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战略是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强力之举

时间:2019-05-13 08:3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人才战略是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强力之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人才战略是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强力之举》。

第一篇:实施人才战略是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强力之举

实施人才战略是推进铁路 现代化建设的强力之举

长春电务段段长 张云龙 党委书记 史维利

刘志军部长在全路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战略部署。这充分表明,在铁路快速发展进程中,面对新形势、新技术、新标准带来的全新挑战,人才资源的主体作用与后续力量,对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全路政工会议精神,作为在铁路运输生产中技术含量、技术要求较高的电务系统管理者,我们对‚建设人才队伍、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技术含量‛的重要性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现结合电务系统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为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之源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搭建培养平台是建设人才队伍的首要前提

刘志军部长在全路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适应铁路技术进步和专业管理的需要,必须加大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我们通过实践感到,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是促进专业人才早成才、快成才、成全才的首要前提。

一是要把握人才培养导向。切实把人才队伍引领作用,作为 1 提高铁路综合能力的主体支撑,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先进人才事迹,推广技术革新成果,坚持开展‚科技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技能带头人‛评聘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提拔使用。只有关注人才、吸纳人才、重用人才,才能不断提升专业系统技术含量,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才能为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二是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把人才培养机制作用,贯穿到铁路发展战略的全过程,不断完善《人才专项培养管理制度》、《人才岗位锻炼考察制度》、《人才实践成果奖励制度》、《人才选拔使用评选办法》等各项管理机制,突出人才培养与考察使用的关键环节,根据他们年龄结构和专业特长进行‚量体裁衣‛。只有坚持实施实际实用、公平公正、有序对接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让各类人才充分地验证学历、丰富经历、积累资历,才能培养锻炼出一批管理型和专业型人才队伍。

三是要创造人才成才环境。切实把创建人才队伍成长环境,作为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前提。我段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对技术业务好、管理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分批次输送到技术厂家和先进企业进行阶段性深造学习。针对信号设备技术难题,每年都要投入专项技术攻关资金,鼓励和支持专业人才在技术领域中发挥专长,立项攻关。同时,不断改进专业学习和技术攻关基础设施,配备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技术演练基 2 地,为专业人才钻研新技术创造了优越条件。

二、丰富人才经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培养有价值的人才队伍,则是实现科技创新的第一位基础。因此,在加强人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上,要本着学历与经历、资历、能力有机结合的原则,层层培养、选拔和锻炼人才队伍,使之成为铁路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是要时时更新人才专业知识。在铁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面对近年来新体制、新技术和大提速的现实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知识水平,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铁路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需求。面对这些全新的变化,要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到现场练‛等培养方式,对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继续深造、对口锻炼,切实解决知识老化问题,确保人才队伍专业知识得到时时更新与补强。

二是要不断丰富人才岗位经历。在加强各类人才继续锻炼与培养管理上,应该采取横向交流、纵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办法,通过有目的、多岗位、阶梯式培养锻炼,重点解决人才队伍岗位、经历单一化的问题,要为他们丰富经历、成长成才、施展才干奠定强实基础。特别是在大学生培养与锻炼上,应该安排到生产一线实施挂职锻炼和定向实习,有效解决人才队伍经历不够、能力匮乏的问题。

三是要切实提升人才实践能力。把岗位经历与实践水平,作为人才培养锻炼、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据,要本着‚成型一个培养 3 一个、成熟一个选拔一个‛的主导思想,注重‚资历、经历、能力‛有机衔接的关键环节,让有知识才干、有管理能力、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人才走上适合专长的岗位,通过在专业与管理岗位上锻炼与实践,造就勇于探索,精于实践、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展示人才作为是提升科技含量的重要保证

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电务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安全风险越来越大,科技保安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压力最大、责任最重、任务最艰巨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以开展 ‚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建设为契机,把人才资源优势根植于基础管理中,贯穿到安全控制中,体现在发展进程中,把发挥人才队伍资源优势,转化为提升技术含量的主体支撑。

一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提升技术含量、提高维护能力、提供专业保障,我们通过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在用人导向上、能力培养上、解决问题上,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与岗位任用激励机制,为人才队伍创造了学习成才、岗位成才、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实施‚专业带头人‛、‚联锁工程师‛、‚技术业务骨干‛评聘活动,每月支付岗位技术津贴;实施人才队伍阶梯式培养,对技术业务好、检修技能强的专业人才,输送到技术厂家深造学习;实施人才储备基础工程,将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和重点培养的技术骨干,有目的、按专业、分批次地充实到技术含量高的电子设备车间、作业风险大的中修信号车间,使专业人才得到更全 4 面的锻炼,为满足信号设备维护储备专业实力。

二是提升人才专业水平。我们结合安全管理实际需要,编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计划,组建实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段班子成员人人都有培训任务,做到亲自编教材、上讲台、传技能,段长讲解电化区段知识、副段长讲解液压转辙机拆装、其他班子成员讲解基础管理知识,由‚专家组‛成员专题讲解微机联锁、ZPW2000A和闭环发码设备等新技术。目前,组织专业人员集中学习32场次,培训人员2860人次,使一批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在微机联锁、ZPW-2000A信号自动闭塞、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LKJ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等新技术领域中,发挥了带头示范的引领作用。

三是体现人才资源优势。在整合生产资源、优化作业组织、提升技术含量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把人才队伍资源优势贯穿到每项工作各个环节,以此作为强基层、夯基础、提技能的力量之源。面对列车提速如何提高‚天窗‛修利用率的新要求,管理人员积极探索适应运输组织需要的作业方式,全面推行‚值检分开‛修制改革,整体优化作业组织,在现场车间成立集修工区,发挥集中修、机动修、流动修的作用,解决了作业人员少、安全隐患多、维修效率低等突出问题;面对‚双联锁‛管理带来的新考验,技术人员以联锁理念分析问题、研究流程、强化培训,盯住现场设备变化和LKJ作业过程,做到了每个环节相互制约、每个过程有机衔接,确保了联锁管理得到有效控制;面对信号器材检修装备 5 更新后,人员不适应、标准不统一的新课题,专业人员采取了确定检修标准、实施作业流程、突出闭环控制的管理手段,推行了微机化监控、条码化识别、号码化标志的管理模式,取得了器材有身份,应用有位置,过程有跟踪,质量有保障的管理成效。

第二篇:强力推进商标战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强力推进商标战略

强力推进商标战略

让宝鸡的中国驰名商标增加到25件以上

《西部大开发》:目前,宝鸡注册商标总量达5567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4件,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拥有陕西省著名商标243件,居全省第二位,全市注册商标数量年增长量达20%以上。下一步,宝鸡推动商标战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刘一良:我们采取“先注册再培育,先创牌再发展,先著名再驰名”的策略,通过实施商标战略,力争在五年内,全市注册商标总量增加到万件以上,陕西省著名商标增加到320件以上,中国驰名商标由14件增加到25件以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增加到10件以上。

《西部大开发》:宝鸡推动商标战略,争创全国商标示范市,打造“宝鸡品牌”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刘一良:我们工作的主导思想就是坚持商标质量与数量并重、发展与保护同步,持续强力推进商标战略,大力提升全市商标品牌影响力,使全市商标战略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助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结合市情实际,我们紧紧围绕“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和“六个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主动”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积极营造有利于商标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全市商标培育机制。

培育重点,强力推进商标战略

《西部大开发》: 实施商标战略,要根据全市经济发展来布局。宝鸡如何把握商标培育的重点,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商标,以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刘一良:我们积极完善实施商标战略服务体系。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标准要求,积极培育以商标宣传、商标质押贷款、商标资产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估、技术咨询、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为宝鸡商标的创立、发展、壮大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服务。

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实施商标战略要以企业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从企业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商标策略,争创陕西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使用注册商标,鼓励和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统计、对外合作管理、信息检索和重大事项预警机制,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和应对商标纠纷的能力。以商标为凝聚点整合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等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改进竞争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支持企业以商标专用权许可、质押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商标专用权的市场价值。大力宣传、普及商标国际注册知识,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逐步提高自主商标商品出口比例。

突出抓好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商标的申报注册和保护工作。按照巩固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的总体思路,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商标,全面提升工业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大金属冶炼及加工产业、能源化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全力打造“宝鸡制造” 商标品牌,构筑“宝鸡制造”群体商标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军工企业优势,支持军工民品注册商标,促进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有机融合。积极支持绿色产业以及建材、医药、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引导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做好旅游、文化商标的申报注册和保护工作。

鼓励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实施商标战略中的创新举措。鼓励支持将实施商标战略与专利等其他知识产权战略相结合,引导新材料、石油钻采装备、高速铁路装备、航空安全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中低压输变电等产业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形成高新技术驰、著名商标集群。

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推动作用。深入开展“一村一品”、“一社一标”等商标富农活动,加强对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的商标法规宣传。积极引导农产品商标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注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切实履行行政监管职能,督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有人认真履行管理义务,维护地理标志产品市场信誉,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大对商标权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严厉打击假冒商标等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中国驰名商标、陕西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力度。完善商标侵权投诉渠道,规范立案标准和程序,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构成经济犯罪或达到立案追诉标准的案件应及时向司法机关移送,有效打击和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西部大开发》: 推进商标品牌战略是一项很系统的工作。全市各部门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为实施商标战略工作服务?

刘一良:首先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促的合力。把实施商标战略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促使企业在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中充分履行职责。

工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和争创驰、著名商标,认真做好企业申报驰、著名商标的指导和服务工作。要认真履行商标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大对假冒注册商标及其他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执法行动,切实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

国资监管部门在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要将企业商标列入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防止企业在资产重组中出现商标资源的流失。工信、农业、林业、商务、文广、文物旅游等部门要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建立商标培育、申报机制。

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制定和落实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运用商标进行投资、质押等融资活动的相关制度,定期召开银企和商标代理机构座谈会,为驰、著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商标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质监部门积极扶持、帮助和指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公安机关要重视加强对商标犯罪案件的侦查,加大商标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有关行业组织要积极指导企业在广告宣传、产品包装、服务场所和贸易活动中正确使用商标,加强自我保护。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优质服务,着力构建实施商标战略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支持保障体系,为企业创造一个健康、有序、宽松的发展环境。

《西部大开发》:在激励机制方面,具体制定了哪些制度?

刘一良: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设立宝鸡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发展基金,作为实施商标战略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商标的培育、推荐、认定、资助、宣传等工作。对首次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商标持有人),市政府给予50万元奖励;对首次取得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注册的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市政府给予10万元奖励;对首次取得陕西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商标持有人),市政府给予5万元奖励(符合上述奖励规定的企业或产品,如果同时还取得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类似荣誉表彰的,市政府按相关文件规定只奖励一次,不再重复奖励)。各县(区)要根据当地的财力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获得市知名商标企业(商标持有人)和积极注册农产品商标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引进以国际、国内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价并注册登记为股权的,按外来投资入股无形资产计算招商引资任务,并对引荐人给予一定奖励。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广西工商推进人才战略实施

想干事的有机会 会干事的有舞台 干成事的有地位 广西工商推进人才战略实施

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2009年06月25日来源: 中国工商报提供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召开全区工商局长座谈会,自治区工商局对干部的培养、考察和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人才战略实施。

自治区工商局要求全区工商系统要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队伍。一是坚持把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做好各类人才特别是急需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工作。全区工商系统人事教育机构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全面落实全员培训工作。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建立一套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不断增加选人、用人的透明度。要多关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地方的干部,多关注在基层一线长期默默奉献的干部,多关注谋事、想事、干事的干部,对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任务、压担子,使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三是切实做好后备干部队伍的调整充实工作,建立健全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要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进一步健全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拓宽监督渠道。四是要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履责情况作为干部实绩评价、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按制度选人、按制度用人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商南注重四个结合 强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

商南注重四个结合 强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2日

近年来,商南立足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建设“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加幸福”的新商南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是注重育才与成才相结合,形成人才培养机制。面对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局面,坚持立足本县人才资源,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人才数据信息库,详细掌握各领域、行业、部门人才队伍实情,配套完善全县专技人员信息库管理。目前,已录入各类专业人才1万余人。深化学历教育,加快知识更新,将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经历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促使加快知识更新。建立人才培训制度,形成长效培训机制,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和现场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二是注重留才与引才相结合,健全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坚持“党管人才”方针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工作原则,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减少人才引进、流动和创业中的阻力。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商南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启动了中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等八大工程,并从待遇落实、晋级和

职称评定、资金扶持、后勤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

三是注重识才与用才相结合,搭建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建立教育管理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人才政治理论培训班,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及时了解全县人才状况,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县上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人才科技创新,建立考核激励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民营企业人才档案,完善人才信息化管理和责任考核机制,对各单位实行目标考核制。

四是注重爱才与惜才相结合,营造人才至上的工作环境。积极营造“硬环境”,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资金重奖在经济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并对人才引进、培养和科技研发给予必要的经济扶持。大力营造“软环境”,通过举办优秀人才评选、专家人才科技成果图片展等活动,充分展示优秀人才风采。坚持开展重大节假日县级领导走访慰问优秀人才活动,大力实施“人才关心爱护工程”,建立了人才关怀帮扶机制,激发了各类人才积极干事创业的信心。事业造就人才,人才推动事业。通过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商南各项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飞速发展。

第五篇: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

施意见》(苏政办发〔2013〕85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打造“学在**”教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为推进**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实施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三)规划进度

第一阶段:到2015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40分左右。**区作为省级示范区建设单位,要率先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80%左右,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60%左右,淮阴区、涟水县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40%左右。

第二阶段:到2018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综合得分达80分左右。**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浦区、洪泽县力争2017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金湖县、盱眙县、**区力争2018年实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涟水县、淮阴区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为70%左右。全市确保有6个县(区)达到省定指标基本要求。

第三阶段:到2020年,全市对照省定指标体系,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80%,综合得分达90分。所有县(区)均达到省定指标要求。

(四)基本思路

1.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多。要根据规划进度科学研制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要瞄准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稳步推进。

2.部门联动、各司其职。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全局中超前谋划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针对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明确任务、扎实推进。根据全市规划进度和县(区)创建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细化到每一,明确各县(区)目标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一着不让,确保创建工作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

4.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县(区)和相关部门的跨越发展实绩考核体系,明确和落实教育现代化建设各方责任。及时向社会发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让全社会了解、参与和监督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根据省每年对市、县(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情况,严格兑现奖惩。

二、重点任务

1.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幼小分离,逐步增加幼儿教师编制,落实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每年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取缔无办学资质的非法幼儿园,强化农村幼儿园和城区薄弱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到2015年,90%左右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所有幼儿园均建成为合格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70%;到2018年,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97%,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80%;到2020年,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初步建立,学前1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0%。

2.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各县(区)根据省、市要求,制定本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创建目标、工作内容和序时进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困难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断健全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逐步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严格控制公办学校择校生数量。到2015年,7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5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18年,90%左右的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80%左右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到2020年,所有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所有义务教育

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

3.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工程。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推进适度规模办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强内涵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努力把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打造成引领**素质教育的品牌工程。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机制,明确学校特色发展路径,大胆探索实践,积极开展特色办学改革实验。培

育特色教育品牌,发展学校特色项目,培养一批体育、艺术与科技特长生。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告制度和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设15-20个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2015年,全市建成特色高中15所,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高中基本实现一校一特,实现优质普通高中全覆盖。

4.实施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深化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形成一批辐射、示范、引领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成果。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推动职业学校专业类型、层次和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对接,重点建设一批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试点,拓宽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继续升学渠道,着力构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实施职教德育创新工程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化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全面推进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到2015年,基本建成6-8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1所高水平现代化技工院校,建成2-3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到2020年,所有学校建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所有县(区)均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5.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抓住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省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市大中专院校要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致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高校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校企联盟行动计划,支持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引领鼓励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到2020年,所有大中专院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基地,打造出一批诚信敬业的高素质创业人才队伍。

6.实施社区教育实用性服务惠民工程。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体系,建成**开放型大学,各县(区)全部建成省级社区学院,基本实现乡镇(街道)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全覆盖。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举办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等学习服务平台。整合和开发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强化社区教育培训功能,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城市社区教育着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着重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语言文字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和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到2015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65%和5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3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45%;到2020年,城市社区登记在册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率分别达到80%和60%,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率达4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55%。

7.实施教育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根据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室)、运动场所的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器材的配备,探索个性化的装备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强化教育装备的常规管理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到2015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二类标准;到2020年,全市所有学校教育装备水平全部达到一类标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大市级数据中心、资源中心和应用中心建设力度,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核心业务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到2015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85%以上;到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0%以上。

8.实施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建设工程。校舍是最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的要求,认真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校安办组织架构继续保留,成员单位继续履职,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措施继续完善。要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扎实开展中小学校舍加固或新建工作。同时加强对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的规划和监管,使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切实把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建筑。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到2015年,全市所有校舍必须全部符合国家重点类抗震设防标准。

9.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着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所有县(区)建有一所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落实每5年一周期的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建立“双师型”、“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校长教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加强名校长培养,建立名校长工作室,每年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形成**名校长群体。加强名师培养,深入实施“211名师培养工程”,着力培养200名特级教师、1000名学科带头人和10000名骨干教师后备队伍。到2015年,50%以上县(区)建成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50%左右的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力争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68%和78%;到2020年,所有县(区)中小学主要学科都能有1名特级教师,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75%和85%以上,全市有数名社会广泛认可、成绩卓著的教育教学名家。

10.实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工程。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广泛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做好省级教师境外培训工作,开展自组教师、教干境外培训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境外友好学校,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学生开展短期境外修学旅行或出国留学,探索多种形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新途径,尝试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合作学校。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境外友好学校80所,其中,四星级高中都有1所以上境外友好学校。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5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0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3000人次;到2020年,全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达100所,中小学教师、教干国(境)外培训达到1800人,学生境外修学旅行达到5000人次。建成1-2所优质国际学校,大力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面向国内外推介**教育品牌。

三、职责分工

(一)市有关部门职责

1.市教育局。牵头负责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和落实目标任务,指导和督促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配合开展教育现代化监测和考察评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分析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研究制定相应对策。

2.市编办。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根据省编办制定的公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机构编制标准组织实施。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3.市发展改革委。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发展,保证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推动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完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4.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管理,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统筹考虑教育发展需求。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5.市财政局。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投入倾斜力度。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投入水平的要求。

6.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支持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方面扩大办学自主权,严格实施技工院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师资水平的要求。

7.市国土资源局。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各级各类学校用地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供给。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8.市规划局。指导各地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学校建设发展,在城乡规划中优化调整学校布局。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与结构的要求。

9.市科技局。支持引导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高校应用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成果转化。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产学研结合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

10.市外侨办。支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协同做好外籍教师管理等教育涉外工作。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国际化水平的要求。

11.市统计局。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监测,共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数据发布工作。

12.其他部门。其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

(二)县(区)政府职责

负责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方案和目标,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攻关,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四、组织保障

1.建立推进机制。市、县(区)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现代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督促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各地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建设进展情况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创新思路举措,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如期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各地要制定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建立目标管理制度,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完成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任务。

2.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符合“三增长”法定要求。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强化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估,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全市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在全省各市中均位居前列。

3.加强监测评估。市、县(区)教育和统计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报告,动态掌握各地、各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强化监测分析,及时研究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市级示范区建设以及现代化学校和乡镇(街道)的考评工作,依据监测考评结果兑现奖惩。

4.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广泛动员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支持、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重视教育社会满意度调查,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5.注重依法治教。健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教育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和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加大各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力度,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制和制度保障。

下载实施人才战略是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强力之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人才战略是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强力之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2

    如何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摘要: 本文重点论述了怎样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的实际出......

    如何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3

    如何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摘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建......

    浅谈中小企业人才实施战略

    浅谈中小企业人才实施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超过4300多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

    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全

    张洪江谈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2011年10月11日 22:16:17 来源:本站原创 手机看商都 【洪江,工业】 分享好友 “市委书记段喜中在市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工业是濮阳市经......

    如何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4(5篇模版)

    如何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2008年是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历经磨难的一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赵春雷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黄......

    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专科建设

    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专科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 沭阳县人民医院院长 周业庭 2010年我院始终坚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持续改善服务,公益性发展方向”的办院方针,始终把追求社会效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