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作用

时间:2019-05-13 07:3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作用》。

第一篇:《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作用

《红楼梦》诗词曲赋特点及作用

在《红楼梦》中,作者或因情节发展需要而创作,或借人物之手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可谓独具匠心。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起到了暗示作品的政治主题,使小说中活跃的人物形象性格更突出,点明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并且记录了封建贵族阶级走向没落足迹的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部《红楼梦》,倾倒了多少代人。《红楼梦》中的韵语——那精彩绝伦的诗词曲赋,不知让多少人为之慨叹、伤情、迷茫、惆怅,有的诗作更是遮着神秘的面纱,激发着人们让你的想象力,甚至成为数百年来破解不开的谜,可以说红楼梦的诗词曲赋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诗、词、曲、赋、歌谣、谚、联额、骈文、拟古文等应有尽有。以诗为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骚体,有咏物诗、怀古诗、即景诗;有拟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长恨歌》之体的......这样的局面,是其它小说中所未曾见的。

“教义之用,伤时骂世”,如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诗的语言,提醒世人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无的,才不会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再如薛宝钗所讽和的《螃蟹咏》,其中一联说: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写的虽然是横行一时、到头来不免被煮食的螃蟹,但拿来给那些心机险诈、善于搞阴谋诡计、不走正路、得意时不可一世的政客、野心家画像,也十分维肖。“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它小说中的诗词可有可无的情况不同,《红楼梦》中的多数诗词歌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那一部分的情节。比如读第二十二回中的许多灯谜诗,如果只把它当成猜谜游戏而不理解它的寓意,那么,我们连这一回的回目“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也搞不懂。“时代文化精神生活的反应”,《红楼梦》通过元春省亲,大观园女儿们结社作诗,拟对,制谜,行令等情节,多方面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文化精神生活。比如元春省亲一回,正如脂评所说“借省亲事写南巡”,可以断定在有关元春归省盛况的种种描写中,有着康熙、乾隆南巡,曹家多次接驾的影子。这样,写宝玉和众姊妹奉元春之命为大观园诸景作诗,也就可以看作是写封建时代官僚们奉皇帝之命而作应制诗的情景的一种假托。“按头制帽,诗即其人”,曹雪芹痛恶那些为炫耀自己才华而附会拟出的“佳人才子等书”,《红楼梦》的诗词歌赋是从属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描述的需要的。海棠诗社诸方所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祥云的清新洒脱,都自由个性,互不相犯。再如,贾云所写的书信、贾环所制的灯谜、薛蟠所说的酒令,都无不令人绝倒。他们写的,讲的之所以可笑,原因各不相同,也各表现不同个性,绝不雷同;然而又都可以看出作者出色的模拟本领和充满幽默感的诙谐风趣的用笔。《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的另外一种现象便是“谶语式的表现手法”。作者喜欢预先隐写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而且这种暗中的于是所采用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以林黛玉为例,她写的许多诗词,甚至席上行令时抽到的花名签,都可以找出一些诗句作为她后来悲剧命运的写照《葬花吟》,《桃花行》,无不暗示了她不幸夭逝的悲剧命运。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最高的。而它的诗词歌赋就像一道金光,成为历史上永远抹不去的财富。第一:借韵文发挥,伤时骂世,指桑骂槐。

虽然《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就表明“此书不敢唐突朝廷,亦非伤时骂世之旨”但事实并非如此。读者稍加留意就知道是曹雪芹故将“伤时骂世,指桑骂槐”作了一番掩饰罢了。

“伤时”之作早已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一大类别,就以《葬花词》而言,这是林黛玉对落花的叹息哀悼,但是自然中的花开花落值得如此爱怜与惋惜吗?《葬花词》背后隐藏着什么?葬花人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曹雪芹到底要给我们表达什么?其实从《葬花词》中透露出来的是中国文人历来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林黛玉是文人,象征着中国历史上那些正直、孤傲、聪慧而怀才不遇的文人。从《葬花词》中我们听到了作者对命运的感叹!听到了人和文人,自然和历史,天命和人命交织而成的深沉旋律,这是曹雪芹最为焦虑痛苦的呼唤,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的“伤时”之作。“骂世”之作在《红楼梦》里也随处可见,比如薛宝钗的《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写的虽然是螃蟹但骂的却是那些善于阴谋诡计,不走正路,不可一世的政客。

第二:借韵文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生活。

曹雪芹通过书中人物的作诗、填词、题额、拟对、制谜、行令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生活。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曾经说过:诗词吟咏本不是男子们的事。而这一风气又普遍存在于那个时代。曹雪芹假借大观园中小姐、少爷们日常生活的趣闻琐事、作词联对,把他熟悉的生活素材重新锻炼变形,以“微尘之中见大千”的方式把清代极流行的社会风俗、文化现象折射出来。曾脂砚斋批语道:“借省亲事写南巡”,我们从曹雪芹的家族史中以及他所亲身经历的事可以断定关于元春归省的种种描写中有着康熙南巡,曹家多次接驾的影子。而众姐妹奉旨作诗也是那个时代封建臣僚们奉命作应制诗的情景再现。《红楼梦》中诗文的比重很大,围绕作诗的重要情节也是反复出现——先结“海棠社”;又赛“菊花诗”;吃着螃蟹也要吟诗;香菱学诗;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秋联句等等。写诗高潮一个胜似一个。这里面又反映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呢?中国历来有着注重诗歌韵文的悠久传统,清代更是以诗文为正宗正学。清代文人们的相聚多是以这种作诗联句为高雅之举。文人们认为诗才就是那个时代最高的一种才能,而才能更是一种美、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提高与进化自己心灵的努力。

第三:借韵文述事、述人。

《红楼梦》中的韵文有两大独特性——韵文述事,韵文述人。在《红楼梦》中这两大特性几乎是同时展开。所谓韵文述事就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插入的一首首诗作,从而起到对事件作进一步说明。所谓韵文述人是指在小说中诸多人物所抒写的一次次吟唱,从中折射人物心理。在《红楼梦》中韵文述人的比重远远超过韵文述事,不仅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其隐喻意味上韵文述人占据着主要地位。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所插入的韵文,主要是韵文述事,起着为小说的整个叙述定调的作用,一首《好了歌》以反复咏唱的方式道出了一声声长吁短叹,主旨在于诸色皆空;而一篇《好了歌解》则是委婉舒展,细细讲述色如何而空的秘密。《好了歌》和《好了歌解》所述说的色空意象为《红楼梦》叙述结构定下了必不可少的叙述前提。韵文述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大观园内小姐少爷们的题咏唱和,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即兴唱叹。前一部分主要有《大观园题咏》、《春灯谜》、《白海棠诗》、《菊花诗》、《螃蟹咏》、《柳絮词》、以及《芦雪庵即景联句》和《中秋夜即景联句》。后一部分主要有贾宝玉的《参禅偈》、《寄生草.参禅》、《四时即事诗》、《仿妙玉乞红梅》、《诡婳词》、《芙蓉女儿诔》、《紫菱洲歌》和林黛玉的《葬花词》、《题帕诗》、《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桃花行》。这些韵文构成了大观园世界中以爱情和泪水为主的人文景观和以落花流水互补的自然景观。这不仅是男女主角的咏叹调还是众口一韵的宣泄调。故事就是在这些韵文中悄悄地向前推进的。第四:借韵文预示故事、人物的结局。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在艺术表现上有一种其他小说少有的奇特现象,那就是诗词曲赋中隐藏着人物的命运。这一谶语式的表现方法给《红楼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例如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是整本书的总纲,通过太虚幻境中的正册、副册、又副册和“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十五个女子的不幸命运和全书故事的悲剧结局。贾宝玉在梦中最先看到的是晴雯的判词、判画。画上是: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声,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是《红楼梦》众多奴婢中最富有反抗精神,所受压迫颇深的一个女仆。她是曹雪芹着意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这一典型人物的鲜明个性及其悲惨遭遇就体现在判词上。判画中“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形象地描绘了晴雯生活的环境——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这两句点出了晴雯的名字,同时也赞誉了她的高洁品格。“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晴雯这个典型人物的最基本特征。她虽有“心比天高”的灵性,但却处于“身为下贱”的地位,这两者之间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构成了她敢于抗争的性格特点。她天生一副傲骨,总是不甘于被压迫而时时起来抗争。“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一巨大矛盾决定了晴雯的悲惨命运。“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声”明白地写出了晴雯悲剧的直接原因。

又如贾元春,判画是: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判词是: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判曲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来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得退步抽身早!

画面的“弓”是“宫”字的谐音,“橼”是“元”字的谐音。暗示贾元春入宫为妃的生活。“二十年来辩是非”是说元春到了二十岁时已经很通达人情世事了。二十岁大概是她封妃的年龄。“榴花开处照宫闱”以火红的石榴花开照耀宫闱,暗喻元春得宠晋封。在封建时代,男人们状元及第,女子进宫封妃,是人们孜孜以求,光宗耀祖的美事,但就元春来说这贵为皇妃,荣耀异常的背后却是无边的凄凉与寂寞。那“不得见人”的皇宫禁锢了她的肉体与灵魂。回家省亲本是天大的喜事,然而读者看到的竟是生离死别的无奈。贾元春至高无上的荣耀汇聚成了权力争斗的焦点,上演了“虎兕相逢大梦归”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联系着贾府的兴衰,她的显贵带来了贾府的盛况,她的死亡也预示着贾府“大厦将倾”的必然。

再如《金陵十二钗正册》探春的判画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一女子,掩面泣涕态。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春抽的签上题诗云:“日边红杏倚云载”,众姐妹开玩笑说“必得个贵婿,莫不又是一个王妃”这里说的很明白,从中暗示了探春远嫁东国,成为王妃。王熙凤的下场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表明被贾琏休弃,死在回金陵的途中。“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暗示妙玉的遭遇,而袭人和香菱呢?一个是“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一个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反故乡”暗示了袭人嫁给蒋玉菡为妻,香菱则是被夏金桂致死的不幸遭遇。像这样的例子在《红楼梦》中举不胜举。《红楼梦》最终家亡人散的景象也暗藏韵文之中。《飞鸟各投林》中描述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种借韵文预示故事、人物的结局给读者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美感,激发了读者探求其隐喻和奥妙的激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读者对韵文的理解各不相同,曹雪芹好像也有意回避韵文的最终解析。然而这种“有意的回避”却展开了读者与作者共同创作的空间。但是这种诗谶式的表达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点。那就是给人展示了一种消极的宿命论的色彩。

从上文中,我们大概了解了《红楼梦》中诗词在整部书中起的作用,那么这样一部“诗歌总结”作者给我们展示的诗词观是什么呢?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其高妙之处在于无一不切合诗人的地位、身份、性格。“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凌云之志也只有薛宝钗具有,而“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凄恻缠绵便是林黛玉的真实情感。再看“也宜墙角也宜盆”的清新洒脱正是史湘云的真实写照。每一首词若非作者的惨淡经营,独具匠心,是很难达到这完美境地的。

第二篇:八十年代以来《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综述

八十年代以来《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综述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杨升

【摘 要】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是整个全书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曹雪芹原书中的章法规律,也是全书的哲学和美学观念。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红楼梦》诗词研究曲赋专著,它们分别探讨了《红楼梦》诗词的渊源、特点、作用、优劣及所体现的文艺思想等,并形成了专题研究,对文艺创造的发展和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八十年代 红楼梦 诗词曲赋

我国古典小说传统风格之一,就是在小说中间掺入韵文(诗词曲赋),把韵文作为点缀、清品或“攀附”风雅的配角。曹雪芹《红楼梦》突破了这个传统,《红楼梦》韵文,已成为全书艺术构思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对小说故事发展、人物刻画、主题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曹雪芹世界观复杂,知识丰富,写作时又经常故意将“真事隐去”,用了一些“假语村言”;另一方面《红楼梦》中的韵文多是紧密联系小说而作;此外由于小说早期稿本流传中的有意涂改和无心讹错;还有小说后40 回续书的真伪优劣问题等,都导致《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等存在着颇多阅读障碍,因此《红楼梦》自问世起,其中的诗词曲赋便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理解。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专著,它们分别探讨了《红楼梦》诗词的渊源、特点、作用、优劣及所体现的文艺思想等,并形成了专题研究。

《红楼梦》诗词的渊源

曹雪芹的诗词成就被很多学者所称道。我们知道,一方面,任何一个文学家都继承了前辈所创造的优秀文学传统,另一方面,我国清代诗歌有十分讲究用典的特点:这两个方面导致许多学者为探究曹雪芹的诗歌才能,专门去探究他的诗词曲赋等韵文究竟是接受了前代哪些人及哪些诗词的影响。

薛洪勣《“冷月葬花魂”还有更早的渊源》(《红楼梦学刊》1985年第1期)认为“冷月葬花魂”,并非源于明清之际著名的才女叶小鸾的两句禅语 “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似乎还有更早的渊源,这就是北宋王山的《笔奁录·盈盈传》。此传还收在李宪民《方斋广录》和洪迈《夷坚志》等书中。《红楼梦》中有“痴男怨女”的话,盈盈就是一个在中国小说史上较早出现的林黛玉型的怨女。在其本传中引录盈盈诗词多首,有《伤春曲》一阕,颇值得注意:“芳菲时节,花压枝折。蜂蝶撩乱,栏槛光发。一旦碎花魂,葬花骨,蜂兮蝶兮何不来,空余栏槛对寒月。”这首词抒写了盈盈的哀愁、不平和觉醒,也是她一生遭际和为人的绝妙写照。其人其诗与林黛玉确有某些相似之处。特别是,一眼即可看出,“碎花魂,葬花骨”、“空余栏槛对寒月”等句,与“冷月葬花魂”不仅在字面上类似,意境也较贴近。因此,薛洪勣以为这是林句的更早的渊源。

雷广平的《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96 年第2 期)也认为唐寅诗风的主旋律对曹雪芹悲剧之作有着深刻影响,两人的诗词创作“同样是伤感惆怅的基调”。《红楼梦》诗词的许多诗句,“是承唐寅诗风的余绪,有的简直如出一辙,采用了转借、翻新等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斑斑墨迹”,其一,《葬花吟》与唐寅《花下酌酒歌》、《一年歌》、《沈石田落花诗》有很多相同之处;其二,《好了歌》与唐寅《一世歌》有颇多相似之处;其三,《桃花行》与《桃花庵歌》有诸多相似之处。

姜志军在《古雅:<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气脉》(《红楼梦学刊》1996年01期)中说:“中国的孔孟文化、老庄文化、楚骚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等,甚至海外的印度佛教文化,他都进行了继承发展、提出创新。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于景祥在《〈红楼梦〉与骈体文》(《红楼梦学刊》1991 年第1 辑)中认为,就表现方法上看《红楼梦》中用骈文描写景物时,不仅形神兼备,而且切合场面、气氛及人物心境;用骈文描写人物时,个性化色彩非常强烈;用骈文叙事,使小说在表现形式上灵活丰富;用骈文来议论,行文清峻通脱。就骈文四要素的把握方面看《红楼梦》中的骈文对偶既灵活多样,又工丽精警;用典既含蓄典雅,又恰如其分,与小说情节、气氛融合无间;在辞藻上既精美华丽,又文质彬彬;音韵方面抑扬顿挫,和谐优美。其骈文成就“除了清代骈文复兴、大盛于世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关键是曹雪芹本人在文学艺术上善于继承前人优秀的文学艺术传统,又勇于创新、大胆开拓的结果”。《红楼梦》“它既生动地反映出骈体文向小说中迁移、渗透的情况,又展示出这种迁移、渗透在当时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徐家昌《<红楼梦>诗词的特点》(《湖北大学学报》1996/04)认为,《红楼梦》的诗词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成为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诗词在表现艺术上着重于写实,与小说中散文描写的曲折隐晦的虚笔相交映,在诗歌写实的艺术上,小说吸取了前人的大量创作经验。《红楼梦》的诗词是整部《红楼梦》的一部分,和其他的描写有其共性,即同为塑造人物而致力。具体来说,即诗词也要表现角色的个性,而且不能和散文的描写互相支离。《红楼梦》的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部分,和其他古典诗词有其共性,即同为体现汉语韵文的艺术特长而致力。具体来说,即汉语韵文的意境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疏有密,一对对地互相交错,互相辉映,它们在艺林中最为突出,在世上睥睨同行。《红楼梦》的诗词也是这样。为了说明问题,不免比较古诗,虽喧宾夺主,在所不辞矣。

于景祥的《〈红楼梦〉运用多种诗歌体式的杰出成就》(《红楼梦学刊》1997 年第2 辑)认为,《红楼梦》广泛运用了多种诗歌体制,各有其不同的成就。与中国诗歌史上公认的以一人之力而兼多种诗歌体制的杜甫相比“,《红楼梦》的作者在诗歌创作上,尤其是在运用多种诗歌体式方面当然不能与老杜同日而语,不过从杜甫以后的诗史上看,能像曹雪芹这样兼善如此众多的诗歌体式的诗人能有多少? 恐怕屈指可数。仅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曹雪芹在清代诗坛, 以至于整个中国诗史上的特殊地位”。

姜志军《香软:<红楼梦>诗词的一种美学格调》(《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综述道:“《红楼梦》主要是由清纯多情的女儿构成的世界,其中有少女的憧憬、怀春与伤感,有少女对爱情的追求、对命运的感叹和对理想的企盼,有少男少女浪漫的花季,有生命长河的美丽情帆。从这方面说,它客观上便会显示‘香软’的格调。”

肖斌在《〈红楼梦〉诗境的生成与审美张力》(《红楼梦学刊》1998 年第4 辑)中认为《红楼梦》有两类情节,一类是以写史的笔法为读者勾勒出贾府众生相的世态的写真的情节,一类是以写诗的笔触营造出一幅风流群美图的多为浪漫超脱的情节。这两类情节既是二分的,又是整合的。《红楼梦》中由后一个情节构成了一个诗境的世界“, 而生成的诗境以一种预设规范着情节发展,成为情节推衍的内驱力之一,并对情节整体的协调、合理节奏的把握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诗境的存在又为读者提供了一块审美情感的驰骋地,文本自身则获得一种恰如其分的审美张力,达到现实与理想的融会贯通。更由于这种审美张力所具有的深层文化底蕴,在读者的阅读中,审美张力化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红楼梦》不朽魅力之一源”。

姜志军在《温馨:〈红楼梦〉诗词的精神家园》《(红楼梦学刊》2000 年第1 辑)一文中认为《红楼梦》诗词蕴涵着匡时济世的儒家精神、悟道出世的道家精神、人生如梦的佛家精神、求真寻美的科学文化精神。“总之《红楼梦》中的诗词,除了在小说中应起的钩连情节,塑造人物,烘托环境氛围,表现主题等作用外,它还起到了增强作品美感,加大思想含量,浓化哲学意蕴的作用。故此,我们说它是一座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美丽温馨的精神家园”。

《红楼梦》诗词在小说中的作用

李希凡《林黛玉的诗词与性格———〈红楼梦〉艺境探微》(《红楼梦学刊》1983 年第1 辑)论述道《红楼梦》围绕着林黛玉进行了诗的境界和诗的氛围的构造,培育了林黛玉这一渗透着诗情的个性特征、始终荡漾着清新雅丽的特殊韵味的艺术形象。小说不仅用古代诗词曲赋来映照林黛玉的性格、抒发林黛玉的诗情,更用林黛玉自己的诗词来熔铸自己的个性生命。至于林黛玉诗词中“谶语”的运用,显示了作者在艺术构思中的胸有成竹,大体上仍是从现实和林黛玉性格塑造的需要出发。在林黛玉的形象与性格的创造中“, 谶语”的确发挥了一种特殊的烘托与渲染的作用,赋予林黛玉的形象和性格的创造以个性鲜明的色调,但也给林黛玉叛逆形象涂抹了一层宿命的、虚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林黛玉悲剧形象对贵族社会和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批判。

王绯《“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樊篱”———从〈红楼梦〉的韵文看曹雪芹之创新》(《红楼梦学刊》1984 年第1 辑)认为,小说中的韵文除个别情况外,其表现形式在原始的水平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成功突破了以往章回小说的旧套,呈现出新貌。这些韵文不再是作者硬性附加上去的点缀,而是熔铸于整个艺术形象之中,与小说的情节水乳交融,成为不可分割的散韵紧密结合的有机体,创造了适合于我国古典小说自身特点的散韵有机结合的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使《红楼梦》更加接近于现代小说。

吴新雷《论〈红楼梦〉中的骈体文》(《红楼梦学刊》1990 年第4 辑)认为,曹雪芹在继承骈体文优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熔铸骈体文,“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服务。在曹雪芹以前的章回小说中,骈赞闲文往往游离于情节之外,与人物的关系常常脱节。而曹雪芹改变了这种不良倾向,使《红楼梦》中的骈文与人物情节密切关合,构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运用十分得体”。

徐晓岚《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简论<红楼梦>诗词曲在全书的地位和作用》(《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年12 月)中认为: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是与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不仅此一人物和彼一人物的诗词有着完全不同的个人风格, 甚至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与心情下所写的诗词也不相同, 因而, 也就忠实地记录了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

李明洁《<红楼梦>诗词曲赋浅谈》(《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 年第2 期)中总结为两点,一是针砭时弊、借诗讽世:《红楼梦》并不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是一部“儿女笔墨”之作,文中的有些诗词引申出了小说主体文字所不便直接说的话,它借题发挥,明叙暗讽,微词讥贬,这实在是比直接了当来得更含蓄、更深刻、更有意义。二是诗词推动情节发展:《红楼梦》中诗词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叙事诗和人物诗是同时展开的。人物韵文是小说中诸多人物所抒写的一次次吟唱,在整个小说中,人物韵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红楼梦》诗词所体现的文艺思想

《红楼梦》中存在着大量的诗歌,小说中的人物也曾经多次论及诗歌创作、评论的问题,由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或者说曹雪芹的文艺思想或美学评论。

曾保泉《曹雪芹的诗歌观点》(《北方论丛》1980年第3 期)认为,曹氏论诗首先要求诗要有真、新、巧的意趣,然后根据诗歌内容的要求来确定诗歌的格,他要求诗歌的章法、结构、辞藻、用韵等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曹雪芹论诗宗盛唐的意与法,像严羽那样以妙悟论诗。曹雪芹的诗论是对当时诗坛拟古主义、形式主义的诗风的一种冲击。曹雪芹是吸收、综合了历代一些文学家、思想家的进步文艺思想及诗歌理论,融会贯通,从而成一家之言,我们不应当因为曹雪芹没有专门的诗话诗集及在当时诗坛上没有影响而轻视曹雪芹。

李兰、杜敏在《曹雪芹诗歌的美学思想———“红楼诗论”析论》(《红楼梦学刊》1985 年第4 辑)中认为,“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红楼诗论的精髓”。

一、诗与时代的关系上,红楼诗作“不仅在形式上同八股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抗,在内容上,则更是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抨击封建制度的黑暗,希冀着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二、诗与生活的关系上,曹雪芹认为诗歌创作必须依赖于现实生活,即意趣有真意、新奇。

三、诗与个性的关系上,曹雪芹用诗词来塑造人物典型性格的创作实践,相应地表明了他的用诗词来表明人物性格的美学思想。

四、诗的创作上,曹雪芹认为首先是立意要真。其次是寄寓要深。第三是题目不可太偏或陈题滥调。第四是用韵不可太险。第五是诗的体格与布局要取决于诗的内容。第六是要重视诗的炼字与炼句。

五、在诗的评论方面,曹雪芹关于诗的意境的美学思想是,第一,诗歌的意境来源于现实生活及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深刻的社会体验。第二,诗歌的意境是创造出来的。第三,警句在诗歌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意境本身是有高低之别的。

徐晓岚《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简论<红楼梦>诗词曲在全书的地位和作用》(《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年12 月)中认为:“《红楼梦》里的诗词曲在艺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如果我们说其中每一首写得都能与唐诗宋词元曲中的佳作媲美, 一定有人不同意, 他们就会说: 薛林史探诸人的大概还能与那些佳作相比, 至于元春、迎春、惜春、李纨的作品只能称是末流了。其实那些人物的诗词之所以不好, 倒不是作者功力不够, 恰恰反映了作者严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黄志浩《论曹雪芹的诗学思想》(《红楼梦学刊》2003年01期)指出:曹雪芹的诗学思想涉及诗学观、创作论和鉴赏论的各个方面。他突破正统诗学观念的樊篱, “翻词入诗” , 将诗歌“ 怡情悦性” 的功能与寄兴寓情的目的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之成为真正的表达“ 真情真景” 的艺术载体。在创作上, 提倡从唐人近体诗入手, 广泛学习, 不废六朝, 强调诗歌感发的创作机制在鉴赏上, 主张艺术创新, 并且从创作的角度, 运用形象思维及调动个人生活经历来玩味诗歌的意境, 强调“ 有理” 与“ 无理” 辫证统一的鉴赏原则, 在此基拙上, 追求一种高华之中透露素朴、清雅的审美情趣。

蔡义江在其书《<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4年)中认为:“曹雪芹把“ 追踪镊迹” 地忠实摹写生活作为自己写小说的美学理想, 因而, 我们在小说中常常可以读到一些就诗本身看写得很不像样、但从摹拟对象来说却是非常成功的诗。“

姜志军, 马广芹《论<红楼梦>诗词的对称美》(《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认为:“《红楼梦》诗词的对称美,不仅仅指它的‘形式’表现的对称之美,而且指它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哲学思维、艺术追求所体现出来的美质。”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字词的对称美;

二、诗句的对称美;

三、段落的对称美;

四、音律的对称美;

五、思想内容的对称美;

六、哲学思辩的对称美。

《红楼梦》诗词的优劣问题

王学泰在《漫谈〈红楼梦〉中韵文》一文中认为《红楼梦》中很多韵文带有很浓厚的虚无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金陵十二钗曲》同情那些封建女统治者“, 因此使作品的社会意义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也给读者带来不良影响”。并且,“我们应该指出,我们高度评价《红楼梦》中的韵文是把它看成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反如果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是很高的,是不能和清代有较高成就的诗人的作品相比的。不仅这些诗词缺乏深厚的思想内容,而且许多诗词中存在着明显的错误乃至反动的观点”。从艺术上讲,“《红楼梦》的韵文除了一些散曲和个别古体诗的艺术性较高以外,大多数的近体诗和联句的格调、艺术性都是不高的。封建时代的一些读者对这些诗词的评语也是‘平平’‘稳妥而已’”。王学泰又言:“至于后四十回续作的诗词,其成就和意义是不能和原著相比的。”后40 回小说中的人物所作的韵文很多对人物形象没有什么益处,甚至有损于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并宣扬迷信思想。

朱筱棣《〈红楼梦〉诗何以非上品———与袁第锐同志商榷》(《江南诗词季刊》1985 年第1 期)认为,《红楼梦》诗词的艺术价值的真谛在于它们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其一大妙处就在于它们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十分切合。将曹雪芹捧为可与李杜相比的诗家,固然荒谬,但仅仅就《红楼梦》中一两首诗的工拙,论定《红楼梦》诗非上品,必然是一孔之见。

何朔《“〈红楼梦〉中劣诗多”吗》(《羊城晚报》1985 年4 月20、21 日第2 版),这篇文章不同意于志豆《红楼梦中劣诗多》(载《文艺与你》创刊号,《羊城晚报·花地》1985 年2 月26 日转载)中的观点,他认为,第一,小说中的诗词不等同于曹雪芹本人的诗作,更不能据此推断出曹雪芹本人是个“蹩脚的诗人”,反而是从曹雪芹生时其亲友对曹雪芹诗的推荐看得出来曹雪芹本人的诗作应当是十杰出的。第二, “《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数为塑造人物而作,诗如其人,各尽其妙。我们不能脱离小说和人物孤立地评论《红》诗”。即便就诗论诗,小说中的很多诗作也不能被定义为第三流以下的劣作。唐遨《“红诗”与“红学”》(《羊城晚报》1985 年6 月4日第2 版)一文,不同意何朔的观点,他认为,第一, “就诗论诗‘红诗’算不得好诗,配合全书也未见精彩,在这两方面,曹雪芹都是不很成功的”。第二,不能根据曹雪芹朋友对曹诗的推崇便得出曹诗一定杰出的结论。

石愚在《“〈红楼梦〉中劣诗多”异议》(《人民日报》1985 年6 月6 日第8 版)中的观点基本上与何朔的观点一致。

秦德君在《论<红楼梦>诗词曲赋的艺术价值》(《东岳论丛》1995年第一期)中指出“如果我们硬要离开作品的艺术整体去孤立地论诗谈词,或者说这些诗如何高明而讽吟不已,或者得出 ‘红楼梦中劣诗多’的结论而大加排斥,都是偏颇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红楼梦》诗词曲赋的艺术价值、艺术生命存在于整体之中,表现在整体之中,离开这个艺术整体,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任蒙在《不必爱屋及乌——论<红楼梦>诗词的评价问题》(《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年第四期)中认为“其中的大量诗词是作者为刻画人物精心拟撰的,是于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假如将其诗词,尤其是将其中典型人物的诗词艺术水准,推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反而有害于人们对这部巨著的崇仰。因此,不必爱屋及乌。”

研究《红楼梦》诗词的专著

《红楼梦诗词联语评注》,于舟、牛武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 年5 月第1 版;《红楼梦诗词解析》,刘耕路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年4月第1 版等;《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蔡义江,中华书局,2004年。

其中以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影响最大。这其实蔡义江先生将其旧作《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的重新修订,旨在对《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思想和艺术进行研究、鉴赏,并利用脂评等重要资料,联系全书,探讨曹雪芹本来的艺术构思及小说后半部佚稿的情节内容。

全书分为“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和“附编”两大部分。“鉴赏”部分全收了《红楼梦》各种版本中的诗、词、曲、赋、歌谣、古文、书札、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体裁的文字,收录内容较《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更为完备。体例略同于《评注》,每篇后加“说明”、“注释”、“鉴赏”(后四十回的相关部分改称“评说”),有的还有“附录”或“备考”,较难读懂的《芙蓉女儿诔》还加了“译文”。内容方面,作者在《评注》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删并重写或局部性补充,其中为增加鉴赏内容、改变对人物的褒贬评价或加入近年研究成果而作的改动居多,相关诗题也作了较多的增补。“附编”部分所收“脂本《石头记》评诗选释”、“《红楼梦》中的诗论选评”、“有关曹雪芹生平事迹的诗歌选注”均系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极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作者对“附编”部分的文字也作了较大改动,“《红楼梦》中的诗论选注”增补尤多,并在每则文字前拟加了小标题,以便于读者查检。作者在全书前增写了《曹雪芹与〈红楼梦〉》一文,结合最新研究动态对曹雪芹和《红楼梦》作了言简义赅的介绍,书末的《红楼梦版本简介》一文,吸取了《红楼梦》版本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很值得一读。

结 语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是整个全书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曹雪芹原书中的章法规律,也是全书的哲学和美学观念, 总之《红楼梦》中的诗词,除了在小说中应起的钩连情节,塑造人物,烘托环境氛围,表现主题等作用外,它还起到了增强作品美感,加大思想含量,浓化哲学意蕴的作用,研究的深入对文艺创造的发展和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启祥,林东海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 周策纵 《红楼梦案———周策纵论红楼梦》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 王 蒙 《红楼启示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蔡义江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中华书局,2004

第三篇:轩辕剑叁 诗词曲赋(模版)

【轩辕剑叁 诗词曲赋】

剧情之章 炼妖壶石碑:

世外悠悠隔人间 不忍凄凄乱世烟 地中海之夜 薇达的歌: 我驰骋在战场呀──── 没工夫梳洗,没工夫打扮!我驰骋在战场呀──── 沙风滚滚,偶尔也会厌烦!在橙红色的月光下呀──── 我也会想一想看,愿有那有心的人儿啊──── 能与我共分重担!

《改编自 阿拉伯 诗歌集》 ○原始诗篇

我撑著我的头颅呀,好厌烦,没工夫梳洗,没工夫打扮!

你年轻人们呀,快来拿去我头上的重担!○改编初期版本

我驰骋在战场呀,好厌烦,没工夫梳洗,没工夫打扮!

那个有心人啊,能够帮我分重担!慧彦殉国:

漫漫红尘佛天远 悠悠白云西山垂 孤岭深沙埋壮志 宿梦未酬我心悲 初遇慧荣:

生死别人间,骨肉散尘烟,比丘拜土石,无缘悟梵天。王家月夜:

王思月所唱的三首诗,均出於诗经 第一首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送我木瓜 我回送你美玉 这不是回报呀 是代表我们感情永远要好 你送我木桃 我回送你美玉 这不是回报呀 是代表我们感情永远要好 你送我木李 我回送你美玉 这不是回报呀 是代表我们感情永远要好 第二首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翻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青青的是你衣襟 悠悠的是我芳心 纵使我不去看你 你难道就不回音

王思月本意是要赛特表达情意,结果赛特弄错了,误以为是曹操的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指的是士子,因为汉代太学生(相当於今日国立大学生)是穿青色的衣裳

青青子衿这一段的意思为

穿著青衣的士人呀,是我心所仰慕的,因为你们的原故,我思考该如何招揽你们。两首诗的全文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日兮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第三首 召南 缥有梅

缥有梅 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 缥有梅 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 迨其今兮 缥有梅 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 迨其谓兮 翻译

梅子落了 果实还剩七分 追求我的人 挑个好时辰提亲吧 梅子落了 果实还剩三分 追求我的人 今天就来提亲吧 梅子落了 要拿竹筐装罗 追求我的人 只要你开口我就嫁了 白家 王思月的叹息: 世事难预料 人间起波澜 天宝纷乱生 开元盛世远 太平苦太短 烽烟起难散 而今成孤女 终身有谁怜 长江之畔: 《李白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兰,凝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眠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迷宫之章 ●塔德莫尔

重重机关,阻人前行; 莫再逞能,回头不迟!瀚海染血,全城尽屠; 怨深难雪,誓斩来人!回去吧,别踏入这里!

这城里只有飘荡怨恨的鬼魂,正等著吞噬入侵的人们!回去吧,掉头回去吧!

●骊山

柳叶双眉久不描 残妆和泪暗红绡 长门镇日无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聊

此诗传说是梅妃江采苹所写的 也是词牌一斛珠的来由 秋去春来又一年 容颜未衰爱已弛 忽闻新人入宫闱 华清水暖沐圣恩 温泉水天成 皇家筑宫室 美人承主恩 赐浴华清池 遥忆昔年阿房宫 永巷幽咽黯红颜 而今骊山胜当时 胭脂洒泪却依然 ●洛阳道观 楚辞 大招(节选)青春受谢 白日招只 春气奋发 万物遽只 冥凌浃行 魂无逃只 魂魄归来 无远遥只 ps.全诗有太多古字,BIG5码找不到,所以不写出全文,说真的,BIG5码再不修正,中国文化恐怕无法在未来保存完整 汉乐府 薤露 薤上露 何易唏 露唏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

诗经 王风 兔爰(第一章)有兔爰爰 雉离于罗 我生之初 尚无为 我生之後 逢此百罹 尚寐无吪 《原诗全文》

有兔爰爰 雉离于罗 我生之初 尚无为 我生之後 逢此百罹 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 雉离于罦 我生之初 尚无造 我生之後 逢此百忧 尚寐无觉 有兔爰爰 雉离于罿 我生之初 尚无庸 我生之後 逢此百凶 尚寐无聪

南北朝 陶宏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李白 将进酒(节选)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谓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原诗全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安禄山家 李白 子夜吴歌

春歌

秦地罗敷女 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 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 五马莫留连 夏歌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归去越王家 秋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 高适 宋中十首

逍遥漆园吏 冥没不知年 世事浮云外 闲居大道边 古来同一马 今来也忘筌 李白 秋蒲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杜甫 贫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李白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廉 玲珑望秋月 王之涣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需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杜甫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孟郊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路人之章 巴格达城 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世事多翻覆啊~感叹命运作弄人。王子欲复国哟~满腔悲愤灭族恨。大战即将起喔~巴格达城漫烟尘。激战终难免哪~双方死伤尸横陈。石国 汉代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夜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山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永不老,六笑乐逍遥。寿比老彭高。

弥勒佛祖笑哈哈 无你无我也无他不要争吵不要闹 世界众生一家妙 弥勒佛祖笑哈哈 无你无我也无他人家骂我不争吵 人家打我我即倒 弥勒佛祖笑哈哈 无你无我也无他富贵名利皆是假 早晚始终都放下 弥勒佛祖笑哈哈 无你无我也无他亦无烦来亦无恼 皆大欢喜多么好 弥勒佛祖笑哈哈 无你无我也无他效法弥勒来学好 天下太平如是妙 洛阳

岑参 石责 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归,平沙万里绝人烟。

杜甫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长安西市

汉代 李延年 佳人歌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茂陵柏森森 刘彻葬於斯 有幸得良将 功勋震四夷 听谗杀妻子 故旧皆远离 生前空威赫 临殁恁哀凄

长安 金光门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大唐盛衰自有时,将士不应怨贵妃,太真若仍在寿邸,今朝尘烟从何来。改编自 《唐 罗隐 西施》 ○原诗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吴国倾,越国亡来又是谁。

宋 谢枋得 和曹东谷韵

万古纲常担上肩,脊粱铁硬对皇天,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枯荣无百年。

人物之章

赛特 Septem

为求真理东方行 风沙千里路迢迢 看尽人间征战事 祈愿尘世行王道 妮可 Nicole

一朵青莲出血池 未解尘世儿女情 上天入地不分离 深深依恋盼君懂 卡玛 Kama

徘徊红尘千万载 难忘深邃的双眼 思念亘古难消减 期盼他年再续缘 李靖

创业开国一元勋 羽化升天为神将 不忍生灵将涂炭 再渡凡尘护大唐 薇达 Widad

沙场烽烟映婵娟 浴血征战误终身 女儿心事君应知 何苦东行两离分 麦尔斯 Miles

有情还无情 无心似有心 试问天地间 何人掌乾坤 莉莲 Lillian

深院大宅贵胄家 百合甜美亦天真 不知世途险恶多 一意跟随心上人 王思月

熟读诗书俏佳人 提亲公子满门庭 不爱王孙爱侠客 天涯海角愿随行 肯迪

天才小童年虽幼 通晓天文与地理 家中藏书千万卷 犹欲游历增见识 慧彦

空门修行不忘国 西行求经不畏苦 一身绝学好武艺 深藏不露鲜人知 远恩

灭国血恨何能忘 犯险孤身渡沙流 真主垂怜毁家痛 借兵千万助雪仇 张客 身背长弓气轩昂 雄狮随行江湖路 痛恨强粱与恶客 孤身要将邪魔诛 段秀实

石国灭族欲血恨 四镇兵败怛罗斯 怒责将军弃士卒 正义之言留青史 慧荣

山林老僧菩萨心 义助官兵不顾身 奈何奸邪迷不悟 一朝杀尽其亲人 康那里士

假借上帝言 却行撒旦事 自云行天道 恶魔为本质 黄雷

自恃好机巧 看薄圣贤书 为求声名扬 不顾生民苦 白连仪

不重钱财重节操 翰林清逸性高洁 老臣眼见朝纲乱 日日上书进奏谍 悟缘

年少僧侣自信高 武学虽好心未定 未解菩提本无树 他日怎能渡众生 林明

飘扬过海至天朝 学得圣明君臣道 眼见大唐日昏暗 忧心长安生烟霄 雨丹子

恶极不知悔 老君除名籍 为求身不灭 己化半妖物 轩辕剑仙

上古神器名轩辕 藏诸深山无人知 千载岁月化成仙 云雾氤氲隐仙迹 散落的诗篇 这部份收录的是制作过程中删掉的诗歌 永远爱你

星儿在天,闪闪烁烁,像我的双眼,永远看著你; 月亮高挂,阴晴圆缺,像我的心情,为你而变化; 太阳高高,温暖炽热,像对你的爱,不曾冷却过; 就像,星星月亮太阳,永远看著这世界; 我会永远想著你,念著你,爱著你; 请相信,不管是在天国或地狱,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这首原为莉莲的绝命诗 後来觉得莉莲应该没有力气说这么多而删除 远恩的歌

远恩王子亡国哪!~ 一小一老来助阵啊~ 啊、啊、啊、啊、啊~ 老?人?瘦骨如柴~ 年轻人?弱不禁风~ 你们要三思~

我远恩能替你们做什么?~ 买棺材~啊买棺材~

一老一小出口狂言~

吓到远恩~一个亡国的王子~吓到远恩啊~~ ~啦啦啦、啦啦啦~ 远恩王子看好戏!少不了!买棺材!

买两口?还是买四口?~

● 这首原先是远恩王子登场时,看到赛特与慧彦竟要挑战所唱的歌,因为难以表现边唱边动作,所以取消掉 远恩的歌

可怜的远恩王子啊~

四处奔波啊~东奔西走啊~ 被追杀~ 被俘虏~

~俘虏~命苦~

钓鱼、烧菜、打柴、看护病人~ 这是~可怜的远恩王子~

● 这首原打算用在赛特醒来时,苦命远恩的感叹,删除原因与前首相同。

诗经 卫风 硕人(第二章)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 原来是赛特赞美杨贵妃用,後来觉得赛特此时可能还不太懂而删除 诗经 邶风 击鼓(第四章)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这原打算在王思月向赛特求婚时使用,删除原因跟硕人篇一样

第四篇:贺新郎·新韵 朋友结婚的诗词曲赋

贺新郎〃新韵

吉泰于归美,兵心恋,美芳适平,肖刘连理。廿载倏忽如驹过,尤记同袍少年时。今来贺,老庚婚礼。礼乐五云城头喜,迓迎吹、泰和千金体。万安湖,爱帆济。

琴瑟和鸣长天曙。觥筹举,佳人频顾,笑声无数。姑舅亲朋战友聚,擎杯暖语恭祝。归时少,他乡何觅?未改乡音情更浓,盼新人,相敬齐眉俪。常执手,阖家益。

第五篇:红楼梦浅析

浅析《红楼梦》诗词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翻开《红楼梦》,我们可以感觉到,诗词是小说灵魂的载体,假若缺少了这些锦上添花的诗词,那么小说就失去了灵魂,就缺少了诗意。很多专家学者都曾对红楼梦诗词进行研究,而且给予很高评价,一致肯定《红楼梦》做到了诗文与人物和情节的有机融合。大观园堪称诗的国度,以贾宝玉为中心的一群女儿就是以诗为海洋的鱼儿。宝玉虽为男性,却由于贾母宠爱,又自幼生活在一群丫鬟中,耳濡目染,也就具有女性化的特点。一群女儿在一起咏诗、作诗、题诗、赛诗,把诗当成了她们生命的一种寄托,诗成了她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的人生也就赋予了诗意化。这里的“诗意”不单是形式上这些人物都会作诗,而且作家也写出了主要人物的诗人气质,用诗的方法展现她们的内心世界,甚至把某些情节都诗化了。

一.客观评论诗映现人物形象的诗意化

《红楼梦》中评论诗很多,有的侧重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的则侧重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就侧重刻画人物的性格来说,小说第三回中评价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还有宝黛初会,作者借宝玉之眼观黛玉所写赞词都属于这一类。

《西江月》二词本身并无意境美,但作者就是运用这种方法把一个“痴傻疯狂”的贵族公子呈现在我们面前。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出身富贵,生活安逸,我们觉得他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是宝玉偏偏“寻愁觅恨”。宝玉所追求的人生是诗意化的人生,他的诗意体现在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按照贾母、贾政等封建家长所希望的读书、中举、扬名显赫、加官进爵的路子走,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纨绔子弟,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之子;他的诗意还体现在他对人的尊重,尤其是对女性的尊重,他对一切“峨冠博带”的“须眉男子”深恶痛绝,而对身边的女性又爱又敬,也许这些女孩就是他心中完美的人吧。这两首词表面看来好像是作者在批评宝玉,其实作者是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将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和性格做了深刻描画,这两首词是似贬实褒,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再看小说第三回中写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

这里是写宝玉眼里的黛玉,整首词运用了比喻手法,使她的“病”、“泪”、心机聪敏、体态婀娜之姿跃然纸上,写出了林黛玉的弱不禁风与多愁善感的气质。还有,全诗没有一处写“美”,但一个富于病态美、风流绰约的美人呼之欲出,巧妙地表现出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甚至让我们感觉到了林黛玉身上的诗人气质。这首词为黛玉在整部《红楼梦》中的出场奠定了性格基础。

二.人物自作诗词映现人物的个性化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物时,总是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而人物自作的诗词,则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人物的独特个性。诗词是大观园中人们心灵的慰籍,要描写一群聪明又富有才情的少女少妇赋诗填词,就已经很难了,而这些诗词还要映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那就难上加难了。但在作者精心描绘下,清灵清丽、多妒多疑的林黛玉,温柔敦厚、通情达理的薛宝钗,心直口快、娇憨纯真的史湘云,性如烈火、嫉恶如仇的晴雯,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的贾迎春……无不一一活跃在我们眼前。下面以宝钗、黛玉和迎春为例简要分析。

薛宝钗出身于皇商家庭,给皇家当买办,是大家闺秀的典型代表。她宽厚随和,豁达大度,她博览诗书,才思敏捷,可以说是个才女,也是个淑女。她的性格特质,从《咏白海棠》里可以找到见证。全诗用语典雅、风格庄重,其中“珍重芳姿昼掩门”有双关意,意既珍惜白海棠,又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淑女的矜持心理。大观园人事复杂,积弊日多,宝钗看得请清楚清楚,但她却从不说三道四。小说第七十四回“绣春囊”事件发生而抄检大观园时,虽然例外地不查她的蘅芜苑,然而她考虑这是搬出大观园的最好时机,因此借口母亲身体有病,顺理成章地搬出了大观园,从这里可以看出宝钗稳重的处世风格。又如“淡极始知花更艳”一句可以理解为她的自况,也反映了她的审美追求。薛宝钗天资聪慧,深知为人处世、明哲保身的道理,她真诚地信奉封建道德,深知自己作为一个女子,无论有多大的才干,在这个男权社会里,任何的抗争都注定不会赢,因此,她养成了罕言寡语却八面玲珑的个性。她平日不爱打扮,不爱花儿粉儿的,不讲究穿着,不露锋芒,就连对宝玉的感情也是欲露还藏。

然而,最能深刻体现宝钗人生观的却是她所填的柳絮词,别人的柳絮词都写得不免伤感,唯有她往好了说。特别是其中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两句,[3]可以看出她的追求,她的心劲。她崇奉封建道德,追求富贵荣华,但她身为女儿身,如果不能被选入宫,只好把这一希望寄托在未来夫婿的身上,因此她多次劝导宝玉重视功名仕途,走读经应举之道,体现了较强的封建正统意识。

与宝钗的温柔敦厚不同,黛玉则多疑多妒、多愁善感、孤高自许、敏感脆弱、爱使性子。《葬花吟》便是她多愁善感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

黛玉从落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花凋谢了终究会落到污泥里去,怎么能忍心让和自己一般纯洁美丽的花儿被玷污?还是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把落花收集起来,用“一抔净土掩风流”。怜花就是自怜,葬花就是自爱,写葬花就是写林黛玉的性格,只有黛玉这样身世、处境和性格的人才会去葬花,像薛宝钗不会,史湘云也不会。在这首诗里,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极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固然带有诗的夸张,但这绝对是出于她的真实感受。她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只好寄住在外祖母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性格内向,保持着纯真的天性,很少顾及后果得失,说话尖酸刻薄,她自视甚高,视封建功名如粪土,她从不劝宝玉追求功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这当然不符合封建礼教的规范,所以就和整个贾府格格不入,最后成了《红楼梦》悲剧主题中的主角。《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变故的代表作,道出了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也是作者曹雪芹强化人物性格主体真正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作品。同样是作柳絮词,黛玉的《唐多令》就写得缠绵悲戚,如“漂泊一如人薄命”、“叹今生谁舍谁收”等句,黛玉借柳絮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表现自己的无能为力。而上下阕最后的六个字,同曹雪芹佚稿中宝玉出走不归和黛玉泪尽而逝的情节十分吻合。此后黛玉的结局也应了这预感,最终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

此外,小说中还常有一些人物诗词本身算不上好诗,但从塑造形象的需要这个角度看,却又是非常成功的。如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元春让众姐妹每人题一匾一诗。迎春缺乏才情,绰号“二木头”,她题的匾额是“旷性怡情”,这就她性格的写照,她平时什么事也不计较,随性随缘,随遇而安。她虽然勉强凑成一绝,但内容空洞,没有意境,无艺术价值可言,不过,重要的是诗即其人读诗见人,我们可以从诗词中读出人物的个性。由此可见,人物自作诗词,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才情志趣和性格特点。1.诗词隐喻人物的结局

《红楼梦》中诗词歌赋另一作用是其它小说中的诗词所不具备的,那就是作者在诗词中预先隐写人物的命运,而且这种暗寓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

2.《红楼梦》诗词预先隐喻人物结局

第五回《游幻境指谜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十二钗图册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是曹雪芹为主要人物写下的判词和曲子,这些判词和曲子,暗示人物命运结局,符合人物性格发展逻辑,解读这些似瀸式的诗词对认识人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如《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一: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红楼梦》第五回)

两株枯木是林字,玉带倒过来读就是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上无父母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生活上虽不乏衣食供养,却终究是寄人篱下,这般才女结局怎样?最后是玉带林中挂而已。从”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除了暗指林黛玉外,也暗寓了宝玉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便是指薛宝钗。宝钗有停机之德,她也曾劝宝玉追求功名,宝钗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贤妻良母的品德,结局又会怎样?可惜徒劳无功,金钗雪里埋而已。端庄稳重、温柔平和的薛宝钗也难以逃脱悲剧的命运。

又如《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之一:

画:既非人物,也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出,多情公子空牵念。(《红楼梦》第五回)

这一首是说晴雯的。晴雯虽是个丫鬟,但却是曹雪芹倾注了最大热情的一个人物。“霁月”,指明净开朗的境界,雨后新晴为霁,寓“晴”字。“彩云”比喻美好,云成彩为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既隐含了晴雯的名字,也暗示了她悲剧性的命运。“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说晴雯虽是奴才,但从不肯低三下四的讨好巴结主子。十岁那年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地位低下,后来像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于是升格为“主子的奴才”了,虽然只是一个丫头,但他追求一种平等的地位,没有阿谀谄媚的奴才相。“风流灵巧”是晴雯的又一大罪状,按中国传统道德,是提倡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作为女子要安分守己,不必风流灵巧,更何况奴仆呢。再加上晴雯容貌出众,性格倔强,这样必然会招来一些人的妒恨的。正因如此,晴雯后来只能被王夫人逐出大观园,在病中悲愤地死去。

又如《红楼梦》十二曲之《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只曲子是写贾元春的,我们看看曲子中暗寓的元春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是说刚刚过上好日子,受宠晋封贵妃,接着意想不到的坏事就来了;“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这一句暗示了元妃是非正常死亡,也就是,她自己不愿意死,也不到自然死亡的时候,结果不得不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一句暗示了元妃的死亡是被人缢死的,大概这过程也很痛苦,她的芳魂是一缕一缕消失的,应该是死得很惨。“望家乡,路远山高”这句应该是交代元妃死的地点,不是家乡金陵,也不是北京,大概是在荒郊野外吧。“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是在临死时想托梦给爹娘,“儿命已入黄泉”这句确定是她是死亡了,最后的托梦给爹娘说什么呢?是告诉父母亲人,不要走到无路可走才想回头,一定要早做打算。这只曲子暗寓了贾元春最终将难逃悲惨死去的命运。

作者用预设手法,提前安排人物命运,从艺术结构上来说是极其高超的,它不仅能证明了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胸中有全局,也对后人探索原作的本来构思以及后半部佚稿的情节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三.人物自作诗似谶成真

小说除了明显的带有预言性质的诗词外,就连人物平日咏柳吟花的诗歌也常常是谶语似的,我们还是以林黛玉为例吧,她的很多诗词,甚至席上行令时抽到的花名签,都可以寻出一些诗句作为她悲剧命运的写照。

还是以她的《葬花吟》为例,诸如“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粱空巢也倾”,可能就是贾府变故前后的谶语;“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这句就活画出黛玉死后尸体不存,仅剩一把火化“艳骨”的惨状,而埋葬她“艳骨”的这一抔净土,也不是在大观园里,而是林黛玉的苏州老家。因此,宝玉只能“对景悼颦儿”,宝玉不仅没赶上黛玉夭亡,而且也没赶上为她送葬,甚至连最后埋葬黛玉“艳骨”的是谁都不知道。

她的其它诗作,像《代别离 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咏白海棠、菊花、柳絮等作品以及中秋夜与湘云即景联句等等,也都能找到寄寓她未来的诗句。像联句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联,就可以看做是湘云和黛玉后来各自遭遇的诗意画。

除了诗词,甚至席间行令掣签时,签上的内容也能和擎签人命运联系起来。书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与众姐妹在怡红院夜宴,大家抽签为令,花签上刻有大家都熟悉的古人诗句,每人抽到的签上所写内容就是擎签人命运的暗语,下面除了举黛玉为例外,也以探春、湘云的令签加以佐证。

如黛玉签: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莫怨东风当自嗟”这句是宋代欧阳修《明妃曲》中的诗句,该诗结尾是“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这正是暗示黛玉泪尽而逝的结局。

再如探春签: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

“瑶池仙品”,暗寓探春聪明灵秀,“日边红杏倚云栽”,表面看是说她命运好,所以签上又有一条注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这也许是说探春将来的丈夫会是有身份的人,但无论怎样,也弥补不了她骨肉分离的悲哀。“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早已把她的遭际预示明白了。

再如湘云签: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香梦沉酣”,首先使读者想到湘云在宝玉生日上吃醉酒后,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香梦沉酣,芍药花落了满身,而她浑然不觉的憨态。湘云生性坚强乐观,开朗豁达,她大大咧咧,感受不到周遭环境的复杂阴险,因此“香梦沉酣”又是对她的叹惋。

四.诗词之于小说的作用

我们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各个朝代的最高文学成就,各种文学样式在传承的过程中,有继承有发展,最后形成一座座高峰。所以,诗词曲发展到明清也成了文人雅士所爱好的艺术形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为背景,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纠葛为线索,着力表现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始盛终衰,唱出了一曲女性的颂歌,让我们感受到了女性悲剧的震撼。小说的成功得力于它充分地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美,这种美不仅是外形美,而且更具内在美,这种美之所以深入人心,不仅仅是作者对她们做了细致的行动描写和肖像心理刻画,很大程度上让我们从小说的诗词中领略到了这些女孩的美,让我们走进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感动着她们的感动,悲哀着她们的悲哀,与她们一起哭,一起笑。《红楼梦》中的诗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描述的需要的,这也是《红楼梦》中的诗词不同于其它小说的地方,这些诗词之所以富有艺术生命力,原因也正在于此。这也正如刘心武先生在谈诗词的作用时说,“过去小说里的诗词,多属附加物的性质,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到了《红楼梦》里,诗词,才正式成为小说内容的有机部分,用诗来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自然是目的之一。”曹雪芹将诗的隐喻性与叙事的纪实性有机融合,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富有诗意的写实小说。

下载《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楼梦(推荐)

    《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看了它,我还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时常投入不已。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奢侈,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

    《红楼梦》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

    红楼梦(节选)

    红楼梦(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性格特点。 2.理解贾宝玉、林黛玉形象意义。 3.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贾宝玉、林黛玉性格特点。。 2.理解贾宝玉、林......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经典语句摘抄(共5篇)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经典语句摘抄 《红楼梦》小说艺术的一个奇特点是将诗词曲赋贯穿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含沙射影,瞒人眼目的狡猾之笔,表达其悲愤,怨而含......

    红楼梦高考题

    2018年,简答题,6分,红楼梦里贾府被抄后,贾母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大家,体现了贾母怎样的人物形象? 分析:这道题是今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卷里关于红楼梦的题目,目前试题在网上还看不到,题......

    红楼梦 读后感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小时候看的《红楼梦》电视剧,但是总觉得云里雾里,看不明白,对里边涉及到的人物以......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它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近日读完《红楼梦》,才明白其妙处所在。 曾经对于《红楼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如今取下束之高阁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