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社(银行)支持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汇报
信用社(银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汇报
近年来,##市信用联社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紧紧围绕信贷支农目标任务,把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信贷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产业特点,把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信贷投放的有效选择和支持“三农”的重要载体,在信贷服务功能上求齐全、服务手段上求灵活、服务方法上求多样,不断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有效投入,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
一、总体情况
至##年6月末,全市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30.4亿元,比年初净上升5.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7%。其中农业贷款余额达13.7亿元,比年初净上升3.2亿元,农业贷款占比达45%,比年初上升
个百分点。目前贷款农户户数16307户,贷款企业户数
户,其中公司户数1户、集体企业户数户、个人独资企业户数 户、合伙企业户数9户、个体工商户249户。
全市信用社已累计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达20.14万户,比年初增加2.14万户,建档面从年初的90%上升到91.5%。全市已累计发放贷款证8.47万本,比年初增加0.17万本,当年发生信贷关系的农户建档面基本达到100%。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余额分别达 万元和 万元,分别比年初上升
万元和 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明确工作思路,找准市场定位。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和市场定位,实施小额、流动、分散的经营战略,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现代化。采取灵活的信贷经营方式,尽量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客户的贷款需求。
二是积极营销贷款,加大支农投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通过深入挖掘农村市场,培育发展新客户、开发金融新产品,来巩固和扩大贷款的市场份额,实现贷款营销上新的突破。在投放重点上主要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拓展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做好农村信用社的基本业务。同时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小额农贷的对象、额度、期限等进行延伸。在开办住房按揭贷款后,计划适时再推出一些农民消费贷款产品。现已起草了《##市农村信用联社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积极为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转变经营观念,将投放的重点定位为支持贷款3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
四是完善客户经理制度,改善服务水平。在去年实施客户经理管理的基础上,对客户经理制进行完善,将在近期出台《##市农村信用联社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办法》,按业绩对客户经理实行等级管理,通过选拨、录用、培训、考评、淘汰等工作,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使客户经理成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发放农贷的营销能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理财专家,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
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五是培植信用,优化环境。计划从7月至10月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百日赛活动,扎实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发放工作,同时尝试开展评选信用商户、守信个体私营企业活动,形成多层次、多方面创建信用环境的良好局面。
六是简化审批手续,扩大基层社授权额度和营销贷款区域。我社根据各基层社服务的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信用程度、存量贷款情况,结合各社主任和信贷员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进行区别授权,并不同程度地加大授权额度。将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对各社营销贷款的区域,在确保不重复放款的前提下,除自然人贷款外,各社可在全市范围内营销贷款。并要求各信贷人员要改变以往等客上门的***惯,主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找准支农切入点,做广泛而细致的贷款需求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符合条件的需求都应最大限度地给予满足,支持农民发家致富。同时,要求信贷人员积极参与地方的招商引资和走访本地区工业园区企业,对产权明晰、产品适销对路、市场前景好、资金实力强的企业,要主动为其测算资金需求情况,对合理的资金需求,要做到早规划、早调查、早申报。
七是完善产品定价制度,提高贷款市场竞争力。根据不同客户、不同保障措施、不同的期限、不同的贷款用途来合理确定一个价格区间。在充分把握各类贷款的内在风险程度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况,在区间内适度调整贷款定价,以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对于内在风险程度较低的一些大额贷款,可以通过单独向联社申请的方式,来确定
一个相对优惠的价格。
三、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做法
1、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确立为现代化农业服务的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信用社支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社在坚持“三农”取向,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及时调整支农思路,树立从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民向支持现代农民转变,从支持传统农村向支持新农村转变的支农新理念,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现代化建设,使全社上下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关联带动功能强,市场容量大。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内部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也能够有效带动拓展我社的农村信贷业务,优化贷款结构,进一步提高我社在农村信贷业务方面的竞争能力。
2、支持种、养业和支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相结合,促进产业链的延伸。我社在信贷投放上积极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全市各乡镇的种植和养殖等特色农业进行大力扶持,目前,各镇的养禽、经济作物、奶牛、特水养殖都形成了相当规模,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如我市小纪、武坚的特水养殖和种禽养殖、丁伙的花木种植等行业,我社均根据具体情况,对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及时给予资金支持,使一大批农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加,实力不断增强,生活更加富裕。至2005年末,我社共发放种植、养殖业贷款1.9亿元。小纪镇是我市的农业大镇,近年来,仅水产一项就已扩展到2万多亩,目前,小纪镇吴堡信用社投放各类种养大户手中的支农贷款已达3500
多万元,有力地缓解了该镇农民投入不足及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缺少资金的难题。在增加信贷投入做好特水产品这块金字招牌的同时,我社积极引导该镇农民延伸产业链,对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速冻水产品的反季节销售,使淡季不淡,在我社的引导支持下,该镇涌现出10多个水产品反季节速冻大户,如该镇经营户张宏却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贷款20万元购买了速冻设备,从事罗氏藻虾、南美北对虾的速冻,在每年元旦、春节前后上市销售,当年就获利5万多元。
3、支持特色农业和培育农副产品市场相结合,以市场带动农业发展。建立大规模的农副产品市场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依托。我社在信贷资金的安排上,坚持围绕特色建市场,突出市场扩基地的原则,积极支持兴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使之起到培植、带动、支持一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中国花卉之乡,花卉产业是我市的一个特色产业,生产规模较大,从事花木种植的农户较多,但流通环节明显滞后于生产扩张。在掌握今年我市花木市场已争取到国家农业开发经营项目200万元财政资金,明年及今后几年还将争取到更多的扶持资金后,我社果断对农业高科技企业扬州阿波罗园艺公司贷款500万元,建设苏中地区大型的花卉批发市场,使花卉产业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产业链条,目前进场农户近千户,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特色产业的升级和扩张,解决了农民大面积种植的后顾之忧。
4、实行信贷倾斜,优化贷款投向,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向标”,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方向,对“三农”发展起着示范、引导、带动和提高的重要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增效提速既是信用社支农的重大责任,也是信用社培育黄金客户,增加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社每年年初都对全市100强企业进行逐一认真排队,特别是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逐户上门调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对有效的资金需求及时给予贷款扶持,促进其发展,来带动农户增收。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天一油脂集团有限公司,今年我社给予3000万元的正式授信额度,并执行按基准利率上浮10%的特优利率,去年,我市追加信贷投入近300万元支持企业进行技改,使企业的出油率从原来的97%提高到98%,每天多出油近一吨,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扬州地区最大的生产、销售食用油企业。该公司始终把“企业发展、农民致富”作为自身的经营理念,抓基地建设,促产业发展,通过“公司+农户+市场”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响应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保型社会号召,支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低消耗、低污染和高利用率,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如我市昭关镇绿洋湖村村民将承包的土地和鱼塘全部交给村集体经营,成立经济合作社负责农业资源的改造、开发。该村通过建立合作专业组方式实现了经济植物种植、水特产养殖,销售畜禽肉、制蛋、茶食、生物有机肥料加工等不同环节的循环发展,既节省了资源,延伸了产业链,又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都比较明显。对该村的这一“民心工程”、“致富工程”,我社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先后贷款180万元,有力的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保证了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6、改进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为农业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农村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量增加,范围扩大。近年来,我社主动适应产业化的要求,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以提高支农效益。我们在各信用社营业大厅内增设“贷款咨询服务窗口”。在窗口处公开各信用社办理各项贷款业务的权限,明确贷款办理的程序和一些贷款承诺服务,公开贷款条件和贷款办理程序,增加贷款透明度。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我社提高了优良客户的授信额度,扩大了对基层信用社的信贷授权。同时将小额信用贷款授权额度由过去的1万元提高到2万元,以更好地满足贷款对象的资金需求。并推出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引导农民合理消费。针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我社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实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在贷款、承兑票据贴现、保函签发等方面实行配套服务;同时我社加快了电子化建设,使贷款的备案、调查报告的传递、贷款的审查、审批基本实现了电子化操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7、加强信贷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和发展,使信贷资金的投入量大、面广。我社在支持产业化发展,积极营
销贷款,增加信贷支农力度的过程中,始终将风险防范作为其中最重要一环严格把关。今年我社出台了新的信贷业务操作规程,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信贷业务每一步骤的操作规范和责任,同时对信贷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设立贷款营销部和风险管理部,前后台分开运行,使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职能更加明确。对增量贷款或新发生贷款户我社要求信贷人员必须进行严格认真的调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并且借款户必须达到产权明晰、无逾期贷款、无应收未收利息、无不良信用记录等条件,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要求基层社主任签订清收责任状,明确贷款清收责任;坚持执行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树立贷款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处理好贷款营销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四、几点请求
1、请求财政给予“三农”贷款贴息。目前,农村信用社大力支持“三农”,但由于“三农”贷款金额小、量大面广,导致信用社运行成本较高。所以,建议财政给予信用社“三农”贷款适当贴息,降低信用社资金成本,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2、请求财政性存款向农村信用社倾斜。目前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资本总量不大,经营规模偏小,支农实力不足,经营活动中受到政策性限制是制约农村信用社资金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建议着眼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给予信用社合理的资金扶持政策,将地方财政性资金存入当地农村信用社,并帮助化解有关行业在开户结算上的限制,以壮大资金实
力,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后劲。
3、请求通过财政支持帮助我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目前,##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个别经营指标上还未能达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要求。因此,请求##市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的方式帮助我社早日组建农村合作银行。
4、请求帮助解决部分不良贷款。原来乡镇财政部门在我社的贷款中有的已经形成不良,如原##镇财政所。因此,请求出台政策,帮助协调落实,同时请求省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消化农村信用社接受合作基金会的不良贷款,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改善整体风险状况。
5、请求给予农村信用社“三农”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6、国家应颁布相关规定,保证邮政储蓄资金在满足自身小额贷款发放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渠道回流到农村信用社。
第二篇: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近公布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2005年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这一系列政策和要求为农发行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
给农发行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无论机制体制,还是功能和业务范围,都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农业的支持不够直接、有力,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为支农的广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的粮棉流通领域,支持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支农的深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粮棉产业化和加工企业,仅限于农业的产后服务,产前、产中尚未涉及;支农的力度不够,主要支持企业流动资金,技改和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因此,改革发展是农发行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发行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宽业务范围,完善经营机制,尽快打造成“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要调整农发行职能定位,把农发行定位于“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由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殊职能,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政策导向、政府调控、示范引导、信用保障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职能,明确其功能定位。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考虑到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需求状况,应把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实行所有农村和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归口农业发展银行统一经营和管理。要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围绕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与集约型农业发展、农村扶贫开发等领域,增加中长期开发性贷款投入,支持农村的综合性开发。
要拓宽农发行业务范围。农发行应在逐步调整定位的基础上,扩大业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担当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在目前继续巩固现有的粮棉油购销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棉油加工企业贷款,以及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业种籽贷款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批准,拓宽业务范围,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应主要增加开办以下贷款业务:国家确定的中小型农、林、牧、水利、水电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乡村道路、通信、电网建设和改造项目贷款;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贷款;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贷款,重点包括国家确定的林业、治沙项目贷款,山区综合开发项目贷款,牧区草原建设和改造项目贷款等。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建设中有偿还能力的重点项目贷款。
要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经营管理机制。结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农业发展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总体构想为坚持政策性银行办行方向,按照建设新农村需要和要求借鉴国外农政策性金融管理经验,拓宽业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整合组织机构,调整业务流程,完善营运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努力构建现代银行的基本框架,逐步把农业发展银行办成发展空间合理、治理结构科学、体制机制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使农发行真正成为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的重要载体、政府支农不可或缺的农村开发性、农业服务型金融机构,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总人口10.8万人,版图面积287平方公里,辖纱帽街、东荆街、湘口街、邓南镇及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四个国营农场,共有51个建制村(大队)、338个自然塆,村民总户数14432户,村民总人数55681人。纳入今年“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10个
村(大队)分别是纱帽街的幸福村、江上村、通津村;邓南镇的水三村、邓西村、窑头村;湘口街的五湖大队、双塔大队;东荆街的沟北大队、乌金四大队。村民总户数3467户,村民总人数12852人。
二、工作目标和规划
从2005年开始,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全区农村的49个建制村和农场大队中,分期分批地实施以“四到家园”为核心内容的创建活动。汉南区“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要与汉南区农村小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以“培植主要产业,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着眼于建设生态农业、打造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力求通过创建活动,使村塆变面貌,群众得实惠,农业上台阶。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完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础;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
2006年,全区要完成14个村的试点任务。其中,完成2005年4个试点村的试点和评估验收工作,同时探索村塆长效管理机制;完成2006年新增的10个村的试点任务。
三、2005年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5年在纱帽街江下村、东荆街东荆大队、湘口街湘口大队和邓南镇南庄村开展试点工作。四个试点村队共有村民小组24个,30个自然湾,村民总户数1701户,总人口5564人。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四到家园”这个目标,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全面推进试点的各项工作。
一是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调整步伐:四个试点村、大队分别将致富门道明晰实施方案进行公示,让群众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理思路、阔视野、换脑筋”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学习考察活动。抽调了涉农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3个科技小分队,下村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再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从试点村中选出60多户有代表性的农户为典型户,发动涉农部门机关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湘口大队为了发展林下养殖,组织10多人到河南学习考察林下养羊、养禽,目前已建起羊圈2000平方米。东荆大队组织大队干部及部分农户代表学习浙江大棚生产连茬礼品西瓜的先进经验,计划利用现有的大棚设施发展300亩。南庄村学习现已建成牲猪养殖小区成功经验,积极谋划将现有57户家庭分散养猪改为集中养殖的养猪小区。江下村组织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到嘉鱼学习秋包菜种植经验,目前已种植了300亩,辣椒生产已初具规模,平均亩产纯收入达6500元,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二是紧贴农民生活需求,倾力改变村容村貌:我们始终突出“44111”这十大项目建设,每个试点村、大队先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再由区规划局制定了村塆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四个试点村、大队通村路14.9公里全面竣工;通湾路26.12公里,已完成26.4公里,完成计划的101;改造机站3座,完成计划33;改造塘堰3口,完成计划60;疏通硬化渠道15公里,完成计划的72;有线电视网全部进村;新建和改造给水管网37.59公里,完成计划的100;建卫生厕所629个,完成计划的68;建三位一体45个,完成计划的115,改猪圈80个,完成计划80;改垃圾堆放场15个,完成计划的115;建户用垃圾池120个,完成计划的24;改造多用途活动室4个920平方米;建多用途活动场(晒场)4760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39;建排水沟12.35公里,完成计划88.3;绿化方案全部落实;农房立面整治18500平方米,拆违4990平方米;回填清运土方35100余立方,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专项资金为320.2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120万
元、街镇场投入资金130.5万元(邓南镇45万元、纱帽街26.5万元、湘口街34万元、东荆街25万元)、村、大队集体资金投入40.63万元(南庄村19.87万元、江下村12.36万元、湘口大队8.4万元)、农民投工投劳70.7万元(南庄村16.7万元、江下村23万元、湘口大队4万元、东荆大队27万元),总计投资682.03万元,平
均每个试点村约170万元。
三是以建立社保体系为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我区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方面,在前二年的基础上,民政、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区领导挂点街镇场,各驻联系点委办局派专班深入村队,现在四个试点村、大队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4788人,占其总人口的86;针对弱势群体,我区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做到低保应保尽保126人、五保28人,供养率达100,重大疾病救助按政策已经启动,使“三无”人员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落实优抚政策,优抚对象42人发放了优抚金总计69310元。不断完善救灾制度,及时上报灾情,保证救灾物质和经费100在第一时间下达,落实到位。
四是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加强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抓住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了“三个程序、四种机制、五项制度”。“三个程序”是村务公开程序、民主决策程序、村级财务审批程序。“四种机制”是村务公开反馈处理机制、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村干部约束、激励机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五项制度”是民主决策制度、自治章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并举办了汉南区村和大队“领头雁”培训班,便于新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村级民主氛围更为浓厚,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两劳一少”人员帮教管理制度,5年内重新犯罪率控制在4以下,无贩毒、制毒、种毒活动,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无发生“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和×××活动。村民对治安满意率高达91,2005年我区被省里评为了“平安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目标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特别是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门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农民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处理五年目标的阶段性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期性这个问题上办法不多,五年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而实现全面的小康乃至现代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是“四到家园”全面推进和抓重点的问题:“四到家园”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重点要处理好全面推进的综合性与抓重点抓薄弱的突破性地关系。现在部分村队对农村家园建设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建设多半偏向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待规范。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去年一个试点村市区两级资金一百万元,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规划滞后、政策出台的问题:区里作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了我区的20个中心村,但是每个具体的中心村怎么组成,村湾怎么建设,都还没有一个规划。“致富门道明晰”是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一任务,试点村队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方面没有一个长久、清晰的规划、措施和思路。政策上,集中建设新村,需要国家出台拆迁腾地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整合涉及“三农”的有关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方面的政策都没出台。
五是政府引导、部门行动、群众参与的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创建主体是农民,而政府的支持重在规划、引导。只有把政府引导、部门行动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现在区里成员单位和28个区直相关部门,配合不够默契,没有形成合力,试点村队的有部分群众缺乏直接参与意识。群众对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理解不透认识不够全面。
五、今年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的事情,所有相关单位要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的目标,相互配合、整体联动。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落实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切实按照责任分工,重点抓好指导和监督作用。健全和完善协调沟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各方面工作衔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各街镇场、村队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办理好议案对促进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4个街镇场和10个试点村队要相应成立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及时上报到区家园办。
二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在电视、电台、报纸上设立专栏,采取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规定,宣传先进典型,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规划,稳步推进:规划是行动的指南,目前我区已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为我区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供了整体规划蓝图。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城乡互补优势,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最终一体化,这与“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让农村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目的是相同。我们要充分利用规划的这一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各街镇场、村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更为细致的策划和规划,因地制宜,形成汉南特色。
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试点村的建设。发改委、农业规划部门要加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制订促进农民增收和村塆建设规划。凡未制订村塆建设规划,或者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区人民政府批准的村,一律不准动工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结合“百镇千村”、迁村腾地、移民安置等有关政策,制定好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重点要规划好各村、大队的经济发展方向、农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方向,严格按规划落实创建工作。
四是拓宽致富渠道、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要始终坚持“一村一策”,明晰主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原始积累”。在致富门道上,不仅要在政策支持、项目吸引上继续做文章,还必须在资源重组、资源利用上作足文章。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明晰主导产业,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小型农机应用等方面都是很好的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五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专项建设资金,并把政府部门涉及“三农”项目的资金整合使用,集中投向试点村。同时,积极倡导城乡对口帮助、社会单位赞助、企业参与投资、致富能人支持、广大群众动手,动员多方力量,支持家园建设。在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要坚持乡、村不举债、不担保,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强行集资和摊派。上级应该尽快出台关于迁村腾地、合小村并大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作用,筹措和平衡家园建设资金的问题,单凭政府投入是不行的。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村队不举债的原则进行建设,不搞大跃进。
六是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在社区创建达标883行动计划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前面做,后面毁、前面拆,后面搭、前面扫,后面扔等不协调现象,在道路维护、排水沟疏通、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方面都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可试行用村规民约和制定适宜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约束不良行为,确保各项工程长效使用、发挥作用。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小石棚乡杨树房村是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地处盖州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人口2300人,10个村民组,辖区面积30km2,有耕地2266亩,果树1045亩,人均收入5230元。
2005年以来,我们小石棚乡在营口市总工会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为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一、理清发展思想,实现生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乡为发展经济积极引导村民拓宽致富门路,扩大生产规模,实行科学管理。
1、凭借地域优势,扩大新兴产业
养鸡,在我乡杨树房村是新兴产业,几年来,随着人们绿色食品需求的扩大,加之我们是距市中心最近的山区乡,距盖州市仅26公里,每年从春到冬来这里买家鸡蛋的人络绎不绝,近的有盖州市、鲅鱼圈,远的有营口市内,价格由原来的每个4至5角上涨到现在的8角至1元。针对这种形势,我们对有能力养殖的户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参观,使他们认识市场,增强信心,先后有12户养蛋鸡和肉食鸡,年存栏数在10万只以上,产值达到80万元以上。
2、注重传统产业,实行科学管理
果树生产是我乡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几年来苹果价格的回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水果生产,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技术指导和科技讲座10余次,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科学管理,水果套袋,修果树梯田、水渠等投入逐年增加,水果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水果产值仅杨树房村就达到200多万斤,产值达到120多万元。
3、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市场脉搏
五味子的种植,由原来的几户小面积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十几户大面积种植,全村总面积达到100多亩地,价格相当可观。
蘑菇生产,方兴未艾,今年有5户新建了蘑菇大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成为村民投资产见效快的好项目,增加了群众致富的门路。
二、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
在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村共有2100多人参加了新农合,占全村农业人口的98%,对生产相对较困难的户村里给予缴纳,全村共垫付4000元,极大的减少了村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出现。乡政府投入十万元建立培训基地,先后有一千多人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仅劳务输出一项全乡办就增加收入2000万元。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二OO六年以来,我们乡开展了以创建“十星文明户”“教育好儿女”“好邻居”活动,通过活动村民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乡评选的‘敬老好儿女’得到了营口市妇联的表奖,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邻里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个个想做模范的社会风气。
四、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1、新修村路3.8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使群众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成为历史。此项工程得到了原营口市总工会主席曲广明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
2、新建客运站一座,投资50万元。、3、新建卫生院一座,投资50万元,设备20万元,新卫生院的建成将极大的改善群众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乡。
4、改善人居环境。对原有的道路两侧的脏乱差进行治 理。,对因305国道拓宽、路面增高带来的水流不出去,导致雨天群众院内屋内进水的实际,乡政府投资新建了下水管道,并和交通道路部门一起搞绿化亮化工程,届时将形成具有山乡气息又不失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和谐共处,河水、清山、田园交相辉映。
5、通过改侧,投资30万元新建沼气池,届时柴草满街、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遗失便地将成为历史。
6、全乡投资100多万元新建自来水,使全乡1200多户能够吃上自来水(含自流水)。
五、目前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我乡财力有限,还有一些应该解决但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1、公路两侧,尚有2公里的下水管道需要解决,投资15万元。
2、新农村建设亮化设施所需路灯、线路尚无力解决,需资金10万元。
3、修路(3.8公里)投资30万元尚需5万元。
4、部分因营口自来水工程新出现缺水户安装自来水,需打井2眼,投资6万元。
5、新建农贸市场场地硬化需5万元,建大门2万元,新建摊位2.4万元(120个,每个200元),合计9.4万元。
6、新建沼气试点20个,每个投资2000元,尚需4万元。
上述目标如能实现,将极大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形象和步伐,但尚需49.4万元,自身无力解决,请市领导予以协调帮助解决。
盖州市小石棚乡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八月十四日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应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为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一系统工程作了具体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主动承担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三农”、各级党委政府和信用社“三赢”。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投入,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都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支持新农建设的效果。
1、“三农”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薄弱的矛盾。“三农”资金需求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单个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的外流,使目前的单户农业生产无论是从单位面积投入还是从扩大生产面积投入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使单户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二是涉农领域不断扩大涉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三农”领域已经在人们的思想领域不断开阔,农村信用社也在不断扩大“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和“三农”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同时,农村信用社尽管在进行着深化改革,但是,由于其历史包袱沉重、自身条件较弱以及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其资金实力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与“三农”资金需求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形成了供需矛盾。
2、“三农”的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矛盾。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有着“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宗旨,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的资金需求。但是,农村信用社同时也是一个金融企业,必须以追求利润、防范风险为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因此,农村信用社既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支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又要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实现经营效益的大提高,业务的大发展。
二、应对的办法及措施一是亮小额农贷品牌,满足农村多层面的需求。农村信用社应按照“扩面、增量、延伸”的应求,进一步延伸贷款对象、额度和期限,使传统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等城乡个体经营户的资金需求都能得到较好满足,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因需发放、动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其他授信和贷款保险保证等新型信贷产品,把小额农贷授信模式延伸到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群体,推行评级授信机制,全面满足农村其它方面的信贷需求。通过科学设计信用指标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信用级评定机制,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取消农户贷款证和凭证发放的机制,建立农户小额贷款信用等级发放。对新投放的小额贷款要达到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要求,使小额农贷真正做到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能创效。二是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信用社应采取“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方式,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好、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支持订单农业,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积极积极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支持农户联合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特色农业经营项目。要通过自主创新的手段,不断探索成立由政府或经济组织牵头组织成立农户大额贷款联担保组织,为大额农户贷款需求提供担保,发展区域规模农业经济。建立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库,重点支持发展一批从事国家、省、市、区级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项目的企业和利用当地资源、经营规模大、带动较强的大型涉农加工企业,培植大龙头,创造大品牌,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联结起来。三是支持农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农村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以城带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村信用社将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介入城市和重点镇、中心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迅、住房、广播电视、普及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建美好家园。大力支持集体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身的休闲农业的发展,缩减都市与农村发展的差距。四是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促进打工经济发展。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重要剩余劳动力已经逐渐向城镇转移。为增强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农村信用社应大力拓展创业类贷款。对进成务工发放“打工路费贷款”,为打工农民提高文化技能发放“打工助学贷款”,为打工农民回乡兴业发放“打工创业贷款”,为农民打工提供信贷、结算、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打工收入,促进农村打工经济发展。五是深入创建“信用工程”,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农村信用计应科学设计信用指标评价体系,认真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的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工。同时,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信贷投放的管理,加快征信系统建设。要牢固树立
诚信可贷、失信制裁的信贷投放准则,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失信户予以惩戒,分类制裁。一是停止放贷。对现有的逾期贷款户,不再注入新的信贷资金;二是加强监督。对于在金融行业有贷款逾期行为的对象申请贷款,均应特别加强监督;三是信贷制裁,对于不讲信用的贷款户,取消其贷款资格画皮是经济制裁。对失信到逾期贷款户坚决按合同规定予以加罚息;五法律制裁。对恶意逃废债行为,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切实维护诚信环境。六是积极创新农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全面推行支农客户经理制度,实行“包村包片包户”信贷服务,有条件的信用社应成立支农服务中心,坚持从细处入手,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积极构建与政府、农户之间定期的信息交流机制,减少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增强农户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三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