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建征文--李勇
以人为本,创新实践,建设基层特色党组织
天地华泰 李 勇
天地华泰作为煤炭行业的新兴企业,经近六年精心运作,披荆斩棘,励精图治,建立起先进企业文化,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既有国有企业严明管理的优秀品质,又具民营企业精干高效的灵巧运作,完全具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成为天地科技旗下一支生力军,在煤炭行业声名鹊起。面对公司持续平稳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纳二矿党支部面对和深入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从基层党建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创新实践,建设基层特色党支部,真正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基层党组织必须保持积极进取、志在一流的精神状态。煤矿井下作业现场,存在大量未知的困难和因素,人同大自然做斗争,需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近年来,纳二矿采场条件多变复杂,存在顶板压力大、有冲击地压危险、地质条件较差、开拓水平多、通风管理难度大等诸多不利因素。这就更迫切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志在一流的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的励志建设是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我们在工作中强调基层党员体现“四个高于”,发挥“四个作用”。“四个高于”就是:一是学习热情要高于群众;二是思想觉悟要高于群众;三是业务能力要高于群众;四是工作业绩要高于群众。“四个作用” 就是:一是带头作用;二是骨干作用;三是桥梁作用;四是奉献作用。我们在区队建设中推行了绩效考核体系,从安全、产量、质量、培训、管理五方面实行百分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发挥了区队自身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区队之间的良性竞争,进而扩展到分管科室、分管领导,激发大家的荣誉意识,产生一股强大持久的精神激励,有力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顺利进行。
二、基层党组织必须树立安全生产、讲求实效的指导思想。煤炭行业是极其艰苦的行业,更是风险极大的高危行业,但是只要掌握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安全生产。纳二矿项目部担负矿井原煤安全生产任务,作为站在生产一线最前沿的基层党组织,既是基层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组织建设效果的好坏能够在安全生产中得到最直接、最生动、最充分的体现。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树立安全生产、讲求实效的指导思想。党的科学发展观,在煤矿企业的集中体现就是安全发展观,因为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和前提。纳二矿项目部始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基本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先后制定了59项岗位责任制、36项安全生产责任制、40项操作规程和119项管理制度,囊括矿井生产经营全过程,逐步形成了一套切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管理制度体系。纳二矿项目部实施了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共辨识、整理危险源1971条,内容涵盖项目部所有岗点,提高了岗位工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岗位工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纳二矿项目部正是得益于完备的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使矿井向本质安全型迈进。
三、基层党组织必须形成上下同心、合作共事的和谐环境。
团结就是力量,合则兴,不合则废。基层项目部的根本任务就是科学、优质、低耗、高效地搞好安全生产,这也是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在这个问题上,纳二矿项目部领导班子认识和把握是高度统一的。坚持党性原则,顾全大局,肝胆相照,相互支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中心,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任务同当,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大家普遍真切、直接的感受到华泰的成长壮大,需要大家的忠诚和不竭奋斗。华泰的未来辉煌而奇瑰,决不能因其羽翼未丰而被其他企业“高管厚薪”迷惑诱使。另外,我们与伊泰集团驻矿机构的协作配合上,天地华泰项目部经理任伊泰党支部副书记,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舟共济,协作共赢,丰富和发展了“合作共事”内涵和外延,可以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又一创新实践,并于2010、2011年度获得伊泰集团“最佳合作方”称号。如今深爱这片热土的人们,落地生根,又衍生出王家塔矿、塞蒙特尔矿两个6百万吨级大型项目部,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伸展双翼,搏击煤海,践行着肩负的历史使命,谱写着天地华泰的辉煌篇章,引领着西部地区煤炭现代化生产的发展方向。
四、基层党组织必须锻造素质全面、作风顽强的职工队伍。煤炭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自动化装备不断加强,而采场处于多变复杂的环境。职工思想技术素质过硬,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煤炭新技术、新装备;职工工作作风顽强,就能克难 制险。多年来,纳二矿项目部重视党员和职工的全员教育,不断加强技术培训,争创学习型区队,为承担华泰支柱矿井,实现安全高产高效,提供了人力、智力和技术支持,拥有一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形成了一个各尽其才、相得益彰的人文氛围,大多同仁都为有幸成为天地华泰一员而倍感自豪。卓越的团队取得卓越的成效,2007年6月5日,纳二矿作为全国煤矿整顿工作现场会议现场观摩单位,接受了来自于全国各地领导、专家、同行的检阅,获得肯定和赞扬。2007年—2011年,矿井连续五年荣获全国“高产高效示范化矿井”荣誉称号;2009年—2011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A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荣誉称号。2007年、2011年两次被授予“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荣誉称号。2011年1月,项目部颁布实施《质量管理手册(含程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0月顺利通过中质协专家外部审核,成为公司第一个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项目部。
五、基层党组织必须突出党员干部、先模人物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先模人物的示范作用,能量巨大,能够在职工队伍引起轰动效应,从而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生产条件极其复杂困难情况下,部分职工往往情绪低落,一蹶不振,而敢于担当的先进分子,能够起到中流砥柱、一呼百应的作用。这在火热的生产现场已得到无数次验证。而重点突出开展本单位“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和群众”活动,把本单位涌现出的先模人物作为职工身边的宝贵资源,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把从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新时期劳模的精神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发扬光大,对激励广大党员带领群众,立足岗位作奉献产生了巨大的 鼓舞作用。2006年4月的一天,共产党员富强率领100多名满怀一腔热血的男儿来到了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南一个偏僻的、白雪皑皑的小山村,富强现场跟班,亲自指挥;大家众志成城,不畏艰难,顺利实现了国产一次采全高5.3米的综采机械化设备联合试运转,并在次月生产原煤30.2万吨,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从此纳林庙煤矿二号井的名字响彻鄂尔多斯煤炭行业,这也是该地区第一座现代化、机械化大型矿井,为天地华泰的品牌的树立以及伊泰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着眼大局、群众参与的建设之路。我们作为企业一分子,担负全局中的局部工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树立大局观,目光高远,全面系统思考处理问题,个人服从项目部,项目部服从总部,实现以局部保整体。基层党组织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得到公司党委、支部领导的有力支持。一是主动到基层单位走访,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洞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促其整改完善。二是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主动暴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以便获得党委的指导性意见,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基层党组织必须把职工赞成、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党历来重视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重视群众经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脱离群众就等于脱离了工作实际,就失去了强大的力量源泉,基层组织的建设就显得苍白无力、暗淡无光。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走着眼大局、群众参与的建设之路。纳二项目部在发展生产,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注重三个文明建设,关心关爱群众生活,为职工 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项目部为职工宿舍配备了餐桌、电视柜,宿舍实现了闭路有线电视,宽带上网。为解决职工住宿紧张的难题,2009年,报请公司同意,项目部投资400多万元自建了综掘职工宿舍,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绿化,于2009年年底投入使用。由于项目部比较闭塞,娱乐活动较少,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修建篮球场一处,项目部每年都组织篮球比赛。2012年,项目部又成立职工多功能娱乐室,配备了卡拉OK系统、乒乓球、台球、羽毛球等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设备。
纳二矿党支部就是通过以上途径,深入探索和实践基层党建之路,重视和加强高素质团队建设,在这个集体里大家坦诚沟通,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民主集中,分工明确,相互支援,成员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管理团队焕发出高度的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号召力;项目部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各项目标得到顺利实现,效益利润得到显著提高,社会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
第二篇:李学勇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李学勇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时,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就是“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个判断完全符合江苏实际:一是面临的形势极不平凡,二是付出的努力极不平凡,三是取得的成就极不平凡。通过五年努力,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报告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报告在全面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全省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
第三部分:2011年主要工作。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报告提出做好今年工作必须紧扣主题主线,突出创新驱动,着力改善民生,注重统筹兼顾,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第四部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报告从五个方面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十一五”五年极不平凡积累科学发展宝贵经验
李学勇代省长昨天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说,“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江苏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一五”时期,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形势、全省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导向,好字优先、又好又快推进经济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面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迅速出台了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外经贸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呈现出创新引领、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3046美元提高到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82亿元,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大拉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87亿元,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4.2%。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的五年。坚持调高调优调强取向,制定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计划,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2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4%提高到33%。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增长,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2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比“十五”末提高5.1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1%,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首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均完成“十一五”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连续七年保持“三农”投入增加、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农业增加值由全国第六位上升为第三位。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城市化率达到57%,28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步伐加快,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苏中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五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省整体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地区发展步入快车道。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支援四川绵竹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五年。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国资、民资、外资各展所长,129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实施财力下倾的新分税制财政体制,深化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价格改革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市县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扩权强县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化,重大综合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100亿美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十一五”时期,是民生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18元,年均增长10.2%和8.2%。城乡居民就业稳定增加,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现城市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保障性住房和租赁补贴应保尽保。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36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成功举办第十七届省运会,第二届青奥会落户南京。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成果超出预期 经验弥足珍贵
李学勇说,过去五年,我们不仅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而且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又好又快的鲜明导向,奋发有为、迎难而进,加快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进程。二是坚持改革开放,以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束缚,以扩大开放增创发展优势,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三是坚持创新引领,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四是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五是坚持民生优先,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加普遍、更加充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十二五”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李学勇在报告中说,“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时期,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切实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李学勇说,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要求江苏“继往开来,坚持‘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江苏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二五”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工作报告《李学勇政府工作报告》。
“十二五”蓝图令人向往
李学勇在报告中提出了江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科技创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下降和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森林覆盖率达到22%。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市化率达到63%,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苏北地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李学勇指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主题和主线,必须深入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必须认真落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等重点任务。
(三)做好开局之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李学勇在报告中说,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好国家下达的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
实现今年发展目标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加强物价调控监管,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加强煤炭、电力、成品油、天然气供应,保障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需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完善促进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力量组织实施200个重点项目。
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产品规模化市场应用;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改造提升制造业,让更多的“江苏制造”上升为“江苏创造”。
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大力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推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构筑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着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四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五是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推进沿海港口群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快实施滩涂围垦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实现沿海开发新突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结合,加强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加快苏北振兴步伐,大力推动苏中崛起,全面提升苏南发展水平。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
六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坚持源头控制、科技支撑、严格监管“三管齐下”,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实施“清水蓝天”工程。全面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加大主要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力度,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广泛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
七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统筹推进收入分配、社会领域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推进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无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宿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等项试点。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评价考核体系。坚持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重,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的领先优势。
八是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要求,启动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城乡并举,保持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稳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切实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切实维护城镇拆迁居民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城镇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
九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文化强省建设力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落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政府对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投入力度,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整合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资源,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管理服务圈。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以及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政之本——继续办好民生10件实事
李学勇在报告中强调,民生是为政之本。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将重点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以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
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15万套(间),新建经济适用住房6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完成各类棚户区危旧房改造20万户,解决45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
三是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落实低保标准增长机制,苏北地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以上。
四是实施城乡居民健康工程。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65%。扶持经济薄弱地区44个县(市)医院和20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解决28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五是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为小学生每生每年750元、初中生1000元,普通高中、高校每生每年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500元、3000元,将中等职业学校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免学费政策范围。
六是推进文化惠民。扩大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范围,进一步做好向经济薄弱地区送书、送戏、送电影工作,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77%。
七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000座,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6%以上。
八是加强养老服务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健全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服务体系。向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尊老金。新建200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九是加大助残力度。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然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重残补贴金制度,对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给予特别救助。
十是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实现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李学勇在报告中强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切实增强服务职能。把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心放在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上,制定出台强化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着力提升行政效能。扩大政务公开范围,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切实提高各级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把严格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按照确定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一件一件分解责任,一项一项落到实处。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尽心尽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支出,严格按中央规定加强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各种庆典、节会、论坛活动,严禁公费出国出境旅游。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廉政准则,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民生改善上。
第三篇:述职报告(李勇2009)
在公司二届一次 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述职报告
(2009年2月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于2008年9月1日担任公司总工程师,按照公司行政领导分工,主管总工程师系统的工作,负责公司科技教育、计量检测、三标体系运行及重大方案、技术管理工作。分管科技部、检测中心、人力资源部技术干部管理及工程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几个月以来,在公司、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大力帮助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立足本职,系统学习,努力提高理论业务水平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和布置,利用中心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通过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真正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要求和内涵,使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改进了作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自身业务理论的学习,针对公司当前承揽任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结构多样化的实际,利用深入基层和施工一线的有利条件,一方面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努力学习与之相关的业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倾听基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从施工方案、项目管理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积极为完成工程任务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努力完成各项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刚从基层项目部上来的公司领导,尽快地熟悉工作、了解情况,沟通各部门、掌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在工作探索实践中,我通过大量、深入地调查研究,结合分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从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入手,在工作中,充分依靠各个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扎扎实实地完成各项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奉献。同时,自己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围绕项目,制定课题,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
紧紧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意识,根据年初公司制定的2008年科技研发和创新目标,广泛开展以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方面的科技研发。为太原铁建争取到了“京沪高速铁路CTRSⅡ型无碴轨道板铺装施工技术研究”、“ 移动式贝雷平台现浇箱梁施工技术”、“120+248+120m大跨度钢构连续梁的线性控2
制”三个六局A类课题。组织了今年集团公司“客运专线冲击碾压法地基处理”、“后锚固植筋施工技术”等10篇工法的申报工作。通过对公司各个在建项目的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了2009六局科研课题计划、工法计划、专利计划的编制申报工作。申报了CTRSⅡ型无碴轨道板封边装置、移动式贝雷平台走行装置、多跨连续式张弦梁施工方法、深水基础支撑围檩下滑装置等6项国家专利计划。同时,积极配合协调我公司与山西省科协、山西铁道学会等科研部门的工作和关系,为公司的科技工作和发展构建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2、紧贴需要,强化教育,注重高级技术工人和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结合公司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和规范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职责。一方面充分挖掘公司内部教师资源,一方面积极利用优良的社会培训资源,壮大教师队伍。同时,注重创新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通过“以赛促训”、“物质加精神奖励”等形式,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公司自主举办培训班28个,共培训1477人次。委外培训44期,培训522人次。基层单位及直属项目部员工培训共计98期,培训2920人次。外协队伍培训总计270期,培训20126人次。
在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工作方面,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组织成立 “职业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对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奖励,授予荣誉称号,有效激发了员工参加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全年共组织了测量工、CAD制图、试验工、电焊工四个工种的技术比武工作。组织28名员工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第三届青工CAD制图、测量工、试验工、财务会计、工程造价、工程技术、安全员七个工种的技能竞赛。组织了9个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共有95名员工通过鉴定。承办了局电焊工技能鉴定工作。29名技师获得任职资格,7名高级技师获得参加中铁股份公司评审资格。在立足员工参加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外;积极与山西省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联系,鼓励员工参加社会通用工种考试鉴定工作,组织了6次通用工种考试,有123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其中有36名员工参加了全国统一职业资格考试,促进员工队伍技能素质的整体提高。
3、针对问题,持续改进,稳步推进三标体系有效运行。把“三标一体”运行与质量信誉评价工作相结合,成立综合检查组,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把安全、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作为关注点,把内审和安全质量、物资设备、技术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后评估、合同管理、劳务用工管理等系统检查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三标”管理体系内审。对8个分公司机关、24个项目部以及公司本部生产经营部室进行了全面审核,共查出7个方面665个问题,并通过整改通知的方式,在全公司进行了公布。各单位按照整改要求进行了整改,并上报了整改结果,保证了公司三标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4、立足施工,服务现场,强力推进施工现场试验管理工作。2008年以来,试验检测工作适应形势变化,积极申报检测资质,增加试验参数,不断满足公司施工生产需要。注册成立了检测公司,积极申请资质,保证了资质的平稳过渡。完成试验室新版质量管理体系的修订,顺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监督评审并成功扩项。增加了地质超前预报检测参数6项与授权签字人8人,使检测中心计量认证参数增加到368项,授权签字人增加至20人。在各个重点项目部成立试验室,合理调配人员、仪器,对项目试验室进行管理、审核并授权,使项目试验室负责人资格基本满足了施工需求。
5、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全面提升质量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国家质量方针,进一步树立和强化“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思想,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各种检查、抽查,质量通病得到了较好控制,主体工程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保持稳定,产品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截止2008年11月底,已交工或竣工的233个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在建项目中共完成1489个分部工程、9175个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均为合格,合格率为100%。大秦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获得詹天佑奖及部优奖,新疆克榆、保仓高速获得铁道部“火车头”质量奖。一年来,有29个QC小组重新注册,并有42项QC活动课题进行了登记,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在公司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6、深入现场,精心安排,落实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在工程施工方面,协助总经理、配合班子成员在统筹全公司的施工生产的同时,对一些重点工程进行了调研和指导,进一步细化了方案,统筹协调,针对工程难点,选择攻关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提前预控,保证了各项施工任务的有序推进,为公司赢得了声誉。
三、廉洁自律,忠于职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在几个月的工作中,按照公司党委部署,我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和有关廉政建设方面的一些文件,进一步增强了科学发展意识,增强了忧患意识和全局意识,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对照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重申并提出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七项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自觉执行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在个人生活上不搞特殊化。在工作中坚持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严于律已,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总之,过去的一年中,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倾力支持和帮助下,按计划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但在同时,我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距离公司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自我学习不够,科研攻关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标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6
问题,检测试验力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施工生产的需要,各类人才队伍的结构还不十分完善等等。在新的一年中,我将继续加倍努力,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改进不足,把自己分管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实现公司振兴和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李勇事迹心得体会(模版)
李勇事迹心得体会
近斯,全省农行按照相关指示精神,全面开展学习李勇先进事迹活动,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作为一位县支行行长的责任感是那样的负责和重视,我们要向他学习。
李勇是中国农行银行普洱市分行西盟佤族自治县支行行长,2011年4月11日,这位年仅45岁的优秀共产党员因工作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告别了其为之奋斗不息的服务“三农”事业,永远留在了西盟这片朴实无华却蕴含希望的土地上,边陲 “雨城”西盟,因农行西盟佤族自治县支行行长李勇的因公殉职愈显阴郁悲伤,作为普通人,他的去世没有山河欲裂、五洲俱泪的千钧悲切,但在不到六千人的西盟小城,当地党政部门领导、西盟支行客户、普洱各县支行行长等上百人自发为其守灵吊唁,足以表明这位异地交流干部,用全部心力和宝贵生命去诠释基层一线农行人细耕“三农”沃土,播散“惠农”的真情。
李勇,男,彝族,中共党员,在职党校本科学历,助理经济师,云南省墨江县人。1966年3月生,1985年从乡村小学代课教师考干进入农行墨江县支行工作,先后任营业所副主任、主任、支行部门经理,2003年10月任江城县支行副行长,2007年12月至2009年9月任西盟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2009年9月至2011年4月11日任西盟支行行长。工作期间,曾先后被农行云南省分行评为专项信贷工作先进个人,被农行思茅市分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6月被中共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委员会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县支行行长,并被中共中国农业银行委员会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斯人已去,精神长存。李勇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学习李勇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李勇同志入党多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农行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李勇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和农行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始终忠诚党的金融事业,爱岗敬业。
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学习李勇同志先进事迹之际,作为农行的一名普通员工,我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要向李勇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李勇胸中跳动的是一颗“农行心”,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农行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农行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我认为,李勇的精神闪光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一生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
2、一生跟着党和农行走的坚定信心。
3、一生为国为员工的高尚品质。我们要向李勇同志学习,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农行事业而不懈努力;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爱国、爱党、爱岗位。
新平县支行
徐成雄
2011年8月19日
第五篇:李文勇先进事迹
李文勇先进事迹
村民心里,他是说大实话的;同事眼里,他是干实事的;家人嘴里,他是最忙的。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这样一位哈尼族干部、共产党员,他叫李文勇。
从2008年起,李文勇先后担任红河县垤玛乡党委书记;红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红河州发改委副主任。2014年1月,37岁的他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与他接触过的村民,和他共事过的同事,点点滴滴勾勒出的尽是一个干活打头、工作出头,让群众心里踏实的好干部“模样”。
21天走遍72个村寨:他让“土房泥路”换了新样子
“以前都没电灯,是李书记给整起来的。”在垤玛乡八哈村的老人李石波眼中的“老书记”李文勇,“个头高,还是抬电杆的主力哩。”
垤玛乡地处群山之间的一个狭长坝子,因又乱又穷,上世纪80年代,有些寨子的人甚至集体外出乞讨。
2008年3月,李文勇调任垤玛乡党委书记。一上任面对的就是该乡2007年洪灾后的窘境,还有27个自然村没通电、45个自然村未通公路。
李文勇便一头“扎”进农户家,72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他用21天跑完。“拉个小板凳就在院子里聊起来,我们说着,他就在本本上记着。”独格村村民李云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他一下来就得是大半夜才回去。”“他说过我们想什么、缺什么他就干什么。”
灾后恢复需要资金,他村里、乡里、县里、州里几头跑;拉电线算电杆数量,他走几个小时山路去李石波老人所在的八哈村;抬电杆、修公路,他卷起袖子、挥起锄头……干起活来他都是“打头的”,上任半年时间,垤玛乡发生了变化,村民说李文勇是个接地气的人,说大实话。
电和路通了,可一些依赖乞讨过活的村民还“留不住”。要治乱先得治穷,李文勇见到其他自然条件类似的地方蔬菜种植搞得好,就把外面种植大户“请进来教”,把乡里技术人员“派出去学”。
“近抓蔬菜产业脱贫,远抓林果业致富,就是他想出来的路子。”垤玛乡党委副书记周饶斌说,现在乡里的蔬菜除自给外,还卖到昆明等地,“钱袋子”鼓了,村民谁愿“出去”?
工作时间由村民来“定”:他让党员干部有了好样子
因长期闭塞,垤玛乡党员主体意识不强,服务群众能力差。认认真真干事的性子在最开始的时候给李文勇招来不少麻烦。
2008年5月的一天,乡政府大门口被30多人围起来,嚷嚷着要找李文勇,要求恢复不久前被开除的8个护林员的职务。李文勇听后,将大家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翻开下乡时的笔记本,把8人在岗不在位的情况如实说明。
这件事也让李文勇意识到一些党员干部“懒、庸、散”的陋习亟须改变,为了扭转原本涣散的工作作风,他建起了“党总支+党员服务队”的工作模式,村党总支书记为队长,6支党员服务队,280多名党员为队员,到田间地头帮干活、教技术、解困难,把党员干部“嵌”在了村子里。
“苦党员干部一阵子,甜了群众一辈子。”李文勇这么要求党员干部。当地每周日是赶集日,当天顺道来乡上办事的人多,李文勇便放弃周末,带头在办公室加班。
“听到他要出去开会了,我们脑子里的发条就可以松一松,他回来了,发条就又得上紧了。”红河县委办综合科职工杨志龙说,“这不是怕是敬畏,他个高面黑,却很和善,平时的材料他能耐心给你改很多遍,就跟老大哥一样。”
“党员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境界,在奉献中体会快乐。”李文勇常对党员干部说。
几过家门不入:他仍是老父亲眼里的好儿子
2013年9月,李文勇调到了州发改委工作。“近4个月里只见过他两次,一次是到医院看我,留了一晚,另一次是哈尼族过新年,吃了几口饭就走了。”父亲李志德说,好几次到县里调研他也没来家里,等回单位了打电话给我们说。
实际上,李文勇生前,始终承担着大量繁重的工作,加班加点、以单位为家是常态。“今年1月15日,他去世当天晚上也是在加班。”红河州发改委主任王利发说,那段时间他精力全投在了13个市县的重大农林项目调研和几个中型水库、水源点的规划方案上。
同事回忆,当晚他办公桌和茶几上铺满了调研的素材和图纸,谁也不知道在这之前他又熬了多少个夜。
“他忙。”谈起儿子,李志德时时挂着这句话。“文勇已经养成习惯,每次回家往长木椅上一躺就睡着了。”李志德说,那天早上他在电话里说完“要开会,忙不过来”后,那个电话就再没拨通过。
李文勇一家6个兄弟姐妹,他是最有出息的,“有过不少人上门想找点‘方便’,都被他拦在了外面。”李志德说,他三姐下岗十多年一直没工作,上次听说县里要招环卫工人,本想让他帮忙给安排进去,但被他挡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