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人民日报》20130424第1版
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我提议,为表达对四川芦山地震遇难同胞和在抢险救灾中英勇牺牲的战士的深切哀悼,请大家起立。”
4月23日,芦山地震震后第四天,抗震救灾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下午3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一开始,在习近平提议下,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
连日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强烈地震,牵动着党中央的心,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过渡的大山里迅速展开„„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机制,迅速调集各种救援力量
4月20日,星期六。
8时02分,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四川省雅安
有关部门紧急行动,有力开展救灾行动——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到住建部,从地震局到气象局,从交通运输部到民政部,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到水利部„„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作出部署,巨大的能量迅速形成。
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指挥下,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从第一时间救人到千方百计救助受伤群众,从物资调运到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各项救灾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灾害面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十分重要。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灾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废墟上飘扬,一支支党员先锋队、救灾突击队迅速成立。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截至23日,除雅安供电恢复率在94.9%外,其他受灾地区已全部恢复供电。
——22日凌晨,在经历40多个小时的奋战后,宝兴县灵关镇通往县城穆坪镇的公路全线抢通,芦山地震后的最后一个“生命孤岛”终于不再孤独;截至23日16时,除芦山县太平镇和大川镇需迂回通行外,灾区其他乡镇全部通了公路。
——截至22日凌晨,3万余顶救灾帐篷、11.5万床棉被、1万件衣物、6240张折叠床、70万米彩条布、10万支蜡烛、9000件方便面、2000件矿泉水、3000件饼干、3000件火腿肠和70余车各类食品被运达灾区。
„„
芦山地震,举国关心,举世瞩目。四川省及有关方面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境内外记者纷纷深入一线及时报道„„信息的公开透明,传递了信心,也传递了力量。
芦山地震引起国际关注,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慰问。
“我们正在全面有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22日,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习近平坚定地说。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党中央反复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
时间宝贵,救人第一!
中南海与灾区人民情相通、心相连。
从“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
6员搜救、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的同时,要迅速评估次生地质灾害的破坏风险,特别要充分考虑强震和降雨叠加导致次生地质灾害加剧的情况。要组织专门力量,认真排查重点防范区域的灾害隐患,详细制定监测预警、有效撤离和应急救援各种预案,尽最大努力防范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组组数据,凝聚着战果和收获:
——截至22日18时,抢险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475人。
——截至23日8时,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公安消防部队共搜救遇险被困人员165人,其中生还150人,转移和疏散群众6976人。
——短短72小时,人民子弟兵先后搜救治疗群众2800多人,协助安置转移群众2.4万多人,运送各类物资1300多吨。
——截至23日19时,四川省卫生计生部门累计救治伤员15554人次,其中住院治疗6087人,已治愈出院4619人,现住院1468人,其中重症及危重症189人。
——截至22日18时,住房建设部门组织专家评估房屋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
——截至22日16时,国土资源系统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335处„„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群众冷暖系心间,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救援队伍千方百计救助受灾群众,群众安置工作同步展开
能不能把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好,关系抗震救灾工作全局,关系灾区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
地震发生后,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就要求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
“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搞好救灾物资的调运和发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22日晚,总书记在同王东明通电话时,就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提出明确要求。
强烈地震造成雅安等19个市州115个县199万余人不同程度受灾,7.8万间房屋倒塌,近26万间严重受损„„
震区群众的安危冷暖,党中央时刻为之挂念。
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就抢险救援、物资调拨、医疗救助、生活安置等作出紧急部署。
——确保受灾群众要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针对当前灾区余震不断的情况,要防止余震造成新的灾害。要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要防止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4月23日下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把抗震救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坚决完成好抗震救灾这项重大任务。
总书记对做好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继续搜救被困群众、全力救治受伤人员;二是妥善安排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抓紧做好基础设施修复和废墟清理工作;四是做好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六是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务必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到灾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关键时刻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共患难。注意关心爱护救援救助人员,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保障。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扬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保持旺盛斗志和持续战斗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当好突击队。
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大力宣传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崇高思想、先进事迹,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添新的正能量,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而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们的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响。
历史将见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自然灾害,灾区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李斌、陈二厚、杨维汉)
第二篇: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来源:新华网
无愧于人民的信赖
——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四川芦山纪实
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8日电 一幅航拍的灾后影像图,清晰显示着灾区的每一处灾情、险情;一幅画满箭头的兵力部署图,准确标注着救灾部队的每一步兵力投送和救灾进展——
出动军队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1.9万余人,救治受伤群众1万余人次,转移受困群众4.6万余人,搭建帐篷1.5万余顶……
四川省芦山县城一处废墟旁的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前指,一派紧张气氛。这座小小的野战帐篷,成了震后军队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的一线神经中枢。
这里,见证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心系灾区、情系人民的情怀;
这里,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挥师三军、科学用兵、高效救援的决策部署;
这里,又一次把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时代形象定格在了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
灾情紧,军令急,一支支劲旅和专业救援力量向着震中挺进——人民的呼唤永远是子弟兵前进的方向从强烈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被掩埋在废墟下的生命,在震后亟待救援的群众,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获悉灾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当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要求军队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各救灾部队要发扬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努力防范次生灾害,积极配合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灾区社会稳定等工作。同时,各救灾部队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护。
危难之际,党和人民在一起;生死关头,军队和人民在一起!
当天中午,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研究紧急应对芦山地震措施,部署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主持会议并讲话,正在外地考察调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对部队参加抗震救灾提出要求。
军队和武警部队应急机制迅即启动,总参、总政联合下发指示,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决策部署,火速下达到任务部队。
总参谋部科学调集兵力驰援灾区,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所属专业力量提供信息支援保障;
总政治部及时发出抗震救灾中政治工作指示,搞好思想动员和宣传报道,积极为救灾部队解决实际问题;
总后勤部火速调集帐篷、食品、药品等物资,派出医疗救援力量,开展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总装备部为救灾部队紧急补充所需装备器材,下拨维修经费,跟进搞好保障……
驰援灾区,全力以赴;抢救生命,刻不容缓。
大地颤抖,楼宇倾颓。20日上午8时02分,正在会操的武警四川省总队芦山县中队官兵与强震不期而遇。
一班长郭季平立刻按响警报。随着中队长陈发湖下达紧急命令,中队22名官兵迅速集合起来,兵分两路赶赴县城参与救援——这也是地震发生后,最早投入救灾的队伍。
同一时间,四川省军区雅安军分区、武警雅安市支队组织所属官兵就地展开救援。
震后第10分钟,成都军区召开抗震救灾作战部署会,一道道指令从作战指挥室接连发出。第58分钟,军区前进指挥组已进入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支支劲旅和军队专业救援、医疗队伍从成都、邛崃、阿坝,从北京、云南、重庆出发,向着同一个方向紧急开进,一场与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的大救援瞬间拉开帷幕。地震发生不到半个小时,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四川省预备役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成都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黑水县民兵携带生命探测仪等专业救援装备和搜救犬,紧急奔赴灾区展开救援。
上午10时,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某炮兵团450多名官兵,以摩托化方式向芦山疾进。
陆上,第13集团军某工兵团,武警水电、交通、黄金部队,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医疗队等,从铁路、从公路,向着灾区紧急开进。
空中,海军遥感飞机、空军侦察机接连飞临震区,灾情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源源不断汇集到指挥部。远程运输机、陆航直升机搭载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第38集团军某工兵团和武警总医院等单位的救援人员、专业装备紧急起飞。
大型挖掘机到了,生命探测仪到了,X光机到了……一场大规模的地震救援行动,迅即展开。经历了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人民军队的快速反应、应急机动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子弟兵第一时间出现在震后的废墟上,出现在受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真没想到,部队行动得这么快。”远在新疆库尔勒打工的骆大斌,得知家乡地震,心急如焚。刚到中午,就得知了在震中受伤的儿子已被转运到军队医院救治。
“中国新领导层面对就职以来的第一场地震灾难,迅速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应。”英国《金融时报》21日作出这样的评价。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解放军多个军兵种在第一时间向震区派遣救援力量,作为最具战斗力的国家强力机器,成为了抗震救灾的骨干力量。
抗震救灾进入关键时刻,24日下午,中央军委召开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部署进一步做好军队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工作任务。
肩负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信任与厚望,救灾部队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打通道,闯孤岛,一场场营救生命的接力在废墟上展开——人民的安危永远是子弟兵最大的牵挂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抗争,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危重伤员……
从四面八方汇集灾区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决策指示,奋不顾身,攻坚克难,打通了一条条生命通道,创造着一个个生命奇迹。
“快救人啊!”20日上午,从芦山县城金花社区传来的阵阵呼救声,把县武警中队20名官兵召唤到了废墟前。
居民赵建忠说,他的妻子和孩子被埋了。官兵们迅速展开搜寻,在一处残缺的墙体下发现了赵建忠的妻子和女儿。
突然,余震袭来,墙体猛烈摇晃。官兵们全然不顾,争分夺秒清理砂石瓦砾……20多分钟过去,母女被成功救出,迅速送往雅安市人民医院。
在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在龙门乡、宝盛乡、双石镇……一座座村落里,一处处废墟上,闪耀的军徽给受灾群众带来了生命的希望。黄金72小时内,抗震救灾官兵救治伤员2800多人,协助安置转移群众2.4万余人……
生命大于天。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作出百倍努力;只要有一点可能,就绝不轻言放弃。
腹腔出血、脾脏破裂、肋骨骨折、失血800多毫升……20日23时50分许,12岁的女孩高诗琴被送到设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广场的解放军第42医院救护队时,已经生命垂危。
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实施手术!医护人员在野战手术车里与解放军总医院两位专家远程会诊,紧急协调600毫升O型血。
这是在地震灾区施行的第一例重症手术。从午夜到次日凌晨3点,4名医生接力奋战4个小时,浑身都被汗水湿透,终于将高诗琴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20支医疗队进村入户,全军顶级专家汇聚灾区。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科学的施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位于雅安的解放军第37医院,被灾区群众形象地称为“生命接力站”。自地震发生以来,先后有200多名伤员在这里经过紧急救治后,被及时送往后方医院。
在最危险的地方,在最紧急的时刻,在最关键的环节,人民子弟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英勇顽强、昼夜奋战,保持旺盛斗志和持续战斗力,把希望和温暖送到灾区群众心中。
震中龙门乡通往宝盛乡的公路20日夜突遇塌方,道路中断。数十名伤员正等待外送,一辆辆满载救灾物资的汽车排起了长龙……
灾情如火,必须全力抢通!武警交通一总队100余名官兵连夜投入战斗。强光泛光灯穿透厚厚的夜幕,将塌方区照得通亮。地震引发大规模塌方,巨石遍地,最大的足有30立方,约45吨。
“装载机无法清理,必须采取空压机钻孔,实施爆破作业,将巨石化整为零!”副总队长马继武果断下令。20分钟后,随着几声巨响,硝烟四起,飞石滚落。随即,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迅速开进,隆隆轰鸣声中,“生命通道”被迅速打通。
21日中午,武警交通三支队六中队官兵正在奋力抢通从宝盛乡到玉溪水库的公路,突然发生强烈余震,近百方碎石从山顶砸落。
“危险,快跑!”为保护过往群众,工程师宋永科和下士燕凯凯被滚落的飞石击中。宋永科头部受伤不省人事,燕凯凯坠下路基脊椎受伤……
鲜血洒落,人民子弟兵把对党的忠诚,对受灾群众的深情大爱,写在了灾区的大地上。
芦山地震灾区山高沟深、地形复杂,快捷高效的空中运输成为最为可靠的生命通道。
在生命救援黄金72小时中,空军累计出动飞机飞行95架次,共空运人员600多人、物资120多吨。成都军区陆航部队出动20多架直升机,飞行上百架次,抢运了大量伤员和救灾物资,在抢救生命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科学用兵、专业用兵、重点用兵,抗震救灾联合指挥机构精干、合成、高效,成都军区、空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分工负责、密切协作,攻克一道道难关,突破一个个险阻,充分展示出“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素质。
——这是一个“透明化”的救灾战场。北斗卫星、预警机、遥感飞机、侦察直升机、夜视仪、数字地图、水文气象……构成了高空、中空、低空全覆盖的情报信息网,为指挥部快速决策、合理用兵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一次检验。工程、防化、陆航、交通、水电、医疗、防疫、心理和法律服务……各专业兵种力量汇聚,占了抗震救灾总兵力一半以上,在一个个关键节点上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这是人民军队专业救灾装备的集中展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野战炊事车、应急供电车、防疫消毒车、野战卫星转播车……各式专业装备大显身手,救灾部队的机动速度和救灾效率大大提高。进村入户,全面覆盖;抢运物资,争分夺秒;防疫消毒,不留死角……人民子弟兵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手段,排除一切困难,和灾区广大群众并肩携手,共同谱写万众一心抗击灾难的动人篇章。
你是谁,为了谁,一个个生死与共的故事在灾区传颂——人民的笑容永远是子弟兵最美的梦想缺粮、缺水、缺帐篷,重灾区宝兴县一度交通中断,救灾物资告急。
成都军区联勤某分部紧急派出20辆大型运输车组成车队,绕道汶川,翻越夹金、巴郎两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经过27个小时连续奔波,终于在24日将100余吨帐篷、大米、方便面、矿泉水等急需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太阳的光辉,一车车物资展示的是人民军队爱人民的鱼水深情。
一切以大局为重,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成都军区联合指挥部,自觉服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部队各级指挥员相应参加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军队救灾工作始终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一面高扬的旗帜。
抗震救灾部队中,数十名将军、数百名师团职领导干部,始终战斗在最艰苦危险的点位、情况最复杂的地区、矛盾困难最突出的地方。
地震发生前一天,成都军区总医院政委姚榕的母亲刚住院。他含泪道别躺在病床等待手术的老人,义无反顾带领首批医疗队空降到受灾严重的太平镇。
开设紧急救治点,带队进村入户巡查问诊,组织危重伤员抢救……几天来,姚榕忙得吃不上饭、睡不了觉,更难有时间与母亲联系。
医护人员说,也许是对母亲的情感补偿,在救治的众多伤员中,姚榕对与母亲年纪相仿的老人格外亲切和体贴。
类似的动人故事在灾区的生命营救中比比皆是:为了让更多的伤员和家属住进帐篷,解放军第37医院政委雷辉刚睡到了卡车上;在拍客镜头中,一位女军官深夜在帐篷外抱哄一名震区婴儿,被网民称为“最美解放军妈妈”;成都军区某部军官卓佳随部队参加救灾,他的新娘完成了“一个人的婚礼”,他们虽有遗憾却得到了来自社会的共同祝福……
四川省省长魏宏说:“真不愧是人民的军队,永远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唯独不考虑自己。”震后的残垣断壁,处处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
震后第二天,芦山县龙门乡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颤巍巍地来到设在芦山县城的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寻找恩人。
震后不到1小时,一名身着迷彩服的战士冒着余震把她背下了山。老人还未来得及问小伙子的名字,这名战士就转身冲进了抢救被埋压群众的队伍中。
凭着地震时慌乱的记忆,老人怎么也想不起恩人的模样:“我只记得娃儿穿着迷彩服,他的名字叫解放军!”雅安,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地区。天全县仁义乡红军村,就因当年红四方面军在此战斗过而得名。
红军村来了红军连。23日下午,震区下起了雨,第13集团军某团红军连紧急赶赴这里执行搜救伤员和安置群众任务。
“一排负责搜救伤员,二排、三排负责搭建帐篷……”官兵们跳下车,立即分头行动。雨越下越大,一顶顶帐篷出现在开阔的红军广场上。
3个小时后,连片的帐篷中,升起了缕缕炊烟,生活的希望在灾后的红军村重新点燃。
“解放军来了,我们有希望了!”灾区群众的这句话印证着一个事实:灾难面前,子弟兵永远是人民群众值得信赖的力量。
21日下午,暴雨欲来,救灾部队将130顶帐篷让给龙门乡红星村群众。更让群众暖心的是,当他们向部队致谢时,得到的回答是:“你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咱们就是一家人!”
就在离这些“帐篷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位101岁的老人纪季氏。老人清楚地记得,78年前红军长征经过芦山时曾住过她家。红军帮她家劈柴、扫地,临走时还帮她把水缸加满。
“红军的队伍又回来了!”经历了多次自然灾难的纪季氏,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没想到,受了灾还这么巴适!”(当地方言意为“舒服”)
人民的笑容,永远是子弟兵最美的梦想。人民军队与灾区群众生死与共,心手相牵。经历了强震浩劫的大地,正逐渐恢复生机。
龙门乡隆兴中心学校的帐篷上,到处是孩子们自发写下的心语——“感谢解放军叔叔!”“解放军,最可爱的人!”“长大了我也要当解放军……”
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响彻山川,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如帐篷外的阳光一样明亮。
官兵们的誓言,刻写在灾区的每一寸土地:我们永远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人民日报记者苏银成 新华社记者贾永、李宣良 解放军报记者刘声东、陈国全)
第三篇:绵阳水务集团芦山抗震救灾纪实(DOC)
芦山,我们和你在一起
——绵阳市水务集团“4·20”抗震救灾纪实
当晨风唤醒沉睡的夜晚,当河水潺潺的水声打破清晨的宁静。在芦山,一群刚刚完成供水抢险任务的队员们,疲惫地躺在帐篷里的地铺上,沉沉睡去。
清晨。人们围拢到应急供水点处,拿着水壶、水桶和锅,打开水龙头,经过大型综合水质净化车处理后的自来水哗哗地流淌出来,人们开始做饭、洗漱,新一天的生活开始了,芦山县城无水的日子结束了。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强烈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芦山县城供水中断……地震后的近十个日日夜夜,50多名绵阳水务集团职工高举鲜艳的“工人先锋号”大旗,上演了一场与灾区人民心心相连,患难与共和与时间竞速,日夜兼程,恪尽职守的爱心驰援。“芦山,我们和你在一起”,成为全体绵阳供水人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科学研判
快速驰援
4月20日,7.0级地震突然袭来,绵阳市震感强烈。绵阳市水务集团迅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工作,各生产水厂开展了设备检查,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并在第一时间与雅安市供排水公司和芦山县自来水公司取得联系,了解兄弟水司受灾情况,积极组织力量驰援灾区。与此同时,叶建宏总经理意识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震中芦山必定停水,城市供水管网将受到严重的破坏,必须尽快组织力量深入灾区,对芦山县城市供水设施受损情况进行一次普查,掌握一手资料,以便上级机关有效的组织各方力量,全力组织应急供水抢险。
4月20日下午,在地震刚刚发生几个小时之后,绵阳水务集团在初步了解灾区情况和当地供水企业受损的情况下,迅速组织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结合灾区实际需求,开展物资准备。为解决灾区燃眉之急,绵投控股集团、水务集团紧急调配饮用桶装纯净水500桶(约10吨)、饮水机6台、帐篷50顶、防潮垫褥600床、棉被200床等物资驰援灾区。
4月21日上午,绵阳市水务集团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驰援救灾工作。下午13时25分,担负应急物资运输和灾区供水设施普查的两组人员分别从绵阳市水务集团第三水厂和第二水厂出发,挺进芦山。
21日晚8时,绵阳水务集团总工程师王占忠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在四川省住建厅和四川省水协的统一安排下,深入雅安市芦山县主力生产水厂,实地勘察和了解供水设施受损情况,整理出了供水设施震损情况报告,提出了应急抢修建议,为上级和行业部门抗震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一手资料和依据。
与此同时,经过近13个小时的艰难挺进,党委副书记张余川带领物资运送车队于4月22日凌晨1时30分顺利到达芦山县城,为芦山县自来水公司及当地受灾群众送去了急需物资,这是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城市供水援助队伍。
4月22日上午,深入一线的绵阳水务集团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还与雅安市供排水公司进行了情况通报和抗震救灾经验交流。
如此迅速、高效的驰援,体现出绵阳水务集团在大灾大难面前,勇于担当、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还反映出绵阳水务集团完善的应急体系和机制以及应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应急体系和机制的有力支撑下,绵阳水务集团打响了一场抗震驰援保供水的攻坚战。
应急抢险
再进芦山
为有效解决雅安市芦山县城区供水问题和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生活饮水难题,按照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统一安排部署,受四川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指派,绵阳水务集团于4月23日再次组建供水应急抢险队,由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叶建宏和常务副总经理欧飞跃亲自带队,驰援芦山地震灾区,并开展相关应急抢修和供水工程安装工作。
抢险队共有队员30人,其中供水勘察、设计、测绘、维修及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5人、专业抢修人员23人、供水电工2人。抢险队与国家住建部派出的沈阳水务集团驰援队一同进入灾区。抢险队携带了1330个便携式水袋、3台工程抢险车、1台大型综合专业供水抢修车,配有50KW发电机1台、6.5KW发电机3台,配有供水设施材料近万件,带有应电焊机、管道热熔机、水泵等专业供水抢修设备。
23日晚22时30分,抢险队到达芦山县,天空下起了暴雨,四川省住建厅领导顾不上休息,随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当地住建局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芦山县水源地及灾民安置点实地查勘,确定应急供水设施抢修及安装方案。凭借丰富的城市供水和抗震救灾经验,叶建宏总经理对应急供水安置点的设置提出了科学的建议。抢险队短暂休整后,于24日清晨全面展开应急供水工程安装,并帮助芦山县自来水公司抢修水厂受损设备,指导并协助水厂尽快恢复生产。
连续奋战
有效保障
“再加把劲,这一段管道安装完,应急供水点就能正常供水了……”25日凌晨1时30分,芦山县体育馆旁,绵阳水务集团供水应急抢险队的现场指挥员韩青正在为抢险队员们鼓劲。
从24日清晨7时开始,抢险队就开始了抢通应急供水的连续奋战。抢修队的队员们来自荣获“5·12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全国工人先锋号的斯普润市政工程安装公司。队员们大多都参加了“5·12”抗震救灾和舟曲泥石流应急抢险任务,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能。
按照总体方案,抢险队要从芦山县第二水厂和体育馆旁,分别安装两条应急取水管线,将水源引至水质净化车处进行处理。灾区道路狭窄、街道两旁都是震损的危房,由于管线较长,还需要实施水泥路面破除作业,给安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让受灾群众早日用上纯净的饮用水,抢险队员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盯着烈日,奋战在应急施工的第一线。
经过抢险队员的不懈努力,24日下午15时40分,一台潜水泵在水源点安装完毕,3000多米长的应急供水管道铺设完成,原水到达位于芦山县老城区的净水车处。16时20分,经过净化的饮用水正式出水,经过国家水质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现场检测,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向当地群众供应。
25日凌晨2时许,第二条应急取水管道成功连通,芦山县城第二个应急供水点在体育馆旁建成供水。为方便群众取用饮用水,抢险队员们不顾疲惫,连夜安装储水水罐和水龙头。安装的3个储水罐可储存应急饮用水6吨,可供数万人日常生活饮用。至此,芦山县城应急生活饮用水供水点全面建成,应急饮用水得到充分保障。
25日上午,应前来灾区救援的市政环卫队伍请求,绵阳水务集团抢险队还在芦山县民政局旁紧急安装了消防接水桩,便于洒水车取水,对县城街道进行洒水作业和冲洗。
紧急抢修
恢复生产
在有效解决日常应急饮用水供应的同时,绵阳水务集团应急供水抢险队承担起了帮助芦山县供排水公司恢复生产的重任。芦山县城有水厂三座,其中一水厂为在建水厂,目前设备还未到位,取水工程还未建成,不具备供水能力;三水厂为重力式水厂,水源为山溪水,因受季节和天气影响水源无法得到保证,震前每天供水量都不足1000吨;只有二水厂为“5·12”地震后修建的应急水厂,水源为地表水,日供水规模为5000吨。
地震发生后,芦山县主力供水水厂——第二水厂受损严重。取水泵房、送水泵房、滤池等构筑物出现裂缝,机泵及设备损坏,水厂停运。为尽快恢复芦山县城的应急供水,绵阳水务集团抢险队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全力抢修芦山县第二水厂受损设备。
高碧发是一名有着近30年工龄的老工人,他对供水设备的维修有着丰富的经验。4月24日上午开始,高师傅就和另一名机电维修工姚乐海下到位于芦山河旁的第二水厂取水泵房,维修相关设备。受到地震破坏,通往取水泵房的陡峭的阶梯已出现了多处裂缝,遇到较强余震,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为了让水厂早日恢复生产,高碧发和姚乐海义无反顾的下到取水泵房里,专心致志的维护和抢修设备。24日中午12时30分,取水泵站和送水泵站相关设备先后抢修完毕,第二水厂恢复了应急取水和送水。
为确保送水压力稳定,叶建宏总经理亲自组织开展水厂压力调度工作,常务副总经理欧飞跃带领技术人员在城区徒步开展管网巡查。抢险队采取分段启闭阀门的方式检查了城区供水主管漏损情况,发现多处管道漏损,对县城两处供水管道爆管进行了紧急抢修作业。通过不间断地严密监控和科学调度,水厂送水泵房压力恢复震前水平。25日20时,芦山县第二水厂取水、制水、送水实现联动运行,水厂生产基本恢复。
火速增援
共同攻坚
水厂是城市供水保障的中枢,人们常把供水管网比作城市的“血管”,而水厂则是“造血器官”。为保障芦山县第二水厂持续、安全、正常运行,绵阳水务集团科学研判,决定对受损的大型机泵进行整体拆解维修。
4月26日,3名专业机修工人火速增援。4月27日晚,绵阳市水务集团供水抢险队组成抢修突击小组,开始对芦山县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送水泵房开展受损设备维修和更换。晚上7时,抢修突击小组下到近20米深的送水泵房内,对停运的一号机泵进行拆卸和维修。晚上9时,在芦山县城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第二水厂停止生产,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排水,清水池水位达到机泵拆卸要求,抢修小组开始对送水闸阀、短管、电机轴承、供水压力表等设备进行更换。
凌晨时分,芦山一片寂静,芦山河旁第二水厂的送水泵房里传来阵阵铁锤敲打和电磨机打磨的劳作声,绵阳市水务集团抢险队的工人们依然奋战在保供水的第一线,他们要保障清晨的六点准时启泵,为整个县城供水!
4:02,芦山县第二水厂一号机泵顺利抢修和更换完毕,启泵供水!在一号机泵修复的同时,抢修队员发现,二号机泵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地震破坏已严重损坏,给供水生产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现场抢修负责人韩青与技术人员认真分析,及时请示,决定从绵阳紧急购买全新的水泵进行整体更换。
不顾连日奋战的疲劳,韩青和机修工人段绍斌连夜启程,赶回绵阳购买设备。
4月28日,另3名抢险队员再次增援。晚上8时,二号机泵整体更换组装工作全面展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9日凌晨1时30分,芦山县第二水厂送水泵房设备全部维修和更换完毕,水厂运行恢复正常水平。
三天两夜,近60个小时,10多名抢修队员持续奋战。饿了,吃一碗泡面;困了,在帐篷里打个盹;累了,救灾泵房里席地而坐。重达200公斤的水泵,5个人在极其狭窄和陡峭的楼梯上一步一个台阶,从20米深的泵房内抬到了抢修车上。他们先后维护检查配电柜3个、控制柜4个,维护、检查机泵4台(套),更换轴承8个、DN250蝶阀2个,DN250短管2个,维修水厂二氧化氯投加器1台,解体检修和更换IS125-100-250水泵各1台,维修和恢复了厂区及泵房的照明系统和排水系统。
当两台机泵正常运行,满身油污、眼里布满血丝的工人们,露出了质朴和欣慰的笑容。打完这场攻坚战,疲惫的队员们躺在地铺上,沉沉地睡去。为确保机泵持续、安全运行,4月 29日 ,抢险队技术人员综合会商和考虑,向芦山县供排水公司就第二水厂日常管理、维护和运行工作,提出了5条有益的建议。
坚强队伍
无私大爱
在抗震救灾中,有一支意志坚强、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应急抢险队伍同样是取得最终胜利不可或缺的要素。
和杨斌、赖小华一样,绵阳水务集团供水应急抢险队的队员们常年工作在城市供水保障的一线。有了汶川地震的经历,除了使他们对震区群众有更多感同身受的同情,更赋予了他们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更加丰富的震区抢险作业经验。
芦山地震余震次数大大超过汶川地震,如果抢险人员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轻则影响应急施工和抢修作业质量,重则可能有性命之忧。抢险任务的圆满完成,正是全面绵阳供水人在平时默默付出的结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时,有我供水人。遇到艰难困苦,绵阳水务集团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全体职工就是一个突击队。斯普润公司、城市供水公司、三水源公司、总经办、党群工作部、技术中心、设计所、水质中心抽调精兵强将,义无反顾,挺身向前,凝聚在“工人先锋号”的旗帜下。生产技术部、物业管理部、材料供应部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给予前方有力的后勤支援和保障。
4月28日晚,带着绵阳水务集团党政工团妇和全体职工的关怀和鼓励,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余川再次深入芦山第一线,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看望和慰问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供水职工。
在抗震救灾的应急供水保障主战场上,抢险队员们弘扬“水善利万物”的企业经营理念,积极投身到应急抢险的实践中,苦干实干拼命干,确保芦山应急供水正常。
杨斌的家在北川,经历了汶川地震,他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同事劝他休息一下,他笑着说:“能帮芦山人民做点儿事,我从心里高兴。”
刘文革在一线连续奋战了5天6夜,因为劳累过度,加之灾区日夜温差较大,感染了风寒,全身泛出红斑,奇痒无比。领导安排他休息,他却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危难关头我不想当逃兵。”
韩青是一线的指挥人员,他以身作则,和队员们一同奋战在最前沿,为了保证安全,他主动带领人员返回绵阳购买设备,一连3天2夜都没合眼。
……
地震无情
人间有爱
一条条供水管线可以见证:越是在困难时刻,绵阳供水人就越能显示出快速反应、无私援助的柔情。
一个个应急供水点可以见证:越是在困难时刻,绵阳供水人就越能挺起钢铁般的脊梁,书写凝聚大爱的亲情。
一车车救灾物资可以见证:越是在困难时刻,绵阳供水人就越能挑战极限,传递饱含大义的民族真情。
在芦山,在需要生命之水的安置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绵阳供水人情真意切的尽心付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绵阳供水人血浓于水的悉心呵护。
灾难面前,绵阳供水人和芦山在一起!
4月25日,绵阳水务集团工会全体职工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组织为灾区募捐。倡议书发出后,广大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全集团653名干部、职工为灾区群众合计捐款38370元。
“芦山,我们和你在一起!”这是绵阳水务集团职工生死相依、血浓于水、心手相连的真情牵挂,展现了绵阳供水人与灾区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强决心。当我们一起努力,当灾区供水得到保障,风雨过后,庐山一定会更好。绵阳水务集团职工用大写的爱,用“在一起”的情怀,同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和救援人员们共同放飞着芦山的希望。
绵阳水务集团
党群工作部
贾玺
第四篇:四川芦山支教工作总结
芦山印象
爱心蚂蚁374号队员 张新新
在4.20雅安地震发生三个月后,2013年7月15日我来到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祥和村,开始了我一个月的支教工作。作为一名志愿者老师,我的工作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我在周一至周六负责给学生们上课,主要涉及小学一至五年级的数学、语文、英语、普通话、音乐、美术、手工、体育课等课程;其次,作为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负责四年级学生课上、课下的各项事务的处理,以及对个别学生的一对一单独辅导;另外,在12名“雅安小蜜蜂赴温州游学”活动中担任带队老师,在活动中除负责照顾学生外还负责编写“小蜜蜂计划每日简报”,对游学活动做文字记录和文字反馈的工作。
提到支教这个字眼,大多数人想到的都会是奉献、付出之类的词。但是这四十多天的支教生活却让我切实的体悟到了教学相长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接受课堂知识,我努力尝试用他们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不断的转换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段日子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放学后几个志愿者老师围在一起就一个学生的表现或者是一门课程的上法认真的讨论。但是在课堂上我们是老师,在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时候却是扮演着学生的角色。比如做饭,因为对当地的一些食材不够了解,学生们就成了我们的饮食顾问做起了我们的小老师。另外,在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制定引导学生的方式过程,也让我更清晰的感受到了教师责任的重要、对原则性问题的坚持以及处理问题的灵活性的重要。正如爱心蚂蚁志愿者组织的宗旨中说的那样: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不仅在孩子们身上看到纯真、善良、乐观向上的美好特质,更体悟到责任的重量。
其中最深刻的感触是在带小蜜蜂赴温州游学期间的。我参加了小蜜蜂的选拔、培训到带领小蜜蜂们先后乘坐五个多小时的汽车、三十六个小时的火车远赴温州,再到在温州一个星期的游历学习在原路返回祥和村的全过程。在这期间,有选择学生的纠结有一路照顾学生饮食起居的琐碎有和相关机构沟通的繁复也有对学生情绪的梳理和学习的引导。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还特意安排了学生们在火车上帮助列车员销售列车时刻表、在硬座车厢表演节目、每日分享会等等活动。短短的十二天时间里我见证着学生们由胆怯害羞到自信勇敢的主动向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变化,见证着学生们操着越来越流利的普通话说着那些礼貌用语,也见证着学生们学会分享和感恩。这个过程中,不但我的阅历得到丰富我的独立处事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成长更让我看到了自己辛劳的价值。
在支教过程中除去和学生的相处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是我的队友们。在周日休息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团队活动,既有乐趣横生的抄手大餐也有惊险刺激的“信任背摔”游戏。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彼此熟悉互相了解并且逐渐的敞开心扉。虽然我们来自大江南北,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地方文化差异,但是我们像家人一样包容着彼此的缺点,抱着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心态,我们乐于听到队友的批评也向队友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着浓浓友情和感动,更努力的成长着。
当然,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也有过迷茫。有时候甚至对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观念产生质疑。但是在与队友的思想观念的不断碰撞中反而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内心,更坚信自己的选择。成长就要长成自己的模样,这些碰撞让我更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模样。
这是我第一次支教,是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志愿者行列的第一步,但它绝不会是最后一步。在这里我收获到感动收获到友情也收获到能力,我在这里成长,也一定会在这里前行。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我做什么工作我都会将这里的坚韧、认真、负责、真诚、自信和勇敢带走,都有一定不会放弃志愿者的身份,让志愿精神影响更多的人,同时也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
有人说支教不过是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一次大义凛然的情感宣泄,也有人说“支教”两个字太过沉重,志愿者们自以为的奉献却极有可能给孩子们带来贻害无穷……短期支教陷入了永不休止的争论之中,最致命的是每一种观点都有充分的实例做支撑。这些各执一词的争论曾经在我决定前去支教甚至是支教过程中困惑、迷茫,让我对自己行为和行为方式产生质疑并不断的休整。可是,当我结束近五十天的支教、当我在寝室里看到学生们写给我的信笺、接到学生们打来的电话时曾经的迷茫和困惑经烟消云散了。看着纸上歪歪扭扭的稚嫩句子我知道我们的到来给孩子们带去的改变竟比我们预想中的更多,每周日准时响起的电话铃声告诉我即便是我离开雅安我也从来不曾离开我的学生们。也许支教是短期的,我们在成长路上的相伴却没有限期。
一位来自北京的新队友问我以后还会不会再参加支教活动,我笑了,参加过支教活动的人们都的吧,在公益的路上只有起点。也许我日后从事的工作和教育相距甚远,但是这几十天中的点滴成长我一定贴心收藏。
第五篇: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募捐倡议书
倡 议 书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停水停电,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达12500平方公里。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已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四川芦山地震,再一次深深撕裂开中华民族刚刚开始愈合的伤痛。灾情严重,巨大的伤亡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强烈的余震还在不断发生,那一声声虚弱的呼救还回响在满是残垣断壁的废墟中。灾区的一切无不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当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看到11岁截肢少年安慰妈妈“我不哭了,你也别哭,好吗”的时候,我们为灾区人民的坚强而感动;当看到“孩子走了,母亲还保持怀抱的姿势”时,我们又为这人间最无私的真爱而感动;当我们听到“50岁的母亲,仅有的一对儿女相继被地震夺走。汶川地震中她失去了年仅23岁的儿子,芦山地震中她失去了年仅17岁的女儿”时,我们又一次热泪盈眶,人生的苦难让一位年迈的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去承受……虽然我们每天都忙于工作,但我们的心其实一直都在为灾区人
民祈祷,祈求压在废墟中的人们坚持再坚持,祈求救援队救援快救援,祈求阻塞的道路赶快开通,祈求运输的物资第一时间发到灾民手中,不想听到灾区人民的哭喊:“我饿,我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虽然不能亲身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但是,我们的心一直都随着灾区人民一起跳动。只要我们少抽一包烟,少喝一杯酒,少买一件衣服,将省下来的钱就能为灾区孩子买一个书包,买一支铅笔,少买一包零食……点点的爱心,就能积蓄一分力量,就能点燃一份希望。
灾难总会过去,我们坚信:只要人间有爱,生命的力量就一定能够焕发!只要人间有情,美好的家园就一定能够再度重建!
在此,向全体广大师生发出倡议:希望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为“芦山4.20”地震灾区捐出我们的善款,用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来温暖身处危难中的灾民那无处安家的心,为灾区的恢复生产、家园重建注入正能量,给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光明、送去希望!
愿“死者安息,活者坚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