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彦生先进事迹
11月26日,偶有幸观看了中组部举办的。现场大屏幕和王彦生同志的女儿、同事和下属等4位报告团成员倾情讲述,生动再现了王彦生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报告会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我和观看报告会的大部分同志一样,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感染,以致难以抑制情感,一次又一次流下热泪。直到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客观上讲,王彦生的一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是一面旗帜,更是一面镜子。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对党的光明磊落、赤胆忠诚;对人民的全心服务、真情奉献。王彦生用20多年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集中诠释了新时期组工干部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大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名利的淡泊。他的事迹虽小,但细微中彰显精神、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用忘我、为党、为人民的崇高境界,生前赢得了口碑,身后竖起了丰碑,被群众亲切地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永恒并巍然屹立的精神大山。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通过学习王彦生的先进事迹,应该深刻认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不断努力超越自我,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重托,永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首先,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却是万万不行的”。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变化,理想淡漠、信念动摇正不同程度在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显现。王彦生同志恰恰给这些同志上了生动一课。他始终恪守“为人之道在于正,为官之道在于廉”,凭借崇高的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甘于清贫,在权势、诱惑面前毫不动摇。我们要以他为榜样,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要,不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自己。
其次,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这个问题上,王彦生是毫不含糊的。在他的眼里,群众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这些年,妻子、女儿并未因他做“高官”而得到什么好处,但他们受益的却是一种无私的精神。群众有了病痛、困难,总能得到他无微不致的关怀。学习王彦生,我们就要学习他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学习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以为群众谋福利、解除民间疾苦为己任,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群众最急于办的事,真心实意的带民富、解民忧、保民安,做人民利益的最忠实代表。
第三,正确对待手中权力。任何权力都有二重性,用得好,能够造福于民;用得不好,反而会给人民带来祸害。在王彦生眼里,权力的背后,是责任,是清贫,是公仆意识。权力在他的手中,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正是有了对权力的这种正确理解,他才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与拥护。因此,作为组工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不是个人索取利益的工具,这样,个人的私欲就会得到遏制,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思想也就无以滋生。
“诸葛不随遗表死,离骚长伴屈原生”。有位哲学家说得好,“我们只有留下不朽的功绩,才能造就不灭的生命。”王彦生同志正因为生前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所以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近日,看了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录像,我很受感动,通过此次观看学习,对王彦生同志及其生前的感人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王彦生,河北涉县人,1959年11月出生,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涉县、曲周工作。2003年7月任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2009年2月4日因病不幸去世。
王彦生同志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特别是在2005年7月被确认身患脑部左侧动脉梭形瘤后,仍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与病魔顽强抗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
王彦生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很多,我认为最值得我学习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王彦生谦虚谨慎、质朴亲和。王彦生同志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没有兄弟姐妹的他4岁丧母,从小在亲人们的呵护中长大。童年的残缺让他过早的尝到了世间冷暖,也培养了他勤俭、淳朴、踏实的性格。当上组织部长的他身居要职,但为人谦虚谨慎,豁达大度,丝毫没有“官架子”,对待同志诚恳真挚,团结为上,没有与任何同志红过脸;对待群众他满怀深情,有时上访群众在他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曲周工作时,每次下乡调研或开会,只要路遇出行的老人或小孩,他总要求司机停下车来带他们一段,捎他们一程,顺便了解一些村情民意;对待父亲和继母他极尽孝道,父母倍感慰藉自豪;对待自己他委曲求全,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宁难为自己也不难为别人。对待工作他严谨审慎,任何一份经他手提交的文件,都是在多方听取建议和反复推敲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未出现过任何纰漏。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我会热爱村官这个岗位,热爱农村,热爱村民。深知奔赴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是无上光荣的,热爱村官这个岗位就是绝不把这个岗位当作“跳板”,珍惜好到农村任职的宝贵历练与机遇,真正作为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热爱农村,热爱村民,就是要做到真正融入农村,把自己作为村民的一分子,虚心向村民学习,与村民交朋友,真正把村民朋友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和兄弟姐妹,不断增进与村民群众的感情,密切与村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尽快熟悉掌握村情民意、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进入工作角色,也才能更好得到农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二是要学习王彦生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王彦生同志淡泊名利,知足知止,在个人名利和待遇面前从不患得患失。始终坚持以党性原则要求自己,把“堂堂正正做事,夹着尾巴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权不搞特权,有权不谋私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持按党纪国法办事,按方针政策办事,按道德规范办事,追求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和行为上的先进性。在名利面前,他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在待遇面前,从不刻意要求,从不与人攀比,几十块钱的手表一戴就是好几年。多年来,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和基层单位伸过一次手,张过一次嘴。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要有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扎根农村,艰苦奋斗。作为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来说,干事创业更会遇到许多的困难,用我们农村干部的话语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面对困难与挑战,我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工作是一项光荣伟大的事业,献身农村事业一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充分做好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行动上要勇于开拓、大胆实践,更要甘于寂寞、安于清苦和乐于奉献,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和干得出成绩,真正做到扎根农村、艰苦奋斗。
三是要学习王彦生殚精竭虑、埋头苦干。对待工作,王彦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恪尽职守,为组织工作贡献出了全身心的力量。2005年7月,他被确诊患了脑瘤。专家告诫他必须静养,组织建议他注意休息,他却坦然地说:既然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让我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为党做些事情吧。他在博客中写道:“花那么多钱,做完不见得比现在好,说不定还会拖累人,何必呢?即使手术成功,恐怕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何以报答组织的信任和关爱?”四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终有一天,就在他起身要去上班的一瞬间,轰然倒地,再没醒来。王彦生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业操守。
第二篇:王彦生先进事迹
《王彦生先进事迹》读后感
张国岽
通过报道、网路学习了解了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从中发现,王彦生同志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他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应做的事情。但是,正是从这些小事上,更加反映出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优秀品质;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具备“扎根农村、奉献青春、勇于挑战、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个人认为,王彦生的“四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组工干部认真学习。
一是信念坚定、清正廉洁的忠诚精神。王彦生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在担任组织部长的十多年时间里,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勤政廉洁、公道正派,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是心系群众、为民谋利的公仆精神。王彦生同志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抢险救灾中,有他奋勇的脚步;在社区村落里,有他忙碌的身影;在赈灾捐款箱前,有他慷慨的解囊。
三是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王彦生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49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他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怀深情。
四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王彦生同志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最平常的事、最平凡的事做起。工作上不畏艰苦、勇挑重担,生活上不怕吃苦、不贪图享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
学习王彦生精神落实到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上。认真研究和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尤其是推动工作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在推出富有特色活动载体的同时,注意把党建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起来,使党建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开展好“废、改、立”工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适应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的制度体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做到态势连贯、重点突出、声势强劲,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篇:王彦生先进事迹
编辑。
10月23日上午,以中央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宣传组组长、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为团长的中央新闻单位王彦生先进事迹采访团,在邯郸大剧院参加了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永清陪同。
王彦生同志对人民群众始终怀有一种朴实的情感,始终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工作的首要职责,爱岗敬业,锐意创新。他从未因病休息过一天,也从未因病耽误过工作,就是生命绝决的前一刻,他还一定要与正在开两会的区政协委员们见面&&报告会上,王彦生同志的女儿、朋友、同事含着泪水讲述了王彦生同志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采访团的成员被深深感动了,他们含着泪水一次次用掌声表达对王彦生同志的敬佩之情。文汇报首席记者江胜信在听报告时数次落泪,泪水打湿了6张纸巾。她告诉记者:我又感动又惋惜,如此优秀的组工干部这么早就走了,但他所帮助过的人、所取得的工作成效,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感到他还没有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责任向更多的人介绍王彦生,让更多的人走近王彦生、学习王彦生。
报告会后,刘汉俊一行接见了报告团成员。
据悉,采访团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的近40名记者组成。目前,采访仍在进行中。采访团成员正在王彦生曾经工作生活过的涉县、曲周县、丛台区进行实地采访。
第四篇:王彦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王彦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学习了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后,使我深受教育。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深受尊重和爱戴的组工干部。他做出了令人难忘、令人敬佩的不平凡业绩,体现了一名合格组工干部的高尚情操,他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典范。王彦生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很多,我认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王彦生执著一生的“四种精神”。一是信念坚定、清正廉洁的忠诚精神。王彦生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在担任组织部长的十多年时间里,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勤政廉洁、公道正派,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是心系群众、为民谋利的公仆精神。王彦生同志始终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正如他的事迹中说到的那样:“在抢险救灾中,有他奋勇的脚步;在社区村落里,有他忙碌的身影;在赈灾捐款箱前,有他慷慨的解囊。” 三是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王彦生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49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他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怀深情。
四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王彦生同志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最平常的、最平凡的事做起。工作上不畏艰苦、勇挑重担,生活上不怕吃苦、不贪图享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范。
当前,组工干部学习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以这“四种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抓好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激发破解发展难题的活力,全面提升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是要有坚定信念、坚持原则、坚持党性的政治品格。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像王彦生一样克服理想信仰“渺茫论”、“过时论”、“悲观论”以及“虚无论”等错误思想观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的事业,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组织安排。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因此一定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地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符合自身实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二是要注重学习,深入基层,勤勉敬业。
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组工干部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多在运筹谋划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王彦生同志围绕服务中心提供组织保证开展工作的方法,工作中多研究解决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旧规定旧章法,出台组织工作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措施、新制度,并通过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高做基层工作的能力。每名组工干部要自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深入群众,不断提高做基层工作能力,切实搭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平台,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培养作风俭朴,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行。王彦生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在担任组织部长的十多年时间里,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勤政廉洁、公道正派,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他提出了推荐干部的“四对”原则:即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在他担任组织部长的11年间推荐使用的几百名干部,没有一个“带病上岗”的,对跑官、要官以及说情者均被一一拒绝。尤其我们要学习培养的是他俭朴的生活作风,王彦生同志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在外出差或加班时,基本是在路边的小摊小店吃碗面条。他远离灯红酒绿,从不涉足高档消费场所,也很少接受别人因私事所设的宴请。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谋利,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让出荣誉、委屈自己的事情不止几件。
第五篇: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bjj
王彦生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优秀的组工干部,他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为我们组工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通过学习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应当具有的品格和情怀。
第一,要像王彦生那样,做一名有讲党性、重品行的组工干部。王彦生时时事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2005年7月,他被确诊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专家告诫他必须静养,组织建议他注意休息,他却坦然地说:既然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让我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为党做些事情吧。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要把王彦生当成“一面镜子”,在工作面广、量大的时候,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时候,时时刻刻以王彦生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把党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扎实工作、默默奉献。
第二、要像王彦生一样,做一名勤学习、善创新的组工干部。王彦生热爱学习,很注重新的学习方式,在很多人对网络不甚熟悉的时候,他就自学了很多网络知识,建立了名为“山生”的博客。他通过网络和很多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们交流,在网络论坛上,他以“六然”为网名,写了很多精彩的文章,被广为转载。通过学习,他能在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或是遇到新问题时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常常会有创新的工作理念和思路,在曲周县工作期间,他组织开展了整治农村“五不”(不坚定理想信念,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执行党的政策,不维护农村稳定)党员活动,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被新华社《内部参考》典型报道,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在丛台区工作期间,他推动建立社区党建统筹管理工作新机制,有效活跃了党建工作全局。他的有关经验做法被中组部《组工通讯》和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刊载推广。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要学习王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活学活用的精神,破除消极畏难情绪,工作中敢于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推进自身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第三、要像王彦生一样,做一名负责任、讲原则的组工干部。“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我们肩头有万千责任啊!”这是王彦生常常叮嘱身边同志的一句话。工作中,王彦生始终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在任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一名干部多次找到组织要求提拔,并动用了各种关系,在经过两年公关毫无结果的情况下,恼羞成怒找王彦生理论,并说出了“你难道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吗”之类威胁的话,王彦生毫不畏惧、拍案而起,以“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正气相对。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要像王彦生一样把组织工作作为自己的一种使命,始终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责任意识,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讲原则不拉关系、讲公理不徇私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王彦生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光辉形象,永留人间。在他的身上,可学习借鉴的方面还有很多,我要一直把王彦生当作一面镜子,常常用他认真照照自己、衡量自己、鞭策自己,争取做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
学习沈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09年11月6日,因积劳成疾,凤阳县小岗村书记沈浩同志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天地为之动容,日月为之含悲,百姓为之哭泣。我们为祖国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干部而惋惜,为人民失去这样一位贴心的书记而悲痛。
沈浩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楷模,他的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生动回答了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如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等重要课题。他的事迹和精神是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写照,更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最直接、最生动的宝贵教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与其让生命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一天天的耗费,不如像沈浩同志那样,积极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深入群众,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用沈浩同志的精神指引我前进的道路。首先,要寻找思想上的差距看不足,通过学习沈浩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6年里,沈浩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思想。与沈浩相比,有些领导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发展意识不强,工作缺乏紧迫感,事业上进取心不足。这些思想上的差距,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层出不穷,经济长期搞不上去、民生改善缓慢。
其次,要寻找工作上的差距看不足,通过学习沈浩精神,努力做到勤政为民、锐意进取、无私奉献。6年里,沈浩沉身小岗,奋力开拓谋发展,把百姓的切身利益时刻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与沈浩相比,我们的有些干部工作松松垮垮、办事效率低下;遇到困难绕着走,完不成任务找理由;对待名利斤斤计较,说到奉献退而远之。这些工作作风上的差距,警示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必须要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第三,要从成效上找差距看不足,通过学习活动,切实将沈浩精神化作我们开拓前进、奋力赶超、加快崛起的巨大动力。沈浩是我们身边鲜活生动的典型,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具体鲜明,看得见、摸得着.即将召开的“两会”将明确今年我县各项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全县上下都要以深入学习沈浩精神为契机,认认真真找差距,扎扎实实抓改进,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争做沈浩式的先进人物,在各自的岗位上敬业奉献、不懈奋斗,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为推进我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