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东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调查报告
华东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调查报告
华东卫生经济研究协作会
一、前言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作为我国新时期“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两大方针的集中体现,在保障并不富裕的农民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农村预防保健三级网被国际公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之一。但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政府投入增幅减缓,集体经济面临解体,筹资渠道不畅的农村卫生机构纷纷将工作重点放在有偿服务和创收上,无力做好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农村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减缓或停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十分突出。农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出台,为今后的农村卫生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本课题旨在通过调研,了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华东各省乃至全国各地贯彻《决定》及相关配套文件,制订实施细则提供依据。
二、资料来源及方法
此次调查以省(市)为单位,按经济状况分成好、中、差三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类抽取3个县,每个县抽取3个乡,即每省(市)共抽9个县,27个乡。调查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0 for Windows 软件统一处理。以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通过公式
X=[(X1-最低值)/(最高值-最低值)*(X2-最低值)/(最高值-最低值)]1/2 T=(X-平均值)/S 进行标准化,并划分:T>1为一类地区,-1 三、结果分析 (一)社会经济情况 华东地区位于东经113-123和北纬23.5-38.4之间,横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江西、福建、安徽六省一市,占地近80万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华东地区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为政府税赋之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华东地区更是经济迅猛发展,2001年,整个华东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0326.7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2.03%,人口36220.11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1133.79元。但是受历史、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市场化的程度不一,经济发展也有较大差别。从省级水平来看,除上海市一支独秀外,沿海省份浙江、山东、福建、江苏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较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在10000元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而内陆省份安徽、江西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较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在5000元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从县级水平来看,社会、经济差异更加明显。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例,2001年一类地区为24030.44元,三类地区为2386.61元,两者相差10倍多。相应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也拉开了较大差距,一类地区接近6000元,而三类地区不到2000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类地区的财政总收入远远超过了财政总支出,结余62921.8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9.61%;而三类地区的财政总支出则远远超过了财政总收入,赤字6725.7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1.40%;二类地区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见表1)。表1: 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情况 全县人口(人)全县农业人口(人)占全县人口的比例(%)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全县财政总收入(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万元)全县财政收支结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 一类地区 751647.50 569848.88 75.81 1806241.75 24030.44 158862.38 95940.50 62921.88 5833.88 二类地区 583820.59 478684.97 81.99 511499.68 8761.25 39205.25 35422.63 3782.62 3206.76 三类地区 692298.86 623884.00 90.12 165225.00 2386.61 13084.71 19810.43-6725.72 1718.00 平均 626717.80 514311.59 81.67 673418.33 10745.16 55009.60 43072.78 11936.82 3423.00 (二)卫生事业投入情况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2001年,华东地区的卫生事业费为93.1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8%,高出全国1.66%的水平,其中防治防疫经费为13.67亿元,占卫生事业费的14.67%,妇幼保健经费为3.06亿元,占卫生事业费的3.28%。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从省级水平来说,2001年上海市人均卫生事业费为120.65元,人均防疫防治经费14.77元,远远高于华东其他省份,其次是浙江省和福建省,人均卫生事业费分别为30.63元和31.60元。但是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差别不大,并且都比较小,仅为2%-3%,其中福建省最高为2.91%,其次是江西省和安徽省,分别是2.52%和2.38%,预防保健经费(主要是防治防疫经费和妇幼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为10%-20%,其中浙江省最高为22.26%,其次是江西省和安徽省,分别为21.44%和20.78%,上海市最低为13.61%。从县级水平来说,一类地区的人均卫生事业费,人均预防保健经费都高于二类、三类地区,但是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预防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别(见表2)。另外,县级的人均卫生事业费、人均预防保健经费分别为20.62元、3.61元,都低于华东地区25.7元,4.63元的平均水平,可见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的侧重点是在城市而不是农村;即使在县级,卫生院补助费,防治防疫经费,妇幼保健经费,合作医疗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仅在40%-60%之间,可见县级卫生事业费大部分流向县级医院而不是乡村卫生机构和预防保健机构;不同地区的卫生院补助费,防治防疫经费,妇幼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依次下降,可见城镇卫生事业的政府财政投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医疗高于预防,城镇与农村,医疗与预防的差距越拉越大。 全县卫生事业费(万元)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例(%)人均卫生事业费(元)全县卫生院补助费(万元)占全县卫生事业费的比例(%)院均补助费(万元)全县防治防疫经费(万元)占全县卫生事业费的比例(%)人均防治防疫经费(元)全县妇幼保健经费(万元)占全县卫生事业费的比例(%)人均妇幼保健经费(元)全县合作医疗补助费(万元) 一类地区 2752.11 2.87 36.61 629.63 22.88 28.56 334.45 12.15 4.45 111.65 4.06 1.49 118.71 二类地区 1121.89 3.17 19.22 343.64 30.63 16.14 152.64 13.61 2.61 46.87 4.18 0.80 15.27 三类地区 453.18 2.29 6.55 178.76 39.45 6.99 82.21 18.14 1.19 19.88 4.39 0.29 0.00 平均 1292.52 3.00 20.62 377.07 29.17 16.84 172.26 13.33 2.75 53.59 4.15 0.86 34.32 表2: 不同地区卫生事业投入情况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华东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从总体上说情况良好,乡级基础接种率为97.32%,儿童、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为89.01%、83.92%,在校学生体检率为81.74%,据乡镇卫生院证实,有91.74%的村卫生室参与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在乡镇,开展较多的是妇女孕产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四苗六病计划免疫接种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开展较少的是性病艾滋病监测管理及教育、工作场所劳动卫生监督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检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从不同地区看,基础接种率作为政府规定的硬性指标,各地开展普遍较好,相差不大,而一些软性指标如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平均检查次数、在校学生平均体检次数等,各地开展程度不一,但是一类地区与二类地区相差不大,而二类地区与三类地区相去甚远。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程度提高,但提高的速度减慢。如果三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二类地区的程度,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可以明显提高,但是二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类地区的程度,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几乎处于同一平台。 全乡人口(人)全乡基础接种率(%)全乡儿童人数(人)全乡儿童管理人数(人)儿童管理率(%)全乡孕产妇人数(人)全乡孕产妇管理人数(人)孕产妇管理率(%)孕产妇平均检查(次)全乡在校学生(人)全乡学生体检次数(次)学生平均检查(次) 一类地区 45491.44 98.47 3162.96 2945.05 93.11 400.44 344.79 86.10 5.83 5817.22 5015.44 86.22 二类地区 33468.35 94.59 2216.83 1930.36 87.08 262.16 245.30 93.57 4.55 5212.30 4307.18 82.63 三类地区 31527.19 94.83 2783.43 2522.10 90.61 336.19 168.75 50.19 1.91 5065.43 3592.47 70.92 平均 35212.06 97.32 2455.94 2186.05 89.01 295.79 248.22 83.92 4.31 5276.27 4312.72 81.74 表3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四)防保机构的收入与支出 1、卫生防疫站 县级卫生防疫站是全额预算管理单位,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补助、业务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支出项目主要有人员经费、业务支出、经营支出和公用经费等。2001年华东地区县级卫生防疫站平均收入402.90万元,支出403.08万元,收支基本平衡。但在总收入中,财政拨款仅为144.75万元,占35.93%,而在中支出中,人员经费为173.52万元,占43.0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预防保健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基本预防保健业务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其有偿服务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不冲抵财政拨款。”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财政补助尚不够防疫人员的经费开支,更别提业务经费补助了。不仅如此,某些地方财政部门对防疫站有偿服务收入予以提留,造成防疫站入不敷出。浙江省某县2001年防疫站总收入301.4万元,支出359.0万元,亏损将近60万元;而2001年防疫站上缴财政专户的业务收入为368.6万元,返回防疫站仅255.1万元,财政部门截留了100多万元;福建省财政部门的提留比例为收入的20%-50%不等,而防疫站正常经费补助仅占人员经费支出的83%,部分人员经费支出和开展防疫业务所需经费要靠预算外资金解决。从不同地区看,一类地区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占人员经费的比例明显低于二类、三类地区,这可能与二类、三类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有关。 防疫站人数(人)退休人数(人)防疫站总收入(万元)财政补助(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防疫站总支出(万元)人员经费(万元)占总支出的比例(%)离退休人员经费(万元)占人员经费比例(%) 一类地区 130.50 28.75 987.50 296.62 30.04 984.48 377.82 38.38 21.29 5.63 二类地区 79.97 19.38 318.58 129.44 40.63 319.24 147.05 46.06 22.30 15.16 三类地区 58.57 12.43 144.35 47.37 32.82 145.87 68.64 47.06 14.68 21.39 平均 85.16 19.92 402.90 144.75 35.93 403.08 173.52 43.05 20.95 12.07 表4: 防疫站收支情况 2、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收支基本平衡,甚至略有节余。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是很高,仅为50%左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从1991年国家启动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工作以来,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技术等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能够开展一些简单的手术,如胃切除、剖腹产等,技术劳务收入增加,药品收入比例下降。但是在经济较好的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动手术更愿意上县医院,造成乡镇卫生院药品比例偏高。2001年,华东地区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政府财政拨款17.36 万元,仅占总收入的10.40% ,但是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财政拨款这一块来源,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将收不抵支。在三类地区,乡镇卫生院的专项补助很少,远远不能解决离退休人员的经费支出,加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离退休人员经费占人员经费的比例较高,乡镇卫生院负担过重,拖欠离退休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江西省乡镇卫生院2000年能够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工资的占67%,实际发放退休工资占应发的86%,拖欠金额达918万元。 表5: 乡镇卫生院收支情况 全县卫生院数(个)全县卫生院总收入(万元)药品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经常性补助(万元)专项性补助(万元)财政补助(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全县卫生院总支出(万元)人员经费(万元)占总支出的比例(%)离退休人员经费(万元)占人员经费的比例(%)全县卫生院结余率(%) 一类地区 24.25 8611.96 4788.40 55.60 498.86 192.17 691.03 8.02 8145.40 3033.48 37.24 199.24 6.57 5.42 二类地区 21.29 2992.94 1508.87 50.41 276.80 82.27 359.07 12.00 2959.05 1290.04 43.60 160.59 12.45 1.13 三类地区 25.57 1764.71 811.12 45.96 178.11 5.14 183.25 10.38 1707.36 644.43 37.74 88.24 13.69 3.25 平均 22.39 3734.87 1944.62 52.07 298.95 89.65 388.60 10.40 3626.99 1482.45 40.87 154.49 10.42 2.89 3、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院收支情况各地差异较大,一类地区节余209.21万元,财政补助126.26万元,因此一类地区即使没有财政补助也能生存和发展;二类地区节余29.70万元,财政补助52.27万元,因此二类地区如果没有财政补助将收不抵支;三类地区亏损1.88万元,因此即使财政补助占收入的比例高达26.10%,仍是入不敷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的妇幼保健院财政拨款分别为126.26万元、52.27万元、29.49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2%、19.32%、26.10%。可见,经济发达地区的妇幼保健院经济效益较好,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也较低,与乡镇卫生院基本持平;经济落后地区的妇幼保健院经济效益较差,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也较高,与县级防疫站不相上下。财政补助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妇幼保健院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妇幼保健院来说仅是“锦上添花”。 妇幼保健院人数(人)妇幼保健院总收入(万元)财政补助(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妇幼保健院总支出(万元)人员经费(万元)占总支出的比例(%) 一类地区 106.00 1285.38 126.26 9.82 1076.17 400.51 37.22 二类地区 42.44 270.58 52.27 19.32 242.88 96.60 39.77 三类地区 35.57 112.93 29.47 26.10 114.81 49.69 43.28 平均 51.84 413.74 67.52 16.32 365.75 139.52 38.15 表6: 妇幼保健院收支情况 4、乡级防保机构 不同地区的乡级防保机构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赤字”,2001年乡级防保机构平均收入为131207.36元,支出196382.94元,亏空651775.58元,其中以一类地区最为严重,在调查的25个乡镇中,收支平衡的仅有4个,收不抵支的则有21个,支出的1/3无法兑现,乡级防保机构的收入仅能支付防保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三类地区由于防保人员少、工资水平低,极易从药品收入或其他收入中得到弥补,虽然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最低,仅为10.51%,但是收支情况最好,在调查的21个乡镇中,收支相抵甚至略有节余的有10个,占47.62%。乡级防保机构的收入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药品收入和财政补助。其中药品收入占44.91%,主要是一些疫苗的有偿收费,财政补助占29.49%。从财政拨款方式来看,90.41%的乡镇都是按人员定额或按服务人口拨款,按服务量拨款仅为9.59%。此次调查中,独立的乡级防保机构的乡镇仅有11个,但收支平衡的有8个,占72.73%。 乡级防保机构人数(人)乡级防保机构总支出(元)人员支出(元)占总支出的比例(%)在职支出(元) 乡级防保机构总收入(元)药品收入(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财政补助(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乡级防保机构亏空率(%) 一类地区 9.71 343268.32 228885.99 66.68 206169.68 223481.55 82152.97 36.75 52928.49 23.68 34.90 二类地区 6.11 177280.98 102399.63 57.76 96491.17 118740.53 57889.82 48.75 39526.86 33.29 33.02 三类地区 3.57 47468.67 30522.33 64.30 30522.33 41199.08 20631.75 50.08 4330.50 10.51 13.21 平均 6.35 196382.94 113622.05 57.86 105851.04 131207.36 58663.86 44.71 38693.61 29.49 33.19 表7: 乡级防保机构收支情况 (五)防保人员 从总体上看,乡级防保人员的待遇不如县级防疫人员,防疫人员的待遇不如医疗人员,经济差的地区在职人员待遇不如经济好的地区,因此县级妇幼保健院的待遇最好,为3.78万元/年,乡级防保机构的待遇最差,为0.85万元/年。从不同地区看,一类地区乡镇的防保人员待遇与医疗人员差别较大,而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的差别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防保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由于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防保机构人员待遇的差距拉开较大三类地区基本上仅有一类地区的1/3。 乡镇卫生院 妇幼保健院 乡级防保机构 卫生防疫站 一类地区 3.42 3.78 2.42 3.50 二类地区 1.78 2.28 1.63 2.06 三类地区 0.98 1.40 0.85 1.17 平均 2.02 2.69 1.78 2.34 表8: 乡级防保机构人员待遇情况 (万元) 四、讨论 1、政府必须重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1)SARS危机正是说明:公共卫生服务不可能由居民的个人行为来实现;不重视公共卫生服务的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对预防社会人群疾病流行,保护社会脆弱人群,提高社会人口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2)合作医疗解体以后,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个人支出成为卫生筹资的主要渠道,加上卫生意识薄弱,患病风险较高,收入增长趋缓,经济负担沉重,严重限制了农村卫生服务的利用。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少、产出大、受益人群多、社会效益好,特别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农村卫生工作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率。在我国人均卫生资源占有量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特别要充分利用调整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的效率。因此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应是政府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3)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病率,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见无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讲,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都是政府必须重视的工作之一。 2、华东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不可否认,华东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居民医疗消费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扩大了,但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仍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1)县级预防保健机构的政府投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调查显示,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不高,县级卫生防疫站为35.93%、妇幼保健院为16.32%,但是收支基本平衡,甚至略有结余。显而易见,财政补偿不足部分由业务收入予以弥补。这其实是“责任”的转嫁,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拨款将公共卫生服务责任转嫁给预防保健机构,预防保健机构通过增加服务收费将公共卫生服务责任转嫁于居民。造成的结果:一是部分居民不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受到影响;二是预防保健机构重医轻防,“逐利”现象比较严重。(2)乡级预防保健机构的财务状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调查显示,2001年,乡级防保机构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29.49%,33.19%的支出无法落实。一方面,政府部门减少对乡级防保机构的财政补助,以期乡镇卫生院以医补防,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挪用政府对乡级防保机构的财政补助。这是乡级防保机构依附于乡镇卫生院的结果。调查显示,独立的乡级防保机构的财务状况明显好于不独立的乡级防保机构。(3)农村预防保健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华东地区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家庭作坊和乡镇企业较多,在原始资本积累早期,普遍存在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但是在调查中,各地对农村工作场所的卫生监督监测普遍开展较少。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多年的重点防治,一些传染病或地方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控制或消灭,但是地方政府还是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为此专门成立的防治机构还保留着,造成卫生资源浪费。(4)从此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在“佛光普照”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情况好的,财政补助少一点,经济运行情况差的,财政补助多一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类地区,妇幼保健院经济运行情况较好,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较低,乡级防保机构经济运行情况较差,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在三类地区,情况正好相反。 3、华东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卫生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卫生发展不可能得到超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财政供应。华东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造成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农村公共卫生也是如此。(1)财政投入方面。一类地区与三类地区县级财政收入相差12.14倍,县级卫生事业费相差6.07倍,县级防治防疫经费相差4.07倍,县级妇幼保健经费相差5.62倍。(2)可及性方面。一类地区与三类地区县级人口相差1.09倍,乡级人口相差1.44倍,但是县级防疫站职工人数相差2.23倍,妇幼保健院职工人数相差2.98倍,乡级防保机构职工人数相差2.72倍。(3)实际开展方面。以乡级孕产妇平均检查次数为例,一类地区与三类地区相差3.05倍。公平是公共卫生的基本特性,即全体居民无论经济能力如何,都可以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以上数据说明农村居民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但是卫生发展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可见卫生发展除了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以外,还受其他因素,特别是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的影响。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4、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及相关改革任重而道远。公共卫生体制虽然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包括疾控与监督的分离,但是,大多数地区,特别时贫困地区,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1)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来看,三类地区农村卫生机构的离退休人员支出占人员经费的比例远远高于一类地区,这说明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未涉及或深入农村,农村卫生机构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尚未进入社保,经济负担较重,拖欠退休人员经费现象时有发生;(2)从建立合作医疗上看,虽然富裕地区合作医疗经费占卫生事业的比例比较低,但是与贫困地区合作医疗经费占卫生事业费比例几乎为0相比还是高出不少,这说明合作医疗解体以后,恢复重建工作在贫困地区几未开展,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3)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来看,一类地区县级防疫机构的规模远远大于三类地区,这说明贫困地区县级卫生防疫站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尚未分开。 五、建议 (一)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职责。政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者,应当在确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安排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监督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1、确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情况,针对农村主要健康问题和主要卫生问题,确定当前需要重点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确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即必须体现“效率”,以避免在政府补偿不足的情况下,防保机构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政府部门可以借口财政困难任意削减必需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是以完成妇女孕产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四苗六病计划免疫、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急性传染病地疫情管理和监测等项目为前提的。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应作适当调整。 2、安排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在政府卫生支出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卫生支出结构: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减少医疗机构的政府投入,重点办好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防治SARS公共财政政策的运用说明,政府不仅有能力增加对卫生的投入,而且有能力调整卫生资源的配置。县级财政的收支情况表明,华东地区至少有50%的县市完全有能力加大对卫生及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2)建立公共卫生财政专户,下设县级防保机构财政专户和乡村防保机构财政专户,财政补助直接拨入防保机构财政专户,防止中间环节的克扣或损耗。(3)建议按服务量方式进行补助:根据单项服务的消耗时间、技术要求、劳动强度等制定项目人力成本,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物价指数适当调整,防保人员收入由项目人力成本和服务例数确定。如果按人员定额进行补助,乡级防保人员的收入需要参考当地乡镇卫生院职工的收入情况,两者收入水平不能相差太大:一类地区2.5-3万元/人、二类地区1.5-2万元/人、三类地区0.8-1.2万元/人。 3、监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无论各地的经济运行、人力配备、技术力量等情况如何,卫生防保机构工作量一般都有一个低限,即一些政府考核的硬性指标如基础接种率等农村防保机构都能有效的落实,而一些软性指标如妇幼保健等各地参差不齐,有力可图的多做,无力可图的少做。因此,虽然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政府的督导和考核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还是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重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当前大多数的农村防疫机构在经济上依附于乡镇卫生院,在地位上从属于乡镇卫生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长此以往,农村预防保健机构前景堪忧。因此,以SARS为契机,重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1、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现有乡镇卫生院进行功能改造和人员知识改造,使其逐步成为能够向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农村卫生综合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强化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六位一体”功能,注重把农村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这适合于农村经济比较发达,乡镇卫生院效益较差的地区。 2、实行县乡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从乡镇卫生院中划出乡级防保机构,直接由县级预防保健机构领导,有利于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有利于规范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适当削减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增加乡级防保机构的财政补助;另一方面,县级财政适当增加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乡级防保机构。这适合于农村经济比较发达,乡镇卫生院效益较好的地区。 (三)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1、合理确定财政补助与有偿服务的比例。如果比例过高,则财政补助不易到位,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如果比例过低,则农民经济负担加重,公平性受到影响。因此既要体现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又要考虑政府财政收支的具体情况,可以把比例初步确定为2/1左右。这样财政补助基本上可以保证防疫机构的人员经费及设备更新。在具体操作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在下拨财政补助时,明确防疫机构的有偿服务的定额。如果有偿服务超过规定的定额,则需上交财政。这样做的目的是限制有偿服务的无限扩大,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2、加大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贫困地区,公共卫生系统资源的相对匮乏阻碍了农民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县级财政的严重“赤字”影响了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系统的进一步投入。在富裕地区,由于县级财政收支情况较好,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尚有较大余地。况且,相同的公共卫生资源投到贫困地区要比投到富裕地区产生更大的效益。因此省级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不同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对公平。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适当减少对富裕地区的投入或将增加的卫生事业费主要用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在下拨财政补助时,一般都要求县级财政予以资金配套,配套比例可以依据县级财政的收支情况适当调整。 (四)加快农村卫生改革步伐。 1、转变观念。实践证明,卫生改革利国利民,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21世纪头10年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国各条战线包括卫生事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卫生体制已经不适应农民的卫生保健需求,卫生改革势在必行,各级领导应转变观念,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对待卫生改革,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改革。 2、资金配套。卫生改革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改革,需要资金的支持。当前,贫困地区卫生改革滞后主要是资金短缺,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政府资金的引导,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需要政府增加拨款,离退休人员集体进入社保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因此,对于贫困地区,省级政府可以配套一定的资金,引导当地卫生改革的成功进行。 3、层层监督。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卫生改革的监督,一级一级落实,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地检查工作,从面上多方面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解决工作困难,促进卫生改革的进行。 (叶向明 执笔) 2008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为了确保今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浙卫发[2007]6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并结合我镇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了把今年的工作开展地更好,经我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特制定今年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二、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健康教育:(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2)健康教育课每季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3)要有农户健康资料发放记录,并确保每户每年不少于一份,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75%或以上。(4)开展孕妇和3岁以下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必须要有记录资料,受教育率达80%。 2、健康管理:(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10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3、基本医疗惠民服务:(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4、合作医疗便民服务:(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5、儿童保健:(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为浙江省示范化接种门诊,设施齐全,实行按周接种,我中心要求防保医生的新生儿建卡率98%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98%,并掌握辖区流动儿童情况,及时按排接种。(2)各责任医生要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临时布置的工作。(3)负责好辖区内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工作,验证率95%或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95%,由儿保医生负责。 6、妇女保健:(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0%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7、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10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8、重点疾病社区管理:(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5%或以上。(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9、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各责任医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收集、登记、整理和归档,按要求进行了上报。(2)各责任医生要求掌握辖区内人口出生、死亡、外来人口等基础资料,每月收集上报。(3)做好辖区内围产儿、0—5岁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报告率100%,并开展出生缺陷报告。 10、环境卫生协管:(1)协助政府和村委开展改厕工作,使农村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调查汇总改厕情况,指导农户进行卫生厕所改造。(2)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现状调查,协助水样监测,进行村级饮用水消毒的技术培训。必须要有资料汇总。 11、卫生监督协查:(1)各责任医生建立健全本辖区内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名册,协助做好从业人员的体检和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体检、培训率达100%,五病人员调离率100%;并要求收集报告农民家庭宴席信息,记录完整正确。(2)建立健全辖区内职业危害企业名册,记入职业危害因素和接触有害有毒的职工人数,督促职业危害企业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和健康体检。(3)建立健全辖区内学校卫生档案,每年进行卫生检查不少于四次,要有笔录,同时对水厂进行枯水期、丰水期的二次卫生检查,形成笔录。(4)建立辖区内医疗机构档案,每年对其的传染病报告、消毒隔离等的检查不少于四次,同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12、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1)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各责任医生等相关人员必须协助和配合好疾病监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配合查处率100%。(2)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合格率达90%或以上,要有记录,并且完整。 2008年社区卫生工作计划 为加快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社区居民“看病难、吃药贵”得到缓解,使城市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和《四川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行动计划(2007—2011年)》,结合《广元市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利州区2008年社区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为体系为内容,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内涵建设项目为重点,以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使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明显提高。 二、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二是坚持转变职能,完善内涵建设,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效能,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健康促进,努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 三、目标 1.进一步完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观念转变到位; 3.充分发挥好“六位一体”的功能,强化社区卫生内涵建设和能力建设; 4.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卫生服务覆盖面,本在条件成熟的片区力争新建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5.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增设服务内容,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本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服务满意率分别达到85%、75%的80%以上。 四、主要工作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严格机构准入,完成08年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充实“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专业技术、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开展慢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使社区居民知晓率达到85%以上,享受服务在75%以上,逐步完善2007年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新建健康档案达到10%以上。 3.转变观念,更新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连续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具体落实“五免两降”(免挂号费、免首诊费、免出诊费、免注射费、免健康咨询费,降低住院费和降低住院治疗费),开展爱心服务,推行家庭病房、家庭护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经济、优质、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每月下社区不少于15天,慢病管理上门服务每人每年不少于10次。 4.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深入社区、深入家庭,重点关注老年人、妇女、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好社区医疗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全面落实公卫人员下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加强工作衔接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帮扶指导和双向交流,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确保医疗安全。儿保建证、建卡率达100%,规划免疫接种率达95%,孕产妇管理率达80%、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并开展产后访视每孕产妇不少于三次。 5.加强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落实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位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名额培训计划,安排好各培训人员,不则不扣地完成任务。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积极探索可行的工资分配方案,建立社区医生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个人奖惩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医生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严格社区卫生人才准入,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辞聘制度,做到“办事养人、能进能出”。 6.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推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选择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基本医疗药物,使居民享受社区基本的廉价服务,医疗设备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7.继续加强社区卫生的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特别是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部门间的联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社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是继续巩固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绩,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的亮点,突出各中心的特点,拓展服务功能,在服务观念上更新方式、方法,让社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社区卫生的服务。 二是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为居民提供多种形势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增强居民的自我防病意识,加强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居委会的力量扩大宣传面。 三是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增添档案新的内容。使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居民达100%,居民建档率达到85%以上,居民档案利用率达到75%以上,重点抓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质量,杜绝“死档案”。 四是调整社区卫生服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实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落实固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配备公卫执业医师,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和《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以及《广元市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落实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审定,并将纳入编制内的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实行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稳定。 五是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推广应用卫生部制定的“17项适宜技术”规范;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便捷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共享信息平台、交流咨询平台和健康教育平台,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层级化和快速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效能。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政府城市社区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安排,落实专人管理社区卫生工作,明确责任,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区卫生局成立建专家组,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项目监测、评估等工作。2.严格机制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2008年目标任务,建立协调机构,定期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工作协调和信息反馈,加强与居民的联系,及时了解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区卫生局将组织督导组,随时督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社区卫生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3.促进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及其配套文件精神,完善相应政策和省、市、区配套资金,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加强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政策保障。 二OO八年四月八日 关于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解决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而且是更加强调改善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公共环境总是给我们脏、乱、差的印象,改善农村环境已经迫在眉睫。多年以前,农村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总是新鲜的空气,美好的田园风光,而现在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却在经历着另外一种令人担忧的变化:垃圾乱倒,污水乱排,道路泥泞,河水水质恶化等。由于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不是那么明显,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就此问题,我对.......周边农村公共环境卫生做了个简单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环卫管理工作任务重困难大。随着村区框架、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加,现有的环卫保洁力量和能力,极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来几个企业后,环境卫生的管理压力更加突出。环卫人员得不到社会的尊重,歧视甚至谩骂殴打环卫人员的事时有发生。另外,环卫设施落后,清运工具破旧,自身难以解决,环卫管理工作举步维艰。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没有达到家喻户晓,没有形成全民自觉参与,全村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很少组织开展爱国卫生等各类活动。村民环卫意识淡漠,乱扔杂物、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故意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随时可见。 对环境卫生特别是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时紧时松,脏乱差问题时有反弹,乱摆摊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倒垃圾、乱排污水有所抬头。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未能经常性开展检查评比和实行考核奖惩。沿街经营门店、居户门前人行道边经常堆放垃圾,尤其是占道经营的摊位前卫生堪忧,严重影响村级形象。 二、农民对公共环境卫生的认识和态度 大多农民意识不到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在农村,一直以来生活垃圾都是自家处理,或者有个废弃池进行填埋。由于环境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部分生活垃圾能被环境吸收消耗,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种有色垃圾及塑料用品,环境本身很难清理。即使农民认识到焚烧垃圾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各家各户都如此做,他们也都一一效仿。尽管有些村民会自发组织集资凑钱修建下水道、沼气池等,但仅凭借他们本身无法建立有效的垃圾回收站及污水处理池等。 三、农村公共环境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村公共环境卫生问题严重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地方基层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尤其对一些经济实力薄弱的乡镇,本身财力不足,配套资金无法到位,环境问题的治理就难上加难;农村的基础设施都很落后,这本身也造成农村生态环境较差,造成农民生产生活诸多基本需求难以改善;近年来根据农村的现状,上级批准下达较多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一些项目都由县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直接确定施工单位,直接支付工程款,乡镇对项目建设跟踪管理消极应付,造成项目建设不切实际,质量不高,影响农村实事工程的顺利开展;一些工程项目质量不高,俗称豆腐渣工程,根本达不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无法实现卫生、环保的良好效果。 四、现有的公共环境卫生的管理体制及其解决方案 当前农村公共环境卫生虽没有得到重视,但进行某些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状况。现有的公共环境卫生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 1.推动沼气化建设。此种方式可以将人畜生活垃圾进行循环再利用,综合解决了农村的多项问题,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受捧。但是沼气化的前提条件较高,在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可以持续,在其他地区就相对困难了。 2.改造路况。修路不仅能够使交通更加方便,而且路况改变之后,路边绿化也有效地改善了污染状况,路边环境也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但以上措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很多措施并不是专门针对农村公共环境卫生问题,这样其所产生的正面外部效应影响范围狭窄,效果亦不能令人满意。另外在实施中,经常出现在设计上没有将环境卫生考虑进去而招致更加恶劣的后果,造成多次重复建设,如修路同时没有考虑下水道或排水管的铺设。第二,在资金来源上多依赖“村民自治”。国家税收中有专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但在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上,农村环卫建设因不受重视而无专项支持,现仍停留在村民完全自负阶段。第三因为客观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和主观上的无意志、低素质,农村现下的环卫措施对长远利益考虑极少,甚至于有的村仅是在“整理村容村貌”的号召下象征性地做点工作,把村里环卫当成“面子工程”来对待,极为不负责任。 五、对规范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系统管理的建议 美化、亮化、绿化,是优化人居环境的基础,是建设美丽新农村的需要,也是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村级突破发展的需要。这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全民动员、全民行动,强化环境卫生管理,构建美丽、和谐村庄。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村两委,要充分认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管理,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建管并重,把建设、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狠抓落实,常抓不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环境卫生管理好的一条特效经验就是实行严管重罚,常抓不懈,规范村民从不自觉到自觉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一是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实施方案,修订完善环保、卫生管理办法,高标准、严要求、重处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实行乡镇领导包抓,村领导具体抓,落实包抓区域和路段。三是建立检查考核奖惩机制。由乡镇创卫办村两委会,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每月组织一次检查评比,达到促进的作用。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素质。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人性化教育管理,建立学校、家庭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教育机制。制作一批村容环境卫生公益性广告牌,开辟广播宣传栏目。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树新风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加强对广大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共道德和健康卫生知识教育。提高村民对优化人居环境的认识,提升市民素质,自己管理自己,自觉保护公共设施,爱护一草一木,增强环卫意识。在全村形成全民皆知、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齐心协力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垃圾能够分类堆放,便于村民投放生活垃圾。二是村活动场所设置科普宣传栏充分发挥公共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三是增加投入,改善环卫设施。加快改善以污水统一排放和垃圾处理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秸秆制汽,优化人居环境,净化环境卫生。全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好、维护好自己美好的家园。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二、强化培训、定期督导 今年以来,我院定期不定期的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培训,并多次进行督导检查,保证了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按照计划完成。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截止9月20日全镇常住人口29023人,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8565份,建档率98.4%,其中高血压管理档案2815份;2型糖尿病管理档案539份;儿童保健管理档案份;孕产妇管理档案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档案199份;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档案4947份。 2、居民健康档案维护管理 2012,我院高度重视健康档案的维护管理,截止到9月20日,近一年来健康档案有动态记录的是25975份,占健康档案总份数的90.9%,无动态记录的2590份,无动态管理率9.1%.(二)健康教育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根据市疾控中心的统一安排,我院共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74234份,内容包括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台历、健康金钥匙、扩大免疫规划等。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2我院共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1个,即门诊大楼健康教育宣传栏,行政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宣传专栏12个,每个月更新一次,累计更换156次。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积极开展以结核病防治宣传日、肿瘤宣传周、世界无烟日、爱牙日、高血压宣传日、糖尿病宣传日、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为内容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截止到9月20日,累计举办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7次。 4、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各类健康知识讲座91场次,累计参与人数1648人次。 (三)计划免疫 为适龄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证141人次,实建立预防接种证141人次,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麻风、麻腮风)、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白破二联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共接种7796人次,接种二类疫苗人1234人次。发现及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46例,对辖区内计划免疫疫苗预防疾病进行主动监测,本无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病例发生。 (四)儿童保健管理与健康情况 积极开展6周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新生儿访视工作,2012对109名新生儿进行了访视,新生儿访视率100%,对1050名0-6岁儿童进行了保健管理,保健管理率100%,保健覆盖率100%。 (五)孕产妇管理与健康情况 1、孕产妇管理 今年我镇共有新婚妇女数107人,管理新婚妇女数107人,管理率100%,早孕建卡数102人,建册率95.3%,早孕检查102人,早孕检查率95.3%;产前检查107人,产前检查率100%,产检次数535人次;产后访视107人,产后访视率100%.产后访视次数692人次。 2、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今年我院宫颈癌筛查数1200人次,乳腺癌筛查1100人次,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部门的相关任务。 (六)老年人保健 本累计管理4947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进行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免费为位老年人进行体检,体检率达到80.93%。此次体检除一般体格检查外,还积极开展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空腹血糖、肝功能等辅助检查。对查出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对查出的其他异常情况反馈给本人,督促其进行复查或转诊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确诊、治疗。 (七)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随访的同时免费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随机血糖监测,并针对辖区慢性病人群开展连续科学的健康评估、干预措施等,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2012我院共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2815人、2型糖尿病病人539人,肿瘤病人342人,其他慢性病人466人,并按照相关服务规范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监测,规范管理率100%。 (八)重性精神病管理 加强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测与随访,累计发现2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并每个月开展对辖区内确诊的199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累计随访2356人次,积极做好随访记录及健康指导。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辖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截止9月20日共及时报告登记传染病19例,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十)卫生监督协管 在市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餐饮服务、公共场所、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医疗机构卫生等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1、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准入制度,2012对3家符合要求的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发放了餐饮服务许可证,对2家符合要求的公共场所经营发放了卫生许可证,对5家餐饮服务经营单位、1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进行了复核换证。 2、开展对餐饮、公共场所等重点行业的巡查与监管,2012累计发放监督意见书105份,监督笔录42份。 3、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共累计出具巡查记录表10份,监督意见书11份,监督笔录5份,传染病防治指导意见书1份。 4、加强医院、卫生室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每年开展对医院、卫生室进行监督检查工作,2012对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累计巡查次数22次,出具监督意见书15份。同时重点对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罚制度,在今年的检查中对相关卫生室不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擅自将医疗废物进行焚烧的现象进行了查处,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各500元的罚款,并进行通报批评。 四、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建设 1、健康管理团队契约式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的服务能力,促进服务模式的转变,建立稳定的城乡居民服务关系,我院于今年3月在叶兴村全面推进健康管理团队契约式服务模式,实行”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网络化管理。截止到9月25日,我院对叶兴890户、2251人累计签约了846户、2143人,签约率95%。 2、全科健康管理团队下乡情况 年初,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要求,制定了健康管理团队工作意见、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对相应的10个全科健康管理团队进行了人员微调,同时根据工作意见要求每个团队每个月不少于4次到村级为村民提供健康宣教、卫生保健咨询、重点人群随访等服务。截止9月底,共累计下乡123次。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考核、督导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不到位,制度、措施不到位。特别是有些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识不够,个别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配合不够,工作流于形式,在相关数据、信息方面自己编造,缺乏真实性、逻辑性,慢性病人管理有的随访不及时;有的在随访的同时未做随机血糖检测;有的未对辖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及实施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 2、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缺乏、乡村医生年龄偏大等原因导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工作难以规范,服务能力难以提高。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信息上报不及时。部分村卫生室不能按规定及时上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 六、来年工作安排 来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重点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抓整改抓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各项目负责人要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m.depeat.com)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要充分利用全科医生团队下乡进村入户的机会对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改变部分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国家的相关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3、针对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4、积极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卫生监督所等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 **市儒林镇卫生院 201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自查报告 为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实施,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和健康素质。根据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卫发2009云卫发(1078号),以及云南省卫生厅财政厅、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意见》,及弥渡县卫生局下发的《弥渡县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精神,我镇卫生院本着客观、持续、透明、前瞻、综合评价与局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对201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初步评估,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有12个村委会,107个自然村,全镇人口数52210人,14607户,全镇有卫生院1个,在职职工20人,其中防保组有专职2人兼职3人,全镇个体诊所有5个,卫生所有12个,每所有1个防保员和妇保员。我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主要是乡村两级共同完成。 二、资金情况: 按常住人口人均15元、已经落实了中央配套资金75.564万元,本单位执行了项目管理制度,不存在专款挪用现象。 三、任务完成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了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了健康档案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全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数为27845人份,建档率达53.33%(其中在建档初期不乏缺项漏项的现象)。 2、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0种,播放音响资料2种和设置健康宣传专 栏14个,更新内容70次,入户发放宣传资料18965份,开展街头宣传6次,健康知识讲座13次。 3、儿童保健:0-36个月婴幼儿童1409人,建立了保健手册1211人,建卡率达85.9%,因有的卫生所建卡率未达95%,少部分未按4、2、1体检。 4、孕产妇保健:此次考核发现有的卫生所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及HIV检测率低,在以后的工作加强改进,注重细节,同时做好宣传。 5、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疑似异常反应,并进行调查处理。常规免疫11种疫苗,接种率≥95%,冰箱登记及时,强化免疫接种率≥95%。 6、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 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7、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首诊量血压达2116人次。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其中由乡级转介到村级管理人数达124人),定期进行随访(随访达564人次),同时询问了病情、并进行了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其中监测人数127人,督导管理人数为564人,并完善了死亡登记,死因登记管理人数达56人,老年人保健达387人。 8、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登记管理,全镇在册精神疾病患者122例,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四、存在问题 1.基层公共卫生力量薄弱,公共卫生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而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员和联络员多以兼职为主;随着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和医疗需求的增加,都给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带来了日益沉重的压力。基层卫生队伍力量急需加强,素质亟待提升。 2.人民日愈增长的卫生需求,同时基层卫生服务资源紧缺,此种供不应求 关系有待解决。 五、下一步计划 1.突出重点。把夯实作为公共卫生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和健康服务水平。建档方面应提高质量,将工作按量按质完成好。 2.在健康教育方面应提高认识,加强宣传,采取多种为群众所乐意接受的方式,加强宣传,其中黑板报宣传栏应设置多个版面,每期应包含多个内容。 3.强化意识,改变观念,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观念,为“防治结合”。 4.强化队伍。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加强执行力;加强对人员培训的投入,;三是落实工作规范。 新街中心卫生院 二O一0年十一月十日第二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第三篇:关于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调查报告
第四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第五篇:2012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