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7:5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考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张艺鑫)

“清华女生铊中毒”、“复旦大学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宿舍命案”、“南昌航空大学宿舍腐尸案”等校园悲剧一次次在上演,本应是和谐宁静的校园,忽然间变得“刀光剑影”,让人扼腕叹息。我国大学生杀人的频率如此之高,举世罕见。偶然出现一两起,可以说是凶犯的个人原因,接二连三地发生,就不得拷问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忽略。

与此同时,今年全国各地多名大学生因为熬夜、少运动等原因导致猝死的情况又不得不使人产生疑惑:当代大学生到底在忙些什么。大学校园本来是大学生释放青春的自由舞台,充满机遇与挑战。然而,无数大学生拒绝人际交往,拒绝参加体育运动,拒绝汲取新鲜的知识营养,像吸毒的病患在午夜时“精神抖擞”地打游戏;像消渴症患者一样无论地点、时间地看电子书、电影,在白天时昏昏欲睡,导致身心俱疲。日复一日,面黄肌瘦,身体机能遭到严重的破坏,直至猝死。猝死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还在走在同样歧路上的一大批学生,她们失却了曾经的梦想、失却前进的动力、失却自我的节制,消磨宝贵的青春时光和健康的身心。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个体精神世界的重要构念。个体或群体的价值观状况反映着个体、群体乃至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乃至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规范、解释和预测。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现状,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本论文将分析当代大学生偏失行为的呈现所隐含的价值取向的扭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为依据,以学生的视角,对学校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出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虽然还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式表述,但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基本范畴,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的科学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理解,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价值行为。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相较于70年代经济的衰弱、60年代文革时期的政治**和文化迫害,生活在当代的大学生无疑是幸福的。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颇有这样的感受。同我们的父辈母辈相比,我们不用在学习和生计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康社会的建成,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抛弃杂念,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我们不用经历高考制度的不健全。如今,高考的合理化、透明化、公开化,使得每一位学子都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继续学习的机会。大学更是一个充满民主的舞台;在文化上,我们专业课的设置在一步一步地被改进着,顶尖的教师队伍、浩瀚的图书收藏,无不会我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雷锋月、志愿者的活动的开展又怎能否认大学为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所付出的心血呢?一切看起来都似乎那么美好,然而平静大海下确是漩涡和暗礁,正是因为这些未放在考评和文件中的一切一切的危险心态和行为,在侵蚀着校园的精神和文化。在这里,我着重讲“和谐”。

和谐——生活方式的和谐。作为青年中佼佼者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健康、文明、具有较高审美情趣的, 然而一部分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在生活习惯方面。和谐所指向的不仅仅的外在的交际和谐,还指向一个人生活的和谐,尤其表现在生活习惯方面。在前文,我们看到如此多的大学生因“过度疲劳”猝死。其原因大多的熬夜。熬夜是提前消耗寿命的行为。除了熬夜,观当代学生,睡懒觉、不吃早饭、吃垃圾食品,造成身体的不和谐,甚至悲剧。其根源则是“享乐主义”的产物,肆意打发宝贵的年华,不合理的消费,不节制的放纵,刻意回避甚至完全抛却责任,实在令人痛心。

第二, 在情绪反应方面。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大学生在遇到失败与挫折时, 对情况不做分析, 有时把情绪发泄指向自己, 造成对自己的厌恶和排斥, 长久如此就会形成自卑个性。比如近期人大研究生因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而跳楼自杀的事件即是这一心态的极端表现,而自卑心态却是很多大学生都有的消极心态,十分不利于未来的持续发展。

第三, 在社交方面。一些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以个人利益为半径, 在社交生活方面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的不协调上。如有的学生希望别人理解自己, 但又不愿意主动向别人敞开心扉, 甘于在人际交往中担任 可有可无角色, 充满对社交生活失望情绪与冷落感;有的学生信奉自我设计、自我奋斗, 对他人、对集体不关心、过问, 使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有的认为自己有才能, 却不被人发现, 常有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产生怀才不遇的郁闷和对他人成功的嫉妒心理, 从而表现消极、甚至嘲讽同学;有的交往功利化、世俗化。

针对这一现象,我以为必须要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大学生整天生活于大学校园之中, 学校的正面教育, 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具体,我提出优化校园文化, 创造合理社交环境的对策。优化校园文化必须从优化社会文化大环境出发, 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全

社会都来关注当今大学生社交方式的变革, 创造健康合理的社交环境, 这样,优化了的校园文化, 对当代大学生社交方式变革的引导才能行之有效。具体有:

1.1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基础, 使大学生学会调适心理, 适应大学新生活。

1.2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学生社团能活跃学生思想, 也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增强了解的机会。但由于学生社团具有自发组织的特点, 有必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引导大学生课余生活。

1.3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集体中有健康的舆论、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强烈的集体精神,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监督和引导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创造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全人类最大的价值共识。这些价值都属于人类文明天然继承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形成的时代精神的真正体现。

相较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恐怕是最大限度为学生给予自由发展空间的平台了。如今,关于大学的“自由”问题存在着很多争论,有些人抱怨大学的查到问题,认为拘束了学生的选择,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另有些学生认为学校的放松是低要求的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然我以为:许多大学生做到了自由,却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以高校社团为例。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体现大学生共同志趣、爱好,并依自愿原则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近年来高校社团发展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部分社团功能存在一定的异化现象,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背社团设立初衷的不良现象。如在某 大学S 学院L 同学一入学就加入了学校社团联合会,因工作能力突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并在大二被破格提拔为学校社团联合会主席。平时他大部分时间被社团工作占满,甚至经常出现旷课的情况,但是每门课程的成绩都很好,后来他向部分同学透露了其中的玄机,原来每场考试结束后,只要感觉不妙,都请团委老师出马帮忙搞定。他曾和一些同学半开玩笑的说“大学学习没什么了不起,只要与老师关系搞好了,统统的都能搞定!”以上的例子只是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事例,但真实反映了当前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反思,理性应对。

社团是让大学生张扬青春,自由发展的民间组织。然而,这样的组织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相反,一系列的不平等、不公正的举措在抑制教育,污染校园精神。学生社团的商业化和功利化倾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以为学校应确立建设校园组织发展的基本原则,保证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在宏观上确立组织建设的先进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所谓先进性原则指在学生组织建设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谓创新性即组织的建设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并自觉做到与时俱进;所谓导向性即组织在体现自身自发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特质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并努力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组织活动。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准则,最终都要落脚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上,这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果没有这些行为规范,再好的理想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再好的价值准则也不肯能得到遵守。

大学精神有不同的概括, 在此不一一列举。大学这一词汇及所蕴含的意义, 给人一种神圣、神秘的感觉。有人说,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大学是云集大师的圣地, 大学是科学发展的源泉, 大学是铸造人生的熔炉, 大学是引导社会的灯塔, 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动力站, 尽管这些形形色色的比喻把大学看作经济的发动机、文化传统的保护者、国家声望的象征、个人潜能的开发者、公正的社会秩序的创造者以及知识的源泉等等。但任何对大学的隐喻都是蹩脚的, 大学的内核应是自由自治、学术研究、追求真理, 这才是大学恒固不变的精神所在。而一个自由自治的学术组织, 必须要有一批安于寂寞、皓首穷经的学者坚守, 否则精神家园将坍塌无存。

然而,我们在大学——这座曾经的象牙塔,发现了一批在“奔波”于“政治”组织,汲汲于功名利禄的有志青年。大学生重新定位本职责任的要求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现象,我以为学校一方面需抓好自我教育与典型教育, 增强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防止学生干部功利化倾向, 必须进一步推动自我教育与典型教育, 建立干部评议制度,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监督力度, 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素质。树立榜样, 充分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学生干部群体思想活跃, 功利性强, 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的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干部进行社会实践考察, 在实际锻炼和考察中, 引导学生干部学习孔繁森等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 还要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学生中的好干部, 好事迹, 以此端正干部的参选动机;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 在这方面, 可以学生干部评议制度为载体,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和监督, 要求每个学生干部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并在政治理论、学习、卫生、工作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干部提出具体的要求, 通过干部评议制度, 对不合格的学生干部提出整改意见, 并对性质严重者给予相应的处分。

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学术型活动,鼓励学术研究的开展,回归知识的殿堂。大学的创新精神, 一是指向科学研究, 它鼓励人们开拓科学这个无禁区、无止境的疆界;二是指向社会发展, 以新思想、新制度导引社会, 改造社会, 推动社会进步;三是指向人才培养, 它把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作为根本任务;四是指向大学自身, 它鼓励人们进行文化的积聚与交流, 加强纵向的积累和横向的联系, 广泛吸收异域新质文化作为补充养料, 从而迸射出创新的火花。马克

思曾讲过, 自由是创造的前提。人们进行科学研究, 正是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 求得自由的一种战斗。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学家、技术专家也需要自由, 这里的“自由”可理解为有更多的时空和在身心上有更多的松驰。减少对权力政治的杂念和渴望,方能静下心来进行学术的研究和创造。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体来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刻苦学习。品学兼优,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敏于创新,勤于实践,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发展。保持个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人民日报,2004-1 0-1 5.[2]熊磊.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22.[3]包卫党,陈东.高校学生干部中功利性思想状况的调查及分析.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6 [ 4] 郑义臣.当代大学生社交方式重构导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5] 雷焕贵, 段靖.大学生性观念导向的人性化思考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6] 杨晓慧.中外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比较 外国教育研究

[7] 高校社团发展中的异化现象及其矫正 史明涛,赵铸,张利国,李晨光(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其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4、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

5、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大同”。但是,这种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大同”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对象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

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却成了狗熊,遗臭万年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初他们参加正确的时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革命,有的则是为了当官、发财、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毛泽东和周佛海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来说,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结果他从韶山冲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周佛海在党的一大以后说过,他之所以参加革命,就是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由于个人的目的一时未能实现,后来他便投到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民族的败类,最后人民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8、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个不断生成的概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里,只有那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它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行方向,更是执政之源,力量之基。因此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学好马克思主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理论来充实自己。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只会纸上谈兵,应该要有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有机结合,从而充分的理解“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的服务于社会,更是在点亮自己。学好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我们就会在既定的轨迹上与党保持一致,共同驶向美好的前方。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就是方向,理想就是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引领的是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共同繁荣的伟大目标。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与党步伐一致,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伟大的“理想”插上翅膀,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它给予不断的动力,让它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也就跟着蒸蒸日上。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这充满功利性的年代,名利充斥了整个社会,弥漫在穿梭的人群中。追名逐利倒是成了他们的主单,以前口里生生说的那些道义早已埋葬在沿途中,心里只存留“生为利来,死为利往”的残骸。或许这个是该时代的通病,不然为什么现在的人变得那么的冷漠,张口闭口就是心中盘算的那份利益,难道真如那句话所说的那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必须要以爱国为核心,个人的利益必须要服从国家的利益,这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最基本的义务,更是责任。都说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脊梁,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我们这些大学生的肩膀。因此,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要学好理论知识,然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创新,为祖国的发展添砖补瓦,使得祖国迈着更坚定的步伐前行。创新是时代的主流,也是时代的主旋律,更是大学生投入的一项伟大事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思维的转变需要创新,大学生的创业更需要创新作为助推力。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全面概括,吸取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突出了道德风尚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把荣辱观作为行事准则,照照镜子,洗洗澡,把不合理的和有悖于荣辱观的坚决去除。坚持荣辱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切身投入到里面去,为国家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在这样浮躁的时代,我们更有必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方方面面,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曾经的若言。这样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不会越走越偏,人生 路才能越走越顺。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拾起文字表面上的光鲜华丽去包装自己,而是要在心里给它留点空间,用思想来润滑,以行动去佐证。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更是衡量当代合格大学生的尺度。

一方面,我们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发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多数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择业观、婚恋观、消费观等都与时代变革同步,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他们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在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上,呈现务实、宽容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呈现社会、社团参与的二重性和自我表现的多样性,当代大学生参加团体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才华,锻炼自我”,“学习技能以利工作”和“广交朋友”;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娱乐、休闲等观念大为转变,已从保守、封闭、单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既关心祖国命运、世界风云,又注重自我发展;既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又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发展自己。比如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后,西方媒体歪曲事实和颠倒黑白,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制作视频介绍事实真相;“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学生踊跃献血、捐款,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另据统计,2009年全国有9万多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许多人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另一方面,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态变得更加复杂、开放、多样。在人生价值目标上,普遍追求健康、事业、爱情与家庭,但也存在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现象;在人生价值评价上,普遍有模糊认识,评价标准具有矛盾性和双重性,例如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在人生态度上,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在人生价值手段与途径上,具有求真务实精神,但同时存在着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个人奋斗和自我完善意识的矛盾冲突。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价值观的偏斜,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比如,有些大学生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具体表现在:一是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二是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三是重索取,轻奉献;四是感情冷漠、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大约有占大学生总人数6.5%的学生暴露出的首先是个体的感情冷漠、极端自私、责任意识淡漠,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轻生的道路。

第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要真学、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不仅要记住文字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体会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第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而言,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受新事物、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平台。完成好这个任务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是为更好地建设祖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储备能量的过程。

第四篇: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又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将长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包围和渗透,如果我们不能为当代大学生灌输一种主旨明确、旗帜鲜明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丧失这一阵地。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张田欣部长在讲话中精辟的把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内容概括为“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并强调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要靠教育,二是要找认同,三是要有载体,四是要抓群体,五是要营造氛围,六是要形成制度,七是在实践养成,八是要持之以恒。那么,教育之前认同是开端,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寻求认同就更得摸清我们教育对象的各种特征,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好方法,好途径。

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

第一,在认知层次,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始学习理性的判断,但判断能力尚须加强。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所接受的信息和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但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分析辨别能力,由此决定了大学生巨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能力强,喜欢新鲜的东西,不论是新思想还是新事物;在网络上,偶像剧里随时把他们替变成理想中的自我。超现实主义非常强烈,以至于对现实不满,怨天尤人者不再少数。这种类型的人,走出校门,面对残酷的现实,不能承受压力,感叹怀才不遇者居多,对人对事冷漠,他们没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正在形成中,这时正需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让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 1

他们的成长,始终在他们的身心中不断积淀流淌,使他们在面对多种价值观时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作出自己的价值选择。

第二,在价值取向上,作为“80后”、“90后”的一代大学生,他们的成长过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感召力。但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重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缺陷也充分地暴露出来,人际关系的趋利化倾向和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我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采用公开的隐蔽的手段与中国争夺青年人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自然成为了整个社会最敏感的地带。

第三,在价值观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凸显,我行我素,追求个体利益、个性发展、自我独立、实现个人理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性特征,自身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这一代大学生的缺陷是明显的:他们中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生活艰辛的深刻体验,更缺少挫折的历炼。还有一部分是单亲孩子,问题就更复杂了。

二、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行培养政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远远无法完成的。因此,必须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充分发动党政系统、教学系统和学校管理系统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全校大学生,各有侧重,多系统、多角度、全方位努力,常抓不懈,才能可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大力推进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策教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表明,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典型案例和生动有力的事实与数据资料,有针对性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讲解,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多方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助于形成巩固的政治信念和社会信念。高校另外一个政治课堂是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和党员的定期学习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应该讲清、讲系统、讲得生动鲜活,只有清楚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到和谐起来的艰辛历程,才谈得上爱党爱国。

2、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科学理论知识的价值、专业的价值、职业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这些人生价值只有通过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技能,积极从事社会职业,创造物质财富和社会效益,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谁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稳定的社会职业,谁就拥有了创造财富、获得物质资料的基础,谁就拥有了未来。我们的教师不能站在社会主义的讲台上大肆宣扬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能培养共产党的掘墓人。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要针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学专业的特点和未来职业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一是充分利用校园内所有宣传阵地,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标语进行宣传、感化教育。例如一进校门的 “八荣八耻”等。“八荣八耻”,将“耻”字重新置于人人应当关注的突出位置,是要使人们在重视荣誉感的同时,也要确立正确的羞耻观,不但犯罪的事不能做,错误的事不能做,连同蒙羞的事也不能做,更不能以耻为荣,荣耻不分。这就为大学生理想人格建设从正反两个方面设定了不可动摇的新坐标,从而使学生明荣辱之分,知荣而勇为之,知耻而力避之,形成推动奋发向上、文明正义的强大内在动力。

另一个是红色文化宣传。校园广播歌曲皆为红色歌曲,还在国庆、七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唱红歌活动,校园里迅速掀起了一股学红歌、唱红歌的热潮。学生在歌唱中缅怀革命先辈,激发革命斗志,受到生动教育。每周五晚上露天播放爱国红色影片,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把革命先烈作为榜样来学习。

4、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得加倍重视实习、见习和实验教学等实践环节的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任何职业化的专业能力、专业技术和技能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转化为技术和技能,历练好本领,才能形成学科优势和技能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立志成才,立业为民,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有心无力的抱憾。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固化在学生的思想意识里,进而外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都要求他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因而,大学生应该树立和实践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他们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开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寄出。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下载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要理念,要使这一理念发挥强大的作用,就需要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当代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成长的群体、发展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机遇期。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人来......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国家主席在十八大提出的。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受到来自社会经济不断强大、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此背景......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