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训练规律
浅谈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训练规律
作者
摘 要
少年儿童运动员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时期,因此,实现训练目标,完成训练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长期性。一个国家田径水平要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 要科学化训练,要提高体校教练和中小学体育老师的知识水平。到目前为止,少儿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现象不是日趋减少,而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少年儿童运动员田径训练是多年训练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科学的训练对运动员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多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必须了解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关键词 少年儿童 田径训练 规律 前言(引语或叫简单文献综述)1 少年儿童运动员田径训练特点 1.1 训练的业余性
训练的业余性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与成人训练存在很大差别,参加训练的少年儿童年龄均在 7-16 岁之间,他们正处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他们只有掌握和运用文化知识,才能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服务,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 识,才能接受科学训练原理,执行训练计划,帮助教练员修改训练计划,才能不断提高自训和自控能力,创造优异成绩。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做到全面关心运动员成长, 通过训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实现体育锻炼标准合格化,坚持课余训练, 处理好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关系, 防止重视训练,重视运动成绩,而忽视文化课学习。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做到训练时间不易过长, 每次课 50-90 分钟为好,每周4次训练课为宜。1.2 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训练是打基础的训练阶段,它是为上级体校输送后备力量的训练阶段。实践证明,国家和世界纪录创造者和保持者,都有坚实的基础训练。只有打好牢固基础,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优异成绩。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不是追求专项技术和运动成绩,而是打好身体训练基础,特别是全面的身体训练基础,牢固掌握基本活动能力,增强生理机能,掌握和运用基本技术和战术是区别与成人训练的基本原则。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各器官和系统都在不同步、不均衡生长发育。促进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各种能量供应、知识经验、政治思想水平和自觉性程度逐步成熟。一般说来与成人相比竞技能力低、运动能力差、运动技术掌握不完整、运动成绩不高, 都需要打好基础, 逐步提高。打好基础, 要求既全面又牢固,全面是指思想、心理、身体、技术、战术、智力等方面训练,根据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课余训练的兴趣,根据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克服训练中任何困难,明确训练的目的;打好身体的基础,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完成训练任务,才能承受训练中不断加大的的运动负荷,才能完成激烈而紧张的比赛任务, 才能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才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发展和提高专项素质打下良好基础,打好基础,必须处理好基础与成绩的关系,实践证明,基础越牢固,越扎实,运动成绩提高的幅度就越大。1.3 运动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竞赛提高运动成绩,实现训练目标。然而目前比赛日趋激烈,比赛次数明显增多,比赛难度不断加大,比赛对手实力相当, 比赛地点不断变化。诸如此类除要求运动员有良好专项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状态外,仍需要有良好的全面运动素质,健康的体魄,承受大负荷运动能力,不仅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对延长运动寿命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在训练过程到内容多样化,方法手段的新颖性,提高运动员训练兴趣,以减少疲劳和消除疲劳。少年儿童运动员运动训练是打基础的阶段,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内容,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提高机体各器官生理机能,打好训练基础,未来创造优异成绩创造有利条件。然而,少年儿童运动员正是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过早进行专项训练对未来发展和提高不利,有可能造成“昙花一现”。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缓慢, 兴奋与抑制不均衡,训练内容和方法陈旧, 手段单一,易于造成运动员的精神疲劳,有损运动员生长发育机能的增强。在训练中,方法新颖,手段多样是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需要,是年龄特征的需要, 是打好基础的需要。
1.4 运动训练过程的个人针对性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技术和成绩,运动技术是由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所构成。技术基础是完整技术中从开始到结束的技术过程;技术环节是完整技术分成的阶段;技术细节是完成上述两个因素时,运动员保持个人风格和特点。为此在同一种技术训练中,运动员特点不同,掌握和运用某环节技术不同,训练的方法、手段,选用练习内容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进 行个人针对性训练。此外,运动训练过程中, 每一个队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因此,必须对运动员进行个人针对性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共同提高。教练员在制定运动训练内容 时, 应做到一个运动员的训练,是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做到个人针对性训练。然而, 由于少年儿童运动员多, 教练员少, 无法做到一个人一个训练计划,应采用制定多层次, 多级别运动训练计划措施,把水平和成绩相近的几个运动员编为一个组,制定一个训练计划,统一训练。但是一组之中也存在差异,可在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训练。一般说一个队分3个层次制订训练计划,以高层次为主,低层次为辅,也可以既照顾重点队员,又训练一般队员。
1.5 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门性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要求有专项运动素质,专项生理机能,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专项心理品质,可见具有专门素质是运动员成材的关键。目前世界各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大幅度提高,要求运动员不仅有一般运动素质,更应该有专门运动素质,生理机能和专项体型,才能创造和保持最佳的运动成绩。只有专门训练才能实现训练任务,因此,要求在训练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运动负荷安排与调节,都具 有专门性, 才能提高专项素质、技术和战术水平,塑造专项体型,创造优异成绩。运动训练对正处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运动员来说,进行专项训练,提高专项运动素质和技术为时过早。但是,就运动员长远发展来说,专项训练必须在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基础上进行,以发展身体全素质为主,逐步向专项训练过渡,做到既同成人训练相似,又与成人运动训练有所不同。
2、少年儿童运动员田径训练的制胜规律 2.1 运动负荷要逐渐加大
为使运动员的机体能力适应现代比赛的需要,在不同层次等级、类型的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要求在训练中不断加大运动负荷,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保持和提高对运动负荷刺激的积累,加强技能力,这就是运动训练的特点。少年儿童运动员正处生长发育阶段,内脏系统尚未成熟, 承受不了大负荷的训练。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来说,不是训练量无限加大,而是根据性别、年龄、训练年限有针对性、有节制地加大这与成人在训练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少年儿童正处生长发育期, 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与生长发育同步进行。生理机能随身高、体重而自然增长,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和肌力增长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增长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在训练中增加运动负荷也应有所不同;其次是采用有节奏“适应—— 加大——再适应——再加大”的科学原理,符合运动员身心特点,增强他们机体能力,增大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运动员, 骨骼内有机物多, 易于弯曲而支撑力小,不易承受过大负荷训练,所以青年少运动员不易突然加大运动负荷进行训练,而应有节奏的加大, 使之在到适应性积累。
2.2 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超量恢复规律
恢复过程是指人体机能和能源物质,由于运动负荷作用而导致暂时下降和减少状态,通过休息回到并超过运动负荷前的水平,这种恢复过程叫超量恢复。少年儿童训练时由于身体练习而消耗能量和能源物质,在运动负荷较大,时间较长,练习次数或组数较多时,消耗能量以及能源物质较多,导致机体疲劳产生,通过运动员休息,营养补充, 睡眠等途径,机体能量和能源物质不断恢复, 从而达到训练前水平, 称之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可以增强运动员体质,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成绩。教练员应遵循超量恢复规律,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进行训练,体现训练的控制论和休息论,体现训练的科学性,反对盲目性和经验主义训练。
2.3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
当运动员对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产生了充分的适应时,同等的负荷已不再促进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这时,必然应增加新的运动负荷,促进机体新的生物适应能力, 获得较好的训练效应。优秀运动员实践证明,在适宜范围内加大运动员负荷是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基于人体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点,运动负荷的增加必然的循环渐进, 可以是直线的,梯形的,波浪式和跳跃式等。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变化应以量的变化为主, 强度基本是自然提
高,即随年限升高,年龄增加, 而有节奏的增加。少年儿童运动员在业余训练内容的交替进行,既可使各种竞技能力提高,又可以促进运动员供能系统增强,使不同肌群交替获得休息和恢复。2.4 运动训练过程和比赛相结合
竞技运动是由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方面构成。训练与比赛之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训练是比赛的基础,因为没有训练就不能比赛,即使比赛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比赛训练效果不佳。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创造优异成绩,而创造优异成绩只有通过比赛,经过规则的检验,裁判的评定被承认。所以训练必然比赛,为了在比赛中取行良好成绩,也必然进行一定时间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恢复和智力的训练。比赛不仅比成绩、比名次比分数、而且比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心理状态、临场发挥。要求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 应很好地安排训练内容, 训练与比赛结合起来。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训练也和成人训练一样,训练与比赛结合起来,通过训练使其各方面都成熟,在比赛中很好的发挥,通过比赛来检查训练水平。少年儿童运动员比赛不同于成人比赛,除比赛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外,专门进行身体素质比赛,它是比赛的重点,其目的在于提高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水平,促进教练员用多种内容,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进 行全面训练,防止早期专项化训练,用比赛迫使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训练。少年儿童正处生长发育之时,全面训练有效增进他们健康, 促进他们茁壮成长,防止狭窄的专项训练,影响他们正常发育。2.5 防止专项成人训练
从肌肉表现分析,少年儿童运动员属于学龄期,骨骼肌肉正 处生长发育之中,特别初中阶段,即年龄在 16 岁以前是骨骼生
长快于肌肉,大肌群先于小肌群,导致肌肉细长而且横断面小,表现为力量差,杠杆能力不强,承受的运动负荷能力低, 特别是负强度更差。如果不遵循生理特点,以成人训练的内容、内容措施和运动负荷进行训练,有损他们的身体,危害他们健康。从心血系统来分析,儿童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缓慢,心肝小血液循环路快,但由于心脏小,每搏输出量小,为满足循环加快,只好心率加快,如果进行成人化训练,承受运动负荷大, 为满足 身体各部位养料和氧气运输,加速心脏的收缩次数,促进心肌发达而心容量减少,导致心肌劳损, 过早退出竞技舞台。确定防止成人化训练原则依据: ①依据少年儿童运动员生理、心理特点。少年儿童正处生长发育之期,存在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此在训练必须按少年儿童运动员特点进行训练。②运动员体力差,承受负荷能力差,无氧代谢能力的抗氧能力更差,为了保证他们茁壮成长,防止用成人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对少年儿童进行训练。③运动员神精发育慢,少年儿童的神精系统缓慢,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对他们的训练方法和内容应多样,运动员负荷也要很好控制。④运动是基础训练。主要打好身体运 动素质、技术、战术的基础,不是过早要求出成绩,过早专项化训 练, 这于成人有很大区别。2.6 贯彻防止成人化训练要求
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负荷和整体负荷。少年儿童正处学龄前期, 身体所储存的能量应该首先满足正常发育的需要,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参加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训练中所承受的负荷,只是成人整体负荷的一部分。运动训练占整体负荷比例也应因学校活动的变化而 变化。在假期里所占的比重大, 在学期所占的比例数相对小些,在复习考试期间所占比例数最小,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只从训练的需要出生,一切以训练为中心,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或导致过渡训练而损害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健康。3 结论
技术不合理,在少儿时期由于追求专项成绩,训练时强度要求过高,只顾完成训练量和强度指标的任务,而对于技术精雕细刻不够,逐步形成了错误的动力定型, 到了成年再进行改进非常困难,这也是影响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想保持较长的运动年限,要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必须在少儿时期要以全面身体训练为基础, 采用多种训练手段, 同时这也符合少年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学生们不会产生精神上的疲劳和厌烦情绪。在具体训练中,安排发展速度的内容的助跑速度、起跑速度、和动作速度三 个方面考虑。统筹兼顾,并按不同年龄和不同队员的特点,抓住重点全面安排,以身体素质为基础进行多年系统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逐渐加大并遵循一定的训练规律,以赛带练,挖掘运动员的最大身体潜能。
以上文章缺乏引用的脚注请学会补上,例如“小小小小小小小小”1 参考文献 许耀球, 姚天白.田径运动生物力学 [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94-107 2 杨锡让.实用运动物理学[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10 3 延烽等.青少年运动训练100问[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9 4 刘知音.青少年儿童运动训练[M].哈尔滨: 黑龙江省朝鲜民族出版社, 1998.3(今后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要规范完整)
许耀球, 姚天白.田径运动生物力学 [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94-107
第二篇:浅谈提高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质量的探讨
浅谈提高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质量的探讨
作者:袁希刚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与运用好其特点和规律,就会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反之,就会事与愿违,遭受挫折。在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培养中也是如此,要提高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技战术水平,就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结合乒乓球项目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运用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训练方法。现就提高少年儿童乒乓球训练质量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与做法,不当之处请领导指教。
一、激发兴趣法
少年儿童具有兴趣广泛、好奇心、好胜心、上进心、新鲜感强等特点。他们喜欢形式多变、刺激竞争、表扬鼓励等训练方法,不喜欢单调、呆板、乏味的训练形式。在训练中抓住少年儿童的以上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利用,就能较好的调动起队员的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训练兴趣和不断进取的向望感,从而达到提高训练质量和技、战术水平的目的。
1、记数训练法:
训练中,根据内容和队员的具体情况按排适当的击球板数、组数,规定时间,也可以不规定时间,看谁先完成,还可以按完成的先后排名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队员训练热情高、精力集中、跑动积极、回合多。缺点是队员为达到先完成板数、组数可能会降低击球质量。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多要求、多提醒尽量使队员既有数量又有质量。
2、记分训练法:
训练中,根据队员情况和训练内容,采用记分的形式安排训练,记时也可不记时,看谁先完成规定的分数,或者根据得分多少排名次。例如:(1)左右结合摆速训练,要求队员10板后发力,胜一个球为1分,看谁先完成15分;(2)发球抢攻或者接发球抢攻训练,要求队员每胜一个球为1分,看谁先完成15分。这种方法练习时,队员的积极性高,既有数量要求,也有质量要求,但也要教育队员在完成数量中有质量,发力击球时一定要尽力做到步法到位,动作协调合理,不要只为得分而盲目发力。
3、竞赛练习法:
在训练中,根据队员情况,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训练。例如:对攻比赛;推(拨)比赛;拉防比赛;升降级比赛;擂台赛;对抗赛等。这种方法能够有力的调动队员积极性、竞争性和实战能力,较好的达到练赛结合的效果。
4、表扬鼓励法:
少年儿童普遍地心理是喜欢表扬和鼓励,因此,每节训练课前对所要训练的内容,向队员提出明确简要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训练中或结束讲评时根据队员的表现和完成内容的效果情况,多表扬、多鼓励、勤指导、勤示范,让队员不断产生进步感、自信心、争胜进取向上的心理,使之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促进训练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5、训练内容、要求多变法: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喜欢单调、乏味的练习形式。因此,教练员在安排每周训练计划时,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尽量使训练内容和要求多样化。有些训练内容需要重复和较多安排时,在训练形式上和具体要求上有所变化,从而使队员不断产生新鲜感、刺激性,激发训练兴趣和训练热情,保证每周内各节训练课的质量与效果。
6、兴趣与转化法:
少年儿童的训练兴趣与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析与理解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制与自控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在激发训练兴趣、提高训练热情的同时,教练员要重视对队员的思想教育与心理沟通,使队员相信你、了解你、依靠你、支持你,把队员的兴趣训练转到主动训练和自觉训练上来,并逐步树立起信念和理想。
二、直观教学训练法
少年儿童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因而具有接受能力快、模仿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训练中运用好直观教学,对于少年儿童学习掌握技术动作至关重要。训练中经常运用的直观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
1、直接动作示范:
在少年儿童的日常训练中,教练员的动作示范与讲解,组织队员到现场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与训练是最直接、最形象的直观教学方式。它能使运动员通过视觉或听觉直接逼真地感觉到动作各部分之间的真实而形象的外貌和各动作之间街接的空间与时间关系。从而有利于少年儿童运动员逐步建立起协调合理的技术动作。
2、间接示范:
通过经常不断地组织少年儿童运动员观看教学训练技术录像、世界优秀运动员打法录像、收看国内外乒乓球大赛现场直播等,既能使队员形成崇拜感、模仿热,又能使队员较为容易地看清各项技术动作的特点和结构,了解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对于运动员模仿、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有很好的效果。
3、简炼的比喻和口诀:
训练中,教练员简炼形象的比喻和口诀,便于少年儿童运动员尽快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例如:(1)准备动作的口诀:两脚同肩宽,双膝微曲弯,重心放于两脚前,收腹提气盯一点;(2)正手攻(拉)球的技术动作口诀:转体引拍重心移,腿带腰来腰带臂,弧线还原莫忘记。在讲解口诀含义时,一定要突出重点,使队员理解和掌握好口诀中的关键部分。
三、反复练习法:
少年儿童具有学习掌握动作快,但消退也快的特点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与消退快慢成反比的特点。在训练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六点:
1、不断加强对队员的思想教育,使他懂得少年儿童时期掌握技术动作快,但消退也快和技术水平越高,消退越慢;技术水平越低,消退越快的特点。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训练态度。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在技术动作掌握快,水平提高大的时候,不骄傲、不自满、不放松,而是更加积极刻苦地进行训练,使技术动作精益求精和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
2、加强击球感觉的培养与训练。在训练中引导和要求运动员每打一板球尽力做到对整个击球动作有清晰的用力感觉,尤其是拍触球瞬间的发力情况,应该感觉清楚,对某个击球动作用力感觉好,质量高时应及时表扬鼓励,并帮助队员进行总结,坚持练下去,达到熟练、巩固和动力定型。训练中要经常引导和讲解击球感觉好的方法:(1)板碰球时一定要抓紧球板,球板等于手臂的延长,抓紧了等于用手来打球,有利于增强击球感觉。(2)击球时要有爆发力,有爆发力才能增强感觉。特别应向队员讲清重打与轻打都要有爆发力,关键是掌握好击球动作摆速制动时间的长短和制动的距离,爆发力好的运动员感觉就好,准确性和打球质量就高。(3)要想感觉好,击球时一定要加强摩察,把球打转与拉转。
3、要加强运动员步法跑动能力的经常性和反复性训练。要打好乒乓球既要有合理的技术动作,又必须有灵活快速连续跑动的步法。从现代高水平乒乓球比赛中看出,双方运动员相互制约,激烈对抗,球的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和节凑变化多,要想在瞬间完成较为合理有效地技术动作,就要有良好的步法做保证,水平越高跑动能力越强。训练中要不断教育运动员,使之懂得步法在乒乓球运动中的极其重要性和练好步法的方法:(1)腿要紧起来(两膝弯曲,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2)腰要紧起来(含胸、收腹、提气锁腰);(3)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腿紧腰紧、重心交换是步法跑动快慢的关键。训练中要求运动员时刻注意紧凑性。紧凑性好的接发球就好,抢先上手能力强,机会球好,连续进攻和相持就好。
4、加强运动员击球时腿、腰、臂的协调配合训练。动作协调的运动员击球准确性和击球质量就高,看高水平运动员打起球来显得轻松自如,动作潇洒大放,击球质量高,且富有节凑感和艺术性。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身体各部位在击球时协调配合的好。因此,训练中要不断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懂得击球时腿、腰、臂协调配合的重要作用和具体运用,每板击球都要先从腿开始,腿带腰,腰带臂,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协调的技术动作。
5、教育和培养运动员充分和运用好乒乓球运动的五大要素。速度、旋转、力量、弧线、落点是乒乓球技术发展的灵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又相互制约。不同类型的打法,其组合的方式和突出的重点不同。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的性格、技术情况和身体条件,确定相应的打法。讲解“五大要素”的原理,使队员理解弧线与准确性和速度的关系,速度与力量、旋转的关系,力量与速度、旋转的关系,在训练中根据对方来球的速度、旋转、力量、落点、弧线的不同,加强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通过经常不断地反复练习,使队员掌握提高制造击球弧线速度、旋转、力量、落点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动作质量。
6、培养队员掌握运用好合理的击球位置与击球时间。合理的击球位置与击球时间,对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很有帮助。击球位置与击球时间不对,不但会使动作变形,而且会影响击球质量或者击球失误。合理的击球质量,一般是指:身前击球,尤其是攻击型选手,身前击球显得特别重要。身前击球具体一点谈,就是把击球点选在身前,并在身前找好球与拍的距离(击球距离)。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打法,击球距离是不同的。如以快速变化为主的人,回击一般来球,球与板的距离较短,有利于加快击球时间和动作固定;以力量为主的人,球与板的距离较长,有利于增大击球力量。因此,各种类型打法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好击球距离,特别是强调在身前找好击球距离。击球时间,是指对方回球至本方台面弹起后,球从着台点经上升至下降的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可分成上升、高点和下降三个时期。而上升和下降则又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击球时间要依据各种类型打法、体型高矮、来球性能和抢位等情况而有所不同。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好合理的击球时间,有利于提高击球命中率和击球质量。
四、间歇训练法
少年儿童具有易疲劳,也易恢复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在每节训练课中要根据少儿的以上特点,适当按排好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疲劳,使运动员能以新鲜的感觉和充沛精力与体力投入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
乒乓球运动技术多,复杂细腻,掌握难度大,训练周期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世界乒坛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变化抓好少年儿童阶段技战术和体能的训练,打好扎实的基础,是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少年儿童乒乓球训练的研究与探讨,把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与乒乓球运动的规律结合好、运用好,采取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训练的方法和措施,就能提高训练质量,促进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争取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田径训练让运动员快乐起来
[摘要]体育中的快乐学习同样代写论文也能应用到田径训练中。业余体校体育训练是体育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提高业余体校田径运动成绩,让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能积极主动参与是重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快乐训法在训练中的应用,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效果比较好。
[关键词]业余体校 快乐训练 田径前言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和每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使学生能自主地、欢乐地从事体育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的与任务的手段,而且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和丰富情感作为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有利于发展体力与智力,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在业余体校训练中也可以应用,我们称它为“快乐的训练法”,是指在日常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在安排练习内容和方法时能使运动员愉快地接受,让运动员在训练中要刻苦但不疲劳,学中有快乐,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业余体校的学生大多在青少年时代,身体发育旺盛时期,具有活泼、好胜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比较单一,运动技术不稳定,如果在训练中方法不当,可能使运动员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训练中采用传统的练习方法的同时,要改变训练方法,笔者经常用快乐的训练的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业余体育快乐训练的应用
2.1训练中既要严格又要调节快乐气氛
在训练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必要的,但教练员过于严厉,使训练紧张,反而压抑了运动员的个性发展。教练员要多关心和爱护运动员把他们当朋友和知己。在训练中教练员要用赞美的语言鼓励学生,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少用批评讽刺的语言去刺激他们,不要把发脾气、斥责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带入训练之中。要让学生在训练中感觉教练员既严肃又慈祥可敬,帮助运动员在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时树立自信心,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训练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日常的训练中,经常会碰到运动员水平不
一、接受能力有差异,在学习一个新动作时,就会出现一时难于掌握的现象,这时教练员就要有耐心、细致地分析其原因,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如“你真笨”或“你的动作太差”,甚至动手体罚学生,其结果会导致运动员产生逆反心理,产生不想练等现象,所以教练员的言行举止十分重要。在训练中教练员、运动员只有好的心情,才会有好的结果,在训练休息期间要善于用幽默的“玩笑”来调节运动员的疲劳和紧张情绪,使之起到精神放松的效果。
2.2训练手段多样化
2.2.1音乐法
音乐能调节紧张情绪,缓解疲劳,起到放松肌肉和加强动作节奏感的作用,如在中长跑训练的准备部分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使学生在准备活动时提高兴奋性,在整理放松阶段,可选择节奏柔和、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消除疲劳,享受音乐,娱乐身心。
2.2.2辅助法
中长跑比较单调,如果单纯的重复跑、跳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厌烦。因此,课时的安排要别具一格,有新鲜感,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感到乏味。如长跑的间歇练习可设计800m+600m+400m+200m金字塔式的练习。另外,练习时可以经常改变路线让学生在事先绘制好的路线上跑,如螺旋形、圆形、三角形等,并在这几种图形上不断转换,在跑的过程中改变节奏、方向、姿势等。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2.3比赛法
比赛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点,创造机会让他们竞争和参与,如中长跑练习的追逐跑。在比赛分组时教师应注意到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把学生按性别、成绩等分成运动能力、水平均等的几个组,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比赛更精彩、更激烈。
2.2.4游戏法
体育游戏一般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并使人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长时间高热情的参与练习。在组织游戏前应讲明规则,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按规则进行游戏。在练习的间歇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较强趣味游戏来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也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放松,如“传笑游戏”接力,让学生在愉快、放松的笑声中结束,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手段。
2.2.5提问法
中长跑训练中,教师要有计划地讲解和设问,让学生掌握和巩固相关的知识。如决定中长跑的因素是什么?要保持体能必须做到什么?跑动过程中的节奏和呼吸频率怎样调整?使训练与所需知识结合,比单纯的理论和实践课更能使学生接受。
2.3训练计划安排须合理化、多样化、科学化
田径训练比较单调,如果单纯地重复跑、跳、投练习,久而久之运动员们就会感觉厌烦,并易产生疲劳枯燥,导致消极情绪。教练员要多动脑筋,安排训练要多样化、科学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有相同的训练结果,达到同一个目的。让运动员感到训练安排有特色、有新鲜感,更容易接受训练安排,这才是最成功的训练计划与实践。比如,中长跑训练,不要总是在场地跑道上跑,可安排听音乐跑、变速跑、追逐跑、野外跑、林间跑、上山跑等方法,都能起到提高奔跑能力,发展耐久力和提高专项成绩的作用,采用不断变换训练环境和方法还能克服单调、枯燥的情绪。在大自然中训练,开阔了视野、心情舒畅愉快,运动员就能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完成训练任务。又如,在短跑的起跑疾跑练习时,可采用起跑上台阶,利用自制训练器材和抗阻训练法、起跑上坡跑等方法,既能较快的纠正起跑上的身体抬起过早的错误动作还能发展两腿起跑蹬地力量。结论
快乐训练有助于运动员缓解疲劳,减少受伤,身心愉快,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快乐训练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体潜在的活力,塑造人体可观的精神状态;“快乐训练”能全方位地推动人体身心健康,而人体理想的活动是对“快乐”很好的体现,体现出“快乐”对人体的影响与该项目的影响,依然能提高运动成绩,更能提高人体的竞技意识,激发人体的竞技欲望;快乐训练能使教学方法个性化和多样化,充分体现了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新时代人文体育精神——以人为本的原则。快乐训练法还需要在业余训练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有待于教练员们去发扬、去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特色、科学可行的方法,为提高业余训练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芦秋菊.怎样让体育教学成为主动体育、快乐体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99,(03).
[2]钱群.趣味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3]曹淑忠,贺晓春.再议可否用往返跑练习速度[J].体育教学, 2003,(04).[4]程中庆,崔秀馥.让学生轻松积极练好中长跑[J].中国学校体育,2003.[5]樊玉杰,周艳.体育游戏在田径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3,(4).[6]吕东波,夏晶等.浅析快乐体育在中长跑训练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7]赵星.对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之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03).
第四篇:田径跑步运动员一周跑步训练安排
田径跑步运动员一周跑步训练安排
首先慢跑(800米),让身体微热,后做徒手操,1、上肢的振臂扩胸,2、体侧运动
3、体转运动
4、腹背运动
5、弓步压腿
6、侧压腿
7、膝关节活动
8、踝、腕关节活动
徒手操完后,做些跑的专门练习,如小步跑10米接30米匀速跑,10米高抬腿接30米匀速跑,10米跨步跳接30米匀速跑,各做3组(这些是跑的慢动作分解,有助于途中跑的动作)周一
(速度练习)准备活动 30米全速跑计时(3组),间隔3分钟 60米全速跑计时(3组),间隔3分钟 80米~100米上坡跑不计时(3组),间隔5分钟 80米~100米下坡跑不计时(3组),间隔5分钟 放松 周二
(速度耐力练习)准备活动 200米全速跑计时(3组),间隔以心脏恢复正常跳动为基准 50米快速高抬腿跑(3组),间隔3分钟 100米快速后蹬跑(1~2组)放松 周三
(力量练习)准备活动 150米跑全速计时3组 哑铃练习哑铃摆臂(3组,每组40个以上)哑铃侧向飞鸟(3组,每组极限)放松 周四
(速度耐力练习)准备活动 300米跑全速计时(5组),间隔以心脏恢复正常跳动为基准 垫上练习两头起(3组,每组极限),俯卧静压后踢腿(3组,每组极限)放松 周五
(速度练习)准备活动 30米全速跑计时(3组)100米全速跑计时(3组)跳跃练习立定二级跳(3组计成绩)(要求第一跳与第二跳的衔接快)放松 周六
准备活动 3000米变速跑(1组,要求200米快速跑,300米匀速跑),间隔以心脏恢复正常跳动为基准 50米高抬腿跑(3组)50米交替单足跳30米(3组)80米跨跳(2组)1分钟跳绳(3组)放松 周日
准备活动 球类活动(以足球,篮球为主)
起跑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一般跟着第一或者第二名)。如果需要超人,一定要在直道上进行,避免弯道超人多跑冤枉路。力争在最后200米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比赛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跑时头要正、肩部肌肉要放松、适当加大摆臂、维持出色的前倾角、脚着地反冲合理、腿部的后蹬和前摆要充分合理,腾空动作协调放松、上体姿势正确、摆臂动作舒展有力维持好上体平衡。
呼吸方法 中长跑过程中,人体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要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很重要的。中长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中长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在中长跑运动中,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容易发生腹痛情况,主要是由胃肠痉挛引起,此时学生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
或者采用跟随跑战术: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力争在最后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
还有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另外在提几点建议:
首先,比赛前《从今天到赛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赛前三天开始多吃高塘食物,比赛当天吃饭八成饱,要好消化,比赛前30--40分钟可以饮200ML葡萄糖水浓度40%。另外吃三片维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田径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关节和韧带损伤,尤其下肢受伤的机会更多。防止的唯一办法是赛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越充分越不容易受伤。可在慢跑的基础上对肩关节、肘关节、背腰肌肉、腿膝踝关节等部位进行活动,强化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从而防止受伤,就可提高运动成绩。
4、运动或比赛前,学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的积蓄,赛前应控制过多的饮食和饮水,更不得饮酒。
5、运动或比赛后,应做好放松活动,以尽快恢复体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放松性的抖动、拍打,双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等全身发热时才脱外衣,长跑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以防伤风感冒。长跑时所穿的鞋袜应柔软和脚,
第五篇: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昙花一现与其多年训练
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昙花一现与其多年训练
正确进行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多年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中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也是我国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和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与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要重视儿童少年早期专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儿童少年的早期专门训练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不少少年运动员表现出很高的运动成绩。但是对参加比赛的,尤其是对已经停止训练和退出比赛“舞台”的优秀少年运动员的广泛调查研究说明,现行的早期专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目标管理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急待修正。
运动实践表明,专项训练能够保证在开始训练的3~4年中大幅度地提高成绩,以后提高成绩的速度就缓慢了,随后又出现稳定,甚至下降。不管运动员从什么年龄开始专项训练,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规律。所以专项训练越早,高水平的成绩出现得也就越早,如果后朗训练的内容和运动负荷不合理,则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下降。也就是说,运动生涯结束得越早。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调查表明,即使是最“年轻”类(例如短跑、跳高等)的田径项目,通常也要在20~22岁左右时才表现出最高的水平。
从13岁开始专项训练的运动员到17岁时,就达到了高水平的成绩,然后提高成绩的速度就缓慢了,到20~25岁或更早一些时候,他们便离开了运动员的队伍。从15岁开始专项训练的运动员,在19岁时能达到高水平的成绩,而在19岁以后,当前面所说的运动员已经停止比赛的时候,他们仍然成功地参加比赛。如果从15~17岁开始专项训练,他们能在21岁时表现很高的水平,如果后期训练的内容和运动负荷相对合理,则他们能保持较长的运动年限。这里所说的15~17岁开始专项训练,是要以多年全面身体训练为基础的。只有经过长期“建设性”系统训练,具备身体全面发展的运动员,才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里表现出高水平的专项成绩。
世界各国的田径运动员的培养实践证明,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不应该照搬成人的训练方法。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成绩的早晚,而在于达到这一成绩的途径和方法。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应该讲究训练方法的设计和训练手段组合的研究,尤其应该深入研究少年运动员运动负荷的构建理论,运动技能的形成理论。例如专项技术的训练问题,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设计问题、不同训练手段组合练习效果的问题、发展运动素质和改进运动技术的设计操作问题等,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和教育少年田径运动员具备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等高尚品质。
二、儿童少年早期专门训练阶段的目的与任务
儿童少年的早期专门训练应该是多年训练的准备阶段,其目的是为保证未来的青年期能不断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儿童少年的早期训练中,必须特别注意提高其身体的机能和健康水平,使他们的身体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在专项训练方面应重视基本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应重视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研究。刘翔的成功有力地说明了重视基本技术,重视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正确性、重要性和实效性。
三、儿童少年早期训练阶段的两种不同训练观
儿童少年运动成绩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包含着自然增长的因素。所以儿童少年的运动成绩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运动成绩:自然增长+训练。
训练不仅和成绩有关,而且对自然增长也有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中性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过大的运动量阻碍了儿童少年有机体的进一步发育,但却会使运动成绩有显著的提高。相反,也可能训练的效果对运动员身体的自然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当时运动成绩的提高却很不显著。
因此,对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例问题,量和强度的组合问题,以及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的选择问题,是教练员训练理念和训练艺术的具体反映。
从运动负荷的角度来看,概括来说,在少年儿童的运动训练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训练方法:一种是量大强度小的训练方法,另一种是量小强度高的训练方法。只要用2~3个月的训练时间,便可以看出进行量小强度高训练的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速度很快。这种暂时的优越性,在一年的训练中表现十分明显。到目前为止,在儿童少年的训练实践中,我们常遇到的大多数是这种训练方法。
量大强度小的训练和量小强度高的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两个儿童少年的自然增长的幅度相等,采用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前期提高运动成绩的幅度大。但是,从多年训练的最终效果来看则往往是一种“昙花绽放”的情况。因为早期采用高强度训练的负作用多数是当少年训练阶段结束时,在进入青年训练阶段时,成绩提高得缓慢或者停滞不前。
在13~14岁的年龄中成绩往往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有机体自然增长、采用高强度训练和专项训练手段的结果。到15~16岁时,会出现一些缓慢和停顿,这时如果进一步提高强度,采用的手段更为专项化,而同时将训练量提高一倍到两倍时(每周训练4~5次,每次2~3小时左右),不少运动员在这时能达到二级运动员的标准。采用高强度训练可以在不提高量(每周2~3次,5~6小时的训练)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提高成绩,但到高年龄组训练时,再想提高就比较困难了。
到17~18岁时,由于自然增长显著下降了,这时运动成绩往往出现停止不前或下降,尤其是那些运动量较低的运动员更是如此。如果教练员能够在这个时期提高量和强度,同时采用一些新的更加专项化的手段和方法,还可以使成绩达到更高一些。
相反,在少年时期较长时间地坚持“量大强度小”的训练方法,对青少年的多年训练来说是正确而有益的。这就是说,在少年训练阶段,13~15岁年龄组的少年运动员必须注意保持足够的训练量而不宜过早提高训练强度。到中等年龄组时最好保持或稍加大训练量,同时逐渐地提高训练强度。
采用“量大强度小”训练的儿童少年在13~15岁的年龄时,运动成绩是相对较低的,但在16岁时,运动成绩大致可以和“量小强度大”训练方法的运动员的成绩相等。
一般来说,进行“量大强度小”训练方法的运动员在16岁时,应将以前的最大量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到17岁时下降三分之一左右,然后到18岁时再提高量和强度,则能保证较大幅度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
儿童少年训练在年训练量和强度方面的安排也不应该和成人相同。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成年人的训练在冬季准备期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而在整个比赛期训练强度逐步提高的同时不断地降低训练量。这和参加比赛以及为了表现高水平专项成绩有关。没有要求14~16岁的青少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他们也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地参加比赛去创造高水平的成绩。
许多教练员的经验证明:14~16岁的少年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表现对他来说的高水平运动成绩,只需一周半或两周时间的调整就已足够了。
采用低强度或中等强度而运动量大的训练方法对青少年身体的自然增长有良好的作用。青少年的骨骼、韧带和关节的发展是大大落后于肌肉的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关节和韧带受伤。如果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法,就会加大肌肉和关节、韧带之间的差距,特别是那些条件好,在短时间内成绩提高得快的运动员,更是如此。
关节和韧带的损伤在数次重复以后,容易转为慢性,难于治愈。对青少年来说更为不利的因素是身体的自然增长,往往使伤处负担加重。
关节和韧带的受伤不只是一个强度问题,当突然加大某些训练手段的量时,尽管是用小的或中等的强度完成,也是容易受伤的。如果教练员对此忽视,往往使条件好的年轻的三级跳远和跳远运动员成为平足,而中跑运动员很容易造成跟腱发炎。
早期训练阶段采用低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对韧带和关节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逐步提高速度一力量素质,有利于儿童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第二,大量的低、中强度练习能促使骨骼、韧带和关节功能的很好发展;第三,4~5年以后当显著地提高训练强度和负荷量(由于专项训练的需要)时,这时其运动支撑器官已经发育得比较健全了,能承受大负荷训练而不易受伤。
在少年发育时期,骨骼系统增长得很快,一年能达到8~12厘米,在这期间应特别注意保护骨骼、韧带和关节的正常发育。
低强度而量大的训练方法对掌握和改进专项技术也是有好处的。有经验的体校教练员往往感到:对各集训队中那些成绩比较高的运动员通常在改进技术方面会感到时间不足。这是因为:第一,这些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到发展身体素质上去了,而这又和高强度训练有关系。第二,高强度训练法在发展素质中所带来的迅速的、跳跃式的提高,使运动素质与专项技术和专项成绩之间出现阶段性的失调现象,这一点在专项训练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儿童少年跳远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提高了30米、60米、100米的跑速以后,有时反而使专项成绩下降了,其原因就是因为在素质和技术之间,以及素质和专项能力之间产生了失调,这种类似的情形在其他项目中也是存在的。
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儿童少年的心理也有不同的影响。采用高强度训练法可以使得运动员花费较少的劳动换取较大幅度的提高,因而采用高强度训练法的运动员往往不喜欢从事大运动量的训练,他们对刻苦训练、创造优异专项成绩缺乏正确的认识;而那些采用大运动量训练法的儿童少年,往往是认识比较明确,训练态度比较端正。
为此,我主张在儿童少年的早期田径运动训练阶段,采用量大强度小的训练方法,要重视基本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研究。
四、结束语
儿童少年早期专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是我国田径运动业余体校应重视的重大研究课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运动负荷的组合结构问题,运动素质训练技术化的问题是儿童少年早期专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的核心问题。
(浙江富阳中学)仇先方 名将之约整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