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概况导游词(涵盖7个景点)(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8:4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扬州概况导游词(涵盖7个景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扬州概况导游词(涵盖7个景点)》。

第一篇:扬州概况导游词(涵盖7个景点)

扬州概况

(一)扬州市南濒长江,西连南京,北负淮河,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工商繁荣、文教发达、风景秀美的新兴现代城市。总面积达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59.2万人,其中市区人员117万元,现辖3市1县3区。

扬州城始建于公元前486年,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扬州,向为水路交通枢纽,南北漕运咽喉,是商贾云集的港埠和人文荟萃的都会。扬州园林集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于一身,唐代就有“园林多是宅”之说。国家重点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景色秀丽、风格独特。扬州地灵人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咏唱。清代画坛“扬州八怪”,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扬州评话艺术家王少堂等都曾生活于这片沃土。扬州雕版印刷、漆器、玉器、刺绣、剪纸,以及扬剧、评话、道情等艺术独树一帜。扬州市名闻遐迩的美食城,色香味形俱佳的淮扬菜为中国四大名菜系之一。

扬州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境影响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4.8°C,物产丰富。珠光米、蚕茧、河蟹、麻鸭、双黄蛋、风鹅、朴席、荷藕等农副土特产品享誉全国,是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和水产品产区。境内石油、天然气、矿泉水、雨花石等较为丰富。

“十五”以来,扬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沿江开发区的重大突破,宁启铁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环城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扬州港实现扩容,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建设,海关直通点正式建成使用,扬州发展正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化学工业、电子信息、机械船舶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以风情浓郁、生态田园为主要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基地,以水公铁相连接、综合物流和石化专业物流相结合的物流基地和具有大江风情的旅游胜地。

千年的古运河孕育了扬州的古代文明,往日的辉煌造就了扬州通史式的文化长廊。而从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出,如今您所看到的扬州更是春风十里,处处涌动着激情,处处展现着新姿。

如今的扬州,濒江近海,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是长江三角洲辐射苏北、鲁南、皖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这些地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桥头堡。

如今的扬州,拥有便捷的交通。气势恢宏、充满现代气息的扬州火车站,是江北铁路枢纽,拥有发至北京、广州、西安、上海、武汉、成都、深圳、杭州等多条黄金铁路线,辐射全国东西南北中。京沪高速、宁通高速、扬溧高速在扬州市区纵横贯穿,使扬州成为江苏

扬州概况

(二)苏中门户,园林城市。历史上“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盐城市交界;西与南京市六合区和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总面积988.81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454.29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地:维扬区。

扬州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高邮、江都、仪征4个县(市)。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467万;其中市区面积9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8万。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东渡到达日本。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留下足迹。1988年,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现已与7个国家的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扬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名称由来

扬州,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这个刺史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地理位置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2市1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现设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辖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全市共有97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全市辖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113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6.3万,其中市区人口128万。扬州除通用汉语普通话外,方言主要为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

城市人口

截至2007年底江苏扬州市总人口达459.25万。地形气候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物产资源

扬州拥有丰富的资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及水产品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地下温泉和矿石等矿产资源。

城市标志

【琼花】1985年7月18日,扬州市

历史文化

扬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盛衰,是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

哈丁墓园、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省级16个。市区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称。

扬州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文学创作、艺术建树、学术研究、文物积累、工艺制作等,是扬州人的自豪,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清代形成的扬州戏曲、评话、书院、雕版印刷、修志、藏书等颇为兴盛,成为扬州文化的象征。今天的扬州,科教文化比较发达,已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特色文化

扬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样,它不是博物馆橱柜里陈列的一件古董,它是山间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在刚劲的山风中有时光华四射,有时暗淡微弱。许多火把被山风吹灭了,而扬州文化这支火把没有熄灭,依旧光彩照人,走过2000多年的历史隧道,走到现代,走到今天。

扬州文化的颂歌,声音极为响亮的是清代汪中的《广陵对》。他历数2000年来扬州忠臣烈士的事迹,文学道艺的人才,孝子贞妇的行为,名人学者的著述,如数家珍,总体说是“异人间出,邦家之光”。他叙述在历史的长河中,扬州在农业、盐铁业以及交通方面对国家贡献之大,又述及在历史转折关头扬州作出的牺牲之巨,是一座无愧于天下的历史名城。汪中此论,时在乾隆五十二年,即康乾盛世即将闭幕之际,他和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不同,无法预见封建大厦行将崩塌,扬州即将衰弱。

今人赞颂扬州文化,当推宋振庭。他说:“扬州文化是综合的中华民族文化,不管爱好什么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所爱。”他列举古迹、诗文、绘画、宗教、祠墓、饮食、园林诸方面扬州作出的贡献,他的中心意思是说:“扬州是唤起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好地方。”他对扬州文化的优势方面如数家珍,赞美备至。他也写到明天的扬州,语焉不详,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执笔者尚未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也有人批评扬州文化,如朱自清,朱先生说扬州人“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康乾以后,盐业衰落,扬州城市被边缘化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是眼光如豆的根子;业已衰落但曾经阔过,则又是喜欢虚张声势的根源。朱自清对于家乡爱之深,所以痛之切。他对扬州文化之衰,不是一针见血,而是两针见血。还有一位易君左先生讥笑扬州人“懒惰、浪漫、颓废的不景气”,易先生最后打官司打输了,但是易先生并未输理。扬州今日文化基因中,眼高手低、言多行少、害怕艰苦、闭目塞听而妄自尊大的成分,谁敢说已绝迹了呢?

一座城市从它建立那天起,逐渐具有一种文化精神,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文化精神逐渐变化,或者由保守愚昧走向昂扬开放,或者由奋发向上走向消极颓废,不会一成不变。经2000多年升沉起落历史命运的扬州,尤其如此。意识形态作用于经济,但又为经济基础,即生产力状况与生产方式所决定。我们土地上挥舞

江北小城。修脚剃头成了主要产业,鸡争鸭斗成了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扬州人眼睛里看到的是笼鸟斗虫、纸牌麻将,不再是千山万壑、沧海大江。扬州渐渐坐井观天,于是有了“小气”;扬州又往往伤感于昔日的辉煌,于是又有了“虚气”。小气与虚气的统一,于是懒散与颓废的病菌潜入肆虐,说清末民初的扬州文化是近于“破落户的飘零子弟”的文化,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扬州文化,一言难尽。说它辉煌,说它没落,说它昂扬向上,说它颓废消沉,说它博大精深,说它江河日下,都有一定的依据,就看从什么角度介入,就看评介的是历史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动态的,扬州文化之薪火也是不灭的。庆幸的是,近几十年来,扬州文化的走向,是走向新生,走向振作,走向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

对外开放

扬州是我国较早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城市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就享有“商贾如织”、“富甲天下”的美誉,当时寓居海外的扬州经商者达5000多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的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1958年扬州成立了扬州市对外贸易公司。1976年国家批准扬州为全国首批十大出口商品基地之一。

交通运输

目前扬州的对外交通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运等方式。沪宁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在扬州境内交汇,扬溧高速公路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直通苏南,扬州已实现环城贯通高速公路,此外,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淮江公路、盐金公路、仪扬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构筑起400公里的“市域环路”。宁启铁路横穿扬州境内,已开通扬州至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等客货运线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在扬州南部汇流,构成市域航道主骨,全市共有航道184条,盐邵线、古运河、三阳河等纵贯南北,高东线、新通扬运河、仪扬河、盐宝线等横穿东西,构筑了“三纵四横”的内河主航道网。扬州港口布局为“一港三区”,主港区六圩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江都港区、仪征港区分列两翼。

铁路方面规划建设淮(安)扬(州)镇(江)铁路,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南延工程、长三角城际轻轨项目,力争建成五峰山公铁两用大桥。

与邻近城市共建苏中机场,在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公路和港口的配合下,将扬州建成江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港。

最佳旅游时机

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的春季,扬州迎来旅游旺季,也是游览扬州的最佳时间。

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朦朦,稀有的琼花正当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此外,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扬州举行的“二分明月文化节”,是赏月的最佳时节。主要活动有游园赏月、乾隆皇帝水上游、运河夜游、美食节等

最不适宜季节:

7、8月份是扬州最热的时节,但同时也是淡季,好处就是门票便宜。

观光游览

扬州是风景秀美的旅游城。扬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誉为“淮东

氏小苑 ·铜山森林公园 ·御码头 ·盆景园 ·扬州龙山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 ·龙虬庄遗址 ·瓜洲古渡风景区

城市荣誉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副省长何权、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陪同下,专程来扬为该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授牌、授奖。市领导孙志军、季建业、徐益民、洪军、王军、冀仁贵、赵昌智、朱泽民、孙永如、桑光裕出席授牌仪式。解振华在讲话中肯定了该市在创模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我市创造的“创模经验”,认为扬州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突破口,把古城文化特色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率先提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2004年12月27日在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该市被授予2004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海南省海口市、山东省烟台市,此外,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建设等29个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自2000年我国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以来,全国共有11个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87个城市(县)的119个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2006年10月4日上午9点,在2006世界人居日庆典暨“联合国人居奖”颁奖大会在俄罗斯喀山市举行,扬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季建业应邀出席盛典,从大会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手中,接过了授予扬州市的2006“联合国人居奖”奖牌,并作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代表发表致词。扬州

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

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其内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名贵木材。

鸦片战争以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螺钿硬嵌等名贵漆器相继失传。同治至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稍有回升。主要漆器产品有雕漆、螺钿、周制、刻漆、勾刀等。小件有柬盒、花盆、插牌、文房用具等。浅刻盛行一时,品种有帽筒、笔筒、砚盒等。深刻挂屏常以”扬州八怪“书画为题材,洒螺钿屑铺地或用水色晕染,薰烟做旧,产品基本内销。

解放后扬州漆器逐步发展。1953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负责筹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向梁福盛、梁德福、钱仲纯、孙铸臣等各原作坊买得浅刻、平磨螺钿盘盒和平磨螺钿、骨石镶嵌、雕漆、雕漆嵌玉漆器屏风、漆柜及其它工艺美术品,送江苏省首界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展出。从此扬州漆器工艺又重放异彩。

扬州漆器品种丰富、技艺精湛、色彩绚丽典雅、造型古朴庄重,同时将欣赏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扬州漆器按照造型和用途划分为屏风、家具、杂件三大类,以屏风、家具为主,屏风和家具产量占扬州漆器生产总量的80%以上。按装饰工艺分十大类,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钿和点螺三大类质量居全国榜首,名扬海内外。扬州漆器精品迭出,曾多次在国内外荣获大奖,并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礼品。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狭义上的“扬州话”一般指扬州城区方言,扬州郊区又称其为“街上话”。而广义上的扬州话还包括邗江、江都一级仪征西部的方言,还有安徽的天长市,俗称“大扬州话”。

扬州美食

要问扬州特产是什么,呵呵,不用问,就是扬州小吃和休闲了.扬州有句老话叫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用来形容扬州人比较惬意的生活,意思是说早上扬州人吃包子,吃干丝,喝茶,晚上洗澡。从这就可以看出扬州的美食和洗浴休闲中心的发达程度了.扬州菜属于淮扬菜系,最有名的是三头宴和红楼宴。要是说到包子,是扬州的特产.而且人人都知道,最有名的莫过于富春包子.国庆路的富春茶社一座闻名中外的百年老店,始创于1885年。可以坐人工三轮车进去,我在其他城市很少见到像扬州城这么有规模的人工三轮了,别有一番特色.郁达夫、朱自清都在文中深情的缅怀过:“不进富春门,等于未到过扬州城”。富春是扬州的一个引人入胜的“窗口”,淮阳菜的正宗代表,也是中外宾客的一块福地洞天。这家是最正宗的,最古老的.有很多来扬州的人跑到其他”富春***“去吃,还说不好吃,真是......福星的臭大元很有名的原来在万家福老巷子有一家,现在再文昌百汇新开了一家,环境优雅多了,口味还是那样的正宗!

富春的早餐决对是精品,虽然价格比我们在一般的小饭店吃饭还贵一大截。肴肉,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千层油糕,葱油烧饼,蟹壳黄,生煎馒头,小笼汤包,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全是名点啊!

富春的包子什么馅都有,较贵且特色的大概是蟹黄包子了,是传说中的极品。

大煮干丝,在扬州菜中是一道既普通又高级的菜。主要的食材是日常生活最普通不过的豆腐干。它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大煮干丝”又名“鸡汁干丝”或“鸡火干丝”。这个菜的刀工与火候要求特别严格,绝对是考验厨师厨艺和经验的菜肴。

红楼宴中三丁包、翡翠烧卖和千层油糕在扬州被称作“点心三绝”。传统名点三丁包被誉为“天下一品”,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扬州发酵技术自古有名。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云:“扬州发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三丁包的包子皮软而带韧,食而不粘牙。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相传它的由来还和以风流闲情著称的乾隆皇帝有关。当年他老人家下江南,对要吃的御膳提出了“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硬,细嫩而不过软”的标准。于是众厨师将参丁、鸡丁、肉丁、笋丁和虾丁加工成馅。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俱。“五不过”的要旨分毫不差。乾隆尝后赞不绝口,问包子名,随员答道,五丁包子。后来海参和虾仁价格高,又演化出三丁包子。咬一口包子,鸡丁香美不过鲜、肉丁肥美不腻、冬笋丁松脆香嫩不硬,咸中带清甜,让人回味无穷。被日本小皇帝赞为“天下一品”,委实不过誉。

千层油糕,是扬州著名的细点。名曰“千层”,乃是形容这糕的层次之多,一层糕夹一层糖和猪油,至少有一二十层。通体半透明,柔韧异常,层层相叠又层层相分。味道甜糯适度而爽口.外地茶楼也有千层油糕,往往徒存其名而已。

翡翠烧卖,朱自清曾经赞美道:“滋润利落,决不腻齿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靓丽悦目。”烧卖里碧绿的颜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犹如翡翠一般。轻轻地咬上一口,皮一点便破,吃到里面由虾仁、韭菜和鸡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润。吃下去后嘴里还充满虾仁的香味,真可谓齿颊留香。翡翠烧卖的口味有甜有咸。甜的是扬州产的“梅岭青菜”,取其叶斩成茸,以熟猪油、火腿末、绵白糖、食盐拌和成馅。与其他各地咸的米烧卖相比,别是一番滋味。我想女孩大多会和我一样喜欢翡翠烧卖,名号赋予人想象空间,买相清新可人。擀成菊花边状的面皮包入青菜馅,形如石榴,底若钱币,上端突露如蓬头,点缀上少量火腿茸,色如翡翠,看着就令人愉悦。口味选择性也多。

肴肉,大概只有富春茶社的是正宗的了.经过用“硝”腌制的猪腿肉,煮熟成了“肴”,肉质紧凑,近于“曝腌咸肉”,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决不是其他饭店所谓那么一块用五香煮的白汁五花肉。

和着这些细点来一杯龙魁珠茶,茶是用富春花局种植的珠兰与浙江的龙井、安微的魁针合制而成,解渴去腻。细细品着,看着窗外,热闹的市井,曲径的小巷.你会突然觉得,生活的乐趣就是这茶,这点心,这份简单而美丽的从容.现在在扬州的街头巷尾都是富春的放心早餐,所以吃富春包子也不定非去茶社不可,不过,在茶社享受的是另一种氛围.但是觉得富春拿回来吃,怎么吃都不好吃,可能是心理感觉吧.冶春包子,冶春茶社是扬州一家和富春的包子不相上下的茶社,在这里充分体会到怎样去吃扬州包子“先吃肉、后吃皮”还要用吸管的。

所谓扬州三头宴是指扬州菜中最负盛名的清蒸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合称扬州“三头”。

先说清蒸蟹粉狮子头。它不同于一般的肉丸,其造型特大,特圆,因此夸张地把它喻为狮子头;此外,它的烹制、风味也与众不同,不是油炸的,而是清炖的。烹调时不放酱油,保持原料本色。用料更是讲究,猪肉需扬州产的猪硬肋五花肉,蟹肉需用鲜活个大的清水大蟹,细斩成末后,调以佐料,做成大肉圆,放在砂锅内,上覆菜叶炖之。待菜熟透,便可上桌了。清蒸蟹粉狮子头色味清而不杂,肉香、蟹香、菜香,鲜嫩可口,回味无穷。

再说扒烧整猪头。它是扬州菜中工艺极为复杂的功夫菜。此菜的制法是:取新鲜猪头,刮洗净,取下双耳,去骨去脑,入清水浸泡。待漂尽血污后,入沸水锅中焯 20分钟左右,捞出,再入清水中漂洗。接着,剜去两眼,除去睫毛、舌苔,再将整猪头放入清水锅中焯烧两次,约七成熟时出锅,在锅中重换清水。锅内放竹垫,上铺姜片、葱段、香料袋、少许醋,将猪头放进后加锅盖用大火烧煮至熟透,再以文火焖4小时,直至肉酥烂,汤汁稠,即可上桌。扒烧整猪头,味道浓厚,甜中带咸,奇香扑鼻,有“食之越年,尚齿颊留香”之美誉。

拆烩鲢鱼头。扬州有谚:“鲢子吃头,青鱼吃尾,鸭子吃大腿。”扬州大花鲢,胶汁多,肉肥茸,无土腥气,入冬后的大花鲢更是肉嫩肥鲜。此菜烹制过程并不复杂,将5公斤以上的大花鲢头拆骨后与豆腐同入锅,再辅鸡肫、鸡腿肉、火腿等,加水后文武火兼炖约3小时。拆烩鲢鱼头,鱼头无骨,口感肥嫩,汤白汁稠,营养价值极高。食用时用匙不用筷,别具风味。

扬州炒饭,是扬州人赖以自豪的品牌。扬州正宗的炒饭,是将蛋包住了饭粒,而且粒粒清爽,颗颗金黄,入口香嫩,油而不腻,鲜而带稣,绝对为食中之绝品.这才是正宗的,切记切记!

扬州”不吹牛的牛皮糖"(广告语),价格也便宜,很适合学生。有些牛皮糖偶尔吃一下还可以,吃多了便有些牙软了,但是扬州的却不是,让你越吃牙越好,并且嚼得越多嘴里越香,越吃越想吃。扬州牛皮糖是以牛皮糖加芝麻做成的,但似乎在扬州牛皮糖中那成份调配地特别好,让人怎么吃都吃不厌,而越吃越想吃。绿叶牌牛皮糖最好。

扬州老鹅是在扬州城巷里卖得最多的。肉鲜而嫩,咬下去更伴着孕在里面的卤汁浸透牙齿,绝对让你过吃不忘。其实这烧鹅出来的味道与“老”字无缘,据传的老鹅应该是能够同沛县狗肉相媲美的,卡在牙缝中隔日被牙签剔出仍然能引起满口肉香的,而且肉质应该是致密耐嚼为主,估计亦是失传工艺之一。(扬州老鹅,上好的老鹅必须是隔年老鹅仔做起来,肉才够劲,尤以山东野外饲养老鹅仔为最佳。一年未到的小仔鹅,肉质疏松无力。两种鹅吃在嘴里绝对是非常不同感觉。)高邮咸鸭蛋,有很多品种,高油、双黄等都是很有特色的,而这工艺又是如何,似乎不难。双黄蛋的工艺要较一般咸鸭蛋高,要用鸭蛋发育到一半是阉制,也就是说一个双黄蛋的代价是一只即将诞生的小鸭,也难怪贵了,亦有有缘人吃过三黄,机会很小就是了。

扬州概况导游词

(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邗江、江都3区,仪征、高邮2市和宝应1县。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其中市区面积 2310平方公里,人口229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 11月,以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瓜洲轮渡码头通宵服务,已经成为扬州客运、货运中转的咽喉。全市境内由数十条干线和支线组成公路交通网,连结苏南、皖北,呈放射状通向苏北腹地。以扬州为中心,东有宁通一级公路,南有扬瓜公路,西有宁扬一级公路,北有谁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构成了一条条高效快捷的运输网。建造扬州到镇江的长江大桥已经经国务院批准并付诸实施,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国家主席江泽民深情地赞美、祝福故乡:“古城扬州是我的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是啊!扬州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琅琅的明珠,我们坚信:它不仅有美好的今天,更有灿烂的明天!

扬州概况导游词

(二)扬州导游词(优秀导游词系列)摘要

《扬州导游词》主要介绍了扬州,位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的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是华夏古 “九州”之一。《书.禹贡》载:“淮海维扬州”;《周礼.职方》载:“东南曰扬州”,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算起,扬州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 史。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后,扬州成为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至唐代,这里已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和交往的重要口岸,可谓中外商家云集、富甲天下。唐代大诗人李白 诗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代诗人徐凝诗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把当时人们对扬州的仰慕写到了极致。至于清代帝王康 熙、乾隆六次“南巡”过扬州留下的传奇,以及以郑板桥等八人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留下的故事,则为丰富厚重的扬州人文积淀进一步增添了光彩。

目录 序 走近扬州 扬州概况

一、自然生态条件

二、扬州的历史

三、经济总量

四、对外开放

五、经济开发区

六、优惠政策

七、扬州旅游业

八、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扬州乾隆水上游览线

一、御码头

二、盆景园

三、石舫

四、瘦西湖公园

五、大明寺 唐城遗址博物馆

一、延和阁

二、崔致远史料陈列馆

三、城墙

汉文陵王墓博物馆

一、汉代扬州历史陈列馆

二、王陵地宫 明清古城旅游区 个园 何园

一、何园概况

二、何园住宅区

三、片石山房

四、结束语 扬州工艺美术馆

一、扬州工艺美术馆介绍

二、漆器展厅

三、玉器厅

四、综合展厅 扬州八怪纪念馆

一、西方寺

二、陈列大厅

三、扬州画家介绍

四、金农寄居室

五、金农茶室

六、“扬州八怪”传人李亚如先生书画陈列室 史可法纪念馆 朱自清故居

一、书房及居室

二、朱自清生平

三、朱自清生平展览 汪氏小苑 琼花观

一、琼花观的牌坊 二、三清殿

三、琼花园

四、无双亭

五、琼花观长廊石刻诗词 古运河风情旅游线 普哈丁园

一、古清真寺

二、有磁伊期兰教的知识

三、普哈丁墓园

四、古典园林 隋炀帝陵

一、隋朝的皇帝

二、隋文帝其人

三、隋炀帝其人

四、隋炀帝陵园

附录 扬州旅游精品线路推荐

一、扬州古巷风风情旅游线

二、扬州宗教旅游线

三、淮扬美食修学旅游线

四、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线 后记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

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千古名邑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 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淮左名都”、“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置扬州总管府。至唐武德九年,扬州州治移至江都县,从此,江都县才有了“扬州”这个专有名 字。清雍正九年,江都县分为江都、甘泉 两县。民国时期,又将江都、甘泉两县合并,称江都县,属江苏省管辖,直至解放。1949年1月扬州解放,设扬州市。原江都县划分为扬州市、江都县、邗江 县。悠悠千古,经过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扬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今日的扬州,不仅是名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苏北地区的文 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杰地灵”的扬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进雄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当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到这里驻足时,他们最希望能在这座已经高度现 代化的城市里追寻到当年“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娴静和幽远。

扬州现设广陵、维扬、邗 江3个区,辖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阴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80.5 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

全长143.3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

扬 州全市共有36个民族,汉族占总数的99.67%。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3%。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扬州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维扬、邗江3区,仪征、高 邮、江都3市和宝应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58万,其中市区面积975平方公里,人口108万,城区人员70万,城市建成区72平方公 里。扬州为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模范城市、国家最佳人居奖获得城市。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近250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

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 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 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 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京沪、宁 通、杨溧高速沟通四方,扬州火车站有十趟火车联接祖国各地。润扬大桥更是将长江天堑变通途。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深情地赞美、祝福故乡:“古城扬州是我的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是啊!扬州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琅琅的明珠,我们坚信:它不仅有美好的今天,更有灿烂的明天!

瘦西湖导游词

(一)“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168.32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

“花为画本,月为诗源”,此建筑西面是两个扇形窗,东面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景色时时变换,窗框俨然画框,这种框景艺术正是李渔所说的“无心画”,而窗外所见正是花和月,是诗人画家的“本”和“源”。可见该景区实在是为诗人、词人、画家所设,按其生活创作喜好安排建筑,配上相应的匾额联对,人们可感受到氤氲的文人气息和扑鼻的翰墨之香

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

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静香书屋

石壁流淙,原为徐氏别墅,乾隆乙酉年间,乾隆南巡,赐名“水竹居”。这个园辇巧石、磊奇峰、泻泉水。其石峰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剑利,山顶峭壁摩空,泉水从石缝间,匹练悬空,挂岸盘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使湖水全活,故名曰“淙”。这淙流,是众水攒聚在一起,由高向低冲击,形成瀑布。其悬瀑下落如风快,声响似惊雷,临水时水花向四面飞溅,蔚为壮观。此处景点甚多,且很具特色,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红楼梦》中最主要景点怡红院就是以扬州水竹居作为蓝本的。静香书屋不是有意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蓝本,而是按旧时《扬州画舫录》的记载,清代园林档案中的效果图复建。但步行其间,却与大观园景色那样相契相合。主厅为卷棚式,面水而建,一汪碧水中睡莲婀娜,游鱼戏水,一艘画舫卧波,亭廊环围桥闸,黄石构筑的假山上翼然飞亭。

建筑多以“半制”取胜。即舫为半舫,亭为半亭,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仅有一半。但这一个个的“半”又以廊、墙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旧式园林的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书房内,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多宝架上摆放线装古书,圆桌上一盘围棋,使人一进其中立即体味到《红楼梦》中富贵闲人的洒脱和聪慧,停足其间,仔细把玩,余味无穷。

瘦西湖导游词

(二)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大虹桥】

“扬州好,沿湖滨漫步,看三步一桃,五步一柳,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融融的春风中,桃花缤纷艳丽,柳丝婀娜起舞。长堤犹如挂满彩色珠帘的画廊。确实“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人们都说“多情最是扬州柳”,扬州自古就是柳城,古人形容绿杨城郭是扬州,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来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挖好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阳,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载了一株柳树,并赐名“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

【徐园】

长堤的尽头便是徐园,它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门额上“徐园”儿子由扬州晚清孝廉“风先生”吉亮工书写,徐为行楷,园为行草,利用园的外框,巧妙的把徐宝山的绰号“徐老虎”的虎字向前在里面,成为扬州题额的一段趣话。

徐园名为祠堂,其实是极精巧的园林。站在园外,月洞门如一画框,进入园内先是黄石叠砌的荷池。过池则是馆轩,中为听鹂馆,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馆内楠木落地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为扬州木雕之精品。东部为碑亭,碑亭内是《徐园碑记》,碑文为仪征吴恩棠先生撰写。馆西为“春草池塘吟榭”,取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意。门前的两口铁镬,是1500多年前的萧梁时期的镇水之物,可见当年扬州冶炼业的发达扬州经济的繁盛。这一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此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

穿过徐园,站在小虹桥上,顿生豁然开朗之意。极目西看,是瘦西湖最开阔的景区,让我们渐入佳境,领略瘦西湖的绰约风姿。

【小金山—风亭—本樨书屋】

我们穿过徐国的后门,越过小虹桥,来到了小金山。那么小金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清朝时,为了迎奉皇帝到来,盐商开挖便莲花埂新河,用开挖出来的河泥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那时满岭遍植梅花,香气四溢,故称“梅岭春深”。据说当初在堆土成山时,屡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头晕眼花,一次在睡梦中,看见关羽带领士兵正在打梅花桩,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在河心,然后堆土成山。他猛然惊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后,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后乾隆游览至此,闻听此事大悦,左右乘机连媚说:“皇上南巡,感动天地神灵,连关帝也主动为皇上效力。”乾隆更加高兴,即命重赏。为了感激关羽托梦,程志栓特在小金山下建了关帝庙。

对了,或许有人会有疑问,扬州为什么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称?杭州有个西湖,这里就叫瘦西湖;镇江有个金山,这里就叫小金山。原来近人巧取瘦西湖之 “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来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借乎小”。

我们眼前的这块奇异的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用船编号记数,十船为一纲,用船运送花和石头,就被称为花石纲。当年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很喜欢企划意识,在他六十大寿之际,决定在精诚开封府建造一座万寿山。这块来自广西的钟乳石就是在运输过程中,因金兵南下而遗落在扬州的。

下面我们沿着碗蜒山路,拾级而上,岭上便是风亭,匾额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阮元所题。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深,贵在曲折。此时俯瞰小金山,上有风亭,中有观音阁,下有各种形式的厅堂,很有层次,四周碧水时宽时窄时直时曲,使人感到变化无穷而又富有自然之势。

古城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园林”之称,到处都显示出文学艺术的特征。现在我们来到了临水而建的琴室,门前古柏两株,树龄都在 200年以上,树高过檐数丈,葱笼叠翠。请大家随我走进琴室的庭院,请看东面花瓶门的石额上刻着“静观”两字,这是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手笔。琴室后是木标书屋。游客们:大家请保持安静。为什么?因为这里是读书所在,自然要安静了。

园内种有老桂树15株,花开时节浓香醉人,又名“桂园”,木挥是桂花的别称。

【月观】

按理说琴室,棋室、书屋之后,必有画室,蛋棋室钱仅有月观,没有画室,棋室月观就是画室。原来中国的诗歌艺术,绘画艺术都强调虚实结合,特别是作画,贵在“笔不到意到”,造园如作画,构园者也强调虚实相生,如果月观改成画室就过于求实,而索然无味,俗不可耐,扬州瘦西湖也就没有翰墨园林之称了。

月观中清代海梅家具雕刻的内容都和赏月有关。那些莲花、鸳鸯、荷叶、藕节、无不自然生动,是扬州木雕工艺的代表作品。

【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是园林小品,它是两片木石,偎依相向,大片高达6米,一个树桩盆景。扬州有一唐代银杏,已有千年历史,后遭雷击,从中部脱落这两木片,后人将他们进行防腐处理,移至这里,在其后栽一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木石顶端开除橘红色喇叭花,远远看去,火红一片,以为数又活了,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故命名为“枯木逢春”。

【钓鱼台】

这深入湖心的长堤的尽头就是钓鱼台,也叫“吹台”。在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扬州的钓鱼台自有其高妙之处,它是众多钓台中体量最小,却是极富特色的一座,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钓鱼台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设计者的本意是:乾隆游湖时,乐队在其中弹奏江南丝竹,以助游兴,所以亭内有沙孟海题“吹台”匾。谁知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此地,觉得此处更宜钓鱼,于是勃发钓鱼之兴。这下忙坏了手下人,管事的盐商火速暗中挑选水手,潜入水下,以荷叶盖顶,以荷茎换气。每当乾隆落竿垂钓,水手就将活鱼一条条挂上构去,乾隆举竿鱼跃,大家都喝彩欢腾,以为水神也从太君心意,盐商也自然得到奖赏。现今檐口的“钓鱼台”三字匾,是书法家刘海粟所题。两边槛联,上联为“浩歌向兰渚”,是唐代徐彦的佳句;下联为“把钓待秋风”,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台三面各开圆洞门,以门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称,为我国造园技艺中运用借景的杰出范例。

【五亭桥】

“维扬多水,素以桥胜”,五亭桥不仅是扬州瘦西湖的象征,也是扬州城的

标志。桥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称它为“五亭桥”。此桥是由巡盐御史高恒为迎奉乾隆

十分巧妙。

【熙春台】

如果说瘦西湖从虹桥到小金山为一折,湖面由南北转为东西,过吹台,穿五亭桥,到此又一折,湖面由东西转为南北,直到蜀冈山麓。

琐的考证。倒不如对杜牧诗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股脱的意境去作一番细细的品味。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会有许多中外名人前来观赏这里的景观。

【玲珑花界】

玲珑本指玉声,有明见之意。早先这里有一房屋,前有广池,多植白脸,每到盛夏,堂内玉花点点,莹珠滴滴,故名“玲珑花界”。玲珑花界北为九曲桥,此桥为梁桥,正与二十四桥遥相对应。蔚蓝皆以汉白玉为材,折角处的站柱上镌刻云纹,柱间栏板镂刻成蝶形图案。桥畔即为芍药圃,扬州素以芍药名世,尤其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因桥边遍植芍药,故而春日游人如云。

1991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游览二十四桥景区时,他们走到杜牧的诗碑前,一起观赏并朗诵了毛泽东手书的杜牧绝句。在熙春台,20名弹古筝的小朋友齐声欢呼“金爷爷好”,并为金日成和江总书记弹奏了民乐《渔歌唱晚》,赢得了一 片掌声。

“二十四桥月如约,黄花开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这是长期旅居国外的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来游览瘦西湖后发出的感叹,不知各位对此有无同感。作为导游的我衷心希望迷人的瘦西湖风采能拨动您的心弦,给您留下清新隽永的回忆。

瘦西湖导游词

(三)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 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 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

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

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

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

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己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后来宋代苏东坡路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可以通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这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 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

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1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

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

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 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这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通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一定成就。通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

和现代旅游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现在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一定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希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何园导游词

(一)主要游览路线:

何家花园 —— 复道回廊 —— 何氏住宅 —— 片石山房 【何家花园】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中国晚清

丹”就是何园的园花呢,等到牡丹开放姹紫嫣红摇曳春光之时,欢迎大家再来何园作客。

绕过“牡丹厅”,后面就是船厅了。您看,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厅两旁廊柱上悬挂着的“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更是点出了“船”的主题。在这里设一个船厅不仅仅是“旱园水做”的典范,同时它与园主人何芷舠也有着一种神秘的关联,何家祖籍安徽望江,是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地方,在这里出生的何芷舠从小就和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名叫“芷舠”,含义是一只盛着香草的船,二十岁时他步入仕途,当的是盐官、粮官直到江汉关监督,始终在和形形色色的运输船只、船务打交道,身为江汉关监督,何芷舠在处理洋务的过程中经常处在外交冲突的浪尖,他多次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而反对清政府屈从洋人的意旨。面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担心长此下去非但自己的爱国抱负不得施展,只怕连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再三权衡利弊,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自己的人生之舟停泊到了绿杨城郭的古运河边上。这艘“船厅”不也正是何芷舠一生的象征吗?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年后,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园主人又作出了一个和当初辞官归隐同样惊人决断:抛弃何园,起锚扬帆,载着全家驰向十里洋场的上海去弄潮。何芷舠这只神奇的小船开走了,一去不复回,却把他的化身船厅留守在故家的宅园,向后人讲述着主人的心情和主人的故事。

【复道回廊】

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舟”您已从船厅看出来了,那“山”又在哪呢?我身后这组贴壁假山就是名副其实的“书山”,因为上去之后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园主人的大公子何声灏的读书楼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这就上山吧。注意脚下的台阶,出发吧。“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是一点不假。园主人将儿子的读书楼建在这样一个僻静清幽的地方,不仅采光稳定、宜于静思苦读,更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刻含义立体化了。与其说何大公子当年是深感自己被这句话的意境所包围,不如说包围他的更是父亲深厚博大的慈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何声灏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苦心,不负众望的在1890年被钦点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京城捷报传来,

可以想见当年何家举家上下欢天喜地的场景,绝不亚于现在咱们考上清华北大一样。而何声灏也因此与他的爷爷,也就是园主人何芷舠的父亲——何俊共同被誉为“祖孙两翰林”。

除了给儿子建了这座读书楼之外,请各位顺我手指的方向看我们脚下地面的花街,鹅卵石铺成的图案,是生动的九只梅花鹿。为什么是九只鹿呢?那是因为“鹿”的谐音就是享受俸禄的那个“禄”字;九,是阳数当中最大的一个,正所谓阳数之极,而且又何“天长地久”的“久”谐音,因此这“九鹿”也就代表长久的俸禄,是园主人希望子孙们都能享受永久的俸禄,他的一番良苦用心真是处处可见。

先别急着赞叹,还有更加叹为观止的在前面等着我们呢,一起去大开眼界吧。何园一万四千平米的面积中,建筑面积占了一半,这七千多平米的建筑,中西合璧,经典考究。何园的特色建筑之冠就是我们目前所来到的、享有“天下

是取自河底的陈年老泥,用它烧制的砖,光滑细腻、坚固耐用。这每一个花窗都是那么的青苍浑穆、富丽精工,整体格调气宇轩昂,并且每个花窗的花型各不相同,不仅如此,您站在花窗前往里看就会发现奥秘所在了,每一个花窗都刚好对应前面玉绣楼的一扇窗户,女子们可以端坐玉绣楼,聆听窗外戏,别是一番雅趣。

倘若没有这一排花窗,这一道白墙未免有些单调,如今您一眼望去,赏心悦目。还有更赏心悦目的就在其后,那座高14米的太湖石假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小小的山上还真是有仙。什么仙呢?树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山上的两棵白皮松不仅已有120多岁的高龄,而且因为白皮松喜欢光照,喜欢湿润山坡,在过去仅仅在宫苑、寺院栽植,江南庭院极为少见,所以这两株“老白”也是非常珍贵啊!正所谓“名园易寻,古木难求”。这一座假山加上白皮松,清幽淡雅,再加上这一池碧波的点映,正应了王维诗画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站在复道回廊,倚着花窗,赏着戏的我们,早已忘身其间了吧。正所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不就是我们一直钟情的意境与心境吗?看来,早在何芷舠那个时代,咱们扬州就已经算得上最佳人居环境了。

继续向前,愈发觉得清幽,而且我们不难发现一组很特别的铁栏杆。这一组极具欧式风格的空花栏板,中间铸有四个字“益寿延年”,看到这个字就不难猜到现在来到的必定是老年人住的地方了。这里是园主人为母亲祝寿而专门建造的“赏月楼”。自成院落、座北朝南,楼上设有观音堂,供信奉佛教的何老太太静修祷告,楼下是她休息的地方。庭院里栽种的植物也是颇有讲究,足见一片孝心:松柏象征长寿,女贞象征节操,石榴代表子孙满堂。地面的鹅卵石铺设出“福禄寿喜图”。构成一派颐养天年的佳境,也表现出晚辈对长辈深情的感恩与祝福。

【何氏住宅】

主人居住的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玉绣之名,来自庭院中栽种的广玉兰和绣球树。玉绣楼的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串楼理念,四周用回廊围成院落。楼内设计采用一梯一户带有拉门隔断的独立套间,与中国住宅传统的厅厢结构完全不同,房间里点缀的吊灯、壁炉等装饰细节和楼外立面的雕饰,

也都处处洋溢着欧式风情,所以,从前何家人称呼它为“洋房”。可以说这座小小的建筑把“中外合璧”四个字演绎到了极致,是中国传统风格与欧洲现代风情的完美融合。

何园的精彩,包含着景观与人文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到玉绣楼何氏家族史料陈列室,可以帮助我们真切具体地感知一个近代大家族的兴衰历史和家族人物们缤纷曲折的命运故事。在北楼展馆里,有何园主人何芷舠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有何家大少爷何声灏发奋读书成就了祖孙翰林的砺志路程;有三少爷何声润捐助“鸿船”救生义渡的慈善故事。在南楼展馆里,有王承书、何祚庥这一对表姐弟中科院院士为祖国科学事业和民族精神的重建而作出的业绩和贡献,有国画大师黄宾虹与何家四代人结下的长达60年的书画情缘。

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何家二少爷何仲吕继承父亲兴教办学遗志,扶持两个儿子——世桢、世枚两位美国密昔根大学的洋博士兄弟,在上海创办持志大学的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晚清对中国而言是个屈辱的年代,园主人何芷舠想兴办一所大学振兴教育,从而振兴祖国,但是这个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直到1924年在他去世十多年后,他的次子何仲吕命他学成归来的两个留美博士儿子何世桢和何世枚继承他们祖父的遗志,启用何芷舠留存的资金兴办了“持志大学”,他们郑重的将何芷舠尊为创办人,何仲吕为继志创办人,校长为何世桢,何世枚任副校长和教务长。

我们看一看当年持志大学的几位教授就能够知道“持志大学”的地位了:胡朴安,文字训诂学家,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著有《文字学ABC》、《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俗语典》等;曹聚仁,作家、学者,先后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路矿学院、中国公学、持志大学等校任国文或史学教授,著有《国学概论》、《中国近百年史话》、《中国文学概要》等;卫聚贤,历史学家,历任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授,曾任南京古物保存所所长、《说文》月刊编辑,著有《中国考古学史》、《中国社会史》等;闻宥,作家、学者,南社社员,在持志大学兼课,著有《白话诗研究》、《甲骨学之过去与将来》等,并主编《中国画报》与《新文学丛书》;杨兆龙,法学家,曾在哈佛大学、柏林大学深造,二十四岁时即受聘为持志大学教务长兼教授,曾当选为海牙国际法学院在世界范围内评出的五十位杰出法学家之一;陈去病,学

第二篇: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概况导游词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邗江、江都3区,仪征、高邮2市和宝应1县。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其中市区面积 2310平方公里,人口229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使当时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这时的扬州还成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 11月,以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瓜洲轮渡码头通宵服务,已经成为扬州客运、货运中转的咽喉。全市境内由数十条干线和支线组成公路交通网,连结苏南、皖北,呈放射状通向苏北腹地。以扬州为中心,东有宁通一级公路,南有扬瓜公路,西有宁扬一级公路,北有谁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构成了一条条高效快捷的运输网。建造扬州到镇江的长江大桥已经经国务院批准并付诸实施,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国家主席江泽民深情地赞美、祝福故乡:“古城扬州是我的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是啊!扬州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琅琅的明珠,我们坚信:它不仅有美好的今天,更有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概况导游词

【城市面貌概述—地理位置和地形—得名由来—历史沿革—气候特征—交通状况—旅游资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 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使当时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这时的扬州还成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 11月,以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瓜洲轮渡码头通宵服务,已经成为扬州客运、货运中转的咽喉。全市境内由数十条干线和支线组成公路交

通网,连结苏南、皖北,呈放射状通向苏北腹地。以扬州为中心,东有宁通一级公路,南有扬瓜公路,西有宁扬一级公路,北有谁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构成了一条条高效快捷的运输网。建造扬州到镇江的长江大桥已经经国务院批准并付诸实施,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国家主席江泽民深情地赞美、祝福故乡:“古城扬州是我的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是啊!扬州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琅琅的明珠,我们坚信:它不仅有美好的今天,更有灿烂的明天!

双黄鸭蛋

双黄鸭蛋是扬州高邮的特产,因一只蛋内有两个蛋黄,故名。鸭生双黄,是因为这里食料好,鸭体壮,连续排卵,形成双黄,甚至三黄。高邮咸鸭蛋,向以颜色红而油多而驰名于世。将双黄咸鸭蛋煮熟剖开,蛋白如凝脂白玉,蛋黄似红橘流丹,赏心悦目,别具风味。

四美酱菜:有萝卜头,酱黄瓜等,口味还是不错的.富春包子:味道更不用说了 牛皮糖 蛋炒饭 扬州漆器

扬州沐浴业(值得好好享受一番哦)

十大名点

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子、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十佳风味小吃

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

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

扬州三把刀,即天下闻名的扬州厨刀、修脚刀、理发刀。

历史品牌

近2500年来,扬州的汉、唐、清几度繁华

第四篇: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篇一: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曾将数百首歌颂扬州风光的诗歌留给了后人。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游客们: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扬州是苏北重镇之一,江淮地区水陆交通枢纽。辖广陵、郊区2区,仪征、高邮、江都3市和邗江、宝应2县。全市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总人口439万,其中市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人口44万。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境内的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市、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仪征市、邗江县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等。

扬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吴王夫差构筑耶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楚国打败了越国,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城墙“广被丘陵”,改称“广陵”。这是扬州定名广陵的开始。秦汉之际,因广陵县城靠近长江,为一县之都会,所以,又更名为江都。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南来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长江下游一带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隋代统一中国后,才改称扬州,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扬州的改名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扬州的繁华,使身在北方的隋场帝杨广不胜向往,他在夜间也“吾梦扬州好”。于是他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使当时的扬州成为拥有50万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时,扬州商业的繁荣,在全国范围内居第一位,超过四川,有“扬一蜀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这时的扬州还成为国际贸易港口,东南亚及西亚诸国的商船都来到扬州进行贸易。

唐天宝六年(747年),扬州人口达47万,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来这里学取真经和汉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唐天宝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鉴真大师,由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元时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为东宣抚使,在扬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后,漕运不经运河,扬州也就逐渐衰落下来。到了抗日战争前,扬州人口只有12万,只有唐朝繁荣时的五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市步入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发展了传统的工艺产品,修缮了园林古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旅游胜地,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偏长,达4个多月,夏季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5“C,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无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至9月居多。扬州市内的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内的水陆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长江流经扬州郊县,在扬州境内与运河、淮水相连。瓜洲轮渡码头通宵服务,已经成为扬州客运、货运中转的咽喉。全市境内由数十条干线和支线组成公路交通网,连结苏南、皖北,呈放射状通向苏北腹地。以扬州为中心,东有宁通一级公路,南有扬瓜公路,西有宁扬一级公路,北有谁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构成了一条条高效快捷的运输网。建造扬州到镇江的长江大桥已经经国务院批准并付诸实施,新建的南京禄口机场距扬州只有100多公里。

游客们:扬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会本,风物佳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美景脱颖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桥与湖中五亭桥互为呼应,更衬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扬州的园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个园”的叠石假山势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园”中西合壁,而园中国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画家石涛留下的惟一的园林杰作;其他如“小盘谷”、“卷石洞天”、“冶春园”等,且不说内中如何,就是看看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涌,沧桑万变,扬州是个说不完的故事。

篇二: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是一个文化古城。她美丽而又神秘,她迷人而又可爱,她的文化更是令人折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州,感受扬州。熟悉扬州的人们都知道,扬州以丰厚的文化底蕴而文明世界。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等等都为扬州添上了绚丽的一笔。不光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等等都为扬州添上了绚丽的一笔,而且扬州双博馆已成为国际、国内颇有影响的藏品丰富、功能齐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地方文物30000余件。

双博馆,顾名思义就是里面记录了扬州的光辉历史。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去探索扬州双博馆的奥秘吧!扬州双博馆建筑造型独特,外观采用荷叶造型,使之融入紧邻的湖滨地理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的交融,反映了“和谐”的建筑理念。自然流畅、没有棱角的建筑外观线条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属性,是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炼。双博馆它从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创建邗城开始;汉代继以广陵城;隋唐由于南北大运河的开通,扬州成为经济发达的国际都市;明、清两代,随着漕运和盐务的兴盛,扬州再度出现令人眩目的繁华。

历史上的扬州,虽有“池废木乔”的悲怆,而更多的却是“歌天沸海”的繁盛。陈列以实物、文献为依据,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整个展览,犹如澎湃的海潮,波涌潮起,连绵不绝。从分隔巧妙的展厅一路走来,就像在扬州历史的长河中徜徉,可借以了解扬州城市发展的脉络。置身馆中不能不使人感到:扬州是一座“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城市。”看了以上的介绍,我想大家一定都对双博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实在双博馆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扬州八怪”了。

扬州“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均有所了解。面对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遭际,产生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贫富不均面前,他们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当时清王朝又正处在所谓“盛世”,其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出仕则期望能有所建树,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绝意宦途或归隐,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因而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疾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

他们当中郑燮可为代表,留下了较多的言论,可谓“八怪”的思想家。李鱓表现的矛盾痛苦最激烈,成为受攻击的主要对象。从扬州“八怪”中我不仅体会到了扬州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会出了扬州“八怪”的正义与不败的精神。相信扬州人都能像“八怪”那样正义,那样的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作斗争。同时也让我们的美好家园——扬州成为世界文明城市,那就让我们怀着这美好的心愿一起祝福扬州吧!放飞理想,展望未来!

篇三: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这几年的变化是举目共睹的,来扬州旅游的客人都夸扬州的变化日新月异,说扬州已从昔日的小家碧玉长成今日的大家之秀,变得更加成熟、端庄、秀丽、典雅,更加宜居。

有人说:“第一眼的扬州,让你惊叹生态环境好,是一个生态城;第二眼的扬州,又让人感到浓浓的书卷气,越读越有味道,像个文化城。”这句话精妙地诠释了如今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如今给人的感觉。

每到一处,你都会真切的体会到扬州这座古城的巨大变化。走在城区,放眼望去,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两旁的绿化带成了人们散步的好去处,以前的旧房子改造成环境幽雅的小区,一条条马路变得更加宽阔,一排排楼房更加整齐,一片片景观绿化带更加漂亮;夜晚的五颜六色的灯光,将扬州城区装扮得更加美丽,人们多姿多彩的夜生活,更增添了城市的魅力。

走在水上,古运河风光带两岸你看到的已不再是那零乱、低矮、破旧的小屋与浑浊的河水,换之是整齐的驳岸、成片的绿化,现在的两岸是一片桃红柳绿,那昔日浑浊的河水,已是清波荡漾,滔滔的河水似乎告诉我们:现在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泛舟水上,边赏两岸美景,边尝着扬州小吃,边听扬州小调,又怎不令人陶醉!

走在园中,万花园的二期工程令我们赞叹不已,芳草如茵、百花盛开,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呈现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景象,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飘落人间,置身画中,让人流连忘返。如今扬州人假日游玩的去处越来越多了,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你会觉得是一种幸福。

我觉得,想看扬州这几年的变化,看交通变化,你最好去看润扬大桥,看火车站,看川流不息的交通路况;看城市面貌变化,你可以看双东老城区,看古运河风光带,游一下扬州主要景点,通过这一切你会更深刻感受到扬州的巨大变化。

可以说,如今的扬州在与时俱进,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挑战机遇,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与家乡共成长,让扬州变得更美好。

第五篇:扬州个园导游词(集锦)

扬州个园导游词(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扬州个园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个园导游词1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扬州个园导游词2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黄至筠。

现在大家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中堂是《四时读书歌》,配以篆书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用竹林的露珠磨墨,专心圈点着唐诗,细品着梅花之清香,静心研读着《晋书》。竹露、梅花,让寒窗苦读多了份静逸与从容。用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来形容读书,有滋有味。

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至此我们也就清楚了黄家主厅汉学堂的陈设布置为什么尽显儒雅之风了。

扬州个园导游词3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扬州个园导游词4

各位游客: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8 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穿过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砖门楼,这就是何园大门,进入大门,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东花园的过院,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砖雕的厅,我们称其为牡丹厅。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在东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数北面的船厅了,厅似船形,台阶前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象征着吉祥、长寿。在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滥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游客们,当您看了这幅祖联后,你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脑内荡桨。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是一座秀丽的假山,长约60余米,上有盘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绕山行,遍植梅树,山上有座小亭,过小亭可登串楼。远远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国的大好河山图。如果把风火墙比作画家笔下的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通思。这就是东园。请自由参观和拍照。

扬州个园导游词5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扬州个园导游词6

游客们:

如果说东园是何园的序幕,那么西园就是何国的主体。楼台的豪华,层次的深密,复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灵,在中国园林中也的确是独树一帜。西园以水地居中,空间开阔,四面设景,都以申楼为主体,并有石板曲桥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么意思呢?

“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顾名思义,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走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夏日招凉”之用。这种水心方亭,在扬州园林中称作“小方壶”,“方壶”即海中仙山。电影《红楼梦》、《毕昇》,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等影视剧都把它作为拍摄的场景。

西园楼台极富层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两层的七楹楼房,中间三间稍突,两侧两间稍敛,歇山顶式建筑四角昂翘,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们称之为“蝴蝶厅”。这里原为园主人接待宴请宾客之处,所以也称“宴厅”。这些厅堂一个个都装扮得极为富丽,厅内术壁上雕刻有历代名碑字画。

如苏东坡的竹,郑板桥的兰,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从这些书画作品美术工艺中,可以看出画家飞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畅的线条,都得到了极为细致的体现。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绿意盈野,花丛中矗立三门厅房,这就是桂花厅。厅前种有大量的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每当中秋佳节,桂子月中落,花香云外飘,此厅是赏桂的最佳处,因此称之为“桂花厅”。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峰高约14米,是全园的最高处,有险壁,悬崖,奇峰,幽岩,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戏闹,或如雄鹰高踞,底部还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联,碧水贯注其中,远远望去,显得幽深清冷。

此处构山极为适宜,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何园的边缘,仅一墙之隔就是园外,而游客们看着眼前高耸的假山边缘,定会产生“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觉,这就增加了景深,开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盘山曲道,直达山顶,又与山脚空谷相连通。园主人在工作之余,来此散步之际,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顶俯视全园美景,还可来到山谷品味纳凉,叙谈话旧。

扬州个园导游词7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此园南为入口,中部有二池:东池以小桥划水域为二,池南桂花厅,面阔三间,单檐歇山,是园中主要建筑,池北有六角亭一处;西池较小,北岸砌有湖石假山,南岸为竹林。园北有长达十一间的二层园林建筑。

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沿花墙布置石笋,似春竹出土,又竹林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夏景在园的西北,湖面假山临池,涧谷幽邃,秀木紫荫,水声潺潺,清幽无比。秋景是黄石假山,拔地数仞,悬崖峭壁,洞中设置登道,盘旋而上,步异景变,引人入胜。山顶置亭,形成全园的最高景点。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犹如白雪皑皑未消,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而就在小庭院的西墙上又开一圆洞空窗,可以看到春山景处的翠竹、茶花,又如严冬已过,美好的春天已经来临。这种构思设想,使园林空间的变化极具新意。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扬州个园导游词8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米,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1.2公顷,中部叠石区占8000平方米。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个”通常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

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

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龟甲竹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

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黄杆乌哺鸡竹

大家再看我身边这种竹子,乍一看,会不会以为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皮竹,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哺鸡竹

竹西佳处

大家抬头请看,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后来就借指扬州了。

银宾大道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样子,每到桂花盛开,满园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贵客的意思。

丛书楼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还有后花园,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我们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其实藏书楼的原主人不是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2楼,藏书百厨”。藏书楼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还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2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再告诉大家。

冠盖豪门盐商第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路建筑:(禄

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大家抬头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禄”,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皆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

一两纹银一只蛋

黄至筠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营养。

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接下来我们看看主人家的餐厅。

楠木厅

这个餐厅厅梁柱取材为楠木,也称楠木厅。大家请看屏门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的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这样哦。屏门下面的条案上的摆设是徽派风格,西边是倒插镜,东边是花瓶,寓意平平静静。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大家再看这个圆桌,中间有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在外经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女眷吃饭只能用半张桌子,也体现了男足女卑的观念,等男主人回来才能拼桌子吃饭,大家再看,厅内设圆桌、圆凳,“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东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们先驻足来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鸳鸯墙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间的第十比四周高,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四个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这门口有2个大缸,也叫“门海”,它一能消防,二为了聚财。

汉学堂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西边倒插镜插屏和东边花瓶,但是中间多了一口西洋钟,谐音“终生平静”。

中路中进

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黄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辑佚”,相当于考古考证一类的事情,他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黄奭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奋博学留名,当属不易。

中路后进

穿下面再开看看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的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泰州,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西火巷

此巷南宽北窄,扬州人俗称“棺材巷”,升官发财的意思。又因为它男宽北窄,也寓意官运恒通,路越来越好走。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墙下端发砖拱着一道。若发生火灾取水灭火及时。旁边墙上砌成拱形,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

西路建筑(寿)清颂堂

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大家偶没有感觉,这里比前两路建筑要高得多。

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我们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寓意高高在上。这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黄至筠曾畜养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

西路中进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只筠的住宅,大家看着楼下是不是只有三间厢房呢,其实啊,它是有五间厢房的。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有绣房、儿童室等。

西路后进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大家闺秀通常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一般“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抛绣球”,平时只能去后花园游玩。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个园的精华部分---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四景

真正的个园由此开始,门上的个园二字是园主人在190多年前亲题的这里花坛内种的是刚竹,因为刚竹四季常青,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有春天的感觉,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为了突出春的意境。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春山百兽闹春图

过月洞门,这里利用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这些石头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就是什么。

夏山

走过春景,来到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宜雨轩的西北,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这就是夏山。

湖石山景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

荷塘蛙鸣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像不像一只青蛙呢。俗称“荷塘蛙鸣”。

鱼骨石

大家看湖中这竖着的石头,这可是个园的镇园之宝,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大家再看,着石头的形状,是不是很像汉字“月”,而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当为不过。

鹤亭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扬州人对鹤更有特殊的情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紫藤

鹤亭东有一紫藤,所以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这颗紫藤有200多年的历史。

抱山楼

这是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是他们家当时的宴会厅,楼上楼下各7间。大家请到这边,楼下有一块空地,这里是他们家戏班拍戏练戏的地方,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特别在这里修建了蝙蝠形状的池塘,靠水来传音。

秋山

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沿楼廊东行,越过架空的复道廊

拂云亭

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可以看到古运河的瘦西湖,现在城市涨高,已经看不见了。

秋山石屋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诀,就是中间那个洞。沿山道行至底层,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

住秋阁

石屋窗下,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曰“住秋阁”。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个园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冬山

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它分别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称雪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树

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风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漏窗望春

再看这墙上有2个大的孔洞,透过它,可以看到刚刚走过的美景。所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壶天自春、抱山楼

北边的抱山楼因着树木山石的掩映竟让人感觉有些缥缈,不过楼前的匾额上“壶天自春”四个大字还是清晰可见的。“

宜雨轩

走了一圈,我们又大地回春了,最后还有一处景点建筑,宜雨轩。他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今雨的雨还多了好几点,是说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这门口的石阶叫浮云阶,它有一个寓意,登上浮云阶便平步青云了,所以这个只能上不能下的哦,等会我们从旁边下去。四周是玻璃制的,所以人说“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生产玻璃,这些都是欧洲进口的,所以也有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说法,现在仅存的一块蓝色玻璃还是原物,是从法国进口的兰波。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黄至筠,不仅是一个精通盐业生财之道的大商人,还是一个富有才情,擅长丹青的风雅名士,抱山楼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挂在汉学堂内的花鸟题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笔。不过,黄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还是他的个园,花了6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真正是“盐商豪府第竹石雅乾坤”。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好书不厌百回读,个园妙处须细品!欢迎您再次游览个园!谢谢!

扬州个园导游词9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春山宜游,原不在流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山上古柏,山下有池塘,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夏山宜看,远近高低都是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满园佳境尽收眼底。秋山宜登,游走腾挪于尺幅之间,如历千山万壑,尽得攀登险趣。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冬山宜居,不过,最好的当然是仨俩知己,聚在这座面山而筑的透风漏月厅里,围炉赏雪、夜话。

扬州个园导游词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到达的是个园,我是朱姸羽。你们可以叫我“朱导”,希望在我的陪同下,与你们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了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你们知道吗?个园的营造可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的荣誉称号,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可以说黄至筠和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都是钦赐正二品。个园园主在位40多年,建造个园就花了20年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呢!

你们听了这些,可能会想:为什么黄至筠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呢?哈哈,你们不知道了吧,因为“个园”得名缘于黄至筠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的“个”字;中国汉字“竹”字的一半就是“个”。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凭着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就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个园的“万竹园”可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呢!“万竹园”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可有不少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等。看!这是黄金间碧玉竹,此竹色彩美丽,竹竿呈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似黄金间碧玉,因此得名黄金间碧玉竹。瞧!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这种竹竿呈碧绿色,老时变黄色,梢稍弯曲。枝条多数簇生于一节,每小枝着叶5-10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叶表面深绿色,叶背粉白色,叶质薄,为优良的观赏竹种。孝顺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呢!

你们听了这些,肯定忍不住想赶紧去亲眼目睹一下个园的风采了吧!在自由活动之前,我要提醒大家:美丽的景色虽然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可是也离不开我们后天的保护,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哦!好了,不多说了,请大家3:30再到这里集合,大家不要忘记,一定要做一位文明的游客哦!再见!

扬州个园导游词1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扬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扬州个园导游词5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扬州个园导游词12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 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几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此园品位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扬州市政府正在准备将个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个园导游词13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 “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 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

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 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 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 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 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 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另外个园中楼台厅馆巴各俱特色,园的正前方为“宜雨轩”,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园的后方为抱山楼,楼上下各有七楹,西联夏山,东接秋山,东边是通黄石假山的复道廊,楼下走廊南墙上嵌着刘凤浩撰《竹园记》刻石。

扬州个园导游词14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15

个园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朝廷的税收大户)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的四节假山很有特色,游园一周,仿佛经历了春夏秋冬。

个园不大,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区。整个园区有北、东、南三个门,北门只进不出,东门只出不进,南门可进可出,其中南门就在著名的东关街上。个园不大,无论是北门还是南门进入,沿南北走向游览即可。

与其他著名园林相比,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当你在园中游览时,可以观赏到一座石峰竖立在稀疏的竹林中,这就是“春景”,象征着春回大地,雨后春笋复苏的景象;在春景的北边是“夏景”,清澈的水流穿过岩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在春景的东侧,可以看到“秋景”,一堆叠石周边,几株枫叶,一片肃杀秋意;而在春景的南侧,靠近南门处,就是“冬景”,这里的叠石都是雪白色的,就像大雪纷纷的严冬。叠石四景,位于园区的南部。

除了四季叠石,在园中北部的竹林里散步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即使是炎炎夏日,但走在绿意盎然的竹林中,却能感到相当清凉。

游客在园中的北门和南门,可以请到讲解员,费用在80元左右。

下载扬州概况导游词(涵盖7个景点)(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扬州概况导游词(涵盖7个景点)(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扬州个园导游词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1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我们......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1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1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

    最新河南景点概况导游词范文5则范文

    最新河南景点概况导游词范文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你去过......

    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5篇可选)

    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

    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3篇范文

    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3篇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下面是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欢迎大......

    江苏扬州个园导游词

    1、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彩陶,因为主要有黄、绿、赭三色。 2、唐朝帝王陵大多以大山为陵,要的就是一种理想境界、一种恢弘气势,达到自然地形与人文精神的“天人合一”。 3、文房四......

    扬州个园导游词[推荐阅读]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篇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