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县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单县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为规范和指导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并及时控制获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促进无公害畜产品健康发展,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无公害农产品应急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单县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单县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机制,规范和指导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并及时控制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无公害畜产品健康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单县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无公害畜产品污染,产地环境破坏,人身健康损害,并对无公害畜产品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质量安全事件。
1.4 工作方针
无公害畜产品应急管理按照统一领导、预防为主、快速反应、依法应对、信息畅通的方针进行有效管理。2 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Ⅰ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Ⅱ级)、较大质量安全事件(Ⅲ级)和一般质量安全事件(Ⅳ级)四个级别。同一事件的分级依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2.1 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2个以上省份;
(2)获证单位在证书有效期内违规使用禁(限)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非食用物质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外源污染造成获证畜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已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事件危害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
(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
(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2.2 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质量安全事件:(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2)获证单位在证书有效期内违规使用禁(限)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非食用物质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外源污染造成获证畜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已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3)事件涉及到的获证畜产品数占同类获证畜产品数的30%以上,且该行业属于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4)国家级媒体予以披露,引起严重社会影响;(5)农业部或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2.3 较大质量安全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2)获证单位在证书有效期内违规使用禁(限)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非食用物质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外源污染造成获证畜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3)事件涉及到的获证畜产品数占同类获证畜产品数的5%以上;
(4)省级媒体予以披露,引起较大社会影响;(5)市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质量安全事件。2.4一般质量安全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质量安全事件:(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2)获证单位在证书有效期内畜产品畜牧业投入品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可能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3)事件涉及到的获证畜产品数为同类获证畜产品数的5%以下;
(4)企业或消费者予以反映,尚未形成群体性影响;
(5)省内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抽查中发现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信息已在小范围内通报。
(6)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质量安全事件。3 应急处理指挥体系
3.1 应急管理指挥机构
成立单县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组 长:曹兆金 单县畜牧局局长 副组长:孟 秋 单县畜牧局副局长 贾成立 单县畜牧局副局长 成 员:孙广勇 单县畜牧局生产科技股股长
马业孔 单县畜牧局兽药饲料监察所所长
许 涛 单县畜牧局动检所所长 白 峰 单县畜牧局生产科技股副股长
3.2 日常管理机构
设在单县畜牧兽医局生产科技股。
单县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应在单县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指挥全县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3.3 县应急指挥机构
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和指挥本县区内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4 专家工作组
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承担为预防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咨询和建议;参与获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理工作,并为获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3.5技术支持机构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农产品检测机构及有关科研院所和山东省范围内通过“双认证”的农产品质检机构。4 监测、预警与报告
4.1 监测
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主动组织开展对本县区内无公害畜产品的监测,并及时将监测信息上报 至上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4.2 预警
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专家,根据监测信息,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好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3 报告制度
遵循由下至上逐级报告原则,允许越级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及其隐患。
4.3.1 责任报告单位
(1)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发现)获证单位;
(2)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3)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农产品检测机构及有关科研院所和山东省范围内通过“双认证”的农产品质检机构。
4.3.2 报告时限要求
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件后1小时内做出初次报告,较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件后2小时内做出初次报告,一般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件后1日内做出初次报告;根据事件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做出阶段报告;在事件处理结束后7日内做出总结报告。4.3.3 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范围、危害程度、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件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件的简要经过。
4.3.4 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原因等。
4.3.5 总结报告
包括事件鉴定结论,对事件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5 应急响应
5.1 分级响应
5.1.1 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Ⅰ级),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决定。
5.1.2 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Ⅱ级),由省政府应急指挥部决定。
5.1.3 较大和一般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Ⅲ级、Ⅳ级),分别由市、县(区)政府应急指挥部决定。
事件发生后,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本县区内获证同类产品认真开展自查,掌握相关情况,加大监管力度,控制事态发展。
5.2 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其危害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件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终止响应。
5.3 应急终止
按分级响应权限,由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急机构提出应急终止的建议,报同级政府应急指挥领导机构批准,应急响应结束。
5.4 后期处置
应急终止后,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基本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对在特别重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其责任。6 应急保障
6.1 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实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6.2 人员保障
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积极配合,有效完成应急处置工作。6.3 资金保障
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应急处置资金,工作经费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6.4 技术保障
无公害畜产品的技术保障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和专家组承担。当发生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受单县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委托,承担任务的检测机构应立即采集样本,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及时提供检测结果。
6.5 宣传培训
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引导科学消费。同时,应加强对所有参与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7 附则
7.1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联系电话:0530-4602757。
7.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卓尼县申藏乡下甘藏民旺养殖专业合作社牛、羊生产
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职责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并制定了相关职责,具体负责全场的质量控制工作。1.质量控制小组 组长:敏由不
组员:敏主毛、敏发吐曼、敏小强、敏丽、敏陆海
民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确保牛、羊的质量安全,设置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敏由不负责制定各部门的管理措施。管理委员会下设管理部、技术部、行管部等。管理部门负责管理饲料的来源厂家到牛、羊上市销售客户的各个环节,技术部负责日常饲养管理、科学防疫、定期消毒措施及兽药的应用规则等,行管部负责对影响牛、羊肉安全的一些环节的控制和监督,对原材料的进场和饲料加工车间等加以监督和管理。
2.职责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接受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省级承办机构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2)把握养殖方式、质量控制关键点,把水源的选择,环境污染控制、疾病的防治、饲料的采购与贮藏、兽药的使用、休药期的控制作为质量控制关键点。
3)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监督督促牛、羊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质量控制管理办法及各项操作规程,对违反办法与操作规程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控制监督全场整个流程,决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国家限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
5)通过培训等方式,使本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熟悉掌握无公害产品标准,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落实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
二、质量控制措施(一)饲料管理制度
一、购入饲料要符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76号公告关于禁止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的兽药规定,含药饲料执行农业部168号公告关于休药期和配伍禁忌的规定,严格掌握标签标注的限制使用药物的畜种和阶段。
二、饲料应保存在干燥的地方。不应将饲料放置在牛、羊舍内,设有专用饲料库,专用饲料运输车。
三、饲料配制应以牛、羊生长发育各阶段的营养需要量为依据进行配制。
四、牛、羊饲喂一般采用自由采食或定期饲喂。饲料每次添加应适量,保持饲料新鲜,防止发霉变质。
五、牛、羊饲料中禁止使用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
六、牛、羊饲料中禁止使用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
七、禁止使用被其他化学品污染的饲料、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其他畜禽副产品。不应使用霉变饲料、抗生素滤渣。
八、牛、羊自由饮水,水质应符合NY 5027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每日清洗饮水设备,保证饮水设备清洁。
九、定期投放灭鼠药,控制齿类动物。投放鼠药要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处理。(二)兽药管理制度
牛、羊场药品实行统一计划采购,专人负责。
一、药品采购计划、用药均由场长和技术总监统一计划,不得私自进购。
二、药品管理应由专人负责特别是疫苗和特别药品。
三、药品的保存与药物的质量关系很大,往往容易忽视,造成药 品的变质、失效、延误病情因此在药品的保存中必须根据药品的特性做好分类保存的同时还应该采用不同的储藏方式。易潮解的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能溶解的药品,应装入密封的瓶内放到干燥处。易风化的药品:含有结晶水的,除密封外还应该放到适宜的温度下。易氧化的药品:易与空气中的氧起反应而变质的药品需严密包装放到阴暗处。易炭化的药品: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的药品需严密包装放到阴暗处。不能置于常温下的药品:如疫苗等,这类药品放在冰箱中低温保存必须按照疫苗本身所需的温度保存。
四、在购买或使用药品时必须认清其有效期、失效期。
五、出库必须有场长、主管兽医签字。(三)牛、羊场生产例会与技术培训制度
为了定期检查、总结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研究出解决方案;为了有计划地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使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了提高饲养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进而提高全场生产的管理水平,特制定制度如下:
一、每周一晚上7:00─9:00为生产例会和技术培训时间。
二、该会由场长主持。
三、时间安排:一般情况下安排在星期一晚上进行,生产例会一小时,技术培训一小时。特殊情况下灵活安排,但总的时间不变。
四、内容安排:
总结检查上周工作,安排布置下周工作;按生产进度或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技术培训。
五、程序安排:
饲养员汇报工作,提出问题;主持人全面总结上周工作,解答问题,统一布置下周的重要工作。生产例会结束后进行技术培训。
六、会前技术主管和主持人要做好充分准备,重要问题要准备好书面材料。
七、对于生产例会上提出的一般技术性问题,要当场研究解决,涉及其他问题或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要在会后及时上报、讨论研究,并在下周的生产例会上予以解决。(四)饲养技术规程
一、每天清除、冲洗牛、羊舍内的粪便、尿液、污染、污水等污染物一至二次,保持料槽、地面、用具清洁。
二、每周对圈舍、环境场地进行一次消毒。
三、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开闭牛、羊舍门窗,随时注意调剂牛、羊舍内的温、湿度。
四、用药、用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五、根据不同品种、畜别、日龄分阶段分群饲养,逐步更换饲料,定食、定时、定量饲喂。
六、引种时,要严格引种标准,严格执行审批、检疫、消毒、隔离等制度。凡新引进的种牛、羊经隔离饲养观察21天以上为健康合格后,方可入种牛、羊舍进行饲养。
七、邀请县动物防疫监督站定期对本场进行疫病监测。
八、每天做好用药,用料登记。(五)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一、外来车辆必须经特定消毒药喷雾消毒后方能经消毒池入厂,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2次,使其始终保持有效浓度(冬季放置食盐以防结冰)。
二、饲养员及本厂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进入消毒更衣室淋浴,彻底更换作业衣、鞋后方能进入生产区,进入牛、羊舍前,需将鞋浸入舍门口的指定消毒液里消毒后方能入舍。特殊人员(包括经批准入厂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由本场人员引领,淋浴并彻底更换作业衣、鞋后方能进入生产区,进入牛、羊舍前,需将鞋浸入舍门口的指定消毒液里消毒后方能入舍。
三、未经许可的一切牛、羊只、种牛、羊一律不得入内。
四、来访者和场区其他工作人员、维修人员未经厂长的许可不许入内。
五、未经许可任何车辆的司机不可进入场区;拉饲料的车和拉其它杂物的车只能停在工作区外大门口内。最好固定车辆运送且这些卡车司机不应养牛、羊也不应住在任何牛、羊场。
六、搞好牛、羊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保持舍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清洁卫生,所用用具每周用指定消毒剂消毒一次,消毒后用清水冲洗晒干后使用,对每批牛、羊的每个周转环节都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大消毒,消毒后3天方可进牛、羊。
七、装卸台外部应该是单向通行,一旦运出去的牛、羊不许再运回来;操作员应该在里面操作不要随意出来;装卸台外的车辆装完牛、羊并被拖走以后应立刻对停车处打扫清洗和消毒。这些人再次进舍必须淋浴。转牛、羊车内应该有一套橡胶工装裤和鞋。所有衣物应该立即清洗。
八、新运进的种牛、羊应该先放在隔离舍内观察。同时进行防疫监测。
九、关于进场车辆的清洗:
1、所有进场车辆都应该在指定的地点清洗。
2、所有外来车辆都必须在进场之前在指定地点清洗。
十、关于场区间转牛、羊:
1、三个场区间转牛、羊应有场区内专用车辆,且只能用来转牛、羊。
2、场区内转牛、羊车可以停放在专门区域。
3、车辆应该每天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
4、车辆应该在转牛、羊去指定地点之前12小时或者改变停放地时清洗消毒。
十一、关于向场外转牛、羊:
1、不得擅自将牛、羊转出场区以外,也不得在场区之间来回转牛、羊(如育肥牛、羊、淘汰牛、羊)。
2、转牛、羊出场区的车称为场外转牛、羊车。该车只能用来转牛、羊出场区。场外转牛、羊车未经彻底消毒、清洗、干燥不得停放场区附近。用于清洗消毒该车辆的设备不得停放于任何场区附近。
3、该场外转牛、羊车每用过一次都应该清洗,如果一天要用2次以上,推荐至少应间隔12小时。
十二、场内主管防疫的机构和人员与社会兽医防疫机构建立疫情通报关系,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十三、外围疫情紧张时,立即采取“反封锁”措施,设岗放哨,并派专人对所有环境、道路、圈舍进行大消毒,每周至少两次;生产区内加大防疫消毒措施,生产区内人员严禁离开生产区,非生产区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对进入生产区人员严格消毒,或采取一切必要的强制措施。
十四、饲养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脱岗,不串岗位(舍),随时巡视观察牛、羊群情况,观察其饮水、采食、排粪、尿及呼吸等,发现情况及时报告。
十五、用具和所有设备固定在本舍内使用。
十六、搞好舍内卫生,正常生产区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十七、场内人员不准为外单位和个人诊疗病牛、羊,以切断疫病传播的各个环节。
十八、病死牛、羊不准在生产区内剖检,应用不漏水的专用车运往诊断室处理。(六)兽医临床技术操作规程
一、认真做好防疫工作,严格执行《牛、羊场卫生防疫制度》。
二、认真做好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三、认真做好免疫工作,严格执行《牛、羊场免疫程序》。
四、注意了解、调查本地区疫情,掌握流行病的发生发展等有关信息,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提出相应综合防治措施。
五、定期检疫,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工作。六、一旦发生疫情或受到周围疫情威胁,牛、羊场要及时采取紧急封锁等自卫措施,全体职工要绝对服从牛、羊场发布的封锁令。
七、建立健康牛、羊群,引入种牛、羊要检疫并隔离饲养观察至少40天。尽量自繁自养。
八、及时隔离病牛、羊、处理死牛、羊,污染过的栏舍、场地彻底消毒。各舍要设1-2个病牛、羊专用栏。
九、对病牛、羊必须做必要的临床检查如体温、食欲、精神、粪便、呼吸、心率等全身症状的检查,然后做出正确的诊断。
十、诊断后及时对因对症用药,有并发症、继发症的要采取综合措施。
十一、残次、淘汰、病牛、羊要经兽医鉴定后才能决定是否出售。
十二、预防中毒、应激等急性病,发现时及时抢救治疗。
十三、及时治疗僵牛、羊,配方采用肌苷+VB1+血康,各2毫升,每天1次,连用7天,治疗前驱虫、健胃。
十四、兽医技术人员要熟练掌握肌注、静注、腹腔补液、去势手术、难产等简单的兽医操作技术。大牛、羊治疗时采取相应保定措施。
十五、勤观察牛、羊群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病牛、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严重疫情,及时上报。
十六、做好病牛、羊病志、剖检记录、死亡记录,经常总结临床经验、教训。
十七、兽医技术人员要根据牛、羊群情况科学地提出防治方案,并监督执行。
十八、按时提出药品、疫苗的采购计划,并注意了解新药品,新技术。
十九、正确保管和使用疫苗、兽药,有质量问题或过期失效的一律禁用。
二十、药房要专人管理,备齐常用药。库存无货要提前1周提出采购计划。注意疫苗、药品的保管要求、条件,避免损失浪费。接近失效的药品要先用或及时调剂使用,各牛、羊舍取药量不得超一周用量。
二十一、注射疫苗时,小牛、羊一栏换一个针头,种牛、羊一针筒疫苗换一个针头。病牛、羊不能注射,病愈后及时补注。
二十二、接种活菌苗前后周停用各种抗菌素。
二十三、发生过敏反应肌注肾上腺素;为预防过敏反应及加强免疫效果可在注射疫苗前饮水添加维力康等抗应激、免疫增效剂药物。
二十四、严格按说明书或遵兽医嘱托用药,给药途径、剂量、用法要准确无误。
二十五、用药后,观察牛、羊群反应,出现异常不良反应时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二十六、免疫和治疗器械用后消毒,不同牛、羊舍不得共用注射器等器械。(七)消毒更衣房管理制度
一、员工上班必须更衣换鞋方可进入生产线。
二、上班时,员工换下的衣服、鞋帽等留在消毒房外间衣柜内,经沐浴后(种牛、羊场设沐浴),在消毒房里间穿上工作服、工作靴等上班。
三、下班时候,工作服留在里间衣柜内,然后在外间穿上自己的衣服鞋帽等回到生活区。
四、换衣间内必须保持整洁,工作服、毛巾折叠整齐,禁止随意乱放。
五、地面、冲凉房要保持清洁干净、整齐有序,无臭味。
六、工作服、工作靴等不得乱拿乱放,要整洁、整齐。
七、上班员工应该互相检查督促,切实落实消毒房管理措施。
八、场长临时负责消毒更衣房的管理工作。(八)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病牛、羊必须隔离、治疗,专人饲喂管理。
二、场内不许解剖、宰杀病死牛、羊只。
三、病死牛、羊采取深埋、焚烧处理方法,做到无害化处理。
四、粪尿填入沼气池,使用沼气做饭。
五、干粪采取堆积发酵、除臭后,售给群众上农田。
第三篇:xx畜牧兽医站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范文模版)
畜牧兽医站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
为建立健全畜牧业应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出《镇畜牧兽医站镇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发生在镇范围内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外乡镇已经发生的,有可能波及或已经波及我镇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上级交办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公众举报投诉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二、工作原则
明确职责,建立健全镇村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的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做到以下五点:立即报告,必须按规定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汇报情况;迅速介入,畜牧兽医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科学判断,深入调查,找准事件成因,对其影响与后果作出准确评估;妥善处置,事件发生地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审慎处理,平衡权利诉求,维护国家和群众利益。
三、事件分级
根据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和紧急程度、可控制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分为特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四、建立应急指挥体系
1、成立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应急小组成员:
应急小组设在兽医站办公室,其主要职责:统一组织领导全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做出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总体部署。做好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应急事件处置中的具体问题,完成其他各项任务。
2、应急处置人员要求 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岗位人员立即到位,并实行严格的领导干部带班或值班制度,并及时将处理情况报告上级应急指挥部。
3、应急保障组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物资储备和人员动员制度。负责对应急处置提供人力、物力等的支持和保障。
五、监测、报告和预警
1、日常监测 各村包片兽医和防疫员要加强对畜禽规模场、散养户的免疫监管,开展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监督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2、报告制度 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并遵循“及时准确,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上报信息。
事件发生或发现单位报告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发现)后,养殖户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立即向镇畜牧兽医站报告。
下级向上级报告 畜牧兽医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核查;核查后,在第一时间内向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1)、报告范围 达到Ⅳ级以上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按本预案要求进行报告。(2)、报告时限要求 发生(发现)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事件发生或发现单位应当在事件发生(发现)后1个小时内报告,事件发生地畜牧兽医部门应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上一级畜牧兽医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初步报告;根据事件处理的进程或上级要求及时上报阶段报告,事件处理结束后7日内上报总结报告。(3)、报告
<1> 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危害程度、事件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件控制情况等。
<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必要时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理情况、发生原因等。
<3> 总结报告 包括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处置结果、处置措施、事件结论,分析事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3、建立通报制度
接到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后,受理单位要及时进行初步分析,对可能蔓延到其它乡镇、县区的,要及时通报。对达到相关级别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事故,要按程序及时通报给同级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
4、信息预警
接到可能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信息后,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加强对可能引发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信息的分析,及时作出预警;事态严重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5、预警发布及解除
对已发布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预警,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事件危害程度的变化,进一步分析评估处置。在预警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到缓解、控制,威胁已经消除,向上级报请区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发布事件预警解除通报。
六、应急响应
1、分级响应
Ⅱ级以上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由市应急指挥部决定;Ⅲ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由区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Ⅳ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由乡镇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各级部门要根据事件性质启动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级应急指挥部。6.1.2响应的升级与降级(1)响应的升级 当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上级应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反应级别。
(2)响应的降级 对事件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上级应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2、指挥协调
二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启动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处置行动;迅速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事态出现急剧恶化时,在充分考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乡镇情况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3、响应终结
一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区应急指挥部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政府批准后,宣布应急响应结束。Ⅲ级、Ⅳ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乡镇应急小组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区政府批准后,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七、预警解除
当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控制、缓解、消除后,上报上级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解除信息。
八、工作要求
乡镇食品安全有关单位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职责,不得懈怠。
(1)对可能发生的畜产品安全事件,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2)对发生的畜产品安全事件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协调保障、技术支持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察工作。
(3)加大监管力度,预防类似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
九、责任追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事件发生地村包片兽医、防疫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隐瞒、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造成危害或恶劣影响的;(2)未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救援和调查的;
(3)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4)应急指挥失当的;
(5)索贿受贿、包庇事件责任者的。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畜牧兽医站
2015年2月25日
第四篇: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东桥小学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突发事件包括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类紧急情况,如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中断、建筑物倒塌、师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踩压伤、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食物或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群体性事件(闹事、游行、非组织的政治活动等)、影响重大的治安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自然灾害事故(洪水、台风、破坏性地震)等。
根据有关要求,不提倡学生参加危及自身安全的救灾活动。各学校要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平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应急预案演习,充分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在处置安全事故过程中,各班级老师要指导中小学生做好自救自护工作。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要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并积极做好其他求援工作。将公安、消防和急救中心作为第一救援力量,在第一时间内取得联系和支持,确保将人员作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为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从我镇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组织机构。
1、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指挥机构。总指挥:肖永灿
成员: 杨瑞平、黄艳、何新兰
2、安全突发事件处理队伍。(1)抢救处理组: 组长:陈术元
成员:张晓宇、吴倩、蔡琼、韦振勤(2)后勤保障组: 组长:郑宏勤 成员:顾倩倩、张建、胡远、李佐英
二、日常安全管理
1、每天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要严格按照值勤制度,在校门口、学校校园、教学楼走廊等处进行经常性的巡视。
2、禁止在校园教学园踢球、爬墙、爬楼门、滑楼梯栏杆,违者通报批评,对涉及的班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扣分。值日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在校园内上述违规现象。
3、凡是学生在校时间,学校安排教师管理,保护学生安全。
4、为防止学生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出现拥挤等其它现象,保证学生有秩序、守纪律地上下楼,当天值日领导、值日教师负责楼道口进行监督、疏导。
5、各班主任要进行遵守秩序、礼貌礼让、爱护同学的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6、学校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学校总务处要不定期的对学校楼道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7、定期不定期对各校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校园的安全隐患。
8、学校建立安全例会制度,每月工作会议必须对上月的安全工作进行小结,并就下一步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全体教师会议根据实际布置安全工作。
9、建立安全工作台帐制度,按年初制定的学校安全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安全工作。
三、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一)、重大突发事件
1、报警程序:
(1)当事人所在学校负责人
(2)根据事件需要,经领导同意后报告公安机关,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110(电话110)。
3、处置措施:
(1)接报后,校长、值日教师和有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2)组织人员按照程序打电话向领导报告。
(3)组织领导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边处置情况边向到场领导汇报。(4)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当地卫生所或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5)如是殴斗事件,除迅速控制局面、平息事态外,应将双方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带离现场,其余人员驱散。
(6)如是意外事故,应尽快组织人员抢救,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抢救。(7)如是社会人员来校闹事且较为严重的,须立即拨打公安“110”。
4、注意事项。
(1)各级领导遇事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
(2)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是: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3)严格控制社会闲杂人员和家长进入校园。
5、疏散人员。
(1)当事人所在的教室、办公室及公共场所应在统一安排下有组织的疏散到安全地带,其余各室关闭门窗,避免更大的伤亡事故。(2)确保教师特别是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火灾事故
1、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学校领导组成员,值日教师,消防安全员。
2、报警程序:
(1)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学校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
(3)学校在向中心校、教育局、镇政府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3、组织实施:
(1)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以校区内消防安全员和教师成员为主,其余人员(学生除外)均有义务参加扑救。
(2)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3)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锨,水浸的棉被等。
(4)指挥人员和教师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5)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4、扑救方法:(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5、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3)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三)、被盗案件
1、处置事件的组织:事件当事人所在学校负责人,教育局、镇政府领导,学校值日教师。
2、报警程序:
(1)发现案件时应及时向中心校报告。(2)向教育局领导汇报。
(3)经领导同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3、处置措施:
(1)接报后,学校领导迅速赶到现场,同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2)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同时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登记。
(3)根据被盗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经请示后向公安机关报案。(4)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4、注意事项
(1)此类案件一般内部掌握,知情者未经允许不得向外界宣扬。(2)注意保护现场,以便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3)各级领导要做好工作,不要因此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学习秩序。
(四)、食物中毒事件
1、处置事件的组织:学校领导及中心校,教育局、镇政府领导,学校值日教师,卫生防疫部门人员。
2、报告程序:(1)学校领导。(2)教育局、领导。
(3)根据事件需要,经领导同意后报告地方防疫部门。
3、处置措施
(1)发现情况后立即向中心校主要领导汇报。
(2)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当地卫生院(所)或就近医院,无交通工具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或“110”请求救助。
(3)由饮食服务管理人员封存现有食物,无关人员不允许到操作间或售饭处。(4)立即组织骨干教师组成陪护人员队伍,由各学校领导安排负责陪护,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准到医疗单位探视,以免影响治疗秩序。
(5)根据领导要求,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区防疫部门报告。
4、注意事项
(1)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如有个别家长来校探视,安排专人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组织人员做好食物中毒人员的思想工作。
(4)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同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五)、交通事故及其他伤害事故
1、处置事件的组织:学校领导及中心校,教育局、领导,学校值日教师,公安部门人员。
2、报告程序:(1)学校领导。(2)教育局、领导。
(3)根据事件需要,报告公安机关、医疗部门。
3、处置措施
(1)师生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校舍坍塌、楼道拥挤踩踏及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等意外伤害时,要按照“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置,积极抢救,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当地卫生院(所)或就近医院,或拨打120急救中心请求救助,后采取其他抢救措施。对楼道拥挤踩踏事故,要及时寻找其它通道,及时赶至人流上游组织疏导,防止事态扩大。
(2)及时向市教育局,造成死亡的,应及时向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报告。(3)妥善处理事故,协助公安、安监等部门保护现场。(4)通知受伤害者家属或家长,做好善后处理工作。(5)协助有关部门迅速调查事故原因。
4、注意事项
(1)稳定师生情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家长来校,安排专人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
四、实行学校各类安全事故登记制度。
做到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经过、事故结果等记载清楚。
五、重大安全事故必须在1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事故发生后,须及时将事发的原因分析、经过及应吸取的教训、今后改进工作的措施等形成正式报告,报中心校、市教育局,对因学校责任事故造成重大伤害的,分清责任,由上级领导部门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责任人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霍邱县经济开发区东桥小学
第五篇: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和危害程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镇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参照《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食用农产品(含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下同)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是指食用农产品在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环节,因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物毒素、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因素,导致食用农产品污染突然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和伤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以及已经或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事件。
二、处置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科学评估、依法处置的原则,对可能引发的农产品安全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派出所、卫生院、市管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各村主要负责人组成。成立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由XX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处理工作;负责接警登记、信息传递、召集队伍、宣传报道、工作汇报及日常事务处理等工作;组织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组、现场调查组、医疗救护组、综合保障组。
(二)职责
1、领导小组的具体职责是接到报案后,根据事件原因、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等迅速做出事件报告,分析发展趋势,提出防范措施。确定启动应急预案后,负责重大事件的决策,调度应急队伍,部署应急治理、救助事件现场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应急处置进展情况,发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的重要信息;负责决定终止应急状态,关闭预案程序。
2、技术指导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样品采集工作,做好样品的全部信息记录,由专人、专车将所采样品及时送至指定检验场所;与领导小组沟通制定检测项目,负责样品的分析检测工作;负责检测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负责预案启动全过程的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3、现场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全面调查工作,并做好现场勘察、问询、录音、影像等记录;对事件的发生及发展做出分析和评估,提出控制事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经领导小组审批后,对事件发生的责任方提出整改、处置意见并督查整改结果,现场调查及整改的全过程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4、医疗救护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紧急医疗救护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事件发生区域疫情进行监测和防治。
5、综合保障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预案启动后通知召开紧急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做好预案启动后资金、车辆、信息设备等保障;固定电话24小时畅通,并有专人值守,做好电话记录,保持小组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6、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组。邀请县食安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计局、县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和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农技站、植保站、动监所、水产渔政局、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产品质量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家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和分析,提供技术咨询,提出对策和意见。
(三)应急处置基本程序
1、事件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事件发生地负责人或当事人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报告。接到报案信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需记录好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报告人等初步信息等,并在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组长不在时,报告给领导小组副组长。对媒体报道的、个人举报的、或其他渠道通报的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应做好登记、备案,再根据事件的等级,按照规定程序对应处置。
2、预案启动
接到事件发生的报告后,领导小组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应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及上级农业农村部门报告,同时召开各小组成员会议,布置任务。
3、预案关闭
在各组完成工作任务后,由技术保障组完成材料汇总,上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宣布关闭预案程序。
四、预防和预警机制
各村、社区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日常监测和现场督察工作,发现有违规违法行为的要及时逐级上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漏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五、加大宣传力度
各村、社区要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各种会议等形式对广大消费者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六、责任追究
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
XX县XX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