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超事迹资料二
敢拔“老虎牙” 创出新模式
——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鞍钢股份冷轧厂工人李超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上聚集了来自全国的科学家和科技精英。
站在众多“科学大腕”中,李超显得格外年轻,质朴。作为鞍钢股份冷轧厂冷轧四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兼党支部副书记,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的研发和应用”项目,创造了冷轧机乳液吹扫的“鞍钢模式”,使鞍钢冷轧汽车板表面质量从O3标准一跃提升到世界最高的O5标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9年8月,李超到鞍钢工作,先后干过检修车间钳工、机械车间点检员、点检长、作业长。他坚持以保障生产顺行、提高品种产量、提升产品质量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发明和技术改造,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其中59项成果获厂、公司和上级单位奖励。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12项,创造经济效益近1.3亿元。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李超曾荣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鞍山市劳动模范、鞍钢集团劳动模范、鞍钢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及鞍钢集团青工技能大赛状元等20多项荣誉称号。
像他的名字一样,李超一直在不断地超越。超越大大小小技术壁垒,超越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峰,超越自己的创新纪录,他创新前进的引擎总是充满活力。
汽车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中国的轿车面板大量依赖进口,2004年之前,国内只有宝钢一家能够生产出O5级表面质量的轿车面板。2004年,鞍钢用新投产的冷轧二号线成功生产出O5板,李超是这条生产线设备副作业长。投产后的两年中,冷轧二号线生产的O5板陆续打入国内几个汽车生产厂。然而,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客户时有反映,钢板表面有锈蚀。
2006年,一天晚上,李超从现场处理故障后刚回到家,又因为轧机出口乳液残留问题被叫回去。
赶到现场,李超就钻进又热又脏的架间,风梁、喷嘴、钢板、机架壁逐一察看。
冷轧工艺有点像擀面皮,在轧制过程中,带钢运行速度每分钟达1250米,需要用乳液来给轧辊和钢板润滑降温。为了不让乳液残留在钢板上形成锈蚀,在轧机出口处,要进行乳液吹扫。
冷轧工艺技术一直掌握在外企手里,鞍钢冷轧二号线也采用的是国外的技术。但随着客户对钢板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问题就来了。一是乳液残留多,带钢残次品高达8%;二是作业现场噪音高,达120分贝以上;三是耗电量大,每年电耗达635万度。
李超下定决心,外国的模式行不通,咱就搞个鞍钢模式!
之后的一段时间,李超每天都会到轧机旁蹲上一个小时,观察带钢的表面。只要停机检修,他就带着点检员钻进架间察看残留的原因、位置、形成缺陷的记录,测试风动轨迹。
几次,吃饭的时间,大家看不到李超,到现场一看,他还蹲在那儿瞧呢。
一次,点检员垂头丧气地跟李超说:“国外的技术,已经很先进了,我们还能改得比它强吗?”
李超在本子上记下测量的数据,对点检员说:“看着一吨吨的成品带钢因为带乳液残留被降级、打废,我心里不是滋味。就算这个项目真是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咱们也得动、也得拔。”
随着现场勘察、测量、分析、讨论的深入,解题的思路逐渐清晰。国外普遍采用平面高压空气吹扫技术对堆积在带钢表面的大量乳液进行强力吹扫,李超改变了这个固有模式,变事后集中吹扫为事先预防、分区吹扫,对轧机出口每个甩带乳液的源头先进行强力阻拦,再对带钢表面进行强力吹扫,从而达到更洁净、更高效、更省力的清理效果。
围绕这个创新思路,李超带领攻关小组又研发了五个支撑技术:七分区立体吹扫技术、乳液收集导引技术、紊流控制及低噪节能技术、乳液吸附技术、自动分段吹扫控制技术,对乳液残留的不同种类的形貌及生产原因和存在的其他方面如噪声、能耗方面的缺陷,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和改进。
2006年12月,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及相关技术在冷轧二号线正式投入使用。据统计,乳液清除率由平均93%提升到100%,钢板表面质量从O3级提高到O5级,残次品率由8%降为无残次品,每年耗电量节约36%,现场的噪音降低了25%,当年就创造效益337.30万元。
李超的这个创新项目为冷轧吹扫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沿着这个思路,鞍钢股份冷轧厂在后来建设的几条冷轧生产线上进行应用推广,截至2012年,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4571.38万元。
2009年,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获得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中国工程院一位院士在看了这个项目后评价:它是鞍钢冷轧生产线的一项重要的创新发明,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项技术在国内外首创,国际上领先。
李超创造了乳液吹扫新模式,实现鞍钢O5板的生产新突破。
一个人,拥有了信念、忠诚和技能,就能够超越一切障碍、超越一切平庸。
李超,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的职业态度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写下了一名技术工人的精彩人生!
第二篇:李超事迹资料一
鞍钢一线职工首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毕业自鞍钢技工学校、在一线抡了10多年大锤,全心钻研技术的鞍钢冷轧厂技术工人李超,成为鞍钢乃至辽宁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线职工。
2014年1月10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李超荣获201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鞍钢乃至辽宁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线职工。这位19岁从鞍钢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鞍钢工作、在一线抡了10多年大锤的科技专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
昨日下午,记者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找到了李超,从北京领奖归来,他马上回到岗位上,为生产线正常运转提供技术保障。
昨天下午,当记者来到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李超正在作业区忙碌。一个个巨大的钢卷,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顺利下线。李超被一个个巨大的钢卷反衬得很渺小,但是这些巨大的钢卷正是在李超主持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臵的研发和应用》项目的技术支持下,才得以更高质量地生产出来。
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李超凭借由他主持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臵的研发和应用》项目,荣获201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鞍钢、辽宁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线职工。
34567-
第三篇:李超事迹资料三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工人李超因“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的研发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名工人荣获这个奖项,在工业大省辽宁仅是第二人。
今年44岁的李超是鞍钢股份冷轧四号线作业区的作业长,父母哥姐都曾是鞍钢工人,从小他就对鞍钢充满了向往。父亲李继林是个能工巧匠,会修各种家电,经常把工厂的仪器仪表拿到家维修。李超对鼓捣电器非常有兴趣,几乎是父亲修到几点,他就在旁边看到几点。稍大一点后,他就自己动手拆、装家里的闹钟,自己动手装晶体管收音机。上小学三年级时,他依据吸尘器原理做了个“自动黑板擦”,获得学校的“小发明奖”。
1989年,李超以优异成绩从鞍钢技工学校钳工专业毕业,到鞍钢冷轧厂检修车间当了一名维修钳工。李超干活善于动脑子,入厂第二年就崭露头角,自制装配图,救了“翻钢机运输链”最后一道工序安装时,因实物和图纸对不上只好暂时停工的急。
李超入厂时,冷轧厂多是老旧设备,需要维修改造的地方很多,这也给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冷轧厂20多年时间,他搞出的小改小革就有230多项。
2004年,鞍钢开始用集成技术设计制造出了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轧机生产汽车面板。当时,李超是这条生产线设备维修管理的副作业长。冷轧板在轧制过程中,需要用乳液给轧辊润滑、降温,然而,却出现了乳液残留问题。汽车板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就是表面光洁度,一旦有乳液残留,就-1-
会使面板生锈,影响外观质量。同时,这套生产线还存在噪音大、耗电高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超常蹲在设备旁边琢磨,设备一停,拉出轧辊,他就钻进去对每一个部位进行研究,曾三天三宿没回家。李超说,不能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是设备检修工人的耻辱。经过无数次勘查、测量、分析,一个新思路诞生了:采用综合技术,对轧机出口每个甩带乳液的源头进行强力阻拦,再对带钢表面进行强力吹扫,总共采用立体吹扫、乳液收集导引、乳液吸附、自动分段吹扫及紊流控制及低噪音5项技术。
2006年12月,这项新技术在二号冷轧生产线使用后,乳液清除率提升到100%,钢板表面从O3级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O5级,残次品率降至为零,耗电节约36%,噪音降低25%。之后,鞍钢新建的3条冷轧生产线都采用了这项技术,截至2012年底,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571.3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称赞这个项目国内外首创,国际领先。-2-
第四篇:李美超 考研资料
第一个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北师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考研笔记
这份笔记是李美超用了两年时间整理而成的,它帮助我在2010年考试中古代文学总分391分专一135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考上了。这份笔记参考资料如下: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版本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版本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骆玉明版本
中国文学史
北师大出版社 1998年版本
韩兆琦 张俊主编 中国文学史
北师大出版社 2008版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郭英德、过常宝老师编著 先秦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褚斌杰 谭家健 《诗经的文化精神》
北师大李山老师 《楚辞与原始宗教》
北师大过常宝老师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
北师大过常宝老师 《道家思想与汉魏文学》
北师大尚学峰老师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
北师大聂石樵老师 《史记通论》
北师大韩兆琦老师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北师大韩兆琦老师 《中国散文史》
北师大郭豫衡老师 《兴的缘起》
赵霈林 《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褚斌杰 《左传与中国古典小说》
孙绿怡 北师大尚学峰老师老师讲课笔记
这份笔记是我在袁行霈教材的基础上参考了若干别的尤其是北师大出的教材以及北师大老师讲课笔记,再有就是北师大老师著作里的权威观点等等综合整理而成的,本人自认为很有价值的。因为北师大出题比较基础,所以只要差不多好好看书那袁行霈的东西大家差不多都能答出来的,你还要答一些别人答不出来的比较权威的学术界公认的观点,这就是我这份笔记的独特之处。笔记目录见下一页。
先秦文学 神话部分
(一)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几类
(二)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三)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诗经部分
(一)《诗经》的思想内容
(二)赋比兴(各自含义的解释、比兴异同的分析)
(三)《诗经》艺术特色
(四)《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历史散文
(一)《左传》的叙事艺术
(二)《左传》记言的特色
(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四)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五)《左传》战争描写的特色
(六)简述《左传》《国语》《战国策》的编写体例 诸子散文
(一)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成熟轨迹
(二)孟子散文的成就
(三)《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四)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屈原与楚辞
(一)分析屈原《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楚辞体的主要特点 秦汉文学 绪论
简述汉赋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一)理解“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二)如何理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史记》的写人艺术
(四)《史记》的叙事艺术
(五)《史记》的风格特征
(六)《史记》的思想内容
(七)《史记》的地位、影响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一)概述乐府诗的发展历程
(二)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三)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四)两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五)汉乐府民歌的后世影响
(六)《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一)《汉书》的体例、思想内容、写作特点
(二)结合作品,试述《史记》与《汉书》在写人、叙事方面的不同特点。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三)道家思想对于汉代文人诗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长足发展的原因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曹操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二)曹丕诗歌特色
(三)曹植诗歌分期与创作特色
(四)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五)简述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六)阮籍《咏怀》的生命关怀和抒情模式 第二章 两晋诗坛 左思《咏史》八首 第三章 陶渊明
(一)陶渊明诗歌题材和田园诗题材价值
(二)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三)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四)陶渊明的地位与影响
(五)结合作品分析陶渊明的田园情怀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一)南北朝乐府民歌
(二)《木兰诗》赏析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一)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色(与陶渊明相比较)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地位贡献
(四)谢朓的相关问题
(五)鲍照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宫体诗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诗经部分
(李美超提醒你诗经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李山老师就是研究诗经的,而且基本上每年古代文学复试的时候如果你报的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那么导师就一定会问你诗经的,今年尚学峰老师就提问我诗经的相关内容了)
(一)《诗经》的思想内容(采自尚学锋老师先秦笔记)《诗经》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类:
1、颂赞诗与民族史诗
这类作品主要出自《颂》诗和《大雅》。其中很多是祭祀诗,所祭的对象不同,但其中都充满了颂赞之词。诗中歌颂祖先的盛德和武功,祝愿子孙永受福佑。例如《周颂•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诗中歌颂周文王德行纯美受自天命,赞扬文王的纯德流惠子孙。还有些作品不是直接用于祭祀的场合,但也表达颂美之意。例如《鲁颂》中的几首诗都是作于鲁僖公之时,是颂扬鲁僖公的。《大雅》中有些作品是送给当时的诸侯或大臣的。例如《烝民》是周宣王时尹吉甫送给大臣仲山甫的;《韩奕》是韩侯来朝见周天子,诗人送给韩侯的。这些作品除了赞美对方的德行和功劳,还大力颂扬周天子的威德。此外,《小雅》中的《天保》、《鸿雁》、《庭燎》也属于此类作品。这些作品在颂美的同时,表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颂赞诗中有些作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和《商颂》中的《玄鸟》、《长发》等,分别记载了商、周两个民族的发展史。《生民》赞颂周民族的始祖后稷,诗中叙述了有关后稷降生的神话传说,描写了他在农业方面的非凡的才艺。《公刘》描述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周族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迁到豳(今陕西锂邑县西南),建立城邑的过程。《绵》描述后稷十二世孙古公亶父玄领周人由豳地迁岐地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周民族在此发展壮大起来。《皇矣》表现周太王至文王三代的历史,着重写周文王伐密伐崇,进一步壮大周族实力,为建立周朝奠定了基础。《大明》写王季和文王父子两的婚姻家庭,着重赞美武王伐殷的胜利。上述五篇作品,全面反映了周民族艰苦创业,由发祥到建国,逐步强盛的历史。这是古代诗歌中极为可贵的史诗。
2、怨刺诗
从西周幽、厉二王开始,政局动荡,王室衰微,社会矛盾加剧。抒写愤懑,抨击现实的怨刺诗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出现。此类作品遍布于二《雅》和《国风》。相对而言,二《雅》对现实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朝政方面。诗人为国事而忧愤,对当权者提出激切的劝谏。如《大雅•瞻卬》从天降灾厉写起,指责周幽王为政无道:“人有土田,女(汝)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进而又斥责幽王宠信褒姒,造成国政大坏,希望他能改过。《大雅•荡》批评周厉王,不仅向他指出天命无常,而且借周文王的口吻警告他:“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小雅•十月之交》中把天时不正的原因归结为“四国无政,不用其良”,作者对自己“无罪无辜”却落得“谗口嚣嚣”深表愤慨。《小雅•巧言》中激烈抨击现实中贤愚不辨,赏罚不明。《小雅•巷伯》中更是发誓要把陷害自己的谄佞小人“投畀豺虎”,“投畀有北”,“投畀有昊”。这些作品都敢于大胆地针砭时弊,带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和讽喻特色,它对后代文人诗歌影响很大。
《国风》的作者生活地位较低,其中的怨刺诗也更能反映社会下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诗人往往从自己的生活状况写起,抨击现实的不公,揭露当时严重的贫富对立。《魏风•伐檀》中对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发出了强烈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魏风•硕鼠》中把剥削者比作大老鼠,抨击他们残酷地剥削劳动者:“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为此,诗人发出了反抗的呼声,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表示“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揭露和讽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是《国风》中怨刺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卫宣公为自己的儿子公子伋娶齐女为妻,听说新娘貌美,就在黄河之滨建一座新台,将她占为己有。《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这一秽行,把他比作一只瘌蛤蟆。《鄘风•墙有茨》嘲讽卫国宫廷的丑事。《齐风•南山》揭露齐襄公与胞妹鲁鲁桓公夫人的淫乱行为。《鄘风•相鼠》则直接指斥统治者行为龌龊,人不如鼠,诅咒他们“不死何为”。另外,《秦风•黄鸟》批判了秦穆公用人殉葬的残忍做法,为无辜而死的“三良”鸣不平。《国风》中的这些作品泼辣犀利,表现了鲜明的爱憎,闪耀着进步理想的光辉。
3、征役诗和爱国抗敌诗
表现战争和徭役的作品在《诗经》中占了很大比重。中原地区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抵御游牧民族入侵是关乎华夏民族生存的大事。《小雅•采薇》的作者参加抵抗(犭严)狁的战争,从军一年,备尝艰辛。诗中百感交集地写道:“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诗人一方面为思念家室而忧伤,一方面又流露出保家卫国的自豪感。《小雅•出车》描写周宣王时大臣南仲北征(犭严)狁,诗中不仅叙写军旅生活的艰辛,还极力赞扬南仲的军威,渲染大军凯旋时的兴奋心情。而《秦风•无衣》则表现秦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戎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些充满爱国热情的诗篇至今仍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但并非所有的战争都是抵御外侮,更何况战争和劳役毕竟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诗经》中很多作品都是表现征役之苦。如《唐风•鸨羽》、《邶风•式微》、《小雅•北山》都是抱怨无休无止的“王事”使主人公有家难归,诉说在外行役的辛劳和悲苦。《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篇则表现思妇在家怀念征人的痛苦: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王风•君子于役》)
主人公看到傍晚时分鸡归巢、牛羊返圈,不禁触景生情,深切地惦念在外服役的丈夫。从女主人公的深情倾诉中,人们能感受到无穷的征役给千千万万个家庭造成的不幸。
4、婚恋诗
表现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是《诗经》中最精彩的部分,它们主要出现在《国风》中。这些作品有的写恋人幽会的喜悦、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如《邶风•静女》、《郑风•野有蔓草》;有的写相思的痛苦、失恋的愁怨,如《王风•采葛》、《郑风•狡童》;也有的表现对爱情的坚贞,对家长的反抗,如《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诗中的少女爱上了一位垂发少年,她大胆地表示:只有他才是我的心上人。她不仅发誓至死也不改变,并且抱怨父母不理解她的爱情。
婚恋诗中有的表现家庭生活的和谐,例如《齐风•鸡鸣》。但更多的还是那些弃妇诗,如《邶风•谷风》、《卫风•氓》、《郑风•遵大路》等。它们描写主人公忠于爱情而被遗弃的命运,控诉了那个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和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卫风•氓》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烈纯真的女子,她在婚前对自己的情人一往情深,在婚后日夜操劳,希望用自己的无私付出换来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丈夫却另有新欢,狠心地抛弃了她。她痛定思痛,发出了悲愤的控诉。最后,对那个负心男子表示了决绝的态度: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她善良而刚强的个性,都在这如泣如诉的诗句中表现出来。这些饱含血泪的弃妇诗,道出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受压迫、受凌辱的妇女的心声。
5、农事诗
周朝以农业立国,《诗经》中有不少表现农事及相关生产劳动的诗。《雅》、《颂》中的这类作品往往和祭祀有关。《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小雅》中的《楚茨》、《大田》、《甫田》,是周代春夏祈谷、秋冬报成的乐歌,它们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情况,是了解周代社会的极其珍贵的史料。农事诗中最生动的诗篇当属《豳风•七月》,诗中按季节顺序描写了当时的生活与风俗,举凡农耕、蚕织、狩猎、祭祀等,都叙之甚详。人们不仅能从中了解当时的农业生立状况,还能看到农夫们的悲惨生活。他们从春到秋,辛勤地在田间劳作,到了冬季,还要为统治者修房、凿冰、服各种劳役。而最好的劳动成果,却被统治者无偿地占有。农夫们住在满是鼠洞的破房子里,有时以瓜菜充饥,在寒风凛冽的严冬,他们悲愤地唱道:“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不仅是周代社会生动的风俗画,更是劳动者的歌唱与呐喊。此外,《诗经》中还有一些表现其它劳动生活的作品,《周南•芣苢》是周代妇女采集芣苢时唱的歌,《召南•驺虞》、和《郑风•太叔于田》等是描写狩猎的作品,《小雅•无羊》再现了当时畜牧业的发达。这些作品都赞美了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6、礼俗诗
《诗经》中很多作品用于当各种礼仪场合,还有的表现当时的社会风俗。礼俗诗的内容相当广泛,几乎遍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周南•桃夭》是婚礼上的贺诗;《周南•葛覃》是女子归宁父母的诗;《周南•螽斯》是祝人多子的诗;《郑风•丰》和《齐风•著》是迎娶新娘的诗;《召南•采苹》写女子出嫁前的祭祀活动;《陈风•宛丘》写陈国的巫风歌舞;《郑风•溱洧》写郑国三月上巳日在水滨“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春游社交场面: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士,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青年男女在游春盛会上,手持鲜花,主动邀请,尽情戏谑。诗中有逼真的场面,有生动的对话,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小雅》中的礼俗诗也别具特色。它们往往表现周代上层社会的面貌和各级贵族的思想情趣。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宴享之礼的又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有的用于天子享诸侯之礼,如《蓼萧》、《湛露》、《彤弓》。更多的还是用于一般贵族聚会的乡饮酒礼。如《鹿鸣》、《伐木》、《鱼丽》、《宾之初筵》等。《鹿鸣》的首章写道: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诗中以鹿鸣起兴,盛赞宴会上礼仪隆盛,气氛和谐,进而点明宴饮的意义。周代这种贵族的宴饮非常普遍,它起着维系人伦关系,弘扬道德规范的作用。这些宴享诗主要产生于西周前期社会较为安定的年代,诗中充满着祝颂的成分,风格中正典雅,婉曲醇厚,代表了贵族的生活理想和审美好尚。
《诗经》以其丰富而广泛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
然后是唐宋文学的笔记说明与目录 李美超北师大唐宋文学考研笔记
这是李美超花了两年时精心整理而成的考研笔记,凭借这份笔记我在2010年初试取得了总分391专一135古文学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这份笔记的参考资料如下: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版本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版本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骆玉明版本 中国文学史
北师大出版社 1998年版本
韩兆琦 张俊主编 中国文学史
北师大出版社 2008版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郭英德、过常宝老师编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预衡主编
《论宋六家词》
北师大赵仁珪老师
《两宋文学史》
程千帆
《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
《唐宋词概说》
谢桃坊
《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齐鲁书社
北师大李道英老师讲课笔记
基本上我的复习思路就是在袁行霈文学史的基础上补充别的版本的文学史的比较好的观点,同时要适当翻一些比较好的学术著作然后比较好的为学术界所公认的权威观点再补充到笔记里来。我相信,这是别人答不出来或者很少能够答得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样的试卷导师看到后会感觉你读的书还可以自然就会多给你些分数的。笔记目录见下一页。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一)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
(二)陈子昂对于唐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一)如何理解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
(二)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与背景介绍
(四)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之比较
(五)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第三章 李白
(一)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三)李白的绝句
(四)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五)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杜甫
(一)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称为诗史?
(二)杜甫律诗的成就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四)杜诗的集大成者
(五)杜甫诗歌的艺术性 第五章 大历诗风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一)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二)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比较刘禹锡、柳宗元诗歌风格的异同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一)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二)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三)《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一)概述唐代古文运动之前唐代古文的发展情况。
(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三)韩愈、柳宗元在散体文创作上的开拓。
(四)韩愈散文的的类型内容
(五)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六)柳宗元散文类型与特色(七)韩愈、柳宗元传记散文的特色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一、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二、唐传奇产生原因、发展分期与地位影响 第十章 晚唐诗歌
简述杜牧咏史诗的特色。第十一章 李商隐
(一)李商隐诗歌的艺术创新
(二)朦胧多义与心灵世界的开拓 宋代文学 绪 论
宋代词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试论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柳永发展慢词的四种方式 柳永词的结构模式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一)欧阳修在理论上的贡献
(二)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苏轼
(一)苏轼词对于宋词的贡献
(二)苏词风格上的创新
(三)苏轼诗歌的思想内容
(四)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五)苏轼的散文类型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黄庭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一)晏几道词的特色
(二)秦观词的特色
(三)贺铸词的特色
(四)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补充:周邦彦词作的内容、艺术特色、地位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一)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二)李道英老师关于李清照的讲课笔记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一)陆游诗歌情况
(二)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一)辛词的思想内容
(二)辛词的艺术成就
(三)辛弃疾在开拓词境上的贡献
(四)辛派词人介绍
李美超北师大古代文学元明清考研笔记
这是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整理成的古代文学考研笔记,顺利帮助我在2010年初试中专一中国文学史取得了135分总分391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限于时间、精力有限另外我还得忙着毕业论文还有别的事情所以我只把元明清部分整理成了电子版,该笔记参考资料如下: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本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版本
《中国文学史》章培恆、骆玉明版本
《中国文学史》北师大98年版本 韩兆琦、张俊等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师大08版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编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郭英德、过常宝主编 《四大名著讲演录》郭英德老师
广西师大出版社 《三国演义叙事艺术》郑铁生
北师大郭英德老师元明清戏曲研究选修课讲稿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年北师大古代文学考研试题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先秦或者是元明清部分必然有简答或者论述题,而且元明清部分可以考的考点无非就是几部重要的戏剧作品和几大著名小说,所以我当时的复习思路就是重点看这些东西,别的次要的知识点就是稍微浏览看看做到心里有数。至于这份笔记的目录详见下一页,基本上是在袁行霈版本的基础上做的补充很全面的,这些补充的东西本人认为极其有价值,因为在考到相关问题时大部分人都应该能够答出袁行霈版本的东西,答出一些比较权威的观点会帮助你的专业课分数提升一个阶段。
元代文学 绪论部分
论述元杂剧繁荣的社会原因 元杂剧的形式特征
元杂剧与南戏的异同比较 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西厢记诸宫调》具体分析见《西厢记》部分 第二章
关汉卿
(一)关汉卿戏剧的艺术成就
(二)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三)从《救风尘》、《望江亭》看关汉卿喜剧创作的特色。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一)《西厢记》故事的衍变情况
(二)《西厢记诸宫调》
(三)《西厢记》的矛盾冲突
(四)《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一、从《赵贞女》到《琵琶记》时代的变迁与主题的变换
二、《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三、《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第八章 元代散曲
一、散曲的兴起
二、元散曲的体制
三、散曲与诗词的区别(元散曲的艺术特色)
四、元代散曲的思想内容
明代文学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二)《三国演义》塑造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所采用的手法
(三)怎么理解清代学者章学诚说《三国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四)《三国演义》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五)诸葛亮、刘备、关羽的悲剧
(六)《三国演义》的影响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一)《水浒传》的的人物形象塑造
(二)《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比较
(三)语言特色与结构艺术
(四)宋江形象分析
(五)林冲形象分析
(六)其他重要人物形象分析
(七)《水浒传》的地位、影响 第七章 汤显祖
一、汤显祖“至情论”的表现 二、《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分析(试比较崔莺莺形象与杜丽娘形象的异同)
三、《牡丹亭》的人物性格冲突。
四、试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意义
五、“临川四梦”的比较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一)孙悟空形象分析
(二)“游戏中暗藏密谛”的审美特征(采自郭英德老师《四大名著讲演录》)
(三)《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艺术成就)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的进步思想倾向
“三言两拍”的艺术成就
清代文学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一)《长生殿》故事的继承和发展(游国恩版本)
(二)洪昇《长生殿》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继承与改造
(三)《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四)《桃花扇》的思想内容(游国恩版本)
(五)《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六)就“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这一点,谈谈《长生殿》和《桃花扇》在艺术构思方面的异同。第四章 《聊斋志异》
(一)结合作品,试述《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
(二)《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构建与艺术渊源
(三)《聊斋志异》文言短篇艺术的创新
(四)《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五)《聊斋志异》的影响 第五章 《儒林外史》
(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二)《儒林外史》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三)《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四)《儒林外史》人物形象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五)《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第六章 《红楼梦》
(一)、简答《红楼梦》的版本情况(袁行霈版本)
(二)、《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成就
(三)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
(四)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
(五)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
(六)《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七)《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八)《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九)《红楼梦》的影响
赠送电子版11本书的历年考题和重难点总结
第五篇:李超(范文模版)
长春财经学院
姓名:李超 学号:20601134927 教学班学序号:75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董秀兰
《解读世界文明》论文2013~~2014学期第2学期
古中国文化文明
由于中国古典哲学是产生在尚无文字为载体以行表述和传承的上古时代,为着教授人们学习,就画出了一事物之中存在阴阳两势消长变动的“太极图”表示,再以阴阳符号组成象征天、地、人、时,且阴阳不能形成静止性平衡的八卦图,进行传授。这就是伏牺时代创八卦的历史记载。此后,当中国的历史上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就会很自然地给这种传授哲学的专用图案画注以文字,以帮助记忆。对于这种有了文字的哲学经典,就不能再以卦画相称,而须称之以书了。书名就依此书是专讲事物变易、所用的方法简易、而其所讲的哲学道理千古不易这三方面的意义,定书名曰《易》。中国哲学由于产生在以畜牧狩猎为主要经济生产特点的时代,其时,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是以山地为获得资源的生存根本,这就很自然地将代表山的《艮》卦置于六十四卦之首;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农耕为主要经济生产后,人们的认识观念自然也要产生变化,认为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这时候的人们又将代表大地的《坤》卦放在六十四卦之首。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版本,就将以《艮》卦为首卦的《易》经,按首卦上山、下山、山山相连之象,称作《连山》;而对以《坤》卦作首卦的版本,就依“大地生发万物,而万物又莫不归藏于大地之中”的象征性意义,定书名为《归藏》;商末周初,周文王父子删改哲学经典,用作卜筮,为其贯彻“神道设教”、愚民以治方略服务的,就是今还保存且流传于世的通行本《周易》。中国哲学不仅产生极早,而且,其学习、运用、传播和传承,从其一开始就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重视。正由于如此,中国哲学就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上古的政治、经济、思想、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如称道学理论为“道理”;将一定的思想、方法、规律、法则都统称之为“道”。讨论问题谓之“论道”,用心体会哲理并融会贯通命之曰“悟道”,学道而有所心得便谓之以“得道”,得道者符合哲学思想的行为体现,就谓之曰“道德”,将以法治国者称作“执道者”,评论治国者的政绩,论之以“有道”或“无道”……至于中国古典哲学名词、术语中的许多专用字,也都是按着哲学原理和学哲学、用哲学的当时实际情况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学习的“学”字,在甲骨文中,是依“双手”弄“爻”于“屋”中之形而为字。在稍后的金文中,又于“屋”中增添了一个学子的“子”字。这个字直到汉字简化前的繁体“学”字,字形还一直保持着原样而未改变;教学的“教”字,是画一只“手”,持以教“鞭”,指着“爻”给学“子”看的简明图形而成字。“教”字的字形至今基本未变;道学的“道”,道德的“德”等中国古典哲学名词、术语及与其有关的文字之造,莫不如此。在上古时代,正是由于学者们都学哲学、用哲学于自己的职业或学术研究之中,这就使得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礼仪、教育、天文、地理、音乐、建筑、书法、绘画等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产生了充满哲理的成语典故,这就是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的历史根源。一个人,如果思想上重唯物,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最基本道理,他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勤于实践、热爱劳动、奋发有为的精神。思想上不仅重唯物,而且讲辨证,就不会死搬教条,就懂得变通,就聪明智慧。既勤奋而又智慧的人,其办事情成功的机率就比较大,这就是勇于实践,敢于斗争,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根源。中国古典哲学是天、地、人、时四维一絷的哲学思想体系,它认为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全局出发,作为社会问题,就要注意从国家、社会、家庭等总体观念上研究和进行处理,这是中国古典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不同之处。所以,受这种哲学熏陶的人就表现出爱国、爱家,懂得关爱他人,懂得团结和凝聚力量对于保家卫国、维护社会和平、安定的重要性,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道理。一个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也同样是如此。中华民族之所以勤劳、智慧、勇敢,之所以表现出民族团结的精神,数千年以来一直具有极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保持着国家的统一,就是因为在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在此种文化长期的历史熏陶之下而所致。我们说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是就总体上、主流上比较而言,是相对于其它历史文化而言。并非说中华文化之中就没有糟粕。任何事物从其产生之后,都是不断变化的。其变化虽然纷纭复杂,但不外于两种倾向:一种是发展,提高,完善;一种是嬗变,蜕化,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