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通讯员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企业通讯员
一、企业通讯员的重要性
企业要想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不光要做好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要做好企业的宣传工作,做好企业的宣传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政策的宣传行为,更成为一种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它所开发和创造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宝贵的财富。而通讯员作为企业宣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1、通讯员是企业信息的传递者
通讯员对企业信息的汇报,无疑会促进与外部信息交流的畅通。企业领的决策、指令需要通讯员加以宣传解释,以便执行层更加迅速准确地贯彻落实;执行层的反馈、一些创新的思路、好的经验也需要通讯员及时传递,并保持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
2、通讯员是企业形象的塑造者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由外形,内质两方面构成的。
企业的外形是人们看得见的硬件,如现在化得办公楼、良好的工作场所、鲜明的企业 标识等。
内质则体现在企业的规范的业务流程、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优秀的经营业绩、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谐的工作氛围及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等方面。树立企业的形象,不仅是展现企业外在的光艳,更重要的是展示企业内在的鲜活。要展现这些内质,就离不开通讯员与各媒体的合作,通过新闻和文艺作品宣传企业亮点、展示企业风貌,逐渐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企业形象。
3、通讯员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
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技术的竞争转向人才和文化的竞争。而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如何将企业文化的理念、精髓和内容导入员工的头脑中,宣传引导至关重要。通讯员在日常的投稿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逐渐认同企业文化,并通过自己的新闻稿件进一步传播,营造有利于企业文化培育滋长的氛围,促进企业文化的成熟。
二、如何真正做好企业通讯员
首先,通讯员要热爱企业宣传报道工作,热爱能焕发激情,催生写作动力,对公司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进行传播;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必须依据企业的发展和中心工作来宣传,达到对外塑形象、提升品位的目的,对内传信息、树标榜,起到舆论导向作用。
然后,要多学、多练、多思考。不断地学习积累、更新知识和总结提高,广读博取,融会贯通;坚持经常写,看书时,记读书笔记;工作中,写好日记;开会时,写会议纪要;事情完了,写工作总结,学写各种体裁的文章,熟能生巧,写得多了,自然能摸索出一些要领,文章也就越写越活了。文章写好后,要从标题、文章布局、材料取舍、内容和观点上细细思考,并与同一类型的报道文章作比较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讯稿一定要有新意,有自己的亮点,具有独到之处才能吸引住人。我们在工作中对人物、事迹、经验、社会和行业敏感问题,要处处留心,积累素材,捕捉线索,慢工出细活,精细出佳作,写作要一气呵成,以求成章。改时要从容地修改,多读多改,经过反复推敲才能成为好文章。通过精细耕耘,力求做到巧思索、妙布局,标题要贴切、生动,材料取舍要合理,用词要灵活、准确、新颖。
最后,要尊重新闻的事实,以事实说话,学会衡量新闻的价值。作为企业通讯员一定要有责任意识,认清自己的身份与工作职责,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宣传。
第二篇:怎样做好一名通讯员
怎样做好一名通讯员
怎样做好一名通讯员,本文狭义上讲是怎样做好企业集团报纸通讯员。一个企业集团报纸,其稿件大部分是来源于集团各企业和部分基层通讯员。就所属企业的通讯员而言,面临三种状况:一是大部分通讯员都是兼职,他们主要精力是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写稿子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二是年轻人居多,都是些近年来从各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写作经验。三是文化层次不是很高,一般都是中等学校毕业生,对新闻写作能力把握不足,从而导致企业及通讯员对宣传工作不是很得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的广泛传播,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对宣传报道工作重视程度愈来愈强。如何通过宣传报道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之目的?如何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宣传企业的新风貌、新技术、新成果?如何使通讯员尽快掌握新闻写作技巧,提高驾驭新闻的能力,搞好新闻报道工作?为通号报提供有特色、有份量的好新闻,笔者就自己的经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仅供通讯员们参考。
一、打好自己的文化基础,把文学写作的爱好转变为新闻方面的写作。
我们从上学就开始学习语文课程,语法、修辞包括标点符号都是写文章的基础。我们很多通讯员都基本掌握了这些东西。但有部分人这方面还有欠缺,文章不通、不顺,结构搭配不合理等,这些还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加以苦练。另一方面,有些基础好点的通讯员他们的处女作大部分都是从写文艺稿子开始的,基本上没有涉猎到新闻写作。他们写诗歌,写散文,写人生感悟,还有的写回忆性文章等,“学生味”十足。因为没有太多框框的约束,可“信马由缰”,也比较容易发表。很多单位的领导就认为这个人“能写”,可培养任用。殊不知,真的让他把本单位本部门人和事,用新闻的形式报出去,就很难了。首先说他不会写,即使写出来也是个“四不像”。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假”像,也感到很惆怅:怎么就培养不出来一个能管用的通讯员呢?其实结症所在,就是那所谓的通讯员还没有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业务。那么,怎样才能把文学写作转为新闻写作呢?笔者有以下三点提议:
(一)、要研究新闻。目前,关于什么是新闻的定义有170多种。如陆定一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范长江的“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的重要事实”,博加特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这些暂不去深究她。换而言之,我们大家每天最直接的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络,大部分都是新闻内容。首先建议,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必须要看,其次,所能接触的报纸一版一定要看。这些都是大量的新闻,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实,都是用最快的速度转给受众的。了解了这些,就知道什么是新闻了。我们身边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新闻,但身边的人所处理的事,每天都有变化,在变化中务必会发生新闻。我们通讯员研究的就是这方面的新闻。
(二)、要学习新闻写作。新闻行业是一个系统的学科领域,专业性比较强。初学乍练者暂用不着太深究她。笔者倾向能初步掌握消息、通讯、新闻故事等几个体裁的写作即可。这方面的工具书新华书店都可以买到。如时统宇的《消息写作》,丁柏铨的《通讯写作》和彭朝丞的《新闻标题制作》。这样从最基本的学习开始,了解了新闻的内涵,明白了她的要素,掌握了她的属性,基本功逐渐就夯实了。再者,要拜有这方面经验的老通讯员为师,写出稿子请他们指点。只要有虚心的态度、诚恳地请教,一定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另外,有机会要参加这方面的培训班,多吸收新闻写作知识,一定会有更大的收益。
(三)、要多练笔多写稿。俗话说熟能生巧,而这个“巧”,就是多写、多练。没事时就要拿起笔,从各个角度写同一件事,看看哪个更适合你所写的内容更贴切,更能表达你所要表达的事实。而后把素材打散了,再集中、再提炼,直至达到自己较为满意为止。还有一点就是不怕写“失败”稿件。自己认为稿子写得很好了,但到领导审查时或到报社编辑手中给 1 “毙”了,都不要气馁,不能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积极性。失败了从头再来,只有多摔打、多磨炼,才能有助于提高自己。要牢记 “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二、怎样发现新闻、挖掘新闻、写好新闻。曾任新华社总编南振中指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除了睡眠,随时随地都在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我们通讯员不可能具备这种扑捉新闻能力的本领,但在这个弱项方面,又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原因就是我们要报道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我们的通讯员大部分时间同工友们在一起,特别是施工单位的通讯员,常年在外流动,他们与弟兄们相处的时间比家里人都长,知道置身于这个集体中的事情可谓“了如指掌”。这里面天天有新闻,人人有新闻,只不过你没有注意和掌握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新闻、挖掘新闻、写好新闻呢?笔者建议要做到“五勤”:
(一)、嘴勤。就是多说话,多了解,多沟通。很多新闻素材往往是在不经意的说话中得到的。举个小例子:笔者单位有个叫史世龙的通讯员,05年在内蒙搞通信施工,有一天晚上,几个人躺在床上闲聊,都说晚饭的羊肉做的非常好吃,而且出自从来没有做过饭的于明亮之手。原来他们这几天没有炊事员,大家轮流做饭。于明亮买来了上等羊肉,但不知从何下手。他就往天津家中打电话,请教妻子帮忙。妻子每几分钟就给他打电话,进行远程遥控指导。史世龙了解事情前前后后经过,写了篇《电话指挥炖羊肉》的现场新闻故事,很快被报社采用了。这么好的素材,就在唠嗑中得到了。而后他又写了《御寒饺子》、《老吴和他的MP3》等稿件。都是在闲聊天中得到的信息。
(二)、脑勤。遇到事情要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正如19世纪世界著名科学家巴斯德所说那样:“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实践证明,脑勤方能眼尖,心明才能眼亮,只有在头脑中反复思考、渴望求知的事物,一旦出现时,才能及时辨别和捕捉它。否则,遇事不动脑,不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些重大新闻就会被漏掉。例如,美国著名记者泰勒在刚当记者时,某日,总编交给他一个任务,采写美国一著名女歌星的演出报道。泰勒准时来到演出地点,以为剧场门口会人山人海,然而却空空如也。他再一看,剧场门边挂了一块牌子,上写“因故停演”几个字,他想,既然演出已经取消,我这采访演出报道的任务也自然取消,于是,他未经请示便回家睡起了大觉。半夜里,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他闹醒,总编在怒气冲冲训斥:“因为你的失误,使得我们的报纸今天销路大跌,而其他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个女星自杀的消息。”看看,没有动脑子去想一想“为什么”,就造成了这么大的一个漏报。我们在日常中遇到的新闻素材,要通过表面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刨根问底可能会发现更大的新闻。
(三)、眼勤。眼勤就是要多看,“智慧源于心胸,心胸源于眼界”,“百闻不如一见”。只有多看才能有所发现,才能发现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现象可能就是新闻。笔者在新疆施工时,有一天早晨排队买饭时,发现一个班组的人员全部剃了光头,感到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才知道。原来头天晚上开了个班务会,分析该班组所承担的施工任务非常繁重,大家纷纷表示,工程不完不回家。(等工程完工后,头发也能长出来了,家里人看不到自己的“和尚像”,这是其一。第二这里的风沙特大,每天头发里全是沙子,剃了头便于洗漱)工长朱宝林这几年来一碰上硬仗个人就削发为誓,这回他动员了全班,可见他们对完成工程的决心。我写了《光头“司令”的风采》稿子,展示了朱宝林和他手下弟兄们顾全大局、向困难宣战的大无畏精神和势不可挡勇气。几家报子都很快采用了。所以说,多看、多接触日常中活生生的新闻事件,为这些人或事所感动,从而激发起报道热情。
(四)腿勤。“新闻是跑出来的”,这是从事新闻报道人员的共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新闻界就把现场观察作为采访活动的主要手段与形式加以强调。日本等国家的许多新闻学者都指出:现今的国际新闻界已到了现场形容者时代。美国一学者指出:如果你想当一流记者,你就必须到现场去。其实我们绝大多数通讯员就置身于第一现场,他们每天经 2 历的都是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只要留心观察就有新闻可写。笔者有这样一个经历:1992年天津工程公司购买了6辆鸿雁牌箱式仪表车,配发各工程段,职工们看到车非常高兴。这个样式的车能载人又能拉简单的工程用料,工人们坐上它跑区间干活,不怕风吹雨林,既干净又舒服。结束了工程队多少年来到野外施工乘坐大篷车,晴天一身灰土,雨天全身被淋透的历史。笔者特意跑到现场看工人们围着汽车手舞足蹈的欢乐场面,而后又到公司设备科和有关领导进行采访,很快写出了《喜迎鸿雁入队来》新闻稿件。此稿被人民铁道报收进好新闻书籍并获得当年全国行业好新闻奖。
(五)、笔勤。显而易见,笔勤就是要多写、多练。不能耽搁,不能偷懒。这一点分两个层次说明。
第一,当采访完成后,应趁着对采访过程还有清楚的记忆,尽快整理好采访记录。尽管已经进行了现场笔录,但由于采访时的紧迫性,书写比较潦草、混乱,往往是对关键词句的简单记录,时间一长,恐怕有些字句连自己也难以辨认。美国记者罗伯特·本利奇有一次在采访后才整理笔记,结果,竟觉得简直像是看上古的楔形文字。他试图耐着性子,努力辨认,破译了几次后,终于甩手不干了。事后,他为此专门写了一则小品文,自嘲如何无法看懂自己的笔记。“应该迅速整理笔记,不要等笔下的飞龙走蛇变成没有意义的死龙僵蛇”,“没有绝对不忘的东西。要趁早动笔,把精湛、细致的采访素材写在纸上进而变成文章,越快越好。”中外记者的这些论述,皆可谓是宝贵的经验之谈。
第二,要多写,不要怕反复修改,不要怕被毙稿。中外多少大作家、大文豪,起步时都是在点滴积累,也都被废了很多稿件、文章。但他们不气馁、不放弃,直至成功。笔者建言,做为一名通讯员要笔不离手,有时间就写些东西,做为积累。这次此稿子用不上,将来这些素材肯定有用场。长时间堆积,你就会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写得多了笔下自然生“花”,自然就会有丰厚的收获。
以上的“五勤”做好了,你就会发现、挖掘、掌握新闻了。下面再说说怎样写好新闻。笔者认为,写好新闻要注意把握以下五点事实:
(一)、真实的、最重要的、有政治和经济价值的事实。
(二)、最新鲜的、昨天或者今天发生的事情,不是陈旧的事实。
(三)、最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四)、最精炼的,从许多同类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本质的而不是表面的事实。
(五)、富有形象的、生动有趣的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事实。
这就是要求实事求是,不虚夸、不杜撰、不捏造,因为事实就是新闻的生命。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几点呢?一是要多学习实事政治,多了解、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清楚上级及本单位当前的主要工作目标,悉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假、大、空。
二是多看一些新闻业务指导方面的书籍。笔者推荐以下几本书(文章):胡乔木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艾青的《新闻写作方法论》、董广安的《现代新闻写作教程》及麦尔文·曼切尔的《新闻报道与写作》等。与此同时,还要多涉猎更多的各门类的知识,广泛吸取多方面的营养,使自己脑袋里不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是多积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形象地说明了积累的道理。著名文史专家廖沫沙同志对资料积累曾作过生动的比喻:“这就像农民捡粪一样,农民出门,总随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捡很多,一养成习惯,自然就积少成多。积累知识就得有农民捡粪的劲头。”例如:1956年,著名女记者金风被调到《人民日报》国际部当编辑,这对于她来说,业务上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了在国际新闻写作、编辑方面闯出一条新路,金风日夜抓紧阅读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和萨斯拉夫斯基的政治通讯、国际小品和随笔,大量阅读美国著名政治家李普曼的作品。同时,她着力收集、研究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等人 3 的言论及各类资料。据此,在日后的英法出兵埃及失败之机,她一连写了十多篇风格独特的国际随笔和小品。以至她后来调到河北省当地方记者时,当时的河北省第一书记林铁见到她时问到:“你那些国际小品是在英国写的吧!”其实,金风没有到过英国,只不过收集、积累的丰富资料帮了她的忙。
我们的通讯员必须要有积累的习惯,在平时的看书、学习和社会接触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留心各种对自己写作有帮助的资料和情况,并养成随手摘录的习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小仓库”,待到要用时,可随时从中选取。
在掌握写好稿件的各种技能外,针对通号报的特点,同时还要具备把握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要研究通号报。她是一种行业报纸,覆盖集团公司各单位及全路电务系统,专业性比较强。不同于政府机关报和都市类报。她的内容比较集中、精炼、朴实。“通号报1987年创刊,20多年来,她紧紧围绕通号集团公司的中心工作,本着‘坚持党性,实事求是,传播信息,搞好服务’的创刊宗旨,积极为推进电务行业及通号集团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服务。”只有很好地了解了她,才能有的放矢。
二是“认识”各版面的功能。一版主要刊发铁路行业和集团公司以及下属各企业重要新闻。基层通讯员一般涉及的不是太多。二版“综合新闻”,三版“科技与市场”,四版“文化生活”是通讯员们主攻目标,也是大家的用“才”之地。
三是大家一定要切记――报纸跟着形势走――通讯员要跟着报纸走,导向的作用不能忽视。通号报每星期只出一期,新闻往往就会变成“旧闻”,通讯员就要随机改变策略,发稿前,再看一看你的报道是否还有最新的点,也就是说还能不能产生新的由头。这样稿件的“成活率”就会较高了。
再者,通讯员写稿一定要跟上“大气候”――国家当前所号召、提倡的;了解“中气候”――集团公司的布署、要求;掌握“小气候”――本企业的中心工作、突出的重点。结合了这三点,稿件就好上了。
在此举个例子:07年5月下旬,天津公司在内蒙锡林浩特大草原搞通信施工,人工挖沟肯定会破坏草原植被,承担作业的第一项目部从东北地区租来一套先进的机械设备。开沟、敷缆、回填三道工序为一体,基本上保护了大自然的原生态。赢得了牧区百姓的好评。王东宝抓住了这个事实,很快写了《爱一方热土 还一片绿茵》――通号天津工程分公司草原施工珍惜环境受到牧民欢迎的消息稿件,立即在通号报6月1日头版头条登出。这篇稿好就好在她与国家提倡的环境保护挂上了钩,好就好在她增强了民族兄弟之间的感情,好就好在她表明了施工单位的文明之举。后来他写的《天津公司奎北项目部加强检修防冻害》和《通号天津公司奎北项目部建设反恐两手抓》两篇消息稿件,都跟上了国家的大气候。这样的稿件在通号报肯定受青睐。
三、写稿子要鲜、活、快。
所谓鲜就是新。刚发生的事情一定要抓住。就像我们到菜市场买菜一样,挑新上市的菜,最好是带露水珠的。又好像买鱼,一定要活的。这样烹调起来肯定与蔫的菜、死的鱼味道不一样。写稿件是同样的道理。通讯员一定要把最新的新闻事件提供给报社,让读者看最新的内容,这样受众群体才能感到“有滋、有味、有口感”。
所谓活,就是不呆板。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技巧,把事件写活了,使读者“身临其境”。特别是写通讯和现场新闻故事,一定要把握住:事件要场面化――场面要人物化――人物要矛盾化――矛盾要细节化。就像我们看电影、电视剧,有大广角又要有局部特写,既波澜壮阔、活灵活现又细致入微、精心雕刻。又好像是听相声,要有笑料,如果观众、听众不乐,那就是失败了。写文章也是一样,没有起伏,不活跃,不吸引人也就是不成功了。
所谓快,就是立即。发现新闻要马上动笔。特别是实效性强、突发事件,要有“一分钟都不能耽搁的思想”这样才能制胜。另外,快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预制”新闻。所在单 4 位要发生的新闻,比如,工厂、工程段近日要研究成一种新产品、工程项目要开通等,事先都知道,可以把素材收集起来,拟好稿件。一旦形成事实,迅速查对、核实,确认无误后,立即发出。
四、新闻稿件标题的制作
在这些年与很多通讯员们交流中,在给通讯员改稿中发现新闻稿件的标题制作是个很大的问题。很多通讯员不会拟标题,提炼不出来新闻的核心,定不到“点”上,这样一来往往稿件就没有了生命力。“能制作出漂亮的标题,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说通讯员一定要注重标题的制作。笔者多年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有些粗浅的体会在这里提示一下,有助于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参考。
要注意,新闻标题的制作需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准确、具体、鲜明和生动。
(一)准确。标题要忠实于新闻内容,准确表达新闻内容,做到“题文一致”。这是制作标题的最基本的要求。
1、概括事实要准确。有些新闻标题概括不准确,究其原因,就是作者不细心,或者作风浮夸,故作惊人之举,或者草率敷衍,等编辑修改。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均应引以为戒。例如,某报新闻标题是《哈尔滨为独联体国家培训企业干部》,但新闻内容是:哈尔滨与莫斯科有关部门签订协议,每年将互派二十余位企业界人士去对方接受培训,互相学习,为期五年。标题只强调了一个方面,使读者产生错觉。
2、观点、语言要准确。标题要用准确的语言体现新闻中的观点,而不能随意发挥。例如,《中共湘乡县委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努力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这个标题就有问题。“减轻农民负担”才符合党的政策;而对于“不合理负担”,那就不是“减轻”,而是要取消的问题了。
(二)、具体。新闻标题要具体,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标题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的重要区别。
新闻标题应少用“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两个发人深省的事”这类抽象的语句,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当然,并不是说一个标题必须同时兼备上述要素,但,“何人”(或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三)、鲜明。鲜明,包括简洁明快和态度分明两层意思。
1、简洁明快。一篇新闻稿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通讯员要善于从中提取最新鲜、最重要的部分,并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提示,令读者一目了然。冗长的标题,会淹没新闻中的精华,削弱读者的注意力。
2、态度分明。对于新闻事实,总会面临着三种态度的选择:肯定、否定、中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事实的性质是清楚的,通讯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同情什么,非议什么,应该体现在标题上,褒贬分明,毫不含糊。
(四)、生动。新闻标题要努力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琅琅上口,让读者一看就产生兴趣,引起阅读正文的欲望。
要使标题生动,可采取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借代、回文、叠字、双关、巧合,运用俗语、谚语和古典诗词等。
以上所述制作标题的准确、具体、鲜明、生动四要领,是制作标题的总体要求,关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多看、多练。上面已提过彭朝丞的《新闻标题制作》一书,通讯员看后肯定会有帮助的。
五、稿件的命中率问题
很多通讯员最苦恼的就是辛辛苦苦、点灯熬油写了篇稿子,发出后却石沉大海。一次、两次、更多次,都是这个结果,很多人就泄了气。不知何因,无所从适,影响了写稿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呢?首先,要判断和检验你的新闻稿是否注意到了五 5 个“是否”:
(一)、是否具有实效性。新闻贵在新,讲究实效。刚刚发生的事、今天发生的事、昨天发生的事、前天发生的事,其报道价值依次递减。
(二)、是否是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必须是确有其事,并进行核实,准确无误,才能报道。
(三)、是否具有变动性。即使是事实,但事实是一种司空见惯的重复性动作,也不值得报道。
(四)、是否有新意。即使事实有实效性、变动性,但是如果没有新意,也不值得报道。新闻之“新”,不仅要求时新,而且要求内容也新。
(五)、是否符合所在媒体传播定位与传播风格的需要。
以上五个是否,是对整个媒体发稿要求。我们通讯员立足的是通号报。前边说过,通号报是行业报,她的定位和风格不同于大媒体和地方报。要认真研究她的报道思路、方向和内容。
其次,要纠正自己的写作“惯用手法”。调整一下思路,换个角度尝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复观察,认真琢磨,试着捉笔,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再次,经常看看范文,研究成功者的秘诀。同时与本单位、本部门有这方面特长的同事共同探讨,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顺便再说一说关于基层领导和各种会议报道问题。我们很多通讯员本单位领导参加了某项活动或召开了什么会议马上就投稿,命中率很低,有时也只能被编辑编为统稿。追究其因就是事件本身还构不上什么“新闻”。基层领导在本单位检查、指导工作很平常,很本分,在本单位可能是很新鲜,很新闻,但升了一格再横向比就不是新闻了。因为事件的本身不具备指导意义,没有扩展价值,这种领导活动只能在本单位“平行”宣传,起到应该知道的人清楚就可以了,若要向高处走,让无关紧要人知道稀疏松平常的事就勉为其难了。如果领导参加的活动、参与的事件在本行业、本系统甚至在省部级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那就要大写、特书了,不但在通号报发表,还要在省部级、中央级媒体发表,把新闻做足,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说通讯员不能成“井底之蛙”,不能只顾及眼前、身边的事,要知道井外有天、天外还有天,一定要把握好新闻的层次关系,不能把小新闻当大新闻处理,要把你见到的事件衡量一下,“有多大的布,做多大的衣”。
关于会议报道是个很费脑筋的事情,有的通讯员把他搞混淆了。他们把基层会议报道写成了“中央式”报道。国家每年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和组织的一些重要活动,人民日报等大家媒体要组织报道,那是从上而下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报道,而企业召开的会议一般都是贯彻上级的政策、精神的一种具体部署,报道的是执行上级指示过程中所闪现的亮点,是从下至上的反馈,应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通讯员若学央式口吻和笔调进行报道,那可就谬之千里了。还有很多通讯员把写会议报道干脆变成了本单位领导向上级部门表态的行文,把会议报道往往写成“作文式”的几大块,很程序化,这样的稿件只能算是一个工作汇报,其根本构不上什么新闻,编辑也很难处理。所以,做基层通讯员搞报道必须跳出会议框子,潜下心来找会议中的新闻点,从小往大看,从下往上看,看看哪件事与众不同,具有反馈价值,只有研究突出的事例,只有升华所报道内容,切实抓住新闻要点,重点突破,带动全文,这样就能把会议报道写活了。这才是我们通讯员所立足和追求会议报道的可行之径。
另外,要多于通号报老师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指导,往往会顿开茅塞、豁然开朗,你的写作会大有长进。
六、困扰通讯员的几个问题
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通讯员,绝大多数都是业余时间写稿。白天要完成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只能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往往造成精力不足和身心上的疲惫。如何改善这种“兼 6 职”状况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一是领导是否能给他们一定时间的问题。没有时间写稿,通讯员真的有些顾不过来。有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过意不去,真的有些对不起这位通讯员了。2006年4月,新疆地区发生特大沙尘暴,铁路和列车都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坏。当时天津公司有一个项目部正好在此地搞信号工程施工。他们面对沙尘暴顽强拼搏,保护设备,恢复生产。配合国家和铁道部的整体形势,作出了较大贡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稿子急需发出,但我们打电话与项目部领导沟通,都是以工作忙为由婉言谢绝。我们只好找当时在场的通讯员,得知他也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而且还患了感冒。我们的意思是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稿子写出来。结果他利用第三天深夜在迷迷糊糊中把稿子写来了――《迎着沙尘暴出击》,很快在通号报重要位子上发表了。编辑老师为通讯员此举加了编后语,此稿在读者中产生很大反响。
二是正确对待稿件不过关问题。这一点对通讯员写作信心影响很大。很多通讯员初学乍练,还不清楚什么是新闻的时候,写出的稿子往往是“四不像”,甚至在新闻稿中,很少有“新闻语言”。有一部分通讯员自尊心又很强,特别是学历较高的人,提出不同意见,他们会感到没面子,索性从此就再不写稿子了。很多单位或多或少都有这种现象。还有一种现象,通讯员写出的稿子与本单位、本部门领导的要求有差距,被上级“毙”了,他们就感到不舒服,以后再让他写稿子,他就很不情愿了。另外,往报社发了几篇稿没有被采用,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埋怨编辑老师。这些都是通讯员自身的心理问题。不及时、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势必导致以后的心里障碍,影响自己的成长。
三是要冲破讽刺关。在很多单位一个人在报子上发表了“豆腐块”,特别是在单位一直没有名气的人写出稿件,往往会碰到另类的眼神。不友好地喊“秀才”、“小报记者”,甚至还有的给起难听的绰号。个别通讯员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通讯员很脆弱,过不了这个关,在郁闷中,再懒得动笔了。
其实,以上三个方面,有的是领导问题,有的是通讯员自身问题。只要勤沟通、勤协调,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特别是在工程单位更为普遍,就是领导和通讯员都有的一个共性:工作忙时没时间写,工作闲时没东西写。那还要什么时间写呢?这就需要调整,需要改善。忙时一定要挤时间写,这个时候通讯员就要多辛苦,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付出过多的劳动,哪有成功的喜悦?归根到底就是领导和通讯员是否对宣传报道工作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七、通讯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讯员写稿出现不足和错误在所难免,在学习写新闻业务开始就要加以重视,不要走弯路,或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及不良影响。笔者提醒通讯员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标点符号是否混用。国家语言和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规定有16标点符号,再加上斜线号、隐讳号、虚缺号等其他几种也不过20来种。但是稿件中标点差错率非常高,影响受众对内容的正确理解。比如逗号泛用、乱用顿号、书名号与引号混淆不清等。
(二)、时间、数字是否清楚。写稿件往往涉及到时间与数字,一定要把他标准确了,特别是数字,一个小数点都不能差。
(三)、简称是否通用。稿件中的简称使用要众所周知,全国通用的比较好,否则读者不易看懂。因此,稿件中所有简称都应用定型了的、人们熟悉的。否则,势必造成传播障碍。
(四)、地名、人名是否准确。除极少数大家耳熟能详的地名、人名可以直接出现在稿件中外,一般第一次出现的地名都要详细著名其所属的省市、县区等。人的名字也一定要写正确、写全,另外,还要注意职务的核对。
(五)、产品的名称、技术术语是否恰当。这两点要恰如其分地介绍,不能用缩写、简写,7 特别是涉及到外文,更要认真核对。
与此同时,通讯员发稿时还要进行四个方面的检查:
(一)、检查用字。一字之差,概念就会完全不同。发稿时检查用字,主要是检查稿件中有无错别字,错别字大多是同音字或形似字,而这些错别字常会造成重大错误。
(二)、检查语法。语法主要是看话说得对不对、通不通。现代汉语中的遣词造句,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是有规律的,搭配得当,句子就通顺明白,搭配不当,就会出现“拉郎配”现象,使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三)、检查逻辑。要看稿件中是否写得条理清晰,前后顺畅,没有矛盾,合乎逻辑。例如,有一篇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美国洛杉矶招聘了一些改过自新的罪犯警察,对维护当地社会治安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改过自新已经表明重新做人,再称之为“罪犯”就自相矛盾了。改为“改过自新者”就没有问题了。
(四)、检查修辞。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更吸引人,通讯员写稿时如果过分追求词藻华丽以增添文采反而会造成表述含混甚至不准确。例如,动不动就用“著名的”、“伟大的”、“最”、“很”等词语,虚泛夸张,失去了新闻语言表述要准确的特征。
注意到了以上五个“是否”四个“检查”,通讯员写稿同时还要注意到:一是保守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信息载体要遵守有关规定,不得泄漏国家机密。同时还要注意到本企业、本单位、本部门的商业、技术、文件等秘密。二是要诚实,不虚夸,不能凭空杜撰假新闻,不能望风扑影写新闻。三是不能抄袭。无论是新闻稿件和作品稿件,利用一些背景资料无可厚非,但大面积的运用他人的东西就不可以了。四是不能歪曲事实,不能用贬低他人的语言,特别是遇到批评性稿件时不能语言偏激。
笔者非常珍惜这次通过通号报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愿意把多年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和体会呈现给大家。但由于是以书面的形式展开,难免会产生 “一言堂”之感,听不到不同声音,通讯员如果有不同看法或意见,请不客气地指出来。
由于本文主要是讲“怎样做好一名通讯员”,重点是引导大家怎样“做”,文内不便涉及到更多的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如果通讯员们有兴趣,以后咱们在一起探讨新闻消息、通讯的写作和如何拍摄现场新闻照片等问题。
第三篇:做好通讯员工作的心得体会
做好通讯员工作的心得体会
做好通讯员工作的心得体会
工作间隙,看到一朋友的博客里写到:“谁都想多写稿,写好稿,可是,纸上谈兵易,真正实践难啊!而且,日常工作这样多,忙的都喘不过气来,如何有时间有精力写作呢?我天天这么忙,这到底是为谁呢?我很迷惑,谁能告诉我。”当时我特想留言说点什么,但是想到自己的想法也不见的成熟,难免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之感,出于种种考虑我选择了沉默。时隔这么久,我仍在不断的思考、探索——我们在为谁工作?如何才能做好通讯员工作呢?
我认为我们首先是为自己工作,其次才是为单位工作。我们的通讯员,虽然大多都是兼职的义务通讯员,但我们在为单位积极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当你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的工作时,就会不断提升自己,同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说,我们努力工作,表面看是为了单位工作,可实际上是为了我们自己,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写作技能,增加了人生阅历,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结交了很多的知心朋友,所以说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通讯员工作呢? 一是要热爱通讯员工作,乐在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热爱高速这个大家庭,热爱通讯员工作,切实做到爱岗敬业,才能写出好的通讯报道。尽管每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心尽力,坚持不懈,相信一定可以更好的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二是要坚定我能行的信念,是当好一名通讯员的前提。基层通讯员一般学的都不是新闻专业,也很少受到正规的培训,往往还都是兼任宣传工作,对宣传工作就像“早产儿”般显得“先天不足”。缺乏新闻敏感性和采写能力、对业务不熟悉、对宣传导向不了解等诸多“缺陷”,常常使通讯员陷入困境,以致丧失信心,结果是自己打倒自己。所以坚定我能行的信念,坚定做好宣传工作的信心。
三是要好学勤练,是做好通讯员工作的基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新闻业务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好学勤练,长期积累,这是做好通讯员工作的基础。培养采写新闻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写作,做到多学、多思、多努力,勤写、勤练、勤投稿。天天短平快,年年马拉松是一个优秀通讯员的最真实写照。
四是要善于寻找新闻线索,是做好通讯员工作的保证。在外出采访练笔机会较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会议和文件材料、新闻报道中寻找新闻线索,进行新闻写作,只要坚持不间断地经常写,就一定能够熟能生巧。具体点说就是养成勤看每天的高管局网站、交通厅网站、中国高速网、中国公路网,必读每期河北交通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公路、中国高速公路杂志期刊的习惯,同时还从理论书籍和主流媒体报道中汲取养分,做好读书笔记,作为自己写作的资料库。五是要敬业奉献,是做好通讯员工作的动力。新闻工作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新闻摄影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凡是好的新闻摄影工作者,一般都摔过自己或者相机。为了找一个更好的拍摄角度,在我第N次狠狠的摔疼了自己后,我终于理解了摄影老师当时所讲的“摄影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简直太温情太含蓄了,那里是“辛苦”二字说的清的,实在点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说一名好的通讯员,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六是要吃苦耐劳,是做好通讯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写稿子是一件“苦差事”,它要通过采访获得第一手材料,收集相关资料,寻找新闻价值,挖掘新闻亮点,最后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特别是时间短、要求高的通讯稿件,有时真是让人“心力交瘁”。不少人写过新闻稿,然而能坚持下来的不多,重要原因,就是吃不了苦,所以吃苦耐劳,是当好通讯员的最基本要求。七是要谦虚谨慎,永不停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当一个人站在成功的顶峰,不要以此为资本原地踏步、固步自封,只有再接再厉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勤为本,勤学苦练,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尽心尽力的做好通讯员工作。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现抛砖引玉,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经验、交流思想,畅谈如何做好通讯员工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新的一年,预示着新的发展,新的一年,蕴含着新的动力,新年新气象,只能用勤奋书写!
2018,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同行!
第四篇:浅谈基层通讯员如何做好项目宣传工作
浅谈基层通讯员如何做好项目宣传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闻媒介日益发达,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如何通过新闻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了一项任重道远的课题。谁能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抓“活鱼”,谁就能以其报道的高时效性取胜。而通讯员正是遍布于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熟悉本单位和本系统的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抓到“活鱼”的新闻主力军。
创建项目自身特色文化,对典型品牌工程进行提炼、总结、宣贯”,由此可见,新闻宣传是一张对内对外的“名片”,它更是一种“生产力”,如何把这种生产力运用到施工现场,转化为完美履约的不竭动力,作为施工企业项目基层的一名通讯员,我想从以下几点分享。
一、项目新闻宣传的要求
1、紧跟集团及公司文化引领的“风向标”
施工现场是项目员工作战的“主战场”,很多员工以为只要把现场干好了,其它的都是“纸上谈兵”。虽然每位员工都能够进入集团和公司的平台,但往往觉得那只是办公室员工应该做的事情,没时间也没必要,一头扎进现场,一心用在现场。固然,一切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现场,服务于现场,但如果没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如同一个人没有灵魂,注定不能走远。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推动项目持续发展的动力。要让员工认知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化,这就要求项目通讯员要有强大的思想性,紧紧跟随集团及公司文化引领的方向去做新闻宣传,传递影响到每位员工,人人都是企业文化的“宣传者”,“践行者”,做集团及公司的“排头兵”。
2、精选项目新闻事实,以小见大,集点成面
项目通讯员必须要有一对慧眼,能在纷纭的“活动事件”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新闻“眼”,起到对外“窗口”的效应。有价值的事实未必就是大事,有时,一个小小的事实却能显示出整个项目的特点。常言说,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新闻宣传中,我们就是要努力地寻找能够映出太阳光辉的这一滴水。大的活动事件必然需要报道,通讯员更要有通过一个小小的活动事件做到“以小见大”,集“点”成“面”,充分体现出项目蓬勃的生命力。
3、坚持时新性
所谓“时新性”,分开来讲就是“时效”和“新鲜”。时效即活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讯员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报道出去。新鲜即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和形式新。通讯员要“跳”出固有的新闻报道模式,敢于突破和创新,要有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的眼球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从而达到宣传项目的目的。
二、如何去找新闻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好项目宣传,必须要有可以宣传报道的新闻素材,从哪里找素材,找好素材,这是每个通讯员在宣传阵地作战的“武器”。
1、从一线施工现场去找
人们常常把生活比喻成人生的一本百科全书,同样,施工现场也是新闻宣传的一本“百科全书”,施工现场是新闻素材“出生”、“长大”的地方。第一方混凝土、工程重要节点、先进技术管理、员工战斗在现场一线的先锋精神、施工过程中攻克的难题、新时代劳务工人的精神面貌、项目如何实现完美履约,担当社会责任等等,抓住了这些“活鱼”,发现了这些“源头”,新闻宣传的“活水”自然会徐徐流来,把抓到的“活鱼”供我们“享用”。
2、从项目各类会议、学习以及活动上找
项目上的通讯员,大多都是办公室的员工在担任,去现场的次数相对并不是很多,往往对现场发生的许多事件其实并不是完全透彻了解。但在项目组织的各类会议、学习以及活动上,我们可以从参会人的口中、培训讲师的讲解中,获知项目部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采取什么管理方法去应对解决、下一阶段项目部的重点工作是什么,组织的学习、活动主题的核心是什么、亮点在哪里等等,这些都是新闻讯息,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聆听,就能捕捉到“新闻眼”,让我们有“米”做“炊”。
3、从集团及公司文件中去找
项目上的通讯员,对集团及公司的文件并不陌生,很多文件正是由我们在下载、传阅。但又有多少人去认真学习了文件呢?实际上,集团及公司下发的每一个文件,包括业主等外来的各种函件通知,都是在传达着一些新闻信息。文件内容往往就是指导项目怎么去做工作、哪些是重点工作。我们不要仅仅为了“传阅”文件而“传阅”,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学习、领悟、“吃透”文件内容,抓住文件精髓,结合项目实际工作,一定可以挖掘出可以宣传报道的素材。
4、从行业内的报纸、杂志去找
这个就与我们前面提到的“新”相呼应。作为通讯员要深入了解项目发生的事件活动,但也要跳出那些工程节点、学习活动等这些“圈圈”,让自己“走”出去,多看,多学,多积累。通过阅读建筑行业内的报纸、杂志等,创新思维,开拓视野。往往很多时候,通过阅读会猛然发现,原来工作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小细节、小人物可以去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阅读建筑业报刊杂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朵浪花,它们也总能激起你思想上的“火花”,创造出更具代表性的新闻报道。
三、如何让新闻报道“出炉必登”
1、熟知所要刊登的媒介
做好项目宣传工作的根本意义就是在于让大家去了解,去知道这个新闻。如果努力找到的新闻素材形成的新闻报道没有被刊登,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就要求通讯员要了解我们写的这篇新闻报道要“销”往哪里,哪些人来“享用”。对于企业来说,都有各自的新闻媒介,每个媒介都有它的特色。要想我们的报道被刊登,就要“对症下药”,要迎合媒介的“口味”,保证我们投送的新闻报道,能够在媒介上占有“一席之地”。
2、提炼一个好标题,吸引眼球
在海量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的时代,如何让别人对你的新闻报道感兴趣,愿意花时间去看,一个好的标题至关重要。精心提炼一个好的标题,这个标题既要概括清楚事件活动的事实,又能直接反映出来你想表达的主题,让人耳目一新,一下子就能够吸引住读者的眼球。
3、找准找好素材,质量求胜
素材决定内容,好的内容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生命。素材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推广性和宣传性。新闻报道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影响人。只有选准选好素材,才能让新闻报道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找准找好素材是好新闻报道的前提,保证新闻的质量才能让报道脱颖而出,影响带动起更多的人,真正达到宣传的目的。
这就要求通讯员要运用新闻的语言去“润色”,“加工”。可以有意识地灵活安排文章结构,描写好典型细节,采用金字塔或倒金字塔报体等形式,使新闻报道更具有专业性,以质量过硬求胜。
用我们的心灵去聆听,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潜伏在项目基层做新闻,行走在施工现场做报道”,扎根项目,创新思维,开阔眼界,用我们手中的笔去描绘,展现项目的蓝色图景,反映企业的良好风貌,为企业的品牌宣传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五篇: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
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新闻
宣传工作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人,基层通讯员队伍是否过硬,是否充满活力,是新形势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能否开展得有声有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基层通讯员往往是第一现场的目击者,或者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他们也是基层信息的发掘者和传递者。因此,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链条。要做好新形势下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解决定位问题,增强通讯员荣誉感和责任感 当前,一些基层通讯员,甚至包括一些乡镇、单位部门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新闻宣传工作就是做点粉饰文章,做得再好也看不到实际效益,属于可有可无的“虚”功夫。这种轻视新闻宣传的思想导致领导不重视,基层通讯员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由此,基层通讯员们写稿也变得敷衍塞责、“完成任务了事”。
然而,事实却是,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已不仅仅是—种政治宣传行为,更成为一种社会管理行为,新闻宣传工作已成为生产力。新闻宣传工作做得好,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基层通讯员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二、加大激励力度,增强基层通讯员归属感和快乐感 要提高基层通讯员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制订通讯员管理办法,对通讯员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要提高上稿奖励标准,激励通讯员写稿热情,使基层通讯员保持积极性。
(二)、团结队伍,营造精神家园。基层通讯员一般都是在本乡镇、单位和部门写作能力相对突出,且对通讯写作较热心的干部。在他们刚开始走上这个岗位的时候,充满信心和热情,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长时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他们难以保持热情和坚持下去。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将他们团结在一起,经常组织交流和沟通,营造一个属于广大基层通讯员自己的精神家园,彻底消除他们各自为阵的孤独感,让他们体会到归宿感。
(三)、及时表彰,让通讯员精神物资双丰收。基层通讯员都是兼职,在工作中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又要克服生活、家庭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采写稿件。对于新闻宣传工作业绩突出的乡镇、基层通讯员,要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资两方面的奖励,进行表彰,在评先评优时,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具有荣誉感和快乐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三、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基层通讯员业务水平基层通讯员要写出好作品,光有积极性还不够,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业务水平,既要靠自身勤学苦练,也要靠外部引导和组织培训。可邀请有经验的记者、编辑老师,为基层通讯员讲解新闻写作知识、技巧和上稿要求,促进基层通讯员业务水平提高,这样的业务培训每年都要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