1)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是针对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而不是针对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作出的,其行为对象具有抽象性,因而具有普遍的约束力。(2)法律效果具有间接性。它不能对行政管理对象的权利义务直接产生法律效力,而只能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提供规范性的依据。(3)具有反复适用的效力。它是针对以后的事件制定的,并且只适用于其生效以后的行为和事件,在其生效的时间内对于其所调整的同类事项具有反复适用的法律效力。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比较难以把握。划分抽象行政行为与可复议具体行政行为的标准,仅根据特定性和反复适用性还不够。实践中,可结合以下几方面加以正确 6 区分:(1)特定性与非特定性,具体行政行为指向特定的人和事,抽象行政行为指向非特定的人和事;(2)一次适用性与反复适用性,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反复适用性,而具体行政行为属一次性适用;(3)直接性与间接性,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抽象行政行为不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要以具体行政行为为中介;(4)强制执行性与非强制执行性,具体行政行为具有直接强制性,抽象行政行为不具有强制执行性;(5)向前效力性与向后效力性,抽象行政行为是对将来要发生的行为或事件的规范,具体行政行为是对已经发生的行为和事件的处理。

抽象行政行为不能被单独提起行政复议,但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这类一并进入审查范围的仅限于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包括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和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等。

4、行政复议与行政信访、申诉有什么区别? 行政信访是我国信访制度的一部分,专指国家行政机关接待和处理公民或组织来信来访的活动。行政复议和行政信访都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都是国家行政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对行政活动实施监督的重要渠道。二者的区别在于:(1)受案范围不同。行政信访的受案范围非常广泛,凡属于依据《宪法》第41条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事项,都属于行政信访接待受理的范围。相比之下,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则要窄得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能就有关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争议案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事项都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2)当事人不同。信访中的来信来访人可以是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而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的利害关系人。(3)处理方式不同。由于信访机构只是上呈下传的信息集散部门,对于所受理的信访案件一般只具有程序性的处理权,需要按照“归口”原则转送有权机关处理。而行政复议机关既有程序性的处理权,又有实体性的处理权。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后,有权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维持、撤销、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和限期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

行政申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各种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国家机关申明不服,请求重新处理,以及受理机关审查申请事项,并作出处理决定的各项活动的总称。《宪法》第41条规定,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当行政管理对象向作出违法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诉时,实际上他就是在行使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因此,行政复议是属于行政申诉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行政复议与其他形式的行政申诉又存在着不同,表现在:(1)法律基础不同。行政申诉的法律依据是《宪法》第41条的规定,这是申诉制度的宪法基础。行政复议作为申诉制度中的一项具体制度,虽然也是以宪法为其根本依据,但它最直接的法律基础是《行政复议法》及其他行政法律、法规。如果没有行政法律、法规的特别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没有行政复议申请权,而只能依据《宪法》行使一般申诉权。(2)申请范围不同。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是特定的,一般限于《行政复议法》所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其他行政申诉的范围往往是不特定的,几乎对所有行政行为都可以提出申诉。(3)受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的受理机关是享有复议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一般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受理。而其他行政申诉的受理机关则可能是各级行政机关,还可能是其他国家机关或党委纪检部门。(4)提起期限不同。行政复议的提起有一定的期限限制,如果超过法定期限没有提起复议,就自动丧失复议申请权。行政申诉则没有法定期限的限制,当事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申诉。(5)处理方式不同。行政复议机关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正式的书面决定。其他行政申诉的处理方式则比较灵活多样,受理机关既可自行处理,也可移交其他有关机关作出处理决定。

5、行政复议与行政裁决有哪些不同?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特定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裁决都是行政机关解决法律争议的准司法活动,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两者也存在着许多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8(1)所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行政复议的对象是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引起的行政争议,而行政裁决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相联系的民事争议。例如,因土地、草原、森林等资源的权利归属问题而引起的争议,因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所引起的赔偿争议,都属于行政裁决的范围。

(2)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不同。在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中,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法律地位是不对等的,他们与复议机关之间的关系也不一样。复议机关与被申请人之间是一种内部行政关系,而与申请人之间则是一种外部行政关系。在行政裁决法律关系中,作为被裁决者的法律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他们与行政裁决机关的关系都是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3)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申请人可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复议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服行政裁决决定,有的可依法先申请复议再提起行政诉讼,有的为终局裁决,有的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6、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什么关系?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已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并由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提起的原因、审查的对象、适用的程序和目的作用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两者也有很多不同点:(1)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复议适用的法律依据是《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适用的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

(2)受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的受理机关是作出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少数情况下是原行政机关或特设机关;行政诉讼的受理机关则是人民法院,它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

(3)法律性质不同。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一种行政行为,其全部过程都在行政系统内部进行;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的一种司法行为,表现为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

9(4)审理程序不同。行政复议遵循行政程序,除特殊情况,大都实行一级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方式;行政诉讼遵循司法程序,在审级上实行两审终审制,而且应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5)当事人的称谓不同。行政复议的当事人称为申请人、被申请人和复议中的第三人;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称为原告、被告和诉讼中的第三人。

(6)审查范围不同。行政复议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适当性;而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7)处理的效果不同。一般来说,除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间内提起行政诉讼。而行政诉讼的终审判决则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密切,但不能针对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同时适用,而且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只能是行政复议在前,行政诉讼在后。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体现为以下三种情形:(1)复议前置。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某些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须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行政决定不服时,须先向行攻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没有经过复议程序,人民法院则不予受理。

(2)两者选一。即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之间,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其一是先申请复议,如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二是直接起诉,即不经复议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复议终局。行政复议属于法律规定的终局裁决,那么当事人就不能再提起行政诉讼。

7、行政复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4条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行政复议活动的全过程,是行政复议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1)合法原则。所谓合法,是指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被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10 并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合法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a履行复议职责的主体应当合法。复议机关应该是依法成立并享有法津、法规所赋予的复议权的行政机关,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必须依法享有管辖权,参加复议的工作人员必须符合法定的资格和条件。b审理复议案件的依据应当合法。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必须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c审理复议案件的程序应当合法。行政复议从受理申请、调查取证到审查决定,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否则,就无法保证行政复议决定的合法性。

(2)公正原则。所谓公正,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审理复议案件时应当居中裁决,不偏不倚。公正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同种情况相同对待,对待申请人和被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官官相护”。所作出的复议决定不仅应当合法,而且应当合理,不可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3)公开原则。所谓公开,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过程中,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整个过程应当向社会公开,并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行政复议公开是确保行政复议合法、公正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公开原则,有利于增加行政复议工作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确保办案质量,为公正、合法地处理复议案件提供程序性保障。

(4)及时原则。所谓及时,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尽快对复议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决定,这一原则是对行政复议机关工作效率的要求。行政复议机关遵循及时原则,主要包括及时受理复议申请、及时进行审理、尽快作出复议决定等方面。行政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复议决定的,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理复议审理延长手续。

(5)便民原则。所谓便民,就是要求行政复议要尽可能为老百姓提供方便,为申请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提供便利条件,免除不必要的麻烦。《行政复议法》在这方面的主要体现是: a规定了较长的复议申请期限,一般为60天;b复议申请既可以书面提出,也可以口头申请;c在申请人难以弄清向哪一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复议申请,由其代为转达;d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不收取任何费用等。

8、什么是行政复议法律关系?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复议法律规范调整的,行政复议机关与行政复议参加人及其他行政复议参与人之间,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以解决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争议为目的,与行政法律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含以下四层含义:(1)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形成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复议申请被行政复议机关受理以后,受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调整,在行政复议机关、复议参加人、复议参与人之间,就形成了行政复议法律关系。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产生以行政管理相对人提出复议申请为条件。(2)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实质上是行政复议机关与其他复议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他复议主体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都要通过行政复议机关来进行,没有行政复议机关,就不存在行政复议法律关系。(3)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一种程序性法律关系。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行政争议。它在解决行政争议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并伴随着行政争议的解决而消灭。(4)行政复议法律关系是行政复议法律规范调整的产物。行政复议行为必须以行政复议法律规范为依据,没有相应的行政复议法律规范,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就不可能产生、变更和消灭。

9、什么是行政复议机关?哪些行政机关可以作为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机关,是指承担并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机关。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列机关可以作为行政复议机关:(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法》第13条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国务院一般不能作为行政复议机关,但《行政复议法》第14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12(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行政复议机关即为该派出机关。

(3)上一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复议,该部门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或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可以作为其行政复议机关。

(4)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从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分工来看,有些行政管理事项是属于中央专属管辖的事项,如金融监管、海关管理、国家税收等。为此国务院设置了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实行垂直领导的专门行政机关。这些机关虽然设在某一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区域内,但不受该人民政府管辖。在发生行政争议时,当事人不能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而只能向其上一级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10、哪些行政机关不能作为行政复议机关?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以下几类行政机关不承担行政复议职责,因而不能成为复议机关:(1)不设派出工作机构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之下如果没有设立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派出机构,则不具有行政复议职责。设立派出工作机构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如果派出工作机构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此部门即具有行政复议职责,例如县级人民政府之下的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它们领导的派出所、工商所依法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作为其上级部门的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就成为复议机关。虽然下设派出工作机构但该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那么,这个上级部门也不能成为行政复议机关。

(2)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行政机关,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不同,它们没有设立工作部门的权利。实践中,虽然乡、镇人民政府也有一定数量的工作机构,但其法律地位与政府工作部门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工作机构在实施行政管理时没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必须以乡、镇人民政府的名义进行。由于没有比本层级更低的行政机关,因此,乡、镇人民政府不可能行使具有层级监督性质的行政复议职权。

13(3)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在必要时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关,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它们都是县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与乡、镇人民政府一样,这些派出机关不承担行政复议职责,不能成为复议机关。

11、什么是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履行哪些职责? 行政复议机构是行政复议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审查和裁决工作的办事机构。行政复议机构不是独立的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已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而只能以行政复议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复议权,并对其所属的行政机关负责,上下级行政机关各自设立的行政复议机构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和领导关系。一般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即为行政复议机构。例如,卫生部设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由部长、副部长和有关司局长组成,在部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委员会下设行政复议办公室,负责行政复议日常工作,卫生部行政复议办公室设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有专人负责。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履行下列职责:(1)受理行政复议申请;(2)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3)审查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作出行政复议决定;(4)处理或者转送《行政复议法》第7条所规定的对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申请;(5)对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6)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12、什么是行政复议当事人?他们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行政复议当事人,是指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因该具体行政行为发生行政争议,而以自己名义进行行政复议,并受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约束的人,包括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行政复议当事人是行政复议活动的主要参加人,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及行政复议的进程,他们应当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自己的义务。

(1)行政复议当事人具有下列权利:a作为行政管理相对方的申请人有行政复议申请权,并有权委托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b当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复议的权 14 利;c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之前,有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权利;d在复议期间,申请人有申请停止执行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e申请人有申请复议机关的审理人员回避的权利;f申请人有提供证据和请求勘验、鉴定的权利;g申请人有权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h申请人对因被申请人违法行政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有请求赔偿的权利;i申请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有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j被申请人有提出复议答辩,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有关材料的权利;k被申请人在复议期间有停止执行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权;l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有权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行政复议当事人承担下列义务:a当事人应依法行使行政复议权,不得滥用权利;b当事人应按照复议机关的要求,提供或者补正证据以及其他材料;c如实陈述案情真相,不得捏造事实、伪造证据,不得对证人、鉴定人及其他与复议活动有关的人进行打击报复;d接受复议机关的传唤和调查,自觉履行生效的行政复议决定。

13、什么是行政复议申请人?哪些人可以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 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因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体而言,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请求行政复议机关重新审议,变更或者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相对人。

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必须是与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行政管理相对人,而不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0条第1款的规定,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范围包括:(1)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与行政机关发生行政争议时,也有权以公民个人身份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也可能成为行政管理的相对人,当其认为我国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也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15(2)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的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a依法成立;b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在我国,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事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它们作为行政管理的相对人,如果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从而成为行政复议申请人。在我国境内的外国法人,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3)其他组织。其他组织是指不具备法人条件,未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和经济实体,其法律特征是:a合法成立;b有一定的组织机构;c有一定的财产;d不具有法人资格。现实中,非法人组织大量存在。例如,法人企业所设立的分支机构,未办理法人登记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等,都属于非法人组织。这类组织虽然不具备法人资格,但却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利益,作为行政管理活动的相对一方,当其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异议时,也同样享有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

14、什么是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的转移? 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的转移是指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或者法人和其他组织终止,他们的申请人资格依法自然转移给特定公民或者法人和其他组织。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有权申请复议的公民在申请行政复议期间内死亡,公民的近亲属可以代为提起复议。所谓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近亲属申请复议,其性质属于在法律承认的特定条件下,申请人资格的自然转移,等于近亲属作为承受者从死亡公民那里取得了申请人的资格。因此近亲属是以自已的名义申请复议,其法律地位等同于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本人。近亲属代死亡公民申请复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近亲属所承受的是一种申请复议的权利资格,因此他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他既可以申请复议,也可以不申请复议,申请以后还可以撤回申请,而不是必须申请复议。(2)《行政复议法》并未规定近亲属提起复议申请的先后顺序,只要是近亲属范围内的人,就可以单独或者共同提起复议申请。(3)近亲属申请复议的,要受行政复议机关复议决定的约束,依据复议决定的内容承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言,如果其受到了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但还没有申请复议就已终止的情况下,如法人合并、分立、撤销、解散、破产等,其复议申请人的资格也可以发生转移。对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消灭的,即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在法律上归于终结而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复议申请权,由依法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组织行使。(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的,即一个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法定程序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新的法人或者新的组织,这时则由分立后的若干新的法人或组织共同承受原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复议申请权。(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即两个以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合并为一个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则由合并后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承受其权利,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复议申请。还应当注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人在复议过程中发生变更的,由新的代表人继续进行复议,但这不属于复议申请人资格的转移问题。新的代表人应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原来进行的复议行为仍然有效。

15、什么是行政复议被申请人?被申请人的范围包括哪些行政主体? 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是指由申请人指控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并经行政复议机关通知参加行政复议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种:(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2)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申请人。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都是行政主体,如果是行政主体与另一非行政主体共同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则不能视为共同被申请人,非行政主体可视为行政复议第三人。

(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组织是被申请人。需要注意的是,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不能授权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行政管理权。

17(4)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因为受委托的组织本身没有法定授权,只是基于行政机关的委托代为行使行政权,由于受委托组织的行为引起的争议,自然应当由委托机关作为被申请人。

(5)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在行政处理决定书上签名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因为批准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为,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来说,直接对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才是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派出机关是被申请人。例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地区行政公署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公署就是被申请人,而不能以省或自治区政府为被申请人。

(7)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如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明确授权派出机构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该派出机构是被申请人。否则,设立该派出机构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8)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如果原行政职权已经被取消或者转变,不再属于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那么撤销该行政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

16、什么是共同行政复议参加人? 行政复议申请人一方或被申请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行政复议为共同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申请人一方为两人以上的,称为共同行政复议申请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一方为两人以上的,称为共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共同行政复议申请人和共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合称为共同行政复议参加人。

共同行政复议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一个申请人同时对几个被申请人提起行政复议。例如,某一个体户针对工商、卫生等几个行政机关联合执法中所共同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以他们为共同被申请人所提出的行政复议。(2)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对同一被申请人提起的行政复议。例如,三家造纸企业就环保局对他们向同一条河流超标排污所作的行政处罚不服,而以共同申请人的身份对环保局提起行政复议。(3)几个申请人同时对几个被申请 18 人提起行政复议。例如,张某、王某、孙某对房管、公安和城建部门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复议。

共同行政复议的构成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必须为两人或两人以上。(2)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同一的或者是同一种类。据此可将共同行政复议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7、什么是必要共同行政复议?

所谓必要共同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对发生争议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有共同的利害关系,行政复议机关必须合并审理的行政复议。必要共同行政复议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1)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因共同违法行为而被一个行政机关分别给予行政处罚。例如,甲、乙二人共同殴打丙,分别被公安机关给予拘留和罚款的处罚,甲、乙二人不服该处罚决定,向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就属于这种情况。

(2)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因违法而被处罚,该法人或组织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同时被一个行政处罚决定处罚。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受害人,对行政机关的同一行政行为不服而共同申请复议。例如,一家污染企业排放的污水给多户农民的稻田造成了污染,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环保部门对该污染企业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但农民们认为处罚太轻,因此提起复议。

(4)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以同一个决定的形式,对一个或若干个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理或处罚,当事人不服该决定而提起行政复议。

在必要的共同行政复议中,几个当事人之间具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共同行政复议的当事人应一同进行复议活动。首先,复议申请人应共同申请复议,行政复议机关也有义务通知未申请复议的其他申请人参加复议,即追加复议申请人。但经通知后其他申请人不愿参加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不能强行追加申请人。其次,被申请人必须共同参加复议。如果申请人在申请中漏列了其他被申请人,复议机关有权追加被申请人,被追加的被申请人有义务参加复议,无权加以拒绝。

18、什么是普通共同行政复议? 19 普通共同行政复议,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其复议标的是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并由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予以合并审理的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对普通共同行政复议案件是可以分开审理的,因为在普通共同行政复议中,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并非仅有一个,只不过是属于同一种类而已。因此,共同复议当事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在事实上和法律上也没有共同的利害关系。复议机关合并审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人力浪费、简化程序,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对同样问题作出不适当的或者相互矛盾的复议决定。普通共同行政复议的成立须具备两个条件:(1)实质条件,即复议的标的是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首先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次是这些具体行政行为属于同样类型,即作出这些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和理由,或者行政机关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属于同样的类型。(2)程序条件。由于普通的共同行政复议主要是考虑复议程序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因此程序性条件更复杂一些,包括两个方面:a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可以合并审理。这可以由当事人申请后经复议机关同意合并审理,也可以由复议机关直接依职权确定并案审理。b属于同一行政复议机关管辖,这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客观条件,行政复议机关不得违反复议管辖的法律规定合并审理复议案件。

19、什么是行政复议第三人? 行政复议第三人,是指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因与被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自己申请或者经行政复议机关通知,而参加到复议活动中来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三人在行政复议中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其参加行政复议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行政复议中不依附于行政复议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具有与复议申请人基本相同的权利和义务。行政复议第三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行政处罚案件的共同被处罚人。在一个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主体处罚了两个以上的违法行为人,其中一部分人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另一部分人没有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的,那么后一部分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2)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受害人的情况下,如果被处罚人提起行政复议,则受害人可以成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如果受害人提起行政复议,则受处罚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20(3)行政确权案件中的被确权人。在土地、矿产、森林等确权案件中,主张权利的人可以成为第三人。如在房屋确权案件中,有关机关确认房屋产权归甲所有,乙不服提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该确权决定,因为这一复议请求与甲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其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4)在食品卫生、药品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争议案件中,与申请人所受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有利害关系的另一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第三人。例如,某食品卫生监督站,以某个体肉店出售不符合标准的猪肉为由,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该个体户不服处罚决定,提起行政复议,并称所出售的猪肉是从某肉联厂购进的。此时,该肉联厂就可以以第三人身份参加到这一行政复议之中来。因为,如果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罚决定,就会对肉联厂产生不利影响。

(5)行政机关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成为行政复议第三人。当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是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的,而申请人只针对其中部分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时,原则上复议机关应在征得申请人的同意后将其他行政机关均列为共同被申请人。但是,如申请人不同意追加的,复议机关可以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20、什么是行政复议代理人? 行政复议代理人,是指在行政复议中,根据法律规定,或者经复议机关指定,或者受当事人委托,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行政复议的人。实行行政复议代理人制度,不仅有利于为行政复议当事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使他们更有效地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复议机关正确、及时、合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提高办案质量。

根据代理权产生的依据不同,可以将行政复议代理人分为以下两种:(1)行政复议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行使复议代理权,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行政复议的人。法定代理人制度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代理制度。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是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已行为的精神病人。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 21 复议。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法定代理人一般由被代理人的父母、配偶、子女或养子女以及监护人等担任,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行政复议机关为其指定代理。行政复议法定代理人与行政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被代理人的一切行政复议权利都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被代理人应履行的一切行政复议义务也都由法定代理人承担。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行政复议申请人或者第三人是自然人时,才可能存在行政复议法定代理人,对于法人、其他组织和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机关来说,不存在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因此也就不存在法定代理人问题。

(2)行政复议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是指受行政复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的委托而代为参加行政复议的人。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委托人的授权而产生,其代理权限和代理事项,由双方以委托合同的形式确定。委托代理权的变更和取消,一般由委托人决定。委托代理人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律师、申请人或第三人的近亲属、所在单位推荐的人或社会团体负责人以及经复议机关许可的其他公民,委托代理人的人数一般为1至2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时,应当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

21、什么是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期间应当如何计算? 行政复议期间是指行政复议参与人进行和完成某种复议行为的期限和日期。行政复议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复议机关指定的期间。参加行政复议的行为主体在法定期间内依法实施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而不遵守法定期间者就丧失了在法定期间内进行某种行为的权利,即使进行了该行为,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指定期间则是指行政复议机关根据复议案件审理的需要,依职权决定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进行或完成某种行政复议行为的期间,例如行政复议机关要求申请人补正复议申请的期间即为指定期间。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期间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1)期间以时、日、月、年作为表示单位。(2)期间开始的时、日,不计算在期间内。(3)行政复议期间有关“5日”、“7日”的规定指的是工作日,不含节假日。节假日是指国家法定节假日,如元旦、国庆节、“五一”劳动节及双休日等。(4)复议文书的在途期间不包括在期间内,复议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无论是否在原定期间内到达均不算过期,该复议文书的交付日期,以交邮时邮局在该文书邮件所盖的邮戳上的日期为准。

如果期间由于当事人的原因被延误,那么即使当事人进行了有关的复议行为,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但是,如果期间的耽误是由于不可抗力或非当事人主观方面的过失所造成的,那么法律允许当事人申请延长有关期间。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延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行政复议机关决定。

22、什么是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送达的方式有哪几种? 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是指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定程序和方式将行政复议文书送交当事人及其他行政复议参与人的行为。送达是行政复议机关的职权行为,当事人向行政复议机关送交复议文书不是送达,送达应以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未按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的送达,不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送达回证是行政复议机关用以证明完成了送达行为的行政复议文书。

根据《行政复议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方式有以下几种:(1)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指由行政复议机关的送达人员,将需要送达的行政复议文书直接交给受送达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代收人员的送达方式。受送达人有复议代理人的,复议机关也可以向受送达人的代理人送达复议法律文书。

(2)留置送达。留置送达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向受送达人或者有资格接受送达的人送交需要送达的复议文书时,受送达人或者有资格受送达的人拒绝签收,送达人将复议文书依法留放在受送达人住所的送达方式。在进行留置送达时,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受送达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

(3)委托送达。委托送达是指行政复议机关直接送达确有困难,而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将需要送达的复议文书送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4)邮寄送达。邮寄送达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邮局以挂号的方式将需要送达的复议文书邮寄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邮寄送达,应当附有送达回证。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相符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23(5)转交送达。转交送达是指针对受送达人的有关情况而将需要送达的复议文书,交有关单位转交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例如,受送达人为被劳动教养的人员,通过其所在的劳动教养单位转交。负责转交的机关在收到复议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6)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采取上述方法均无法送达时,而将需要送达的行政复议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予以公告,公告经过一段时间即产生送达后果的送达方式。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23、行政复议机关是否可以向申请人收取复议申请受理费? 《行政复议法》第39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也就是说,行政复议机关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复议申请人交纳受理费、鉴定费、保全费、公告费、办案费等。即使申请人的复议请求未获成功,也同样不必交纳任何费用。行政复议机关如果向申请人收取复议费,就是违法行为,行政复议申请人有权拒绝缴纳。不向申请人收取复议费,有利于充分保障行政复议当事人的行政复议权利,如果向申请人收取复议费用,就会使一些申请人由于难以承受相应的经济负担而放弃复议权。因此,这样做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对公众权利的充分尊重。另外,行政复议制度还是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监督机制,通过行政复议,重新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纠正行政机关内部所犯的错误,这是行政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为此,《行政复议法》明确规定,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的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因此,任何行政复议机关都不得以缺少经费为由拖延、中止,甚至拒绝复议。否则,就违反了法律的有关规定,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24、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境内申请行政复议应当如何适用法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与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正日益扩大,在行政管理中也就必然增加越来越多的涉外因素。根据国家主权原则的要求,外国公民、组织在我国境内的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其中当然包括各种行政法在内。因此,当外国公民、组织不服我国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也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据此,《行政复议法》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24 外国组织在我国境内申请行政复议,适用该法。这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在实际适用过程中还应当针对涉外行政复议的特点,结合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处理好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在涉外行政复议中必须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汉语,这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因此,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申请行政复议提交的申请书,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都要使用汉语。当然,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为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提供翻译。再如,对于在我国境内无固定居所的涉外行政复议当事人,在送达行政复议文书时,则应适用《民事诉讼法》中涉外民事程序关于送达的特别规定。具体的送达方式为:一是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我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二是通过外交途径送达。三是向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代理人送达。四是向受送达人在我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五是受送达人所在国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六是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满6个月的,即视为送达。

25、行政复议机关在办理复议案件时应如何解决有关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冲突问题? 现行《行政复议法》施行以前,我国制定的许多专门性行政法律规范中对行政复议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行政复议法》的具体规定在很多方面都较以往的法律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尤其是在复议申请期限、管辖以及受案范围等方面。《行政复议法》从便民原则出发,取消了提起复议的种种限制,赋予申请人对复议案件管辖的选择权,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充分行使行政救济权。这些规定可能造成与以前其他行政复议法律规范中有关规定的相互冲突,因此根据 “新法优于旧法”的法律效力原则,《行政复议法》第42条规定:“本法施行前公布的法律有关行政复议的规定与本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法的规定为准”。

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公民不服治安管理处罚的复议申请期限为5天,而《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因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复议申请期限少于60日,根据解决法律冲突的处理原则,对不服治安处罚的复议申请期限应当以《行政复议法》规定的60天为准执行。

(二)行政复议范围

26、《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包括哪些? 行政复议范围也即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角度看,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对哪些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从复议机关的角度看,是指其依照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可以受理哪些行政争议案件。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11类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最后一条是概括性规定,凡不属于前10项列举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要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他们就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27、什么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有哪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行政处罚是指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授权的组织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的行政惩戒。根据 《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五大类:(1)人身自由罚,是指对违法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进行限制或剥夺的行政处罚,如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的行政拘留。(2)声誉罚,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名誉、荣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的行政处罚,这类处罚的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剥夺荣誉称号等。(3)财产罚,是指由违法者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剥夺其一定财物从而使被处罚人的财产权利和利益受到损害的行政处罚,财产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罚款、没收、追缴非法所得、销毁违禁物品等。(4)资格罚,是指以剥夺或限制被处罚人的资格为内容的处罚,这种行政处罚剥夺或限制行为人从事某一方面的特定职业或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主要形式有吊销许可证、职务证书、驾驶执照,取消资格,停止或取消某种优惠等。(5)责令作为或不作为,是指对违法者科处一定的义务,直接要求其作出某种行为或不得作出某种行为。这类处罚的主要形式有停止生产、暂停营业、限期整顿、关闭企业、责令拆除违章建筑、责令降价出售、责令追回不合格产品、限期出境、驱逐出境等。

根据《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处罚主要有以下8种具体表现形式:(1)警告。警告是一种影响被处罚人声誉的行政处罚形式,是指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对违法者所实施的一种书面形式的谴责和告诫。警告既具有教育的性质又具有制裁的性质,其目的是向违法者发出警戒,声明行为人的行为已经违法,以避免其再犯。警告一般适用于情节轻微或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既适用于公民个人又适用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另外,它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与其他处罚形式合并适用,如当违法者的违法行为比较严重时,可以同时适用警告和一定数额的罚款。

(2)罚款。罚款是指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的组织强制违法者承担一定的金钱给付义务,要求违法者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罚款既具有经济方面的内容,又具有行政强制性。罚款在行政处罚中是适用最广泛的一种处罚形式,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最多的。实践中,许多行政争议案件都是由于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罚款处罚决定而引起的。

27(3)没收非法所得。没收非法所得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将行政违法行为人的非法收入和违法所得收归国有的处罚形式。这里的非法收入和违法所得是指违法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产,如赌博所得的财物、销售伪劣商品获取的收入等。

(4)没收非法财物。没收非法财物是指行政机关将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物、违禁工具、用具和物品、违禁品等收归国有的处罚形式。非法财物通常包括用于从事违法活动的物品、违法工具、违禁品等。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从事赌博活动的赌具就属于违法用具;在车、船、飞机上查出的易燃、易爆物品、淫秽物品、反动宣传品则属于违禁品。

(5)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产停业是指行政机关强令违法从事生产、经营的工商企业或个体经营户停止生产或经营活动。如《食品卫生法》规定,主管机关对违法生产经营食品的企业可责令其停业改进。责令停产停业一般附有限期整顿的要求,如果被处罚人在限期内纠正了违法行为,就可以恢复生产、经营,因而与企业关闭不同。企业关闭是永久性的,企业被勒令关闭而注销登记后,就已不复存在。

(6)暂扣、吊销许可证和执照。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是禁止从事某种特许权利或资格的处罚,它是行政机关依法收回或暂扣违法者已获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证书,目的在于取消被处罚人一定的资格和剥夺、限制其享有的某种特许权利。吊销与暂扣是有区别的。吊销许可证和执照是对违法者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其享有某种资格的取消;而暂扣许可证和执照,则是中止行为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资格,待行为人改正以后或经过一定期限后,再发还许可证或执照。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第1款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这里即是指暂扣驾驶证。该法第101条第2款还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里则是指吊销驾驶证。

(7)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它只适用于自然人而不可能适用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行政拘留决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 28 关作出。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7日以上15日以下,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合并处罚的不在此限。关于行政拘留的法律主要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集会游行示威法》、《戒严法》、《消防法》、《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8)其他行政处罚决定。比较常见的有通报批评,这是一种影响被处罚人声誉的行政处罚,它以公开公布的方式,使被处罚人的名誉受到损害,既制裁被处罚者本人,又广泛教育他人。通报批评虽然和警告一样都是对违法者以书面形式予以谴责和告诫,指明其违法行为及危害,以避免再犯,但二者在适用范围、处罚内容、决定形式、处罚程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实践中应注意加以区分。

行政处罚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因此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否则就会侵犯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1)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无论是对哪一种处罚行为都有权申请行政复议。

28、什么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有哪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授权的组织,为了预防或制止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危险状态以及不利后果,或者为了保全证据、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财产予以强行限制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根据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将行政强制措施分为人身强制措施和财产强制措施。

(1)人身强制措施。主要是指公安、海关、国家安全、医疗卫生等行政机关,对于那些对社会有现实威胁或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迫使其履行人身义务的强制措施。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a、强制隔离,是指对拒绝按法律规定隔离治疗或隔离期间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患有某些传染病的人所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例如,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24条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 29 疽中的肺炭疽病病人,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再如,为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2003年4月卫生部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要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者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观察。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b、强制治疗,是指对那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或者有危害社会危险的精神病人所采取的强制其在专门场所接受治疗和监管的措施。除了精神病人以外,那些因卖淫、嫖娼而患有性病的人,也属于强制治疗的对象。

c、收容教育,是公安机关对卖淫、嫖娼人员所采取的剥夺其人身自由,强制其接受教育、挽救的行政强制措施。收容教育的机构是各级政府设立的收容教育所,在收容教育过程中,被收容人员的人身自由受到剥夺,收容教育所还要对被收容人进行强制性的医疗检查,对患有性病的人要进行强制治疗。同时还要对被收容者进行强制性的法律、道德教育,并迫使其进行一定的生产和劳动,收容教育的期限为6个月至2年。

d、强制戒毒,是由公安机关设立的强制戒毒所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人,采取强行戒除、进行治疗、教育的措施。强制戒毒的期限为3个月至6个月,经过延长后一般不得超过1年。经过强制戒毒后重新吸食、注射毒品的,公安机关可对其采取劳动教养措施。

除以上几种强制措施外,针对人身自由而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还包括公安机关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所实施的强制传唤、对在公共场所酗酒的人实施的强制约束、对闹事者采取的强行带离现场或驱散等措施。

(2)财产强制措施。主要是行政机关为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针对涉案财产所采取的具有保全性质的行政强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a、查封,是指对动产或不动产就地封存,防止财产所有人对财产进行处分的行为。被查封的财产不转移到实施查封的机关,一般是就地贴上封条。未经行政机关的允许,财产所有人不得自行启封或对财产进行转移、藏匿。

b、扣押,是指为了取证或者防止当事人擅自移动、处分其财产,有权机关依法将其扣押于一定地点并置于行政机关监督之下的行为。例如,根据《海关法》第6条的规定,海关有权检查进出境运输工具,查验进出境货物、物品。对违反该法或者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扣留。对与违反该法或者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有牵连的,也可以扣留。

c、冻结,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行政机关的要求,冻结当事人的账户,不准其动用存款的行为。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关暂停支付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除了查封、扣押、冻结外,对财产的强制措施还包括强制扣缴、强制扣除、强制铲除等。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主要是:(1)实施主体必须是有行政强制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法律授权组织;(2)被强制的对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3)必须办理必要的法律手续,符合规定的期限;(4)必须按照法定的种类运用行政强制措施。不符合以上条件的都属于违法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采取的任何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不服,均有权提请行政复议。

29、行政机关改变许可证、执照、资质证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哪几种情形? 许可证、执照、资质证等行政许可证书是指有权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通过考核程序核发的,准予其从事某一职业或进行某种活动的证明文书,如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引航员证书、海船船员运行证书、施工企业资质证书、食品卫生检验单位证书、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等。行政许可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于从事哪些活动需要取得行政许可,应当由法律、法规来加以确定。只有临时性行政许可,才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来设定。

《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因此,只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才可以改变原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的改变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31(1)变更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是指取得行政许可证书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其活动不符合原许可登记或核准的范围和条件,许可机关应相对人的申请而予以变更或者由许可机关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直接决定予以变更或强制变更的行政行为。例如,根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企业资质实行动态管理,企业按资质标准就位后,由于情况变化,当构成及影响企业资质的条件已经高于或低于原定资质标准时,由资质管理部门对其资质进行相应的调整。

(2)中止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制止和纠正行政许可证书持有人的违法行为,令其暂时停止从事被许可的活动的行政行为。例如交通管理部门对违章驾驶的司机吊扣其一定期限的驾驶执照。

(3)撤销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是指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政许可证书持有人依法收回并注销其所持有的许可证,从而取消其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撤销许可证或资格证是一种严厉的处罚手段,是终止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某项行为能力或资格的重要措施,撤销行政许可必须履行严格的法律程序,如行政机关在决定撤销许可证前应经过公告、调查、听证等。并且,只有在违法行为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才能适用这种手段。例如,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第23条规定:“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证书是从事勘察设计的资格凭证,只限特定单位使用,不得转让……违者由勘察设计主管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由发证部门处以降级,直至吊销资格证书。”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3)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哪些行政确权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确权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某些特定财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问题而发生的争议,依法确认其权利性质及归属的行政行为。所谓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然资源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谓自然资源 32 的使用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然资源加以事实上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确认的本质在于使个人、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行政机关在处理权属纠纷中广泛采用行政确权的方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认和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2)确认和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根据 《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产生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由人民政府处理。

(3)确认和处理草原权属争议。根据《草原法》的规定,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受到侵犯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牧部门处理。

(4)确认和处理水事争议。根据 《水法》的规定,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请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主管部门处理。

(5)确认和处理水面、滩涂权属争议。根据《渔业法》的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水面、滩涂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处理。

(6)确认和处理矿藏资源争议。根据 《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山企业之间的矿区范围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依法核定的矿区范围处理。

行政机关作出对以上权属纠纷作出的确权决定属于其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这些确权行为纳入到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根据该法第6条第(4)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31、什么是经营自主权?经营自主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3 经营自主权是指各类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按照自已意愿调配和使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它由三项权能组成:(1)人事权,即经营者对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工人的使用、聘任、解聘、晋升、奖惩、辞退等权利;(2)财产权,即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3)组织经营权,即组织其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取由此产生的效益的权利。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自主权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因每个经营者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包括以下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经营自主权:(1)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指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其主要内容包括:a、生产经营决策权;b、产品、劳务定价权;c、产品销售权;d、物资采购权;e、进出口权;f、投资决策权;g、留用资金支配权;h、资产处置权;i、联营、兼并权;j、劳动用工权;k、人事管理权;l、工资、奖金分配权;m、内部机构设置权;n、拒绝摊派权。

(2)集体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根据《公司法》、《乡镇企业法》、《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的规定,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a、按照国家规定决定本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劳动组织形式和用工办法、录用和辞退职工、奖惩职工;b、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村民大会、股份制企业的董事会有权按照国家规定选举、罢免、聘用、解聘厂长(经理)、副厂长(副经理);c、厂长(经理)有权按照国家规定任免或者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d、对其全部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有拒绝任何形式的平调和摊派的权利;e、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服务活动;f、除国家规定由物价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控制的价格以外,企业有权自行确定产品价格、劳务价格;g、企业有权按照国家规定与外商谈判并签订合同,提取和使用分成的外汇收入;h、依照国家信贷政策向银行申请贷款;i、依照国家规定确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经济责任制形式、工资形式和奖金、分红办法;j、有权吸取职工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投资,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k、有权按照国家规定自愿组建、参加和退出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l、有权依法与外商举办中 34 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m、依法自主支配企业的税后利润;n、有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企业工资、奖金分配形式和标准;o、有权依法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p、享有国家规定的各种优惠待遇。

(3)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主要有:a、国家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补偿;b、外商投资企业有权在批准的合同范围内,自行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筹措、运用资金,采购生产资料,销售产品,自定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和奖励、津贴制度;c、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聘用或者辞退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增加或者辞退职工,以及在当地招聘和招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d、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一定后果的职工,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直至开除的处分;e、外商投资企业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交纳税款,并可以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待遇;f、外商投资企业有权拒绝各种摊派与不合法的收费。

(4)私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根据《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私营企业享有以下经营自主权:a、在规定范围内对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的专用权;b、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自主经营的权利;c、决定企业机构设置和招用、辞退职工的权利;d、决定企业工资制度和利润分配形式的权利;e、按照国家价格管理规定,制定企业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权利;f、订立合同的权利;g、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的权利。

(5)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自主权。根据《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个体工商户享有以下经营自主权:a、在核准登记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的权利;b、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的权利;c、依法雇佣帮工和学徒的权利;d、使用经批准的经营场地的权利;e、按照规定程序开立账号和申请贷款的权利;f、自主采购的权利。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5)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以上各种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均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32、什么是农业承包合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的决定不服,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农业承包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国有农业企业与其成员及其他公民之间为从事粮食、林木、畜牧、水产等种植、养殖业生产经营活动,以承包的方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包括书面合同、口头合同、任务下达书、以及其他能够证明承包经营关系的事实和文件。农业承包合同是由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而来的。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土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农业生产。个人或者集体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农业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农业承包合同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故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要严格依法进行。农业承包合同,经发包方和承包方就承包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签字盖章以后,即告成立,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或者废止。行政机关对于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应当积极给予支持与维护,充分尊重承包人的各项权利,不得随意进行干预。但是,在实践中,行政机关非法干预农业承包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例如,有的干部借管理合同为名,采用行政手段解除未到期的农业承包经营合同;有的乡政府支持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甚至单方面撕毁合同;有的地方利用职权强迫当事人变更合同等。以上这些行为不仅与国家法律相抵触,也严重地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行政复议法》明确将此类行为纳入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农业承包合同与其他合同一样,在特定条件下也允许变更或终止。例如,根据有关法律解释规定,承包经营合同的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可能发生引起合同变更的事项作出约定的,可从其约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请求终止合同的,应当允许:(1)承包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或者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的;(2)承包人在承包期内因健康原因丧失承包能力或者死亡,继承人无力承包或者放弃继承,且又不进行转让、转包和入股的;(3)因一方不履行承包合同约定的义务,致使承包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4)承包经营耕地的承包人弃耕抛荒的;(5)承包方进行破坏性或者掠夺性生产经营,经发包方劝阻无效的;(6)承包方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经发包方劝阻无效的。除此之外,行政机关不能轻易变更和终止农业承包合同。否则,公民、法 36 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3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等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在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依法确定的,对于法定义务应当认真履行,否则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其履行。但是,行政机关无权要求公民、法人履行法定义务以外的其他义务。如果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某项义务,就是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犯。

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履行义务主要有两种情况:(1)超出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以及违反法定程序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履行义务,如未按核定税率或超出税率标准要求纳税人纳税。(2)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履行某种义务,以及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履行的某种义务是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例如在法律、法规规定以外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国务院颁布的《禁止向企业摊派暂行条例》第3条中规定:“禁止任何国家机关、人民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向企业摊派。” 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履行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比较突出的有:(1)违法集资,即违背群众意愿,强行要求群众缴纳兴建各种工程设施和举办各种事业的费用。(2)违法征购财物,例如有的行政机关自行决定向企业、事业单位收取治安费、绿化费、精神文明建设费,“五好”社区创建费。(3)违法摊派费用。例如有的行政机关将本单位的会议、招待、差旅费等应由本单位财政经费列支的费用,要求受其制约的企业 “报销”。(4)违法要求无偿提供人力、物力,例如行政机关无偿向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人征用劳力修建工程、道路。(5)违法要求作出某种行为,例如强行要求行政管理相对人购买有价证券、订阅报刊书籍、参加各种保险等。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7)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有权申请行政复议。这一规定有 37 利于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管理行为,摆正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制止社会上的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的“三乱”歪风,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34、公民申请行政机关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等,行政机关没有发放的,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抚恤金是公民因工或因病致残或死亡时,由本人或其家属依法领取的生活费用。我国的抚恤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属抚恤金,发放对象为革命烈士、因公牺牲或某些特殊原因死亡人员的家属;一种是伤残抚恤金,发放对象是因工致伤、致残者本人。社会保险金是公民在失业、年老、疾病、生育、工伤等情况发件时,向社会保障机构申请发放的社会救济金。社会保险金包括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和养老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是向城镇居民发放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救济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防线。各地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生活水平确定一个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最低生活保障费主要由民政部门发放。

符合法定范围和条件的公民,享受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社会经济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并给没有劳动能力或者失去劳动条件的人提供物质帮助,是行政机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10)项的规定,公民申请行政机关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发放、未足额发放或者错误发放的,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需要注意的是,公民所享有的生活保障和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不限于上述三种形式,凡法律、法规等有规定的,都属于公民生活保障权和获得物质帮助权范畴,对具有法定职责而没有依法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申请人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

3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红头文件”不合法,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某市文化局会同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公安局和工商局对全市的游戏娱乐场所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在检查中发现某计算机公司网吧的32台电脑正从事计算机游戏活动。据此,38 文化局对该计算机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责令停止游戏经营;(2)没收14天的违法所得7000元,并处两倍罚款人民币14000元,两项合计执行21000元。计算机公司对处罚决定不服,向市政府提出复议申请,同时认为文化局作出处罚所依据的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及国家工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网吧”经营行为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不合法,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申请。

因为该文件属国务院部委制定,市政府无权审查,于是依据《行政复议法》,将该文件转送至有审查权的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办作为国务院复议案件的承办机构,经审查作出答复,认为该文件是合法的。市政府法制局由此将审查结果通知了提请复议的计算机公司。

《行政复议法》首次设定了对 “红头文件”提请审查的程序。所谓“红头文件”,是指由行政机关制定的除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根据《行政复议法》第7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上述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行政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 “红头文件”不合法,并不是谁都可以要求审查。只有依据 “红头文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损害了其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才可以提出审查要求。这就是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单独就不合法的“红头文件”提出审查要求,而只能是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时附带性地提出对“红头文件”的审查要求。

3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某城市郊区经营烤鸭的个体户王某,将一养鸭专业户饲养的患变形杆菌中毒的120只鸭子全部购回,烤制后充作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普通烤鸭低价出售。由于从外表上看不出有何异状,许多人纷纷购买。有18人食用后相继出现了腹痛、腹泻,其中17人经治疗后在一周内脱险,有一名患者李某吃了从王某处购买的烤鸭后下肢发麻,当晚送至医院。三日后,肠道病已治好,但又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症状,经抢救病情略有好转,但丧失了劳动能力。区 39 卫生防疫站根据群众举报进行调查,在收集了充分的证据后,确认这是一起由病鸭的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经过专家会诊,医疗鉴定诊断结论为:李某患的是脑栓塞,与王某的烤鸭没有直接关系,但不排除其为脑栓塞诱因的可能性。此后,患者向区卫生局提出要求王某赔偿损失的请求。在区卫生局的主持下双方在协议:王某赔偿17人损失2000元作为医疗、误工、补助费用的支出。卫生局又把王某和李某召集到一起进行调解。由王某向李某支付医药费、护理费3200元,并从出院之日起每月付300元生活费,直到恢复劳动能力之日止。王某不服,向市卫生局提出复议申请。市卫生局经审查认为王某提请复议的是卫生行政机关就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它不是卫生局依职权作出的行政行为,决定不予受理。根据《行政复议法》第8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就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处理不服的,可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因此,本案中该市卫生局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是正确的。

行政调解是指由行政机关主持的,以国家法律和政策为依据,以当事人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以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调解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调解由行政机关主持。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中立地进行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2)行政调解以当事人自愿为原则。行政调解不具有强制性,只有当事人双方主动自愿接受调解,而不能由行政机关强行调解。(3)行政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调解协议由当事人自觉履行,行政机关无权强制任何一方当事人执行协议约定的义务。(4)行政调解是一种诉讼外调解,它不是仲裁和诉讼的必经程序,不能限制当事人申请仲裁和提起民事诉讼。(5)行政调解所解决的争议大多是民事纠纷,如交通事故纠纷、民间治安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等。

因为行政调解解决的是民事纠纷,且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所以对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而应依法申请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

3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裁决,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某村居民张某家从乡政府批得新规划的宅基地一处,建房时因邻居孙某在其宅基地后大路上堆放有200余块方砖影响施工,张某家人私自将砖挪开,为此双方发生口角,相互辱骂 40 并引起厮打,双方互有伤情。孙某在乡医院治伤用去医疗费323元,后又在县医院住院医治用去医疗费860元。经县公安局法医鉴定属轻微伤。张某在村卫生室治疗用去医疗费210元。该案经县公安局认定孙某辱骂他人依法给予其警告处罚;认定张某殴打他人依法予以警告处罚,并裁决张某赔偿孙某经济损失、负担医疗费用共计2000元。孙某认为赔偿数额太少,不服县公安局的赔偿决定,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经审查认为县公安局的损害赔偿裁决是对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遂告知申请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该案是因民间纠纷而引起的打架斗殴案件。根据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规定: “对打架斗殴等情节轻微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赔偿、负担医疗费用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按照行政复议法第8条第2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可见,市公安局的处理意见是正确的。

除公安机关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和邮政主管部门等行政机关也拥有对民事纠纷的处理权。例如,《邮政法》第35条规定:“用户因损失赔偿同邮政企业发生争议的,可以要求邮政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2款规定:“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而,这些行政机构都拥有对特定民事纠纷的处理权。但是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它们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均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而只能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8、公务员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内部处理决定,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某市财政局公务员赵某因参与赌博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城区公安分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0条的规定,给予其治安拘留15天和罚款3000元的治安处罚。赵某所在的单位在收到公安机关对赵某的治安处罚裁决通知书后,经研究作出了对赵某予以开除的处分决定。赵某不服,分别以城区公安分局和市财政局为被申请人向市公安局和市政府申请行政 41 复议。市公安局受理了赵某的申请后对案件进行了审理,而市政府则直接作出了不予受理其申请的决定。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内部行政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公务员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管理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针对内部相对方(国家公务员或相当于国家公务员地位的人)所作的奖惩、任免等行政行为。惩戒的内容主要是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就是指行政机关对其所属的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依照行政隶属关系作的惩戒措施,其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降级、开除等。其他人事处理主要包括停职检查、任免等事项。

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机关在实施外部行政管理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行政争议的制度,而对内部行政管理行为则不予受理。因此类行为而引起的争议,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部门、人事部门提出申诉或者反映意见,由有关部门受理或解决。例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81条规定:“《国家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或者向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申诉,其中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

39、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某市出租车司机王某,驾车途径一限速路段正由东往西行驶时,行人吴某骑自行车从人行道由北往南横过斑马线,被出租车撞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经市公安交警支队认定,认为出租车在限速路段超速行驶,其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35条第1项规定;吴某骑自行车从人行道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其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58条第3项规定,认定当事人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吴某的家属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向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市公安局认为交警部门对事故的责任认定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作出了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请求重新认定。最后经交警总队认定,出租车司机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死者负次要责任。

在本案中,市公安局不予受理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复议申请是以公安部《关于对地方政府法制机构可否受理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复议申请的批复》为依据的。该批复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所作出的鉴定结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2条,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在接到责任认定书后的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而不能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但是,在理论上一般认为,交通责任事故认定是一种行政职权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是勘验鉴定行为,不能将鉴定行为与责任认定行为混淆起来。因此,交通责任事故认定可以复议,但此类案件的审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申请复议时应谨慎把握,并且只宜向认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复议申请。如果同级政府也不予受理,还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对公安机关的认定行为直接进行司法审查。

40、驾驶员不服交通民警对其违章行为的记分处理,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某县交警大队执勤民警发现一驾驶员驾驶摩托车在机动车道内逆行后驶入非机动车道,执勤民警上前将车拦下,指出其违章行为,要求其出示驾驶证、行驶证等证件,接受处罚,并依照《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77条的规定,决定给予罚款50元的处罚,并出具了《公安交通管理当场处罚决定书》。当事人刘某在处罚决定书上签了字,并前往指定的银行缴纳了罚款。执勤民警在对刘某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还根据《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记分办法》(以下简称《记分办法》)第13条 “交通违章记分与对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处罚或者追究其交通事故责任同步执行”的规定,对刘某记6分。但在记分前,未将此告知刘某。刘某对交通管理行政处罚没有异议,认为自己确有交通违章行为,理应接受处罚,但认为执勤民警没有履行记分告知程序,程序不合法,遂向该交警大队的设立机关--县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该县公安局的复议机构受理后,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要求交警大队作出书面答复,但交警大队认为刘某不能就记分申请行政复议,并且复议机关也不应受理刘某的复议申请。据此,县公安局随即作出了不予受理的复议决定。

本案中,该县公安局的不予受理决定是错误的,交警大队的答复意见没有法律依据,刘某对交通民警的违章记分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理由是:(1)记分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具 43 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为。针对刘某的违章行为,在刘某的记分卡上记分,显然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行政行为。(2)记分是具有惩戒性质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如果被记满12分,且无正当理由逾期3个月不参加考试的,将被撤销机动车驾驶证。这同时体现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也正由于记分具有惩戒性和单方意志性,才应当给予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寻求行政救济的途径。(3)《记分办法》并未明示记分不可申请行政复议。记分以交通违章或交通事故为前提,如果前提发生错误,记分理应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但《记分办法》没有针对交通行政处罚正确、记分程序错误后如何处理的情形进行规定,而且《记分办法》也没有明确排除对记分不服而申请行政复议的可能。(4)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以及作为复议依据的规范应是经过公开发布的。公安机关的一些内部规范性文件未经发布,如与《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抵触,不能作为是否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和是否受理复议申请的依据。

因此,机动车驾驶员不服交通民警对其违章行为记分处理的,有权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也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41、不服公安消防部门作出的火灾原因和责任认定结论,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某乡粮管所职工宿舍楼王某住房发生火灾。经扑救灭火后,从当日上午开始,县公安局消防科组织人员对火灾事故进行了调查,作出了《火灾原因认定书》。认定这起火灾从房内烧起,起火点在房内北面距房门2.35米的低柜处,是由于王某使用电器不慎,导致低柜燃烧而引起火灾。县公安局消防科将《火灾原因认定书》送达后,王某认为消防科对火灾原因的认定没有事实依据和科学道理,因为发生火灾时其房内无人在家,谈不上使用电器问题。为此,王某向县公安局申请复议,要求撤销该认定结论。但是王某的复议申请没有得到支持,因为对火灾原因认定申请复议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

根据公安部《关于对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不属于申请复议范围的通知》精神,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属于申请复议范围。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第28条第3项也明确规定,对公安机关在处理火灾事故案件中作出的鉴定结论等不服的,不属于公安行政复议范围。当事人对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依照《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第31条的规定,自收 44 到《火灾原因认定书》、《火灾事故责任书》之日起15日内,向火灾事故发生地主管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申请重新认定,当地主管公安机关或上一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重新鉴定或者认定为最终鉴定或者认定。

42、公民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留置决定,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某日下午,孙某和妹妹到某市汽车站广场,向自行车看管员杨某索要寄存的自行车,与杨发生争吵、打架。杨被孙某殴打后头皮血肿、左膝皮肤擦伤,构成轻微伤害,次日住院治疗。孙、杨打架结束后,某公安分局接到举报,将孙氏姐妹及杨某带至分局谈话。谈话结束后,从当日18点30分至次日18点30分对孙某采取了留置盘问措施,后又延长留置盘问至第三日18点30分。事后,该分局以“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为由,对孙某裁决治安罚款200元。孙某不服,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要求撤销原裁决,赔偿其经济损失。市公安局经审查认为:公安分局对申请人的处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但对原告采取留置盘问措施,不符合《人民警察法》第9条的规定,属适用法律不当,对孙某限制人身自由两天,应承担赔偿责任。最后决定维持公安分局对孙某的治安处罚裁决;被申请人公安分局赔偿申请人孙某经济损失60元。

留置虽不是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但却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根据公安部相关批复的规定,《人民警察法》第9条规定的留置对象既包括犯罪嫌疑人员,也包括违法嫌疑人员。留置对象经留置盘问后,公安机关未对其依法刑事拘留或者治安拘留的,当事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43、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湖南的赵某开办的肉食冷冻加工厂和广东的叶某开办的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冷冻分割肉定购合同,赵某要叶某以现金提货,叶某当时没有钱,便和赵商定一起去广东拿钱。在广东数天,叶没有筹集到现金,赵空手而回。赵某对此心存抱怨,便与他人合谋报复叶某,要让其钱货两空。此后,赵某加工了约9吨分割肉存于另一家冷库,又通知叶某提货。叶带汇票来到后,赵和他就货、款问题算了账。叶某到冷库准备拉货回广东,但赵某则暗地指使其同伙刘某及冷库工作人员不准叶某拉走货物,并将冻车上的冻肉全部卸回了冷库。赵某又 45 于当天下午将下午刚刚转进账户的货款全部提出以其亲戚的名义另立账户转存藏匿。次日上午,叶某见钱货两空,又找不到赵某,自知上当,便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以赵某、刘某有诈骗嫌疑立案侦查。在侦查期间,某县公安局决定对赵某、刘某实行监视居住。赵某、刘某对某县公安局监视居住决定不服,向地区公安处申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监视居住这一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公安处认为某县公安局对诈骗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是刑事侦查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决定不予受理赵某和刘某的复议申请。

刑事强制措施是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强行剥夺或者加以限制的强制方法。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五种方法。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是行使刑事司法权的侦查行为,不是行使行政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第28条第(1)项规定,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中依法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刑事侦查措施等刑事司法行为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而应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要求办案机关予以变更或解除。

44、公民不服劳动教养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吴某是某市居民,受雇经营固定线路的客运服务。其间因齐某等人的客货两用车在吴某经营的线路上经常搭客收费,引起了吴某的不满,吴某纠集他人对齐某进行了言语威胁。齐某找到梁某为其说情,而吴某则找到肖某出面商谈。在商谈期间双方发生口角,进而又互相殴打,多人受伤。事后,某市公安局以涉嫌伤害罪为由对吴某刑事拘留。之后,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以欺行霸市为由对吴某劳动教养2年。吴某不服,申请复议。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经复议后认为齐某行为违反了《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属违法行为。而吴某只是用不当或违法的手段维护其合法经营权,不是欺行霸市,某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行为属于适用法律错误,因此撤销了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对吴某的劳动教养决定。

劳动教养是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危害社会秩序和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但尚不够刑事处罚,又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实行限制其人身自由,强迫接受劳动教育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46 劳动教养的期限为1至3年,必要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延长1年。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劳动教养具有教育改造和惩戒双重作用,是行政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按照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凡需要实行劳动教养的,必须经省、自治区和大中城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在公安机关设立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2)项和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公民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不服的,向该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

4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海关作出的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行政复议法》和《海关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海关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十分广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海关作出的以下各类具体行政行为都可申请行政复议:(1)对海关作出的罚款,没收货物、物品、运输工具,追缴无法没收的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的等值价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时停止或者取消给予特定减免税优惠,暂停或者取消与办理海关手续有关的经营资格,暂停报关员的执业或者吊销报关员的执业证书及其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海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对海关作出的扣留、封存、冻结财产及扣留、封存账簿、单证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4)对海关作出的责令退运进出境货物、物品等行政决定不服的;(5)对海关作出的收取保证金、保证函、抵押物、质押物等的决定不服的;(6)对海关作出的有关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7)对海关关于该企业的分类以及按该分类进行的管理决定不服的;(8)认为海关违法收取滞报金、监管手续费等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47(9)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海关依法颁发资质证、资格证、执业证等证书,申请海关依法审批、登记有关事项,或者申请海关办理报关、查验、放行等海关手续,海关没有依法办理的;(10)申请海关履行法定职责,海关没有依法履行的;(11)对海关在完税价格审定、税则归类、原产地、税率和汇率适用,缓征、减征或者免征税款,税款的征收、追缴、补税、退税,征收滞纳金,从银行账号划拨税款,拍卖或变卖财产抵缴税款及其他征税行为有异议(纳税争议)的;(12)认为海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海关的上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例如,某外资船务公司与某集装箱运输公司签订协议,以互租舱位形式租用集装箱公司的A、B两轮,租期均为1年。A、B 两轮均由G外轮代理公司代理,但均未向海关缴纳船舶吨税,累计应缴税款分别为277977元和221152元,共计499129元。某海关立案调查后根据《海关船舶吨税暂行办法》第14条的规定,责令船务公司限期补交税款并对其科处罚款人民币500000元。船务公司不服海关所作的行政处罚决定,理由是:a A、B两轮在由集装箱公司经营时不需缴纳船舶吨税,集装箱公司在与其订约时疏于提醒其应在新的模式中缴纳船舶吨税,挂靠港也未要求其缴纳,船务公司作为外资公司对该种合作形式下的纳税问题难以全面了解。b 申请人主观上没有违法动机,客观上已经及时补税,并未给国家造成税收损失,被申请人某海关的处罚显然过重。为此向上一级海关申请行政复议,请求减免罚款。

上级海关机关经审查认为,原处罚决定对申请人科处罚款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处罚程序合法,但考虑到申请人在了解到船舶吨税的征管规定后能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于是作出变更被申请人所作的处罚决定的复议决定,免除对申请人罚款处罚。本案以原处罚决定被复议机关变更而告终。

4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哪些行政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某县购销公司缴纳税款时发现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联丢失,当天向县国税局报失,次日又在财务人员的柜子中找到。但是,县国税局仍然决定对该公司处以1万元的罚款,并 48 停止使用专用发票半年。该公司对此处罚决定不服,向市国税局申请复议,复议机关经审查认为,原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但处罚畸重,于是直接变更了县国税局的处罚决定,对该贸易公司处以1000元罚款,撤销了县国税局停止购销公司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半年的决定。在本案中,由于原行政处罚决定显失公正,因此复议机关依法作出变更决定,从而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下列税务具体行政行为可申请复议:(1)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a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b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行为。

(2)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行为。

(3)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a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存款;b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4)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等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5)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a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b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6)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行为:a罚款(包括逾期交纳罚款的加罚行为);b没收非法所得;c停止出口退税权。

(7)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a不予审批减免税或出口退税;b不予抵扣税款;c不予退还税款;d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e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f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g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8)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9)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10)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

此外,申请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国家税务总局和 49 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根据《行政复议法》,前款规定不包括各部、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也规定,对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某些具有规章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应比照部、委员会规章免予审查。

47、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适当的,均可提请行政复议:(1)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有关执照、许可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吊销的决定不服的;(3)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侵犯合法经营自主权的;(4)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5)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许可证、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不作为行为;(6)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例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因未使用经济合同示范文本被市工商局罚款9900元。该房地产开发公司不服,提起行政复议。经书面审理和实地调查后,复议机关省工商局了解到市工商局及建设行政部门自1995年以来从未提供过合同示范文本,该房地产开发公司于1999年初成立时曾到上述两部门查找过可以参照的标准合同文本,但因本市没有该文本,申请人不得不使用自己设计的合同文本与用户签订合同。在市工商局告知其应使用国家统一的合同示范文本后,又及时主动地购买和使用了新合同示范文本。市工商局对该申请人未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行为罚款9900元,虽然符合国家工商局有关规章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的规定,50

第二篇:行政复议知识问答

行政复议知识问答

1、什么是行政复议?

所谓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请求上一级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的一项制度。行政复议既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救济途径,也是行政机关内部重要的层级监督制度,是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监督依法行政的重要渠道。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一起构成了通常所称的两大“民告官”制度。

2、行政复议有什么特点?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受理范围广。凡是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不仅包括人身权、财产权,也包括劳动权、休息权、政治自由权等权益)的,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2)审查范围广。行政复议不仅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还要审查合理性和适当性,是一种全面的监督审查制度,充分保障当事人得到全面的救济。而行政诉讼实行有限司法变更原则,除了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拥有司法变更权外,对其他的具体行政行为仅仅审查合法性。(3)成本低廉、快捷高效。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不向申请人收取申请费等任何费用;行政复议审理时间一般为60日,情况复杂的,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4)审理方式灵活多样。行政复议一般以书面审查为主,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审理;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对于涉及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案件、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等案件,还可以采用法定的调解方式结案。另外,行政复议与信访工作相比,是一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有严格程序保证的刚性法定救济制度。行政复议受理、审理均有法定的程序,申请人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要依法进行强制执行,被申请人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3、行政复议活动有哪些法律依据?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及2007年8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是行政复议机关开展行政复议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寻求保护和救济的法律武器。

4、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简单地说,凡是行政机关针对具体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管理相对人)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只要你认为该行为损害了你的合法权益,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资源确权、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等各种行为。

另外,对于行政机关依法该作为而不作为的情形,也可申请行政复议,如不依法办理证照、不审批、不登记、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的法定职责以及不依法发放“三金“(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等。

5、对“红头文件”是否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通常所说的“红头文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施管理,根据法律法规针对所有管理对象或者某类管理对象(不是针对具体对象)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开展执法活动的重要依据。“红头文件”不能单独提起行政复议申请,但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同时,如果认为该行政执法行为所依据的“红头文件”违法,可以一并向接受复议的行政机关提起合法性审查。这些可以一并提请审查的“红头文件”包括:(1)国务院各部门的“红头文件”;(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红头文件”;(3)乡、镇人民政府的“红头文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的文件不能一并提起复议审查。

6、行政复议申请有无时效限制? 有时效限制。行政相对人应当在知道某一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法律规定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依照法律规定)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否则将不予受理。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了申请期限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证明。

7、申请人数众多时,如何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申请超过5人的,应当递交行政复议代表推选书,推选1至5名复议代表参加行政复议,以便于复议审理。

8、如何书写行政复议申请书? 行政复议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2)明确的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3)明确的复议请求(如请求撤销;请求变更或请求确认违法;责令履行等);(4)复议事实和理由;(5)明确的行政复议机关;(6)申请人签名或盖章;(7)申请日期。

9、能否口头申请行政复议?

可以。申请人口头申请复议的,由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当场制作行政复议申请笔录,交申请人核对或宣读后,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10、申请行政复议需要递交哪些材料? 申请行政复议一般需要递交下列材料:(1)由申请人签名或盖章的行政复议申请书一式两份或三份(有第三人时);(2)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3)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如行政处罚决定书、房屋拆迁许可证等);(4)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利害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对房屋拆迁许可证申请复议时,需递交房屋权属材料,以证明存在利害关系);(5)其他证据材料(要求递交原件核对,不能递交原件的,要注明出处);(6)要求赔偿的,需递交损失证明材料。行政复议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表述不清的,行政复议机构可以在5日内要求限期补正。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行政复议申请。

11、能否委托代理人申请行政复议?

可以。但要向行政复议机关递交授权委托书,写明具体的委托权限。提起复议申请、撤回复议申请、变更复议请求、进行调解等,需要申请人的特别授权。

12、如何确定向哪个行政复议机关提起复议?

一般情况,行政复议机关有两个,行政相对人既可以选择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选择该行政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如不服市国土局的行政处罚决定,既可以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复议申请,也可以向市政府提出复议申请。同时向两个复议机关提出申请的,由最先收到的有管辖权的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如果不清楚该向哪个复议机关提出申请时,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复议申请,由其负责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复议机关处理。

13、申请人如何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一般情况,申请人既可以选择在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再在15天内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选择在3个月(现已经修改为6个月)内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复议前置的,应当先申请复议,再提起行政诉讼。

14、行政复议机关如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

一般以书面审理为主。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实地调查核实证据,也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进行审理。涉及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案件以及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案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调解的方式,促使争议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或调解协议,以彻底化解矛盾。

15、行政复议机关如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般情况下,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书面的行政复议决定,法律规定审理期限少于60日的,依照法律规定。情况复杂的,经批准,最多可以延长30日。行政复议决定种类有维持、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履行、驳回等。

16、申请人在复议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权利?

(1)按规定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和证据、依据材料的权利;(2)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的权利;(3)提供证据材料的权利;(4)陈述、申辩、质疑、反驳的权利;(5)自愿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权利;(6)依法和被申请人进行和解的权利;(7)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17、行政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怎么办? 行政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审理期限届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既可以状告行政复议机关不作为,也可以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18、被申请人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怎么办?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政复议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或监察、人事部门反映,由有关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杭州市法制办复议应诉处)

第三篇:2016行政复议10件典型案例和24件优秀案例

2016行政复议10件典型案例和24件

优秀案例

2017年7月

2016行政复议10件典型案例

任某不服省××厅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案 柴某不服某市卫生计生委答复申请行政复议案

甲航空技术公司不服省××厅政府采购举报处理申请行政复议案

蔡某某不服某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申请行政复议案 陈某不服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案

钱某不服某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实施断电措施批复申请行政复议案

洪某不服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的举报投诉处理告知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案

詹某某不服某市市场监管局举报处理申请行政复议案 萧某不服某区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案

严某某不服某区公安分局未履行法定职责申请行政复议案

案例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目的在于保障公民获取信息权。对于申请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尽到必要、合理的检索和查找职责,而不能课以申请人过多的释明义务。申请人未按要求进行补正的情况下,行政机关不能简单地不予处理。

任某不服省××厅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案

申请人:任某 被申请人:省××厅 行政复议机关:省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23日,申请人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向被申请人申请公开“××市××区××路1弄32号房屋所在地块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建设用地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土地征收方案及供应土地方案(“一书四方案”)批复文件、土地征收公告、征地协议、征地安置补偿方案、征地红线图、征地补偿金发放情况,建设项目用地单位提交的预审申请表、预审申请报告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

被申请人于2015年11月24日收到申请,同年12月7日发出《政府信息公开补正告知书》,告知申请人“

一、查询征地须提供审批文号、审批时间、报批批次等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四)项,请你在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15日内补正上述信息,我厅再予以答复。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放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二、征地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报批并负责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一条,你也可以向××市国土资源局或区分局直接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申请人收到补正告知书后,于同年12月10日向被申请人邮寄了《政府信息公开补正说明》,内容为“因申请人承租房屋面临拆迁,申请人并不知道该地块是否存在征地批文以及征地批文的内容,故申请人需要通过申请信息公开的方式了解该地块土地的现状。申请人在此前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所需内容描述中已经提供了土地的具体位置信息,贵单位可以通过地理位置予以查找,并向申请人公开”。被申请人于次日收到该补正说明后未予答复。

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收到补正说明后,至今未作答复,已经超过法定期限。请求确认被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对申请人的信息公开申请予以答复的行政不作为违法并责令被申请人履行信息公开职责。

被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已依法处理申请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申请人所提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被申请人所作补正性告知于法有据。行政机关依法不具有搜集调查政府信息的义务,被申请人告知其也可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正确。申请人未在补正告知期限内予以补正。请求依法驳回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被申请人具有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定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第2目、第3目和第5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于2016年3月11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确认被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对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予以答复的行为违法;责令被申请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期限,对申请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重新作出处理。

一、申请人所提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是否明确

申请人申请公开××市××区××路1弄32号房屋所在地块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一书四方案”等文件材料,已经提供了土地的具体位置信息,所需内容描述明确。被申请人要求申请人应提供审批文号、审批时间或报批批次等,理由不当。

1.申请人在申请公开征地批文政府信息时提供审批文号、审批时间或报批批次等要素,有助于行政机关迅速便捷检索相应政府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但征地批文的审批文号、审批时间或报批批次等要素并非检索政府信息的必备要件,更非唯一要件。

2.申请人要求公开××市××区××路1弄32号房屋所在集体土地的征地批文,所指向的地块位置明确、具体。被申请人作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代表省政府履行辖区内集体土地征收管理职责,理应掌握并确认该地块是否存在相应的政府信息并决定是否应当公开。

3.审批文号、审批时间或报批批次等要素本身属于征地批文类政府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申请人并不掌握所需征地批文政府信息的情况下,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所申请的征地批文的审批文号、审批时间或报批批次等内容,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4.申请人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所需政府信息内容描述明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不存在该条例第二十一条第(四)项规定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的情形。

二、是否属于需要行政机关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向其他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搜集信息的情形

申请人不提供审批文号、审批时间或审批批次,仅提供土地的具体位置信息,要求行政机关通过地理位置予以查找、确认并向申请人公开相应信息,这种确认申请所针对的地块是否存在相应政府信息,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正常、必要的检索、核实工作,不属于需要行政机关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政府信息,向其他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搜集信息的义务的情形。

三、被申请人告知申请人也可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问题

被申请人在补正告知书中同时告知,征地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编制、报批并负责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一条,申请人也可以向某市国土资源局或区分局直接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该告知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的情形,而属于行政指导,告知内容本身不违法,但对申请人不具有拘束力。

四、被申请人通知补正后,申请人仅就申请作出说明而未按要求补正的情况下,被申请人据此是否可以不再处理

被申请人在申请人对补正告知作出说明、未按补正要求补正的情况下,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作出处理。被申请人仍坚持认为申请人未提供审批文号、审批时间或报批批次等内容,而未在法定期限内作出答复处理,实质上已经构成对申请人所提申请的拒绝,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

因申请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时未提供所需政府信息的文号、制作时间等信息检索要素,行政机关要求申请人对申请内容补正而引起的行政争议时有发生。客观上,申请时未能提供所需政府信息的制作时间、文号,给行政机关的检索工作增加了工作量,但如果不加界定和规范,极易成为行政机关拒绝公开政府信息的不当理由,有违政府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背离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设计初衷。

本案就如何界定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是否明确,如何界定是否属于需要行政机关汇总、加工或重新制作或向其他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搜集信息的情形,以及行政机关以申请人未提供审批文号、审批时间等信息要素为由要求补正行为的定性问题,进行了剖析说理,对行政机关更好地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正确处理类似行政复议案件,颇具借鉴意义。

(撰稿人:叶建明)

行政机关应当准确区分履行法定职责与专业技术鉴定的边界,一方面要避免以需要专业技术鉴定为由,怠于履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将专业技术鉴定与履行法定职责混为一谈,扩大法定职责的范围。

柴某不服某市卫生计生委答复申请行政复议案

申请人:柴某

被申请人:某市卫生计生委 行政复议机关:某市人民政府

申请人柴某以某医院篡改、隐匿其母(已故)诊疗病历内容为由,向被申请人某市卫生计生委投诉。其后,柴某以卫生计生委所作答复不当为由,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某市卫生计生委所作答复不当,要求行政复议。

被申请人认为,根据申请人的投诉对某医院进行调查,未发现医院存在篡改病历行为。关于申请人提出的其他事实理由,涉及病历记录是否确切、治疗方案是否正确规范、医疗措施是否及时合理等临床诊疗专业技术,不能判定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及是否与患者死亡存在因果关系。被申请人认为已经认真履行了法定职责,请求驳回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经审查查明,2015年7月20日,申请人之母周某因“子宫癌肉瘤”进入市某医院进行住院治疗,2015年7月22日出院,同日死亡。申请人认为该医院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存在篡改、隐匿病历内容,违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疗常规,抢救不力,造成其母死亡,并于2016年9月18日向被申请人投诉。申请人在投诉时一并列举怀疑医院篡改病历的理由,但并未明确怀疑篡改或隐匿病历的具体内容。2016年10月23日,被申请人作出答复告知申请人:检查未发现医方存在篡改病历情况,因申请人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医疗专业技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并不能判定,按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需由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件审理期间,经复议机关询问核对,申请人对《首次病程记录》中诊疗计划第3点关于“腹腔穿刺引流”表述、《盆腹腔穿刺知情同意书》医疗替代方案中人工书写内容、《临时医嘱单》有关“腹腔穿刺引流”内容及《出院记录》的诊疗经过中“患者腹胀难忍,行腹水引流,减轻腹胀治疗”等部分的病历内容真实性存在异议。复议机关同时发现,被申请人在接到申请人投诉后并未及时组织申请人核对相关病例,明确申请人所指认病历中可能存在的篡改、隐匿内容,调查取证内容仅为两名涉事医护人员的陈述,而两名涉事医护人员所作陈述内容又分别指向申请人投诉的两个不同内容,亦无其他证据可以证实其陈述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被申请人的调查内容既不能涵盖申请人投诉的所有事项,又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其所作的答复。故复议机关依法撤销被申请人某市卫生计生委所作《答复书》,并责令其重新答复。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某市卫生计生委是否履职到位以及如何正确划分行政管理职责与专业技术鉴定的边界,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本案,被申请人认为本案申请人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医疗专业技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并不能判定,需由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即认为诊疗病历真实性需要通过医疗事故鉴定进行判明;而另一方面,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需当事人双方对诊疗病历真实性进行认可。在申请人否认诊疗病历真实性的情况下,本案在行政调查程序中陷入死循环。可见本案涉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与专业技术部门对医疗事故鉴定两个领域,且该两个领域在表象上存在互相交织,甚至有互为因果的逻辑问题。

从现行立法情况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具有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的法定职责,同时有依当事人投诉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进行查处的职责。但相关法律并未规定对医疗机构执业合规性问题的审查,必须以医疗事故鉴定等专业技术鉴定为前提。无论从立法规定上看,还是从调查程序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与专业技术鉴定都不存在边界不清或谁为前提的问题。在法律层面上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而专业技术鉴定只负责对专业问题作出学术或者技术上的判定,两者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也不存在互相交织或者替代,甚至互为因果的问题。而从调查程序上看,专业技术鉴定只作为支撑调查结论的证据,而非调查结论本身。因此,本案被申请人在案件调查一开始就模糊了调查程序与鉴定程序本身法律定性、技术定位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错误地将行政机关调查行为简单混同于一般的技术鉴定,从而推导出认定诊疗病历真实性需要医疗事故鉴定的错误调查结论。

同时,本案也反映出行政机关过于依赖技术鉴定,而怠于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开展调查的问题。首先,被申请人某市卫生计生委既未组织申请人核对病历,又未能以其他方式明确申请人所怀疑被篡改、隐匿的具体内容。其次,被申请人在调查时仅采集了两名涉事医护人员的陈述,对其真实性亦未作进一步的核对。第三,对双方争议的诊疗病历的电子文档原始性未能进行进一步查证。为此,被申请人的调查取证既不充分也不全面,显然未履职到位,其结论亦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首先,引发本案的根源在于行政机关未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定位。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行使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法定职责时未能明晰自身的监督检查行为与医疗事故鉴定等专业技术鉴定之间的关系,将自身担负的法定职责混同于专业技术鉴定行为,并将法定职责推脱给专业技术鉴定机构。

其次,行政机关应当学会运用多种手段开展调查工作。从本案看,要查明争议诊疗病历的真实性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既可以从医学角度进行调查如医学专家论证,也可以从电子技术角度入手对诊疗病历电子文档进行调查鉴定,而不应仅局限于医疗事故鉴定。在案件调查中,行政机关应当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全面搜集证据并作出适当的判断。

第三,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工作规范,明晰自身职责,规范调查行为。本案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规范性较强的行政管理领域,类似问题的调查往往可以依托专业技术鉴定来判明,而行政机关亦可以引导申请人通过专业技术鉴定来规避履行法定职责,从而产生行政机关怠于履职或者履职不到位的问题。因此,相关行政机关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规范,明晰自身工作职责,有效甄别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诉求,理顺自身职责与专业技术鉴定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行政争议。

(撰稿人:周珍一 孙毅)

案例3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应遵守正当法律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不可以主观判断代替调查取证,确保行政行为经得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审查。

甲航空技术公司不服省××厅政府采购举报处理申请行政复议案

申请人:甲航空技术公司 被申请人:省××厅 行政复议机关:省人民政府

申请人认为,申请人于2016年1月11日提交实名举报材料,举报乙、丙两家公司在某经济学院两项机舱设备政府采购项目中存在恶意串标违法行为,且已涉嫌犯罪。被申请人作出不予立案调查告知书,系未履行法定职责。请求撤销被申请人所作告知书,责令其依法受理举报。

被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于2016年1月28日作出告知书,告知申请人“某经济学院两项机舱设备政府采购项目分别于2011年8月、2012年11月完成采购,申请人举报的相关当事人串标行为距今已超出两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已不能再给予其行政处罚,因此决定不予立案调查”。被申请人事后在另一投诉案件处理过程中对举报事项进行了调查。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申请人举报所涉项目属被申请人监管范围。被申请人接到举报后,在尚未确认乙、丙两家公司是否存在串通投标违法行为的情况下,直接以行为距今超过两年为由,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作出不予立案调查告知书,缺乏事实依据,适用法律错误。被申请人虽在事后对另一投诉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就举报事项进行调查,但调查系事后进行,且被申请人未将调查结果作为作出本案告知行为的事实依据。行政复议机关遂撤销该告知书,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举报处理。

一、被申请人有无法定职责处理申请人举报事项

申请人举报所涉项目为省级预算单位的政府采购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三条规定,属于被申请人监管范围。被申请人作为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具有对涉案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定职责。通过对《实名举报材料》的解读,可以发现本案申请人举报事项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举报乙、丙两家公司存在串通投标违法行为;二是认为该串通投标已涉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七十七条和《某省政府采购行为规范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第十五条、第二十条规定,被申请人在接到申请人的举报材料后,需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才能认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是否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或者是否已经涉嫌犯罪需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被申请人就举报事项作出告知是否合法

(一)行政处罚追溯时效的适用要件。行政处罚追溯时效,是指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发现该违法行为,超过法定期限才发现的,对该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对行政处罚追溯时效作了明文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由此可见,行政处罚追溯时效的适用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存在违法行为;二是该违法行为迄今已超过两年。被申请人在尚未查明乙、丙两家公司是否存在串通投标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以相关行为迄今超过两年为由,援引《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决定不予立案调查,属适用依据错误。

(二)行政处罚追溯时效不适用于涉嫌犯罪的情形。《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是针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追溯时效,并不适用于涉嫌犯罪的情形。申请人在举报中已提出乙、丙两家公司的串标行为涉嫌犯罪。依据《××省政府采购行为规范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规定,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如发现供应商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被申请人既未审查被举报对象是否存在串通投标违法行为,也未审查被举报对象是否涉嫌犯罪,直接作出不予立案调查告知书,属认定事实不清。

三、被申请人事后调查能否视为对告知行为的补正

所谓行政行为的补正,是指形式或程序上存在轻微违法的行政行为进行事后补救,使其成为合法的行政行为,继续维持其效力的一种补救措施。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尚未对行政行为的补正作出明确规定,但实践中行政行为的补正广泛存在。特别是在行政行为文本存在文字遗漏或错误的情形下,允许行政机关通过内部纠错程序进行补正。

行政行为补正的适用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行政行为仅具有轻微的程序或形式上的违法。如果行政行为构成实质上的违法,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则不再适用补正。无效行政行为也不得补正。二是该程序、形式上瑕疵未侵害相对人的权益。同时,行政行为的补正也不会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质影响。三是行政行为因程序违法而被撤销或确认违法后,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重新作出同一内容的行政行为,并无实际意义。

本案被申请人主张其在事后对另一投诉案件处理过程中,对本案举报事项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发现不存在申请人举报所称的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由此认为事后调查处理已对告知行为进行了补正,不应再撤销告知书。但本案告知行为不能适用补正。因为被申请人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以相关行为迄今超过两年为由作出不予立案调查告知书,已构成实质上的违法,且该行为一经作出已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不符合补正适用条件。

一、甄别申请人系依法维权还是滥用举报权利

案件审理中发现申请人针对乙、丙两家公司在全国多地进行多次类似举报投诉。究竟是申请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维权,还是申请人涉嫌滥用举报权利,企图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牟取非法利益。经过多次交流,承办人了解到:申请人与乙、丙两家公司多次在政府采购中作为供应商参与投标,但乙、丙两家公司中标频率明显高于申请人。申请人怀疑乙、丙两家公司存在串标违法行为,但申请人并无证据证明。对此,被申请人主张申请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提出举报,系滥用举报权利。《政府采购法》第七十条赋予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政府采购活动中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的权利,并要求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及时处理。被申请人作为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有责任对申请人的举报事项依法进行调查,只有经过调查才能知道举报是否成立,而不能凭主观判定申请人系恶意举报,作简单化处理。

二、推动政府采购举报处理程序的规范化

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规章仅对投诉处理程序进行了规范,除了《政府采购法》第七十条对举报作出的原则性规定外,并无对举报处理的程序性规定。举报处理程序的缺失不能成为被申请人作出错误告知行为的理由。根据《××省政府采购行为规范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第一项“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健全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规定,被申请人作为省级采购监管部门,有责任在其辖区范围内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举报处理程序。

(撰稿人:冯娇雯)

案例4

通过重复、大量提起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给有关部门施压,已经偏离公民依法、理性、正当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正常轨道。对滥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行为的规制,应当依法、依程序进行,由行政机关进行先行处理,再由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进行审查认定。该案对于全省行政机关应对滥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蔡某某不服某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申请行政复议案

申请人:蔡某某 被申请人:某市人民政府 行政复议机关:某设区市人民政府

申请人因不服被申请人作出的2015年(重答)第307-2号政府信息公开答复行为,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申请人认为,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提供“2006年104国道改建指挥部的财政决算预算”等信息,被申请人拒绝公开相关信息违法。

被申请人认为,申请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与其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故不予公开。另外申请人于2015年1月1日至12月期间分别向被申请人及有关部门提出至少2662次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显然已构成获取政府信息权利的滥用。请求驳回申请人的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申请人大量地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真实目的并非为了获取所申请的信息,而是借此表达不满情绪。其行为明显偏离了公民依法、理性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正常轨道,超过了正当行使知情权的合理限度,背离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初衷和立法目的,显然构成滥用获取政府信息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行政复议法的立法目的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之一。申请人的复议申请源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由于对获取政府信息权利的滥用,其在客观上并不具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所值得保护的合法利益。申请人的复议申请已违背了权利行使的必要性及正当性,构成滥用复议申请权。综上,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不符合法定复议受理条件,依法应予驳回。为了兼顾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和保障申请人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起复议的权利,对于申请人今后再次向行政机关申请类似的政府信息公开、提起类似的复议申请,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申请人需举证说明其申请和复议是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否则将承当不利后果。

一、滥用行政复议申请权的内涵

行政复议申请,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名义要求有权机关改变或者撤销这种具体行政行为,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活动。滥用行政复议申请权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明知或应当知道自己的请求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不正当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行政复议申请权利,以合法形式进行不正当的行政复议申请,以期通过行政复议纠缠复议机关(机构)或被申请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及行政复议资源浪费的行为。其特征有:

(一)滥用行政复议申请权行为的申请人在主观上是出于非法目的,不是真正要寻求权利救济,具有违法性。(二)滥用复议申请权行为在形式上,符合行政复议的受理条件,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予以受理其申请,具有伪装性。

(三)申请人不正当行使复议申请权,给行政复议机关(机构)以及被申请人造成损害,具有危害性。

二、滥用行政复议申请权的认定

参照民事侵权理论,结合行政复议工作实践,可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一)主观上申请人具有故意。过错是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民法基本理论上存在故意和过失两种过错形式。基于滥用复议申请权行为是一种积极加害行为,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所以其过错形式应以故意为判断标准。

(二)客观上申请人实施了滥用复议申请权的行为。申请人实施滥用复议申请权的行为表现方式千差万别、多种多样,通常为积极的“加害行为”。其表现形式通常是先“创设一个具体行政行为”,继而针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例如,蔡某某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公开“某书记到任时接受公款去KTV包间特殊服务多少次”等侮辱性信息,而后再针对某市政府的答复行为申请行政复议。

(三)滥用权利行为给行政机关造成了损害。有损害后果系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这种损害应包括财产性损失和非财产性损失。滥用复议申请权行为的损害后果,通常申请人通过大批量的、无厘头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申请,来“包围”行政机关,使复议机关疲于应付,严重浪费宝贵的行政复议资源。

(四)滥用权利行为和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包括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在滥用复议申请权引起的复议案件中,受损害结果应与滥用复议申请权行为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 “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但若无相应配套制度,便无法落地。实践中,应当就滥用救济权的认定标准、认定机构、处理方式等事项,出台相关制度,做到有据可依。

2.滥用政府信息知情权、滥用复议申请权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反复性”“分散性”“恣意性”。因此,有必要建立重点关注名单,从而使有关工作人员尽快了解情况,快速处理,提高工作效率。3.通过个案生效法律文书认定某某人存在滥用权利,从而在一定的期限内适当提高其申请、复议、起诉资格的证明标准,符合行政复议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

4.对进入重点关注名单人员,只局限于特定滥用权利领域,且应按照审慎审查的原则处理相关事项。对特定领域之外的正常行政复议申请,应依法予以受理。

5.在确定滥用救济权之后,复议机关对进入重点关注名单的当事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将不再处理,有关单位对此应形成共识。

(撰稿人:应海桐 陈林慧)

案例5

行政机关应当公平、公正实施行政行为,所采取的方式应当必要、适当,并与行政管理目的相适应。该案中行政机关违反法律规定行使行政裁量权,既不合乎公平、公正的要求,也没有兼顾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护,导致行政行为被纠错。而行政复议机关坚持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并重,加大行政复议监督力度,对于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直接予以变更,值得提倡和鼓励。

陈某不服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案

申请人:陈某

被申请人: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行政复议机关:某市人民政府

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在未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在某村菜市场对面小巷内设置销售鸡、鸭活禽的摊点。其现场经营的物品有鸡1筐共8只,鸭2筐共15只;经营工具有电动三轮车1辆,电子秤1台等物品。被申请人查获申请人的无照经营行为,并现场责令其立即停止销售活禽,申请人未按要求改正。后申请人及其丈夫、婆婆在被申请人实施现场扣押时与执法人员发生争执并阻碍扣押。执法人员报警后,公安机关出警处置。被申请人于同日对申请人立案调查。经过法定程序,被申请人对申请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如下:1.警告;2.罚款3.5万元整。另查明,被申请人及其丈夫、婆婆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被某市公安局分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行政拘留七日、罚款200元的处罚,因被申请人系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对其的行政拘留不予执行。

申请人认为,自产自销无需营业执照,其不存在无照经营情况,且罚款过重。被申请人认为,申请人无证经营违法事实清楚,涉及禽流感防控的违法行为应从重打击,行政处罚决定合法。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本案处罚定性正确,但量罚过当,加重罚款档次理由不足,应予变更,决定维持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决定中的第1项警告,将第2项罚款数额变更为1万元整。

本案违法事实认定清楚,关键问题在于被申请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明显不当,是否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于无照经营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浙江省取缔无照经营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从事无照经营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没收无照经营的物品,处以违法经营额百分之二十以下或者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结合本案情节,被申请人无证据证明申请人从事的自产自销活禽交易系批量规模生产。申请人的销售数量、金额均较小,且被申请人未对诸如申请人有可能存在的占道经营、污染环境等行为进行调查核实,仅凭现有事实,机械套用上述规定中“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情节,明显不当,亦与行政处罚中的比例原则相悖。在被申请人提供的案件集体讨论记录中,办案人员对于适用2万元以上罚款裁决基准的理由为“拒不改正、阻碍查扣”,但多名参加讨论人员均提出本案量罚重于同类案件,有关“情节严重”的证据不足,罚款金额应考虑后续社会效果和舆论,建议下调额度。

显然,为打击涉嫌影响禽流感防控的违法行为,本案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机械适用裁量基准,随意提高处罚幅度,但在调查取证时未全面深入,未兼顾行政处罚的合理性。在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了剑拔弩张的关系,导致行政管理效果与公民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失衡,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网络舆论,与案件查处初衷适得其反,有碍于行政管理职能的实现。因此,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避免社会矛盾激化,达到纠正违法与教育预防并重的处罚目的,综合同类案件的量罚基准,行政复议机关直接予以变更。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扩张是促进行政机关积极履职的动力之一,但这并不是随意运用的权力,为了处罚而处罚更不是行政执法的目的。为规范自由裁量权运用,行政机关建立了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但随意或机械适用裁量基准也容易导致利益失衡甚至滥用。行政合理性原则就是一种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度”,要求行政主体对国家公共利益的实现与公民利益受侵害之间的关系进行理性认识和平衡,将不利的影响和损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使公共利益的实现与相对人所受到的损害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提高行政权力行使的文明程度。

在个案中,通过引入行政合理性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完善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有利于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同时,在适用裁量基准将导致某一执法行为明显不当的时候,行政机关可以在不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情况下,变通适用裁量基准,但必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充分说明理由。这也是《浙江省行政程序办法》第四十三条的明确要求。

(撰稿人:朱冰洁)

案例6

行政机关应当遵守法定程序,不得违背法律法规有关行政程序的强制性规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环境污染治理的行政强制措施是责令停业、搬迁、关闭,行政机关以批复同意“断电”方式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涉嫌规避行政强制法规定,明显缺乏合法性。

钱某不服某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实施断电措施批复申请行政复议案

申请人:钱某

被申请人:某市人民政府 行政复议机关:某设区市人民政府

钱某不服某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对其工厂实施断电措施的批复,向某设区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认为,申请人工厂正常营业未被吊销营业执照,某市人民政府作出实施断电措施批复没有任何依据,强制断电违法。

被申请人认为,其作出的实施断电措施批复不具有可复议性,属政府机关内部行文,对外不发生法律效力。被申请人不是适格的被申请人,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应当以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实施机关为被申请人。

经审理查明:某锯板厂系申请人注册成立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为加工锯板。2016年4月6日,某市环保局向某锯板厂作出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决定书,认为某锯板厂有噪声污染的违法行为,责令2016年4月6日之前停止违法行为。2016年5月16日,某锯板厂所在地的某镇人民政府向被申请人提交对某锯板厂断电的请示,要求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申请对某锯板厂实施工业断电强制措施。2016年5月29日,被申请人向某镇人民政府作出同意对某锯板厂实施断电措施的批复,同意某镇人民政府对某锯板厂实施断电措施,请环保局、供电局做好配合。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规定,某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某锯板厂负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定职责。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七条“对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对小型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内授权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和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搬迁、关闭。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规定,对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可以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处以罚款,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业、搬迁、关闭。因此,被申请人批复同意某镇人民政府对某锯板厂实施断电措施的行为,不符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条第二款、第十七条、第五十二条之规定,决定撤销被申请人作出的同意对某锯板厂实施断电措施的批复。

政府的断水、断电是一种极具争议的行政强制执行手段,《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该条基于生存照顾的考虑,对居民生活断水、断电做了禁止性规定。那么是否意味可以对非居民的企业生产经营采取这几类措施呢?答案是肯定,但必须符合以下原则:作出实施断电行政强制措施决定的行政机关具有相应职权,作出的实施断电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相应法律设定,实施断电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符合相应的行政程序。

本案涉及到的行政主体有三个:某市人民政府、某市环保部门、某镇人民政府,在申请人存在违反环境法律的违法行为时,到底哪一个行政主体具有作出实施断电决定的职权呢?该案涉及噪声污染违法,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某市环保部门对某锯板厂负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定职责,同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对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小型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内授权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由此可见,在认定某锯板厂存在环境噪声污染及限期治理的职权在某市环保部门,而某锯板厂所在的某镇人民政府并没有相应的职权。《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二条又规定,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据此,应当由某市环保部门向某市人民政府请示是否对某锯板厂实施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的行政强制措施,而并非由某镇人民政府向某市人民政府请示,某市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也应当是法律规定的责令停业、搬迁、关闭,而并非断电。

职权法定原则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前提。职权法定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权力必须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不能自行设定。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首先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法无授权不可为”。本案中,《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只规定了县级环保部门具有认定环境噪声污染及作出限期治理的职权,并未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具有相应的职权,因此某镇人民政府向上一级政府请示对某锯板厂进行断电缺乏相应的法律授权。

同样,行政强制措施法定原则也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前提。从根本上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行政强制措施的泛化和滥用,首先应予遵循的就是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定原则,《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本案中,《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对未限期治理的违法主体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是责令停业、搬迁、关闭,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某市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时,一边引用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文,一边又创设“断电”这一新的行政强制措施,导致行政行为被撤销。

(撰稿人:胡国祥)

案例7

当前,市场监管领域的投诉举报案件处理,是行政复议的热点领域,尤其是新广告法实施后,相关案件呈井喷式增长。该案区分自益性和公益性对举报人是否具有行政复议申请人主体资格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强调落实广告发布者的必要审查义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洪某不服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的举报投诉处理告知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案

申请人:洪某

被申请人: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政复议机关:某市人民政府

申请人洪某因对被申请人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告知书》不服,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认为,2016年2月22日,申请人向被申请人提出了《关于某快报涉嫌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的举报(投诉)》。后申请人于7月24日收到被申请人于7月22日作出的告知书。申请人对该告知书不服,认为:

一、被举报广告足以让消费者误以为广告主是某某集团,但据被申请人调查,被举报广告的广告主实际上是某某商贸有限公司;

二、被举报广告标称某某集团原浆酒全国统一价与实际市场零售价不符。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未对某快报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属于未履行全面调查的法定职责,故申请行政复议。

被申请人认为,一、申请人未提供有效证据证明是广告中产品的购买者,故对被申请人作出的相关具体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具有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

二、某快报作为广告发布者,在发布广告前审查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合同等相关文件,以及广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已尽到了法定审查义务,故其违法事实不成立。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一、洪某具有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从申请人向本机关提供的广告产品购买凭证、刷卡单凭证、银行卡照片显示,申请人确购买过涉案原浆酒。

二、被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尚不能形成证据链以证明第三人某快报公司已尽到了审查义务,理由如下:一是广告主并未提供事先取得某某集团书面同意的证明文件;二是涉案广告中某某集团原浆酒价格是否与市场实际零售价相符问题,并没有证据证明某快报公司对该问题进行了核对。因此,被申请人认定第三人无违法行为并予以销案,理由不充分、证据不足,依法予以撤销并责令重新处理。

一、举报投诉处理案件中,申请人与举报投诉处理结果有无利害关系的认定问题 举报投诉处理案件中,以所举报事项是否侵犯自身利益为标准,举报人大体上可分为公益性举报人、自益性举报人两类。

一、公益性举报人的行政复议资格。一是公益性举报人对行政不作为案件,具有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资格。公益性举报人基于举报行为,产生获得行政机关对处理结果进行答复的权利,是一项程序性权利。若行政机关对公益性举报人举报事项不予处理、不作答复或延期答复,则侵害上述程序性权利,因此可申请行政复议。二是公益性举报人对处理结果不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不具备申请行政复议资格。工商机关因举报事项对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发现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属于典型的依职权行政行为。由于公益性举报人是基于公共利益举报,并不是所举报事项的直接利益损害者,也不是被处罚对象,因此与处理结果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对答复的具体内容本身(即处理结果)不服,不能提出行政复议。

二、自益性举报人的行政复议资格。自益性举报人是因自身权益受违法违规行为侵害而进行举报,举报人与工商机关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结果存在明显的利害关系,具有申请行政复议的资格。

本案中,从申请人向本机关提供的广告产品购买凭证、刷卡单凭证、银行卡照片显示,申请人确购买过涉案广告产品。因此,申请人为自益性举报人。作为自益性举报人,申请人对于被申请人对其举报投诉作出的处理结果(销案决定)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具有行政复议申请人资格。

二、广告发布者的审查义务应尽到何种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或者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其书面同意”,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以上条款构建了广告发布者审查义务的基本框架,即对广告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形式审查。

由于本案广告为酒类广告,故还需引用《酒类广告管理办法》第四条“广告主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酒类广告,应当具有或者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下列证明文件:

(一)营业执照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资格的证明文件;

(二)经国家规定或者认可的省辖市以上食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该酒符合质量标准的检验证明;

(三)发布境外生产的酒类商品广告,应当有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批准核发的卫生证书;

(四)确认广告内容真实性的其他证明文件”之规定。因此,一般来说,酒类广告发布者的审查内容具体应当为: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即其他生产、经营资格的证明文件;经国家规定或者认可的省辖市以上食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该酒符合质量标准的检验证明;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若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或形象的,应当有事先取得其同意的书面证明;确认广告内容真实性的其他证明文件。本案中,由于涉案广告中使用了“某某集团”字样,因此广告主还需向广告发布者提供事先取得该集团书面同意的证明文件,但是广告主并未提供。此外,涉案原浆酒价格是一项重要的广告内容之一,广告发布者应当审查该原浆酒价格是否与市场实际零售价相符问题,但并没有证据证明广告发布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核对。因此,广告发布者没有完全尽到审查义务。广告发布者的审查义务以及归责体系的重构:

一、变“形式审查”为“准实质审查”

《广告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广告发布者对广告进行形式审查。实践中,常将广告发布者的审查义务解读为“必要审查义务”或者“基本审查义务”,导致了对广告发布者是否尽到审查义务的判断标准畸轻。正如本案中,被申请人仅因广告发布者审查了广告主及广告经营者营业执照、食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就认定广告发布者履行了广告审查义务。并且,被申请人认为广告发布者只要在发布广告前经形式审核确认该酒非假酒,即已履行审查义务。可见,实践中,对于广告发布者“形式审查”的要求甚低。实际上,《广告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广告发布者除查验有关证明文件外,还应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的广告,不得发布。这为转变“形式审查”为“准实质审查”提供了法律依据。虚假广告盛行的当下,除了严格规定广告主责任,广告发布者作为虚假广告的最后一道防线,应逐渐、适当加大其审查责任。工商机关在处理举报投诉事项,以及复议机关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也应当对广告发布者的审查责任从严把握。

二、提高广告发布者责任承担标准,将未尽审查义务纳入归责体系

《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该条仅规定了广告发布者在明知或应知虚假广告仍发布的,需承担责任,对于广告发布者未尽审查义务应承担何种责任没有明确规定。

广告发布者未尽审查义务,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导致虚假广告的发布,另一种是未导致虚假广告的发布,即广告发布者虽未尽审查义务,但广告并非虚假广告。前种情况,可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第三款之规定,若广告被认定为虚假广告,并且未尽审查义务与发布虚假广告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广告发布者应根据该条规定承担责任。后种情况,若涉及食品类广告,可适用《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十五条之规定“违反本规定发布广告,依照《广告法》有关条款处罚。《广告法》无具体处罚条款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发布,视其情节予以通报批评,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广告发布者进行处罚。实践中,应对以上两种情形进行细致区分。在对广告发布者进行处罚时,应先对广告进行认定,根据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罚则条文,如此才能构建更为合理的广告发布者归责体系。

(撰稿人:符晓雯)

案例8

行政机关应当提高行政效能,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虽未对有关行政行为的时限作出明确规定,但行政机关也要遵守行政效率原则,切不能能拖就拖、能转就转。

詹某某不服某市市场监管局举报处理申请行政复议案

申请人:詹某某

被申请人:某市市场监管局 复议机关:省××局

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未依法履行查处其所举报的上海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涉嫌广告违法行为的职责,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某公司开设于天猫网络交易平台的店铺“某旗舰店”销售的某老凤眼菩提手链商品页面的广告涉嫌违法。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东均为吴某某,监事为王某,住所地位于上海市金山区。2016年8月3日,申请人购买上述涉嫌违法广告的商品后向网络交易平台所在地杭州市某区市场监管局提出举报。杭州市某区市场监管局调查发现上述店铺已退出第三方平台,商家在平台上的发货地址为某市某区某坊1栋2单元1704室,遂根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将举报事项移交被申请人处理。被申请人经调查,发现发货地址为居民住宅,承租人黄某某、吴某自2016年5月租赁该房屋经营“某时尚中老年男装”,房屋内摆放的均为服装产品,在该房屋所在地址未找到某公司。2016年10月24日,被申请人将调查情况书面回复杭州市某区市场监管局。2016年10月26日,被申请人决定对申请人举报的涉嫌广告违法行为不予立案。2016年11月4日,被申请人向申请人作出《举报回复函》。2017年1月18日,被申请人将上述不予立案理由及决定告知申请人。

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没有穷尽合法手段查找违法行为人,未报请共同上一级主管部门指定管辖,径行退回杭州市某区市场监管局移送的举报案件的行政行为违法。

被申请人认为,其通过现场检查,调取证据,走访物业、房产中介、派出所等方式开展检查,并对该住宅的相关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必要合理的核查。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七条规定,被申请人已尽到合理调查义务,在无法确定违法经营场所或者违法行为人的情况下,决定对申请人举报涉嫌广告违法行为不予立案,并无不当。但被申请人于2016年10月26日决定不予立案后,至2017年1月18日才将该决定告知申请人,明显超过合理期限,不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九条规定,程序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第3目规定,决定确认被申请人对申请人举报事项的处理行为违法。

一、通过互联网发布涉嫌违法广告的行为,不能简单以涉嫌违法广告的商品发货地址来确定违法行为人所在地,进而以此确定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在查处涉及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涉嫌违法广告行为案件中,依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0号)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住所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异地违法行为人有困难的,可以将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移交违法行为人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依据《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7号)第十八条规定,广告发布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管辖权。可见,《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广告发布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是对《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违法行为人的进一步界定。

在查处通过互联网实施涉嫌违法广告的行为中,违法行为人仍是指广告发布者、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与使用涉嫌违法广告商品相关的生产者、经营者是否是涉嫌违法广告的违法行为人,需判断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是否与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一致。如果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与涉嫌违法广告的上述主体无关,则不能将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也确定为涉嫌违法广告的违法行为人。否则,查处违法广告与查处使用违法广告的商品就混为一谈。

本案中,某公司是使用涉嫌违法广告的商品的经营者,可以初步推断某公司是广告主,那么某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涉嫌违法广告行为的管辖权。某公司的工商登记住所地是其所在地,那么发货地址是否就是所在地呢?发货地址是商品交易的寄送货物的地址,这个地址是可以设置的,可以为一,也可以为多,甚至也可以由商品经营者的某一代理商设置。可见,发货地址和商品经营者所在地没有必然联系,和广告主也没有必然联系,不能简单判断商品发货地址就是涉嫌违法广告的违法行为人所在地。

二、对于移送的举报案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以受委托调查的方式进行处理 依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管辖权有争议,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管辖;对管辖权没有争议,接受案件移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作出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在接受移送并调查后认为自己也难以管辖,想当然地将结果告知移送人就算已经履行了职责。

三、明显超过期限的行为应确定为违法行为

部分行政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规定告知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结果的期限,但是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依据正当程序原则要求,也应当及时告知行政相对人。及时告知,虽然没有明确标准,但不能偏离普通人的经验感受。例如,作出行为的当天或之后几天,都可以称作及时。但如果是作出行为之后一个多月才告知行政相对人,无论如何都难以称及时。本案中,被申请人在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后一个多月才告知申请人,明显违反正当程序要求。

一、行政机关要做到与时俱进。网络交易成为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很多违法行为可能成为互联网+的负面效应。行政机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秩序的守护者,在处理相关违法行为时,不能因为互联网的眼花缭乱就变得手足无措,而要保有定力。这个定力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来自于对新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新的法律文件出台了,行政机关仍然因循守旧,甚至想当然认为没有规定,从小的方面讲,可能导致案件被纠错,从大的方面讲,就是“本领恐慌”。

二、行政机关要树立法治思维。对举报类案件,尤其是职业举报类案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疲于应付,有时会不胜其扰。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具有处理好每一个举报案件的职责。在处理移送管辖的案件时,不能想当然地反馈调查结果,而是要在调查相关事实的基础上,找寻和适用法律依据。被申请人在调查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没有严格适用法律,才会出现仅仅反馈调查结果,没有对管辖权提出异议,才会出现超出合理期限告知申请人的问题。

三、行政机关要坚守正当程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行政机关努力的方向。公平正义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比实体正义更加直观,更容易让人看到。新行政诉讼法已将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纳入审查范围,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行政程序办法》对行政执法中的程序事项进行专门规范,其中涉及告知的就有七个条文。但在实践中,行政机关重实体、轻程序的旧思维依然存在,甚至依然顽固。打破这种旧思维,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如履薄冰;在学习上跟上,与时俱进;在执法实践中步步为营,于法有据。

(撰稿人:张传政)

案例9

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将会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切身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给予被征收人公平补偿的同时,应充分保障被征收人补偿方式的选择权,以最大限度保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萧某不服某区人民政府作出的 《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案

申请人:萧某

被申请人:某区人民政府 行政复议机关:某市人民政府

申请人萧某因对被申请人某区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申请人认为,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作出的《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理由:1.被申请人违反规定作出补偿决定,不公正不真实;2.申请人明确表示采用安置费方式进行过渡,但被申请人决定采用临时过渡用房进行安置,违背申请人意愿等。

被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公示并张贴,被征收房屋评估报告也依法送达给申请人。房屋征收部门因未能与申请人达成补偿协议,报请被申请人作出征收补偿决定。被申请人召开了听证会后作出案涉征收补偿决定并送达给申请人,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适用依据正确。

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本案中申请人在听证会上明确表示选择自行过渡,要求发放临时安置费,但被申请人作出的补偿决定中并没有按照上述规定及申请人的选择给予临时安置费,而是决定给申请人提供周转用房。该项决定剥夺了申请人的选择权,依法应予以撤销。案涉《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中其他关于补偿方式、搬迁费等内容均符合法律规定,依法予以维持。

一、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中补偿方式如何确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据此,法律明确赋予了被征收人选择补偿方式的权利。补偿方式的选择既是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重要内容,也是房屋征收部门作出补偿决定的实质性环节。

(一)如何判断被征收人是否对补偿方式作出了选择。在实践中,一部分被征收人与房屋征收部门达成征收补偿协议的,补偿方式的选择以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但另一部分被征收人,未能与房屋征收部门达成补偿协议,这个时候如何判断被征收人的选择意愿?通常情况下,房屋征收部门在征收过程中会与被征收人进行协商、沟通,甚至会召开听证会,这些情况下,被征收人通常都会表达自己的选择倾向,类似于“我要求现房安置,不同意异地安置”或者“我要求分户安置2套房”等。此种情形下,即使被征收人的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被征收人也对补偿方式作出了较为明确的选择。因而在房屋征收部门作出补偿决定时,一定要全过程考虑被征收人的选择意愿,最大化的保障被征收人补偿方式的选择权。

(二)被征收人未对补偿方式作出选择时,如何确定补偿方式。《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据此可见,房屋征收部门确定货币补偿的标准是按照市场价格,所以就价值而言,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二者之间在理论上应该是等同的。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被征收人的个体差异,不同的补偿方式对其意义和价值也有所不同。那么,在被征收人未对补偿方式作出选择时,该如何确定补偿方式?实践中,部分征收人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单方确定补偿方式。具体而言,部分征收人通常综合评估可用安置房源和商品房市场行情等实际情况后,对补偿方式加以人为的诱导或限制,如在安置房源充足或被征收房屋产权有争议等情况下,为消化存量安置房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倾向于产权调换方式;在安置房源不足等情况下,为加快征收补偿的进程、节省被征收人过渡用房的支出等目的,则倾向于货币补偿方式,这些情形均侵犯了被征收人的补偿选择权,违反了法律规定。故在实际房屋征收过程中,征收人应以被征收人的实际境况为出发点,综合考虑被征收人个体差异性和市场因素,确定一个最大限度保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补偿方式。

二、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中过渡方式如何确定

《浙江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过渡期限内的周转用房,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自行解决,也可以选择由房屋征收部门提供……”,第二十四条规定“征收住宅,被征收人自行解决周转用房的,房屋征收部门应当支付其自搬迁之月起至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交付后六个月内的临时安置费”。据此,法律赋予了被征收人选择过渡方式的权利。虽然过渡方式的选择并非补偿方式那样关键,但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被征收人对过渡方式的选择权仍值得尊重,征收人也不能以自己意愿和现有条件单方面作出判断和选择。

《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看似只是一纸决定,主文部分仅短短几行内容,审查起来内容庞大,需要查清的事实和关注的问题都较多。除却职权依据和程序问题,补偿决定的内容合法性为本案的重点审查对象。而在内容审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评估机构的选择与评估报告的送达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方式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据此,法律将评估机构的选择权与主动权交到被征收人手里,从而为后期房屋价值的评估鉴定奠定一个公平基础。

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中,被征收房屋的价值是核心内容,是征收人据以作出相应补偿的关键性依据,也是被征收人最为关心的实质性内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在法律明确赋予被征收人异议和鉴定权的情况下,评估报告的送达程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送达程序执行到位,被征收人的异议权才有实现的可能性,补偿协议或补偿决定的实质性内容才能予以确认。

二、用以产权调换的房屋的状态、权属及价值问题

《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据此,用以产权调换的房屋价值也由被征收人选定的评估机构予以确定,同被征收房屋一样,产权调换房屋的价值评估报告也应送达给被征收人,该送达程序一样重要。此外,关于产权调换房屋的权属,征收人只能将属于自己、可支配的、产权明晰的房屋用以调换,故在审查过程中,应查清房屋的权属。同时,若产权调换房屋为期房,还需查清期房的建造进度,明确“期房”的“期限”,做到“有期可等”。

(撰稿人:谭王英)

第四篇:最终知识问答

知识问答

1、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多长时间?

答: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

2、你能以最快速度,把冰变成水吗?

答案:把“冰”字去掉两点,就成了“水”。

3、党的宗旨是什么?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

4、什么事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

答案:鞋底破了

5、申请入党的年龄条件是什么?

答:年满18周岁。

6、一个人在沙滩上行走,但在他的身后却没有发现脚印,为什么?

答案:他在倒着走

7、中国共产党的党徽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镰刀和锤头。

8、一位卡车司机撞倒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卡车司机受重伤,摩托车骑士却没事,为什么?答案:卡车司机当时没开车

9、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个人空肚子最多能吃几个鸡蛋?

答案:一个。因为吃了一个后就不是空肚子了

1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几年举行一次?

答:五年

用什么可以解开所有的谜?

答案:答案

12、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几年?

答:两年

第五篇:知识问答

后勤产业集团员工“六常管理、员工手册、职业道德教育问答竞赛”的策划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付出和努力,员工群体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道德),又势必对企业的形象、业务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加深员工的管理及素质教育工作,华侨医院项目点物业服务中心,拟定与2014年6月底至7月初,在华侨医院项目点下辖各部门,以班组为单位,举行一场“问答竞赛”。初步策划方案如下:

一、举办时间;2014年5月----2014年7月初

a、2014年5月底划定问答竞赛的考题(200题左右)内容涉及“六常管理”、“华颐员工手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

b、2014年6月下发考题到个班组,每个班组参赛人员4-5人,正式比赛上场3--4人

c、2014年6月28日-7月1日,以淘汰赛形式决出胜负。

二、参赛人员的设定;

a、筹备组;后勤产业集团办公室、b、出题组;培训部、人力资源部、物业服务中心办公室 c、裁判组;(待定)

d、参赛部门;华侨医院项目点各部门下属班组。

三、奖励办法;(待定)

a、第一名年底后勤产业集团表彰会将取得“全能班组”称号及奖金

b、第二名年底表彰授予“精神风貌先进班组”称号及奖金 c、第三、四名授予“先进组织”锦旗及实物奖励

D、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有得到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的机会。

相关说明;问答竞赛的目的不是考问相关知识,主要是通过竞赛形式向员工,普及相关知识。为了更好的推广,答题范围限定200题。活动时间暂定一个月,建议各班组在此期间能经常组织班组,开展班组内的问答竞赛。

附件内容:(摘自《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所谓道德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以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积、诚实与虚伪为评价标准。以法律为保障,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的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不同职业的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了特殊的职业关系、职业利益、职业活动范围和方式,由此形成了不同职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

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是道德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为实现职业的目标而奋斗努力。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做不好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职业无贵贱之分,这是职业道德所要倡导的首要规范。

(2)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地为人做事,讲信用、守诺言,这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准则。

(3)办事公道就是指处理各种职业事务时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高低、贫富、亲疏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4)服务群众是指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端正服务态度,改进2008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指定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07年12月版第 81 页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

(5)奉献社会就是要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职业义务,自觉地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这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社会利益与分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发布时间:2012-02-22)

下载行政复议知识问答(包括典型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复议知识问答(包括典型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问答

    “九一八”事变 2010-10-14 15:51:1050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

    知识问答

    知识问答五十题 一、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 答:毛泽东同志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

    文体知识包括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1、记叙文的分......

    党的基本知识包括

    党的基本知识包括:. 1、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

    反洗钱知识问答及反洗钱案例 - 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永安

    反洗钱知识问答及反洗钱案例 1、什么是洗钱? 答:洗钱就是通过隐瞒,掩饰非法资金的来源和性质,通过某种手法把它变成看似合法资金的行为和过程。主要包括提供资金帐户,协助转换财......

    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 国家赔偿法案例

    案例4. 国庆节长假之后上班第一天,某市政府法制办收到一份投诉,两份行政复议申请,情况分别如下:A、公民甲于9月11日—25日被市国税局处以5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公民甲不服,向市政......

    第十章 行政复议案例习题

    第十章 行政复议 1、杨某受某厂指派在本县范围内收购茶叶2万斤,厂方提供了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杨某收购后未向税务机关纳税。县税务局知悉后即作出决定,杨某需缴纳增值税50......

    典型案例参考格式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青岛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典型案例题目:字体要求为用2号宋体,加粗,居中。 姓名:(打印时,姓名2字不出现)字体要求为用3号宋体,加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