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提纲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现代制造过程的分类(质量增加、质量不变、质量减少)。
2、那几种机械制造过程属于质量增加(不变、减少)过程。
(1)质量不变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加热、熔化、凝固、铸造、锻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塑性流动)、浇灌、运输等。
(2)质量减少过程材料的4种基本去除方法:切削过程;磨料切割、喷液切割、热力切割与激光切割、化学腐蚀等;超声波加工、电火花加工和电解加工;落料、冲孔、剪切等金属成形过程。
(3)材料经过渗碳、渗氮、氰化处理、气相沉积、喷涂、电镀、刷镀等表面处理及快速原型制造方法属于质量增加过程。
第二章液态金属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
1、液态金属冲型能力和流动性的定义及其衡量方法
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通常用铸件的最小壁厚来表示。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液态金属流动性用浇注流动性试样的方法来衡量。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螺旋形试样。
2、影响液态金属冲型能力的因素(金属性质、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
(1)金属的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强,易于充满薄而复杂的型腔,有利于金属液中气体、杂质的上浮并排除,有利于对铸件凝固时的收缩进行补缩。
流动性不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弱,铸件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杂、缩孔、热裂等缺陷。
(2)铸型性质:铸型的蓄热系数b(表示铸型从其中的金属液吸取并储存在本身中热量的能力)愈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愈强,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就愈短,充型能力下降。(3)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对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浇注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充型能力随浇注温度的提高而直线上升,超过某界限后,由于吸气,氧化严重,充型能力的提高幅度减小。液态金属在流动方向上所受压力(充型压头)越大,充型能力就越好。但金属液的静压头过大或充型速度过高时,不仅发生喷射和飞溅现象,使金属氧化和产生”铁豆”缺陷,而且型腔中气体来不及排出,反压力增加,造成“浇不足”或“冷隔”缺陷。浇注系统结构越复杂,流动阻力越大,液态金属充型能力越低。
(4)铸件结构:衡量铸件结构的因素是铸件的折算厚度R(R=铸件体积/铸件散热表面积=V/S)和复杂程度,它们决定着铸型型腔的结构特点。R大的铸件,则充型能力较高。R越小,则充型能力较弱。
铸件结构复杂,厚薄部分过渡面多,则型腔结构复杂,流动阻力大,充型能力弱。铸件壁厚相同时,铸型中的垂直壁比水平壁更容易充满。
3、收缩的定义及铸造合金收缩过程(液态、凝固、固态)铸件在液态、凝固和固态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体积减小现象称为收缩,是液态金属自身的物理性质。液态收缩阶段(Ⅰ)表现为型腔内液面的降低。
凝固收缩阶段(Ⅱ)由状态改变和温度下降两部分产生。一般用体收缩率表示。固态收缩阶段(Ⅲ)通常表现为铸件外形尺寸的减少,故一般用线收缩率表示。
4、缩孔、缩松的定义,形成条件、产生的基本原因,形成部位及防止方法。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称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1)金属的成分
结晶温度范围越小的金属,产生缩孔的倾向越大;结晶温度范围越大的金属,产生缩松的倾向越大。
(2)浇注条件和铸型性质
提高浇注温度时,金属的总体积收缩和缩孔倾向大,浇注速度很慢缩孔容积减少,铸型材料对铸件冷却速度影响很大。
缩松:金属型<湿型<干型。(3)补缩压力和铸件结构 在凝固过程中增加补缩压力,可增大缩孔而减小缩松的容积。若金属在很高的压力下浇注和凝固,则可以得到无缩孔和缩松的致密铸件。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方法
(1)针对金属的收缩和凝固特点制定正确的技术方法控制铸件的凝固方向使之符合顺序凝固方式或同时凝固方式;
(2)合理确定内浇口位置及浇注方法;
(3)合理应用冒口、冷铁和补贴等技术措施。
5、铸造应力的定义及分类,产生的缺陷(热裂、冷裂、变形),防止和减少的措施。铸件在凝固和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收缩受到阻碍而引起的内应力,称为铸造应力。分类
按形成的原因不同铸造应力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阻碍应力。按应力存在的状况可分为临时应力和残余应力
临时应力是暂时的,当引起应力的原因消除以后,应力随之消失。残余应力是长期存在的,当引起应力的原因消除后,仍存在铸件中。当铸造应力的总合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铸件便产生裂纹。按裂纹形成的温度范围可分为热裂和冷裂。
热裂是在凝固末期高温下形成的裂纹。裂纹沿晶粒边界产生和发展,外观形状曲折而不规则,表面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并呈氧化色。
冷裂是铸件在低温时形成的裂纹。冷裂纹常穿过晶粒,外形规则,呈圆滑曲线或直线状,表面光滑而具有金属光泽或显微氧化色。
防止和减小铸造应力的措施 :
在零件能满足工作条件的前提下,选据弹性模量和收缩系数小的材料; 采用同时凝固方式;
合理设置浇冒口,缓慢冷却,以减小铸件各部分温差; 采用退让性好的型、芯砂。
若铸件已存在残余应力,可采用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或振动时效等方法消除。
6、金属的吸气性及金属吸收气体的过程,主要气体(H2、N2、O2)
金属在熔炼过程中溶解气体;在浇注过程中因浇包未烘干、铸型浇注系统设计不当、铸型透气性差以及浇注速度控制不当、或型腔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都会使气体进入金属液,增加金属中气体的含量。这就构成了金属的吸气性。(氢、氮、氧)。(1)气体分子撞击到金属液表面;
(2)在高温金属液表面上气体分于离解为原子状态;
(3)气体原子根据与金属元素之间的亲和力大小,以物理吸附方式或化学吸附方式吸附在金属表面;
(4)气体原子扩散进入金属液内部。
7、偏析、宏观偏析、微观偏析、正偏析、逆偏析的定义及其消除方法。
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以至晶粒内部,产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微观偏析是指微小(晶粒)尺寸范围内各部分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在铸件较大尺寸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宏观偏析。主要包括正偏析和逆偏析。正偏析:k>1,杂质的分布从外部到中心逐渐增多; 逆偏析:k<1,易熔物质富集在铸件表面上。
8、铸件可能出现那几种气孔(析出性、反应性、侵入性)及其定义
(1)析出性气孔 当金属液冷却速度较快时,由于铸件凝固,气泡来不及排出而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称为析出性气孔。(2)反应性气孔 金属液与铸型、熔渣之间相互作用或金属液内部某些组元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所形成的气孔,则称为反应性气孔。
(3)侵入性气孔 砂型铸造时,由于砂型透气率低或排气通道不畅,砂型受热产生的气体,在界面上超过一定临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未上浮排出,则产生侵入性气孔。
9、熔炼的分类(按合金和熔炼特点)及熔炼的基本要求
根据所熔炼合金的特点,熔炼大概可分为铸铁熔炼、铸钢熔炼和有色金属熔炼。根据熔炉的特点又可分为冲天炉熔炼、电弧炉熔炼、感应电炉熔炼和坩锅熔炼等。依据炉衬的种类,熔化技术可分为酸性或碱性。
10、浇注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 浇注系统的主要功能
连接铸型与浇包,导入液态金属; 挡渣及排气;
调节铸型与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
保证液态金属在最合适的时间范围内充满铸型,不使金属过度氧化,有足够的压力头,并保证金属液面在铸型型腔内有必要的上升速度。
11、铸件冒口的定义、作用及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P51)
铸型中能储存一定金属液(同铸件相连接在一起的液态金属熔池)补偿铸件收缩,以防止产生缩孔和缩松缺陷的专门技术“空腔”,被称为冒口。冒口的作用:
主要是“补缩铸件”、集渣和通、排气。设置冒口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凝固时间应大于或等于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 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收缩; 与铸件上被补缩部位之间必须存在补缩通道。
12、冷铁的作用
放入铸型内,用以加快铸件某一部分的冷却速度,调节铸件的凝固顺序,与冒口相配合,可扩大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13、常用的机器造型和制芯方法有哪些?
震实造型、微震实造型、高压造型、抛砂造型、气冲造型等。
14、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顺序凝固、同时凝固的定义
15、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P52)砂型铸造的特点是:
适应性广,技术灵活性大,不受零件的形状、大小、复杂程度及金属合金种类的限制。生产准备较简单。
生产的铸件其尺寸精度较差及表面粗极度高;铸件的内部品质也较低; 在生产一些特殊零件(如管件、薄壁件)时,技术经济指标较低。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
铸件的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低。
在生产一些结构特殊的铸件时,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指标,不用砂或少用砂,降低了材料消耗,改善了劳动条件; 使生产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但特种铸造适应性差,生产准备工作量大,需要复杂的技术装备。因此,特种铸造技术(陶瓷型铸造除外)一般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16、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低压铸造等。
17、何谓金属的铸造性能,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铸造缺陷?
铸造部分复习题
1、影响液态金属冲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15)
3、简述铸件上冒口的作用和冒口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原则。冒口的作用:
主要是“补缩铸件”、集渣和通、排气。设置冒口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凝固时间应大于或等于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 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收缩; 与铸件上被补缩部位之间必须存在补缩通道。
4、铸造成形的浇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功能是什么?(10)
5、熔炼铸造合金应满足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熔炼出符合材质性能要求的金属液,而且化学成分的波动范围应尽量小; 熔化并过热金属所需的高温; 有充足和适时的金属液供应; 低的能耗和熔炼费用;
噪声和排放的污染物严格控制在法定的范围内。
6、试比较灰铸铁、铸造碳钢和铸造铝合金的铸造性能特点,哪种金属的铸造性能好?哪种金属的铸造性能差?为什么?(P46)
第三章 复习及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金属塑性变形、加工硬化
金属塑性变形是利用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规律,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工艺。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残余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加工硬化:在塑型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型、韧性下降,这一现象称为加工硬。(工程材料)金属在室温下塑性变形,由于内部晶粒沿变形最大方向伸长并转动、晶格扭曲畸变以及晶内、晶间产生碎晶的综合影响,增加了进一步滑移变形的阻力,从而引起金属的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亦称为冷作硬化。
2、自由锻: 自由锻造(又称自由锻)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材料在上下两个砧铁之间或锤头与砧铁之间产生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锻件的成形过程。模锻:模型锻造包括模锻和镦锻,是将加热或不加热的坯料置于锻模模膛内,然后施加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获得锻件的成形过程。胎模锻:胎模锻造是在自由锻造设备上使用不固定在设备上的各种称为胎模的单膛模具,将已加热的坯料用自由锻方法预锻成接近锻件形状,然后用胎模终锻成形的锻造方法。
3、落料、冲孔
落料和冲孔又统称为冲裁。落料和冲孔是使坯料按封闭轮廓分离。落料是被分离的部分为所需要的工件,而留下的周边部分是废料;冲孔则相反。
4、固态金属的冷变形和热变形
冷变形是指金属在进行塑性变形时的温度低于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热变形是指金属在进行塑性变形时的温度高于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5、板料分离和成形 分离过程是使坯料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分离而得到工件或者料坯。成形过程是使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6、金属的可锻性
金属塑性变形的能力又称为金属的可锻性,它指金属材料在塑性成形加工时获得优质毛坯或零件的难易程度。
三、简答题
1、简述自由锻成形过程的流程及绘制自由锻件图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计算坯料质量和尺寸、下料零件图→绘制锻件图 →确定工序、加热温度、设备等→加热坯料、锻打→检验→锻件
敷料、加工余量、锻件公差
2、在金属的模锻过程中,影响金属充填模腔的因素有哪些?
①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显然,塑性高、变形抗力低的金属较易充满模膛。②金属模锻时的温度。金属的温度高,则其塑性好、抗力低,易于充满模膛。
③飞边槽的形状和位置。飞边槽部宽度与高度之比(b/h)及槽部高度h是主要因素。(b/h)越大,h越小,则金属在飞边流动阻力越大。强迫充填作用越大,但变形抗力也增大。④锻件的形状和尺寸。具有空心、薄壁或凸起部分的锻件难于锻造。锻件尺寸越大,形状越复杂,则越难锻造。
⑤设备的工作速度。一般而言,工作速度较大的设备其充填性较好。⑥充填模膛方式。镦粗比挤压易充型。⑦其他如锻模有无润滑、有无预热等。
3、请阐述金属在模锻模膛内的变形过程及特点。(1)充型阶段
在最初的几次锻击时,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坯料高度减小,水平尺寸增大,并有部分金属压入模膛深处。这一阶段直到金属与模膛侧壁接触达到飞边槽桥口为止。特点:模锻所需的变形力不大。(2)形成飞边和充满阶段
继续锻造时,由于金属充满模膛圆角和深处的阻力较大,金属向阻力较小的飞边槽内流动,形成飞边。此时,模锻所需的变形力开始增大。随后,金属流入飞边槽的阻力因飞边变冷而急速增大,当这个阻力一旦大于金属充满模膛圆角和深处的阻力时,金属便改向模膛圆角和深处流动,直到模膛各个角落都被充满为止。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飞边进行强迫充填,变形力迅速增大。锻足阶段
如果坯料的形状、体积及飞边槽的尺寸等工艺参数都设计得恰当,当整个模膛被充满时,也正好锻到锻件所需高度。但是,由于坯料体积总是不够准确且往往都偏多,或者飞边槽阻力偏大,导致模膛已经充满,但上、下模还未合拢,需进一步锻足。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变形仅发生在分模面附近区域,以便向飞边槽挤出多余的金属。
4、简述模锻技术过程中确定分模面位置的原则。
①要保证模锻件易于从模膛中取出。故通常分模面选在模锻件最大截面上。②所选定的分模面应能使模膛的深度最浅。这样有利于金属充满模膛,便于锻件的取出和锻模的制造。
③选定的分模面应能使上下两模沿分模面的模膛轮廓一致,这样在安装锻模和生产中发现错模现象时,便于及时调整锻模位置。④分模面最好是平面,且上下锻模的模膛深度尽可能一致。便于锻模制造。⑤所选分模面尽可能使锻件上所加的敷料最少。这样既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又减少了切削加工的工作量。
5、落料和冲孔用凹、凸模刃口尺寸是如何确定的?
设计落料时,凹模刃口尺寸即为落料件尺寸,然后用缩小凸模刃口尺寸来保证间隙值。设计冲孔模时,凸模刃口尺寸为孔的尺寸,然后用扩大凹模刃口尺寸来保证间隙值。为保证零件的尺寸要求,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落料时取凹模刃口的尺寸应靠近落料件公差范围的最小尺寸;而冲孔时则取凸模刃口的尺寸靠近孔的公差范围内的最大尺寸。
第四章 粉末压制和常用复合材料成形过程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粉末冶金:粉末压制(这里主要指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或者金属和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做原料,经压制成形后烧结而制造各种类型的零件和产品的方法。
电解法:电解法是采用金属盐的水溶液电解析出或熔盐电解析出金属颗粒或海绵状金属块,再用机械法进行粉碎。雾化法金属粉末制备方法:雾化法是将熔化的金属液通过喷射气流(空气或惰性气体)、水蒸汽或水的机械力和急冷作用使金属熔液雾化,而得到金属粉末。
三、简答
1、硬质合金的分类情况及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钨钴类(YG)主要组成为碳化钨(WC)和钴(Co)。常用牌号有YG3、YG6、YG8等。
钨钴类硬质合金有较好的强度和韧度,适宜制作切削脆性材料的刀具。如切削铸铁、脆性有色合金、电木等。且含钴愈高,强度和韧度愈好,而硬度、耐磨性降低,因此,含钴量较多的牌号一般多用作粗加工,而含钴量较少的牌号多用于作精加工。钨钴钛类(YT)主要组成为碳化钨、碳化钛(TiC)和钴。常用牌号有YT5、YT10、YTl5等。
钨钴钛类硬质合金含有比碳化钨更硬的碳化钛,因而硬度高,热硬性也较好,加工钢材时刀具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钛薄膜,使切屑不易粘附,故适宜制作切削高韧度钢材的刀具。同样含钴量较高(如YT5.含钴9%)的牌号用作粗加工。钨钽类(YW)主要组成为碳化钨、碳化钛、碳化钽(TaC)和钴。其特点是抗弯强度高。牌号主要有YWl(84%WC、6%TiC、4%TaC、6%Co),YW2(82%WC、6%TiC、4%TaC、8%Co)两种。这类硬质合金制作的刀具用于加工不锈钢、耐热钢、高锰钢等难加工的材料。
2、请简要介绍粉末压制结构零件设计的原则
一、压制件应能顺利地从压模中取出
二、应避免压制件出现窄尖部分
窄尖部分会出现装粉不足,使压制成形因难。窄尖部分还会影响压模的强度和寿命。
三、零件的壁厚应尽量均匀,台肩尽可能的少,高(长)宽(直径)比不超过2.5(厚壁零件不超过4)零件的高度太高,压制方向上的台肩多,各部分壁厚相差过大等,都会造成压制件的密度分布不均匀。
四、制品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压制烧结零件的尺寸精度,应以能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为准;既不要盲目地追求过高的尺寸精度,这样不仅大大增加生产成本;又不要不必要地降低尺寸精度,从而抹煞粉末压制的技术特点。
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取决压模的表面粗糙度。烧结后一般在10~15μm,若想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则需要进行复压校形或精压。
3、请简要介绍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
1、矿物还原法制取粉末
矿物还原法是金属矿石在一定冶金条件下被还原后,得到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金属料,然后将金属料经粉碎等处理以获得粉末。
矿物还原法主要适用于铁粉生产,也能生产钴、钼、钙、难熔的金属化合物粉末(如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粉末)等。
2、电解法
电解法是采用金属盐的水溶液电解析出或熔盐电解析出金属颗粒或海绵状金属块,再用机械法进行粉碎。
电解法生产的金属品种多,纯度高,粉末颗粒呈树枝状或针状,其压制性和烧结性都较好。
3、雾化法制取粉末
雾化法是将熔化的金属液通过喷射气流(空气或惰性气体)、水蒸汽或水的机械力和急冷作用使金属熔液雾化,而得到金属粉末。
由于雾化法制得的粉末纯度较高,又可合金化,粉末有其特点,且产量高、成本较低,故其应用发展很快。可用来生产铁、钢、铅、铝、锌、铜及其合金等的粉末。
4、机械粉碎法
机械破碎法中最常用的是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对金属块或粒原料进行球磨。
适宜于制备一些脆性的金属粉末,或者经过脆性化处理的金属粉末(如经过氢化处理变脆的钛粉)。
第五章 固态材料的连接过程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焊接:将分离的金属用局部加热或加压等手段,借助于金属内部原子的结合与扩散作用牢固地连接起来,形成永久性接头的过程称为焊接。
熔化焊接:利用热源局部加热的方法,将两工件接合处加热到熔化状态,形成共同的熔池,凝固冷却后,使分离的工件牢固结合起来的焊接称为熔化焊。压力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对焊件施加一定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钎焊:钎焊是采用熔点比母材低的金属作钎料,将焊件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使钎料填充接头间隙,与母材产生相互扩散,冷却后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
摩擦焊:摩擦焊是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为热源,将工件端面加热到塑性状态,然后在压力下使金属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电阻焊:电阻焊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加热焊件,在压力下进行焊接的。
直流正接和直流反接:直流正接:工件接阳极,焊条接阴极。直流反接:工件接阴极,焊条接阳极。
三、简答题
1、焊接用焊条药皮的作用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 药皮的作用
A 改焊接工艺性能:易引弧、稳弧,减小飞溅,使焊缝成形美观; B 机械保护作用:气体、熔渣隔离空气,保护熔液和熔池金属;
C 冶金处理作用:药皮中的某些元素可起到渗合金、脱氧、脱硫、去氢作用。药皮的组成
主要有稳弧剂、造气剂、造渣剂、脱氧剂、合金剂、粘结剂、稀渣剂、增塑剂等。主要原料有矿石、铁合金、有机物和化工产品等四类。
2、简述碱性焊条和酸性焊条的性能和用途。熔渣以酸性氧化物为主的焊条,称为酸性焊条。
酸性焊条的氧化性强,焊接时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如稳弧性好,脱渣力强,飞溅小,焊缝成形美观等,对铁锈、油污和水分等容易导致气孔的有害物质敏感性较低。熔渣以碱性氧化物为主的焊条,称为碱性焊条。
碱性焊条有较强的脱氧、去氧、除硫和抗裂纹的能力,焊缝力学性能好,但焊接技术性能不如酸性焊条,如引弧较困难,电弧稳定性较差等,一般要求用直流电源。而且药皮熔点较高,还应采用直流反接法。
3、手工电弧焊用焊条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首先根据焊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裂性、耐蚀性及高温性能等要求,选用相应的焊条种类。再考虑焊接结构形状、受力情况、焊接设备条件和焊条售价来选定具体型号。①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若焊件为结构钢时,则焊条的选用应满足焊缝和母材“等强度”,且成分相近的焊条; 异种钢焊接时,应按其中强度较低的钢材选用焊条;
若焊件为特殊钢,如不锈钢、耐热钢等时,一般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类型按“等成分原则”选用与母材成分类型相同的焊条。
若母材中碳、琉、磷含且较高,则选用抗裂性能好的碱性焊条。②根据焊件的工作条件与结构特点
对于承受交变载荷、冲击载荷的焊接结构,或者形状复杂、厚度大,刚性大的焊件,应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
③根据焊接设备、施工条件和焊接技术性能
无法清理或在焊件坡口处有较多油污、铁锈、水分等赃物时,应选用酸性焊条。在保证焊缝品质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成本低、劳动条件好的焊条。无特殊要求时应尽量选用焊接技术性能好的酸性焊条。
4、什么是焊接热影响区?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对焊接接头有何影响? 在电弧热的作用下,焊缝两侧处于固态的母材发生组织或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
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过热区的塑性和冲击韧度很低。焊接刚度大的结构或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的易淬火钢材时,易在此区产生裂纹。
一般情况下,焊接热影响区内的正火区的力学性能高于未经热处理的母材金属。已相变组织和未相变组织在冷却后晶粒大小不均匀对力学性能有不利影响。
5、焊接应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有哪些?
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了局部的不均匀的加热,是产生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1)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2)焊前预热
焊前将焊件预热到350-400℃,然后再进行焊接。预热可使焊缝部分金属和周围金属的温差减小,焊后又可比较均匀地同时冷却收缩,因此可显著减少焊接应力,同时可减少焊接变形。(3)加热“减应区”
在焊接结构上选择合适的部位加热后再焊接,可大大减少焊接应力。(4)焊后热处理
去应力退火过程可以消除焊接应力。
即将工件均匀加热到600-6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整体高温回火消除焊接应力的效果最好,一般可将80%—90%以上的残余应力消除掉。
6、简述金属材料焊接性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即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称为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7、简述埋弧自动焊的特点及应用。
①生产率高 生产率比手工电弧焊高5-10倍。②焊接品质高而且稳定 ③节省金属材料 ④劳动条件好
但是埋弧自动焊的灵活性差,只能焊接长而规则的水平焊缝,不能焊短的、不规则焊缝和空间焊缝,也不能焊薄的工件。焊接过程中,无法观察焊缝成形情况,因而对坡口的加工、清理和接头的装配要求较高。埋弧自动焊设备较复杂,价格高,投资大。应用
埋弧自动焊通常用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等中厚板(6-60mm)结构的长焊缝及直径大于250mm环缝的平焊,生产批量越大,经济效果越佳。
8、铸铁焊补的主要困难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焊接接头易产生白口组织,硬度很高,焊后很难进行机械加工。焊接接头易产生裂纹,铸铁焊补时,其危害性比白口组织大。在焊缝易出现气孔。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软件)。
3.媒体: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及传播信息的工具。
4.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
5.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6、教育网站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信息等方式建立信息库或者同时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与信息获取及搜索等工具,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单位接入互联网或者教育电视台,向上网用户提供教育和其他有关教育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
7、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8、教学模式P241: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的形式。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
9、教学进程结构P241:是指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结构方式,它是由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组合形成的,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第十章
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②设计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③进行学习评价,即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3、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内容和步骤? 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如图所示,虚线框内表示的是每一节课堂教学活动的四项具体设计内容(学习内容和水平的确定、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形成性练习的设计)。
第二章
1、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有哪些?P30
(1)表现力。各类媒体表现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性的能力是不同的。(2)重现力。重现力是指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记录、储存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3)接触面。接触面是指把信息同时传递到接受者的范围,分为无线接触和有线接触两类。(4)参与性。参与性是指媒体实施运动时,学生能够同时参加活动的机会,它分为情感参与和行动参与两类。(5)受控性。受控性是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2、简述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的特点
(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内容和资源的获取具有便利性(2)数字化学习使得课程内容具有时效性、多层次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6、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特点、类型和开发流程105-106(1)特点:多媒性、集成性、交互性、超链性
(2)类型:自主学习型、网络学习型、智能学习型、模拟操作型、资料工具型、训练练习型、课堂演示型、教学游戏型。
(3)开发流程:包括软件设计(选择课题、教学设计、系统设计、文字稿本编写、制作稿本创作),软件制作(素材制作加工、软件编辑合成、软件调试打包),软件使用评价、产品修改出版。
第一章
1、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应用现代教
育技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P3 答:(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过程和资源。(2)基本研究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3)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环境--建立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资源----建立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设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策划;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2、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有哪些?P7 答:(1)基本内容:戴尔认为,人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获得知识比较容易。他用一个学习经验的三角形宝塔来表示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人们常称之为“经验之塔”,分为三大类,是个层次。第一类是:“做的经验”a、有目的的直接经验,b、设计的经验,c、参与活动的经验。第二类是“观察的经验”d、观察示范,e、见习旅行,f、参观展览,g、电视、电影,h、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第三类是“抽象的经验”,i、视觉符号,j、语言符号
(2)基本观点:a、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b、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c、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d、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e、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媒体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f、应该不应该过分看重直接经验?需不需要在直接经验上花很多功夫?陷身在具体经验中,其危险和埋头于抽象的云雾中是一样的吗?戴尔说,危险固然存在,但不会那样大。
3、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和主要观点有哪些?P9 答:(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代表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几乎所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邻近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2)认知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知识结构的结果。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和内部心理表象,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托尔曼、布鲁纳、皮亚杰、奥苏泊尔及加涅等。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他是如何解释学习过程的?P12 答:(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2)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a、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b、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第一,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第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c、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5、简述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教育技术涉及许多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多方面的。对教育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一些:a、视听教学理论,b、学习理论,c、传播理论,d、系统科学理论。
第五章
1、如何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106
①选题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③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④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文字稿本编写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分页面制作稿本创作。
2、简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110
(1)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的准备,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素材的收集,二是素材的制作加工。
(2)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与合成。利用多媒体软件集成工具,将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素材编辑与合成为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集成工具主要有程序设计语言、通用多媒体著作软件和学科专用多媒体著作软件等类型。
(3)多媒体教学软件调试与打包。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调试。检测后进行打包发布,成为可以展示的最终产品。
3、如何设计网络课件114
网络课件的设计原则(1)交互性,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2)界面直观友好。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3)培养创新能力。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信息文化素养。(4)科学性。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5)协作性。网络课件要提供协作学习和协作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6)教学设计。要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知识表现形式,设计能够有力的促进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学习策略。
在网络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将重点放在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与系统设计上。
4、多媒体教学应用有哪几种主要方式,各自有何特点与作用117
多媒体系统教学应用有四种方式: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并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方式中主要研究:a、如何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是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B、如何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是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c、如何发挥多媒体和非线性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的多媒体学习情境等。
(2)多媒体环境下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指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集中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个别的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的学习。其学习过程的特点:在超链接结构的环境下,主要依赖教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策略进行学习,接受对媒体信息的刺激,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进程。
(3)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暂新的课堂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它将会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重要的变化。a学生直接参与是学习的主要方式b教师的指导采用屏幕播放功能来实现c教师通过控制平台的屏幕监控有效的组织教学过程d组织协商讨论
(4)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因特网环境下进行,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和年龄的限制,教师和学习者之间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具有时空的延展性,老师的讲授和学习者的学习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进行及相互交流。
5、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特征97
(1)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2)基本特征: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第六章
1、设计与开发一个网站的主要过程是什么?137 可分成七个阶段:即网站规划、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网站检测调试、网站发布、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站评价与修改等。
2、试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特性与优势142 【特点】同步与非同步、多向性、个别化、自动记录。【优势】便利性、主动性、交互性、协作性、多样性、开放性。
3、简述基于因特网环境下的教与学的主要方式及各自特点143-147(1)网上讲授型教学方式:又分同步讲授和异步讲授。(2)基于因特网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课件和网络通信的自主学习。特点:①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②具有较强的自由度;③学习具有一定的交互性;④学习具有较强的创造性;⑤学习者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3)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学习:优越性:学习群体范围广阔;资源获取途径多样;群体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多样。
(4)在线学习:主要有网上学校、数字图书馆、网上实验室、网上资源库等方式。因特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方便的在线学习工具和广阔的在线学习空间。在线学习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都可以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5、教育网站的特点与类型136(1)特点:教育网站除了具有一般网站的特点,如多媒体呈现,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外,还具有比较明确的教育性与科学性,表现出服务于教育的特点。a教育网站是教育信息资源的集散点.b教育网站是教学组织的新型工具c教育网站为教学交互活动创设情境d教育网站为教育资源信息开放共享创造条件。(2)类型: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网站;教育研究机
构的教育网站;学校的教育网站;企业的教育网站;社会专业机构的教育网站;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个人的教育网站。
6、设计一个网站的主要内容:138
(一)网站的主题选择。
(二)网站的结构设计:包括网站的目录结构设计、链接结构设计和网站的栏目结构设计。
(三)网页设计:网页的颜色设计、网页的版面设计、网页的交互设计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些基本要求和基本策略247(1)基本要求包括: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能满足个体需要的;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信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2)基本策略: a、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B、利用。。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C、。。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D、。。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E、。。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F、。。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G、.。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第十一章
1、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有哪些基本模式242
课堂讲授教学、个别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远程课程教学。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有哪些基本要求244
(1)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内容、媒体,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不仅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媒体作用的转变(有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学进程结构的转变(教学进程结构由逻辑性讲解式进程向探究、发现、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转变。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新模式的要求
要充分发挥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把它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应注意目标、教学策略和技术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基本思想24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1)基本思想:①、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②、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③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2)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1)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可以带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引起学习方式的变革,a、学习资源的变化,b、学习方式的变化,c、学习空间的转变,d、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师教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学习内容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教学进程结构的转变。
2、试述现代教学媒体设计与选择的基本原则P31(1)最大价值律:
根据价值分析原理,价值(V)的高低,是以功能和付出的代价的比值来表示的,可用方程式表达为:价值=功能/要付出的代价。公式表示,付出的代价越小,而功能越大,则媒体的使用价值越高,预期的选择设计率越高。从价值分析的原理中可以得到启示:媒体的设计和制作,不能单纯的追求降低成本,也不要片面的追求功能,而应以提高它们之间的比值为目标。
(2)共同经验律:根据教学传播理论,要使教师和学生双方能互相沟通思想,则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因此,视听媒体的设计就是要以提供这种情境,展示共同的经验为目的。
(3)抽象层次原理:根据戴尔理论,媒体选择的抽象层次原理就是指媒体所提供的具体和抽象程度必须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增减,而每一个层级都包含一部分具体成分和另一部分抽象成分,这两种成分的比例依学生水平而有所改变,也就是应依学生水平而选择不同的媒体。
3、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与方法(1)基于课堂的情境----探究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讨论,形成创意----实践探索---意义建构
----自我评价几个基本环节。(2)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又称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使学习者面对教学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由教师根据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生活或学习中的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自己确立论点。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和网址,指导学生阅读资源和相关网页。学生根据论点搜集支持论点的相关资料(论据),最终完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展示论文。论文展示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也可制成网页。最后由学生介绍报告内容,其他同学对研究报告进行评议。(3)基于因特网的小组合作-----网页制作-----远程协商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建立小组网页,互相浏览,交流意见,进行评比。
(4)基于因特网的网站开发-----专题探索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要求学生构建专题学习网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篇:聚合物成型模具制造技术复习提纲
高分子专业080321班复习资料 产权所有,翻版必究
聚合物成型模具制造技术复习提纲
考试时间:15周周一
1模具的分类? 工艺基准的选择对于保证加工精度,尤其是按尺寸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 保证零件之间的位置精度至关重要: 按生产批量分为大量、成批和单件小批量;(1)基准重合原则(2)基准统一原则按精度要求分为高精度、中等精度和低精(3)基准对应原则(4)基准传递与转换原则 度; 5工艺过程分阶段的主要原因? 按成批零件成型方法分为:冲模、塑料模、1)保证加工质量 2)合理使用设备,发挥设备压铸模、锻模、粉末冶金模、陶瓷模、橡胶模、玻璃模、铸造模。其中塑料模又分为:压制成型模、注射模、挤出模、吹塑模、真空模等。2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 要求:1)制造精度高2)使用寿命长 3)制造周期短4)模具成本低 特点:(1)制造质量要求高(2)形状复杂(3)材料硬度高(4)单件生产 3模具加工方法? ①模具的去除法加工:(1)机械加工(2)电加工:1电火花线切割2型腔电火花加工3电解加工(3)化学腐蚀加工(4)特种加工:1机械特种加工,包括磨料流动加工、喷射加工、液力加工、超声波加工、喷水加工等;2热特种加工包括电子束加工、电火花磨削、激光、等离子束激光等方法 ②模具的成形加工法:(1)铸造法制模(2)塑性挤压法制模:1热压印法2冷挤压法3超塑性挤压法 ③模具的累加法加工:(1)喷涂(2)电镀(3)激光快速原型制造等加工工艺。1模具制造工艺过程: ①成型件、结构件的加工 ②标准件、通用件的配购 ③模具组装和总装 ④试模验收交货 2基准的概念? 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元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3工艺基准的分类?工序的定义? 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1)设计基准(2)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件在一个工位上被加工或装配所连续完成所有工步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4工艺基准选择原则?的各自特点 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4)毛坯中残存的缺陷如暗伤、裂痕、夹质和气孔、砂眼及加工余量不足等可在粗加工中提前发现及早处理减少损失。6加工阶段的划分? 1)粗加工阶段 2)半精加工阶段3)精加工阶段 4)光整加工阶段1数控电火花加工的工作原理? 电火花加工又称为放电加工,是利用工具电极和工件之间在一定工作介质中产生脉冲放电的电腐蚀作用而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也称电蚀加工。2 EDM的特点? 1)可以加工难切削材料。2)EDM可以加工形状复杂、工艺性差的零件。3)电极制造麻烦,加工效率低。4)存在电极损耗,影响质量的因素复杂,加工稳定性差。3 EDM中极性效应 极性效应的影响—正、负电极表面分别受到负电子和正离子的轰击和瞬时热源的作用,在两极表面所分配到的能量不一样,因而熔化、汽化抛出的电蚀量也就不一样。4型腔电火花加工的工艺方法 1)单电极平动法 2)多电极更换法 3)分解电极法 4)展成法即创成法 5)混粉电火花大面积光泽加工(面积效应)1快速成型工艺原理? 在CAD造型系统中获得三维CAD模型,或通过测量仪器测取实体的形状尺寸,转化为CAD模型→再对模型数据进行处理,沿某一方向进行平面“分层”离散化,然后通过成形机对坯料分层成形加工,并堆积成原型 2光固化立体成形技术? 1),能制造尺寸精度可达±0.1mm的精细零
件。2)成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3)表面质量好4)可直接制造塑料件,产品可为透明体。5)可制作结构十分复杂及面向熔模精密铸造的具有中空结构的消失型。3 叠层制造工艺?
叠层实体制造技术先将单面涂有热熔胶的胶纸带通过热辊加热加压,与先前已形成的实体粘结(层合)在一起,此时,位于其上方的激光器按照分层CAD模型所获得的数据,将一层纸切割成所制零件的内外轮廓,轮廓以外不需要的区域,则用激光切割成小方块(废料),该层切割完后,工作台下降一个纸厚的高度,新的一层纸再平铺在刚成形的面上,通过热压装置将它与下面已切割层粘合在一起,激光束再次切割。最后形成由许多小废料包围的三维原型零件,取出原型,将多余的废料块剔除,就可获得三维产品。
4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采用CO2激光器对粉末材料(塑料粉、陶瓷与粘结剂的混合粉、金属与粘结剂的混合粉等)进行选择性烧结,是一种由离散点一层层堆积成三维实体的方法。
5熔丝沉积成形工艺?
熔融沉积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是一种不依靠激光作为成形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加热熔化的成形方法。6硅橡胶模的特点?制模工艺?
特点:以原型为样件,采用硫化的有机硅橡胶浇注,直接制造硅橡胶模具,由于硅橡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弹性,对于结构复杂、花纹精细、无拔模斜度的甚至有倒拔模斜度、以及具有深凹槽的零件来说,制品成形后顺利脱模。另外,硅橡胶模具有良好的仿真性、强度和极低的收缩率,能经受重复使用和粗劣操作。
工艺:①制造原型,对其表面进行处理;②在成形机中固定放置原型,模框,在原型表面涂脱模剂;③将硅橡胶混合体放置在抽真空装置中,抽去其中的气泡,浇注进模框;④在硅橡胶固化后,沿分型面切开硅橡胶,取出原型,即得硅橡胶模具。7电弧喷涂快速制模工艺?
将两根带电的制模专用金属丝通过导管不
断向前输送,金属丝在喷枪前相交形成电弧,金属丝经电弧熔化,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将熔化的金属雾化成金属微粒,并以一定速度喷到样模表面,一层一层地相互叠加堆积而形成高密度、高结合强度的金属喷涂层,即模具型腔的壳体(或实体)。这层壳体的内壁形状与样模表面一致,从而形成了所需的模具型腔。壳体与其他基体材料填充加固,结合成一整体,再配以其他部件,即组成一副完整的模具。8电铸模具原理与特点?
原理:与电镀相同,在母模表面通过电铸获得适当厚度的金属沉积层,然后将这层金属沉积层从母模上分离下来,形成所需型腔或形面的加工方法。材料有电铸镍、电铸铜、电铸铁三种。
特点:1)电铸型腔与母模的尺寸误差小(复制性好),只有几微米,表面粗糙度二者相当;2)把难以加工或不可能直接加工的内形(如斜齿轮模具型腔)转化为电铸母模的外形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3)可直接用制品作母模来制造型腔,也可用电铸方法复制出已有的模具型腔,减少了很多工艺环节,提高了效率;4)电铸获得的型腔或电极可满足使用性能,一般不需修整;5)电铸时减少沉积速度缓慢,周期长,电铸镍一般一周;6)电铸层厚度较薄(一般为4~8mm),不易均匀,较大内应力,大型电铸件的变形显著,且不能承受大的冲击载荷。9环氧树脂模具?
结构与普通注射模相同,只是型腔部位采用环氧树脂,寿命约4000~5000次,因为其本身承受不了注射中的反复开合模和注射压力的冲击,必须有金属框架作为背衬。高速加工定义?
定义:高速加工主要指高速切削加工,是使用超硬材料刀具,在高转速、高进给速度下提高加工速度和加工质量的现代加工技术。2超声加工的特点?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特点:1)适于加工硬脆材料,但加工效率低。
2)机床结构比较简单,工具可用较软的材料,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工具与工件之间不需要作比较复杂的运动。
3)可用加工薄壁、窄缝、低刚度工件;表面粗糙度较好。
应用:1)超声型孔、型腔等加工 也可用于切割加工;2)超声抛光 3)超声清洗
3激光加工的特点?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特点:
1)不需要加工工具,很适于自动化连续加工,2)能量密度大,几乎可加工任何材料3)加工速度快、效率高,热影响区域小4)适于加工深而小的空隙和窄缝5)可用透过光学透明材料对工件加工,特别适于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件6)不需要真空和X射线进行防护
应用:1)LOM2)RT3)表面强化与修复(见后面章节)4)其他如激光涂覆、激光堆焊、切割、打孔、标记等注射模具成型尺寸的制造公差要求? 一般模具是制品尺寸公差的1/3~1/5,高精度模具是制品尺寸公差的1/8~1/10 2 试模过程?
料筒清理→注射量计量→工艺参数调整→试模数据的记录注射模成型件、结构间之间的配合公差要求?
1)紧固部分的配合精度一般选用H7/k6或H7/m6;2)滑动部分的配合精度一般选H7/e6或H7/f7或H7/g6三种
4注射模具成型零件可用哪些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①普通机床:车、铣、刨、磨、钻、镗等②专用机床加工:各种数控机床加工、仿形机床加工等③电火花、线切割加工④快速成形技术加工⑤超声波、电解成型、化学加工、激光、高压水射流等特种加工。5 注射模具的装配方法有哪些?
1)互换装配法2)分组装配法3)调整法4)修配法注射模具装配基准的选择? 1)以型腔、型芯为装配基准,称为第一基准。2)以模具动、定模板(A、B板)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为基准称为第二基准。7 注射模具试模目的?
目的:1)验证模具结构是否正确、可靠2)使用性能是否良好、稳定3)所成型制品是否合格4)连续生产一千件的废品率5)给制品的正式生产找出最佳工艺参数 1 塑料模具材料包括哪些?
模具材料包括钢、铸铁、硬质合金、有色金属等金属材料,以及陶瓷、石膏、环氧树脂、木材等非金属材料。其中,金属材料由于具有力学性能方面的优势而占据主导地位,而钢为最主要材料。
2模具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
(1)使用性能—材料在工作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1)机械负荷方面 硬度、强度、韧性2)热负荷 高温强度、耐热疲劳性、热稳定性3)表面负荷 耐磨性、抗氧化性、耐蚀性
(2)工艺性能—采用某种工艺方法加工金属材料的难易程度:1)铸造性能2)锻造性能3)焊接性能4)切削加工性能5)化学蚀刻性能6)热处理性能
3模具的热处理的分类?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可分为: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特殊热处理。
4表面处理技术包括哪几方面?
电镀与化学镀技术(电化学加工技术)2)激光表面处理技术3)气相沉积技术4)TD处理技术5)离子注入技术6)电子束加工7)等离子体加工 1模具的验收项目
1)模具的外观检查2)模具的尺寸检查3)试模后的制品检查4)模具稳定性检查5)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检查6)模具动作的检查
第四篇: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
班级:机自144 姓名:董
浩 学号:201406024407
金属材料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
一、金属材料的特性
1、机械性能
1.1强度
这是表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最大能力,可分为抗拉强度极限(σb)、抗弯强度极限(σbb)、抗压强度极限(σbc)等。由于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通常采用拉伸试验进行测定,即把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试样,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直至试样断裂。
1.2塑性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塑性,通常以拉伸试验时的试样标距长度延伸率δ(%)和试样断面收缩率ψ(%)表示。
1.3硬度
金属材料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表面的能力成为硬度,或者说是材料对局部塑性变形的抵抗力。根据硬度的测定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1.4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成为韧性。
2、化学性能
金属与其他物质引起化学反应的特性称为金属的化学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考虑金属的抗蚀性、抗氧化性(又称作氧化抗力,这是特别指金属在高温时对氧化作用的抵抗能力或者说稳定性),以及不同金属之间、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等。在金属的化学性能中,特别是抗蚀性对金属的腐蚀疲劳损伤有着重大的意义。
3、物理性能
3.1密度
ρ=P/V 单位克/立方厘米或吨/立方米,式中P为重量,V为体积。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根据密度计算金属零件的重量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金属的比强度(强度σb与密度ρ之比)来帮助选材,以及与无损检测相关的声学检测中的声阻抗(密度ρ与声速C的乘积)和射线检测中密度不同的物质对射线能量有不同的吸收能力等等。3.2熔点
金属由固态转变成液态时的温度,对金属材料的熔炼、热加工有直接影响,并与材料的高温性能有很大关系。3.3热膨胀性
随着温度变化,材料的体积也发生变化(膨胀或收缩)的现象称为热膨胀,多用线膨胀系数衡量,亦即温度变化1℃时,材料长度的增减量与其0℃时的长度之比。热膨胀性与材料的比热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比容材料受温度等外界影响时,单位重量的(材料其容积的增减,即容积与质量之比),特别是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者在冷、热交替环境中工作的金属零件,必须考虑其膨胀性能的影响。
3.4磁性
能吸引铁磁性物体的性质即为磁性,它反映在导磁率、磁滞损耗、剩余磁感应强度、矫顽磁力等参数上,从而可以把金属材料分成顺磁与逆磁、软磁与硬磁材料。3.5电学性能
主要考虑其电导率,在电磁无损检测中对其电阻率和涡流损耗等都有影响。
4、工艺性能
4.1切削加工性能:
反映用切削工具(例如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4.2可锻性:
反映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过程中成型的难易程度,例如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塑性的高低(表现为塑性变形抗力的大小),允许热压力加工的温度范围大小,热胀冷缩特性以及与显微组织、机械性能有关的临界变形的界限、热变形时金属的流动性、导热性能等。
4.3可铸性:
反应金属材料融化浇铸成为铸件的难易程度,表现为熔化状态时的流动性吸气性、氧化性、熔点,铸件显微组织的均匀性、致密性,以及冷缩率等等。
4.4可焊性:
反映金属材料在局部快速加热,使结合部位迅速熔化或半熔化(需加压),从而使结合部位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整体的难易程度,表现为熔点、熔化时的吸气性、氧化性、导热性、热胀冷缩特性、塑性以及与接缝部位和附近用材显微组织的相关性、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
二、金属材料的发展前景
金属制品行业包括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金属工具制造、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制造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金属制品在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也给社会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
金属制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技术单一,技术水平偏低,缺乏先进的设备,人才短缺等,制约了金属制品行业的发展。为此,可以采取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培养适用人才等提高中国金属制品业的发展。
三、学习体会
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十组,让每个同学动手制作PPT,上台演讲,使每个人都融入到课堂中。采用学生先讲,老师再补充的方法,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这门课。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边积极性。因其具有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功能,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容易按老师的教学思维去回答问题,教师也容易按正常的规律从事教学活动,师生双方的潜能都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同时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机械工程材料教学中,不是每堂课都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优势,就是说要让多媒体为教学内容雪中送炭,而不能画蛇添足。
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和把握教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下车间参观锻炼,多接触各种材料,了解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掌握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方法等,让学生在各个实践环节训练,通过这些实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使他们认识到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的价值。
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实用型学科,其中每个理论都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每种材料也都有特定的应用范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工种和状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抽象的理论有意识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有目的地设计兴奋点,让课本内容更贴近生产,并通过工作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通过学习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这门课,让我们对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材料陶瓷材料、有色金属有了更深的认识,初步掌握了金属热处理技术、焊接技术、铸造技术、金属材料成型基本原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由于我们组的大课题是金属材料成型基本原理,所以我对这节的印象更加深刻。自己动手找材料制作课件,让我对其中的每个问题都有了深刻理解。如利用机械外力使构件产生与焊接变形方向相反的塑性变形,使两者互相抵消,称为机械矫正法;利用火焰对焊件局部进行加热。高温处的金属材料受热膨胀后,受到构件本身的刚性制约,产生局部的压缩塑性变形,当焊件冷却后发生收缩抵消了焊后在该部位的伸长变形,从而达到矫正目的称为火焰矫正法:常用的金属加工机器有车床、铣床、刨床、冲床、等等。
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身为机械专业学生的我们应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补充自己有关机械材料方面的知识。
第五篇: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1.材料强度是指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2.工程上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3.弹性模量即引起单位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4.载荷超过弹性极限后,若卸载,试样的变形不能全部消失,将保留一部分残余成形,这种不恢复的参与变形,成为塑性变形。5.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能称为塑性。6.抗拉强度是试样保持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极限应力,即材料被拉断前的最大承载能力。7.发生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8.硬度是指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硬物体压入的能力,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9.硬度是检验材料性能是否合格的基本依据之一。10.应用范围 具有粗大晶粒或组成相得金属材料的硬度 用于淬火钢、退火钢、铝合金等硬度稍软的金属 维氏硬度 测试原理 测量表面压痕,即测量面积,损害较大 测试件深度,即压痕深度增量 硬度分类 布氏硬度 洛氏硬度 测试小件,检验氧化、氮化、单个晶粒微粒 渗碳、镀层等工艺处理效果 11.12.13.14.布氏硬度最硬,洛氏硬度小于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小于前面两种硬度。冲击韧性:在冲击试验中,试样上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当交变载荷的值远远低于其屈服强度是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疲劳度是指材料在无限多次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会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15.16.原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晶格:表示金属内部原子排列规律的抽象的空间格子。晶面:晶格中各种方位的原子面。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元。17.体心立方晶格:α-Fe、鉻(Cr)、钼(Mo)、钨(W)。面心立方晶格:铝(Al)、铜(Cu)、银(Ag)、镍(Ni)、金(Au)。密排六方晶格:镁(Mg)、锌(Zn)、铍(Be)、镉(Cd)。18.点缺陷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的缺陷,如: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空位。19.线缺陷是指在一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外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呈线状分布,其具体形式是各种类型的位错。20.面缺陷是指在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如晶界和亚晶界。21.原子从一种聚集状态转变成另一种规则排列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过程由形成晶核和晶核长大两个阶段组成。22.纯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23.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的现象,称为过冷,其差值称为过冷度ΔT,即ΔT=Tm﹣Tn。24.同一液态金属,冷却速度愈大,过冷度也愈大。25.浇注时,向液态金属中加入一些高熔点、溶解度的金属或合金,当其结构与液态金属的晶体结构相似时使形核率大大提高,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这种方法称为变质处理。26.液态金属结晶后获得具有一定晶格结构的晶体,高温状态下的晶体,在冷却过程中晶格结构法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又称重结晶。27.一种金属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结构,称为同素异构性。28.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导致固溶体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的下降,称为固溶强化。29.金属化合物呈细小颗粒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时,使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耐磨性明显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弥散强化。30.杠杆定律→大题(P26)。31.相图分析→大题(P32)。32.铁碳合金的分类 合金的种类 碳的质量分数 室温组织 碳钢 工业纯铁 亚共析钢 钢 共析过共析钢 亚共晶铸铁 铸铁 白口铸铁 亚共晶晶铸铁 0.0218-﹤0.77 0.0218 0.77 0.77-2.11 2.11-4.3 4.3 4,3-6.69 P 综合F P+F P+FeCⅡ P+FeCⅡ+Ld’ Ld FeCⅠ+Ld’ 力学性能 软 塑性、韧性好 力学性能好 硬度大 硬而脆 33.碳钢是指碳的质量分数小于2.11%的铁碳合金。34.碳钢的分类 分类方法 钢种 低碳钢 质量分数 wc≦0.25% 特点 强度低、塑性和焊接性好 强度较高、但塑性和焊接性差 塑性和焊接性差,强度和硬度高 按碳的质量分数 中碳钢 wc=0.025%-0.6% 高碳钢 wc﹥0.6% 35.铸铁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铁碳合金,其wc﹥2.11%.36.按照石墨形貌的不同,这一类铸铁可以分为灰铸铁(片状石墨)、可锻铸铁(团絮状石墨)、球墨铸铁(球状石墨)和蠕墨铸铁(蠕虫状石墨)四种。37.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钢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38.热处理的特点是改变零件内部组织,不改变其形状与尺寸,消除毛坯缺陷,改善毛坯切削性能,改善零件的力学性能。即改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39.热处理分为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及特殊热处理(形变热处理)。40.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进行热处理强化,满足条件:①有固态相变②经冷加工使组织结构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③表面能被活性介质的原子渗入从而改变化学成分。41.退火作用是为了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性能。42.淬火的作用: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43.奥氏体化:将钢加热至临界点以上使形成奥氏体的金属热处理过程,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44.奥氏体化是钢组织转变的基本条件。45.应用等温转变曲线分析奥氏体化在连续冷却中的转变(P53)46.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热处理后的组织为珠状珠光体,应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为淬火做组织准备。47.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727到912摄氏度之间以上40~60min,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应用于亚共析钢,铁素体和索氏体、亚共析钢,索氏体、过共析钢,索氏体和二次渗碳体。目的:对于低碳钢、低碳低合金钢,细化晶粒,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对于共析钢,消除二次网状渗碳体,有利于球化退火的进行。48.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再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快速冷却,从而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淬火钢得到的组织主要是马氏体(或下贝氏体),此外还有少残余奥氏体及未溶的第二相。目的: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49.回火是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50.低温回火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它有饱和的α相和与其共格的ε-Fe2.4C组成,低温回火的目的是保持淬火马氏体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用于各种高碳钢的道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和渗碳工件。51.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它有尚未发生的再结晶的针状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极细小的片状或粒状渗碳体组成,目的是为了获得高的屈强比、高的弹性极限、高的韧性,用于各种弹簧、锻模。52.高温回火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它有已再结晶的铁素体和均匀分布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失去了原来淬火马氏体的片状或板条状形态,呈现多边形颗粒状,同时渗碳体聚集长大。目的:获得综合力学力学性能,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处理传递运动和力的重要零件,如:传动轴、齿轮。53.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为调质。54.产生回火脆性:淬火合金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冲击韧性剧烈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在350℃附近回火,碳钢的和合金钢都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产生脆化现象,这种回火脆性称为第Ⅰ类回火脆性。它与回火的冷却方式无关,且无法消除,因此一般不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回火。淬火合金钢在450-650℃回火时出现的回火脆性,称为第Ⅱ类回火脆性。它与杂质在奥氏体晶界上的偏析有关,消除第Ⅱ类回火脆性的方法:回火后快速冷却,使杂质来不及在晶界上偏析。(简答题)55.液态金属充型铸造,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铸件,取决于充型能力。在液态金属充型过程中,一般伴随结晶现象,若充型能力不足,在型腔被填满之前形成晶粒将充型的通道堵塞,金属液态迫使停止流动,于是铸件将产生不足或冷隔等缺陷。56.充型能力取决于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57.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和原因 序号 影响因素 定义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 1 合金的流动性 影响原因 流动性好,易于浇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和排除;易于对铸件的收缩进行补缩。2 浇注温度 浇注时金属液的温度 金属液体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 3 充型压力 浇注温度愈高,充型能力俞强。压力愈大,充型能力俞强,但压力过大或充型速度过高会发生喷射、飞溅和冷隔现象。4 铸型中的气体 浇注时因铸型发气而形成在铸型内能在金属液与铸型间产生气的气体 膜,减小摩擦阻力,但发气太大,铸型的排气能力又小时,铸型中的压力增大,阻碍金属液的流动 铸型从其中的金属吸取并向外传输5 铸型的传热 热量的能力 传热系数愈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俞强,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就愈短,充型能力下降。6 铸型系数温度 铸型在浇注时的温度 温度愈高,液态金属与铸型的温差就愈小,充型能力愈强。7 浇注系统结构 各浇道的结构复杂情况 结构愈复杂,流动阻力愈大,充型能力愈差。8 铸件的折算厚度 铸件体积与表面积之比 折算厚度大,散热慢,充型能力好。9 铸件的复杂程度 铸件结构复杂程度 结构复杂,流动阻力大,铸型充填困难。58.铸件的凝固方式分为三种类型:逐层凝固方式、体积凝固(糊状凝固)方式和中间凝固方式。59.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收缩是铸件许多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60.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经过三个收缩阶段:⑴液态收缩:金属在液体状态时的收缩,其原因是由于气体排出,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小。⑵凝固收缩: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其原因是由于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小。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又称为体积收缩,是缩孔或缩松形成的基本原因。⑶固态收缩:金属在固态过程中的收缩,其原因在于空穴减少,原子间间距减少。固态收缩还引起铸件外部尺寸的变化,古称尺寸收缩线收缩。线收缩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精度影响很大,是铸造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61.在常用合金中,钢的收缩率最大,灰铸铁收缩率最小。62.铸件凝固结束后常常在某些部位出现孔洞,大而集中的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结晶间隔大的合金,易产生缩松,纯金属共晶成分的合金,易形成集中的缩孔。63.金属材料经冷塑性变形后,随变形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64.晶体只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才会发生塑性变形。65.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加工,此时产生加工硬化。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称为热变形加工。66.热变形加工可使金属中的气孔和疏松焊合,并改善夹杂物,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提高钢的强度、塑性及冲击韧度。67.热变形时铸锭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沿变形方向被拉长为纤维组织(热加工流线)。68.自由锻用于单件、小批量锻件的生产以及大型锻件的产生。69.自由锻相比模锻具有以下特点:模锻件形状和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加工余量小,节省金属材料;生产率高;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模锻设备要求较高,吨位要求大,锻模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准备周期较长。70.模锻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及大量生产。71.板料冲压是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材料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加工方法。板料冲压通常在室温下进行,故又称冷冲压。72.弯曲件在弯曲变形后,会伴随一些弹性恢复从而造成工件弯曲角度、弯曲半径与模具的形状、尺寸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弯曲件的回弹现象。73.焊接方法: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74.电阻焊是利用接触电阻热将接头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再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形成原子间结合的焊接方法。75.钎焊分为两类:硬钎焊和软钎焊。硬钎焊的特点是所用钎料的熔化温度高于450℃,接头的强度大,用于受力较大、温度较高的场合。所用的钎料多为铜基、银基。钎料熔化温度低于450℃的钎焊是软钎焊。软钎焊常用锡铅钎料,适用于受力不大,工作温度低的场合。76.焊接残余应力变形产生的原因:结构件在焊接以后2产生变形,内部易产生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会增加结构工作的应力,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焊接时,焊缝被加热,焊缝区应膨胀,但由于焊缝区域周围的金属未被加热和膨胀,所以该部分的金属制约了焊缝区受热的自由膨胀,焊缝产生塑性变形并缩短。焊缝冷却后,焊缝区域比周围区域短,但是焊缝周围区域并没有缩短,从而阻碍焊缝区域的自由收缩,产生焊接以后工件的变形与应力。77.低碳钢的焊接:焊接性良好,焊接时没有淬硬、冷裂倾向。78.铸铁的焊接:铸铁碳含量高,塑性低,焊接性差。铸铁焊接容易产生裂纹。79.焊接时,为什么对焊接区进行保护?有哪些保护措施? 答:防止空气进入熔池,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氧、氮含量、氧含量增加,焊缝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下降。氮含量增加,会使焊缝中产生气孔。保护措施:⑴造气保护:焊条药皮或焊剂在高温下回产生气体,在焊接区周围形成一层保护气体,隔绝空气,使弧柱和熔池受到保护。如氩弧焊。⑵造渣保护,焊条药皮或焊剂熔化后产生熔渣,在熔池表面形成一层熔渣,与空气隔绝。如埋弧焊。⑶气-渣联合保护,在焊接区周围同时形成保护气体和熔渣,对焊接区进行保护。如焊条电弧焊。⑷渗合金,通过药皮、焊剂或焊条、焊丝向金属池渗合金,添加硅、锰等有益元素,以弥补其烧损,并进行脱氧、脱硫、脱磷,从而保证和调整焊缝的化学成分。80.热塑性塑料:其分子结构主要为线型或支链线型分子结构,工艺特点是受热软化、熔融、具有可塑性,冷却后坚硬;再受热又可软化,可重复使用而其基本性能不变;可溶解在一定的溶剂中。成形工艺简便、形式多种多样,生产效率高,可直接注射、挤压、吹塑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81.热固性材料:具有体型分子结构,热固性塑料一次成形后,质地坚硬、性质稳定,不再溶于溶剂中,受热不变形,不软化,不能回收。成形工艺复杂,大多只能采用模压或层压法,生产效率低,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82.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硬度以及高耐温、耐腐蚀等优良性能。但特有的脆性、抗热振性能差等缺陷。83.碳/碳复合材料具有碳和石墨材料特有的优点如低密度,优异热性能如耐烧蚀性、抗热震性、高导热性和低膨胀系数。同时还具有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高弹性模量。84.纳米材料的特性: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纳米材料的体积效应、量子隧道效应。85.毛坯选择的原则:⑴工艺性原则⑵适应性原则⑶生产条件兼顾原则⑷经济性原则⑸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制作人:罗爽 绝无雷同 翻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