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_复习材料(全)

时间:2019-05-13 07:4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_复习材料(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_复习材料(全)》。

第一篇: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_复习材料(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B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C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D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D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B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C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 A.以人为本 B.稳定 C.改革 D.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命题是C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解放思想 C.纠正主观主义 D.反对教条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是在C A.遵义会议后 B.延安整风后

C.党的七大后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B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论是C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D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与时俱进 19.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D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B A.邓小平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 D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B 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C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C.实事求是 D.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立党为公 B.与时俱进 C.理论创新 D.保持先进性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D A.革命纲领不同 B.革命路线不同 C.革命方法不同 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反封建 D.反官僚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前途是 C 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三民主义 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D 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农民民主专政 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4.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积累的最根本的经验是正确处理了与A A.资产阶级的关系 B.小资产阶级的关系 C.大资产阶级的关系 D.农民阶级的关系 5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B A.坚持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 A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D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B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C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在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创造性的政策是A A.和平赎买 B.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5.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D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D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照搬苏联模式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改革开放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A A.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

C.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4.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5.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C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B.注重社会公正

C.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B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7.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的主要依据是D A.经典作家的理论 B.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C.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D.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苏联经验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D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了判断一个政党历史地位的标准,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出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句话说明C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B.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注重社会公正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中国共产党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7.1988年9月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实事证明这句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们党相继提出的战略是C A.“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新“三步”战略 B.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 C.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指C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D 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5.从新世纪开始,A A.B.C.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DA.B.C.D.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改革攻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C.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4.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是A A.“三步走”战略 B.“两步走”战略 C.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克思主义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C.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3.C A.革命的阶级斗争 B.C.改革 D.4.D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B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C A.发展 B.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D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D A.兴办经济特区 B.C扩大出口 D.实施“走出去”战略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C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4.“三个有利于”是A A.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B.江泽民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结 C.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标准 D.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 5.C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D A.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B.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BC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D.反对教条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B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B 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AB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BD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ABCD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BD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CD 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B A.武装斗争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群众路线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包括A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5.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ABD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BCD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9.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两个“没有变”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这两个“没有变”是指BCD A.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没有变

D.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从未改变 1.马克思主义是 ABCD A.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B.行动的指南 C.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D.不惟书只惟实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BD 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ABC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CD A.体现时代性 B.注重协调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5.ABC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 B.C.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正确途径 D.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6.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AB A.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 B.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CD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B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BCD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BC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独立自主 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CD 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共产党政策的正确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 ABC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6.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新”就“新”在中国革命有了BCD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7.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BCD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在内容上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上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BC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BD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ABC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BD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ABC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BD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ABCD A.实现共同富裕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社会和谐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这是因为“本质论”ABCD A.是从本质的角度思考问题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 D.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根本原则是AC A.共同富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ABCD A.党的执政规律作用的体现 B.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D.由党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约的 5.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方式却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ABCD A.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B.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6.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有ABCD A.社会主义本质论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1.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文明 B.民主 C.和谐 D.富强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的ABCD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5.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 ABCD A.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期 B.面临国际国内的大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C.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 D.承上启下的时期

6.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做到ABCD 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工作要有新举措 7.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 B.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不全面的小康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D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一个起始阶段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 D.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是指ABCD

BCD A.生产力水平的落后 B.生产力的组织方式的落后 B.生产力的经营方式的落后 D.生产力的管理方式的落后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ABC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C.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D.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11.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ABCD 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B.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ABC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B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ABCD A.ABC

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BCD A.改革的对象是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C.改革的对象是原有的具体体制 D.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ABCD 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C.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富裕 D.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B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下列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正确表述的有ACD A.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 B.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C.二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D.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5.30年来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ABCD A.体制问题上不搞姓“社”和姓“资”的争论 B.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C.以经济的改革为重点与其他改革全面展开 D.既大胆又稳妥地推进渐进式改革

四、简答题

1.结合现实分析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

②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做到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的长期稳定,同时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并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中国为什么将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①中国将对外开放定位为基本国策,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②社会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体系,还是作为一种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其本质特征之一是开放性。从经济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而现代机器大工业本身是超越国界的社会化大生产,是面向世界的;从文化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和文明基础上的,是开放的,封闭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容。③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世界中,如果闭关锁国,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④实行对外开放还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

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先进国家的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因此,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和拓宽对外经济关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这条道路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具体言之: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恰恰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革命中心必须放在农村,并在农村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历史意义:①实现了我党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④冲破了党内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现实意义: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贯穿了一条基本的红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也须如此,也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经验,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如何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消极因素的影响?怎样防止和克服这些影响? 1必须承认,对外开放政策是有风险的,会有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进入。但是,这不可怕,有办法克服。

2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因为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强大的国家政权对引进的外资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就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3要防止和克服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消极因素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必须对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影响保持警觉,进行抵制和斗争;第三,要采用法律和教育的手段来抵制和克服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影响,一手抓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试述基层民主的内涵,以及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原因

1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 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2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第二篇: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复习材料(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B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C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D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D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B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C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 A.以人为本 B.稳定 C.改革 D.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命题是C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解放思想 C.纠正主观主义 D.反对教条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是在C A.遵义会议后 B.延安整风后

C.党的七大后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B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论是C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D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与时俱进 19.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D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B A.邓小平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 D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B 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C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C.实事求是 D.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立党为公 B.与时俱进 C.理论创新 D.保持先进性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D A.革命纲领不同 B.革命路线不同 C.革命方法不同 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反封建 D.反官僚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前途是 C 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三民主义 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D 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农民民主专政 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4.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积累的最根本的经验是正确处理了与A A.资产阶级的关系 B.小资产阶级的关系 C.大资产阶级的关系 D.农民阶级的关系 5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B A.坚持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 A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D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B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C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在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创造性的政策是A A.和平赎买 B.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5.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D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D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照搬苏联模式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改革开放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A A.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

C.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4.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5.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C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B.注重社会公正

C.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B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7.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的主要依据是D A.经典作家的理论 B.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C.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D.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苏联经验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D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了判断一个政党历史地位的标准,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出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句话说明C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B.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注重社会公正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中国共产党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7.1988年9月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实事证明这句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们党相继提出的战略是C A.“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新“三步”战略 B.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 C.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指C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D 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5.从新世纪开始,A A.B.C.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DA.B.C.D.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改革攻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C.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4.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是A A.“三步走”战略 B.“两步走”战略 C.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克思主义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C.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3.C A.革命的阶级斗争 B.C.改革 D.4.D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B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C A.发展 B.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D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D A.兴办经济特区 B.C扩大出口 D.实施“走出去”战略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C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4.“三个有利于”是A A.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B.江泽民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结 C.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标准 D.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 5.C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D A.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B.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BC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D.反对教条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B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B 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AB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BD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ABCD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BD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CD 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B A.武装斗争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群众路线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包括A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5.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ABD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BCD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9.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两个“没有变”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这两个“没有变”是指BCD A.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没有变

D.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从未改变 1.马克思主义是 ABCD A.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B.行动的指南 C.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D.不惟书只惟实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BD 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ABC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CD A.体现时代性 B.注重协调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5.ABC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 B.C.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正确途径 D.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6.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AB A.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 B.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CD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B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BCD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BC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独立自主 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CD 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共产党政策的正确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 ABC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6.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新”就“新”在中国革命有了BCD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7.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BCD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在内容上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上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BC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BD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ABC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BD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ABC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BD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ABCD A.实现共同富裕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社会和谐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这是因为“本质论”ABCD A.是从本质的角度思考问题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 D.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根本原则是AC A.共同富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ABCD A.党的执政规律作用的体现 B.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D.由党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约的

5.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方式却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ABCD A.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B.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6.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有ABCD A.社会主义本质论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1.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文明 B.民主 C.和谐 D.富强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的ABCD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5.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 ABCD

A.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期 B.面临国际国内的大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C.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 D.承上启下的时期 6.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做到ABCD 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工作要有新举措 7.BC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 B.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不全面的小康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D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一个起始阶段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 D.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是指ABCD A.生产力水平的落后 B.生产力的组织方式的落后 B.生产力的经营方式的落后 D.生产力的管理方式的落后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ABC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C.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D.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11.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ABCD 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B.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ABC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B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BC

4.ABCD A.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BCD A.改革的对象是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C.改革的对象是原有的具体体制 D.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ABCD 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C.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富裕 D.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B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下列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正确表述的有ACD A.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 B.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C.二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D.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5.30年来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ABCD A.体制问题上不搞姓“社”和姓“资”的争论 B.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C.以经济的改革为重点与其他改革全面展开 D.既大胆又稳妥地推进渐进式改革

四、简答题

1.结合现实分析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

②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做到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的长期稳定,同时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并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中国为什么将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①中国将对外开放定位为基本国策,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②社会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体系,还是作为一种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其本质特征之一是开放性。从经济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而现代机器大工业本身是超越国界的社会化大生产,是面向世界的;从文化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和文明基础上的,是开放的,封闭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容。③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

观要求。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世界中,如果闭关锁国,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④实行对外开放还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先进国家的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因此,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和拓宽对外经济关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这条道路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具体言之: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恰恰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革命中心必须放在农村,并在农村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历史意义:①实现了我党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④冲破了党内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现实意义: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贯穿了一条基本的红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也须如此,也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经验,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如何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消极因素的影响?怎样防止和克服这些影响? 1必须承认,对外开放政策是有风险的,会有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进入。但是,这不可怕,有办法克服。

2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因为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强大的国家政权对引进的外资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就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3要防止和克服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消极因素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必须对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影响保持警觉,进行抵制和斗争;第三,要采用法律和教育的手段来抵制和克服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影响,一手抓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试述基层民主的内涵,以及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原因

1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 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2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第三篇: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复习材料(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B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

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C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D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D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B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C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 A.以人为本 B.稳定 C.改革 D.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命题是C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解放思想 C.纠正主观主义

D.反对教条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是在C A.遵义会议后

B.延安整风后

C.党的七大后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B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理论是C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D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与时俱进

19.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D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B A.邓小平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 D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B A.遵义会议 B.延安整风时期 C.党的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C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批判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立党为公 B.与时俱进 C.理论创新 D.保持先进性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D A.革命纲领不同 B.革命路线不同 C.革命方法不同 D.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反封建 D.反官僚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极前途是 C 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三民主义

5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D 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农民民主专政 D.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4.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积累的最根本的经验是正确处理了与A A.资产阶级的关系

B.小资产阶级的关系 C.大资产阶级的关系

D.农民阶级的关系 5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B A.坚持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要特征是 A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D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B A.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B.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1966年4月 D.1953年1月----1956年12月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C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在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创造性的政策是A A.和平赎买

B.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5.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D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D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B.照搬苏联模式

C.以革命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改革开放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A A.生产力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

C.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4.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5.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C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B.注重社会公正

C.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力量的竞

争,归根到底是B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1.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的主要依据是D A.经典作家的理论

B.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C.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D.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苏联经验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D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了判断一个政党历史地位的标准,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出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句话说明C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B.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注重社会公正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中国共产党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7.1988年9月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实事证明这句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们党相继提出的战略是C A.“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新“三步”战略

B.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

C.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指C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D 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D.在中共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5.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指A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面建设富裕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D A.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渡的时期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迅速发展的时期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好时期 D.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改革攻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C.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C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

4.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是A A.“三步走”战略

B.“两步走”战略 C.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马克思主义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革命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D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D.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B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C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D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D 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 C扩大出口 D.实施“走出去”战略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2.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C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4.“三个有利于”是A A.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B.江泽民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结

C.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标准

D.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C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D A.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B.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BC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D.反对教条主义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BC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B 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AB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BD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ABCD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BD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CD 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B A.武装斗争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群众路线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包括A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5.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ABD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BCD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9.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两个“没有变”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这两个“没有变”是指BCD A.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没有变

D.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从未改变 1.马克思主义是 ABCD A.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B.行动的指南

C.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D.不惟书只惟实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BD 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3.创新是ABC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D.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CD A.体现时代性 B.注重协调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是因为它是ABC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 C.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正确途径 D.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6.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AB A.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

B.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CD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B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BCD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BC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独立自主 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CD A.中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在向前发展 C.共产党政策的正确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 ABC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党的建设

6.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新”就“新”在中国革命有了BCD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7.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BCD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在内容上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上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是人民大众的文化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BC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BD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ABC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重点突破 4.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BD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有ABC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实行统购包销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BD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ABCD A.实现共同富裕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社会和谐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这是因为“本质论”ABCD

A.是从本质的角度思考问题 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 D.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3.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这两条根本原则是AC A.共同富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ABCD

A.党的执政规律作用的体现 B.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D.由党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约的

5.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方式却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特点是ABCD A.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 B.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6.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主要有ABCD A.社会主义本质论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C.“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思想 D.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1.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文明 B.民主 C.和谐 D.富强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的ABCD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5.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 ABCD A.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期 B.面临国际国内的大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C.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 D.承上启下的时期 6.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做到ABCD A.发展要有新思路 B.改革要有新突破 C.开放要有新局面 D.工作要有新举措

7.下列有关我国已达到的总体小康的叙述,正确的有BC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 B.低水平的小康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不全面的小康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D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一个起始阶段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 D.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是指ABCD A.生产力水平的落后

B.生产力的组织方式的落后 B.生产力的经营方式的落后

D.生产力的管理方式的落后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 A.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B.实现生产的市场化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经济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ABC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C.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D.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ABCD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1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BCD 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ABC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B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 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BCD A.改革的对象是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C.改革的对象是原有的具体体制

D.改革必须坚持

社会主义方向

2.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ABCD 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C.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富裕

D.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B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下列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正确表述的有ACD A.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

B.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C.二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D.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5.30年来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ABCD A.体制问题上不搞姓“社”和姓“资”的争论

B.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C.以经济的改革为重点与其他改革全面展开

D.既大胆又稳妥地推进渐进式改革

四、简答题

1.结合现实分析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

②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做到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的长期稳定,同时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并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中国为什么将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①中国将对外开放定位为基本国策,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②社会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体系,还是作为一种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其本质特征之一是开放性。从经济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而现代机器大工业本身是超越国界的社会化大生产,是面向世界的;从文化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和文明基础上的,是开放的,封闭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

容。③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世界中,如果闭关锁国,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④实行对外开放还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先进国家的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因此,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和拓宽对外经济关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论述题:

1如何理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这条道路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具体言之: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恰恰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革命中心必须放在农村,并在农村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才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历史意义:①实现了我党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④冲破了党内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现实意义:农村包围城市理论贯穿了一条基本的红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也须如此,也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经验,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如何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消极因素的影响?怎样防止和克服这些影响?

1必须承认,对外开放政策是有风险的,会有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进入。但是,这不可怕,有办法克服。

2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因为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强大的国家政权对引进的外资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就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3要防止和克服开放所带来的资本主义消极因素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必须对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影响保持警觉,进行抵制和斗争;第三,要采用法律和教育的手段来抵制和克服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影响,一手抓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试述基层民主的内涵,以及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原因 1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

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2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第四篇:毛概复习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阶段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路线,主要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②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决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6.一化三改造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

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独立自主

主要内容: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④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9.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毛泽东以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总的来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得也有失的;邓小平同志则在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提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完成以后,思想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已不是主要矛盾。由于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矛盾、基本矛盾,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2.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③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④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的深化。

13.许多国有中小企业不断被私营企业并购,将来一定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此观点错误。首先必须克服过去在公有制认识方面存在的单纯强调公有制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的倾向。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全国而言,要坚持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所以在让一些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转归私人企业经营,这是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况且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公有制经济仍占很大比例,这个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我们的政策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

1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都要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而不是“单一化”,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中一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经济组织形式,都是适应市场化发展需要的管理形式,如公司制、承包租赁、兼并、收购等。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用什么形

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

15.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16.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小康水平有一个从高到低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②总体小康 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基点的,是总体小康的进一步发展,是高水平、发展均衡的小康,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中。总体上的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有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进一步的目标,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的。

17.三大改造完成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Ⅰ.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用户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Ⅱ.社会主义改造的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Ⅲ.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Ⅳ.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1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18.简述基层民主政治的性质、内容和实现形式

内容: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民族参与的特点。性质: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实践形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民主自治。

19.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第五篇:毛概复习重点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毛概复习重点

概论考试题型: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 概论复习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4、中国近代起止时间为1919——1949年,近代中国的开始以五四运动为标志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革命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为1949——1956年

9、从性质方面回答,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及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18、改革开放的目的: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富裕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9、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0、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4、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2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3、对台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我们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4、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35、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36、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7、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8、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下载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_复习材料(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毛概考试重点试题_复习材料(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复习重点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

    毛概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节,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来说,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

    毛概复习重点

    毛概重点复习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

    2018新版毛概复习重点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答: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

    毛概考试重点(最终定稿)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毛泽东思想是......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

    单选 1.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毛概考试重点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5.10月新疆维吾尔族......

    毛概考试重点

    毛概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更近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