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范文)

时间:2019-05-13 07:3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范文)》。

第一篇: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范文)

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

意见

皖办发〔2009〕20号

为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5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引进、重在使用、特事特办、统筹实施”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创新政策和措施,加快引进一批我省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并以此带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用人单位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来皖创新创业,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分层次有计划地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省里从2009年起,用5至10年时间,根据安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创新产业的需求,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为重点,引进并重点支持1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领军人才来皖创新创业(以下简称“百人计划”)。在符合条件的我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及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等单位,建立10至20个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为其中符合条件者申报设立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有关部门在继续抓好各项人才引进项目的同时,要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市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积极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

三、引进条件

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指2009年1月1日以后到我省工作,或有意来我省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引进意向协议的海外创新创业人才。近两年已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也可纳入范围。

(一)基本条件。我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我省工作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者;

2、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4、我省急需和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二)具体条件。各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在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同时,还需具备下列条件:

1、省重点创新项目引进人才需在重大专项涉及的领域,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或拥有市场开发前景的自主创新产品;或者在海外承担过与重大专项相关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2、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需具有世界一流研究水平,近5年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掌握重要实验技能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3、省属企业引进人才需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资本运作经验,在业界有较大影响。

4、各类园区引进人才,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有海外创业经验或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3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有经营管理能力;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额的50%以上。

符合上述条件的人选,参照中央做法,通过专家评审和规定程序,正式纳入“百人计划”。

四、引进方式

(一)通过市场招聘引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支持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面向海外自主招聘。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牵头征集引进人才需求,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对外公开发布。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增强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依托产业和项目引进。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包括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建设,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科技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通过加强对外联络引进。加强与海外留学学生组织、华人华侨社团和驻外使领馆的联系,为希望来皖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咨询和接洽服务,协助做好引进工作。

(四)通过中介机构和个人推荐引进。探索“以才引才”新方式,鼓励省内外专家、企业家、留学回国人员及海内外中介机构,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留学人员服务机构、用人单位提供海外人才来皖工作、创业等方面的信息,推荐引进一批我省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推荐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合适人选,并做好跟踪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特聘专家”制度。对通过省“百人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授予“安徽省特聘专家”称号,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颁发证书。省委组织部负责具体联系和服务工作。“特聘专家”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合同聘用。用人单位应与“特聘专家”签订(续签)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协议),协商确定其聘期、岗位和职务、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鼓励用人单位和“特聘专家”签订长期合同(协议)。“特聘专家”与用人单位的聘期结束或协商解除聘约后,可自主选择其他用人单位。“特聘专家”应认真履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完成所承担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以及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目标任务,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发挥领军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实行“特聘专家”制度的具体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二)为引进人才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属国有企业中层领导职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级省级标准制定、重点工程建设,参加国内、省内各种学术组织等,可作为各类政府奖励候选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在研发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等方面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支持。按照国际惯例评价引进人才的工作绩效,避免多头评价和重复评价。

(三)认真落实引进人才的生活待遇。对经评审、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列入“百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省财政给予每人5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助。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配套其他资金,用于改善引进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其他待遇如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薪酬、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参照中央有关部委文件规定执行。各地引进的海外人才,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四)加大对引进人才工作的投入。各级财政每年要加大对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以保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需要,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领办创办科技创新企业,携带科技创新项目、高新技术或产品的,参照《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皖发〔2008〕18号)有关规定予以资助。

引进我省急需和紧缺的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国内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经过评审,并报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也可享受上述政策待遇。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省工作小组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公安厅、省外办、团省委、省科协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组成。在省委组织部设立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与省人才办合署办公),作为工作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工作小组负责审定人才引进目录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特殊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项办负责“百人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每年年终,专项办评价引进人才工作效果,总结年度引进人才工作,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二)完善工作格局。“百人计划”中,各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牵头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并制定引进人才的具体规定。省重点创新项目人才引进工作由省科技厅牵头;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工作分别由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牵头;省属重点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由省国资委牵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创业人才工作由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和涉及人才引进工作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落实特殊政策、建设人才信息库、提供窗口服务等工作。

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人才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具体工作。

(三)规范工作程序。专项办综合有关地方和部门的意见,汇总形成人才引进目录和年度工作计划,报工作小组审定后发布执行。人才引进目录主要内容为各领域的具体人才需求,包括引进人才的重要岗位、重点项目及经费支持计划等。用人单位物色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并达成初步引进意向后,向牵头组织单位申报;牵头组织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人选进行评审,提出建议并报专项办;专项办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后,报工作小组审批。经工作小组批准的引进人才名单,由专项办通知有关部门落实相关特殊政策;用人单位根据批复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引进人才签订工作合同,办理引进手续。符合基本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也可以自荐的方式直接向专项办申报。通过自荐、其他渠道推荐或需要以特殊方式引进的人才,由省专项办商有关部门按既定程序个案处理。

引进人才因个人原因未履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用人单位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解除与其签订的合同(协议),并报牵头组织单位提出意见,经工作小组审核,取消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四)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齐心协力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和一站式服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海外高层次人才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典型事迹,加大对作出重大贡献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激励表彰力度,努力形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大量引进、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

第二篇: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的通知

2011-5-27上海浦东

浦府〔2011〕93号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

现将《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浦东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建设浦东新区国际人才高地,加快推进浦东新区“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5号)和《上海市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沪委办发〔2010〕28号),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

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引进100名具有海外丰富从业经历、通晓国际规则和惯例、掌握核心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下简称浦东新区“百人计划”)。

二、引进对象

引进人才一般是指在本领域有较高知名度,获得本行业专家认可,每年在浦东新区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际大型金融机构中担任高级以上专业职务或管理职务,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的金融实践操作经验,善于经营管理,工作业绩突出的高层次金融人才。

(二)在国际知名航运企业(航运服务机构)担任高级以上管理职务、专业职务或毕业于相关国际知名院校且具有丰富航运从业经验,经营管理业绩突出,科研成果或技术经验丰富的高层次航运人才。

(三)在浦东新区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新材料等九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创新,科研成果显著,在重大专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中主持或参与过大型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或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领先,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化发展潜力的创业人才。

(四)浦东新区其他领域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个人待遇

(一)一次性给予每位引进人才5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二)3年内,按照浦东新区相关行业人才政策个人贡献奖励最高标准给予一定奖励。

(三)5年内免费提供浦东新区范围内不超过15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供其使用。在此基础上,再提供50万元人民币的安家补贴。

(四)持外国护照的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愿意在本市常住的,帮助办理2至5年长期居留许可。为符合条件的人才,积极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五)具有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愿意落户上海的,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帮助落户上海;对愿意放弃外国国籍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积极帮助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并办理落户上海手续。

(六)引进人才可享受区域内医院特需门诊服务,享受每年一次的疗休养及健康体检待遇。

(七)引进人才子女有就学需求的,按照《浦东新区人才子女入学入园实施办法》予以妥善安排。

(八)引进人才配偶一同到浦东生活,并有就业意愿的,优先推荐其在区域内单位就业。

四、创业扶持

对引进人才创办的企业,经认定,可提供以下扶持:

(一)创新浦东新区国资投资机制,设立浦东新区国有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按照企业实收资本的一定比例对企业进行国有资本投入,投资期不超过4年,期满后国有资本按照约定方式退出。

(二)建立浦东新区银政合作平台,引导商业银行放宽中小企业审贷标准,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积极鼓励社会各类商业担保机构,为人才实施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提供贷款担保。

(三)通过浦东新区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各类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人才开展创业。

(四)被认定为国家级、市级或区级研发机构的企业,按照《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研发投入补贴资金操作细则》的规定,提供相应的研发费用补贴。

五、创业团队支持

经认定的核心团队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给予创业团队50万元人民币,用于引进和激励优秀团队成员。

(二)3年内,给予团队成员每人每月2000元人民币的租房补贴。

(三)为符合条件的个人及配偶、子女优先解决上海户籍,帮助协调其子女在区属学校就学。

六、申报方式

(一)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方式:(1)专家推荐。可由两位以上两院院士、中央“千人计划”专家等共同推荐。(2)组织推荐。可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国内外大型重点企业、国内外重点高校、重点科研院所、浦东新区各业务主管部门、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社会团体组织等进行推荐。(3)个人自荐。

(二)创业团队人员申报方式:由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推荐,通过团队人员所在单位集中组织申报。

七、评审程序

(一)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评审。在浦东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设立评审平台,通过行业专家评审产生拟引进人选,评审结果报浦东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经社会公示后确定。

(二)创业团队人员的评审。经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审定后确定。

八、附则

(一)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人才,按照“从优不重复”的原则享受本政策。

(二)本意见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至2016年5月1日止。本意见由浦东新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上海市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上海市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为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人才强市战略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5号,以下简称“中央‘千人’计划”)和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中组发[2008]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就上海市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下简称“上海‘千人’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人才犹先发展理念,接照突出重点,以用为本、特事特办、统筹实施的原则,加大上海“千人计划”推进力度;坚持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大力引进、培育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坚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人才,营造创新伟大、创业崇高的良好氛围,为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申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大力实施上海”千人计划",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探索建立国际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新模式,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最具创新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吸引力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人才高地之一。

上海“千人计划”将用5—10年时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重点发展战略目标的人才需求,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并争取其中一批引进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在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园区,建立20—30个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并争取其中一批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支持人才基地进行更加大胆的体制机制探索,将有关投融资、股权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政策在人才基地先行先试,营造宽松环境,把基地建设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最能发挥作用、最能产生效益的“人才特区”。继续发挥现有各类人才支持计划的作用,形成分层分类的优秀人才引进、培育平台。

对上海“千人计划”引进人才(以下简称“引进人才”)授予“上海特聘专家”称号,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直接联系的专家范围。

三、引进对象

(一)引进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在本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境)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实验室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

2、在国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其他相关专业机构和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发展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4、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过程中紧缺急需的具有国际领先或国内一流专业水平的其他海外高层次人才。

(二)上海“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的重点领域主要是三个方面:

1、依托重大专项、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及创新创业基地等,重点引进并支持一批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创新,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2、聚焦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引进和支持千批掌握核心技术,擅长知识产权战略谋划和知识产权运作,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重点引进和支持一批具有优异的创业投资、科技担保管理业绩,擅长培育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科技担保领军人才和团队。

3、围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重点引进和支持-批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及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文化艺术大师、创意人才。

符合上述标准的人选,按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大工程及企业、金融、航运、文化、创业等类别,由有关牵头单位和区县组织申报,通过公平公正的专家评审和规范合理的程序后,列入上海“千人计划”。

四、引才方式(一)加强宏观引导。

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共享机制,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论坛,及时发布、定期更新《上海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引导海外高层次人才向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集聚,提高升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发挥市场作用

鼓励并支持用人单位面向海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招聘,建立市场化引才长效机制,发挥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人才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人才基地加强合作,发挥人才服务机构推荐人才的重要作用。

(三)畅通对外联络i 发挥海外联谊会等社会团体和各类行业协会、海外联络办事机构、海外合作单位的作用,宣传引才计划和优惠政策。鼓励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推荐人才,实现以才引才。鼓励人才自我推荐。

五、主要措施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服务,把引进与培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确保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一)搭建更加宽广的创新创业舞台。

岗位职务。用人单位可采用岗位招聘方式,直接聘任引进人才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编制、职数和专业技术职务计划可单列,还可设置专业技术特设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按照于部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负责选任。用人单位要帮助刮进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支持引进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行业领域最新前沿动态。

承担项目。引进人才可参与国家和本市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研究和标准制订等工作或担任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在保证项目目标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职责范围,有权决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可自主调整项目技术路线、自主调整和配置人员。

资金扶持。对承担重大项目而需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用人单位,可按有关规定帮助引进人才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等。用人单位、相关部门的其他经费支持要向引进人才倾斜,而且可按有关规定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比例。鼓励各有关部门、区县和园区提供项目风投基金、资金信用担保等其他资金扶持,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引导机制。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所在区县创新国资投资机制,建立银证风险共担机制,引导银行进行信贷服务创新,加大对引进人才创业的扶持力度。

绩效评估。用人单位要按国际惯例和科研规律,设置考核周期和考核指标,依据与引进人才签署的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协议),评价引进人才的工作绩效,避免多头、重复评价。评价时,应参考海外专家意见。评选奖励。支持引进人才参加国内各种学术组织,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评选。有关部门要根据引进人才专业特长,积极吸纳其作为本市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以及其他人才和项目评审专家。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引进人才,可直接作为本市各类政府奖励候选人,并推荐参加国家各类优秀人才的选拔。

(二)提供更加完善的特定生活待遇。·

居留和出入境。持外国护照入境的引进人才(含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需在本市常住且需多次临时出入境的,可申请办理有效期3—5年的《外国专家证》或《外国人就业证》、《上海市居住证》(B证),并按规定办理相应期限的居留许可,或提供二类授权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外办、市商务委)公函等有关证明文件,办理有效期2—5年的F类多次出入境有效签证。对申请并符合永久居留条件的引进人才,积极协助其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落户。具有中国国籍的海外引进人才及其随归、随迁的配偶、子女,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落户上海。对愿意放弃外国国籍而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由公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有关规定,优先为其本人及其随归、随迁的配偶、子女办理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并落户上海的手续。对原从外省区市出国、现被本市引进的人才,在上海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入籍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复籍证书》后,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引进入才对其落户上海的相关手续予以特殊办理。

社会保险。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呵参加本市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等,缴费年限以实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年限为准。参保缴费办法、在中国境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办法等,与本市市民享有相同权利。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可为引进人才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其无业配偶、子女符合本市有关规定的,可参加本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

住房。引进人才愿意购买住房的,可参照本市居民购房政策,购买自用商品住房一套,用人单位可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引进人才未购买自用商品住房的,用人单位要依照就近、方便的原则,为其提供一套建筑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的住房。引进人才自己租房的,由用人单位为其提供相应租房补贴。用人单位与当地政府可集中建设、设立人才公寓,妥善解决引进人才安居问题。用人单位可根据引进人才的业绩和贡献,与引进人才协商确定住房激励办法。通关。上海海关为引进人才设立绿色通道;对其进出境给予通关便利。引进人才凭有关身份证明,进境少量科研、教学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境合理数量的生活自用物品,除国家规定列名征税外,予以免税放行;随身携带的物品,除特殊情况外,可予免开箱查验放行。

医疗保障。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按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相应医疗和医疗保险保障待遇,用人单位为其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引进人才可纳入本市市级医疗保健照顾范围,在选定的医疗机构享受医疗照顾人员待遇。

子女入学。引进人才子女(不论国籍)在基础教育阶段,可按本人意愿,选择公办学校就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优先为其协调,选择国际学校或公办学校国际班就读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耍协调解决入学问题。引进人才的中国籍子女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入学考试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引进人才的外国籍子女报考市属高等院校的,按招收外国留学生有关规定优先录取,学费按本地学生标准收取。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公办学校建立国际班。

第四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协议书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协议书

经甲方(中南大学)、乙方()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协议。

一、聘用岗位及职务

甲方聘请乙方担任中南大学客座教授。

二、协议期限

本协议自 2015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月 31 日,期限为3年。乙方每年到甲方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

三、乙方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

1、教学任务:

2、科研任务:含项目、论文等

3、学科及团队建设任务:

4、国际交流与合作任务:

四、甲方提供的基本条件

1、若乙方获批国家“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入选人并到岗工作,甲方参照同类长期“千人计划”的标准为乙方提供工作津贴,工作津贴额度按实际到岗时间核定。若未入选,则工作津贴额度按照智力引进相关待遇核定。

2、甲方每年实报实销一次乙方到中南大学工作的国际、国内往返旅费。

3、乙方来校工作期间,由学院安排住宿。

4、学院为乙方提供科研办公场地,并配备仪器、设备、助手。

五、双方约定事项

1、工作津贴年终考核通过后一次性给付。

2、乙方因主观因素导致未完成本协议既定工作目标的,甲方有 权随时解除本协议,且乙方须按甲方已支付工作津贴的50%给予甲方以经济补偿。

3、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所取得的教学、科研等成果均属职务 成果,其发表有关论文、著作或申报有关奖励、专利和科研项目及经费等,乙方署名的第一完成单位必须为中南大学。

4、甲方因工作需要,或甲、乙双方因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协 议条款时,双方可通过协商变更协议条款。

5、乙方在协议期内须将业绩情况报甲方人事部门备案。

6、协议期内双方解除协议及违约责任事项参照《中南大学岗位 聘任(用)暂行办法》执行。

六、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及乙方所在单位各执一份。本合同 约定事项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涂改、未经授权代签无效。

甲方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签字: 乙方签字:

盖 章: 盖 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五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中组发[2008]2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办发[2008]25号),组织实施“千人计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下,成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小组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外专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分管领导及相关司局负责同志组成。

在中央组织部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作为工作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第三条 “千人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第四条 实施“千人计划”的基本原则是:

(一)突出重点。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急需紧缺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二)重在使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事业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三)特事特办。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特点,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成熟一个、引进一个。

(四)统筹实施。工作小组、牵头组织单位和用人单位各负其责,形成协调有力、办事高效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 引进的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作为特聘专家,享受为其提供的相应工作条件和特殊生活待遇。

第二章 工作体制

第六条 工作小组负责审定人才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特殊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引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项办负责 “千人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七条 各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牵头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创新项目人才引进工作由科技部牵头;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工作分别由教育部、科技部牵头;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人才引进工作分别由国资委、人民银行牵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创业人才的工作由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

第八条 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和涉及人才引进工作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落实特殊政策、建设人才信息库、实施跟踪计划、提供窗口服务等工作。

第九条 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人才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引才标准与程序

第十条 引进的人才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二)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四)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第十一条 专项办综合有关地方和部门的意见,汇总形成人才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 报工作小组审定后发布执行。

(一)人才引进目录主要内容为各领域今后5-10年的人才需求,用于引进人才的重要岗位、重点项目及经费支持计划等;

(二)工作计划根据人才引进目录制定,主要内容是各领域每年的人才引进规模、提供的主要岗位和项目、事业平台建设意见等。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物色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并达成初步引进意向后,向牵头组织单位申报。

第十三条 牵头组织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人选进行评审,提出建议并报专项办。

第十四条 专项办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工作小组审批。经工作小组批准的引进人才名单,由专项办通知有关部门落实相关特殊政策。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根据批复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引进人才签订工作合同,办理引进手续。

第十六条 符合基本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以自荐的方式直接向专项办申报。通过自荐、其他渠道推荐,或需要以特殊方式引进的人才,由专项办商有关部门按既定程序个案处理。

第四章 条件保障与日常服务

第十七条 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特殊政策措施,在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申请科技资金、参与国家标准制订、创新工作机制、参加院士评选、参加政府奖励等方面作出规定,为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第十八条 有关职能部门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资助、薪酬、医疗、保险、住房、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创业机制,凝聚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第二十条 建立统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为人才引进提供支持。专项办协调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人民银行、中科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交部、外专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建立海外人才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第二十一条 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跟踪计划。专项办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组织国情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海外人才的相关信息,促进各方面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

第二十二条 通过“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列入中央联系的专家范围。专项办为引进人才建立档案,制定日常联系和服务办法,建立跟踪服务和沟通反馈机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年终,专项办评价引才工作效果,总结引才工作,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报告。

第二十三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引进人才落实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特殊政策。

第二十四条 引进人才因个人原因未履行协议,由牵头组织单位提出意见,经工作小组审核,取消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根据本办法,制定《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引进人才工作细则》、《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工作细则》、《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引进人才工作细则》和《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细则》,对各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及各工作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专项办负责解释。

附件一

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引进人才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集聚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根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按照“千人计划”的部署,重点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在信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能源、农业、资源环境、人口健康等领域,引进5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第三条 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的指导下,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国家确定的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实施。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科技部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重点创新项目人才引进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引才目录和引才计划;

(二)组织专家评审,提出引进人才建议名单;

(三)协调落实引进人才的项目、经费和配套条件。

第五条 各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负责本专项人才引进的组织实施。主要职责包括:

(一)对用人单位提出的拟引进人选进行审核、推荐;

(二)提出引进人才的项目、经费等安排建议;

(三)协调用人单位落实引进人才的配套条件。

第六条 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引才标准与程序

第七条 本领域引进的人才除应符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重大专项涉及的领域,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或拥有市场开发前景的自主创新产品;

(二)在海外承担过与重大专项相关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第八条 用人单位与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达成初步意向后,在5个工作日内准备人才引进申报书,报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

第九条 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对拟引进人选进行审核,研究提出拟引进人选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工作和经费安排,在10个工作日内形成推荐意见报科技部。

第十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以人选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可行性和预期贡献为重点,进行评审和遴选,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综合评审意见,报专项办。

第十一条 专项办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审批手续。用人单位根据批复,在30个工作日内与引进人才签署工作合同(协议),协助办理有关手续,保证引进人才如期到岗工作。

第四章 事业平台与条件保障

第十二条 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和用人单位安排引进人才领衔重要科研项目(课题),在引进人才签署工作合同之后45个工作日内完成必要的立项程序。根据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的实际需要,可聘请引进人才担任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或总体组成员,参与重大专项的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和用人单位应按照有关特殊政策规定,根据实施重大专项任务的需要,在科研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等方面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第十四条 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对引进人才在科研条件、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重点创新项目的引才工作,由科技部等部门参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及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附件二

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基础和前沿研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按照“千人计划”的部署,围绕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需要,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重点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引进5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

第三条 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国家重点学科的人才引进工作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教育部、科技部等牵头组织单位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分别组织制定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才目录、引才计划;

(二)组织专家评审,提出引进人才建议名单;

(三)协调落实引进人才的项目、经费和配套条件。

第五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是本领域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引才标准与程序

第六条 本领域引进的人才除应符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

(二)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掌握重要实验技能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达成初步意向后,在5个工作日内准备人才引进申报书,分别向教育部、科技部申报。

第八条 教育部会同中科院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重点学科拟引进人选进行评审和遴选,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科院组织专家对重点实验室拟引进人选进行评审和遴选,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引进人选建议和综合评审意见,报专项办。

第九条 专项办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审批手续。用人单位根据批复,在30个工作日内与引进人才签署工作合同(协议),协助办理有关手续,保证引进人才如期到岗工作。

第四章 事业平台与条件保障

第十条 牵头组织单位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通过财政资金,对引进人才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引进人才匹配专项支持经费。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可聘任引进人才担任重点学科首席教授或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聘任其担任学校、院(系、所)、实验室等领导职务。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根据有关特殊政策的规定,结合引进人才的具体情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为引进人才提供必需的办公和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启动经费,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并为其团队成员提供工作岗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依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的引才工作,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会同中科院等单位参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及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附件三

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引进人才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根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按照“千人计划”的部署,围绕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的需要,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引进5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人才。

第三条 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进行。中央企业的人才引进工作由国资委牵头组织实施,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的人才引进工作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实施。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国资委、人民银行等牵头组织单位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分别组织制定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引才目录和引才计划;

(二)国资委组织专家对企业提出的推荐人选进行评审,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组织专家对金融机构提出的推荐人选进行评审,提出引进人才建议名单;

(三)协调落实引进人才的事业平台、经费和配套条件。

第五条 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引才标准与程序

第六条 本领域引进的人才除应符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

(二)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资本运作经验,在业界有较大影响。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签署意向性工作协议后,在5个工作日内准备人才引进申报书,分别报国资委、人民银行。

第八条 牵头组织单位分别组织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评审和遴选,在10个工作日内研究提出引进人选建议和综合评审意见,报专项办。

第九条 专项办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审批手续。用人单位根据批复,抓紧与引进人才签署工作合同(协议),协助办理有关手续,落实特殊政策和其他配套支持条件。

第四章 事业平台与条件保障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根据有关特殊政策规定,结合引进人才的具体情况,安排其担任企业和金融机构中层以上领导职务。承担重点研发项目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在研发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等方面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企业可根据需要为引进人才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其他类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引进能够突破国家重点产业领域技术难题的高层次研发人才,由省(区、市)组织部门参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及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牵头组织实施。

附件四

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工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按照“千人计划”的部署,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含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和工业园),引进和支持500名左右高层次创业人才(以下简称“创业人才”)。

第三条 创业人才引进工作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的指导下,由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省(区、市)组织部门会同本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遴选重点创业人才及其创业项目,协调落实对其前期创业的资金支持,提供有关创业服务,配合专项办评选优秀创业人才。

第五条 省(区、市)组织部门会同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实施本地区的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组织对重点创业人才进行初选,协调落实相应配套支持。

第六条 各园区是引进和支持人才创业的主体,具体实施创业人才的引进工作,组织推荐重点创业人才,并为他们提供创业服务和重点扶持。

第三章 引进标准与程序

第七条 重点引进人才一般应符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

(二)有海外创业经验或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3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有经营管理能力;

(三)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50%以上。

第八条 省(区、市)组织部门会同本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培育新兴产业需要,制定实施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对重点创业人才,经组织专家评估后,将人才引进申报书同时报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第九条 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专家,对各地推荐人选及其团队的创业能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预期产业规模和效益等进行综合评审,提出重点创业人才建议名单,在20个工作日内形成综合意见,报专项办。

第十条 专项办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审批手续。各园区和相关部门根据专项办批复,在20个工作日内协助重点引进人才完成回国(来华)创业的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经过1-3年的培育和观察后,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创业人才,由省(区、市)组织部门推荐,中组部会同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予以表彰。

第四章 政策支持与配套保障

第十二条 国家和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对重点创业人才给予以下配套支持:

(一)中央财政给予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资助,有关地方提供配套支持;

(二)给予多次出入境签证;

(三)国家和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给予优先支持;

(四)可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任务(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须另行批准),其产品符合要求的,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第十三条 对获得表彰的创业人才,在永久居留、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

下载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中组发[2008]28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办发[2008]25号),组织实施“千人......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 一、 引进对象 符合公司专业发展方向,提高公司科技创新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作为公司重点技术项目的负责人、研究团队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技......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概要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概要 一.认定标准 A类人才需在国际学术技术界享有很高声望,是某一领域的开拓人、奠基人;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技术成果为国际先进或填补国......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根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现就组织实施“青......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

    关于印发《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部分国有重要骨......

    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

    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的通知 厦委发„2016‟5号 各区委、区政府,各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直各部、委、办、局,各人......

    《苏州市关于加快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1010工程)的实施意见》

    苏办发„2010‟61号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印发《苏州市关于加快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 引进工程(“1010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区委和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2011年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公告

    2011年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公告 来源:千人计划网 2011-02-24 12:07:43 内容摘要: 2011年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公告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