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内涵的意见
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意见
各系(部)、实训中心: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实训基地建设,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服务专业(群)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及能力培养要求;要创新实训基地模式,积极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校内之间的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创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专业实训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提升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和层次。为加强我院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指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营造企业氛围,制定教学基本文件和管理制度、建立真实企业环境、创设实景教学氛围。
二、按专业设置规划实训基地,实现真仿结合。
根据专业设置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的实用性。本着高职教育与高新技术同步发展,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建立先进的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为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证书”提供场地的原则, 在规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1)高职实训基地应该成为学生深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创新思维方法的基地。
(2)高职实训基地应该为学生基本技能、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
(3)高职实训基地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基地。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应该“真”与“仿”相结合,仿真是分析、研究、设计、控制系统及其调优不可少的手段。
三、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高职特色
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坚持技术含量高、建设起点高、技术先进的原则。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与适应行业需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要求,机电类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上及仪器设备的配置上都与行业生产实际一致,使学生在完成实训内容的同时,能够接受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实训基地建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先进性。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要求实训基地既要适应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技术含量高、技术起点高、技术先进的特色。
二是工位性。实训基地的工位性体现在实训项目内容设计与实训工位数量配置两个方面。在实训内容设计上,实训项目要做到贴近行业技术领域的实际;在实训工位配置上,应以创造工程环境为宗旨,在数量配置和场地安排上,应尽量使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是可视性。采用解剖产品模型、模拟教版、模拟教具等设备,既可进行现场模拟,又可进行各个系统动态联系的演示。
三、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实训基地
在学院经费不足、教学设备不可能与实际生产现场的设备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系(部)、实训中心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积极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 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努力营造职业氛围,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使高职教育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生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
四、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要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际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包括实训用房的建筑、装饰与布置等方面。实训基地室内设备布置和合理选型,要体现着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刻划人才培养的理念,设备布局要利于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室外墙壁、走廊、门厅等场所布置实训室的名称与标牌、实训项目介绍、名人名言与肖像、学校或基地变迁的历史图片、领导与名流的题词、校友风采、师生的工作成就、先进事迹介绍、师生创作作品的陈列等内容,展现基地成就;在室内,恰如其分地布置学生实训(验)守则、操作规程、安全警示、励志用语和安全设施等,营造浓厚的生产场景、教学环境、职业文化氛围。合理装饰与协调布置,具有美化室内环境、丰富基地文化氛围和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2)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包括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等内容。管理制度要科学有效的反映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为应用型、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制定规章制度要客观、可行,具有针对性,应树立为人才培养、师生学习服务的思想,制订的内容要一致不矛盾。制度应具有人性化、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能成为流于形式的空泛口号。
(3)精神文化
实训基地的精神文化是由室风、学风、教风和人际关系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观、文化观和认同意识,凝聚着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是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实训基地全体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学习、教学、科研、生产、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经过共同努力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是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习风尚、创新精神和工作态度的综合效应,各实训基地应积极引导,努力建好精神文化。
五、结合专业发展,加强“校、企、研”合作,依托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不断研发生产第一线应用的“高、精、尖” 专业教学研究和实验实训仪器设施建设
六、强化实验室内涵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室。
各实验室要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改革,各实验室积极探索和开设特色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七、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提供一定的岗位接收学生实习实训,配备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车间(科室)与教室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
(二)职工培训、学生实训一体化模式。利用企业现有职工培训基地,在搞好职工培训的同时,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将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职工教育结合起来,把企业培训中心(技能训练中心)建成集职工培训与学生实习实训为一体的新型企业实训基地。
五、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实训基础建设
(一)完善实训条件。企业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要积极建立实训基地,主动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要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保证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完成。企业要根据岗位职业要求,配合院校共同制定实训计划;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指导;要在管理理念、运作机制、实习实训手段上不断创新,确保实习实训质量。
(二)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实训基地要加快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要积极推进岗位能力实习实训标准化工作,不断总结、提炼、规范实习实训标准(包括基本要求、能力标准、实习实训时间等),省里将以行业优势龙头企业实习实训标准为基础,分期分批适时推出行业实习实训标准。企业实训基地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实习实训管理、考核、评估等工作。实训基地要与院校签署《企校联合协议》,与学生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书》、《保密协议书》和《遵章守纪承诺书》等有关协议文件,从法律和制度上明确企业、院校与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三)保障学生权益。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向实习实训学生特别是顶岗实习实训的学生支付一定的实习报酬;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时间,每天不超过8小时;要制定实习实训劳动保护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切实做好学生实习实训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要为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期间购买意外伤害等相关保险,具体办法由企业与院校协商;招聘新员工,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在本单位实习实训的学生。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实训保障机制
(一)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院校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化改革,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企业的需要,制定实训规划,确定实训内容,按照企业岗位标准编写实训教材和实习指导书。
(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实习实训工作需要,院校要选派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并聘请实习单位业务骨干为兼职指导教师。建立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和引导专业课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所有院校要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公共课范畴,确保一定课时,切实加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岗位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企业实训基地要加强现场实训安全教育,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醒,规范实习学生的操作行为,确保实训学生的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四)开展知识产权、职业道德等专项教育。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院校对实习实训带队教师和学生要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保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操守,培养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保守商业秘密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好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确保实习实训过程中企业的权益不受侵害。
七、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实训优惠政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有条件的设区市、县(市、区)要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实训给予相应补贴。企业用于学生实习实训费用,可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院校要在学生的学费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学生实习实训。
(二)落实优惠政策。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执行。企业支付给学生的实习实训报酬、意外伤害保险费等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按有关税收规定处理。
八、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把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各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加强与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落实好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共同促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强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协调作用。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作用,从实际出发,制定发布本行业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健全协调机制,统筹行业资源,积极引导和整合行业内企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协助政府落实促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和政策,维护行业内企业实训基地的利益,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健康发展。
(三)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进企业实训基地信息平台建设,做好实训信息服务工作。建立企业岗位、用工需求信息库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需求信息库,逐步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定期调查和公布企校双方实习实训供求信息,促进学生、院校和实训单位之间的对接。进一步完善山东企校合作联盟网和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及实训基地统计分析系统,提升实习实训信息服务能力,推动企业与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对在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要把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情况作为企业选优评优的重要条件,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篇: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建立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开放实验实训基地,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为地方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短期培训,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校内实验设备按学校的统一管理办法进行设备管理。校企双方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制定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验项目,积极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联系紧密;建立健全保障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实验、实训标准。凡教学中涉及的实验、实训,都应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标准和明确的技能培养目标;开发相关职业技能课程的实验指导手册,为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建立软件平台,为学生自主操作提供指导,确保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营造职业氛围、进行职业熏陶。在各实训中心挂上实验实训内容、操作过程指导、仪器设备介绍、实验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以及学生成果等一系列与实验实训相关的图牌,营造职业氛围,对学生进行职业熏陶。
第三篇: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要求3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培育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要求
为加强我院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培育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大力营造实训基地的职业氛围,按学院《培育方案》、《计划书》内容制定本要求。
一、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内容:
(1)校内实训(生产)教学标准、实训(生产)教学实施方案、实训项目(产品)开发论证与介绍、实训(生产)指导书(含设备操作规程)、实训(生产)考核标准;
(2)实训运行管理模式、学生实训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实训(生产)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2、实训基地建设过程资料:调研报告、研讨会会议记录、论证意见等。
3、实训基地实训教学实施过程有关记录:包括实训计划、实训安排、实训考核情况、学生实训总结、教师实训总结、基地实训总结等。
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内涵建设
1、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内涵建设内容:
(1)校外实训实习教学标准、校外实训实习教学实施方案、校外实训实习项目(或实训实习的平台)开发论证与介绍、校外实训实习指导书、校外实训实习考核标准;
(2)校外实训实习运行管理模式、学生校外实训实习手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与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管理办法。
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过程资料:包括调研报告、协议书等。
3、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训实习实施过程有关记录:校外实训实习计划、实训实习安排、实训实习考核情况、学生实训总结、教师实训总结、基地实训总结及照片、录像等其他写实性资料。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办公室
2009年9月5日
第四篇: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2010年—2015年)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技能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实现学生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建设职教大省的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资源共享、辐射周边、自主发展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成一批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基地。
二、建设原则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要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相结合。
(二)共享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周边,充分体现开放性及社会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训练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课堂、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
(三)效益性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应与学校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投资效益,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道路。
(四)持续性原则
实训基地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重点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办产业,1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化服务管理,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实体,确保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五)动态发展原则
结合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对运行规范、效益良好、示范作用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的实训基地重点发展,支持其进一步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重点建设专业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力争发展为区域性基地。积极创建、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基地,适时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共享和辐射作用不显著、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地,实现实训基地的动态发展。
三、建设目标
(一)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实训实验室建设
结合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学校计划投资560万元,重点建设资源共享、辐射周边、自主发展的机械制造技术和计算机两个校内实训基地;新建机械基础实验室、数控维修实训室、电子测量实训室、电气自动化实训室、气压与液压实训室。补充完善
“十一五”期间,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及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为: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周边区域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批生产性、区域性、综合性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实习就业搭建平台。
(三)增强基地社会服务功能
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努力提高实训基地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2010—2015年,根据地域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实训基地资源优势,计划每年培养预备技能人才600名以上;五年内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服务20期(次),重点包括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基础技术、总培训人(次)达到5000以上;职业技能鉴定再增加10个鉴定工种,获证书比例达到98%以上,从而使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四、运行机制
1、管理机构
在学校“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下,校内实训基地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机构管理人员应由思想品质好、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法规、条例,建立既符合学校专业实践教学又适应对外生产经营服务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校外实训基地实行以行业企业管理为主,校企共建的办法进行管理。
2、培训模式
实训基地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全面开展学生实训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实训基地要开展各类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优势,承担社会各种技术(岗位)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作。
3、师资队伍
为使实训基地正常运转、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重点突出“双师”素质结构。增加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基地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一支实践技能教学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完成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4、产学结合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学生生产(顶岗)实训(实习)等产学结合活动,使学校在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同时,企业也充分参与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达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5、市场化运作
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实行“双轨制”,特别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除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运行外,还应按照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运行。以基地建设项目开发和服务行业企业为依托,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通过对外承包、股份制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实训基地人、财、物充分结合和有效利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与辐射功能。
6、资源共享
实训基地建设要认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走开放式建设的道路。要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打破行业界限和产权归属,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兄弟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重点加强和促进与地方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实现实训基地师资、设备场地、材料、技能训练、管理机制、技术成果等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促进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
7、考核评估
实训基地实行检查、评估制度。在校长直接领导下,由相关行业人士和学校相关部门组成小组,对基地的管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各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估,并对在基地建设等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全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实训基地建设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要转变思想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配合;要加强对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宣传,争取广大师生对基地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达到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保证建设的目的。
(二)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对基地实行校、处两级管理体制。学小组织小领导、行业企业专家、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结合合肥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调研,统筹规划,充分论证,科学制定学校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分实施方案,并对基地的规划、建设、运行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相关专业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行管理,保证规划的实施。
(三)制度保障
制定校、处两级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职责范围,根据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工,追究失职责任。通过一整套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运行管理,使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资金保障
规划期间,学校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设备、教学、师资、生产等方面建设,向重点建设的基地倾斜,并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同时,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吸引企业投资,联合开发,共同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模式,实现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时间:2010-11-09 16:01:36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加强。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其中专业技能又包括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专业技能就是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操作技能、技术技能);职业素质包括五个方面:表达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突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质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央财政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下达,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购置设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将采取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大模式)。按照国家五大经济带分布,与国家西部地区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的要求相配合,通过几年的逐步投入,在职业院校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设若干投资额度需求较大、设备配备较全的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第二种是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型小模式)。选择在当地某一专业领域能起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职业院校,通过一次性投资,支持建设一批以服务本校为主,又能与周边职业院校共享的专业性实训基地。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在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下,在发展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各项改革,积极探索产教结合、产学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实训基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的能力,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在成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亮点。