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家长学校教师转变不良行为典型经验材料
满足家长的教子需要
过去家长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教育方法粗暴;特别是家长的质量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我就依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家长作了《课改,期盼家长同行》的讲座,从五个方面和他们解读新理念,辅导他们参与的策略,要求家长:第一、关心孩子不再只关心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要把眼光投向孩子的多方面发展。第二、关心孩子不再只关心考试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过程。第三、关心孩子不再只追求丰富的书本知识,还要重视孩子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的动手动脑,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评价孩子不再光看分数的高低,而要综合衡量,整体把握,善于发现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第五、不再以孩子学会语文、数学、外语等书本上的知识为满足,要协助学校为孩子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开阔孩子的视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这个讲座使家长大受启发,让他们了解到学校进行的课程改革是怎么一回事,需要他们做什么。
再如,进入21世纪,有许多家长对社会热点的“知识经济”理解不透,我就借解读“知识经济”来呼唤家长更加重视子女的学习。我搜集了多方面的材料,以《未来家庭的贫富观》为题,围绕知识经济时代家长应如何充分认识知识与经济的关系,知识储备与财富储备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学好知识,发展能力,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打下基础,使家长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江思雨的爸爸江得乐)
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二):
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成长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足为奇的,重要的是应在教育和引导中引领家长一同动起来。如:有一段时间,一些学生放松思想品德建设,表现出纪律松弛,学习马虎,作业拖拉,在校内外引发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学校教育效果不理想。我就召集这些家长作了《把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的讲座,与他们一起解读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他们共同参与。让家长懂得,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不仅不能干好事情,还可能走上斜道,甚至会危害社会,这是很危险的。要高度重视培养孩子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法纪意识。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市场经济,人的道德绝不能丧失。如果放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家庭乃至社会后果将不堪设想。孩子从小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可以为长大了自觉遵守法律打下基础。一个家庭将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培养了将近20年时间,家长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参加国家的建设。可如果不懂法,不守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就会前功尽弃。使每个家长都认清了自己所肩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
通过自己对学生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他们的变化,在家长学校的授课中做相应的教学安排。这样就能和家长一起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三):
关注不同的听课对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学生家长就业流动加速,外出打工、闯世界的人数迅速增加,加上老人平均寿命的延长,隔代家庭祖孙共同生活和三代同堂家庭明显上升。许多孩子与祖辈接触和的生活时间已超过了父母,隔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唱起了主角,担负起了教育孙辈的重任。家长学校授课、开展活动,隔代家长的出席人数有时甚至超过了亲代家长。但大多数隔代家长受当时教育条件和家庭生活水平的限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育观念相对陈旧,有相当一部分还未能接受完小学教育,导致他们对孙辈的教育力不从心,成了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面对这一现状,我专门开展了隔代家长的研究与教育,将他们与亲代家长分开授课,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获取现代家教信息,真正肩负起隔代家长应有的责任。隔代家长的教育内容如何选择呢?它与亲代家长应该有所不同,确定时既要着眼于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素质发展的新要求,又要兼顾他们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等实际,做到适时、适用,好懂、易记,使他们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掌握科学的教育孙辈的方法。我在隔代家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认为,主要应抓住以下内容:
1、家庭教育的《纲要》和《规范》,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3、配合学校工作的基本方法,4、身边隔代家教的典型案例。选择这些内容,旨在让隔代家长了解最基本的教育要求和方法。通过努力,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典型经验材料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
尹松刚
在家长学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进行了开展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尝试。在开展各种教育时,我把法制法规教育和学生成长心理教育放在首位,以提高家长素质为目的,通过图片展览、材料学习、写感想、表决心等活动形式,感染家长、教育家长,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我采取的具体方法有:
(1)集中面授家庭教育理论及方法。(2)家长自学相关教材内容、写心得笔记。(3)组织家庭教育方法咨询、研讨及经验交流活动。(4)办好家长学校社区班,强化家庭教育合力。
(5)探讨重点学生家庭、单亲家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方法、途径、效果。
(6)撰写家庭教育文章,征集家庭教育案例(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反思)评选百名家长学校优秀学员。
(7)组织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考核。
(8)家长学校结业典礼、表彰家长学校优秀学员。
总之,通过自己在家长学校开展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尝试,即以讲课、举办专题讲座为主,其它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予以配合,使一些素质水平较低的家长有了较大的进步,家长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发展。
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五):
结合农村校情班情,随时调整授课办法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农村各农户之间差异也很大。听课的家长年龄、文化程度也参差万别。为此,我根据各班情况,灵活多样地安排了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在授课内容上,针对不同年龄段分别安排,如:对低年级家长侧重讲科学养育、营养卫生、智力开发;对中高年级学生家长重点讲素质教育,法治教育;公路沿线增加交通安全教育等。在用语措辞上,根据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的特点,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为使家长学校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适应形势,又增设了义务教育法,收费法规宣传,夏令春秋时节传授卫生防疫知识等课程。由于不断调整授课方案,适应家长学习家教知识的需求普遍反映良好。根据少数学生家长由于身体或其它原因,到家长学校集中学习有困难这一状况,我还坚持送课上门。有的村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我就利用节假日骑着自行车到学生家中,既给家长讲了课又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家访,自己感到高兴,家长们也深受感动。如今家长们农闲时赌博的现象不见了,聊天儿的人没有了,大家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再不会怠慢。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班上的学生转变巨大,不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而且生活习惯有了很大变化,更爱劳动,更讲卫生,同学之间也更加团结了。
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六):
讲求教学艺术,保证授课效果
家长学校教师讲课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家长学校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学环节,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讲课艺术,要把课讲得有吸引力,力求做到“四为四有”,使家长都爱听,听后都获益。“四为”,即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传授家庭教育理论为主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为目标。“四有”则是:
一是有亲和力。家长学校的学员来自各条战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各异,作为成年人,任课教师必须真诚地对待家长、尊重家长,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伙伴,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小学生”。讲课时,态度要和蔼,不摆架子。对家庭教育中的疑难问题,要与大家共同分析、探讨,特别是在提出要求时,要以商量的口气。这样,家长就能坐得住、听得进、记得好。
二是有感染力。讲课人要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帮家长之所需,用对下一代关心、负责的肺腑之言去打动家长的心。讲到孩子的问题时,要感到痛心与不安;讲到孩子的进步时,要由衷地赞赏与自豪;讲到孩子的发展时,要充满信心与希望。要坚信“只有落后的教育方法,没有落后的孩子”,做到忧吾忧以及人之忧,喜吾喜以及人之喜。这样,讲课才有感染力,才易于为家长所接受,并使之在思想上引起共鸣。
三是有说服力。家长学校不仅要向家长传递家教信息,传授教育理论和方法,还要积极宣传优秀家长教子有方、治家有道的经验。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家教中存在的问题,抓住要害,触动灵魂,诚恳地劝诫家长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方法。通过教育理论的传授,思想认识的启迪,心与心的交流,让家长们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教育。这样,教育的目的达到了,教育效果自然要好一些。四是有吸引力。不少家长生活阅历深,知识面广,经验较为丰富。所以讲课必须加大信息量,能够旁征博引,还要注意讲授新的教育理论、新的家教观念、新的家教经验,使家长每次听课都有一种新鲜感。如果是照本宣科、老生常谈,家长就会失去兴趣而不愿参加。加大信息量,必须广泛地收集有关资料,丰富讲课内容,如讲家长的责任时我不仅引用了“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还引用赫伯特的“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的名言。讲到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才时,不仅引用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传统育人观,还介绍优秀家长的体会“只有不称职的父母,没有不成才的孩子”。在介绍具体教育方法时,不仅讲述本地优秀家长的好方法,还介绍外地优秀家长的好做法。讲到劳动教育,不仅讲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传统,还介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吃苦教育”、“磨难教育”等,这样通过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收效较好。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一):
满足家长的教子需要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时刻关注着学校的教育动态,但有时他们在配合中有些无能为力,希望学校能对他们作些辅导,以提高他们在孩子面前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也及时地给予指导。例如,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是学校的一项工作,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的投入,也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家长的质量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我就依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家长作了《课改,期盼家长同行》的讲座,从五个方面和他们解读新理念,辅导他们参与的策略,要求家长:第一、关心孩子不再只关心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要把眼光投向孩子的多方面发展。第二、关心孩子不再只关心考试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过程。第三、关心孩子不再只追求丰富的书本知识,还要重视孩子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的动手动脑,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评价孩子不再光看分数的高低,而要综合衡量,整体把握,善于发现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第五、不再以孩子学会语文、数学、外语等书本上的知识为满足,要协助学校为孩子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开阔孩子的视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这个讲座使家长大受启发,让他们了解到学校进行的课程改革是怎么一回事,需要他们做什么。
再如,进入21世纪,有许多家长对社会热点的“知识经济”理解不透,我就借解读“知识经济”来呼唤家长更加重视子女的学习。我搜集了多方面的材料,以《未来家庭的贫富观》为题,围绕知识经济时代家长应如何充分认识知识与经济的关系,知识储备与财富储备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学好知识,发展能力,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打下基础,使家长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二):
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成长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足为奇的,重要的是应在教育和引导中引领家长一同动起来。如:有一段时间,一些学生放松思想品德建设,表现出纪律松弛,学习马虎,作业拖拉,在校内外引发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学校教育效果不理想。我就召集这些家长作了《把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的讲座,与他们一起解读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他们共同参与。让家长懂得,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不仅不能干好事情,还可能走上斜道,甚至会危害社会,这是很危险的。要高度重视培养孩子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法纪意识。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市场经济,人的道德绝不能丧失。如果放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家庭乃至社会后果将不堪设想。孩子从小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可以为长大了自觉遵守法律打下基础。一个家庭将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培养了将近20年时间,家长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参加国家的建设。可如果不懂法,不守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就会前功尽弃。使每个家长都认清了自己所肩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
通过自己对学生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他们的变化,在家长学校的授课中做相应的教学安排。这样就能和家长一起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三):
关注不同的听课对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学生家长就业流动加速,外出打工、闯世界的人数迅速增加,加上老人平均寿命的延长,隔代家庭祖孙共同生活和三代同堂家庭明显上升。许多孩子与祖辈接触和的生活时间已超过了父母,隔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唱起了主角,担负起了教育孙辈的重任。家长学校授课、开展活动,隔代家长的出席人数有时甚至超过了亲代家长。但大多数隔代家长受当时教育条件和家庭生活水平的限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教育观念相对陈旧,有相当一部分还未能接受完小学教育,导致他们对孙辈的教育力不从心,成了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面对这一现状,我专门开展了隔代家长的研究与教育,将他们与亲代家长分开授课,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获取现代家教信息,真正肩负起隔代家长应有的责任。隔代家长的教育内容如何选择呢?它与亲代家长应该有所不同,确定时既要着眼于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素质发展的新要求,又要兼顾他们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等实际,做到适时、适用,好懂、易记,使他们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掌握科学的教育孙辈的方法。我在隔代家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认为,主要应抓住以下内容:
1、家庭教育的《纲要》和《规范》,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3、配合学校工作的基本方法,4、身边隔代家教的典型案例。选择这些内容,旨在让隔代家长了解最基本的教育要求和方法。通过努力,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四):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
在家长学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进行了开展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尝试。在开展各种教育时,我把法制法规教育和学生成长心理教育放在首位,以提高家长素质为目的,通过图片展览、材料学习、写感想、表决心等活动形式,感染家长、教育家长,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我采取的具体方法有:
(1)集中面授家庭教育理论及方法。(2)家长自学相关教材内容、写心得笔记。(3)组织家庭教育方法咨询、研讨及经验交流活动。(4)办好家长学校社区班,强化家庭教育合力。
(5)探讨重点学生家庭、单亲家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方法、途径、效果。
(6)撰写家庭教育文章,征集家庭教育案例(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反思)评选百名家长学校优秀学员。
(7)组织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考核。
(8)家长学校结业典礼、表彰家长学校优秀学员。
总之,通过自己在家长学校开展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尝试,即以讲课、举办专题讲座为主,其它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予以配合,使一些素质水平较低的家长有了较大的进步,家长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发展。
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五):
结合农村校情班情,随时调整授课办法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农村各农户之间差异也很大。听课的家长年龄、文化程度也参差万别。为此,我根据各班情况,灵活多样地安排了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在授课内容上,针对不同年龄段分别安排,如:对低年级家长侧重讲科学养育、营养卫生、智力开发;对中高年级学生家长重点讲素质教育,法治教育;公路沿线增加交通安全教育等。在用语措辞上,根据农村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的特点,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为使家长学校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适应形势,又增设了义务教育法,收费法规宣传,夏令春秋时节传授卫生防疫知识等课程。由于不断调整授课方案,适应家长学习家教知识的需求普遍反映良好。
根据少数学生家长由于身体或其它原因,到家长学校集中学习有困难这一状况,我还坚持送课上门。有的村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我就利用节假日骑着自行车到学生家中,既给家长讲了课又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家访,自己感到高兴,家长们也深受感动。
如今家长们农闲时赌博的现象不见了,聊天儿的人没有了,大家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再不会怠慢。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班上的学生转变巨大,不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而且生活习惯有了很大变化,更爱劳动,更讲卫生,同学之间也更加团结了。
家长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典型经验材料
(六):
讲求教学艺术,保证授课效果
家长学校教师讲课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家长学校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学环节,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讲课艺术,要把课讲得有吸引力,力求做到“四为四有”,使家长都爱听,听后都获益。“四为”,即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传授家庭教育理论为主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为目标。“四有”则是:
一是有亲和力。家长学校的学员来自各条战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各异,作为成年人,任课教师必须真诚地对待家长、尊重家长,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伙伴,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小学生”。讲课时,态度要和蔼,不摆架子。对家庭教育中的疑难问题,要与大家共同分析、探讨,特别是在提出要求时,要以商量的口气。这样,家长就能坐得住、听得进、记得好。
二是有感染力。讲课人要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帮家长之所需,用对下一代关心、负责的肺腑之言去打动家长的心。讲到孩子的问题时,要感到痛心与不安;讲到孩子的进步时,要由衷地赞赏与自豪;讲到孩子的发展时,要充满信心与希望。要坚信“只有落后的教育方法,没有落后的孩子”,做到忧吾忧以及人之忧,喜吾喜以及人之喜。这样,讲课才有感染力,才易于为家长所接受,并使之在思想上引起共鸣。
三是有说服力。家长学校不仅要向家长传递家教信息,传授教育理论和方法,还要积极宣传优秀家长教子有方、治家有道的经验。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家教中存在的问题,抓住要害,触动灵魂,诚恳地劝诫家长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方法。通过教育理论的传授,思想认识的启迪,心与心的交流,让家长们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教育。这样,教育的目的达到了,教育效果自然要好一些。
四是有吸引力。不少家长生活阅历深,知识面广,经验较为丰富。所以讲课必须加大信息量,能够旁征博引,还要注意讲授新的教育理论、新的家教观念、新的家教经验,使家长每次听课都有一种新鲜感。如果是照本宣科、老生常谈,家长就会失去兴趣而不愿参加。加大信息量,必须广泛地收集有关资料,丰富讲课内容,如讲家长的责任时我不仅引用了“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还引用赫伯特的“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的名言。讲到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才时,不仅引用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传统育人观,还介绍优秀家长的体会“只有不称职的父母,没有不成才的孩子”。在介绍具体教育方法时,不仅讲述本地优秀家长的好方法,还介绍外地优秀家长的好做法。讲到劳动教育,不仅讲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传统,还介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吃苦教育”、“磨难教育”等,这样通过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收效较好。
杨王庄学校
第三篇: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
柳林镇雅沟小学——于记林教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肩负着国家发展和名族振兴的重任,真正是任重而道远。然而,回顾过去的教育,学生没有思考的空地,没有发表的机会,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改革,观念必须转变。现代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是老师单纯地教,而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快乐学习谈几点看法:
—.由教师权威变为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是权威的、课堂是严肃的,教师只按部就班的讲课,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现代的教学观念,师生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相互讨论相互进步的关系,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的讨论找其答案,真正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二、教师的教会学生变为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学生习惯与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厌学、不学、甚至逃学,而现在的教学观念,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给学生一些权力,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过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片天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多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让孩子天真活泼的个性,展示在课堂之中。
三、学生学习被动,变为主动思考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好像一个学习的机器,被动接受知识。而教师的观念应发挥学生主体作业,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有脑有思想的人、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智力,让们快乐自主的接受知识。作为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学生的死记硬背变为消化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掌握,死记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思想能力的培养,这样出现了高和低的状况,只会做书本知识,而不会体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现代的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我们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才能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成为祖国的栋梁接班人总之,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第四篇:家长转变教子观念典型经验之三
家长转变教子观念典型经验
我是二年级学生许蜜的家长,我有三个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经常是束手无策,感到:做一个好的家长真是任重而道远,幸好有家长学校,通过她,使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在尽力做好家长的同时,使我在各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变和提高,现将粗浅体会浅述如下: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变。通过老师的讲座,使我了解了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知道了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因为我感觉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以前,我甚至这样认为,我将孩子送进学校,学好学坏就靠学校老师了,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家长要积极投入到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师多沟通和交流,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
其次,掌握了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教育能力。通过学习,明白了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礼貌待人,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一些好的习惯。同时,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教育要有耐心,切忌粗暴,我亲身体会到,孩子有时的“不听话”也是有他的原因的,只要有耐心,一定能找出他犯错误的原因,也只有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第三,自身素质的提高。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时刻充当着“老师”的角色,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通过学习,让我掌握了一些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给孩子布置任务,如何处理孩子的要求和拒绝,如何处理孩子的愤怒等。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入手,与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同样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第四,关于孩子成才的看法。通过学习,我明确了要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时代要求社会造就复合型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就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单纯追求高分、高学历,而忽视孩子个性、意志、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孩子毕竟还小,他分辨是非能力和良好的行为的养成,要来自平时生活中看到的,所接触的环境和接触的教育,对孩子要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现在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做家长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艺术,在关心孩子的吃穿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对他能正确引导,耐心的教育,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人。
第五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 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首先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上。
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在新课程中,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二、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的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教师要慎重地运用学生原有的鉴定和介绍材料,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三、新课程中教学方式的变化(一)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二)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三)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四)注意新课程理念下的盲点和误区
由于新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力倡学生“自由选题、自由创造”,可能并容易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师退居一隅 ,乃至成为“旁观者”,“局外人”。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应是一种传统的教育观而常常受到贬弃,但它确实提示了教育的某个本质方面的特点,仍有它的实践意义。确认这一观点,能够让教师明确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和作用,从课程内容、方案的选择、设计到操作、运行乃至总结、评价,教师自始自终担负着主要责任,其重要性是学生的自主性无法取代的。当然,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象是发展中的、主体性的人从来不是被动地接受“改造”的,学生是把教师的施教活动作为对象加以认识和反省,教师就是在这样的交互活动中体现其主体性的。
总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教师行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者。新课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其中体验理性释放的愉悦和创造性冲动所浸透着的欣喜。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将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已经不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情境的规定,一种课程发展的趋势,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将铸造一代新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