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段式发展规划”——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分段式发展规划”——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鸿锐新思零部件产业经理 刘 畅 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9日
进入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但分析了零部件行业的现状与问题,以及问题深层的原因之后,我们研究得到零部件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零部件产业将消失。而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实施新的“零部件行业分段式发展规划”。
经济环境对零部件行业的影响--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萎缩
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空前恶化。首先从国际市场来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与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零部件的出口下降,这让很多过度依靠国外市场的零部件行业感到了生存的压力。当他们想调转船头来开发国内市场时,发现以国内市场为主的那些零部件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08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整车市场呈现“W”型的发展趋势,具体数据与图形如图1所示。而且销量整体下滑,这直接降低了对零部件的需求大幅下降。大批工厂停工、半停工。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萎缩,使得零部件产能出现了整体的下滑趋势(具体趋势与数据如图表2所示),这让很多零部件企业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可能。
图表 1 08年1-10月份汽车产量趋势图
图表 2 08年2-10月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趋势图
政策环境对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中方获得技术的最后可能被堵死
08年7月18日,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向全体WTO成员发布了专家组报告,其结果与2月的中期报告一致,认定中国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构成歧视,违反贸易规则。这就意味着合资车企可以合法的进口整车的基本总成,而只要缴纳25%的零部件关税。进口车的价格会因此大幅下降,国内整车制造商唯一的优势即将丧失。外资整车厂零部件国产化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国人期待已久的“技术外溢”变成了水中月。
行业现状--外资无限风光,内资双重失败 零部件巨头们的无限风光
据中汽协对2007年国内7579家规模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统计数据,外资企业效益最好,外资控股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达到8.2%,明显高于国内民营企业的6.8%和国有企业的5.9%。在2007年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数量17家,实现利润37亿元,业务收入389亿元。在低竞争高收益的国内主机厂配套市场中,外资企业已经也占据绝对的上风。如东风本田的130余家国内一级供应商中,纯中资的零部件企业只有30家,而且大多数为低技术产品。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零部件领域自主企业的双重失败。
举例而言,日前,大“DCT”计划终于尘埃落定,由发改委牵头,博格华纳提供技术装备并出资66%,十二家企业(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华晨、江淮、长丰、吉利、广汽、中顺、长城)共同出资34%,联合组建的博格华纳双离合器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落户大连。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为2亿美元(人民币13.8亿元)。合资公司的地点位于大连经济开发区,计划于2011年早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合资公司将生产和开发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中的核心产品:双离合器模块、扭振减震器模块和控制模块,并将采用博格华纳公司最新的世界首屈一指的生产工艺。“分段式发展规划”——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鸿锐新思零部件产业经理 刘 畅 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9日
这一投资计划可谓是博格华纳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成立北京华纳齿轮有限公司以来的最大手笔。博格华纳目前在中国有370名员工,在亚洲仅次于印度的400人,位居第二。该公司还宣称其利润的15%来源于亚洲,中国为其这15%的利润实现最少做出了1/3的贡献。如果算上该公司位于上海的总部和此次投资新建的大“DCT”项目,博格华纳已经在国内有七家分公司,并且都拥有绝对控股权。博格华纳在华的版图扩张已经进入到加速上升的阶段,此次大“DCT”的签订更将助推其在华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国零部件企业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失败
鸿锐新思的研究数据表明:外资企业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已经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轿车零部件市场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接近80%;而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其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0%。外资企业在中国酒足饭饱之后,给自主的零部件企业剩下的只是残羹冷炙,围绕着那不足40%的市场份额厮杀。
如果像整车那样,我们用市场换取的外商的技术,那也可认为这样的合资、开放是成功的。可是事实是我们在损失市场的时候,技术水平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和外国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远。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在高压共轨等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形成垄断。此外,在轿车自动变速箱、ABS防抱死系统和汽车电子技术等领域,核心技术也被外方掌控,关键元器件依然依靠进口,国内研究没有突破性转变。
而此次金融危机的袭来,更是让一些颇具实力的零部件企业也感到了压力。例如华翔“延期”、潍柴“放债”都凸显了危机下的资金吃紧,财务紧张的一面。
宁波华翔(002048)11月28日发布公告称,“新建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项目”是公司200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项目,原计划由宁波华翔在宁波江北实施,项目总投入3650万元,建设期为一年,现建设计划已延期。经公司研究决定,该项目由拟组建的全资子公司宁波华翔汽车零部件研发有限公司来具体实施。
此次拟组建的宁波华翔汽车零部件研发有限公司由宁波华翔使用募集资金3650万元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
同一天,潍柴动力(000338)也发布公告,公司拟申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中期票据,拟发行规模不高于27亿元人民币,拟发行期限为五年,发行利率由市场定价确定,拟由招商银行主承销,发行方式为余额包销,兑付方式为每年还息、到期还本。拟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中期经营性流动资金,偿还公司借款,改善公司债务结构,以及中期票据规定允许的其他支出。
公司还同时公告,与关联方订立了日常关联交易协议或补充协议,预计2008年、2009年、2010年公司本部持续性关联交易总金额上限分别约为22亿元、38亿元、45亿元;其他子公司持续性关联交易总金额2008年、2009年、2010年上限分别约为38亿元、46亿元、55亿元。
华翔变更项目实施主体,并将项目延期;潍柴发行中期票据,以补充流动性资金偿还借款,原本没有多少关联的举动在这个危机袭来草木皆兵的时候,显得不那么简单。资金链的紧缩,让两大上市公司也开始依靠收缩投资、加大举债来度日了。
现状的原因分析--零部件企业、政府、上下游都难辞其咎
零部件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不稳定、供货不及时技术落后以及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四个方面。这导致了其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不强,只能任人欺凌。政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的偏失和股比限制的放开两个方面。具体股权比例分析,如下表所示。强大的外资在几乎没有任何阻拦的情况下进入我国的零部件市场,而当时国内的零部件企业的实力是相当弱小,完全无力与之抗衡。结果短短三十年时间,外资在国内零部件行业形成了的绝对控股地位。这宛如一座大山,将国内的零部件企业牢牢的压在了市场的最底层。这也是导致零部件与整车行业相比,发展畸形的一个深层次的因素。而上下游企业如上游的钢厂和下游的主机厂,凭借自己的垄断和强势,挤压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零部件企业难以生存、成长。
“分段式发展规划”——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鸿锐新思零部件产业经理 刘 畅 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9日
图表 4 零部件行业股权比例分析表
零部件行业分段式发展规划--零部件行业生存并壮大的唯一出路
就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来看,我国自主的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制造能力90%都集中在低端的零部件产品,而只有10%的企业在走高端路线,生产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就是这10%的高端,绝大多数也是和外方合资生产。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将完全被挤到低端的区间,永远没有发展起来的可能。按照北京鸿锐新思的研究,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走“分段式发展规划”的路子,或许还有希望,当然这一规划的实施需要的是各方力量的配合,同时也需要较漫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能让零部件企业真正成长起来,这点代价还是值得的。
首先对于10%的高端产品,可以选择逐步放弃合资,同时将从合资企业抽出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建立研究机构、高校实验室中,真正的开始走研发的道路。因为在研发这条路上,只能靠自己,外方是无法依赖的,30年的合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当这些高端技术实现了国产化之后,再回头开始主攻零部件行业的高端产品,并让高端产品逐步成为零部件行业的主导产品。这也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
对于90%的低端产品,将其分档次来安排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始向中段产品进发,这一比例可能开始时只有5%,但要不断的引导、筛选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进取,逐步扩大这一区域的市场份额和生产能力。不过在中端市场的发展是有上限的,比如只发展到35%。二流的零部件企业就还坚持做低端产品,但是企业实力要逐步提升,然后转产中端产品,压缩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压缩到5%甚至是完全淘汰。一二流企业的实力提升也伴随着对三流企业的收购和兼并。
最后形成的发展蓝图就是:高端产品经过厚积后迸发,成为主导产品,剩余的市场份额是中端产品,而低端的产品向其他不发达地区和国家转移。具体规划可以用下图表示: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第二篇: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积极跟踪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整车与零部件并重、技术引进与研发并举、重点企业与重点区域联动的基本要求,重点发展经济型轿车、中高档客车,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支持发展专用车、特种车及电动汽车产业化,成为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导产业。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成产品特色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发展体系,并基本形成“两基地、一中心”的产业格局,即全国重要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中高档客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心。具体目标如下:
1、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销售收入超过2400亿元,成为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左右,其中经济型轿车产能90万辆左右、中高档客车产能1万辆左右,在全国同类产品中的比重继续上升。形成2-3家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3、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1600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近20%。形成一批具备系统开发和模块化供货能力,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集团)。
4、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5家左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及若干个行业及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主要汽车产品技术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为整车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二、“十一五”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发展一批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主导产品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扬长避短,积极发展一批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导产品,构筑产业特色优势。
1、经济型轿车
立足浙江比较优势,抓住国内家用轿车起步阶段的有利机遇,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要求的经济型轿车。以吉利汽车控股集团为重点,努力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积极与国际著名厂商、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展产品系列,实现规模生产。到2010年产销量进入全国同类产品企业前列,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经济型家用轿车产业基地。
2、中高档客车
积极发展适应国内旅游、商务需要的中高档大型客车。以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为重点,大力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培育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扩展产品系列,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0年,中高档客车产销量居全国领先地位,形成国内主要的中高档客车产业基地。
3、关键零部件
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汽车零部件的产业优势,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大技术引进与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实现与主机的同步发展,广泛推行国际标准,着力培育系统开发及模块化供货,逐步融入全球化采购体系。重点发展十大系列产品:⑴发动机及零部件,⑵制动器总成及系统,⑶变速器,⑷方向机,⑸离合器,⑹摩擦材料,⑺传动系统零部件、总成及系统,⑻电器件,⑼车身零部件,⑽汽车电子产品。以万向集团等优势企业为重点,形成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集团),以及一批“专、精、特、新”的零部件中小企业群。到2010年,全省汽车零部件的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出口创汇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中心、信息中心和采购中心。
4、专用车、特种车
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各种专用车、特种车。重点发展高空作业车、压缩垃圾车、沥青洒布车、移动电源车等城市维护用车,混凝土搅拌车、自卸车、散装水泥车等重型专用车,以及邮政、电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军事等领域需求的各种专用特种车。
(二)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及知名品牌
支持和鼓励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基础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瞄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实施赶超战略,逐步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集团)和自主创新能力与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领先的“小巨人”企业,使之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到2010年,形成2-3家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10家左右有专业化生产优势的“小巨人”企业。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三)构筑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
支持和鼓励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特色优势明显的地区,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完善产业
配套,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打造我省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块和发展平台。重点培育发展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绍兴、嘉兴等七个核心区域,构筑沪杭甬、甬台温、杭金高速公路沿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带,进一步突出产业集群优势。其中:杭州以汽车零部件、中高档客车和电动汽车为主;宁波、台州以经济型轿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主;金华以中高档客车为主;温州、绍兴和嘉兴以汽车零部件为主。
(四)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通过财政资金补助、企业技术开发费按实列支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坚持自主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合资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进在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传动与行驶控制系统、电动汽车产业化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鼓励和支持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如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和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重点企业信息化改造,经济型轿车和中高档大型客车建设,电动汽车及关键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关键汽车零部件改造等。
(五)建立健全采购与销售服务体系
支持和引导优势企业进一步优化采购体系及销售服务体系,通过建设集采购、营销、服务、信息为一体的面向全行业和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具备新车销售、旧车回收、维修服务、零配件供应及信息反馈功能的汽车品牌店等,在合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
(六)推进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围绕现代汽车生产需要,重点发展:特种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特种涂料、汽车玻璃、工程塑料、皮革和纺织类内饰材料等配套产品,进一步促进我省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三、政策措施
1、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以及面向行业和区域的技术服务中心,经有关部门考核,由财政部门按不低于投资额10%的资金予以扶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来我省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经审核认定后可按实列支。针对我省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加快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对重点项目和重要跨国公司要建立高层沟通制度,吸引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鼓励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和支持发展外向型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扩大产品出口,大力推行国际通行的质量体系认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建厂,简化境外建厂及外汇使用的审批程序。
3、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通过组建多元化的投资公司或参股、并购等方式,投资于汽车及零部件大项目。继续利用银企协调会等方式为重点项目提供融资便利,提高银行对企业扩
大授信范围、增加授信额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政府用于工业发展的各类发展资金要优先扶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对个别重大项目,建立专项资金,采用财政信用支持的方式推进项目的建设。
4、引导、鼓励省内有关高等院校积极设置和扩充汽车类专业,为我省汽车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和后备力量。以现有部分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学院)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培训,大力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级汽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进一步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对汽车工业龙头企业及重点产品的宣传和协调力度,大力倡导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与民族品牌产品的企业文化和精神。
第三篇:安阳市“十一五”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十一五”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
安政(2006)59号
汽车零部件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具有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进产业要素和社会资本向优势区域集聚,加快重组整合步伐,实现集群化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安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安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以安阳列为全省汽车零部件基地为契机,积极推进企业整合和产品结构调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汽车配件制造企业35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产汽车底盘铸件40万吨,水箱15万台,车轮配套件60万件,汽车照灯具150万套,低速车变速箱齿轮30万件,实现产值30多亿元,年创利税1.5亿元。汽车底盘、刹车部件、发动机缸体缸盖、后桥壳、减速器壳、变速器壳、制动件、悬挂件、发电机爪棘、车用水箱、汽车工程机械车轮、汽车照明、低速车变速箱齿轮等产品品系已初具规模。产品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与国内一汽、二汽、哈飞、柳汽、杭汽、南汽、郑汽、一拖、二拖、开拖、玉柴等等生产厂家配套,汽车底盘部件、刹车毂、电机爪棘等产品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等地。涌现出了安阳汽车零部件公司、定角集团、水箱集团、圆通铸业、林州二汽配、合鑫铸业、安鼎铸业、安阳宏源型钢公司等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安阳汽车零
部件公司凭借其管理、人才、技术、资源、机制等优势,已形成拥有近3亿元资产,近3000人的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现有车桥组装线6条,铸造流水线6条,机加工流水线20条,年铸造能力6万吨的生产规模。预计今年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利税3800万元。主导产品制动器总成、后桥壳、变速箱壳、减速器壳、缸体等部件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与国内整车生产厂家的配套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向专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安阳宏源型钢公司立足自身优势,准确市场定位,发扬团结拼搏的创业精神,在短短的8年间,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厂,现已发展成为国内轮式工程机械车轮配件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工艺先进的制造企业,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集重型、中型、汽车、轮式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车轮型钢配套件为一体的专业生产企业,在2001年—2004年的4年时间内,产值连年翻番。
在看到我市汽车零部件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与省内外汽车零部件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差距是: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品档次低,与轿车配套的精密件等高附加产品尚未涉足,适应国际采购系统化、模块化供应的体系还没有认证。这些问题如不解决,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将难以改变整体竞争力较弱的状况,难以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三、“十一五”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基本思路、目标
基本思路。顺应当前汽车零部件系统化、集成化、模块化生产和供货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按照节能、环保、安全的要求,结合安阳汽车零部件产业实际,坚持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充分发挥汽车铸造配件领域的比较优势,以中、重型货车、客车、农用车底盘各门类铸造件及部分总成为重点,形成铸造、零部件精加工、总成生产企业协作体系,推进一批骨干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经营集团化,加大企业整合力度,逐步实现产业合理集聚,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快速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鼓励、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投入,加大精密部件的研发力度,积极发展高端产品,努力使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形成安阳市新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0年,安阳市汽车零部件铸件能力达到100万吨,前后桥总成100万套,水箱50万套,汽车、工程机械车轮100万套,全挂车4000辆,汽车照明灯具150万套,完成工业增加值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利税21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5家,5亿元以上企业10家左右。
四、“十一五”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要按照规模化、系列化、集群化、外向化发展的原则,把安阳汽车零部件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铸造配件生产的集散地。加快产业整合步伐,实现生产要素的快速集聚,以资金、技术、市场为纽带,推进企业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增强企业间发展的良性互动。紧跟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尽快形成由单一铸件、机件——机械加工——精深加工——装配——总成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积极推进主导产品从零部件向总成升级。
1、汽车铸件品系。重点支持安阳市汽车零部件公司、定角
企业集团、林州市合鑫铸业公司、林州市龙鼎铸业公司、水箱集团、汤阴华兴机械公司,加快对铸造工艺的技术改造,扩大精加工能力,做精做大汽车底盘、刹车部件、发动机缸体缸盖、后桥壳、减速器壳、变速器壳、制动件、悬挂件、发电机爪棘、车用水箱、鞍座等系列产品,到2010年达到150万吨的生产规模,提高铸件产品的综合配套能力。
2、汽车机件及电子零部件。支持安阳宏源公司、林州水箱集团、安阳豫华照明公司、安阳烨炜齿轮公司、汤阴汽车零部件等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快速提升汽车、轮式工程机械车轮型钢,汽车白炽灯、卤素灯、防雾灯、前照灯、半导体照明灯,变速箱齿轮,车用水箱,离合品等产品档次。加快宏源公司年产40万吨中、重型客车、载重汽车车轮型钢,安阳豫化照明公司年产2亿支道路交通照明,林州水箱集团年15万台水箱、烨炜齿轮公司年产100万套低速车变速箱齿轮等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生产能力,快速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3、汽车零部件总成。支持安阳市汽车零部件公司年产20万台套汽车前桥、后桥、挂车桥、鞍座四大总成;林州市合鑫铸业年产6万套重型车、轿车制动总成;安阳宏源公司年产100万套汽车、工程机械车轮总成、林州仙电公司起动器总成、林州恒发铸业汽车底盘部件总成、安阳豫华照明年产300万套灯具总成、安阳运输公司年产4000辆全挂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通过3至5年的发展,使安阳市基本形成汽车前桥、后桥、挂车桥、鞍座、转向器、制动器、半挂桥、车桥、起动器、汽车、工程机械车轮总成、道路交通照明灯具总成、全挂车等13大总成品系,提升安阳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层次。
五、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汽车零部件工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上项目增多,一批上亿元投资的总成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要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加大信贷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信托资金、上市融资、企业债券、金融租赁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努力保障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有关部门在用地指标、环保审批、设备减免税上给予优先安排。有重点的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积极争取省工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专项资金支持,安阳市工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等政策性资金给予倾斜支持。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汽车行业,对市场前景好、收益高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所需银行贷款,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要优先提供贷款担保。
2、加快产业整合步伐,推进生产要素快速集聚。按照产业聚集、资源共享、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培育一批具有系统开发、规模化生产和模块化供货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重组、参股、技术合作、股份制改造等形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达到优势互补,快速发展的目标。逐步在姚村、陵阳、任村、东岗、小店、林淇形成几家大的汽车零部件联合企业集团。尽快改变目前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装备落后,竞争力弱,原料、土地等资源不能得到充利用、环境保护日趋加重等问题。
3、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林州机械铸造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技术开发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大专院校联合,增强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研发和检测检验机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发具有当代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市科技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
4、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吸纳国际化营销理念和策略,改进和完善营销体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强化企业信息管理,健全计算机管理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引导企业推行国际汽车质量技术规范,认真学习、理解新标准的内容,重视实施标准的工具和途径,切实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尽快融入国际市场。
5、加强贯标和认证工作,推进与整车企业间的合作。贯标和认证是汽车零部件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的基本条件,是汽车零件企业生存的支撑条件。按国际标准,加强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提高产品信任度,适应国内外整车采购和供应的需要。零部件企业要积极介入整车企业的车型开发和产品改造,及时掌握新车型对零部件性能质量的要求,提高与整车的综合配套能力。
第四篇: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定稿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十一五”期间是继整车高速发展后零部件快速发展的高峰期。整车产量的上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不断增长的中国零部件海外市场等因素都给我国零部件的发展带来机遇。整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整车生产企业调整与零部件厂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降低采购价格的同时,也通过提高和深化国产化率,加大国内采购量等渠道降低其成本,给零部件厂扩大配套带来契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约有2.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7580家。
我国汽车行业近五年来平均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汽车配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空间。但也要看到在如此庞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背后,我国零部件企业整体实力仍然偏弱,“散、乱、差”的局面亟待改变。与此同时,众多跨国零部件企业如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大陆集团等正在不断加大在华扩张步伐,抢占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
1、我国汽车零部件投资呈现三大特点
(1)产业并购方式形成扩张能力
伴随着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国内零部件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走势,各大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抓紧抢滩布局,加速来华投资扩展。然而,就国内本土零部件企业而言,如何在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之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从而与国际零部件企业竞争并赢得市场份额,也成为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全新挑战。而国内龙头企业也加大反向收购力度。
(2)新能源汽车将带来零部件产业新的投资契机
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的实施使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涉及到发动机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全面变革,我国造车计划便是融合了全球最先进新能源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将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了汽车新材料和零部件相关技术的产业升级。
(3)风投和PE将加大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投资
外资零部件巨头们垄断了高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转向系统、传感器、制动系统等产品。而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少有建树,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企业资金的缺乏。而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的人才和技术研发储备。由此可见,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打造核心竞争力、发展自主品牌、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将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首要目标。汽配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把目光市场定位到高新技术上去,保持可持续发展,从小到大再到强。
2、“汽车后市场”给汽车零部件发展带来商机
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使汽车后市场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汽车行业又一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以迅猛的速度朝着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是产业链上的超级奶酪。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汽车的销售和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40%,而其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领域的利润将占到50%至60%。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扩大,将带来一个庞大的汽车售后市场和巨大的就业机遇。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
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支撑,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呈现四大趋向。
(1)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各地纷纷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有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开始重视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粗略统计,目前主要的零部件园区有103个,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生产的零部件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近年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区域。
从发展背景和规划看,大部分的零部件产业园区在建立之初就是依托整车建设发展的,以实现就近配套和集群优势。园区内部的配套关系、资源互补已经初步体现。虽然我国零部件产业园区内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有些园区却占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并表现出很强的集群优势。
(2)创新能力提升
近几年,国内有一批创新型零部件企业迅速崛起,深耕专业化细分市场,通过持续创新,从而掌握了先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有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近百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提升,使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拥有新的市场位置。
(3)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我国零部件企业规模明显偏小。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较整车行业更加零散,有超过5000家零部件生产商,自主零部件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据统计,国内零部件行业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行业的50%,远低于其他国家(地区)的集中度。尽管2008年零部件行业整体收入达到8370亿元,但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0%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行业中只有43%的零部件企业拥有专利,不到20%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
(4)海外并购迎来好机遇
全球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意味着将有更多走出去的好机会。如果将正在进行中的零部件海外收购案计算在内,2009年下半年发生的本土零部件公司海外
收购案多达10余起,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本土零部件商最好的跳跃式发展机会,但总体上对中国零部件企业并非有利。本土零部件商最好做到未雨绸缪,利用最佳时机收购海外优质资产或技术,使自身更快成长,为迎接未来的大整合做好准备。
第五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趋势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企业可以在市场机制的约束和刺激下,通过优势互补设法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也可以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强强联合从而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领先企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1. 系统集群。从国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经验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应走系统集群之路。系统集群是指产业链条覆盖整个产业链,实现上下游无缝对接,中间无空缺,从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制造、联合加工到组装出厂,集群内部分工配套,形成一个区域集合[3]。为此,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区域内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区域服务功能;集群内的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及生产能力,创新管理模式;要加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社会性的公共研发平台,加快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体系,提升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2. 注重产业环境建设。地方政府在建设产业集群时,需充分考虑当地是否具备条件,因地制宜,理性的投资商非常重视产业环境能否给企业带来持久的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具体包括区域基础设施、载体服务功能、产业环境、政策环境、人力资源服务环境、法制及人文服务环境等。改善产业集群区域的硬环境可以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优化产业集群区域的软环境可以为产业集群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有计划地打造优良的汽车产业配套条件,吸引优秀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和服务企业进入产业集群内,从而带动本地区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
3. 合理布局规划产业园区。汽车产业链冗长而复杂,一辆整车的零部件供应和装配至少要经过二三级配套。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发展规划,可以促进该区的产业布局与地方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另外,通过整合、优化、提升产业在工业园区的集聚度,可使园区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相衔接[4]。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规划可以考虑以就近的大型整车企业为龙头,实现产业园区单一供应。就近规划产业圈之后,零部件产业链各单位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物流费用,同时为各企业间资源共享实现规模效益提供了可能。另外,在一个完整的集群内部,政府的审批、行政监管、公共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的成本也会因为规模效益的出现而大幅下降。
4. 优化零部件产业结构。中国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将对“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国家为此还将在今后三年出资100 亿元作为汽车企业
技术改造与技术提升的专项资金。为此,地方政府可以积极引导产业集群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带动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或者引导关联企业和社会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延长产业链、培育骨干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企业可以在市场机制的约束和刺激下,通过优势互补设法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也可以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强强联合从而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一批不仅具有自行系统开发能力,又有良好模块化配套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从而推动整车与汽车零部件产业密切联系、高度相关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科学构建一个区域性相对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体系[5]。
5. 支持海外并购。自金融危机以来,出现了京西重工并购德尔福、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变速箱企业DSI、万向集团收购美国DS 汽车转向轴业务、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日兴电机工业株式会社79. 13% 的股权,以及中国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收购美国通用汽车NEXTEER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等海外并购案。零部件企业收购海外企业,可以获取对方的管理理念和核心技术,以及部分自主知识产权。整合国外先进企业的资源又将有助于提速我国零部件行业的技术积累,有助于汽车自主零部件体系的建设,从而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获得产业链中的高利润。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必然现象,要促进国内汽车零部件业的良性发展,产业集群是必然趋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依靠产业集群,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提高技术含量和水平,带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集群的聚集,形成更为强劲的竞争优势,从而缩短与国外企业的距离,提升其国际竞争优势。此外,各地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靠整个国家及各地区整车企业的发展来带动,所以要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发展规划。这样零部件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产业集群的效应才能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