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精准扶贫中的“七个明确”

时间:2019-05-13 08: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精准扶贫中的“七个明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精准扶贫中的“七个明确”》。

第一篇:谈精准扶贫中的“七个明确”

谈精准扶贫中的“七个明确”

“精准”二字,乃精确、准确。一意为专心坚定。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慧振法师志业该练,心力精确。明方孝孺《观乐生传》:“[生]少好学而家贫,精确笃志。”二意为精密确切。宋洪迈《容斋四笔·用奈花事》:其对偶精确如此。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文中有诗,则语句精确。

在全面深度开展扶贫攻坚的今天,实施好精准扶贫,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和位居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的贵州省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打好贵州省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要求我们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明确好各类载体具体实在地去抓,以期取得实效。

要明确谁去扶贫

即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形成省负总责、市州协调、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遵循分级负责、分工负责、权责统一的原则,结合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的“帮县、联乡、驻村”工作,把扶贫任务落实到各级帮扶单位,把帮扶责任明确到人,做到“一村一同步小康扶贫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从外省和本地的试点情况来看,这一机制既明确了由省、市、县、乡、村相关人员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又明确了责任主体的“不脱贫、不脱钩、不撤队”的精准扶贫任务,应该说十分便于操作。

要明确扶谁的贫

即准确找出扶贫对象问题。通过实施“靶向疗法”、实物工作法和民主评困等方式,根据国家关于以县为单位、动态管理、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的识别要求,对贫困村的全面摸查,准确识别出扶贫对象,没有具体扶贫项目的不给资金,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省市有(信息)平台。

其主要流程为:贫困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扶贫办复核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这项工作重点在建档立卡这个环节。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并找出致贫原因,分类制定脱贫规划,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位。

要明确精准扶贫的原则

即遵循“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以扶贫帮困助增收为目标,制定出产业发展、科技手段和人才保障等扶贫措施,力争取得扶贫工作的新进展。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引导、帮助困难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设施养殖业,建立种植、养殖示范区,培植种养大户和专业户,形成家家特色种植、户户高效养殖的局面。同时帮助农民群众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建立“产销一条龙”的市场运作模式,确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借力科技手段助扶贫。动员、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广泛宣传科技兴农战略,帮助农民群众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以每户培养一名科技明白人为目标,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协助农业部门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强化农民技术培训,以技术服务促增产。

三是人才扶贫作保障。围绕特色增收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抓好 “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完善“一村一大”人才培训、管理、使用机制,为贫困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留得住、用得上、干的好的综合性、实用性人才。同时,继续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培育科技致富领头人,力争传、帮、带出一批懂技术、会发展的新型农业从业人员,为贫困乡村实现真正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

要明确怎样发挥扶贫力量的作用

一是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挥好。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村结合各地特色优势,建立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加入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持久稳定的增收机制。二是把金融扶贫的作用发挥好。全市各县(市、区)目前均设立了征信中心,财政安排专款设立金融扶贫基金,促进金融扶贫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把智力扶贫的作用发挥好。积极实施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帮扶助学等一系列智力扶贫举措,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能力。四是把保障扶贫的作用发挥好。重点是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险、水稻生产保险、生猪保险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整合,拓展保障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五是把社会扶贫的作用发挥好。要按照省里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意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产业发展、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投资社会公益事业。

要明确如何配置精准扶贫的资源

一是配置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通过改进资金分配方式、调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结构和使用投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要全面落实到村、帮扶到户,使贫困农户真正受益。二是因地制宜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当前和长远,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六个到户”工程。各级要充分珍惜和把握住政策机遇,大力利用好我省正在深入开展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重大工程中所明确的包括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诚信扶贫对象、计生帮扶户视情况另行给予每户一定的扶贫资金直补和扶贫信贷贴息补助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确实把各项工作统筹起来,进而推动困扰农村多年的深度贫困问题的解决。三是把扶贫的教育培训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要利用全省正在深入实施的教育“9+3”计划和“四项教育突破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全面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我省户籍学生学费、贫困地区高等教育定向招生计划等政策,通过组织贫困村和贫困户积极参与“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逐步实现“雨露计划1户1人”目标(即1户1人接受中职以上学历教育、或1户1人接受培训后转移就业、或1户1人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力争在3年内对建档立卡户培训实现全覆盖。

要明确如何对扶贫项目实施精准管理

在国务院扶贫办开发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和完善全省扶贫开发信息中心,实现“国家-省-市-县-乡-村”6级实时联网管理。通过对全省扶贫对象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帮扶规划、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和效果的时间、空间分布进行动态管理、分析及研究,及时更新,让稳定脱贫的村和户及时退出,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帮扶信息真实可靠”;通过对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帮扶规划,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资源进行精准监管,对社会扶贫和市场资源有效引导;通过信息技术为扶贫开发提供方向性引导和流程再造,做到过程透明、操作规范、扶贫精准,把扶贫资源用到刀刃上。实施对扶贫项目的精准管理,其最终目的就是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项目点多面广、资金零星分散、投向不准、程序不规范,给不法分子在程序上、行为上留下违法违纪空间的状况,实现扶贫项目监管信息化、精准化和动态化,坚决从制度上、程序上、行为上堵塞漏洞。

要明确怎么考核、评估精准扶贫效果

考核评估工作要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省直工委、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民委、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等部门共同参与完成。一是要科学设置精准评价要素。主要围绕各级各部门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水平、执行能力、推进机制、项目安排、资金统筹、服务质量、扶贫成效等方面量化设置评价机制。二是要开展绩效考评。主要内容包括: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项目、干部等责任情况;按“两项制度”衔接要求,帮扶对象中有劳动力贫困户脱贫情况、无劳动力贫困户社会保障落实情况;实施帮扶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扶贫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情况;“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以及贫困群众对帮扶效果的满意度等。同步对受帮扶县建立乡镇扶贫工作机构情况,开展扶贫对象识别、扶贫项目实施以及日常监管、帮扶信息报送等情况进行考核。三是要通过网络测评、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和进村入户面访等形式,全面收集对开展精准扶贫意见建议。四是要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考评结果作为帮扶和受帮扶单位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篇:「谈精准扶贫」

【学习笔记

请勿照抄】

扶贫名词

01-

精准扶贫:指按照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

02-

精准扶贫目标:2018年全面脱贫,2020年建成小康。

03-

一有两不愁四保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有保障。

04-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05-

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06-

扶贫手册填写六必记: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间、帮扶措施、帮扶成效。

07-

精准脱贫九个一:一个明白袋、一份申请书、一份连心卡、一封公开信、一本扶贫手册、一张作战图、一份扶贫规划、一套入户核查资料、一份贫困户会议确认记录

08-

村出列“九有”:有主导产业,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有保障兜底措施、有坚强的基层组织、有集体收入、有减贫成效、有组织县乡脱贫自查验收

09-

村出列十项一票否决:无主导产业,道路未硬化,饮水不安全,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村卫生室不达标,村委会无房或危房、属于后进党支部,年集体经营收入未达到5万元,贫困发生率高于2%,群众满意度低于85%。

户脱贫五项一票否决:即“收入未达到脱贫标准,饮水不安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无房或危房,户、村均不认可脱贫销号”。

贫困村出列程序:1.乡镇初选。每年年初,由各乡(镇)按照贫困村出列“六看”标准,组织对上逐村评估脱贫情况,形成出列贫困村初步名册并公示,上报县扶贫攻坚指挥部。2.逐级核查。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对拟出列的贫困村进行核查,通过后报宜昌市、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接受抽样核查,形成出列贫困村核定名单并公示。3.出列销号。在县扶贫攻坚指挥部的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扶贫专干,在全国扶贫开发管理系统中对贫困村数据进行更新出列。

贫困户脱贫程序:1、乡村自评。每年年初,由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按照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十有”标准,组织对上逐户评估脱贫情况,形成农村脱贫人口初步名册并公示,上报乡(镇)、县脱贫攻坚指挥部。2、逐级核查。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农村脱贫人口“十有”标准进行审核;县扶贫攻坚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根据乡镇审核意见,对拟认定的农村脱贫人口进行抽样核查,通过后报宜昌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第二次抽样核查,通过后再报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次抽样核查,形成农村脱贫人口核定名册并公示。3、脱贫销号。在市扶贫部门指导下,组织镇(街道)、村及驻村工作队在全国扶贫开发管理系统中对贫困户进行销号。

十大行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水利扶贫、交通扶贫、人居环境改善和危房改造、科技扶贫、中央企业百县万村扶贫、劳务协作扶贫、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

十大工程:整村推进、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带头人培训工程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茶叶:无偿提供种苗、种籽,每亩扶持4包有机肥。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蔬菜。每亩扶持专用肥、种苗费用200元,每户最高补助不超过5亩(含5亩)。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畜牧。黑毛猪补贴200元/头,每户最高补助不超过5头。以2016年验收兑现数量为基数,能繁母羊补贴200元/只,低于3只不予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只。以2016年验收兑现数量为基数,能繁母牛1000元/头,每户最高补助不超过2头。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中蜂。以2016年验收兑现数量为基数,中华小蜜蜂补助200元/群(桶)。低于5群不予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群。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中药材。中药材扶持种苗费用300元/亩,每户最高补助不超过5亩(含5亩)。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五倍子。购蚜虫补贴1元/袋。蚜虫补助每户最高不超过1500袋。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花卉苗木。花卉苗木补助种苗费300元/亩。每户最高补助不超过5亩(含5亩)。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旅游扶贫。民宿政策:新建1个标准间补助5000元,改造1个标准间补助2000元;农家乐政策:新建1家农家乐补助1万元,经营户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按2000元/人予以补助。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残疾人扶贫。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50元/月,重度残疾人(Ⅰ级、Ⅱ级)护理补贴每人每月100元/月。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小额信贷。10万元以内,无担保,免抵押,按同期人民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全额贴息的信用贷款。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技能培训。18-45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免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开展不少于10场招聘会。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健康扶贫。(1)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程,免费培养大学生村医40名,补助标准每人3万元。(2)完成1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补助标准每个村卫生室10万元。(3)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20%(最高至100%),29种门诊慢性大病年封顶线提高到3000元。(4)一是民政在册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城乡孤儿患者,经医保农合基本医疗报销和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的剩余部分100%补偿(含自费);二是建档立卡贫困患者,经医保农合基本医疗报销和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的剩余合规费用按90%补偿;三是一般患者,起付线1.2万元,经医保农合基本医疗报销和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起付线以上合规费用按90%补偿。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教育扶贫。(1)学前教育阶段: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补贴;(2)义务教育阶段: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贴;(3)普通高中教育:免学费,按每生每年25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4)职业教育:中职学生免学费,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仅中职一、二年级)。还可享受扶贫部门“雨露计划”政策,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高职贫困家庭学生可申请最高限额8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5)本科教育:本科贫困家庭学生可以申请最高限额8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6)研究生及以上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可以申请最高限额12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低保五保:2017年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对象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6260元/年;低保对象保障标准按照不低于全县上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40%确定,2017年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达到4200元/年。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危房改造。2016年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为户均8500元,自2017年起,按国家出台的正式文件提高补助。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光纤入户。(1)分公司:新装宽带,免收光猫、机顶盒购置款;免收连接费;办理“全家福”套餐,按200元/部的标准补贴手机款,每家最多可补贴2部手机。(2)支公司:免初装费、免设备费;宽带使用费减半;免费赠送有线电视基本使用费。(3)分公司:新装宽带或TV电视,免收光猫、机顶盒购置款;免收连接费;办理固定电话,现预存120元话费即可送一部。(4)分公司:免收初装费、免收光猫和电视机顶盒费用,办理固定电话,预存话费215元,送一部固定电话(含有170元话费)。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安全饮水:分散供水单户建池容积达12立方米以上,每立方米补助120元,最高限额补助20立方米,即2400元。

基本扶贫政策十八项之退耕还林:每亩补助资金1500元,资金分三次到位,第一年补助8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

工资性收入=应发工资-(扣除个人所得税、缴社保、医保、商业保险等)

财产性收入:利息、集体分红、土地流转等都应算入。

转移性收入:1.养老金、低保金、五保金、扶贫款、救灾款、定期发放的抚恤金(一次性发放的不算)、社会救济收入、政府的慰问金、定期/分期的赔偿金(一次性赔偿的不算)等。2.彩票中奖不算。3.帮扶干部或其他个人的慰问金不算。

经营费用支出:猪舍、羊圈、大型农机具(2000元以上)按15年折旧,即总金额÷15年=当年生产经营性支出

财产性支出:1.自家住房危房改造不算财产性支出。2.住房、车贷款利息支出、助学贷款利息支出算财产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建档立卡人口购买社保、赡养他人算转移性支出。

可支配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总收入-总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建档立卡户籍人口。

工作梳理

01-

帮扶对子结成后,工作队和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逐村逐户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重点为帮扶对象找准产业发展路子,改善基础设施。

02-

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将贫困对象基本资料、增收情况建立台帐进行管理,实现户有卡、村有册、办事处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03-

解决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责任。

04-

坚持深入基层调研,通过召开村两委、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征询意见,入户走访,实地察看等形式,积极开展决策调查和专题研究。

05-

在市、县组织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06-

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在加快发展上确定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制订新措施。

07-

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取经与外出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多层次提高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素质。

08-

与群众一起把那些肯为群众办实事、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有道德、有修养、有能力、有文化,能带动群众致富的“双强”人才推举到村“两委”班子。

09-

遵守驻村工作纪律,吃住在村,单独起灶,不打扰村民,自己的生活自己照顾,并坚守工作岗位,与群众一起同生产、同学习、同劳动。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群众思想转变、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促进和谐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驻点村发展的整体合力。

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最大化。

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着力信贷模式创新。

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

统一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

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

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

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

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

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

抓好“智力扶贫”即培训转移就业扶贫。

所有贫困户都有人管、有人问,用真情、真心去帮助每一名贫困对象,在有效脱贫的现实问题上用真功,在解决长远发展上出实招。

既精准识别贫困户,又开展扶贫政策宣传。

工作体会

01-

上级部门和后援单位关心帮助是做好驻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坚强保障。

02-

驻村干部群众支持配合是做好驻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坚实基础。

03-

深入调研解决群众最急需问题是做好驻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保证。

04-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农民增加收入。

05-

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06-

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

07-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

08-

按照“书记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09-

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

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广泛动员力量,精心组织实施,凝心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了真行动、真帮扶、真扶贫。

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了解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

领导高度重视,凝聚合力是基础。

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是关键。

坚持因地制宜,选好建设项目是前提。

群众广泛参与,激发内在动力是基础。

群众是扶贫开发的源动力和受益者,只有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中民智,集聚民力,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基础,有大项目就有大发展,有小项目就有小发展,没有项目就很难发展。

问题总结

01-

道路建设滞后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02-

安得广厦千万间?群众目前住房困难多,危旧房屋数量多,这更应该称之为一块心病。

03-

缺乏乡镇龙头企业带动,农畜产品卖难,使得许多群众对发展特色养殖、种植望而却步。缺乏农村致富能人,示范带动作用效果不明显。

04-

涉农矛盾纠纷较多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扼腕止痛”。

05-

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06-

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07-

宣传是工作开展的首要工具。

08-

解决住房难题、解决饮水难题、解决通电难题、解决通讯难题、决出行难题、解决人居环境较差难题。

09-

产业发展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劳动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脱贫、健康救助脱贫、合作经营脱贫、生态补偿脱贫、金融扶持脱贫、政策兜底脱贫、资产收益脱贫。

工作打算

01-

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02-

对贫困户灌输“扶勤不扶懒”、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

03-

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既挂图作战,又攻坚夺寨。

04-

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因人因地科学施策,在精神上、能力上、创业上、生活上帮助贫困户,实现有效脱贫。

05-

对帮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以“授人以渔”改变“授人以鱼”的帮扶方式。

06-

严格落实“五步”识别法,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坚持差异化扶持,做到底数清、问题请、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

07-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其它成员履行好“直接责任人”职责,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过问,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08-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产业党支部+党员致富能手”的产业化组织体系。

第三篇:黔西七个强化助推精准扶贫

黔西县“七个强化”助推精准扶贫

实事办得“实不实”,关键看精准扶贫“准不准”。为打好扶贫攻坚,黔西县大胆创新扶贫方式,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的单一扶贫方式,变“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扶贫”,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注重“七个强化”,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机制,确保全县201435000人脱贫,实现中建、花溪、新仁、定新四乡镇省级减贫摘帽,力争2016年前完成33450户131679人的脱贫目标。

一是强化结对帮扶。在省选派8名省直单位干部、市选派25名市直单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的基础上,按照“县领导牵头、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全县从县乡两级机关和企事业153个单位中选派1293名干部,组建扶贫工作队到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全县6523名干部结对帮扶10192户贫困户,实现256个贫困村和92个非贫困村全部覆盖,共覆盖10192户,贫困人口35000人。帮扶单位对建档立卡识别出的33450户131679人分期分批进行帮扶,通过进村入户,深入分析掌握致贫原因,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根据帮扶对象的能力、特长、意愿等,理清帮扶思路,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方案,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确保户户有措施、见成效,切实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帮扶对象不脱贫,队伍不撤、干部不换,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二是强化产业扶持。坚持产业“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将产业和扶贫户结合起来,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整合国家、省下达的农业产业化资金、扶贫资金和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资金,集中用于精准帮扶产业项目投入。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计划大力实施1户贫困户种植2亩经济作物(以水西红宝石软籽石榴和蔬菜种植为主)实现2万元收入的“122”工程。即:1户贫困户建2亩家庭石榴园并配套林下养殖50只以上黔西黑土鸡或种植2亩蔬菜(以发展食用菌、大葱、香葱等蔬菜为主)并配套养殖50只以上黔西黑土鸡,实现收入2万元的“122”扶贫种养模式。贫困村建100亩以上的石榴中心示范园,作为培训、示范基地。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招录172名贫困户子女就读职业学校,对就读中职学校一、二年级的1800名贫困学生每人一次性给予1500元的资助。通过“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对89名应届考入二本以上大学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给予4000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对就读职业学校的200名贫困学生每人一次性给予1500元的资助。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通过开展“农民讲师巡讲”活动及“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对拟脱贫的扶贫对象进行农业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培训,逐步实现“3个1”(即1户培训1人、转移就业1人、掌握实用技术1人)目标。

四是强化危房改造。按照科学规划、农户主体、经济实用、公平、公正、公开等危房改造六项原则,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055户。

五是强化生态移民。对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功能区位十分重要的区域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点附近的农村人口以及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农户,紧紧依托县城南部新区驮煤河扶贫生态移民城,完成扶贫生态移民666户3000人,建设移民住房666套。

六是强化基础建设。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契机,以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为目标,针对贫困村、贫困户以亟待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实施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529.6公里;实施县内骨干水源工程、大型灌区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及“五小”工程建设等536个项目,建设耕地灌溉面积1.25万亩的小康水;引导和帮助农民建设美观、实用、建筑形式多样化、具有地方及民族特色的小康房 290户;新建35千伏和110千伏线路19.5公里,新建、扩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5座,新增容量13.8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44公里,配置变压器110台,新增容量1.7万千伏安;轮换一户一表2万户,实现农村一户一表率100 %,新增无功补偿设备5.32 兆乏;增便民电费代收网点32个,新增16个自然村通电话,50个行政村通宽带;启动建设 5 个小康寨,新增覆盖受益人口 9102人,累计覆盖受益人口2153户。

七是强化督促考评。组建县委、县政府“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督导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县督办督查局、实绩考核办、扶贫办建立完善督查考核和监测评估体系,制定考核评估实施细则,加强对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就落实帮持资金、项目、责任情况,到村到户项目实施及日常监管情况,贫困户脱贫情况,实施帮扶项目产生的效益情况,贫困群众对帮扶效果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考评。在建立常态多元化监督检查机制、明查暗访等监督机制的同时,引进财政、审计、监察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

通过入户、会议等宣传形式,让贫困户取消“等、靠、要”的思想,增强群众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激发群众甩开膀子苦干实干的“底气”。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介,加大对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氛围。制定贫困农户进退机制,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系统,实现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并稳定脱贫后,将贫困农户从贫困农户管理系统中退出,因灾、因学、因病等原因返贫的,精准识别后重新纳入贫困农户台账进行管理,按照“进退机制”有序推进精准扶贫。(黔西县精准办 朱洪平)

第四篇:谈公共图书馆的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的一项方略和坚持的理念。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参与精准扶贫的职责和社会责任。公共图书馆有自身的特色文化和资源,能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为贫困人员服务,改变他们落后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并帮助他们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具有自身的优势

1.政策优势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同时,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换句话说就是,一,公共图书馆是全民的图书馆,即,全体国民都有权力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是免费的,即全体国民无论贫穷或富有都可以得到公共图书馆的无偿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单位性质和实行的免费开放政策保障了其参与精准扶贫的公益性、无偿性、纯粹性、可长期持续性和稳定性。

2.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既可以按实体与虚拟形态,分为图书馆实体资源和网上数字资源,即馆藏的各类图书、报纸、杂志、图片等资源和专供网上阅读查询的诸如联机光盘数据资源(主要是电子读物)、联机公共查询目录、Internet网上信息等资源;又可能按语言种类分为中文类、英文类、法文类、韩文类等资源;还可以将其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即可以听到、闻到、看到、触摸到的资源都是显性资源,而蕴藏在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过程中不易被察觉和发现的资源则为隐性资源,如公共图书馆宁静幽雅的内部环境、各个角落读者专心阅读所形成的学习氛围等都是隐性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发读者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这些地方文献资源如能加以有效开发利用,对于发展贫困地区特色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特色文化产业等将大有裨益。

3.平台优势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重大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作为参与主体之一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已深深扎入农村。无论是农村书屋、村镇图书馆建设,还是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等都能看到公共图书馆的影子。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网络已经遍布农村,这为扶贫开发工作搭配建了平台,疏通了道路,保障文化资源的共享与流通的通畅。

4.人员优势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社会教育职能,开展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长期以来,伴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已经培养出了一批接近地气、业务能力精湛、受广大民众欢迎和喜爱的教育队伍。这批队伍不少人曾从事过教育职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他人也在不断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中,成长壮大起来。他们能独立开展多各种类型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能熟练地进行阅读引导,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图书推荐活动等。将这些人带入精准扶贫队伍中无疑会使整个队伍更具活力,更有效能。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精准扶贫

1.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是扶贫过程的深切体会。要富脑袋,就必须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公共图书馆的特色文化扶贫工作,把教育做在了前面,尊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员的现实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宣传教育与一般机构的文化宣传教育不同,它弘扬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以精准配书为内容的送书下乡活动

公共图书馆的图书大部分通俗易懂,且种类繁多。有很多跟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相关的实用技术图书如:科学种田技术、畜牧水产养殖技术、林果栽培及保鲜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有很多扶贫类图书如:《摆脱贫困》、《反贫困行动》、《穷人经济学》等;还有很多跟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等有关的图书。公共图书馆能够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和平台优势,根据贫困地区民众的需求,定期开展图书更换、新书配送等精准送书下乡活动。

3.开展劳动技能精准培训

每种劳动技能都有特定的受众,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全能型人才,对于贫困地区的民众来说,拥有一技之长完全足以。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施教者,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公,根据贫困地区民众的不同需求努力做到精准施教。例如:共图书馆可以根据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产业的现实需求,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等人员进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由点带面,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也可以根据贫困地区转移劳动力的现实需求,开展诸如:计算机技能培训、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安全保卫培训、消防知识培训等。

4.开展以先进农业技术为主题的精准科普活动

先进农业技术的种类很多,例如可分为:先进的育种技术(杂交、太空育种等等)、先进的免耕直播技术、先进的养殖技术、先进的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大田膜下滴灌等等)、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先进的温室暖棚技术等。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贫困地区的现实需要先征集优秀先进农业技术成功案例,再在公共图书馆的科普活动中加以组织策划,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再有针对性地向贫困地区进行宣传推广。

5.开展面向基层、走向基层的精准扶贫公益巡讲

开展面向基层、走向基层的扶贫公益巡讲是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坛活动直面贫困地区、深入贫困民众的具体体现。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邀请这些技术能手、成功人士随同公共图书馆的巡讲员一起走进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公益巡讲。当然,这里需要注意语言、民风民俗及受众文化水平的匹配问题。但是,把脱贫致富的意志、把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把自立更生和自主创业的精神灌输给贫困地区的民众,改变他们现有的人穷志短的精神面貌,树立脱贫致富新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6.开展组织参观先进农业科技园区的精准扶贫活动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与农、林、畜牧业、科技等友好合作部门一同策划和组织贫困地区民众参观先进农业科技园区的活动,让贫困地区民众能走出去,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并学习一些先进农业技术,为将来脱贫致富找路子。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打开思路,找对方向,致富之路离他们就不远了。

7.开展利用地方文献服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精准扶贫活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贫困地区也有自己的风土人情,如:当地风味饮食、婚庆习俗、特色歌舞表演、传统手工艺等。这些都是贫困地区的重要资源,将这些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对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乡村旅游日益升温的今天,极有可能打造出一个集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这些记录着当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内容的地方文献,是了解与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文献依据。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文文献服务,并与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加快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8.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活动

公共图书馆拥有强大的网络平台优势。在互联网已普及的今天,开展精准扶贫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贫困地区家产品滞销或产销不对路等情况比比皆是,这不仅给贫困地区民众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打消他们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公共图书馆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活动,在本馆网页或微服务平台开辟精准扶贫专栏,定期进行农业类图书推荐、上传优秀农业产业优秀案例音像视频、更新农产品供应信息等为拓宽贫困地区民众获取知识拓宽渠道,也为社会大众参与精准扶贫提供平台。

9.开展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精准扶贫活动

当贫困地区有劳动力转移需求时,公共图书馆开展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精准扶贫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公共图书馆除了开展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之外,对于适合在工勤类岗位工作的人员,如有空缺,公共图书馆可以优先接收,也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向其他单位或部门推荐,等。此外,还应协助遇到困难人员做好相关的维权服务工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对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的思考

1.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要先准确了解贫困地区民众的真实需要

公共图书馆的精准扶贫工作侧重于文化扶贫,不能直接给贫困地区民众带来太多经济效益,因此贫困地区地民众的配合度不一定会很高,一时新鲜之后,他们就开始习惯、麻木,甚至出现情绪抵制的情况。因此,公共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时,不能受这些不利情绪的影响,一定要坚定信念,经常走村串户,多跟民众交流,将民众的具体困难和现实需要了解准确,再适时的开展相关工作。

2.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要以贫困地区民众能接纳的方式进行

公共图书馆本身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能开展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到了贫困地区还是要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如果书他们不愿意看书,或文盲半文盲不识字,那就播电影、播录像;如果觉得影视录像太抽象,那就拉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参观、现场操作示范活动;如果怕他们回去又忘记,那就随时带着录像机,把他们参与的细节都录下来,重复回放,定能加深记忆。总之,方法很重要,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3.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要有耐心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是不可能的。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准扶贫必须要保持工作的持续性。精准扶贫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既要了解精准扶贫工作指标,又要动态地了解贫困地区民众生产、生活及脱贫情况,及时撑最新信息,更新相关信息并依据新形势开展新工作。因此必须要细心,有耐心,才能持续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结语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公共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是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作为社会一员应尽的职责。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准扶贫工作,既丰富了贫困地区民众的文化生活,又加快了贫困地区民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为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 2015.10.16

一、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学习笔记”评述: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无论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不少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从贫困群众的诉求看,日益呈现多样化。一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学习笔记”评述:

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三、六个精准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四、四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五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十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学习笔记”评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一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往往多依赖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群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开创了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八、管理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学习笔记”评述: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扶贫县考核、约束、退出三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份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奖励办法和脱贫时间表。

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着手,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尤其强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除地方政府外,规划还拟对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做出明确要求,今后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一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

九、扶志与扶智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学习笔记”评述: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十、展望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习笔记”评述:

总书记在听取云南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均指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人力资源的运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一趋势,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下载谈精准扶贫中的“七个明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精准扶贫中的“七个明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准扶贫

    茌平: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导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创......

    精准扶贫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精准”成为习惯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索 花垣县农广校 石明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的就是将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一)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库台克力克村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全村贫困户电子信息......

    精准扶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及创新路径研究 学院 ** 学生** 学号 ** 班级 ** 指导教师 ** 摘要: .............................

    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

    精准扶贫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公考权威机构! 精准扶贫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