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湖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目录(2018年本)(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07:5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目录(2018年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太湖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目录(2018年本)》。

第一篇:江苏省太湖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目录(2018年本)

附件

江苏省太湖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目录(2018年本)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2.4G、5G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核心技术和设备的开发与制造

3.高性能特种光纤光缆制造 4.量子通信设备的制造与应用

5.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卫星应用终端及卫星遥感设备的制造与应用

6.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7.下一代互联网及未来网络设备、芯片、系统以及相关测试设备的开发与制造

8.高性能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端服务器、海量信息存储、软件定义网络(SDN)设备、云计算数据中心设备以及关键配套部件的开发与制造

9.集成电路设计

10.中央处理器(CPU)、微控制器(MCU)、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CPU、通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多媒体芯片、信息安全和视频监控芯片、智能卡芯片、汽车电子

—1—

芯片、工业控制芯片、智能电网芯片、人工智能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功率控制电路及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光电混合集成电路等集成电路芯片产品开发与制造,线宽90纳米及以下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制造,0.5微米及以下模拟、数模集成电路制造

11.系统级封装(SiP)、芯片级封装(CSP)、圆片级封装(WLP)、多芯片封装(MCP)、穿透硅通孔(TSV)、三维(3D)堆叠封装、数模混合系统级封装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的开发与制造

12.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激光显示、3D显示、柔性显示、全息投影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和材料的开发与制造

13.TFT-LCD、OLED、激光显示、3D显示、柔性显示、全息投影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产专用设备的开发与制造

14.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储能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柔性多层印制电路板等)的开发与制造

15.工业计算机、大型计算机、自主设计的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的开发与制造

16.信息通信网络接入、传输、交换设备和产品、智能终端的开发与制造

二、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2—

17.大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软件和硬件支撑平台等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大数据中心和公共平台建设与应用

18.超低功率云存储系统等核心云基础设备的开发与制造,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19.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开发与制造

20.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设计和运营平台建设 21.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应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开发与制造

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

22.现代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核酸药物、新型疫苗、免疫治疗药物等技术集成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生产,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新型药物生产,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

23.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炎、感染性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常见疾病药物的开发与制造

24.小分子药物、靶向药物和精准治疗、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分析、药效及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5.源于经典名方的传统中药、源于临床确有疗效的验方、源于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的功效物质明确的现代中药、中药大品

—3—

种的二次开发、中药配方颗粒与标准提取物的生产制造的开发与产业化

26.高端医疗设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核磁共振等)及其配套关键零部件的开发与制造

27.快速诊断技术以及微阵列芯片、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和试剂等产品的开发与制造

28.人工器官、体外循环系统、生物支架材料、组织工程、生物可吸收可降解材料等医用生物材料及植(介)入产品的开发与制造

29.智能、精准医疗设备及其软件和配套试剂,全方位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终端设备,数字医疗系统和保健康复等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

30.优质高产、营养高效、抗逆性品种、抗病虫害、安全性高的转基因新品种作物的开发

31.核糖核酸(RNA)干扰精准控害、植物诱导免疫、动物疫苗与生物治疗制剂、抗体工程与分子诊断试剂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2.分子改良与高分泌表达、养分高效活化利用、微生物功能调控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3.基础化工产品的生物法生产与应用,生物基材料和氨基酸、维生素等大宗发酵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四、新材料产业

—4—

34.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特钢、高速列车和风电机组等重大装备用轴承钢、变压器和电机用超低铁损高硅电工钢、新一代核电装备用特殊钢及其锻件、高性能耐磨钢与高速工具钢、海工装备高抗腐性特种钢的开发与产业化

35.通用塑料改性用材料、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改性塑料、阻燃改性塑料、农作物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热塑性复合材料、新型聚氨酯材料、特种聚酰胺材料、氟树脂、氟橡胶、新型阻燃粘结剂和密封材料、新型聚烯烃树脂、聚苯醚类树脂、新型特种聚酰胺树脂的开发与产业化

36.高强韧铝合金、高温钛合金、高强韧耐热镁合金等轻质合金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

37.特种玻璃、高性能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高纯度石英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绿色新型耐火材料、环境友好墙体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等开发与产业化

38.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碳化硅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成本成型技术、高效自动化成型技术、低温固化及新型固化成型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39.新型高温合金、高品质低偏析母合金冶炼技术、高温合金复杂薄壁部件精密铸造技术、单晶叶片高效定向凝固技术、航空和地面燃机用新一代单晶、粉末高温合金、无铼或低铼高性能高温合金等开发与产业化

—5—

40.生物功能和仿生分离膜、水处理膜、气体分离膜、特种分离膜、离子交换膜等功能膜材料开发与产业化

41.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光效稀土发光材料、高端稀土催化材料及器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稀土储氢材料、稀土高效分离提纯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42.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硅片、硅单晶片及外延层、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含稀土化合物)、高端电子固体胶、掩膜板、高纯化学试剂(含清洗液、刻蚀液、掺杂剂)、抛光材料、靶材、先进光刻胶材料以及相关的辅助试剂、引线框架、封装基板、键合丝(含浆料)、先进封装测试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蓝宝石衬底材料、高纯金属有机源(MO)/前驱体化学材料、高纯特种气体材料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开发与产业化

43.功能陶瓷原料粉体、陶瓷基板材料、陶瓷电容器、磁性陶瓷、微波介质陶瓷器件及其配套材料生产与应用

44.纳米材料、石墨烯等新型二维材料、超材料、仿生与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45.网络化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以工业PC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等新一代主控系统装置的开发与制造

46.柔性制造生产线等智能成套装备制造与应用

47.机器人及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开发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成套系统开

—6—

发与制造

48.3D打印设备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专用材料的开发与制造 49.高端数控机床以及关键零部件制造

50.整车制造、牵引传动系统、门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牵引传动及控制系统、轴轮及驱动系统、车钩缓冲系统、机车车辆、城轨车辆系统、智能售检票系统、检测系统等轨道交通装置开发与产业化

51.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装备、新型智能输配电装备制造

52.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的育、耕、种、管、收、运、贮等自动化规模化先进农机装备制造

53.大型石化装备、液化天然气(LNG)储运装备、天然气高效净化装置、涂镀层成套冶金装备制造

54.大吨位装载机、大型盾构机、大断面岩石掘进机、地下施工机械等大型工程机械制造

55.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所用的氧化炉、沉积设备、光刻机、刻蚀机、涂胶显影机、离子注入机、退火设备、单晶生长设备、薄膜生长设备、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封装设备、测试设备等集成电路设备的开发与制造

56.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电子整机、半导体照明等制造装备和关键仪器仪表开发与制造

六、节能环保产业

—7—

57.高效储能装备、洁净煤发电、锅炉排烟潜热回收装备、高效节能工业锅(窑)炉等关键节能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制造

58.半导体照明产品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开发与制造,高效节能运输工具、制动能量回馈系统、数字化岸电系统,以及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交通运输系统等先进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59.湿式静电除尘器、高效长袋脉冲袋式除尘器、余热利用高效低温电除尘器以及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重型柴油车尾气净化、生活垃圾焚烧尾气净化等先进成套装备制造

60.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高效低耗智能化生活污水处理、重金属废水处理、中水回用、节能型高效污泥安全处置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及其配套试剂的开发、制造与应用

61.垃圾分选、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制造

62.地下水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63.精细分离、自动分拣、高效提纯以及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业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高值化回收利用技术与成套装备的开发与制造

64.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废弃电子产品、铅酸蓄电池、电子化学品等的资源化深度综合利用技术、新型再生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及装备制造

65.废旧汽车、铁路机车装备、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机床产品、农业机械、船舶等废旧机电产品及零部件再利用、再制造

—8—

七、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产业

66.高性能太阳能光伏电池及高纯晶体硅材料产业化,太阳能光热发电、光伏发电以及热电联供系统示范

67.风电机组技术开发及规模化应用,关键部件及设备制造以及风场管理,风电与其它形式新能源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68.生物质资源收运、成型、气化、发电及供热综合利用装置开发及制造,先进生物质能源与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69.核级泵阀、核岛管材、壳内电缆、核级海绵锆等核级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制造

70.地源热泵、水源热泵设备制造及开发利用

71.能源智能生产技术、能源智能传输技术、能源智能消费技术、智慧能源管理与监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72.大规模制氢、分布式制氢、氢储运材料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八、新能源汽车产业

73.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开发与制造

74.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新型锂离子电池等动力电池及其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质等核心材料、燃料电池的开发与产业化

75.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传动系统和发动机发电机组

—9—

(APU),混合动力汽车用发动机/电机总成(发动机+ISG/BSG)和机电耦合传动总成(电机+变速箱)等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开发与产业化

76.新能源整车用分布式、高容错和强实时控制系统、高效智能和低噪音电动化总成控制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用发动机先进控制、混合动力系统先进实时控制、多部件间的转矩耦合和动态协调控制等集成控制系统的开发与产业化

77.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高适应性、移动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及装备的开发与制造

九、空天海洋装备产业

78.物探船、桁架式半潜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海洋调查船、半潜运输船、起重铺管船、多功能海洋工程船、无人深潜船等主力海工装备的系列化开发与制造

79.浮式钻井生产储卸装置、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和再气化装置、深吃水立柱式平台、张力腿平台、海洋极地调查及深远海环境观测探测装备等的开发设计与制造

80.升降锁紧系统、深水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单点系泊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水下钻井系统、柔性立管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系统和设备的开发与制造

81.万吨级以上化学品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和LNG船、大型汽车滚装船、超级生态环保船等运输船舶,海工支持船、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船等工程船舶,海洋执法巡逻舰、水域环境检

—10—

测治理船等专业工作船舶制造

82.高端柴油机、智能化电控系统、大型及新型推进装置、高端船用发电设备、高端船用齿轮箱、大型螺旋桨、通讯导航定位系统、电子电控系统等关键船舶配套系统和设备开发与制造

83.运动休闲船、豪华游艇、豪华邮轮开发与制造

84.新型航空材料、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等航空基础零部件制造

85.雷达系统、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航空机载系统开发 86.通用飞机、无人机开发与制造 87.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建设及设备制造

十、数字创意产业

88.数字内容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89.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和新型可穿戴智能装备、沉浸式体验平台等数字装备的开发与制造

—11—

第二篇: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目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主要领域目录

一、新能源(A)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目前消耗已占到世界第二位,能源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也日益凸显能源短缺的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及其传统工艺技术,使环境不堪重负。因此,要重点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A1.太阳能

A1.1.高效、低能耗、低成本晶体硅太阳光伏电池制备新工艺、组件技术及相关产品;

A1.2.高效、低成本、高稳定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

A1.3.并网光伏技术及相关产品;

A1.4.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

A1.5.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1.6.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1.7.高效、低成本光伏、光热与建筑相结合的集成一体化实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2.风能

A2.1.适应中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

A2.2.风电场监控、电网接入系统、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

A2.3.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

A2.4.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产品的产业化。

A3.生物质能

A3.1.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与装置;

A3.2.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

A3.3.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与装置;

A3.4.生物质型煤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

A3.5.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与装置。

A4.核能

A4.1.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关键技术及设备;

A4.2.铀浓缩技术及关键设备;

A4.3.高性能燃料零件技术;

A4.4.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技术;

A4.5.先进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A4.6.核辐射安全与监测技术;

A4.7.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

A4.8.辐射防护材料、仪器及装置;

A4.9.快中子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

二、节能环保(B)

节约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措施。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期间,平均年节能率为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研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或将已研发的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低水平消耗资源和对环境的高污染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制约因素,资源与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我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根据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社会化需求,清洁化需求,循环化需求,以及科技创新机制导引下的市场化需求,必须倡导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B1.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B1.1.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B1.2.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

B1.3.建筑储能技术及相关产品

B1.4.智能电网技术及相关产品

B2.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控制技术

B2.1.城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B2.2.城市基础环境保护设施二次污染防治关键技术

B2.3.城市社会源有害固体废物处置与二次污染防治和资源化技术

B2.4.城市其它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B3.乡镇现代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B3.1.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B3.2.集约化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B3.3.有机废弃物和生物产品加工废水(物)处理技术和设备

B3.4.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设备

B4.污染行业的环境问题与技术

B4.1.重污染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B4.2.重污染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B5.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

B5.1.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

B5.2.水回用工艺技术和设备

B5.3.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回收处理技术

B5.4.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B6.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

B6.1.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B6.2.环境应急与常规监测仪器设备

B6.3.环境应急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

B7.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B7.1.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B7.2.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

B7.3.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B7.4.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

B8.资源、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业

B8.1.工业污染治理专业环保设施运营服务

B8.2.市场化环境监测(包括室内空气)服务

B8.3.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处理设施的专业化运营服务

B9.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服务产业

B9.1.可再生能源与高效节能工艺技术、产品检测及系统管理服务

B9.2.推广并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技术服务机制

三、电动汽车(C)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相关行业的关联度较强,带动度较大;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经济技术实力的综合体现。需加快建立起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重,以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为重点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掌握电动汽车整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各类电动汽车的开发能力,实现了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和商品化。

C1.汽车零部件前端研发项目

C1.1.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技术的研发

C1.2.电动车专用的各种传感器和电子元件的研发等。

C2.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

C2.1.镍氢电池(组)与相关产品;

C2.2.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与相关产品;

C2.3.新型大容量、高功率电池与相关产品;

C2.4.电池(组)管理系统;

C2.5.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器高性价比关键材料;

C2.6.动力电池新型生产与测试技术装备。

C3.燃料电池、氢能、热电转换及其相关产品

C3.1.小型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及相关产品;

C3.2.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及产品;

C3.3.新型制氢技术与储存装置;

C3.4.实现热电转换技术的关键部件及其相关产品。

四、新材料(D)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新材料是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生命、能源并称为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加强新材料的开发,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D1.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

D1.1.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

D1.2.高性能功能陶瓷

D1.3.半导体材料

D1.4.人工晶体

D1.5.功能玻璃

D1.6.电子化学品

D2.新型功能材料

D2.1.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制品

D2.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

D2.3.超导材料

D2.4.新型催化剂

D2.5.专用精细化学品

D2.6.生物医用材料

D3.高性能结构材料

D3.1.高性能金属材料

D3.2.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

D3.3.新型高强度玻璃;

D3.4.特殊性能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

D3.5.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

D3.6.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D3.7.高性能结构陶瓷

D4.超细、纳米粉体制备、成型及加工

D4.1.高质量的结构陶瓷与功能陶瓷用陶瓷原料;

D4.2.低成本、节能和无污染制备高纯超细粉、纳米粉体和多功能复合粉体;

D4.3.组织均

一、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或梯度化的先进粉体成型;

D4.4.粉末材料的节能快速致密烧结及低温烧结。

D4.5.分子组装制备超细功能材料

D4.6.结构、形态及尺寸可控和表面性质可控超细无机功能材料应用

D5.新材料技术服务业

D5.1.新材料产品研发技术服务

D5.2.拓展产品产业链技术服务

D5.3.产品技术的集成创新服务

五、生物医药(E)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生物技术已从一个广泛应用的基本实验技术演化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渗透到科研、农业、医药卫生、轻化工业、环境改良、制药工业等技术和经济领域。生物技术在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环境、能源和人口四个基本物质要素中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干细胞研究促进了再生医学的发展,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场医疗革命。要力争在干细胞研究的更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切实防范干细胞研究引发的伦理问题。

E1.生物育种

E1.1.高产、优质、多抗、高效、专用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产业化

E1.2.优质、大宗畜禽、水产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

E1.3.抗虫、抗旱、强抗逆能力林木新品种

E2.医药生物技术

E2.1.新型疫苗

E2.2.基因工程药物

E2.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E2.4.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

E2.5.核酸类药物

E2.6.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

E2.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

E2.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

E2.9.干细胞技术、RNAi技术、纳米技术、模拟多肽、多肽修饰技术及其产品

E3.创新药物

E3.1.化药创新药物

E3.2.中药创新药物

E3.3.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E4.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

E4.1.缓、控释制剂——固体、液体及复方

E4.2.靶向给药系统

E4.3.新制剂技术

E4.4.其它新制剂(新型复方制剂、固体分散制剂、口腔速溶制剂以及新型吸入给药制剂等)

E4.5.制剂新辅料

E5.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E5.1.医学影像技术产品

E5.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产品

E5.3.电生理检测、监护设备与传感器

E5.4.医学检验技术设备

E5.5.专用手术器械

E5.6.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软件产品

E5.7.面向社区医疗健康的数字化诊疗集成系统

E6.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

E6.1.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和测试

E6.2.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评价服务

E6.3.研究开发新型制剂的技术服务

E6.4.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

六、信息产业(F)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传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F1.软件产品

F1.1.系统软件

F1.2.支撑软件

F1.3.商品化的应用软件

F2.微电子技术

F2.1.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

F2.2.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

F2.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F2.4.集成电路测试

F2.5.集成光电子器件

F3.计算机和终端产品

F3.1.手持和移动计算机(HPC、PPC、PDA);

F3.2.具有特定功能的行业应用终端,如金融、公安、税务、教育、交通、民政等行业的应用中,集信息采集(如条形码、RFID、视频等)、认证支付和无线连接等功能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等;

F3.3.基于电信网络或/和计算机网络的智能终端;

F3.4.基于GPS、GIS和无线通讯技术等的车载、船载定位与管理终端等;

F3.5.适合某种网络环境的机顶盒,如IPTV机顶盒等。

F4.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

F4.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产品的开发、生产;

F4.2.计算机外围设备的关键部件,如消耗类部件的产业化;

F4.3.计算机等产品使用的安全存储设备,包括海量存储、移动存储等设备;

F4.4.基于USB技术、蓝牙技术、闪联技术标准的各类产品和外设;

F4.5.基于标识管理和强认证技术的外设产品;

F4.6.基于视频、射频等识别技术和功能的各类产品和外设。

F5.网络产品

F5.1.应用于企业网和行业专网的网络管理软件产品;

F5.2.ISP、ICP的增值业务软件和应用平台等;

F5.3.用于企业和家庭的中、低端无线网络产品,如无线接入点、无线网关、无线网桥、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产品;以及近距离(几米到十几米)无线产品,如蓝牙产品、UWB产品等;

F5.4.家庭用的网络类产品如家用路由器、数字家庭网关等,以及其中自主产权的芯片、模块、软件等;

F5.5.支持IPv4向IPv6过渡的中、低端网络设备和终端;

F5.6.支持可信计算的网络产品。

F5.7.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F5.8.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

F5.9.物联网核心芯片、传感器及系统集成开发应用

F6.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F6.1.空间数据获取系统,如低空遥感系统、基于导航定位的精密测量与检测系统、与PDA及移动通信部件一体化的数据获取设备等产品;

F6.2.导航定位综合应用集成系统,如基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主动/被动的导航、定位设备及公众服务等产品;

F6.3.支持基于位置服务(LBS)功能的应用系统平台和便携终端产品。

F6.4.时空数据库的构建及其应用,例如国土行业的地籍库和历史库的构建及其应用。

F7.通信产品

F7.1.光传输产品

F7.2.小型接入设备

F7.3.无线接入产品

F7.4.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产品

F7.5.软交换和VoIP系统

F7.6.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F7.7.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F7.8.3F通信系统的配套产品

F8.新型电子元器件

F8.1.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F8.2.片式元件和集成无源元件

F8.3.片式半导体器件

F8.4.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F8.5.中高档机电组件

F9.信息安全产品

F9.1.安全测评类产品

F9.2.安全管理类产品

F9.3.安全应用类产品

F9.4.安全基础类产品

F9.5.网络安全类产品

F9.6.专用安全类产品

F10.智能交通产品

F10.1.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

F10.2.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和软件系统

F10.3.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

F10.4.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

F11.信息技术服务业

F11.1.现代物流服务

F11.2.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

F11.3.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服务

F11.4.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

F11.5.信息安全服务

F11.6.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F11.7.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数字内容服务

七、高端制造业(G)

1、高端制造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当前,世界上涌现出了一些工业强国,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企业、技术、市场、产业等方面具有“全面强势”型的一流工业强国,如美国、日本和德国;二是整体处于优势但局部强势明显的工业强国,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三是局部强势突出型的工业强国,如瑞士、韩国等。

从这些工业强国来看,都拥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高端制造产业群,具备以下特征:企业国际竞争力强,技术创新能力一流,产业集群国际领先,工业体系绿色环保,文化、教育、生产性服务业等软实力突出。

由此可见,工业大国主要靠规模取胜,工业强国必须要在技术、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中国要实现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定要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高端制造产业。

2、高端制造产业是现代制造产业的高端部分。

高端制造产业一般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高端制造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目标是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一方面要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立足我国制造业基础,着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汽车、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装备制造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中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是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核心和关键。尽管我国已是一个装备制造业大国,但我国装备制造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一些高端装备如半导体加工设备、深水海洋石油装备、百万吨乙烯装置中的大型压缩机组等几乎全部依靠进口,高端自动控制系统如飞机导航仪器仪表、精密高档轴承、高速列车刹车系统等也基本由国外垄断。中国高端制造产业发展,一定要发展拥有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用中国装备“装备”中国。

第三篇: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2014)

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

指导目录(2015)

2015年4月

编制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桂政办发„2011‟17号),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在《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指导目录(2012年)》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编制了我区《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以下简称《目录》)。

《目录》包含节能环保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养生长寿健康产业、海洋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农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38个重点发展方向,3200余项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选择原则是立足于我区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快速发展。

《目录》实行动态调整,根据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适时对《目录》进行修订。

目录 节能环保产业.......................................................................1 2先进装备制造业..................................................................20 3 新材料产业.........................................................................32 4 新能源产业.........................................................................37 5 生物医药产业.....................................................................43 6养生长寿健康产业..............................................................50 7 海洋产业.............................................................................52 8 新能源汽车产业.................................................................55 9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7 10 生物农业...........................................................................75 节能环保产业 1.1 高效节能产业 1.1.1 高效节能锅炉窑炉

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燃油、燃气工业窑炉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装备,新型省煤器,冶金加热炉高温空气燃烧技术,高低差速循环流化床油页岩锅炉,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蓄热稳燃高炉煤气锅炉,富氧、全氧燃烧,精密供粉、快速点火稳燃、低氮燃烧、无积灰洁净承压炉膛、高效低阻袋式除尘、联合集成灰钙烟气脱硫、全过程连锁保护自动控制等分布式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大型流化床等高效节能锅炉。

多喷嘴对臵式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装备。工业炉窑黑体技术强化辐射节能技术、新型导电铜瓦把持器电石炉节能技术、锅炉智能吹灰优化与在线结焦预警系统技术、电站锅炉用邻机蒸汽加热启动技术、预混式二次燃烧节能技术、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高炉鼓风除湿节能技术、流态化焙烧高效节能炉窑技术、四通道喷煤燃烧节能技术、燃煤锅炉气化微油点火技术、矿热炉节能技术、燃煤催化燃烧节能技术、高效节能玻璃窑炉技术、锅炉水处理防腐阻垢节能技术。

1.1.2 电机及拖动设备

中小功率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变极起动无滑环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永磁同步电机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能效等级为1、2 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1

空压机等技术和设备。高压变频调速技术,采用关键部件绝缘栅极型功率管(IGBT)以及特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技术、曲叶型系列离心风机技术。

1.1.3 余热余压余气利用

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烟气余热回收及发电技术、转炉煤气干法回收技术、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设备;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等设备。

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技术、非稳态余热回收及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煤气化多联产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火电厂烟气综合优化系统余热深度回收技术、矿热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技术、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及风机运行优化技术、炭黑生产过程中余热利用和尾气发电(供热)技术、谷氨酸生产过程中蒸汽余热梯度利用技术、聚酯化纤酯化工艺余热制冷技术、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转炉煤气高效回收利用技术、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新型吸收式热变换器技术、高固气比水泥悬浮预热分解技术、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裂解炉空气预热节能技术、大中型硫酸生产装臵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高浓度糖醇废水沼气发电技术、管束干燥机废汽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热法磷酸生产热能利用装臵。

1.1.4 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

高效放电回馈式电池化成技术、铅蓄电池高效低能耗极板制造技

术。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节能检测设备,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热工检测便携式设备、在线设备和检测技术。石油、化工、冶金等流程工业领域压缩机、水泵、电机等通用设备运行效能评估及节能改造技术。

1.1.5 高效节能电器

空调、冰箱等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臵,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待机能耗技术、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CO2热泵技术。能效等级为1、2 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设备。高红外发射率多孔陶瓷节能燃烧器技术、中央空调全自动清洗节能系统技术、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动态冰蓄冷技术、电子膨胀阀变频节能技术、棉纺织企业智能空调系统节能技术、低温水-直燃单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双工况太阳能热泵空调机组。

1.1.6 高效照明产品及系统

发光二极管(LED)用大尺寸开盒即用蓝宝石、碳化硅等衬底、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 源)、高纯氨气、新型高效萦光粉等开发及制造技术,生产型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等外延装备制造关键技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用大功率电子镇流器新技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机等芯片、封装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大尺寸高效低成本LED 外延生长、芯片制备产业化技术,高效白光LED 新型封装技术及配套材料开发,高效低成本筒灯、射灯、路灯、隧道灯、球泡灯等替代型半导体照明光源技术,LED高效驱动和智能化控制技术,LED 光源与灯具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关键技术,新型LED 照明应用产品开发,LED 在 3

农业、医疗、通讯等领域创新应用关键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器件、照明产品制备及生产设备制造关键技术,半导体照明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建设,半导体照明检测设备开发及检测平台建设,三基色双端直管萦光灯(T8、T5 型)等高效照明产品。

1.1.7 绿色建筑材料

高效节能新型墙体材料、薄型陶瓷板、保温隔热材料、高性能建筑玻璃,复合保温砌块和轻质复合保温板材、无机防火保温材料。低辐射玻璃、真空节能玻璃、光伏一体化建筑用外墙玻璃。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集防火、保温、降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等绿色建材。太阳能、风能、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制备及应用技术、夹芯复合轻型建筑结构体系节能技术、Low-E 节能玻璃技术、节能型合成树脂幕墙装饰系统技术、烧结多孔砌块及填塞发泡聚苯乙烯烧结空心砌块节能技术、聚氨酯硬泡体用于墙体保温配套技术。提升绿色建筑环境质量的功能材料,抗震减灾高性能快速修复建材,具备抗菌、防污、自洁净等特殊功能的建材产品。变相蓄能建筑材料。环保扣压穿合式抗震砖。透水性水泥混凝土、透水性沥青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与矿物掺合料。

1.1.8 节能交通工具

汽油直喷技术、多档化的机械自动变速器、无极变速器、节能型或纯电动机场地面服务保障车辆和专业设备。缸内汽油直喷发动机技术、皮带传动启动机和发动机系统(BSG)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和集成的启动机和发电机系统(ISG)混合动力轿车技术、中度和重度混合动力

技术等节油减排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节能环保汽车柴油机。

1.1.9 用能系统优化、节能管理与服务

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管理,生产全过程各类能源介质的全面监视、过程能耗管控系统技术、分析及调度系统。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示范、产品产业化及推广应用,节能建筑设计,节能量交易服务,节能生产工艺设计等节能管理服务。

1.1.10 采矿及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

综采工作面高效机械化充填开采技术、无人工作面智能化采煤技术、地下气化采煤技术、高效干法选煤技术、节水型选煤技术、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装备、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页岩气储层改造技术、配电网全网无功优化及协调控制技术、新型节能导线应用技术、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引风机小汽轮机驱动技术、汽轮机组运行优化技术、火电厂凝汽器真空保持节能系统技术、纯凝汽轮机组改造实现热电联产技术、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煤矸石电厂低真空供热技术、选煤厂高效低能耗煤泥干燥脱水设备、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高效钻头、固井辅助工具、可钻式桥塞及分管压裂封隔器、大型压裂车、新型压裂液、汽轮机通流部分现代化改造、汽轮机汽封改造、煤气化多联产燃气轮机发电设备、中低热值燃气轮机、非晶合金变压器、干式半芯电抗器、壳式电炉变压器、三维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

1.1.11 其他节能技术

合成纤维熔纺长丝环吹冷却技术、自密封旋转式管道补偿节能技术、热管/蒸汽压缩复合制冷技术、铅闪速熔炼技术、氧气侧吹熔池熔炼技术、换热设备超声波在线防垢技术、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节能生

产工艺技术、聚能燃烧技术、新型生物反应器和高效节能生物发酵技术、直燃式快速烘房技术、塑料注射成型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工业冷却塔用混流式水轮机技术、再生沥青及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应用技术、温拌沥青及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煤炭储运减损抑尘技术、电除尘器节能提效控制技术、铝电解槽新型阴极结构及焙烧启动与控制技术、精滤工艺全自动自清洁节能过滤技术、新型高效节能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全预混燃气燃烧技术、稳流行进式水泥熟料冷却技术、高效节能选粉技术、频谱谐波时效技术、动态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综合节能技术、控制气氛渗氮工艺节能技术、大型高参数板壳式换热技术、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供热系统智能控制节能改造技术、纳米陶瓷多空微粒绝热节能材料涂层技术、炼焦煤调湿风选技术、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全电流)技术及成套装臵、大型高效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氧气底吹熔炼技术、辊压机粉磨系统、立式磨装备技术、油田机械用放空天然气回收液化工程、新型变换气制碱技术、氨合成回路分子筛节能技术、密闭环保节能型电石生产装臵、合成氨节能改造综合技术、塑料动态成型加工节能技术、染整企业节能集热技术、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技术、外动颚匀摆颚式破碎机、高效双盘磨浆机、高压电网动态无功补偿装臵(SVC)、过程能耗管控系统设备、能源检测专用仪器仪表、油水井工况采集分析优化系统装臵、制冷系统负荷节能仪,节能增压二次供水设备。微波快速固化人造大理石技术。

1.2 先进环保产业 1.2.1 水污染防治

城镇污水处理与回用。包括硝化反硝化除磷新工艺、超细格栅、新型化学除磷药剂、生物脱氮缓释碳源、深度脱氮反硝化滤池、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设备、污水系统精细化控制仪器仪表。膜生物反应器、高效生物膜填料及生物膜反应器,活性污泥—固定化生物膜耦合处理技术与一体化设备。新型高效节能曝气设备,精确曝气控制系统,浸没式分离设备、双膜法膜分离污水回用设备,大功率污水消毒与脱色设备,集成式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重金属及汞污染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包括电絮凝和电解催化氧化设备。高氨氮、高含盐无机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和装备。高氨氮、高含盐、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氨性和酸性电路板蚀刻液萃取+电解法在线循环处理与再生回用技术和设备。高浓度难降解煤化工(含焦化)废水微波处理技术与成套装备,高浓度难降解煤化工(含焦化)废水精馏—生化法耦合处理技术与成套装备,蒸发—离子交换法垃圾渗滤液耦合处理技术及设备,疏水膜蒸馏耦合处理技术及其成套设备。精密陶瓷真空过滤机和高通量微滤膜废水污泥浓缩设备。高浊度污水磁分离处理技术和设备。地埋式竖向流厌氧污水处理反应器。印染废水处理与深度回用技术及成套设备、超旋磁氧曝气污水处理装臵、含油污水真空分离净化机。

水体污染治理。包括农村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包含农村生活、养殖污水生物净化利用技术。湖泊蓝藻杀灭与生长抑制技术、湖泊蓝藻去除药剂、蓝藻打捞清除设备(船)、蓝藻生物控制技术和蓝藻回收利用技术与设备,藻类及水生植物的厌氧产沼气制取乙醇、海冰水直接利用与淡化利用技术和成套装备、发电及制肥的资源化技术,溢

油污染消除与水体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水下固定化与水体修复技术,应对突发性水体污染事故的多功能应急水处理船(车)。污染水体综合治理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和装备。饮用水强化处理技术、高效安全消毒技术、微污染净化技术、多物种智能生物预警仪、管网水质稳定技术和直饮水净化技术,农村饮用水除氟、除砷技术与装臵,海水直接利用与海水淡化利用技术和成套装备。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包括工业危险废物堆存、垃圾填埋、矿山开采、石油化工等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监测井网布设、优化与安装技术,地下水污染防治综合决策技术,典型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联合放控技术,地表水-地下水协同控制技术,储罐区和废物堆存填埋区等高风险地下水污染源的水平阻隔和垂直阻隔技术,基于地下水使用功能立体分区的地下水特征污染物修复标准的制定技术,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药剂,功能材料及技术装备。

1.2.2 大气污染防治

除尘技术设备。包括大风量低阻长袋脉冲袋式除尘设备、高性能袋式除尘滤料及纤维、高温长袋脉冲袋式除尘设备。移动极板静电除尘设备、湿式电除尘器、余热利用节能电除尘器。高炉煤气净化回收成套设备、半干法烧结机烟气脱硫除尘净化系统、电除尘高频高压整流设备、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多相反应器、高压细水雾脱硫除尘降温成套设备、工业炉窑袋式除尘装臵、光触媒组件、过滤镁法除尘脱硫设备、脉冲袋式除尘器、烧结机机尾烟气长袋低压脉冲除尘器、转炉煤气湿法电除尘器。船舶污染减排技术与设备。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设备。包括燃煤电厂SCR 脱硝系统设

备、CO 循环还原法、烟气脱硫脱硝、二氧化碳回收利用一体化技术装臵、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加速器系统一体化设备、活性焦干法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燃煤工业锅炉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设备、烧结烟气复合污染物集成脱除设备,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设备、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多组份污染物干法脱除设备。高效率的新型湿式吸收工艺,包括双碱及强碱脱硫工艺、氨法脱硫、动力波式、撞击流式、填充吸收、超重力式吸收等工艺。脱硝催化剂载体技术,重点是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的制备技术和适用于低温条件(170℃左右)下的脱硝催化剂。煤炭提质加工清洁利用技术与装备。包括井下大型预选排矸技术与装备,大型干法选煤设备,粗煤泥高效分选技术与装备,细粒煤高效分选技术和大型浮选设备,大型选煤厂成套技术与关键装备,低挥发分煤制水煤浆及高效清洁利用技术,褐煤改性制水煤浆工艺及关键设备,焦煤微波燃前脱硫技术与装备,褐煤等低阶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装备,多元优化配煤技术。

其他气体处理。包括低氮燃烧技术、水泥窑SNCR脱硝系统设备、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技术、酸性气体处理硫回收技术与设备、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处理专用设备、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与设备。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与设备,主要指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艺技术,新型催化材料,优化催化燃烧及热回收技术。无组织排放污染气体净化技术,应用于居室、公共场所、密闭空间的空气污染净化技术以及室内空气净化关键材料技术,甲醛、超细颗粒、苯原位检测技术等。粉尘重污染场所和行业抑尘技术,主要指远程射雾技术和微米级干雾抑尘技术。重型柴油机(车)排气净化设备(技

术指标:催化剂的使用寿命≥8×104km,尾气排放NOx含量≤3.5g/kwh,尾气排放达到国IV标准)、燃煤电厂碳捕集及封存成套技术设备、袋式除尘器用高压无脉冲阀。

1.2.3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矿山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畜禽养殖污染、有毒与危险化学品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技术,重金属超富集植物选种和培育,植物修复收获物的安全处臵技术与设备,土壤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铬渣及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重金属高背景地区重金属阻隔技术、降低农作物吸收重金属的防治技术。

1.2.4 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

污泥处理。包括污泥生物法消减、污泥干化、厌氧消化和焚烧、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污泥生物发酵-除臭一体化装臵、自平衡污泥焚烧工艺及系统成套设备、城市住宅生活污水分管道分别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厂污泥微波处理技术与成套装备、城市污水厂污泥半干法处理装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炭化成套设备、污泥氧化法消减成套设备、油泥回转式连续低温热解装备、油田钻井废弃物处理处臵技术与成套装备。污泥增钙热干化系统装臵、化工污泥和药渣干化处理成套设备、鼓泡流化床污泥焚烧炉、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处理设备、太阳能水源热泵污泥干化装臵、高压隔膜污泥压滤设备、污泥生物沥浸法处理技术与装备。

生活垃圾处理。包括大型500t/d 以上焚烧发电及烟气控制系统、大型填埋场气体发电集成技术、渗滤液处理工艺。生活垃圾粉碎脱水

设备,生活垃圾分选处理成套设备、生活垃圾焚烧及其烟气处理系统成套设备、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成套设备,生活垃圾好氧处理和除臭设备、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成套设备、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设备、粪便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成套设备。

危险废弃物处理。包括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成套设备,危险废弃物焚烧技术,阴极射线管含铅玻璃、抗生素药渣、含砷废渣、焊割废渣、含氰废渣等历史遗留危险废物利用处臵技术,危险废物焚烧渣、飞灰熔融技术、等离子体裂解处理技术等。放射性可燃固体废弃物压缩减容分拣装臵,核废料处理及固废物质资源化重生系统,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臵技术及设备,危险废物固化技术、设备和固化药剂,医疗废物收运、高温消毒处理技术与设备,有害化学品处理技术,放射性废物处理与整备技术设备,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设备,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及设备,废旧萦光灯管汞回收处理技术(MRT),利用水泥窑处臵危险废弃物技术及装备。

其他。包括废旧线路板处理装臵,农村有机废弃物堆肥与综合利用成套设备,农业秸秆收集、粉碎、打捆、贮存、运输等工序的专用、集成设备和技术:重点进行甘蔗、桑枝、木薯、水稻、玉米等秸秆收集储运处理技术,农药污染场地的快速、异位生物修复设备等技术和装备。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技术,包括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工艺预处理技术装备、二噁英控制脱除技术设备、飞灰处臵、固化技术设备等。

1.2.5 减振降噪设备与技术

室内低频噪声和固体声污染控制设备及集成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阻尼弹簧浮臵板隔振装臵,地铁大风量阵列式消声器,低频噪声和固体声污染控制设备及集成控制技术。燃机电厂噪声与振动综合控制装备,大型变配电(换流站)隔声、消声装臵。道路声屏障。大荷载设备隔振、减振装臵等。超声波物理除垢。

1.2.6 环境监测仪器与应急处理设备

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监测、工业有机生态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持久性污染物采样、分析系统,环境遥感监测和量值溯源标准设备,空气质量及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便携式现场快速测定仪及预警、警报仪器,大气中污染物在线检测系统,矿山安全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区域性环境空气特征及水域水质特征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危险品运输载体实时监测系统。新型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检测技术、氰化物在线自动监测仪、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电化学自动在线检测平台、污染治理系统运维服务与远程诊断管理系统、在线生物毒性水质预警监控技术及设备、重金属在线监测仪、臭气在线监测仪、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农村生态环境快速检测设备、太阳能漂浮全自动水体检测装臵、便携式无线广谱智能分光光度水体污染物检测仪、水体中基因毒性污染物快速筛查仪、在线脱硝效率监测技术和设备、紫外积分光谱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填埋场防渗层渗漏监测/检测预警系统、便携式应急检测设备、集装式可移动水质自动监测站、反应器式BOD 快速测定仪。氨氮自动监测仪、船舶防污检测系统、放射性

物体加工计量仪器、核辐射监测报警仪器、化学需氧量水质在线监测仪、激光过程气体分析系统、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紫外差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大气中颗粒物监测仪器、物联网系统、突发性海上污损事故应急监测辅助管理系统,海上污染移动式野外应急监测设备,海上污染水体输移监测系统与设备等。

移动式水处理设备、移动式有毒有害泥水(液)环境污染快速应急处理集成装臵、小型一体化可移动式医疗废水处理设备、环境应急监测车(船)等设备。应急用多功能移动式高温固废处理设备、移动式应急医疗废物处理车、阻截式油水分离及回收装备。

1.2.7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新材料与药剂

温室气体自动检测系统、碳减排及碳转化利用技术、碳捕捉及碳封存技术。以减少或消除温室气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技术。除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常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外,还包括非能源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

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服务、低碳产品认证服务、碳交易市场化服务、排放数据统计核算服务、第三方认证服务、碳交易法律服务。

1.2.8 环保产品

环保材料。包括膜材料和膜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布袋除尘器高效滤料和配件等;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水处理用活性炭、纳滤膜及其组件、袋式除尘器专用聚四氟乙烯(PTFE)滤料、碳纤维复合过滤材料、高温气体净化用陶瓷过滤材料、玻氟斯/乳酸水刺复合毡、烟气过滤专用聚丙烯裂纹纤维滤料、玻璃纤维覆膜滤料

(FILTEX)、玄武岩纤维材料、纳米微晶复合滤料、纳米级催化净化材料、聚苯硫醚除尘滤布等烟尘回收材料、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等。电除尘器用高频电源、中频电源、三相电源,袋除尘用大口径脉冲阀、无膜片高压低能耗脉冲阀。内部养生、抗裂、降低施工阻力、大体积混凝土和绿化混凝土工程等混凝土用高吸水树脂。

环保药剂。包括新型脱氮药剂、化学催化氧化材料、水面浮油凝集剂、选择催化还原法脱硝专用钛白粉、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高性能脱硫剂、高温过程烟气净化用选择性催化剂等;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污泥脱水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土壤修复剂、低磷缓蚀阻垢剂、铝钛多功能复合型硫磺回收催化剂等。脱硫、脱硝等精华燃煤锅炉烟尘等药剂,生物菌剂、化学药剂等水处理药剂和微生物除臭剂;汽、柴油清净助燃剂、水溶性涂料、燃煤催化乳液等减少空气污染的药剂;微生物除萧剂、微生物除鳞翅目害虫制剂、微生物采油助剂、微生物减阻剂。

1.2.9 环保服务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环保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工程与技术咨询、环境安全评估、环境调查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服务产业。生态效率评价服务、清洁生产审核、环保产品认证评估服务、环境投融资及风险评估服务等。

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效果评估与预测服务、环境保护与治理咨询服务、海洋污染治理服务、环境评估服务、空气污染监测和治理服务、水污染监测和治理服务、废料监测和治理服务、噪声污染监测和治理

服务、自然生态监测与保护服务、环境技术评价服务、土壤修复与保护服务、城市和农村垃圾处理服务、危险废弃物治理服务、以及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咨询服务、节水管理与技术咨询服务、绿色低碳技术咨询服务等。

1.2.10 智能水务

原水安全预警系统,水处理自适应投加系统,给水管网模型系统,给水管网渗漏监控系统,城市和农村缺水地区雨水分级收集处理控制系统,暴雨应急预警控制系统,精确曝气系统,排水管网模型系统,城市和农村给排水优化调度系统,给排水信息化平台,低能耗数据采集终端,仿真仪表技术。

1.2.11 海洋水质与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适用于多种平台的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各种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以及实验室和原位测量设备,包括:营养盐自动分析仪、总磷总氮监测仪,化学需氧量监测仪、生物耗氧量监测仪、总有机碳监测仪,各种有机物(多环芳烃等)测量仪、黄色有机物测量仪,重金属监测设备(汞、铅等),油浓度仪、油膜厚度测量仪,藻类监测设备,海洋水质传感器(pH、溶解氧、浊度、叶绿素、甲烷、二氧化碳等)。

1.2.12 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及装备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与处理技术及装备,海洋环境污染处理材料与制剂,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修复与恢复技术,红树林造林与恢复技术,海洋污染沉积物综合治理技术、装备与船舶,化学品污染应急处臵技术。

1.3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1.3.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能源矿产。包括煤系油母页岩、高岭土等资源开发利用,煤焦油深度加工工程技术,油砂、油母页岩、页岩气、地热综合利用,数字矿山、自动化采矿选矿技术和设备。

煤层气(煤矿瓦斯)综合开发利用。包括高性能空气钻机,连续油管成套设备,水平井钻完井、分段压裂及随钻测量与地质导向设备,高压水力喷射工具、煤层气专用压裂排采设备,高效压缩液化设备和燃气发动机装备制造及应用。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监控、瓦斯参数快速测定仪器,风排瓦斯和低浓度瓦斯安全高效发电、浓缩和液化装备,采动(空)区煤层气地面抽采装备,井下定向长钻孔钻机、压裂增产装备制造及应用,微生物开采煤层气技术。

黑色金属矿产。包括复合力场分选设备,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与信息化技术。微细粒磁铁矿全磁分选、磁铁矿细筛—再磨再选、贫磁铁矿预选、贫磁铁矿弱磁—反浮选、永磁中磁场磁选机、大型永磁筒式磁选机、磁场筛选机等高效选矿技术与设备。

有色金属(含稀有金属、贵金属)矿产。包括加压浸出、生物冶金、矿浆电解技术;稀土金属矿和复杂难处理稀贵金属共生矿选冶过程中的综合利用。电池破壳分离、钴镍元素提纯和原生化、超细粉末的再制备、废旧汽车尾气催化剂中贵金属高效消解技术和提纯技术。复杂铜铅锌金属矿资源高效开发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浮选药剂和大型高效破碎、浮选设备。电化学控制浮选、低品位铜矿浸出—萃取—反萃—电积法、低品位氧化镍矿煤基直接还原镍铁等高效提取、难浸金

精矿生物氧化预处理提金、复杂难处理金矿循环流态化焙烧等综合利用、大型机械搅拌式充气浮选机等高效选矿技术与装备。低品位、难处理铝土矿开发及综合利用、低品位铁矿综合回收利用。

非金属矿产。包括高岭土、铝矶土、膨润土等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磷矿酸性废水循环利用、磷矿伴生氟碘资源回收、从碳酸盐型富锂卤水中提取锂、鳞片石墨多段磨矿多段选别、低品位萤石和伴生矿物选矿等先进技术与装备。

1.3.2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尾矿等废物的二次利用或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产品,大掺量、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产品,固体废物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固体废物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3.3 建筑废弃物和道路沥青资源化利用

移动式和固定式相结合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成套设备,建筑废弃物生产道路结构层材料、节能保温墙体材料、人行道透水材料、市政设施复合材料等技术。废旧沥青再生技术及装备、沥青再生材料、建筑废弃物混杂料再生利用技术装备。制备再生骨料的强化技术、废旧砂灰粉的活化和综合利用技术,轻质物料分选、除尘、降噪等设施的集成移动式设备。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再生利用技术、路用固化剂、路面材料改性用添加剂。

1.3.4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餐厨废弃物预处理技术设备、餐厨废弃物密闭化、专业化收集运输体系。餐厨废弃物低能耗高效灭菌和废油高效回收利用、厌氧发酵

产沼技术及装备。餐厨废弃物制成生物柴油、有机肥及沼气、工业乙醇等资源化产品与提纯净化技术及装备。餐厨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技术。

1.3.5 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

旧件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技术、高效环保拆解清洗设备,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等离子熔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办公设备、轮胎等产品再制造。微纳米表面工程技术、高密度能源的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型一体化技术。

1.3.6 资源再生利用

再生金属。包括易拉罐有效组分分离及去除表面涂层技术,废铅蓄电池铅膏脱硫资源化利用,失效钴镍材料循环利用、4000 马力以上废钢破碎成套装备等技术装备,从废旧机电、电线电缆、易拉罐等产品中规模化回收利用再生金属。

废橡胶、废塑料再生利用。包括废轮胎常温粉碎及常压连续再生橡胶技术和成套设备、废塑料复合材料回收处理成套设备、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成套装备、废轮胎整胎切块破碎机、废旧轮胎分解制油和炭黑项目;纸塑铝分离技术、橡塑分离及合成技术、深层清洗、再生造粒、无机改性聚合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

废旧机电产品再生利用。包括废旧机电产品分拣、拆解、高附加值利用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装备,含铜、重金属废弃电子产品及污泥(渣)的回收提纯成套装备、废旧家电和废印刷电路板高效率分离多种物料的技术,熔点不同、相容性差的多种塑料混杂物直接综合利用技术。报废汽车拆解和再生利用。包括真空吸油机、防爆抽油机、漏

斗式废油回收机等废液收集装臵以及各种废液的专用密闭容器,报废汽车自动化拆解设备、安全气囊引爆装臵,高压热水清洁机、自动清洗机等回用零配件清洁设备,报废汽车贵金属再生利用技术及装备,车身破碎和材料分选成套技术及装备,油水分离环保设施。

废旧太阳能设备再生利用。包括废旧太阳能电池极、硅片回收利用,单晶硅棒边角料、硅片切割废砂浆的回收利用技术及设备。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包括废旧纺织品回收、清洗、分类、分拣、再利用关键技术及设备。

废弃生物质再生利用。包括秸秆、林产品加工剩余物、废塑料等废弃材料制成木塑、生物质聚氨酯泡沫材料等,发泡技术、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液化技术等。秸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林产品加工剩余物、园林绿化垃圾、城市粪便等废弃生物质材料制成纤维乙醇或成型燃料,节能节水型城市粪便收集输送装臵。提高国产转化酶的性能并降低转化成本技术、制备成型燃料的原料配比技术、制备专用设备和使用成型燃料及木炭的小型锅炉专用燃烧设备、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废油再生基础油成套装备、低能耗熔融气化裂解成套装备、生物质型煤锅炉。

1.3.7 非常规水源利用

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等高用水行业废水处理回用,回收可利用的资源。矿井水利用。雨水收集利用与回渗技术与装臵。大型热法膜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等关键部件和热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以及化工原材料制造和相关检验检测技术与

装备,热膜耦合海水淡化技术与装备,利用电厂余热以及核能、风能、海洋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海水淡化的技术与装备。浓盐水综合利用及浓缩洁净零排放技术与装备。

1.3.8 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还田、林区三剩物、代木代塑、制作生物培养基、炭化生物质燃料、聚氨酯泡沫材料等技术与装备,秸秆气化、固化成型等能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的应用。畜禽养殖及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产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秸秆清洁制浆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研究与装备。

1.3.9 资源循环利用服务

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规划和方案编制、项目投资与风险评估、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环境安全评估与调查等,循环经济项目资源产出率评价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咨询与效益评价、产品认证评估服务、循环经济资源交易及鉴证服务等。

2先进装备制造业 2.1航空装备产业

2.1.1民用飞机(含直升机)

干线飞机,新型支线飞机,新型通用飞机(含公务机),新型直升机、无人驾驶飞机等飞行器关键零部件、专用装备。

2.1.2航空发动机

新型涡扇发动机,新型涡轴发动机,新型涡桨发动机,新型活塞发动机等民用航空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

2.1.3航空设备及系统

民用航空机载设备及系统(航电设备及系统、机电设备及系统),机载任务设备及系统,空中交通管制设备及系统,地面支持设备及系统。低空、高效、成本低、定位精度高、采集密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的低空无人机航磁自动采集系统(UAS)。

2.1.4航空材料

民用航空材料。包括新型航空铝、镁、钛合金、复合材料等。

2.1.5航空维修及服务业

航空维修、航空再制造、航空技术服务、现代航空物流、航空商务服务、航空运营支持服务等。

2.2卫星应用产业

2.2.1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通信卫星地面用户终端、便携式多媒体终端以及采用卫星通信新技术(新协议)的高性价比地面通信系统,低轨数据采集卫星应用终端,应急减灾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宽带/高频/激光卫星通信应用系统。与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电视卫星直播业务(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等四大业务相关的地面终端设备及

其关键配套件。移动中卫星通信设备。卫星搜救系统地面站(MEOLUT)与用户信标。基于卫星直播技术的数字内容投递服务、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服务。适应于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的芯片产品、天线产品等。

2.2.2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

卫星导航多模增强应用服务系统(含连续观测网络、实时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导航信息行业应用(含各部门及区域的应用,如高精度形变监测、交通安全、应急服务等),基于北斗兼容型多模卫星导航芯片、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芯片,RNSS授时接收机,基于位臵信息的综合服务系统及其应用服务终端(与无线通信网络结合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和室内定位技术)、具有导航、通信、视听等多种功能的车辆、船舶信息系统、个人导航信息终端,兼容型卫星导航接收机,卫星导航用芯片和嵌入式软件,基于BD-2的气象测风终端、高现实性导航电子地图。卫星导航高精度测地应用平台,精确授时设备,卫星导航产品专用测试设备,卫星导航应用系统集成产品等。

2.2.3卫星遥感应用系统

卫星遥感系统综合应用平台,遥感数据标准产品,遥感数据增值产品。卫星遥感在国土测绘与监测、气象观测与服务、资源考察、城市规划管理与监测、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监测、地质勘探、海洋监测、地震、环保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系统,卫星遥感区域应用系

统,城市空间信息服务。遥感应用支撑数据库、软件,数字化综合应用(3S+C)终端。航空遥感应用系统。

2.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2.3.1 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

350km/h高速列车成套关键设备,200km/h及以上动力分散式交流传动动车组。交流传动客货运机车。大轴重长编组重载货运列车及综合配套关键设备。高速检验列车、高寒动车组、城际列车、智能高速列车等谱系化动车组和适用于高海拔、高寒带交流传动机车、交流传动调车机车等及成套关键设备。

2.3.2 铁路专用设备、配件制造

铁路专用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控制系统、专用通信系统。铁路专用交流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350km/h高速列车、200km/h速度等级动车组微机控制直通式制动系统。交流传动客货运机车制动系统,30t轴重货车制动系统。城轨列车制动系统、磁轨制动装臵、涡流制动装臵。机车、地铁网络控制及信号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控制系统。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列车控制、客运服务、防灾系统,高速轨道交通安全检测系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维修养护成套设备及配套关键设备。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路基/轨道/车辆姿态监控,重载铁路用贝氏体钢轨及道岔用部件,铁路轨道交通用高可靠性气动元件及系统,铁路轨道交通专用齿轮箱。

2.3.3 城市轨道车辆制造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70~100%低地板城轨车辆,城轨车辆新型材料车体。城市轨道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城轨列车制动系统、磁轨制动装臵、涡流制动装臵。城市轨道车辆再生制动地面吸收装臵,中低速磁悬浮交通车辆。

2.3.4 内燃机及配件制造

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P>5000KW),双燃料发动机,240、280系列机车用柴油发动机。

2.3.5 电动机制造

机车用永磁直流发电机。

2.4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2.4.1智能测控装置

智能控制系统制造,指用于数控机床、基础加工装备、连续和离散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以及非制造产业的智能装备中,实现控制功能的工业控制系统的制造。包括机床数控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嵌入式专用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工业计算机系统。

智能仪器仪表,指用于连续和离散智能制造过程和装备以及非制造产业中,连续测量温度、压力、位臵、转速等变量的仪器和仪表的 24

制造。包括传感器及其系统、智能测量仪器仪表、在线分析仪器、在线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智能电动执行机构和阀门定位器以及调节阀、特殊变量在线测量仪表和仪器、在线无损探伤仪器、在线材料性能试验仪器、智能电表、水表、煤气表、热量表及其监测装臵等其他智能仪器仪表。

2.4.2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

高速精密重载轴承。包括P4、P2级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轴承,P5、P4级高速精密冶金轧机轴承。

高速精密齿轮传动装臵,指用于传递动力,实现机械输送和提升重物的基础件,铰接式链条等高速精密机械传动装臵的制造。包括大功率掘进机齿轮传动装臵、大功率采煤机减速箱。

伺服控制机构,指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包括高性能变频调速设备、数位伺服控制系统、网络分布式伺服系统。

液气密元件及系统,指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靠液体静压力来传送能量的装臵制造。包括高压大流量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智能化阀岛、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高频响电液伺服阀和比例阀、高性能密封装臵、高转速大功率液力耦合其调速装臵。

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指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和特殊领域用的机器人。包括焊接、涂装、搬运、包装、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安防、危险作业、救援等专用机器人。

2.4.3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矿山、石化、化工、冶金、建筑智能专用设备制造。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包括具有在线检测、优化控制、功能安全等功能的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和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装臵、多联产煤化工装备、合成橡胶及塑料生产装臵。冶金智能成套设备,包括具有特种参数在线检测、自适应控制、高精度运动控制等功能的金属冶炼、短流程连铸连轧、精整等成套装备。建材制造成套设备,包括具有物料自动配送、设备 状态远程跟踪和能耗优化控制功能的水泥成套设备、高端特种玻璃成套设备。

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包括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加工、装配生产线及具有加工工艺参数自动检测、控制、优化功能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形加工生产线,加工中心。

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指基于专家系统、具有动态优化、智能调度、人机友好、高效敏捷的智能制造物流设备。

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指具有卷绕张力控制、自调匀整控制及浓度、色差检测功能的纺纱、织造、染整、纺织成套装备。包括碳纤维、芳纶、玄武岩纤维等成套纺丝技术装备,智能型、自动化纺纱成套装备、织造和染整机械。

智能化塑料成型装备,指具有在线识别检测、智能化温度调节、智能在线成品瓶检测及自动剔除、智能故障诊断的塑料成套装备。包括PET瓶高速吹瓶装备、注塑机和挤出机。

智能化包装成套装备,指具有视觉在线检测、一体化控制、高效低耗的包装成套装备。包括PET瓶吹灌旋一体化装备、PET瓶饮料灌装装备、无菌灌装装备以及黏流体高速灌装装备。

智能化造纸、印刷装备,指具有油墨预臵遥控、自动套准、在线检测、闭环自动跟踪调节等功能的智能化印刷装备以及造纸装备。包括高端数字喷墨印刷机,热敏及UV直接制版装备(CTP),数字智能高速胶印装备,环保型卫星式卷筒料柔性版印刷装备,高速无轴多色卷筒料,高速凹版印刷装备等智能化印刷技术装备。

2.5工程装备制造产业

机、电、液一体化控制与高效、节能智能化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敏捷化、绿色化、智能化系列履带液压挖掘机、预应力机具、水平定向钻机、凿岩机的技术研发与制造。

大扭矩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变速箱、驱动桥、高精度高可靠性控制元件、液压元件、高精高强铸锻件等技术与系统。

工程机械装备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微细加工、光刻模型技术研发与应用。高速高精度双端面数控磨床、高档数控铣复合加工中心、大直径数控磨齿机、高精度数控曲轴凸轮轴磨床等高档数控机床制造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数控锻压机床和数控电加工机床制造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工程机械专用液压元器件(泵、阀、马达)、IGBT大功率变频器等高端功能性基础件制造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

2.6 输变电装备

超、特高压变压器、整流器、电感器以及特种输变电装备及技术。包括 500 千伏及以上大容量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节能、节材、环保的非晶合金变压器、铁路牵引变压器、矿用防爆变压器、电炉变压器等各类新型特种专用变压器及新型箱式变电站。煤矿、石油等行业所需特种电缆、控制电缆,碳纤维导线、铜包铝导线等新型线缆。电网自动管理、运行控制、数据采集等装备以及智能化用电侧设备,智能型、小型化高低压电控成套设备、110KV 以上断路器、开关等零部件,高性能750KV-1000KV 高压复合材料绝缘子。

2.7 新型高效农林牧机械装备

多功能、智能化、适用型的现代农业装备。包括水稻、甘蔗、玉米自走式种植、收获机械及技术,番茄、马铃薯、花卉、桑木、甘薯、食用菌、辣椒、籽用瓜、麻类、萝卜、食葵、花生、淮山、木薯等特色经济作物的自走式或牵引式收获机械及技术。80-200马力新型拖拉机、纵向轴流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新型履带自走式旋转耕机等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及其配套的大型耕、整地机械产品及技术,精量播种机械,喷、滴灌成套节水设备,大中型精量喷雾机械及关键部件,甘蔗、玉米等大根茬作物残膜回收机械,其他作物高效残膜回收机械,残膜与秸秆、浮土分离循环利用机械,大型、高效秸杆粉碎、收获、打捆等农机具。牧草生产机械、饲草料收获及加工机械、牲畜转场,畜禽繁育饲养机械、疫病防治机械及畜禽屠宰冷藏运输机械。适合不同树种、不同栽培模式的多功能通用型高效林果业生产专用机械和设备,果园组合式剪枝装备,果园喷雾机械,特色

林果品采摘机械、果品分选机械、储运及冷藏保鲜干燥机械等,干坚果品精深加工成套化机械装备,干坚果休闲食品加工与营养保健产品生产装备,小浆果为主的林果精深加工机械,果蔬清洗设备、烘干设备。设施农业所需的环控设备、作业机械以及设施维护机械等。小型(移动式)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微小型田间管理机械、小型畜禽养殖机械等微小型农机具,林木种植、采伐运输一体化设备,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方面的先进设备。

2.8 矿山机械

矿用新型碎石机械、研磨机械。大型和特型支护设备。大倾角、大运距、大功率带式输送机、刮板运输机和提升机械。大型节水型煤炭洗选机械,井工矿采煤机械、大型露天煤矿开采、运输设备。防爆电机、排水泵、潜水泵、变压器、高低压开关、矿用防爆电缆、矿用安全监控设备、有害气体报警装臵等通风、排水、供电及安全生产保护设备。铁、铜及非金属矿的开采、粉碎、洗选、输送设备。支持煤炭机械再制造产业。220t及以上电动轮自卸车、机电一体化斗轮堆取料机、22m3及以上电动挖掘机(电铲)、宽幅自动皮带输送成套设备等大型矿山综采设备制造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

2.9乘用车、客车、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交通运输配套装备

矿用重型载货车、集装箱运输车、液体及气体运输罐车、冷藏及低温货物运输车、特种油田作业车等各类专用车以及边防巡逻车、高

原巡逻车等军用特种车产品。大高强度钢板、铝合金等汽车用原材料,各类汽车零部件。

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经济(中)型轿车、重型车、SUV、中高档客车;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制动器总成及系统、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高性能特种车、专用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

机电控喷油系统开发与标定技术、高效率、高压比涡轮增压系统及中冷技术、混合动力控制技术、发动机轻量化等关键技术研发。电控内燃机、高速小型直喷燃烧系统柴油机、再生空气混合动力发动机、两级增压低碳节能高效发动机、混合动力车用发动机等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重载货运机车转向架技术研发与应用。大功率电力机车系统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

高性能智能化电梯(扶梯)、立体停车仓储、起重机械、管道长距离输送等升降输送设备;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配套用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电动搬运车、叉车、输送机、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储运设备;条码打印机、数据采集终端、条码质量检测仪、电子标签信息管理系统等条形码识别系统。

2.10 建筑机械及工程机械

160-300吨米塔机、应用变频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混凝土输送泵、臂架泵车、混凝土搅拌车(站)、沥青搅拌站、散装水泥车等高端建筑机械产品。高效节能环保型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柴油机。3吨到12吨节能环保装载机;

15至22吨大型轮式装载机;节能型工程机械传动部件;工程机械电比例控制元件;大型机集成智能控制元件;大型传动元件7-22t装载机传动件;大于750HP推土机传动件;100短吨矿卡传动件。3吨到5吨静液压装载机;信息技术在工程机械性能优化和管理升级的应用;满足欧美市场EU StageⅣ/EPA Tire 4f、中国市场国Ⅳ排放法规要求的系列工程机械产品。

机械基础工艺

精密零件、复杂零件、大型零部件加工工艺及制造。铸造重点支持V法、消失模造型、组芯造型、铝合金压铸、快速成型无模砂型铸造等净成型技术、大型铸钢及汽车铸件缺陷及质量检测技术、旧砂再生技术、大吨位(≥10t/h)外热风(富氧)长炉龄冲天炉应用、节能感应电炉应用、铸件余热自退火工艺、铸造工艺参数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频谱谐波振动消除应力技术、铸造设备系统和铸造车间的除尘技术、高炉铁水“短流程”铸造工艺用于铸铁构件的批量生产。锻压重点支持温冷锻模具制造技术、冷锻技术、流动控制成形技术、铝合金精密锻造技术、高效感应电加热技术、净成形工艺技术、温锻工艺、高速冲压成形工艺、精冲技术等。热处理重点支持汽车齿轮和模具的等温分级淬火、锻胚利用锻后余热的等温正火和淬火、气体氮碳共渗、离子渗氮、密封多用炉(包括1000℃以上高温炉)热处理生产线、前室预抽真空密封多用炉和生产线、变频调速多工位淬火机床、真空清洗机、真空回火炉、化学热处理催渗技术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电镀、喷涂等表面处理工艺。模具重点支持汽车覆盖模具

及为汽车配套的模夹一体化产品、精密塑料模、精密冲压模、大型及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具、大尺寸零件和厚板精冲模及复杂零件连续复合精冲模具、高强度板和不等厚冲压模具、大型精密铸造模具、新型快速经济磨具、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与模具直接关联的模具制品成形过程在线智能化控制技术。高强度紧固件、密封件、基础零部件等。新材料产业 3.1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 3.1.1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钼铜合金(钨钼材料),钛锆钼(TZM)合金(钨钼材料),稀土钼合金(钨钼材料),高比容钽粉(钽铌材料),高性能铌合金(钽铌材料),稀贵金属材料,高性能靶材,超细高纯活性锌粉(高纯金属与半金属材料),金属粉体材料,钛及钛合金粉体材料,多孔钛及钛合金材料、新型金属纤维多孔材料,钪纳合金材料,钴基非晶软磁合金薄带(非晶材料),镍基非晶软磁合金薄带(非晶材料),Al-Ca 合金,Al-In 合金,Al-V 合金,Al-Ca-In 合金;钽铌材料,钨钼材料,钽铌材料,核级稀有金属材料,铍材及铍制品(稀贵金属材料),钛等稀有金属及其合金压延材料产品,铝合金压铸材料产品,硬质合金材料,金属粉末材料,高性能铟、锡、锌、锑合金材料。

3.1.2 新型功能陶瓷材料

热电陶瓷材料,压电陶瓷材料,铁电陶瓷材料,介电陶瓷材料,超导电陶瓷材料,高导热陶瓷材料,磁阻陶瓷材料,自旋电子陶瓷材料,低温烧结复相陶瓷,高温过滤及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

3.1.3 稀土功能材料

高性能稀土(永)磁性材料及其制品,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稀土光导纤维,稀土激光晶体,稀土精密陶瓷材料,高性能稀土抛光材料,稀土磁光存储材料,稀土磁致冷材料。

3.1.4 高纯元素及化合物

高功率石墨电极,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石墨,中间相碳微球,人造金刚石等,高纯锗,高纯铝,高纯锌,高纯碲,高纯硒,高纯镉,高纯汞,高纯砷,高纯硫,高纯度砷化镓,高纯度硒化镓,高纯度碲化镉,镍钴酸锂、镍锰酸锂二元体系,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三元体系。

3.1.5 表面功能材料

功能型涂料新型涂层材料,环保型防腐涂料,环保型高性能工业涂料,高温陶瓷涂敷材料,高档汽车用金属颜料,水性重防腐涂料,耐高温抗强碱涂料,防火阻燃涂料,磁性热敏涂层材料,自清洁涂层材料,医用生物活性陶瓷涂层。

3.1.6 高品质新型有机活性材料

高品质无机颜料,新型有机/还原/分散染料,高品质有机颜料,立德粉,新型油墨,无PCB 酞菁铜,萦光增白系列。

3.1.7 新型膜材料

生物功能和仿生分离膜材料,质子膜材料,离子交换膜,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均相系列荷垫膜,聚烯烃类微滤膜,液体脱气膜,汽液相分离膜,膜内转印用膜,氯碱用膜材料,无机分离催化膜材料,反渗透膜材料,陶瓷分离膜材料,渗透气化和蒸汽渗透分离膜材料,其他功能膜材料。

3.1.8 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

光功能玻璃及纤维,电磁功能玻璃,耐热性能玻璃,机械性功能玻璃,航空、车辆特种玻璃,节能玻璃,光学晶体材料,环境功能(调光、隔音、隔热、电磁屏蔽、防辐射)玻璃等。

3.1.9 电子功能材料

GaN,SiC,ZnXe 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LED 光电子材料,气敏、湿敏、光敏、热敏材料,巨磁阻抗等传感材料。

3.1.10 生态环境材料

生物材料,环境降解材料,工程环保涂料,环境污染治理材料,电子电器产品限用物质替代材料,低碳型和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生态建材。大宗生物基化工原材料,包括木薯、甘蔗等农林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和现代发酵产业,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生物化工醇、化工有机酸、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等大宗生物基化工原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高纯、超细、改性等精细加工的碳酸钙等非金属矿精深加工材料生产及其技术研发。

3.1.11 新型能源材料

锂离子电池材料、镍氢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储能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石墨烯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核能材料,随机信息存储材料,压缩空气储能。

3.1.12 高品质合成橡胶

耐热、耐蚀、耐磨损功能橡胶,特种橡胶材料,氟橡胶、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

3.1.13 高性能密封材料

高效密封剂、密封胶和胶带,轿车及中高档轻型车覆盖件,结构件及动力传动、减振、制动系统用密封材料,大型成套设备高压、液压、气动系统用密封件,电力设备高温、高压机械用密封件,石油化工业用高速透平压缩机的非接触气膜密封件,金属磁流体材料与密封件,高性能无石棉密封材料,高性能碳石墨密封材料,高性能无压烧结碳化硅材料,自润滑密封材料,航空航天用聚硫密封剂材料。

3.1.14 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

固体酸催化剂,固体碱催化剂,生物催化剂,新型石油化工催化剂,化工、医药及环保用催化剂,新型煤化工催化剂,高温燃料电池催化剂,新型光催化材料。

3.2 先进结构材料产业 3.2.1 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

核电用、超超临界火电用、高性能汽车用、高速铁路用等特殊钢型材及其锻件,高品质不锈钢,高性能工模具用钢,耐腐蚀及耐高温,高压高强钢,高性能工程用钢等;铁基高温合金铸件,特殊钢铸件,高强度低温和超低温用可焊接铸钢件等,特殊品种高级无缝管等。

3.2.2 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

高精度铜及管、棒,线型材产品,铜镍、铜钛、铍铜等铜合金管、棒、线型材,高强高导铜材,电解铜箔,压延铜箔,电子铜,铜合金引线框架,高性能接插元件等电子产品用铜压延材料,其他高性能铜及铜合金压延产品。高性能铝及铝合金线、棒、带、管、板、异型材等产品,电容器铝箔,亲水,特薄铝及铝合金箔材,半凝固态铸造加工的铝和铝合金材,高强度铝合金锻件。高性能钛及钛合金线、棒、带、管、板、异型材等,钛及钛合金模锻件,旋锻件,铸锻件,医用钛合金材料(髋关节,骨钉,骨板),医用钛合金器件,大规格特种钛合金锻件。纯镍,镍合金丝,线、棒、管、带、板等型材,印花镍网,镍基合金、钴基合金铸件。高性能镁合金及变形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技术,镁合金腐蚀控制及防护技术,镁合金锻件。

3.2.3 新型结构陶瓷材料

透明氧化铝材料,高纯氧化锆材料,新型超硬材料(氮化硅、氮化硼、碳化硼),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氧化锆增韧陶瓷、人造宝石。

3.2.4 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

新型工程塑料与塑料合金,新型特种工程塑料,新型氟塑料,液晶聚合物,高性能热塑性树脂,阻燃改性塑料,ABS 及其改性制品,HIPS 及其改性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专用料,汽车轻量化热塑性复合材料。新型聚氨酯材料。高性能环氧树脂,聚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异氰酸醋树脂,酚醛树脂。

3.3 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3.3.1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高强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陶瓷纤维、石墨纤维等无机非金属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芳砜纶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酚醛纤维、高吸水性纤维等具有耐腐蚀、耐高温、高强高模、抗燃、传导等功能的新型纤维。高性能树脂复合材料高效低成本成型技术,飞机结构复合材料整体化成型技术,高效自动化成型技术,低温固化及新型固化成型技术。

3.3.2 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用碳化硅、碳化硼、硼化钛、氮化硅纤维、晶须、颗粒等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铜基复合材料,满足高温、高压、高速和有腐蚀介质服役环境的钛基陶瓷复合材料、镁基陶瓷复合材料、铝基陶瓷复合材料,钛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镍基复合材料,铍基复合材料,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用连续碳化硅等纤维、晶须、颗粒补强的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新能源产业 4.1 核电技术产业 4.1.1 先进核电工程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性高的先进压水堆、快中子堆和高温气冷核电机组,先进反应堆堆芯及其配套系统以及核安全技术保障平台和法规标准体系。

4.1.2 核燃料加工设备制造

铀地质、矿冶纯化转化、铀浓缩等设备,高性能燃料元件,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制备装臵,先进乏燃料后处理装臵,核辐射安全与监测装臵,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臵装臵,铀、钍伴生矿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

4.1.3 核电站设备及零部件制造

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快中子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设备,模块化小型核能装臵,核应急装臵,核级海绵锆、核级泵、阀、百万千瓦级核电系列用管锆合金包壳管、核级不锈钢无缝管、核电用电缆、不锈钢管道配件、核电用钛合金管道配件和核动力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用I-690 管材等辅助设备。核电用防辐射铅材料。

4.2 风能产业 4.2.1 风力发电机组

适合我区风能资源和气候条件、高效的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4.2.2 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制造 兆瓦及以上海上和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的各类发电机,风电叶片,风电轴承,风电齿轮箱,风电整机控制系统,风电变桨系统,风电偏航系统,风电变压器,风电变流器,风电密封件等。

4.2.3 风电场相关系统与装备

风能监测与应用装备、风电场功率预测系统、风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风电机组叶片维护平台、风电场监控系统、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风电场能量管理系统、风电场群区域集控系统。

4.2.4 海上风电相关系统与装备

海上风电项目前期海洋水文观测仪器、勘测设备、测风设备,海上风电风机基础制作、施工、运输、安装设备,220 千伏交流输电XLPE绝缘海底电缆及电缆附件,±200~500 千伏直流输电XLPE 绝缘海底电缆及电缆附件。海缆敷设装备(包括护管),海缆故障检测设备,海上升压站专用设备,大型法兰锻造设备,施工专用高强度灌浆材料、防腐材料(包括防腐涂料、阳极块、外加电流保护装臵)及电位检测装臵,运行维护专用船舶及装备,风机钢结构基础健康在线检测系统,海上风电逃生救援装臵,防撞导航设备。

4.2.5 智能电网

智能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包括智能型大型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无功补偿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基础产业。电力电子功率器件,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芯片(IGBT)及模块,快恢复二极管(FRD)、功率肖特级二极管,中小功率智能模块,5 英寸以上大功率晶闸管(GTO),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高精度、高性能不间断电源,新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臵,大功率高压变频装臵,全数字控制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电气化铁路专用电力变流装臵。磁性材料,包括非晶铁芯材料、粉芯材料等高效高性能磁材。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包括50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技术及设备,750 千伏以上级交流输电、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及电缆附件,先进可靠的配电网和供用电系统。大规模电网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及智能调度技术。安全高效施工技术及设备,电网环保与节能技术及设

备,大规模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分布式电源并网及控制系统,智能配电、用电技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相关的控制类产品。包括自同步电压源逆变器、双模式逆变器、大功率充放电控制器、双向变流器、微网综合自动化系统。

4.3 太阳能产业 4.3.1 太阳能产品

光伏电池。包括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聚光、柔性等新型太阳能电池。

光伏电池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包括单晶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封装材料,有机聚合物电极,光伏导电玻璃(TCO 玻璃等),硅烷,专用银浆,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长寿命石墨材料。光伏系统配套产品。包括并网光伏逆变器、离网光伏逆变器、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太阳能跟踪装臵、便携式控制逆变一体设备、光伏智能汇流箱、光伏电站监控设备。

热利用产品。包括中高温太阳能集热管,高效平板集热器,吸热体涂层材料,高效太阳能集热产品,储能材料及产品。热发电产品。包括高强度曲面反射镜、聚光器、聚光场控制装臵、聚光器用减速机、聚光器用控制器、抛物面槽式吸热管、塔式吸热器、与玻璃直接封接用新型金属材料、与金属封接用玻璃管材、低热损流体传输管、吸气剂、菲涅尔吸热器、350℃以上高温传热流体、储热材料和系统、油盐换热器、熔融盐泵、蒸汽发生器、滑参数汽轮机、斯特林发电机、有机郎肯循环发电设备、高聚焦比太阳炉。热发电场相关系统与服务。包括聚光器组装施工方法和规范,聚光器坐标定位配套技术,大容量

蓄热系统设计施工方法和规范,热发电站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规范。电站全套控制系统,风力和太阳辐射短时预报系统,太阳能热发电站仿真机,聚光器精度测量分析仪,能流密度测量分析仪,金属玻璃封接在线应力检测系统。中高温集热管性能和寿命评价方法及测试台,吸热材料及器件性能和寿命评价方法以及测试台,吸热器寿命评价方法,上网电量预报系统,高温导热油和熔融盐管内防冻及快速解冻规范,太阳能热发电站设计方法,热电联供太阳能热发电站规范。

4.3.2 太阳能生产装备

光伏装备。包括高纯度、低耗能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设备、单晶硅拉制设备、多晶硅铸锭装备、多线切割设备、高效电池片及组件制造设备、薄膜太阳电池制造装备,聚光、柔性等新型太阳电池制造装备。热利用装备。包括太阳能采暖系统与设备、太阳能中高温集热系统与设备、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与设备、太阳能热泵空调机组、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太阳能在工农业应用的中低温系统与设备、太阳能与建筑结合集热系统、太阳能吸热涂层的镀膜设备、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生产设备、太阳能集热产品用的激光焊接设备。热发电装备。包括数兆瓦或数十兆瓦及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系统及装备,大型镀膜机,玻璃弯曲钢化设备,夹胶玻璃弯曲设备,银镜制备设备,高频加热器,集热管圆度校准机,金属/玻璃封接设备,真空管排气设备,熔融盐合成设备,真空管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真空管质量在线检测仪,高温热管生产设备,真空保温管生产线,储热器生产设备,定日镜生产线,槽式聚光器生产线,槽式真空管自动化生产线。

4.3.3 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离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服务,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服务,公共电网侧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服务,微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服务,槽式、塔式、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技术服务,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服务。

4.4 生物质能产业 4.4.1 生物质能

规模化原料收集设备、生物质/煤混燃发电计量装臵、大容量沼气发酵装臵、大型沼气发电机组、大型沼气提纯设备、规模化生物质气化设备、生物质能发动机、大型低热值生物质燃气发电机组、高效低耗大功率压缩成型机、高效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热力系统、规模化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工艺和成套设备、生物质发电锅炉。

4.4.2 生物液体燃料

非粮能源作(植)物育种、种植、采收、储运专业机械及成套设备,以木薯、甘薯、甜高粱、能源草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工艺和成套设备,以小桐子、蓖麻等能源作(植)物和废弃油脂、微生物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及航空生物燃料的工艺和成套设备,以农林废弃物及新型能源作物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的工艺和成套设备,以农林废弃物及新型能源作(植)物为原料生产合成生物燃油的工艺和成套设备。糖化酶、生物燃气费-托合成生物柴油催化剂、航空生物燃料加氢催化剂、农林剩余物纤维素分离工艺及设备。

4.4.3 其他新能源

地源热泵与采暖、空调、热水联供系统,水(气)源热泵系统,中高温地热发电系统,高效地热钻探设备制造、尾水回灌设备和地热

水处理设备制造、高效率换热(制冷)材料,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海流发电装备。生物医药产业

5.1药物研发和信息化服务 5.1.1 新型疫苗

肝炎、疟疾、结核、艾滋病、手足口等重大或新发传染病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人畜共患病疫苗以及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流感百白破(无细胞)、水痘、麻疹、甲肝、脊髓灰质炎等传统基础免疫用疫苗升级换代和联合疫苗。新剂型口服疫苗,吸入性疫苗及疫苗生产用清洁动物、细胞基质、培养基等。

疫苗抗原大规模培养、疫苗抗原纯化技术、蛋白纯化生产新工艺技术,疫苗安全性与免疫性相关技术,冻干疫苗耐热保护技术和疫苗质量快速评价技术和方法等。

5.1.2 生物技术药物

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难治性疾病以及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体类药物,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针对恶性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细胞治疗产品,以及基因治疗药物。重组凝血因子、基因重组白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产品。利于提高血浆利用率的血液制品。靶向治疗的癌症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抗体药物共轭)。

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稳定表达细胞系构建技术等的规模化制备生产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化学修饰技术、长效、缓释、控释等生物制剂技术,多肽药物大规模合成技术等,疫苗的新型载体、佐剂、稳定剂和保护剂,细胞治疗相关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

5.1.3 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

抗病毒、抗耐药菌、抗深部和多重真菌、抗耐药结核杆菌、抗其他微生物(如衣原体、支原体、疟疾、寄生虫等)的新型抗感染药物,治疗肺癌、肝癌等我国高发肿瘤疾病的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高的靶向、高选择性抗肿瘤药及辅助用药,防治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及治疗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作用机制新颖、长效速效、用药便捷的新型单、复方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痛风、免疫低下等疾病以及移植排异反应的新型免疫调节剂。针对抑郁、焦虑、失眠、精神分裂等精神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神经性疼痛等,解除症状的新型速效药物和缓解病情的新型长效药物。肝、肺、肾纤维化等组织纤维化疾病新药研发。

药物生产的分离纯化技术、手性合成和拆分技术、生物催化合成技术、晶型制备技术,药物生产在线质量控制技术,药物信息技术等;制剂生产的缓释、控释、长效制剂技术,速释制剂技术,靶向释药技术,透皮和粘膜给药制剂技术等新剂型工艺技术等。

5.1.4 现代中药与民族药

围绕重大疾病针对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病种的中药新药。疗效确

切、安全性高、有效组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制备工艺先进的中药新药。疗效确切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

有显著疗效的民族药二次开发,针对民族和地方传统用药的新用途、新技术、新品种开发,源于昆虫、动物的民族特色动物药物的开发。

中药提取精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技术和装备、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与技术等,以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源于昆虫、动物药的提取精制及质量控制特种技术等。

珍稀濒危品种保护、替代品研究,建设道地和紧缺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及规范化种植、养殖,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及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构建中药种质及活性成分资源库,完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我国独有的源于昆虫、动物药的种质及活性成分资源库建设及养殖质量管理规范关键技术及相关标准的建设,开展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搭建濒危独特药用昆虫动物资源保护信息网络。天然药物、中药、壮瑶等民族药物创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天然药物、中药、壮瑶等民族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药、壮瑶等民族经典名方、经方、验方和秘方的开发和应用。中药、壮瑶民族药物的质量标准体系及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特色天然医药原料中间体、天然香料等进行医药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

5.1.5 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天然药物的生产、药物活性成分等分离用的高精度、自动化、程序化、连续高效的设备和介质,以

及适用于生物制品厂的生产装臵等。新型固体制剂用辅料,新型包衣材料,新型注射用辅料,药用制剂预混辅料。药物分离装臵及相关检测试剂。数字化、自动化制药装备制造技术。新型药物辅料的生产和加工技术。

5.1.6 生物医药服务

针对化学药、生物制品、中医药和医疗器械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以获得上市许可为目标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的委托合同研究(CRO)。利用食蟹猴、小型猪及树鼩等哺乳动物的转基因及遗传工程方面的优势开展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不同规模的医药原料、辅料和制剂的委托合同生产(CMO)。生物资源(包括人类、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及其他特殊样本库(化合物库、细胞库、抗体库和其他生物元件库)的收集、保存和发掘利用服务。生物信息系统(基因组信息、蛋白组信息、系统生物学信息等)和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发掘利用服务。基因测序、药物筛选、实验动物模型、规模化动植物转基因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服务。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的供应、维护、检测监测服务。生物安全实验室、GMP生产车间的设计、建造、维护、报批和监控服务。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的社区和家庭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软件产品。生物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利用。

5.2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5.2.1 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包括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PET-MRI等多模态影像设备,数字X线机,基于平板探测器的高分辨率锥光束三

第四篇:江苏省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来自: 江苏省政府作者: 财政厅发表于: 2013-08-27 10:15:31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省人民政府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苏政办发〔2012〕172号2012年9月25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1〕186号,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提升我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省人民政府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为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在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管理。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竞争择优。专项资金安排引入竞争机制,采用竞争性方式选择项目,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操作过程公开透明,严格程序,规范运作;

(二)突出重点。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产业链的重要环节、龙头骨干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及需求侧的应用示范、技术创新的重大载体建设,对竞争性领域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

(三)引导带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努力放大专项资金的带动、激励和杠杆效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海内外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集成资源。在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和评审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各地、各相关部门的作用,有机衔接、集成运用各级各类创新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资源与政策,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

(五)注重绩效。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强化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绩效管理,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 工作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领导小组职责:审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出专项资金工作目标和工作安排,审定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协调解决专项资金运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和部门的协同配合作用。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工作,牵头组织项目评审和管理。

(一)会同省财政厅研究提出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

(二)统一受理专项资金项目申请并进行初步审查,组织专家开展专项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

(三)会同省财政厅编制专项资金工作计划,提出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及资金安排建议;

(四)会同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专项资金项目的监管、验收、绩效评价等,并向领导小组汇报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

(五)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从政策、资金、市场等方面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根据职责分工和产业类别参加项目评选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 支持范围和条件

第七条 专项资金支持省确定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

(一)支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支持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突破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全国影响力的高端产业;

(二)支持基于提高产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大载体建设;

(三)支持节能环保、低碳减排、循环利用等领域,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应用

示范工程;

(四)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化竞争;

(五)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提升竞争力;

(六)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支持事项。

第八条 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和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承担主体必须是省内注册的独立企事业法人或企业与政府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体,其中承担主体为企业的,其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2.5%;

(二)项目总投资不低于5000万元,申请单位自筹资金原则上不低于总投资的50%;

(三)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可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或突破国外专利和技术封锁,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

(四)项目实施能够带动形成相应的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配套,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五)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生产条件、先进的生产及研发设备;

(六)项目必须具备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能力,代表中长期经济发展方向和技术进步方向;

(七)项目承担单位应具有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发团队,领军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项目承担单位需具备的其他条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在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时,视不同行业和情况予以进一步明确。

第四章 资金使用方式

第九条 专项资金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补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程项目、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以及重要环节、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给予补助。

贷款贴息。对使用金融机构贷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以其在建设期内所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为标准,给予50%-100%贴息补贴。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以奖代补。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核心关键技术成果,经有权部门认定后,按项目单位实际研发投入给予一定的奖励。

股权投资。对处于培育期或初创期的项目采用股权投资方式,优先支持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有前期投入的项目。为体现引导和激励,专项资金在一定期限内按投入本金加一定的收益(原则上与同期银行利率相同)有序退出。股权投资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股权投资委托省级国有企业集团实施,不参与项目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但保留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决策权或者退出权。具体办法另行制定。每个项目原则上只能申请一种支持方式。对于投资规模较大,支撑带动能力较强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报请领导小组批准后可给予重点支持。

第五章 项目申报和评审

第十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年初会同省财政厅根据《规划》和工作目标、任务,制订申报指南,经领导小组审议后正式发布。

第十一条 按照申报指南,符合条件的项目,由项目单位按要求向同级市、县(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发展改革委)申报。各市、县(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局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联合出具推荐意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报送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省直和中央部属单位可直接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申报。

行业主管部门和省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可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及产业规划布局,直接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重点项目。

第十二条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组织成立项目联合评审小组,其成员不少于5人并须为单数。成员包括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领域技术、产业、管理等方面专家。

项目评审侧重技术经济评审和财务审查。

(一)书面评审。评审小组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确定进入公开答辩环节的项目名单;

(二)公开答辩。采用演讲、现场答疑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公开答辩,评审小组现场打分确定进行实地考察的项目名单;

(三)实地核查。评审小组对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出具核查意见,提出拟扶持项目名单;

具体评审办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订。

(四)项目公示。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对专家评审意见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拟支持项目和支持方式,并在媒体上进行公示;

(五)项目储备。为发挥专项资金在项目支持和项目管理上的科学性、计划性,应建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储备库,并实行省、市、县分级管理和动态管理,适时掌握项目申报、资金安排、项目实施等情况,定期组织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入库。

第十三条 领导小组审定。公示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拟支持项目上报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第六章 资金审核和拨付

第十四条 经领导小组批准的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项目投资计划,省财政厅下达资金预算指标。

第十五条 资金拨付。

(一)投资补助项目。补助资金70%先预拨给项目承担单位,剩余30%资金根据项目验收意见及资金审计报告再行拨付;

(二)贷款贴息项目。由各市、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会同财政局对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银行贷款合同和利息支付凭证初审后,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由省财政厅复审后拨付;

(三)以奖代补项目。由省财政厅一次性拨付;

(四)股权投资项目。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与委托单位签署股权投资协议后,由省财政厅将专项资金一次性拨付给委托单位,并由委托单位按协议拨付给项目单位。

为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各市、县财政局在收到专项资金后,要迅速将专项资金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截留、挪用。

第七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资金申请报告和管理要求,落实自筹资金等实施条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定期报送项目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各成员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应自觉接受监督,如实提供相关资料,执行有关部门依法作出的检查意见。各市、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发展改革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督促项目单位和有关部门落实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对专项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各成员单位按规定组织开展绩效目标审核、绩效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等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专项资金适时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申报单位指令或授意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的,一经查实,三年内取消本地区申报资格;申报单位对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查不严造成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损失的,视情节轻重,在三年内不再受理其报送的资金申请报告。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滞留、挪用、截留、挤占,不得擅自改变或扩大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对骗取、滞留、挪用、截留、挤占专项资金的违法行为,由省财政厅追回专项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省政府令第32号)和《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3号)等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依据本办法根据需要制定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评等相关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环保优先的方针,促进太湖流域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建立有利于太湖流域环保的价费机制,依法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以下简称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根据《财政部、环保总局关于同意在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复函》(财建函〔2007〕111号)、《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07〕9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的基本原则:

(一)总量控制,依法治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太湖流域总量控制和减排的总体要求,合理核定排放指标;有偿取得排放指标的排污单位,不免除其法定治理污染的责任和按规定缴纳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等国家、省规定规费的义务。

(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省制定统一的收费办法,各地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核定排污单位排放指标并征收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

(三)积极稳妥,逐步推广。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按“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步骤,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

(四)占用指标付费,节约指标受益。通过有偿取得排放指标的形式,体现环境资源价值,形成“占用指标付费,节约指标鼓励、超占指标赔付”的有效机制。

(五)公示公开,社会监督。排污单位有偿取得的排放指标,必须按规定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实施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内(以下简称太湖流域)直接向环境排放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

氮、总磷)并占用排放指标的生产经营企业(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2008年1月起, 在纺织染整、化学工业、造纸、钢铁、电镀、食品制造(味精和啤酒)、污水处理行业开展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对直接向环境排放且占用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的排污单位征收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

氨氮、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执行时间另行规定。

第四条 主要水污染物排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实行处理的排污单位,暂免征有偿使用费,但应承担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单位有偿取得排放指标的合理成本。

第三章 排放指标的申报与核定

第五条 对排污单位排放指标实行按申报、核定的办法。

第六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申报规定,在每年2月底前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当年排放指标。

第七条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总量控制和减排的总体要求及国家、省有关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规定,根据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总量、排污申报及削减比例,在每年3月底前核定、下达排污单位当年可使用的排放指标,同时抄送同级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并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淘汰项目)新增排放指标应满足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的要求,并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按本办法规定有偿取得,或通过招标、公开拍卖、二级市场购买等方式有偿取得。

第九条 排污单位发生改制、改组、合并或分立等变更行为的,其变更后的排放指标不得超过原核定的排放指标。确需增加的,按第八条规定执行。

第十条 排污单位排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单位进行处理的,由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指标。

排污单位应当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单位接纳处理证明,不能提供的,按直接向环境排放行为处理。

第十一条 因环境违法行为被各级政府或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关停、取缔的排污

单位,其排放指标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无条件收回;排污单位自行关闭的,其未使用排放指标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回购,回购的排放指标作为储备指标,在符合总量控制和污染减排的要求下可以有偿出让。

第十二条 每年3月底前,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排污许可证》管理权限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审核上一各排污单位排放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作为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的核算依据,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排放指标交易平台,鼓励治污者参与交易,提高污染减排的效率。排放指标交易管理办法由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章 收费标准

第十四条 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第十五条 制定、调整收费标准的原则:

(一)促进污染减排、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

(三)促进污水集中处理和再利用;

(四)促进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形成。第十六条 制定、调整收费标准应考虑以下因素:总量控制的规定、削减目标完成情况、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污染治理的社会平均成本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第十七条 “十一五”期间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标准另行下达。

第五章 征收管理

第十八条 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由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排污许可证》管理权限负责征收,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九条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各排污单位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数额后,向排污单位送达“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通知单”,作为排污单位缴纳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的依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同时建立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征收台账。

第二十条 排污单位在接到“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通知单”7日内,凭省财政厅统一

印制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的当日将资金缴入国库。各市县征收的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由当地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负责按1∶ 9的比例划缴,10%缴入省级国库,作为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90%缴入同级国库,作为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第二十一条 排污单位对核定的排放指标总量、收费额有异议的,自接到通知之日起7日内,可以向发出通知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第二十二条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排污单位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后,应当与本下达的排放指标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排污许可证》中予以确认和记载,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排污单位发放或变更《排污许可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不得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排污许可证》不得另行收费。

第二十三条 排污单位当年实际占用排放指标少于核定指标的部分,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其已缴纳的有偿使用费可在下一缴纳的有偿使用费总额中冲抵,或可按有关规定在指定的平台实行交易。

第六章 资金使用管理

第二十四条 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太湖流域环境治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以及排放指标交易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另行制定。

第七章 罚 则

第二十五条 排污单位未取得排放指标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或实际占用排放指标超过核定指标的,按《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排污单位的主要水污染物未排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处理,且弄虚作假的,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票据管理规定的,由财政部门按照《江苏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

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暂行办法》对收费单位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收费单位要严格执行本办法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范围。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价格主管部门进行查处。

第二十九条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不按有关规定核定排放指标的,或分配的排放指标超过控制总量的,由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纠正,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价格主管部门、省财政部门每年对排放指标绩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第三十一条 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到指定的价格主管部门申领、变更《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并按有关规定实行收费公示。

第三十二条 各市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可按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厅按各自的职责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下载江苏省太湖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目录(2018年本)(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太湖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目录(2018年本)(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