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带一路与高铁试题集锦
一带一路与高铁试题集锦
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1.分析高速铁路成为联通亚欧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6分)
2.说明铁路运输成为今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4分)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6分)4.唐中后期,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哪些优势。(8分)
二 交通运输的选线
1.古今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境内路线基本重合,特别是河西走廊一直是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2.简析古丝绸之路经过和田(河西走廊或某地)的主要原因。(8分)三 丝路影响
1综合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资源、农业、工业、交通、商贸、文化等的影响。
2.试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意义。(8分)3.根据材料提供的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征,分析中哈经济合作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
4.简述“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沿线发展的影响。(8分)
5.中巴铁路(或公路)修建将给喀什的发展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8分)6.指出兰新高铁建设的意义——
7.辩证的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分析丝绸之路沿线开发给沿线地理环境带来的变化。
8.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我国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对于我国有哪些积极的意义?(8分)
9.说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对甘肃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8分)
三 发展具备条件分析
1.列举海上丝绸之路途径西亚的地理区位合作优势。(4分)
2.评价阿拉木图申办冬奥会的条件,并提出改进措施。(8分)
3.分析陕西省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4.请分析玉门人提出走“风” “光”大道,积极发展清洁技术产业的战略构想的原因。(10分)
5.(1)分析说明伊犁河谷薰衣草基地的区位优势及其能“花开两季”的原因。(6分)
6.简析天然气的能源优点及新疆地区天然气开发的限制因素有哪些?(9分)7.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对新疆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进行分析。(8分)
8.简述某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9.试评价河西走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4分)10.简述新疆在新丝绸之路开发中的地理优势
11.结合材料,喀什人“东联”是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的 优势,“西进”是要利用西部国家的 优势。(4分)
12.分析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发展棉花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13.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8分)14.简述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15.分析影响巴基斯坦棉花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16.简述两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以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四 为发展提建议
1.“西咸新区”的建设对西安城市发展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请你为“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或京津冀一体化对北京。
2..为了快速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中亚等其他国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合作?(6分)
3.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五 自然地理知识
1.简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两端气候差异及其对农业类型形成的影响。(8分)
2简述哈萨克斯坦境内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3.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明显,西欧与南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两个区域,阐述两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南疆的这些特征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16分)
4.“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马六甲海峡附近常年受 带控制,风浪较小;夏季科伦坡附近向(东/西)航行的船舶能顺风顺水。(3分)
5.比较瓜达尔港和伊斯兰堡气候特征的差异。(6分)6.mou地建设风电站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哪些?(4分)(2)分析阿拉山口冬春季节多大风的原因。(6分)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石油价格下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8分)7.(1)试分析人们一般在秋季于甲处拾和田玉的主要原因。(10分)(2)说出和田河流域耗水量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中耗水量大的原因。(6分)8.试分析土耳其境内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远低于我国武广高铁和沪宁高铁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一 1.地域广,运距长;资源、货物运输需求量大;沿线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高速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适应性强。(6分)
2.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大;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4分);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____角度是什么?
4.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长,贸易量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
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④海上丝绸之路安全性高
⑤几乎全年可通航 二 交通运输的选线
1.连接东西的地理位置;地势相对平坦;山脚下水源较充足(有绿洲)。(6分)
2.主要原因:位于盆地边沿的山麓绿洲;地形平坦;水源较充足;农牧业发达;是古代重要的丝绸产地和集散地。(8分,任答四点即可)
三 丝路影响
1.资源:和沿线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增加中国的资源能源安全。
交通:将东北亚与东南亚通过中国大陆高铁网便捷的沟通在一起,真正形成亚洲地区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或“一路”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
工业:在中国国内近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势下,中国和中亚乃至向西更多国家的工业合作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可以为中亚等各国借鉴。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网络通信设施等不断修建,中国过剩的工业产能能得到有效利用。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农业:深化与农业资源丰富的沿线国家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合作;增加农、林、渔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与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关系,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如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宜加强与沿线各国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交流合作。
文化:扩大人文合作领域,促进民间交流合作,为深化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通过双边、多边场合和媒体传播等渠道,宣介“一带一路”核心理念及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经济合作和民生项目。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2.①加强了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③促进了沿海地区的民族迁徙;④促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沿海地区的国际地位;⑤促进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⑥促进造船技术的发展。
3. 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 增加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加工工业、机械工业等的发展; 促进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4分)
4.推动中国、中亚国家、欧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沿线各国旅游业发展,增加收入;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繁荣;促进各国文物保护。
5.缩短喀什的出海距离; 扩大喀什的经济腹地; 改善喀什的对外交通条件;获得巨大的市场;促进喀什经济发展。
6.将进一步完善新疆地区的铁路网结构,提升路网质量,扩充运输能力; 有利于新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有利于加快新疆边贸发展,扩大我国与中亚和欧洲的贸易往来,改善沿线地区投资环境并促进沿线地方经济的发展,增进地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降低运输成本,发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道的整体效应,提高我国资源的保障能力,将大大缩短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和西南地区的时空距离,为旅客出行提供快捷便捷、舒适的条件。同时,也将大幅提高陆桥通道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国际陆路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南疆地区脱贫致富,促进我国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7.(经济)加强沿线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对外贸易;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源开发;有利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增加就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社会稳定。(2分)
(生态)在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分)
8.我国: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边疆反恐与安全;加强与中亚地区的交通、金融、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合作
9.提供优惠政策,利于加快资金、技术引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开发,扩大对外开放;(任3点,共6分)利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2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三 发展具备条件分析 1.西亚位于“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可以利用便利的海运,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及其港口运输发展物流。(1分)西亚石油资源丰富。(1分)人文、旅游资源丰富(1分)农畜产品丰富(1分)
2.优势:较北京有举办冬季运动会的经验;场地建设投资少;比赛场地集中,交通条件好;空气质量比北京好。(每点1分)
劣势:缺乏组织大赛经验;国内支持率较低;奥运村容量有限。(每点1分)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入,进行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
3.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联系历史悠久;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间位置,区际联系较便利;区内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较好;已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和较强的经济实力;教育和科技力量较强;历史文化之地,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等。
4.石油工业的发展使当地出现石油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玉门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天数多,风力级数大,风向稳定;玉门地处河西走廊西部,南有祁连山脉,北有内蒙古高原,走廊地形与风向一致(,形成地形的狭管效应);玉门地处中纬度,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可再生、清洁无污染,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量大。(10分)
5.优势条件是:①夏季热量条件好②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地形开阔④土地租金低⑤)国家政策的支持
原因: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升温快,播种时间早.北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冬迟,可栽种时间长.②品种改良(2分)
6.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价格较低③属于流体,便于开采运输使用,对环境污染小(3分)
限制因素:①石油天然气工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疆经济较落后,勘探开发资金与技术短缺问题严重.(2分)②新疆人口少,工农业较落后,天然气需求量有限,成为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瓶颈“。(2分)③该地距东部发达省区远,现有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无法满足外运需求。(2分)
7.①区位优越优势。新疆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2分)②地缘政治作用明显,新疆与中亚、南亚和欧洲国家接壤,文化相通、宗教相似。(2分)③资源丰富,区内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农牧业生产较发达,是重要的商品棉基地。(2分)④国家政策优惠.另外援疆对口帮扶,东西部合作优势明显。(2分)
8.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 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 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 国家政策支持; 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资源丰富。
9.有利条件:矿产(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铁路运输便利;水能资源丰富。不利条件: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距东部沿海工业发达地区较远或市场较小。10.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边陲,邻国多,便于发展边境贸易;油气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交通不断完善;面积大,农业特色突出;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劳动力廉价;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11.资金和技术(人才)(2分)资源(2分)
12.地势低平(2分);灌溉水源充足(2分);棉花生长期内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降水稀少,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2分)
13.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2分);河流众多,有充足的水源补给(2分);农牧业发达,物产丰富(2分);聚落(城镇)密集(2分)。
14.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2分);农产品丰富,品质高,有特色灌溉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业,知名度高,市场广阔(2分);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2分);国家政策支持(2分);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2分)。
15.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有河流(印度河)流经,提供灌溉水源;人口多,廉价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纺织业发达,市场广阔。
16。有利条件: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灌溉水源充足。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咸海退缩、气候变干、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
四 为发展提建议
1.影响:①有利于分散老城区人口,②减轻环境问题;③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或有利于城市合理规划;④加强西安与咸阳之间的交流
建议:①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区域交通联系;②保护生态环境;③保护文物古迹;④充分利用科研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调整产业结构。
2..①加强政策沟通,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②加强道路联通,尽快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③加强贸易畅通,沿线各国应该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④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6分)
3.①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工业;
②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③利用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④利用边境线漫长的优势发展边境贸易;⑤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 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发生次生盐碱化;⑦合理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
⑧对农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 自然地理知识
1.东端为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2分),适合谷物生产(2分);西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2分),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2分)。
2.(8分)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冰期较长;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3.甲区域:甲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气候类型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土壤肥沃等。
乙区域:乙区域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河流为多为季节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以盆地为主的地形,沙漠广布,水源处有绿洲分布。
有利影响:乙区域夏季热量充足,白天光照强烈,夜晚降温很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利于瓜果积累大量糖分。(同理,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有比较稳定的灌溉水源,该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该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这里水源相对比较稳定。
4.从沿海向内陆 赤道低气压带 东
5.冬季气温瓜达尔港比伊斯兰堡高;降水量瓜达尔港比伊斯兰堡少;气温年变化瓜达尔港比伊斯兰堡小。(6分)
7.(1)主要原因:和田玉形成于昆仑山的变质岩体中;矿体经外力风化、侵蚀,出露地表;夏季冰川大量融化;河流水量大,玉石易被搬运至较平缓的甲处堆积;秋季气温下降,河水水位下降,玉石显露,便于人们拾玉。(10分)
(2)特点:该流域耗水主要集中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耗水量较小。(2分)原因:4~9月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大。
8.①两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穿越高原、山地,经过的地区起伏大②跨越河谷和海峡,多桥梁和隧道③冬季的风比较大④我国的武广和沪宁高铁经过地区,地形相对平坦,自然障碍少。(8分)
第二篇:一带一路试题总结
政治一带一路资料
试题1:2015盐城市高三一模政治卷
试题2: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政治 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一带一路”提出的经济背景。(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10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10分)
试题3 2015届广东广州市高三1月高考模考政治
37.(24分)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因此,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是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的关键。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10分)
(2)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14分)
试题4.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政治试题
27“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将自身发展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紊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如夸,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不仅可以输出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 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垒球主要外汇储备圆,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能够 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同时,“一带一 路”在提升我国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 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 缘迈向前沿。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 施、贸易与投资、能源领域的合作,必将迎皋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 的有机结合。
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8分)
试题5 15届江阴、无锡、常州、镇江四个地区五校联合调研政治试卷 35 “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 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 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在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内多 外交会晤和对外活动中反复宣讲和共谋部署。
材料一: “一带一路”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 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 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 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材料二:去年 9 月 7 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 加 建设 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 何契合我国外交策略的?
(2)总书记的演讲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 试题6:2015连云港四市高三一模
试题7: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第42题:
(14分)“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发展具 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材料一 【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201 3年以来,习主席和李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邻国领导人也频频应邀到访,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就推 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科学性。(共6分)材料二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
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 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 绸之路让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 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及其文化传播与继承角度,阐释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坚持文化先行?(8分)试题8: 材料1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摘自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
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
材料2
“一带一路”是和平的播种机。丝路所通,商贾所至,物货流通,文化融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新理念,必将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释疑增信。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辙印,“一带一路”定能为人类和平进步开拓新境界。
“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助推器。作为多国间更深层次的连通,“一带一路”对于推动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化时代,筑建“一带一路”就是铺设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的必由之路。
“一带一路”是文化的融合剂。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时代标签。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就能把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摘自《新华网》2014年9月4日
材料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摘自《新华网》2014年10月11日
请回答:
(1)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有何意义?
(2)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
试题9
2015届合肥市高三政治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3.(28分)中到领导人摊出共建“摊捌之路经济带”嗣』“'2 I卅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人倡议,被合称为“带路”。闻凄材料,叫答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地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舍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届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它不仅是沿线各固互通有无的“商贾之路”.也是各国叉明的“文化交流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开放、交流、包吝、合作、共赢的精神:
(1)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经济意义。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积极影响。(16分)
试题10 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台称为“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响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①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 ②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平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④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挤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试题11 34.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9日举行,此次会议重要议题或将包括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将对国企改革进行讨论,并对国企改革的方向性问题给出意见。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1)结合材料,说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意义。(6分)
(2)有人认为“一带一路体现人类实践的特点,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请结合所哲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6分)试题12
一、【背景材料】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他表示,2 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曾经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习近平盛赞中哈传统友好,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实现这一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近平提出,加强政策沟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贸易畅通,加强货币流通,加强民心相通。这个战略构想,表达的是中国与欧亚各国全面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我们主张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
1、文化生活
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古丝绸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启示?
2、经济生活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政治生活
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政治学依据。试题13 1.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②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③将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主张,中国与中亚各国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这一主张: ①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②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反映了中国对中亚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 ④平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2013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从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再到推动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一个活力四射的经济圈正在形成。这表明: ①我国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我国与周边国家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试题14 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1)联系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西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8分)(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6分)试题15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材料三 2013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传工作正式启动,力争在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4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试题16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政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扰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5月14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14分)试题17(24分)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如今,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重新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由学术.局部和部门层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18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12分)
材料二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因此,这种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12分)试题18
地理 试题1 材料一:伊犁河谷的农四师农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全球仅伊犁河谷的薰衣草花开两季,伊犁薰衣草第一季在5月底至6月中旬;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被人们称为夏花和秋花。
材料二:新疆能源优势明显:其中煤炭资A储量全国第一,石油储量居全国第二.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
材料三:公元2100年前张岑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新丝路正在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而新成立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则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器。高铁正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快速通道。
(1)分析说明伊犁河谷薰衣草基地的区位优势及其能“花开两季”的原因。(6分)(2)简析天然气的能源优点及新疆地区天然气开发的限制因素有哪些?(9分)(3)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对新疆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进行分析。(8分)试题2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8分)材料一:正在修建的“中吉乌”铁路(如图所示)东起我国新疆喀什,是现代“丝绸之路”的一段,新疆喀什实施的“东联西进”战略,是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注入咸海的两大内流河,两条河流下游平原地带是该地区重要棉花产区。
(1)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4分)(2)新建中吉乌铁路成为我国南疆与 地区的重要通道,铁路经过地区居民多信奉(宗教)。(4分)
(3)结合材料,喀什人“东联”是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的 优势,“西进”是要利用西部国家的 优势。(4分)
(4)分析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发展棉花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5)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我国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对于我国有哪些积极的意义?(8分)试题3近年,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44.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上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该战略吸引了多国多地区的参与。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分析该国所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文化圈,并列举该文化圈的主要文化特点。(3分)
45.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明显,图2中甲乙两区域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两个区域,阐述两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乙区域这些特征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16分)
试题4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历史
试题一2015届高三历史创新与热点试题猜想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成为当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第一猜想:
第二猜想
试题2 40.(25分)“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使陆上丝绸之路为之阻隔。中国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等大都生产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有众多优良的港口,从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输量大。通过海路还可以把商品输送到陆路不易到达的地区和港口,如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到了宋代,随着航海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及运载量都有更大的提高,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孙继亮《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四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5分)
试题3 8.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途经国家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这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下列能作为我国申报丝绸之路条件的是 ①开封古城
②古长安城
③大同云冈石窟
④敦煌莫高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4
11、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正确的说法是: A、与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无关系 B、张骞通西域直接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C、中国商人长途跋涉将丝绸等商品运销欧洲 D、丝绸之路也可通往古印度 试题5 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分置北庭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史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术也传入西方。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以菲律宾为中转而进行。万历四年(1576年),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中菲间的贸易迅速升温。福建、广东海商“将中土丝、绵、缎布、磁、铁贵货到彼番国,不卖货物,止卖金银”。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商品,西班牙人只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为维持这样一种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他们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西海岸Acapulco港,横越太平洋至菲律宾的航线。
——摘编自杨天明《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第三篇: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WWY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实践基础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创新,既有助于本国经济发展,又有助于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还有助于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各国间的互信。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一带一路;理论
1.前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基础上,以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导向,通过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对新常态下开启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形象,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创新全球治理体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一个经济地理上覆盖亚欧大陆甚至全世界的顶层设计。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官方意识形态,也是宏观上把握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形势的科学理论。无论从政策理论研究、意识形态合法性论证、国内思想动员还是国际的思想及政治储备看,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来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2.“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实践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形成,是新常态下谋求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和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需要,是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矛盾的需要,是完成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
第一,是新常态下谋求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和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需要。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谋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一带一路”战略正是从谋求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高度,将我国的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打开新空间。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早期获利,可以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与认同,增强中国软实力,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作与竞争的新优势。这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着眼点。
第二,是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去”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企业“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起来后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和融通融合的必然结果。当前,“从宏观经济稳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看,加快走出去步伐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在这方面我们交了不少学费。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来看,由于缺少政府的宏观指导,缺乏金融机构的有效服务,加之对“走出去”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估计不足,这些因素致使我国企业“走出去”水平较低、质量不高、成功较少。基于这样的现实,习近平指出:“国际市场是个大空间,虽然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往哪里飞、有没有风浪也是要搞明白的,不能漫无目的乱飞,更不能往漩涡里钻。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做好全球投资需求的规模、领域和国别研究,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这是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立足点。
第三,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多地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矛盾的需要。
我国既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小国。从规模和数量来看,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不愧为一个大国。从人均水平来看,我国很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土地的人均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水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8%,煤炭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原油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森林覆盖率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因此我国又是一个小国。我国用7%的世界耕地养活19%的世界人口,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资源能源日渐紧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基于上述事实,习近平指出:“我国人多地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需要更多利用国际资源。我国产能过剩的现实矛盾也需要向国外转移和依靠国际市场消化。”这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最直接的现实基础。
第四,是完成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列为自身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1982年9月,邓小平指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2000年10月,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完成党所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不断开拓创新。当前,正处于完成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接续奋斗的重要阶段,更需要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这这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3.“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理论源泉
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既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又来源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特别是“三个开放”“走出去”战略。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习近平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形成的本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肇始于资本主义。英国发端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孤立状态”。对于资产阶级主导的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全面、辩证、历史的分析。一方面肯定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的历史进步性,“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也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带来的严重弊端。“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甚至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科学批判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建构了共产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建共享为原则,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本源。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特别是“三个开放”“走出去”战略是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新时期以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各阶段性特征,我们先后提出了“三个开放”“走出去”战略等开放发展政策。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这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在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的对外开放时期,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这篇文章做得很好,而其他两个方面的开放则相对逊色。这种特征的形成取决于新时期以来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提出了“走出去”战略。1992年10月,中央提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持。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9月,中央调整了对外投资政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12月,中央首次提出“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是一个大战略,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走出去”的领域、途径、方式等进行了新谋划,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十八大以来,为全面提升“三个开放”“走出去”的质量与水平,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
4.“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创新,既有助于本国经济发展,又有助于区域合作、共同发展,还有助于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各国间的互信和地区和平稳定。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不乏质疑的声音。国际社会持怀疑态度者担心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工具,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手段称霸世界,推行新殖民主义。一些国外学者甚至声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霸权主义的体现,中国“融入”自由化国际秩序的努力将影响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要对中国的崛起加以制衡。
4.1“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国与各国形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成新的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的归属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差异,也决定了两者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目标。发达国家通常利用资金、技术和产品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非等价交换,以此获取高额利润。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适应生产力变化,谋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并借此以新的生产关系替代旧的生产关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2013年这一指标为1978年的109倍。三次产业结构发生质变,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978年的2倍,城乡居民更消费水平是1978年的50多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必须积极调整与他国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开始塑造排他性的、更高标准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新规则,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受到极大削弱,亟待新的战略来适应生产力变化。“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既为中国创造了通过商品交换、资金输出、技术交流以及劳务输出等扩大开放的机遇,又为中国提供了与沿线各国增进了解、改善经济关系的机会。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与沿线各国可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减少国内市场失衡的风险,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与此同时,还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出口中国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引进他国先进技术或产品。这些都是中国适应国内生产力变化,在对外生产关系方面做出的积极调整。的具体实践需要通过资本输出来实现。相关数据显示,在经过高速发展的30多年后,中国已从资本输入国转型为资本输出国。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878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资金对这些国家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但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剥削性以及附带的各种条件使得这些国家在资金输人问题上有所保留,绝大多数国家都将“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国家主权、国家安全为代价”作为经济外交的底线。正是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劣根性,激发了社会主义资本输出的意识。相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资本输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出的目的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国际分工,融入世界市场,实现社会化大生产。资本输出是我国实现经济开放、发展对外关系的桥梁,其本质和目的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社会主义的资本输出没有剥削的欲望,也不会为了高额利润对输出对象国提出各种限制性条件。“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输出可以促进各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战略关系到65个国家,44亿人口。这些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国家资金过剩,有的国家资源过剩,有的国家劳动力过剩,有的国家有技术无需求,有的国家有资源无市场。从单个国家来看,这些都是问题,难以解决。但从系统角度看,这些国家具有很大的4.2“一带一路”战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实现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战略在强调政治、经济、文化输出的同时,也强调资本输出。换句话说,“一带一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一带一路”战略
经济互补性,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这个平台,通过相互合作,变发展劣势为发展优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合作宗旨为互利共赢。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遵循平等互利原则。中国不干涉沿线国家的内政,不会谋求对沿线国家的控制,更不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这些国家。第二,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资源交换遵循市场机制和商业准则,不会采取低价掠夺的方式。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不会影响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原有合作。第四,中国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为此,习近平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中国绝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将坚持包容开放、平等务实合作、发展成果共享、互利共赢,提倡多予少取的“新义利观”等原则。
从过去经验来看,中国在资本输出时都遵循了以上原则。如中国援建安哥拉,创造了“能源换基础设施”的双赢模式。再如中非合作,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了43%,但中国对非洲地区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却超过50%。中国坚持与非洲国家共渡难关,在非中国企业不减产、不减资、不减员之际,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关闭了他们的企业,撤资并解雇当地员工。一些人质疑中国与非洲发展关系是为了资源“摄取”,但有数据显示,2009年非洲对中国出口的原油在其原油出口总量中仅占10%,远落后于对欧盟的26% 和对美国的28%的输出。也就是说,非洲以资源输出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面向全球的,而非只是中国。此外,中国对非开展经贸合作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在进口非洲资源的时候严格遵循市场原则,要么直接购买,要么从国际专业市场购买,没有低价攫取资源的做法。此外,中国还通过减免关税、提供援助、免费培训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
供帮助,而这些帮助大都是无偿的。可见,中国的资本输出始终遵循着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
5.总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今天,需要我们以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于将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勇于将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适应国内生产力变化,在对外生产关系方面做出的积极调整,是中国寻求与地缘国家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与均衡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创新。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蕴含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加恢弘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了新思路、开拓了新空间、绘就了新蓝图。
参考文献:
[1] 刘武根.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初探[J].高
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1).[2] 周文, 方茜.“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0):62-72.[3] 黄凤琳,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基础理论研究的建议[J],西部大开发, 2014(10):98-101.[4] 刘美平.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阈内“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方略[J].区域经济评论, 2016(2).[5]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
月刊, 2014(11):5-9.
第四篇: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和平合作。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开放包容。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酒泉、敦煌、吐鲁番、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君士坦丁堡等古城,宁波、泉州、广州、北海、科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就是记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互利共赢。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段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一群中国古代探险家,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接力完成了从中国到欧洲的全部行程。中国人的视野从长江、黄河,扩展到几乎亚洲全境,非洲和欧洲。
那是一个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张骞之行,标志着千年古道丝绸之路正式开启。西行路上还有求法的法显、玄奘,更有无数无名的王公贵族,乞丐狱犯,各国使者、商人,来往络绎不绝,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还有海洋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汪大渊、郑和。
驼铃声声、马嘶相闻、舟楫相望;国家、民族、单一区域等社会组织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成就了丝绸之路成为人类诸多文明展示魅力的共同舞台和人类诸多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交流的共有路径。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因此诞生。它是丝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和技术推广的实物见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带一路”战略基石
总书记在考察陕西西安博物院期间强调,要把“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一带一路”沿线大量的文化遗产,是东西方交流最直接的载体,是丝绸之路精神和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基石。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加速推进,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既有紧迫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优异的调查和科研成果,能够顺利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增加其人文内涵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丝路文化遗产充分内含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路精神,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千百年来,古老的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文明,其璀璨和辉煌在各国民众心中积淀、升华,激活和激发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和美好向往。
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沿线多民族、多国家文化交流和包容的有效方式。
国家文物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全面推进。继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之后,中国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还与塔吉克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合作开展古代丝绸之路遗址的考古发掘。加快制订“一带一路”实施规划,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以“共商、共建、共享”
为原则,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文物交流合作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一座“民心相通之桥”正在中国与各国之间搭建起来。
让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历史和文化是重要基础,文化遗产应该在其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一带一路”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文物系统增强大局意识,主动围绕大局,立足本职,发挥资源优势,自觉做好服务大局工作的神圣职责。
早在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即和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
要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建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成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旅游、建设、文化和文物等部门间的协调,完善重大事项沟通、协商制度,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规律,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防止为追求局部经济效益,实施过度的旅游开发,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利影响。以文物为主体的旅游景区开发,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涉及文化遗产的景区内文物保护机构的建设,提升保护级别,不得将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严格履行涉及文化遗产的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的审批,合理确定文物景区游客承载标准,确保文化遗产安全。既保护文化遗产安全,同时实现文化遗产价值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共享。
要加大“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相关地方政府考核内容,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日常维护经费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抢救性投入,重点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经费投入。同时确保各文物旅游景区经营性收入中有适当比例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第五篇:一带一路(范文模版)
一带一路
1、读图,并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中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将出席会议。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来源新华网2017年4月6日)
一带一路
(1)、新疆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2)、新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
工程输送到东部地区,该工程一线的起点位
于
盆地的轮南。
(3)、图2所示地区与内地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
”的经济模式。
(4)、深圳经济特区隔珠江与澳门相望,通过
(铁路线)与香港、北京相连。以广
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 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5)、某港商想去喀什投资建厂,经过考察初步确定两个方案。请你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说明理由。
方案一:建立纺织厂,理由是。
方案二:建立进出口贸易公司,理由是。
(6)、中国有句俗语,“想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是大范围、宽领域、高效率合作的基础。:“一
带一路”主要覆盖亚洲、、三大洲,域内相当一部分是基础设施发
展的薄弱地带,基础设施建设也自然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优先领域。
(7)、2017年5月10——15日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隆重举行“2017一带一路印尼峰会”。印尼希望中国可以将制造业工厂发展到印度尼西亚。在人力资源、健康、养老领域也有空间。印尼在教育领域可以与中国合作,共同培训与培养人才。(来源半月谈网2017年1月3日)
材料二的一带一路示意图中,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
,位于
半球(选填“南”或
“北”),该国著名的景点是
。此外该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或经
济作物)生产国。
一带一路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一起。
材料2
21世纪海上是丝绸之路示意图
(1)、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大洲依次是
,沿线穿过的
温度带有。
(2)、海上丝绸之路起于我国福建泉州,经过
(我国的海域)、运
河,止于荷兰鹿特丹。
(3)、图示地区中,①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特点是
;②地农业生
产深受
气候的影响;③地分布的宗教主要是。
(4)、H为
海峡,简述该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
3、“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读下图回答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穿过图兰平原,该地盛产_________(经济作物),里海沿岸_____________
(矿产)资源丰富。近些年来咸海面积不断缩小,其人为原因主要是。
(2)、“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位于荷兰的鹿特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它西临______________
海,连接欧洲内河航运最繁忙的_________河,位置极为重要。该国盛产鲜花,尤其以_________最著名。
(3)、“海上丝绸之路”必经斯里兰卡岛,该岛地势特征是
,一
月份盛行___________(方向)季风。该岛中的聚落分布特点是什么?
(4)、2014年6月一艘商船从福建泉州港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东非蒙巴萨港,两地居民在
人种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船继续航行,于7月初到达吉达港,发现当地有许多清真寺,推断当地居民主要信仰_____________教,此时吉达港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一带一路
4、放眼“一带一路”感知地理差异。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一带一路示意图”(图1),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贯穿要去大陆,东边连接大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材料二:2016年5月中旬,印度遭受了创纪录的高温侵袭,极值气温突破51℃,从今年4月开始,印度因高温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中国气象台网站的消息,5月18日夜间至21日广东省将迎来新一轮较强降雨。
(1)、“一带一路”A和B两线路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
和
,如果有
机会去鹿特丹,你会选择哪条线路?请陈述理由。
一带一路
(2)、“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能源丰富的甲国,从图1中可看出该国和我国乙地区在能源种类方面 的共同点是。
(3)、一艘远洋货轮沿“海上丝绸之路”从鹿特丹返回中国,沿途在①②③三地靠港,一位船员记录
了A、B、C所见所闻。
A、在①地见到了图2所示的“特色旅馆”试对旅馆床铺安放在屋顶的做法加以解释。
B、5月份到达②地时,这里的高温天气让人忍受,结合材料二,图1和该地气候资料图(图3)分析此
时高温天气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②地高温干旱时,同纬度的广东地区却降水频繁,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C、在③地靠港时,巧遇一在此投资建厂生产轮胎的中国老乡,分析老乡在此地投资建厂的原因。
一带一路
1、(1)、维吾尔族;干旱;
(2)、西气东输;塔里木;
(3)、前店后厂;
(4)、京九铁路;珠江三角洲;
(5)、近原料产地;喀什与五国接壤,进出口货物方便,依托国家特殊的扶持政策等。
(6)、非洲;欧洲;
(7)、雅加达;南;巴厘岛;椰子。
2、3、(1)、长绒棉(棉花)
石油、天然气
引河流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2)、北
莱茵
郁金香
(3)、中部高,四周低
东北
沿海、沿河分布
(4)、泉州是黄种人,蒙巴萨是黑种人
伊斯兰
炎热干燥
4、(1)、铁路;海运;A线;该路线路程短,速度快;
(2)、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3)、A、中东地区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把床铺放在屋顶上便于通风纳凉;
B、这里是热带,5月气温回升很快,北部有高山阻挡,无冷空气南下影响,雨季未开始,天气晴朗;
广东省位于东南沿海,5月东南季风已经影响该地,雨带移至这里,广东省进入雨季,所以
降水频繁;
C、这里盛产天然橡胶,原料丰富,劳动力、土地廉价,有政府优惠政策。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